CN103348201A - 制冷循环装置 - Google Patents
制冷循环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348201A CN103348201A CN2011800666248A CN201180066624A CN103348201A CN 103348201 A CN103348201 A CN 103348201A CN 2011800666248 A CN2011800666248 A CN 2011800666248A CN 201180066624 A CN201180066624 A CN 201180066624A CN 103348201 A CN103348201 A CN 10334820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frigerant pipe
- copper
- inverted
- shaped
- aluminiu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9/00—Casings; Header boxes; 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Auxiliary members within casings
- F28F9/02—Header boxes; End plates
- F28F9/0246—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header boxes with flow lines
- F28F9/0256—Arrangements for coupling connectors with flow lin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40—Fluid line arrangemen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17/00—Removing ice or water from heat-exchange apparatus
- F28F17/005—Means for draining condensates from heat exchangers, e.g. from evaporato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19/00—Preventing the formation of deposits or corrosion, e.g. by using filters or scrap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21/00—Constructions of heat-exchange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particular materials
- F28F21/08—Constructions of heat-exchange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particular materials of metal
- F28F21/081—Heat exchange elements made from metals or metal alloys
- F28F21/084—Heat exchange elements made from metals or metal alloys from aluminium or aluminium alloy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21/00—Constructions of heat-exchange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particular materials
- F28F21/08—Constructions of heat-exchange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particular materials of metal
- F28F21/081—Heat exchange elements made from metals or metal alloys
- F28F21/085—Heat exchange elements made from metals or metal alloys from copper or copper alloy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21/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any of the groups F28D1/00 - F28D20/00
- F28D2021/0019—Other heat exchanger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Heat exchang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8D2021/0068—Other heat exchanger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Heat exchang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refrigerant cycl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2275/00—Fastening; Join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空气调节机(1)包括室外热交换器(2)和室内热交换器(3),使制冷剂沿着设置于热交换器(2、3)之间的配管流通,构成制冷循环(4),该空气调节机包括:构成制冷循环(4)的一部分,包含铝或铝合金的铝制制冷剂管;和构成制冷循环(4)的其他一部分并与铝制制冷剂管连接的包含铜或铜合金的铜制制冷剂管,在铝制制冷剂管与铜制制冷剂管的连接部位附近(P1、P2)设置有将铝制制冷剂管制成朝向上侧凸的形状的倒U形部和将上述铜制制冷剂管制成朝向下侧凸的形状的U形部中的至少一个。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括通过热交换向外部排热的第一热交换器和通过热交换从外部吸热的第二热交换器,并使制冷剂沿着设置于该第一热交换器和第二热交换器之间的配管流通的制冷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作为制冷循环装置,特别是在空气调节机中,使用以铜或者铜合金形成的管部件(铜制制冷剂管)作为配置于室外热交换器和室内热交换器的各自内部的制冷剂管,和作为连接这些热交换器之间的制冷剂管是主流。但是,根据轻量化和低成本化的要求,近年来,提出了在一部分使用由铝或铝合金形成的管部件(铝制制冷剂管)的方案(参照专利文献1)。
但是,由于铝是离子化倾向比较大的材质,所以通过与铜等的不同种金属接触而容易产生腐蚀(电蚀)。另外,这种腐蚀除了因铝与铜的直接接触而产生外,也通过包含铜离子的水滴与铝接触而产生。特别是,在空气调节机中,当供冷运转时在室内热交换器的制冷剂管内流通低温的制冷剂,当供暖运转时在室外热交换器的制冷剂管内流通低温的制冷剂,所以有可能包含于外部空气中的水蒸气结露,水滴附着于制冷剂管,因该水滴而对铝进行腐蚀。于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对铝制制冷剂管与铜制制冷剂管的接合部分进行包覆的方案。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9076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上述专利文献1的情况下,需要新的包覆部件,难以对应低成本化的要求。另外,增加了在设置空气调节机等的制冷循环装置的现场的作业工序,并且,如果没有适当包覆,就不能防止铝制制冷剂管的腐蚀。进而,还存在必须考虑包覆部件的耐用年数的限制。
于是,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更可靠地防止与铜制制冷剂管连接的铝制制冷剂管的腐蚀的制冷循环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根据这样的结构,在铝制制冷剂管设置倒U形部的情况下,能够抑制附着于铜制制冷剂管的水分向铝制制冷剂管移动,并且使在铝制制冷剂管的表面结露的水分向铜制制冷剂管排水。另外,在铜制制冷剂管设置U形部的情况下,能够捕获附着于铜制制冷剂管的水分,抑制该水分向铝制制冷剂管移动,并且能够使水分集中在U形部的最下部,使其向下方滴下。
另外,也可以上述铝制制冷剂管配置于上述第一热交换器内,在上述铝制制冷剂管与上述铜制制冷剂管的连接部位附近设置有上述倒U形部或上述U形部。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可靠地抑制配设于第一热交换器内的铝制制冷剂管的出入口部分的腐蚀。进而,由于在热交换器附近设置压缩机和室外风扇,所以如上所述在热交换器附近设置倒U形部或U形部,使制冷剂管具有冗余,由此能够使由于它们的驱动而产生的振动衰减,抑制传播至形成制冷循环的管路整体。
另外,也可以上述铝制制冷剂管在上述第一热交换器的上侧和下侧与上述铜制制冷剂管连接,在上侧的连接部位附近,在上述铜制制冷剂管设置有上述U形部,在下侧的连接部位附近,在上述铝制制冷剂管设置有上述倒U形部。根据这样的结构,倒U形部或U形部不会从第一热交换器的上端和下端更向上方或更向下方突出,能够抑制整体尺寸的大型化。
另外,也可以下侧的上述铝制制冷剂管与上述铜制制冷剂管的连接部位,位于相对于通过上侧的上述U形部的铅直线在水平方向上偏移的位置。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防止从上侧的U形部的最下部滴下的水分附着于下侧的铝制制冷剂管。
另外,也可以还具有膨胀阀,其配设于上述制冷循环上,使在上述第一热交换器与上述第二热交换器之间流通的制冷剂的压力下降,该膨胀阀具有与铝制制冷剂管连接的铜制制冷剂管,上述铝制制冷剂管连通上述膨胀阀与上述第一热交换器之间,在上述膨胀阀具有的上述铜制制冷剂管与上述铝制制冷剂管的连接部位附近设置有上述倒U形部或上述U形部。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可靠地抑制与膨胀阀的铜制制冷剂管连接的铝制制冷剂管的腐蚀。
另外,也可以还包括:压缩机,其配设于上述制冷循环上,对低温低压的制冷剂进行压缩,使该制冷剂升压高温化;和四通阀,其对上述制冷循环上的制冷剂的流通方向进行切换,上述四通阀在供冷运转时使来自上述压缩机的气化了的制冷剂流入的端口使用上述铜制制冷剂管,该铜制制冷剂管与连通上述四通阀和上述压缩机之间的铝制制冷剂管连接,在上述四通阀具有的上述铜制制冷剂管与上述铝制制冷剂管的连接部位附近设置有上述倒U形部或上述U形部。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可靠地抑制与四通阀的铜制制冷剂管连接的铝制制冷剂管的腐蚀。
另外,也可以上述倒U形部利用由铝或铝合金形成的管部件构成,在该管部件的一端共晶接合有由铜或铜合金形成的直管状的管部件。根据这样的结构,由于可以在制造现场或修理现场等将预先加工成倒U形状且具有共晶接合部分的管部件与对手部件连接,所以在现场的作业变得容易。
另外,也可以上述U形部利用由铜或铜合金形成的管部件构成,在该管部件的一端共晶接合有由铝或铝合金形成的直管状的管部件。根据这样的结构,与上述同样,由于可以在制造现场或修理现场等将预先加工成U形状且具有共晶接合部分的管部件与对手部件连接,所以在现场的作业变得容易。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更可靠地防止与铜制制冷剂管连接的铝制制冷剂管的腐蚀的制冷循环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作为制冷循环装置的一种的空气调节机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用于说明设置于室外热交换器附近的倒U形部和U形部的示意图。
图3是放大表示图2所示的U形管和倒U形管的示意正面图,(a)表示U形管,(b)表示倒U形管。
图4是用于说明设置于图1所示的四通阀附近的地点的倒U形部的示意图。
图5是用于说明设置于图1所示的膨胀阀附近的地点的倒U形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作为制冷循环装置的一种的空气调节机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机的结构的示意图。如该图1所示,空气调节机1包括:供冷运转时向外部排热的第一交换器2(以下称“室外热交换器2”);从外部空气吸热的第二热交换器3(以下称“室内热交换器3”);和包含这些热交换器2、3而构成的制冷循环4。另外,在该室外热交换器2和室内热交换器3的附近设置有分别通过电机5、6驱动的风扇7、8,通过风扇7、8的旋转驱动而产生的气流流经热交换器2、3。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为了方便,使用“上游”和“下游”的表现方式,但是,这些是指,当使空气调节机1进行供冷运转时,在环绕路径4中的制冷剂流向中的“上游”和“下游”。并且,图1所示的沿着环绕路径4附加的箭头是指供冷运转时制冷剂从“上游”流向“下游”的方向。另外,预先附带说明,供暖运转时的制冷剂的流向与供冷运转时的制冷剂的流向相反,如虚线所示。
如图1所示,在室内热交换器3内具有构成制冷循环4的一部分的制冷剂管4a,从其下游端延伸设置有制冷剂管4b,该制冷剂管4b与室内机连接部10(从室内热交换器3观察,供冷运转时的下游侧的连接部)连接。从该室内机连接部10延伸设置有别的制冷剂管4c,在制冷剂管4c的下游端经由三通阀11连接有制冷剂管4d,制冷剂管4d的下游端与四通阀12的第一端口连接。在四通阀12,从供冷运转时与第一端口连通的第二端口延伸设置有制冷剂管4e,制冷剂管4e的下游端与压缩机13连接。该压缩机13在供冷运转时对从室内热交换器3向室外热交换器2去的低温低压的制冷剂进行压缩,使其升压高温化,在供暖运转时,对从室外热交换器2向室内热交换器3去的低温低压的制冷剂进行压缩,使其升压高温化。另外,虽未图示,但在压缩机13之前通常连接有蓄存器(Accumulator),进行制冷剂的气液分离,使液体制冷剂不返回压缩机13。
另外,从压缩机13延伸设置有另一个制冷剂管4f,制冷剂管4f的下游端与四通阀12的第三端口连接。在四通阀12,从供冷运转时与第三端口连通的余下的第四端口延伸设置有制冷剂管4g,制冷剂管4g的下游端与室外热交换器2内安装的制冷剂管4h的上游端连接。从该室外热交换器2内的制冷剂管4h的下游端延伸设置有另一个制冷剂管4i,制冷剂管4i的下游端与膨胀阀14连接。该膨胀阀14在供冷运转时对从室外热交换器2向室内热交换器3去的制冷剂进行降压,在供暖运转时对从室内热交换器3向室外热交换器2去的制冷剂进行降压。
从膨胀阀14延伸设置有另一个制冷剂管4j,制冷剂管4j的下游端与二通阀15的一个端口连接。从该二通阀15的另一个端口延伸设置有制冷剂管4k,制冷剂管4k的下游端与室内机连接部16(从室内热交换器3观察,供冷运转时的上游侧的连接部)连接。并且,从该室内机连接部16延伸设置有另一个制冷剂管4m,制冷剂管4m的下游端与上述的室内热交换器3内的制冷剂管4a的上游端连接。
这样,通过制冷剂管4a~4k、4m构成制冷循环4,通过该制冷循环4将室内热交换器3、四通阀12、压缩机13、室外热交换器3、膨胀阀14等连接起来。另外,上述的结构中,沿着制冷剂的流向从三通阀11至二通阀15的构成物(即,包括四通阀12、压缩机13、室外热交换器2和膨胀阀14)构成本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机1的室外机1A。另外,沿着制冷剂的流向从室内机连接部16至室内机连接部10的构成物(即,包括室内热交换器3)构成本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机1的室内机1B。
另外,上述各构成本身可以采用任何公知的制品。另外,对于这种空气调节机1的供冷运转和供暖运转时的动作是公知的,所以在此省略说明。
但是,本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机1在形成制冷循环4的制冷剂管的适当部位设置有倒U形部和U形部。具体而言,在图1中,在虚线的圆形所示的地点P1~P4中的一个或多个部位设置有倒U形部和U形部。其中地点P1表示室外热交换器2具有的制冷剂管4h与其上游侧的制冷剂管4g的连接部位附近。地点P2表示室外热交换器2具有的制冷剂管4h与其下游侧的制冷剂管4i的连接部位附近。地点P3表示从压缩机13延伸设置的制冷剂管4f与四通阀12的第三端口的连接部位附近。并且地点P4表示从室外热交换器2延伸设置的制冷剂管4i与膨胀阀14的连接部位附近。以下对设置于这四个地点P1~P4的倒U形部和U形部进行详细叙述。
图2是用于说明设置于地点P1、P2的倒U形部和U形部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室外热交换器2呈纵长的大致长方体的形状,从其铅直侧面的上部,制冷剂管4h的上游端4h-1向大致水平方向突出规定尺寸,制冷剂管4h的下游端4h-2从下部向大致水平方向突出规定尺寸。并且制冷剂管4h的上游端4h-1经由U形管21连接制冷剂管4g的下游端,制冷剂管4h的下游端4h-2经由倒U形管22连接制冷剂管4i的上游端。
另外,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与制冷剂管4h的上游端4h-1相比,制冷剂管4g的下游端位于上方,与制冷剂管4h的下游端4h-2相比制冷剂管4i的上游端也位于上方。另外,在图2中,示出了作为该制冷剂管4h采用由铝或铝合金形成的铝制冷剂管,在参照图2的以下说明中,将制冷剂管4h称为“铝制制冷剂管4h”。另外,同样地,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示出了作为上述的制冷剂管4g、4i采用由铜或铜合金形成的铜制制冷剂管,在参照图2的以下说明中,将这些制冷剂管4g、4i分别称为“铜制制冷剂管4g”和“铜制制冷剂管4i”。进而,为了方便说明,如图2所示,将室外热交换器2的主面朝向的方向作为前后方向。
图3是放大表示U形管21和倒U形管22的示意正面图,(a)表示U形管21,(b)表示倒U形管22。如该图3(a)所示,连接铝制制冷剂管4h的上游端4h-1与铜制制冷剂管4g的下游端的U形管21形成朝向下侧凸的形状。进一步详细说明,U形管21具有形成朝向下侧凸的形状的U形部分21a,从其一个端部向大致水平方向延伸设置有下游侧延伸设置部21b,从另一个端部向相反的大致水平方向延伸设置有上游侧延伸设置部21c。这些U形部分21a、下游侧延伸设置部21b和上游侧延伸设置部21c为由铜或铜合金形成的铜制制冷剂管。另外,在下游侧延伸设置部21b的端部共晶接合有由铝或铝合金形成的短尺寸直管部件21d。
这样的U形管21如图2所示,其短尺寸直管部件21d的开口端通过“钎焊”与铝制制冷剂管4h的上游端4h-1连接,上游侧延伸设置部21c的开口端通过“钎焊”与铜制制冷剂管4g的下游端连接。
根据这样的结构,利用由铜或铜合金形成的U形管21的U形部分21a可以捕获水分,能够防止该水分向铝制制冷剂管4h移动。另外,由于在U形管21预先接合有由铝或铝合金形成的短尺寸直管部件21d,所以不用说U形管21与铜制制冷剂管4g的连接作业,即便U形管21与铝制制冷剂管4h的连接作业也能够容易地在现场实施。
另一方面,如图3(b)所示,连接铝制制冷剂管4h的下游端4h-2与铜制制冷剂管4i的上游端的倒U形管22形成朝向上侧凸的形状。进一步详细说明,倒U形管22具有形成朝向上侧凸的形状的倒U形部分22a,从其一个端部向大致水平方向延伸设置有下游侧延伸设置部22b,从另一个端部向相反的大致水平方向延伸设置有上游侧延伸设置部22c。这些倒U形部分22a、下游侧延伸设置部22b和上游侧延伸设置部22c为由铝或铝合金形成的铝制制冷剂管。另外,在下游侧延伸设置部22b的端部共晶接合有由铜或铜合金形成的短尺寸直管部件22d。
这样的倒U形管22如图2所示,其短尺寸直管部件22d的开口端通过“钎焊”与铜制制冷剂管4i的上游端连接,上游侧延伸设置部22c的开口端通过“钎焊”与铝制制冷剂管4h的下游端4h-2连接。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防止水分从铜制制冷剂管4i向形成朝向上侧凸的形状的由铝或铝合金形成的倒U形部分22a移动。另外,对于附着于倒U形部分22a的水分,能够使其向铜制制冷剂管4i一侧移动。进而,由于在倒U形管22预先接合有由铜或铜合金形成的短尺寸直管部件22d,所以不用说倒U形管22与铝制制冷剂管4h的连接作业,即便是倒U形管22与铜制制冷剂管4i的连接作业也能够容易地在现场实施。
在此,如果在制冷剂管的连接部设置U形管和倒U形管,则会产生受到空间限制的情况。例如对于图2的情况而言,由于空间的限制,在上侧连接部(即,上游端4h-1)难以设置形成朝向上侧凸的形状的倒U形管,在下侧连接部(即,下游端4h-2)难以设置形成朝向下侧凸的形状的U形管。因此,必须分别如图2所示那样分开使用U形管和倒U形管。
另外,如图2所示,上述的下侧的倒U形管22和铝制制冷剂管4h的下游端4h-2构成为,相对于通过上侧的U形管21的U形部分21a的铅直线L,位于在水平方向(图2中的前方)偏移规定距离D的位置。由此,即使水滴从上侧的U形管21的U形部分21a落下时,也能够防止该水滴附着于下侧的倒U形管22和铝制制冷剂管4h。
另外,作为该偏移的方式,如图2所示,通过在前后方向偏移当然能发挥如上效果,也可以在左右方向偏移,在该情况下,也能够防止水滴落下附着于下侧的倒U形管22和铝制制冷剂管4h。像这样在左右方向偏移的情况下,至少上侧的U形管21的U形部分21a错开至比下侧的倒U形管22的共晶接合部分更离开室外热交换器2的位置,由此,能够防止水分落下而附着于倒U形管22和铝制制冷剂管4h。
图4是用于说明设置于图1所示的四通阀12附近的地点P3的倒U形部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四通阀12包括:使轴心为水平方向而设置的阀收纳部120;从该阀收纳部120向下方延伸设置并与制冷剂管4d、4e、4g连接的管状的第一端口121、第二端口122、第四端口124;和从阀收纳部120向上方延伸设置并与制冷剂管4f连接的管状的第三端口123。并且,当进行供暖和供冷运转的切换时,对四通阀12进行切换。即,供冷运转时,通过使端口121与端口122之间和端口123与端口124之间分别连通,而将制冷剂管4d与制冷剂管4e之间和制冷剂管4f与制冷剂管4g之间分别连通。另一方面,供暖运转时,通过使端口121与端口123之间和端口122与端口124之间分别连通,而将制冷剂管4d与制冷剂管4f之间和制冷剂管4e与制冷剂管4g之间分别连通。
另外,在图4的例子中,这样的四通阀12中,至少第三端口123利用由铜或铜合金形成的管部件(铜制冷剂管)构成。
另一方面,图4所示的倒U形管23具有形成朝向上侧凸的形状的倒U形部分23a,其两个端部,即,下游侧端部23b和上游侧端部23c分别朝向下方以大致相同的长度延伸设置。这些倒U形部分23a、下游侧端部23b和上游侧端部23c为由铝或铝合金形成的铝制制冷剂管。并且,在下游侧端部23b共晶接合有由铜或铜合金形成的短尺寸直管部件23d。另外,共晶接合是利用共晶反应的材料的接合方法,使母材(基底材料)彼此紧贴,以母材的熔点以下的温度进行加压,利用在接合面产生的原子扩散进行接合,能够使不同种类的金属牢固地接合。
这样的倒U形管23如图4所示,其短尺寸直管部件23d的开口端通过“钎焊”与四通阀12的由铜或铜合金形成的第三端口123的上游端连接。另外,倒U形管23的上游侧端部23c在图4的例子中通过“钎焊”与由铝或铝合金形成的制冷剂管4f(铝制制冷剂管)的下游端连接。
根据这样的结构,在水分附着于四通阀12的第三端口123的情况下,能够防止水分向由铝或铝合金形成的倒U形管23和与其连接的制冷剂管4f移动。另外对于附着于U形部分23a的水分,能够使其向四通阀12的第三端口123一侧移动。进而,由于在倒U形管23预先接合有由铜或铜合金形成的短尺寸直管部件23d,所以不用说倒U形管23与由铝或铝合金形成的制冷剂管4f的连接作业,即便是倒U形管23与由铜或铜合金形成的四通阀12的第三端口123的连接作业也能够容易地在现场实施。
另外,在此,以第三端口123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对于其他的端口当然也同样能够适用本发明。
图5是用于说明设置于图1所示的膨胀阀14附近的地点P4的倒U形部的示意图。如该图5所示,膨胀阀14包括:使轴心为水平方向而设置的阀收纳部140;从该阀收纳部140向大致水平方向延伸设置的管状的第一端口141;和向下方延伸设置的管状的第二端口142。另外,在图5的例子中,这样的膨胀阀14中的至少第一端口141利用由铜或铜合金形成的管部件(铜制制冷剂管)构成。
另一方面,图5所示的倒U形管24具有形成朝向上侧凸的形状的U形部分24a,其两个端部,即,下游侧端部24b和上游侧端部24c分别朝向下方且上游侧端部24c比下游侧端部24b更向下方地延伸设置。这些U形部分24a、下游侧端部24b和上游侧端部24c为由铝或铝合金形成的铝制制冷剂管。并且,在下游侧端部24b共晶接合由铜或铜合金形成的L字型管部件24d所具有的向上开口的端部。
这样的倒U形管24如图5所示,其L字型管部件24d具有的在水平方向开口的端部通过“钎焊”与膨胀阀14的由铜或铜合金形成的第一端口141的上游端连接。另外,倒U形管24的上游侧端部24c在图5的例子中通过“钎焊”与由铝或铝合金形成的制冷剂管4i(铝制制冷剂管)的下游端连接。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防止附着于膨胀阀14的第一端口141的水分向由铝或铝合金形成的倒U形管24和与其连接的制冷剂管4i移动。另外,对于附着于U形部分24a的水分,能够使其向膨胀阀14的第一端口141一侧移动。进而,由于在倒U形管24预先接合有由铜或铜合金形成的L字型直管部件24d,所以不用说倒U形管24与由铝或铝合金形成的制冷剂管4i的连接作业,即便是倒U形管24与由铜或铜合金形成的膨胀阀14的第一端口141的连接作业也能够容易地在现场实施。
另外,也可以如利用图3(a)说明过的倒U形管22的下游侧延伸设置部22b那样,使倒U形管24的下游侧端部24b向水平方向转向,在其前部,变换为L字型直管部件24d,并共晶接合短尺寸直管部件22d。另外,在上述的说明中,例示了在U形管21、倒U形管22、23、24中,将由铝或铝合金形成的管部件和由铜或铜合金形成的管部件“共晶接合”的结构,但是,这些管部件彼此的接合方式不限于此,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接合方式。例如,也可以利用被称为闪光焊(flash butt)的在局部流过大电流进行接合的方法、涂覆、钎焊、热收缩管等,也可以利用这些方法的组合。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在图1所示的P1~P4的四个地点设置U形部或倒U形部进行了说明,但是只要是由铝或铝合金形成的管部件与由铜或铜合金形成的管部件的连接部位,也可以适用于其他部位。
进而,不仅在连接铝制制冷剂管与铜制制冷剂管的情况下,在连接离子化倾向相对大的易腐蚀材质构成的管部件与离子化倾向相对小的材质构成的管部件的情况下也能够适用本发明的思想。这种情况下,可以将离子化倾向相对大的管部件看作是上述的铝制制冷剂管,而将离子化倾向相对小的管部件看作是铜制制冷剂管。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更可靠地防止与铜制制冷剂管连接的铝制制冷剂管的腐蚀的制冷循环装置。
附图标记的说明
1 空气调节机
2 第一热交换器(室外热交换器)
3 第二热交换器(室内热交换器)
4 环绕路径
4g 制冷剂管(铜制制冷剂管)
4h 制冷剂管(铝制制冷剂管)
4i 制冷剂管(铜制制冷剂管)
12 四通阀
13 压缩机
14 膨胀阀
21 U形管(U形部)
22 倒U形管(倒U形部)
23 倒U形管(倒U形部)
23 倒U形管(倒U形部)
Claims (8)
1.一种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过热交换向外部排热的第一热交换器和通过热交换从外部吸热的第二热交换器,使制冷剂沿着设置于该第一热交换器与第二热交换器之间的配管流通,构成制冷循环,
所述制冷循环装置包括:构成所述制冷循环的一部分,包含铝或铝合金的铝制制冷剂管;和构成所述制冷循环的其他一部分并与所述铝制制冷剂管连接的包含铜或铜合金的铜制制冷剂管,
在所述铝制制冷剂管与所述铜制制冷剂管的连接部位附近,设置有将所述铝制制冷剂管制成朝向上侧凸的形状的倒U形部和将所述铜制制冷剂管制成朝向下侧凸的形状的U形部中的至少一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铝制制冷剂管配置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内,在所述铝制制冷剂管与所述铜制制冷剂管的连接部位附近设置有所述倒U形部或所述U形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铝制制冷剂管在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上侧和下侧与所述铜制制冷剂管连接,在上侧的连接部位附近,在所述铜制制冷剂管设置有所述U形部,在下侧的连接部位附近,在所述铝制制冷剂管设置有所述倒U形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下侧的所述铝制制冷剂管与所述铜制制冷剂管的连接部位,位于相对于通过上侧的所述U形部的铅直线在水平方向上偏移的位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膨胀阀,其配设于所述制冷循环上,使在所述第一热交换器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之间流通的制冷剂的压力下降,
该膨胀阀具有与铝制制冷剂管连接的铜制制冷剂管,所述铝制制冷剂管连通所述膨胀阀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之间,在所述膨胀阀具有的所述铜制制冷剂管与所述铝制制冷剂管的连接部位附近设置有所述倒U形部或所述U形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压缩机,其配设于所述制冷循环上,对低温低压的制冷剂进行压缩,使该制冷剂升压高温化;和四通阀,其对所述制冷循环上的制冷剂的流通方向进行切换,
所述四通阀在供冷运转时使来自所述压缩机的气化了的制冷剂流入的端口使用所述铜制制冷剂管,该铜制制冷剂管与连通所述四通阀和所述压缩机之间的铝制制冷剂管连接,在所述四通阀具有的所述铜制制冷剂管与所述铝制制冷剂管的连接部位附近设置有所述倒U形部或所述U形部。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倒U形部利用由铝或铝合金形成的管部件构成,在该管部件的一端共晶接合有由铜或铜合金形成的直管状的管部件。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U形部利用由铜或铜合金形成的管部件构成,在该管部件的一端共晶接合有由铝或铝合金形成的直管状的管部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558064.8A CN105180523B (zh) | 2011-03-04 | 2011-03-04 | 制冷循环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JP2011/001296 WO2012120554A1 (ja) | 2011-03-04 | 2011-03-04 |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558064.8A Division CN105180523B (zh) | 2011-03-04 | 2011-03-04 | 制冷循环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348201A true CN103348201A (zh) | 2013-10-09 |
CN103348201B CN103348201B (zh) | 2015-10-07 |
Family
ID=4679757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558064.8A Active CN105180523B (zh) | 2011-03-04 | 2011-03-04 | 制冷循环装置 |
CN201180066624.8A Active CN103348201B (zh) | 2011-03-04 | 2011-03-04 | 制冷循环装置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558064.8A Active CN105180523B (zh) | 2011-03-04 | 2011-03-04 | 制冷循环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2) | CN105180523B (zh) |
WO (1) | WO2012120554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354004B2 (ja) | 2011-12-22 | 2013-11-27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装置 |
JP6669187B2 (ja) * | 2018-03-30 | 2020-03-18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240460Y2 (zh) * | 1983-05-25 | 1990-10-29 | ||
JPH04359797A (ja) * | 1991-06-05 | 1992-12-14 | Showa Alum Corp | 熱交換器 |
JP2004028355A (ja) * | 2002-06-21 | 2004-01-29 | Hitachi Home & Life Solutions Inc | 冷蔵庫 |
JP2005090761A (ja) * | 2003-09-12 | 2005-04-07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空気調和機 |
CN101737868A (zh) * | 2008-11-10 | 2010-06-16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空气调节机 |
-
2011
- 2011-03-04 CN CN201510558064.8A patent/CN105180523B/zh active Active
- 2011-03-04 WO PCT/JP2011/001296 patent/WO2012120554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1-03-04 CN CN201180066624.8A patent/CN10334820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240460Y2 (zh) * | 1983-05-25 | 1990-10-29 | ||
JPH04359797A (ja) * | 1991-06-05 | 1992-12-14 | Showa Alum Corp | 熱交換器 |
JP2004028355A (ja) * | 2002-06-21 | 2004-01-29 | Hitachi Home & Life Solutions Inc | 冷蔵庫 |
JP2005090761A (ja) * | 2003-09-12 | 2005-04-07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空気調和機 |
CN101737868A (zh) * | 2008-11-10 | 2010-06-16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空气调节机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180523B (zh) | 2017-11-28 |
WO2012120554A1 (ja) | 2012-09-13 |
CN105180523A (zh) | 2015-12-23 |
CN103348201B (zh) | 2015-10-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225847A (zh) | 热交换器以及具备该热交换器的空调机 | |
CN105917173B (zh) | 空调机的室内单元 | |
CN107003086B (zh) | 热交换器 | |
CN104011471B (zh) | 空调装置 | |
US10228171B2 (en) | Accumulator,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ccumulator | |
EP3205968A1 (en) | Heat exchanger and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 |
CN103782126A (zh) | 空气调节机的热交换器 | |
CN104024782A (zh) | 热交换器和冷冻装置 | |
CN102563979A (zh) | 热交换器 | |
CN103292547A (zh) | 冰箱以及制造该冰箱的吸气管组件的方法 | |
CA2771113A1 (en) | Co2 refrigeration system for ice-playing surface | |
CN105765308B (zh) | 室外单元和使用其的制冷循环装置 | |
CN103348201A (zh) | 制冷循环装置 | |
US20130199237A1 (en) | Outdoor unit and air conditioner having the same | |
CN102022862A (zh) | 空气调节器 | |
EP3124890A1 (en) | Heat-generating unit | |
JP6198976B2 (ja) | 熱交換器、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 |
JP2007071511A (ja) | アキュームレータ構造 | |
JP2021167676A (ja) | 継手 | |
JP6064287B2 (ja) |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 |
JP2012184870A (ja) |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 |
JP2013204913A (ja) | 熱交換器 | |
JP2017083111A (ja) | 熱交換器 | |
JP5820975B2 (ja) |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 |
JP5853203B2 (ja) |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ASS |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
Owner nam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50826 |
|
C4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826 Address after: Osaka Japan Applicant after: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Applicant befor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Ltd.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