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38478A - 接口转接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接口转接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38478A
CN103338478A CN2012105943366A CN201210594336A CN103338478A CN 103338478 A CN103338478 A CN 103338478A CN 2012105943366 A CN2012105943366 A CN 2012105943366A CN 201210594336 A CN201210594336 A CN 201210594336A CN 103338478 A CN103338478 A CN 1033384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face
base band
data
cpri
band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59433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38478B (zh
Inventor
卿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hanghai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59433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338478B/zh
Publication of CN1033384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384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384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384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接口转接装置,通过UDP数据包在CRAN服务器与接口转接装置之间传输基带数据与控制信息,并实现同步,实现了CRAN服务器与RRU之间10GE接口到CPRI接口的转换。应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接口转接装置,使得组网灵活简便,易于实现,且降低了组网成本。

Description

接口转接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接口转接装置及方法,尤其涉及一种10GE接口(即万兆以太网接口)与CPRI接口(Common Public Radio Interface,即通用公共无线接口)的接口转接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CPRI接口用于REC(Radio equipment controller,无线设备控制器)与RE(Radio equipment,无线设备)之间用户数据,控制信息,管理信息及同步信息的传输,CPRI接口支持以下类型的数据流:IQ数据,用户平台信息所用的同相和正交调制下的数据格式,包括I数据和Q数据;同步信息,用于帧和时间调整的同步数据;L1控制协议数据:用于系统启动,物理层链路维护与物理层用户数据密切联系的时间关键信息的传输。
当前的无线接入网中,最常用的无线设备控制器是BBU(Base Band Unit,基带单元),最常用的无线设备是RRU(无线远端单元),为了降低能源消耗,提高频谱利用率,一般使用CRAN(Cloud RadioAccess Network,亦称云基站)技术来实现BBU的功能,CRAN是基于集中化处理(Centralized Processing),协作式无线电(Collaborative Radio)和实时云计算构架(Real-time CloudInfrastructure)的绿色无线接入网构架(Clean system)。例如,利用现有的云计算网络、虚拟化技术、以及并行计算技术将现有的机框式BBU移植到通用CPU平台,并进行集中化处理。
而由于在CRAN架构下,通用CPU缺乏CPRI接口的软硬件支持,在不改动RRU的前提下,要实现CRAN服务器与RRU的对接,目前采用的方法是各厂商根据自己的CRAN服务器开发相应的内置数据转接卡及转接卡驱动,将基带IQ数据在CRAN内部转化为CPRI接口的标准数据,然后通过CPRI接口传送到RRU。而一个内置的数据转接卡只能与一个RRU相连接,那么当一个CRAN服务器与多个RRU相连接时,CRAN服务器就需要内置与RRU个数向对应数目的数据转接卡,也就是说,在组网过程中,每一个RRU都通过单独的一条CPRI链路(电缆或光线)与CRAN服务器相连接,即只能点对点光纤连接,使得网络结构复杂,组网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口转接装置,以解决应用CRAN服务器组网时,只能点对点光纤连接,使得网络结构复杂,组网成本高的问题。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接口转接装置,包括: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以第一预设周期通过10GE接口向CRAN服务器发送同步心跳包;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CRAN服务器通过10GE接口发送的第一UDP数据包;
第一解析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一UDP数据包进行解析,获取第一基带数据;
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所述第一基带数据;
第一封装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基带数据封装为第一CPRI协议数据;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通过CPRI接口发送所述第一CPRI协议数据。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通过CPRI接口接收无线远端单元发送的第二CPRI协议数据;
第二解析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二CPRI协议数据进行解析,获取第二基带数据;
第二封装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二基带数据封装为第二UDP数据包;
第四发送模块,用于通过10GE接口发送所述第二UDP数据包。
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口转接装置包括若干个10GE接口。
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接口转接装置包括若干个CPRI接口。
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封装模块包括:
标记单元,用于标记CPRI协议数据的起始位置;
封装单元,用于依据所述起始位置,将所述第一基带数据封装为第一CPRI协议数据。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CRAN服务器,包括:
第三接收模块,用于通过10GE接口接收同步心跳包;
第三封装模块,用于在接收到同步心跳包后,将待传输的第一基带数据封装为第一UDP数据包;
第五发送模块,用于通过10GE接口发送所述第一UDP数据包。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接口转接装置,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被配置为:
以第一预设周期通过10GE接口向CRAN服务器发送同步心跳包;
接收所述CRAN服务器通过10GE接口发送的第一UDP数据包;
对所述第一UDP数据包进行解析,获取第一基带数据;
存储所述第一基带数据;
将所述第一基带数据封装为第一CPRI协议数据;
通过CPRI接口发送所述第一CPRI协议数据;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耦合的存储器。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一中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进一步被配置为:
通过CPRI接口接收无线远端单元发送的第二CPRI协议数据;
对所述第二CPRI协议数据进行解析,获取第二基带数据;
将所述第二基带数据封装为第二UDP数据包;
通过10GE接口发送所述第二UDP数据包。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接口转接方法,包括:
以第一预设周期通过10GE接口向CRAN服务器发送同步心跳包;
接收所述CRAN服务器通过10GE接口发送的第一UDP数据包;
对所述第一UDP数据包进行解析,获取第一基带数据;
存储所述第一基带数据;
将所述第一基带数据封装为第一CPRI协议数据;
通过CPRI接口发送所述第一CPRI协议数据。
在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UDP数据包包括:
消息头部分和基本数据部分;其中,
消息头部分为控制信息,包括:报文长度、报文序号、报文类型、基本帧起始序号、当前报文承载的基本帧的个数以及当前报文承载的超帧号;
基本数据部分为基带数据,包括:基带数据开始标记、基带数据和基带数据结束标记。
在第四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预设周期为1ms。
在第四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通过所述同步心跳包发送当前配置状态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五方面提供一种接口转接方法,包括:
通过CPRI接口接收无线远端单元发送的第二CPRI协议数据;
对所述第二CPRI协议数据进行解析,获取第二基带数据;
将所述第二基带数据封装为第二UDP数据包;
通过10GE接口发送所述第二UDP数据包。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接口转接装置,通过向CRAN服务器发送同步心跳包,使得CRAN服务器与接口转接装置保持同步,以接收CRAN服务器通过10GE接口发送的UDP数据包,接口转接装置从UDP数据包中解析出基带数据,将基带数据转换为标准CPRI协议数据后,通过CPRI接口发送所述CPRI协议数据,实现了10GE接口与CPRI接口的转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接口转接装置,可以将10GE接口数据转换为CPRI接口的标准数据,因此,在应用CRAN架构进行组网时,CRAN服务器可以通过现有的10GE以太网将基带数据发送给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接口转接装置,该接口转接装置再将基带数据封装为CPRI协议数据后发送给无线设备(如无线远端单元,RRU),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口转接装置,是独立于CRAN服务器的外置接口转接装置,其与CRAN服务器通过10GE接口通信,与无线设备之间采用CPRI链路进行通信,因此,在采用CRAN架构组网时,可以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接口转接装置放置在远端,也就是远离CRAN服务器,而离无线设备很近的地方,这样,CRAN服务器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接口转接装置之间虽然很远,但是应用的是现有的10GE以太网进行数据传输,使得组网灵活简便,易于实现;而且,虽然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接口转接装置与无线设备之间还是采用CPRI链路进行通信,但是由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接口转接装置距离无线设备很近,因此,相对RRU与CRAN之间的距离来说,接口转接装置与无线设备之间的距离非常短,因此节省了电缆或光线的开销,降低了组网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接口转接装置的一种应用场景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口转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接口转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接口转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CRAN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接口转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口转接方法的流程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接口转接方法的流程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系统中一种接入网络的架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发明的详细说明与附图,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
请参看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接口转接装置的一种应用场景的示意图,其中:
○表示10GE接口,□表示CPRI接口;
接口转接装置101即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接口转接装置,接口转接装置101包括至少一个10GE接口和至少一个CPRI接口;当接口转接装置包括两个及以上个10GE接口和两个及以上个CPRI接口时,接口转接装置支持多路10GE与CPRI的高速并行转换,不同CRAN服务器可以通过高速交换机连接实现通信。
在CRAN网络架构中,接口转接装置101一端通过10GE以太网102与CRAN服务器相连接,一端通过CPRI接口与无线远端单元(RRU)相连接;
当CRAN服务器需要与RRU通信时,CRAN服务器接收到接口转接装置101发送的同步心跳包后,将基带数据通过10GE以太网传输给接口转接装置101,其中,基带数据以UDP数据包的形式在10GE以太网中传输,接口转接装置101接收的CRAN服务器发送的UDP数据包后,将基带数据从UDP数据包中解析出来,进行缓存,等到与无线远端单元同步后,将基带数据封装为CPRI协议数据,并通过CPRI接口发送至无线远端单元,实现10GE接口与CPRI接口的转接;
本申请实施例中,将在CRAN服务器与接口转接装置之间传输的报文统称为UDP报文(或UDP包),其中,传输基带数据的UDP报文统称为UDP数据包;将传输控制信息(包括同步信息和其它控制信息)的报文统称为UDP控制信息包;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CRAN服务器与接口转接装置之间的同步,以及接口转接装置与无线远端单元之间的同步都是由接口转接装置来控制实现的。
请参看图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口转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包括:
第一发送模块201,第一接收模块202,第一解析模块203,存储模块204,第一封装模块205和第二发送模块206;其中,
第一发送模块201用于以第一预设周期通过10GE接口向CRAN服务器发送同步心跳包。
为了保证数据传输的准确性,本申请实施例中,接口转接装置与CRAN服务器之间的同步由接口转接装置来控制,因此,第一发送模块201以第一预设周期向CRAN服务器发送同步心跳包,以指示CRAN服务器发送基带数据。对于LTE系统,一个物理帧为1ms,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预设周期可以是1ms,即第一发送模块201每1ms向CRAN服务器发送一次同步心跳包。
所述同步心跳包也可以以UDP控制信息包的形式进行传输,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个UDP控制信息包的包格式如表1所示:
Figure BDA00002694248700071
表1
表1所述的UDP控制信息包既可以传输同步信息,也可以传输其它控制信息(如状态信息),当然,还可以同时传输同步信息和其它控制信息;
其中,“MAC header(14BYTE)”为以太网二层头、“IP header(20BYTE)”为IP头、“UDP header(20BYTE)”为UDP头,这三项与现有技术中UDP包的包头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Pkt_length”表示报文长度(不包括包头的长度),使用的32位数据中的高16位标记,即第16位至第31位;
“Sequence”表示当前报文的序号,使用32位数据中的第8位至第15位标记,用于CRAN服务器判断同步心跳包是否丢失,如果收到的同步心跳包的序号与上一个同步心跳包的序号是连续的,则说明没有丢失心跳包,否则说明有心跳包丢失。
“Pkt_Type”为当前报文的类型,使用32位数据中的低八位(即第0位至第7位标记)。报文的类型包括:传输基带数据的数据包和传输控制信息的控制信息包,其中控制信息包括同步信息或控制信息或二者的结合(即一个UDP控制信息包中既包括同步信息又包括控制信息)。
举例说明:当只传输同步信息时,所述UDP控制信息包(即同步心跳包)的包格式如表1所示;当只传其它输控制信息时,所述UDP控制信息包的包格式如表2所示:
表2
在表1所述UDP控制信息包的基础上增加了“Fpga_inner_state”字段、“CPRI_Status”字段、“Pkt_cnt”字段和“Time_flag”字段,其中,“Fpga_inner_state”表示接口转接装置的FPGA状态,由一个32位数据的8~31位标记;“CPRI_Status”表示接口转接装置的CPRI的状态信息,由36个字节标记;“Pkt_cnt”表示当前无线帧中已经发送的UDP包的个数;“Time_flag”表示当前发送数据的子帧(1ms)号;只传输其它控制信息的UDP控制信息包与同步心跳包的“Pkt_Type”字段取值不同。
当然,同步信息和其它控制信息可以同时发送,即通过同一个UDP控制信息包发送,那么,此时,UDP控制信息包可以采用表2所述的包格式,只是“Pkt_Type”字段的取值不同,其它字段都相同。当同时传输同步信息和其它控制信息时,UDP控制信息包的“Pkt_Type”字段的取值依据同步心跳包中的“Pkt_Type”字段的取值和只传其它控制信息时的UDP控制信息包中“Pkt_Type”字段的取值确定,例如:
假设只传同步信息时,Pkt_Type=0X01表示当前UDP控制信息包为同步心跳包;Pkt_Type=0X10表示当前UDP控制信息包传输的是其它控制信息(如接口转接装置的FPGA状态和CPRI状态等),那么,同时传输同步信息和其它控制信息时,UDP数据包的包格式如表2所示,其中,“Pkt_Type”的取值可以为只传同步信息时“Pkt_Type”的取值与只传控制信息时“Pkt_Type”的取值进行或运算(即0X01与0X10进行或运算)得到结果,即OX11。由于FPGA及CPRI等状态信息不用每ms都更新,在需要更新的时候更新一次即可,所以可以在更新时将FPGA及CPRI等状态信息随同步心跳包一起发送。
“Reserve”表示预留字段,可后续扩展使用。
第一接收模块202用于接收所述CRAN服务器通过10GE接口发送的第一UDP数据包,所述第一UDP数据包中包括第一基带数据。
所述第一UDP数据包的包格式可以如表3所示:
表3
具体的,表3所示第一UDP数据包中各个字段的含义如表4所示:
其中,“MAC header(14BYTE)”、“IP header(20BYTE)”、“UDPheader(20BYTE)”,这三项与现有技术中UDP包的包头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还包括消息头部分和基本数据部分;其中,消息头部分为控制信息,包括:报文长度、报文序号、报文类型、基本帧起始序号、当前报文承载的基本帧的个数以及当前报文承载的超帧号;基本数据部分为基带数据,包括:基带数据开始标记、基带数据和基带数据结束标记。其中基带数据的量化位数为15位。
“reserve(6BYTE)”用于8字节对齐报文头。
“Sequence”为报文序号,CRAN服务器每发一个UDP数据包,Sequence取值加1,接口转接装置接收到UDP数据包后,根据Sequence值确定是否有丢包。
以4T4R(4天线)的LTE系统为例,按照CPRI协议,每个基本帧包含32个IQ数据,下行(及从CRAN服务器到无线远端单元的方向)每个IQ数据按15bit进行量化传输,这样,每个基本帧的数据量为32×15×2bit,即一个基本帧定义为32×30bit的数据,传输时按照字进行对其,则每个基本帧用128字节传输,本实施例中,一个UDP数据包传输若干个基本帧数据的数据量,为例保证基带数据的传输效率,本申请实施例中,一个UDP数据包传输10个基本帧的数据量,即1280bytes。
不同天线间基带数据(即IQ数据)的传输可以按基本帧为单位进行排列,每个基本帧为8个基带数据,即各天线的基带数据排列为:
<天线0IQ0~7>,<天线1IQ0~7>,<天线2IQ0~7>,<天线3IQ0~7>,
<天线0IQ8~15>,<天线1IQ8~15>,<天线2IQ8~15>,<天线3IQ8~15>,
......
1超帧为若干个基本帧,如1超帧可以为256个基本帧;
Figure BDA00002694248700111
表4
第一解析模块203与所述第一接收模块202相连接,用于对所述第一UDP数据包进行解析,获取第一基带数据;
具体解析时,依据第一UDP数据包中的IQ数据的开始标记和IQ数据的传输结束标记解析出基带数据(即IQ数据,包括I数据和Q数据)。
存储模块204与所述第一解析模块203相连接,用于存储所述第一基带数据;即对接收到的基带数据进行缓存。为便于接口转接装置与无线远端单元的同步,本申请实例中,接口转接转置对通过10GE接口接收到的基带数据进行缓存。
第一封装模块205与所述存储模块204相连接,用于将所述第一基带数据封装为第一CPRI协议数据;
具体的,依据基本帧起始序号、基本帧个数、报文长度以及报文当前承载的超帧序号将第一基带数据封装为CPRI协议数据,所述CPRI协议数据的数据部分依据基本帧起始序号、基本帧个数、报文长度以及报文当前承载的超帧序号确定。
第二发送模块206与所述第一封装模块205相连接,用于通过CPRI接口发送所述第一CPRI协议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口转接装置,可以将10GE接口数据转换为CPRI接口的标准数据,因此,在应用CRAN架构进行组网时,CRAN服务器可以通过现有的10GE以太网将基带数据发送给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接口转接装置,该接口转接装置再将基带数据封装为CPRI协议数据后发送给无线设备(如RRU),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口转接装置,是独立于CRAN服务器的外置接口转接装置,其与CRAN服务器通过10GE接口通信,与无线远端单元之间采用CPRI链路进行通信,因此,在采用CRAN架构组网时,可以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接口转接装置放置在远端,也就是远离CRAN服务器,而离无线远端单元很近的地方,这样,CRAN服务器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接口转接装置之间虽然很远,但是CRAN服务器与接口转接装置之间应用的是现有的10GE以太网进行数据传输,使得组网灵活简便,易于实现;而且,虽然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接口转接装置与无线远端单元之间还是采用CPRI链路进行通信,但是由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接口转接装置距离无线远端单元很近,因此,相对RRU与CRAN之间的距离来说,接口转接装置与无线远端单元之间的距离非常短,因此节省了电缆或光线的开销,降低了组网成本。
优选的,在图2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接口转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
所述第一封装模块205包括:
标记单元2051和封装单元2052;其中,
标记单元2051与存储模块204相连接,用于标记CPRI协议数据的起始位置;即标记无线帧的开始,其中,一个无线帧包括若干超帧,一个超帧包括若干基本帧,例如,本申请实施例中一个基本帧为128bytes,那么一个超帧包括256个基本帧,即一个超帧为128×256bytes,一个无线帧包括150个超帧,即一个无线帧为128×256×150bytes。
封装单元2052与标记单元2051相连接,用于依据所述起始位置,将所述第一基带数据封装为第一CPRI协议数据。封装单元2052以10ms同步信号为基准,在读取到无线帧的开始标记(即所述起始位置)后,在CPRI协议数据头中封装无线帧标志,用以标记无线帧的开始。
在图1所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接口转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还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401,第二解析模块402,第二封装模块403和第四发送模块404;其中,
第二接收模块401用于通过CPRI接口接收无线远端单元发送的第二CPRI协议数据;
第二解析模块402与第二接收模块401相连接,用于对所述第二CPRI协议数据进行解析,获取第二基带数据;第二基带数据即为无线远端单元发送给CRAN服务器的基带数据。具体如何解析可参见现有的CPRI数据包的解析过程,这里不做赘述。
第二封装模块403与第二解析模块402相连接,用于将所述第二基带数据封装为第二UDP数据包;优选的,所述第二UDP数据包的包格式可以如表5所示:
Figure BDA00002694248700131
Figure BDA00002694248700141
表5
第二UDP数据包除了包头外,也包括消息头部分和基本数据部分,其中,消息头部分位控制信息包括:报文长度、报文序号、报文类型、基本帧起始序号、当前报文承载的基本帧的个数以及当前报文承载的超帧号;基本数据部分为基带数据,包括:基本数据开始标记、基带数据和基本数据结束标记。其中基带数据的量化位数为12位。
第二UDP数据包的包格式与第一UDP数据包的包格式的不同之处在于IQ数据的量化位数不同,本实施例中,I数据和Q数据的量化位数都为12位。其它相同部分字段可参见表4。
第四发送模块404与第二封装模块403相连接,用于通过10GE接口发送所述第二UDP数据包。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口装接装置,在实现10GE接口到CPRI接口转接的同时,还可以实现CPRI接口到10GE接口的转接。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口转接装置可以包括若干的10GE接口和若干CPRI接口,其中,10GE接口侧可以通过10GE交换机与以太网相连接,通过以太网与CRAN服务器通信,CPRI接口侧,每一个CPRI接口与一个无线远端单元点对点连接。
请参看图5,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CRAN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包括:
第三接收模块501,第三封装模块502和第五发送模块503;
第三接收模块501,用于通过10GE接口接收同步心跳包;
第三封装模块502,用于在接收到同步心跳包后,将待传输的基带数据封装为第一UDP数据包;具体封装过程可参见现有技术中UDP数据包的封装方法,这里不再赘述。
第五发送模块503,用于通过10GE接口发送所述第一UDP数据包。对于LTE系统,所以CRAN与接口转接装置之间传输的基带数据以1ms为单位进行传输。也就是说,第五发送模块503每1ms向接口转接装置发一次基带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CRAN服务器,不需要内置数据转接卡及转接卡驱动,直接通过通用的以太网与接口转接装置相连接,也就是说,CRAN服务器内直接使用通用的以太网卡及驱动就可以实现与无线远端单元的通信,在简化了CRAN服务器的同时,使得组网灵活,简单。
本申请实例提供的另一种接口转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和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耦合的存储器;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被耦合为:
以第一预设周期通过10GE接口向CRAN服务器发送同步心跳包;
接收所述CRAN服务器通过10GE接口发送的第一UDP数据包;
对所述第一UDP数据包进行解析,获取第一基带数据;
存储所述第一基带数据;
将所述第一基带数据封装为第一CPRI协议数据;
通过CPRI接口发送所述第一CPRI协议数据。
进一步,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进一步被配置为:
通过CPRI接口接收无线远端单元发送的第二CPRI协议数据;
对所述第二CPRI协议数据进行解析,获取第二基带数据;
将所述第二基带数据封装为第二UDP数据包;
通过10GE接口发送所述第二UDP数据包。
具体的,上述本发明实施例揭示的方法可以应用于第一处理器601中,或者说由第一处理器601实现。第一处理器601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第一处理器601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这些指令可以通过其中的第二处理器602以配合实现及控制。用于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揭示的方法,上述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解码器等。结合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RAM、闪存Flash Memory、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603,处理器读取存储器603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请参看图7,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口转接方法的流程图,包括:
步骤S701:以第一预设周期通过10GE接口向CRAN服务器发送同步心跳包;所述同步心跳包的格式可以参看表1。所述第一预设周期可以为1ms。
步骤S702:接收所述CRAN服务器通过10GE接口发送的第一UDP数据包;
所述第一UDP数据包除了包括包头“MAC header(14BYTE)”、“IPheader(20BYTE)”、“UDP header(20BYTE)”外,还包括:消息头部分和基本数据部分;其中,消息头部分为控制信息,包括:报文长度、报文序号、报文类型、基本帧起始序号、当前报文承载的基本帧的个数以及当前报文承载的超帧号;基本数据部分为基带数据,包括:基带数据开始标记、基带数据和基带数据结束标记。具体可参见表3。
步骤S703:对所述第一UDP数据包进行解析,获取第一基带数据;
步骤S704:存储所述第一基带数据;
步骤S705:将所述第一基带数据封装为第一CPRI协议数据;
步骤S706:通过CPRI接口发送所述第一CPRI协议数据。
优选的,为了优化上述实施例,还可以通过所述同步心跳包发送当前的配置状态信息(如,FPGA及CPRI等状态信息)。
请参看图8,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接口转接方法的流程图,包括:
步骤S801:通过CPRI接口接收无线远端单元发送的第二CPRI协议数据;
步骤S802:对所述第二CPRI协议数据进行解析,获取第二基带数据;
步骤S803:将所述第二基带数据封装为第二UDP数据包;
步骤S804:通过10GE接口发送所述第二UDP数据包。
这里以CRAN架构下,基于通用CPU平台的BBU为例,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接口转接装置在无线系统中的具体应用。
请参看图9,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系统中的一种接入网络的架构图;
CRAN服务器902(CRAN BBU)是在通用CPU平台上完成所有用户L1/L2/L3的数据面和控制面信息的处理,CRAN服务器902一端与核心网904相连,另一端通过10GE网卡与接口转接装置901相连,接口转接装置将10GE接口数据转换为CPRI接口标准数据后传送到RRU903,RRU903将CPRI协议数据转换为射频信息后通过天线进行发送。
下行(从CRAN服务器902侧到RRU903侧)数据流的传输:下行数据由CRAN服务器902的L1对基带数据处理后生成了一个物理帧的数据,将物理帧的全部数据放到10GE网卡的缓存,待收到接口转接装置901发来的1ms同步信号时,将一帧的基带数据按照前面定义的格式打包到第一UDP数据包中,进行传输,接口转接装置901收到10GE接口的UDP数据包后,进行缓存,并与个RRU进行时钟同步后将1ms的数据转换成对应的CPRI协议数据,通过光纤发往RRU903,RRU903再将收到的基带信号转换为射频信号在空旷上进行发送。
上行(从RRU903CRAN服务器902侧到CRAN服务器902侧)数据流的传输:首先无线接入网基站侧的天线收到UE发送的上行空口信号,在RRU903处将射频信号转化为基带数字信号,将若干的基带数据按照CPRI协议放入各个时隙中通过光纤将CPRI信号发送至接口转接装置901,由于上行在空口已经有做严格的时间同步,所以上行数据不需要进行缓存,接口转接装置在接收到CPRI协议数据后,不进行缓存,直接转换为10GE接口上对应的基带数据,即UDP数据包,通过10GE接口将基带数据发送到CRAN服务器902,CRAN服务器902通过10GE网口在IP层进行基带的接收,待收满了一帧的全部基带数据,交与CRAN服务器902的L1进行统一的基带处理。
相对原来的采用CPRI接口的布网方式,使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接口转接装置后,使得组网更加灵活,可充分利用现有的IP骨干网/以太网进行基带信号传输,减少了光纤布网成本。
本申请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装置部分说明即可。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直接用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施。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以上所述的本发明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接口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以第一预设周期通过10GE接口向CRAN服务器发送同步心跳包;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CRAN服务器通过10GE接口发送的第一UDP数据包;
第一解析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一UDP数据包进行解析,获取第一基带数据;
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所述第一基带数据;
第一封装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基带数据封装为第一CPRI协议数据;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通过CPRI接口发送所述第一CPRI协议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通过CPRI接口接收无线远端单元发送的第二CPRI协议数据;
第二解析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二CPRI协议数据进行解析,获取第二基带数据;
第二封装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二基带数据封装为第二UDP数据包;
第四发送模块,用于通过10GE接口发送所述第二UDP数据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转接装置包括至少一个10GE接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转接装置包括至少一个CPRI接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封装模块包括:
标记单元,用于标记CPRI协议数据的起始位置;
封装单元,用于依据所述起始位置,将所述第一基带数据封装为第一CPRI协议数据。
6.一种CRAN服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三接收模块,用于通过10GE接口接收同步心跳包;
第三封装模块,用于在接收到同步心跳包后,将待传输的第一基带数据封装为第一UDP数据包;
第五发送模块,用于通过10GE接口发送所述第一UDP数据包。
7.一种接口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被配置为:
以第一预设周期通过10GE接口向CRAN服务器发送同步心跳包;
接收所述CRAN服务器通过10GE接口发送的第一UDP数据包;
对所述第一UDP数据包进行解析,获取第一基带数据;
存储所述第一基带数据;
将所述第一基带数据封装为第一CPRI协议数据;
通过CPRI接口发送所述第一CPRI协议数据;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耦合的存储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接口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进一步被配置为:
通过CPRI接口接收无线远端单元发送的第二CPRI协议数据;
对所述第二CPRI协议数据进行解析,获取第二基带数据;
将所述第二基带数据封装为第二UDP数据包;
通过10GE接口发送所述第二UDP数据包。
9.一种接口转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以第一预设周期通过10GE接口向CRAN服务器发送同步心跳包;
接收所述CRAN服务器通过10GE接口发送的第一UDP数据包;
对所述第一UDP数据包进行解析,获取第一基带数据;
存储所述第一基带数据;
将所述第一基带数据封装为第一CPRI协议数据;
通过CPRI接口发送所述第一CPRI协议数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UDP数据包包括:
消息头部分和基本数据部分;其中,
消息头部分为控制信息,包括:报文长度、报文序号、报文类型、基本帧起始序号、当前报文承载的基本帧的个数以及当前报文承载的超帧号;
基本数据部分为基带数据,包括:基带数据开始标记、基带数据和基带数据结束标记。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周期为1ms。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通过所述同步心跳包发送当前配置状态信息。
13.一种接口转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过CPRI接口接收无线远端单元发送的第二CPRI协议数据;
对所述第二CPRI协议数据进行解析,获取第二基带数据;
将所述第二基带数据封装为第二UDP数据包;
通过10GE接口发送所述第二UDP数据包。
CN201210594336.6A 2012-12-31 2012-12-31 接口转接装置及方法 Active CN10333847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94336.6A CN103338478B (zh) 2012-12-31 2012-12-31 接口转接装置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94336.6A CN103338478B (zh) 2012-12-31 2012-12-31 接口转接装置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38478A true CN103338478A (zh) 2013-10-02
CN103338478B CN103338478B (zh) 2016-12-28

Family

ID=492465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594336.6A Active CN103338478B (zh) 2012-12-31 2012-12-31 接口转接装置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338478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94090A (zh) * 2015-06-29 2015-10-21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帧转换方法及装置、通信节点、通信系统
CN106385390A (zh) * 2016-09-27 2017-02-08 武汉虹信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fpga实现万兆以太网电口传输的方法及系统
CN106487670A (zh) * 2016-10-14 2017-03-08 深圳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cpri网关设备及基站前传网络系统
WO2017101084A1 (zh) * 2015-12-17 2017-06-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协议转换方法及装置
CN110062437A (zh) * 2018-01-19 2019-07-26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射频拉远单元rru快速接入基站的方法及基站
CN111385025A (zh) * 2018-12-29 2020-07-07 成都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ruu、rhub及通信系统
CN112637180A (zh) * 2020-12-18 2021-04-09 深圳国人无线通信有限公司 接口协议数据转换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74094A (zh) * 2004-11-08 2006-05-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基站系统及其发射和接收信息的方法
CN101248689A (zh) * 2005-07-13 2008-08-20 诺基亚西门子通信有限责任两合公司 通过cpri接口传输以太网分组
CN101931454A (zh) * 2009-06-19 2010-12-29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基于以太网的射频拉远数据传输
US20120093238A1 (en) * 2010-10-18 2012-04-19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System, Device and Method for Transrating File Based Asset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74094A (zh) * 2004-11-08 2006-05-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基站系统及其发射和接收信息的方法
CN101248689A (zh) * 2005-07-13 2008-08-20 诺基亚西门子通信有限责任两合公司 通过cpri接口传输以太网分组
CN101931454A (zh) * 2009-06-19 2010-12-29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基于以太网的射频拉远数据传输
US20120093238A1 (en) * 2010-10-18 2012-04-19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System, Device and Method for Transrating File Based Assets

Cited B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94090A (zh) * 2015-06-29 2015-10-21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帧转换方法及装置、通信节点、通信系统
CN108370614B (zh) * 2015-12-17 2021-07-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协议转换方法及装置
WO2017101084A1 (zh) * 2015-12-17 2017-06-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协议转换方法及装置
KR20180022891A (ko) * 2015-12-17 2018-03-06 후아웨이 테크놀러지 컴퍼니 리미티드 프로토콜 변환 방법 및 장치
EP3307015A4 (en) * 2015-12-17 2018-08-0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tocol conversion
CN108370614A (zh) * 2015-12-17 2018-08-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协议转换方法及装置
JP2018523403A (ja) * 2015-12-17 2018-08-16 ホアウェイ・テクノロジーズ・カンパニー・リミテッド プロトコル変換方法および装置
US10523791B2 (en) 2015-12-17 2019-12-3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otocol conver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KR102118072B1 (ko) * 2015-12-17 2020-06-02 후아웨이 테크놀러지 컴퍼니 리미티드 프로토콜 변환 방법 및 장치
CN106385390A (zh) * 2016-09-27 2017-02-08 武汉虹信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fpga实现万兆以太网电口传输的方法及系统
CN106385390B (zh) * 2016-09-27 2020-04-10 武汉虹信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fpga实现万兆以太网电口传输的方法及系统
CN106487670A (zh) * 2016-10-14 2017-03-08 深圳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cpri网关设备及基站前传网络系统
CN110062437A (zh) * 2018-01-19 2019-07-26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射频拉远单元rru快速接入基站的方法及基站
CN110062437B (zh) * 2018-01-19 2020-11-06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射频拉远单元rru快速接入基站的方法及基站
CN111385025A (zh) * 2018-12-29 2020-07-07 成都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ruu、rhub及通信系统
CN112637180A (zh) * 2020-12-18 2021-04-09 深圳国人无线通信有限公司 接口协议数据转换方法
CN112637180B (zh) * 2020-12-18 2023-03-14 深圳国人无线通信有限公司 接口协议数据转换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38478B (zh) 2016-1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38478A (zh) 接口转接装置及方法
EP3648403B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KR102112487B1 (ko)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장치 및 시스템
CN106850465B (zh) 一种Flex E数据交换方法及交换设备
KR101674209B1 (ko) 디지털 장치와 rf 장치간에 이더넷 데이터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그 장치
ES2964760T3 (es) Método y dispositivo de transición para habilitar la comunicación de datos en una red inalámbrica
TWI559804B (zh) Wireless devices and wireless base station devices
US20160316463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Data Transfer Device, and System
CN103916315A (zh) 用于无线接入网和云无线接入网的以太网载无线电
CN109997383B (zh) 协议转换方法及装置
EP2876971B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CN101931454A (zh) 基于以太网的射频拉远数据传输
CN101730307A (zh) 一种射频拉远数据传输装置及传输方法
WO2010069241A1 (zh) 通信信号的多路复用方法、无线通信系统及无线设备控制器
WO2011147172A1 (zh) 一种基于cpri的多制式iq数据映射方法和装置
CN104852766B (zh) Cpri小帧
US20170142598A1 (en) Small cell base station system, and related devices and data processing methods
CN101159727B (zh) 一种iq数据传输装置和方法
CN102437944B (zh) 一种局域网之间相互通信的系统、设备及方法
CN105284184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网络系统
EP3300274A1 (en) User equipment and network side equipment, and method of determining processing mode for data packet
CN103533630A (zh) 空口时间同步方法及系统、无线设备、无线设备控制器
CN102395219B (zh) 一种wlan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2801497A (zh) 基带射频接口承载传输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US9992767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