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27769B - 具有支撑脚架的电子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具有支撑脚架的电子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27769B
CN103327769B CN201210080842.3A CN201210080842A CN103327769B CN 103327769 B CN103327769 B CN 103327769B CN 201210080842 A CN201210080842 A CN 201210080842A CN 103327769 B CN103327769 B CN 10332776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electronic installation
foot rest
support foot
m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8084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27769A (zh
Inventor
李起优
张旭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08084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327769B/zh
Publication of CN1033277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277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277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277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支撑脚架的电子装置及其操作方法。该电子装置可以包括:主体;连接到主体的支撑脚架;驱动装置,设置在主体中以驱动支撑脚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在第一位置,支撑脚架处于主体所在的平面内,在第二位置,支撑脚架与主体所在的平面成一角度;以及第一传感器,设置在主体中,且检测人体接近、保持接触和离开主体的动作,其中,该电子装置能在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之间切换,在第一模式中,该支撑脚架保持在第一位置,在第二模式中,当所述第一传感器检测到人体接近主体时,驱动装置驱动支撑脚架转动到第二位置。本发明实现了超薄电子装置的方便抓取。

Description

具有支撑脚架的电子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地涉及电子装置及其操作方法,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具有支撑脚架的超薄电子装置及其操作方法,其能实现超薄电子装置的方便抓取。
背景技术
薄化一直是便携电子装置的一个发展趋势。以手机为例,随着触摸屏时代的到来,手机厚度一般都达到了13mm以下,似乎已没有太多人追求极致的超薄。然而,在iPhone4以9.3mm的厚度创下“全球最薄智能手机”记录之后,各大厂商也纷纷开始了超薄手机设计的竞赛,各种超薄机型层出不穷,最薄记录不断被刷新。由此,也带动了各种超薄平板计算机(pad)和电纸书等消费电子产品的薄化发展趋势。
超薄的设计的确带来了时尚的外观冲击,集成度高,便携性好,但是也伴随着一些负面效果。例如,超薄手机一般为了手感舒适而具有圆化的边缘,且超薄手机有一定的重量,因此当超薄手机放置于平坦硬质桌面例如书桌或餐桌上时,由于其超薄边缘而不容易被抓取。
针对该问题,现有技术提出一种为手机专门配置的手机座。手机座可以放置在桌面上、汽车内等,并集成有例如充电功能。手机可以斜立地置于手机座上。然而,这种手机座仍有许多缺陷,例如其一般置于固定的地点,便携性差,且占用空间,易于误碰摔坏等。
因此,需要一种设计,其能够实现超薄电子装置的方便抓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在于提供一种带支撑脚架的电子装置,其能实现超薄型电子装置的方便抓取。
根据本发明一示范性实施方式,一种电子装置可以包括:主体;支撑脚架,连接到该主体;驱动装置,设置在该主体中以驱动该支撑脚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在第一位置,该支撑脚架处于该主体所在的平面内,在第二位置,该支撑脚架与该主体所在的平面成一角度;以及第一传感器,设置在该主体中,且检测人体接近、保持接触和离开该主体的动作,其中,该电子装置能在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之间切换,在所述第一模式中,该支撑脚架保持在第一位置,在所述第二模式中,当所述第一传感器检测到人体接近该主体时,该驱动装置驱动该支撑脚架转动到第二位置。
在所述第二模式中,当所述第一传感器检测到人体保持接触或离开该主体时,该驱动装置可以驱动该支撑脚架转动到第一位置。
该电子装置在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之间的切换可以通过手工设置来进行。
所述电子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二传感器,设置在所述主体中,且检测所述主体接触的物质的软硬程度,其中当所述物质较软时,该电子装置切换到第一模式,当所述物质较硬时,该电子装置切换到第二模式。
所述第二传感器可以通过检测所述主体与所述物质接触时的声音和振动中的至少一种来判断所述物质的软硬程度。
所述电子装置还可以包括加速度传感器,其设置在所述主体中且检测所述主体的运动状态。当该主体处于运动状态时,该电子装置可以切换到第一模式,当该主体处于静止状态时,该电子装置可以切换到第二模式。
所述电子装置还可以包括加速度传感器,其设置在所述主体中,且检测所述主体的姿态。当该主体处于平躺状态时,该电子装置可以切换到第二模式,当该主体处于非平躺状态时,该电子装置可以切换到第一模式。
该支撑脚架可以包括设置在所述主体的至少一侧的至少一个支撑条。或者,该支撑脚架可以包括“U”形构件,该“U”形构件围绕所述主体的一个侧面以及与该一个侧面相邻的两个相对侧面的一部分。
当所述支撑脚架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支撑脚架和所述主体可以一起呈大致矩形形状。
本发明另一示范性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操作电子装置的方法,该电子装置可以包括主体、连接到该主体的支撑脚架、以及设置在该主体中以驱动该支撑脚架的驱动装置,该方法可以包括:设置该电子装置的运行模式,当在第一模式时,该驱动装置驱动该支撑脚架转动到第一位置,在该第一位置,该支撑脚架处于该主体所在的平面内;当在第二模式时,所述主体通过安装于其中的第一传感器检测人体接近、保持接触和离开该主体的动作,当所述第一传感器检测到人体接近该主体时,该驱动装置驱动该支撑脚架转动到第二位置,在该第二位置处,该支撑脚架与该主体所在的平面成一角度。
设置该电子装置的运行模式通过用户手动进行。
设置该电子装置的运行模式可以通过安装在所述主体中的第二传感器自动进行,所述第二传感器可以检测所述主体接触的物质的软硬程度。当所述物质较软时,该电子装置切换到第一模式,当所述物质较硬时,该电子装置切换到第二模式。
所述第二传感器可以通过检测所述主体与所述物质接触时的声音和振动中的至少一种来判断所述物质的软硬程度。
设置该电子装置的运行模式通过安装在所述主体中的加速度传感器自动进行,所述加速度传感器可以检测所述主体的运动状态。当所述主体处于运动状态时,该电子装置切换到第一模式,当该主体处于静止状态时,该电子装置切换到第二模式。
设置该电子装置的运行模式可以通过安装在所述主体中的加速度传感器自动进行,所述加速度传感器可以检测所述主体的姿态。当所述主体处于平躺姿态时,该电子装置切换到第二模式,当该主体处于非平躺姿态时,该电子装置切换到第一模式。
在本发明中,通过为电子装置提供支撑脚架和驱动该支撑脚架的驱动装置,可以方便地抓取具有超薄设计的电子装置,且具有良好的便携性。
此外,本发明能通过检测人体动作而自动地驱动支撑脚架,因此提升了电子装置的智能水平,且增加了时尚元素。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特征和优点将从下面结合附图对示范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中变得显然,附图中:
图1是示意图,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正面朝上置于桌面上;
图2是示意图,示出图1所示的电子装置处于支撑状态;
图3是示意图,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背面朝上置于桌面上;以及
图4是示意图,示出图3所示的电子装置处于支撑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全面地描述本发明,附图中示出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多种不同的形式体现,并且不应当被解释为局限于此处所述的实施例。附图不是按比例绘制的。
图1是示意图,示出根据本发明一示范性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00正面朝上置于桌面上;图2是示意图,示出图1所示的电子装置100处于支撑状态。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一示范性实施例的电子装置可以是手机100,其可以包括主体10。主体10可以具有显示屏20,其可以是例如触摸屏。触摸屏20可以用作手机100的输入部件和显示部件。虽然未示出,但是主体10上还可以设置有一个或更多按键以及各种接口例如数据接口、电源接口等。图1示出手机100的正面朝上,也就是触摸屏20朝上的状态。
电子装置100还可以包括连接到主体的支撑脚架30。图1示出支撑脚架30包括彼此对称地设置在主体10的相对两侧的两个支撑条。支撑脚架30可以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图1示出支撑脚架30处于第一位置,即在主体10所在的平面内。此时,支撑脚架30和主体10一起呈基本矩形形状,例如角部被倒圆的矩形。这样,电子装置100可以显得简洁美观。图2示出支撑脚架30处于第二位置,此时支撑脚架30与主体10所在的平面成一角度,从而可以支撑起主体10以方便用户抓取。
应理解,支撑脚架30不限于图1所示的结构。在另一示范性实施例中,支撑脚架30可以包括设置在主体10的一侧的单个支撑条。在又一示范性实施例中,支撑脚架30可以包括“U”形构件,该“U”形构件可以围绕主体10的一个侧面以及与该侧面相邻的两个相对侧面的至少一部分。支撑脚架30亦可具有其他结构。
电子装置100还可以包括用于驱动支撑脚架30的驱动装置(未示出)。该驱动装置可以设置在主体10中且驱动支撑脚架3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
驱动装置的操作可以手动控制,但这会导致操作繁琐费时。因此,让电子装置100自动控制驱动装置的操作以转动支撑脚架30是优选的。为此,电子装置100还可以包括第一传感器(未示出),该第一传感器可以设置在主体10中以检测人体例如用户的接近、保持接触和远离主体10的动作。当第一传感器检测到用户接近主体10时,表明用户可能要抓取电子装置100。此时,驱动装置驱动支撑脚架30转动到第二位置,呈如图2所示的状态,从而便于用户抓取电子装置100。当第一传感器检测到用户保持接触或者远离主体10时,表明此时用户不需要抓取电子装置100。因此,驱动装置驱动支撑脚架30转动到第一位置,呈图1所示的状态。应理解,这里说的“接触”涵盖用户直接接触电子装置100以及用户非常靠近电子装置100,例如随身携带电子装置100的情况。可以通过设定用户与电子装置100之间的距离来定义“接触”。例如,当检测到用户与电子装置100之间的距离为20至30cm以下时,即定义为二者接触。当接触持续一定时间时,即定义为“保持接触”,然后驱动装置驱动支撑脚架30转动到第一位置。
第一传感器可以是各种人体传感器,此处不再赘述其原理和结构。
电子装置100例如手机可能处于不同的使用环境,且基于该使用环境确定电子装置100是否需要提供容易抓取的功能。例如,当电子装置100置于平坦硬质桌面上时,需要提供容易抓取的功能;而当电子装置100置于柔软介质上例如沙发上、床上时,则不需要提供容易抓取的功能,因为用户可以借助于柔软介质而容易地抓取电子装置100。再例如,当电子装置100处于平躺状态时需要提供容易抓取功能,而处于非平躺状态时不需要提供容易抓取功能;当电子装置100处于运动状态例如被用户随身携带时不需要提供容易抓取功能,而静止不动时需要提供容易抓取功能等。因此,电子装置100可以在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之间切换。在第一模式中,电子装置100不提供容易抓取功能,即支撑脚架30一直保持在第一位置;而在第二模式中,电子装置100提供容易抓取功能,即根据第一传感器的检测结果而通过驱动装置驱动支撑脚架3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
电子装置100在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之间的切换可以通过用户手工设置来进行。但是更优选地,可以通过电子装置100自动进行。在一示范性实施例中,电子装置100还可以包括有第二传感器(未示出)。第二传感器可以设置在主体10中且用于检测与主体10接触的物质的软硬程度。当与主体10接触的物质较软时,例如主体10置于柔软的沙发、床或软垫上时,电子装置100自动切换到第一模式;当与主体10接触的物质较硬时,例如主体10置于硬质桌面诸如铁质、陶瓷、玻璃、木质等桌面上时,电子装置100自动切换到第二模式。
第二传感器可以是声音传感器,其可以检测主体10与物质接触时发出的声音。由于软性物质和硬性物质与主体10接触时产生的声音不同,通过分析声音的频率、强度等信息可以判断与主体10接触的物质的软硬程度,由此实现电子装置100在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之间的自动切换。
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二传感器可以是振动传感器,其可以检测主体10与物质接触时产生的振动。由于软性物质和硬性物质与主体10接触时产生的振动有所不同,通过分析振动的频率、强度等信息可以判断与主体10接触的物质的软硬程度,由此实现电子装置100在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之间的自动切换。
可以理解,第二传感器亦可以包括声音传感器和振动传感器二者,且通过分析物质与主体10接触时产生的声音和振动二者来判断物质的软硬程度,由此实现电子装置100在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之间的自动切换。
在一实施例中,电子装置100中可以预先存储有特定的声音和/或碰撞信号,例如存储有电子装置100放置到硬质桌面诸如陶瓷、铁质、木质、玻璃桌面以及柔软物体诸如沙发和床上时产生的特征声音和频率。然后,可以通过对比第二传感器所采集到的信号和预先存储的特征信号,来判断电子装置100接触的是硬质还是软质物体。
在又一实施例中,第二传感器可以是加速度传感器,其设置在主体10中且用于检测主体10的运动状态。当主体10处于运动状态时,此时电子装置100不需要提供容易抓取功能,因此电子装置100切换到第一模式。当主体10处于静止状态时,电子装置100切换到第二模式。
应理解,这里描述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概念。通常,当随身携带电子装置100时,其处于不断晃动的状态,因此各个方向的加速度不断变化。此时,加速度传感器可以判断电子装置100处于运动状态。当电子装置100放置在例如桌面上时,则可以判断电子装置100处于静止状态。特别地,当电子装置100放置在例如汽车或飞机上而保持匀速度运行时,仍会判断电子装置100处于静止状态。但是可以理解,在实际情况中,几乎不会出现电子装置100理想地保持匀速运行的情况。
在再一实施例中,还可以利用加速度传感器来判断电子装置100的姿态。当电子装置100处于平躺状态时,则切换到第二模式。当电子装置100处于非平躺状态时,一般容易抓取,所以切换到第一模式。
上面描述了使电子装置100在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之间切换的各种方式。应理解,这些方式可以彼此结合,以实现对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的更精确的自动控制。此外,亦可以采用其他方式来实现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之间的切换。
下面描述电子装置100的操作方法。
首先,设置电子装置100的操作模式。当在第一模式时,驱动装置驱动支撑脚架30转动到第一位置,即保持在主体10所在的平面内。当在第二模式时,则进一步利用第一传感器检测人体的动作。当第一传感器检测到人体接近电子装置100时,则驱动装置驱动支撑脚架30旋转到第二位置,在第二位置处,支撑脚架30与主体10所在的平面成一角度,从而支撑起主体10以便于用户抓取。另一方面,当第一传感器检测到人体保持接触或者离开电子装置100时,则驱动装置驱动支撑脚架30旋转到第一位置。
设置电子装置100的操作模式可以由用户手动进行,或者通过第二传感器来进行。如前所述,可以利用第二传感器来检测主体10与物质接触时的声音和振动中的至少一种,从而判断所接触的物质的软硬程度。当所接触的物质较软时,电子装置100一般容易被抓取,因此切换到第一模式。当所接触的物质较硬时,则电子装置100切换到第二模式,以提供容易抓取功能。第二传感器还可以是加速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可以检测主体10的运动状态。当主体10处于运动状态时,电子装置100切换到第一模式,当主体10处于静止状态时,则电子装置100切换到第二模式。在又一实施例中,加速度传感器可以检测主体10的姿态,当主体10处于平躺姿态时,电子装置100切换到第二模式,当主体10处于非平躺姿态时,则电子装置100切换到第一模式。
上面以手机正面朝上放置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在少数情况下,手机亦会背面朝上放置,如图3所示。图3还示出了电子装置100的背面的摄像头40,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当电子装置100例如手机背面朝上放置时,如果支撑脚架30仍沿如图2所示的方向转动,则不能支撑起主体10。
因此,在一实施例中,电子装置100还可以检测自身的姿态是正面朝上还是背面朝上。这可以利用加速度传感器容易地进行。例如,加速度传感器中可以集成有6D(六维度)检测功能模块,以容易地判断电子装置100的姿态。根据电子装置100是正面朝上还是背面朝上,可以改变驱动装置的正负极,由此改变驱动支撑脚架30转动的力矩的方向。这样,即可容易地控制支撑脚架30转动的方向,从而如图4所示的那样,支撑起主体10。
在另一实施例中,支撑脚架30可以在中间,而不是图2和图4所示的末端处,连接到主体10。这样,不论电子装置100是正面朝上还是背面朝上,转动支撑脚架30时均可以支撑起主体10。因此,可以省略检测电子装置100是正面朝上还是背面朝上的步骤。
在本发明中,通过为电子装置提供支撑脚架和驱动该支撑脚架的驱动装置,可以方便地抓取具有超薄设计的电子装置,且具有良好的便携性。
此外,本发明能通过检测人体动作而自动地驱动支撑脚架,因此提升了电子装置的智能水平,且增加了时尚元素。
虽然上面以手机为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本发明亦可应用到其他电子装置,例如平面计算机(pad)、电纸书等。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定义的本发明的思想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修改和变化。

Claims (16)

1.一种电子装置,包括:
主体;
支撑脚架,连接到该主体;
驱动装置,设置在该主体中以驱动该支撑脚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在第一位置,该支撑脚架处于该主体所在的平面内,在第二位置,该支撑脚架与该主体所在的平面成一角度;以及
第一传感器,设置在该主体中,且检测人体接近、保持接触或离开该主体的动作,
其中,该电子装置能在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之间切换,在所述第一模式中,该支撑脚架保持在第一位置,在所述第二模式中,当所述第一传感器检测到人体接近该主体时,该驱动装置驱动该支撑脚架转动到第二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在所述第二模式中,当所述第一传感器检测到人体保持接触或离开该主体时,该驱动装置驱动该支撑脚架转动到第一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该电子装置在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之间的切换通过手工设置来进行。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还包括:
第二传感器,设置在所述主体中,且检测所述主体接触的物质的软硬程度,
其中,当所述物质较软时,该电子装置切换到第一模式,当所述物质较硬时,该电子装置切换到第二模式。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第二传感器通过检测所述主体与所述物质接触时的声音和振动中的至少一种来判断所述物质的软硬程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还包括加速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主体中,且检测所述主体的运动状态,
其中,当该主体处于运动状态时,该电子装置切换到第一模式,当该主体处于静止状态时,该电子装置切换到第二模式。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还包括加速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主体中,且检测所述主体的姿态,
其中,当该主体处于平躺状态时,该电子装置切换到第二模式,当该主体处于非平躺状态时,该电子装置切换到第一模式。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该支撑脚架包括设置在所述主体的至少一侧的至少一个支撑条。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该支撑脚架包括“U”形构件,该“U”形构件围绕所述主体的一个侧面以及与该一个侧面相邻的相对两个侧面的一部分。
10.如权利要求8和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当所述支撑脚架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支撑脚架和所述主体一起呈大致矩形形状。
11.一种操作电子装置的方法,该电子装置包括主体、连接到该主体的支撑脚架、以及设置在该主体中以驱动该支撑脚架的驱动装置,该方法包括:
设置该电子装置的运行模式,当在第一模式时,该驱动装置驱动该支撑脚架转动到第一位置,在该第一位置,该支撑脚架处于该主体所在的平面内;
当在第二模式时,所述主体通过安装于其中的第一传感器检测人体接近、保持接触或离开该主体的动作,当所述第一传感器检测到人体接近该主体时,该驱动装置驱动该支撑脚架转动到第二位置,在该第二位置处,该支撑脚架与该主体所在的平面成一角度。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设置该电子装置的运行模式通过用户手动进行。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设置该电子装置的运行模式通过安装在所述主体中的第二传感器自动进行,所述第二传感器检测所述主体接触的物质的软硬程度,当所述物质较软时,该电子装置切换到第一模式,当所述物质较硬时,该电子装置切换到第二模式。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传感器通过检测所述主体与所述物质接触时的声音和振动中的至少一种来判断所述物质的软硬程度。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设置该电子装置的运行模式通过安装在所述主体中的加速度传感器自动进行,所述加速度传感器检测所述主体的运动状态,当所述主体处于运动状态时,该电子装置切换到第一模式,当该主体处于静止状态时,该电子装置切换到第二模式。
16.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设置该电子装置的运行模式通过安装在所述主体中的加速度传感器自动进行,所述加速度传感器检测所述主体的姿态,当所述主体处于平躺姿态时,该电子装置切换到第二模式,当该主体处于非平躺姿态时,该电子装置切换到第一模式。
CN201210080842.3A 2012-03-23 2012-03-23 具有支撑脚架的电子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Active CN10332776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80842.3A CN103327769B (zh) 2012-03-23 2012-03-23 具有支撑脚架的电子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80842.3A CN103327769B (zh) 2012-03-23 2012-03-23 具有支撑脚架的电子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27769A CN103327769A (zh) 2013-09-25
CN103327769B true CN103327769B (zh) 2016-03-30

Family

ID=491962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80842.3A Active CN103327769B (zh) 2012-03-23 2012-03-23 具有支撑脚架的电子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32776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70202B (zh) * 2013-02-06 2017-12-26 辉达公司 平板电子设备
CN103885543A (zh) * 2014-02-21 2014-06-2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及信息处理方法
CN104951363B (zh) * 2014-03-28 2018-08-3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US20150363026A1 (en) * 2014-06-16 2015-12-17 Touchplus Information Corp. Control device, operation mode altering method thereof, control method thereof and battery power warning method thereof
TWI761250B (zh) * 2020-08-31 2022-04-11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
CN113411998A (zh) * 2021-06-08 2021-09-1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其放置处理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270634Y (zh) * 2008-08-15 2009-07-08 胡宗宁 便携数码产品推出启动支架
CN201878209U (zh) * 2010-11-30 2011-06-22 上海晨兴希姆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手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73006B (zh) * 2008-04-28 2012-08-22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及其支撑机构
CN102081953A (zh) * 2009-11-30 2011-06-01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光驱自动保持垂直的电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270634Y (zh) * 2008-08-15 2009-07-08 胡宗宁 便携数码产品推出启动支架
CN201878209U (zh) * 2010-11-30 2011-06-22 上海晨兴希姆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手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27769A (zh) 2013-09-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27769B (zh) 具有支撑脚架的电子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JP4229098B2 (ja) タッチパネルディスプレイ装置、タッチパネルディスプレイ装置を備えた電子機器、及びタッチパネルディスプレイ装置を備えたカメラ
JP4697095B2 (ja) タッチパネルディスプレイ装置、電子機器および遊技機器
EP2339427A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vibrations in portable terminal
TWI360071B (en) Hand-held device with touchscreen and digital tact
JP4604902B2 (ja) 入出力装置及び入出力装置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US9501146B2 (en) Electronic device
US9213434B2 (en) Piezoelectric actuator and method
JP2007034991A (ja) タッチパネルディスプレイ装置、タッチパネルディスプレイ装置を備えた電子機器、及びタッチパネルディスプレイ装置を備えたカメラ
JP4910726B2 (ja) タッチパネルディスプレイ装置、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電子機器
JP4853611B2 (ja) 触覚提供機構及び触覚提供機構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KR20110080316A (ko) 터치스크린을 구비한 휴대용 단말기의 햅틱 피드백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CN105320230A (zh) 手持电子设备和用于感测触摸和力的方法
CN103889522A (zh) 电子设备
JP2008282125A (ja) 電子機器
WO2017107204A1 (zh) 柔性显示屏系统
KR20100089104A (ko) 랩톱 컴퓨터 및 기타 휴대 장치용 햅틱 인터페이스
JP2003099198A (ja) 4接点入力によるタッチパネル
TW201426406A (zh) 電子裝置及其螢幕畫面旋轉控制方法
JP2008123429A (ja) タッチパネルディスプレイ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並びに遊技機器
US8884884B2 (en) Haptic effect generation with an eccentric rotating mass actuator
CN109326221A (zh) 显示装置和显示装置的触觉反馈显示方法
CN107422846A (zh) 振动发生装置及电子设备
US9904408B2 (en) Electronic device that presents tactile feeling to an operation of a user
US9641671B2 (en) Notifying devices, notifying methods, and program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