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24349A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24349A
CN103324349A CN2013102866926A CN201310286692A CN103324349A CN 103324349 A CN103324349 A CN 103324349A CN 2013102866926 A CN2013102866926 A CN 2013102866926A CN 201310286692 A CN201310286692 A CN 201310286692A CN 103324349 A CN103324349 A CN 1033243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board
module
convergence part
plane
display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28669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24349B (zh
Inventor
林东信
陈俐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 Op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 Op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AU Optronic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3243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243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243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243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Combinations Of Printed Boar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揭示一种显示装置,包含一显示模块、一光学模块及一电路板模块。该显示模块具有一第一平面与一第二平面,且第一平面相对于第二平面。光学模块设置于第一平面上。电路板模块设置于第二平面上,电路板模块具有一第一电路板与一第二电路板,第一电路板与第二电路板相互接合,且第一电路板与显示模块电性连结,而第二电路板与光学模块电性连结。借此,第一电路板及第二电路板得以一定程度的定位效果而设置在一起。本发明可有效解决公知技术中控制电路板先、后固定而造成歪斜、定位误差遇大等问题。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其内设置有多个控制电路板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于公知触控显示装置的组装中,其液晶显示模块(包含显示面板及背光模块)具有独立的控制电路板,此控制电路板多设置于液晶显示模块的背面,并另以胶带包覆液晶显示模块的周围及控制电路板。接着将触控面板贴附于液晶显示模块的正面,与触控面板电性连接的控制电路板再固定于液晶显示模块的背面,亦可采用胶带固定。一般而言,触控面板的控制电路板多采徒手贴附、目视对位,因此,其定位精度误差较大且不易提升。此外,触控面板的控制电路板通常需放置于液晶显示模块周围的胶带上,胶带时有皱褶的情形,造成触控面板的控制电路板更难以伏贴固定于液晶显示模块的背面,易使触控面板的控制电路板歪斜,此即使得定位精度难以提升。当产品对定位精度要求较高时,例如触控面板的控制电路板尚需于后续工艺中与其他组件配合时(例如对齐结构框架的孔位),前述公知组装工艺难以有效满足前述定位要求,造成重工率增加。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电路板模块主要以多个电路板相互接合形成,该多个电路板同置于一平面上,避免公知技术中控制电路板先、后固定而造成歪斜、定位误差遇大等问题。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包含一显示模块、一光学模块及一电路板模块。显示模块具有一第一平面与一第二平面,其中第一平面相对于第二平面。光学模块设置于第一平面上。电路板模块设置于第二平面上,电路板模块具有一第一电路板与一第二电路板,其中第一电路板与第二电路板相互接合,且第一电路板与显示模块电性连结,而第二电路板与光学模块电性连结。借此,第一电路板与第二电路板可共同设置、固定于显示模块的第二平面上。于实作上,第一电路板上的最大平面与第二电路板上的最大平面可均贴齐于第二平面上,以达到共平面设置的效果,并得另以一包覆膜片,包覆于显示模块周围及电路板模块上,以达到固定的效果。因此,本发明可有效解决公知技术中控制电路板先、后固定而造成歪斜、定位误差遇大等问题。
关于本发明的优点与精神可以通过以下的发明详述及所附图式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部分分解图。
图2为图1中显示装置的一显示模块背侧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显示装置的一电路板模块的分解图。
图4为图3中电路板模块的组合俯视图。
图5为图4沿线X-X的剖面图。
图6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电路板模块部分的分解图。
图7为图6中电路板模块的组合俯视图。
图8为图7沿线Y-Y的剖面图。
图9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电路板模块部分的分解图。
图10为图9中电路板模块的组合俯视图。
图11为图10沿线Z-Z的剖面图。
图12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电路板模块部分的分解图。
图13为图12中电路板模块的一电路板于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14为图12中电路板模块的组合俯视图。
图15为图14沿线W-W的剖面图。
图16为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电路板模块的分解图。
图17为图16中电路板模块的组合俯视图。
图18为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电路板模块的分解图。
图19为图18中电路板模块的组合俯视图。
图20为根据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电路板模块的分解图。
图21为采用图20中电路板模块的显示模块背侧的示意图。
图22为图21沿线V-V的剖面图。
图23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显示模块背侧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          显示装置              12           前盖
14         光学模块              16           显示模块
18         背盖
20、21、40、50、60、70、80、90                电路板模块
22         第一软性电路板        24           第二软性电路板
26         包覆膜片              28           第三软性电路板
30         软性电路板            30a          第一连接端
30b        第二连接端            30c          第三连接端
162        第一平面              164          第二平面
166        显示面板              168          背光模块
202、212、402、502、602、702、802、902        第一电路板
204、214、404、504、604、704、804、904        第二电路板
242        连接器                262          开口
706、906   连接件                806          第三电路板
2022、4022、5022、6022、7022、8022、9022      第一板体
2022a、4022a、5022a、6022a、7022a、8022a、8022b、9022a侧边
2024、4024、5024、6024、7024、8024、9024      第一衔接部
2042       连接端口
2044、4044、5044、6044、7044、8044、9044      第二板体
2044a、4044a、5044a、6044a、7044a、8044a、9044a  侧边
2046、4046、5046、6046、7046、8046、9046      第二衔接部
2046a      颈缩开口部            4024a        厚度
4044b      深度                  4044c        厚度
4046a      底部                  5024a、6024a 第一凸块
5022b      厚度                  5024b        第一凹槽
5024c      深度                  5024d        厚度
5044b      厚度                 5046a、6046a 第二凸块
5046b      第二凹槽             5046c        深度
5046d      厚度                 6022b        厚度
6024b      凹槽                 6024c        深度
6024d      厚度                 6044b        厚度
6046b      通孔                 6046c        厚度
7062       第一凸出部           7064         第二凸出部
8026       第四衔接部           8062         第三板体
8062a      侧边                 8064         第三衔接部
9062、9064 凹口                  D1          水平方向
D2         垂直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及图2,图1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的部分分解图,图2为显示装置1的一显示模块16背侧的示意图。显示装置1包含前盖12、光学模块14、显示模块16、背盖18及电路板模块20,前盖12、光学模块14、显示模块16及背盖18依序叠置组合。显示模块16具有一第一平面162与一第二平面164,第一平面162相对于第二平面164。光学模块14,例如触控面板,设置于第一平面162上。电路板模块20设置于第二平面164上。电路板模块20具有第一电路板202与第二电路板204,第一电路板202与第二电路板204相互接合,且第一电路板202与显示模块16电性连结,而第二电路板204与光学模块14电性连结。于本实施例中,一第一软性电路板22连接于第一电路板202与显示模块16之间,借以传输信号(例如控制信号);一第二软性电路板24,连接于第二电路板204与光学模块14之间,借以传输信号(例如感测信号),其中第二软性电路板24上具有一连接器242,而第二电路板204上具有一连接端口2042,且连接器242组接于连接端口2042上。
请并参阅图3、图4及图5,图3为电路板模块20的分解图,图4为电路板模块20的组合俯视图,图5为图4沿线X-X的剖面图。其中,于图5中,显示模块16以单一实体表现,简化识图,于后续剖面图中亦同,不另赘述;又,于第一电路板202与第二电路板204相互接合后,两者接触的边缘于图5所示剖面的投影位置以虚线表示。于本实施例中,第一电路板202包含一第一板体2022及一第一衔接部2024,第一衔接部2024位于第一板体2022的一侧边2022a;第二电路板204包含一第二板体2044及一第二衔接部2046,第二衔接部2046位于第二板体2044的一侧边2044a。通过第一衔接部2024与第二衔接部2046相互扣合,第一电路板202与第二电路板204相互接合。于本实施例中,第一衔接部2024为一凸出部,第二衔接部2046为对应凸出部并与其匹配的一凹口,凸出部与凹口相互卡合。于本实施例中,凹口贯穿第二板体2044形成并具有一颈缩开口部2046a,使得于第一衔接部2024以一垂直方向D2(垂直于第二平面164)与第二衔接部2046相互接合后,该凹口与该凸出部之间可产生于水平方向D1(平行于第二平面164)上的结构拘束效果,亦即可防止第一衔接部2024与第二衔接部2046沿水平方向D1脱离。
此外,于本实施例中,该凹口具有一T形轮廓,该凸出部亦对应地具有一T形轮廓,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例如,该凹口可具有一L形轮廓,该凸出部则对应地具有一L形轮廓,此L形轮廓可由前述T形轮廓的一半来理解,不另以图面说明。又例如,该凹口与该凸出部的轮廓可为其他几何形状。另外,于本实施例中,第一电路板202与第二电路板204均为厚度均匀的板状物件且厚度相等,于第一电路板202与第二电路板204相互接合后,电路板模块20整体亦呈一厚度均匀的结构。此外,第一电路板202上的最大平面(即第一板体2022的下表面)与第二电路板204上的最大平面(即第二板体2044的下表面)均贴齐于第二平面164上,进而产生共平面接合的效果,除可增加第一电路板202与第二电路板204接合的稳定性,亦便于生产线作业员将第一电路板202与第二电路板204组合。
请回头参阅图2。于本实施例中,显示装置1还包含一包覆膜片26(为清楚表示元件间的关系,故于图2中是以虚线方式绘示),例如黑色胶带,包覆于显示模块16周围及电路板模块20上,且包覆膜片26具有一开口262,位于连接端口2042上方,以露出连接端口2042,而连接器242经由开口262与连接端口2042组接。借此,包覆膜片26有助于固定电路板模块20于第二平面164上,故可避免现有技术中电路板放置于胶带上可能因胶带皱褶而导致电路板设置不平整、歪斜等问题。
于前述实施例中,该凹口贯穿第二板体2044形成,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请参阅图6、图7及图8,图6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电路板模块40部分的分解图,图7为电路板模块40的组合俯视图,图8为图7沿线Y-Y的剖面图。电路板模块40包含一第一电路板402与一第二电路板404。第一电路板402包含一第一板体4022及一第一衔接部4024,第一衔接部4024位于第一板体4022的一侧边4022a;第二电路板404包含一第二板体4044及一第二衔接部4046,第二衔接部4046位于第二板体4044的一侧边4044a。第二衔接部4046亦为一凹口,但非贯穿第二板体4044形成,且此凹口具有一底部4046a,平行于第二平面164(或谓平行于水平方向D1),换句话说,凹口的深度4044b小于第二板体4044的厚度4044c,故呈一凹槽结构,且其轮廓于侧边4044a处呈颈缩状;相对地,第一衔接部4024为与此凹口匹配的凸出部,且凸出部接触底部4046a。于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二衔接部4046的凹口的轮廓于侧边4044a处呈颈缩状,使得第一衔接部4024与第二衔接部4046通过凹口与凸出部的结构相互接合后,之间可产生于水平方向D1(平行于第二平面164)上的结构拘束效果,可防止第一衔接部4024与第二衔接部4046沿水平方向D1脱离。值得注意的是,若第一电路板402及第二电路板404的厚度相等,且第一衔接部4024的凸出部厚度4024a大致等于第二衔接部4046的凹口的深度4044b,使得于第一电路板402与第二电路板404通过第一衔接部4024与第二衔接部4046相互接合后,电路板模块40整体仍呈一厚度均匀的结构。
请参阅图9、图10及图11,图9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电路板模块50部分的分解图,图10为电路板模块50的组合俯视图,图11为图10沿线Z-Z的剖面图。电路板模块50包含一第一电路板502与一第二电路板504,两者接触的边缘于图11所示剖面的投影位置以虚线表示。第一电路板502包含一第一板体5022及一第一衔接部5024,第一衔接部5024位于第一板体5022的一侧边5022a;第二电路板504包含一第二板体5044及一第二衔接部5046,第二衔接部5046位于第二板体5044的一侧边5044a。第一衔接部5024包含一第一凸块5024a及一第一凹槽5024b,第二衔接部5046包含匹配第一凹槽5024b的一第二凸块5046a及匹配第一凸块5024a的一第二凹槽5046b。其中第一凹槽5024b的深度5024c小于第一板体5022的厚度5022b,第二凹槽5046b的深度5046c小于第二板体5044的厚度5044b。于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衔接部5024与第二衔接部5046通过第一凸块5024a及第一凹槽5024b与第二凹槽5046b及第二凸块5046a相互卡合,之间可产生于水平方向D1(平行于第二平面164)上的结构拘束效果,可防止第一衔接部5024与第二衔接部5046沿水平方向D1脱离。值得注意的是,若第一电路板602及第二电路板604的厚度相等,第一凹槽5024b的深度5024c大致等于第二凸块5046a的厚度5046d,且第二凹槽5046b的深度5046c大致等于第一凸块5024a的厚度5024d,使得于第一电路板502与第二电路板504通过第一衔接部5024与第二衔接部5046相互接合后,电路板模块50整体亦呈一厚度均匀的结构。
请参阅图12、图13、图14及图15,图12为根据一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电路板模块60部分的分解图,图13为电路板模块60的一电路板于另一视角的示意,图14为电路板模块60的组合俯视图,图15为图14沿线W-W的剖面图。电路板模块60为电路板模块20的另一变型,尤其是关于第一电路板202与第二电路板204间的衔接结构。电路板模块60同样包含一第一电路板602与一第二电路板604,两者接触的边缘于图15所示剖面的投影位置以虚线表示。第一电路板602包含一第一板体6022及一第一衔接部6024,第一衔接部6024位于第一板体6022的一侧边6022a;第二电路板604包含一第二板体6044及一第二衔接部6046,第二衔接部6046位于第二板体6044的一侧边6044a。第一衔接部6024包含一第一凸块6024a及一凹槽6024b,第二衔接部6046包含匹配凹槽6024b的一第二凸块6046a及匹配第一凸块6024a的一通孔6046b。于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衔接部6024与第二衔接部6046通过第一凸块6024a通过插入通孔6046b的方式与通孔6046b相互卡合,第二凸块6046a与凹槽6024b相互卡合,之间可同时产生于水平方向D1(平行于第二平面164)及垂直方向D2(垂直于第二平面164)上的结构拘束效果,可防止第一衔接部6024与第二衔接部6046沿水平方向D1及垂直方向D2脱离。值得注意的是,若第一电路板602及第二电路板604的厚度6022b、6044b相等,且凹槽6024b的深度6024c大致等于第二凸块6046a的厚度6046c,第一凸块6024a的厚度6024d小于或等于第二电路板604的厚度6044b(或谓通孔6046b的长度),使得于第一电路板602与第二电路板604通过第一衔接部6024与第二衔接部6046相互接合后,电路板模块60整体亦呈一厚度均匀的结构。于另一实施例中,第一凸块6024a可穿过并突出于通孔6046b,如图15中虚线所示,借此可增加对第二电路板604的结构拘束程度。
补充说明的是,于前述各实施例中第一电路板与第二电路板的接合由两组衔接结构实现,其中第一衔接部及第二衔接部的结构亦可相互置换,以电路板模块20为例并参照图3,第一电路板202的第一衔接部2024与第二电路板204的第二衔接部2046的结构亦可相互置换,以使得两者以公母结合的方式扣合即可。换句话说,第一衔接部2024若为凸出部,第二衔接部2046即为对应凸出部并与其匹配的一凹口;第一衔接部2024若为一凹口,第二衔接部2046即为对应凹口并与其匹配的一凸出部(如图3中虚线圈示)。
于前述各实施例中,第一电路板202、402、502、602及第二电路板204、404、504、604以结构直接相互拘束的方式相互接合,但本发明以不此为限。于本发明的其他部分实施例中,电路板模块还包括有一连接件,且此连接件卡合于第一衔接部与第二衔接部之间。例如,连接件可为胶带或水胶等胶材(未图示)设置于第一衔接部5024与第二衔接部5046之间以加强于垂直方向D2(垂直于第二平面164)上的结构拘束效果。于本发明的其他部分实施例中,连接件706(如图18所示)可为一缓冲件,例如以弹性材料制成,可使第一电路板与第二电路板间可容许些许的错动,而仍能保持结构上稳定连接。
请参阅图16及图17,图16为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电路板模块70的分解图,图17为电路板模块70的组合俯视图。电路板模块70包含一第一电路板702、一连接件706与一第二电路板704。第一电路板702包含一第一板体7022及一第一衔接部7024,第一衔接部7024位于第一板体7022的一侧边7022a;第二电路板704包含一第二板体7044及一第二衔接部7046,第二衔接部7046位于第二板体7044的一侧边7044a。连接件706卡合于第一衔接部7024与第二衔接部7046之间。于本实施例中,第一衔接部7024与第二衔接部7046分别为一凹口,连接件706相对两端具有凸出部7062、7064并呈一工字形,凸出部7062匹配并卡合于第一衔接部7024的凹口,凸出部7064匹配并卡合于第二衔接部7046的凹口。借此,第一电路板702与第二电路板704同样可稳固地接合。
请参阅图18及图19,图18为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电路板模块90的分解图,图19为电路板模块90的组合俯视图。电路板模块90包含一第一电路板902、一连接件906与一第二电路板904。第一电路板902包含一第一板体9022及一第一衔接部9024,第一衔接部9024位于第一板体9022的一侧边9022a;第二电路板904包含一第二板体9044及一第二衔接部9046,第二衔接部9046位于第二板体9044的一侧边9044a。连接件906卡合于第一衔接部9024与第二衔接部9046之间。于本实施例中,第一衔接部9024与第二衔接部9046分别为一凸出部,连接件906相对两端具有凹口9062、9064,凹口9062匹配并卡合于第一衔接部9024的凸出部,凹口9064匹配并卡合于第二衔接部9046的凸出部。借此,第一电路板702与第二电路板704同样可稳固地接合。另外,于本发明的其他部分实施例中,第一衔接部、连接件及第二衔接部的接合结构亦可应用于前述叙明的各实施例的结构逻辑结合,本发明不限于此。
请参阅图20、图21及图22,图20为根据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电路板模块80的分解图,图21为采用电路板模块80的显示模块16背侧的示意图,图22为图21沿线V-V的剖面图。相较于前述各实施例的电路板模块20、40、50、60、70、90,电路板模块80除了包含第一电路板802与第二电路板804,还包含一第三电路板806。第一电路板802包含一第一板体8022及一第一衔接部8024,第一衔接部8024位于第一板体8022的一侧边8022a;第二电路板804包含一第二板体8044及一第二衔接部8046,第二衔接部8046位于第二板体8044的一侧边8044a。第一衔接部8024与第二衔接部8046相互扣合。于本实施例中,第一电路板802还包含一第四衔接部8026,第四衔接部8026位于第一板体8022的另一侧边8022b;第三电路板806包含一第三板体8062及一第三衔接部8064,第三衔接部8064位于第二板体8062的一侧边8062a。第三衔接部8064与第四衔接部8026相互扣合。于第一电路板802与第三电路板806相互接合后,两者接触的边缘于图20所示剖面的投影位置以虚线表示。于本实施例中,为简化说明,第一衔接部8024与第二衔接部8046相互扣合机制以及第三衔接部8026与第四衔接部8064相互扣合机制,均与前述第一衔接部2024与第二衔接部2046相互扣合机制相同,因此,第一电路板802、第二电路板804及第三电路板806间的接合说明,请参阅前述实施例的相关说明,不另赘述。
此外,显示模块16包含一显示面板166及一背光模块168,背光模块168相对于光学模块14与显示面板166叠置,显示面板166具有第一平面162,背光模块168具有第二平面164。第三电路板806经由与一第三软性电路板28与背光模块168电性连接。另外,第一电路板802上的最大平面(即第一板体8022的下表面)、第二电路板804上的最大平面(即第二板体8044的下表面)与第三电路板806上的最大平面(即第三板体8062的下表面)均贴齐于第二平面164上,进而产生共平面接合的效果,除可增加第一电路板802、第二电路板804及第三电路板806间的接合的稳定性,亦便于生产线作业员将第一电路板802、第二电路板804及第三电路板806组合。另外,于实作上,第一电路板802、第二电路板804及第三电路板806接合成单一构件的设置方式不限于前述实施例,例如第一电路板802、第二电路板804及第三电路板806以其最大平面均贴齐于第二平面164上并接合成单一构件,相邻两电路板得以前述各实施例所揭示的结构衔接方式相互接合,其设置态样可包含第二电路板804及第三电路板806分别于第一电路板802的相对两侧与第一电路板802接合、第一电路板802及第三电路板806分别于第二电路板804的相对两侧与第二电路板804接合、第一电路板802及第二电路板804分别于第三电路板806的相对两侧与第三电路板806接合等等。
补充说明的是,于前述各实施例中,虽主要说明各电路板模块以结构的几何轮廓匹配以达到衔接的目的,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例如以磁性连接。但于实作上,衔接结构亦可整合电性连接,例如于衔接结构的衔接介面上亦设置电性连接介面,使得第一电路板模块与第二电路板模块电性逻辑上即整合为单一电路板模块,可简少电路板模块与电子元件的电性连接介面。请参阅图23,其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显示模块16背侧的示意图。于此实施例中,与显示模块16搭配的电路板模块21包含一第一电路板212与一第二电路板214。第一电路板212与第二电路板214相互接合,其接合机制可直接参阅前述第一电路板202与第二电路板204的接合机制,不另赘述。于本实施例中,第一电路板212与第二电路板214彼此电性连接,故得仅使用单一软性电路板30电性连接第一电路板212与显示模块16及光学模块14。其中,软性电路板30呈Y字形配置,其第一连接端30a电性连接第一电路板212,其第二连接端30b电性连接显示模块16,其第三连接端30c电性连接光学模块14,第二电路板214即可经由第一电路板212及软性电路板30与光学模块14电性连接。相较于图2所示的电性连接配置,软性电路板22、24共使用四个连接端,软性电路板30则少使用一个连接端,有助于简化组装作业。另外,于前述各实施例中,光学模块14为一触控面板,使得显示装置1具有触控功能,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于实际应用中,光学模块14可为一图像切换面板,用以调制显示模块16投射的图像光线,例如形成立体图像。

Claims (16)

1.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一显示模块,具有一第一平面与一第二平面,其中该第一平面相对于该第二平面;
一光学模块,设置于该第一平面上;以及
一电路板模块,设置于该第二平面上,该电路板模块具有一第一电路板与一第二电路板,其中该第一电路板与该第二电路板相互接合,且该第一电路板与该显示模块电性连结,而该第二电路板与该光学模块电性连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第一电路板上的最大平面与该第二电路板上的最大平面均贴齐于该第二平面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还包含一第一软性电路板,连接于该第一电路板与该显示模块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还包含一第二软性电路板,连接于该第二电路板与该光学模块之间,其中该第二软性电路板上具有一连接器,而该第二电路板上具有一连接端口,且该连接器组接于该连接端口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还包含一包覆膜片,包覆于该显示模块周围及该电路板模块上,且该包覆膜片具有一开口,位于该连接端口上方,以露出该连接端口,而该连接器经由该开口与该连接端口组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第一电路板与该第二电路板分别具有一第一衔接部与一第二衔接部,该电路板模块还包括有一连接件,该连接件卡合于该第一衔接部与该第二衔接部之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连接件具有一第一端部及一第二端部,该第一端部与该第一衔接部卡合,该第二端部与该第二衔接部卡合,该第一端部为一凹口或一凸部,该第一衔接部对应地为与该第一端部匹配的一凸部或一凹口,该第二端部为一凹口或一凸部,该第二衔接部对应地为与该第二端部匹配的一凸部或一凹口。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第一电路板与该第二电路板分别具有一第一衔接部与一第二衔接部,且该第一衔接部与该第二衔接部相互扣合。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第一衔接部及该第二衔接部其中的一为一凸出部,其中的另一为与该凸出部匹配的一凹口,且凸出部与该凹口相互卡合。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凹口具有一颈缩开口部。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凹口具有一底部,该底部平行于该第二平面,该凸出部接触该底部。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第一衔接部包含一第一凸块及一第一凹槽,该第二衔接部包含匹配该第一凹槽的一第二凸块及匹配该第一凸块的一第二凹槽,该第一凹槽的深度小于该第一电路板的厚度,该第二凹槽的深度小于该第二电路板的厚度,该第一凸块及该第一凹槽与该第二凹槽及该第二凸块相互卡合。
1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第一衔接部及该第二衔接部其中的一包含一第一凸块及一凹槽,其中的另一包含匹配该凹槽的一第二凸块及匹配该第一凸块的一通孔,该第一凸块与该通孔相互卡合,该第二凸块与该凹槽相互卡合。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第一凸块穿过并突出于该通孔。
15.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一显示模块具有一显示面板及一背光模块,该显示面板设置于该背光模块上,该显示面板具有一第一平面,该背光模块具有一第二平面,其中该第一平面背对该背光模块且该第二平面背对该显示面板;
一光学模块,设置于该第一平面上;以及
一电路板模块,设置于该第二平面上,该电路板模块具有一第一电路板、一第二电路板及一第三电路板,其中该第一电路板与该显示面板电性连结,该第二电路板与该光学模块电性连结,而该第三电路板与该背光模块电性连结;
其中,该第一电路板、该第二电路板及该第三电路板接合成单一构件。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第一电路板上的最大平面、该第二电路板上的最大平面与该第三电路板上的最大平面均贴齐于该第二平面上。
CN201310286692.6A 2013-05-02 2013-07-09 显示装置 Active CN10332434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115773 2013-05-02
TW102115773A TWI493244B (zh) 2013-05-02 2013-05-02 顯示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24349A true CN103324349A (zh) 2013-09-25
CN103324349B CN103324349B (zh) 2016-04-27

Family

ID=491931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286692.6A Active CN103324349B (zh) 2013-05-02 2013-07-09 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3324349B (zh)
TW (1) TWI493244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44218A (zh) * 2014-01-30 2014-04-23 友达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模块
CN106852197A (zh) * 2014-04-28 2017-06-13 弗莱克英纳宝有限公司 结合柔性印刷电路的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0102146U1 (de) * 2001-02-08 2001-06-13 Insta Elektro Gmbh & Co Kg Elektrische Leiterplatte
JP2006106063A (ja) * 2004-09-30 2006-04-20 Optrex Corp 表示装置
TWM410283U (en) * 2011-03-16 2011-08-21 Emerging Display Tech Corp Touch display device
CN102881710A (zh) * 2011-07-13 2013-01-1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触摸屏面板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0102146U1 (de) * 2001-02-08 2001-06-13 Insta Elektro Gmbh & Co Kg Elektrische Leiterplatte
JP2006106063A (ja) * 2004-09-30 2006-04-20 Optrex Corp 表示装置
TWM410283U (en) * 2011-03-16 2011-08-21 Emerging Display Tech Corp Touch display device
CN102881710A (zh) * 2011-07-13 2013-01-1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触摸屏面板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44218A (zh) * 2014-01-30 2014-04-23 友达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模块
CN103744218B (zh) * 2014-01-30 2016-08-17 友达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模块
CN106852197A (zh) * 2014-04-28 2017-06-13 弗莱克英纳宝有限公司 结合柔性印刷电路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24349B (zh) 2016-04-27
TWI493244B (zh) 2015-07-21
TW201443515A (zh) 2014-1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30017692A1 (en) Connection structure of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and a connection method thereof
CN104246564A (zh) 电学/光学连接器
WO2021036688A1 (zh) 一种线路板组件、背板互连系统及电子设备
CN103324349A (zh) 显示装置
US10028389B2 (en)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CN105223733B (zh) 液晶显示器
CN101452128B (zh) 触控显示装置和电子装置
US8770822B2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a backlight device
TWI444707B (zh) 光電裝置及顯示模組
KR102661523B1 (ko) Pcb 어셈블리
US8982296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backlight module and back plate component
CN217217080U (zh) 电子组件及电子设备
TWI510983B (zh) 觸控顯示裝置
CN105449476A (zh) 电路板连接组件和移动终端
CN103582335A (zh) 电子装置
WO2020238322A1 (zh) 交换板组件及具有交换板组件的箱体
CN106802695A (zh) 一种显示装置
US9316891B2 (en) Micro-projection system
CN107765920B (zh) 信号传输装置及显示装置
CN105842892A (zh) 一种前框、显示模组及显示设备
JP2016509742A (ja) 端子装置
KR102513581B1 (ko) Pcb 어셈블리
CN102262841B (zh) 显示模组
CN215935193U (zh) 柔性线路板和显示装置
CN203327133U (zh) 一种便携式电子设备及其用于摄像头的固定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