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12965A - 摄像装置以及摄像方法 - Google Patents
摄像装置以及摄像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312965A CN103312965A CN2013100704895A CN201310070489A CN103312965A CN 103312965 A CN103312965 A CN 103312965A CN 2013100704895 A CN2013100704895 A CN 2013100704895A CN 201310070489 A CN201310070489 A CN 201310070489A CN 103312965 A CN103312965 A CN 10331296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bject
- area
- photo distance
- distance
- view data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udio Devices (AREA)
- Focusing (AREA)
- Indication In Cameras, And Counting Of Exposures (AREA)
- Automatic Focus Adjust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摄像装置以及摄像方法,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强调显示摄影距离小于最短摄影距离的被摄体部分以及除此之外的被摄体部分的双方中至少一方以便于用户掌握能够合焦的被摄体的摄像装置。该摄像装置具备:拍摄被摄体的摄像单元、显示从摄像单元输出并经过处理的图像数据的显示单元、以及测定被摄体的摄影距离的测距单元,所述显示单元在监控画面(200)上显示所述图像数据时,有区别地显示所述图像数据中所述被摄体的摄影距离小于最短摄影距离的第一区域(a)和除该第一区域以外的第二区域(b)。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码像机等摄像装置以及用于该摄像装置的摄像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数码像机具有对焦功能,能够驱动对焦镜头对需要拍摄的被摄体进行对焦。这类数码像机既可采用自动对焦方式(以下称为AF)对焦,也可采用手动方式(以下称为MF)对焦,手动方式对焦即用户一边驱动对焦镜头,一边目视监控画面上的被摄体,进行对焦。利用这些方式用户可以对被摄体对焦。
但是,如果从相机到被摄体的距离即被摄体的摄影距离小于相机中设定的最短摄影距离,则无论用哪一种方法都无法实现合焦。在此的最短摄影距离是指被摄体能够实现合焦的最短的摄影距离。
最短摄影距离取决于多种因素。例如,镜头特性、镜头驱动机构的结构性对焦透镜可移动极限值、变焦透镜的焦距、AF扫描方法等等。而相机的摄影模式或焦距(变焦位置)即便发生少量变动也会造成最短摄影距离发生大幅度变化。
此外,用户采用一边注视监控画面一边调整焦距等方式来决定取景画面,难以掌握相机与进入视角的被摄体之间的距离。
由于上述相机操作频繁改变最短摄影距离,而且用户难以掌握被摄体的的摄影距离,为此,用户难以判断需要拍摄的被摄体是否在能够合焦的距离之内。
对此,在现有技术中例如专利文献1(JP特开平6-6664号公报)公开了一种数码像机,其目的在于检测被摄体所处位置是否小于最短摄影距离。该数码像机用红外线照射以及接受反射光,对被摄体测距,如果被摄体的摄影距离小于最小摄影距离,则发出警告。
另外,专利文献2(JP特开2011-95763号公报)公开另一种数码像机,其目的在于,在判断相机与被摄体之间的距离小于最短摄影距离后,通过转换AF扫描范围来进行自动对焦。该数码像机具有常规范围AF模式和微距范围AF模式,当用常规范围AF模式却未能对被摄体合焦时,自动转换到微距范围AF模式,再次进行自动对焦。
但是,上述相机操作会引起最短摄影距离频繁改动,而且用户不易掌握与被摄体之间的距离感觉,因而难以判断需要拍摄的被摄体是否在允许合焦的距离以内。为此,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1)~(5)的问题。
(1)在对摄影距离小于最短摄影距离的被摄体进行自动对焦时,由于无法合焦而会发生AF错误。
(2)如果用户判断是偶然发生的AF错误,则继续自动对焦。
(3)如此,过多花费了AF实行时间,错过按快门的机会。
(4)在对摄影距离小于最短摄影距离的被摄体对焦,实行自动对焦时,其结果却在背景上合焦。
(5)用户未能察觉上述问题,过后看到照片大失所望。
这样,在不了解想要拍摄的被摄体是否位于能够合焦距离范围之内的情况下便实行自动对焦,将会发生诸多问题,如错过按动快门的时机或无法实现被摄体合焦,为此用户难以获得满意的照片。进而,如果不了解相机存在上述条件限制还会误以为发生故障。
专利文献1只能够对摄影距离小于最短摄影距离的位置上是否存在被摄体发出警告,然而该警告的对象是否与用户需要拍摄的被摄体一致却不得而知。而如果用户以较远的背景为对焦对象,反而不需要这样的警告。由此可知,专利文献1公开的技术方案并不能够解消难以判断用户想要拍摄的被摄体是否位于能够合焦的距离范围之内的问题。
专利文献2也存在不能够解决确保自动对焦的被摄体与用户需要拍摄的被摄体一致的问题,另外还存在即便转换操作范围,转换到最短摄影距离较小的模式,也无法保证该模式的最短摄影距离能够涵盖需要拍摄的被摄体所处的位置,实现合焦。由此可知,专利文献2公开的技术方案同样无法解决难以判断用户想要拍摄的被摄体是否位于能够合焦的距离范围之内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摄像装置,该摄像装置通过用着色等方式在显示画面上强调显示或减弱显示摄影距离小于最短摄影距离的被摄体部分、以及除此之外的被摄体部分的双方中的至少一方,便于用户掌握能够合焦的被摄体,并提供摄像装置的摄像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首先提供一种摄像装置,该图像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摄像单元,用于拍摄被摄体;显示单元,用于显示从所述摄像单元输出并经过处理的图像数据;以及,测距单元,用于测定所述被摄体的摄影距离,该被摄体的摄影距离是指从所述摄像装置到所述被摄体的距离,所述显示单元在显示所述图像数据时,有区别地显示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该第一区域是所述图像数据中所述被摄体的摄影距离小于最短摄影距离的区域,该第二区域是所述图像数据中除该第一区域以外的区域
其次,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摄像装置的摄像方法,该摄像装置具备:摄像单元,用于拍摄被摄体;显示单元,用于显示从所述摄像单元输出并经过处理的图像数据;以及,测距单元,用于测定所述被摄体的摄影距离,该被摄体的摄影距离是指所述摄像装置到所述被摄体的距离,所述摄像方法的特征在于,在所述显示单元上所述图像数据被有区别地显示为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该第一区域是所述图像数据中所述被摄体的摄影距离小于最短摄影距离的区域,该第二区域是所述图像数据中除该第一区域以外的区域。
根据以上所述,在测定监控画面上的所有被摄体与相机之间的距离之后,相机取得其所处状态(AF模态或焦距等),计算最短摄影距离,而后用着色或强调轮廓的强调显示(或者脱色或减淡轮廓线的减弱显示)来显示与计算的到的摄影距离小于最短摄影距离的被摄体部分所对应的监控画面上的区域,用以向用户提供具有强调显示(或减弱显示)的监控画面。此时,既可在摄影距离为最短摄影距离以上的被摄体部分所对应的监控画面的区域上,也可以在摄影距离小于最短摄影距离的被摄体部分所对应的监控画面的区域上,用着色或加强边缘来强调显示(或减弱显示)。
通过上述控制能够明确地向用户显示,例如未强调部分(或减弱显示的部分)能够合焦。而且,如果需要拍摄的被摄体处于摄影距离小于最短摄影距离的位置上,可以例如在监控画面上强调显示(或减弱显示),这样有助于方便用户判断是否需要改变相机设定,或者进一步远离被摄体。
本发明的效果在于,通过用着色等方式在监控画面上强调显示或减弱显示摄影距离小于最短摄影距离的被摄体部分以及除此之外的被摄体部分双方之中的至少一方,有利于用户较掌握能够合焦的被摄体。
附图说明
图1是一例涉及本实施例的摄像装置即数码相机的立体外观图。
图2是数码相机的结构模块图。
图3是用于监控画面强调显示被摄体所在位置的摄影距离小于最短摄影距离时的处理流程图。
图4A和图4B是对整个监控画面进行测距时的一例区域的显示图,其中图4A的四方形区域较大,图4B的四方形区域较小。
图5是用于说明基于当前变焦位置和AF模式的最短摄影距离计算的一例计算方法示意图。
图6A和图6B是一例监控画面上的强调显示的示意图,其中,图6A显示以着色显示测距结果小于最短摄影距离的像素作为强调显示的监控画面,图6B显示在测距区域的分辨率较低情况下最短摄影距离监控画面上的强调显示。
图7A和图7B是一例用减弱醒目程度的显示方法来取代强调显示方法显示摄影距离小于最短摄影距离的被摄体的示意图,其中,图7A是用黑白显示测距结果小于最短摄影距离的像素部分的监控画面,图7B是测距结果为小于最短摄影距离的像素(第一区域)a”被涂成白色的监控画面。
图8是一例在普通的监控画面上同时强调显示测距结果小于最短摄影距离的被摄体的监控画面的示意图。
图9是用于说明用键操作来转换强调显示摄影距离小于最短摄影距离的被摄体监控画面的示意图。
标记说明:1数码相机,2摄影透镜组(摄像单元),2a镜筒,3释放键,4闪光部,5测距传感器(测距单元),6变焦透镜组,7对焦透镜组,102摄像元件(摄像单元),103光圈/快门(摄像单元)104透镜驱动机构,105编码器,106图像评价部,107图像处理部,108图像存储器,109图像显示电路,110微距处理器,111摄像元件控制电路,114图像显示部(显示单元),116操作键群,200监控画面,203最短摄影距离辅助监控器,a、a’、a”强调部分(第一区域),b、b’、b”未作强调普通的图像部分(第二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实施例
图1是一例涉及本实施例的摄像装置即数码相机的立体外观图。如图1所示,该数码相机1的正面设有包括摄影透镜组件2在内的镜头2a、闪光部4以及测距传感器5。
摄影透镜组件2大致由两部分构成,其中之一为变焦透镜组,用于被摄体变倍,另一部分为对焦透镜组,用于被摄体对焦。在摄影透镜组件2的后面还设有未图示的光圈/快门以及摄像元件。
闪光部4是用于在被摄体亮度不足时照射被摄体的闪光灯。测距传感器5用于对整个显示画面的各个部分上显示的每个被摄体进行测距。
数码相机1的上表面设有释放键3,该释放键3能够判断半按状态和全按状态。释放键3在半按状态下启动自动对焦(以下也称为AF),在全按状态下则启动开始拍摄。未图示的数码相机1的背面设有操作键群以及显示画面的图像显示部等。
图2是概略显示数码相机1的结构模块图。如上所述,数码相机1的正面设有镜头2a,该镜头2a内部设有摄影透镜组2。该摄影透镜组2由进行变倍的变焦透镜组6和进行对焦的对焦透镜组7构成。在镜头2a内摄影透镜组2后方(图中右侧)设有光圈/快门103。镜头2a内部设有透镜驱动机构104以及编码器105,透镜驱动机构104用于控制变焦透镜组6和对焦透镜组7的驱动,编码器105用于检测变焦透镜组6的驱动量。
数码相机1中摄像元件102的受光面被设置在光圈/快门103的后方(图的右侧),此外还设有图像评价部106、图像处理部107、图像存储部108、图像显示电路109、微处理器110、图像显示部(液晶画面)114、以及存储卡接口117。在图像处理部107中对从摄像元件102获得的数据进行图像处理,图像存储器108保存经过处理的图像数据。图像存储器108的数据总线连接图像评价部106以及图像显示电路109。微处理器110经由图像显示电路109在图像显示部114上显示图像显示,同时经由存储卡接口117从存储卡118中读取图像或将图像写入存储卡118。
数码相机1中还设有摄像元件控制电路111、加速度传感器112、陀螺传感器113、以及操作键群116。摄像元件控制电路111用于控制摄像元件102。微处理器110分别连接摄像元件控制电路111、加速度传感器112、陀螺传感器113、透镜驱动机构104以及编码器105相连接。进而,微处理器110还分别与光圈/快门103、闪光部4、测距传感器5相连接,分别用于控制曝光量和曝光时间、控制闪光灯的发光量以及发光时刻、取得被显示在显示画面的各个区域中的被摄体的摄像距离。
微处理器110还连接设于数码相机1的框体上的释放键3以及操作键组116,以取得用户的键操作信息。
以下说明本实施例的数码相机1的特征性部分。
本实施例的数码相机1在自动对焦之前的显示画面上,以着色等方式强调显示或减弱显示摄影距离小于最短摄影距离的被摄体部分(即第一区域),便于用户掌握能够合焦的被摄体。而对于摄影距离为最短摄影距离以上的被摄体部分(即第二区域),则既不作强调显示也不做减弱显示,而是显示原有的摄影图像。在此最短摄影距离是指被摄体能够合焦的最短的摄影距离。
本实施例的数码相机1的基本结构如图2所示,用摄影透镜组2将景色或被摄体拍摄到摄像元件102上,同时,用图像处理部107对该图像数据进行图像处理,经过图像处理后的图像数据被实时显示在图像显示部114上。如此实时显示图像数据的画面被称之为监控画面。
本实施例的数码相机1中,测距传感器5用于对监控画面中显示的所有被摄体测距。也就是说,分割整个监控画面,并对每个被分割区域中的被摄体测定该被摄体与相机之间的摄影距离。
关于测距传感器5,只要能够进行上述测距便可,并没有特殊限制。例如,外部自动对焦(AF)传感器(二维陀螺传感器),或者用左右排设的二维摄像元件各自与监控画面基本相同的二维图像来计算相位差用以进行监控画面各个区域的测距的传感器,等等。
本实施方式的数码相机1具有能够提供当前相机状态下最短摄影距离的表格或者计算器。也就是说,数码相机1基于AF模态(在复位时设定的AF常用模态或近距离被摄体对焦时的AF微距模态等)或变焦位置,提供能够合焦的极限即最短摄影距离。
对于测距结果为小于最短摄影距离的区域作强调显示,使该区域变得醒目。即当受到测距的区域的测距结果小于最短摄影距离时,在监控画面上对该区域进行着色、加大对比度、或者强调轮廓线等处理。也可相反地作减弱显示,使该区域变得不醒目,例如脱色、降低对比度、减细轮廓线、或者不显示等处理。
进而,还可以通过键操作在强调显示的监控画面上进行显示/非显示转换,或者对强调显示的监控画面进行放大/缩小转换。
综上所述,对整个监控画面上显示的所有被摄体测距,测定各个被摄体到相机的摄影距离。而后,取得相机本身的状态(AF模态或焦距)并算出最短摄影距离。而后,对计算结果为小于最短摄影距离的被摄体部分所对应的监控画面的区域进行着色或强调轮廓线(或者脱色或减细轮廓线,以使得显示变得不醒目),向用户显示监控画面。
通过上述控制可以明确地向用户提供未未受到强调地部分(或者醒目显示部分)能够合焦。而且,可以在监控画面上强调显示(或者不醒目地显示)需要拍摄但摄影距离小于最短摄影距离的被摄体,用以方便用户判断是否需要改变相机设定,或更加远离被摄体。
图3是用于在监控画面上强调显示被摄体所在位置的摄影距离小于最短摄影距离的处理流程图。
首先,用数码相机1拍摄被摄体(步骤S1),而后对该摄像数据进行图像处理(步骤S2),同时,将图像处理的结果显示到图像显示部(液晶画面)114上(步骤S3)。通过反复上述处理,使得景色变动与液晶画面变动达到实时性一致,显示所谓的监控画面。
其次,判断最小摄影距离辅助监控器的设定是ON还是OFF(步骤S4)。如果判断结果为否,即设定为OFF时,返回步骤S1,继续显示监控画面。而如果判断结果为是,即设定为ON时,则确认相机的AF模式(步骤S5)。近年来数码相机设有普通区域模式和微距区域模式,一般区域模式重视自动对焦的速度,不能对近距离被摄体对焦,微距区域模式则用于近距离被摄体的对焦。在步骤S5中判断数码相机1是被设定为普通区域模式还是微距摄影模式。
最小摄影距离辅助监控器的ON/OFF既可在菜单上设定,也可设置用于设定最小摄影距离辅助监控器ON/OFF的键,在后者的情况下,既可按动该键来设定ON/OFF,也可设定该键在被按动期间中为最小摄影距离辅助控制器ON。
而后,取得当前的变焦位置,根据该变焦位置和AF模式计算最小摄影距离。即在设定为常用区域模态的情况下,取得当前的变焦位置(步骤S6),而后根据常用区域和变焦位置计算最小摄影距离(步骤S7)。而在设定为微距区域模态的情况下,同样地取得当前的变焦位置(步骤S8),而后根据微距区域和变焦位置计算最小摄影距离(步骤S9)。
接着,判断整个监控画面的各个区域中被摄体与相机之间的摄影距离的测距是否结束(步骤S10)。如果测距没有结束,则返回监控画面显示的时序(即返回步骤S1)。而如果测距结束,则先进行各区域初始化(i=0,步骤S11),而后开始区域计数(i=i+1,步骤S12),依次判断整个监控画面各个区域的测距结果是否小于上述计算得到的最短摄影距离(步骤S13)。
而后,在步骤S13中,如果判断结果为否,则返回步骤S12,而如果判断结果为是,则强调显示该区域的图像(或将该区域的图像显示得不醒目),在监控画面上一目了然地显示出测距结果小于最短摄影距离的区域。最后判断所有区域的比较是否结束,如果没有结束,判断结果为否,则返回步骤S11,而如果结束了所有区域的比较,则返回步骤S1。
通过上述一系列动作,监控画面上一目了然地显示出小于最短摄影距离的部分。
图4A和图4B显示一例对整个监控画面200进行测距时的区域。图4A中的四方形区域201较大,与此相比,图4B中的四方形区域202较小。测距传感器5对四角形区域201和202进行测距,并保存从数码相机1到个区域中显示的被摄体的摄影距离。
相机结构或传感器性能的不同会带来测距区域的分辨率的不同,既可如图4A所示,分辨率较粗大,也可如图4B所示分辨率较细小。最微细的测距分辨率是对各个像素进行测距。
图5是用于说明基于当前变焦位置和AF模式的最短摄影距离计算的一例计算方法示意图。图5中,横轴为变焦位置,左侧为向WIDE(广角)变焦,右侧为向TELE(望远)变焦。纵轴表示最短摄影距离,向上表示接近无穷大距离,向下表示接近微距。
数码相机1每当进行AF模式时便保存与变焦位置对应的最短摄影距离。关于保存方法,有作为近似式保存或保存到表格中等方法。例如参考图5判断当前的AF模式,当判断结果为常用区域模式时,参考常用区域模式表格,而判断结果为微距区域模式时,则参考微距区域模式表格。而后将各表格与当前对焦位置进行比较,求出最短摄影距离。
图6是一例具有强调显示的监控画面200的示意图。图6A显示在各像素测距后,监控画面200上以较浓的网眼部分(该部分在实际的监控画面上例如用深颜色着色)强调显示测距结果小于先前计算的最短摄影距离的像素的部位。由于受到强调的部分(第一区域)a中的被摄体呈深颜色,这样,用户便能一目了然地获悉该被摄体不能合焦。而未受到强调的部分(第二区域)b则以保持原有的摄像图像显示。
图6B是在测距区域的分辨率较低情况下具有强调显示的监控画面200的示意图。对于用深颜色强调的部分(第一区域)a,其测距区域的分辨率同样较低,为此不仅相距相机1的距离小于最短摄影距离的被摄体被着色强调,而且被着色强调的部分扩大到该被摄体周围。换言之,通过对比图6A和图6B可知,测距区域分辨率越高,就越能精确地掌握不能合焦的被摄体。
图7是一例用减弱醒目程度的显示方法来取代强调显示方法,显示摄像距离小于最短摄影距离的被摄体的示意图。图7A显示在各像素测距后,监控画面200上将测距结果小于先前计算的最短摄影距离的像素部分(第一区域)a’的彩色显示改成的黑白显示(该部分的周边以黑色显示,其他部分以白色显示)。这样,摄像距离小于最短摄影距离的被摄体为黑白显示,相比于周围的被摄体(第二区域)b’相对不醒目。为此,用户能一目了然地认识到该被摄体不能合焦。
图7B是测距结果为小于最短摄影距离的像素(第一区域)a”被涂成白色时的监控画面。这样,测距结果小于最短摄影距离的被摄体从监控画面上消失(用两点锁线显示消失被摄体),由于没有需要拍摄的被摄体,用户便判断无法合焦。而在测距结果大于最短摄影距离的像素(第二区域)b”上,摄像图像以原有状态显示。
图8是一例在常见的监控画面200上同时示出具有强调显示的监控画面(以下称为最短摄影距离辅助监控器)203的示意图,在该最短摄影距离辅助监控器203中强调显示测距结果小于最短摄影距离的被摄体。在常见的监控画面200的右下方较小地显示最短摄影距离辅助监控器203,这样不仅能够可靠地掌握测距结果小于最短摄影距离的被摄体,同时还能够掌握被强调的被摄体的实际的形状或颜色。最短摄影距离辅助监控器203不仅可以在监控画面200的右下方,也可以显示在左下方、左上方或右上方。
可以考虑用以下六种方法,通过相机的操作键操作来转换最短摄影距离辅助监控器203的显示方法。
1.按动相机的任意操作键,将图8所示的带有最短摄影距离辅助监控器的监控画面转换到图9所示的普通监控画面,再一次按动操作键,将图9所示的普通监控画面转换到图8所示的带有最短摄影距离辅助监控器的监控画面。
2.持续按动相机的任意操作键,使得图8所示的带有最短摄影距离辅助监控器的监控画面转换到图9所示的普通监控画面,放开操作键,则从图9所示的普通监控画面转换到图8所示的带有最短摄影距离辅助监控器的监控画面。
3.持续按动相机的任意操作键,使得图9所示的普通监控画面转换到图8所示的带有最短摄影距离辅助监控器的监控画面,放开操作键,从图8所示的带有最短摄影距离辅助监控器的监控画面转换到图9所示的普通监控画面。
4.按动相机的任意操作键,从图8逐渐向图6A所示变动,放大最短摄影距离辅助监控器,再次按动操作键,从图6A逐渐向图8所示变动,缩小最短摄影距离辅助监控器。
5.持续按动相机的任意操作键,从图8向图6A所示变动,放大最短摄影距离辅助监控器,放开按动操作键,从图6A向图8所示变动,缩小最短摄影距离辅助监控器。
6.持续按动相机的任意操作键,从图6A向图8所示变动,缩小最短摄影距离辅助监控器,放开按动操作键,从图8向图6A所示变动,放大最短摄影距离辅助监控器。
以上利用附图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上述实施方式只不过是本发明的实施例而已,并不对本发明构成限定。对本发明所做的任何设计更改,只要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均属于本发明范畴。
例如关于图像显示的方法,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举了如图6所示用深颜色着色测距结果小于最短摄影距离的被摄体,或者如图7所示用黑白显示,但是,本发明并不受此限制,也可以用其他方法,例如用比通常情况更低的辉度来显示测距结果小于最短摄影距离的被摄体、或者用像素值的RGB成分中的任意一种成分单色显示被摄体等方法。总之,只要是能够让用户人知道不同一般的显示方法便可。
此外还有,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采用了改变测距结果小于最短摄影距离的被摄体的显示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受此限制,只要是能够区分测距结果小于最短摄影距离的被摄体部分与除此以外的被摄体部分的显示便可,因而,也可以分别改变测距结果小于最短摄影距离的被摄体部分和测距结果在最短摄影距离以上的被摄体部分的显示。
Claims (8)
1.一种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摄像单元,用于拍摄被摄体;
显示单元,用于显示从所述摄像单元输出并经过处理的图像数据;以及,
测距单元,用于测定所述被摄体的摄影距离,该被摄体的摄影距离是指从所述摄像装置到所述被摄体的距离,
所述显示单元在显示所述图像数据时,区别显示所述图像数据中所述被摄体的摄影距离小于最短摄影距离的第一区域和所述图像数据中除该第一区域以外的第二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单元在监控期间中区别显示所述图像数据中的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单元在自动焦点检测处理之前区别显示所述图像数中的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测距单元对所述图像数据的每个像素测定所述被摄体的摄影距离,
所述显示单元在显示所述图像数据时,区别显示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该第一区域是该图像数据中所述被摄体的摄影距离小于所述最短摄影距离的像素所对应的区域,该第二区域是所述图像数据中除该第一区域以外的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图像数据分割成格子形状的区块,所述测距单元对每个所述区块测定所述被摄体的摄影距离,
所述显示单元在显示所述图像数据时,区别显示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该第一区域是该图像数据中所述被摄体的摄影距离小于所述最短摄影距离的像素所对应的区块,该第二区域是所述图像数据中除该第一区域以外的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部在实行规定操作期间区别显示所述图像数据的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具备最短摄影距离取得部,该最短摄影距离取得部根据摄像装置的状态来取得所述最短摄影距离。
8.一种用于摄像装置的摄像方法,该摄像装置具备:摄像单元,用于拍摄被摄体;显示单元,用于显示从所述摄像单元输出并经过处理的图像数据;以及,测距单元,用于测定所述被摄体的摄影距离,该被摄体的摄影距离是指所述摄像装置到所述被摄体的距离,所述摄像方法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显示单元上区别显示所述图像数据中所述被摄体的摄影距离小于最短摄影距离的第一区域和所述图像数据中除该第一区域以外的第二区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2054272A JP5928016B2 (ja) | 2012-03-12 | 2012-03-12 | 撮像装置及び撮像方法 |
JP2012-054272 | 2012-03-12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312965A true CN103312965A (zh) | 2013-09-18 |
Family
ID=491377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0704895A Pending CN103312965A (zh) | 2012-03-12 | 2013-03-06 | 摄像装置以及摄像方法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5928016B2 (zh) |
CN (1) | CN103312965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851116A (zh) * | 2017-03-31 | 2017-06-13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
CN111902770A (zh) * | 2018-03-30 | 2020-11-06 | 索尼公司 | 成像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861072B2 (ja) | 2014-03-06 | 2016-02-16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表示制御装置、表示装置および表示制御プログラム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3241067A (ja) * | 2002-02-18 | 2003-08-27 | Minolta Co Ltd | 撮像装置 |
JP2005338519A (ja) * | 2004-05-28 | 2005-12-08 | Casio Comput Co Ltd | カメラ装置、光学系関連情報の表示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US20060029381A1 (en) * | 2004-08-04 | 2006-02-09 | Casio Computer Co., Ltd. | Camera device having automatic focusing function |
CN101950550A (zh) * | 2010-09-28 | 2011-01-19 | 冠捷显示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 基于观看者视角显示不同角度画面的显示装置 |
JP2011095763A (ja) * | 2010-12-13 | 2011-05-12 | Ricoh Co Ltd | 撮像装置および撮像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6074634A (ja) * | 2004-09-03 | 2006-03-16 | Nippon Hoso Kyokai <Nhk> | 撮像装置および被写界深度の表示方法 |
JP4591548B2 (ja) * | 2008-06-04 | 2010-12-01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画像符号化装置及び画像符号化方法 |
-
2012
- 2012-03-12 JP JP2012054272A patent/JP5928016B2/ja active Active
-
2013
- 2013-03-06 CN CN2013100704895A patent/CN103312965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3241067A (ja) * | 2002-02-18 | 2003-08-27 | Minolta Co Ltd | 撮像装置 |
JP2005338519A (ja) * | 2004-05-28 | 2005-12-08 | Casio Comput Co Ltd | カメラ装置、光学系関連情報の表示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US20060029381A1 (en) * | 2004-08-04 | 2006-02-09 | Casio Computer Co., Ltd. | Camera device having automatic focusing function |
CN1926852A (zh) * | 2004-08-04 | 2007-03-07 |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 显示调焦信息的照相设备 |
CN101950550A (zh) * | 2010-09-28 | 2011-01-19 | 冠捷显示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 基于观看者视角显示不同角度画面的显示装置 |
JP2011095763A (ja) * | 2010-12-13 | 2011-05-12 | Ricoh Co Ltd | 撮像装置および撮像方法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851116A (zh) * | 2017-03-31 | 2017-06-13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
CN111902770A (zh) * | 2018-03-30 | 2020-11-06 | 索尼公司 | 成像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
CN111902770B (zh) * | 2018-03-30 | 2022-04-15 | 索尼公司 | 成像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
US11467371B2 (en) | 2018-03-30 | 2022-10-11 | Sony Corporation | Imaging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5928016B2 (ja) | 2016-06-01 |
JP2013187883A (ja) | 2013-09-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A2969482C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ple technology depth map acquisition and fusion | |
US10225445B2 (en)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a camera lens or viewing point indicator | |
JP4463792B2 (ja) | 撮影装置 | |
US8605142B2 (en) | Multi-eye image pickup device | |
WO2018196698A1 (zh) | 摄像模组摄像处理方法、装置和终端设备 | |
JP5536010B2 (ja) | 電子カメラ、撮像制御プログラム及び撮像制御方法 | |
JPH05500744A (ja) | 被写体をハイライトさせる機能および動きを検知する機能を有したカメラ | |
JPH09181966A (ja) | 画像処理方法及び装置 | |
CN104125394B (zh) | 摄像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
JP2010160269A5 (zh) | ||
US20110090313A1 (en) | Multi-eye camera and method for distinguishing three-dimensional object | |
KR20120119794A (ko) | 특수 효과들을 사용한 촬영 방법 및 장치 | |
JP2011019177A (ja) | 被写体位置特定用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カメラ | |
US20140369611A1 (en) |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 |
JPWO2017086065A1 (ja) | 撮影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 |
CN103312965A (zh) | 摄像装置以及摄像方法 | |
CN108141515A (zh) | 摄影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
JP2008092007A (ja) | 撮影装置 | |
JP2010114577A (ja) | 撮像装置、画像処理装置、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 |
JP6261366B2 (ja) | 撮影装置、ストロボ画像事前取得方法及びストロボ画像事前取得プログラム | |
KR20220075020A (ko) | 촬상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 |
JP5691631B2 (ja) | 画像合成方法 | |
JP2015087494A (ja) | 撮像装置 | |
JP2005110162A (ja) | カメラ | |
JP5907856B2 (ja) | 撮像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9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