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00004B - 一种含有环酰菌胺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的杀菌组合物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含有环酰菌胺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的杀菌组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00004B
CN103300004B CN201210070849.7A CN201210070849A CN103300004B CN 103300004 B CN103300004 B CN 103300004B CN 201210070849 A CN201210070849 A CN 201210070849A CN 103300004 B CN103300004 B CN 10330000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enhexamid
fluoxastrobin
kresoxim
methyl
pyraclostrob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7084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00004A (zh
Inventor
张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anxi Yitianfeng Crop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anxi Welch Crop Prote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anxi Welch Crop Prote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anxi Welch Crop Prote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07084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300004B/zh
Publication of CN1033000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000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000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000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 Pretreatment Of Seeds And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了一种含有环酰菌胺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的杀菌组合物,其中包含有活性组分A与活性组分B,其中活性组分A选自环酰菌胺,活性组分B选自嘧菌酯、吡唑醚菌酯、啶氧菌酯、肟菌酯、醚菌胺、醚菌酯、氟嘧菌酯、苯氧菌酯、烯肟菌酯中的一种,其中有效活性成分A与B的重量比为80:1~1:80,组合物制成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悬浮剂、悬乳剂、水乳剂、微乳剂、微囊悬浮剂、微囊-微囊悬浮剂,用于防治多种作物上的多种病害,耐雨水冲刷,并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Description

一种含有环酰菌胺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的杀菌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含有环酰菌胺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的杀菌组合物在作物病害上的应用。
技术背景
环酰菌胺(fenhexamid),化学分子式:C14H17Cl2NO2。环酰菌胺与已有杀菌剂苯并咪唑类、二羟酰亚胺类、三唑类、苯胺嘧啶类、N-苯基氨基甲酸酯等无交互抗性。预防或治疗对象:各种灰霉病以及相关的菌核病、黑斑病等。
不管是环酰菌胺、有效活性成分B还是其他高效杀菌剂,长期单独使用,容易使病害产生抗药性,导致用药量加大、防效降低、持效期缩短等问题,不利于环境可持续发展。不同作用机理的有效成分进行复配,是延缓病害产生抗药性常用的方法,并根据实际生产应用中的效果,来判断此复配是增效作用还是拮抗作用。复配作用较明显的配方,可以明显提高防效,大大降低农药的用药量,还可扩大杀菌谱,提高杀菌效率、减轻对环境的污染。环酰菌胺与有效活性成分B作用机理不同,相互复配在一定范围内有很好的增效作用,且有关与嘧菌酯、吡唑醚菌酯、啶氧菌酯、肟菌酯、醚菌胺、醚菌酯、氟嘧菌酯、苯氧菌酯、烯肟菌酯的相关复配,目前在国内外尚未见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具有协同增效作用、使用成本低、防效好的含有环酰菌胺与有效活性成分B的杀菌组合物。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含有环酰菌胺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A、B两种活性成分的重量比为80∶1~1∶80,所述的活性组分A为环酰菌胺,活性组分B选自嘧菌酯、吡唑醚菌酯、啶氧菌酯、肟菌酯、醚菌胺、醚菌酯、氟嘧菌酯、苯氧菌酯、烯肟菌酯中的一种。
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环酰菌胺与有效活性成分B的重量比为60∶1~1∶60。
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环酰菌胺与嘧菌酯的重量比为20∶1~1∶10,优选为8∶1~1∶1;
环酰菌胺与吡唑醚菌酯的重量比为20∶1~1∶10,优选为8∶1~1∶1;
环酰菌胺与啶氧菌酯的重量比为20∶1~1∶10,优选为8∶1~1∶1;
环酰菌胺与肟菌酯的重量比为20∶1~1∶10,优选为8∶1~1∶1;
环酰菌胺与醚菌胺的重量比为20∶1~1∶10,优选为8∶1~1∶1;
环酰菌胺与醚菌酯的重量比为20∶1~1∶10,优选为8∶1~1∶1;
环酰菌胺与氟嘧菌酯的重量比为20∶1~1∶10,优选为8∶1~1∶1;
环酰菌胺与苯氧菌酯的重量比为20∶1~1∶10,优选为8∶1~1∶1;
环酰菌胺与烯肟菌酯的重量比为20∶1~1∶10,优选为8∶1~1∶1。
所述的含有环酰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其中有效活性成分含量占总重量的1~95%,优选为20~80%。
A、B两种活性组分的重量比为80∶1~1∶80。通常组合物中活性的重量百分含量为总重量的0.5~90%,较佳的为5%~85%。根据不同的制剂类型,活性组分含量范围有所不同。通常,液体制剂含有按重量计1~70%活性物质,较佳地为5~50%;固体制剂含有按重量计5~85%的活性物质,较佳地为10~80%。
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中至少含有一种表面活性剂,以利于施用时活性成分在水中的分散。表面活性剂含量为制剂总重量的5~30%,余量为固体或液体稀释剂。
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所选用的表面活性剂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可以选自分散剂、湿润剂、粘结剂或消泡剂中的一种或几种。根据不同剂型,制剂中还可以含有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崩解剂、抗冻剂、乳化剂、溶剂等。
所述的含有环酰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制成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悬浮剂、悬乳剂、水乳剂、微乳剂、微囊悬浮剂、微囊-微囊悬浮剂。
制成可湿性粉剂时包含如下组分含量:活性成分A1%~80%、活性成分B1%~80%、分散剂3%~15%、湿润剂2%~10%、填料余量。
组合物制成水分散粒剂时包括如下组分含量:活性成分A1%~80%、活性成分B1%~80%、分散剂3%~12%、湿润剂1%~10%、崩解剂1%~10%、粘结剂0%~8%,填料余量。
组合物制成悬浮剂时包括如下组分含量:活性成分A1%~60%、活性成分B1%~60%、分散剂2%~10%、湿润剂2%~10%、消泡剂0.01%~2%、增稠剂0.05%~2%、抗冻剂0%~8%、去离子水加至100%。
组合物制成悬乳剂时包括如下组分含量:活性成分A1%~60%、活性成分B1%~60%、乳化剂2%~12%,分散剂2%~10%、消泡剂0.01%~2%、增稠剂0.05%~2%、抗冻剂0%~8%、稳定剂0%~5%、溶剂0%~15%、去离子水加至100%。
组合物制成水乳剂时包含如下组分含量:活性成分A1%~60%、活性成分B1%~60%、溶剂0%~30%、乳化剂1%~15%、抗冻剂0%~10%、增稠剂0.05%~2%、消泡剂0.01%~2%、去离子水补足余量。
组合物制成微乳剂时包含如下组分含量:活性成分A1%~60%、活性成分B1%~60%、溶剂0%~30%、乳化剂3%~20%、抗冻剂0%~10%、增稠剂0%~2%、消泡剂0.01%~2%、稳定剂0%~4%,去离子水补足余量。
组合物制成微胶囊悬浮剂包括如下组分含量:活性成分A1%~60%、活性成分B1%~60%、高分子囊壁材料1%~12%、表面活性剂2%~10%、有机溶剂1%~15%、乳化剂1%~8%,pH调节剂0.1%~5%,去离子水加至100%。
组合物制成微囊悬浮-悬浮剂时包括如下组分含量:活性成分A1%~60%、活性成分B1%~60%、高分子囊壁材料2%~12%、表面活性剂3%~15%、有机溶剂1%~5%、乳化剂1%~6%、消泡剂0.1%~5%、增稠剂0.05%~2%、pH调节剂0.1%~5%、水加至100%。
本发明的可湿性粉剂主要技术指标:
本发明的水分散粒剂主要技术指标:
本发明的悬浮剂主要技术指标:
本发明的悬乳剂主要技术指标:
本发明的水乳剂主要技术指标:
本发明的微乳剂主要技术指标:
本发明的微囊悬浮剂主要技术指标:
本发明的微囊悬浮-悬浮剂主要技术指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1)本发明组合物有效活性成分环酰菌胺与有效活性成分B属于两种不同作用机理的杀菌剂,两者相互混配不会产生抵触;(2)本发明组合物在一定范围内有很好的增效作用,防效高于单剂,用药量小;(3)本发明不使用有机溶剂,不易产生药害,便于运输及储藏;(4)本发明组合物扩大了杀菌谱,对作物白粉病、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叶斑病、黑星病、锈病、斑点落叶病、恶苗病霜霉病、颖枯病、网斑病、炭疽病、叶霉病、疮痂病、叶枯病、褐斑病等病害均有特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中的百分比均为重量百分比,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本发明实施例是采用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
应用实施例一
实例160%环酰菌胺·嘧菌酯可湿性粉剂
环酰菌胺40%、嘧菌酯20%、酯聚氧乙烯嘧6%、十二烷基苯磺酸钠5%、高岭土加至100%,混合物进行气流粉碎,制得60%环酰菌胺·嘧菌酯可湿性粉剂。
将活性成分嘧菌酯替换为吡唑醚菌酯、啶氧菌酯、肟菌酯、醚菌胺、醚菌酯、氟嘧菌酯、苯氧菌酯、烯肟菌酯形成新的实施例。
实例281%环酰菌胺·嘧菌酯可湿性粉剂
环酰菌胺80%、嘧菌酯1%、芳基酚聚氧乙烯丁二酸酯磺酸盐8%、拉开粉BX3%、淀粉加至100%,混合物进行气流粉碎,制得81%环酰菌胺·嘧菌酯可湿性粉剂。
将活性成分嘧菌酯替换为吡唑醚菌酯、啶氧菌酯、肟菌酯、醚菌胺、醚菌酯、氟嘧菌酯、苯氧菌酯、烯肟菌酯形成新的实施例。
实例361%环酰菌胺·嘧菌酯水分散粒剂
环酰菌胺1%、嘧菌酯60%、双(烷基)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8%、蚕沙6%、硫酸铵2.6%、凹凸棒土加至100%,混合制得61%环酰菌胺·嘧菌酯水分散粒剂。
将活性成分嘧菌酯替换为吡唑醚菌酯、啶氧菌酯、肟菌酯、醚菌胺、醚菌酯、氟嘧菌酯、苯氧菌酯、烯肟菌酯形成新的实施例。
实例450%环酰菌胺·嘧菌酯水分散粒剂
环酰菌胺25%、嘧菌酯25%、烷基酚聚氧乙烯嘧7%、月桂醇硫酸钠4%、碳酸钠1.4%、膨润土加至100%,混合制得50%环酰菌胺·嘧菌酯水分散粒剂。
将活性成分嘧菌酯替换为吡唑醚菌酯、啶氧菌酯、肟菌酯、醚菌胺、醚菌酯、氟嘧菌酯、苯氧菌酯、烯肟菌酯形成新的实施例。
实例580%环酰菌胺·嘧菌酯水分散粒剂
环酰菌胺60%、嘧菌酯20%、脂肪胺聚氧乙烯嘧6%、润湿渗透剂F5%、尿素2.5%、淀粉加至100%,混合制得80%环酰菌胺·嘧菌酯水分散粒剂。
将活性成分嘧菌酯替换为吡唑醚菌酯、啶氧菌酯、肟菌酯、醚菌胺、醚菌酯、氟嘧菌酯、苯氧菌酯、烯肟菌酯形成新的实施例。
实例620%环酰菌胺·嘧菌酯悬浮剂
环酰菌胺5%、嘧菌酯15%、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8%、皂角粉5%、硅油0.14%、聚乙烯醇0.1%、乙二醇1.3%、去离子水加至100%,混合制得20%环酰菌胺·嘧菌酯悬浮剂。
将活性成分嘧菌酯替换为吡唑醚菌酯、啶氧菌酯、肟菌酯、醚菌胺、醚菌酯、氟嘧菌酯、苯氧菌酯、烯肟菌酯形成新的实施例。
实例725%环酰菌胺·嘧菌酯悬浮剂
环酰菌胺20%、嘧菌酯5%、木质素磺酸盐7%、无患子粉5%、C8~10脂肪醇类0.17%、黄原胶0.08%、二甘醇1.4%、去离子水加至100%,混合制得25%环酰菌胺·嘧菌酯悬浮剂。
将活性成分嘧菌酯替换为吡唑醚菌酯、啶氧菌酯、肟菌酯、醚菌胺、醚菌酯、氟嘧菌酯、苯氧菌酯、烯肟菌酯形成新的实施例。
实例830%环酰菌胺·嘧菌酯悬浮剂
环酰菌胺10%、嘧菌酯20%、辛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硫酸盐6%、茶枯3%、癸酸0.15%、三聚磷酸钠0.09%、丙二醇1.6%、去离子水加至100%,混合制得30%环酰菌胺·嘧菌酯悬浮剂。
将活性成分嘧菌酯替换为吡唑醚菌酯、啶氧菌酯、肟菌酯、醚菌胺、醚菌酯、氟嘧菌酯、苯氧菌酯、烯肟菌酯形成新的实施例。
实例911%环酰菌胺·嘧菌酯悬乳剂
环酰菌胺10%、嘧菌酯1%、烷基苯磺酸钙盐9%、润湿渗透剂F4%、硅酮类化合物0.2%、酚醛树脂0.1%、苯基酚聚氧乙基醚磷酸酯5%、三甘醇2%、水加至100%,将前述配方料混合,即制得11%环酰菌胺·嘧菌酯悬乳剂。
将活性成分嘧菌酯替换为吡唑醚菌酯、啶氧菌酯、肟菌酯、醚菌胺、醚菌酯、氟嘧菌酯、苯氧菌酯、烯肟菌酯形成新的实施例。
实例1025%环酰菌胺·嘧菌酯悬乳剂
环酰菌胺10%、嘧菌酯15%、聚羧酸盐7%、十二烷基苯磺酸钠5%、C10~20饱和脂肪酸类0.13%、丙烯酸钠0.16%、苯乙烯聚氧乙烯醚硫酸铵盐7%、聚乙二醇1.5%、水加至100%,将前述配方料混合,即制得25%环酰菌胺·嘧菌酯悬乳剂。
将活性成分嘧菌酯替换为吡唑醚菌酯、啶氧菌酯、肟菌酯、醚菌胺、醚菌酯、氟嘧菌酯、苯氧菌酯、烯肟菌酯形成新的实施例。
实例1141%环酰菌胺·嘧菌酯微乳剂
环酰菌胺1%、嘧菌酯40%、环己酮5%、乙二醇甲醚6%、烷基芳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6%、硅酮类化合物0.12%、聚乙烯吡咯烷酮0.08%、去离子水加至100%,经混合制得41%环酰菌胺·嘧菌酯微乳剂。
将活性成分嘧菌酯替换为吡唑醚菌酯、啶氧菌酯、肟菌酯、醚菌胺、醚菌酯、氟嘧菌酯、苯氧菌酯、烯肟菌酯形成新的实施例。
实例1218%环酰菌胺·嘧菌酯水乳剂
环酰菌胺10%、嘧菌酯8%、植物油7%、N-吡咯烷酮4%、硅酸铝镁0.13%、丙二醇1.7%、苄基二甲基酚聚氧乙基醚5%、硅油0.11%,去离子水补足100%,制得18%环酰菌胺·嘧菌酯水乳剂。
将活性成分嘧菌酯替换为吡唑醚菌酯、啶氧菌酯、肟菌酯、醚菌胺、醚菌酯、氟嘧菌酯、苯氧菌酯、烯肟菌酯形成新的实施例。
实例1345%环酰菌胺·嘧菌酯水乳剂
环酰菌胺40%、嘧菌酯5%、乙酸乙酯6%、甲苯3%、蓖麻油聚氧乙烯醚6%、三甘醇1.3%、阿拉伯胶0.1%、硅酮类化合物0.1%,去离子水补足100%,制得45%环酰菌胺·嘧菌酯水乳剂。
将活性成分嘧菌酯替换为吡唑醚菌酯、啶氧菌酯、肟菌酯、醚菌胺、醚菌酯、氟嘧菌酯、苯氧菌酯、烯肟菌酯形成新的实施例。
实例1450%环酰菌胺·吡唑醚菌酯可湿性粉剂
环酰菌胺40%、吡唑醚菌酯10%、脂肪酸聚氧乙烯酯6%、润湿渗透剂F4%、硅藻土加至100%,混合物进行气流粉碎,制得50%环酰菌胺·吡唑醚菌酯可湿性粉剂。
将活性成分吡唑醚菌酯替换为嘧菌酯、啶氧菌酯、肟菌酯、醚菌胺、醚菌酯、氟嘧菌酯、苯氧菌酯、烯肟菌酯形成新的实施例。
实例1581%环酰菌胺·吡唑醚菌酯可湿性粉剂
环酰菌胺80%、吡唑醚菌酯1%、烷基酚聚氧乙烯嘧甲醛缩合物硫酸盐7%、茶枯6%、高岭土加至100%,混合物进行气流粉碎,制得81%环酰菌胺·吡唑醚菌酯可湿性粉剂。
将活性成分吡唑醚菌酯替换为嘧菌酯、啶氧菌酯、肟菌酯、醚菌胺、醚菌酯、氟嘧菌酯、苯氧菌酯、烯肟菌酯形成新的实施例。
实例1630%环酰菌胺·吡唑醚菌酯水分散粒剂
环酰菌胺20%、吡唑醚菌酯10%、木质素磺酸盐8%、皂角粉4%、碳酸氢钠3%、白炭黑加至100%,混合制得30%环酰菌胺·吡唑醚菌酯水分散粒剂。
将活性成分吡唑醚菌酯替换为嘧菌酯、啶氧菌酯、肟菌酯、醚菌胺、醚菌酯、氟嘧菌酯、苯氧菌酯、烯肟菌酯形成新的实施例。
实例1760%环酰菌胺·吡唑醚菌酯水分散粒剂
环酰菌胺15%、吡唑醚菌酯45%、双(烷基)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6%、蚕沙5%、膨润土加至100%,混合制得60%环酰菌胺·吡唑醚菌酯水分散粒剂。
将活性成分吡唑醚菌酯替换为嘧菌酯、啶氧菌酯、肟菌酯、醚菌胺、醚菌酯、氟嘧菌酯、苯氧菌酯、烯肟菌酯形成新的实施例。
实例1810%环酰菌胺·吡唑醚菌酯悬浮剂
环酰菌胺5%、吡唑醚菌酯5%、烷基苯磺酸钙盐7%、十二烷基苯磺酸钠6%、硅酮类化合物0.08%、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0.12%、丙三醇1.5%、去离子水加至100%,混合制得10%环酰菌胺·吡唑醚菌酯悬浮剂。
将活性成分吡唑醚菌酯替换为嘧菌酯、啶氧菌酯、肟菌酯、醚菌胺、醚菌酯、氟嘧菌酯、苯氧菌酯、烯肟菌酯形成新的实施例。
实例1930%环酰菌胺·吡唑醚菌酯悬浮剂
环酰菌胺10%、吡唑醚菌酯20%、酯聚氧乙烯嘧6%、拉开粉BX4%、C8~10脂肪醇类0.13%、白糊精0.15%、二甘醇1.6%、去离子水加至100%,混合制得30%环酰菌胺·吡唑醚菌酯悬浮剂。
将活性成分吡唑醚菌酯替换为嘧菌酯、啶氧菌酯、肟菌酯、醚菌胺、醚菌酯、氟嘧菌酯、苯氧菌酯、烯肟菌酯形成新的实施例。
实例2025%环酰菌胺·吡唑醚菌酯悬乳剂
环酰菌胺10%、吡唑醚菌酯15%、烷基芳基聚氧乙烯醚8%、润湿渗透剂F5%、硅油0.2%、羟甲基纤维素0.14%、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6%、甘油2%、水加至100%,混合制得25%环酰菌胺·吡唑醚菌酯悬乳剂。
将活性成分吡唑醚菌酯替换为嘧菌酯、啶氧菌酯、肟菌酯、醚菌胺、醚菌酯、氟嘧菌酯、苯氧菌酯、烯肟菌酯形成新的实施例。
实例2136%环酰菌胺·吡唑醚菌酯悬乳剂
环酰菌胺30%、吡唑醚菌酯6%、芳基酚聚氧乙烯丁二酸酯磺酸盐5%、拉开粉BX4%、C8~10脂肪醇类0.14%、明胶0.1%、苯乙基酚聚氧乙基聚丙烯基醚6%、二甘醇1.7%、水加至100%,混合制得36%环酰菌胺·吡唑醚菌酯悬乳剂。
将活性成分吡唑醚菌酯替换为嘧菌酯、啶氧菌酯、肟菌酯、醚菌胺、醚菌酯、氟嘧菌酯、苯氧菌酯、烯肟菌酯形成新的实施例。
实例2261%环酰菌胺·吡唑醚菌酯微乳剂
环酰菌胺1%、吡唑醚菌酯60%、三甲基环己烯酮8%、乙腈5%、苯乙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基醚7%、丙三醇1.6%、酚醛树脂0.16%、癸酸0.2%、去离子水补足100%,混合制得61%环酰菌胺·吡唑醚菌酯微乳剂。
将活性成分吡唑醚菌酯替换为嘧菌酯、啶氧菌酯、肟菌酯、醚菌胺、醚菌酯、氟嘧菌酯、苯氧菌酯、烯肟菌酯形成新的实施例。
实例2322%环酰菌胺·吡唑醚菌酯水乳剂
环酰菌胺20%、吡唑醚菌酯2%、植物油6%、甲苯5%、丙二醇1.5%、海藻酸钠0.09%、硅酮类化合物0.12%、苯基酚聚氧乙基醚6%、去离子水补足100%,制得22%环酰菌胺·吡唑醚菌酯水乳剂。
将活性成分吡唑醚菌酯替换为嘧菌酯、啶氧菌酯、肟菌酯、醚菌胺、醚菌酯、氟嘧菌酯、苯氧菌酯、烯肟菌酯形成新的实施例。
实例2435%环酰菌胺·吡唑醚菌酯水乳剂
环酰菌胺15%、吡唑醚菌酯20%、丁醇8%、N-辛基吡咯烷酮4%、羟乙基纤维素0.08%、三甘醇1.3%、烷基芳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7%、硅酮类化合物0.14%、去离子水补足100%,制得35%环酰菌胺·吡唑醚菌酯水乳剂。
将活性成分吡唑醚菌酯替换为嘧菌酯、啶氧菌酯、肟菌酯、醚菌胺、醚菌酯、氟嘧菌酯、苯氧菌酯、烯肟菌酯形成新的实施例。
实例2530%环酰菌胺·啶氧菌酯可湿性粉剂
环酰菌胺10%、啶氧菌酯20%、烷基酚聚氧乙烯嘧5%、十二烷基硫酸钠4%、膨润土加至100%,混合物进行气流粉碎,制得30%环酰菌胺·啶氧菌酯可湿性粉剂。
将活性成分啶氧菌酯替换为嘧菌酯、吡唑醚菌酯、肟菌酯、醚菌胺、醚菌酯、氟嘧菌酯、苯氧菌酯、烯肟菌酯形成新的实施例。
实例2681%环酰菌胺·啶氧菌酯可湿性粉剂
环酰菌胺1%、啶氧菌酯80%、芳基酚聚氧乙烯丁二酸酯磺酸盐6%、拉开粉BX5%、白炭黑加至100%,混合物进行气流粉碎,制得81%环酰菌胺·啶氧菌酯可湿性粉剂。
将活性成分啶氧菌酯替换为嘧菌酯、吡唑醚菌酯、肟菌酯、醚菌胺、醚菌酯、氟嘧菌酯、苯氧菌酯、烯肟菌酯形成新的实施例。
实例2745%环酰菌胺·啶氧菌酯水分散粒剂
环酰菌胺30%、啶氧菌酯15%、木质素磺酸盐7%、无患子粉6%、葡萄糖2%、硅藻土加至100%,混合制得45%环酰菌胺·啶氧菌酯水分散粒剂。
将活性成分啶氧菌酯替换为嘧菌酯、吡唑醚菌酯、肟菌酯、醚菌胺、醚菌酯、氟嘧菌酯、苯氧菌酯、烯肟菌酯形成新的实施例。
实例2850%环酰菌胺·啶氧菌酯水分散粒剂
环酰菌胺10%、啶氧菌酯40%、烷基萘磺酸盐8%、十二烷基苯磺酸钠6%、硫酸铵2.5%、高岭土加至100%,混合制得50%环酰菌胺·啶氧菌酯水分散粒剂。
将活性成分啶氧菌酯替换为嘧菌酯、吡唑醚菌酯、肟菌酯、醚菌胺、醚菌酯、氟嘧菌酯、苯氧菌酯、烯肟菌酯形成新的实施例。实例2920%环酰菌胺·啶氧菌酯悬浮剂
环酰菌胺10%、啶氧菌酯10%、烷基酚聚氧乙烯嘧甲醛缩合物硫酸盐8%、月桂醇硫酸钠6%、C8~10脂肪醇类0.13%、瓜胶0.14%、聚乙二醇1.7%、去离子水加至100%,混合制得20%环酰菌胺·啶氧菌酯悬浮剂。
将活性成分啶氧菌酯替换为嘧菌酯、吡唑醚菌酯、肟菌酯、醚菌胺、醚菌酯、氟嘧菌酯、苯氧菌酯、烯肟菌酯形成新的实施例。
实例3035%环酰菌胺·啶氧菌酯悬浮剂
环酰菌胺30%、啶氧菌酯5%、聚羧酸盐6%、无患子粉4%、硅酮类0.09%、甲基纤维素0.06%、乙二醇1.3%、去离子水加至100%,混合制得35%环酰菌胺·啶氧菌酯悬浮剂。
将活性成分啶氧菌酯替换为嘧菌酯、吡唑醚菌酯、肟菌酯、醚菌胺、醚菌酯、氟嘧菌酯、苯氧菌酯、烯肟菌酯形成新的实施例。
实例3135%环酰菌胺·啶氧菌酯悬乳剂
环酰菌胺15%、啶氧菌酯20%、辛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硫酸盐8%、蚕沙5%、硅油0.1%、三聚磷酸钠0.08%、苯乙烯聚氧乙烯醚硫酸铵盐7%、甘油1.6%、水加至100%,将前述配方料混合,即制得35%环酰菌胺·啶氧菌酯悬乳剂。
将活性成分啶氧菌酯替换为嘧菌酯、吡唑醚菌酯、肟菌酯、醚菌胺、醚菌酯、氟嘧菌酯、苯氧菌酯、烯肟菌酯形成新的实施例。
实例3236%环酰菌胺·啶氧菌酯悬乳剂
环酰菌胺32%、啶氧菌酯4%、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6%、皂角粉5%、C10~20饱和脂肪酸类0.17%、硅酸铝镁0.13%、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聚氧乙烯醚6%、丙三醇2%、水加至100%,将前述配方料混合,即制得36%环酰菌胺·啶氧菌酯悬乳剂。
将活性成分啶氧菌酯替换为嘧菌酯、吡唑醚菌酯、肟菌酯、醚菌胺、醚菌酯、氟嘧菌酯、苯氧菌酯、烯肟菌酯形成新的实施例。
实例3351%环酰菌胺·啶氧菌酯微乳剂
环酰菌胺50%、啶氧菌酯1%、丙醇7%、乙二醇甲醚6%、脂肪醇聚氧乙烯醚8%、乙二醇1.3%、硅油0.08%,去离子水补足100%,混合制得51%环酰菌胺·啶氧菌酯微乳剂。
将活性成分啶氧菌酯替换为嘧菌酯、吡唑醚菌酯、肟菌酯、醚菌胺、醚菌酯、氟嘧菌酯、苯氧菌酯、烯肟菌酯形成新的实施例。
实例3425%环酰菌胺·啶氧菌酯水乳剂
环酰菌胺10%、啶氧菌酯15%、N,N-二甲基甲酰胺6%、丙酮4%、壬基酚聚氧乙烯醚5%、丙烯酸钠0.04%、癸酸0.13%,去离子水加至100%,制得25%环酰菌胺·啶氧菌酯水乳剂。
将活性成分啶氧菌酯替换为嘧菌酯、吡唑醚菌酯、肟菌酯、醚菌胺、醚菌酯、氟嘧菌酯、苯氧菌酯、烯肟菌酯形成新的实施例。
实例3555%环酰菌胺·啶氧菌酯水乳剂
环酰菌胺50%、啶氧菌酯5%、三甲基环己烯酮7%、甲苯5%、苯乙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基醚6%、酚醛树脂0.14%、C8~10脂肪醇类0.2%,去离子水补足100%,制得55%环酰菌胺·啶氧菌酯水乳剂。
将活性成分啶氧菌酯替换为嘧菌酯、吡唑醚菌酯、肟菌酯、醚菌胺、醚菌酯、氟嘧菌酯、苯氧菌酯、烯肟菌酯形成新的实施例。
实例3645%环酰菌胺·肟菌酯可湿性粉剂
环酰菌胺15%、肟菌酯30%、萘磺酸甲醛缩合物6%、月桂醇硫酸钠5%、高岭土加至100%,混合物进行气流粉碎,制得45%环酰菌胺·肟菌酯可湿性粉剂。
将活性成分肟菌酯替换为嘧菌酯、吡唑醚菌酯、啶氧菌酯、醚菌胺、醚菌酯、氟嘧菌酯、苯氧菌酯、烯肟菌酯形成新的实施例。
实例3781%环酰菌胺·肟菌酯可湿性粉剂
环酰菌胺80%、肟菌酯1%、烷基苯磺酸钙盐7%、润湿渗透剂F5%、淀粉加至100%,混合物进行气流粉碎,制得81%环酰菌胺·肟菌酯可湿性粉剂。
将活性成分肟菌酯替换为嘧菌酯、吡唑醚菌酯、啶氧菌酯、醚菌胺、醚菌酯、氟嘧菌酯、苯氧菌酯、烯肟菌酯形成新的实施例。
实例3830%环酰菌胺·肟菌酯水分散粒剂
环酰菌胺20%、肟菌酯10%、脂肪胺聚氧乙烯嘧8%、无患子粉6%、氯化铝2.8%、硅藻土加至100%,混合制得30%环酰菌胺·肟菌酯水分散粒剂。
将活性成分肟菌酯替换为嘧菌酯、吡唑醚菌酯、啶氧菌酯、醚菌胺、醚菌酯、氟嘧菌酯、苯氧菌酯、烯肟菌酯形成新的实施例。
实例3975%环酰菌胺·肟菌酯水分散粒剂
环酰菌胺60%、肟菌酯15%、聚羧酸盐6%、无患子粉5%、碳酸氢钠2%、凹凸棒土加至100%,混合制得75%环酰菌胺·肟菌酯水分散粒剂。
将活性成分肟菌酯替换为嘧菌酯、吡唑醚菌酯、啶氧菌酯、醚菌胺、醚菌酯、氟嘧菌酯、苯氧菌酯、烯肟菌酯形成新的实施例。
实例4010%环酰菌胺·肟菌酯悬浮剂
环酰菌胺5%、肟菌酯5%、酯聚氧乙烯嘧7%、十二烷基苯磺酸钠6%、硅油0.14%、三聚磷酸钠0.07%、丙二醇2%、去离子水加至100%,混合制得10%环酰菌胺·肟菌酯悬浮剂。
将活性成分肟菌酯替换为嘧菌酯、吡唑醚菌酯、啶氧菌酯、醚菌胺、醚菌酯、氟嘧菌酯、苯氧菌酯、烯肟菌酯形成新的实施例。
实例4135%环酰菌胺·肟菌酯悬浮剂
环酰菌胺10%、肟菌酯25%、木质素磺酸盐8%、蚕沙5%、C8~10脂肪醇类0.09%、丙烯酸钠0.12%、三甘醇1%、去离子水加至100%,混合制得35%环酰菌胺·肟菌酯悬浮剂。
将活性成分肟菌酯替换为嘧菌酯、吡唑醚菌酯、啶氧菌酯、醚菌胺、醚菌酯、氟嘧菌酯、苯氧菌酯、烯肟菌酯形成新的实施例。
实例4225%环酰菌胺·肟菌酯悬乳剂
环酰菌胺15%、肟菌酯10%、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6%、茶枯4%、羟甲基纤维素0.08%、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嵌段共聚物6%、聚乙二醇1.5%、硅酮类化合物0.04%、水加至100%,经混合制得25%环酰菌胺·肟菌酯悬乳剂。
将活性成分肟菌酯替换为嘧菌酯、吡唑醚菌酯、啶氧菌酯、醚菌胺、醚菌酯、氟嘧菌酯、苯氧菌酯、烯肟菌酯形成新的实施例。
实例4345%环酰菌胺·肟菌酯悬乳剂
环酰菌胺40%、肟菌酯5%、酯聚氧乙烯嘧5%、润湿渗透剂F5%、黄原胶0.07%、苯基酚聚氧乙基醚7%、丙三醇1.8%、C8~10脂肪醇类0.05%、水加至100%,经混合制得45%环酰菌胺·肟菌酯悬乳剂。
将活性成分肟菌酯替换为嘧菌酯、吡唑醚菌酯、啶氧菌酯、醚菌胺、醚菌酯、氟嘧菌酯、苯氧菌酯、烯肟菌酯形成新的实施例。
实例4441%环酰菌胺·肟菌酯微乳剂
环酰菌胺40%、肟菌酯1%、乙酸乙酯7%、植物油6%、苯乙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基醚5%、甲基纤维素0.1%、癸酸0.2%、去离子水补足100%,混合制得41%环酰菌胺·肟菌酯微乳剂。
将活性成分肟菌酯替换为嘧菌酯、吡唑醚菌酯、啶氧菌酯、醚菌胺、醚菌酯、氟嘧菌酯、苯氧菌酯、烯肟菌酯形成新的实施例。
实例4511%环酰菌胺·肟菌酯水乳剂
环酰菌胺10%、肟菌酯1%、环己酮5%、甲苯3%、烷基苯磺酸钙4%、乙二醇1.3%、羟乙基纤维素0.12%、硅油0.15%,去离子水加至100%,制得11%环酰菌胺·肟菌酯水乳剂。
将活性成分肟菌酯替换为嘧菌酯、吡唑醚菌酯、啶氧菌酯、醚菌胺、醚菌酯、氟嘧菌酯、苯氧菌酯、烯肟菌酯形成新的实施例。
实例4636%环酰菌胺·肟菌酯水乳剂
环酰菌胺30%、肟菌酯6%、N-吡咯烷酮5.4%、甲醇4.6%、三乙醇胺盐5%、羟甲基纤维素0.13%、硅酮类化合物0.09%、丙三醇1.2%、去离子水补足100%,制得36%环酰菌胺·肟菌酯水乳剂。
将活性成分肟菌酯替换为嘧菌酯、吡唑醚菌酯、啶氧菌酯、醚菌胺、醚菌酯、氟嘧菌酯、苯氧菌酯、烯肟菌酯形成新的实施例。
实例4761%环酰菌胺·醚菌胺可湿性粉剂
环酰菌胺1%、醚菌胺60%、双(烷基)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6%、蚕沙4%、淀粉加至100%,混合物进行气流粉碎,制得61%环酰菌胺·醚菌胺可湿性粉剂。
实例4850%环酰菌胺·醚菌胺水分散粒剂
环酰菌胺30%、醚菌胺20%、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7%、月桂醇硫酸钠5%、膨润土加至100%,混合制得50%环酰菌胺·醚菌胺水分散粒剂。
实例4920%环酰菌胺·醚菌胺悬浮剂
环酰菌胺10%、醚菌胺10%、芳基酚聚氧乙烯丁二酸酯磺酸盐7%、无患子粉6%、C8~10脂肪醇类0.15%、丙烯酸钠0.08%、甘油1.2%、去离子水加至100%,混合制得20%环酰菌胺·醚菌胺悬浮剂。
实例5041%环酰菌胺·醚菌胺悬乳剂
环酰菌胺40%、醚菌胺1%、酯聚氧乙烯嘧5%、润湿渗透剂F3%、硅酮类0.11%、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0.14%、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嵌段共聚物5%、聚乙二醇1.3%、水加至100%,将前述配方料混合,即制得41%环酰菌胺·醚菌胺悬乳剂。
实例5125%环酰菌胺·醚菌胺水乳剂
环酰菌胺20%、醚菌胺5%、乙酸乙酯7%、环己酮4%、苯基酚聚氧乙基醚磷酸酯6%、羟乙基纤维素0.06%、硅酮类化合物0.1%,去离子水加至100%,混合制得25%环酰菌胺·醚菌胺水乳剂。
实例5280%环酰菌胺·醚菌酯可湿性粉剂
环酰菌胺10%、醚菌酯70%、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5%、无患子粉4%、膨润土加至100%,混合物进行气流粉碎,制得80%环酰菌胺·醚菌酯可湿性粉剂。
实例5360%环酰菌胺·醚菌酯水分散粒剂
环酰菌胺40%、醚菌酯20%、木质素磺酸盐7%、皂角粉4%、氯化铝2.5%、轻质碳酸钙加至100%,混合制得60%环酰菌胺·醚菌酯水分散粒剂。
实例5435%环酰菌胺·醚菌酯悬浮剂
环酰菌胺15%、醚菌酯20%、辛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硫酸盐8%、茶枯6%、C8~10脂肪醇类0.09%、三聚磷酸钠0.12%、三甘醇1.5%、去离子水加至100%,混合制得35%环酰菌胺·醚菌酯悬浮剂。
实例5536%环酰菌胺·醚菌酯悬乳剂
环酰菌胺30%、醚菌酯6%、酯聚氧乙烯嘧9%、十二烷基硫酸钠5%、硅酮类化合物0.14%、黄原胶0.07%、苯乙烯聚氧乙烯醚硫酸铵盐6%、丙二醇1%、水加至100%,将前述配方料混合,即制得36%环酰菌胺·醚菌酯悬乳剂。
实例5645%环酰菌胺·醚菌酯水乳剂
环酰菌胺40%、醚菌酯5%、丙醇5%、N-吡咯烷酮7%、苯乙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基醚4%、酚醛树脂0.13%、硅油0.08%,去离子水加至100%,混合制得45%环酰菌胺·醚菌酯水乳剂。
实例5775%环酰菌胺·氟嘧菌酯可湿性粉剂
环酰菌胺70%、氟嘧菌酯5%、脂肪胺聚氧乙烯嘧6%、十二烷基苯磺酸钠5%、硅藻土加至100%,混合物进行气流粉碎,制得75%环酰菌胺·氟嘧菌酯可湿性粉剂。
实例5860%环酰菌胺·氟嘧菌酯水分散粒剂
环酰菌胺45%、氟嘧菌酯15%、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8%、茶枯4%、葡萄糖2%、高岭土加至100%,混合制得60%环酰菌胺·氟嘧菌酯水分散粒剂。
实例5930%环酰菌胺·氟嘧菌酯悬浮剂
环酰菌胺20%、氟嘧菌酯10%、烷基酚聚氧乙烯嘧甲醛缩合物硫酸盐6%、十二烷基硫酸钠4%、癸酸0.1%、聚乙烯吡咯烷酮0.12%、丙三醇1.4%,去离子水加至100%,混合制得30%环酰菌胺·氟嘧菌酯悬浮剂。
实例6025%环酰菌胺·氟嘧菌酯悬乳剂
环酰菌胺10%、氟嘧菌酯15%、烷基苯磺酸钙盐8%,润湿渗透剂F6%、硅酸铝镁0.08%、甲苯2%、硅酮类0.13%、苄基二甲基酚聚氧乙基醚5%、水加至100%,混合制得25%环酰菌胺·氟嘧菌酯悬乳剂。
实例6150%环酰菌胺·氟嘧菌酯水乳剂
环酰菌胺10%、氟嘧菌酯40%、环己酮5.5%、丁醇3.5%、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4.5%、羟甲基纤维素0.05%、硅酮类化合物0.17%,去离子水加至100%,混合制得50%环酰菌胺·氟嘧菌酯水乳剂。
实例6255%环酰菌胺·苯氧菌酯可湿性粉剂
环酰菌胺50%、苯氧菌酯5%、芳基酚聚氧乙烯丁二酸酯磺酸盐6%、拉开粉BX4%、白炭黑加至100%,混合物进行气流粉碎,制得55%环酰菌胺·苯氧菌酯可湿性粉剂。
实例6345%环酰菌胺·苯氧菌酯水分散粒剂
环酰菌胺30%、苯氧菌酯15%、脂肪胺聚氧乙烯嘧8%、润湿渗透剂F5%、尿素2.5%、膨润土加至100%,混合制得45%环酰菌胺·苯氧菌酯水分散粒剂。
实例6410%环酰菌胺·苯氧菌酯悬浮剂
环酰菌胺5%、苯氧菌酯5%、酯聚氧乙烯嘧8%、十二烷基苯磺酸钠5%、硅油0.04%、聚乙烯醇0.13%、乙二醇1.5%、去离子水加至100%,混合制得10%环酰菌胺·苯氧菌酯悬浮剂。
实例6540%环酰菌胺·苯氧菌酯悬乳剂
环酰菌胺10%、苯氧菌酯30%、聚羧酸盐7%、月桂醇硫酸钠4%、硅酮类化合物0.12%、丙烯酸钠0.11%、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嵌段共聚物5%、环己酮4%、水加至100%,将前述配方料混合,即制得40%环酰菌胺·苯氧菌酯悬乳剂。
实例6645%环酰菌胺·苯氧菌酯水乳剂
环酰菌胺5%、苯氧菌酯40%、甲苯5%、三甲基环己烯酮4%、苯乙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基醚6%、羟甲基纤维素0.06%、硅酮类化合物0.13%,去离子水加至100%,混合制得45%环酰菌胺·苯氧菌酯水乳剂。
实例6760%环酰菌胺·烯肟菌酯可湿性粉剂
环酰菌胺10%、烯肟菌酯50%、木质素磺酸盐8%、皂角粉6%、淀粉加至100%,混合物进行气流粉碎,制得60%环酰菌胺·烯肟菌酯可湿性粉剂。
实例6870%环酰菌胺·烯肟菌酯水分散粒剂
环酰菌胺50%、烯肟菌酯20%、烷基酚聚氧乙烯嘧6%、拉开粉BX5%、膨润土加至100%,混合制得70%环酰菌胺·烯肟菌酯水分散粒剂。
实例6925%环酰菌胺·烯肟菌酯悬浮剂
环酰菌胺10%、烯肟菌酯15%、酯聚氧乙烯嘧8%、十二烷基硫酸钠5%、硅油0.08%、三聚磷酸钠0.05%、二甘醇2%、去离子水加至100%,混合制得25%环酰菌胺·烯肟菌酯悬浮剂。
实例7022%环酰菌胺·烯肟菌酯悬乳剂
环酰菌胺20%、烯肟菌酯2%、烷基萘磺酸盐6%、润湿渗透剂F4%、C8~10脂肪醇类0.14%、硅酸铝镁0.08%、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基醚5%、丙二醇1.3%、水加至100%,将前述配方料混合,即制得22%环酰菌胺·烯肟菌酯悬乳剂。
实例7145%环酰菌胺·烯肟菌酯水乳剂
环酰菌胺30%、烯肟菌酯15%、丙酮5%、乙酸乙酯4%、蓖麻油聚氧乙烯醚6%、酚醛树脂0.1%、硅油0.1%,去离子水加至100%,混合制得45%环酰菌胺·烯肟菌酯水乳剂。
实例7241%环酰菌胺·活性成分B微胶囊悬浮剂
环酰菌胺1%、活性成分B40%、聚异氰酸酯5%、褐藻酸钠3%、烷基酚聚氧乙烯嘧甲醛缩合物硫酸盐4.5%、湿润剂T2.5%、二氯甲烷2%、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聚氧乙烯醚6%,盐酸1.2%、氢氧化钠0.7%、去离子水加至100%重量份,制得41%环酰菌胺·活性成分B微胶囊悬浮剂。
实例7331%环酰菌胺·活性成分B微胶囊悬浮剂
环酰菌胺30%、活性成分B1%、多官能团酰基卤二元醇4%、甲醛5%、高分子聚羧酸盐4%、拉开粉BX3%、2,4-甲苯二异氰酸酯3.4%、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嵌段共聚物5%、山梨酸0.7%、氢氧化钠0.8%、去离子水加至100%重量份,制得31%环酰菌胺·活性成分B微胶囊悬浮剂。
实例7430%环酰菌胺·活性成分B微囊悬浮-悬浮剂
环酰菌胺10%、活性成分B20%、多官能团酰基卤多胺3.4%、β-环糊精4.5%、皂角粉2.3%、三苯乙烯苯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磷酸酯盐2.7%、环己酮3.5%,苄基二甲基酚聚氧乙基醚4%、三乙醇胺盐2.1%、有机硅消泡剂0.2%、阿拉伯胶0.09%、氢氧化钠0.8%、盐酸1.2%、水加至100%重量份,制得30%环酰菌胺·活性成分B微囊悬浮-悬浮剂。
实例7540%环酰菌胺·活性成分B微囊悬浮-悬浮剂
环酰菌胺30%、活性成分B10%、氯化钙4%、变形乳蛋白3.5%、茶枯3.2%、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钠盐乳液2.8%、植物油4%,苯基酚聚氧乙基醚磷酸酯6%、三乙醇胺盐1%、C10~20饱和脂肪酸类0.3%、丙烯酸钠0.12%、氢氧化钠1.1%、柠檬酸0.9%、水加至100%重量份,制得40%环酰菌胺·活性成分B微囊悬浮-悬浮剂。
以上实例72、实例73、实例74、实例75所述的活性成分B为嘧菌酯、吡唑醚菌酯、啶氧菌酯、肟菌酯、醚菌胺、醚菌酯、氟嘧菌酯、苯氧菌酯、烯肟菌酯中任意的一种,且环酰菌胺和活性成分B的重量比为80∶1~1∶80之间的任意一个比例。
本发明实施例是采用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本发明实施例是采用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先通过室内毒力测定,明确两种药剂按一定比例复配后的增效比值(SR),SR<0.5为拮抗作用,0.5≤SR≤1.5为相加作用,SR>1.5为增效作用,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田间试验。
环酰菌胺与活性成分B(B选自嘧菌酯、吡唑醚菌酯、啶氧菌酯、肟菌酯、醚菌胺、醚菌酯、氟嘧菌酯、苯氧菌酯、烯肟菌酯中之一种)复配对作物病害室内毒力测定。
经预试确定各药剂有效抑制浓度范围后,每个药剂按有效成分含量分别设5个剂量处理,设清水对照。参照《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杀菌剂》进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药剂对作物病菌的毒力。72h后用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直径,计算各处理净生长量、菌丝生长抑制率。
净生长量(mm)=测量菌落直径-5
将菌丝生长抑制率换算成机率值(y),药液浓度(μg/mL)转换成对数值(x),以最小二乘法求得毒力回归方程(y=a+bx),并由此计算出每种药剂的EC50值。同时根据Wadley法计算两药剂不同配比联合增效比值(SR),SR<0.5为拮抗作用,0.5≤SR≤1.5为相加作用,SR>1.5为增效作用。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a、b分别为活性成分环酰菌胺和活性成分B(嘧菌酯、吡唑醚菌酯、啶氧菌酯、肟菌酯、醚菌胺、醚菌酯、氟嘧菌酯、苯氧菌酯、烯肟菌酯)在组合中所占的比例;
A为环酰菌胺;
B为嘧菌酯、吡唑醚菌酯、啶氧菌酯、肟菌酯、醚菌胺、醚菌酯、氟嘧菌酯、苯氧菌酯、烯肟菌酯中的一种。
实施应用例二:环酰菌胺与嘧菌酯复配对灰霉病室内毒力测定。
试验药剂均由陕西韦尔奇作物保护有限公司提供。
试验设计:经过预备试验确定环酰菌胺、嘧菌酯原药及二者不同配比混剂的有效抑制浓度范围。
毒力测定结果
表1环酰菌胺、嘧菌酯及其复配对灰霉病的毒力测定结果分析表
由表1可知,环酰菌胺、嘧菌酯对灰霉病的EC50分别为4.21mg/L和1.65mg/L。环酰菌胺与嘧菌酯配比在80∶1至1∶80时,增效比值SR均大于1.5,说明环酰菌胺与嘧菌酯两者在80∶1至1∶80范围内混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其中当环酰菌胺与嘧菌酯重量比为2∶1时增效比值SR最大,增效作用最为明显,同时经过试验发现,当环酰菌胺与嘧菌酯的配比在15∶1、14∶1、13∶1、12∶1、11∶1、10∶1、9∶1、8∶1、7∶1、6∶1、5∶1、4∶1、3∶1、2∶1、1∶1、1∶2、1∶3、1∶4、1∶5、1∶6、1∶7、1∶8、1∶9、1∶10时对灰霉病、菌核病、黑斑病、白粉病、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叶斑病、黑星病、锈病、斑点落叶病、恶苗病、霜霉病、颖枯病、网斑病、炭疽病、叶霉病、疮痂病、叶枯病、褐斑病的增效比值SR均大于1.5,增效作用明显。
实施应用例三:环酰菌胺与吡唑醚菌酯复配对白菜炭疽病室内毒力测定。
试验药剂均由陕西韦尔奇作物保护有限公司提供。
试验设计:经过预备试验确定环酰菌胺、吡唑醚菌酯原药及二者不同配比混剂的有效抑制浓度范围。
毒力测定结果
表2环酰菌胺、吡唑醚菌酯及其复配对白菜炭疽病的毒力测定结果分析表
由表2可知,环酰菌胺、吡唑醚菌酯对白菜炭疽病的EC50分别为4.18mg/L和1.75mg/L。环酰菌胺与吡唑醚菌酯配比在80∶1至1∶80时,增效比值SR均大于1.5,说明环酰菌胺与吡唑醚菌酯两者在80∶1至1∶80范围内混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其中当环酰菌胺与吡唑醚菌酯重量比为2∶1时增效比值SR最大,增效作用最为明显,同时经过试验发现,当环酰菌胺与吡唑醚菌酯的配比在15∶1、14∶1、13∶1、12∶1、11∶1、10∶1、9∶1、8∶1、7∶1、6∶1、5∶1、4∶1、3∶1、2∶1、1∶1、1∶2、1∶3、1∶4、1∶5、1∶6、1∶7、1∶8、1∶9、1∶10时对灰霉病、菌核病、黑斑病、白粉病、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叶斑病、黑星病、锈病、斑点落叶病、恶苗病、霜霉病、颖枯病、网斑病、炭疽病、叶霉病、疮痂病、叶枯病、褐斑病的增效比值SR均大于1.5,增效作用明显。
实施应用例四:环酰菌胺与啶氧菌酯复配对灰霉病室内毒力测定。
试验药剂均由陕西韦尔奇作物保护有限公司提供。
试验设计:经过预备试验确定环酰菌胺、啶氧菌酯原药及二者不同配比混剂的有效抑制浓度范围。
毒力测定结果
表3环酰菌胺、啶氧菌酯及其复配对灰霉病的毒力测定结果分析表
由表3可知,环酰菌胺、啶氧菌酯对灰霉病的EC50分别为4.37mg/L和1.82mg/L。环酰菌胺与啶氧菌酯配比在80∶1至1∶80时,增效比值SR均大于1.5,说明环酰菌胺与啶氧菌酯两者在80∶1至1∶80范围内混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其中当环酰菌胺与啶氧菌酯重量比为2∶1时增效比值SR最大,增效作用最为明显,同时经过试验发现,当环酰菌胺与啶氧菌酯的配比在15∶1、14∶1、13∶1、12∶1、11∶1、10∶1、9∶1、8∶1、7∶1、6∶1、5∶1、4∶1、3∶1、2∶1、1∶1、1∶2、1∶3、1∶4、1∶5、1∶6、1∶7、1∶8、1∶9、1∶10时对灰霉病、菌核病、黑斑病、白粉病、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叶斑病、黑星病、锈病、斑点落叶病、恶苗病、霜霉病、颖枯病、网斑病、炭疽病、叶霉病、疮痂病、叶枯病、褐斑病的增效比值SR均大于1.5,增效作用明显。
实施应用例五:环酰菌胺与肟菌酯复配对香蕉叶斑病室内毒力测定。
试验药剂均由陕西韦尔奇作物保护有限公司提供。
试验设计:经过预备试验确定环酰菌胺、肟菌酯原药及二者不同配比混剂的有效抑制浓度范围。
毒力测定结果
表4环酰菌胺、肟菌酯及其复配对香蕉叶斑病的毒力测定结果分析表
由表4可知,环酰菌胺、肟菌酯对香蕉叶斑病的EC50分别为4.19mg/L和1.67mg/L。环酰菌胺与肟菌酯配比在80∶1至1∶80时,增效比值SR均大于1.5,说明环酰菌胺与肟菌酯两者在80∶1至1∶80范围内混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其中当环酰菌胺与肟菌酯重量比为2∶1时增效比值SR最大,增效作用最为明显,同时经过试验发现,当环酰菌胺与肟菌酯的配比在15∶1、14∶1、13∶1、12∶1、11∶1、10∶1、9∶1、8∶1、7∶1、6∶1、5∶1、4∶1、3∶1、2∶1、1∶1、1∶2、1∶3、1∶4、1∶5、1∶6、1∶7、1∶8、1∶9、1∶10时对灰霉病、菌核病、黑斑病、白粉病、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叶斑病、黑星病、锈病、斑点落叶病、恶苗病、霜霉病、颖枯病、网斑病、炭疽病、叶霉病、疮痂病、叶枯病、褐斑病的增效比值SR均大于1.5,增效作用明显。
实施应用例六:环酰菌胺与醚菌胺复配对水稻稻瘟病室内毒力测定。
试验药剂均由陕西韦尔奇作物保护有限公司提供。
试验设计:经过预备试验确定环酰菌胺、醚菌胺原药及二者不同配比混剂的有效抑制浓度范围。
毒力测定结果
表5环酰菌胺、醚菌胺及其复配对水稻稻瘟病的毒力测定结果分析表
由表5可知,环酰菌胺、醚菌胺对水稻稻瘟病的EC50分别为4.35mg/L和1.76mg/L。环酰菌胺与醚菌胺配比在80∶1至1∶80时,增效比值SR均大于1.5,说明环酰菌胺与醚菌胺两者在80∶1至1∶80范围内混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其中当环酰菌胺与醚菌胺重量比为2∶1时增效比值SR最大,增效作用最为明显,同时经过试验发现,当环酰菌胺与醚菌胺的配比在15∶1、14∶1、13∶1、12∶1、11∶1、10∶1、9∶1、8∶1、7∶1、6∶1、5∶1、4∶1、3∶1、2∶1、1∶1、1∶2、1∶3、1∶4、1∶5、1∶6、1∶7、1∶8、1∶9、1∶10时对灰霉病、菌核病、黑斑病、白粉病、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叶斑病、黑星病、锈病、斑点落叶病、恶苗病、霜霉病、颖枯病、网斑病、炭疽病、叶霉病、疮痂病、叶枯病、褐斑病增效比值SR均大于1.5,增效作用明显。
实施应用例七:环酰菌胺与醚菌酯复配对霜霉病室内毒力测定。
试验药剂均由陕西韦尔奇作物保护有限公司提供。
试验设计:经过预备试验确定环酰菌胺、醚菌酯原药及二者不同配比混剂的有效抑制浓度范围。
毒力测定结果
表6环酰菌胺、醚菌酯及其复配对霜霉病的毒力测定结果分析表
由表6可知,环酰菌胺、醚菌酯对霜霉病的EC50分别为4.27mg/L和1.81mg/L。环酰菌胺与醚菌酯的配比在80∶1至1∶80时,增效比值SR均大于1.5,说明环酰菌胺与醚菌酯两者在80∶1至1∶80范围内混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其中当环酰菌胺与醚菌酯重量比为2∶1时增效比值SR最大,增效作用最为明显,同时经过试验发现,当环酰菌胺与醚菌酯的配比在15∶1、14∶1、13∶1、12∶1、11∶1、10∶1、9∶1、8∶1、7∶1、6∶1、5∶1、4∶1、3∶1、2∶1、1∶1、1∶2、1∶3、1∶4、1∶5、1∶6、1∶7、1∶8、1∶9、1∶10时对灰霉病、菌核病、黑斑病、白粉病、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叶斑病、黑星病、锈病、斑点落叶病、恶苗病、霜霉病、颖枯病、网斑病、炭疽病、叶霉病、疮痂病、叶枯病、褐斑病的增效比值SR均大于1.5,增效作用明显。
实施应用例八:环酰菌胺与氟嘧菌酯复配对锈病室内毒力测定。
试验药剂均由陕西韦尔奇作物保护有限公司提供。
试验设计:经过预备试验确定环酰菌胺、氟嘧菌酯原药及二者不同配比混剂的有效抑制浓度范围。
毒力测定结果
表7环酰菌胺、氟嘧菌酯及其复配对锈病的毒力测定结果分析表
由表7可知,环酰菌胺、氟嘧菌酯对锈病的EC50分别为4.35mg/L和1.86mg/L。环酰菌胺与氟嘧菌酯配比在80∶1至1∶80时,增效比值SR均大于1.5,说明环酰菌胺与氟嘧菌酯两者在80∶1至1∶80范围内混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其中当环酰菌胺与氟嘧菌酯重量比为2∶1时增效比值SR最大,增效作用最为明显,同时经过试验发现,,当环酰菌胺与氟嘧菌酯的配比在15∶1、14∶1、13∶1、12∶1、11∶1、10∶1、9∶1、8∶1、7∶1、6∶1、5∶1、4∶1、3∶1、2∶1、1∶1、1∶2、1∶3、1∶4、1∶5、1∶6、1∶7、1∶8、1∶9、1∶10时对灰霉病、菌核病、黑斑病、白粉病、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叶斑病、黑星病、锈病、斑点落叶病、恶苗病、霜霉病、颖枯病、网斑病、炭疽病、叶霉病、疮痂病、叶枯病、褐斑病等病害的增效比值均大于SR均大于1.5,增效作用明显。
实施应用例九:环酰菌胺与苯氧菌酯复配对黑星病室内毒力测定。
试验药剂均由陕西韦尔奇作物保护有限公司提供。
试验设计:经过预备试验确定环酰菌胺、苯氧菌酯原药及二者不同配比混剂的有效抑制浓度范围。
毒力测定结果
表8环酰菌胺、苯氧菌酯及其复配对黑星病的毒力测定结果分析表
由表8可知,环酰菌胺、苯氧菌酯对黑星病的EC50分别为4.07mg/L和1.61mg/L。环酰菌胺与苯氧菌酯配比在80∶1至1∶80时,增效比值SR均大于1.5,说明环酰菌胺与苯氧菌酯两者在80∶1至1∶80范围内混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其中当环酰菌胺与苯氧菌酯重量比为2∶1时增效比值SR最大,增效作用最为明显,同时经过试验发现,当环酰菌胺与嘧菌酯的配比在15∶1、14∶1、13∶1、12∶1、11∶1、10∶1、9∶1、8∶1、7∶1、6∶1、5∶1、4∶1、3∶1、2∶1、1∶1、1∶2、1∶3、1∶4、1∶5、1∶6、1∶7、1∶8、1∶9、1∶10时对灰霉病、菌核病、黑斑病、白粉病、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叶斑病、黑星病、锈病、斑点落叶病、恶苗病、霜霉病、颖枯病、网斑病、炭疽病、叶霉病、疮痂病、叶枯病、褐斑病的增效比值SR都大于1.5,增效作用明显。
实施应用例十:环酰菌胺与烯肟菌酯复配对炭疽病室内毒力测定。
试验药剂均由陕西韦尔奇作物保护有限公司提供。
试验设计:经过预备试验确定环酰菌胺、烯肟菌酯原药及二者不同配比混剂的有效抑制浓度范围。
毒力测定结果
表9环酰菌胺、烯肟菌酯及其复配对炭疽病的毒力测定结果分析表
由表9可知,环酰菌胺、烯肟菌酯对炭疽病的EC50分别为4.12mg/L和1.64mg/L。环酰菌胺与烯肟菌酯配比在80∶1至1∶80时,增效比值SR均大于1.5,说明环酰菌胺与烯肟菌酯两者在80∶1至1∶80范围内混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其中当环酰菌胺与烯肟菌酯重量比为2∶1时增效比值SR最大,增效作用最为明显,同时经过试验发现,当环酰菌胺与嘧菌酯的配比在15∶1、14∶1、13∶1、12∶1、11∶1、10∶1、9∶1、8∶1、7∶1、6∶1、5∶1、4∶1、3∶1、2∶1、1∶1、1∶2、1∶3、1∶4、1∶5、1∶6、1∶7、1∶8、1∶9、1∶10时对灰霉病、菌核病、黑斑病、白粉病、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叶斑病、黑星病、锈病、斑点落叶病、恶苗病、霜霉病、颖枯病、网斑病、炭疽病、叶霉病、疮痂病、叶枯病、褐斑病的增效比值SR均大于1.5,增效作用明显。
应用实施例十一环酰菌胺与嘧菌酯及其复配防治番茄灰霉病药效
试验
本实验安排在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试验药剂由陕西韦尔奇作物保护有限公司提供,对照药剂50%环酰菌胺水分散粒剂(市购)、250克/升的嘧菌酯悬浮剂(市购)。
药前调查番茄灰霉病病情,于病情初期第一次施药,每7天施药一次,共施药2次。第二次施药后7天、14天分别调查病情指数并计算防效。实验结果如下所示:
表10环酰菌胺、嘧菌酯及其复配防治番茄灰霉病药效试验
由表10可以看出,环酰菌胺与嘧菌酯复配后能有效防治番茄灰霉病,防治效果均优于单剂的防效。在试验用药范围内对标靶作物无不良影响。
应用实施例十二环酰菌胺与吡唑醚菌酯及其复配防治水稻稻瘟病药效试验
本实验安排在陕西省安康市紫阳县,试验药剂由陕西韦尔奇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研发、提供,对照药剂50%环酰菌胺水分散粒剂(市购)、250克/升的吡唑醚菌酯乳油(市购)。
药前调查水稻稻瘟病病情指数,于发病初期施药,10日后第二次施药,共施药2次,第二次施药后7天、14天调查病情指数并计算防效。实验结果如下所示:
表11环酰菌胺、吡唑醚菌酯及其复配防治水稻稻瘟病药效试验
由表11可以看出,环酰菌胺与吡唑醚菌酯复配后能有效防治水稻稻瘟病,防治效果均优于单剂的防效。在试验用药范围内对标靶作物无不良影响。
应用实施例十三环酰菌胺与啶氧菌酯及其复配防治油菜菌核病药效试验
本实验安排在陕西省汉中市郊区,试验药剂由陕西韦尔奇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研发、提供,对照药剂50%环酰菌胺水分散粒剂(市购)、25%啶氧菌酯悬浮剂(市购)。
药前调查油菜菌核病病情,于病情初期第一次施药,每7天施药一次,共施药2次。第二次施药后7天、14天分别调查病情指数并计算防效。实验结果如下所示:
表12环酰菌胺、啶氧菌酯及其复配防治油菜菌核病药效试验
由表12可以看出,环酰菌胺与啶氧菌酯复配后能有效防治油菜菌核病,防治效果均优于单剂的防效。在试验用药范围内对标靶作物无不良影响。
应用实施例十四环酰菌胺与肟菌酯及其复配防治香蕉叶斑病药效试验
本实验安排在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试验药剂由陕西韦尔奇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研发、提供,对照药剂50%环酰菌胺水分散粒剂(市购)、12.5%肟菌酯悬浮剂(市购)。
药前调查香蕉叶斑病病情,于病情初期第一次施药,每7天施药一次,共施药2次。第二次施药后7天、14天分别调查病情指数并计算防效。实验结果如下所示:
表13环酰菌胺、肟菌酯及其复配防治香蕉叶斑病药效试验
由表13可以看出,环酰菌胺与肟菌酯复配后能有效防治香蕉叶斑病,防治效果均优于单剂的防效。在试验用药范围内对标靶作物无不良影响。
应用实施例十五环酰菌胺与醚菌胺及其复配防治水稻稻瘟病药效试验
本实验安排在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试验药剂由陕西韦尔奇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研发、提供,对照药剂50%环酰菌胺水分散粒剂(市购)、20%醚菌胺悬浮剂(自配)。
药前调查水稻稻瘟病病情,于病情初期第一次施药,每7天施药一次,共施药2次。第二次施药后7天、14天分别调查病情指数并计算防效。实验结果如下所示:
表14环酰菌胺、醚菌胺及其复配防治水稻稻瘟病药效试验
由表14可以看出,环酰菌胺与醚菌胺复配后能有效防治水稻稻瘟病,防治效果均优于单剂的防效。在试验用药范围内对标靶作物无不良影响。
应用实施例十六环酰菌胺与醚菌酯及其复配防治白菜黑斑病药效试验
本实验安排在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试验药剂由陕西韦尔奇作物保护有限公司提供,对照药剂50%环酰菌胺水分散粒剂(市购)、30%醚菌酯悬浮剂(市购)。
药前调查白菜黑斑病病情,于病情初期第一次施药,每7天施药一次,共施药2次。第二次施药后7天、14天分别调查病情指数并计算防效。实验结果如下所示:
表15环酰菌胺、醚菌酯及其复配防治白菜黑斑病药效试验
由表15可以看出,环酰菌胺与醚菌酯复配后能有效防治白菜黑斑病,防治效果均优于单剂的防效。在试验用药范围内对标靶作物无不良影响,经过在全国各地的试验发现。
应用实施例十七环酰菌胺与氟嘧菌酯及其复配防治小麦锈病药效试验
本实验安排在安徽省毫州市蒙城县,试验药剂由陕西韦尔奇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研发、提供,对照药剂50%环酰菌胺水分散粒剂(市购)、10%氟嘧菌酯乳油(市购)。
药前调查小麦锈病病情指数,于发病初期施药,7日后第二次施药,共施药2次,第二次施药后7天、14天调查病情指数并计算防效。实验结果如下所示:
表16环酰菌胺、氟嘧菌酯复配防治小麦锈病药效试验
由表16可以看出,环酰菌胺与氟嘧菌酯复配后能有效防治小麦锈病,防治效果均优于单剂的防效。在试验用药范围内对标靶作物无不良影响。
应用实施例十八环酰菌胺与苯氧菌酯及其复配防治草莓白粉病药效试验
本实验安排在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试验药剂由陕西韦尔奇作物保护有限公司提供,对照药剂50%环酰菌胺水分散粒剂(市购)、25%苯氧菌酯可湿性粉剂(市购)。
药前调查草莓白粉病病情,于病情初期第一次施药,每7天施药一次,共施药2次。第二次施药后7天、14天分别调查病情指数并计算防效。实验结果如下所示:
表17环酰菌胺、苯氧菌酯及其复配防治草莓白粉病药效试验
由表17可以看出,环酰菌胺与苯氧菌酯复配后能有效防治草莓白粉病,防治效果均优于单剂的防效。在试验用药范围内对标靶作物无不良影响。
应用实施例十九环酰菌胺与烯肟菌酯及其复配防治黄瓜霜霉病药效试验
本实验安排在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试验药剂由陕西韦尔奇作物保护有限公司提供,对照药剂50%环酰菌胺水分散粒剂(市购)、25%烯肟菌酯乳油(市购)。
药前调查黄瓜霜霉病病情,于病情初期第一次施药,每7天施药一次,共施药2次。第二次施药后7天、14天分别调查病情指数并计算防效。实验结果如下所示:
表18环酰菌胺、烯肟菌酯及其复配防治黄瓜霜霉病药效试验
由表18可以看出,环酰菌胺与烯肟菌酯复配后能有效防治黄瓜霜霉病,防治效果均优于单剂的防效。在试验用药范围内对标靶作物无不良影响。
后经过在全国各地不同地方的试验得出,环酰菌胺与嘧菌酯、吡唑醚菌酯、啶氧菌酯、肟菌酯、醚菌胺、醚菌酯、氟嘧菌酯、苯氧菌酯、烯肟菌酯复配制成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悬浮剂、悬乳剂、水乳剂、微乳剂、微囊悬浮剂、微囊悬浮-悬浮剂后对各类作物的灰霉病、菌核病、黑斑病、白粉病、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叶斑病、黑星病、锈病、斑点落叶病、恶苗病、霜霉病、颖枯病、网斑病、炭疽病、叶霉病、疮痂病、叶枯病、褐斑病等常见害虫的防效均在95%以上,优于单剂防效,增效作用明显。

Claims (6)

1.一种含有环酰菌胺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A、B两种活性成分的重量比为80︰1~1︰80,所述的活性成分A为环酰菌胺,活性组分B为吡唑醚菌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环酰菌胺与有效活性成分B的重量比为60︰1~1︰6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环酰菌胺与吡唑醚菌酯的重量比为20︰1~1︰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杀菌剂组合物的剂型选自: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悬浮剂、悬乳剂、水乳剂、微乳剂、微囊悬浮剂、微囊-微囊悬浮剂。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杀菌组合物用于防治农作物上的病害的应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病害为:灰霉病、菌核病、黑斑病、白粉病、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叶斑病、黑星病、锈病、斑点落叶病、恶苗病、霜霉病、颖枯病、网斑病、炭疽病、叶霉病、疮痂病、叶枯病、褐斑病。
CN201210070849.7A 2012-03-16 2012-03-16 一种含有环酰菌胺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的杀菌组合物 Active CN10330000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70849.7A CN103300004B (zh) 2012-03-16 2012-03-16 一种含有环酰菌胺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的杀菌组合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70849.7A CN103300004B (zh) 2012-03-16 2012-03-16 一种含有环酰菌胺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的杀菌组合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00004A CN103300004A (zh) 2013-09-18
CN103300004B true CN103300004B (zh) 2016-02-17

Family

ID=491260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70849.7A Active CN103300004B (zh) 2012-03-16 2012-03-16 一种含有环酰菌胺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的杀菌组合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30000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88930A (zh) * 2013-11-28 2014-04-02 广东中迅农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环酰菌胺和苯醚菌酯的农药组合物
CN108178700A (zh) * 2018-01-31 2018-06-19 普安县红星种养殖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西兰花专用复混药肥及其应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221A (zh) * 1993-04-28 1994-11-02 拜尔公司 杀真菌活性化合物组合物
CN1132591A (zh) * 1994-10-17 1996-10-09 拜尔公司 杀真菌活性化合物混合物
CN1429074A (zh) * 2000-05-11 2003-07-09 拜尔农作物科尔股份公司 杀真菌活性化合物组合
CN1478392A (zh) * 1996-12-13 2004-03-03 �����ɷ� 植物保护剂
CN101080169A (zh) * 2004-12-23 2007-11-28 巴斯福股份公司 杀真菌混合物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221A (zh) * 1993-04-28 1994-11-02 拜尔公司 杀真菌活性化合物组合物
CN1132591A (zh) * 1994-10-17 1996-10-09 拜尔公司 杀真菌活性化合物混合物
CN1478392A (zh) * 1996-12-13 2004-03-03 �����ɷ� 植物保护剂
CN1429074A (zh) * 2000-05-11 2003-07-09 拜尔农作物科尔股份公司 杀真菌活性化合物组合
CN101080169A (zh) * 2004-12-23 2007-11-28 巴斯福股份公司 杀真菌混合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00004A (zh) 2013-09-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72241B (zh) 一种含有吡唑醚菌酯与三唑类的农药组合物
CN102258039A (zh) 一种含丙硫菌唑与硫代氨基甲酸酯类的杀菌组合物
CN103238622B (zh) 一种含有烯丙苯噻唑的杀菌组合物
CN103250707B (zh) 一种含烯丙苯噻唑与三唑类的农药组合物
CN103300004B (zh) 一种含有环酰菌胺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的杀菌组合物
CN102138563A (zh) 一种含多抗霉素的杀菌组合物
CN102273461A (zh) 一种含丙硫菌唑与三唑类的增效农药组合物
CN101755837B (zh) 一种含溴菌腈与咪鲜胺锰盐的杀菌组合物
CN103238606B (zh) 一种含有烯丙苯噻唑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的杀菌组合物
CN103828825B (zh) 一种含有吡唑醚菌酯与三唑类的农药组合物
CN103300041B (zh) 一种含环酰菌胺的增效杀菌组合物
CN102027957A (zh) 一种含有氰霜唑的杀菌组合物
CN106070223B (zh) 一种含有嘧菌胺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的杀菌组合物
CN102197820A (zh) 一种含有啶氧菌酯与苯并咪唑类的杀菌组合物
CN102239879B (zh) 一种含有肟菌酯的杀菌组合物
CN102217619B (zh) 一种含烯肟菌酯与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的杀菌组合物
CN102204562A (zh) 一种含有烯肟菌酯的杀菌组合物
CN103314983B (zh) 一种含有嘧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3314964A (zh) 一种含环酰菌胺与三唑类的农药组合物
CN102057935B (zh) 一种含有亚胺唑的杀菌组合物
CN102165957B (zh) 一种含有腈苯唑与三唑类化合物的增效杀菌组合物
CN101697720B (zh) 一种含乙嘧酚与醚菌酯的杀菌组合物
CN103300017A (zh) 一种含有丁吡吗啉的杀菌组合物
CN103371188A (zh) 一种含嘧啶核苷类抗菌素增效杀菌组合物
CN103314967B (zh) 一种含有环酰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715500 Pucheng Shaanxi chemical base industrial park, Shaanxi, Weinan

Patentee after: Shaanxi yitianfeng crop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715500 Pucheng Shaanxi chemical base industrial park, Shaanxi, Weinan

Patentee before: Shaanxi Welch Crop Protection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OL01 Intention to license declared
OL01 Intention to license decla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