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98874A - 具有改进的光学性能的聚丙烯密封材料 - Google Patents

具有改进的光学性能的聚丙烯密封材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98874A
CN103298874A CN2012800044263A CN201280004426A CN103298874A CN 103298874 A CN103298874 A CN 103298874A CN 2012800044263 A CN2012800044263 A CN 2012800044263A CN 201280004426 A CN201280004426 A CN 201280004426A CN 103298874 A CN103298874 A CN 1032988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pylene copolymer
weight
mfr
alkyl
fra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0442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98874B (zh
Inventor
克里斯汀·赖歇尔特
沃尔夫冈·斯托克雷特
帕布勒·伊凡·艾格尤·阿雷兰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realis AG
Borealis AS
Original Assignee
Borealis 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realis AS filed Critical Borealis AS
Publication of CN1032988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988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988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988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23/00Adhesives based on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dhesive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J123/02Adhesives based on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dhesive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 C09J123/10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propene
    • C09J123/14Copolymers of prop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3/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23/02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 C08L23/10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propene
    • C08L23/12Polyprop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10/00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 C08F210/04Monomers containing three or four carbon atoms
    • C08F210/06Prop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10/00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 C08F210/14Monomers containing five or more carbon ato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10/00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 C08F210/16Copolymers of ethene with alpha-alkenes, e.g. EP rubb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3/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23/02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 C08L23/10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propene
    • C08L23/14Copolymers of prop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3/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23/02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 C08L23/10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propene
    • C08L23/14Copolymers of propene
    • C08L23/142Copolymers of propene at least partially crystalline copolymers of propene with other olefi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500/00Characteristics or properties of obtained polyolefins; Use thereof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500/00Characteristics or properties of obtained polyolefins; Use thereof
    • C08F2500/12Melt flow index or melt flow ratio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5/00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 C08L2205/02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polymers of the same C08L -group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5/00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 C08L2205/03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hree or more polymers in a blend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Addition Polymer Or Copolymer, Post-Treatments, Or Chemical Modification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一种聚丙烯组合物,包括:熔体流动速率MFR2(230°C)在1.0g/10min至20.0g/10min的范围内的丙烯均聚物、和丙烯共聚物,该共聚物包括:共聚单体含量不大于1.0重量%的聚丙烯级分(A),共聚单体为C5至C12α-烯烃;和共聚单体含量为4.0重量%至20.0重量%的丙烯共聚物级分(B),共聚单体为C5至C12α-烯烃,其中进一步地,丙烯共聚物的共聚单体含量为至少2.5重量%,共聚单体为C5至C12α-烯烃,丙烯均聚物的熔体流动速率MFR2(230°C)高于聚丙烯级分的熔体流动速率MFR2(230°C),聚丙烯级分与丙烯共聚物级分的重量比在30/70至70/30的范围内,且丙烯共聚物与丙烯均聚物的重量比在95/5至75/25的范围内。

Description

具有改进的光学性能的聚丙烯密封材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的丙烯共聚物组合物、其制造和用途。
背景技术
聚丙烯适合于许多应用。例如,聚丙烯可应用于密封能力起重要作用的领域,如食品包装工业。不管聚合物类型,聚合物必须最好满足所有所需的成品性能,且另外必须是可容易加工的,即必须经受住应力。然而,成品性能和加工性能经常以相互冲突的方式起作用。
在许多情况下,将形成在待密封的表面之间的封口放置在负荷下,而封口仍然是温热的。这意味着聚丙烯的热黏着性能(hot-tack property)对确保(甚至在冷却之前)形成坚固的封口至关重要。但是,不仅热黏着强度应当是相当高的,而且热密封起始温度应当是相当低的。通过在更低的温度下操作,益处是待密封物品不暴露于高温。还有经济优势,因为产生和保持更低的温度当然是更便宜的。
除密封性能之外,还需要高熔融温度,以避免在双轴取向薄膜的制造过程中的粘性问题。进一步地,在一些应用中,需要优良的光学性能。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聚丙烯组合物,该聚丙烯组合物具有高热黏着强度、低热密封起始温度(SIT)、优良的光学性能,且使得能够以高加工速度生产双轴取向薄膜。
本发明的发现是提供一种聚丙烯组合物,该聚丙烯组合物包括丙烯均聚物和具有相当高的共聚单体含量的丙烯共聚物,共聚单体为长链α-烯烃,且所述丙烯共聚物组合物包括两种不同的级分,所述级分的共聚单体含量不同。
因此,在第一个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聚丙烯组合物,包括:
(a)丙烯均聚物(H-PP),所述丙烯均聚物(H-PP)的根据ISO1133测量的熔体流动速率MFR2(230°C)在1.0g/10min至20.0g/10min的范围内;和
(b)丙烯共聚物(C-PP),所述丙烯共聚物(C-PP)包括:
(b-1)聚丙烯级分(A),所述聚丙烯级分(A)的共聚单体含量不大于1.0重量%,所述共聚单体为C5至C12α-烯烃,和
(b-2)丙烯共聚物级分(B),所述丙烯共聚物级分(B)的共聚单体含量为4.0重量%至20.0重量%,所述共聚单体为C5至C12α-烯烃,
其中进一步地,
(c)所述丙烯共聚物(C-PP)的共聚单体含量为至少2.0重量%、优选地至少2.5重量%,所述共聚单体为C5至C12α-烯烃,
(d)所述丙烯均聚物(H-PP)的根据ISO1133测量的熔体流动速率MFR2(230°C)高于所述聚丙烯级分(A)的根据ISO1133测量的熔体流动速率MFR2(230°C),
(e)所述聚丙烯级分(A)与所述丙烯共聚物级分(B)的重量比[(A)/(B)]在30/70至70/30的范围内,和
(f)所述丙烯共聚物(C-PP)与所述丙烯均聚物(H-PP)的重量比[(C-PP)/(H-PP)]在95/5至75/25的范围内。
优选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的丙烯均聚物(H-PP)的通过13C光谱法测定的<2,1>区域缺陷等于或大于0.4摩尔%,或者丙烯均聚物(H-PP)的通过13C光谱法测定的<2,1>区域缺陷小于0.4摩尔%,后者是优选的。
在第二个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聚丙烯组合物,包括:
(a)丙烯均聚物(H-PP),所述丙烯均聚物(H-PP)的通过13C光谱法测定的<2,1>区域缺陷小于0.4摩尔%;和
(b)丙烯共聚物(C-PP),所述丙烯共聚物(C-PP)包括:
(b-1)聚丙烯级分(A),所述聚丙烯级分(A)的共聚单体含量不大于1.0重量%,所述共聚单体为C5至C12α-烯烃,和
(b-2)丙烯共聚物级分(B),所述丙烯共聚物级分(B)的共聚单体含量为4.0重量%至20.0重量%,所述共聚单体为C5至C12α-烯烃,
其中进一步地,
(c)所述丙烯共聚物(C-PP)的共聚单体含量为至少2.0重量%、优选地至少2.5重量%,所述共聚单体为C5至C12α-烯烃,
(d)所述聚丙烯级分(A)与所述丙烯共聚物级分(B)的重量比[(A)/(B)]在30/70至70/30的范围内,和
(e)所述丙烯共聚物(C-PP)与所述丙烯均聚物(H-PP)的重量比[(C-PP)/(H-PP)]在95/5至75/25的范围内。
根据第二个方面,特别优选的是,
(a)所述丙烯均聚物(H-PP)的根据ISO1133测量的熔体流动速率MFR2(230°C)在1.0g/10min至20.0g/10min的范围内,
和/或
(b)所述丙烯均聚物(H-PP)的根据ISO1133测量的熔体流动速率MFR2(230°C)高于所述聚丙烯级分(A)的根据ISO1133测量的熔体流动速率MFR2(230°C)。
出人意料地已经发现,根据第一个方面和第二个方面的聚丙烯组合物具有高熔融温度Tm、低热密封起始温度(SIT)和优良的光学性能(参见示例部分)。
下面更详细地限定根据第一个方面和第二个方面的本发明。
优选地,聚丙烯组合物包括作为仅有的聚合物组分的丙烯均聚物(H-PP)和丙烯共聚物(C-PP)。进一步地,可以理解的是,丙烯共聚物(C-PP)包括作为仅有的聚合物组分的丙烯共聚物级分(A)和丙烯共聚物级分(B)。
如以上所阐明的,优选的是,丙烯均聚物(H-PP)和丙烯共聚物(C-PP)为聚丙烯组合物的仅有的聚合物组分。因此,在聚丙烯组合物中丙烯均聚物(H-PP)和丙烯共聚物(C-PP)的总量为至少80重量%,更优选地至少90重量%,再更优选地至少95重量%,如至少98重量%。剩余部分为典型的添加剂,如抗氧化剂、成核剂、滑爽剂和/或抗静电剂。进一步地,可以理解的是,丙烯均聚物(H-PP)和丙烯共聚物(C-PP)以特定的重量比存在于本发明的聚丙烯组合物中。因而,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丙烯共聚物(C-PP)与所述丙烯均聚物(H-PP)的重量比[(C-PP)/(H-PP)]在95/5至75/25的范围内,更优选地在90/10至80/20的范围内,再更优选地在88/12至83/17的范围内。
进一步地,优选的是,本发明的聚丙烯组合物具有在特定的范围内给出的熔体流动速率(MFR)。在2.16kg的负荷下在230°C下(ISO1133)测量的熔体流动速率以MFR2(230°C)表示。因此,优选的是,在本发明中,聚丙烯组合物的根据ISO1133测量的熔体流动速率MFR2(230°C)在1.0g/10min至50.0g/10min的范围内,更优选地在2.0g/10min至20.0g/10min的范围内,还要更优选地在4.0g/10min至12.0g/10min的范围内。
根据本发明的聚丙烯组合物由其共聚单体含量限定。根据本发明的“共聚单体”是与丙烯不同的可聚合的单元。因此,根据本发明的聚丙烯组合物的共聚单体含量应该在1.0重量%至10.0重量%的范围内,更优选地在2.0重量%至8.0重量%的范围内,还要更优选地在3.0重量%至7.0重量%的范围内。
如以上所阐明的,聚丙烯组合物包括作为主要聚合物组分的丙烯均聚物(H-PP)和丙烯共聚物(C-PP)。因此,共聚单体来源于丙烯共聚物(C-PP)。因而,用于聚丙烯组合物的共聚单体优选地为丙烯共聚物(C-PP)的共聚单体。因此,关于聚丙烯组合物的优选的共聚单体,参考以下所限定的丙烯共聚物(C-PP)的优选的共聚单体。
如以上所提及的,本发明的聚丙烯组合物应该特别适合于包装工业。因此,需要优良的密封性能,如相当低的热密封起始温度(SIT)。进一步地,如果所使用的聚合物以相当高的熔融温度为特征,那么可以提高双轴取向聚丙烯的工艺中的加工速度。
因此,优选的是,聚丙烯组合物满足方程(I),更优选地方程(Ia),还要更优选地方程(Ib),
Tm–SIT≥24°C  (I),
Tm–SIT≥30°C  (Ia),
Tm–SIT≥39°C  (Ib),
其中,
Tm  是所述聚丙烯组合物的以摄氏度[°C]为单位给出的熔融温度,
SIT  是所述聚丙烯组合物的以摄氏度[°C]为单位给出的热密封起始温度(SIT)。
聚丙烯组合物的根据ISO11357-3测量的熔融温度(Tm)为优选地至少140.0°C,更优选地至少145°C,再更优选地至少148°C,如至少150°C。因而,特别地可以理解的是,组合物的根据ISO11357-3测量的熔融温度(Tm)在140°C至160°C的范围内,更优选地在145°C至160°C的范围内,再更优选地在148°C至158°C的范围内。特别地,大于150°C的熔融温度用在齐格勒-纳塔催化剂的存在下制备的聚丙烯均聚物(即通过13C光谱法测定的<2,1>区域缺陷小于0.4摩尔%的聚丙烯)可实现。
另外,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的聚丙烯组合物的根据ISO11357-3测量的结晶温度(Tc)为至少100°C,更优选地至少102°C。因此,聚丙烯组合物的根据ISO11357-3测量的结晶温度(Tc)为优选地在100°C至112°C的范围内,更优选地在102°C至112°C的范围内。
此外,优选的是,聚丙烯组合物的热密封起始温度(SIT)不大于120°C,更优选地不大于110°C,还要更优选地在100°C至120°C的范围内,再更优选地在102°C至118°C的范围内。
另外,丙烯共聚物可以由根据ISO6427测量的二甲苯冷可溶物(xylene cold soluble)(XCS)含量限定。因此,聚丙烯组合物优选地以低于18.0重量%、更优选地低于15.0重量%、再更优选地等于或低于10.0重量%、还要更优选地低于5.0重量%、如低于4.0重量%的二甲苯冷可溶物(XCS)含量为特征。因而,特别地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的聚丙烯组合物的二甲苯冷可溶物(XCS)含量在0.3重量%至18.0重量%的范围内,更优选地在0.5重量%至10.0重量%的范围内,再更优选地在0.5重量%至5.0重量%的范围内。
下面通过其各个组分(即丙烯均聚物(H-PP)和丙烯共聚物(C-PP))进一步限定聚丙烯组合物。
本发明中使用的词语丙烯均聚物涉及基本上,即由不大于99.7重量%、还要更优选地至少99.8重量%的丙烯单元组成的聚丙烯。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在丙烯均聚物中仅丙烯单元是可检出的。用13C NMR光谱法可以测定共聚单体含量,如以下在示例部分中描述的。
优选地,丙烯均聚物(H-PP)的根据ISO1133测量的熔体流动速率MFR2(230°C)在1.0g/10min至20.0g/10min的范围内,更优选地在2.0g/10min至15.0g/10min的范围内。另外,优选的是,所述丙烯均聚物(H-PP)的根据ISO1133测量的熔体流动速率MFR2(230°C)高于所述丙烯共聚物(C-PP)的所述聚丙烯级分(A)的根据ISO1133测量的熔体流动速率MFR2(230°C)。
本发明的丙烯均聚物(H-PP)可以通过已经使用单中心催化剂或齐格勒-纳塔催化剂的方法获得。典型地,通过这两种催化剂类型获得的聚丙烯类的<2,1>区域缺陷不同。因此,可以理解的是,丙烯均聚物具有:
(a)通过13C光谱法测定的等于或大于0.4摩尔%、更优选地等于或大于0.6摩尔%、如在0.7摩尔%至0.9摩尔%的范围内的<2,1>区域缺陷,
(b)通过13C光谱法测定的小于0.4摩尔%、更优选地等于或小于0.2摩尔%、如等于或小于0.1摩尔%的<2,1>区域缺陷。
在一个实施例中,丙烯均聚物(H-PP)具有在前面段落的(b)项中限定的<2,1>区域缺陷。
进一步地,可以理解的是,丙烯均聚物(H-PP)的二甲苯可溶物含量(XCS)为相当低的。因而,优选的是,丙烯均聚物(H-PP)的根据ISO6427测定的二甲苯可溶物含量(XCS)低于3.0重量%,更优选地低于2.0重量%。如果丙烯均聚物(H-PP)的<2,1>区域缺陷等于或大于0.4摩尔%,那么根据ISO6427的二甲苯可溶物含量(XCS)低于1.5重量%,如在0.5重量%至1.2重量%的范围内。
丙烯均聚物(H-PP)的熔融温度Tm优选地为至少145°C,更优选地至少148°C。如果丙烯均聚物(H-PP)的<2,1>区域缺陷小于0.4摩尔%,那么熔融温度为优选地至少150°C,如至少152°C。
根据本发明的丙烯共聚物(C-PP)以相当高的共聚单体含量为特征。因此,根据本发明的丙烯共聚物(C-PP)的共聚单体含量应该为至少2.0重量%,更优选地至少2.5重量%,还要更优选地至少2.8重量%,再更优选地至少3.0重量%。然而,根据本发明的丙烯共聚物(C-PP)不应该包括弹性体组分。因而,优选的是,根据本发明的丙烯共聚物(C-PP)的共聚单体含量在2.0重量%至15.0重量%的范围内、如在2.5重量%至15.0重量%的范围内,更优选地在2.5重量%至12.0重量%的范围内,还要更优选地在2.8重量%至10.0重量%的范围内,如在3.0重量%至10.0重量%的范围内。
丙烯共聚物(C-PP)的共聚单体为C5至C12α-烯烃,例如1-己烯和/或1-辛烯。丙烯共聚物(C-PP)可以含有超过一种类型的共聚单体。因而,丙烯共聚物(C-PP)可以含有一种共聚单体、两种或三种不同的共聚单体,共聚单体选自由C5α-烯烃、C6α-烯烃、C7α-烯烃、C8α-烯烃、C9α-烯烃、C10α-烯烃、C11α-烯烃、和C12α-烯烃构成的组。然而,优选的是,丙烯共聚物(C-PP)含有仅一种类型的共聚单体。优选地,丙烯共聚物(C-PP)包括,除丙烯之外,仅1-己烯和/或1-辛烯。在特别优选的实施例中,丙烯共聚物(C-PP)的共聚单体为仅1-己烯。
以下详细限定的丙烯共聚物(C-PP)以及丙烯共聚物级分(C-A)和丙烯共聚物级分(B)优选地为无规丙烯共聚物。术语“无规共聚物”必须优选地根据IUPAC(Pure Appl.Chem.,Vol.No.68,8,第1591至1595页,1996)理解。优选地,共聚单体对(如1-己烯对)的摩尔浓度遵循以下关系:
[HH]<[H]2
其中,
[HH]是相邻共聚单体单元(如相邻1-己烯单元)的摩尔分数,和
[H]是聚合物中的全部共聚单体单元(如全部1-己烯单元)的摩尔分数。
优选地,以下详细限定的丙烯共聚物(C-PP)以及聚丙烯级分(A)和丙烯共聚物级分(B)是全同立构的。因此,可以理解的是,丙烯共聚物(C-PP)、丙烯共聚物级分(A)和丙烯共聚物级分(B)的全同立构三单元组浓度是相当高的,即,高于90%,更优选地高于92%,还要更优选地高于93%,且再更优选地高于95%,如高于97%。
丙烯共聚物(C-PP)可以进一步由其通过分段等温分离技术(stepwise isothermalsegregation technique)(SIST)测定的结晶部分限定。分段等温分离技术(SIST)提供了确定片晶厚度分布的可能性。在示例部分中详细说明精确的测量方法。由此,在高温下结晶的相当大量的聚合物级分表明相当大量的厚片晶。因而,可以理解的是,丙烯共聚物(C-PP)包括至少20.0重量%、更优选地至少25.0重量%、再更优选地至少28.0重量%、还要再更优选地至少30.0重量%、如至少33.0重量%的具有至少5.7nm、优选地5.7nm至7.4nm的片晶厚度的结晶部分,其中通过分段等温分离技术(SIST)测定所述部分。因此,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丙烯共聚物(C-PP)包括20.0重量%至45.0重量%、更优选地25.0重量%至40.0重量%、如28.0重量%至37.0重量%的具有至少5.7nm、优选地5.7nm至7.4nm的片晶厚度的结晶部分。另外,可以理解的是,丙烯共聚物(C-PP)包括大量在低温下结晶的聚合物级分。因而,可以理解的是,丙烯共聚物(C-PP)包括至少10.0重量%、更优选地至少12.0重量%、再更优选地10.0重量%至20.0重量%、还要再更优选地12.0重量%至18.0重量%的具有低于3.0nm、优选地2.0nm至低于3.0nm的片晶厚度的结晶部分,其中通过分段等温分离技术(SIST)测定所述部分。在一个特别优选的实施例中,丙烯共聚物(C-PP)包括:
(a)20.0重量%至45.0重量%、优选地25.0重量%至40.0重量%、更优选地28.0重量%至37.0重量%的具有至少5.7nm、优选地5.7nm至7.4nm的片晶厚度的结晶部分;和
(b1)20.0重量%至36.0重量%、优选地23.0重量%至34.0重量%、更优选地24.0重量%至32.0重量%的具有4.7nm至低于5.7nm的片晶厚度的结晶部分,和/或
(b2)10.0重量%至20.0重量%、优选地12.0重量%至18.0重量%、更优选地13.0重量%至17.0重量%的具有低于3.0nm、优选地2.0nm至低于3.0nm的片晶厚度的结晶部分。
分子量分布(MWD)是聚合物中的分子数与各个链长之间的关系。分子量分布(MWD)以重均分子量(Mw)与数均分子量(Mn)的比表示。数均分子量(Mn)是以每个分子量范围内的分子数对分子量的曲线的一阶矩表示的聚合物的平均分子量。实际上,这是所有分子的总分子量除以分子数的商。反过来,重均分子量(Mw)是每个分子量范围内的聚合物的重量对分子量的曲线的一阶矩。
数均分子量(Mn)和重均分子量(Mw)以及分子量分布(MWD)通过尺寸排阻色谱法(SEC)使用具有在线粘度计的Waters Alliance GPCV2000仪器而被测定。加热炉温度为140°C。使用三氯苯作为溶剂(ISO16014)。
因此,优选的是,丙烯共聚物(C-PP)的重均分子量(Mw)为100kg/mol至700kg/mol,更优选地150kg/mol至400kg/mol。
丙烯共聚物(C-PP)的数均分子量(Mn)为优选地在20kg/mol至200kg/mol的范围内,更优选地在30kg/mol至150kg/mol的范围内。
进一步地,可以理解的是,根据ISO16014测量的分子量分布(MWD)为不大于4.5,更优选地不大于4.0,如不大于3.5。因而,丙烯共聚物(C-PP)的分子量分布(MWD)为优选地在1.5至4.5之间,还要更优选地在1.5至4.0、如2.0至3.5的范围内。
此外,优选的是,本发明的丙烯共聚物(C-PP)具有在特定的范围内给出的熔体流动速率(MFR)。在2.16kg的负荷下在230°C下(ISO1133)测量的熔体流动速率以MFR2(230°C)表示。因此,优选的是,丙烯共聚物(C-PP)的根据ISO1133测量的熔体流动速率MFR2(230°C)为至少2.0g/10min,更优选地至少4.0g/10min,还要更优选地在2.0g/10min至50.0g/10min的范围内,再更优选地在4.0g/10min至30.0g/10min的范围内,如在5.0g/10min至25.0g/10min的范围内。
丙烯共聚物(C-PP)的根据ISO11357-3测量的熔融温度(Tm)为相当高的,即为至少140.0°C,更优选地至少145°C。因而,特别地可以理解的是,丙烯共聚物(C-PP)的根据ISO11357-3测量的熔融温度(Tm)在140°C至160°C的范围内,更优选地在145°C至155°C的范围内。
根据ISO6427测量的二甲苯冷可溶物级分(XCS)含有低立体规整性的聚合物链且为非结晶区域的量的指示。因此,丙烯共聚物(C-PP)优选地以低于3.5重量%、更优选地低于3.3重量%、再更优选地低于3.0重量%、还要更优选地低于2.0重量%、如低于1.5重量%的相当低的二甲苯冷可溶物(XCS)含量为特征。因而,特别地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丙烯共聚物(C-PP)的二甲苯冷可溶物(XCS)含量在0.3重量%至3.5重量%的范围内,更优选地在0.5重量%至3.3重量%的范围内,再更优选地在0.5重量%至1.5重量%的范围内。
丙烯共聚物(C-PP)进一步由其存在的聚合物级分限定。因此,本发明的丙烯共聚物(C-PP)至少包括两种级分、即聚丙烯级分(A)和丙烯共聚物级分(B),优选地由两种级分、即聚丙烯级分(A)和丙烯共聚物级分(B)组成。聚丙烯级分(A)优选地为高分子量级分,而丙烯共聚物级分(B)是低分子量级分。因此,MFR(A)/MFR(C-PP)比低于1.0,更优选地低于0.50,再更优选地低于0.3,还要更优选地低于0.25,
其中,
MFR(A)是聚丙烯级分(A)的根据ISO1133测量的熔体流动速率MFR2(230°C)[g/10min],
MFR(C-PP)是丙烯共聚物(C-PP)的根据ISO1133测量的熔体流动速率MFR2(230°C)[g/10min]。
进一步地,可以理解的是,聚丙烯级分(A)的根据ISO1133测量的熔体流动速率MFR2(230°C)为不大于5.0g/10min,更优选地不大于3.0g/10min,还要更优选地不大于2.0g/10min,再更优选地在0.01g/10min至5.0g/10min、如0.1g/10min至3.0g/10min的范围内。
因为低熔体流动速率表示高分子量,优选的是,聚丙烯(A)的重均分子量(Mw)为至少350kg/mol,更优选地至少400kg/mol,还要更优选地至少500kg/mol,再更优选地在350kg/mol至低于1,000kg/mol的范围内,如在400kg/mol至600kg/mol的范围内。
另一方面,丙烯共聚物级分(B)的熔体流动速率应该(显著地)高于聚丙烯级分(A)的熔体流动速率。因此,优选的是,丙烯共聚物级分(B)的根据ISO1133测量的熔体流动速率MFR2(230°C)为大于10.0g/10min,更优选地大于15.0g/10min,还要更优选地大于20.0g/10min,再更优选地在大于10.0g/10min至200.0g/10min、如20.0g/10min至100.0g/10min的范围内。
因此,可以理解的是,丙烯共聚物级分(B)的重均分子量(Mw)为低于250kg/mol,还要更优选地低于200kg/mol,再更优选地低于180kg/mol,如在100kg/mol至200kg/mol的范围内。
为了实现丙烯共聚物(C-PP)的这样的熔体流动速率MFR2(230°C),优选的是,聚丙烯级分(A)与丙烯共聚物级分(B)的重量比在特定的范围内。因此,聚丙烯级分(A)与丙烯共聚物级分(B)的重量比为优选地在30/70至70/30的范围内,更优选地在40/60至45/55的范围内。
如以上所阐明的,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丙烯共聚物(C-PP)包括两种级分、即聚丙烯级分(A)和丙烯共聚物级分(B),优选地由两种级分、即聚丙烯级分(A)和丙烯共聚物级分(B)组成。进一步地,聚丙烯级分(A)优选地为贫共聚单体的级分,而丙烯共聚物级分(B)为富共聚单体的级分。
因而,可以理解的是,聚丙烯级分(A)的共聚单体含量不大于1.0重量%。因此,聚丙烯级分(A)可以是丙烯共聚物级分(C-A)或丙烯均聚物级分(H-A),后者是优选的。
如果聚丙烯级分(A)为丙烯共聚物级分(C-A),共聚单体含量在0.2重量%至1.0重量%的范围内,优选地在0.5重量%至1.0重量%的范围内。更优选地,丙烯共聚物级分(C-A)为无规丙烯共聚物。丙烯共聚物级分(C-A)的共聚单体为C5至C12α-烯烃,更优选地丙烯共聚物级分(C-A)的共聚单体选自由C5α-烯烃、C6α-烯烃、C7α-烯烃、C8α-烯烃、C9α-烯烃、C10α-烯烃、C11α-烯烃、C12α-烯烃构成的组,还要更优选地丙烯共聚物级分(C-A)的共聚单体为1-己烯和/或1-辛烯。丙烯共聚物级分(C-A)可以含有超过一种类型的共聚单体。因而,本发明的丙烯共聚物级分(C-A)可以含有一种共聚单体、两种或三种不同的共聚单体。然而,优选的是,丙烯共聚物级分(C-A)含有仅一种类型的共聚单体共聚单体。优选地,除丙烯之外,丙烯共聚物级分(C-A)还包括仅1-己烯和/或1-辛烯。在特别优选的实施例中,丙烯共聚物级分(C-A)的共聚单体为仅1-己烯。
因而,在一个特别优选的实施例中,丙烯共聚物级分(C-A)是丙烯和仅1-己烯的丙烯共聚物,其中1-己烯含量在0.2重量%至1.0重量%的范围内,再更优选地在0.5重量%至1.0重量%的范围内。
优选地,丙烯共聚物级分(B)的共聚单体含量比聚丙烯级分(A)的共聚单体含量更高。因此,丙烯共聚物级分(B)的共聚单体含量为4.0重量%至20.0重量%,优选地4.0重量%至10.0重量%。
更优选地,丙烯共聚物级分(B)为无规丙烯共聚物。
丙烯共聚物级分(B)的共聚单体为C5至C12α-烯烃,更优选地丙烯共聚物级分(B)的共聚单体选自由C5α-烯烃、C6α-烯烃、C7α-烯烃、C8α-烯烃、C9α-烯烃、C10α-烯烃、C11α-烯烃、C12α-烯烃构成的组,还要更优选地丙烯共聚物级分(B)的共聚单体为1-己烯和/或1-辛烯。丙烯共聚物级分(B)可以含有超过一种类型的共聚单体。因而,本发明的丙烯共聚物级分(B)可以含有一种共聚单体、两种或三种不同的共聚单体。然而,优选的是,丙烯共聚物级分(B)含有仅一种类型的共聚单体。优选地,丙烯共聚物级分(B)包括,除丙烯之外,仅1-己烯和/或1-辛烯。在特别优选的实施例中,丙烯共聚物级分(B)的共聚单体为仅1-己烯。
因而,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丙烯共聚物级分(B)是丙烯和仅1-己烯的丙烯共聚物,其中1-己烯含量在4.0重量%至10.0重量%的范围内。
特别优选的是,丙烯共聚物级分(C-A)和丙烯共聚物级分(B)的共聚单体是相同的。因此,在一个特别优选的实施例中,本发明的丙烯共聚物(C-PP)包括丙烯共聚物级分(C-A)和丙烯共聚物级分(B),优选地仅包括丙烯共聚物级分(C-A)和丙烯共聚物级分(B),在两种聚合物中共聚单体为仅1-己烯。
在一个特别优选的实施例中,本发明的丙烯共聚物(C-PP)包括丙烯均聚物级分(H-A)和丙烯共聚物级分(B),优选地仅包括丙烯均聚物级分(H-A)和丙烯共聚物级分(B),其中丙烯共聚物级分(B)的共聚单体选自由C5α-烯烃、C6α-烯烃、C7α-烯烃、C8α-烯烃、C9α-烯烃、C10α-烯烃、C11α-烯烃、C12α-烯烃构成的组,优选地丙烯共聚物级分(B)的共聚单体为1-己烯和/或1-辛烯,更优选地丙烯共聚物级分(B)的共聚单体为仅1-己烯。
如以上所提及的,聚丙烯级分(A)为高分子量级分,而丙烯共聚物级分(B)是低分子量级分。因此,聚丙烯级分(A)的二甲苯冷可溶物(XCS)含量为低于2.0重量%,更优选地低于1.5重量%,还要更优选地在0.3重量%至2.0重量%的范围内,再更优选地在0.5重量%至1.5重量%的范围内。特别优选的是,与丙烯共聚物(C-PP)的二甲苯冷可溶物(XCS)含量相比,聚丙烯级分(A)的二甲苯冷可溶物(XCS)含量是更低的。
典型地,聚丙烯级分(A)、即丙烯均聚物级分(H-A)的通过13C光谱法测定的<2,1>区域缺陷等于或大于0.4摩尔%,更优选地等于或大于0.6摩尔%,如在0.7摩尔%至0.9摩尔%的范围内。
进一步地,本发明涉及使用本发明的聚丙烯组合物作为薄膜,如流延薄膜、挤出吹塑薄膜(extrusion blown film)或双轴取向聚丙烯(BOPP)薄膜。还可以使用本发明的聚丙烯组合物作为挤出涂布的基材的涂层。
因此,本发明还涉及薄膜层,优选地流延薄膜的密封层,挤出吹塑薄膜或双轴取向聚丙烯(BOPP)薄膜,所述薄膜,即薄膜层(密封层),挤出吹塑薄膜或双轴取向聚丙烯(BOPP)薄膜包括至少70重量%、更优选地至少80重量%、如至少90重量%的根据本发明的聚丙烯组合物。在一个特别优选的实施例中,薄膜,即挤出吹塑薄膜或双轴取向聚丙烯(BOPP)薄膜的薄膜层(密封层)由本文所限定的聚丙烯组合物组成。
进一步地,本发明涉及一种挤出涂布的基材,挤出涂布的基材包括涂层,所述涂层包括至少70重量%、更优选地至少90重量%、如至少95重量%的根据本发明的聚丙烯组合物。在特别优选的实施例中,挤出涂布的基材的涂层由本文所限定的聚丙烯组合物组成。基材可以是例如纸、纸板、织物和金属箔。
另外,本发明涉及本发明的丙烯共聚物组合物(P)的制备。因此,本发明的聚丙烯组合物通过以下详细限定的方法特别地可获得、优选地获得。在第一步骤中,丙烯均聚物(H-PP)和丙烯共聚物(C-PP)单独地制备且随后混合,即熔体挤出。
丙烯均聚物(H-PP)以已知的方式在单中心催化剂或齐格勒-纳塔催化剂的存在下制备,齐格勒-纳塔催化剂是优选的。关于在齐格勒-纳塔催化剂的存在下的聚合,参考专利申请EP591224A1和EP1801157A1。关于使用单中心催化剂的优选方法,参考专利申请EP1847551A1和EP1847552A1。
丙烯共聚物(C-PP)通过包括至少两个串联的反应器的序列聚合方法特别地可获得、优选地获得,其中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在第一反应器(R-1)中使丙烯和任选地至少一种C5至C12α-烯烃聚合,获得本发明所限定的、优选地权利要求1或12所限定的聚丙烯级分(A),所述第一反应器(R-1)为浆料反应器(SR),优选为环流式反应器(LR),所述C5至C12α-烯烃优选为1-己烯;
(B)将所述第一反应器的所述聚丙烯级分(A)和未反应的共聚单体转移到为气相反应器(GPR-1)的第二反应器(R-2)中;
(C)将丙烯和至少一种C5至C12α-烯烃进料到所述第二反应器(R-2);
(D)在所述第二反应器(R-2)中且在所述聚丙烯级分(A)的存在下使丙烯和至少一种C5至C12α-烯烃聚合,获得本发明所限定的、优选地权利要求1或13所限定的丙烯共聚物级分(B),所述聚丙烯级分(A)和所述丙烯共聚物级分(B)形成本发明所限定的、优选地权利要求1、3、10和11中任一项所限定的丙烯共聚物(C-PP),
其中进一步地,
在所述第一反应器(R-1)和所述第二反应器(R-2)中,聚合反应在固体催化剂体系(SCS)的存在下进行,所述固体催化剂体系(SCS)包括:
(i)式(I)的过渡金属化合物
Rn(Cp’)2MX2  (I)
其中,
“M”是锆(Zr)或铪(Hf),
每个“X”独立地是一价阴离子σ-配体,
每个“Cp’”是独立地选自由取代的环戊二烯基、取代的茚基、取代的四氢茚基、和取代或未取代的芴基构成的组的环戊二烯基型有机配体,所述有机配体与所述过渡金属(M)配位,
“R”是链接所述有机配体(Cp’)的二价桥联基团,
“n”是1或2,优选地1,和
(ii)任选地包括周期表(IUPAC)的第13族的元素(E)的助催化剂(Co),优选地包括Al的化合物的助催化剂(Co)。
关于丙烯共聚物(C-PP)、聚丙烯级分(A)和丙烯共聚物级分(B)的定义,参考以上所给出的定义。
术语“序列聚合方法”表示在至少两个串联的反应器中制备丙烯共聚物(C-PP)。更精确地,在本申请中,术语“序列聚合方法”表示将第一反应器(R-1)的聚合物与未反应的共聚单体直接输送到第二反应器(R-2)。因此,本方法的明确方面是在两个不同的反应器中制备丙烯共聚物(C-PP),其中将第一反应器(R-1)的反应材料直接输送到第二反应器(R-2)。因而,本方法至少包括第一反应器(R-1)和第二反应器(R-2)。在一个特定的实施例中,本方法由两个聚合反应器(R-1)和(R-2)组成。术语“聚合反应器”应该表示主要的聚合反应发生。因而,如果该方法由两个聚合反应器组成,该定义不排除以下选择:总方法包括例如在预聚合反应器中的预聚合步骤。在主要聚合反应器方面,术语“由……组成”仅是封闭式表述。
第一反应器(R-1)优选地是浆料反应器(SR),且可以是在本体或浆料中操作的任何连续或简单搅拌的间歇罐式反应器或环流式反应器。本体是指在包括至少60%(重量/重量)、优选地100%的单体的反应介质中的聚合反应。根据本发明,浆料反应器(SR)优选地是(本体)环流式反应器(LR)。
第二反应器(R-2)和任何随后的反应器优选地是气相反应器(GPR)。这样的气相反应器(GPR)可以是任何机械搅拌反应器或流化床反应器。优选地,气相反应器(GPR)包括具有至少0.2m/sec的气体速度的机械搅拌的流化床反应器。因而,可以理解的是,气相反应器是优选地具有机械搅拌器的流化床反应器。
在每个反应器中的条件(温度、压力、反应时间、单体进料)取决于所需的产物,这在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知识中。如以上已经指出的,第一反应器(R-1)优选地为浆料反应器(SR)、如环流式反应器(LR),而第二反应器(R-2)优选地为气相反应器(GPR-1)。随后的反应器(如果存在)也优选地为气相反应器(GPR)。
优选的多级方法是“环流(loop)-气相”方法,诸如由Borealis A/S,Denmark开发的例如在专利文献中(诸如在EP0887379或WO92/12182中)描述的“环流-气相”方法(被称为
Figure BDA00003427645200131
技术)。
根据例如在WO92/12182、EP0887379、和WO98/58976中描述的一些方法可以制备多峰的聚合物。这些文件的内容通过引用包括在本文中。
优选地,在如以上所限定的用于制备丙烯共聚物(C-PP)的方法中,步骤(A)的第一反应器(R-1),即浆料反应器(SR),如环流式反应器(LR),的条件可以如下:
-温度在40°C至110°C的范围内、优选地在60°C与100°C之间的范围内、在70°C至90°C的范围内,
-压力在20巴至80巴的范围内、优选地在40巴至70巴之间的范围内,
-可以加入氢气,用于以本身已知的方式控制摩尔质量。
随后,将来自步骤(A)的反应混合物转移到第二反应器(R-2),即气相反应器(GPR-1),即到步骤(D),从而优选地在步骤(D)中的条件如下:
-温度在50°C至130°C的范围内、优选地在60°C与100°C之间的范围内,
-压力在5巴至50巴的范围内、优选地在15巴至40巴之间的范围内,
-可以加入氢气,用于以本身已知的方式控制摩尔质量。
在两个反应器区中,停留时间可以变化。
在用于制备丙烯共聚物(C-PP)的方法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本体反应器、例如环流式反应器中的停留时间在0.2小时至4小时、例如0.3小时至1.5小时的范围内,而在气相反应器中的停留时间普遍会为0.2小时至6.0小时、如0.5小时至4.0小时。
如果需要,聚合反应可以已知的方式在超临界条件下在第一反应器(R-1)、即浆料反应器(SR)(如环流式反应器(LR))中和/或作为缩合方式在气相反应器(GPR-1)中而实施。
在其他气相反应器(GPR)(如果存在)中的条件与第二反应器(R-2)中的条件类似。
本方法还可以包括在第一反应器(R-1)中的聚合反应之前的预聚合反应。预聚合反应可以在第一反应器(R-1)中进行,然而,优选的是,预聚合反应在单独的反应器、所谓的预聚合反应器中进行。
在一个特定的实施例中,固体催化剂体系(SCS)具有小于1.40ml/g的根据ASTM4641测量的孔隙度和/或低于25m2/g的根据ASTM D3663测量的表面积。
优选地,固体催化剂体系(SCS)的表面积为低于15m2/g,再还要低于10m2/g,且最优选地低于5m2/g,其是最低的测量极限。根据本发明的表面积根据ASTM D3663(N2)被测量。
可选地或另外地,可以理解的是,固体催化剂体系(SCS)的孔隙度为小于1.30ml/g,且更优选地小于1.00ml/g。孔隙度根据ASTM4641(N2)被测量。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当用根据ASTM4641(N2)应用的方法测定时,孔隙度是不可检测的。
此外,典型地,固体催化剂体系(SCS)的平均粒径为不大于500μm,即,优选地在2μm至500μm的范围内,更优选地在5μm至200μm的范围内。特别优选的是,平均粒径为低于80μm,还要更优选地低于70μm。平均粒径的优选范围为5μm至70μm,或者甚至10μm至60μm。
如以上所阐明的,过渡金属(M)为锆(Zr)或铪(Hf),优选地锆(Zr)。
术语“σ-配体”在全部描述中以已知的方式理解,即,通过σ键结合至金属的基团。因而,阴离子配体“X”可以独立地是卤素或者选自由R’、OR’、SiR’3、OSiR’3、OSO2CF3、OCOR’、SR’、NR’2或PR’2基团构成的组,其中R’独立地是氢,直链或支链的,环状或非环状的,C1至C20烷基,C2至C20烯基,C2至C20炔基,C3至C12环烷基,C6至C20芳基,C7至C20芳烷基,C7至C20烷芳基,C8至C20芳基烯基,其中R’基团可以任选地含有属于第14至16族的一个或多个杂原子。在优选的实施例中,阴离子配体“X”是相同的,或卤素、如Cl,或甲基或苄基。
优选的一价阴离子配体是卤素,特别地氯(Cl)。
取代的环戊二烯基型配体可以具有一个或多个取代基,一个或多个取代基选自由以下基团构成的组:卤素,烃基(例如C1至C20烷基,C2至C20烯基,C2至C20炔基,C3至C20环烷基、如C1至C20烷基取代的C5至C20环烷基,C6至C20芳基,C5至C20环烷基取代的C1至C20烷基(其中环烷基残基被的C1至C20烷基取代),C7至C20芳烷基,在环部分含有1、2、3或4个杂原子的C3至C12环烷基,C6至C20-杂芳基,C1至C20-卤烷基),-SiR"3,-SR",-PR"2或-NR"2(每个R’’独立地是氢或烃基(例如C1至C20烷基、C1至C20烯基、C2至C20炔基、C3至C12环烷基、或C6至C20芳基),或者例如在-NR"2的情况下,两个取代基R"可以和与其连接的氮原子一起形成环、例如五元环或六元环)。
进一步地,式(I)中的“R”优选地是具有1至4原子的桥,这样的原子独立地是碳(C)原子、硅(Si)原子、锗(Ge)原子或氧(O)原子,从而桥原子中的每个可以独立地带有取代基,例如C1至C20-烃基、三(C1至C20-烷基)甲硅烷基、三(C1至C20-烷基)甲硅烷氧基;且更优选地“R”是一个原子的桥、如例如–SiR’’’2–,其中每个R’’’独立地是C1至C20-烷基,C2至C20-烯基,C2至C20-炔基,C3至C12环烷基,C6至C20-芳基,烷芳基或芳烷基,或三(C1至C20烷基)甲硅烷基-残基、例如三甲基甲硅烷基-,或者这两个R’’’可以是包括Si桥原子的环体系的一部分。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过渡金属化合物具有式(II):
Figure BDA00003427645200161
其中,
M是锆(Zr)或铪(Hf),优选地锆(Zr),
X是具有连接至所述金属“M”的σ-键的配体,优选地如以上对于式(I)所限定的配体,
优选为氯(Cl)或甲基(CH3),氯(Cl)是特别优选的,
R1彼此相同或不同,优选地彼此相同,且选自由以下基团构成的组:直链饱和的C1至C20烷基,直链不饱和的C1至C20烷基,支链饱和的C1至C20烷基,支链不饱和的C1至C20烷基,C3至C20环烷基,C6至C20芳基,C7至C20烷芳基,和C7至C20芳烷基,任选地含有周期表(IUPAC)的第14至16族的一个或多个杂原子,
优选地彼此相同或不同,优选地彼此相同,且是C1至C10直链或支链的烃基,更优选地彼此相同或不同,优选地彼此相同,且是C1至C6直链或支链的烷基,
R2至R6彼此相同或不同,且选自由以下基团构成的组:氢,直链饱和的C1至C20烷基,直链不饱和的C1至C20烷基,支链饱和的C1至C20烷基,支链不饱和的C1至C20烷基,C3至C20环烷基,C6至C20芳基,C7至C20烷芳基,和C7至C20芳烷基,任选地含有周期表(IUPAC)的第14至16族的一个或多个杂原子,优选地彼此相同或不同且是C1至C10直链或支链的烃基,更优选地彼此相同或不同且是C1至C6直链或支链的烷基,
R7和R8彼此相同或不同,且选自由以下基团构成的组:氢,直链饱和的C1至C20烷基,直链不饱和的C1至C20烷基,支链饱和的C1至C20烷基,支链不饱和的C1至C20烷基,C3至C20环烷基,C6至C20芳基,C7至C20烷芳基,C7至C20芳烷基,任选地含有周期表(IUPAC)的第14至16族的一个或多个杂原子,SiR10 3,GeR10 3,OR10,SR10和NR10 2
其中,
R10选自由以下基团构成的组:直链饱和的C1至C20烷基,直链不饱和的C1至C20烷基,支链饱和的C1至C20烷基,支链不饱和的C1至C20烷基,C3至C20环烷基,C6至C20芳基,C7至C20烷芳基,和C7至C20芳烷基,任选地含有周期表(IUPAC)的第14至16族的一个或多个杂原子,
和/或
R7和R8任选地和与其连接的茚基碳一起是C4至C20碳环体系的一部分,任选地一个碳原子可被氮原子、硫原子或氧原子取代,所述C4至C20碳环优选为C5环,
R9彼此相同或不同,且选自由以下基团构成的组:氢、直链饱和的C1至C20烷基、直链不饱和的C1至C20烷基、支链饱和的C1至C20烷基、支链不饱和的C1至C20烷基、C3至C20环烷基、C6至C20芳基、C7至C20烷芳基、C7至C20芳烷基、OR10、和SR10
优选地R9彼此相同或不同,且是H或CH3
其中,
R10为如前面所限定的,
L是桥接两个茚基配体的二价基团,优选地是C2R11 4单元或SiR11 2或GeR11 2,其中,
R11选自由以下基团构成的组:H,直链饱和的C1至C20烷基,直链不饱和的C1至C20烷基,支链饱和的C1至C20烷基,支链不饱和的C1至C20烷基,C3至C20环烷基,C6至C20芳基,C7至C20烷芳基或者C7至C20芳烷基,任选地含有周期表(IUPAC)的第14至16族的一个或多个杂原子,
优选地Si(CH3)2、SiCH3C6H11、或SiPh2
其中C6H11是环己基。
优选地,式(II)的过渡金属化合物是C2-对称的或伪-C2-对称的。关于对称性的定义,参考Resconi等Chemical Reviews,2000,第100卷,No.41263以及其中引用的参考文献。
优选地,残基R1彼此相同或不同,更优选地彼此相同,且选自由以下基团构成的组:直链饱和的C1至C10烷基、直链不饱和的C1至C10烷基、支链饱和的C1至C10烷基、支链不饱和的C1至C10烷基和C7至C12芳烷基。甚至更优选地,残基R1彼此相同或不同,更优选地彼此相同,且选自由以下基团构成的组:直链饱和的C1至C6烷基、直链不饱和的C1至C6烷基、支链饱和的C1至C6烷基、支链不饱和的C1至C6烷基和C7至C10芳烷基。再更优选地,残基R1彼此相同或不同,更优选地彼此相同,且选自由以下基团构成的组:直链或支链的C1至C4烃基、诸如例如甲基或乙基。
优选地,残基R2至R6彼此相同或不同,且是直链饱和的C1至C4烷基或支链饱和的C1至C4烷基。甚至更优选地,残基R2至R6彼此相同或不同,更优选地彼此相同,且选自由甲基、乙基、异丙基和叔丁基构成的组。
优选地,R7和R8彼此相同或不同,且选自氢和甲基,或者R7和R8是包括它们被连接至的两个茚基环碳的5-亚甲基环的一部分。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R7选自OCH3和OC2H5,且R8是叔丁基。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过渡金属化合物是二氯化消旋甲基(环己基)硅烷基双(2-甲基-4-(4-叔丁基苯基)茚基)锆(rac-methyl(cyclohexyl)silanediylbis(2-methyl-4-(4-tert-butylphenyl)indenyl)zirconium dichloride)。
在第二优选的实施例中,过渡金属化合物是二氯化消旋二甲基硅烷基双(2-甲基-4-苯基-1,5,6,7-四氢-s-茚-1-基)锆(rac-dimethylsilanediylbis(2-methyl-4-phenyl-1,5,6,7-tetrahydro-s-indacen-1-yl)zirconium dichloride)。
在第三优选的实施例中,过渡金属化合物是二氯化消旋二甲基硅烷基双(2-甲基-4-苯基-5-甲氧基-6-叔丁基茚基)锆(rac-dimethylsilanediylbis(2-methyl-4-phenyl-5-methoxy-6-tert-butylindenyl)zirconium dichloride)。
作为进一步的要求,根据本发明的固体催化剂体系(SCS)必须包括助催化剂(Co),助催化剂(Co)包括周期表(IUPAC)的第13族的元素(E),例如助催化剂(Co)包括Al的化合物。
这样的助催化剂(Co)的例子是有机铝化合物,例如铝氧烷化合物。
这样的Al的化合物、优选地铝氧烷类可以用作助催化剂(Co)中的仅有的化合物或者与其他助催化剂化合物一起使用。因而,除Al的化合物、即铝氧烷类之外,还可以使用形成助催化剂化合物的其他阳离子络合物,如硼化合物。所述助催化剂是可商购的或者可以根据现有技术文献被制备。优选地,然而,在制备固体催化剂体系过程中,仅使用作为助催化剂(Co)的Al的化合物。
特别优选地,助催化剂(Co)是铝氧烷类,特别地C1至C10-烷基铝氧烷类,最特别地甲基铝氧烷(MAO)。
优选地,固体催化剂体系(SCS)的式(I)的有机锆化合物和助催化剂(Co)代表至少70重量%、更优选地至少80重量%、甚至更优选地至少90重量%、甚至进一步优选地至少95重量%的固体催化剂体系。因而,可以理解的是,固体催化剂体系以它是自负载的为特征,即固体催化剂体系不包括任何催化惰性载体材料,如例如硅石、氧化铝或MgCl2或多孔聚合物材料,在其他方面在多相催化剂体系中催化惰性载体材料是常用的,即该催化剂不负载在外部载体材料上。因此,固体催化剂体系(SCS)是自负载的,且固体催化剂体系(SCS)具有相当低的表面积。
在一个实施例中,固体金属茂催化剂体系(SCS)通过乳液固化技术而获得,乳液固化技术的基本原理描述于WO03/051934中。该文件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包括在本文中。
因此,固体催化剂体系(SCS)优选地处于固体催化剂颗粒的形式,可通过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获得:
a)制备一种或多种催化剂组分的溶液;
b)将所述溶液分散在第二溶剂中以形成乳液,其中所述一种或多种催化剂组分在分散相的液滴中存在;
c)使所述分散相固化以将所述液滴转化为固体颗粒,且任选地回收所述颗粒以获得所述催化剂。
优选地,使用第一溶剂、更优选地第一有机溶剂以形成所述溶液。还要更优选地,有机溶剂选自由直链烷烃、环烷烃、芳香族烃和含卤素烃构成的组。
而且,形成连续相的第二溶剂是对于催化剂组分的惰性溶剂。第二溶剂可以至少在分散步骤过程中的条件(如温度)下对于催化剂组分是不互溶的。术语“与催化剂溶剂不互溶”是指第二溶剂(连续相)是完全不互溶的或部分不互溶的,即不与分散相溶液完全可溶的。
优选地,不互溶的溶剂包括氟化的有机溶剂和/或其功能化的衍生物,还要更优选地不互溶的溶剂包括半氟化、高度氟化或全氟化的烃和/或其功能化的衍生物。特别优选的是,所述不互溶的溶剂包括全氟代烃或其功能化的衍生物,优选地C3至C30全氟代烷烃、烯烃或环烷烃,更优选地C4至C10全氟代烷烃、烯烃或环烷烃,特别优选地全氟己烷、全氟庚烷、全氟辛烷或全氟(甲基环己烷)或全氟(1,3-二甲基环己烷)或其混合物。
此外,优选的是,包括所述连续相和所述分散相的乳液是本领域中已知的双相体系或多相体系。可以使用乳化剂来形成和稳定乳液。在形成乳液体系之后,由在所述溶液中的催化剂组分原位形成所述催化剂。
原则上,乳化剂可以是有助于形成和/或稳定乳液且对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没有任何不利影响的任何适当的试剂。乳化剂可以是例如表面活性剂,该表面活性剂基于任选地插入杂原子的烃,优选地任选地具有官能团的卤代烃,优选地本领域中已知的半氟化、高度氟化或全氟化的烃。可选地,乳化剂可以在乳液制备过程中,例如通过使表面活性剂前体与催化剂溶液的化合物反应而被制备。所述表面活性剂前体可以是具有至少一个官能团的卤代烃,例如高度氟化的C1-n(适当地C4-30-或C5-15)醇(例如高度氟化的庚醇、辛醇或壬醇)、氧化物(例如环氧丙烷(propenoxide))或丙烯酸酯,其例如与助催化剂组分、例如铝氧烷反应以形成"实际的"表面活性剂。
原则上,可以使用任何固化方法来由分散的液滴形成固体颗粒。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例,通过温度变化处理实施固化。因此,乳液经受高达10°C/min、优选地0.5°C/min至6°C/min且更优选地1°C/min至5°C/min的逐渐的温度变化。甚至更优选地,乳液在小于10秒、优选地小于6秒内经受大于40°C、优选地大于50°C的温度变化。
关于连续和分散相体系、乳液形成方法、乳化剂和固化方法的更多细节、实施例和示例,参考例如以上引用的国际专利申请WO03/051934。
制备步骤中的全部或一部分可以连续的方式进行。参考WO2006/069733,其描述了这样的通过乳液/固化方法制备的固体催化剂类型的连续或半连续的制备方法的原理。
以上描述的催化剂组分根据WO01/48034中所描述的方法而被制备。
而且,本发明涉及通过本文所限定的聚丙烯组合物的常规挤出涂布而制造挤出涂布的基材。
根据本发明的薄膜可以常规的方式例如通过流延薄膜技术或挤出吹塑薄膜技术而获得。如果薄膜应该被拉伸、即双轴取向聚丙烯薄膜,优选地它被制备如下:首先,通过挤出以粒料形式的聚丙烯组合物而制备流延薄膜。典型地,制备的流延薄膜的厚度可以为50μm至100μm,以便用于进一步的薄膜拉伸。随后,流延薄膜堆叠(stack)可以由许多流延薄膜片制备,以达到特定的堆叠厚度,例如700μm至1000μm。将拉伸温度典型地设置为稍微低于熔点的温度,例如低于熔点2°C至4°C,且将薄膜以特定的拉伸比在纵向和横向上拉伸。
挤出涂布方法可以使用常规的挤出涂布技术进行。因此,将由以上所限定的方法获得的聚丙烯组合物(典型地以粒料形式,任选地含有添加剂)进料到挤出装置。聚合物熔体优选地通过平的模头从挤出机送到待涂布的基材。由于在模头唇与轧点(nip)之间的距离,熔融的塑料在空气中被短时间氧化,通常导致涂层与基材之间的提高的黏附力。被涂布的基材在冷却辊上冷却,之后其被送到切边机且被卷起。生产线(line)的宽度可以在例如500mm至1500mm、例如800mm至1100mm之间变化,生产线速度为高达1000m/min、例如300m/min至800m/min。聚合物熔体的温度为典型地在275°C与330°C之间。本发明的聚丙烯组合物可以作为单层涂层或作为共挤出中的一层挤出到基材上。在这些情况中的任一种情况下,使用聚丙烯组合物本身或者将聚丙烯组合物与其他聚合物共混是可能的。共混可以在后反应器处理中进行,或者恰好在涂布方法中的挤出之前进行。然而,优选的是,仅如本发明所限定的聚丙烯组合物被挤出涂布。在多层挤出涂布中,其他层可以包括具有所需的性能和加工性能的任何聚合物树脂。这样的聚合物的例子包括:阻挡层PA(聚酰胺)和EVA;乙烯的极性聚合物,例如乙烯和乙烯醇的共聚合物或者乙烯和丙烯酸酯单体的共聚合物;粘合剂层,例如离聚物、乙烯和丙烯酸乙酯的共聚合物、等等;为了获得刚性的HDPE;以高压方法制备的LDPE树脂;通过使乙烯和α-烯烃共聚单体在齐格勒、铬或金属茂催化剂的存在下聚合而制备的LLDPE树脂;和MDPE树脂。
因而,本发明优选地涉及挤出涂布的基材,挤出涂布的基材包括基材和如本发明所限定的挤出涂布在所述基材上的至少一层聚丙烯组合物。
此外,本发明还涉及本发明的物品作为包装材料、特别地作为用于食品和/或医疗产品的包装材料的用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示例描述本发明。
示例
A.测量方法
以下的术语定义和测定方法适用于本发明的上述一般描述以及以下示例,除非另外限定。
通过NMR光谱法的微结构的定量化
使用定量的核磁共振(NMR)光谱法来定量聚合物的全同规整度、区域规整度(regio-regularity)和共聚单体含量。
使用对于1H和13C分别以400.15MHz和100.62MHz操作的Bruker Advance III400NMR光谱仪在溶液状态记录定量的13C{1H}NMR光谱。所有光谱使用13C优化的、被扩展10mm的温度探头在125°C下记录(对于所有气动装置都使用氮气)。
对于聚丙烯均聚物,约200mg的材料被溶解于1,2-四氯乙烷-d2(TCE-d2)中。为了保证同质的溶液,在加热块中初始样品的制备之后,NMR管在旋转炉中被进一步地加热至少1小时。在插入磁体中时,该管以10Hz被旋转。选择这种设置主要是为了立构规整度分布定量所需的高分辨率(Busico,V.,Cipullo,R.,Prog.Polym.Sci.26(2001)443;Busico,V.;Cipullo,R.,Monaco,G.,Vacatello,M.,Segre,A.L.,Macromoleucles30(1997)6251)。利用NOE和双级WALTZ16去耦方案(Zhou,Z.,Kuemmerle,R.,Qiu,X.,Redwine,D.,Cong,R.,Taha,A.,Baugh,D.Winniford,B.,J.Mag.Reson.187(2007)225;Busico,V.,Carbonniere,P.,Cipullo,R.,Pellecchia,R.,Severn,J.,Talarico,G.,Macromol.RapidCommun.2007,28,11289)来使用标准单脉冲激励。每个光谱获得总计8192(8k)的瞬变值(transient)。
对于乙烯-丙烯共聚物,约200mg的材料随同乙酰丙酮铬(III)(Cr(acac)3)一起被溶解于3ml的1,2-四氯乙烷-d2(TCE-d2)中,产生65mM的松弛试剂(relaxation agent)在溶剂中的溶液(Singh,G.,Kothari,A.,Gupta,V.,Polymer Testing285(2009),475)。为保证均质的溶液,在加热块中初始样品的制备之后,NMR管在旋转炉中被进一步加热至少1小时。在插入磁体中时,该管以10Hz被旋转。选择这种设置主要是为了精确乙烯含量定量所需的高分辨率和量。在没有NOE的情况下,使用优化的顶端角度(tip angle)、1s的循环迟延和双级WALTZ16去耦方案(Zhou,Z.,Kuemmerle,R.,Qiu,X.,Redwine,D.,Cong,R.,Taha,A.,Baugh,D.Winniford,B.,J.Mag.Reson.187(2007)225;Busico,V.,Carbonniere,P.,Cipullo,R.,Pellecchia,R.,Severn,J.,Talarico,G.,Macromol.RapidCommun.2007,28,11289)来使用标准单脉冲激励。每个光谱获得总计6144(6k)的瞬变值。
定量的13C{1H}NMR光谱被处理、求积分且相关的定量性能使用专有计算机程序由积分确定。
对于乙烯-丙烯共聚物,所有的化学位移将使用溶剂的化学位移间接地参考在30.00ppm处的乙烯嵌段(EEE)的中心亚甲基基团。甚至当这种结构单元不存在时这种手段也允许可比较的参考。
对于聚丙烯均聚物,所有的化学位移都内部参考在21.85ppm处的甲基全同立构五单元组(mmmm)。
与区域缺陷(Resconi,L.,Cavallo,L.,Fait,A.,Piemontesi,F.,Chem.Rev.2000,100,1253;Wang,W-J.,Zhu,S.,Macromolecules33(2000),1157;Cheng,H.N.,Macromolecules17(1984),1950)或共聚单体对应的特征信号被观察。
立构规整度分布通过23.6ppm至19.7ppm之间的甲基区的积分被定量,对任何与相关的立体序列无关的位点进行校正(Busico,V.,Cipullo,R.,Prog.Polym.Sci.26(2001)443;Busico,V.,Cipullo,R.,Monaco,G.,Vacatello,M.,Segre,A.L.,Macromoleucles30(1997)6251)。
具体地,区域缺陷和共聚单体对立构规整度分布定量的影响通过从立体序列的特定积分区中减去代表性的区域缺陷和共聚单体积分来校正。
全同规整度在五单元组水平上测定且被记录为全同立构的五单元组(mmmm)序列相对于所有五单元组序列的百分数:
[mmmm]%=100*(mmmm/所有五单元组的和)
2,1赤区域缺陷的存在通过在17.7ppm和17.2ppm处的两个甲基位点的存在来显示且通过其他特征位点确认。
与其他类型的区域缺陷对应的特征信号未被观察到(Resconi,L.,Cavallo,L.,Fait,A.,Piemontesi,F.,Chem.Rev.2000,100,1253)。
2,1赤区域缺陷的量使用在17.7ppm和17.2ppm处的两个特征甲基位点的平均积分而被定量:
P21e=(Ie6+Ie8)/2
主要在1,2位插入的丙烯的量基于甲基区而被定量,进行对包括在该区与主要插入无关的位点和从该区排除的主要插入位点的校正:
P12=ICH3+P12e
丙烯的总量被定量为主要插入的丙烯和所有其他存在的区域缺陷的和:
P=P12+P21e
2,1赤区域缺陷的摩尔百分数相对于所有丙烯被定量:
[21e]摩尔%=100*(P21e/P
对于共聚物,与乙烯的结合对应的特征信号被观察(Cheng,H.N.,Macromolecules17(1984),1950)。
利用同样观察到的区域缺陷(Resconi,L.,Cavallo,L.,Fait,A.,Piemontesi,F.,Chem.Rev.2000,100,1253;Wang,W-J.,Zhu,S.,Macromolecules33(2000),1157;Cheng,H.N.,Macromolecules17(1984),1950),这样的缺陷对共聚单体含量的影响需要校正。
乙烯在聚合物中的摩尔分数使用Wang等(Wang,W-J.,Zhu,S.,Macromolecules33(2000),1157)的方法、通过穿过整个使用限定的条件获得的13C{1H}光谱的光谱区的多个信号积分而被定量。选择这种方法是因为其准确性、稳定的本性和当需要时说明区域缺陷存在的能力。积分区被稍微调节以增加对于更宽范围的共聚单体含量的适用性。
共聚单体结合在聚合物中的摩尔百分数从摩尔分数根据以下公式计算:
E[摩尔%]=100*fE
共聚单体结合在聚合物中的重量百分数从摩尔分数根据以下公式计算:
E[重量%]=100*(fE*28.05)/((fE*28.05)+((1-fE)*42.08))
在三单元组水平上的共聚单体序列分布使用Kakugo等(Kakugo,M.,Naito,Y.,Mizunuma,K.,Miyatake,T.Macromolecules15(1982)1150)的方法、通过穿过整个使用限定条件获得的13C{1H}光谱的光谱区的多个信号的积分来确定。选择这种方法是因为其稳定的本性。积分区被稍微调节以增加对更宽范围的共聚单体含量的适用性。
给定的共聚单体三单元组序列在聚合物中的摩尔百分数从通过Kakugo等(Kakugo,M.,Naito,Y.,Mizunuma,K.,Miyatake,T.Macromolecules15(1982)1150)的方法确定的摩尔分数根据以下公式计算:
XXX[摩尔%]=100*fXXX
共聚单体结合在聚合物中的摩尔分数,如从在三单元组水平上的共聚单体序列分布确定的,使用已知的必要关系(Randall,J.Macromol.Sci.,Rev.Macromol.Chem.Phys.1989,C29,201)从三单元组分布计算:
fXEX=fEEE+fPEE+fPEP
fXPX=fPPP+fEPP+fEPE
其中PEE和EPP分别表示可逆的序列PEE/EPP和EPP/PPPE的和。
共聚单体分布的无规度被定量为被隔离的乙烯序列与所有结合的乙烯相比的相对量。无规度从三单元组序列分布使用以下关系计算:
R(E)[%]=100*(fPEP/fXEX)
观察与1-己烯的结合相应的特征信号,且1-己烯含量作为聚合物中的1-己烯的摩尔百分数,H(摩尔%),根据以下公式计算:
[H]=Htot/(Ptot+Htot)
其中:
Htot=I(αB4)/2+I(ααB4)x2
其中I(αB4)是在44.1ppm处的αB4位点的积分,其标识被结合在PPHPP序列中的隔离的1-己烯;且I(ααB4)是在41.6ppm处的ααB4位点的积分,其标识在PPHHPP序列中连续结合的1-己烯。
Ptot=经过校正的在甲基区的所有CH3面积的积分,其中该校正应用于在该区域中未计算的其他丙烯单元的低估以及由于在该区域中发现的其他位点的高估。
且H(摩尔%)=100x[H]
其然后使用以下关系被转换为重量%:
H(重量%)=(100xH摩尔%x84.16)/(H摩尔%x84.16+(100-H摩尔%)x42.08)
统计分布从隔离的(PPHPP)和连续(PPHHPP)结合的共聚单体序列中存在的己烯的含量之间的关系提出:
[HH]<[H]2
丙烯共聚物级分(B)的共聚单体含量的计算:
C ( CPP ) - w ( A ) xC ( A ) w ( B ) = C ( B )
其中,
w(A)是聚丙烯级分(A)的重量分数,
w(B)是丙烯共聚物级分(B)的重量分数,
C(A)是聚丙烯级分(A)、即第一反应器(R1)的产物的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测量的共聚单体含量[以重量%为单位],
C(CPP)是第二反应器(R2)中获得的产物、即[丙烯共聚物(C-PP)的]聚丙烯级分(A)和丙烯共聚物级分(B)的混合物的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测量的共聚单体含量[以重量%为单位],
C(B)是丙烯共聚物级分(B)的被计算的共聚单体含量[以重量%为单位]。
Mw、Mn、MWD
Mw/Mn/MWD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法(GPC)根据以下方法被测量:
通过基于ISO16014-1:2003和ISO16014-4:2003的方法测量重均分子量(Mw)、数均分子量(Mn)、和分子量分布(MWD=Mw/Mn)。使用装备有折光率检测器和在线粘度计的Waters Alliance GPCV2000仪器,在145°C下且在1mL/min的恒定流速下,用来自TosoHaas的3x TSK凝胶柱(GMHXL-HT),且用1,2,4-三氯苯(TCB,被200mg/L的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稳定的)作为溶剂。每次分析注入216.5μL样品溶液。使用在0.5kg/mol至11500kg/mol的范围内的19个窄MWD聚苯乙烯(PS)标准和一组良好表征的宽聚丙烯标准的相对校准来校准柱组。通过将5mg至10mg的聚合物溶解在10mL(在160°C下)的被稳定的TCB(与流动相相同)且在抽样到GPC仪器中之前保持连续摇动3小时而配制所有的样品。
熔体流动速率(MFR)
用2.16kg(MFR2)的负荷在230°C下测量熔体流动速率。熔体流动速率是被标准化到ISO1133的试验设备在10分钟内在230°C的温度下在2.16kg的负荷下挤出的以克为单位的聚合物的量。
丙烯共聚物级分(B)的熔体流动速率MFR2(230°C)的计算:
MFR ( B ) = 10 [ log ( MFR ( P ) ) - w ( A ) x log ( MFR ( A ) ) w ( B ) ]
其中,
w(A)是丙烯共聚物级分(A)的重量分数,
w(B)是丙烯共聚物级分(B)的重量分数,
MFR(A)是丙烯共聚物级分(A)的根据ISO1133测量的熔体流动速率MFR2(230°C)[以g/10min为单位],
MFR(P)是丙烯共聚物(C-PP)的根据ISO1133测量的熔体流动速率MFR2(230°C)[以g/10min为单位],
MFR(B)是丙烯共聚物级分(B)的被计算的熔体流动速率MFR2(230°C)[以g/10min为单位]。
二甲苯冷可溶物分数(XCS重量%)
在23°C下根据ISO6427测定二甲苯冷可溶物级分(XCS)。
丙烯共聚物级分(B)的二甲苯冷可溶物(XCS)含量的计算:
XS ( CPP ) - w ( A ) xXS ( A ) w ( B ) = XS ( B )
其中,
w(A)是聚丙烯级分(A)、即第一反应器(R1)的产物的重量分数,
w(B)是丙烯共聚物级分(B)、即第二反应器(R2)中制备的聚合物的重量分数,
XS(A)是聚丙烯级分(A)、即第一反应器(R1)的产物的根据ISO6427在23°C下测定的二甲苯冷可溶物(XCS)含量[以重量%为单位],
XS(CPP)是第二反应器(R2)中获得的产物、即[丙烯共聚物(C-PP)的]聚丙烯级分(A)和丙烯共聚物级分(B)的混合物的根据ISO6427在23°C下测定的二甲苯冷可溶物(XCS)含量[以重量%为单位],
XS(B)是丙烯共聚物级分(B)的被计算的二甲苯冷可溶物(XCS)含量[以重量%为单位]。
熔融温度Tm、结晶温度Tc,用Mettler TA820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在5mg至10mg的样品上被测量。在30°C与225°C之间的10°C/min冷却和加热扫描过程中获得结晶曲线和熔融曲线。将熔融温度和结晶温度看作是吸热曲线和放热曲线的峰值。
同样,通过DSC方法根据ISO11357-3测量熔化焓和结晶焓(Hm和Hc)。
孔隙度:具有N2气的BET,ASTM4641,设备Micromeritics Tristar3000;
样品制备:在50°C的温度下,在真空中6小时。
表面积:具有N2气的BET,ASTM D3663,设备Micromeritics Tristar3000;样品制备:在50°C的温度下,在真空中6小时。
密封起始温度(SIT);密封结束温度(SET),密封范围:
该方法确定聚丙烯薄膜、特别是吹塑薄膜或流延薄膜的密封温度范围(密封范围)。密封温度范围是薄膜可以根据以下给出的条件被密封的温度范围。
下限(热密封起始温度(SIT))是达到>3N的密封强度的密封温度。当薄膜粘住密封装置时,达到上限(密封结束温度(SET))。
密封范围在J&B Universal Sealing Machine Type3000上用厚度为100μm的挤出流延薄膜用以下更多参数被测定:
样品宽度:   25.4mm
密封压力:   0.1N/mm2
密封时间:   0.1sec
冷却时间:   99sec
剥离速度:   10mm/sec
起始温度:   80°C
结束温度:   150°C
增量:       10°C
在每个密封条(sealbar)温度下将样品A对A地密封,且在每个步骤确定密封强度(力)。
确定密封强度达到3N的温度。
热黏着力:
热黏着力在J&B Hot Tack Tester上用厚度为100μm的挤出流延薄膜用以下更多参数被测定:
样品宽度:   25.4mm
密封压力:   0.3N/mm2
密封时间:   0.5sec
冷却时间:   99sec
剥离速度:   200mm/sec
起始温度:   90°C
结束温度:   140°C
增量:       10°C
测定且记录最大热黏着力,即力/温度图的最大值。
雾度和透明度根据ASTM D1003在厚度为100μm的挤出流延薄膜上测定。
B.示例
丙烯共聚物(C-PP)已在Borstar PP中试装置中以两步聚合方法被制备,两步聚合方法在本体相环流式反应器中开始,接着是在气相反应器中聚合,通过适当的氢和共聚单体进料而改变分子量以及己烯含量。在用于丙烯共聚物(C-PP)的聚合方法中使用的催化剂是如EP1741725A1的示例1中所描述的金属茂催化剂。用于丙烯均聚物(H-PP1)和(H-PP2)的催化剂为Borealis的商业BCF20P催化剂(1.9重量%的EP0591224中描述的Ti-齐格勒-纳塔催化剂)。
表1:组分的制备
C-PP H-PP1 H-PP2 H-PP3 H-PP4
环流(Loop)
MFR2 [g/10min] 1.0 8.6 0.9
Mw [kg/mol] 620 - -
C6 [重量%] 0 0 0
XCS [重量%] 0.8 - -
<2,1> [摩尔%] 0.6
GPR
MFR2 [g/10min] 32 16 4.5
C6 [重量%] 7.6 0 0
XCS [重量%] 4.5 - -
Loop/GPR的分裂(Split) [%] 38/62 42/58 54/46
最终(FINAL)
C6 [重量%] 4.7 0 0 0 0
XCS [重量%] 3.1 0.6 0.8 0.9 1.1
MFR2 [g/10min] 8.1 3 12 12 2.8
Mw [kg/mol] 206 - - - -
MWD [-] 3.0 - - - -
Tm [°C] 148 164 164 151 151.5
Tc [°C] 100 110 115 105 107
<2,1> [摩尔%] - 0.0 0.0 0.9 0.9
Loop  限定丙烯共聚物级分(A)
GPR   限定丙烯共聚物级分(B);MFR2、C6和XCS从Loop和Final计算
Final 限定丙烯共聚物(C-PP)
C6    是1-己烯含量
<2,1> 是<2,1>区域缺陷
H-PP1是Borealis AG的MFR2为2.8g/10min的商业聚丙烯均聚物HC600TF。
H-PP2是Borealis AG的MFR2为12g/10min的商业聚丙烯均聚物HE125MO。
表2:化合物的性质
Figure BDA00003427645200301

Claims (17)

1.一种聚丙烯组合物,包括:
(a)丙烯均聚物(H-PP),所述丙烯均聚物(H-PP)的根据ISO1133测量的熔体流动速率MFR2(230°C)在1.0g/10min至20.0g/10min的范围内;和
(b)丙烯共聚物(C-PP),所述丙烯共聚物(C-PP)包括:
(b-1)聚丙烯级分(A),所述聚丙烯级分(A)的共聚单体含量不大于1.0重量%,所述共聚单体为C5至C12α-烯烃,和
(b-2)丙烯共聚物级分(B),所述丙烯共聚物级分(B)的共聚单体含量为4.0重量%至20.0重量%,所述共聚单体为C5至C12α-烯烃,
其中进一步地,
(c)所述丙烯共聚物(C-PP)的共聚单体含量为至少2.0重量%,所述共聚单体为C5至C12α-烯烃,
(d)所述丙烯均聚物(H-PP)的根据ISO1133测量的熔体流动速率MFR2(230°C)高于所述聚丙烯级分(A)的根据ISO1133测量的熔体流动速率MFR2(230°C),
(e)所述聚丙烯级分(A)与所述丙烯共聚物级分(B)的重量比[(A)/(B)]在30/70至70/30的范围内,和
(f)所述丙烯共聚物(C-PP)与所述丙烯均聚物(H-PP)的重量比[(C-PP)/(H-PP)]在95/5至75/25的范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丙烯组合物,其中所述丙烯均聚物(H-PP)的通过13C光谱法测定的<2,1>区域缺陷小于0.4摩尔%。
3.一种聚丙烯组合物,包括:
(a)丙烯均聚物(H-PP),所述丙烯均聚物(H-PP)的通过13C光谱法测定的<2,1>区域缺陷小于0.4摩尔%;和
(b)丙烯共聚物(C-PP),所述丙烯共聚物(C-PP)包括:
(b-1)聚丙烯级分(A),所述聚丙烯级分(A)的共聚单体含量不大于1.0重量%,所述共聚单体为C5至C12α-烯烃,和
(b-2)丙烯共聚物级分(B),所述丙烯共聚物级分(B)的共聚单体含量为4.0重量%至20.0重量%,所述共聚单体为C5至C12α-烯烃,
其中进一步地,
(c)所述丙烯共聚物(C-PP)的共聚单体含量为至少2.0重量%,所述共聚单体为C5至C12α-烯烃,
(d)所述聚丙烯级分(A)与所述丙烯共聚物级分(B)的重量比[(A)/(B)]在30/70至70/30的范围内,和
(e)所述丙烯共聚物(C-PP)与所述丙烯均聚物(H-PP)的重量比[(C-PP)/(H-PP)]在95/5至75/25的范围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聚丙烯组合物,其中,
(a)所述丙烯均聚物(H-PP)的根据ISO1133测量的熔体流动速率MFR2(230°C)在1.0g/10min至20.0g/10min的范围内,
和/或
(b)所述丙烯均聚物(H-PP)的根据ISO1133测量的熔体流动速率MFR2(230°C)高于所述聚丙烯级分(A)的根据ISO1133测量的熔体流动速率MFR2(230°C)。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聚丙烯组合物,其中所述聚丙烯组合物满足方程(I):
Tm–SIT≥22°C(I)
其中,
Tm是所述聚丙烯组合物的以摄氏度[°C]为单位给出的熔融温度,
SIT是所述聚丙烯组合物的以摄氏度[°C]为单位给出的热密封起始温度(SIT)。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聚丙烯组合物,其中所述聚丙烯组合物具有:
(a)至少140°C的熔融温度Tm,
和/或
(b)在30%的所述聚丙烯组合物被熔融(30%的总焓)的情况下,等于或大于105°C的温度,
和/或
(c)至少100°C的结晶温度Tc,
和/或
(d)不大于120°C的热密封起始温度(SIT)。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聚丙烯组合物,其中所述聚丙烯组合物具有:
(a)在1.0g/10min至50.0g/10min的范围内的根据ISO1133测量的熔体流动速率MFR2(230°C),
和/或
(b)1.0重量%至10.0重量%的共聚单体含量,
和/或
(c)低于18.0重量%的根据ISO6427在23°C下测定的二甲苯可溶物含量(XCS)。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聚丙烯组合物,其中所述丙烯均聚物(H-PP)具有:
(a)至少140°C的熔融温度Tm,
和/或
(b)低于3.0重量%的根据ISO6427在23°C下测定的二甲苯可溶物含量(XCS)。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聚丙烯组合物,其中所述丙烯共聚物(C-PP)的MFR(A)/MFR(C-PP)比低于1.0,其中,
MFR(A)是所述聚丙烯级分(A)的根据ISO1133测量的熔体流动速率MFR2(230°C)[g/10min],
MFR(C-PP)是所述丙烯共聚物(C-PP)的根据ISO1133测量的熔体流动速率MFR2(230°C)[g/10min]。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聚丙烯组合物,其中所述丙烯共聚物(C-PP)具有:
(a)在2.0g/10min至50.0g/10min的范围内的根据ISO1133测量的熔体流动速率MFR2(230°C),
和/或
(b)至少140°C的熔融温度Tm,
和/或
(c)低于3.5重量%的根据ISO6427在23°C下测定的二甲苯可溶物含量(XCS)。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聚丙烯组合物,其中,
(a)丙烯共聚物(C-PP)包括:
(a1)至少20.0重量%的具有至少5.70nm的片晶厚度的结晶部分,
(a2)至少10.0重量%的具有低于3.0nm的片晶厚度的结晶部分,
所述结晶部分通过分段等温分离技术(SIST)测定,
和/或
(b)所述丙烯共聚物(C-PP)的共聚单体选自由C5α-烯烃、C6α-烯烃、C7α-烯烃、C8α-烯烃、C9α-烯烃、C10α-烯烃、C11α-烯烃和C12α-烯烃构成的组,优选地所述丙烯共聚物(C-PP)为丙烯-1-己烯共聚物。
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聚丙烯组合物,其中所述聚丙烯级分(A)
(a)具有等于或大于0.4摩尔%的通过13C光谱法测定的<2,1>区域缺陷
和/或
(b)为丙烯均聚物,
和/或
(c)不大于0.5g/10min的根据ISO1133测量的熔体流动速率MFR2(230°C),
和/或
(d)低于2.0重量%的二甲苯可溶物含量(XCS)。
1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聚丙烯组合物,其中所述丙烯共聚物级分(B)
(a)包括,优选地仅包括,作为共聚单体的1-己烯,
和/或
(b)大于10.0g/10min的根据ISO1133测量的熔体流动速率MFR2(230°C)。
14.一种薄膜,优选地一种双轴取向薄膜或流延薄膜,包括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聚丙烯组合物。
15.一种挤出涂布的基材,包括涂层,所述涂层包括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聚丙烯组合物。
16.一种用于制备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聚丙烯组合物的方法,其中,其中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包括用于制备所述丙烯共聚物(C-PP)的至少两个串联的反应器的序列聚合方法,其中所述序列聚合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1)在第一反应器(R-1)中使丙烯和任选地至少一种C5至C12α-烯烃聚合,获得权利要求1或12所限定的聚丙烯级分(A),所述第一反应器(R-1)为浆料反应器(SR),优选为环流式反应器(LR),所述C5至C12α-烯烃优选为1-己烯;
(A-2)将所述第一反应器的所述聚丙烯级分(A)和未反应的共聚单体转移到为气相反应器(GPR-1)的第二反应器(R-2)中;
(A-3)将丙烯和至少一种C4至C10α-烯烃进料到所述第二反应器(R-2);
(A-4)在所述第二反应器(R-2)中且在所述聚丙烯级分(A)的存在下使丙烯和至少一种C5至C12α-烯烃聚合,获得权利要求1或13所限定的丙烯共聚物级分(B),所述聚丙烯级分(A)和所述丙烯共聚物级分(B)形成权利要求1、3、10和11中任一项所限定的丙烯共聚物(C-PP),
其中进一步地,
在所述第一反应器(R-1)和所述第二反应器(R-2)中,聚合反应在固体催化剂体系(SCS)的存在下进行,所述固体催化剂体系(SCS)包括:
(i)式(I)的过渡金属化合物
Rn(Cp’)2MX2  (I)
其中,
“M”是锆(Zr)或铪(Hf),
每个“X”独立地是一价阴离子σ-配体,
每个“Cp’”是独立地选自由取代的环戊二烯基、取代的茚基、取代的四氢茚基、和取代或未取代的芴基构成的组的环戊二烯基型有机配体,所述有机配体与所述过渡金属(M)配位,
“R”是连接所述有机配体(Cp’)的二价桥联基团,
“n”是1或2,优选地1,和
(ii)任选地包括周期表(IUPAC)的第13族的元素(E)的助催化剂(Co),优选地包括Al的化合物的助催化剂(Co);
(B)将步骤(A)中获得的所述丙烯共聚物(C-PP)与权利要求1至4和8中任一项所限定的丙烯均聚物(H-PP)共混,由此获得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限定的聚丙烯组合物。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式(I)的过渡金属化合物为式(II)的有机锆化合物:
其中,
M是锆(Zr)或铪(Hf),优选地锆(Zr),
X是具有连接至所述金属“M”的σ-键的配体,
R1彼此相同或不同,且选自由以下基团构成的组:直链饱和的C1至C20烷基,直链不饱和的C1至C20烷基,支链饱和的C1至C20烷基,支链不饱和的C1至C20烷基,C3至C20环烷基,C6至C20芳基,C7至C20烷芳基,和C7至C20芳烷基,任选地含有周期表(IUPAC)的第14至16族的一个或多个杂原子,
R2至R6彼此相同或不同,且选自由以下基团构成的组:氢,直链饱和的C1至C20烷基,直链不饱和的C1至C20烷基,支链饱和的C1至C20烷基,支链不饱和的C1至C20烷基,C3至C20环烷基,C6至C20芳基,C7至C20烷芳基,和C7至C20芳烷基,任选地含有周期表(IUPAC)的第14至16族的一个或多个杂原子,
R7和R8彼此相同或不同,且选自由以下基团构成的组:氢,直链饱和的C1至C20烷基,直链不饱和的C1至C20烷基,支链饱和的C1至C20烷基,支链不饱和的C1至C20烷基,C3至C20环烷基,C6至C20芳基,C7至C20烷芳基,C7至C20芳烷基,任选地含有周期表(IUPAC)的第14至16族的一个或多个杂原子,SiR10 3,GeR10 3,OR10,SR10和NR10 2
其中,
R10选自由以下基团构成的组:直链饱和的C1至C20烷基,直链不饱和的C1至C20烷基,支链饱和的C1至C20烷基,支链不饱和的C1至C20烷基,C3至C20环烷基,C6至C20芳基,C7至C20烷芳基,和C7至C20芳烷基,任选地含有周期表(IUPAC)的第14至16族的一个或多个杂原子,
和/或
R7和R8任选地和与其连接的茚基碳一起是C4至C20碳环体系的一部分,任选地一个碳原子能够被氮原子、硫原子或氧原子取代,所述C4至C20碳环优选为C5环,
R9彼此相同或不同,且选自由以下基团构成的组:氢、直链饱和的C1至C20烷基、直链不饱和的C1至C20烷基、支链饱和的C1至C20烷基、支链不饱和的C1至C20烷基、C3至C20环烷基、C6至C20芳基、C7至C20烷芳基、C7至C20芳烷基、OR10、和SR10
其中,
R10为如前面所限定的,
L 是桥接所述两个茚基配体的二价基团,优选地是C2R11 4单元或SiR11 2或GeR11 2,其中,
R11选自由以下基团构成的组:H,直链饱和的C1至C20烷基,直链不饱和的C1至C20烷基,支链饱和的C1至C20烷基,支链不饱和的C1至C20烷基,C3至C20环烷基,C6至C20芳基,C7至C20烷芳基或者C7至C20芳烷基,任选地含有周期表(IUPAC)的第14至16族的一个或多个杂原子。
CN201280004426.3A 2011-01-03 2012-01-02 具有改进的光学性能的聚丙烯密封材料 Active CN10329887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1150025.2 2011-01-03
EP11150025 2011-01-03
PCT/EP2012/050001 WO2012093098A1 (en) 2011-01-03 2012-01-02 Sealing material of polypropylene with improved optical performanc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98874A true CN103298874A (zh) 2013-09-11
CN103298874B CN103298874B (zh) 2016-03-09

Family

ID=439823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04426.3A Active CN103298874B (zh) 2011-01-03 2012-01-02 具有改进的光学性能的聚丙烯密封材料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062232B2 (zh)
EP (1) EP2661465B1 (zh)
CN (1) CN103298874B (zh)
ES (1) ES2576293T3 (zh)
WO (1) WO2012093098A1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79518A (zh) * 2013-09-27 2016-05-11 北欧化工公司 具有高二甲苯可溶物XS和适用于BOPP方法的高解链温度Tm的聚合物组合物
CN106661157A (zh) * 2014-07-09 2017-05-10 北欧化工公司 用于薄膜应用的丙烯无规共聚物
CN107849413A (zh) * 2015-07-30 2018-03-27 博里利斯股份公司 具有改进的热粘力的聚丙烯组合物
CN112004840A (zh) * 2018-05-09 2020-11-27 博里利斯股份公司 聚丙烯管道组合物
CN112739729A (zh) * 2018-10-08 2021-04-30 博里利斯股份公司 可发泡聚丙烯组合物
CN114761236A (zh) * 2019-12-05 2022-07-15 博里利斯股份公司 具有改善的性能的多层薄膜
CN116789884A (zh) * 2023-08-28 2023-09-22 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高透光率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022127A1 (en) 2013-08-14 2015-02-19 Borealis Ag Propylene composition with improved impact resistance at low temperature
US9890275B2 (en) 2013-08-21 2018-02-13 Borealis Ag High flow polyolefin composition with high stiffness and toughness
MX2016001930A (es) 2013-08-21 2016-05-26 Borealis Ag Composicion de poliolefina de alto flujo con alta rigidez y tenacidad.
EP2860031B1 (en) 2013-10-11 2016-03-30 Borealis AG Machine direction oriented film for labels
EP3060589B9 (en) 2013-10-24 2018-04-18 Borealis AG Low melting pp homopolymer with high content of regioerrors and high molecular weight
EP2865713B1 (en) 2013-10-24 2016-04-20 Borealis AG Blow molded article based on bimodal random copolymer
US9670293B2 (en) 2013-10-29 2017-06-06 Borealis Ag Solid single site catalysts with high polymerisation activity
US9751962B2 (en) 2013-11-22 2017-09-05 Borealis Ag Low emission propylene homopolymer with high melt flow
CN105793298B (zh) 2013-12-04 2019-06-28 博里利斯股份公司 用于熔喷纤维的不含邻苯二甲酸酯的pp均聚物
KR101873134B1 (ko) 2013-12-18 2018-06-29 보레알리스 아게 향상된 강성/인성 균형을 가진 bopp 필름
US10227427B2 (en) 2014-01-17 2019-03-12 Borealis Ag Process for preparing propylene/1-butene copolymers
ES2767498T3 (es) 2014-02-06 2020-06-17 Borealis Ag Copolímeros de impacto transparentes y suaves
ES2827285T3 (es) 2014-02-06 2021-05-20 Borealis Ag Copolímeros blandos con alta resistencia al impacto
EP2907841A1 (en) 2014-02-14 2015-08-19 Borealis AG Polypropylene composite
ES2659731T3 (es) 2014-05-20 2018-03-19 Borealis Ag Composición de polipropileno para aplicaciones en interiores de automóviles
RU2724050C1 (ru) * 2016-12-29 2020-06-19 Бореалис Аг Композиция на основе полипропилена, имеющая низкую температуру начала сваривания и высокую температуру плавления
WO2020064190A1 (en) * 2018-09-26 2020-04-02 Borealis Ag Propylene copolymer composition with excellent optic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WO2020089268A1 (en) * 2018-10-30 2020-05-07 Borealis Ag A moulded article comprising a polypropylene composition suitable for gamma-ray sterilization
EP3916023A1 (en) * 2020-05-27 2021-12-01 Borealis AG Polypropylene coating composition
WO2023110386A1 (en) * 2021-12-14 2023-06-22 Basell Poliolefine Italia S.R.L. Propylene based polymer composition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4087419A1 (en) * 2003-03-31 2004-10-14 Borealis Technology Oy Multilayer films
CN101595178A (zh) * 2007-01-22 2009-12-02 博里利斯技术有限公司 具有低表面能的聚丙烯组合物
EP2147939A1 (en) * 2008-07-22 2010-01-27 Borealis AG Polypropylene composition with improved optics for film and moulding applications
CN101679552A (zh) * 2007-05-08 2010-03-24 博里利斯技术有限公司 电绝缘膜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I86867C (fi) 1990-12-28 1992-10-26 Neste Oy Flerstegsprocess foer framstaellning av polyeten
FI88047C (fi) 1991-05-09 1993-03-25 Neste Oy Pao tvenne elektrondonorer baserad katalysator foer polymerisation av olefiner
AU7921198A (en) 1997-06-24 1999-01-04 Borealis As Process for preparing propylene polymers
FI111848B (fi) 1997-06-24 2003-09-30 Borealis Tech Oy Menetelmä ja laitteisto propeenin homo- ja kopolymeerien valmistamiseksi
DE69910967T2 (de) * 1998-08-20 2004-07-22 Basell Poliolefine Italia S.P.A. Kristalline propylene-copolymerzusammensetzungen mit heissversiegelungseigenschaften, optischen eigenschaften und reduzierter löslichkeit
EP1548037A3 (de) 1999-12-23 2007-09-12 Basell Polyolefine GmbH Random-Propylen-Ethylencopolymere
EP1323747A1 (en) 2001-12-19 2003-07-02 Borealis Technology Oy Production of olefin polymerisation catalysts
EP1846158B1 (en) 2004-12-31 2011-06-29 Borealis Technology Oy Process to prepare a solid olefin polymerisation catalyst
EP1741725B1 (en) 2005-07-08 2014-04-09 Borealis Technology Oy Propylene polymer composition
ES2348641T3 (es) 2005-12-22 2010-12-10 Borealis Technology Oy Composicion de polipropileno que comprende un componente de copolimero de propileno.
EP1847552A1 (en) 2006-04-18 2007-10-24 Borealis Technology Oy Catalytic system
EP1847551A1 (en) 2006-04-18 2007-10-24 Borealis Technology Oy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polypropylene
EP2014714A1 (en) * 2007-07-11 2009-01-14 Borealis Technology Oy Heterophasic polyolefin composition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4087419A1 (en) * 2003-03-31 2004-10-14 Borealis Technology Oy Multilayer films
CN101595178A (zh) * 2007-01-22 2009-12-02 博里利斯技术有限公司 具有低表面能的聚丙烯组合物
CN101679552A (zh) * 2007-05-08 2010-03-24 博里利斯技术有限公司 电绝缘膜
EP2147939A1 (en) * 2008-07-22 2010-01-27 Borealis AG Polypropylene composition with improved optics for film and moulding applications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79518A (zh) * 2013-09-27 2016-05-11 北欧化工公司 具有高二甲苯可溶物XS和适用于BOPP方法的高解链温度Tm的聚合物组合物
CN108948523A (zh) * 2013-09-27 2018-12-07 北欧化工公司 具有高二甲苯可溶物XS和适用于BOPP方法的高解链温度Tm的聚合物组合物
CN105579518B (zh) * 2013-09-27 2019-09-24 北欧化工公司 具有高二甲苯可溶物XS和适用于BOPP方法的高解链温度Tm的聚合物组合物
CN106661157A (zh) * 2014-07-09 2017-05-10 北欧化工公司 用于薄膜应用的丙烯无规共聚物
CN106661157B (zh) * 2014-07-09 2018-07-06 北欧化工公司 用于薄膜应用的丙烯无规共聚物
CN107849413A (zh) * 2015-07-30 2018-03-27 博里利斯股份公司 具有改进的热粘力的聚丙烯组合物
CN107849413B (zh) * 2015-07-30 2019-01-04 博里利斯股份公司 具有改进的热粘力的聚丙烯组合物
CN112004840A (zh) * 2018-05-09 2020-11-27 博里利斯股份公司 聚丙烯管道组合物
CN112739729A (zh) * 2018-10-08 2021-04-30 博里利斯股份公司 可发泡聚丙烯组合物
CN114761236A (zh) * 2019-12-05 2022-07-15 博里利斯股份公司 具有改善的性能的多层薄膜
CN116789884A (zh) * 2023-08-28 2023-09-22 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高透光率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
CN116789884B (zh) * 2023-08-28 2024-01-09 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高透光率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062232B2 (en) 2015-06-23
CN103298874B (zh) 2016-03-09
EP2661465A1 (en) 2013-11-13
ES2576293T3 (es) 2016-07-06
EP2661465B1 (en) 2016-04-06
US20140031492A1 (en) 2014-01-30
WO2012093098A1 (en) 2012-07-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98874B (zh) 具有改进的光学性能的聚丙烯密封材料
CN103298875B (zh) 具有高熔融温度的聚丙烯密封材料
CN102858869B (zh) 具有低密封温度的丙烯/1-己烯共聚物组合物
CN102869718B (zh) 具有较宽密封窗口的丙烯/1-己烯共聚物组合物
CN103608174B (zh) 多层流延膜
CN103608177B (zh) 多层双向拉伸聚合物薄膜
US8314187B2 (en) Multimodal medium density polyethylene polymer composition
KR101514911B1 (ko) 밀봉 프로필렌 공중합체
CN101506296B (zh) 挤出涂布的基材
CN103403041B (zh) 具有减少的涂覆失败率的汽车外饰制品
US20180155474A1 (en) Broad Orthogonal Distribution Metallocene Polyethylenes for Films
CN104039550B (zh) 多层吹塑薄膜
CN103890078B (zh) 具有改善的sit和熔融点之间平衡的聚丙烯共混物
US20150232589A1 (en) Ethylene-Based Polymers and Articles Made Therefrom
JP7263462B2 (ja) 幅広い直交分布のフィルム用メタロセンポリエチレン
KR101473075B1 (ko) 낮은 밀봉 온도를 갖는 프로필렌/1―헥센 공중합체 조성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