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88241B - 废水循环冷却两级澄清软化系统 - Google Patents

废水循环冷却两级澄清软化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88241B
CN103288241B CN201310242126.5A CN201310242126A CN103288241B CN 103288241 B CN103288241 B CN 103288241B CN 201310242126 A CN201310242126 A CN 201310242126A CN 103288241 B CN103288241 B CN 10328824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ction tank
tank
waste water
reaction
stirr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24212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88241A (zh
Inventor
潘文刚
肖龙博
夏俊方
尚荣
穆玉娟
方小琴
郗一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ner Mongolia Jingtai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JINGYU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JINGYU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JINGYU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24212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288241B/zh
Publication of CN1032882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882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882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882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Of Suspended Particles By Flocculating Agents (AREA)
  • Removal Of Specific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一种废水循环冷却两级澄清软化系统,它包括第一反应池(1),第二反应池(2)和第三反应池(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应池(1)内安装有除硬脱硅第一搅拌机(101)和酸碱度控制器(102),所述第二反应池(2)内安装有第一混凝剂搅拌机(201),所述第三反应池(3)内安装有第一絮凝剂搅拌机(301),第三反应池(3)输出端连接到第一沉淀池(4),第一沉淀池(4)内装有斜管填料(5),第一沉淀池(4)输出端依次连接第四反应池(6)、第五反应池(7)和第六反应池(8),第六反应池(8)连接有第二沉淀池(9),第二沉淀池(9)内装有第二斜管填料(10),本发明能根据废水的酸碱度、重金属含量等实际情况投入软化药剂,避免了处理系统的堵塞,稳定了出水水质,提高了废水处理的效率。

Description

废水循环冷却两级澄清软化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废水处理行业技术领域,具体讲就是涉及一种废水循环冷却两级澄清软化系统。
背景技术
煤炭等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产生的工业‘三废’造成容易环境污染,_对工业‘三废’进行处理后排放是减少污染,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对煤炭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废水进行达标处理,能有效的减少煤炭行业对环境的破坏,因此人们经常将煤炭开采中的废水进行进行处理后循环利用。
废水循环冷却使用占到煤炭冶金等行业企业用水量的50~90%,循环冷却废水重复利用率最少能够达到20~30%,但是传统的循环冷却水在系统中的不断循环使用,会产生以下问题:
第一是设备结垢,循环水系统中最易生成的水垢是碳酸钙垢,水垢会使设备加速老化,目前传统控制水垢即是防止碳酸钙的析出;第二是金属腐蚀,冷却循环水的氧含量往往高达4~7mg/l,水中溶解有较多的无极盐类,因此腐蚀性很强;第三是微生物腐蚀,循环水产生腐蚀还与微生物产生的软垢有关。生物粘泥软垢也是影响传热和引起管路堵塞的因素之一。
目前常采用补充水预处理软化、降低PH、添加结垢抑制剂等解决设备结垢;在系统开车前清洗机洗涤设备和管线内表面,或者采用大剂量的预膜剂处理方式解决金属腐蚀弊端。同时采用投加氧化性杀菌剂或非氧化性杀菌剂、凉水塔涂刷防污漆等方法进行防微生物腐蚀。但是这种传统的循环水系统处理方法针对性不强、无法准确掌握药剂投加量、运行管理成本很高、出水水质不稳定。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废水的循环冷却处理过程中处理系统容易堵塞,软化加药剂量无法控制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废水循环冷却两级澄清软化系统,能根据废水的酸碱度、重金属含量等实际情况投入软化药剂,避免了处理系统的堵塞,稳定了出水水质,提高了废水处理的效率。
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一种废水循环冷却两级澄清软化系统,它包括第一反应池,第一反应池出水端连接有第二反应池,第二反应池连接有第三反应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应池内安装有除硬脱硅第一搅拌机和酸碱度控制器,所述第二反应池内安装有第一混凝剂搅拌机,所述第三反应池内安装有第一絮凝剂搅拌机,第三反应池输出端连接到第一沉淀池,第一沉淀池内装有第一斜管填料,第一沉淀池输出端依次连接第四反应池、第五反应池和第六反应池,第六反应池连接有第二沉淀池,第二沉淀池内装有第二斜管填料,第四反应池内安装有除硬脱硅第二搅拌机,第五反应池内安装有第二混凝剂搅拌机,所述第六反应池内安装有第二絮凝剂搅拌机。
所述第一反应池输入端与调节池连接,第一反应池和调节池连接管路上装有提升泵。
所述第二沉淀池输出端连接有中间水池。
所述第一沉淀池和第二沉淀池都设有污泥收集装置。
所述第一反应池和第四反应池都安装有除硬脱硅剂添加器,第二反应池和第五反应池都安装有混凝剂添加器,第三反应池和第六反应池都安装有絮凝剂添加器。
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废水循环冷却两级澄清软化系统,能根据废水的酸碱度、重金属含量等实际情况投入软化药剂,避免了处理系统的堵塞,稳定了出水水质,提高了废水处理的效率。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如附图1所示,一种废水循环冷却两级澄清软化系统,它包括第一反应池1,第一反应池1出水端连接有第二反应池2,第二反应池2连接有第三反应池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应池1内安装有除硬脱硅第一搅拌机101和酸碱度控制器102,所述第二反应池2内安装有第一混凝剂搅拌机201,所述第三反应池3内安装有第一絮凝剂搅拌机301,第三反应池3输出端连接到第一沉淀池4,第一沉淀池4内装有第一斜管填料5,第一沉淀池4输出端依次连接第四反应池6、第五反应池7和第六反应池8,第六反应池8连接有第二沉淀池9,第二沉淀池9内装有第二斜管填料10,第四反应池内6安装有除硬脱硅第二搅拌机601,第五反应池7内安装有第二混凝剂搅拌机701,所述第六反应池8内安装有第二絮凝剂搅拌机801。
所述第一反应池1输入端与调节池11连接,第一反应池1和调节池11连接管路上装有提升泵12。
所述第二沉淀池9输出端连接有中间水池13。
所述第一沉淀池4和第二沉淀池9都设有污泥收集装置14。
所述第一反应池1和第四反应池6都安装有除硬脱硅剂添加器15,第二反应池2和第五反应池7都安装有混凝剂添加器16,第三反应池3和第六反应池8都安装有絮凝剂添加器17。
浓盐水排至调节池11,调节池11废水经提升泵12提升进入第一反应池1,第一反应池1废水由酸碱度控制器102控制除硬脱硅剂的投加量,通过除硬脱硅第一搅拌机101混合均匀,使PH控制在11~12左右;第一反应池1出水自流进入第二反应池2,定量投加混凝剂,通过第一混凝剂搅拌机201搅拌混合均匀后出水自流进入第三反应池3;第三反应池3定量投加絮凝剂,通过第一絮凝剂搅拌机301搅拌混合均匀后出水自流进入第一沉淀池4进行沉淀,沉淀池出水自流进入第四反应池6,第四反应池6废水定量投加除硬脱硅剂,通过除硬脱硅剂添加器15混合均匀,第四反应池6出水自流进入第五反应池7,第五反应池7定量投加混凝剂,通过第二混凝剂搅拌机701搅拌混合均匀后出水自流进入第六反应池8,第六反应池8定量投加絮凝剂,通过第二絮凝剂搅拌机801搅拌混合均匀后出水自流进入第二沉淀池9进行沉淀,第二沉淀池9出水自流进入中间水池13,沉淀池污泥进行单独收集处理。
本发明提供的废水循环冷却两级澄清软化系统,能根据废水的酸碱度、重金属含量等实际情况投入软化药剂,避免了处理系统的堵塞,稳定了出水水质,提高了废水处理的效率。

Claims (2)

1.一种废水循环冷却两级澄清软化系统,它包括第一反应池(1),第一反应池(1)出水端连接有第二反应池(2),第二反应池(2)连接有第三反应池(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应池(1)内安装有除硬脱硅第一搅拌机(101)和酸碱度控制器(102),所述第二反应池(2)内安装有第一混凝剂搅拌机(201),所述第三反应池(3)内安装有第一絮凝剂搅拌机(301),第三反应池(3)输出端连接到第一沉淀池(4),第一沉淀池(4)内装有第一斜管填料(5),第一沉淀池(4)输出端依次连接第四反应池(6)、第五反应池(7)和第六反应池(8),第六反应池(8)连接有第二沉淀池(9),第二沉淀池(9)内装有第二斜管填料(10),第四反应池内(6)安装有除硬脱硅第二搅拌机(601),第五反应池(7)内安装有第二混凝剂搅拌机(701),所述第六反应池(8)内安装有第二絮凝剂搅拌机(801);
所述第一反应池(1)输入端与调节池(11)连接,第一反应池(1)和调节池(11)连接管路上装有提升泵(12);
所述第二沉淀池(9)输出端连接有中间水池(13); 
所述第一反应池(1)和第四反应池(6)都安装有除硬脱硅剂添加器(15),第二反应池(2)和第五反应池(7)都安装有混凝剂添加器(16),第三反应池(3)和第六反应池(8)都安装有絮凝剂添加器(17)。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水循环冷却两级澄清软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沉淀池(4)和第二沉淀池(9)都设有污泥收集装置(14)。 
CN201310242126.5A 2013-06-18 2013-06-18 废水循环冷却两级澄清软化系统 Active CN10328824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42126.5A CN103288241B (zh) 2013-06-18 2013-06-18 废水循环冷却两级澄清软化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42126.5A CN103288241B (zh) 2013-06-18 2013-06-18 废水循环冷却两级澄清软化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88241A CN103288241A (zh) 2013-09-11
CN103288241B true CN103288241B (zh) 2014-09-10

Family

ID=490898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242126.5A Active CN103288241B (zh) 2013-06-18 2013-06-18 废水循环冷却两级澄清软化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28824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87866A (zh) * 2015-04-02 2015-07-22 珠海克林格林环保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湿式电除尘器的水循环处理系统
CN105776476A (zh) * 2016-04-25 2016-07-20 广饶康达环保水务有限公司 一种磁混凝水处理装置及处理工艺
CN108059269A (zh) * 2017-09-26 2018-05-22 内蒙古久科康瑞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去除工业废水中二氧化硅和硬度的系统和工艺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678542U (zh) * 2010-04-29 2010-12-22 上海晶宇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含氰废水五级破氰反应器
CN102476877A (zh) * 2010-11-29 2012-05-30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一种含油污水锅炉回用除硅除油复合方法
CN102826680A (zh) * 2012-08-30 2012-12-19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油田高含硅废水回用锅炉预处理工艺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678542U (zh) * 2010-04-29 2010-12-22 上海晶宇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含氰废水五级破氰反应器
CN102476877A (zh) * 2010-11-29 2012-05-30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一种含油污水锅炉回用除硅除油复合方法
CN102826680A (zh) * 2012-08-30 2012-12-19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油田高含硅废水回用锅炉预处理工艺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88241A (zh) 2013-09-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07963B (zh) 钢铁工业酸洗废水和金属离子的处理方法
CN104556569A (zh) 油页岩干馏污水处理的方法及系统
CN103787530A (zh) 一种压裂返排液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11762965A (zh) 一种石油化工废水深度处理回收利用方法
KR101360017B1 (ko) 블랜딩을 이용한 수처리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수처리 시스템
CN103288241B (zh) 废水循环冷却两级澄清软化系统
CN202144471U (zh) 一种焦化废水深度处理回用装置
CN203346204U (zh) 废水循环冷却两级澄清软化系统
CN210367290U (zh) 一种页岩气钻井作业废水不落地预处理装置
CN111039474A (zh) 一种电厂循环水处理系统及方法
CN102101734A (zh) 一种电解与光电催化预处理黄姜皂素酸性废水的方法
CN101973659A (zh) 微电解及物化法联用处理维生素b12提炼废水的装置及方法
CN106673267A (zh) 不锈钢脱脂清洗废水处理系统及基于该系统的处理工艺
CN103232134A (zh) 一种适用于化工产业的废水处理方法
CN104692563B (zh) 一种电镀废水回用设备及其处理方法
CN203269723U (zh) 一种玉米深加工废水处理装置
CN206437998U (zh) 含pam混合液中pam浓度的监测系统
CN202924851U (zh) 一种基于芬顿氧化反应的含氟废水处理装置
CN104926048A (zh) 一种煤化工废水处理方法
CN213112847U (zh) 电泳废水处理系统
CN103979709A (zh) 一种循环水排污水联合软化处理系统及方法
CN211847518U (zh) 一种电厂循环水处理系统
CN205088058U (zh) 一种高浓度有机废水微电解处理系统
CN201071333Y (zh) 混凝反应法处理涂装废水装置
CN203877998U (zh) 一种循环水排污水联合软化处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200081 room 3, floor 22, No. 196, Ouyang Road, Hongkou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JINGYU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Address before: Room 1501, No. 612, North Road, Hongkou District station, Shanghai,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Jingyu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717

Address after: 017000 the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Erdos high tech Industrial Park cloud computing big data enterprise headquarters base 1506 room

Patentee after: Inner Mongolia Jingtai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200081 22, 3 floor, 10 building, 196 Ouyang Road, Hongkou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JINGYU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