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87129B - 控制部及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控制部及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87129B
CN103287129B CN201310062375.6A CN201310062375A CN103287129B CN 103287129 B CN103287129 B CN 103287129B CN 201310062375 A CN201310062375 A CN 201310062375A CN 103287129 B CN103287129 B CN 10328712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sired value
medium
species
metal
proje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6237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87129A (zh
Inventor
奥村嘉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2871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871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871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8712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02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1218Reducing or saving of used resources, e.g. avoiding waste of consumables or improving usage of hardware resources
    • G06F3/1219Reducing or saving of used resources, e.g. avoiding waste of consumables or improving usage of hardware resources with regard to consumables, e.g. ink, toner, pap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02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1203Improving or facilitating administration, e.g. print management
    • G06F3/1208Improving or facilitating administration, e.g. print management resulting in improved quality of the output result, e.g. print layout, colours, workflows, print preview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23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use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1237Print job management
    • G06F3/1253Configuration of print job parameters, e.g. using UI at the client
    • G06F3/1256User feedback, e.g. print preview, test print, proofing, pre-flight check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78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dopt a particular infrastructure
    • G06F3/1284Local printer device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控制部及控制方法。所述控制部被用于喷出金属油墨的印刷装置中,并使受理部和显示部显示在用户接口画面上,所述受理部受理与金属质感相关的、用户所期望的项目,所述显示部显示适于所述项目的印刷介质的种类。

Description

控制部及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被用于印刷控制装置中的控制部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实施使用了金属油墨的印刷,所述金属油墨用于使金属物质所释放出的特殊的光泽感和质感(以下,统称为金属质感)表现于印刷结果中。作为相关技术,已知一种通过对金属油墨的油墨量进行控制,从而对印刷表面的质感进行控制的印刷控制装置(参照专利文献1)。
如上述文献所公开的那样,通过对印刷中所使用的金属油墨的油墨量进行控制,从而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控制印刷结果中的金属质感。但是,在印刷介质上表现出的金属质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金属油墨所附着的印刷介质的性质。也就是说,即使在使用了相同的量的金属油墨的情况下,如果印刷介质的种类不同则金属质感也会有所不同。因此,若无法掌握印刷介质与金属质感之间的相关性,则难以实现对金属质感的准确的控制。此外,为了在印刷结果中实现用户所期望的金属质感,而需要选择适合于实现该金属质感的印刷介质。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30405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中的至少一个课题而被完成的,并提供一种明确了印刷介质与金属质感之间的相关性,从而非常有助于所期望的金属质感的实现的印刷控制装置及信息记录方法。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为印刷控制装置,其采用如下结构,即,具备存储部,所述存储部针对于印刷介质的每个种类,而对记录了指标值的范围的信息进行存储,所述指标值表示使金属油墨附着在印刷介质上而形成的印刷结果的金属质感。
根据该结构,金属油墨在印刷结果中的金属质感的指标值的范围被存储于存储部中,以作为印刷介质的每个种类的信息。因此,通过参照该信息,从而明确了印刷介质的种类与金属质感之间的相关性(在某一印刷介质上能够再现何种程度的金属质感),并且在用户使用印刷控制装置而欲在印刷结果中实现所期望的金属质感时具有较大的帮助。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中,印刷控制装置具备:受理部,其受理上述指标值的目标值的输入;显示控制部,其使在上述范围内包含上述目标值的印刷介质的种类显示在预定的用户接口画面上。根据该结构,在受理部受理了用户所期望的目标值的输入之后,具有可再现该目标值的性质的印刷介质的种类通过用户接口画面而向用户被提示。因此,用户能够容易地选择适合于实现所期望的金属质感的印刷介质。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中,上述存储部针对于印刷介质的每个种类,而对记录了第一指标值的范围及第二指标值的范围的信息进行存储,所述第一指标值为表示上述金属质感的指标值,所述第二指标值为,表示上述金属质感且不同于第一指标值的指标值。也就是说,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表示金属质感的指标值不止存在一种,而是存在多种,并且针对于印刷介质的每个种类,将各个指标值的范围作为信息而存储于存储部中。作为表示金属质感的指标值的种类,考虑到根据不同的角度的反射光的亮度而计算出的金属度、光泽度、基于反射光的亮度的空间噪声、或正反射光的亮度等。因此,上述多个种类的指标值中的任意两个的组合成为第一指标值及第二指标值。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中,上述受理部受理上述第一指标值的目标值的输入,上述显示控制部根据上述第二指标值的变动率,而从在上述第一指标值的范围内包含了上述第一指标值的目标值的印刷介质的种类中,提取一部分种类,并使该提取出的印刷介质的种类显示在上述用户接口画面上。也就是说,具有可使用户所期望的第一指标值的目标值再现的性质的印刷介质的种类、且第二指标值的变动率较小或较大的一部分种类,通过用户接口画面而向用户被提示。或者,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上述显示控制部使在上述第一指标值的范围内包含了上述第一指标值的目标值的印刷介质的种类,按照上述第二指标值的变动率的顺序显示在上述用户接口画面上。根据这些结构,在选择适合于实现用户所期望的第一指标值的印刷介质的种类时具有较大的帮助。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中,上述存储部针对印刷介质的每个种类,而对用于在印刷介质上再现金属质感的金属油墨的油墨量的下限值及上限值进行存储,上述显示控制部使该下限值及上限值以与印刷介质的种类的显示相对应的方式也显示在上述用户接口画面上。根据该结构,由于用于使金属质感再现的金属油墨的油墨量的下限值及上限值,以与印刷介质的种类相对应的方式而被显示在用户接口画面上,因此对于在用户选择印刷介质并使用金属油墨时,设定适当的金属油墨量而言,具有较大的帮助。
本发明所涉及的技术思想并非仅通过印刷控制装置这一方式而被实现,也可以通过其他的物件(装置)而被实现。此外,例如,具备与上述的任一方式的印刷控制装置的特征相对应的工序的方法(信息记录方法)的发明、使计算机执行该方法的程序的发明、或记录了该程序介质且能够通过计算机读取的媒介的发明也能够掌握该技术思想。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硬件结构及软件结构的图。
图2为表示数据库生成处理的流程图。
图3为表示数据库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4为表示介质显示及选定处理的流程图。
图5为例示了每种介质的第一指标值及第二指标值的再现范围的图。
图6为表示UI画面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7为表示数据库的其他的示例的图。
图8为表示UI画面的其他的示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1.装置等的概要结构
图1图示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印刷控制装置1等的硬件结构及软件结构。印刷控制装置1主要由计算机10构成。此外,当将印刷控制装置1设定为由多个装置构成的系统时,在印刷控制装置1中包括打印机20、和显示器30等。计算机10及显示器30既可以像膝上型PC(个人电脑)或平板型计算机等那样被一体地构成,也可以为相互独立的装置。此外,计算机10也可以称为信息记录装置、显示控制装置、图像处理装置等。在计算机10中,由于由CPU12读取被存储于通过硬盘驱动器(HDD)11等而实现的存储部中的程序,并在RAM13等内部存储器中将程序展开,且执行基于程序的运算,从而实现印刷控制部14、测定控制部15、数据库生成部16、介质选定部17、显示控制部18等各个功能。对于上述各个功能将在后文中进行说明。
在HDD11中存储有通过数据库生成部16而生成的数据库DB。计算机10通过执行基于程序(主要为印刷控制部14)的运算,从而经由预定的接口来对作为印刷装置的打印机20进行控制。此外,计算机10通过未图示的视频接口而与显示器30连接,并通过未图示的输入接口而与键盘、鼠标、触控板、或触摸面板等操作部40连接。而且,计算机10与后文所述的、能够对金属油墨的样本进行测定(测色)的测定装置50连接。
2.数据库生成处理
图2通过流程图而图示了,在计算机10中主要通过印刷控制部14、测定控制部15及数据库生成部16的功能而执行的数据库生成处理。在步骤S100中,印刷控制部14通过对打印机20进行控制,从而使打印机20对被指定的某一种印刷介质(指定介质)执行使用了预定的金属油墨的样本图像的印刷。样本图像为,例如对金属油墨的油墨量(浓度)阶梯性不同的(例如,使每单位面积的、点数相对于全部点数的比例向0%~100%阶梯性地变化的)多个块图像进行排列而成的图。本实施方式中所称的金属油墨是指,以包含金属的方式而构成的油墨,例如可以使用日本特开2010-52225号公报中所公开的金属油墨。打印机20为如下的机型,即,除了能够使用蓝绿色、品红色、黄色等有彩色油墨或黑色、灰色等无彩色油墨之外,还能够使用这种金属油墨而在介质上执行印刷的机型。
在下文中,将在步骤S100中印刷有由金属油墨形成的样本图像的指定介质简称为“样本”。
在步骤S110中,测定控制部15通过对测定装置50进行控制,从而执行对来自样本的反射光的测定。测定装置50例如为如下的装置,即,当将相对于样本的铅直方向设定为角度θ=0°时,从θ=-45°的角度对样本照射光源,并在多个角度θ的观察位置处接收来自样本的反射光,从而能够对各个观察位置处的亮度L*进行测定的装置。此外,所谓的扫描仪(图像读取装置)、能够遵照JIS规格等而对光泽度进行计测的光泽计等也相当于测定装置50。测定控制部15输入通过测定装置50而得到的测定结果。
在步骤S120中,数据库生成部16取得附着于指定介质上的金属油墨的油墨量的上限值及下限值。此处所称的油墨量的上限值是指,在指定介质上不会产生金属油墨的洇散的油墨量的上限。数据库生成部16例如通过使对样本进行了观察的用户经由操作部40而直接输入该上限值、或输入构成样本的块的编号等,从而取得该上限值。数据库生成部16预先保持了块的编号与块的印刷中所使用的金属油墨的油墨量之间的对应关系。此外,金属油墨的油墨量的下限值是指,为了在指定介质上产生最低限度的金属质感所需要的油墨量。数据库生成部16通过使对样本进行了观察的用户经由操作部40而直接输入该下限值、或输入构成样本的块的编号等,从而取得该下限值。
或者,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数据库生成部16不通过用户输入,而是根据通过上述测定装置50而得到的测定结果,来确定由于洇散等而导致测定值开始变得不稳定的块,并将与该确定的块相对应的油墨量设定为上限值。此外,也可以根据通过测定装置50而得到的测定结果,来确定使预先规定的最低限度的金属质感(例如,正反射光的亮度L*)产生的块,并将与该确定的块相对应的油墨量设定为下限值。
在步骤S130中,数据库生成部16根据步骤S110中的通过测定装置50而得到的测定结果,来取得表示样本的金属质感的、多个指标值的上限值及下限值。考虑到各种各样的用于表示(评价)金属质感的指标值,例如,考虑到根据不同的角度的反射光的亮度L*而计算出的金属度、光泽度(例如,测定角60°的光泽度)、基于反射光的亮度L*的空间噪声、或上述的正反射光的亮度L*等。在该步骤S130中,数据库生成部16针对表示金属质感的第一指标值和第二指标值,而分别取得上限值和下限值。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指标值是指,用户为了使印刷结果中表现出理想的金属质感而主动地进行控制的指标值。另一方面,第二指标值是指,在欲通过对第一指标值进行控制从而实现理想的金属质感时需要尽量抑制变化的对象的指标值。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示例,将第一指标值设为“金属度”,将第二指标值设为“光泽度”。数据库生成部16根据处于在上述步骤S120中所取得的金属油墨的油墨量的下限值~上限值的范围内的、各个块的测定结果,而对第一指标值(金属度)进行计算,并将该计算出的各个第一指标值中的最小值设为第一指标值的下限值,将最大值设为第一指标值的上限值。同样地,数据库生成部16根据处于该油墨量的下限值~上限值的范围内的各个块的测定结果,而取得第二指标值(光泽度),并将该取得的各个第二指标值中的最小值设为第二指标值的下限值,将最大值设为第二指标值的上限值。另外,对于金属度的定义,可以使用例如日本特开2010-130405号公报中所公开的式(1)和式(2)。基本上可以认为,金属度是根据不同的角度的反射光(例如,θ=30°的反射光、θ=-60°的反射光)的亮度L*的差值而被定义的,并且该值越高,则以不同的角度对样本进行观察时所感受到的亮度的差越大。由于只要能够对这种金属度进行控制,便能够改变观察者从印刷结果所感受到的金属性的“华丽度”或“高级感”,因此与所期望的金属质感的实现密切相关。
在步骤S140中,数据库生成部16根据在步骤S130中所取得的第一指标值的上限值及下限值、和第二指标值的上限值及下限值,而取得第二指标值的变动率。该变动率被定义为,(第二指标值的上限值-第二指标值的下限值)/(第一指标值的上限值-第一指标值的下限值)。由于这种变动率意味着,其值越大,则在针对于指定介质而使金属油墨的油墨量发生改变以使第一指标值发生变化时,第二指标值也越容易发生变化,因此,在对第一指标值进行控制的这一目的下,该变动率的值优选为较小。
在步骤S150中,数据库生成部16将分别在步骤S120~S140中所取得的、金属油墨的油墨量的上限值及下限值、第一指标值的上限值及下限值、第二指标值的上限值及下限值、第二指标值的变动率,以与指定介质关联的方式而登录在HDD11中的数据库DB内。另外,改变指定介质的种类而反复执行步骤S100~S140的处理。
其结果为,生成了图3所例示的这种数据库DB。在图3中图示了,针对介质A、B、C、D…之类的、不同的介质种类中的每一个种类而记录了各种信息的状态,且作为一个示例,关于介质A,记载如下信息,即,第一指标值的上限值=55、下限值=25,第二指标值的上限值=27、下限值=22,第二指标值的变动率=0.17,金属油墨的油墨量的上限值=70%、下限值=5%。
3.介质显示及选定处理
图4通过流程图而图示了,在计算机10中主要通过介质选定部17及显示控制部18的功能而执行的介质显示及选定处理。该处理是以存在数据库DB为前提的。此外,该处理为,为了使用户选择适于第一指标值的控制的介质种类而开始进行的处理,并且在用户通过显示器30上的用户接口(UI)画面而指示了特定的菜单时开始。另外,适于第一指标值的控制的介质种类为,在使金属油墨的油墨量发生了变化时第一指标值发生变化而其他指标值不发生变化(变化较小)的介质种类。相反地,不适于第一指标值的控制的介质种类为,在使金属油墨的油墨量发生了变化时其他指标值也较大地发生变化(无法合理地评价随着金属油墨的油墨量的变化而产生的、第一指标值的变化的)的介质种类。
在步骤S200中,介质选定部17受理对于第一指标值的目标值的输入。也就是说,用户通过对操作部40进行操作,从而输入任意的值以作为第一指标值的目标值。在能够执行该步骤S200的处理这一点上,可认为计算机10(介质选定部17)作为受理指标值的目标值的输入的受理部而发挥功能。
在步骤S210中,介质选定部17在数据库DB内进行检索,并提取在第一指标值的范围(第一指标值的上限值~下限值)内包含了上述目标值的介质种类。
图5利用实线而例示了,登录于数据库DB中的介质A、B、C、D…各自的第一指标值及第二指标值的再现范围。在图5中,将纵轴设为第一指标值,将横轴设为第二指标值。例如,关于介质A,通过从由第二指标值的下限值(I2min)及第一指标值的下限值(I1min)所定义的端点起到由第二指标值的上限值(I2max)及第一指标值的上限值(I1max)所定义的端点为止的直线,而示出了第一指标值及第二指标值的再现范围。此外,在图5中,图示了由用户输入的目标值T。根据该示例,由于在介质A、B、C、D…中的介质A、C、D中,各自的第一指标值的再现范围中含有目标值T,因此在步骤S210中,提取介质A、C、D以作为介质种类。
在步骤S220中,介质选定部17参照数据库DB,而将上述所提取出的介质种类作为对象,根据第二指标值的变动率来对介质种类进行限定、或排序。在对介质种类进行限定的情况下,限定为上述所提取出的介质种类中第二指标值的变动率最小的介质种类。当以图5为例进行说明时,第二指标值的变动率能够通过表示上述再现范围的实线的斜率的倒数(1/斜率)来表示,因此在介质A、C、D中介质A的第二指标值的变动率最小,而介质C的第二指标值的变动率最大。在对介质种类进行排序的情况下,按照第二指标值的变动率由小到大的顺序(或变动率由大到小的顺序)而对上述所提取出的介质种类进行排序。当以第二指标值的变动率由小到大的顺序而对介质A、C、D进行排序时,将成为介质A→介质D→介质C这一顺序。
在步骤S230中,显示控制部18使显示器30执行如下处理,即,将在步骤S220中所限定的介质种类或排序后的介质种类显示在预定的UI画面上的处理。
图6中图示了,在步骤S230中被显示在显示器30上的UI画面31的一个示例。UI画面31包括第一指标值显示栏31a、第二指标值显示栏31b、选择候补介质栏31c、油墨量上下限值显示栏31d、目标值输入栏31f等。显然,UI画面31的具体的设计并不限定于图示的画面。对于UI画面31的结构中的第一指标值显示栏31a、第二指标值显示栏31b、目标值输入栏31f等,在步骤S200的时间点,以能够目视确认的方式显示内容,在步骤S230的时刻,选择候补介质栏31c和油墨量上下限值显示栏31d也被具体地显示。
在第一指标值显示栏31a、第二指标值显示栏31b中,分别显示有第一指标值、第二指标值的具体的名称。由于如上文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指标值为“金属度”,因此在第一指标值显示栏31a中显示为“金属度”。此外,由于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指标值为“光泽度”,因此在第二指标值显示栏31b中显示为“光泽度”、或者为了更直观地向用户传达光泽度这一指标,而显示为“闪光度”等。在图6的示例中,在第一指标值显示栏31a的附近显示有“优先指标值”,这是因为第一指标值显示栏31a中所显示的指标值为,作为控制对象而应当优先的指标值。也就是说,用户能够通过对第一指标值显示栏31a进行观察,从而识别出当前欲选择适于哪种指标值的控制的介质种类。同样地,在图6的示例中,在第二指标值显示栏31b的附近显示有“变动抑制对象的指标值”,这是因为第二指标值显示栏31b中所显示的指标值为非控制对象的指标值。目标值输入栏31f中能够直接输入第一指标值的目标值。也就是说,在上述步骤S200中,用户通过对操作部40进行操作,从而将目标值输入到目标值输入栏31f中。
当在上述步骤S220中,按照第二指标值的变动率而对介质种类进行了排序时,在步骤S230中,该排序的结果被显示在选择候补介质栏31c中。在图6的示例中图示了,以第二指标值的变动率由小到大的顺序而对能够再现第一指标值的目标值的介质种类进行排序并进行了一览显示的状态。此处,由于显示在排序结果的最前头(最上方)的介质A的第二指标值的变动率最小,因此,同时附加了用于促使用户进行选择的“推荐”等的显示。另外,当在上述步骤S220中,将介质种类限定为第二指标值的变动率最小的介质种类的情况下,仅该被限定的介质种类(介质A)显示于选择候补介质栏31c中。由于如上文所述,图4的处理为,用于选择适于第一指标值的控制的介质的处理,因此基本上可预测到选择了第二指标值的再现范围较窄的介质,在此意义上,优选为,在选择候补介质栏31c中,以第二指标值的变动率由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序的方式来显示各种介质、或者仅显示第二指标值的变动率最小的介质。
在选择候补介质栏31c中,以与所显示的介质种类一对一的关系而显示有复选框。用户通过对操作部40进行操作而勾选某个复选框,从而能够临时选择被显示在选择候补介质栏31c中的介质种类,而且,通过对UI画面31内的确定按钮31e进行操作,从而能够确定该时间点上的介质种类的选择。介质选定部17受理介质种类的选择的确定(步骤S240),而将该确定的选择所涉及的介质种类设定为,在之后的印刷处理中所使用的介质。另外,与对上述复选框的勾选连动,在油墨量上下限值显示栏31d中显示有,与当时所勾选的介质种类相对应且被登录于数据库DB中的金属油墨的油墨量的上限值及下限值。
也就是说,用户能够通过UI画面31而确认与在选择候补介质栏31c内所选择的介质种类相关的、金属油墨的油墨量的上限值及下限值。因此,能够在之后的印刷处理时避免如下的不良现象,即,用户指定超过该上限值的金属油墨的油墨量从而破坏印刷结果、或者指定少于该下限值的金属油墨的油墨量从而输出未获得金属质感的印刷结果。另外,当在选择候补介质栏31c内仅显示有一个介质种类时,与该一个介质种类相对应且被登录于数据库DB中的金属油墨的油墨量的上限值及下限值将被显示在油墨量上下限值显示栏31d中。
如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在计算机10中,针对使用金属油墨的印刷中所使用的每个介质种类,而保持有数据库DB,所述数据库DB中存储有,表示金属质感的第一指标值的上限值及下限值、作为表示金属质感的其他指标值的第二指标值的上限值及下限值、第二指标值的变动率、金属油墨的油墨量的上限值及下限值。因此,通过参照数据库DB,从而能够明确地掌握介质种类与金属质感的再现范围之间的相关性,从而非常有助于在介质上实现用户所期望的金属质感。
此外,能够再现用户所输入的第一指标值的目标值的介质种类,以根据第二指标值的变动率而被排序或被限定的状态,被显示在UI画面31上。因此,用户通过观察该UI画面31,从而例如能够极其容易地选择最适于第一指标值的控制的介质种类。
4.改变例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所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以各种各样方式而实施。例如,还能够实现如下的改变例。能够将上述实施方式和各个改变例适当组合,并且这些组合也为本发明的公开范围的一部分。以下,主要对与至此说明的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
图7中图示了,在图2的流程图中生成的数据库DB的一个示例、且不同于图3的示例。在图7所示的数据库DB中,对于多于两种的种类的指标值(表示金属质感的指标值α、β、γ…),而登录有针对于每个介质种类的上限值及下限值。指标值α、β、γ…为,上述的金属度、光泽度、空间噪声、正反射光的亮度L*…等。也就是说,在该改变例中,在生成数据库DB的阶段中,不存在第一指标值、第二指标值的概念,而是针对各种各样的指标值,计算并取得上限值及下限值(步骤S130)。空间噪声、正反射光的亮度L*也是针对构成样本的每个块(处于在上述步骤S120中所取得的金属油墨的油墨量的下限值~上限值的范围内的各个块)而被计算或计测的,从而取得每个块的空间噪声的上限值及下限值、每个块的正反射光的亮度L*的上限值及下限值。
另外,空间噪声例如可通过如下方式取得,即,利用ICC(international colorconsortium:国际色彩联盟)特性文件等而将块的读取图像转换为L*a*b*表色系的图像,对于其L*通道,通过傅里叶转换等而向空间频率进行转换从而取得维纳波谱WS(u),并将视觉的空间频率特性VTF(u)应用于维纳波谱中,且对应用了该视觉的空间频率特性(实施了滤波)的维纳波谱进行积分。此外,由于在该改变例中,在数据库DB的生成阶段中,未决定指标值α、β、γ…中哪个是第一指标值、第二指标值,因此在数据库DB内不存在第二指标值的变动率这一项目(不执行步骤S140)。
图8例示了,在以图7所示的数据库DB的存在为前提而执行图4的流程图的情况下被显示在显示器30中的UI画面31。在该改变例中,用户能够从UI画面31所示的第一指标值显示栏31a内,任意选择优先指标值(第一指标值),并且,能够从UI画面31所示的第二指标值显示栏31b内,任意选择变动抑制对象的指标值(第二指标值)。也就是说,用户能够任意地设定第一指标值与第二指标值的组合。但是,无法在第一指标值显示栏31a、第二指标值显示栏31b双方中选择相同的指标值。用户在第一指标值显示栏31a中选择了第一指标值后,在目标值输入栏31f中输入第一指标值的目标值。其结果为,介质选定部17分别受理对于第一指标值的种类、第二指标值的种类、及第一指标值的目标值的输入。
在该改变例的步骤S220中,在根据第二指标值的变动率而执行介质种类的排序等之前,需要对第二指标值的变动率进行计算。也就是说,针于在步骤S210中根据第一指标值的目标值而被提取出的介质种类,根据被登录于数据库DB中的指标值α、β、γ…的上限值及下限值中的、与第一指标值相对应的指标值的上限值及下限值和与第二指标值相对应的指标值的上限值及下限值,而对第二指标值的变动率进行计算。虽然在图8的示例中也示出了,作为第一指标值而选择了“金属度”,作为第二指标值而选择了“光泽度”的状态,但是,例如,也可以选择“光泽度”以作为第一指标值,选择“闪耀度(光的浓淡和密度)”以作为第二指标值。另外,闪耀度为,为了更直观地向用户传达上述空间噪声这一指标而显示的词语,并且实际上为上述空间噪声。在这种情况下,在步骤S220中,针对作为能够再现光泽度的目标值的介质种类而被提取出的各个介质种类,对闪耀度(空间噪声)的变动率进行计算,并以该变动率由小到大的顺序对这些介质种类进行排序,其结果等被显示在选择候补介质栏31c中。另外,在数据库DB中,也可以针对各种各样的指标值的全部组合,而预先储存上述变动率的信息。
如此,根据该改变例,用户能够从表示金属质感的多个种类的指标值中任意地选择欲设为控制对象的第一指标值,并选择适于该任意选择的第一指标值的控制(能够准确地评价第一指标值的程度)的介质。
另外,至此,假定了如下情况而进行了说明,即,向用户提示如能够容易地选择第二指标值的变动率最小的介质等这种环境的情况。另一方面,例如在用户于开始进行印刷处理时向计算机10指示了介质种类的自动选择的情况下,也可以采取如下方式,即,使计算机10执行上述步骤S200~S220,从而在能够再现第一指标值的目标值的介质种类中确定第二指标值的变动率最小的介质种类,并将该确定的介质种类自动地设定为印刷处理中所使用的介质。当采用所涉及的结构时,用户仅通过指定关于第一指标值的目标值,便能够使计算机10对适于使用金属油墨的印刷的介质进行设定。
此外,虽然在上文中,以第一指标值的目标值为一个数值的情况为前提进行了说明,但该目标值也可以为具有宽度的数值范围。
在该情况下,介质选定部17在步骤S210中,在数据库DB内进行检索,并对如下的介质种类进行提取,即,在第一指标值的范围(第一指标值的上限值~下限值)内包含成为上述目标值的数值范围的介质种类。接下来,在步骤S220中,参照数据库DB,将上述所提取出的介质种类作为对象,而根据第二指标值的变动率来对介质种类进行限定或排序。此时,不仅可以限定为第二指标值的变动率最小的介质种类,也可以限定为变动率最大的介质种类,并仅将第二指标值的变动率最大的介质显示在选择候补介质栏31c中。由于在限定为变动率最大的介质种类时,能够选择第二指标值的再现范围较宽的介质,因此能够增加欲实现的金属质感的选项。
此外,虽然在上文中,仅受理了关于第一指标值的目标值的输入,但也可以受理关于第二指标值的目标值的输入。在该情况下,介质选定部17在步骤S210中,在数据库DB内进行检索,而对如下的介质种类进行提取,所述介质种类为,在第一指标值的范围(第一指标值的上限值~下限值)内包含第一指标值的目标值(数值范围)、且在第二指标值的范围(第二指标值的上限值~下限值)内包含第二指标值的目标值的介质种类。另外,第二指标值的目标值也可以为具有宽度的数值范围。
此外,虽然在上文中,用户通过对操作部40进行操作从而将目标值输入至目标值输入栏31f中,但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通过由用户指定实现了所需的金属质感的印刷结果或金箔等介质,从而输入预先与该指定的介质相对应的目标值。在该情况下,由于能够选择可实现某一介质的金属质感的其他介质,因此用户能够容易地选择适合于实现所期望的金属质感的印刷介质。
而且,执行上述的处理的具体的产品并不限定于计算机10。例如,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利用打印机20自身所搭载的CPU和存储器等资源,按照内部的程序,来执行图2和图4的处理的全部或一部分,此外,将上述UI画面31显示于打印机20所具备的液晶面板等显示器上、或由打印机20本身受理对介质种类的选择。
符号说明
1…印刷控制装置;10…计算机;11…HDD;12…CPU;13…RAM;14…印刷控制部;15…测定控制部;16…数据库生成部;17…介质选定部;18…显示控制部;20…打印机;30…显示器;31…UI画面;31a…第一指标值显示栏;31b…第二指标值显示栏;31c…选择候补介质栏;31d…油墨量上下限值显示栏;31f…目标值输入栏;40…操作部;50…测定装置;DB…数据库。

Claims (7)

1.一种控制部,其被用于喷出金属油墨的印刷装置中,
所述控制部使受理部和显示部显示在用户接口画面上,所述受理部受理与金属质感相关的、用户指定的项目,所述显示部从全部印刷介质的种类中提取并显示作为适于所受理的所述项目的选择候补的印刷介质的种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部,其中,
使所述显示部显示多个适于所述项目的印刷介质的种类。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部,其中,
使所述显示部以适当的顺序显示多个适于所述项目的印刷介质的种类。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部,其中,
所述项目为与金属质感相关的指标值。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部,其中,
所述项目为金属度、光泽度、基于反射光的亮度的空间噪声、正反射光的亮度中的任意一个。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部,其中,
所述控制部根据不同于所述项目的、与金属质感相关的项目,而对适于所述项目的印刷介质进行判断。
7.一种控制方法,其被用于喷出金属油墨的印刷装置中,并具有以下的步骤:
受理步骤,其受理被显示在用户接口画面上的与金属质感相关的、用户所期望的项目;
显示步骤,其将作为适于所受理的所述项目的选择候补的印刷介质的种类从全部印刷介质的种类中提取出并显示在所述用户接口画面上。
CN201310062375.6A 2012-02-27 2013-02-27 控制部及控制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28712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40478 2012-02-27
JP2012040478A JP6078955B2 (ja) 2012-02-27 2012-02-27 印刷制御装置および情報記録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87129A CN103287129A (zh) 2013-09-11
CN103287129B true CN103287129B (zh) 2017-10-27

Family

ID=490025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62375.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287129B (zh) 2012-02-27 2013-02-27 控制部及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994994B2 (zh)
JP (1) JP6078955B2 (zh)
CN (1) CN10328712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7037268A (ja) * 2015-08-13 2017-02-16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03582A (ja) * 2000-09-27 2002-04-09 Seiko Epson Corp データ記録媒体の表面層への印刷
EP1355261B1 (en) * 2002-04-16 2013-02-2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int media quality assurance
CN100378644C (zh) * 2005-01-14 2008-04-02 佳能株式会社 打印系统和作业处理方法
JP2006244239A (ja) * 2005-03-04 2006-09-14 Canon Inc プリントシステム
US7862149B2 (en) * 2006-05-26 2011-01-0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jet printing apparatus and printing method
US20080180726A1 (en) * 2007-01-30 2008-07-31 Ricoh Company Ltd. Universal print driver with simple discovery
JP5361263B2 (ja) * 2007-08-03 2013-12-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5130988B2 (ja) * 2008-03-26 2013-01-3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印刷制御装置および印刷方法
JP5444664B2 (ja) 2008-08-27 2014-03-1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方法と装置
JP2010130405A (ja) 2008-11-28 2010-06-10 Seiko Epson Corp 印刷制御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る印刷制御システム
JP2011124623A (ja) * 2009-12-08 2011-06-23 Seiko Epson Corp 画像処理を画像処理装置に実行させるコンピュータープログラム、画像処理装置及び印刷装置
JP2011243186A (ja) * 2010-04-19 2011-12-01 Seiko Epson Corp 印刷制御装置および印刷方法
JP2012058466A (ja) * 2010-09-08 2012-03-22 Canon Inc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173323A (ja) 2013-09-05
US20130222846A1 (en) 2013-08-29
US8994994B2 (en) 2015-03-31
JP6078955B2 (ja) 2017-02-15
CN103287129A (zh) 2013-09-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870346B2 (ja) データ分析システム、データ分析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EP2741254B1 (en) Color determination device, color determination system, color determination method,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and program
CN101401101B (zh) 用于通过谱分析鉴定dna模式的方法和系统
US7932906B2 (en) Constructing substantially equal-width pixel bar charts to enable visual data analysis
Mittelstädt et al. Colorcat: Guided design of colormaps for combined analysis tasks
KR20010067187A (ko) 변화경향을 표시할 수 있는 정보 처리 시스템
AU2007221349A1 (en) Dynamic thresholds for conditional formats
Chung et al. How ordered is it? on the perceptual orderability of visual channels
CN109523188B (zh) 面向人机界面显示的舰员认知特性工效测评方法及系统
US20050146537A1 (en) Selection of decorative picture suitable for input picture
CN108460104A (zh) 一种实现内容定制的方法和装置
EP3081384B1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program
US8275780B2 (en) Rule discovery program, rule discovery process, and rule discovery apparatus
CN103287129B (zh) 控制部及控制方法
US7031528B2 (en) Interactive system for analyzing scatter plots
Machado et al. Partially interactive evolutionary artists
Hegemann et al. CoColor: Interactive Exploration of Color Designs
CN109724998A (zh) 一种报纸印刷质量的检测与评价方法
US8000553B2 (en) Acquiring a series of gradient stops from a bitmap source
JP2004185647A (ja) 画像印象評価装置、画像印象評価方法及び画像印象評価プログラム
US9349082B2 (en) Recording data generation apparatus, recording system, program, recording data generation method and image data display method
Bertini et al. Is it darker? improving density representation in 2d scatter plots through a user study
JP2006085523A (ja) レイアウト支援システムおよびレイアウト支援プログラム、並びにレイアウト支援方法
JP2006260410A (ja) 画像処理アルゴリズムの評価装置、生成装置、評価方法、生成方法、コンピュータをその評価装置として機能させるための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をその生成装置として機能させるためのプログラム
JP5741080B2 (ja) 表示プログラム、表示方法、および、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027

Termination date: 2021022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