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78967B - 一种取向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取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78967B
CN103278967B CN201310175783.2A CN201310175783A CN103278967B CN 103278967 B CN103278967 B CN 103278967B CN 201310175783 A CN201310175783 A CN 201310175783A CN 103278967 B CN103278967 B CN 10327896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rientation
friction
plate
aligning device
scre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17578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78967A (zh
Inventor
李辉
毛利军
魏永辉
李永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17578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278967B/zh
Publication of CN1032789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78967A/zh
Priority to PCT/CN2013/085349 priority patent/WO2014183378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789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7896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7Surface-induced orientation of the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e.g. by alignment layers
    • G02F1/13378Surface-induced orientation of the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e.g. by alignment layers by treatment of the surface, e.g. embossing, rubbing or light irradiation
    • G02F1/133784Surface-induced orientation of the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e.g. by alignment layers by treatment of the surface, e.g. embossing, rubbing or light irradiation by rubb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Treatment Of Fiber Material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器制备工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取向装置。包括基台,基台具有支撑基板的支撑面,还包括至少一块摩擦板,每一块摩擦板朝向支撑面的一面贴附有取向摩擦布,取向摩擦布的毛发所在的平面为摩擦面,且摩擦面与支撑面平行;驱动摩擦板对基板的有效显示区域进行摩擦取向的传动装置。在取向时,将基板放在基台上,摩擦板放置在基板的行向上的有效显示区域内,传动装置驱动摩擦板移动,进而带动取向摩擦布对基板的有效显示区域进行摩擦取向。所以,上述取向装置,提高了取向工艺的均一性。

Description

一种取向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器制备工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取向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TFT-LCD(Thin Film Transistor-Liquid Crystal Display,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装置)制造工艺中,将金属衬垫(pad)区域利用镀膜、曝光、刻蚀工艺将金属布线和识别标识等块状金属放置在具有薄膜晶体管构造的显示屏的有效区域旁,以便连接引线使具有薄膜晶体管构造的显示屏的有效区域导电。这样,阵列基板上的金属衬底区域会高于显示的有效区域。
在液晶显示装置的生产过程中,一般是在一个大的玻璃基板上具有多个阵列基板,传统的取向工艺如图1所示,取向装置的取向辊02为圆形,取向辊02可以在电机的带动下绕着中心轴旋转,玻璃基板相对取向辊沿如图1所示的箭头方向移动,取向辊02上的取向摩擦布的取向毛发021将与涂覆有取向液的阵列基板接触,由于玻璃基板相对取向辊02移动,取向毛发021与阵列基板之间将产生摩擦力,利用取向辊02上的取向毛发021与基板01之间的摩擦作用,可以在基板01上形成取向沟槽。
但是,由于一个玻璃基板01只有一个取向辊02,采用滚动的方式对玻璃基板01进行取向,会使得取向毛发021的弯曲程度不同,且现有技术下的取向辊02在取向时,会取向到每一个阵列基板的块状金属衬底区域011(阵列基板上的金属衬底区域011会高于显示的有效区域012,高低程度不同也会使得取向毛发021的弯曲程度不同),取向辊02对块状金属衬底区域011进行取向时,取向毛发021的弯曲程度如图2所示,取向辊02在除块状金属衬底区域011以外的有效显示区域012内取向时,取向毛发021的弯曲程度如图3所示。在灰阶状态下,块状金属衬底区域011会形成与块状金属宽度相等的黑色竖道0111,如图4所示。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取向装置,避免对基板内的块状金属衬底区域进行取向,提高了取向工艺的均一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取向装置,包括基台,所述基台具有支撑基板的支撑面,还包括:
至少一块摩擦板,每一块所述摩擦板朝向所述支撑面的一面贴附有取向摩擦布,所述取向摩擦布的毛发所在的平面为摩擦面,且所述摩擦面与所述支撑面平行;
驱动所述摩擦板对所述基板的有效显示区域进行摩擦取向的传动装置。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传动装置包括:
分别位于所述基台相对的两侧的支架;
设置于每一个所述支架上的输送机构,每一块所述摩擦板的一端与一个所述输送机构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另一个所述输送机构固定连接,其中,所述摩擦面与所述基台的支撑面之间的间距可调。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每一个所述支架包括至少两根与所述支撑面垂直的导向杆、与所述导向杆滑动连接的托板、以及驱动所述托板沿所述导向杆滑动的驱动装置,所述输送机构设置于所述托板背离所述支撑面的一面。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每一根所述导向杆为传动丝杠,所述驱动装置包括:
与所述支撑面垂直的传动丝杠;
与所述导向杆相对固定、且与所述传动丝杠的一端传动连接的驱动电机;
固定于所述托板、与所述传动丝杠传动连接的滑块。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每一个所述输送机构为传送带。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每一块所述摩擦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传送带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每一个所述输送机构包括:与所述托板滑动配合的传送板,所述传送板朝向所述支撑面的一面具有滑块;
与所述滑块传动连接的传动丝杠;
输出轴与所述传动丝杠的一端传动连接的步进电机,所述步进电机与所述托板固定连接。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每一块所述摩擦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传送板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每一个所述传送板设置有多个间隔分布的卡槽,每一个所述摩擦板一端与一个所述传送板上的一个所述卡槽卡合,另一端与另一个所述传送板上的对应位置处的所述卡槽卡合。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摩擦板为多块,且相邻两块所述摩擦板之间的距离相等。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每一块所述摩擦板朝向所述支撑面的一面贴附有多个间隔分布的取向摩擦布。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每一个所述取向摩擦布的宽度为2cm~8cm。
本发明提供的取向装置,包括基台,所述基台具有支撑基板的支撑面,还包括:
至少一块摩擦板,每一块所述摩擦板朝向所述支撑面的一面贴附有取向摩擦布,所述取向摩擦布的毛发所在的平面为摩擦面,且所述摩擦面与所述支撑面平行;
驱动所述摩擦板对所述基板的有效显示区域进行摩擦取向的传动装置。
本发明提供的取向装置,在取向时,将基板放在基台上,摩擦板放置在基板行向上的有效显示区域内,传动装置驱动摩擦板移动,进而带动取向摩擦布对基板的有效显示区域进行摩擦取向(沿着基板的列向移动),有效地避免了取向摩擦布取向到块状金属衬底区域,同时采用平动的方式对基板进行取向,可以使取向毛发的弯曲程度相同。
本发明提供的取向装置,避免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取向辊取向到基板的块状金属衬底区域,也就避免了块状金属衬底区域在灰阶状态下形成与块状金属宽度相等的黑色竖道的现象的发生。
所以,本发明提供的取向装置,提高了取向工艺的均一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取向辊取向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取向辊在块状金属对应的有效区域取向时取向毛发的弯曲程度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的取向辊在除块状金属对应的有效区域以外的有效区域取向时取向毛发的弯曲程度示意图;
图4为块状金属衬底区域在灰阶状态下形成与块状金属宽度相等的黑色竖道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第一种取向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第二种取向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的取向装置中输送装置为传送带时的b向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6所示的取向装置中输送装置为传送板时的b向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提供的第二种取向装置中传送板与摩擦板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在显示领域中,基板不限于如图5所示的结构,为方便说明,下面的实施例中均参照第五代线基板(4*3)为例进行说明。另外,本发明提供的取向装置不仅仅对阵列基板可以取向,也可以对彩膜基板进行取向。为方便描述,下文以取向装置对阵列基板进行取向为例进行解释说明。
本发明提供的取向装置的结构如图5所示,包括基台1,基台1具有支撑基板3的支撑面,还包括:
至少一块摩擦板2,每一块摩擦板2朝向支撑面的一面贴附有取向摩擦布21,取向摩擦布21的毛发所在的平面为摩擦面,且摩擦面与支撑面平行;
驱动摩擦板2对基板3的有效显示区域进行摩擦取向的传动装置4。
如图5所示,现有技术下的基板上一般具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阵列基板31(即行向有n个阵列基板,列向有m个阵列基板),且每一个阵列基板31上具有块状金属衬底区域和有效显示区域,且块状金属311的一条长侧边与对应的阵列基板31上的一边重合。
本发明提供的取向装置,在取向时,将基板3放在基台1上,基板3的每一个阵列基板31上的块状金属311的一条长侧边沿着垂直传动装置的转送方向(图5中箭头a所示方向为传动装置的传送方向)排列(即基板的排放方向如图5所示方向),在基板3上涂覆取向液形成取向层,将摩擦板2放置在行向上的每一个阵列基板31的有效显示区域内,摩擦板2上的取向摩擦布21的初始位置为:取向摩擦布21的一条长边与块状金属311的另一个长侧边重合(取向摩擦布避开块状金属衬底区域),调节摩擦板2的摩擦面与支撑面之间的距离,进而调整取向摩擦布21的毛发压入基板3上取向层内的深度,传动装置4驱动摩擦板2移动,进而带动取向摩擦布21在基板3上进行摩擦取向(沿着基板的列向移动),为了避免取向摩擦布21取向到下一行上的每一个阵列基板31的块状金属311对应的区域,设定取向装置的移动距离(即取向距离)为:每一个阵列基板31的有效显示区域的长度与取向摩擦布21的宽度W之差。
本发明提供的取向装置,有效地避免了取向摩擦布取向到阵列基板的块状金属衬底区域,同时采用平动的方式对基板进行取向,可以使取向毛发的弯曲程度相同。所以,本发明提供的取向装置,提高了取向工艺的均一性。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的第二种取向装置结构示意图,传动装置包括:
分别位于基台1相对的两侧的支架(图中未示出);
设置于每一个支架上的输送机构41,每一块摩擦板2的一端与一个输送机构4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另一个输送机构41固定连接;其中,摩擦面与基台1的支撑面之间的间距可调。
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每一个支架包括至少两根与支撑面垂直的导向杆51、与导向杆51滑动连接的托板52、以及驱动托板52沿导向杆51滑动的驱动装置,输送机构设置于托板52背离支撑面的一面。托板52可以沿着导向杆51移动,进而实现摩擦板2的摩擦面与基台1的支撑面之间的间距可调。
具体地,请继续参考图7,驱动装置可以包括:
与支撑面垂直的传动丝杠7;
与导向杆51相对固定、且与传动丝杠7的一端传动连接的驱动电机6;
固定于托板52、与传动丝杠7传动连接的滑块71。驱动电机6驱动传动丝杠7转动,传动丝杠7带动滑块71沿着传动丝杠7上下移动,滑块71又带动托板52沿着导向杆51上下移动,因此,可以实现摩擦板2的摩擦面与基台1的支撑面之间的间距可调。
当然,还可以将导向杆设置为传动丝杠,每一个传动丝杠用一个驱动电机驱动,托板的两端分别具有与滑块,每一个滑块与传动丝杠传动连接,但为了保持托板移动的平稳性,且始终保持与支撑面平行,两个传动丝杠的转动方向需要相同,两个驱动电机需要相同。每一个驱动电机驱动对应的传动丝杠转动,传动丝杠带动滑块可以沿着传动丝杠上下移动,滑块又带动托板沿着传动丝杠上下移动,实现摩擦板2的摩擦面与基台1的支撑面之间的间距可调。
输送机构可以为多种具体的结构:
结构一
上述输送机构的具体结构可以如图7所示,输送装置具体为传送带411,传送带411带动摩擦板2移动,进而带动取向摩擦布21的取向毛发摩擦基板3,对基板3内的阵列基板31的有效显示区域进行取向。采用传送带传送摩擦板的速度比较快且均匀,传送的比较平稳。
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每一块摩擦板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传送带411通过螺钉8固定连接。由于传送带411比较软且比较薄,为了防止传送带411在移动过程中,每一个摩擦板2与传送带411固定的不牢固,所以,优选地,每一个螺钉8与传送带411固定处设置垫片。
结构二
如图8所示,每一个输送机构包括:与托板52滑动配合的传送板412,传送板412朝向支撑面的一面具有滑块71;
与滑块71传动连接的传动丝杠7;
输出轴与传动丝杠71的一端传动连接的步进电机9,步进电机9与托板52固定连接。托板52背离支撑面的一面设有滑槽,步进电机9驱动传动丝杠7转动,进而带动滑块71沿着传动丝杠滑动,从而可以推动传动板412沿着滑槽滑动。传送板412带动摩擦板2移动,进而带动取向摩擦布21的取向毛发摩擦基板3,对基板3内的阵列基板31的有效显示区域进行取向。
可选地,如图8所示,每一块摩擦板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传送板412通过螺钉8固定连接。或者,如图9所示,每一个传送板412设置有多个间隔分布的卡槽4121,每一个摩擦板2一端与一个传送板412上的一个卡槽4121卡合,另一端与另一个传送板412上的对应位置处的卡槽4121卡合。这种固定方式,便于安装和拆卸摩擦板2。
在上述各个具体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地,摩擦板2可以为一块,也可以为多块,若为多块时,相邻两块摩擦板2之间的距离相等。也就是说用本发明提供的取向装置给基板3取向时,可以只采用一个摩擦板2先对基板3上的一行上的阵列基板31进行取向,然后再移动基板3,对基板3上的其它行上的阵列基板31进行取向,也可以采用多个摩擦板2,一个基板3上的每一行阵列基板31对应一个摩擦板2,这样可以操作一次便可以对基板3上的每一个阵列基板31进行取向,取向速度比较快。
可选地,每一块摩擦板2朝向支撑面的一面贴附有多个间隔分布的取向摩擦布21。便于更好的对基板3进行均匀取向。
较佳地,如图6所示,每一个取向摩擦布21的宽度W为2cm~8cm。也就是说取向布21的宽度要小于每一个阵列基板31的取向距离。每一个取向摩擦布21的宽度W可以为2cm、4cm、6cm、8cm等,这里就不再一一赘述。
下面通过具体实例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取向装置对基板进行取向时的具体实现过程。
以5代线玻璃基板(23cm*41cm)为例,并结合图6以输送机构为传送带进行说明:阵列基板的排布为3*4个,摩擦板的数量为3块,每块摩擦板上的取向摩擦布的个数为4(即每一个阵列基板对应一个取向摩擦布),每一个取向摩擦布的长度为23.4cm,宽度为4cm,传送带移动的距离为37cm,取向布毛发长度:1.2mm,取向布上的毛发压入阵列基板内的压入量为0.4mm,在取向时,将每一块摩擦板2放置在行向上的每一个阵列基板21的有效显示区域内,每一块摩擦板2上的取向摩擦布21的初始位置为:取向摩擦布21的一条长边与块状金属311的另一个长侧边重合(取向摩擦布避开块状金属衬底区域),驱动电机6驱动传动丝杠7转动,进而带动滑块71沿着传动丝杠上下移动,从而带动托板52移动来调节摩擦板2的摩擦面与支撑面之间的距离,使得取向摩擦布21的毛发压入基板3内的值为0.4mm,传送带411移动,进而带动取向摩擦布21在基板3上进行摩擦取向(沿着基板的列向移动),传送带的移动距离为37cm时,停止移动,对基板的取向完成。
综上,也可以选择基台是可以移动的,这样便可以通过基台与传动装置之间的相对位移对基板3内的每一个阵列基板31进行取向。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1)

1.一种取向装置,包括基台,所述基台具有支撑基板的支撑面,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至少一块摩擦板,每一块所述摩擦板朝向所述支撑面的一面贴附有取向摩擦布,所述取向摩擦布的毛发所在的平面为摩擦面,且所述摩擦面与所述支撑面平行;
驱动所述摩擦板对所述基板的有效显示区域进行摩擦取向的传动装置;
所述传动装置包括:分别位于所述基台相对的两侧的支架;
设置于每一个所述支架上的输送机构,每一块所述摩擦板的一端与一个所述输送机构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另一个所述输送机构固定连接,其中,所述摩擦面与所述基台的支撑面之间的间距可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支架包括至少两根与所述支撑面垂直的导向杆、与所述导向杆滑动连接的托板、以及驱动所述托板沿所述导向杆滑动的驱动装置,所述输送机构设置于所述托板背离所述支撑面的一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取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
与所述支撑面垂直的传动丝杠;
与所述导向杆相对固定、且与所述传动丝杠的一端传动连接的驱动电机;
固定于所述托板、与所述传动丝杠传动连接的滑块。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取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输送机构为传送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取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块所述摩擦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传送带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取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输送机构包括:与所述托板滑动配合的传送板,所述传送板朝向所述支撑面的一面具有滑块;
与所述滑块传动连接的传动丝杠;
输出轴与所述传动丝杠的一端传动连接的步进电机,所述步进电机与所述托板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取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块所述摩擦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传送板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取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传送板设置有多个间隔分布的卡槽,每一个所述摩擦板一端与一个所述传送板上的一个所述卡槽卡合,另一端与另一个所述传送板上的对应位置处的所述卡槽卡合。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取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板为多块,且相邻两块所述摩擦板之间的距离相等。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取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块所述摩擦板朝向所述支撑面的一面贴附有多个间隔分布的取向摩擦布。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取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取向摩擦布的宽度为2cm~8cm。
CN201310175783.2A 2013-05-13 2013-05-13 一种取向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27896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75783.2A CN103278967B (zh) 2013-05-13 2013-05-13 一种取向装置
PCT/CN2013/085349 WO2014183378A1 (zh) 2013-05-13 2013-10-17 取向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75783.2A CN103278967B (zh) 2013-05-13 2013-05-13 一种取向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78967A CN103278967A (zh) 2013-09-04
CN103278967B true CN103278967B (zh) 2015-07-22

Family

ID=490615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75783.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278967B (zh) 2013-05-13 2013-05-13 一种取向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3278967B (zh)
WO (1) WO201418337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20317B (zh) * 2015-05-26 2018-05-1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05511167B (zh) * 2016-02-03 2018-12-1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摩擦配向装置及摩擦配向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70115A (zh) * 2008-12-30 2010-07-07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取向膜摩擦工艺及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70210A (ja) * 1981-10-22 1983-04-26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ラビング処理方法
JPS62270918A (ja) * 1986-05-20 1987-11-25 Stanley Electric Co Ltd 液晶表示素子の傾斜配向処理方法
JPS62280821A (ja) * 1986-05-30 1987-12-05 Stanley Electric Co Ltd 液晶表示素子の傾斜配向処理方法
JPH04241322A (ja) * 1991-01-16 1992-08-28 Fujitsu Ltd ラビング布材およびラビング装置
JP2009069737A (ja) * 2007-09-18 2009-04-0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ラビング装置およびラビング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70115A (zh) * 2008-12-30 2010-07-07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取向膜摩擦工艺及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4183378A1 (zh) 2014-11-20
CN103278967A (zh) 2013-09-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65633B (zh) 显示装置
CN103569699B (zh) 基板传送装置
CN101946314A (zh) 用于在超净室内传送和旋转压敏面板的方法和设备
US9741597B2 (en) Positioning device for glass substrate
CN203811355U (zh) 一种柔性显示器的弯曲试验装置
CN103278967B (zh) 一种取向装置
CN106292002A (zh) 曲面贴合装置及方法
CN104035238B (zh) 液晶显示面板与该液晶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
CN102243397A (zh) 液晶面板及其间隙子构造
CN102436098A (zh) 一种聚合物稳定垂直配向液晶面板的配向设备及方法
CN104267547A (zh) 一种阵列基板和显示装置
CN106802517B (zh)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1825781B (zh) 光学测试装置
US9562388B2 (en) Methods of forming polarized panes for variable transmission windows
US10345696B2 (en) Photomask for optical alignment and optical alignment method
CN106697949B (zh) 基板传送装置、传送基板的方法
CN104062857A (zh) 一种显影方法及显影装置
CN103132016B (zh) 一种膜边调整器
CN100483221C (zh) 液晶显示器定向层的形成方法和形成装置
CN104914627B (zh) 一种取向装置
CN205183064U (zh) 自动点胶机
CN101770115B (zh) 取向膜摩擦工艺及设备
CN100394279C (zh) 摩擦装置及使用该摩擦装置制造的液晶显示元件
CN202008989U (zh) 基底支撑组件和基底传送装置
CN209601614U (zh) 一种输送结构及生产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72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