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77059B - 负压联合冲砂、强制排砂装置 - Google Patents
负压联合冲砂、强制排砂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277059B CN103277059B CN201310210236.3A CN201310210236A CN103277059B CN 103277059 B CN103277059 B CN 103277059B CN 201310210236 A CN201310210236 A CN 201310210236A CN 103277059 B CN103277059 B CN 10327705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and
- negative pressure
- discharging device
- washing
- spoo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负压联合冲砂、强制排砂装置,该装置下入在套管中,套管顶部由高压井口自封装置封闭,套管上端设有冲砂液注入口;该装置由上至下包括依次连接的油管、套管射流泵、转向阀和冲砂笔尖,油管顶端设有反排液出口,冲砂笔尖连接于转向阀的阀芯底端,转向阀的阀体底端连接有皮碗胶筒组合式封隔器,冲砂笔尖穿过皮碗胶筒组合式封隔器的中心管延伸至封隔器的下方;皮碗胶筒组合式封隔器外壁与套管内壁密封接触,油管、套管射流泵和转向阀与套管之间形成冲砂液注流空间;该装置能够大幅度降低冲砂液的漏失量,改善油层受污染状况,为实现“绿色”作业提供技术保障;且该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特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油井的冲砂及排砂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负压联合冲砂、强制排砂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油田冲砂主要采用正冲砂、反冲砂、连续性正冲砂等冲砂方法,冲砂液为污水循环使用;有些井使用旋流冲砂装置,还有些井仍然使用方罐,靠重力自然沉降法分离地层砂。由于冲砂装置和冲砂方法的落后,冲砂液成为油层的主要污染源,形成了包括固相颗粒堵塞、乳化水锁、有机和无机结垢、细菌堵塞以及多种酸不溶物堵塞的多种伤害类型,给油井生产带来难度,增加了生产成本。
在油田中低压井冲砂时,采用普通的冲砂方法容易造成使一部分冲砂液进入到油层中去污染油层,使油井冲砂达不到理想效果。而现有的负压冲砂装置使用冲排砂同时进行,而不能分开进行,这就造成排砂工作时间较长,使现场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较大,而且易造成环境污染,使返出液处理量较大,不满足环保要求。目前现场负压冲排砂技术中使用的封隔器是普通的封隔器,其解封的压力较大,不利于现场作业;现有的负压冲排砂技术中使用的转向器功能单一,只起到了分流作用;现有冲砂用的笔尖过流面积较大,从而使冲砂的效果不理想,导致冲砂的时间较长,从而影响到油井的开井时率。
由此,本发明人凭借多年从事相关行业的经验与实践,提出一种负压联合冲砂、强制排砂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负压联合冲砂、强制排砂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该装置可大幅度降低冲砂液的漏失量,改善油层受污染状况,为实现“绿色”作业提供技术保障;且该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特点。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负压联合冲砂、强制排砂装置,通过皮碗胶筒组合式封隔器,可以减少作业时的事故发生,以保护套管;能够减少作业次数,有利于环境保护。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负压联合冲砂、强制排砂装置,通过冲砂笔尖,可增强冲砂效果、减少冲砂时间和劳动强度,进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负压联合冲砂、强制排砂装置,该装置下入在套管中,套管顶部由高压井口自封装置封闭,套管上端设有冲砂液注入口;所述负压联合冲砂、强制排砂装置由上至下包括依次连接的油管、套管射流泵、转向阀和冲砂笔尖,所述油管顶端设有反排液出口,所述冲砂笔尖连接于转向阀的阀芯底端,转向阀的阀体底端连接有皮碗胶筒组合式封隔器,所述冲砂笔尖穿过皮碗胶筒组合式封隔器的中心管延伸至皮碗胶筒组合式封隔器的下方;所述皮碗胶筒组合式封隔器外壁与套管内壁密封接触,所述油管、套管射流泵和转向阀与套管之间形成冲砂液注流空间;
所述套管射流泵由一圆柱状本体构成;该本体上段内部轴向设有一孔喉一体管,所述孔喉一体管的上端开口导通于油管,孔喉一体管的下端开口间隔地对应设有一喷口朝向孔喉一体管设置的第一喷嘴,该第一喷嘴下部设有一与该第一喷嘴单向导通的单向阀,该单向阀的进口通过套管射流泵侧壁上开设的一通孔与冲砂液注流空间导通;该本体下段由下向上设有第一盲孔,所述第一盲孔的顶端连通于第一喷嘴与孔喉一体管之间的间隔部;
所述转向阀由管状阀体和轴向设置在阀体内的阀芯构成;所述阀芯呈上粗下细的阶梯状,所述阀芯的上段与阀体内壁密封滑设连接,并由阀体侧壁上的第一剪断销钉固定;所述阀芯的上段设有由上向下单向导通的连通通道;所述阀芯的下段由下向上设有第二盲孔,该第二盲孔的顶端向阀芯的侧壁设有透孔;所述阀体侧壁设有第一进液口,第一进液口下方设有与其轴向间隔设置的第二进液口,所述透孔与第一进液口导通设置;所述阀体上部连接于套管射流泵的本体下端并与第一盲孔导通,所述阀体下部呈缩口状管口,所述阀芯的下段管柱与所述缩口状管口之间形成过流通道;在缩口状管口上方的阀体内壁上设有一由第二剪断销钉固定的定位环;
所述冲砂笔尖通过连接油管连接于阀芯下段管柱上;所述冲砂笔尖与皮碗胶筒组合式封隔器的中心管之间形成环形空间。
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套管射流泵的本体中,位于所述间隔部上方轴向设有第一阶梯孔,所述孔喉一体管设置在该第一阶梯孔内;该孔喉一体管由圆柱形管道和其两端连接的径向尺寸渐扩的喇叭形管道构成,所述上端的喇叭形管道长于下端的喇叭形管道;所述间隔部是由套管射流泵侧壁开孔而形成的一导流空间,该开孔的外端由第一丝堵密封;所述间隔部下方设有第二阶梯孔,所述第一喷嘴由下向上设置在该第二阶梯孔中并穿设于所述间隔部与孔喉一体管下端的喇叭形管道相对,所述喷嘴下侧设置单向阀,所述单向阀的底端由第二丝堵密封固定。
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孔喉一体管的外壁结构与第一阶梯孔相同,孔喉一体管密封放置于第一阶梯孔内并由第一阶梯孔上端设置的环形压盖固定。
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转向阀阀芯上段的连通通道是由阀芯上段的顶面向阀芯上段的环形底面导通的;所述连通通道包括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及两者之间的连通空间;所述第一通道由阀芯上段的顶面中心向下设置,第一通道上端呈喇叭口状,该喇叭口状开口内设有一球阀;所述第二通道由阀芯上段的环形底面向上设置。
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环与阀芯上段环形底面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进液口与第二进液口之间的轴向距离。
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阀芯的下段管柱通过一延伸管柱与所述连接油管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皮碗胶筒组合式封隔器包括有中心管,中心管外壁设有推动套,该推动套是由第三剪断销钉固定于中心管;推动套上方的中心管管壁设有支撑环,支撑环上固定套设有大端向上的承压皮碗;推动套下方的中心管管壁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胶筒和隔环;所述推动套上端内侧压设于支撑环的下端外侧,所述推动套下端内侧压设于最上一个胶筒上端外侧;在最下一个胶筒下侧的中心管管壁上固定设有限位套,该限位套上端内侧压设于最下一个胶筒的下端外侧。
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中心管上端设有内螺纹;所述中心管下端设有外螺纹,中心管下端通过外螺纹与一下接头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环与中心管外壁之间设有密封圈。
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套由限位销钉固定在中心管管壁上。
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承压皮碗套在中心管上,承压皮碗下端套设在支撑环上;所述支撑环与承压皮碗之间为过盈配合套接。
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冲砂笔尖包括一管状接头,该管状接头的上、下端分别设有内螺纹,该管状接头的内壁设有环形凸台;一喷嘴盘由环形凸台下侧抵靠于该环形凸台;一管状笔尖通过管状接头下端的内螺纹连接于管状接头下端,该管状笔尖的上端抵靠在喷嘴盘的下侧;所述喷嘴盘上设有三个上大下小的阶梯孔,各阶梯孔中固定设置一喷嘴;所述喷嘴底端凸出于喷嘴盘的底面,一铜制防堵帽连接在喷嘴的底端。
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管状笔尖的下端为楔形尖端。
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管状笔尖的管壁上设有多个出液孔。
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喷嘴内轴向设有喷孔,该喷孔由上段的锥形段和下段的圆柱段构成。
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喷嘴的外壁为与喷嘴盘的阶梯孔形状相同的阶梯形,所述喷嘴由过盈配合固定在阶梯孔中。
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喷嘴底端外壁设有外螺纹,防堵帽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在喷嘴的底端。
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三个阶梯孔是均布在喷嘴盘上的。
由上所述,本发明的负压联合冲砂、强制排砂装置,能够大幅度降低冲砂液的漏失量,改善油层受污染状况,为实现“绿色”作业提供技术保障;且该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特点。通过皮碗胶筒组合式封隔器,可以减少作业次数和作业时的事故发生,保护套管;通过冲砂笔尖,可增强冲砂效果、减少冲砂时间和劳动强度,进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发明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其中:
图1:为本发明负压联合冲砂、强制排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套管射流泵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转向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皮碗胶筒组合式封隔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A:为本发明中冲砂笔尖的结构示意图。
图5B:为图5A中A-A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出一种负压联合冲砂、强制排砂装置100,该装置100下入在套管9中,套管9顶部由高压井口自封装置8封闭,套管9上端设有冲砂液注入口91;所述负压联合冲砂、强制排砂装置100由上至下包括依次连接的油管1、套管射流泵2、转向阀3和冲砂笔尖4,所述油管1顶端设有反排液出口11,所述冲砂笔尖4连接于转向阀3的阀芯底端,转向阀3的阀体底端连接有皮碗胶筒组合式封隔器5,所述冲砂笔尖4穿过皮碗胶筒组合式封隔器5的中心管51延伸至皮碗胶筒组合式封隔器5的下方;所述皮碗胶筒组合式封隔器5外壁与套管9内壁密封接触,所述油管1、套管射流泵2和转向阀3与套管9之间形成冲砂液注流空间92;
如图2所示,所述套管射流泵2由一圆柱状本体构成,本体上端通过管箍与油管1连接;该本体上段内部轴向设有一孔喉一体管21,所述孔喉一体管21的上端开口导通于油管1,孔喉一体管21的下端开口间隔地对应设有一喷口朝向孔喉一体管设置的第一喷嘴22,该第一喷嘴22下部设有一与该第一喷嘴22单向导通的单向阀23,该单向阀23的进口通过套管射流泵2侧壁上开设的一通孔24与冲砂液注流空间92导通;该本体下段由下向上设有第一盲孔25,所述第一盲孔25的顶端连通于第一喷嘴22与孔喉一体管21之间的间隔部26;
如图3所示,所述转向阀3由管状阀体31和轴向设置在阀体31内的阀芯32构成;所述阀芯32呈上粗下细的阶梯状,所述阀芯32的上段与阀体31内壁密封滑设连接,并由阀体31侧壁上的第一剪断销钉38固定;所述阀芯32的上段设有由上向下单向导通的连通通道321;所述阀芯32的下段由下向上设有第二盲孔322,该第二盲孔322的顶端向阀芯32的侧壁设有透孔323;所述阀体31侧壁设有第一进液口311,第一进液口311下方设有与该第一进液口311轴向间隔设置的第二进液口312,所述透孔323与第一进液口311导通设置;所述阀体31上部连接于套管射流泵2的本体下端并与第一盲孔25导通,所述阀体31下部呈缩口状管口313,所述阀芯32的下段管柱与所述缩口状管口313之间形成过流通道33;在缩口状管口313上方的阀体内壁上设有一由第二剪断销钉39固定的定位环34;
如图1、图3所示,所述冲砂笔尖4是通过连接油管35连接于阀芯32下段管柱上的,所述阀芯32的下段管柱通过一延伸管柱36与所述连接油管35连接;所述冲砂笔尖4与皮碗胶筒组合式封隔器5的中心管之间形成环形空间6。
由上所述,本发明的负压联合冲砂、强制排砂装置,适用于油田低压漏失井排油泥砂;适用于深井及侧钻井冲砂;能够大幅度降低冲砂液的漏失量,大大改善油层受污染状况,为实现“绿色”作业提供技术保障。
进一步,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套管射流泵2的本体中,位于所述间隔部26上方轴向设有第一阶梯孔,所述孔喉一体管21设置在该第一阶梯孔内;该孔喉一体管21由圆柱形管道211和其两端连接的径向尺寸渐扩的喇叭形管道212、213构成,所述上端的喇叭形管道212长于下端的喇叭形管道213;所述间隔部26是由套管射流泵侧壁开孔而形成的一导流空间,该开孔的外端由第一丝堵27密封;所述间隔部26下方设有第二阶梯孔,所述第一喷嘴22由下向上设置在该第二阶梯孔中并穿设于所述间隔部26与孔喉一体管下端的喇叭形管道213相对,所述第一喷嘴22下侧设置单向阀23,所述单向阀23的底端由第二丝堵28密封固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所述孔喉一体管21的外壁结构与第一阶梯孔相同,孔喉一体管21密封放置于第一阶梯孔内并由第一阶梯孔上端设置的环形压盖固定。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转向阀阀芯32上段的连通通道321是由阀芯32上段的顶面324向阀芯上段的环形底面325导通的;所述连通通道321包括第一通道3211、第二通道3212及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之间的连通空间3213;所述第一通道3211由阀芯上段的顶面324中心向下设置,第一通道3211上端呈喇叭口状,该喇叭口状开口内设有一球阀326;所述第二通道3212由阀芯上段的环形底面325向上设置。
进一步,如图3所示,所述定位环34与阀芯上段环形底面325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进液口311与第二进液口312之间的轴向距离。
如图4所示,所述皮碗胶筒组合式封隔器5包括有中心管51,中心管51外壁设有推动套52,该推动套52是由第三剪断销钉521固定于中心管51上;推动套52上方的中心管51管壁设有支撑环53,支撑环53与中心管51外壁之间设有密封圈531,支撑环53上固定套设有大端向上的承压皮碗54,该承压皮碗54套在中心管51上,承压皮碗54下端套设在支撑环53上;所述支撑环53是通过过盈配合与承压皮碗54套设在一起的;推动套52下方的中心管51管壁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胶筒55和隔环56,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三个胶筒和两个隔环,所述各个胶筒55分别通过过盈配合套设在中心管51上;所述推动套52上端内侧压设于支撑环53的下端外侧,所述推动套52下端内侧压设于最上一个胶筒55的上端外侧;在最下一个胶筒55下侧的中心管51管壁上固定设有限位套57,该限位套57由限位销钉571固定在中心管51的管壁上,该限位套57上端内侧压设于最下一个胶筒55的下端外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所述中心管51上端设有连接转向阀3的阀体底端的内螺纹;所述中心管51下端设有外螺纹,中心管51下端通过外螺纹与一下接头58连接;所述限位套57压在最下一个胶筒55上,然后通过限位销钉571固定在下接头58的外壁上。
当所述皮碗胶筒组合式封隔器5下入到套管9中时,由于承压皮碗54与套管9是过盈配合接触,当需要压力较低冲砂时,承压皮碗54完全可以满足需要;当冲完砂时需要较大排量时,从油套环空打压较高,此时的压力达到剪断销钉521的剪断压力时,剪断销钉521剪断;此时承压皮碗54推动推动套52及支撑环53向下移动,由于限位套57的作用,限制了胶筒55下移,使胶桶55被压缩,封住油套环空,使排砂很快完成;当冲完砂时,停止打压,由于冲砂的时间相对较短,胶筒55不会发生碳化等不良反应,依旧保持良好的弹性,此时胶筒55就会反弹回去,解封压力相对较小,不会对下一步作业产生不良反应。
如图5A、图5B所示,所述冲砂笔尖4包括一管状接头41,该管状接头41的上、下端分别设有内螺纹,该管状接头41的内壁设有环形凸台411;一喷嘴盘42由环形凸台411下侧抵靠于该环形凸台411;一管状笔尖43通过管状接头41下端的内螺纹连接于管状接头41下端,该管状笔尖43的上端抵靠在喷嘴盘42的下侧,该管状笔尖43的下端为楔形尖端,所述管状笔尖43的管壁上设有多个出液孔431;所述喷嘴盘42上设有三个上大下小的阶梯孔421,如图5B所示,所述三个阶梯孔421是均布在喷嘴盘42上的,各阶梯孔421中固定设置一第二喷嘴44,所述第二喷嘴44内轴向设有喷孔441,该喷孔441由上段的锥形段4411和下段的圆柱段4412构成;所述第二喷嘴44的外壁为与喷嘴盘42的阶梯孔421形状相同的阶梯形,所述第二喷嘴44通过过盈配合方式固定在阶梯孔421中;所述第二喷嘴44底端凸出于喷嘴盘42的底面,一铜制防堵帽45连接在第二喷嘴44的底端,用以防止该冲砂笔尖向井筒下入过程中,喷嘴被井筒内的泥沙堵住;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喷嘴44底端外壁设有外螺纹,防堵帽45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在喷嘴44的底端。
当冲砂笔尖下入到井筒中时,冲砂笔尖的管状笔尖尖端部分插入到井筒中的泥砂中,对泥砂的强度起到一定的破坏作用,对后续的冲砂作业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当冲砂液从地面打入到冲砂笔尖时,刚开始由于防堵帽的作用(此时防堵帽将喷嘴封堵),井筒内压力提高;当压力提高到一定强度时,防堵帽(由金属铜制成的)破裂,液体开始冲砂;由于第二喷嘴的喷孔是上段为锥形,下段为细圆柱形,冲砂液由高压变高速,有利于提高冲砂效果;刚开始冲砂时,可能由于笔尖尖端部被泥砂堵住,一部分冲砂液是从笔尖上的出液孔排出去的;这样不断的冲砂直到完成冲砂作业。
下面对本发明负压联合冲砂、强制排砂装置的使用过程作出描述:
当油井需要冲砂时,将如图1所示装配完好的管柱下入井筒的套管中,连接好地面工艺流程,从冲砂液注入口91打入冲砂液,冲砂液通过注流空间92从套管射流泵的通孔24以及转向阀第一进液口311两个位置(两个位置开口的比例按一定的比例)进入井内;其中,一部分冲砂液经套管射流泵的单向阀23、第一喷嘴22和孔喉一体管21、油管1的反排液出口11进入地面工艺流程装置。当从油套环空(冲砂液注流空间92)打入液体时,由于皮碗胶筒组合式封隔器5的承压皮碗54与套管9之间的过盈配合,所以在较小的压力下冲砂液不会经承压皮碗54穿过(即封住了冲砂液的油套环形空间的向下的通道),液体由转向阀的阀体31上的第一进液口311进入井内,压力由地面装置控制,刚开始冲砂的时候需要的压力较小,第一剪断销钉38不剪断;当液体进入到冲砂笔尖时,笔尖尖端部分插入到井筒中的泥砂中,对泥砂的强度起到一定的破坏作用,对后序的冲砂作业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当冲砂液从地面打入到笔尖部时,刚开始由于防堵帽45的作用,井筒内压力提高,当压力提高到一定强度时,防堵帽54(由金属铜制成)破裂,液体开始冲砂,由于第二喷嘴44的喷孔上部是锥形的,下部是细圆柱形,冲砂液由高压变高速,有利于提高冲砂效果;刚开始时可能由于笔尖端部被泥砂堵住,一部分冲砂液会从笔尖上的侧孔排出去;这样不断的冲砂直到完成冲砂作业。
含砂冲砂液经环形空间6、过流通道33和连通通道321上反到转向阀的阀芯上端面,并在压力的作用下继续向上运移,当运移到套管射流泵2时,此时已有部分高速冲砂液经第一喷嘴22向孔喉一体管21流去,此时第一喷嘴22出口周围形成相对的负压,吸引从下面反排上来的冲砂液进入孔喉一体管21与原冲砂液混合,经过孔喉一体管后高速流体变成高压慢速流体,经油管的返排液出口11进入地面工艺装置。
当需要排砂时,由地面加压泵通过返排液出口11加压,由于套管射流泵内第一喷嘴22下方设有单向阀23,以及转向阀上端设有球阀326,因此,加压的压力只作用到转向阀阀芯32的顶面,进而使第一剪断销钉38被剪断,但此时的压力小于第二剪断销钉39的剪断压力,此时阀芯32下移,第一进液口311被关闭;当压力达到第三剪断销钉521的剪断压力时,第三剪断销钉521被剪断;此时承压皮碗54推动推动套52及支撑环53向下移动,由于限位套57的作用限制胶筒下移,使胶筒被压缩,使油套环空密封性加强,此时冲砂液全部经套管射流泵2流入油管1中,并从反排液出口排出;此时由于压力比较高,所以流经第一喷嘴22的冲砂液的流速大大增加,使负压抽吸作用增强,使排砂速度加快,此时冲砂液完全经套管射流泵排出地面。
当冲砂完毕需要上提管柱时,再由反排液出口11向阀芯32加压,阀芯32向下移动,当压力达到第二剪断销钉39的剪断压力时,第二剪断销钉39被剪断,此时,上提管柱使阀体31上提,阀芯32相对不动,此时,阀芯32的透孔323与阀体的第二进液口312相对导通,使皮碗胶筒组合式封隔器的胶筒上下空间相通,此时胶筒上下压力差消失,胶筒就会在自身的弹力及向上的拉力作用下,反弹回去,解封压力相对较小,不会对下一步作业产生不良影响;此时,起出管柱即可完成冲排砂作业。
由上所述,本发明的负压联合冲砂、强制排砂装置,能够大幅度降低冲砂液的漏失量,改善油层受污染状况,为实现“绿色”作业提供技术保障;且该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特点。通过皮碗胶筒组合式封隔器,可以减少作业次数和作业时的事故发生,保护套管;通过冲砂笔尖,可增强冲砂效果、减少冲砂时间和劳动强度,进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Claims (18)
1.一种负压联合冲砂、强制排砂装置,该装置下入在套管中,套管顶部由高压井口自封装置封闭,套管上端设有冲砂液注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联合冲砂、强制排砂装置由上至下包括依次连接的油管、套管射流泵、转向阀和冲砂笔尖,所述油管顶端设有反排液出口,所述冲砂笔尖连接于转向阀的阀芯底端,转向阀的阀体底端连接有皮碗胶筒组合式封隔器,所述冲砂笔尖穿过皮碗胶筒组合式封隔器的中心管延伸至皮碗胶筒组合式封隔器的下方;所述皮碗胶筒组合式封隔器外壁与套管内壁密封接触,所述油管、套管射流泵和转向阀与套管之间形成冲砂液注流空间;
所述套管射流泵由一圆柱状本体构成;该本体上段内部轴向设有一孔喉一体管,所述孔喉一体管的上端开口导通于油管,孔喉一体管的下端开口间隔地对应设有一喷口朝向孔喉一体管设置的第一喷嘴,该第一喷嘴下部设有一与该第一喷嘴单向导通的单向阀,该单向阀的进口通过套管射流泵侧壁上开设的一通孔与冲砂液注流空间导通;该本体下段由下向上设有第一盲孔,所述第一盲孔的顶端连通于第一喷嘴与孔喉一体管之间的间隔部;
所述转向阀由管状阀体和轴向设置在阀体内的阀芯构成;所述阀芯呈上粗下细的阶梯状,所述阀芯的上段与阀体内壁密封滑设连接,并由阀体侧壁上的第一剪断销钉固定;所述阀芯的上段设有由上向下单向导通的连通通道;所述阀芯的下段由下向上设有第二盲孔,该第二盲孔的顶端向阀芯的侧壁设有透孔;所述阀体侧壁设有第一进液口,第一进液口下方设有与其轴向间隔设置的第二进液口,所述透孔与第一进液口导通设置;所述阀体上部连接于套管射流泵的本体下端并与第一盲孔导通,所述阀体下部呈缩口状管口,所述阀芯的下段管柱与所述缩口状管口之间形成过流通道;在缩口状管口上方的阀体内壁上设有一由第二剪断销钉固定的定位环;
所述冲砂笔尖通过连接油管连接于阀芯下段管柱上;所述冲砂笔尖与皮碗胶筒组合式封隔器的中心管之间形成环形空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联合冲砂、强制排砂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套管射流泵的本体中,位于所述间隔部上方轴向设有第一阶梯孔,所述孔喉一体管设置在该第一阶梯孔内;该孔喉一体管由圆柱形管道和其两端连接的径向尺寸渐扩的喇叭形管道构成,所述上端的喇叭形管道长于下端的喇叭形管道;所述间隔部是由套管射流泵侧壁开孔而形成的一导流空间,该开孔的外端由第一丝堵密封;所述间隔部下方设有第二阶梯孔,所述第一喷嘴由下向上设置在该第二阶梯孔中并穿设于所述间隔部与孔喉一体管下端的喇叭形管道相对,所述喷嘴下侧设置单向阀,所述单向阀的底端由第二丝堵密封固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负压联合冲砂、强制排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孔喉一体管的外壁结构与第一阶梯孔相同,孔喉一体管密封放置于第一阶梯孔内并由第一阶梯孔上端设置的环形压盖固定。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负压联合冲砂、强制排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阀阀芯上段的连通通道是由阀芯上段的顶面向阀芯上段的环形底面导通的;所述连通通道包括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及两者之间的连通空间;所述第一通道由阀芯上段的顶面中心向下设置,第一通道上端呈喇叭口状,该喇叭口状开口内设有一球阀;所述第二通道由阀芯上段的环形底面向上设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负压联合冲砂、强制排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环与阀芯上段环形底面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进液口与第二进液口之间的轴向距离。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负压联合冲砂、强制排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的下段管柱通过一延伸管柱与所述连接油管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联合冲砂、强制排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皮碗胶筒组合式封隔器包括有中心管,中心管外壁设有推动套,该推动套是由第三剪断销钉固定于中心管;推动套上方的中心管管壁设有支撑环,支撑环上固定套设有大端向上的承压皮碗;推动套下方的中心管管壁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胶筒和隔环;所述推动套上端内侧压设于支撑环的下端外侧,所述推动套下端内侧压设于最上一个胶筒上端外侧;在最下一个胶筒下侧的中心管管壁上固定设有限位套,该限位套上端内侧压设于最下一个胶筒的下端外侧。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负压联合冲砂、强制排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管上端设有内螺纹;所述中心管下端设有外螺纹,中心管下端通过外螺纹与一下接头连接。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负压联合冲砂、强制排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环与中心管外壁之间设有密封圈。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负压联合冲砂、强制排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套由限位销钉固定在中心管管壁上。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负压联合冲砂、强制排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压皮碗套在中心管上,承压皮碗下端套设在支撑环上;所述支撑环与承压皮碗之间为过盈配合套接。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联合冲砂、强制排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冲砂笔尖包括一管状接头,该管状接头的上、下端分别设有内螺纹,该管状接头的内壁设有环形凸台;一喷嘴盘由环形凸台下侧抵靠于该环形凸台;一管状笔尖通过管状接头下端的内螺纹连接于管状接头下端,该管状笔尖的上端抵靠在喷嘴盘的下侧;所述喷嘴盘上设有三个上大下小的阶梯孔,各阶梯孔中固定设置一喷嘴;所述喷嘴底端凸出于喷嘴盘的底面,一铜制防堵帽连接在喷嘴的底端。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负压联合冲砂、强制排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笔尖的下端为楔形尖端。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负压联合冲砂、强制排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笔尖的管壁上设有多个出液孔。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负压联合冲砂、强制排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内轴向设有喷孔,该喷孔由上段的锥形段和下段的圆柱段构成。
1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负压联合冲砂、强制排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的外壁为与喷嘴盘的阶梯孔形状相同的阶梯形,所述喷嘴由过盈配合固定在阶梯孔中。
17.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负压联合冲砂、强制排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底端外壁设有外螺纹,防堵帽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在喷嘴的底端。
18.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负压联合冲砂、强制排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个阶梯孔是均布在喷嘴盘上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210236.3A CN103277059B (zh) | 2013-05-30 | 2013-05-30 | 负压联合冲砂、强制排砂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210236.3A CN103277059B (zh) | 2013-05-30 | 2013-05-30 | 负压联合冲砂、强制排砂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277059A CN103277059A (zh) | 2013-09-04 |
CN103277059B true CN103277059B (zh) | 2015-11-18 |
Family
ID=490596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210236.3A Active CN103277059B (zh) | 2013-05-30 | 2013-05-30 | 负压联合冲砂、强制排砂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277059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747101A (zh) * | 2013-12-27 | 2015-07-01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减压可反循环冲洗修井装置 |
CN104120987B (zh) * | 2014-07-21 | 2017-01-25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油井正反冲砂喷嘴 |
CN108979572B (zh) * | 2018-07-26 | 2020-09-04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组合式防污染冲砂装置及方法 |
CN109184620B (zh) * | 2018-09-29 | 2020-06-23 | 大庆市晟威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油管连续冲砂系统 |
CN110485955B (zh) * | 2019-08-30 | 2021-05-04 |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钻井井口抽吸助排管汇系统 |
CN110863788A (zh) * | 2019-12-10 | 2020-03-06 | 贵州高峰石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液压可弯笔尖装置 |
CN114941510A (zh) * | 2022-06-17 | 2022-08-26 | 程显达 | 循环解堵捞沙工艺系统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973630A (en) * | 1975-05-22 | 1976-08-10 | Seaboard Oil & Gas Co. | Wash-out tool and method of use thereof |
CA1311681C (en) * | 1988-04-14 | 1992-12-22 | Ron Adams | Sand tool |
US5280825A (en) * | 1991-06-21 | 1994-01-25 | Institut Francais Du Petrole | Device and installation for the cleaning of drains, particularly in a petroleum production well |
CN2521377Y (zh) * | 2002-01-11 | 2002-11-20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防污染连续冲砂管柱 |
CN101078336A (zh) * | 2006-05-24 | 2007-11-28 | 大港油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低压井负压连续冲砂工艺 |
CN102094586A (zh) * | 2010-12-24 | 2011-06-15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水平井冲砂地面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CN203441405U (zh) * | 2013-05-30 | 2014-02-19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负压联合冲砂、强制排砂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007753B2 (en) * | 2002-09-09 | 2006-03-07 | Mako Rentals, Inc. | Top drive swivel apparatus and method |
-
2013
- 2013-05-30 CN CN201310210236.3A patent/CN10327705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973630A (en) * | 1975-05-22 | 1976-08-10 | Seaboard Oil & Gas Co. | Wash-out tool and method of use thereof |
CA1311681C (en) * | 1988-04-14 | 1992-12-22 | Ron Adams | Sand tool |
US5280825A (en) * | 1991-06-21 | 1994-01-25 | Institut Francais Du Petrole | Device and installation for the cleaning of drains, particularly in a petroleum production well |
CN2521377Y (zh) * | 2002-01-11 | 2002-11-20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防污染连续冲砂管柱 |
CN101078336A (zh) * | 2006-05-24 | 2007-11-28 | 大港油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低压井负压连续冲砂工艺 |
CN102094586A (zh) * | 2010-12-24 | 2011-06-15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水平井冲砂地面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CN203441405U (zh) * | 2013-05-30 | 2014-02-19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负压联合冲砂、强制排砂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277059A (zh) | 2013-09-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277059B (zh) | 负压联合冲砂、强制排砂装置 | |
CN104563871B (zh) | 一种水力冲孔、清淤与排渣一体化装置及方法 | |
WO2014190518A1 (zh) | 负压联合冲砂、强制排砂装置 | |
CN204457435U (zh) | 一种水力冲孔、清淤与排渣一体化装置 | |
CN205189826U (zh) | 洗井冲砂装置 | |
CN208137872U (zh) | 一种射流解堵管柱 | |
CN105332675A (zh) | 洗井冲砂装置及方法 | |
CN108386160A (zh) | 能冲洗泵下筛管的解堵型防砂管柱结构 | |
CN203188968U (zh) | 过电缆可洗井封隔器 | |
CN204782852U (zh) | 挤注水泥浆带压反洗井装置 | |
CN203441405U (zh) | 负压联合冲砂、强制排砂装置 | |
CN202926307U (zh) | 洗井保护气锚 | |
CN205858278U (zh) | 自洁式除砂器 | |
CN203097730U (zh) | 一种钻割洗一体化钻具 | |
CN205225172U (zh) | 一种可洗井注水封隔器 | |
CN210918968U (zh) | 一种管外封窜装置 | |
CN110469292B (zh) | 一种循环封窜方法 | |
CN103867161B (zh) | 一种注汽封堵阀 | |
CN210564418U (zh) | 冲砂管柱 | |
CN206458413U (zh) | 油井油管内壁正洗止回清管器 | |
CN202338239U (zh) | 局部反循环冲、捞砂泵 | |
CN111155969A (zh) | 一种空心杆配套射流泵排砂排液装置 | |
CN202832365U (zh) | 小直径分层注水封隔器 | |
RU2568457C1 (ru) |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обработки призабойной зоны пласта и освоения скважины | |
CN201778716U (zh) | 密封式打捞矛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