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69747B - 经皮药剂给予装置 - Google Patents

经皮药剂给予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69747B
CN103269747B CN201180061715.2A CN201180061715A CN103269747B CN 103269747 B CN103269747 B CN 103269747B CN 201180061715 A CN201180061715 A CN 201180061715A CN 103269747 B CN103269747 B CN 10326974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electrode
current
paster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6171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69747A (zh
Inventor
八重樫光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rum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erum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rumo Corp filed Critical Terum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2697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697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697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697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18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 A61N1/20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continuous direct currents
    • A61N1/30Apparatus for iontophoresis, i.e. transfer of media in ionic state by an electromotoric force into the body, or cataphoresis
    • A61N1/303Constructional detai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02Details
    • A61N1/04Electrodes
    • A61N1/0404Electrodes for external use
    • A61N1/0408Use-related aspects
    • A61N1/0428Specially adapted for iontophoresis, e.g. AC, DC or including drug reservoirs
    • A61N1/0432Anode and cathode
    • A61N1/044Shape of the electrod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18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 A61N1/32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 A61N1/325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for iontophoresis, i.e. transfer of media in ionic state by an electromotoric force into the body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Electro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经皮药剂给予装置,其具有贴片(12),该贴片(12)包括封入有药剂的施主用凝胶(30)、参比用凝胶(34)以及与施主用凝胶(30)连接的第1电极(38)和与参比用凝胶(34)连接的第2电极(40);在贴片(12)粘贴于皮肤时,以规定的周期向第1电极(38)和第2电极(40)之间供给直流电流,并且在未供给直流电流的期间向第1电极(38)和第2电极(40)之间供给交流电流,从而求出电容,基于求出的电容判断贴片(12)的粘贴状态。

Description

经皮药剂给予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经皮药剂给予装置,该经皮药剂给予装置利用了通过使人的皮肤中流过微弱电流而使药剂渗透到皮肤中的离子电渗(iontophoresis)原理。
背景技术
作为经皮药剂给予方法之一,有一种离子电渗治疗仪。离子电渗是通过在皮肤上的相分离的两点处安装正负电极,形成自一个电极横穿角质层之后到达另一个电极的电流,从而利用电泳原理使带电的药物移动而促进经皮吸收的方法。此时,电流基本上是恒定的。此外,由于电极的面积也是恒定的,因此,作为单位面积电流的电流密度也是恒定的。
正负电极中,一个电极与含有药物的凝胶接触,称为施主(donor)部,另一个电极与含有盐水的凝胶接触,称为参比(reference)部。
虽然原理上带电药物是促进吸收的对象,但有报告称,通过电气流动也会产生水流,因此,即使是不带电的药物、分子量大的药物,其皮肤透过性也有所提升。
通常的利用离子电渗的药剂给予系统包括含有药物的贴片(patch)和向该贴片提供电流的控制器。以往,药剂给予系统通常是使用商业电源(例如,AC100V)供给电流的方式,近年来,为了使患者的行动在药剂给予过程中也不受到限制,使用电池(例如,纽扣型电池)供给电流的便携型药剂给予系统已经商品化。
在如下所示的日本特开2001-120669号公报中,记载了检测通电开始时和通电时的导通异常的离子电渗装置,具体记载了,在输出部交替切换输出动作和导通异常检测动作,在装置剥离的情况下,由导通异常检测部判断为异常,停止输出电流。
在如下所示的日本特开2000-237330号公报中,记载了能高精度地把握通电状态的离子电渗用设备,具体记载了,在流过皮肤的无效电流高于临界水平的情况下,判断为正常,在流过皮肤的无效电流低于临界水平时,判断为通电状态异常。
发明内容
但是,上述日本特开2001-120669号公报和日本特开2000-237330号公报所述的技术虽然在上述贴片剥离而导致贴片与皮肤间的接触面积减少的情况下,能够停止通电,但却未能考虑该接触面积的减少而继续通电。反之,若在接触面积减少的情况下单纯地继续通电,则伴随上述接触面积的减少,通电的电流的密度增加,会对患者的皮肤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本发明是鉴于上述以往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贴片与皮肤的接触面积发生变化,也能够不对皮肤造成不良影响地继续通电的经皮药剂给予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技术方案1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包括贴片和控制部,上述贴片包括具有封入有药剂的第1接触构件的施主部、具有第2接触构件的参比部以及与上述第1接触构件连接的第1电极和与上述第2接触构件连接的第2电极;上述控制部控制对上述第1电极的电流的供给;通过将上述贴片粘贴于外部导体,上述第1接触构件和上述第2接触构件与上述外部导体接触,上述第1和第2电极与上述外部导体电连接,上述控制部在上述贴片粘贴于上述外部导体时,以规定的周期向上述第1电极和上述第2电极之间供给直流电流,并且在未供给直流电流的第1期间向上述第1电极和上述第2电极之间供给交流电流,而求出上述第1电极和上述第2电极间的电容。这样,由于求出上述第1接触构件和第2接触构件间的上述电容,因此,能够求出上述第1接触构件和上述第2接触构件与外部导体的接触面积。因而,能以流过上述外部导体(患者的皮肤等)的电流的电流密度恒定的方式供给直流电流,例如,即使在上述贴片随着时间的经过剥离,上述接触面积减小的情况下,也能不对患者的皮肤造成不良影响地继续通电。
技术方案2的发明以技术方案1所述的经皮药剂给予装置为基础,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部在上述第1期间求出上述第1电极和上述第2电极间的阻抗,在供给直流电流的第2期间求出上述第1电极和上述第2电极间的电阻,根据上述阻抗和上述电阻求出上述电容。由此,能够精度良好地求出上述电容。
技术方案3的发明以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经皮药剂给予装置为基础,其特征在于,包括第1电路、第2电路和开关;上述第1电路向上述第1电极和上述第2电极之间供给直流电流;上述第2电路向上述第1电极和上述第2电极之间供给交流电流;上述开关对使上述第1电极和上述第2电极与上述第1电路和上述第2电路中的哪个电路连接进行切换;上述控制部控制上述开关,在上述第1期间的情况下,使上述第1电极和上述第2电极与上述第2电路,在供给直流电流的上述第2期间的情况下,使上述第1电极和上述第2电极与上述第1电路连接。由此,能够选择性地向上述外部导体供给直流电流和交流电流。
技术方案4的发明以技术方案1~3中任一项所述的经皮药剂给予装置为基础,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部根据求出的上述电容使向上述第1电极和上述第2电极之间供给的直流电流的大小发生变化,从而将供给到上述外部导体的直流电流的电流密度保持为恒定。由此,即使在上述贴片自上述外部导体剥离的情况下,也能将流过上述外部导体的电流的电流密度保持为恒定,能够不对患者的皮肤造成不良影响地继续通电。
技术方案5的发明以技术方案1~4中任一项所述的经皮药剂给予装置为基础,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部在求出的上述电容小于等于预定的值的情况下,停止向上述第1电极和上述第2电极之间供给直流电流。由此,能避免电流密度过大而对患者的皮肤造成不良影响。此外,例如,在药剂为利多卡因等麻醉剂的情况下,由于在接触面积小于穿刺所需最低限度的面积的情况下停止电流供给,因此,不会过度地给予。
技术方案6的发明以技术方案1~5中任一项所述的经皮药剂给予装置为基础,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部在求出的上述电容小于等于预定的值的情况下发出警告。由此,例如,在药剂为利多卡因等麻醉剂的情况下,由于在接触面积小于穿刺所需最低限度的面积的情况下发出警告,因此,患者或医务人员能够认识到上述贴片自上述外部导体剥离,不能理想地给予药剂。
根据本发明,以规定的周期向上述第1电极和上述第2电极之间供给直流电流,在未供给直流电流的第1期间向上述第1电极和上述第2电极之间供给交流电流,而求出上述第1电极和上述第2电极间的电容,因此,能够求出第1接触构件和第2接触构件与外部导体的接触面积。因而,能以恒定的电流密度向上述外部导体(例如,皮肤)供给直流电流,即使在上述接触面积减小的情况下,也能不对患者的皮肤造成不良影响地继续通电。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利用离子电渗的经皮药剂给予装置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离子电渗用贴片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沿图2中的III-III线剖切的、电极膜的剖视图。
图4A是电极膜的俯视图,图4B是电极膜的仰视图。
图5是将图1所示的经皮药剂给予装置密合配置于患者的手腕上的状态的侧视说明图。
图6是将图1所示的经皮药剂给予装置的贴片粘贴于皮肤上的情况下的、经皮药剂给予装置的电路图。
图7是表示存储于图6所示的存储部中的通电电流表的图。
图8是表示图6所示的控制部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利用离子电渗原理使电流流过皮肤时电极间的电阻伴随时间经过的变化的图。
图10是表示变形例5的经皮药剂给予装置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11是图10所示的离子电渗用贴片的分解立体图。
图12是电极膜的俯视图。
图13是表示变形例9的、孔与磁性体的配置关系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4是表示变形例9的、孔与磁性体的配置关系的另一个例子的图。
图15是变形例10的经皮药剂给予装置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于本发明的利用离子电渗的经皮药剂给予装置,举出优选的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表示经皮药剂给予装置10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以将构成经皮药剂给予装置10的离子电渗用贴片12和通电装置14分解了的状态进行表示。图2是图1所示离子电渗用贴片12的分解立体图。
经皮药剂给予装置10(以下,称为装置10)例如是用于血液透析患者的穿刺的除痛,向患者的手腕给予局部麻醉剂(例如,含有利多卡因的离子型麻醉剂),使麻醉剂渗透的医疗用器具,通过将离子电渗用贴片12(以下,称为贴片12)粘贴于作为外部导体的患者的皮肤,并自通电装置14通电,而使封入于贴片12的离子型麻醉剂渗透于生物体。贴片12也可以适用于用来向患者给予离子型麻醉剂以外的离子型药剂的装置,还可以适用于用来向患者给予非离子型药剂的装置。
如图1和图2所示,装置10包括贴片12和载置并连接于该贴片12的表面(上表面)的通电装置14。
贴片12包括圆形薄板状的施主部16和一条边以圆弧状构成的矩形薄板状的参比部18,参比部18与该施主部16相分离地设置,遍及该施主部16和参比部18地设有与通电装置14连接的电极膜(电极体)20。电极膜20包括以与施主部16对应的形状构成的施主侧部位22、以与参比部18对应的形状构成的参比侧部位24以及连接施主部16和参比部18的窄幅的桥部位26(参照图2)。
施主部16具有与该施主部16的外形相对应的圆形的施主用粘贴构件28和填充于该施主用粘贴构件28的开口中的施主用凝胶(第1接触构件)30,在该施主用凝胶30的表面(图2中的上表面)电连接有电极膜20的施主侧部位22。参比部18具有与该参比部18的外形大致相对应的、一条边以圆弧状构成的矩形状的参比用粘贴构件32,和填充于该参比用粘贴构件32的开口中的参比用凝胶(第2接触构件)34,在该参比用凝胶34的表面电连接有电极膜20的参比侧部位24。
施主用粘贴构件28和参比用粘贴构件32是具有以一定的强度粘贴于人体等的皮肤的粘接性的弹性体,具有绝缘性。在施主用凝胶30中封入有上述离子型麻醉剂,在参比用凝胶34中封入有生理盐水等对生物体没有危害性的电解质(例如,缓冲盐、食盐等)的液剂或溶液。如果是穿刺熟练的医务人员,若穿刺预定部位的药剂送达面积为2.5cm2,便能容易地将针刺入,因此,施主用凝胶30和参比用凝胶34的与皮肤接触的接触面(图2中的下表面)的面积例如设为2.5~5.0cm2左右为宜。
因此,通过在施主用粘贴构件28的开口中埋入施主用凝胶30,在参比用粘贴构件32的开口中埋入参比用凝胶34,将该施主用粘贴构件28和参比用粘贴构件32粘贴于患者的皮肤,能够使施主部16和参比部18大致同时接触皮肤,用一个动作即可简单地将贴片12粘贴于皮肤。另外,施主用凝胶30和参比用凝胶34的与皮肤接触的上述接触面也可以不具有粘接性。
图3是沿图2中的III-III线剖切的、电极膜20的剖视图,为了容易理解,图示时夸大了电极膜20的厚度。图4A是电极膜20的俯视图,图4B是电极膜20的仰视图。
电极膜20是具有规定其外形的柔性的基体36,且该基体36的各部分别被构成为施主侧部位22、参比侧部位24和桥部位26的柔性基板。基体36例如是将聚酯、聚酰亚胺等树脂形成为薄膜状而成的柔软的膜。
如图3、图4A、图4B所示,在施主侧部位22,在基体36的底面设有与施主用凝胶30接触并电连接的圆形的第1电极38。自第1电极38延伸出连接线38a,该连接线38a偏向一侧地布线至桥部位26的大致中央。
在参比侧部位24,在基体36的底面设有与参比用凝胶34接触并电连接的长圆形的第2电极40,在基体36的表面并列有一对接触端子线(第1接触端子线、第2接触端子线)42、44。自第2电极40延伸出连接线40a,该连接线40a偏向另一侧地布线至桥部位26的大致中央,与上述连接线38a平行(参照图4B)。接触端子线42、44具有在参比侧部位24的表面并列的圆形的一对端子板42a、44a以及自各端子板42a、44a弯折延伸至桥部位26的大致中央的平行的一对连接线42b、44b。
构成电极膜20的各配线,即,第1电极38(连接线38a)、第2电极40(连接线40a)、接触端子线42、44(连接线42b、44b、端子板42a、44a)通过在基体36的表面、背面印刷例如含有银、银/氯化银的导电性墨而形成。上述各配线的暴露面例如用绝缘性的树脂材料45密封(参照图3),但与施主用凝胶30和参比用凝胶34接触的第1电极38和第2电极40的底面(接触面)未涂布该树脂材料45。另外,上述导电性墨可以通过多次印刷而增加厚度,从而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发生通电不良。
如图3、图4A、图4B所示,第1电极38的连接线38a与一个接触端子线(第1接触端子线)42的连接线42b在桥部位26的厚度方向上对应配置(参照图3和图4B),它们的顶端之间利用沿厚度方向贯通桥部位26的通孔46电连接。同样,第2电极40的连接线40a与另一个接触端子线(第2接触端子线)44的连接线44b在桥部位26的厚度方向上对应配置,它们的顶端之间利用沿厚度方向贯通桥部位26的通孔48电连接。
这样,在电极膜20中,施主侧部位22的基体36采用了仅由第1电极38构成的单面布线结构,参比侧部位24的基体36采用了由第2电极40和接触端子线42、44构成的双面布线结构。因而,贴片12是设有单面布线结构的施主侧部位22的施主部16比设有双面布线结构的参比侧部位24的参比部18柔软性大的结构。另外,虽然各配线和通孔46、48集中配置在桥部位26的大致中央,但桥部位26的靠近施主侧部位22的部分是仅由连接线38a构成的单面布线结构,因此,桥部位26也是靠近施主部16的部分柔软性大的结构。
如图1和图3所示,为了防止连接线38a、40a、42b、44b、通孔46、48暴露于外部,桥部位26被作为绝缘性片材的覆盖层(保护层)49包围。也可以代替覆盖层49,使用绝缘性的涂料(抗蚀剂)等,但在考虑桥部位26处的柔软性和耐久性的情况下,作为片材的覆盖层49有效。
如图2所示,在与第1电极38和第2电极40电连接的各端子板42a、44a上,分别借助规定的导电构件(例如,银膏)设有连接端子(钩)50、52。连接端子50、52分别具有朝上方突出的小径圆柱状的突出部50a、52a,突出部50a、52a以外的部分与端子板42a、44a、连接线42b、44b一同被绝缘膜(钩罩)54覆盖。在绝缘膜54上形成有供突出部50a、52a贯通的一对孔,由此,仅突出部50a、52a自绝缘膜54暴露出,除此以外的、参比侧部位24的构件的表面被绝缘膜54覆盖。
如图1所示,通电装置14在其底面设有与各连接端子50、52的突出部50a、52a连接的连接孔14a、14b,通电装置14在其内部具有电池56和未图示的电流控制部。对于经皮药剂给予装置10的电气结构,稍后进行详细说明。
在该通电装置14中,在电池56的负极侧夹设有绝缘片58,在开始使用前,利用该绝缘片58阻止自电池56向上述电流控制部流过直流电流。另一方面,在开始使用装置10时,通过抽出绝缘片58,电池56的负极和电极膜20之间得以电连接,由此,借助电极膜20向施主用凝胶30、患者的身体、参比用凝胶34供给来自电池56的直流电流。当然,也可以代替绝缘片58,设置电源开关等。
根据以上那样的装置10,通电装置14构成了能够自与连接孔14a连接的连接端子50经由端子板42a、连接线42b、连接线38a、第1电极38向施主用凝胶30供给直流电流,供给到施主用凝胶30的直流电流经由患者的体内、参比用凝胶34、第2电极40、连接线40a、连接线44b、端子板44a、连接端子52自连接孔14b返回通电装置14的路径。
在该情况下,本实施方式的贴片12仅在参比部18的表面设置用于连接、载置通电装置14的接触端子线42、44以及连接端子50、52而构成。
因而,在设有粘贴于患者皮肤的作为电极对发挥功能的一对凝胶中的保持有药剂的施主用凝胶30的施主部16未载置通电装置14,不会因通电装置14伤及施主部16的柔软性。因此,如图5所示,即使在像血液透析的患者那样,穿刺部位(形成于手腕的分流部分)的血管显著隆起的情况下,也能够以使含有药剂的施主部16容易随皮肤变形的状态密合固定该施主部16。此时,由于施主部16和参比部18借助桥部位26彼此分离地配置,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施主部16的柔软性,能够提高粘贴的自由度。而且,能够将通电装置14直接与贴片12连接,因此,还具有使装置10整体结构小型化,容易处理的优点。
另外,通电装置14具有表示正常进行通电的LED60a,以及警告贴片12自皮肤剥离,施主用凝胶30和参比用凝胶34与皮肤的接触面积S小于规定面积的LED60b。上述规定面积为医务人员穿刺所需的最低限度的面积。
接着,详细说明经皮药剂给予装置10的电气结构。本实施方式的经皮药剂给予装置10根据贴片12(具体而言,为施主用凝胶30和参比用凝胶34)与皮肤的接触面积S,改变通电的直流电流。
图6是将经皮药剂给予装置10的贴片12粘贴于皮肤的情况下的、经皮药剂给予装置10的电路图。图6的皮肤表示将贴片12粘贴于皮肤的情况下的施主用凝胶30和参比用凝胶34间(第1电极38和第2电极40间)的阻抗Z。也就是说,阻抗Z是电流流过施主用凝胶30和参比用凝胶34间的路径的外部导体的电压与电流之比,在直流电流的情况下为电阻值。在离子电渗的情况下,外部导体的阻抗Z通常考虑为电阻R、电容C的并列电路。因而,阻抗Z能够以下述所示的数1表示。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方便,考虑阻抗Z时,忽略施主用凝胶30、参比用凝胶34、第1电极38、和第2电极40的电阻。
[数1]
Z = R 1 + jωRC
因此、 | Z | = 1 ( 1 R ) 2 + ( ωC ) 2
ω:角频率
经皮药剂给予装置10包括电池56、用于向患者的皮肤给予药剂的药剂给予用的第1电路(以下,称为电路A)、用于求出贴片12与皮肤的接触面积S的第2电路(以下,称为电路B)、具有时钟电路兼作计时器发挥功能的控制部100、存储有通电电流表的存储部102、控制自电池56流向第1电极38和第2电极40间(外部导体)的直流电流的电流控制部104、发出绿色光的LED60a以及发出黄色光的LED60b。
在电路A上设有电流检测部108和电压检测部110,电流检测部108检测流过施主用凝胶30和参比用凝胶34间(第1电极38和第2电极40间)的直流电流,电压检测部110检测施主用凝胶30和参比用凝胶34间(第1电极38和第2电极40间)的电压(与阻抗Z相关的电压)。
电路B具有内部具有输出阻抗的交流电源Vs和电流检测电阻Rs,借助串联的交流电源Vs和电流检测电阻Rs与第1电极38和施主用凝胶30以及第2电极40和参比用凝胶34连接,电流自交流电源Vs流向施主用凝胶30,利用电流检测电阻Rs检测电流。交流电源Vs可以输出矩形波,例如可以由串联的电池等直流电源和切换接通切断的开关构成。通过开关进行接通切断动作,能够输出矩形波。
在电路B上设有检测交流电源Vs的电压Va的接收电路112以及检测电流检测电阻Rs的电压Vb的接收电路114。若考虑交流电源的输出阻抗,则交流电源Vs的本来的电压,即无负载时的电压与电压Va不一致。
第1电极38和第2电极40(施主用凝胶30和参比用凝胶34)与电路A和电路B中的哪个电路连接,可通过开关SW1和开关SW2进行切换。将开关SW1和开关SW2与端子a连接时,第1电极38和第2电极40与电路A连接,将开关SW1和开关SW2与端子b连接时,第1电极38和第2电极40与电路B连接。该开关SW1和开关SW2的切换由控制部100进行控制。
此外,在第1电极38和第2电极40与电路A连接时,控制部100基于电流检测部108检测出的电流I和电压检测部110检测出的电压V,求出第1电极38和第2电极40间(施主用凝胶30和参比用凝胶34间)的电阻R。具体而言,利用下述所示的数2求出电阻R。
[数2]
R = V I
此外,在第1电极38和第2电极40与电路B连接时,控制部100基于接收电路112检测出的交流电源Vs的电压Va和接收电路114检测出的电流检测电阻Rs的电压Vb,求出第1电极38和第2电极40间的阻抗Z。具体而言,利用下述所示的数3求出阻抗Z。
[数3]
Z=(Va-Vb)/(Vb/Rs)
控制部100基于数1~数3,求出第1电极38和第2电极40间的电容C。电容C与施主用凝胶30和参比用凝胶34的接触面积S成比例地减小。因而,若电容C减小,则接触面积S相应减小。
图7是表示存储于存储部102的通电电流表的图。在通电电流表中,与电容C相对应地存储着通电的直流电流(通电电流)。用1表示将贴片12粘贴于皮肤之后最初求得的电容C,用1表示电容C为1时的通电电流(初始电流)。这是由于最初粘贴贴片12时,可认为施主用凝胶30和参比用凝胶34的与皮肤接触的接触面是完全与皮肤接触的,设此时电容C为1。设该接触面的面积为初始面积。此外,在施主用凝胶30和参比用凝胶34的接触面完全与皮肤接触的情况下,初始电流是使流入皮肤的电流密度至少小于等于阈值那样的值。这是由于当电流密度大于阈值时,患者会感到疼痛,对皮肤也会造成不良影响。在本实施方式中,向皮肤供给电流密度在以规定值为基准的一定的范围内的直流电流。当然,处于以上述规定值为基准的一定的范围内的电流密度是小于等于上述阈值的值,这是不言自明的。另外,所谓通电电流的电流密度,严格讲是通电电流除以接触面积S所得的值。
如图7所示,电容C为0.9<C≤1(初始面积)时,通电电流为1(初始电流)。也就是说,在接触面积S大于初始面积的90%的情况下,通入初始电流。电容C为0.8<C≤0.9时,通电电流为0.9。也就是说,在接触面积S大于初始面积的80%且小于等于初始面积的90%的情况下,通入初始电流的90%的电流。
电容C为0.7<C≤0.8时,通电电流为0.8。也就是说,在接触面积S大于初始面积的70%且小于等于初始面积的80%的情况下,通入初始电流的80%的电流。电容C为0.6<C≤0.7时,通电电流为0.7。也就是说,在接触面积S大于初始面积的60%且小于等于初始面积的70%的情况下,通入初始电流的70%的电流。电容C为C≤0.6时,通电电流为0。也就是说,在接触面积S小于等于初始面积的60%的情况下,电流通电为0。
电流控制部104根据控制部100的控制,将流过第1电极38和第2电极40间的直流电流控制为基本恒定。电流控制部104例如具有升压型开关电源,通过根据输入有后述的电流检测部检测出的电流的控制部100的控制,使进行开关的期间变化地改变直流电压,能够将流过第1电极38和第2电极40间的直流电流控制为恒定。此外,电流控制部104例如具有连接和切断电路A的开关,通过根据控制部100的控制切换开关的接通切断,能够控制向第1电极38和第2电极40间供给电流和停止供给电流。此外,电流控制部104也可以控制开关SW1和SW2而控制向第1电极38和第2电极40间供给电流和停止供给电流。具体而言,例如,电流控制部104使开关SW1与端子a连接,使开关SW2与端子b连接。
LED60a根据控制部100的驱动控制发出绿色光。控制部100在开始向第1电极38通电时,驱动控制LED60a使其发出绿色光,在判断为电容C变为C≤0.6时,驱动控制LED60b使其发出黄色光。此外,若给予药剂的给药时间结束,则通电结束,因此,控制部100终止LED60a的发光。
控制部100、存储部102、电流控制部104、电流检测部108、电压检测部110、接收电路112、接收电路114、开关SW1和开关SW2设于通电装置14,第1电极38、第2电极40、施主用凝胶30和参比用凝胶34如上所述设于贴片12。此外,控制部100由计算机构成,上述计算机通过读取存储于存储部102的规定的程序,而作为上述控制部100发挥功能。
接着,按照图8的流程图说明控制部100的动作。
将经皮药剂给予装置10粘贴于患者的皮肤,通过抽出绝缘片58,来自电流控制部104的直流电流借助施主用凝胶30被供给到皮肤(外部导体),开始通电(步骤S1)。此时,控制部100驱动控制LED60a使其发出绿色光。另外,如图6所示,在步骤S1中,控制部100使开关SW1和SW2与端子a连接。电流控制部104根据控制部100的控制,能够如后述那样在皮肤的阻抗Z稳定时,向施主用凝胶30供给初始电流。例如,电流控制部104的输出电流由控制部100设定为初始电流值。即,如后述那样,在阻抗Z稳定时,流过第1电极38和第2电极40间的电流为初始电流值。
接着,判断自通电开始是否经过了一定时间(至少是用于使阻抗Z稳定的期间)(步骤S2)。如图9所示,在开始向施主用凝胶30供给直流电流的时候,药物尚未渗透于皮肤、人体,阻抗Z的值较高,然后,随着时间的经过,药物渗透于皮肤等,阻抗Z逐渐降低,最终,阻抗Z变为大致恒定的值。在接触面积S恒定的条件下,在阻抗Z的值逐渐降低的期间,通电电流逐渐增加,当阻抗Z的值变为大致恒定时,通电电流也变为初始电流(大致恒定)。
当在步骤S2判断为自通电开始未经过一定时间时,停留在步骤S2直到经过一定时间,当判断为自通电开始经过了一定时间时,求出第1电极38和第2电极40间的电阻R(步骤S3)。具体而言,基于电流检测部108检测出的流过第1电极38和第2电极40间的电流I以及电压检测部110检测出的第1电极38和第2电极40间的电压V(与阻抗Z相关的电压),求出第1电极38和第2电极40间的电阻R。具体而言,可以利用上述的数2求出电阻R。
接着,转至接触面积测定模式(步骤S4)。转至接触面积测定模式时,控制部100使开关SW1和SW2与端子b连接。由此,利用交流电源Vs向第1电极38和第2电极40间供给交流电流。此时,供给使得向皮肤供给的交流电流的电流密度至少小于等于上述阈值的交流电流。另外,向皮肤供给交流电流是为了求出阻抗Z,因此,交流电流可以远远小于自电池56供给的直流电流。由此,即使在贴片12剥离,接触面积S减小的情况下,交流电流的电流密度也是小于阈值的值。
转至接触面积测定模式时,基于接收电路112检测出的电压Va和接收电路114检测出的电压Vb求出阻抗Z(步骤S5)。阻抗Z可以利用上述的数3求出。
接着,利用在步骤S3中求出的电阻R和在步骤S5中求出的阻抗Z,求出电容C(步骤S6)。电容C可以利用上述的数1求出。该电容C表示施主用凝胶30和参比用凝胶34与皮肤的接触面积S。另外,根据数1,只要有电阻R和以某个角频率求出的阻抗Z,即可求出电容C,但是,为了获得更为准确的值,可以使角频率变化地基于数1求出电容C。
接着,判断在步骤S6中求出的电容C是否为预定的值(步骤S7)。该判断使用存储于存储部102的通电电流表进行判断。也就是说,判断电容C是否为C≤0.6。在此,设最初在步骤S6中求出的电容C为1,因此,预定的值为最初求出的电容C的60%的值。这是由于,在电容C小于等于60%的情况下,接触面积S小于医务人员穿刺所需的最低限度的上述规定面积。作为贴片12剥离的主要原因,例如有患者的身体的活动(活动手腕的动作)、发汗等,由于这些主要原因,随着时间的经过,接触面积S可能会减小。
在步骤S7中判断为电容C不小于等于预定的值时,控制电流控制部104,向第1电极38和第2电极40间供给与测定的电容C相应的直流电流(步骤S8)。该控制使用存储于存储部102的通电电流表进行。例如,在电容C为0.9<C≤1的情况下,继续向第1电极38和第2电极40间供给1的直流电流(初始电流)。在电容C为0.8<C≤0.9的情况下,控制电流控制部104,向第1电极38和第2电极40间供给0.9的直流电流(初始电流的90%的值的直流电流);在电容C为0.7<C≤0.8的情况下,控制电流控制部104,向第1电极38和第2电极40间供给0.8的直流电流(初始电流的80%的值的直流电流);在电容C为0.6<C≤0.7的情况下,控制电流控制部104,向第1电极38和第2电极40间供给0.7的直流电流(初始电流的70%的值的直流电流)。由此,即使在接触面积S减小的情况下,流过皮肤的通电电流的电流密度也在以规定值为基准的一定的范围内(能将通电电流的电流密度保持为大致恒定),能够不对患者的皮肤造成不良影响地继续通电。
接着,判断在转至接触面积测定模式之后是否经过了第1规定时间(例如,1秒)(步骤S9),在判断为未经过第1规定时间时,返回步骤S5,反复进行上述动作。将执行该接触面积测定模式的期间称为第1期间。
另一方面,在步骤S9中判断为转至接触面积测定模式之后经过了第1规定时间时,转至药剂给予模式(步骤S10)。转至药剂给予模式时,控制部100使开关SW1和SW2与端子a连接。由此,向第1电极38和第2电极40间供给直流电流。此时,通过步骤S8的控制,流过皮肤的直流电流的电流密度保持在以上述规定值为基准的一定的范围内。
接着,判断转至药剂给予模式之后是否经过了第2规定时间(例如,9秒)(步骤S11),在判断为未经过第2规定时间(第2期间)时,停留在步骤S11,直到经过第2规定时间。另一方面,在步骤S11中判断为转至药剂给予模式之后经过了第2规定时间时,返回步骤S4,反复进行上述动作。将执行该药剂给予模式的期间称为第2期间,以规定的周期(例如,10秒)向第1电极38和第2电极40间供给直流电流。
另一方面,在贴片12随着时间的经过自皮肤剥离,而导致在步骤S7中判断为求出的电容C小于等于预定的值时(判断为求出的电容C为C≤0.6时(其中,设最初求出的电容C为1)),控制电流控制部104而停止供给电流(步骤S12)。也就是说,控制部100使开关SW1和SW2与端子a连接,并控制电流控制部104而停止供给直流电流。这是因为,在药物为利多卡因,用经皮药剂给予装置10给予该利多卡因的情况下,接触面积S小于医务人员穿刺所需的最低限度的面积,因此不能给予利多卡因。
接着,向患者或医务人员发出表示接触面积S小于规定面积的警告(步骤S13),结束处理。具体而言,通过驱动控制LED60b,使其发出黄色光,并停止驱动LED60a而停止发出绿色光。
另外,在步骤S7中未判断为求出的电容C小于等于预定的值,但经过了药剂给予所需的时间(给药时间)的情况下,控制部100也控制电流控制部104而停止供给直流电流。此时,通过停止驱动LED60a而停止发出绿色光。是否经过了给药时间,可以以通电开始时为基准进行判断,也可以以自通电开始经过了一定时间的时刻为基准进行判断。
这样,以规定的周期向施主用凝胶30和参比用凝胶34间(皮肤)供给直流电流,在未供给直流电流的第1期间供给交流电流而求出电容C,因此,能够间接地知晓与电容C成比例地变化的、施主用凝胶30和参比用凝胶34与皮肤的接触面积S。因而,能够使流过患者的皮肤的电流的电流密度大致恒定地供给直流电流,即使在上述接触面积S减小的情况下,也能不对患者的皮肤造成不良影响地继续通电。
在第1期间求出上述阻抗Z,在供给直流电流的第2期间求出电阻R,因此,能够精度良好地求出电容C,能够精度良好地求出接触面积S。
在第1期间,将开关SW1和SW2与端子b连接,在第2期间,将开关SW1和SW2与端子a连接,因此,能够选择性地向第1电极38和第2电极40间供给直流电流和交流电流。
根据求出的电容C,控制向第1电极38供给的直流电流的大小,因此,能够将流过患者的皮肤的直流电流的电流密度保持为恒定,即使在贴片12随着时间经过而剥离的情况下,也能不对患者的皮肤造成不良影响地继续通电。
在药剂为利多卡因等麻醉剂,求出的电容C小于等于预定的值的情况下(接触面积S小于穿刺所需的最低限度的规定面积的情况下),停止向第1电极38供给直流电流,因此,能够避免因电流密度过大而对患者的皮肤造成不良影响。此外,能够避免过度地给予药剂。
在药剂为利多卡因等麻醉剂,求出的电容C小于等于预定的值的情况下(接触面积S小于穿刺所需的最低限度的规定面积的情况下),发出警报,因此,患者或医务人员能够认识到贴片12剥离,接触面积S小于上述规定面积。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于给予利多卡因等麻醉剂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给予麻醉剂以外的药剂。
[变形例]上述实施方式可以以如下方式变形。
(变形例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图8的步骤S13中通过驱动控制LED60b使其发出黄色光,而向患者或医务人员发出警报,但通电装置14也可以具有显示部120(参照图6),控制部100通过将贴片12剥离的内容显示于显示部120,而发出警报。此外,通电装置14可以具有扬声器,控制部100通过自上述扬声器发出例如警报声,而发出警报。
(变形例2)在上述实施方式和上述变形例1中,在图8的步骤S12中,在电容C小于等于预定的值的情况下停止供给电流,但是,也可以维持原状继续通电,而不停止供给电流。这种情况是因为,使用者可以通过步骤S13的警告而重新粘贴贴片12。此外,在给予用于穿刺的麻醉剂以外的药剂的情况下,接触面积S较小也没有影响,因此,即使接触面积S小于等于预定的值,也可以继续通电。在这种情况下,也是根据电容C控制通电电流,这是不言自明的。
(变形例3)在上述实施方式和上述变形例1、2中,在图8的步骤S8中,通过向第1电极38和第2电极40间供给与电容C相应的直流电流,而使流过皮肤的直流电流的电流密度在以规定值为基准的一定的范围内,但是,只要流过皮肤的直流电流的电流密度小于等于阈值,则也可不在以该规定值为基准的一定的范围内。
(变形例4)在上述实施方式和上述变形例1~3中,通电装置14具有显示部120(参照图6),控制部100可以显示剩余的通电时间。也就是说,可以显示距离药剂给予结束的时间。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和上述变形例1、2中,即使在贴片12剥离,施主用凝胶30和参比用凝胶34与皮肤的接触面积S减小的情况下,若经过了给药时间(例如,10分钟),也停止通电,但是,在接触面积S减小的情况下,通电电流也减小,因此,给予的药剂也相应减少。因此,也可以既考虑接触面积S,又变更药剂的给药时间,而显示其剩余的通电时间。
在此,在贴片12未剥离,施主用凝胶30和参比用凝胶34的与皮肤接触的接触面完全与皮肤接触的情况(接触面积S为初始面积的情况)下,设给药时间为初始给药时间(例如,10分钟)。在施主用凝胶30和参比用凝胶34与皮肤的接触面积S为初始面积的情况下,只要按初始给药时间通电,即可向皮肤给予一定量的药剂。因此,在该情况下,自初始给药时间减去已通电的时间所得的时间即为剩余的通电时间,在剩余通电时间为0的时刻停止通电即可。
但是,由于在贴片12剥离,施主用凝胶30和参比用凝胶34与皮肤的接触面积S减小的情况下,流过皮肤的直流电流也减小,因此,为了给予上述一定量的药剂,必需要进行比上述初始给药时间长时间的通电,必需变更给药时间。以下,详细说明给药时间的变更方法的一个例子。在此,对以施主用凝胶30和参比用凝胶34与皮肤之间的接触面积S保持初始面积的状态进行通电的情况,和以该接触面积S从最初开始即为小于初始面积的面积的状态进行通电的情况进行对比来说明。
给予的药物的量用通电时间和通电电流来表示。在以施主用凝胶30和参比用凝胶34与皮肤的接触面积S保持初始面积的状态通电的情况下,给予的药物的上述一定量(以下,称为一定量M)以初始给药时间(以下,称为初始给药时间T1)×初始电流(以下,称为初始电流I1)来表示。
另一方面,在以接触面积S最初即为小于初始面积的面积的状态通电的情况下,给予的药物的量(以下,称为量m)以给药时间(以下,称为给药时间T2)×与接触面积S对应的通电电流(以下,称为通电电流I2)来表示。
由于一定量M和量m是相同的量,因此,在接触面积S减小的情况下,给予药物的时间T可以用给药时间T1×初始电流I1/通电电流I2的关系式来求出。也就是说,只要通入电流直到达到与初始电流I1和初始给药时间T1相乘所得的值(mA·sec值)相同的值即可,能够根据与当前的接触面积S相对应的通电电流求出给药时间。
(变形例5)在上述实施方式和上述变形例1~4中,使用经皮药剂给予装置10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使用以下说明的经皮药剂给予装置200。另外,在变形例5中,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或等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只主要说明不同的部分。
图10是表示经皮药剂给予装置200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以分解了构成经皮药剂给予装置(以下、装置)200的离子电渗用贴片202和通电装置204的状态表示。图11是图10所示离子电渗用贴片(以下,称为贴片)202的分解立体图。图12是电极膜20的俯视图。
如图10和图11所示,装置200包括贴片202以及载置并连接于该贴片202的表面(上表面)的通电装置204。
如图12所示,在电极膜20的上表面侧(与通电装置204接触的一侧),设有圆形且由薄铁板构成的一对磁性体206a、206b。此外,在参比侧部位24的端子板42a、44a(参照图12)的上表面,设有圆形且由薄铁板构成的硬质的导电板208a、208b,利用具有两个孔210a、210b的绝缘膜212将导电板208a、208b的周缘部、端子板42a、44a和连接线42b、44b覆盖。由此,导电板208a、208b的因两个孔210a、210b而未被覆盖的残余部分成为自绝缘膜暴露的状态。导电板208a、208b比基体36(参照图3)刚性高。
在此,端子板42a、导电板208a和孔210a的中心位置一致(通过端子板42a的中心且与端子板42a的平面正交的直线通过导电板208a和孔210a的中心),端子板44a、导电板208b和孔210b的中心位置一致(通过端子板44a的中心且与端子板44a的平面正交的直线通过导电板208b和孔210b的中心)。
如图10所示,通电装置204在其底面设有一对弹簧探针(通电用接触端子)214a、214b和一对永磁体(第1磁体)216a、216b,一对弹簧探针(通电用接触端子)214a、214b与贴片202的自绝缘膜212的两个孔210a、210b暴露出的导电板208a、208b电接触,通电装置204在其内部具有电池56、控制部100等(参照图6)。如图10所示,为了使一对弹簧探针214a、214b与自两个孔210a、210b暴露出的导电板208a、208b接触,以在向贴片202安装通电装置204时,一对永磁体216a、216b与一对磁性体206a、206b吸附在一起的方式(一对永磁体216a、216b与一对磁性体206a、206b相对的方式)、在通电装置204的底面设置一对永磁体216a、216b。也就是说,永磁体216a、216b具有作为相对于贴片202定位的定位器的功能,也具有将通电装置204安装于贴片202的功能。弹簧探针214a、214b的尖端218a、218b被未图示的弹簧朝自通电装置204的底面向下方突出的方向施力。端子板42a、44a、导电板208a、208b和弹簧探针214a、214b构成离子电渗用的导通机构的主要部分。
在图10所示的朝向(规定的朝向)下,使通电装置204与贴片202接触时,通电装置204的永磁体216a、216b与贴片202的磁性体206a、206b吸附在一起,由此能将通电装置204固定于贴片202。此时,弹簧探针214a、214b的尖端218a、218b朝向使通电装置204和贴片202分离的方向按压导电板208a、208b,但是,该按压的力小于永磁体216a、216b的磁吸引力,因此,通电装置204和贴片202不会分离。因而,弹簧探针214a、214b的尖端218a、218b和导电板208a、208b成为可靠接触的状态。由此,能够使通电装置204和贴片202的电连接可靠。另外,为了使通电装置204和贴片202的电连接更加可靠,优选将两个孔210a、210b设于一对磁性体206a、206b之间。由此,能使弹簧探针214a、214b的尖端218a、218b和导电板208a、208b的接触更加可靠。
这样,在变形例5中,通电装置204具有用于向贴片202供给电流的一对弹簧探针214a、214b,贴片202具有与一对弹簧探针214a、214b电连接的一对端子板42a、44a,通过利用永磁体216a、216b的磁力将贴片202和通电装置204吸附在一起,而使一对弹簧探针214a、214b与一对端子板42a、44a电连接,不需要连接器,结果能提供低成本的经皮药剂给予装置。
此外,通电装置204具有用于相对于贴片202定位的一对永磁体216a、216b,贴片202具有与一对永磁体216a、216b吸附的一对磁性体206a、206b,通过一对永磁体216a、216b和一对磁性体206a、206b的吸附,而使一对弹簧探针214a、214b和一对端子板42a、44a电连接,因此,能够简单地使通电装置204和贴片202电连接。
贴片202侧的与通电装置204电连接的端子板42a、44a用导电性材料印刷形成于柔性的基体36上,因此,能进一步降低经皮药剂给予装置的成本。
在端子板42a、44a上设置刚性高于基体36且与弹簧探针214a、214b接触的硬质的导电板208a、208b,一对弹簧探针214a、214b按压一对导电板208a、208b,因此,导电板208a、208b的接触面不会因弹簧探针214a、214b的按压而变形。因而,能够加强一对弹簧探针214a、214b和导电板208a、208b的接触,加强弹簧探针214a、214b和端子板42a、44a的电连接,即,加强通电装置204和贴片202的电连接。反之,在不设置导电板208a、208b的情况下,弹簧探针214a、214b将会直接按压自绝缘膜212的孔210a、210b暴露出的端子板42a、44a,因此,设于柔性的基体36上的端子板42a、44a可能会因该按压而变形,可能发生弹簧探针214a、214b和端子板42a、44a的接触不良,通电装置204和贴片202的电连接可能被阻断,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设有导电板208a、208b,因此,能修正这种不良情况。
(变形例6)在上述变形例5中,使用弹簧探针214a、214b进行了说明,但总而言之,只要是能够与导电板208a、208b接触而使电流流过的通电用的接触端子(通电用接触端子)即可。
(变形例7)在上述变形例5和6中,在通电装置204侧设置了一对永磁体216a、216b,在贴片202侧设置了一对磁性体206a、206b,但是,也可以在通电装置204侧设置一对磁性体206a、206b,在贴片202侧设置一对永磁体216a、216b。此外,使用了两个永磁体216a、216b和两个磁性体206a、206b,但是,也可以使用一个永磁体和一个磁性体,或者三个以上永磁体和三个以上磁性体。例如,也可以在通电装置204侧设置一个永磁体,在贴片202侧设置一个磁性体。
(变形例8)在上述变形例5~7中,在贴片202上设置了导电板208a、208b,但也可以不设置导电板208a、208b。在该情况下,弹簧探针214a、214b将会按压自绝缘膜212的孔210a、210b暴露出的端子板42a、44a,但是,只要根据基体36的刚性程度减弱该按压的力(弹簧探针214a、214b的弹簧力),即可防止发生弹簧探针214a、214b和端子板42a、44a的接触不良。
(变形例9)
在上述变形例5~8中,孔210a、210b相对于与连结圆形的磁性体206a、206b的中心的直线正交且通过上述直线的中点M的直线左右对称地设于绝缘膜212,因此,在以与上述规定的朝向相反的朝向(使通电装置204旋转180度)安装通电装置204的情况下,即以使永磁体216a与磁性体206b吸附,永磁体216b与磁性体206a吸附的方式将通电装置204安装于贴片202的情况下,弹簧探针214a与自孔210b暴露出的导电板208b接触,弹簧探针214b与自孔210a暴露出的导电板208a接触。因此,来自通电装置204的电流被逆向供给。在本变形例9中,能防止这种通电装置204与贴片202的误连接。
图13是表示本变形例9的、孔210a、210b与磁性体206a、206b的配置关系的一个例子的图。在图13中,将孔210a、210b相对于与连结磁性体206a、206b的中心的直线正交且通过该直线的中点M的直线非对称地设于绝缘膜212。由此,在使通电装置204呈与上述规定的朝向相反的朝向地将通电装置204安装于贴片202的情况下,弹簧探针214a、214b与自孔210a、210b暴露出的导电板208a、208b不接触,因此,能防止通电装置204和贴片202的误连接。总而言之,只要以连结孔210a、210b的中心的直线的中点m和连结磁性体206a、206b的中心的直线的中点M不一致的方式在绝缘膜212上设置孔210a、210b即可。
图14是表示本变形例9的、孔210a、210b与磁性体206a、206b的配置关系的另一个例子的图。在图14中,将孔210a、210b以相对于与连结磁性体206a、206b的中心的直线正交且通过该直线的中点M的直线对称,但连结孔210a、210b的中心的直线的中点m与该中点M不一致的方式设于绝缘膜212。由此,在使通电装置204呈与上述规定的朝向相反的朝向地将通电装置204安装于贴片202的情况下,弹簧探针214a、214b与自孔210a、210b暴露出的导电板208a、208b不接触,因此,能防止通电装置204和贴片202的误连接。
这样,一对孔210a、210b以连结一对孔210a、210b的中心的直线的中点m和连结一对磁性体206a、206b的中心的直线的中点M不一致的方式设于贴片202,因此,即使想以上述规定的朝向以外的朝向向贴片202安装通电装置204,或者已将通电装置204安装于贴片202,一对弹簧探针214a、214b和一对导电板208a、208b也不接触,因此,能防止通电装置204和贴片202的误连接。在此,孔210a、210b的半径R和中点m到中点M的距离L至少需要满足R<2×L的关系。这是由于,例如在R≥2×2L的情况下,若以与上述规定的朝向相反的朝向向贴片202安装通电装置204,则弹簧探针214a、214b将会与自孔210a、210b暴露出的导电板208a、208b接触。
另外,在图13和图14中,在以上述规定的朝向将通电装置204安装于贴片202的情况下,通电装置204的一对永磁体216a、216b设于与一对磁性体206a、206b吸附的位置,通电装置204的弹簧探针214a、214b设于与自孔210a、210b暴露出的导电板208a、208b接触的位置,这是不言自明的。
(变形例10)
在上述变形例5~9中,使用了一对磁性体206a、206b,但也可以如图15所示那样,代替该一对磁性体206a、206b,使用一对永磁体(第2磁体)220a、220b。在该情况下,以使通电装置204侧的永磁体216a、216b的与贴片202接触的一侧的磁极彼此不同的方式设置一对永磁体216a、216b,代替磁性体206a设置永磁体220a,代替磁性体206b设置永磁体220b。在向贴片202安装通电装置204时,永磁体220a、220b需要与永磁体216a、216b吸附,因此,要以永磁体220a、220b的与通电装置204接触的一侧的磁极为同分别与之对应的永磁体216a、216b的与贴片202接触的一侧的磁极相反的磁极的方式,将一对永磁体220a、220b设于贴片202侧。
在图15中,以永磁体216a、216b的与贴片202接触的一侧的磁极分别为N极、S极的方式将永磁体216a、216b设于通电装置204,以永磁体220a、220b的通电装置204侧的磁极分别为S极、N极的方式将永磁体220a、220b设于贴片202。
由此,即使要以与上述规定的朝向相反的朝向向贴片202安装通电装置204,一对永磁体216a、216b和一对永磁体220a、220b也会互相排斥,而无法将通电装置204安装于贴片202。因而,能防止通电装置204和贴片202的误连接。
(变形例11)
在上述变形例5~10中,如图10、图11所示,使导电板208a、208b自绝缘膜212的孔210a、210b暴露,但是,也可以在绝缘膜212的孔210a、210b的上面设置导电板208a、208b,使导电板208a、208b与弹簧探针214a、214b接触。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10、图11所示,在参比侧部位24上设置了绝缘膜212,但也可以不设置绝缘膜212。在该情况下,可以减小端子板42a、44a的直径,使其为与孔210a、210b的大小相同的大小,并将该端子板42a、44a配置在与孔210a、210b的配置相同的位置。此外,也可以在参比侧部位24上设置仅覆盖连接线42b、44b的绝缘膜212。
以上,使用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所述的范围。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加以多种变更或改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这是显而易见的。根据权利要求书的记载可知,加以上述的变更或改良后的方式也可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经皮药剂给予装置(10),其特征在于,
该经皮药剂给予装置(10)包括贴片(12)和控制部(100),
上述贴片(12)包括:具有封入了药剂的第一接触构件(30)的施主部(16)、具有第二接触构件(34)的参比部(18)以及与上述第一接触构件(30)连接的第一电极(38)和与上述第二接触构件(34)连接的第二电极(40);
上述控制部(100)控制对上述第一电极(38)的电流的供给;
通过将上述贴片(12)粘贴于外部导体,上述第一接触构件(30)和上述第二接触构件(34)与上述外部导体接触,上述第一电极(38)和第二电极(40)与上述外部导体电连接,
上述控制部(100)在上述贴片(12)粘贴于上述外部导体时,以规定的周期向上述第一电极(38)和上述第二电极(40)之间供给直流电流,并且在未供给直流电流的第一期间,向上述第一电极(38)和上述第二电极(40)之间供给交流电流,而求出上述第一电极(38)和上述第二电极(40)之间的电容(C),上述控制部(100)根据求出的上述电容(C),使向上述第一电极(38)和上述第二电极(40)之间供给的直流电流的大小发生变化,从而将供给到上述外部导体的直流电流的电流密度保持为恒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皮药剂给予装置(10),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部(100)在上述第一期间求出上述第一电极(38)和上述第二电极(40)之间的阻抗(Z),在供给直流电流的第二期间求出上述第一电极(38)和上述第二电极(40)之间的电阻(R),根据上述阻抗(Z)和上述电阻(R)求出上述电容(C)。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皮药剂给予装置(10),其特征在于,
该经皮药剂给予装置(10)包括第一电路(A)、第二电路(B)和第一开关(SW1)、第二开关(SW2);
上述第一电路(A)向上述第一电极(38)和上述第二电极(40)之间供给直流电流;
上述第二电路(B)向上述第一电极(38)和上述第二电极(40)之间供给交流电流;
上述第一开关(SW1)对使上述第一电极(38)与上述第一电路(A)和上述第二电路(B)中的哪个电路连接进行切换,上述第二开关(SW2)对使上述第二电极(40)与上述第一电路(A)和上述第二电路(B)中的哪个电路连接进行切换;
上述控制部(100)控制上述第一开关(SW1)和第二开关(SW2),在上述第一期间的情况下,使上述第一电极(38)和上述第二电极(40)与上述第二电路(B)连接,在供给直流电流的第二期间的情况下,使上述第一电极(38)和上述第二电极(40)与上述第一电路(A)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皮药剂给予装置(10),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部(100)在求出的上述电容(C)小于等于预定的值的情况下,停止向上述第一电极(38)和上述第二电极(40)之间供给直流电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皮药剂给予装置(10),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部(100)在求出的上述电容(C)小于等于预定的值的情况下发出警告。
CN201180061715.2A 2010-12-28 2011-12-19 经皮药剂给予装置 Active CN10326974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92842 2010-12-28
JP2010292842 2010-12-28
PCT/JP2011/079335 WO2012090756A1 (ja) 2010-12-28 2011-12-19 経皮的薬物投与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69747A CN103269747A (zh) 2013-08-28
CN103269747B true CN103269747B (zh) 2016-01-27

Family

ID=463828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61715.2A Active CN103269747B (zh) 2010-12-28 2011-12-19 经皮药剂给予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30281914A1 (zh)
JP (1) JP5851422B2 (zh)
CN (1) CN103269747B (zh)
WO (1) WO201209075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046240A1 (en) * 2012-08-07 2014-02-13 Stmicroelectronics International N.V. Electronic assembly for iontophoresis 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and device thereof
FR3020956B1 (fr) * 2014-05-19 2021-09-24 Commissariat Energie Atomique Dispositif medical cutane comprenant un moyen de controle amovible du type connecteur electrique.
FR3031315B1 (fr) * 2015-01-07 2020-01-10 Feeligreen Dispositif pour l'electrostimulation et/ou l'iontophorese comprenant un support et un boitier
KR101915697B1 (ko) * 2015-11-23 2018-11-06 유한실 약물전달이 가능한 패치형 전기자극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CN108671392A (zh) * 2018-06-19 2018-10-19 常州华佳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表皮皮肤供电的电路控制系统
KR101995441B1 (ko) * 2018-10-29 2019-07-02 유한실 약물전달이 가능한 패치형 전기자극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JP7342105B2 (ja) * 2019-03-14 2023-09-11 テルモ株式会社 電気刺激印加装置及び判定方法
CN113924142A (zh) * 2019-05-20 2022-01-11 上海必修福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电场发生装置及其用途以及使待透皮物质进入目标对象的方法
WO2023234145A1 (ja) * 2022-05-30 2023-12-07 キッコーマン株式会社 経皮通電パッチ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7144A (zh) * 1995-06-07 1998-07-08 阿尔萨公司 电输送剂输送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162813B2 (ja) * 1999-10-28 2008-10-08 久光製薬株式会社 イオントフォレーシス装置
US6560483B1 (en) * 2000-10-18 2003-05-06 Minnesota High-Tech Resources, Llc Iontophoretic delivery patch
AU2004291040A1 (en) * 2003-11-13 2005-06-02 Alza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dermal delivery
JP2006141493A (ja) * 2004-11-17 2006-06-08 Yoshiaki Tsuyuki イオン導入器
JP2009509656A (ja) * 2005-09-30 2009-03-12 Tti・エルビュー株式会社 生体界面に活性物質を送達するイオントフォレーシス装置における動作不良を検出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KR100730582B1 (ko) * 2006-11-20 2007-06-20 아람휴비스(주) 이온토포레시스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7144A (zh) * 1995-06-07 1998-07-08 阿尔萨公司 电输送剂输送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69747A (zh) 2013-08-28
JP5851422B2 (ja) 2016-02-03
US20130281914A1 (en) 2013-10-24
JPWO2012090756A1 (ja) 2014-06-05
WO2012090756A1 (ja) 2012-07-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69747B (zh) 经皮药剂给予装置
US5830175A (en) Iontophoretic drug delivery system, including disposable patch
CN102762252B (zh) 离子电渗疗法用贴片
JP5186068B2 (ja) イオントフォレーゼ装置及び方法
JP5698392B2 (ja) イオントフォレーゼ装置
US7715913B1 (en) External defibrillator with training mode and method of use
US5991655A (en) Iontophoretic drug deliver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080306407A1 (en) Bandage Pressure Sensor
JP2008062064A5 (zh)
US8277223B2 (en) External defibrillator train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AU2010251750B2 (en) Electrode assembly
JP6054989B2 (ja) イオントフォレシス用パッチ
JP2011092543A (ja) イオントフォレシスを利用したイオン性薬剤透過装置
EP1902749A2 (en) Iontophoresis apparatus
JP2013183944A (ja) 経皮的薬物投与装置
EP3993699B1 (en) Device for sensing signals from a body
US20240033500A1 (en) Evaluating method for useful lifespan of conductive gel and non-implantable electrical stimulation device
JP2013183942A (ja) 経皮的薬物投与装置
EP0725751A1 (en) Medical electrode packaging technology
WO1995011836A1 (en) Medical electrode packaging technolog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