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66961A - 一种发动机气缸盖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发动机气缸盖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66961A
CN103266961A CN2013102024720A CN201310202472A CN103266961A CN 103266961 A CN103266961 A CN 103266961A CN 2013102024720 A CN2013102024720 A CN 2013102024720A CN 201310202472 A CN201310202472 A CN 201310202472A CN 103266961 A CN103266961 A CN 1032669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cavity
water
cylinder head
cavity
air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20247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66961B (zh
Inventor
马玉凤
靳素华
孟祥山
胡志胜
路明
左淼都
朱文军
郑久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filed Critical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Priority to CN20131020247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266961B/zh
Publication of CN1032669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669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669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669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ylinder Crankcase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动机气缸盖,在气缸盖内形成有冷却水腔,气缸盖冷却水腔由中间隔板分成上层水腔与下层水腔;冷却水通过进水孔进入下层水腔;在上层水腔与下层水腔之间设置有连通孔,下层冷却水通过连通孔进入上层水腔。可使冷却液在气缸盖内尽可能的冷却气缸盖底部;同时气缸盖的上水孔设计在排气道下方,两层水套间的连通孔设计在进气道侧,这样可使冷却液从排气道下方进入气缸盖,在气缸盖内流经排气道与气缸盖间区域、排气道与排气道之间区域以及排气道与进气道之间的区域后从进气侧进入气缸盖上层水套,此种设计可充分冷却排气道周围的高温区域。

Description

一种发动机气缸盖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发动机领域,特别是指发动机气缸盖领域,具体是指发动机气缸盖的冷却水系统,
背景技术
现发动机气缸盖的设计中,在气缸盖上要布置有进气道、排气道、螺栓凸台及喷油器安装孔等部分。并且由进气道、排气道、螺栓凸台及喷油器安装孔的外表面同气缸盖的内表面形成空腔,冷却水在空腔内流动,以对气缸盖及相应部分进行冷却,缸盖的进水孔分布在气缸盖的下底面的气缸体周围。根据实际需要,气缸盖中最需要强化冷却的区域为气缸盖的下底面、安装喷油器的安装孔附近的鼻梁区及排气道附近区域。
现技术的气缸盖内流动冷却水的腔体有两种,一种为单层水腔结构,一种为双层水腔结构。在单层水腔结构中,冷却水在由进水孔进入气缸盖内后,水流方向为直接冲击气缸盖的顶部而容易在气缸盖的底部产生空穴区,而气缸盖的底面是最需要强化冷却的区域,因此,单层水腔结构的冷却水系统对气缸盖的冷却效果提高的空间有限。
双层水腔结构已经被广泛采用,特别是随着环境问题的增加,各国对发动机废气排放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为了适应严格的排放要求,发动机的强化程度也越来越高。而气缸盖是一种薄壁铸造部件,其刚度、强度相对较弱,而且,气缸盖由于工艺的要求,一般是以气道为中心而分成两层进行制造膜具,在浇铸时将两层水腔砂芯粘接在一起,这样两层水腔中间就形成了不可避免的飞边,提高了废品率。
在两层水腔结构的气缸盖结构中,冷却水一般采用的是冷却水通道,从进水孔来的冷却水通过冷却水通道同时进入上层水腔和下层水腔,以期望能够提高对气缸盖的冷却效果。但是此结构增加了向上层水腔内引入冷却水的通道,不是增加气缸盖的体积,就是通过减少气缸盖内水腔的体积来实现,对实际的冷却效果影响不大。
气缸盖的冷却不仅有底部和顶部的矛盾,而且对进气侧和排气侧的冷却要求也不相同。因为虽然在气缸盖的底部接触的高温燃气,但是在排气道内流动的废气对排气侧还有进一步的加热作用,因此降低排气侧的热负荷也是提高气缸盖可靠性的关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气缸盖的水腔,改变冷却液的流场,以提高对气缸盖的冷却性能和气缸盖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水腔的发动机气缸盖。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发动机气缸盖,包括有一体成型的至少两缸发动机气缸盖,在气缸盖上设置有喷油器安装孔,在喷油器安装孔的周围分布有两个进气道和两个排气道,在气缸盖内部及进气道的外表面、排气道的外表面及喷油器安装孔的外表面形成气缸盖冷却水腔,气缸盖冷却水腔由中间隔板分成上层水腔与下层水腔;在上层水腔的一端设置有出水孔,在下层水腔的气缸盖下底面沿缸体均匀分布设置进水孔,冷却水通过进水孔进入下层水腔;在上层水腔与下层水腔之间设置有连通孔,下层冷却水通过连通孔进入上层水腔;
上层水腔由气缸盖内壁与进气道外表面和排气道上表面之间的上水腔、喷油器安装孔外表面与进气道外表面和排气道上表面之间上鼻梁区及连通上水腔与上鼻梁区的上连接水腔组成;
下层水腔由气缸盖内壁与进气道外表面和排气道上表面之间的下水腔、喷油器安装孔外表面与进气道外表面和排气道上表面之间下鼻梁区及连通下水腔与下鼻梁区的下连接水腔组成。
所述连通孔设置于进气道外侧远离喷油器安装孔方向。
所述连通孔连接上水腔和下水腔。
在排气道侧设置有辅助上水孔。
每个进气道或排气道的两侧均设置有两个上连接水腔和下连接水腔。
在下层水腔内至少形成三条冷却水流路,分别为,
第一冷却水流路,从进水孔流入的冷却水进入下水腔,通过下连接水腔的引导进入喷油器安装孔附近的下鼻梁区,通过与相邻气缸盖相近侧的下连接水腔进入相邻气缸盖的下层水腔流路;
第二冷却水流路,进入下水腔的冷却水沿气缸盖内壁及气缸盖下底面流动后流向连通孔进入上水腔;
第三冷却水流路,从进水孔流入的冷却水进入下水腔,从下水腔的冷却水流向相邻气缸盖的下层水腔流路。
在上层水腔内至少形成两条冷却水流路,分别为,
第四冷却水流路,从连通孔的冷却水进入上水腔,通过上连接水腔进入上鼻梁区,再流向相邻气缸盖的上层水腔流路并向出水孔汇集;
第五冷却水流路,从连通孔的冷却水进入上水腔,在流过气缸盖内壁及进气道外表面或排气道外表面后流向相邻气缸盖的上层水腔流路并向出水孔汇集。
所述进水孔包括有主进水孔和辅助进水孔,主进水孔和辅助进水孔均设置于排气道下侧,其中,自远离出水孔的气缸盖向出水孔侧的气缸盖,辅助出水孔面积呈逐步增大。
本发明同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
气缸盖的冷却不仅有底部和顶部的矛盾,而且对进气侧和排气侧的冷却要求也不相同。因为虽然在气缸盖的底部有接触高温燃气,但是在排气道内流动的废气对排气侧还有进一步的加热作用,因此降低排气侧的热负荷也是提高气缸盖可靠性的关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层水腔气缸盖,可使冷却液在气缸盖内尽可能的冷却气缸盖底部;同时气缸盖的上水孔设计在排气道下方,两层水腔间的连通孔设计在进气道侧,这样可使冷却液从排气道下方进入气缸盖,在气缸盖内流经排气道与气缸盖间区域、排气道与排气道之间区域以及排气道与进气道之间的区域后从进气侧进入气缸盖上层水腔,同时还有部分冷却液流入相邻气缸盖,此种设计可充分冷却排气道周围的高温区域。
说明书附图
图1为本发明气缸盖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连通孔截面图;
图3为本发明的气缸盖上层水腔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气缸盖下层水腔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应当理解的是,以下的实施例仅是示例性的,仅能用来解释和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解释为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制。
参考图1至图4,一种发动机气缸盖,在此主要是指四缸发动机气缸盖,依次为第1气缸盖至第4气缸盖,在每个气缸盖中心位置上设置有喷油器安装孔3,在喷油器安装孔3的周围呈菱形分布有两个进气道和两个排气道4,发动机缸体两侧分别为进气侧7和排气侧6,在气缸盖内部为中空结构及进气道的外表面、排气道的外表面及喷油器安装孔的外表面形成气缸盖冷却水腔,气缸盖冷却水腔由中间隔板分成上层水腔1与下层水腔2;在上层水腔1的一端第四缸盖上设置有出水孔,在下层水腔2的气缸盖下底面沿缸体均匀分布设置进水孔,通过缸体外层水道的冷却水通过进水孔进入下层水腔;在上层水腔与下层水腔之间设置有连通孔5,下层冷却水通过连通孔进入上层水腔;连通孔设置于进气道外侧远离喷油器安装孔方向,此处进气道外侧是指,连通孔设置于进气道与排气道组成的菱形的外接圆的圆弧外侧。
上层水腔由气缸盖内壁与进气道外表面和排气道上表面之间的上水腔、喷油器安装孔外表面与进气道外表面和排气道上表面之间上鼻梁区及连通上水腔与上鼻梁区的上连接水腔组成;
下层水腔由气缸盖内壁与进气道外表面和排气道上表面之间的下水腔、喷油器安装孔外表面与进气道外表面和排气道上表面之间下鼻梁区及连通下水腔与下鼻梁区的下连接水腔组成。连通孔连接上水腔和下水腔。
在排气道侧设置有辅助连通孔。辅助连通孔设置于第4气缸盖的排气道侧。
每个进气道或排气道的两侧均设置有两个上连接水腔和下连接水腔,即排气道与排气道之间,排气道与进气道之间均有上连接水腔和下连接水腔。
在第1气缸盖同第2气缸盖相邻侧的排气道与进气道形成的上连接水腔和下连接水腔的冷却水流向为由第1气缸盖向第2气缸盖;在第2气缸盖同第3气缸盖相邻侧的排气道与进气道形成的上连接水腔和下连接水腔的冷却水流向为由第2气缸盖向第3气缸盖;在第3气缸盖同第4气缸盖相邻侧的排气道与进气道形成的上连接水腔和下连接水腔的冷却水流向为由第3气缸盖向第4气缸盖;第四气缸盖邻近出水孔侧的进气道与排气道形成的上连接水腔与下连接水腔的冷却水流向为第4气缸盖向出水孔。除此之外,在气缸盖内的冷却水流路还包括有:
在下层水腔内至少形成三条冷却水流路,分别为,
第一冷却水流路,从进水孔流入的冷却水进入下水腔,通过下连接水腔的引导进入喷油器安装孔附近的下鼻梁区,通过与相邻气缸盖相近侧的下连接水腔进入相邻气缸盖的下层水腔流路;
第二冷却水流路,进入下水腔的冷却水沿气缸盖内壁及气缸盖下底面流动后流向连通孔进入上水腔;
第三冷却水流路,从进水孔流入的冷却水进入下水腔,从下水腔的冷却水流向相邻气缸盖的下层水腔流路。
在上层水腔内至少形成两条冷却水流路,分别为,
第四冷却水流路,从连通孔的冷却水进入上水腔,通过上连接水腔进入上鼻梁区,再流向相邻气缸盖的上层水腔流路并向出水孔汇集;
第五冷却水流路,从连通孔的冷却水进入上水腔,在流过气缸盖内壁及进气道外表面或排气道外表面后流向相邻气缸盖的上层水腔流路并向出水孔汇集。
进水孔包括有主进水孔和辅助进水孔,主进水孔和辅助进水孔均设置于排气道下侧,其中,自第1气缸盖向第4气缸盖方向,辅助出水孔面积呈逐步增大。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增加近出水侧的进水孔面积,相应逐渐降低冷却水流速及压力,有利于远处的冷却水向出水孔处汇集,不会出现阻碍现象。
实施例一
在以下的实施例中,仅介绍气缸盖内的水腔及冷却水流向等技术方案,不对气缸盖上的各部分结构进行详细描述。在本实施例中,每个气缸盖上的进气侧7的外部设置有提供冷却水进入上层水腔的连通孔,在其它实施例中,连通孔也可以设置于排气侧6,但不是本发明的最优选择。
本发明气缸盖内部水流控制采用双层控制,气缸盖水腔由上层水腔和下层水腔组成,上层水腔和下层水腔中间有隔板,上层水腔和下层水腔分别流动互不干扰;下层水腔被控制在一个有限的空间内,其水流速度容易保证,能够加强对气缸盖底板的冷却;这样有利于气缸盖水流控制的实现,降低气缸盖所受热负荷,提高缸盖寿命;同时隔板能够增加气缸盖刚度,提高了气缸盖机械负荷强度;主上水孔在气缸盖排气侧、两层水腔的连通孔在进气侧可以使所有的冷却水在进入气缸盖后都流经排气道周围区域,水流先经过排气道与排气道之间区域,排气道与缸盖之间的区域,这样的设计首先保证了气缸盖热负荷最大的区域的冷却;其次在进气道与排气道之间的区域和也是需要强化冷却的区域,因此水流经过排气道与排气道之间的区域流出后组织起分别流经两侧的排气道与进气道之间的区域,进气道与进气道之间的区域;上层水腔、下层水腔在进气侧连通,即上层水腔与下层水腔的连通孔,然后水流统一流向主要连通孔而进入缸盖上层水腔,水流分别流向相邻缸的水腔主要连通孔。其中从排气道下方的辅助上水孔进入缸盖的水流经两缸之间连接的区域,再流向与其最近的主要连通孔从而进入缸盖上层水腔。其中一缸到四缸的辅助上水孔呈逐步增大的趋势。
实施例二
本发明气缸盖内部水流控制采用双层控制,气缸盖水腔由上层水腔和下层水腔组成,上层水腔和下层水腔中间有隔板,上层水腔和下层水腔分别流动互不干扰;下层水腔被控制在一个有限的空间内,其水流速度容易保证,能够加强对气缸盖底板的冷却;这样有利于气缸盖水流控制的实现,降低气缸盖所受热负荷,提高缸盖寿命;同时隔板能够增加气缸盖刚度,提高了气缸盖机械负荷强度;主进水孔在气缸盖排气侧、两层水腔的连通孔在进气侧可以使所有的冷却水在进入气缸盖后都流经排气道周围区域,另外在排气侧增加辅助连通孔。水流先经过排气道与排气道之间区域,排气道与缸盖之间的区域,这样的设计首先保证了气缸盖热负荷最大的区域的冷却;其次在进气道与排气道之间的区域也是需要强化冷却的区域,因此水流经过排气道与排气道之间的区域流出后组织起分别流经两侧的排气道与进气道之间的区域,进气道与进气道之间的区域;上层水腔、下层水腔在进气侧连通,即上层水腔与下层水腔的连接孔,然后水流统一流向主要连通孔而进入缸盖上层水腔,水流分别流向相邻缸的水腔主要连通孔。其中从排气道下方的辅助上水孔进入缸盖的水流经两缸之间连接的区域,再流向与其最近的主要连通孔从而进入缸盖上层水腔。其中一缸到四缸的辅助上水孔呈逐步增大的趋势。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限定。

Claims (8)

1.一种发动机气缸盖,包括有一体成型的至少两缸发动机气缸盖,在气缸盖上设置有喷油器安装孔,在喷油器安装孔的周围分布有两个进气道和两个排气道,在气缸盖内部及进气道的外表面、排气道的外表面及喷油器安装孔的外表面形成气缸盖冷却水腔,其特征在于:气缸盖冷却水腔由中间隔板分成上层水腔与下层水腔;在上层水腔的一端设置有出水孔,在下层水腔的气缸盖下底面沿缸体均匀分布设置进水孔,冷却水通过进水孔进入下层水腔;在上层水腔与下层水腔之间设置有连通孔,下层冷却水通过连通孔进入上层水腔;
上层水腔由气缸盖内壁与进气道外表面和排气道上表面之间的上水腔、喷油器安装孔外表面与进气道外表面和排气道上表面之间上鼻梁区及连通上水腔与上鼻梁区的上连接水腔组成;
下层水腔由气缸盖内壁与进气道外表面和排气道上表面之间的下水腔、喷油器安装孔外表面与进气道外表面和排气道上表面之间下鼻梁区及连通下水腔与下鼻梁区的下连接水腔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气缸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孔设置于进气道外侧远离喷油器安装孔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气缸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孔连接上水腔和下水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气缸盖,其特征在于:在排气道侧设置有辅助上水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气缸盖,其特征在于:每个进气道或排气道的两侧均设置有两个上连接水腔和下连接水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气缸盖,其特征在于:在下层水腔内至少形成三条冷却水流路,分别为,
第一冷却水流路,从进水孔流入的冷却水进入下水腔,通过下连接水腔的引导进入喷油器安装孔附近的下鼻梁区,通过与相邻气缸盖相近侧的下连接水腔进入相邻气缸盖的下层水腔流路;
第二冷却水流路,进入下水腔的冷却水沿气缸盖内壁及气缸盖下底面流动后流向连通孔进入上水腔;
第三冷却水流路,从进水孔流入的冷却水进入下水腔,从下水腔的冷却水流向相邻气缸盖的下层水腔流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气缸盖,其特征在于:在上层水腔内至少形成两条冷却水流路,分别为,
第四冷却水流路,从连通孔的冷却水进入上水腔,通过上连接水腔进入上鼻梁区,再流向相邻气缸盖的上层水腔流路并向出水孔汇集;
第五冷却水流路,从连通孔的冷却水进入上水腔,在流过气缸盖内壁及进气道外表面或排气道外表面后流向相邻气缸盖的上层水腔流路并向出水孔汇集。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气缸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孔包括有主进水孔和辅助进水孔,主进水孔和辅助进水孔均设置于排气道下侧,其中,自远离出水孔的气缸盖向出水孔侧的气缸盖,辅助出水孔面积呈逐步增大。
CN201310202472.0A 2013-05-27 2013-05-27 一种发动机气缸盖 Active CN10326696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02472.0A CN103266961B (zh) 2013-05-27 2013-05-27 一种发动机气缸盖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02472.0A CN103266961B (zh) 2013-05-27 2013-05-27 一种发动机气缸盖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66961A true CN103266961A (zh) 2013-08-28
CN103266961B CN103266961B (zh) 2015-12-23

Family

ID=490106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202472.0A Active CN103266961B (zh) 2013-05-27 2013-05-27 一种发动机气缸盖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266961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11117A (zh) * 2013-09-18 2014-01-15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柴油机及其气缸盖
CN104074621A (zh) * 2014-07-07 2014-10-01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气缸盖水套
WO2014190633A1 (zh) * 2013-05-27 2014-12-04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气缸盖冷却水系统
CN109854404A (zh) * 2018-12-28 2019-06-07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发动机冷却系统及发动机
CN109915275A (zh) * 2019-03-28 2019-06-21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排气道局部缩口的三通式气缸盖冷却结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71757A (zh) * 2016-06-23 2016-09-28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包覆排气歧管的气缸盖水套结构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74042A (ja) * 1992-08-24 1994-03-15 Daihatsu Motor Co Ltd 四弁式内燃機関におけるシリンダヘッドの構造
JP2000104624A (ja) * 1998-09-25 2000-04-11 Toyota Motor Corp エンジンのシリンダヘッド
EP1239135A2 (en) * 2001-03-06 2002-09-11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Cooling structure of cylinder head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cylinder head
CN101413459A (zh) * 2008-11-12 2009-04-22 无锡动力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双层水流通道的高强度气缸盖
CN102865152A (zh) * 2012-09-21 2013-01-09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用于多缸发动机冷却水套的优化设计方法
CN102937054A (zh) * 2012-10-15 2013-02-20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缸盖水套
CN202851177U (zh) * 2012-10-22 2013-04-03 昆明云内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柴油发动机缸盖
US20130118437A1 (en) * 2011-11-16 2013-05-16 Hyundai Motor Company Multi alloy cylinder head and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74042A (ja) * 1992-08-24 1994-03-15 Daihatsu Motor Co Ltd 四弁式内燃機関におけるシリンダヘッドの構造
JP2000104624A (ja) * 1998-09-25 2000-04-11 Toyota Motor Corp エンジンのシリンダヘッド
EP1239135A2 (en) * 2001-03-06 2002-09-11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Cooling structure of cylinder head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cylinder head
CN101413459A (zh) * 2008-11-12 2009-04-22 无锡动力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双层水流通道的高强度气缸盖
US20130118437A1 (en) * 2011-11-16 2013-05-16 Hyundai Motor Company Multi alloy cylinder head and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2865152A (zh) * 2012-09-21 2013-01-09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用于多缸发动机冷却水套的优化设计方法
CN102937054A (zh) * 2012-10-15 2013-02-20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缸盖水套
CN202851177U (zh) * 2012-10-22 2013-04-03 昆明云内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柴油发动机缸盖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190633A1 (zh) * 2013-05-27 2014-12-04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气缸盖冷却水系统
CN103511117A (zh) * 2013-09-18 2014-01-15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柴油机及其气缸盖
CN104074621A (zh) * 2014-07-07 2014-10-01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气缸盖水套
CN109854404A (zh) * 2018-12-28 2019-06-07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发动机冷却系统及发动机
CN109915275A (zh) * 2019-03-28 2019-06-21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排气道局部缩口的三通式气缸盖冷却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66961B (zh) 2015-1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91487A (zh) 一种发动机气缸盖冷却水系统
CN103266961A (zh) 一种发动机气缸盖
CN201326468Y (zh) 带有冷却水套的缸盖
CN201851203U (zh) 多缸内燃发动机
CN102937054B (zh) 一种发动机缸盖水套
CN105715402B (zh) 一种气缸盖冷却水腔结构及气缸盖
CN103867332A (zh) 一种水冷发动机及其气缸盖
CN206309486U (zh) 双层水套的柴油机缸盖
CN108035818B (zh) 预燃室火花塞的气缸盖
CN101280732A (zh) 单缸一盖双层水套
CN101413459B (zh) 具有双层水流通道的高强度气缸盖
CN105569869A (zh) 一种轻型发动机四气门气缸盖
CN201306225Y (zh) 具有双层水流通道的高强度气缸盖
CN206513451U (zh) 一种高效冷却的四气门发动机气缸盖
CN101844216A (zh) 气缸盖毛坯浇铸分型面和浇冒口的设置方法
CN101956627B (zh) 具有强化冷却“鼻梁区”高温部位的汽油机气缸盖
CN213743705U (zh) 气缸盖及具有其的发动机
CN201339502Y (zh) 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
CN108035817B (zh) V型发动机的分层冷却气缸盖
CN106762192B (zh) 一种逆流式高效冷却的四气门发动机气缸盖
CN104295394A (zh) 柴油机气缸盖
CN201041086Y (zh) 多缸柴油机缸体冷却水套
CN106762193B (zh) 一种高效冷却的四气门发动机气缸盖
CN213478509U (zh) 气缸盖及发动机
CN209212401U (zh) 气缸盖、发动机和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of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Zhang Junrui

Inventor after: Jin Suhua

Inventor after: Hu Biqian

Inventor after: Hu Zhisheng

Inventor after: Lu Ming

Inventor after: Guo Xiaoxuan

Inventor after: Yu Chunfeng

Inventor after: Zheng Jiulin

Inventor before: Ma Yufeng

Inventor before: Jin Suhua

Inventor before: Meng Xiangshan

Inventor before: Hu Zhisheng

Inventor before: Lu Ming

Inventor before: Zuo Miaodu

Inventor before: Zhu Wenjun

Inventor before: Zheng Jiulin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INVENTOR; FROM: MA YUFENG JIN SUHUA MENG XIANGSHAN HU ZHISHENG LU MING ZUO MIAODOU ZHU WENJUN ZHENG JIULIN TO: ZHANG JUNRUI JIN SUHUA HU BIQIAN HU ZHISHENG LU MING GUO XIAOXUAN YU CHUNFENG ZHENG JIULI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Hefei City, Anhui Province, 230022 East Road No. 176

Patentee after: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Limited by Share Ltd

Address before: Hefei City, Anhui Province, 230022 East Road No. 176

Patentee before: Anhui Jianghuai Automotive Co., Ltd.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30601 No. 99 Ziyun Road, Hefei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Limited by Share Ltd

Address before: 230022 No. 176 Dongliu Road, Hefei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Limited by Share Ltd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