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63900A - 一种纳米氧化铝材料改性的聚合物整体柱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纳米氧化铝材料改性的聚合物整体柱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63900A
CN103263900A CN2013102258761A CN201310225876A CN103263900A CN 103263900 A CN103263900 A CN 103263900A CN 2013102258761 A CN2013102258761 A CN 2013102258761A CN 201310225876 A CN201310225876 A CN 201310225876A CN 103263900 A CN103263900 A CN 1032639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ma
nano
sodium hydroxide
adopts
hydroxide solu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22587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贾琼
李婉君
刘丹
祁瑞芳
郑海娇
周绍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li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Jili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li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Jili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31022587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263900A/zh
Publication of CN1032639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6390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aling Material Composi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纳米氧化铝材料改性的聚合物整体柱的制备方法,该方法以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为功能单体,亚乙基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将功能单体、交联剂、致孔剂、引发剂混合搅拌均匀,注入硅烷化的石英毛细管中,热引发聚合反应;用甲醇充分冲洗,制得聚合物整体柱;将纳米氧化铝-氢氧化钠溶液过量注入整体柱,热引发聚合反应,用甲醇充分冲洗,制得纳米氧化铝材料改性的聚合物整体柱;本发明制得的整体柱兼备有机整体柱和纳米材料的优点,制备方法简单、可靠,材料性能稳定、通透性好,纳米材料的引入利于提高分离效率,非常适合于饮料样品中苏丹红等偶氮类色素的分析,在有机物的分离和固相萃取领域具有极大的应用潜能。

Description

一种纳米氧化铝材料改性的聚合物整体柱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毛细管整体柱制备方法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纳米氧化铝材料改性的聚合物整体柱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分析仪器在分析灵敏度和选择性方面已有很大的改进,但是,分析化学所面对的分析对象越来越复杂,复杂样品分析前通常需要分离富集处理。新型的分离富集方法层出不穷,其中,聚合物整体柱出现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具有稳定性好、选材广泛、pH使用范围宽、制备简单、低柱压、传质快、易于修饰的优点,广泛地应用于物质分离、酶反应器以及催化介质。
目前关于有机聚合物整体柱制备及应用的研究占据了整体柱研究的主要位置。但其存在易发生溶胀、机械强度差及受热易变形等缺点,导致整体柱材料表面功能基团分布不均一,致使分离效能降低,而在分析应用中受到限制。因此,调节基质表面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是聚合物整体柱制备和应用研究较为集中的方面。纳米材料是二十世纪各个领域研究的热点,其具有不同于其他材料的独特性质,最近在分离科学领域的应用引人关注。如果纳米材料用于聚合物整体柱的功能化,将使得整体柱具有特殊的表面化学,得到的新材料同时具有纳米粒子和整体柱二者的独特性质,例如,大比表面积和多样的表面化学。这种纳米粒子功能化的整体柱是对整体柱领域的另一重要贡献。纳米粒子功能化的整体材料在色谱、电催化、样品预处理等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纳米氧化铝材料改性的聚合物整体柱的制备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纳米氧化铝材料改性的聚合物整体柱的制备方法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以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为功能单体,亚乙基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将功能单体、交联剂、致孔剂、引发剂按照质量比例为30~40:60~70:60~360:1~10混合搅拌均匀,注入硅烷化的石英毛细管中,封口,于60~70°C温度下热引发聚合反应,聚合反应完成后用甲醇充分冲洗,制得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亚乙基二甲基丙烯酸酯)整体柱;然后将纳米氧化铝-氢氧化钠溶液过量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亚乙基二甲基丙烯酸酯)整体柱,密封两端,于60~70°C温度下热引发聚合反应,反应完成后用甲醇充分冲洗,制得纳米氧化铝材料改性的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亚乙基二甲基丙烯酸酯)整体柱;
所述纳米氧化铝-氢氧化钠溶液采用下述方法制备:
将纳米氧化铝分散在浓度为0.15~0.55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配制成浓度为4.5~5.5mg/mL的纳米氧化铝-氢氧化钠溶液,
所述致孔剂采用甲醇,引发剂采用偶氮二异丁腈;功能单体、交联剂、甲醇、偶氮二异丁腈质量比例为30~40:60~70:260~360:1~5。
所述致孔剂还可以采用十二醇,引发剂采用偶氮二异庚腈;功能单体、交联剂、十二醇、偶氮二异庚腈质量比例为30~40:60~70:100~160:1~5。
所述致孔剂还可以采用二甲亚砜,引发剂采用偶氮二异庚腈;功能单体、交联剂、二甲亚砜、偶氮二异庚腈质量比例为30~40:60~70:160~200:1~5。
所述致孔剂还可以采用正庚醇,引发剂采用偶氮二异庚腈;功能单体、交联剂、正庚醇、偶氮二异庚腈质量比例为30~40:60~70:80~100:1~10。
所述致孔剂还可以采用已醇,引发剂采用过氧化二苯甲酰;功能单体、交联剂、已醇、过氧化二苯甲酰质量比例为30~40:60~70:60~180:1~10。
所述致孔剂还可以采用1,4-丁二醇,引发剂采用过氧化二苯甲酰;功能单体、交联剂、1,4-丁二醇、过氧化二苯甲酰质量比例为30~40:60~70:180~200:1~10。
所述致孔剂还可以采用丙酮,引发剂采用偶氮二异丁腈;功能单体、交联剂、丙酮、偶氮二异丁腈质量比例为30~40:60~70:240~320:1~5。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在有机聚合物整体柱的制备过程中加入纳米氧化铝,得到的纳米氧化铝材料改性的聚合物整体柱同时具有纳米粒子和整体柱二者的独特性质,例如,大比表面积和多样的表面化学。制备方法简单、可靠,材料性能稳定、通透性好,纳米材料的引入显著提高了整体柱的分离效率。采用该复合材料整体柱作为分离预富集介质,非常适合于饮料样品中苏丹红等偶氮类色素的分析,在有机物的分离和固相萃取领域具有极大的应用潜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制备的纳米氧化铝材料改性的聚合物整体柱截面扫描电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1
(1)将功能单体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交联剂亚乙基二甲基丙烯酸酯、致孔剂甲醇、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按照质量比例为30.0:70.0:260.0:1.0混合搅拌均匀,注入硅烷化的石英毛细管中,封口,于65°C温度下热引发聚合反应,完成后用甲醇充分冲洗,制得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亚乙基二甲基丙烯酸酯)整体柱。
(2)将纳米氧化铝分散在浓度为0.035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纳米氧化铝在该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浓度为4.5mg/mL,然后将纳米氧化铝-氢氧化钠溶液过量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亚乙基二甲基丙烯酸酯)整体柱,密封两端,于65°C温度下热引发聚合反应,完成后用甲醇充分冲洗,制得纳米氧化铝改性材料的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亚乙基二甲基丙烯酸酯)整体柱。
实施例2
(1)将功能单体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交联剂亚乙基二甲基丙烯酸酯、致孔剂甲醇、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按照质量比例为36.3:63.7:300.0:1.0混合搅拌均匀,注入硅烷化的石英毛细管中,封口,于60°C温度下热引发聚合反应,完成后用甲醇充分冲洗,制得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亚乙基二甲基丙烯酸酯)整体柱。
(2)将纳米氧化铝分散在浓度为0.015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纳米氧化铝在该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浓度为5.0mg/mL,然后将纳米氧化铝-氢氧化钠溶液过量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亚乙基二甲基丙烯酸酯)整体柱,密封两端,于60°C温度下热引发聚合反应,完成后用甲醇充分冲洗,制得纳米氧化铝材料改性的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亚乙基二甲基丙烯酸酯)整体柱。
实施例3
(1)将功能单体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交联剂亚乙基二甲基丙烯酸酯、致孔剂甲醇、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按照质量比例为40.0:60.0:360.0:5.0混合搅拌均匀,注入硅烷化的石英毛细管中,封口,于70°C温度下热引发聚合反应,完成后用甲醇充分冲洗,制得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亚乙基二甲基丙烯酸酯)整体柱。
(2)将纳米氧化铝分散在浓度为0.055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纳米氧化铝在该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浓度为5.5mg/mL,然后将纳米氧化铝-氢氧化钠溶液过量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亚乙基二甲基丙烯酸酯)整体柱,密封两端,于70°C温度下热引发聚合反应,完成后用甲醇充分冲洗,制得纳米氧化铝材料改性的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亚乙基二甲基丙烯酸酯)整体柱。
实施例4
(1)将功能单体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交联剂亚乙基二甲基丙烯酸酯、致孔剂十二醇、引发剂偶氮二异庚腈按照质量比例为40.0:60.0:100.0:1.0混合搅拌均匀,注入硅烷化的石英毛细管中,封口,于65°C温度下热引发聚合反应,完成后用甲醇充分冲洗,制得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亚乙基二甲基丙烯酸酯)整体柱。
(2)将纳米氧化铝分散在浓度为0.035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纳米氧化铝在该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浓度为4.5mg/mL,然后将纳米氧化铝-氢氧化钠溶液过量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亚乙基二甲基丙烯酸酯)整体柱,密封两端,于65°C温度下热引发聚合反应,完成后用甲醇充分冲洗,制得纳米氧化铝材料改性的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亚乙基二甲基丙烯酸酯)整体柱。
实施例5
(1)将功能单体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交联剂亚乙基二甲基丙烯酸酯、致孔剂十二醇、引发剂偶氮二异庚腈按照质量比例为36.0:64.0:130.0:1.0混合搅拌均匀,注入硅烷化的石英毛细管中,封口,于60°C温度下热引发聚合反应,完成后用甲醇充分冲洗,制得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亚乙基二甲基丙烯酸酯)整体柱。
(2)将纳米氧化铝分散在浓度为0.035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纳米氧化铝在该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浓度为5.0mg/mL,然后将纳米氧化铝-氢氧化钠溶液过量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亚乙基二甲基丙烯酸酯)整体柱,密封两端,于60°C温度下热引发聚合反应,完成后用甲醇充分冲洗,制得纳米氧化铝材料改性的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亚乙基二甲基丙烯酸酯)整体柱。
实施例6
(1)将功能单体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交联剂亚乙基二甲基丙烯酸酯、致孔剂十二醇、引发剂偶氮二异庚腈按照质量比例为30.0:70.0:160.0:5.0混合搅拌均匀,注入硅烷化的石英毛细管中,封口,于70°C温度下热引发聚合反应,完成后用甲醇充分冲洗,制得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亚乙基二甲基丙烯酸酯)整体柱。
(2)将纳米氧化铝分散在浓度为0.035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纳米氧化铝在该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浓度为5.5mg/mL,然后将纳米氧化铝-氢氧化钠溶液过量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亚乙基二甲基丙烯酸酯)整体柱,密封两端,于70°C温度下热引发聚合反应,完成后用甲醇充分冲洗,制得纳米氧化铝材料改性的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亚乙基二甲基丙烯酸酯)整体柱。
实施例7
(1)将功能单体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交联剂亚乙基二甲基丙烯酸酯、致孔剂二甲亚砜、引发剂偶氮二异庚腈按照质量比例为40.0:60.0:160.0:1.0混合搅拌均匀,注入硅烷化的石英毛细管中,封口,于60°C温度下热引发聚合反应,完成后用甲醇充分冲洗,制得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亚乙基二甲基丙烯酸酯)整体柱。
(2)将纳米氧化铝分散在浓度为0.035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纳米氧化铝在该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浓度为4.5mg/mL,然后将纳米氧化铝-氢氧化钠溶液过量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亚乙基二甲基丙烯酸酯)整体柱,密封两端,于60°C温度下热引发聚合反应,完成后用甲醇充分冲洗,制得纳米氧化铝材料改性的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亚乙基二甲基丙烯酸酯)整体柱。
实施例8
(1)将功能单体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交联剂亚乙基二甲基丙烯酸酯、致孔剂二甲亚砜、引发剂偶氮二异庚腈按照质量比例为36.0:64.0:180.0:1.0混合搅拌均匀,注入硅烷化的石英毛细管中,封口,于65°C温度下热引发聚合反应,完成后用甲醇充分冲洗,制得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亚乙基二甲基丙烯酸酯)整体柱。
(2)将纳米氧化铝分散在浓度为0.035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纳米氧化铝在该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浓度为5.0mg/mL,然后将纳米氧化铝-氢氧化钠溶液过量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亚乙基二甲基丙烯酸酯)整体柱,密封两端,于65°C温度下热引发聚合反应,完成后用甲醇充分冲洗,制得纳米氧化铝材料改性的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亚乙基二甲基丙烯酸酯)整体柱。
实施例9
(1)将功能单体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交联剂亚乙基二甲基丙烯酸酯、致孔剂二甲亚砜、引发剂偶氮二异庚腈按照质量比例为30.0:70.0:200.0:5.0混合搅拌均匀,注入硅烷化的石英毛细管中,封口,于70°C温度下热引发聚合反应,完成后用甲醇充分冲洗,制得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亚乙基二甲基丙烯酸酯)整体柱。
(2)将纳米氧化铝分散在浓度为0.035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纳米氧化铝在该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浓度为5.0mg/mL,然后将纳米氧化铝-氢氧化钠溶液过量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亚乙基二甲基丙烯酸酯)整体柱,密封两端,于70°C温度下热引发聚合反应,完成后用甲醇充分冲洗,制得纳米氧化铝材料改性的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亚乙基二甲基丙烯酸酯)整体柱。
实施例10
(1)将功能单体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交联剂亚乙基二甲基丙烯酸酯、致孔剂正庚醇、引发剂偶氮二异庚腈按照质量比例为40.0:60.0:80.0:1.0混合搅拌均匀,注入硅烷化的石英毛细管中,封口,于60°C温度下热引发聚合反应,完成后用甲醇充分冲洗,制得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亚乙基二甲基丙烯酸酯)整体柱。
(2)将纳米氧化铝分散在浓度为0.035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配制浓度为4.5mg/mL的纳米氧化铝-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将纳米氧化铝-氢氧化钠溶液过量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亚乙基二甲基丙烯酸酯)整体柱,密封两端,于60°C温度下热引发聚合反应,完成后用甲醇充分冲洗,制得纳米氧化铝材料改性的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亚乙基二甲基丙烯酸酯)整体柱。
实施例11
(1)将功能单体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交联剂亚乙基二甲基丙烯酸酯、致孔剂正庚醇、引发剂偶氮二异庚腈按照质量比例为36.0:64.0:90.0:5.0混合搅拌均匀,注入硅烷化的石英毛细管中,封口,于65°C温度下热引发聚合反应,完成后用甲醇充分冲洗,制得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亚乙基二甲基丙烯酸酯)整体柱。
(2)将纳米氧化铝分散在浓度为0.035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配制浓度为5.0mg/mL的纳米氧化铝-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将纳米氧化铝-氢氧化钠溶液过量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亚乙基二甲基丙烯酸酯)整体柱,密封两端,于65°C温度下热引发聚合反应,完成后用甲醇充分冲洗,制得纳米氧化铝材料改性的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亚乙基二甲基丙烯酸酯)整体柱。
实施例12
(1)将功能单体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交联剂亚乙基二甲基丙烯酸酯、致孔剂正庚醇、引发剂偶氮二异庚腈按照质量比例为30.0:70.0:100.0:10.0混合搅拌均匀,注入硅烷化的石英毛细管中,封口,于70°C温度下热引发聚合反应,完成后用甲醇充分冲洗,制得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亚乙基二甲基丙烯酸酯)整体柱。
(2)将纳米氧化铝分散在浓度为0.035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配制浓度为5.0mg/mL的纳米氧化铝-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将纳米氧化铝-氢氧化钠溶液过量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亚乙基二甲基丙烯酸酯)整体柱,密封两端,于70°C温度下热引发聚合反应,完成后用甲醇充分冲洗,制得纳米氧化铝材料改性的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亚乙基二甲基丙烯酸酯)整体柱。
实施例13
(1)将功能单体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交联剂亚乙基二甲基丙烯酸酯、致孔剂已醇、引发剂过氧化二苯甲酰按照质量比例为40.0:60.0:60.0:1.0混合搅拌均匀,注入硅烷化的石英毛细管中,封口,于60°C温度下热引发聚合反应,完成后用甲醇充分冲洗,制得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亚乙基二甲基丙烯酸酯)整体柱。
(2)将纳米氧化铝分散在浓度为0.035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配制浓度为4.5mg/mL的纳米氧化铝-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将纳米氧化铝-氢氧化钠溶液过量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亚乙基二甲基丙烯酸酯)整体柱,密封两端,于60°C温度下热引发聚合反应,完成后用甲醇充分冲洗,制得纳米氧化铝材料改性的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亚乙基二甲基丙烯酸酯)整体柱。
实施例14
(1)将功能单体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交联剂亚乙基二甲基丙烯酸酯、致孔剂已醇、引发剂过氧化二苯甲酰按照质量比例为36.0:64.0:100.0:5.0混合搅拌均匀,注入硅烷化的石英毛细管中,封口,于65°C温度下热引发聚合反应,完成后用甲醇充分冲洗,制得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亚乙基二甲基丙烯酸酯)整体柱。
(2)将纳米氧化铝分散在浓度为0.035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配制浓度为5.0mg/mL的纳米氧化铝-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将纳米氧化铝-氢氧化钠溶液过量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亚乙基二甲基丙烯酸酯)整体柱,密封两端,于65°C温度下热引发聚合反应,完成后用甲醇充分冲洗,制得纳米氧化铝材料改性的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亚乙基二甲基丙烯酸酯)整体柱。
实施例15
(1)将功能单体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交联剂亚乙基二甲基丙烯酸酯、致孔剂已醇、引发剂过氧化二苯甲酰按照质量比例为30.0:70.0:180.0:10.0混合搅拌均匀,注入硅烷化的石英毛细管中,封口,于70°C温度下热引发聚合反应,完成后用甲醇充分冲洗,制得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亚乙基二甲基丙烯酸酯)整体柱。
(2)将纳米氧化铝分散在浓度为0.035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配制浓度为5.0mg/mL的纳米氧化铝-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将纳米氧化铝-氢氧化钠溶液过量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亚乙基二甲基丙烯酸酯)整体柱,密封两端,于70°C温度下热引发聚合反应,完成后用甲醇充分冲洗,制得纳米氧化铝材料改性的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亚乙基二甲基丙烯酸酯)整体柱。
实施例16
(1)将功能单体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交联剂亚乙基二甲基丙烯酸酯、致孔剂1,4-丁二醇、引发剂过氧化二苯甲酰按照质量比例为40.0:60.0:200.0:1.0混合搅拌均匀,注入硅烷化的石英毛细管中,封口,于60°C温度下热引发聚合反应,完成后用甲醇充分冲洗,制得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亚乙基二甲基丙烯酸酯)整体柱。
(2)将纳米氧化铝分散在浓度为0.035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配制浓度为4.5mg/mL的纳米氧化铝-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将纳米氧化铝-氢氧化钠溶液过量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亚乙基二甲基丙烯酸酯)整体柱,密封两端,于60°C温度下热引发聚合反应,完成后用甲醇充分冲洗,制得纳米氧化铝材料改性的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亚乙基二甲基丙烯酸酯)整体柱。
实施例17
(1)将功能单体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交联剂亚乙基二甲基丙烯酸酯、致孔剂1,4-丁二醇、引发剂过氧化二苯甲酰按照质量比例为36.0:64.0:190.0:5.0混合搅拌均匀,注入硅烷化的石英毛细管中,封口,于65°C温度下热引发聚合反应,完成后用甲醇充分冲洗,制得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亚乙基二甲基丙烯酸酯)整体柱。
(2)将纳米氧化铝分散在浓度为0.035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配制浓度为5.0mg/mL的纳米氧化铝-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将纳米氧化铝-氢氧化钠溶液过量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亚乙基二甲基丙烯酸酯)整体柱,密封两端,于65°C温度下热引发聚合反应,完成后用甲醇充分冲洗,制得纳米氧化铝材料改性的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亚乙基二甲基丙烯酸酯)整体柱。
实施例18
(1)将功能单体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交联剂亚乙基二甲基丙烯酸酯、致孔剂1,4-丁二醇、引发剂过氧化二苯甲酰按照质量比例为30.0:70.0:180.0:10.0混合搅拌均匀,注入硅烷化的石英毛细管中,封口,于70°C温度下热引发聚合反应,完成后用甲醇充分冲洗,制得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亚乙基二甲基丙烯酸酯)整体柱。
(2)将纳米氧化铝分散在浓度为0.035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配制浓度为5.0mg/mL的纳米氧化铝-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将纳米氧化铝-氢氧化钠溶液过量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亚乙基二甲基丙烯酸酯)整体柱,密封两端,于70°C温度下热引发聚合反应,完成后用甲醇充分冲洗,制得纳米氧化铝材料改性的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亚乙基二甲基丙烯酸酯)整体柱。
实施例19
(1)将功能单体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交联剂亚乙基二甲基丙烯酸酯、致孔剂丙酮、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按照质量比例为40.0:60.0:240.0:1.0混合搅拌均匀,注入硅烷化的石英毛细管中,封口,于60°C温度下热引发聚合反应,完成后用甲醇充分冲洗,制得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亚乙基二甲基丙烯酸酯)整体柱。
(2)将纳米氧化铝分散在浓度为0.035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配制浓度为4.5mg/mL的纳米氧化铝-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将纳米氧化铝-氢氧化钠溶液过量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亚乙基二甲基丙烯酸酯)整体柱,密封两端,于60°C温度下热引发聚合反应,完成后用甲醇充分冲洗,制得纳米氧化铝材料改性的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亚乙基二甲基丙烯酸酯)整体柱。
实施例20
(1)将功能单体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交联剂亚乙基二甲基丙烯酸酯、致孔剂丙酮、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按照质量比例为36.0:64.0:280.0:5.0混合搅拌均匀,注入硅烷化的石英毛细管中,封口,于65°C温度下热引发聚合反应,完成后用甲醇充分冲洗,制得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亚乙基二甲基丙烯酸酯)整体柱。
(2)将纳米氧化铝分散在浓度为0.035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配制浓度为5.0mg/mL的纳米氧化铝-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将纳米氧化铝-氢氧化钠溶液过量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亚乙基二甲基丙烯酸酯)整体柱,密封两端,于65°C温度下热引发聚合反应,完成后用甲醇充分冲洗,制得纳米氧化铝材料改性的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亚乙基二甲基丙烯酸酯)整体柱。
实施例21
(1)将功能单体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交联剂亚乙基二甲基丙烯酸酯、致孔剂丙酮、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按照质量比例为30.0:70.0:320.0:5.0混合搅拌均匀,注入硅烷化的石英毛细管中,封口,于70°C温度下热引发聚合反应,完成后用甲醇充分冲洗,制得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亚乙基二甲基丙烯酸酯)整体柱。
(2)将纳米氧化铝分散在浓度为0.035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配制浓度为5.0mg/mL的纳米氧化铝-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将纳米氧化铝-氢氧化钠溶液过量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亚乙基二甲基丙烯酸酯)整体柱,密封两端,于70°C温度下热引发聚合反应,完成后用甲醇充分冲洗,制得纳米氧化铝材料改性的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亚乙基二甲基丙烯酸酯)整体柱。
以实施例1-21制备的未改性的聚合物(即(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亚乙基二甲基丙烯酸酯))整体柱和纳米氧化铝材料改性的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亚乙基二甲基丙烯酸酯)整体柱对样品中的苏丹红进行检测。
液相色谱分析条件:分析柱为WatersSymmetry-C18柱(4.6mm×75mm,i.d.3.5μm)流动相为甲醇,流速0.8mL/min,检测器为紫外检测器,波长478nm,柱温为30°C。
饮料样品分析:配制加标的空白溶液样品,苏丹红I、苏丹红II、苏丹红III、苏丹红IV的加标浓度均为20ng/mL。样品通过0.22μm微孔滤膜后,经过实施例1-21制备的未改性的聚合物整体柱及纳米氧化铝材料改性的聚合物整体柱萃取,然后用甲醇解析,将解析液进行液相色谱分析。液相色谱分析结果见表1。
表1
Figure BDA00003321086200121
Figure BDA00003321086200131

Claims (9)

1.一种纳米氧化铝材料改性的聚合物整体柱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以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为功能单体,亚乙基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将功能单体、交联剂、致孔剂、引发剂按照质量比例为30~40:60~70:60~360:1~10混合搅拌均匀,注入硅烷化的石英毛细管中,封口,于60~70°C温度下热引发聚合反应,聚合反应完成后用甲醇充分冲洗,制得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亚乙基二甲基丙烯酸酯)整体柱;然后将纳米氧化铝-氢氧化钠溶液过量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亚乙基二甲基丙烯酸酯)整体柱,密封两端,于60~70°C温度下热引发聚合反应,反应完成后用甲醇充分冲洗,制得纳米氧化铝材料改性的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亚乙基二甲基丙烯酸酯)整体柱;
所述纳米氧化铝-氢氧化钠溶液采用下述方法制备:
将纳米氧化铝分散在浓度为0.15-0.55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配制成浓度为4.5~5.5mg/mL的纳米氧化铝-氢氧化钠溶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氧化铝材料改性的聚合物整体柱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孔剂采用甲醇,引发剂采用偶氮二异丁腈;功能单体、交联剂、甲醇、偶氮二异丁腈质量比例为30~40:60~70:260~360:1~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纳米氧化铝材料改性的聚合物整体柱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功能单体、交联剂、甲醇、偶氮二异丁腈的质量比例为36.3:63.7:300.0: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氧化铝材料改性的聚合物整体柱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孔剂采用十二醇,引发剂采用偶氮二异庚腈;功能单体、交联剂、十二醇、偶氮二异庚腈质量比例为30~40:60~70:100~160:1~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氧化铝材料改性的聚合物整体柱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孔剂采用二甲亚砜,引发剂采用偶氮二异庚腈;功能单体、交联剂、二甲亚砜、偶氮二异庚腈质量比例为30~40:60~70:160~200:1~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氧化铝材料改性的聚合物整体柱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孔剂采用正庚醇,引发剂采用偶氮二异庚腈;功能单体、交联剂、正庚醇、偶氮二异庚腈质量比例为30~40:60~70:80~100:1~1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氧化铝材料改性的聚合物整体柱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孔剂采用已醇,引发剂采用过氧化二苯甲酰;功能单体、交联剂、已醇、过氧化二苯甲酰质量比例为30~40:60~70:60~180:1~1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氧化铝材料改性的聚合物整体柱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孔剂采用1,4-丁二醇,引发剂采用过氧化二苯甲酰;功能单体、交联剂、1,4-丁二醇、过氧化二苯甲酰质量比例为30~40:60~70:180~200:1~1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氧化铝材料改性的聚合物整体柱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孔剂采用丙酮,引发剂采用偶氮二异丁腈;功能单体、交联剂、丙酮、偶氮二异丁腈质量比例为30~40:60~70:240~320:1~5。。
CN2013102258761A 2013-06-07 2013-06-07 一种纳米氧化铝材料改性的聚合物整体柱的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326390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258761A CN103263900A (zh) 2013-06-07 2013-06-07 一种纳米氧化铝材料改性的聚合物整体柱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258761A CN103263900A (zh) 2013-06-07 2013-06-07 一种纳米氧化铝材料改性的聚合物整体柱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63900A true CN103263900A (zh) 2013-08-28

Family

ID=490075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2258761A Pending CN103263900A (zh) 2013-06-07 2013-06-07 一种纳米氧化铝材料改性的聚合物整体柱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263900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58972A (zh) * 2014-09-16 2015-03-25 吉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 氧化铟改性整体柱及其制备方法
CN107552016A (zh) * 2017-08-17 2018-01-09 江苏理工学院 一种半胱氨酸改性有机聚合物整体柱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7917983A (zh) * 2017-11-16 2018-04-17 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 一种快速检测烟气体内代谢标志物的分析方法
CN111841510A (zh) * 2020-07-09 2020-10-30 江苏理工学院 一种聚合物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1905703A (zh) * 2020-07-14 2020-11-10 江苏理工学院 一种改性聚合物吸附剂的制备方法与应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73714A (zh) * 2007-04-06 2007-11-21 武汉大学 一种固相微萃取用毛细管的制备方法
CN101490248A (zh) * 2006-07-11 2009-07-22 比亚分离公司 纯化流感病毒的方法
CN102391947A (zh) * 2011-11-03 2012-03-28 广西师范大学 一种多孔整体柱固定化酶微反应器的制备方法
CN102631796A (zh) * 2012-04-10 2012-08-15 南开大学 一种基于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液相色谱整体柱的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90248A (zh) * 2006-07-11 2009-07-22 比亚分离公司 纯化流感病毒的方法
CN101073714A (zh) * 2007-04-06 2007-11-21 武汉大学 一种固相微萃取用毛细管的制备方法
CN102391947A (zh) * 2011-11-03 2012-03-28 广西师范大学 一种多孔整体柱固定化酶微反应器的制备方法
CN102631796A (zh) * 2012-04-10 2012-08-15 南开大学 一种基于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液相色谱整体柱的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EKATERINA P等: "Nano-particle modified stationary phases for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ANALYST》 *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58972A (zh) * 2014-09-16 2015-03-25 吉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 氧化铟改性整体柱及其制备方法
CN107552016A (zh) * 2017-08-17 2018-01-09 江苏理工学院 一种半胱氨酸改性有机聚合物整体柱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7917983A (zh) * 2017-11-16 2018-04-17 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 一种快速检测烟气体内代谢标志物的分析方法
CN111841510A (zh) * 2020-07-09 2020-10-30 江苏理工学院 一种聚合物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1905703A (zh) * 2020-07-14 2020-11-10 江苏理工学院 一种改性聚合物吸附剂的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1905703B (zh) * 2020-07-14 2022-03-25 江苏理工学院 一种改性聚合物吸附剂的制备方法与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63900A (zh) 一种纳米氧化铝材料改性的聚合物整体柱的制备方法
Pan et al. Protein A immobilized monolithic capillary column for affinity chromatography
Zhang et al. Preparation of micropipette tip-based molecularly imprinted monolith for selective micro-solid phase extraction of berberine in plasma and urine samples
Spégel et al.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s in capillary electrochromatography: recent developments and future trends
CN102558463B (zh) 一锅合成苯硼酸聚合磁性纳米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1177500A (zh) 一种双酚a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02775564B (zh) 一种具有手性分子识别功能的温敏型整体柱的制备方法
Currivan et al. Production of polymer monolithic capillary columns with integrated gold nano-particle modified segments for on-capillary extraction
He et al.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molecularly imprinted silica monolith for screening sulfamethazine
CN105056913B (zh) 一种用于萃取磷酸肽的管内固相微萃取复合物柱的制备方法
CN104788612A (zh) 一种基于磁性微球的左氧氟沙星表面印迹材料的制备方法
Mu et al. Current trends in the development of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s in CEC
CN103910836A (zh) 一种可应用于生物样品前处理的磁性碳纳米管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03833885A (zh) 一种离子液体聚合物毛细管微萃取整体柱及其制备方法
Liu et al. Preparation of 2, 4-dichlorophenoxyacetic acid imprinted organic–inorganic hybrid monolithic column and application to selectiv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CN103772595B (zh) 一种多模板分子印迹整体棒的制备方法
Wei et al.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grafted imprinted monolith for capillary electrochromatography
de Paula Lima et al. Monolithic stationary phases preparation for use in chromatographic and electromigration techniques: The state-of-the-art
Takahashi et al. Separation of small inorganic anions using methacrylate-based anion-exchange monolithic column prepared by low temperature UV photo-polymerization
CN101130171B (zh) 聚合物整体分离介质及其制备方法
CN107474254B (zh) 有机–无机亲水性杂化整体材料的制备及应用
CN103861555A (zh) 一种液相色谱多孔硅胶整体柱的制备方法
Lu et al. Preparation of nicotine-imprinted monolith by in-situ surface imprinting onto internal hole surface of macroporous silica for selective enrichment and separation of nicotine in environmental water sample
CN103551134B (zh) 一种聚合物接枝硅胶色谱固定相的制备方法
CN106669637A (zh) 一种亲水性聚合物固定相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