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53562B - 电梯及电梯的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梯及电梯的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53562B
CN103253562B CN201210036837.2A CN201210036837A CN103253562B CN 103253562 B CN103253562 B CN 103253562B CN 201210036837 A CN201210036837 A CN 201210036837A CN 103253562 B CN103253562 B CN 10325356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ad
lift car
elevator
speed pattern
maxim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3683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53562A (zh
Inventor
陈玉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Mitsubishi Eleva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Mitsubishi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Mitsubishi Elev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Mitsubishi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03683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253562B/zh
Publication of CN1032535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535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535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535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vator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梯,包括电梯轿厢、驱动单元、称量单元、下次停靠确定单元、速度图形生成单元、控制单元和最大负载计算单元,所述速度图形生成单元根据电梯轿厢由前位置运行至下次停靠楼层确定的距离、电梯轿厢实际负载与电梯最大负载间的关系生成电梯轿厢运行速度图形,控制单元根据来自速度图形生成单元的速度图形对驱动单元进行控制,使得电梯轿厢按照所述速度图形运行。本发明能够减少客流高峰时段候梯人数、缓解候梯厅的拥挤状况、实现电梯运送效率最大化、通过改变电梯运送效率中最大负荷与速度图形来灵活应对电梯外部环境、大幅缩短负载上限增大所对应乘客的候梯时间。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电梯的控制方法。

Description

电梯及电梯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电梯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给定条件设法提高电梯的运送效率是电梯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电梯的运送效率与电梯轿厢负载以及将负载运送至目的楼层这一过程中的运行时间和位移密切相关。位移由电梯停靠楼层确定,一般不能变更,因此电梯的运送效率的提高有两种可能方式:增大电梯轿厢负载和缩短运行时间。
目前除适用于多台电梯并联的群控算法外,现有适用于提高电梯运送效率单台电梯的技术方案多是利用曳引式电梯在非满载或非空载时其所需驱动转矩小于其驱动单元(通常是电梯驱动单元的电气容量)所能提供的最大转矩这一特性、通过增大电梯的速度和/或加速度来缩短电梯的运行时间,以此实现电梯驱动效率的提高,称之为可变速电梯技术,如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布说明书CN1302975C(申请号:02804733.8,授权日:2007年03月07日)。显然该技术方案是通过缩短电梯运送时间来提高电梯运送效率,仅适用于负载小于额定负载这一特定场合。在现有技术中,尚未见到有通过增大电梯轿厢负载来提高电梯运送效率的技术方案。在电梯的实际使用当中,在某些场合(如遇到上下班高峰、就餐高峰等大客流)下,仅仅是利用可变速电梯技术并不能完全满足提高电梯运送效率、减少客流高峰时段候梯人数、缓解候梯厅的拥挤状况的需要。
因此,开发一种能够在客流高峰时段通过增大电梯轿厢负载方式来提高电梯运送效率、减少客流高峰时段候梯人数、缓解候梯厅拥挤状况的电梯就成为一个有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梯,它可以通过改变速度图形以提高电梯最大负载,同时实现电梯运送效率最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电梯的技术解决方案为:
包括在井道中升降的电梯轿厢;为所述电梯轿厢在井道中升降提供驱动力的驱动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电梯轿厢的实际负载的称量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电梯轿厢下次停靠楼层的下次停靠确定单元;还包括用于生成所述电梯轿厢由当前位置运行至所述下次停靠楼层的速度图形的速度图形生成单元;用于对所述驱动单元进行控制使得所述电梯轿厢按照所述速度图形运行的控制单元;用于计算电梯轿厢的最大负载的最大负载计算单元;所述电梯轿厢的最大负载满足:Loadnorm≤Loadm≤Loadlimit,其中Loadm是电梯轿厢的最大负载,Loadnorm是电梯轿厢的额定负载,Loadlimit是电梯轿厢的极限负载;所述最大负载计算单元根据来自下次停靠确定单元的由电梯轿厢当前位置至电梯轿厢下次停靠楼层间的距离计算电梯轿厢的最大负载Loadm,并将最大负载Loadm的计算值送至速度图形生成单元;所述速度图形生成单元生成所述电梯轿厢由当前位置运行至所述下次停靠确定单元确定的所述电梯轿厢下次停靠楼层的速度图形,并将其送至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来自速度图形生成单元的速度图形对驱动单元进行控制,使得电梯轿厢按照所述速度图形运行。
进一步,所述速度图形生成单元根据所述称量单元确定的所述电梯轿厢的实际负载和所述最大负载计算单元计算得到的电梯轿厢的最大负载Loadm生成速度图形;或者根据所述下次停靠确定单元确定的由电梯轿厢当前位置至电梯轿厢下次停靠楼层间的距离、所述称量单元确定的所述电梯轿厢的实际负载和所述最大负载计算单元计算得到的电梯轿厢的最大负载Loadm生成速度图形。
所述电梯轿厢的最大负载Loadm是指在不超过所述驱动单元驱动能力范围的前提下,使得所述电梯轿厢在由当前位置运行至下次停靠楼层这一过程中电梯运送效率最优的轿厢负载。
所述电梯运送效率定义为:F=((α×Load)×d)/(β×T),其中,Load、d和T分别为所述电梯轿厢由当前位置运行至下次停靠楼层这一过程中的电梯轿厢的实际负载、轿厢移动距离和与完成该移动过程相对应的时间,α和β是对应的加权系数。
进一步,所述最大负载计算单元依照如下方法计算所述电梯轿厢的最大负载:
Loadm=arg max(F)=arg max((α×Load×d)/(β×T))
或者,当α、β均为1或相等时,
Loadm=arg max(F)=arg max((Load×d)/T)
约束条件:(1)其中v(t)是轿厢在[0,T]期间的速度;
(2)轿厢以速度v(t)运行时所需驱动力不超过所述驱动单元的驱动能力范围;
其中,Load、d和T分别为所述电梯轿厢由当前位置运行至下次停靠楼层这一过程中的电梯轿厢的实际负载、轿厢移动距离和与完成该移动过程相对应的时间,α和β是对应的加权系数。
所述加权系数α和β为预先设定的恒定参数,或根据轿厢位置、电梯停靠状况和电梯的使用环境中的至少一种的变化而变化。
所述驱动能力范围是指电梯驱动单元所允许的最大电流、最大电压、最大功率和最大运行发热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所述驱动单元是指包括电源、电力变换器、电机及其滑轮在内的、为电梯轿厢升降提供动力的装置。
所述驱动能力范围能够根据所述电梯轿厢的位置、电梯停靠楼层和电梯的使用环境中的至少一种的变化而变化。
进一步,所述速度图形生成单元依照如下方法生成所述电梯轿厢的速度图形:
情形1:当电梯轿厢的实际负载Load达到其最大负载Loadm时,所述速度图形生成单元将对应于最大负载Loadm的速度v(t)(t∈[0,T])作为速度图形;
情形2:当电梯轿厢的实际负载Load大于其额定负载Loadnorm且小于其最大负载Loadm时,max(F)=arg max((α×Load×d)/(β×T))=arg min(T),故所述速度图形生成单元将使所述电梯轿厢在由当前位置运行至下次停靠楼层这一过程中所需运行时间最短的速度v(t)(t∈[0,T])作为速度图形;
情形3:当电梯轿厢的实际负载Load小于等于其额定负载Loadnorm时,所述速度图形生成单元采用常规方式以电梯的额定速度和额定加速度来生成速度图形,或是采用情形2中方式来生成速度图形。
所述最大负载计算单元在电梯轿厢开始移动前完成对所述电梯轿厢的最大负载Loadm的计算。
所述速度图形生成单元在所述最大负载计算单元计算出所述电梯轿厢的最大负载Loadm后采用如下实现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来生成所述电梯轿厢的速度图形:
方式1:根据电梯轿厢的实际负载与电梯轿厢的最大负载Loadm间的关系采用所述速度图形生成单元生成所述电梯轿厢速度图形的方法以在线方式计算;
方式2:提前根据电梯轿厢的实际负载、电梯轿厢的最大负载Loadm、轿厢移动距离及其与速度间的关系制成三维表格,之后采取查表方式得到速度图形。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梯的控制方法,其技术解决方案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由称量单元检测电梯轿厢的实际负载Load;
步骤2:判断电梯轿厢的实际负载Load与电梯轿厢的额定负载Loadnorm间的大小关系;
当实际负载Load小于等于额定负载Loadnorm时,所述速度图形生成单元采用常规方式以电梯的额定速度和额定加速度来生成速度图形;或者所述速度图形生成单元将使所述电梯轿厢在由当前位置运行至下次停靠楼层这一过程中所需运行时间最短的速度v(t)(t∈[0,T])作为速度图形;
当实际负载Load大于额定负载Loadnorm时,转入步骤3;
步骤3:判断电梯轿厢的实际负载Load与电梯轿厢的极限负载Loadlimit间的大小关系;
当实际负载Load大于极限负载Loadlimit时,转入步骤8以生成超载报警信号并发送给控制单元;
当实际负载Load小于等于极限负载Loadlimit时,转入步骤4;
步骤4:根据电梯轿厢的当前位置和由下次停靠单元确定的电梯轿厢下次停靠楼层计算由电梯轿厢当前位置至电梯轿厢下次停靠楼层间的距离;
步骤5:计算电梯轿厢的最大负载Loadm
步骤6:判断电梯轿厢的实际负载Load与电梯轿厢的最大负载Loadm间的大小关系;
当实际负载Load小于最大负载Loadm时,max(F)=arg max((α×Load×d)/(β×T))=arg min(T),所述速度图形生成单元将使所述电梯轿厢在由当前位置运行至下次停靠楼层这一过程中所需运行时间最短的速度v(t)(t∈[0,T])作为速度图形;
当实际负载Load大于等于最大负载Loadm时,转入步骤7;
步骤7:判断电梯轿厢的实际负载Load是否等于电梯轿厢的最大负载Loadm
当实际负载Load等于最大负载Loadm时,所述速度图形生成单元将对应于最大负载Loadm的速度v(t)(t∈[0,T])作为速度图形;
当实际负载Load等于最大负载Loadm时,转入步骤8;
步骤8:此时,实际负载Load介于最大负载Loadm与极限负载Loadlimit之间,因此生成超载报警信号,并发送给控制单元,之后返回步骤1;控制单元在收到超载报警信号后,提醒乘客电梯超载。
本发明可以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减少客流高峰时段候梯人数,缓解候梯厅的拥挤状况;
2)在不增加电梯数量、不增大电梯井道的前提下在电梯客流高峰时段有效提高电梯运送效率;
3)在客流高峰时段通过增大电梯轿厢负载方式来提高电梯运送效率,实现电梯运送效率最大化;
4)通过改变电梯运送效率中最大负荷与速度图形来灵活应对电梯外部环境;
5)大幅缩短负载上限增大所对应乘客的候梯时间。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尚未公开通过增大电梯轿厢负载来提高电梯运送效率的技术方案,但却有一些公开文献提到在电梯实际负载超过规定负载时可通过降低加速度和/或减速度来移动轿厢,从而去解决其各自不同的技术问题,实现各自不同的目的。如: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布说明书CN101044079B(申请号:200480044228.5,授权日:2010年09月29日)通过将电梯驱动单元电气容量设定成与小于轿厢最大负载量的选定负载和额定速度和/或加速度相对应,并在有高于选定负载的负载时电梯驱动单元通过减小最大和/或加速度来移动轿厢,藉此实现电梯驱动单元电气容量的减小和能耗的降低;日本专利特开2004-137003(公开日:2004年05月13日)提出可根据轿厢负载来控制电梯的速度和加速度将电梯驱动单元输出功率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从而实现电梯功耗的降低,而且该专利还提到当遇到电梯实际负载超过规定负载时通过降低加速度和/或减速度来移动轿厢(出处:公开号:CN101360675A,申请号:CN200680051519,公开日:2009年02月04日)。显然,上述公开技术文献所公开的技术方案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所要实现的目的与本发明全都不同。此外,这些技术方案仅仅提及“在电梯实际负载超过规定负载时可通过降低加速度和/或减速度来移动轿厢”,但改变电梯速度图形、增大最大负载可能会导致的电梯运送效率的降低,本发明提出的通过优化电梯运送效率目标使得在改变电梯速度图形、增大最大负载时确保电梯运送效率最优的思想在上述公开技术文献中均没有体现,而这一点却是通过改变电梯速度图形、增大最大负载来提高电梯运送效率的关键核心和技术难点所在,因此本发明在要解决的问题、目的、技术手段以及技术效果等各方面均与现有技术不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电梯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电梯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所示的本发明电梯的总体结构示意图,本发明电梯包括在井道中升降的电梯轿厢、为所述电梯轿厢在井道中升降提供驱动力的驱动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电梯轿厢的实际负载的称量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电梯轿厢下次停靠楼层的下次停靠确定单元、用于生成所述电梯轿厢由当前位置运行至所述下次停靠确定单元确定的所述电梯轿厢下次停靠楼层的速度图形生成单元、根据所述速度图形生成单元生成的速度图形对所述驱动单元进行控制使得所述电梯轿厢按照所述速度图形运行的控制单元和用于计算电梯轿厢的最大负载的最大负载计算单元。由下次停靠确定单元确定的由电梯轿厢当前位置至电梯轿厢下次停靠楼层间的距离d作为输入信号被分别送入最大负载计算单元和速度图形生成单元,最大负载计算单元根据来自下次停靠确定单元的距离d计算可变负载电梯的最大负载Loadm,并作为输入信号送给速度图形生成单元,速度图形生成单元根据来自下次停靠确定单元的距离d、来自最大负载计算单元的最大负载Loadm以及来称量单元的电梯轿厢的实际负载生成电梯运行所需的速度图形,并将其送至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根据来自速度图形生成单元的速度图形对驱动单元进行控制,使得电梯轿厢按照所述速度图形运行。
所述最大负载Loadm是指在不超过所述驱动单元驱动能力范围的前提下,使得所述电梯轿厢在由当前位置运行至下次停靠楼层这一过程中电梯运送效率最优的轿厢负载。所述电梯运送效率定义为:F=((α×Load)×d)/(β×T),其中,Load、d和T分别为所述电梯轿厢由当前位置运行至下次停靠楼层这一过程中的电梯轿厢的实际负载、轿厢移动距离和与完成该移动过程相对应的时间,α和β是对应的加权系数,且当α、β均为1或相等时,F=(Load×d)/T,则此时的所述电梯运送效率即为电梯单位时间内所运送的负载与移动距离的乘积。所述最大负载计算单元计算所述最大负载的方法如下:
Loadm=arg max(F)=arg max((α×Load×d)/(β×T))=arg max((Load×d)/T)
约束条件:(1)其中v(t)是轿厢在[0,T]期间的速度;
(2)轿厢以速度v(t)运行时所需驱动力不超过所述驱动单元的驱动能力范围。
其中,电梯轿厢的最大负载满足:Loadnorm≤Loadm≤Loadlimit,其中Loadm是电梯轿厢的最大负载,Loadnorm是电梯轿厢的额定负载,Loadlimit是电梯轿厢的极限负载,即电梯轿厢所允许负载的极限值,加权系数α和β为预先设定的恒定参数,或根据轿厢位置、电梯停靠状况和电梯包括日期、时间、地震、火灾、强风等突发事件在内的各种使用环境要素中的至少一种的变化而变化。如在遇到短时大客流时,可适当增大加权系数α,从而能够增加可变负载电梯的载客人数,有效减少候梯人数、缓解层站拥挤载客。
驱动单元指包括电源、电力变换器、电机及其滑轮在内的、为电梯轿厢升降提供动力的装置,驱动能力范围是指驱动单元所允许的最大电流、最大电压、最大功率和最大运行发热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驱动能力范围可根据所述电梯轿厢的位置、电梯停靠楼层和电梯的使用环境中的至少一种的变化而变化,如在半夜时,为了进一步降低电梯运行噪声,可通过缩减驱动能力范围来减小电梯的运行速度。
所述速度图形生成单元生成所述电梯轿厢速度图形的方法如下:
情形1:当电梯轿厢的实际负载Load达到其最大负载Loadm时,所述速度图形生成单元将对应于最大负载Loadm的速度v(t)(t∈[0,T])作为速度图形;
情形2:当电梯轿厢的实际负载Load大于其额定负载Loadnorm且小于其最大负载Loadm时,max(F)=arg max((α×Load×d)/(β×T))=arg min(T),故所述速度图形生成单元将使所述电梯轿厢在由当前位置运行至下次停靠楼层这一过程中所需运行时间最短的速度v(t)(t∈[0,T])作为速度图形;
情形3:当电梯轿厢的实际负载Load小于等于其额定负载Loadnorm时,所述速度图形生成单元采用常规方式以电梯的额定速度和额定加速度来生成速度图形,或是采用情形2中方式来生成速度图形。
此外,最大负载计算单元在电梯轿厢开始移动前完成对所述电梯轿厢的最大负载Loadm的计算,速度图形生成单元在所述最大负载计算单元计算出所述电梯轿厢的最大负载Loadm后采用如下实现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来生成所述电梯轿厢的速度图形:
方式1:根据电梯轿厢的实际负载Load与电梯轿厢的最大负载Loadm间的关系采用上述所述速度图形生成单元生成所述电梯轿厢速度图形的方法以在线方式计算;
方式2:提前根据电梯轿厢的实际负载Load、电梯轿厢的最大负载Loadm、轿厢移动距离及其与速度间的关系制成三维表格,之后采取查表方式得到速度图形。
参见图2所示的本发明电梯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电梯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由称量单元检测电梯轿厢的实际负载Load。
步骤2:判断电梯轿厢的实际负载Load与电梯轿厢的额定负载Loadnorm间的大小关系。当实际负载Load小于等于额定负载Loadnorm时,称之为情形3,由速度图形生成单元根据情形3生成电梯轿厢速度图形。
步骤3:判断电梯轿厢的实际负载Load与电梯轿厢的极限负载Loadlimit间的大小关系。如果实际负载Load大于极限负载Loadlimit,则转入步骤8以生成超载报警信号并发送给控制单元,否则转入步骤4。
步骤4:根据电梯轿厢的当前位置和由下次停靠单元确定的电梯轿厢下次停靠楼层计算由电梯轿厢当前位置至电梯轿厢下次停靠楼层间的距离。
步骤5:计算电梯轿厢的最大负载Loadm
步骤6:判断电梯轿厢的实际负载Load是否小于电梯轿厢的最大负载Loadm,若是,称之为情形2,由速度图形生成单元根据情形2生成电梯轿厢速度图形,否则转入步骤7。
步骤7:判断电梯轿厢的实际负载Load是否等于电梯轿厢的最大负载Loadm,若是,称之为情形1,由速度图形生成单元根据情形1生成电梯轿厢速度图形,否则转入步骤8。
步骤8:此时,电梯轿厢的实际负载Load介于电梯轿厢的最大负载Loadm与电梯轿厢的极限负载Loadlimit之间,因此生成超载报警信号,并发送给控制单元,之后返回步骤1。控制单元在收到超载报警信号后,通过一定方式提醒乘客电梯超载,从而消除电梯轿厢的超载。
需要指出的是,本发明的核心思想在于通过提高电梯最大负载来实现电梯运送效率最优,任何不脱离本发明的核心思想而在本发明基础上通过等效替换(如将称量单元替换为转矩、电流或是将速度图形替换为电流指令图形等)所作变化均应视为本发明的自然延伸,均属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1)

1.一种电梯,包括
在井道中升降的电梯轿厢;
为所述电梯轿厢在井道中升降提供驱动力的驱动单元;
用于确定所述电梯轿厢的实际负载的称量单元;
用于确定所述电梯轿厢下次停靠楼层的下次停靠确定单元;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用于生成所述电梯轿厢由当前位置运行至所述下次停靠楼层的速度图形的速度图形生成单元;
用于对所述驱动单元进行控制使得所述电梯轿厢按照所述速度图形运行的控制单元;
用于计算电梯轿厢的最大负载的最大负载计算单元;
所述电梯轿厢的最大负载满足:Loadnorm≤Loadm≤Loadlimit,其中Loadm是电梯轿厢的最大负载,Loadnorm是电梯轿厢的额定负载,Loadlimit是电梯轿厢的极限负载;
所述电梯轿厢的最大负载Loadm是指在不超过所述驱动单元驱动能力范围的前提下,使得所述电梯轿厢在由当前位置运行至下次停靠楼层这一过程中电梯运送效率最优的轿厢负载;
所述最大负载计算单元根据来自下次停靠确定单元的由电梯轿厢当前位置至电梯轿厢下次停靠楼层间的距离计算电梯轿厢的最大负载Loadm
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来自速度图形生成单元的速度图形对驱动单元进行控制,使得电梯轿厢按照所述速度图形运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速度图形生成单元根据所述称量单元确定的所述电梯轿厢的实际负载和所述最大负载计算单元计算得到的电梯轿厢的最大负载Loadm生成速度图形;或者根据所述下次停靠确定单元确定的由电梯轿厢当前位置至电梯轿厢下次停靠楼层间的距离、所述称量单元确定的所述电梯轿厢的实际负载和所述最大负载计算单元计算得到的电梯轿厢的最大负载Loadm生成速度图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运送效率定义为:F=((α×Load)×d)/(β×T),其中,Load、d和T分别为所述电梯轿厢由当前位置运行至下次停靠楼层这一过程中的电梯轿厢的实际负载、轿厢移动距离和与完成该移动过程相对应的时间,α和β是对应的加权系数。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大负载计算单元依照如下方法计算所述电梯轿厢的最大负载:
Loadm=arg max(F)=arg max((α×Load×d)/(β×T))
或者,当α、β均为1或相等时,
Loadm=arg max(F)=arg max((Load×d)/T)
约束条件:(1)其中v(t)是轿厢在[0,T]期间的速度;
(2)轿厢以速度v(t)运行时所需驱动力不超过所述驱动单元的驱动能力范围;
其中,Load、d和T分别为所述电梯轿厢由当前位置运行至下次停靠楼层这一过程中的电梯轿厢的实际负载、轿厢移动距离和与完成该移动过程相对应的时间,α和β是对应的加权系数。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权系数α和β为预先设定的恒定参数,或根据轿厢位置、电梯停靠状况和电梯的使用环境中的至少一种的变化而变化。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能力范围是指电梯驱动单元所允许的最大电流、最大电压、最大功率和最大运行发热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所述驱动单元是指包括电源、电力变换器、电机及其滑轮在内的、为电梯轿厢升降提供动力的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能力范围能够根据所述电梯轿厢的位置、电梯停靠楼层和电梯的使用环境中的至少一种的变化而变化。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速度图形生成单元依照如下方法生成所述电梯轿厢的速度图形:
情形1:当电梯轿厢的实际负载Load达到其最大负载Loadm时,所述速度图形生成单元将对应于最大负载Loadm的速度v(t)(t∈[0,T])作为速度图形;
情形2:当电梯轿厢的实际负载Load大于其额定负载Loadnorm且小于其最大负载Loadm时,max(F)=arg max((α×Load×d)/(β×T))=arg min(T),故所述速度图形生成单元将使所述电梯轿厢在由当前位置运行至下次停靠楼层这一过程中所需运行时间最短的速度v(t)(t∈[0,T])作为速度图形;
情形3:当电梯轿厢的实际负载Load小于等于其额定负载Loadnorm时,所述速度图形生成单元采用常规方式以电梯的额定速度和额定加速度来生成速度图形,或是采用情形2中方式来生成速度图形。
9.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大负载计算单元在电梯轿厢开始移动前完成对所述电梯轿厢的最大负载Loadm的计算。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速度图形生成单元在所述最大负载计算单元计算出所述电梯轿厢的最大负载Loadm后采用如下实现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来生成所述电梯轿厢的速度图形:
方式1:根据电梯轿厢的实际负载与电梯轿厢的最大负载Loadm间的关系采用所述速度图形生成单元生成所述电梯轿厢速度图形的方法以在线方式计算;
方式2:提前根据电梯轿厢的实际负载、电梯轿厢的最大负载Loadm、轿厢移动距离及其与速度间的关系制成三维表格,之后采取查表方式得到速度图形。
11.一种电梯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由称量单元检测电梯轿厢的实际负载Load;
步骤2:判断电梯轿厢的实际负载Load与电梯轿厢的额定负载Loadnorm间的大小关系;
当实际负载Load小于等于额定负载Loadnorm时,速度图形生成单元采用常规方式以电梯的额定速度和额定加速度来生成速度图形;或者所述速度图形生成单元将使所述电梯轿厢在由当前位置运行至下次停靠楼层这一过程中所需运行时间最短的速度v(t)(t∈[0,T])作为速度图形;
当实际负载Load大于额定负载Loadnorm时,转入步骤3;
步骤3:判断电梯轿厢的实际负载Load与电梯轿厢的极限负载Loadlimit间的大小关系;
当实际负载Load大于极限负载Loadlimit时,转入步骤8以生成超载报警信号并发送给控制单元;
当实际负载Load小于等于极限负载Loadlimit时,转入步骤4;
步骤4:根据电梯轿厢的当前位置和由下次停靠单元确定的电梯轿厢下次停靠楼层计算由电梯轿厢当前位置至电梯轿厢下次停靠楼层间的距离;
步骤5:计算电梯轿厢的最大负载Loadm
步骤6:判断电梯轿厢的实际负载Load与电梯轿厢的最大负载Loadm间的大小关系;
当实际负载Load小于最大负载Loadm时,max(F)=arg max((α×Load×d)/(β×T))=arg min(T),所述速度图形生成单元将使所述电梯轿厢在由当前位置运行至下次停靠楼层这一过程中所需运行时间最短的速度v(t)(t∈[0,T])作为速度图形;
当实际负载Load大于等于最大负载Loadm时,转入步骤7;
步骤7:判断电梯轿厢的实际负载Load是否等于电梯轿厢的最大负载Loadm
当实际负载Load等于最大负载Loadm时,所述速度图形生成单元将对应于最大负载Loadm的速度v(t)(t∈[0,T])作为速度图形;
当实际负载Load等于最大负载Loadm时,转入步骤8;
步骤8:此时,实际负载Load介于最大负载Loadm与极限负载Loadlimit之间,因此生成超载报警信号,并发送给控制单元,之后返回步骤1;控制单元在收到超载报警信号后,提醒乘客电梯超载。
CN201210036837.2A 2012-02-17 2012-02-17 电梯及电梯的控制方法 Active CN10325356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36837.2A CN103253562B (zh) 2012-02-17 2012-02-17 电梯及电梯的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36837.2A CN103253562B (zh) 2012-02-17 2012-02-17 电梯及电梯的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53562A CN103253562A (zh) 2013-08-21
CN103253562B true CN103253562B (zh) 2015-01-21

Family

ID=489578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36837.2A Active CN103253562B (zh) 2012-02-17 2012-02-17 电梯及电梯的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25356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73932A (zh) * 2015-09-28 2015-12-23 日立电梯(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快速响应方法
US11685631B2 (en) * 2019-05-31 2023-06-27 Otis Elevator Company Video analytics based advanced elevator dispatching
CN110803592B (zh) * 2019-11-22 2022-02-18 上海辛格林纳新时达电机有限公司 电梯控制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148786A (zh) * 2021-04-16 2021-07-23 曹明辉 一种多电梯运行联动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4560362B (zh) * 2022-03-16 2024-04-30 深圳市高德科技有限公司 精确计算电梯轿厢运行速度的方法、装置、介质及设备
CN115043278A (zh) * 2022-05-30 2022-09-13 菱王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调整电梯运行速度的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0673A (zh) * 1996-03-29 1997-10-0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控制装置
CN1315284A (zh) * 2000-03-30 2001-10-0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群控装置
CN1827512A (zh) * 2001-12-10 2006-09-06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控制装置
CN101044079A (zh) * 2004-10-14 2007-09-26 奥蒂斯电梯公司 用于限制功率消耗的提升运动轨迹控制
CN101360675A (zh) * 2006-05-16 2009-02-0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控制装置
CN101397109A (zh) * 2008-10-10 2009-04-01 南通诺康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电梯根据系统运行负荷情况调整运行速度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37003A (ja) * 2002-10-16 2004-05-1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0673A (zh) * 1996-03-29 1997-10-0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控制装置
CN1315284A (zh) * 2000-03-30 2001-10-0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群控装置
CN1827512A (zh) * 2001-12-10 2006-09-06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控制装置
CN101044079A (zh) * 2004-10-14 2007-09-26 奥蒂斯电梯公司 用于限制功率消耗的提升运动轨迹控制
CN101360675A (zh) * 2006-05-16 2009-02-0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控制装置
CN101397109A (zh) * 2008-10-10 2009-04-01 南通诺康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电梯根据系统运行负荷情况调整运行速度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4-137003A 2004.05.13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53562A (zh) 2013-08-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53562B (zh) 电梯及电梯的控制方法
EP2318300B1 (en) Method for operating an elevator in an emergency mode
CN102459050B (zh) 执行升降机救援运行的升降机系统和方法
CN102471010B (zh) 利用优化运动轮廓节能的电梯系统及方法
CN103303773B (zh) 电梯辅助转矩装置、电梯及其控制方法
EP3447016B1 (en) Power system for vertical transportation, method and vertical transportation arrangements
CN103253563B (zh) 电梯及其控制方法
EP2558394B1 (en) Elevator system
JP5557815B2 (ja) 省エネエレベータ
CN106429663A (zh) 可变速电梯运行控制系统及方法
US6199667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perating an elevator drive in different performance modes
KR20170101817A (ko) 발전된 순조로운 구출 동작
CN109081209B (zh) 应急电梯功率管理
CN103001238B (zh) 电梯节能系统
CN103253564B (zh) 电梯驱动电机与制动器的协同控制装置及电梯
CN102485627A (zh) 一种运载装置和运载系统
CN201494986U (zh) 智能平衡节能电梯系统
KR20160145517A (ko) 구동 보조된 비상 정지
CN105645234A (zh) 电梯钢丝绳发电装置
CN104150298A (zh) 一种具有辅助控制单元的电梯及其控制方法
CN101618827A (zh) 电梯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