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51725A - 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角膜炎药物中的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角膜炎药物中的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51725A
CN103251725A CN2012100326100A CN201210032610A CN103251725A CN 103251725 A CN103251725 A CN 103251725A CN 2012100326100 A CN2012100326100 A CN 2012100326100A CN 201210032610 A CN201210032610 A CN 201210032610A CN 103251725 A CN103251725 A CN 1032517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x
gained
herba
filtrate
ethan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3261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51725B (zh
Inventor
贾振华
王洪涛
王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Yiling Pharmaceut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Yiling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Yiling Pharmaceut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Yiling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03261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251725B/zh
Publication of CN1032517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517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517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517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smetics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 Acyclic And Carbocyclic Compounds In Medicinal Composi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角膜炎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主要由连翘、金银花、板蓝根、大黄、广藿香、绵马贯众、红景天等组成,发挥复方中药的整体调节优势,具有宣散透热,清热解毒的作用,实现多靶治疗,临床实验及药理实验,证实对治疗角膜炎具有显著疗效。

Description

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角膜炎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角膜炎药物中的应用,属于中草药领域。
背景技术
角膜炎分溃疡性角膜炎又名角膜溃疡,非溃疡性角膜炎即深层角膜炎两类。由内因,外因不同因素造成。因角膜外伤,细菌及病毒侵入角膜引起的炎症。患眼有异物感,刺痛甚至烧灼感。球结膜表面混合性充血,伴有怕光、流泪、视力障碍和分泌物增加等症状。角膜表面浸润有溃疡形成。
角膜炎就是黑眼珠上长了个“白星”,病人感到疼痛,怕光流泪,视力减退。角膜炎的种类很多,其命名及分类也比较复杂。有根据炎症的解剖学部位分类的,也有根据炎症的形状分类的,还有根据有无溃疡和内因、外因情况分类的,但所有的分类方法都不可能把临床类型全部包括进去。以病因学分类的方法如下:(1)病毒性角膜炎:最常见的为单纯疱疹性角膜炎,由单疱病毒引起;其次为带状疱疹角膜炎、牛痘苗性角膜炎及由腺病毒引起的点状角膜炎;还有沙眼病毒引起的角膜炎。 
(2)细菌性角膜炎:引起本病的常见细菌为肺炎双球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等,由于细菌的毒力强,进展快,常引起急性化脓性角膜溃疡,临床上称为“匍行性角膜溃疡”;其次为绿脓杆菌引起的角膜溃疡。 
(3)真菌性角膜炎:常见的致病真菌为曲霉菌,其次为镰刀菌。由于本病早期症状较轻,发展缓慢,常被误诊,形成角膜溃疡后,溃疡表面呈牙膏样或舌苔样外观为其特征。 
(4)过敏性角膜炎:由先天性和过敏性因素引起,包括束状角膜炎、深层角膜炎、硬化性角膜炎、角膜实质炎等。 
(5)外伤及营养性角膜炎:包括角膜上皮剥脱、角膜软化症、神经麻痹性角膜炎及暴露性角膜炎。 
(6)病因不明的角膜炎:包括蚕蚀性角膜溃疡、卷丝状角膜炎和点状角膜上皮剥脱等。
除麻痹性角膜炎外,多数角膜炎患者都有强度发炎症状,如疼痛、羞明、流泪和眼睑痉挛。此因角膜内的三叉神经末梢受炎症刺激后,引起反射性眼轮匝肌收缩及泪液分泌过盛之故。角膜系一无血管的组织,但临近区域富有血管(角膜缘和虹膜睫状体之血管),当炎症累及临近组织时,则有充血和炎性渗出。因此,角膜炎患者不但有睫状充血,也有虹膜充血。后者表现为虹膜变色和瞳孔缩小。渗出物来自同一来源。严重患者的球结膜甚至眼睑都会发生水肿。由于角巩膜缘充血而产生白细胞向角膜病灶处移动而发生角膜浸润。当角膜炎症到退行期后,临床刺激症状则大为减轻。 
角膜炎症必然使视力或多或少地受到影响,尤以炎症侵犯瞳孔区域者更为严重。溃疡愈合后形成的角膜瘢痕不但阻碍光线进入眼内,并能使角膜表面弯曲度和屈光折射力发生改变,使物体不能在视网膜上聚焦形成清晰物像,因而视力降低。视力的受累程度完全取决于瘢痕所在的位置,如果位于角膜正中,纵然瘢痕很小,但影响视力却很大。
由于抗生素和大量糖皮质激素的应用,角膜炎的发病率和复发率有明显上升趋势,本病具有反复发作、迁延不愈、重症病例增多、对药物治疗抵抗等临床特点,已成为当前眼科最棘手的眼病之一。
本发明是在ZL03143211专利的基础上进行的改进发明,在此全文引用该专利文件记载的内容。上述专利未公开该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角膜炎药物中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中药组合物制备治疗角膜炎药物中的应用,该中药组合物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
连翘200-300   金银花200-300    板蓝根200-300  大黄40-60 
广藿香60-100  绵马贯众200-300  红景天60-100   薄荷脑5-9
炙麻黄60-100    炒苦杏仁60-100   鱼腥草200-300   
甘草60-100    石膏200-300。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药的重量份比优选为:
连翘 200     金银花 300  板蓝根 200  大黄 60  广藿香 60
绵马贯众 300  红景天 60  薄荷脑 9  炙麻黄 60
炒苦杏仁 100    鱼腥草 200    甘草   100  石膏   200。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药的重量份比还优选为:
连翘 300     金银花 200  板蓝根 300  大黄 60  广藿香 100
绵马贯众 200  红景天 60  薄荷脑 5  炙麻黄 100   
炒苦杏仁 60   鱼腥草 300    甘草   60  石膏   300。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药的重量份比还优选为:
连翘 278     金银花 294  板蓝根 285  大黄 55  广藿香 95
绵马贯众 290  红景天 287  薄荷脑 8.5  炙麻黄 88  
炒苦杏仁 80    鱼腥草 284    甘草   95  石膏   277。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药的重量份比还优选为:
连翘 255     金银花 255  板蓝根 255  大黄 51  广藿香  85
绵马贯众 255  红景天 85  薄荷脑 7.5  炙麻黄 85  
炒苦杏仁 85   鱼腥草 255    甘草   85  石膏   255。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主要由连翘、金银花、板蓝根、大黄、广藿香、绵马贯众、红景天等组成,发挥复方中药的整体调节优势,宣散透热,清热解毒、祛除病邪、缓解症状、调节免疫的有机结合,实现多靶治疗,临床实验证实对角膜炎有显著疗效。
本发明所述中药可以被有相同或相似功效果的中药代替,并且这些药材均可以按照《全国中药炮制规范》或《中药大辞典》炮制。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活性成分由以下步骤制成:
(1) 按照原料药重量比例称取中药材,净选;
(2) 广藿香碎断,加5-8倍量水提取挥发油,提油时间4小时,收集挥发油,备用;提取液过滤后,残渣弃去,滤液备用;
(3) 连翘、炙麻黄、鱼腥草、大黄,用6-10倍量50-90%的乙醇提取2次,每次1-3小时,提取液合并过滤,回收乙醇,滤液备用;
(4) 金银花、石膏、板蓝根、绵马贯众、甘草、红景天,加7-11倍量水煎煮至沸,加入炒苦杏仁、煎煮2次,每次0.5-2.5小时,提取液合并过滤,所得滤液与步骤(2)广藿香提油后的滤液合并,浓缩成在60℃时测定相对密度为1.10-1.15的清膏,加乙醇,调节至醇浓度为70%,冷藏放置,过滤,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得清膏备用;
(5) 将步骤(4)所得清膏与步骤(3)所得醇提液合并,浓缩至在60℃时测定相对密度为1.15-1.20的清膏,干燥,得干膏粉,备用;
步骤(5)所得干膏粉、步骤(2)所得挥发油与薄荷脑共同构成该中药组合物的活性成分。
本发明药物的剂型为胶囊剂、片剂、散剂、颗粒剂、口服液、软胶囊、丸剂、酊剂、糖浆剂、栓剂、凝胶剂、喷雾剂或注射剂。
为使上述剂型能够实现,需在制备这些剂型时加入药学可接受的辅料,例如:填充剂、崩解剂、润滑剂、助悬剂、粘合剂、甜味剂、矫味剂、防腐剂、基质等。填充剂包括:淀粉、预胶化淀粉、乳糖、甘露醇、甲壳素、微晶纤维素、蔗糖等;崩解剂包括:淀粉、预胶化淀粉、微晶纤维素、羧甲基淀粉钠、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低取代羟丙纤维素、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等;润滑剂包括:硬脂酸镁、十二烷基硫酸钠、滑石粉、二氧化硅等;助悬剂包括:聚乙烯吡咯烷酮、微晶纤维素、蔗糖、琼脂、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等;粘合剂包括,淀粉浆、聚乙烯吡咯烷酮、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等;甜味剂包括:糖精钠、阿斯帕坦、蔗糖、甜蜜素、甘草次酸等;矫味剂包括:甜味剂及各种香精;防腐剂包括:尼泊金类、苯甲酸、苯甲酸钠、山梨酸及其盐类、苯扎溴铵、醋酸氯乙定、桉叶油等;基质包括:PEG6000,PEG4000,虫蜡等。
其中胶囊剂由如下步骤制成:
(1) 按照原料药重量比例称取中药材,净选;
(2) 广藿香碎断,加5-8倍量水提取挥发油,提油时间4小时,收集挥发油,备用;提取液过滤后,残渣弃去,滤液备用;
(3) 连翘、炙麻黄、鱼腥草、大黄,用6-10倍量50-90%的乙醇提取2次,每次1-3小时,提取液合并过滤,回收乙醇,滤液备用;
(4) 金银花、石膏、板蓝根、绵马贯众、甘草、红景天,加7-11倍量水煎煮至沸,加入炒苦杏仁、煎煮2次,每次0.5-2.5小时,提取液合并过滤,所得滤液与步骤(2)广藿香提油后的滤液合并,浓缩成在60℃时测定相对密度为1.10-1.15的清膏,加乙醇,调节至醇浓度为70%,冷藏放置,过滤,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得清膏备用;
(5) 步骤(4)所得清膏与步骤(3)所得醇提液合并,浓缩至在60℃时测定相对密度为1.15-1.20的清膏,干燥,得干膏粉,备用;
(6) 将步骤(5)所得干膏粉加入适当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制粒;
(7) 将薄荷脑、步骤(2)所得挥发油加入乙醇溶解,喷入步骤(6)所得颗粒,密闭,混匀,装入胶囊,即得。
其中颗粒剂的制备方法,是由以下步骤制成:
(1) 按照原料药重量比例称取中药材,净选,酌情碎断;
(2) 广藿香碎断,加5-8倍量水提取挥发油,提油时间4小时,收集挥发油,备用;提取液过滤后,残渣弃去,滤液备用;
(3) 连翘、炙麻黄、鱼腥草、大黄,用6-10倍量50-90%的乙醇提取2次,每次1-3小时,提取液合并过滤,回收乙醇,滤液备用;
(4) 金银花、石膏、板蓝根、绵马贯众、甘草、红景天,加7-11倍量水煎煮至沸,加入炒苦杏仁,煎煮2次,每次0.5-2.5小时,提取液合并过滤,所得滤液与步骤(2)广藿香提油后的滤液合并,浓缩成在60℃时测定相对密度为1.10-1.15的清膏,加入乙醇,调解至醇浓度为70%,冷藏放置,过滤,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得清膏备用;
(5) 将步骤(4)所得所得清膏与步骤(3)所得醇提液合并,浓缩至在60℃时测定相对密度为1.15-1.20的清膏,干燥,得干膏粉,备用;   
(6) 将步骤(5)所得干膏粉加入适当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制粒;
(7) 将薄荷脑、步骤(2)所得挥发油加入乙醇溶解,喷入步骤(6)所得颗粒,密闭,混匀,装袋,即得。
优选的颗粒剂的制备方法为:
(1) 按照原料药重量比例称取中药材,净选,酌情碎断;
(2) 广藿香碎断,加6倍量水提取挥发油,提油时间4小时,收集挥发油,备用;提取液过滤后,残渣弃去,滤液备用;
(3) 连翘、炙麻黄、鱼腥草、大黄,用8倍量70%的乙醇提取2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5小时,提取液合并过滤,回收乙醇,滤液备用;
(4) 金银花、石膏、板蓝根、绵马贯众、甘草、红景天,加9倍量水煎煮至沸,加入炒苦杏仁、煎煮2次,第一次1.5小时,第二次1小时,提取液合并过滤,所得滤液与步骤(2)广藿香提油后的水滤液合并,浓缩成在60℃时测定相对密度为1.10-1.15的清膏,加95%乙醇,调节至醇浓度为70%,冷藏放置,过滤,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得清膏滤液;
(5) 将步骤(4)所得清膏滤液与步骤(3)所得醇提液合并,浓缩至在60℃时测定相对密度为1.25-1.35的稠膏,备用;
(6) 将步骤(5)所得稠膏加入适当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制粒;
(7) 将薄荷脑、步骤(2)所得挥发油加入乙醇溶解,喷入步骤(6)所得颗粒,密闭,混匀,装袋,即得。
本发明药物其他剂型的制备方法为:按比例称取原料药,采用常规的制备方法制备,例如,范碧亭《中药药剂学》(上海科学出版社1997年12月第1版)记载的制备工艺,制成药剂学可接受的常规剂型。
具体实施方式
下述实施例用于举例说明本发明药物的制备,但其不能对本发明的范围构成任何限制。
实施例1
处方:
连翘 255克   金银花 255克    板蓝根 255克    大黄 51克 
广藿香85克   绵马贯众 255克  红景天 85克    薄荷脑 7.5克 
炙麻黄 85克    炒苦杏仁 85克   鱼腥草 255克    
甘草   85克    石膏 255克。
制备方法:
(1) 按照上述处方称取中药材,净选;
(2) 广藿香碎断,加6倍量水提取挥发油,提油时间4小时,收集挥发油,备用;提取液过滤后,残渣弃去,滤液备用;
(3) 连翘、炙麻黄、鱼腥草、大黄,用8倍量70%的乙醇提取2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5小时,提取液合并过滤,回收乙醇,滤液备用;
(4) 金银花、石膏、板蓝根、绵马贯众、甘草、红景天,加9倍量水煎煮至沸,加入炒苦杏仁、煎煮2次,第一次1.5小时,第二次1小时,提取液合并过滤,所得滤液与步骤(2)广藿香提油后的滤液合并,浓缩成在60℃时测定相对密度为1.10-1.15的清膏,加乙醇,调节至醇浓度为70%,冷藏放置24小时,过滤,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得清膏备用;
(5) 步骤(4)所得清膏与步骤(3)所得醇提液合并,浓缩至在60℃时测定相对密度为1.15-1.20的清膏,喷雾干燥,得干膏粉,备用;
(6) 将步骤(5)所得干膏粉加入淀粉142克,用85%乙醇制粒;
(7) 将薄荷脑、步骤(2)所得挥发油加入乙醇溶解,喷入步骤(6)所得颗粒,密闭,混匀,装入1000粒胶囊,即得。
实施例2
处方:
连翘 200克    金银花 300克     板蓝根 200克    大黄 60克 
广藿香 60克   绵马贯众 300克   红景天 60克    薄荷脑 9克
炙麻黄 60克     炒苦杏仁 100克    鱼腥草 200克 
甘草100克   石膏 200克。
制备方法:
(1) 按照上述处方称取中药材,净选;
(2) 广藿香碎断,加5倍量水提取挥发油,提油时间4小时,收集挥发油,备用;提取液过滤后,残渣弃去,滤液备用;
(3) 连翘、炙麻黄、鱼腥草、大黄,用6倍量50%的乙醇提取2次,第一次1小时,第二次2.5小时,提取液合并过滤,回收乙醇,滤液备用;
(4) 金银花、石膏、板蓝根、绵马贯众、甘草、红景天,加7倍量水煎煮至沸,加入炒苦杏仁、煎煮2次,第一次1.5小时,第二次1小时,提取液合并过滤,所得滤液与步骤(2)广藿香提油后的滤液合并,浓缩成在60℃时测定相对密度为1.10-1.15的清膏,加乙醇,调节至醇浓度为70%,冷藏放置24小时,过滤,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得清膏备用;
(5) 将步骤(4)所得清膏与步骤(3)所得醇提液合并,浓缩至在60℃时测定相对密度为1.15-1.20的清膏,喷雾干燥,得干膏粉,备用;
(6) 将步骤(5)所得干膏粉加入淀粉151克,用85%乙醇制粒;
(7) 将薄荷脑、步骤(2)所得挥发油加入乙醇溶解,喷入步骤(6)所得颗粒,密闭,混匀,压制成片,得935片。
实施例3
处方:
连翘 300克    金银花 200克    板蓝根 300克  大黄 60克
广藿香 100克  绵马贯众 200克  红景天 60克   薄荷脑 5克 
炙麻黄 100克    炒苦杏仁 60克     鱼腥草 300克  
甘草   60克   石膏  300克。
制备方法:
(1) 按照上述处方称取中药材,净选;
(2) 广藿香碎断,加8倍量水提取挥发油,提油时间4小时,收集挥发油,备用;提取液过滤后,残渣弃去,滤液备用;
(3) 连翘、炙麻黄、鱼腥草、大黄,用10倍量90%的乙醇提取2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2.5小时,提取液合并过滤,回收乙醇,滤液备用;
(4) 金银花、石膏、板蓝根、绵马贯众、甘草、红景天,加11倍量水煎煮至沸,加入炒苦杏仁、煎煮2次,第一次1.5小时,第二次1小时,提取液合并过滤,所得滤液与步骤(2)广藿香提油后的滤液合并,浓缩成在60℃时测定相对密度为1.10-1.15的清膏,加乙醇,调节至醇浓度为70%,冷藏放置24小时,过滤,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得清膏备用;
(5) 步骤(4)所得清膏与步骤(3)所得醇提液合并,浓缩至在60℃时测定相对密度为1.15-1.20的清膏,喷雾干燥,得干膏粉,备用;
(6) 将步骤(5)所得干膏粉,步骤(2)所得挥发油及薄荷脑按常规方法制成丸剂,得药丸905丸。
实施例4:
原料药配方为:
连翘170克    金银花170克    炙麻黄57克    炒苦杏仁57克
石膏170克    板蓝根170克    绵马贯众170克    鱼腥草170克
广藿香57克  大黄34克        红景天57克       薄荷脑5.0克
甘草57克
制备方法:
(一)提取工艺:
(1) 按照上述处方量称取中药材,净选,酌情碎断;
(2) 广藿香加6倍量水提取挥发油,提油时间4h,收集挥发油,出油率为0.33±0.05%,提取液过滤后备用,残渣弃去;
(3) 连翘、炙麻黄、鱼腥草、大黄,用8倍量70%的乙醇提取2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5小时,提取液过滤,滤液合并,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备用;
(4) 金银花、炒苦杏仁、石膏、板蓝根、绵马贯众、甘草、红景天,加9倍量水煎煮至沸,加入炒苦杏仁,煎煮2次,第一次1.5小时,第二次1小时,提取液过滤,滤液合并同时加入步骤(2)广藿香提油后的水溶液,浓缩成60℃测定相对密度为1.10-1.15清膏,加95%乙醇,边加边搅拌,至醇浓度70%,冷藏放置24小时,过滤,滤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与醇提液合并,浓缩至浓缩成60℃测定相对密度为1.25-1.35稠膏,备用;
(二)制剂工艺:
(5) 制剂配方为:步骤(4)所得稠膏335.5g   薄荷脑5g    
步骤(2)所得广藿香油0.2ml     糖粉342.5g      糊精514.0g
(6) 制粒:将糖粉和糊精混合均匀,用稠膏作粘合剂制软材,14目筛网制粒,60—65℃烘干,10目筛网整粒;
(7) 分装:筛出细粉适量,将薄荷脑、广藿香挥发油加入适量乙醇,溶解,喷入细粉中,混合均匀,并与颗粒混合均匀,密闭半小时,装袋,即得,以上处方可制成颗粒1000g。
实验例:
为证实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治疗角膜炎的疗效,用按实施例1方法制得的胶囊(以下称本发明药物),进行了以下临床试验研究:
一、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
1 资料与方法
1.1诊断标准 
参照《眼科全书》中关于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诊断标准执行                                                
Figure 2012100326100100002DEST_PATH_IMAGE001
有明显的发病诱因或有反复发作病史
Figure 2012100326100100002DEST_PATH_IMAGE002
睫状充血或混合性充血
Figure 2012100326100100002DEST_PATH_IMAGE003
角膜炎症为浅层型#中基质层型角膜知觉减退、荧光素染色阳性
Figure 2012100326100100002DEST_PATH_IMAGE005
畏光、流泪、异物感、视力下降、眼痛及头痛。
1.2 临床资料  选取2007年1月--2009年6月在河北以岭医院门诊就诊的患者60例,均为单眼发病,按门诊就诊序号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男性18例,女性12例;发病时间ld~8个月(初次发病21例,复发9例);年龄14—65岁,平均33.06岁;树枝状角膜溃疡15例,地图状角膜溃疡12例,盘状角膜基质炎3例。对照组30例,男性16例,女性14例;发病时间1d~7个月(初次发病23例,复发7例);年龄14—63岁,平均34.33岁;树枝状角膜溃疡13例,地图状角膜溃疡15例,盘状角膜基质炎2例。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两组均予0.1%阿昔洛韦点眼,每次1滴,每日6次,点眼。治疗组加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每次4粒,每日3次口服。
7d为1疗程,3个疗程后总评效果。
1.4 观察项目  (1)视力:远视力检查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近视力采用标准近视力表(Jaegerl--7记录)。明亮室内,或40W并排日光灯下进行。(2)角膜病变情况:角膜病变情况以裂隙灯,角膜荧光染色为标准。(3)安全性评价:治疗前后分别查血、尿常规,心电图,肝功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肾功能(尿素氮、血肌酐)各1次。
1.5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评定。治愈:角膜星翳及症状消失,角膜荧光染色(-)。有效:角膜星翳减少或缩小,角膜荧光染色(+),畏光流泪,刺痛,红赤等症状减轻。无效:角膜星翳无变化或加重,角膜荧光染色(+),症状无改善。
1.6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采用卡方检验及t检验。
2 结果
治疗组30例,治愈20例,有效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30例,治愈11例,有效1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0.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治愈病例随访2年,治疗组痊愈病例20例复发3例,占15.00%,对照组治愈病例11例复发4例,占36.3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二、真菌性角膜炎
1 资料与方法
1.1诊断标准 :①植物外伤史、眼部及全身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及广谱抗生素史。②角膜溃疡的临床表现:菌丝苔被,伪足,卫星灶,免疫环,内皮斑;临床上抗真菌药物治疗疗效明显。③角膜刮片查到菌丝或者真菌培养阳性。
1.2 临床资料  选取2007年1月--2009年6月在河北以岭医院门诊就诊的患者30例,均为单眼发病,按门诊就诊序号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5例,男性8例,女性7例;发病时间ld~8个月(初次发病12例,复发3例);年龄16—50岁,平均30.12岁;树枝状角膜溃疡6例,地图状角膜溃疡6例,盘状角膜基质炎3例。对照组15例,男性9例,女性6例;发病时间3d~5个月(初次发病13例,复发2例);年龄18—54岁,平均29.31岁;树枝状角膜溃疡7例,地图状角膜溃疡6例,盘状角膜基质炎2例。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两组均予1%氟康唑滴眼液点眼,每次1滴,每日6次,点眼。治疗组加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每次4粒,每日3次口服。
7d为1疗程,3个疗程后总评效果。
1.4 观察项目  (1)视力:远视力检查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近视力采用标准近视力表(Jaegerl--7记录)。明亮室内,或40W并排日光灯下进行。(2)角膜病变情况:角膜病变情况以裂隙灯,角膜荧光染色为标准。(3)安全性评价:治疗前后分别查血、尿常规,心电图,肝功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肾功能(尿素氮、血肌酐)各1次。
1.5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评定。治愈:角膜星翳及症状消失,角膜荧光染色(-)。有效:角膜星翳减少或缩小,角膜荧光染色(+),畏光流泪,刺痛,红赤等症状减轻。无效:角膜星翳无变化或加重,角膜荧光染色(+),症状无改善。
1.6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采用卡方检验及t检验。
2 结果
治疗组15例,治愈10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15例,治愈6例,有效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0.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治愈病例随访2年,治疗组痊愈病例10例复发2例,占20.00%,对照组治愈病例6例复发2例,占33.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细菌性角膜炎
1 资料与方法
1.1诊断标准 :①常伴有角膜外伤或戴接触镜史。②角膜溃疡的临床表现:眼部刺激症状明显,角膜溃疡与正常组织分界不清,呈圆形或椭圆形局灶性脓肿病灶,或快速发展的角膜液化性坏死灶;临床上抗细菌药物治疗疗效明显。③角膜刮片查到细菌或者细菌培养阳性。
1.2 临床资料  选取2007年1月--2009年6月在河北以岭医院门诊就诊的患者50例,均为单眼发病,按门诊就诊序号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5例,男性13例,女性12例;发病时间5d~6个月(初次发病22例,复发3例);年龄16—55岁,平均32.13岁;树枝状角膜溃疡11例,地图状角膜溃疡11例,盘状角膜基质炎3例。对照组25例,男性11例,女性14例;发病时间2d~5个月(初次发病20例,复发5例);年龄16—52岁,平均30.15岁;树枝状角膜溃疡12例,地图状角膜溃疡11例,盘状角膜基质炎2例。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两组均予0.3%妥布霉素滴眼液点眼,每次1滴,每日6次,点眼。治疗组加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每次4粒,每日3次口服。
7d为1疗程,3个疗程后总评效果。
1.4 观察项目  (1)视力:远视力检查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近视力采用标准近视力表(Jaegerl--7记录)。明亮室内,或40W并排日光灯下进行。(2)角膜病变情况:角膜病变情况以裂隙灯,角膜荧光染色为标准。(3)安全性评价:治疗前后分别查血、尿常规,心电图,肝功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肾功能(尿素氮、血肌酐)各1次。
1.5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评定。治愈:角膜星翳及症状消失,角膜荧光染色(-)。有效:角膜星翳减少或缩小,角膜荧光染色(+),畏光流泪,刺痛,红赤等症状减轻。无效:角膜星翳无变化或加重,角膜荧光染色(+),症状无改善。
1.6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采用卡方检验及t检验。
2 结果
治疗组25例,治愈17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2.00%;对照组25例,治愈12例,有效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4.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治愈病例随访2年,治疗组痊愈病例17例复发3例,占17.64%,对照组治愈病例12例复发4例,占33.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四、讨论
感染性角膜炎是目前主要致盲角膜病之一,多数以上患者需要接受角膜移植手术。引起感染性角膜炎的病因不同,细菌、真菌和病毒是主要致病菌。存在着易产生耐药性、抗复发作用差,难以完全控制由于病毒抗原引起的免疫性炎症反应。
本病属中医聚星障、花翳白陷、凝脂翳、混睛障等范畴。多由外感,风热邪毒上攻黑睛(角膜)所致,黑睛直接与外界接触,病位表浅, 《银海指南》云:“火之热邪,畏其陷伏,故宜发之”。因此治疗上宜采用发散与清热并举的方法进行。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具有宣散透热,清热解毒的作用,与本病病机相符,故用于本病治疗。显示出该药多靶点、多环节的整体治疗优势。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治疗结果表明,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疗效肯定,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Claims (10)

1.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角膜炎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
连翘200-300,金银花200-300,板蓝根200-300,大黄40-60,广藿香60-100,绵马贯众200-300,红景天60-100,薄荷脑5-9,炙麻黄60-100,炒苦杏仁60-100,鱼腥草200-300,甘草60-100,石膏200-3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组合物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
连翘200,金银花300,板蓝根200,大黄60,广藿香60,绵马贯众300,红景天60,薄荷脑9,炙麻黄60,炒苦杏仁100,鱼腥草200,甘草100,石膏20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组合物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
连翘300,金银花200,板蓝根300,大黄60,广藿香100,绵马贯众200,红景天60,薄荷脑5,炙麻黄100,炒苦杏仁60,鱼腥草300   甘草  60 石膏  30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组合物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
连翘278,金银花294, 板蓝根285, 大黄55 ,广藿香95,绵马贯众290, 红景天287 ,薄荷脑8.5, 炙麻黄88 ,炒苦杏仁80 , 鱼腥草284,甘草 95,石膏 27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组合物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
连翘255, 金银花255, 板蓝根255,大黄51,广藿香 85,绵马贯众255, 红景天85 ,薄荷脑7.5 ,炙麻黄85,炒苦杏仁85,鱼腥草255,甘草  85,石膏 255。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的活性成分由以下步骤制成:
(1) 按照原料药重量比例称取中药材,净选;
(2) 广藿香碎断,加5-8倍量水提取挥发油,提油时间4小时,收集挥发油,备用;提取液过滤后,残渣弃去,滤液备用;
(3) 连翘、炙麻黄、鱼腥草、大黄,用6-10倍量50-90%的乙醇提取2次,每次1-3小时,提取液合并过滤,回收乙醇,滤液备用;
(4) 金银花、石膏、板蓝根、绵马贯众、甘草、红景天,加7-11倍量水煎煮至沸,加入炒苦杏仁、煎煮2次,每次0.5-2.5小时,提取液合并过滤,所得滤液与步骤(2)广藿香提油后的滤液合并,浓缩成在60℃时测定相对密度为1.10-1.15的清膏,加乙醇,调节至醇浓度为70%,冷藏放置,过滤,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得清膏备用;
(5) 将步骤(4)所得清膏与步骤(3)所得醇提液合并,浓缩至在60℃时测定相对密度为1.15-1.20的清膏,干燥,得干膏粉,备用;
步骤(5)所得干膏粉、步骤(2)所得挥发油与薄荷脑共同构成该中药组合物的活性成分。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剂型为胶囊剂、片剂、散剂、颗粒剂、口服液、丸剂、酊剂、糖浆剂、栓剂、凝胶剂、喷雾剂或注射剂。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角膜炎为单纯疱疹性角膜炎。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囊剂的制备方法是由如下步骤制成:
(1) 按照原料药重量比例称取中药材,净选;
(2) 广藿香碎断,加5-8倍量水提取挥发油,提油时间4小时,收集挥发油,备用;提取液过滤后,残渣弃去,滤液备用;
(3) 连翘、炙麻黄、鱼腥草、大黄,用6-10倍量50-90%的乙醇提取2次,每次1-3小时,提取液合并过滤,回收乙醇,滤液备用;
(4) 金银花、石膏、板蓝根、绵马贯众、甘草、红景天,加7-11倍量水煎煮至沸,加入炒苦杏仁、煎煮2次,每次0.5-2.5小时,提取液合并过滤,所得滤液与步骤(2)广藿香提油后的滤液合并,浓缩成在60℃时测定相对密度为1.10-1.15的清膏,加乙醇,调节至醇浓度为70%,冷藏放置,过滤,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得清膏备用;
(5) 步骤(4)所得清膏与步骤(3)所得醇提液合并,浓缩至在60℃时测定相对密度为1.15-1.20的清膏,干燥,得干膏粉,备用;
(6) 将步骤(5)所得干膏粉加入适当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制粒;
(7) 将薄荷脑、步骤(2)所得挥发油加入乙醇溶解,喷入步骤(6)所得颗粒,密闭,混匀,装入胶囊,即得。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颗粒剂的制备方法是由以下步骤制成:
(1) 按照原料药重量比例称取中药材,净选,酌情碎断;
(2) 广藿香碎断,加5-8倍量水提取挥发油,提油时间4小时,收集挥发油,备用;提取液过滤后,残渣弃去,滤液备用;
(3) 连翘、炙麻黄、鱼腥草、大黄,用6-10倍量50-90%的乙醇提取2次,每次1-3小时,提取液合并过滤,回收乙醇,滤液备用;
(4) 金银花、石膏、板蓝根、绵马贯众、甘草、红景天,加7-11倍量水煎煮至沸,加入炒苦杏仁,煎煮2次,每次0.5-2.5小时,提取液合并过滤,所得滤液与步骤(2)广藿香提油后的滤液合并,浓缩成在60℃时测定相对密度为1.10-1.15的清膏,加入乙醇,调解至醇浓度为70%,冷藏放置,过滤,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得清膏备用;
(5) 将步骤(4)所得所得清膏与步骤(3)所得醇提液合并,浓缩至在60℃时测定相对密度为1.15-1.20的清膏,干燥,得干膏粉,备用;  
(6) 将步骤(5)所得干膏粉加入适当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制粒;
(7) 将薄荷脑、步骤(2)所得挥发油加入乙醇溶解,喷入步骤(6)所得颗粒,密闭,混匀,装袋,即得。
CN201210032610.0A 2012-02-15 2012-02-15 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角膜炎药物中的应用 Active CN10325172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32610.0A CN103251725B (zh) 2012-02-15 2012-02-15 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角膜炎药物中的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32610.0A CN103251725B (zh) 2012-02-15 2012-02-15 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角膜炎药物中的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51725A true CN103251725A (zh) 2013-08-21
CN103251725B CN103251725B (zh) 2017-07-21

Family

ID=489561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32610.0A Active CN103251725B (zh) 2012-02-15 2012-02-15 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角膜炎药物中的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251725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38486A (zh) * 2016-08-05 2016-11-23 焦永法 一种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中药制剂
CN109870432A (zh) * 2017-12-05 2019-06-11 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抑制cox-2活性的中药组合物检测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83463A (zh) * 2003-07-01 2004-03-24 河北以岭医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抗病毒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CN101658585A (zh) * 2008-08-25 2010-03-03 北京以岭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鼻窦炎药物中的应用
CN101683420A (zh) * 2008-09-26 2010-03-31 北京以岭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急性咽炎药物中的应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83463A (zh) * 2003-07-01 2004-03-24 河北以岭医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抗病毒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CN101658585A (zh) * 2008-08-25 2010-03-03 北京以岭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鼻窦炎药物中的应用
CN101683420A (zh) * 2008-09-26 2010-03-31 北京以岭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急性咽炎药物中的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周斌: "连花清瘟胶囊治疗流感疗效观察", 《中国误诊学杂志》 *
季振慧等: "莲花清瘟胶囊辅助治疗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
范文昌等编著: "《广东地产清热解毒药物大全》", 31 July 2011, 中医古籍出版社 *
高松主编: "《辽宁中药志 植物类》", 31 December 2010,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38486A (zh) * 2016-08-05 2016-11-23 焦永法 一种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中药制剂
CN109870432A (zh) * 2017-12-05 2019-06-11 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抑制cox-2活性的中药组合物检测方法
WO2019109779A1 (zh) * 2017-12-05 2019-06-13 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抑制cox-2活性的中药组合物检测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51725B (zh) 2017-07-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97830B (zh) 一种防治经期疾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2085248B (zh) 一种治疗宫颈疾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检测方法
CN101732668A (zh) 一种治疗泌尿系统感染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05168530A (zh) 一种治疗甲状腺炎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51725A (zh) 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角膜炎药物中的应用
CN101683422B (zh) 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药物中的应用
KR20180041232A (ko) 당뇨병성 망막증을 치료하는 중의약 조성물
CN101850063A (zh) 一种防治痛风的药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330359C (zh) 一种治疗艾滋病的中药制剂及其加工方法
CN105326954B (zh) 一种治疗睑缘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740334B (zh) 一种用于预防和治疗白内障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0581567C (zh) 治疗阴道炎洗液的制备方法
CN108403764B (zh) 一种用于治疗颜面再发性皮炎的外用制剂及制备方法
CN103191399A (zh) 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中药组合物
CN106309627A (zh) 一种祛黄褐斑凝胶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120727B (zh) 一种治疗妇科炎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7648397B (zh) 一种用于治疗肝肾阴虚型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1637531B (zh) 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急性肾炎药物中的应用
CN103768454B (zh) 一种具有预防和治疗hiv/aids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418674A (zh) 一种治疗痤疮的药物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CN111437300A (zh) 一种清热燥湿、散风止痒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0443093C (zh) 治疗艾滋病的药物
CN104225034B (zh) 一种组合物在制备治疗非感染性尿道综合症药物中的应用
CN112891482B (zh) 一种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组合物
WO2023098776A1 (zh) 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神经炎药物中的用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of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Jia Zhenhua

Inventor after: Wang Hongtao

Inventor after: Wang Yong

Inventor before: Jia Zhenhua

Inventor before: Wang Hongtao

Inventor before: Wang Yong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