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49578A - 并排式车辆 - Google Patents

并排式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49578A
CN103249578A CN2011800383395A CN201180038339A CN103249578A CN 103249578 A CN103249578 A CN 103249578A CN 2011800383395 A CN2011800383395 A CN 2011800383395A CN 201180038339 A CN201180038339 A CN 201180038339A CN 103249578 A CN103249578 A CN 1032495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ttached
vehicle
vehicle frame
ground engagement
propulsion 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3833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49578B (zh
Inventor
布赖恩·M·萨弗兰斯基
罗比·L·彼得松
理查德·L·孙斯达尔
阿伦·D·德卡德
路易斯·J·布拉迪
菲利普·A·诺瓦茨基
布赖恩·R·吉林厄姆
特拉西·S·科夫斯塔德
马克·A·史密斯
柯蒂斯·R·凯
史蒂芬·L·纳尔逊
基思·A·霍尔曼
杰弗里·M·马厄
凯文·A·麦克纳特
杰罗姆·J·鲁巴特
亚当·J·施兰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olaris Inc
Original Assignee
Polari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US12/849,516 external-priority patent/US8746719B2/en
Priority claimed from US12/849,480 external-priority patent/US8613335B2/en
Application filed by Polaris Inc filed Critical Polaris Inc
Priority to CN20161034169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004421B/zh
Publication of CN1032495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495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495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495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7/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12Cooling or heating; Control of temperature
    • F16H57/0415Air cooling or ventilation; Heat exchangers; Thermal insulations
    • F16H57/0416Air cooling or ventil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3/00Resilient suspensions for a single wheel
    • B60G3/02Resilient suspensions for a single wheel with a single pivoted arm
    • B60G3/12Resilient suspensions for a single wheel with a single pivoted arm the arm being essentially parallel to the longitudinal axis of the vehicle
    • B60G3/14Resilient suspensions for a single wheel with a single pivoted arm the arm being essentially parallel to the longitudinal axis of the vehicle the arm being rigi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3/00Resilient suspensions for a single wheel
    • B60G3/18Resilient suspensions for a single wheel with two or more pivoted arms, e.g. parallelogram
    • B60G3/20Resilient suspensions for a single wheel with two or more pivoted arms, e.g. parallelogram all arms being rigi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3/00Resilient suspensions for a single wheel
    • B60G3/18Resilient suspensions for a single wheel with two or more pivoted arms, e.g. parallelogram
    • B60G3/20Resilient suspensions for a single wheel with two or more pivoted arms, e.g. parallelogram all arms being rigid
    • B60G3/202Resilient suspensions for a single wheel with two or more pivoted arms, e.g. parallelogram all arms being rigid having one longitudinal arm and two parallel transversal arms, e.g. dual-link type strut suspens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3/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mbustion air intake or gas exhaust of propulsion units
    • B60K13/02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mbustion air intake or gas exhaust of propulsion units concerning intak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7/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 B60K17/0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kind of gearing
    • B60K17/06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kind of gearing of change-speed gearing
    • B60K17/08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kind of gearing of change-speed gearing of mechanical ty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7/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 B60K17/3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for driving both front and rear wheels, e.g. four wheel drive vehicl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5/00Combustion-air cleaners, air intakes, intake silencers, or induc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2M35/10Air intakes; Induction systems
    • F02M35/10242Devices or means connected to or integrated into air intakes; Air intakes combined with other engine or vehicle par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8Type of gearings to be lubricated, cooled or heated
    • F16H57/0487Friction gearings
    • F16H57/0489Friction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e.g. belt CV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200/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suspension types
    • B60G2200/10Independent suspensions
    • B60G2200/18Multilink suspensions, e.g. elastokinematic arrangements
    • B60G2200/182Multilink suspensions, e.g. elastokinematic arrangements with one longitudinal arm or rod and lateral ro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206/00Indexing codes related to the manufacturing of suspensions: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the materials used, procedures or tools
    • B60G2206/01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suspension elements, e.g. arms, dampers, springs
    • B60G2206/10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arms
    • B60G2206/16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arms the arm having a U profile and/or made of a plat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300/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the type of vehicle
    • B60G2300/13Small sized city motor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1/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of propulsion units
    • B60K11/06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of propulsion units with air cool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5/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or jet-propulsion units
    • B60K2005/003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or jet-propulsion units the internal combustion or jet propulsion unit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front and the rear ax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SPECTS CROSS-CUTTING VEHICLE TECHNOLOGY
    • B60Y2200/00Type of vehicle
    • B60Y2200/10Road Vehicles
    • B60Y2200/12Motorcycles, Trikes; Quads; Scooters
    • B60Y2200/124Buggies, Qua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SPECTS CROSS-CUTTING VEHICLE TECHNOLOGY
    • B60Y2200/00Type of vehicle
    • B60Y2200/20Off-Road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SPECTS CROSS-CUTTING VEHICLE TECHNOLOGY
    • B60Y2400/00Special features of vehicle units
    • B60Y2400/70Gearings
    • B60Y2400/72Continous variable transmissions [CV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 Axle Suspensions And Sidecars For Cycles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 Fittings On The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And Device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并排式车辆,其包括车架和多个地面接合构件。并排式车辆还包括:驾驶员区,驾驶员区具有座位和驾驶员控制装置;和设置在驾驶员区靠后处的载货部。载货部的底板包括可运动的覆盖件以提供对载货部下方部分的接近途径。

Description

并排式车辆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一种车辆,并且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并排式座位的车辆。
并排式车辆是众所周知的。本公开内容涉及包括多用途车辆的车辆。本公开内容涉及用于车辆的空气处理系统。本公开内容涉及用于车辆的悬架系统。
在本公开内容的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车架;多个地面接合构件,地面接合构件支撑车架;动力源,动力源通过车架支撑并且操作性地联接至多个地面接合构件中的至少一个以驱动车辆;驾驶员区,驾驶员区通过车架支撑,驾驶员区包括座位和驾驶员控制装置;后驱动单元,后驱动单元通过车架支撑并且定位在驾驶员区的靠后处;和第一后悬架系统,第一后悬架系统将第一地面接合构件可运动地联接至车架。后驱动单元操作性地联接至动力源并且地通过驱动轴操作性联接至定位在驾驶员区的靠后处的至少第一地面接合构件,以将从动力源接收的动力传送至第一地面接合构件。第一后悬架系统包括控制臂,控制臂在以下位置处可运动地联接至车架:所述位置在将后驱动单元连接至第一地面接合构件的驱动轴的靠后处,并且,所述位置在穿过后驱动单元的第一侧向延伸端的平面与车辆的中心线纵向平面之间,所述平面与车辆的中心线纵向平面平行。在一个示例中,第一后悬架包括第二控制臂,第二控制臂在第二位置处可运动地联接至车架,所述第二位置在将后驱动单元连接至第一地面接合构件的驱动轴的靠后处,并且,所述第二位置在穿过后驱动单元的第一侧向延伸端的平面与车辆的中心线纵向平面之间。在其变型中,控制臂和第二控制臂联接至轴承座,轴承座联接至第一地面接合构件,轴承座包括开口,驱动轴穿过开口操作性地联接至第一地面接合构件。在其另一变型中,第一后悬架包括半径臂,半径臂在后驱动单元的靠前的第三位置处联接至车架联接,并且,联接至轴承座。第三位置可以在动力源的靠前处。第三位置可以在驾驶员区的座位的下方。在其另一变型中,第一后悬架包括阻尼构件,阻尼构件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在第四位置处联接至半径臂,第二端在第五位置处联接至车架,第五位置在第四位置的靠前处并且比第四位置更靠近纵向中心线平面。在另一示例中,车辆还包括前驱动单元,前驱动单元通过车架支撑并且定位在驾驶员区的靠前处,前驱动单元操作性地联接至动力源并且操作性地联接至定位在驾驶员区的靠前处的至少第二地面接合构件,以将从动力源接收的动力传送至第二地面接合构件。
在本公开内容的另一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车辆。车辆包括:车架;多个地面接合构件,地面接合构件支撑车架;动力源,动力源通过车架支撑并且操作性地联接至多个地面接合构件中的至少一个以驱动车辆;驾驶员区,驾驶员区通过车架支撑,驾驶员区包括座位和驾驶员控制装置;后驱动单元,后驱动单元通过车架支撑并且定位在驾驶员区的靠后处,后驱动单元操作性地联接至动力源并且通过驱动轴操作性地联接至定位在驾驶员区的靠后处的至少第一地面接合构件,以将从动力源接收的动力传送至第一地面接合构件;和第一后悬架系统,第一后悬架系统将第一地面接合构件可运动地联接至车架。第一后悬架系统包括控制臂,控制臂在车架的后面处联接至车架。控制臂从观察方向未被车架遮挡,观察方向垂直于车辆的中心线纵向平面并且在车辆的靠后处。在一个示例中,车辆的后面是平面。在另一示例中,第一后悬架包括第二控制臂,第二控制臂在第二位置处可运动地联接至车架的后面,第二控制臂从观察方向未被车架遮挡,观察方向垂直于车辆的中心线纵向平面并且在车辆的靠后处。在其变型中,控制臂和第二控制臂联接至轴承座,轴承座联接至第一地面接合构件。轴承座包括开口,驱动轴穿过开口操作性地联接至第一地面接合构件。第一后悬架可以包括半径臂,半径臂在动力源的靠前的第三位置处联接至车架,并且,联接至轴承座。第三位置可以在驾驶员区的座位下方。第一后悬架包括阻尼构件,阻尼构件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在第四位置处联接至半径臂,第二端在第五位置处联接至车架。第五位置在第四位置的靠前处并且比第四位置更靠近纵向中心线平面。在另一示例中,车辆还包括前驱动单元,前驱动单元通过车架支撑并且定位在驾驶员区的靠前处,前驱动单元操作性地联接至动力源并且操作性地联接至定位在驾驶员区的靠前处的至少第二地面接合构件,以将从动力源接收的动力传送至第二地面接合构件。
在本公开内容的另一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车辆。车辆包括:车架;多个地面接合构件,地面接合构件支撑车架;动力源,动力源通过车架支撑并且操作性地联接至多个地面接合构件中的至少一个以驱动车辆;驾驶员区,驾驶员区通过车架支撑,驾驶员区包括座位和驾驶员控制装置;后驱动单元,后驱动单元通过车架支撑并且定位在驾驶员区的靠后处。后驱动单元操作性地联接至动力源并且通过第一驱动轴操作性地联接至定位在驾驶员区的靠后处的第一地面接合构件,以将从动力源接收的动力传送至第一地面接合构件,并且,通过第二驱动轴联接至定位在驾驶员区的靠后处的第二地面接合构件,以将从动力源接收的动力传送至第二地面接合构件。第一地面接合构件定位在车辆的竖直中心线纵向平面的第一侧,并且,第二地面接合构件定位在车辆的竖直中心线纵向平面的第二侧。车辆还包括第一后悬架系统,第一后悬架系统将第一地面接合构件可运动地联接至车架。第一后悬架系统包括:第一半径臂,第一半径臂联接至第一地面接合构件并且在第一地面接合构件的靠前的第一位置处联接至车架;第一控制臂,第一控制臂联接至第一地面接合构件并且联接至车架;和第一阻尼构件,第一阻尼构件联接至第一半径臂并且联接至车架。车辆还包括第二后悬架系统,第二后悬架系统将第二地面接合构件可运动地联接至车架。第二后悬架系统包括:第二半径臂,第二半径臂联接至第二地面接合构件并且在第二地面接合构件的靠前的第二位置处联接至车架;第二控制臂,第二控制臂联接至第二地面接合构件并且联接至车架;和第二阻尼构件,第二阻尼构件联接至第二半径臂并且联接至车架。车辆还包括横向稳定杆,横向稳定杆将第一后悬架联接至第二后悬架,横向稳定杆在动力源的靠前的位置处联接至车架。在一个示例中,横向稳定杆联接至车架的位置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靠后处。在另一示例中,横向稳定杆通过第一联结件联接至第一半径臂,并且,横向稳定杆通过第二联结件联接至第二半径臂。在其变型中,横向稳定杆联接至车架的位置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靠后处。在另一示例中,第一控制臂在第四位置处联接至车架,动力源定位在第一位置与第四位置之间。在其变型中,横向稳定杆联接至车架的位置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靠后处。
在本公开内容的另一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车辆。车辆包括:车架;多个地面接合构件,地面接合构件支撑车架;动力源,动力源通过车架支撑并且操作性地联接至多个地面接合构件中的至少一个以驱动车辆;驾驶员区,驾驶员区通过车架支撑,驾驶员区包括并排式座位和驾驶员控制装置;后驱动单元,后驱动单元通过车架支撑并且定位在驾驶员区的靠后处;和第一后悬架系统,第一后悬架系统将第一地面接合构件可运动地联接至车架。后驱动单元操作性地联接至动力源并且通过第一驱动轴操作性地联接至定位在驾驶员区的靠后处的第一地面接合构件,以将从动力源接收的动力传送至第一地面接合构件,并且,通过第二驱动轴联接至定位在驾驶员区的靠后处的第二地面接合构件,以将从动力源接收的动力传送至第二地面接合构件,第一地面接合构件定位在车辆的竖直中心线纵向平面的第一侧,并且,第二地面接合构件定位在车辆的竖直中心线纵向平面的第二侧。第一后悬架系统包括第一可运动臂。车辆还包括第二后悬架系统,第二后悬架系统将第二地面接合构件可运动地联接至车架,第二后悬架系统包括第二可运动臂;和横向稳定杆,横向稳定杆将第一后悬架联接至第二后悬架,横向稳定杆在动力源的靠前的位置处联接至车架。在一个示例中,横向稳定杆联接至第一可运动臂和第二可运动臂。在其变型中,车辆还包括前驱动单元,前驱动单元操作性地联接至动力源并且操作性地联接至定位在驾驶员区的靠前处的第三地面接合构件和定位在驾驶员区的靠前处的第四地面接合构件,第三地面接合构件定位在车辆的竖直中心线纵向平面的第一侧,并且,第四地面接合构件定位在车辆的竖直中心线纵向平面的第二侧。
在本公开内容的另一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车辆。车辆包括:车架;多个地面接合构件,地面接合构件支撑车架;动力源,动力源通过车架支撑并且操作性地联接至多个地面接合构件中的至少一个以驱动车辆;驾驶员区,驾驶员区通过车架支撑,驾驶员区包括座位和驾驶员控制装置;后驱动单元,后驱动单元通过车架支撑并且定位在驾驶员区的靠后处,后驱动单元操作性地联接至动力源并且通过第一驱动轴操作性地联接至定位在驾驶员区的靠后处的第一地面接合构件,以将从动力源接收的动力传送至第一地面接合构件;和第一后悬架系统,第一后悬架系统将第一地面接合构件可运动地联接至车架。第一后悬架系统包括:第一半径臂,第一半径臂联接至第一地面接合构件并且在第一地面接合构件的靠前的第一位置处联接至车架;第一控制臂,第一控制臂联接至第一地面接合构件并且联接至车架;和第一阻尼构件,第一阻尼构件联接至第一半径臂并且联接至车架。车辆还包括轴承座,轴承座联接至第一地面接合构件、第一半径臂和第一控制臂。轴承座包括开口,驱动轴穿过开口操作性地联接至第一地面接合构件。在第一位置处,第一半径臂可以与车架分开并且在不使驱动轴与第一地面接合构件分开的情况下与轴承座分开。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半径臂包括开口端,开口端接收驱动轴。
在本公开内容的另一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去除车辆的后悬架的半径臂的方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使后悬架的半径臂的第一部分与车辆的车架分开;(b)使后悬架的半径臂的第二部分与轴承座分开,轴承座联接至车辆的车轮,轴承座具有开口,驱动轴穿过开口操作性地联接至地面接合构件;和(c)将半径臂从车辆去除,其中,驱动轴在步骤(a)至步骤(c)的所有步骤中均保持联接至车轮。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方法还包括使后悬架的半径臂的第三部分与车辆的车架分开的步骤,第三部分与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间隔开。在其变型中,使后悬架的半径臂的第三部分与车辆的车架分开的步骤包括使后悬架的半径臂的第三部分与联接至车架的阻尼构件分开的步骤。
在本公开内容的另一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车辆。车辆包括:车架;多个地面接合构件,地面接合构件支撑车架;和单元。该单元包括:由车架通过少于三个连接件支撑的动力源;传动装置,传动装置由车架通过少于三个连接件支撑;和间隔件,间隔件联接至动力源壳体并且联接至传动装置壳体,以将传动装置相对于动力源定位。动力源具有动力源壳体和动力源输出驱动构件。传动装置具有传动装置壳体、和传动装置输入驱动构件和传动装置输出驱动构件。传动装置输入驱动构件操作性地联接至动力源输出驱动构件,并且,传动装置输出驱动构件操作性地联接至多个地面接合构件中的至少一个以驱动车辆。动力源输出驱动构件和传动装置输入驱动构件完全在间隔件的外部。单元由车架通过至少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和第三连接件支撑。在一个示例中,间隔件通过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联接至动力源,并且,间隔件通过第三紧固件和第四紧固件联接至传动装置。在其变型中,第一紧固件与第二紧固件平行,第三紧固件与第四紧固件平行。在另一示例中,间隔件由动力源壳体的一部分接收并且通过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联接至动力源壳体,并且其中,间隔件由传动装置壳体的一部分接收并且通过第三连接件和第四连接件联接至传动装置。
在本公开内容的另一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将动力源和传动装置支撑在车辆的车架上的方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用间隔件将动力源联接至传动装置,动力源的动力源驱动构件和传动装置的输入驱动构件完全在间隔件的外部;和通过至少三个连接件将动力源、传动装置和间隔件支撑在车架上,少于三个连接件支撑动力源,并且,少于三个连接件支撑传动装置。
在本公开内容的另一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车辆。车辆包括:车架;多个地面接合构件,地面接合构件支撑车架;动力源,动力源通过车架支撑并且操作性地联接至多个地面接合构件中的至少一个以驱动车辆;驾驶员区,驾驶员区通过车架支撑,驾驶员区包括座位和驾驶员控制装置;后驱动单元,后驱动单元通过车架支撑并且定位在驾驶员区的靠后处,后驱动单元操作性地联接至动力源并且通过驱动轴操作性地联接至定位在驾驶员区的靠后处的第一地面接合构件,以将从动力源接收的动力传送至第一地面接合构件;和第一后悬架系统,第一后悬架系统将第一地面接合构件可运动地联接至车架。第一后悬架系统包括:半径臂,半径臂在驱动轴的靠前的第一位置处可运动地联接至车架;控制臂,控制臂在驱动轴的靠后的第二位置处可运动地联接至车架;和阻尼构件,阻尼构件在第三位置处可运动地联接至车架,并且,在第四位置处可运动地联接至半径臂。第三位置在第四位置的靠前处并且比第四位置更靠近纵向中心线平面。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车辆还包括轴承座,轴承座联接至控制臂和半径臂,第一悬架通常能够围绕第一悬架轴线旋转,第一悬架轴线通常穿过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第一悬架轴线的俯视图投影与车辆的纵向中心线相交。在其变型中,阻尼构件的中心线的俯视图投影相对于第一悬架轴线的俯视图投影成角度。阻尼构件的中心线的俯视图投影通常与第一悬架轴线的俯视图投影垂直。阻尼构件的中心线的俯视图投影与第一悬架轴线的俯视图投影的法线成达到约30°的角。阻尼构件的中心线的俯视图投影与第一悬架轴线的俯视图投影的法线成达到约20°的角。阻尼构件的中心线的俯视图投影与第一悬架轴线的俯视图投影的法线成达到约10°的角。
在另一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车辆。车辆包括:车架;多个地面接合构件,地面接合构件支撑车架;动力源,动力源通过车架支撑并且操作性地联接至多个地面接合构件中的至少一个以驱动车辆;驾驶员区,驾驶员区通过车架支撑,驾驶员区包括座位和驾驶员控制装置;载货部,载货部通过车架支撑并且设置于驾驶员区的靠后处;和第一进气系统,第一进气系统操作性地联接至动力源以将环境空气与动力源连通。第一进气系统通过载货部的外车身板件中的入口接收环境空气。在一个示例中,载货部是货台。在其变型中,载货部包括底板和多个壁。底板包括可去除的覆盖件,可去除的覆盖件允许到达第一进气系统的一部分的接近途径。第一进气系统的部分可以是包括过滤器的进气箱。在另一示例中,第一进气系统包括谐振器箱,谐振器箱设置在载货部的外车身板件的外表面与载货部的载货区的壁之间。在另一实施方式中,车辆还包括覆盖件,覆盖件联接至外车身板件以覆盖外车身板件中的入口。覆盖件允许环境空气经有覆盖件通过。在其变型中,车辆还包括过滤器壳体和过滤器,过滤器壳体定位在覆盖件的后方,过滤器可去除地定位在过滤器壳体内。环境空气通过过滤器。过滤器可以设置在载货部的外车身板件的外表面与载货部的载货区的壁之间。载货部的外车身板件中的入口可以定位在车辆的竖直中心线平面的第一侧,并且随着环境空气经由第一进气系统的流体管道,第一进气系统将环境空气输送至竖直中心线平面的第二侧。车辆还可以包括CVT(无级变速器)单元,CVT单元通过车架支撑并且操作性地联接在动力源与多个地面接合构件中的至少一个之间;和第二进气系统,第二进气系统操作性地联接至CVT单元以将环境空气与CVT单元的内部连通。第二进气系统包括第二空气入口,环境空气经由第二空气入口进入第二进气系统。第二空气入口完全地定位在车辆的竖直中心线平面的第二侧。随着环境空气朝向CVT单元行进,第二进气系统将经由第二空气入口接收的环境空气输送至车辆的竖直中心线平面的第一侧。
在本公开内容的另一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将空气提供至车辆的动力源的方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在车辆的载货部中的进气系统的空气入口,空气入口在车辆的驾驶员区的靠后处;通过空气入口接收第一量的环境空气;并且将第一量的环境空气与车辆的动力源连通。在一个示例中,空气入口设置在车辆的载货部的外车身板件中。在另一示例中,载货部包括货台。在另一示例中,将第一量的环境空气与车辆的动力源连通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使环境空气通过设置在载货部的外部与载货部的货台的壁之间的第一过滤器。在另一示例中,使第一量的环境空气与车辆的动力源连通的步骤包括使环境空气通过设置在载货部的外部与载货部的货台的壁之间的谐振器箱的步骤。在另一示例中,将第一量的环境空气与车辆的动力源连通的步骤包括使环境空气通过进气箱的步骤。进气箱包括基部、覆盖件和过滤器,过滤器定位在进气箱的内部中。环境空气通过过滤器,进气箱设置在载货部的底板的下方。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操纵载货部的底板的一部分以从载货部的底板的上方接近进气箱;和使进气箱的覆盖件部相对于进气箱的基部运动以接近进气箱的过滤器,覆盖件部可旋转地联接至基部。
在本公开内容的另一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车辆。车辆包括车架;多个地面接合构件,地面接合构件支撑车架;动力源,动力源通过车架支撑并且操作性地联接至多个地面接合构件中的至少一个以驱动车辆;CVT单元,CVT单元通过车架支撑并且操作性地联接在动力源与多个地面接合构件中的至少一个之间;驾驶员区,驾驶员区通过车架支撑,驾驶员区包括座位和驾驶员控制装置;载货部,载货部通过车架支撑并且设置在驾驶员区的靠后处;和进气系统,进气系统操作性地联接至CVT单元以将环境空气与CVT单元的内部连通,进气系统通过载货部的外车身板件中的入口接收环境空气。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载货部是货台。在另一示例中,车辆还包括覆盖件,覆盖件联接至外车身板件以覆盖外车身板件中的入口。覆盖件允许环境空气经由覆盖件通过。在另一示例中,车辆还包括过滤器壳体和过滤器,过滤器壳体定位在覆盖件的后方,过滤器可去除地定位在过滤器壳体内。环境空气通过过滤器。在其变型中,过滤器设置在载货部的外车身板件的外表面与载货部的载货区的壁之间。载货部的外车身板件中的入口可以定位在车辆的竖直中心线平面的第一侧,并且随着环境空气经由第一进气系统的流体管道行进,进气系统将环境空气输送至竖直中心线平面的第二侧。在另一示例中,CVT单元包括:驱动构件,驱动构件操作性地联接至动力源;从动构件,从动构件操作性地联接至至少一个地面接合构件;传动带,传动带将从动构件操作性地联接至驱动构件;和CVT壳体,CVT壳体具有容纳驱动构件、从动构件和传动带的内部。CVT壳体包括通向CVT壳体的内部的多个空气入口,第一空气入口定位成邻近驱动构件,第二空气入口定位成邻近从动构件。第一空气入口和第二空气入口两者都与进气系统流体连通以从进气系统中接收环境空气。在其变型中,CVT壳体包括空气出口,空气经由该空气出口离开CVT壳体的内部,空气出口与流体管道流体连通,流体管道将空气引导到动力源的一部分。
在本公开内容的另一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将空气提供至车辆的CVT单元的方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在车辆的载货部中的进气系统的空气入口,空气入口在车辆的驾驶员区的靠后处;通过空气入口接收第一量的环境空气;并且将第一量的环境空气与车辆的CVT单元的内部连通。在一个示例中,空气入口设置在车辆的载货部的外车身板件中。在另一示例中,载货部包括货台。在另一示例中,将第一量的环境空气与车辆的CVT单元连通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将环境空气经由设置在载货部的外部与载货部的货台的壁之间的第一过滤器通过。
在本公开内容的另一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车辆。车辆包括:车架;多个地面接合构件,地面接合构件支撑车架;驾驶员区,驾驶员区通过车架支撑,驾驶员区包括座位和驾驶员控制装置;载货部,载货部通过车架支撑并且设置在驾驶员区的靠后处;动力源,动力源通过车架支撑并且操作性地联接至多个地面接合构件中的至少一个以驱动车辆;CVT单元,CVT单元在第一位置通过车架支撑;第一进气系统,第一进气系统操作性地联接至动力源以将环境空气与动力源连通,第一进气系统包括第一空气入口,环境空气经由第一空气入口进入第一进气系统,第一空气入口完全定位在CVT单元的第一侧;和第二进气系统,第二进气系统操作性地与CVT单元联接以将环境空气与CVT单元的内部连通,第二进气系统包括第二空气入口,环境空气通过第二空气入口进入第二进气系统,第二空气入口完全地定位在CVT单元的第二侧。CVT单元操作性地联接在动力源与多个地面接合构件中的至少一个之间。在一个示例中,第一空气入口和第二空气入口两者都在驾驶员区的座位的前平面的靠后处。在其变型中,第一空气入口和第二空气入口两者都在驾驶员区的靠后处。在其另一变型中,车辆还包括翻滚安全架。第一空气入口和第二空气入口两者都在翻滚安全架的靠后处。在另一示例中,第一空气入口和第二空气入口定位在多个地面接合构件的上方。在其变型中,车辆还包括:后驱动单元,后驱动单元通过座位的前平面的靠后处的车架支撑并且操作性地联接至座位的前平面的靠后处的至少一个地面接合构件,动力源操作性地联接至后驱动单元;和第一悬架系统,第一悬架系统将在座位的前平面的靠后处的至少一个地面接合构件联接至车架,第一空气入口和第二空气入口完全定位在第一悬架系统的上方。
在本公开内容的另一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车辆。车辆包括:车架;多个地面接合构件,地面接合构件支撑车架;动力源,动力源通过车架支撑并且操作性地联接至多个地面接合构件中的至少一个以驱动车辆;进气系统,进气系统操作性地联接至CVT单元,以将环境空气与CVT单元的内部连通;和通过车架支撑的CVT单元。CVT单元操作性地联接在动力源和多个地面接合构件中的至少一个之间。CVT单元包括驱动构件,驱动构件操作性地联接至动力源;从动构件,从动构件操作性地联接至至少一个地面接合构件;传动带,传动带将从动构件操作性地联接至驱动构件;和CVT壳体,CVT壳体具有容纳驱动构件、从动构件和传动带的内部。CVT壳体包括通向CVT壳体的内部的多个空气入口。第一空气入口定位成邻近驱动构件,第二空气入口定位成邻近从动构件。第一空气入口和第二空气入口两者都与进气系统流体连通以从进气系统接收环境空气。在一个示例中,CVT单元包括分流器,分流器从进气系统接收环境空气并且将环境空气的第一部分引导至第一空气入口并且将环境空气的第二部分引导至第二空气入口。在其变型中,CVT壳体包括基部和覆盖件。覆盖件可去除地联接至基部。分流器与基部相关联。分流器可以是CVT壳体的基部的一部分。在另一示例中,环境空气的第一部分以通常逆时针的运动方式从第一空气入口朝向CVT壳体的空气出口运动并且以通常逆时针的运动方式从第二空气入口朝向CVT壳体的空气出口运动。
参照结合附图进行的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如下描述,本发明的上文提到的和其它的特征及其获取方式将更加明显,并且发明本身将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这些上文提到的和其它的特征可以以组合和排列的方式利用。
图1是示例性的并排式车辆的前视立体图;
图2是示例性的并排式车辆的后视立体图;
图3示出了图1的示例性的并排式车辆的左侧视图;
图4示出了图1的示例性的并排式车辆的右侧视图;
图5示出了图1的示例性的并排式车辆的俯视图;
图6示出了图1的示例性的并排式车辆的仰视图;
图7示出了图1的示例性的并排式车辆的正视图;
图8示出了图1的示例性的并排式车辆的后视图;
图9示出了图1的示例性的并排式车辆的传动系统的示图;
图10示出了图1的示例性的并排式车辆的动力源的空气处理系统和图1的示例性的并排式车辆的CVT单元的空气处理系统的左侧立体图;
图10A是相对于动力源和CVT单元的、图10的动力源的空气处理系统的空气入口的位置和图10的CVT单元的空气处理系统的空气入口的位置的示图;
图11示出了图10的动力源的空气处理系统和图10的CVT单元的空气处理系统的右侧立体图;
图12示出了图10的动力源的空气处理系统的进气箱的后侧立体图;
图13示出了图12的进气箱,进气箱的覆盖件相对于进气箱的基部旋转以提供到达进气箱的过滤器的接近途径;
图14示出了图10的动力源的空气处理系统的进气箱的前视立体图;
图15和图16示出了图1的示例性的并排式车辆的载货部的分解图;
图17示出了图1的示例性的并排式车辆的载货部;
图18示出了图17的载货部,其中多个可去除覆盖件间隔开;
图19示出了图17的沿着19-19线的截面图;
图20示出了图1的示例性的并排式车辆的储油器的位置;
图21示出了图1的示例性的并排式车辆的CVT单元的第一立体图;
图22示出了图21的CVT单元的部分的分解图;
图23示出了图21的CVT单元的部分的第二立体图;
图24A示出了图21的CVT单元的驱动构件、从动构件和传动带的相对位置;
图24B示出了在图21的CVT单元的内部内的、从CVT壳体的第一空气入口至CVT壳体的空气出口的气流;
图24C示出了在图21的CVT单元的内部内的、从CVT壳体的第二空气入口至CVT壳体的空出气口的气流;
图25示出了图1的车辆的侧部保护构件;
图26示出了图1的车辆的载货基部框架与货台的联接;
图27示出了图1的车辆的载货基部框架与车架的联接;
图28示出了将包括动力源、可换挡变速箱和后驱动单元的单元联接至图1的车辆的车架的俯视图;
图29示出了将包括动力源、可换挡变速箱和后驱动单元的单元联接至图1的车辆的车架的立体图;
图30示出了将可换挡变速箱和后驱动单元联接至图1的车辆的车架的后视立体分解图;
图31示出了图1的车辆的后悬架的侧视图;
图32示出了图1的车辆的后悬架的后视图;
图33示出了图1的车辆的后悬架的立体图;
图34示出了图1的车辆的后悬架的下部立体图;
图35示出了图1的车辆的后悬架的视图,半径臂进行了分解;
图36示出了图1的车辆的后悬架的半径臂的开口端;
图37示出了用第一间隔件将动力供给装置的壳体联接至可换挡变速箱的壳体;
图37A图示了用第一间隔件将动力供给装置的壳体联接至可换挡变速箱的壳体;
图37B图示了用第二间隔件将另一动力供给装置的另一壳体联接至另一可换挡变速箱的另一壳体;
图38示出了图37的第一间隔件与可换挡变速箱的壳体之间的连接;
图39示出了图37的第一间隔件与动力供给装置的壳体之间的连接;
图40是沿着图37中的40-40线的截面图;
图41示出了图1的车辆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42示出了图1的车辆的一部分的侧视图;
图43示出了用于图1的后悬架的示例性的移位比(motion ratio)绘图;
图44和图45示出了与图1的车辆的可换挡变速箱联接的驻车制动器。
所有附图中相应参考符号指示相应的零件。除非另行说明,附图按照比例绘制。
下文公开的实施方式无意于是全面彻底的,或者使本发明局限于在下文详细的说明中公开的精确形式。相反,实施方式选择并描述为使本领域其他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利用其教导。尽管本公开内容主要涉及并排式车辆,但应当理解,本文公开的特征也可以应用于诸如全地形车辆、摩托车、船舶、雪地车、高尔夫球车等的其他类型的交通工具。
参照图1,示出了车辆100的说明性的实施方式。所说明的车辆100包括多个地面接合构件102。说明性地,地面接合构件102是车轮104和相关的轮胎106。其它示例性的地面联接构件包括滑雪板和履带。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车轮中的一个或者更多个可以由履带所替代,例如Prospector II履带,该履带可以在Polaris Industies公司购买,该公司地址为:2100Highway55in Medina,MN55340。
正如文中提到的,地面接合构件102中的一个或者更多个与动力源130(见图9)操作性地联接以为车辆100的运动提供动力。示例性的动力源包括内燃发动机和电动马达。在所示实施方式中,动力源130是内燃发动机。
参照图1中的所示实施方式,第一组车轮通常与前轴108对应,车辆100的每侧上具有一个车轮。第二组车轮通常与后轴110对应,车辆100的每侧上具有一个车轮。虽然前轴108和后轴110中的每个均示出为在每侧具有单个地面联接构件102,但是在相应的前轴108和后轴110的每侧均可以包括多个地面接合构件102。正如图1中的构型,车辆100是四轮、两轴式车辆。
参照图6,前轴108的车轮104通过前独立悬架114联接至车辆100的车架112。在所示实施方式中,前独立悬架114是双A形臂悬架。前独立悬架114可以使用其它类型的悬架系统。后轴110的车轮104通过后独立悬架116联接至车辆100的车架112。参照图32,在说明性实施方式中,后独立悬架116包括半径臂526和控制臂530、532。后独立悬架116可以使用其它类型的悬架系统。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前悬架114和后悬架116两者提供约14英寸的悬架行程。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前悬挂114和后悬挂116两者提供达到约14英寸的悬架行程。
参照图9,图示了内燃式动力源130。动力源130从燃料源132接收燃料并且从进气系统134接收环境空气。废气从动力源130通过排气系统136排出。动力源130的输出轴138联接至CVT单元140的从动构件。CVT单元140的从动构件通过传动带操作性地联接至CVT单元140的驱动构件。CVT单元140通过进气系统160接收环境空气并且通过排气系统162将来自于CVT单元140内部的空气排出。从动构件联接至输出轴142,输出轴142操作性地联接至可换挡变速箱144的输入部。
可换挡变速箱144的第一输出轴146联接至后驱动单元148。后驱动单元148通过半轴150联接至对应的车轮104。后驱动单元148可以是差速器。可换挡变速箱144的第二输出轴152联接至前驱动单元154。前驱动单元154通过半轴156联接至对应的车轮104。前驱动单元154可以是差速器。
可以设想后驱动单元148和前驱动单元154的多种构型。就后驱动单元148而言,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后驱动单元148是锁止差速器,其中,将动力通过输出轴150提供至轴110的两个车轮。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后驱动单元148相对于输出轴150是可锁止/可打开的差速器。当后驱动单元148处于锁止构型时,动力通过输出轴150提供至轴110的两个车轮110。当后驱动单元148处于打开构型时,动力通过输出轴150提供至轴110的车轮中的一个,例如相对地面具有较低阻力的车轮。就前驱动单元154而言,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前驱动单元154具有:第一构型,其中动力提供至前轴108的两个车轮;和第二构型,其中动力提供至轴108的车轮中的一个,例如相对地面具有较低阻力的车轮。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前驱动单元154包括主动下坡控制装置(activedescentcontrol,“ADC”)。ADC是全车轮驱动系统,当后轴110的车轮104中的一个失去牵引力时,ADC将所需扭矩传送至前车轮,并且ADC将发动机制动扭矩提供至前轴108的车轮104。前驱动单元154的所需扭矩传送和发动机制动特征两者可以起作用的或者不起作用的。就所需扭矩传送而言,当其起作用时,动力提供至前轴108的两个车轮,并且,当其不起作用时,动力提供至前轴108的车轮中的一个。就发动机制动而言,当其起作用时,发动机制动提供至前轴108的车轮,并且,当其不起作用时,发动机制动不提供至前轴108的车轮。示例性的前驱动单元在2010年6月15日提交的标题为“ELECTRIC VEHICLE”的序列号为12/816,052的美国专利申请、美国专利5,036,939、和美国专利RE38,012E中公开,所述专利文献的全部公开内容通过参引明确结合入本文。
参照图10,示出了进气系统134、进气系统160和排气系统162的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在所示实施方式中,进气系统134包括空气引入壳体170,空气引入壳体170具有空气入口172。在所示实施方式中,空气引入壳体170包括单个空气入口172。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空气引入壳体170包括多个空气入口。环境空气经由空气入口172进入空气引入壳体170的内部174。空气行进至空气引入壳体170的谐振器部分176中。在所示实施方式中,谐振器部分176是空气引入壳体170的一部分。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谐振器部分176是联接至空气引入壳体170的单独的部件。在操作过程中,谐振器部分176起减弱从动力源130发出的噪音的作用以提供更安静的车辆。空气离开谐振器部分176,并且通过流体管道178至车辆100的进气箱180。流体管道178联接至进气箱180的圆筒部分182(见图12)。
空气进入进气箱180的内部184。参照图13,过滤器188设置在进气箱180的内部184中。一旦空气通过过滤器188,空气经由设置在进气箱180的后部的防护罩192中的空气出口190(见图14)离开。防护罩192联接至动力源130的进气部。在通过燃料源132提供的燃料的燃烧中,动力源130利用该空气。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从动力源130通过排气系统136排出。参照图3,排气系统136包括消音器120,消音器120通过流体管道124(见图2)联接至动力源130。消音器120通过车架112支撑并且定位在后轴110的靠后处。如图6中所示,消音器120横向于车辆100的竖直中心线平面定位。大多数的消音器120定位在车架112的靠后处。另外,消音器120定位在后轴110的轮胎106的后部延伸度的靠前处以及车辆100的后部延伸度的靠前处。
回到图13,进气箱180包括基部194和前覆盖件部196。基部194和前覆盖件部196配合以将过滤器188保持在适当的位置。参照图12,基部194的下部和前覆盖件部196的下部分别包括铰接构件198和铰接构件200。前覆盖件部196能够围绕轴线204分别在方向201和方向202上旋转以关闭和打开进气箱180。参照图13,基部194包括三个联接件206,联接件206与前覆盖件部196的接合部208接合以保留前覆盖件部196并且将进气箱180保持在关闭状态。在所示实施方式中,联接件206是转轮螺母(swingnut),所述部分208是凹部。旋转螺母的轴容纳在所述部分208的凹部中,并且将旋转螺母拧紧以相对基部194固定前覆盖件部196。
当松开联接件206时,可以使前覆盖件部196相对于基部194围绕轴线204在方向202上旋转,从而将进气箱180置于打开状态。在打开状态,可以在前覆盖件部196保持联接至基部194的同时,从进气箱180的内部184去除过滤器188。
回到图1,车辆100包括载货部210。载货部210定位在驾驶员区212的靠后处。驾驶员区212包括座位211和多个驾驶员控制装置。在所示实施方式中,座位211包括一对凹背座椅。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座位211是长条座椅。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座位211包括多排座椅,所述座椅或者是凹背座椅、或者是长条座椅、或者是其组合。示例性的驾驶员控制装置包括转向盘214、换挡杆216、加速器踏板218(见图2)和制动踏板220(见图2)。转向盘214操作性地联接至前轴108的车轮以相对车架112控制车轮的定向。换挡杆216操作性地联接至可换挡变速箱144以选择可换挡变速箱144的挡位。示例性的挡位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前进挡位、一个或者多个后退挡位、以及驻车设定。加速器踏板218操作性地联接至动力源130以控制车辆100的速度。制动踏板220操作性地联接至制动单元,制动单元与车轮104中的一个或者更多个相关联用以降低车辆100的速度。
驾驶员区212通过翻滚安全架222进行保护。参照图1,在车辆100的驾驶员侧和车辆100的乘客侧均设置有侧向保护构件262。在所示实施方式中,侧向保护构件262每个都是单一管状构件。参照图25,侧向保护构件262每个均包括第一端264,第一端264联接至车架112的直立构件265。第一端264可以通过诸如螺栓的紧固件进行联接。侧向保护构件262的第二端266联接至支架268,支架268固定至翻滚安全架222。第二端266可以通过诸如螺栓的紧固件固定至支架268。
在所示实施方式中,载货部210包括货台234(见图5),货台234具有底板224和多个直立的壁。底板224可以是平的、波状的和/或包括多个段。说明性地,底板224包括第一侧部224a、第二侧部224b和定位在第一侧部224a和第二侧部224b之间的中心部224c(图17至18)。多个壁包括后壁226(见图1)、右侧壁228(见图1)、前壁230(见图2)和左侧壁232(见图2)。载货部210的部分还包括安装部213(见图5),安装部接收扩展保留器(未示出)。扩展保留器可以将多个附件联接至载货部210。此安装部和扩展保留器的更多细节由授予Whiting等人的在2004年7月13日提交的专利号为7,055,454的标题为“VehicleExpasion Retainers”的美国专利提供,此专利文献的全部公开内容通过参引明确结合入本文。
参照图15,载货部210的外侧壁由车身板件236形成,车身板件236联接至货台车身板件238。车身板件236和货台车身板件238、以及车辆100的其它板件由车架112支撑。参照图26和图27,货台车身板件238通过多个连接件联接至载货部基架252。紧固件可以用于将货台车身板件238与载货部基架252联接。示例性的紧固件包括螺栓、螺钉、夹具和用于将货台车身板件238固定至载货部基架252的其它适当装置。参照图27,载货部基架252通过多个连接件联接至车架112的后框架部254。紧固件可以用于将载货部基架252联接至车架112的后框架部254。
车身板件236包括过滤器壳体240,过滤器壳体240中具有凹部以接收过滤器242。过滤器242通过覆盖件244固定在过滤器壳体240的凹部中的位置。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过滤器242是泡沫过滤器。覆盖件244包括突出部246,突出部246接收在车身板件236中的开孔(未示出)中以相对于车身板件236保持覆盖件244的第一端。覆盖件还包括闭锁构件248,闭锁构件248与车身板件236的闭锁板250配合以相对于车身板件236保持覆盖件244的第二端。
过滤器壳体240、过滤器242和覆盖件244是进气系统134的一部分。空气引入壳体170定位在在车身板件236和货台车身面板238之间的空间260中。空气引入壳体170的空气入口172与过滤器壳体240的内部流体连通。在操作中,环境空气通过覆盖件244中的开口并且进入过滤器壳体240。空气流过过滤器242并且经由空气入口172进入空气引入壳体170的内部。空气行进通过空气引入壳体170的内部并且经由流体管道178进入进气箱180的内部184。一旦空气通过过滤器188,则空气流动至动力源130的进气部中。
参照图3,进气系统134的经由覆盖件244的进气部定位在驾驶员区212的靠后处。在所示实施方式中,进气系统134的入口定位在翻滚安全架222的后面。在所示实施方式中,进气系统134的进气部定位在地面接合构件102的顶面的上方。在所示实施方式中,进气系统134的进气部定位在货台234的底板224的上方。
参照图17,货台234的底板224的中心部224c包括可去除的覆盖件270。如图18中所示,当去除了可去除的覆盖件270时,能够接近维护托盘271。维护托盘271成型为车身238的一部分。在维护动力源130的过程中,可以将工具置于维护托盘271中。由于覆盖件270通常封闭维护托盘271中的顶部开口,故而当覆盖件270定位在维护托盘271上面时,维护托盘271中的工具保留在其中。另外,当去除了覆盖件270时,提供了对空间272的接近途径。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进气箱180定位在空间272中。动力源130和CVT单元140也能够通过空间272接近。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此时,为了去除过滤器188,驾驶员将去除可去除覆盖件270以接近进气箱180并且随后松开联接件206以允许前覆盖件部196在方向202上旋转。驾驶员也可以通过空间272更换动力源130的火花塞。
可去除覆盖件270包括沿着可去除覆盖件270的第一侧边的多个突出部274。突出部274接收于设置在底板224的凹入部中的开口276中。突出部274和开口276配合以相对于底板224保留可去除覆盖件270。在可去除覆盖件270的相反侧边上,可去除覆盖件270联接有闭锁机构278。闭锁机构278包括可以由驾驶员致动的手柄280。如图19中所示,闭锁机构278与闭锁销282配合,闭锁销282联接至底板224以在关闭位置将可去除覆盖件270联接至底板224。当驾驶员在方向284上旋转手柄280时,闭锁机构278释放闭锁销282并且可去除覆盖件270可以在方向284上向上旋转至打开位置。当可去除覆盖件270处于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时,第一侧部224a和第二侧部224b相对于底板224保留。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可去除覆盖件270可以由包括与覆盖件270相同的突出部和闭锁件布置的附件所替代。这允许了车辆100进一步的用户定制。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示例性的附件包括用于储存冷制产品的冷藏箱。
回到图18,货台234包括第二可去除覆盖件290。当去除了可去除覆盖件290时,提供了对空间292的接近途径。覆盖件290通过突出部294和突出部296而相对于货台234固定在适当的位置,突出部294和突出部296与货台234的部分配合以保留可去除覆盖件290。参照图20,用于动力源130的储油器300支撑在空间292中。储油器300由车架112(见图29)支撑。可去除覆盖件290用作维护门,其用于检查储油器300内的油位。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设置有油尺用以检查油位。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油位可以通过目视检查进行检查。
储油器300将油提供至动力源130的泵。在所示实施方式中,动力源130是干式油底壳发动机,其从储油器300接收油。通过将储油器安置在动力源130的泵上方,当车辆在斜坡上时,油连续提供至动力源130的泵。如图41中所示,储油器300定位在动力源130的前缘的靠后处和动力源130的后缘的靠前处,并且通常在动力源130上方。参照图42,储油器300通常在车辆100的驾驶员侧。通过使储油器300保持更靠近动力源130,车辆100在寒冷天气中具有增强的性能。
回到图10和11,示出了进气系统160。进气系统160包括空气引入壳体320,空气引入壳体320具有空气入口322。环境空气经由空气入口322引入至空气引入壳体320的内部324。空气引入壳体320接收经由滤器242通过的环境空气,所述过滤器242设置在与货台234的车身板件236B(见图4)联接的覆盖件244B(见图4)的后方。过滤器242接收在车身板件236B的过滤器壳体中,车身板件236B的过滤器壳体通常是过滤器壳体240的镜像。以与覆盖件244A相对于车身板件236A的相同的方式,覆盖件244B联接至车身板件236B并且能够从车身板件236B去除。
回到图10和11,空气引入壳体320的内部324经由流体管道326和流体管328与CVT壳体342的内部340流体连通。参照图10,CVT壳体342包括基部344和覆盖件346。覆盖件346通过一个或者更多个联接件可去除地联接至基部344。参照图22,诸如螺纹构件的联接件接收在覆盖件346的联接特征350的开孔中并且螺纹连接至基部344的联接特征352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使用快速连接联接件将覆盖件346联接至基部344。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基部344和覆盖件346之间设置有密封件。参照图3,CVT壳体324设置在车辆100的左侧、货台234的下方以提供对CVT壳体342的容易的接近途径。如图28中所示,CVT壳体342完全地定位在与后悬架116相关联的线524的靠后处和完全地定位在后悬架116的控制臂530和532的靠前处。
参照图22,流体管328包括第一开口端360和第二开口端362,第一开口端360从流体管道326接收环境空气,第二开口端362与基部344的分流部364匹配。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流体管328的开口端362和基部344的分流部364之间设置有密封件。流体管328通过保持件370相对于基部344固定。在所示实施方式中,如图21中所示,保持件370包括一对间隔开的指状物372,指状物372压靠在流体管328的凸缘374上。保持件370联接至基部344。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螺纹联接件接收在保持件370的开口374中并且螺纹连接至基部344的联接部376。
在所示实施方式中,保持件370还联接至护罩380,护罩380联接至基部344。保持件370限定由保持件370和护罩380形成的通道382的一侧。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通道382提供用于线材、缆线等等的布线区域。通道382的顶部由覆盖件384覆盖,覆盖件384可去除地联接至保持件370和护罩380。线材束集于护罩380和覆盖件384之间的通道382中。
分流部364从流体管328中接收环境空气并且将流体管328连通至CVT壳体342的内部340。分流部364包括多个管道,管道将环境空气引导至CVT壳体342的内部340的多个部分。在所示实施方式中,分流部364包括一对管道、即管道390和管道392。参照图23,在所示实施方式中,管道390和管道392设置为基部344的壁394的一部分。
参照图24A,管道390通过在基部344的内壁395中的开口396进入CVT壳体342的内部340。开口396定位成邻近CVT单元140的以虚线示出的驱动构件400。驱动构件400联接至动力源130的输出轴138联接。管道392通过在基部344的内壁395中的开口398进入CVT壳体342的内部340。开口398定位成邻近CVT单元140的从动构件402。从动构件402联接至可换挡变速箱144的轴142。从动构件402通过传动带404操作性地联接至驱动构件400。
参照图24B,示出了来自管道390的空气410的流动路径。空气经由开口396进入内部340。管道390的形状通常在方向412上引导空气410。空气410通过驱动构件400并且通过基部344的形状沿着CVT壳体342的前部414和CVT壳体342的底部416进行引导。空气410从驱动构件400和传动带404上去除热量。被加热的空气通过从动构件402并且经由出口管418离开CVT壳体342的内部34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驱动构件400包括引导气流的导向隔板。示例性的具有导向隔板的CVT构件在2008年2月11日提交的序列号为12/069,521、备案号(docket)为PLR-02-1962.04P的标题为“Suspension for an all terrainvehicle”的美国专利申请中公开,此专利文献的全部公开内容通过参引明确结合入本文。
参照图24C,示出了来自管道392的空气410的流动路径。空气经由开口398进入内部340。管道392的形状通常在方向420上朝向CVT壳体342的底部416引导空气410。基部344包括引导特征422和424。引导特征422和424通常沿着两个不同路径、但是基本上朝向CVT壳体342的底部416引导空气410。空气410通过从动构件402并且通过基部344的形状通常沿着CVT壳体342的底部416和CVT壳体342的背后部426进行引导。空气410从从动构件402和传动带404上去除热量。被加热的空气通过从动构件402并且经由出口管418离开CVT壳体342的内部34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从动构件402包括引导气流的导向隔板。示例性的具有导向隔板的CVT构件在2008年2月11日提交的序列号为12/069,521、备案号为PLR-02-1962.04P的标题为“Suspension for an all terrain vehicle”的美国专利申请中公开,此专利文献的全部公开内容通过参引明确结合入本文。
如图24B和图24C所示,空气410由分流部364分离为多股空气流。空气410的第一部分在驱动构件400处引导,空气410的第二部分在从动构件402处引导。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两者均以通常将空气410引导成在逆时针方向运动的方式引入。此逆时针方向运动与在CVT单元140的操作过程中驱动构件400和从动构件402的逆时针方向旋转相一致。
在车辆100的操作过程中,可以改变在驱动构件400和从动构件402中的每个处引导的空气量。在此实施方式中,驱动构件400和从动构件402包括导向隔板并且通常起风扇的作用。在低速下,驱动构件400以发动机的转速旋转,从动构件402以低于发动机的转速旋转。此时,驱动构件400比从动构件402吸入更多空气。在较高速度下,驱动元件400仍然以发动机的转速旋转,但是从动构件402现在以高于发动机的转速旋转。此时,从动构件402比驱动构件400吸入更多空气。
回到图10和图11,出口管418联接至排气系统162的流体管道430。流体管道430终止于开口端432。流体管道430的开口端432通常设置在动力源130的头部的上方以提供通过动力源130的头部的气流。参照图6,车架112的滑动保护板438包括开口436,开口436促进空气相对于动力源130的运动。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用于进气系统134的空气入口172定位在竖直中心线平面122的第一侧,进气系统160的空气入口322定位在竖直中心线平面122的第二侧。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10A所示,进气系统134的空气入口172和进气系统160的空气入口322均侧向地定位在动力源130和CVT单元140的侧向延伸度(w1)之外和车辆100的侧向延伸部(w2)之内。如图10A所示,进气系统134的空气入口172定位在CVT单元140的CVT壳体342的第一侧向侧,并且,进气系统160的空气入口322定位在CVT单元140的CVT壳体342的第二侧向侧。
参照图6,滑动保护板438还可以包括在区域440和442中的一个或者两个中的开口。这些开口便利了通过散热器444(见图3)的空气运动。如图3中所示,空气流446经由车辆100中的前格栅进入、流过冷却器444接受热量、然后经由区域440和442中的一个或者两个向下流动并且至车辆100下面。空气流446从驾驶员区212引导离开。
参照图28至图30,可换挡变速箱144和后驱动单元148设置在常规壳体460(见图30)内。动力源130的壳体462联接至壳体460并且其整体称为单元482。参照图37至图40,示出了壳体460和壳体462的连接。
参照图37,壳体460通过间隔件484与壳体462联接。正如文中所述,间隔件484通过多个紧固件联接至壳体460和壳体462中的每一个。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间隔件484是铸造件。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间隔件484保持动力源130的输出轴138与可换挡变速箱144的输入轴142之间的中心线距离。当为车辆100提供不同的动力源130或者可换挡变速箱144时,可以使用不同的间隔件484以保持动力源130的输出轴138与可换挡变速箱144的输入轴142之间的中心线距离。
参照图37A,示出了间隔件484。间隔件484包括第一部分483和第二部分485,第一部分483定尺寸并且布置成联接至壳体462的附接特征,第二部分485定尺寸并且布置成联接至常规壳体460的附接特征。参照图37B,示出了间隔件484的另一变型、即间隔件484’。间隔件484’包括第一部分486,第一部分486定尺寸并且布置成联接至与壳体462不同的壳体462’的附接特征。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壳体462’与壳体462之间的不同是由于动力源130的改变。间隔件484’还包括第二部分487,第二部分487定尺寸并且布置成联接至与常规壳体460不同的壳体460’的附接特征。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壳体460’与常规壳体460之间的不同是由于可换挡变速箱144的改变。通过简单地改变间隔件484,可以组装动力源130和可换挡变速箱144的多种组合。如表1中所示,可以使用多种间隔件484以形成动力源130和可换挡变速箱144的多种组合。
表I
Figure BDA00002816798900231
参照图38,示出了在壳体460和间隔件484之间的连接。如图38中所示,壳体460包括附接特征488和490。每套附接特征488和490均包括接收螺栓492的开口。间隔件484的第二部分485还包括接收螺栓492的开口。螺栓492通过带螺纹的螺母494固定至适当位置,螺母494能够以可螺纹连接的方式联接至螺栓492。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设置有其它适当的紧固件或者匹配部件以将间隔件484的第二部分485联接至壳体460。
在所示实施方式中,还包括调节器496。调节器496包括第一构件497和第二构件498,第一构件497具有接收螺栓492的开口以及带螺纹的外表面,第二构件498具有接收螺栓492的开口以及带螺纹的内表面,该带螺纹的内表面与第一构件497的带螺纹的外表面以可螺纹连接的方式接合。第一构件497的第一端与联接至间隔件484的第二部分485的衬套495接触,并且第一构件497的第二端与螺栓492的头部接触。第一构件497的第一端以可螺纹连接的方式接收在附接特征488的开口中。第二构件498与附接特征488的外表面499接触。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构件498是锁紧螺母。在此布置中,第一构件497通常与间隔件484的外表面499接触,并且从附接特征488去除任何弯曲应力。
参照图39,在壳体462和间隔件484的第一部分483之间的连接通常与壳体460和间隔件484的第二部分485之间的连接相同。但是,如图40中所示,在壳体462与间隔件484的第一部分483之间的上部连接不包括带螺纹的螺母494。相反,螺栓492C直接螺纹连接至壳体462的孔口501中。壳体462的孔口501由在它端部处的插塞503塞住。插塞503阻止流体与壳体462的内部连通。
间隔件484将壳体460与壳体462连接在一起,并且独立于动力源130的输出轴138与可换挡变速箱144的输入轴142之间的连接。动力源130的输出轴138或CVT单元140的输入轴142都不能穿过间隔件484。
间隔件484将壳体460与壳体462连接一起以形成单元482。正如文中说明,单元482通过三个连接件——一个相对于壳体460、两个相对于壳体462——相对于车架122进行支撑。壳体460和壳体462中的每一个包括至少一个连接件,但是少于三个连接件。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壳体460和壳体462中的一个或者两个包括与车架112连接的至少三个连接件。
在所示实施方式中,设置有单个后连接件450和一对前连接件452。动力源130的壳体462联接至支撑构件454的支架456联接。在所示实施方式中,支撑构件454是焊接有支架456的圆筒状构件。动力源130通过紧固件联接至支架456。支撑构件454通过联接构件464联接至车架112(见图29)。以类似的方式,壳体460通过联接构件464联接至车架112(见图30)。
每个联接构件464均包括第一基部466、第二基部468和连接部470。参照图29,就前连接点452而言,联接构件464的第一基部466联接至车架112,并且第二基部468联接至支撑构件454的端部。连接部470将第一基部466联接至第二基部468。连接部470是弹性体或者其它类型的材料,其允许第二基部468相对于第一基部466通常沿着其轴线运动,但是通常保持第二基部468相对于第一基部466的在径向方向上的位置。关于联接构件464的更多细节由标题为“SIDE-BY-SIDEATV”、备案号为PLR-06-1688.01P的美国专利申请11/494,891提供,此专利文献的全部公开内容通过参引明确结合入本文。参照图30,支架474联接至壳体460,并且支架478联接至车架112的后框架部254的后框架构件480。支架474和支架478通过相应的紧固件固定至壳体460和后框架构件480。联接构件464的第一基部466通过紧固件联接至支架478,并且联接构件464的第二基部468通过紧固件476联接至支架474。
参照图28,距离520代表用于动力源130、可换挡变速箱144和后驱动单元148的安装连接的纵向延伸度。虚线穿过相应的联接构件464的中心。距离522代表后独立悬架116的纵向延伸度。线524穿过后独立悬架116的半径臂526的枢转轴线。线528穿过控制臂530和532的中心。如图28中所示,在所示实施方式中,用于动力源130、可换挡变速箱144和后驱动单元148的安装位置的纵向延伸度完全地包含于后独立悬架116的纵向延伸度内。
另外,在所示实施方式中,动力源130、可换挡变速箱144和CVT单元140完全定位在座位211后方。此外,在所示实施方式中,动力源130的输出轴138和CVT单元140的输出轴142都沿着车辆100的侧向延伸度定向。此外,从后驱动单元148延伸的半轴150侧向地延伸。此布置消除了在动力源130与后轴110的车轮104之间的任何直角传动装置的需求。此布置降低了后驱动单元148的宽度,这允许使用较长的半轴150,而较长的半轴150又允许用于后悬架116的更大的悬架行程。包括直角传动装置以通过输出轴152将前驱动单元154连接至可换挡变速箱144。
参照图31,后独立悬架116包括半径臂526、控制臂530和控制臂532。半径臂526可以在方向530和532上围绕线524可旋转地联接至车架112。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半径臂526通过球面轴承与车架112联接。如图31中所示,线524定位在驾驶员区212的乘坐区域下方。半径臂526的后部534联接至轴承座536。在所示实施方式中,轴承座536相对于半径臂526固定。轴承座536包括开口538,半轴150中的一个穿过开口538联接至车轮104。
轴承座536还联接至控制臂530中的一个和控制臂532中的一个。在所示实施方式中,控制臂530和控制臂532能够分别围绕轴线540和轴线542旋转地联接至轴承座536。参照图32,控制臂530和控制臂532还可旋转地联接至车架112的支撑构件550,支撑构件550联接至车架112的后框架构件480。如图32中所说明的,控制臂530和控制臂532联接至车架122的端部。通过将后独立悬架116构造成使得控制臂530和控制臂532可以联接至车架112的端部,从而可以减低车架112的整体长度。
另外,参照图8,通过将后独立悬架116构造成使得控制臂530和控制臂532可以联接至车架112的端部,控制臂530和控制臂532的相对于车架112的枢转轴线可以侧向定位在后驱动单元148的外包围533内。
回到图31,阻尼构件560能够可旋转地联接至半径臂526并且联接至车架112的上部。阻尼构件560能够可旋转地联接至半径臂526并且联接至车架112。参照图6,半径臂526通常从竖直中心线平面122向外成角度。半径臂526的此布置适应较长的阻尼构件560和更渐进的悬架116。在所示实施方式中,阻尼构件560是减震器。
如图31中所示,通过使阻尼构件560与车架112的连接点在阻尼构件560与半径臂526的连接点的靠前处,阻尼构件560向前成角度。通过使阻尼构件560向前成角度,在阻尼构件560的靠后处提供了安装附加部件的区域。示例性的部件包括诸如消音器120的排气系统136的部分和诸如进气箱180的进气系统134的部分。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阻尼构件560向前成角度约20°,如角562所示。
如图32中所示的,通过使阻尼构件560与车架112的连接点在阻尼构件560与半径臂526的连接点的靠内处,阻尼构件560向内成角度。通过使阻尼构件560向内成角度,悬架116具有相对于车轮行程的渐进移位比。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阻尼构件560向内成角度约15°,如角564所示。
阻尼构件560的向前和向内均成角度使得阻尼构件560的顶部朝向旋转轴线650倾斜(见图28,乘客一侧的悬架)。旋转轴线650穿过半径臂526与车架112的连接件和控制臂530的连接点。从俯视图(见图28)中,阻尼构件560的中心线轴线652相对于轴线650成角度。图28示出了轴线650和轴线652在水平面上的俯视图投影。轴线652与轴线650的法线656成角654。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角654具有约30°的值。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角654具有达到约30°的值。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角654具有达到约20°的值。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角654具有达到约10°的值。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角654具有在约10°至约30°的范围中的值。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角654家具有约0°的值。
在所示实施方式中,阻尼构件560相对于轴线650的位置使得后悬架116具有渐进移位比。移位比定义为阻尼构件行程对车轮行程的导数(阻尼构件行程的变化相对于车轮行程的变化)。渐进移位比显示出:车轮行程的变化越高则阻尼构件行程的变化越高。在图43中提供了用于所示实施方式的移位比的示例性的绘图。
悬架116的渐进特性使得,车辆100在常规行驶高度下较软和当悬架116受压缩时较硬。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悬架116的移位比在约0.5至约0.7的范围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悬架116的移位比在约0.6至约0.8的范围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悬架116的移位比在约0.5至约0.8的范围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悬架116的移位比在约0.52至约0.59的范围中。
如图8所示,控制臂530比控制臂532长。这使得在车轮向上运动时,外倾角改变。
参照图15,车身板件236包括挡泥板部552,挡泥板部552中具有开口554。挡泥板部552有助于防止污泥接近驾驶员区212的乘员。在车辆100在向前方向上行驶时,开口554通常接收空气。空气通常冲击表面556并且引导向开口554。空气穿过开口554并且围绕阻尼构件560流动以从阻尼构件560去除热量。阻尼构件560通常定位成邻近开口554。
回到图31和图33,半径臂526A和半径臂526B通过横向稳定杆570联接在一起。横向稳定杆570可旋转地联接至车架112。横向稳定杆570还分别地通过联结件572A和联结件572B可旋转地联接至半径臂526A和半径臂526B。如图28所示,横向稳定杆570在动力源130纵向靠前的位置联接至车架112。横向稳定杆570操作以将后悬架116A连结至后悬架116B,同时,由于横向稳定杆570的臂的挠曲,故而仍允许半径臂526A相对于半径臂526B相对运动。通过将横向稳定杆570安置在动力源130的前面,使横向稳定杆570更加靠近半径臂526A和半径臂526B的枢转轴线。这降低了横向稳定杆570在车辆100运行过程中所承受的挠曲程度。
通过使横向稳定杆570在动力源130的靠前位置处联接至车架112,并且使后独立悬架116的剩余部分不与动力源130交叠,可以将动力源130安置在车辆100上的较低位置,从而降低未加载的车辆100的重心580(见图3)。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横向稳定杆570在靠近重心580的纵向放置的位置处联接至车架112。参照图3,未加载车辆100的重心580定位在后轴110向前的距离582处以及后轴110上方的距离586(地面上方的距离587)处。重心580通常定中心为靠近车辆100的竖直中心线平面122或者在车辆100的竖直中心线平面122上。
在图3的所示实施方式中,当车辆100未加载时(设置1),距离584是81.5英寸,距离582是距离584的约43%。在用于所示实施方式的表II中提供了用于多种车辆设置的距离582与距离584的比的变化。
表II
Figure BDA00002816798900291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重心580通常与驾驶员区212的储存位置对准,这降低了储存舱内的货物的运动量。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储存舱是杯架。
悬架116的宽度允许在不增加重心580的高度的情况下增加离地间隙。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未加载的车辆100的离地间隙至少约10英寸。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未加载的车辆100的离地间隙至少约13.5英寸。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未加载的车辆100的离地间隙为约14英寸。
当车辆100在正常的行驶高度时,控制臂530和控制臂532通常平行于地面。在控制臂530和控制臂532通常平行于地面的情况下,车辆100对于车辆翻滚有更高的抵抗力。
参照图35,示出了从车辆100拆卸出的半径臂526B。半径臂526B包括后部534B、前部590B、连接臂592B、连接臂594B、第一板构件596B和第二板构件598B(见图4)。连接臂592B和连接臂594B接收于开口600B的部分中并且固定至开口600B。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连接臂592B和594B焊接至开口600B。在类似的方式中,连接臂592B与连接臂594B接收于后部534B的部分中并且固定至后部534B。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连接臂592B和594B焊接至后部534B。第一板构件596B和第二板构件598B固定至连接臂592B和连接臂594B。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板构件596B和第二板构件598B焊接至连接臂592B和连接臂594B。
前部590B是半径臂526B的在线524处可旋转地联接至车架112的部分。前部590B包括开口600B,与车架112的开口601B一样,开口600B接收紧固件以将半径臂526B联接至车架112。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开口600B中设置有轴承。第一板构件596B包括开口602B,与联结件572B的开口603B一样,开口602B接收紧固件以通过联结件572B将半径臂526B可运动地联接至横向稳定杆57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轴承由联结件572B承载。第一板构件596B包括开口604B,与阻尼构件560B的开口605B一样,开口604B接收紧固件以将半径臂526B可运动地联接至阻尼构件560B。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轴承由阻尼构件560B承载。
后部534B包括开口608B至614B,开口608B至614B与轴承座536B的开口618B至624B对准。利用紧固件将后部534B联接至轴承座536B,使得后部534B通常不能相对于轴承座536B运动。
后部534B包括开口端606B。参照图36,开口608B和610B通常定位在驱动轴150B的后侧,并且开口612B和614B通常定位在驱动轴150B的前侧。通过使后部534B包括开口端606B,能够在不使驱动轴150B与车轮104或后驱动单元148分开的情况下,从车辆100去除半径臂526B。为了从车辆100去除半径臂526B,去除将后部534B联接至轴承座536B的紧固件。使前部590B与车架112分开。使第一板构件596B与联结件572B和阻尼构件560B分开。然后,可以将半径臂526B在方向630上转移,从而允许驱动轴150B穿过开口端606B。
另外,不需要去除轴承座536B以去除半径臂526B。另外,轴承座536B可以由比半径臂526B更轻的材料制成。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轴承座536由铝制成。
参照图5,轮胎106限定了车辆100的外包围。前轴108的轮胎106通常是车辆100与障碍物接触的第一部分。这样,车辆100能够驶上相当陡峭的斜坡并且运动越过大的障碍物。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从第一轮胎106的外侧至位于车辆100的相反侧的第二轮胎106的外侧的车辆侧向宽度为约64英寸。另外,通过使轮胎限定车辆100的外包围,驾驶员、乘客和货台234中的货物的额外重量通常不影响车辆100的行驶,因为额外的重量在车辆100的前轴108和后轴110之内。在所示实施方式中,车辆100的轴距为约81英寸,车辆的长度为约106英寸,这使得轴距与车长的比为约76%。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车辆100包括发光二极管前照灯640A、640B(见图7)和发光二极管尾灯642A、642B(见图8)。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车辆100包括将多个组件操作性地连接在一起的网络。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网络是CAN(控制器局域网络,ControllerArea Network)网络。示例性的CAN网络和车辆部件在:备案号为PLR-00-22557.01P的标题为“VEHICLE SECURITY SYSTEM”的美国公开专利申请No.US20100090797;序列号为12/816,004、备案号为PLR-06-23794.03P的标题为“ELECTRIC VEHICLE”的美国专利申请;和序列号为11/218,163、备案号为PLR-00TC-697.01P的标题为“CONTROLLER AREA NETWORK BASED SELF-CONFIGURINGVEHICLE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THOD”的美国专利申请中公开,上述专利文献的全部公开内容通过参引明确结合入本文。
参照图44和图45,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车辆100的驻车制动器670先于后驱动单元148联接至可换挡变速箱144的轴68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驻车制动器670的制动盘672联接至可换挡变速箱144的在该可换挡变速箱144右侧的轴680,并且驻车制动器670的制动钳联接至可换挡变速箱144的壳体460。
将驻车制动器670安置在可换挡变速箱144的轴680上增加了驻车制动器670的寿命。另外,由于与车辆100的驱动轴152(见图9)相比,驻车制动器670联接至可换挡变速箱144的轴680的增大的机械优势,降低了制动力的量。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驻车制动器670除了用于驻车制动器之外,也可以用于动态制动。
尽管由于具有示例性的设计而已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本发明可以在本公开内容的范围和精神内进一步修改。因此,本申请意在涵括利用本发明的一般性概念的本发明的任何变型、用法或者适应性改型。另外,本申请意在涵括那些背离本公开内容但是包含于本发明所涉及的领域中的已知的或者惯用技术手段中的内容。

Claims (78)

1.一种车辆,其包括:车架;多个地面接合构件,所述地面接合构件支撑所述车架;第一动力单元,所述第一动力单元操作性地联接至所述多个地面接合构件中的至少一个以驱动所述车辆;驾驶员区,所述驾驶员区通过所述车架支撑,所述驾驶员区包括座位和驾驶员控制装置;载货部,所述载货部通过所述车架支撑并且设置在所述驾驶员区的靠后处;和第一进气系统,所述第一进气系统操作性地联接至所述第一动力单元以使环境空气与所述第一动力单元连通,所述车辆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系统通过在所述载货部的外车身板件中的入口接收环境空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动力单元是CVT单元,所述CVT单元操作性地联接至所述多个地面接合构件中的所述至少一个。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系统操作性地联接至所述CVT单元以将环境空气与所述CVT单元的内部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第一动力单元是动力源,所述动力源通过所述车架支撑并且操作性地联接至所述多个地面接合构件中的所述至少一个。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源是内燃发动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单元是动力源,所述动力源通过所述车架支撑并且操作性地联接至所述多个地面接合构件中的所述至少一个,并且其特征在于CVT单元,所述CVT单元通过所述车架支撑并且操作性地联接在所述动力源和所述多个地面接合构件中的所述至少一个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第二进气系统操作性地联接至所述CVT单元以将环境空气与所述CVT单元的内部连通,所述第二进气系统包括第二空气入口,环境空气经由所述第二空气入口进入所述第二进气系统,所述第二空气入口被完全地定位在所述车辆的竖直中心线平面的第二侧,随着所述环境空气朝向所述CVT单元行进,所述第二进气系统将通过所述第二空气入口接收的环境空气输送至所述车辆的所述竖直中心线平面的第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CVT单元包括:
驱动构件,所述驱动构件操作性地联接至所述动力源;
从动构件,所述从动构件操作性地联接至所述至少一个地面接合构件;
传动带,所述传动带将所述从动构件操作性地联接至所述驱动构件;和
CVT壳体,所述CVT壳体具有容纳所述驱动构件、所述从动构件和所述传动带的内部,所述CVT壳体包括通向所述CVT壳体的内部的多个空气入口,第一空气入口被定位在邻近所述驱动构件处,第二空气入口被定位在邻近所述从动构件处,所述第一空气入口和所述第二空气入口两者都与所述进气系统流体连通以从所述进气系统接收环境空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CVT壳体包括空气出口,空气经由所述空气出口离开所述CVT壳体的内部,所述空气出口与流体管道流体连通,所述流体管道在所述动力源的一部分处对空气进行引导。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货部是货台。
11.根据权利要求4-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货部包括底板和多个壁,所述底板包括可去除的覆盖件,所述可去除的覆盖件允许接近所述第一进气系统的一部分。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系统的所述部分是包括过滤器的进气箱。
13.根据权利要求4-1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系统包括谐振器箱,所述谐振器箱设置在所述载货部的所述外车身板件的外表面与所述载货部的载货区的壁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其进一步地特征在于,联接至所述外车身板件以对在所述外车身板件中的所述入口进行覆盖的覆盖件,所述覆盖件允许环境空气经由所述覆盖件通过。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车辆,还包括定位在所述覆盖件后面的过滤器壳体和可去除地定位在所述过滤器壳体内的过滤器,环境空气经由所述过滤器通过。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车辆,所述过滤器设置在所述载货部的所述外车身板件的外表面与所述载货部的载货区的壁之间。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车辆,其中,在所述载货部的所述外车身板件中的所述入口被定位在所述车辆的竖直中心线平面的第一侧,并且随着环境空气经由所述第一进气系统的流体管道行进,所述第一进气系统将环境空气输送至所述竖直中心线平面的第二侧。
18.一种将空气提供至车辆的动力源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在所述车辆的载货部中的进气系统的空气入口,所述空气入口在所述车辆的驾驶员区的靠后处;
通过所述空气入口接收第一量的环境空气;
将所述第一量的环境空气与所述车辆的所述动力源连通。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空气入口设置在所述车辆的所述载货部的外车身板件中。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载货部包括货台。
21.根据权利要求16至2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所述第一量的环境空气与所述车辆的所述动力源连通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使环境空气经由设置在所述载货部的外部与所述载货部的货台的壁之间的第一过滤器通过。
22.根据权利要求16至2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使所述第一量的环境空气与所述车辆的所述动力源连通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使环境空气经由设置在所述载货部的外部与所述载货部的货台的壁之间的谐振器箱通过。
23.根据权利要求16至2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使所述第一量的环境空气与所述车辆的所述动力源连通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使环境空气经由进气箱通过,所述进气箱包括基部、覆盖件部和过滤器,所述过滤器被定位在所述进气箱的内部中,所述环境空气经由所述过滤器通过,所述进气箱设置在所述载货部的底板下方。
22.根据权利要求16至2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操纵所述载货部的所述底板的一部分以从所述载货部的所述底板的上方接近所述进气箱;
将所述进气箱的所述覆盖件部相对于所述进气箱的所述基部运动以接近所述进气箱的所述过滤器,所述覆盖件部可旋转地联接至所述基部。
23.一种将空气提供至车辆的CVT单元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在所述车辆的载货部中的进气系统的空气入口,所述空气入口在所述车辆的驾驶员区的靠后处;
通过所述空气入口接收第一量的环境空气;并且
将所述第一量的环境空气与所述车辆的所述CVT单元的内部连通。
24.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空气入口设置在所述车辆的所述载货部的外车身板件中。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载货部包括货台。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中,使所述第一量的环境空气与所述车辆的所述CVT单元连通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使环境空气经由设置在所述载货部的外部与所述载货部的货台的壁之间的第一过滤器通过。
27.一种车辆,其包括:车架;多个地面接合构件,所述地面接合构件支撑所述车架;动力源,所述动力源通过所述车架支撑并且操作性地联接至所述多个地面接合构件中的至少一个以驱动所述车辆;驾驶员区,所述驾驶员区通过所述车架支撑,所述驾驶员区包括座位和驾驶员控制装置;载货部,所述载货部通过所述车架支撑并且设置在所述驾驶员区的靠后处,所述载货部包括底板;和进气系统,所述进气系统操作性地联接至所述动力源以将环境空气与所述动力源连通,所述车辆的特征在于,所述载货部的所述底板包括可去除的覆盖件,所述可去除的覆盖件允许接近所述进气系统的一部分。
28.根据权利要求2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进气系统包括过滤器,所述可去除的覆盖件允许接近所述过滤器。
29.根据权利要求27或28所述的车辆,还包括CVT单元,所述CVT单元通过所述车架支撑并且操作性地联接在所述动力源与所述多个地面接合构件中的所述至少一个之间,所述可去除的覆盖件允许接近所述CVT。
30.根据权利要求27至2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其中,在第一种构型中,所述可去除覆盖件联接至所述底板的剩余部分,并且,在第二构型中,所述可去除覆盖件与所述底板分开,所述载货部包括托盘,所述托盘构造成保持至少一个物品,并且在所述第二构型中,所述可去除覆盖件允许接近所述托盘和所述至少一个物品。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车辆,其中,在所述第一构型中,所述可去除覆盖件能够定位在所述托盘的顶部开口上以保留所述托盘内的所述至少一个物品。
32.根据权利要求27至3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其中,在第一构型中,所述可去除覆盖件联接至所述底板的剩余部分,并且,在第二构型中,所述可去除覆盖件与所述底板的所述剩余部分分开,所述载货部包括多个开口,所述开口构造成接收所述可去除覆盖件的多个突出部以在所述可去除覆盖件的所述第一构型中相对于所述底板的所述剩余部分保留所述覆盖件。
33.根据权利要求27至32所述的车辆,其中,在所述可去除覆盖件的所述第一构型中,所述可去除覆盖件能够通过闭锁机构固定至所述底板的所述剩余部分,所述闭锁机构具有第一构型和第二构型,所述闭锁机构的所述第一构型将所述可去除覆盖件固定至在所述可去除覆盖件的所述第一构型中的所述载货部的所述剩余部分,所述闭锁机构的所述第二构型允许使所述可去除覆盖件与在所述可去除覆盖件的所述第二构型中的所述底板的所述剩余部分分开。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闭锁机构包括手柄,所述手柄完全地定位在所述底板的上表面的下方。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车辆,还包括附件,所述附件构造成联接至代替所述可去除覆盖件的所述载货部。
36.根据权利要求27至3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动力源是内燃发动机,并且,所述货台包括第二可去除覆盖件以提供到达所述内燃发动机的远置式储油器的接近途径。
37.一种车辆,其包括:
车架;
多个地面接合构件,所述地面接合构件支撑所述车架;
动力源,所述动力源通过所述车架支撑并且操作性地联接至所述多个地面接合构件中的至少一个以驱动所述车辆;
驾驶员区,所述驾驶员区通过所述车架支撑,所述驾驶员区包括座位和驾驶员控制装置;
后驱动单元,所述后驱动单元通过所述车架支撑并且定位在所述驾驶员区的靠后处,所述后驱动单元操作性地联接至所述动力源并且通过驱动轴操作性地联接至定位在所述驾驶员区的靠后处的至少第一地面接合构件,以将从所述动力源接收的动力传送至所述第一地面接合构件;和
第一后悬架系统,所述第一后悬架系统将所述第一地面接合构件可运动地联接至所述车架,所述第一后悬架系统包括控制臂,所述控制臂在以下位置处可运动地联接至所述车架:所述位置在将所述后驱动单元连接至所述第一地面接合构件的所述驱动轴的靠后处,并且,所述位置在穿过所述后驱动单元的第一侧向延伸端的平面与所述车辆的中心线纵向平面之间,所述平面与所述车辆的所述中心线纵向平面平行。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第一后悬架包括第二控制臂,所述第二控制臂在第二位置处可运动地联接至所述车架,所述第二位置在将所述后驱动单元连接至所述第一地面接合构件的所述驱动轴的靠后处,并且,所述第二位置在穿过所述后驱动单元的所述第一侧向延伸端的所述平面与所述车辆的所述中心线纵向平面之间。
3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控制臂和所述第二控制臂联接至轴承座,所述轴承座联接至所述第一地面接合构件,所述轴承座包括开口,所述驱动轴穿过所述开口操作性地联接至所述第一地面接合构件。
40.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第一后悬架包括半径臂,所述半径臂在所述后驱动单元的靠前的第三位置处联接至所述车架,并且,所述半径臂联接至所述轴承座。
41.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第三位置在所述动力源的靠前处。
42.根据权利要求40或41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第三位置在所述驾驶员区的所述座位下方。
43.根据权利要求40至4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第一后悬架包括阻尼构件,所述阻尼构件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在第四位置处联接至所述半径臂,所述第二端在第五位置处联接至所述车架,所述第五位置在所述第四位置的靠前处并且比所述第四位置更靠近所述纵向中心线平面。
44.根据权利要求37至4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还包括前驱动单元,所述前驱动单元通过所述车架支撑并且定位在所述驾驶员区的靠前处,所述前驱动单元操作性地联接至所述动力源并且操作性地联接至定位在所述驾驶员区的靠前处的至少第二地面接合构件,以将从所述动力源接收的动力传送至所述第二地面接合构件。
45.一种车辆,其包括:
车架;
多个地面接合构件,所述地面接合构件支撑所述车架;
动力源,所述动力源通过所述车架支撑并且操作性地联接至所述多个地面接合构件中的至少一个以驱动所述车辆;
驾驶员区,所述驾驶员区通过车架支撑,所述驾驶员区包括座位和驾驶员控制装置;
后驱动单元,所述后驱动单元通过所述车架支撑并且定位在所述驾驶员区的靠后处,所述后驱动单元操作性地联接至所述动力源并且通过驱动轴操作性地联接至定位在所述驾驶员区的靠后处的至少第一地面接合构件以将从所述动力源接收的动力传送至所述第一地面接合构件;和
第一后悬架系统,所述第一后悬架系统将所述第一地面接合构件可运动地联接至所述车架,所述第一后悬架系统包括控制臂,所述控制臂在所述车架的后面处联接至所述车架,所述控制臂从观察方向未被所述车架遮挡,所述观察方向垂直于所述车辆的中心线纵向平面并且在所述车辆的后方。
46.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车辆的所述后面是平面。
47.根据权利要求45或46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第一后悬架包括第二控制臂,所述第二控制臂在第二位置处可运动地联接至所述车架的所述后面,所述第二控制臂从观察方向未被所述车架遮挡,所述观察方向垂直于所述车辆的中心线纵向平面并且在所述车辆的后方。
48.根据权利要求47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控制臂和所述第二控制臂被联接至轴承座,所述轴承座被联接至所述第一地面接合构件,所述轴承座包括开口,驱动轴穿过所述开口操作性地联接至所述第一地面接合构件。
49.根据权利要求48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第一后悬架包括半径臂,所述半径臂在所述动力源的靠前的第三位置处联接至所述车架,并且,所述半径臂联接至所述轴承座。
50.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第三位置在所述驾驶员区的所述座位下方。
51.根据权利要求49或50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第一后悬架包括阻尼构件,所述阻尼构件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在第四位置处联接至所述半径臂,所述第二端在第五位置处联接至所述车架,所述第五位置在所述第四位置的靠前处并且比所述第四位置更靠近所述纵向中心线平面。
52.根据权利要求45至5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还包括前驱动单元,所述前驱动单元通过所述车架支撑并且定位在所述驾驶员区的靠前处,所述前驱动单元操作性地联接至所述动力源并且操作性地联接至定位在所述驾驶员区的靠前处的至少第二地面接合构件,以将从所述动力源接收的动力传送至所述第二地面接合构件。
53.一种车辆,其包括:
车架;
多个地面接合构件,所述地面接合构件支撑所述车架;
动力源,所述动力源通过所述车架支撑并且操作性地联接至所述多个地面接合构件中的至少一个以驱动所述车辆;
驾驶员区,所述驾驶员区通过所述车架支撑,所述驾驶员区包括座位和驾驶员控制装置;
后驱动单元,所述后驱动单元通过所述车架支撑并且定位在所述驾驶员区的后面,所述后驱动单元操作性地联接至所述动力源并且通过第一驱动轴操作性地联接至定位在所述驾驶员区的靠后处的第一地面接合构件,以将从所述动力源接收的动力传送至所述第一地面接合构件,并且,所述后驱动单元通过第二驱动轴联接至定位在所述驾驶员区的靠后处的第二地面接合构件,以将从所述动力源接收的动力传送至所述第二地面接合构件,所述第一地面接合构件被定位在所述车辆的竖直中心线纵向平面的第一侧,并且,所述第二地面接合构件被定位在所述车辆的竖直中心线纵向平面的第二侧;
第一后悬架系统,所述第一后悬架系统将所述第一地面接合构件可运动地联接至所述车架,所述第一后悬架系统包括:
第一半径臂,所述第一半径臂联接至所述第一地面接合构件并且在所述第一地面接合构件的靠前的第一位置处联接至所述车架,
第一控制臂,所述第一控制臂联接至所述第一地面接合构件并且联接至所述车架;
第一阻尼构件,所述第一阻尼构件联接至所述第一半径臂并且联接至所述车架;
第二后悬架系统,所述第二后悬架系统将所述第二地面接合构件可运动地联接至所述车架,所述第二后悬架系统包括:
第二半径臂,所述第二半径臂联接至所述第二地面接合构件并且在所述第二地面接合构件的靠前的第二位置处联接至所述车架,
第二控制臂,所述第二控制臂联接至所述第二地面接合构件并且联接至所述车架;
第二阻尼构件,所述第二阻尼构件联接至所述第二半径臂并且联接至所述车架;
横向稳定杆,所述横向稳定杆将所述第一后悬架联接至所述第二后悬架,所述横向稳定杆在所述动力源的靠前的位置处联接至所述车架。
54.根据权利要求53所述的车辆,其中,将所述横向稳定杆联接至所述车架的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的靠后处。
55.根据权利要求53或54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横向稳定杆通过第一联结件联接至所述第一半径臂,并且,所述横向稳定杆通过第二联结件联接至所述第二半径臂。
56.根据权利要求55所述的车辆,其中,将所述横向稳定杆联接至所述车架的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的靠后处。
57.根据权利要求53至5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第一控制臂在第四位置联接至所述车架,所述动力源被定位在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四位置之间。
58.根据权利要求56所述的车辆,其中,将所述横向稳定杆联接至所述车架的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的靠后处。
59.一种车辆,其包括:
车架;
多个地面接合构件,所述地面接合构件支撑所述车架;
动力源,所述动力源通过所述车架支撑并且操作性地联接至所述多个地面接合构件中的至少一个以驱动所述车辆;
驾驶员区,所述驾驶员区通过所述车架支撑,所述驾驶员区包括并排座位和驾驶员控制装置;
后驱动单元,所述后驱动单元通过所述车架支撑并且定位在所述驾驶员区的靠后处,所述后驱动单元操作性地联接至所述动力源并且通过第一驱动轴操作性地联接至定位在所述驾驶员区的靠后处的第一地面接合构件,以将从所述动力源接收的动力传送至所述第一地面接合构件,并且,所述后驱动单元通过第二驱动轴联接至定位在所述驾驶员区的靠后处的第二地面接合构件,以将从所述动力源接收的动力传送至第二地面接合构件,所述第一地面接合构件被定位在所述车辆的竖直中心线纵向平面的第一侧,并且,所述第二地面接合构件被定位在所述车辆的竖直中心线纵向平面的第二侧;
第一后悬架系统,所述第一后悬架系统将所述第一地面接合构件可运动地联接至所述车架,所述第一后悬架系统包括第一可运动臂;
第二后悬架系统,所述第二后悬架系统将所述第二地面接合构件可运动地联接至所述车架,所述第二后悬架系统包括第二可运动臂;和
横向稳定杆,所述横向稳定杆将所述第一后悬架联接至所述第二后悬架,所述横向稳定杆在所述动力源的靠前的位置处联接至所述车架。
60.根据权利要求59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横向稳定杆被联接至所述第一可运动臂和所述第二可运动臂。
61.根据权利要求59或60所述的车辆,还包括前驱动单元,所述前驱动单元操作性地联接至所述动力源并且操作性地联接至定位在所述驾驶员区的靠前处的第三地面接合构件和定位在所述驾驶员区的靠前处的第四地面接合构件,所述第三地面接合构件定位在所述车辆的竖直中心线纵向平面的第一侧,所述第四地面接合构件定位在所述车辆的竖直中心线纵向平面的第二侧。
62.一种车辆,其包括:
车架;
多个地面接合构件,所述地面接合构件支撑所述车架;
动力源,所述动力源通过所述车架支撑并且操作性地联接至所述多个地面接合构件中的至少一个以驱动所述车辆;
驾驶员区,所述驾驶员区通过所述车架支撑,所述驾驶员区包括座位和驾驶员控制装置;
后驱动单元,所述后驱动单元通过所述车架支撑并且定位在所述驾驶员区的靠后处,所述后驱动单元操作性地联接至所述动力源并且通过第一驱动轴操作性地联接至定位在所述驾驶员区的靠后处的第一地面接合构件,以将从所述动力源接收的动力传送至所述第一地面接合构件;和
第一后悬架系统,所述第一后悬架系统将所述第一地面接合构件可运动地联接至所述车架,所述第一后悬架系统包括:
第一半径臂,所述第一半径臂联接至所述第一地面接合构件并且在所述第一地面接合构件的靠前的第一位置处联接至所述车架,
第一控制臂,所述第一控制臂联接至所述第一地面接合构件并且联接至所述车架;
第一阻尼构件,所述第一阻尼构件联接至所述第一半径臂并且联接至所述车架;
轴承座,所述轴承座联接至所述第一地面接合构件、所述第一半径臂和所述第一控制臂,所述轴承座包括开口,所述驱动轴穿过所述开口操作性地联接至所述第一地面接合构件,其中,在所述第一位置处,可以使所述第一半径臂与所述车架分开,并且,在不使所述驱动轴与所述第一地面接合构件分开的情况下,可以使所述第一半径臂与所述轴承座分开。
63.根据权利要求62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第一半径臂包括开口端,所述开口端接收所述驱动轴。
64.一种去除车辆的后悬架的半径臂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使所述后悬架的所述半径臂的第一部分与所述车辆的车架分开;
(b)使所述后悬架的所述半径臂的第二部分与轴承座分开,所述轴承座联接至所述车辆的车轮,所述轴承座具有开口,驱动轴穿过所述开口操作性地联接至地面接合构件;和
(c)从所述车辆去除所述半径臂,其中,在步骤(a)至步骤(c)的所有步骤中,所述驱动轴保持联接至所述车轮。
65.根据权利要求64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使所述后悬架的所述半径臂的第三部分与所述车辆的所述车架分开,所述第三部分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间隔开。
66.根据权利要求65所述的方法,其中,使所述后悬架的所述半径臂的第三部分与所述车辆的所述车架分开的步骤包括使所述后悬架的所述半径臂的所述第三部分与联接至所述车架的阻尼构件分开。
67.一种车辆,其包括:
车架;
多个地面接合构件,所述地面接合构件支撑所述车架;
单元,其包括由所述车架通过少于三个连接件支撑的动力源,所述动力源具有动力源壳体和动力源输出驱动构件;
传动装置,所述传动装置由所述车架通过少于三个连接件支撑,所述传动装置具有传动装置壳体、和传动装置输入驱动构件、和传动装置输出驱动构件,所述传动装置输入驱动构件操作性地联接至所述动力源输出驱动构件,并且,所述传动装置输出驱动构件操作性地联接至所述多个地面接合构件中的至少一个以驱动所述车辆;和
间隔件,所述间隔件联接至所述动力源壳体并且联接至所述传动装置壳体以将所述传动装置相对于所述动力源定位,所述动力源输出驱动构件和所述传动装置输入驱动构件完全在所述间隔件的外部,所述单元由所述车架通过至少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和第三连接件支撑。
68.根据权利要求67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间隔件通过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联接至所述动力源,并且,所述间隔件通过第三紧固件和第四紧固件联接至所述传动装置。
69.根据权利要求68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第一紧固件与所述第二紧固件平行,并且,所述第三紧固件与所述第四紧固件平行。
70.根据权利要求67-6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间隔件由所述动力源壳体的一部分接收并且通过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联接至所述动力源壳体,并且其中,所述间隔件由所述传动装置壳体的一部分接收并且通过第三连接件和第四连接件联接至所述传动装置。
71.一种将动力源和传动装置支撑在车辆的车架上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用间隔件将所述动力源联接至所述传动装置,所述动力源的动力源输出驱动构件和所述传动装置的输入驱动构件完全在所述间隔件的外部;和
通过至少三个连接件将所述动力源、所述传动装置和所述间隔件支撑在所述车架上,少于三个连接件支撑所述动力源,并且,少于三个所述连接件支撑所述传动装置。
72.一种车辆,其包括:
车架;
多个地面接合构件,所述地面接合构件支撑所述车架;
动力源,所述动力源通过所述车架支撑并且操作性地联接至所述多个地面接合构件中的至少一个以驱动所述车辆;
驾驶员区,所述驾驶员区通过所述车架支撑,所述驾驶员区包括座位和驾驶员控制装置;
后驱动单元,所述后驱动单元通过所述车架支撑并且定位在所述驾驶员区的靠后处,所述后驱动单元操作性地联接至所述动力源并且通过驱动轴操作性地联接至定位在所述驾驶员区的靠后处的至少第一地面接合构件,以将从所述动力源接收的动力传送至所述第一地面接合构件;和
第一后悬架系统,所述第一后悬架系统将所述第一地面接合构件可运动地联接至所述车架,所述第一后悬架系统包括半径臂,所述半径臂在所述驱动轴的靠前的第一位置处可运动地联接至所述车架,
控制臂,所述控制臂在所述驱动轴的靠后的第二位置处可运动地联接至所述车架;
阻尼构件,所述阻尼构件在第三位置处可运动地联接至所述车架,并且在第四位置处可运动地联接至所述半径臂,所述第三位置在所述第四位置的靠前处并且比第四位置更靠近纵向中心线平面。
73.根据权利要求72所述的车辆,还包括轴承座,所述轴承座联接至所述控制臂和所述半径臂,所述第一悬架基本上能够围绕第一悬架轴线旋转,所述第一悬架轴线基本上穿过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第一悬架轴线的俯视图投影与所述车辆的纵向中心线相交。
74.根据权利要求73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阻尼构件的中心线的俯视图投影相对于所述第一悬架轴线的俯视图投影成角度。
75.根据权利要求72至7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阻尼构件的中心线的俯视图投影基本上垂直于所述第一悬架轴线的俯视图投影。
76.根据权利要求72至7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阻尼构件的中心线的俯视图投影与所述第一悬架轴线的俯视图投影的法线成达到约30°的角。
77.根据权利要求72至7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阻尼构件的中心线的俯视图投影与所述第一悬架轴线的俯视图投影的法线成达到约20°的角。
78.根据权利要求72至7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阻尼构件的中心线的俯视图投影与所述第一悬架轴线的俯视图投影的法线成达到约10°的角。
CN201180038339.5A 2010-08-03 2011-08-03 并排式车辆 Active CN10324957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41690.6A CN106004421B (zh) 2010-08-03 2011-08-03 并排式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2/849,516 2010-08-03
US12/849,480 2010-08-03
US12/849,516 US8746719B2 (en) 2010-08-03 2010-08-03 Side-by-side vehicle
US12/849,480 US8613335B2 (en) 2010-08-03 2010-08-03 Side-by-side vehicle
PCT/US2011/046395 WO2012018896A2 (en) 2010-08-03 2011-08-03 Side-by-side vehicle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341690.6A Division CN106004421B (zh) 2010-08-03 2011-08-03 并排式车辆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49578A true CN103249578A (zh) 2013-08-14
CN103249578B CN103249578B (zh) 2016-06-01

Family

ID=4556004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38339.5A Active CN103249578B (zh) 2010-08-03 2011-08-03 并排式车辆
CN201610341690.6A Active CN106004421B (zh) 2010-08-03 2011-08-03 并排式车辆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341690.6A Active CN106004421B (zh) 2010-08-03 2011-08-03 并排式车辆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EP (3) EP2601060B1 (zh)
CN (2) CN103249578B (zh)
AU (1) AU2016201645B2 (zh)
BR (1) BR112013002378A2 (zh)
CA (1) CA2807140C (zh)
ES (2) ES2572103T3 (zh)
MX (1) MX339890B (zh)
WO (1) WO2012018896A2 (zh)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49970A (zh) * 2015-02-12 2017-10-13 卡尔夫Am 设计公司 组合汽车特征和摩托车特征的具有枢转舱的机动车辆
US9969259B2 (en) 2010-08-03 2018-05-15 Polaris Industries Inc. Side-by-side vehicle
CN108698664A (zh) * 2016-01-29 2018-10-23 庞巴迪动力产品公司 三轮跨骑座椅式车辆
CN109562715A (zh) * 2016-08-02 2019-04-02 庞巴迪动力产品公司 具有可移除面板组件的车辆
CN109808434A (zh) * 2017-11-21 2019-05-28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调谐振动吸收器的车辆悬架结构
US10875595B2 (en) 2016-01-29 2020-12-29 Bombardier Recreational Products Inc. Three-wheeled straddle-seat vehicle
CN112455580A (zh) * 2016-07-08 2021-03-09 北极星工业有限公司 全地形车辆
US11130539B2 (en) 2017-05-12 2021-09-28 Bombardier Recreational Products Inc. Vehicle with upper and lower frame portions
US11273881B2 (en) 2012-10-11 2022-03-15 Polaris Industries Inc. Side-by-side vehicle
CN114435048A (zh) * 2020-11-05 2022-05-06 北极星工业有限公司 车辆
US11607920B2 (en) 2012-09-20 2023-03-21 Polaris Industries Inc. Vehicle
US11780326B2 (en) 2012-09-20 2023-10-10 Polaris Industries Inc. Utility vehicl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88759B (zh) * 2012-07-31 2015-06-21 Kwang Yang Motor Co Stepless speed change device
CN103573994B (zh) * 2012-08-09 2017-02-08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无段变速装置
EP2906460B1 (en) * 2012-10-11 2018-07-11 Polaris Industries Inc. Side-by-side vehicle
US9211814B2 (en) 2012-12-13 2015-12-15 Polaris Industries Inc. Seat adjusting mechansim for vehicle
US10300786B2 (en) 2014-12-19 2019-05-28 Polaris Industries Inc. Utility vehicle
US11448311B2 (en) * 2018-01-11 2022-09-20 Textron, Inc. Off-highway recreational vehicle
JP7294967B2 (ja) * 2019-09-18 2023-06-20 株式会社クボタ 多目的作業車
US11326686B2 (en) * 2020-01-06 2022-05-10 Kubota Corporation Utility vehicle having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CN111391598A (zh) * 2020-04-21 2020-07-10 东南大学 适应曲面爬行的机器人悬架结构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31497A (en) * 1909-03-19 1912-07-02 Joel W West Automobile engine and transmission suspension device.
US2833366A (en) * 1955-04-13 1958-05-06 Gen Motors Corp Independent rear wheel suspension
US3193302A (en) * 1962-04-18 1965-07-06 Harry Fergnson Res Ltd Rear suspension mechanism for motor vehicles
US3603422A (en) * 1968-01-26 1971-09-07 Flat Soc Per Azioni Independent driven wheel suspension
JPS6067206A (ja) * 1983-09-26 1985-04-17 Mazda Motor Corp 自動車のリヤサスペンション
DE4129643A1 (de) * 1991-09-06 1993-03-18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 Einzelradaufhaengung fuer nichtgelenkte raeder von kraftfahrzeugen, insbesondere von personenkraftwagen
US6622806B1 (en) * 1999-04-27 2003-09-23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Air inlet for ATV
US20040195034A1 (en) * 2003-04-02 2004-10-07 Eiji Kato Transmission for off-road vehicle
WO2010074990A2 (en) * 2008-12-22 2010-07-01 Polaris Industries Inc. Vehicl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149690A (en) * 1962-08-27 1964-09-22 Gen Motors Corp Variable roll rate swing axle suspension
FR1425504A (fr) * 1964-12-10 1966-01-24 Publicite Francaise Suspension pour train arrière de véhicules
US4641854A (en) * 1984-07-25 1987-02-10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Wheel suspension for a vehicle
US5036939A (en) 1987-08-28 1991-08-06 Polaris Industries L.P. Multiple axle drive vehicle with overrunning roller clutch hubs
SE508519C2 (sv) * 1994-06-28 1998-10-12 Volvo Ab Hjulupphängning för ett par drivna fordonshjul
US5971123A (en) 1998-10-09 1999-10-26 Hilliard Corporation Bi-directional overrunning clutch
US6952108B2 (en) 2003-09-16 2005-10-04 Micron Technology, Inc. Methods for fabricating plasma probes
JP4151553B2 (ja) * 2003-10-09 2008-09-1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サスペンション
US7055454B1 (en) 2004-07-13 2006-06-06 Polaris Industries Inc. Vehicle expansion retainer
US7658258B2 (en) * 2005-06-10 2010-02-09 Thorpe North & Western LLP All terrain vehicle swept A-frame suspension and central support truss
US8827028B2 (en) * 2006-07-28 2014-09-09 Polaris Industries Inc. Side-by-side ATV
US7845452B2 (en) * 2007-05-16 2010-12-07 Polaris Industries Inc. Drivetrain for an all terrain vehicle
CA2945121C (en) * 2008-05-08 2020-07-28 Polaris Industries Inc. Suspension systems for a vehicle
US8994494B2 (en) 2008-10-10 2015-03-31 Polaris Industries Inc. Vehicle security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31497A (en) * 1909-03-19 1912-07-02 Joel W West Automobile engine and transmission suspension device.
US2833366A (en) * 1955-04-13 1958-05-06 Gen Motors Corp Independent rear wheel suspension
US3193302A (en) * 1962-04-18 1965-07-06 Harry Fergnson Res Ltd Rear suspension mechanism for motor vehicles
US3603422A (en) * 1968-01-26 1971-09-07 Flat Soc Per Azioni Independent driven wheel suspension
JPS6067206A (ja) * 1983-09-26 1985-04-17 Mazda Motor Corp 自動車のリヤサスペンション
DE4129643A1 (de) * 1991-09-06 1993-03-18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 Einzelradaufhaengung fuer nichtgelenkte raeder von kraftfahrzeugen, insbesondere von personenkraftwagen
US6622806B1 (en) * 1999-04-27 2003-09-23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Air inlet for ATV
US20040195034A1 (en) * 2003-04-02 2004-10-07 Eiji Kato Transmission for off-road vehicle
WO2010074990A2 (en) * 2008-12-22 2010-07-01 Polaris Industries Inc. Vehicle

Cited B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369886B2 (en) 2010-08-03 2019-08-06 Polaris Industries Inc. Side-by-side vehicle
US9969259B2 (en) 2010-08-03 2018-05-15 Polaris Industries Inc. Side-by-side vehicle
US11840142B2 (en) 2010-08-03 2023-12-12 Polaris Industries Inc. Side-by-side vehicle
US11390161B2 (en) 2010-08-03 2022-07-19 Polaris Industries Inc. Side-by-side vehicle
US10981448B2 (en) 2010-08-03 2021-04-20 Polaris Industries Inc. Side-by-side vehicle
US11787251B2 (en) 2012-09-20 2023-10-17 Polaris Industries Inc. Vehicle
US11951794B2 (en) 2012-09-20 2024-04-09 Polaris Industries Inc. Vehicle
US11926190B2 (en) 2012-09-20 2024-03-12 Polaris Industries Inc. Vehicle
US11607920B2 (en) 2012-09-20 2023-03-21 Polaris Industries Inc. Vehicle
US11780326B2 (en) 2012-09-20 2023-10-10 Polaris Industries Inc. Utility vehicle
US11273881B2 (en) 2012-10-11 2022-03-15 Polaris Industries Inc. Side-by-side vehicle
CN107249970A (zh) * 2015-02-12 2017-10-13 卡尔夫Am 设计公司 组合汽车特征和摩托车特征的具有枢转舱的机动车辆
CN108698664A (zh) * 2016-01-29 2018-10-23 庞巴迪动力产品公司 三轮跨骑座椅式车辆
US10875595B2 (en) 2016-01-29 2020-12-29 Bombardier Recreational Products Inc. Three-wheeled straddle-seat vehicle
CN112455580A (zh) * 2016-07-08 2021-03-09 北极星工业有限公司 全地形车辆
US11945540B2 (en) 2016-07-08 2024-04-02 Polaris Industries Inc. All-terrain vehicle
CN109562715A (zh) * 2016-08-02 2019-04-02 庞巴迪动力产品公司 具有可移除面板组件的车辆
US11130539B2 (en) 2017-05-12 2021-09-28 Bombardier Recreational Products Inc. Vehicle with upper and lower frame portions
CN109808434A (zh) * 2017-11-21 2019-05-28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调谐振动吸收器的车辆悬架结构
CN114435048A (zh) * 2020-11-05 2022-05-06 北极星工业有限公司 车辆
CN114435048B (zh) * 2020-11-05 2024-04-02 北极星工业有限公司 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889167B1 (en) 2016-03-30
CA2807140C (en) 2019-07-16
AU2016201645B2 (en) 2018-07-26
EP2601060B1 (en) 2015-02-25
BR112013002378A2 (pt) 2016-05-24
EP2889167A1 (en) 2015-07-01
MX2013001173A (es) 2013-03-07
ES2538303T3 (es) 2015-06-18
CN106004421A (zh) 2016-10-12
EP2601060A2 (en) 2013-06-12
MX339890B (es) 2016-06-16
EP3042794A1 (en) 2016-07-13
CN103249578B (zh) 2016-06-01
ES2572103T3 (es) 2016-05-30
CN106004421B (zh) 2019-09-06
AU2016201645A1 (en) 2016-04-07
AU2011285769A1 (en) 2013-03-21
WO2012018896A2 (en) 2012-02-09
CA2807140A1 (en) 2012-02-09
WO2012018896A3 (en) 2012-10-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49578A (zh) 并排式车辆
US11390161B2 (en) Side-by-side vehicle
US9217501B2 (en) Side-by-side vehicle
US11241927B2 (en) Rear suspension assembly for an off-road vehicle
US20230034666A1 (en) Off-highway recreational vehicle
CN105555558B (zh) 并排式车辆
CN109843612B (zh) 用于越野车的后悬架组件
AU2011285769B2 (en) Side-by-side vehic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8786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18786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