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48816A - 焦距调整方法与相关图像撷取装置 - Google Patents

焦距调整方法与相关图像撷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48816A
CN103248816A CN201310051138XA CN201310051138A CN103248816A CN 103248816 A CN103248816 A CN 103248816A CN 201310051138X A CN201310051138X A CN 201310051138XA CN 201310051138 A CN201310051138 A CN 201310051138A CN 103248816 A CN103248816 A CN 1032488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unit
algorithm
chromaticness
scope
sharp ke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5113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48816B (zh
Inventor
曾富昌
戴辰熹
赖盈如
阙鑫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T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igh Tech Compute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gh Tech Computer Corp filed Critical High Tech Compute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2488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488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488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488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7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 H04N23/673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based on contrast or high frequency components of image signals, e.g. hill climbing metho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1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ased on recognised objec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utomatic Focus Adjustment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Focus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焦距调整方法与相关图像撷取装置,其通过根据数字图像或数字图像上的重点区域的锐利值落于何种范围内,决定使用线性调整算法、方向性调整算法、或焦距扫描调整算法于可动式镜头单元上,而可简单快速地实现最佳的焦距控制。

Description

焦距调整方法与相关图像撷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揭露一种焦距调整方法以及相关的图像撷取装置,尤指一种根据已撷取图像的锐利度决定的焦距调整方法。
背景技术
最近,可携式图像撷取装置广泛地为消费者所爱用,这些可携式图像撷取装置包含数字相机、移动电话、及/或平板计算机。为了撷取质量良好的图像,许多参数需要根据图像的变化来调整。举例来说,曝光值需要根据周围的亮度状况来调整,焦距也需要根据图像中撷取到的至少一个标的物来进行调整。一般来说,当拍摄半身照时,焦距会设定落于目标人物的脸上或是通过手动方式来设定,其中目标人物的脸可经由脸部探测技术来定位。若是其它类型的标的物,焦距可被直接设定在图像的中央位置。然而,上述的方法无法非常精确地调整焦距,此是因上述的方法仅考虑到图像撷取装置与场景或拍摄时标的物之间的距离关系。因此,需要有焦距调整机制的改进方法以撷取具有较佳图像质量的图像。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先前技术中焦距无法被精确调整的问题,本发明揭露一种焦距调整方法与一种图像撷取装置。
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该焦距调整方法包含利用包含镜头单元的图像感测模块撷取数字图像;在原始图像域计算数字图像的色质特征;根据色质特征决定焦距控制算法;根据焦距控制算法产生焦距控制信号;及根据焦距控制信号调整图像感测模块的镜头单元。
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该焦距调整方法包含由图像感测模块撷取数字图像,其中图像感测模块包含镜头单元;决定数字图像中的一重点区域;根据重点区域中的多个像素,计算对应于该数字图像的锐利值;根据锐利值决定移动镜头单元的步距的一数目与一方向;当锐利值落于一第一范围内时,将镜头单元沿第一方向移动第一数目的步距,其中第一数目与第一方向是根据线性关系所决定;及当锐利值落于第二范围内时,将镜头单元沿第二方向移动第二数目的步距,其中该第二数目为一预先决定的数目。
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中,图像撷取装置包含图像感测模块、第一图像处理单元、及第二图像处理单元。图像感测模块包含可动式镜头单元,并用来撷取数字图像,及用来根据焦距控制信号调整可动式镜头单元的位置。该第一图像处理单元用来在原始图像域解析数字图像,并用来决定数字图像的色质特征。第二图像处理单元用来根据数字图像的色质特征决定焦距控制算法,并用来根据焦距控制算法提供焦距控制信号至图像感测模块。当该色质特征落于第一范围内时,焦距控制算法为线性调整算法。当色质特征落于第二范围内时,焦距控制算法为方向性调整算法。当色质特征落于第三范围内时,焦距控制算法为焦距扫描调整算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图像撷取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数字图像的锐利值的相异范围示意图。
图3为根据图2所定义的各种锐利值范围来决定其各自对应的焦距调整算法的流程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与图1-3相关的部分实施例所揭露的焦距调整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焦距调整方法的流程图。
[标号说明]
100图像撷取装置    110图像感测模块
112镜头单元        120图像预处理单元
130图像信号处理器  140预览模块
302、304、306、308、310、312、402、404、406、408、410、502、504、506、508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揭露一种焦距调整方法及应用该焦距调整方法的图像撷取装置,用来调整图像撷取装置上的摄影镜头的焦距,以避免人为调整摄影镜头的焦距的困难,并藉此在所撷取的数字图像上达成更佳的锐利度表现。
请参阅图1,其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揭露的图像撷取装置100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图像撷取装置100包含图像感测模块110、图像预处理单元120、图像信号处理器130、以及预览模块140。
图像感测模块110包含可动式的镜头单元112,并用来以原始数据格式(RAW data format)撷取数字图像DI。数字图像DI接下来可被图像信号处理单元130转换为RGB格式、YUV格式、或HSV格式,以供后端处理之用。
图像预处理单元120用来在原始图像域(RAW image domain)解析数字图像DI,以产生数字图像DI的色质特征(color characteristic)的信息,例如锐利值(sharpness),其中原始图像域是人类的眼睛无法看见的。图像预处理单元120亦用来根据该色质特征得到数字图像DI的焦距状态的信息。焦距状态的信息可经由将色质特征与某些预设条件相比较以后得到。色质特征可包含锐利值、信心值(confidence value)、离焦距值(defocus value)、或其它种类的数值。色质特征可示意焦距状态,例如锐利值越佳的代表焦距越佳等。因此,通过决定色质特征的多个相异数值范围各自所对应的焦距状态数值,可决定所撷取的数字图像DI的焦距状态,并可根据所决定的焦距状态来决定对应的焦距调整算法,以执行该焦距调整算法来调整图像撷取装置的焦距。请注意,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数字图像DI对应于各种色频(例如色频R、色频G、色频B)的色质状态可各自独立地解析或一起解析。
图像信号处理器130用来在数字图像DI上执行不同的操作,并提供焦距控制信号给图像感测模块110,以调整图像感测模块110的焦距。图像信号处理器130可根据该色质特征所对应的焦距状态来决定所使用的焦距调整算法,以控制图像感测装置110中镜头单元112的移动方式,其中色质特征由图像预处理单元120所接收。图像信号处理器130根据所决定的焦距调整算法来产生焦距控制信号FC。图像感测模块110会根据焦距控制信号FC的指示来移动镜头单元112。
预览单元140可选择性地设置于图像撷取单元100中,用来显示图像感测单元110所撷取的数字图像DI。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图像信号处理器130可用以决定所使用的焦距调整算法,并提供对应焦距控制信号FC以调整图像感测模块110的镜头单元112的焦距。在该实施例中,焦距调整算法是根据数字图像DI的锐利值CS所落入的数值范围来决定。请参阅图2,其为数字图像DI的锐利值CS的相异范围示意图。
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了解,图像的锐利度可用来示意图像的焦距状态。当镜头单元112所对准的位置位于其焦距内时,在这种状况下所撷取的数字图像DI会具有较佳的锐利值。反之,若镜头单元112所对准的位置不在其焦距内时,在这种状况下所撷取的数字图像DI会具有较差的锐利值。因此,镜头单元112所对准的位置与其撷取的数字图像DI的锐利值CS之间会具有相对关系,且该相对关系可用于示意镜头单元112所对准的位置在移动前后的焦距状态变化。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焦距状态被定义为三种范围,包含线性范围(linear range)、方向性范围(directional range)、以及出界范围(out of range)。在线性范围中,锐利度与镜头单元112的位置呈现出一线性关系;通过决定该线性关系的斜率,可以根据落于线性范围内的镜头单元112的位置计算出对应的锐利度。如此一来,便可以得知镜头单元112的位置是否对应于线性范围中最佳的焦距,且当镜头单元112的位置在线性范围内但尚未对应于最佳焦距时,仍然可根据该斜率决定镜头单元112需要移动的步距(step)的数目与方向,以将镜头单元112移动至具有线性范围中最佳锐利度的位置。在方向性范围内,锐利度与镜头单元112的位置之间并不存在有上述的线性关系,然而仍然可以判断出用来提高锐利度表现的镜头单元112的移动方向,尽管在这种状况下无法精确判定镜头单元112沿该移动方向需移动的步距数目。而在出界范围内,锐利度无法提供任何该如何移动镜头单元112的方向与步距数目以提高锐利度表现的信息;这可能是因为镜头单元112的位置离欲拍摄的景物太远或太近,也有可能是拍摄环境太差(例如周围亮度太低)。因此,图像信号处理器130可对应于上述的不同锐利度范围,使用不同的焦距调整算法来调整镜头单元112的位置。
如图2所示,锐利值CS的值域可分类成三种范围条件,且每一种范围条件各自对应于特定的焦距调整算法。这三种范围条件可定义出四个相异的临界锐利值R1、R2、R3、R4,其中临界锐利值R1、R2、R3、R4是根据锐利值、焦距状态、及/或图像撷取模块100的系统规格所定义。第一范围V1被定义为对应于小于临界锐利值R1的值域。第二范围V2被定义为对应于临界锐利值R1与R2之间的值域。第三范围V3被定义为对应于临界锐利值R2与R3之间的值域。第四范围V4被定义为对应于临界锐利值R3与R4之间的值域。第五范围V5被定义为对应于大于临界锐利值R4的值域。
请注意,越高的锐利值并不见得对应于较佳的锐利值表现。因此,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临界锐利值R1、R2、R3、R4是根据对于锐利值表现的不同实验所决定的。
请参阅图3,其为根据图2所定义的各种锐利值范围来决定其各自对应的焦距调整算法的流程图。图3所示决定焦距调整算法的流程包含如下步骤:
步骤302:决定数字图像DI的锐利值CS落于哪一个锐利值范围,并决定该锐利值范围所对应的焦距调整算法。当锐利值CS落于第三范围V3内时(亦即一线性范围内),选择线性调整算法作为焦距调整算法,并执行步骤304。当锐利值CS落于第二范围V2或第四范围V4内时(亦即一方向性范围内),选择方向性调整算法作为焦距调整算法,并执行步骤306。当锐利值CS落于第一范围V1或第五范围V5内时(亦即一出界范围内),选择焦距扫描调整算法作为焦距调整算法以调整镜头单元112的位置,并执行步骤308。
步骤304:在线性调整算法下,焦距控制信号FC会指示镜头单元112由其目前位置沿第一方向移动第一步距。第一方向与第一步距是根据锐利值CS与镜头单元112位置之间的线性关系所决定。接着执行步骤302以确认移动镜头单元112的位置后所更新的锐利值CS的新值。
步骤306:在方向性调整算法下,焦距调整信号FC会指示镜头单元112由其目前位置沿着第二方向移动。在锐利值CS落于方向性范围的情况下,因为锐利值CS与镜头单元112的位置之间的关系是未知的,因此只能决定移动镜头单元112的方向,然而此时镜头单元112仍然可以预先决定的第二步距移动。接着执行步骤302以确认移动镜头单元112的位置后所更新的锐利值CS的新值。
步骤308:在焦距扫描调整算法下,其对应于锐利值CS落于出界范围的状况,且在该状况下,图像撷取装置100会进行锐利值CS扫描以找寻理想的锐利值CS。焦距控制信号FC会指示镜头单元112沿第三方向并以预先决定的第三步距移动朝向第三位置移动。该第三位置是根据镜头单元112的目前位置所决定的。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在锐利值CS代表镜头单元112的目前位置远离其对准的景物的情况下,焦距扫描调整算法会促使镜头单元112朝向景物移动;反之,在锐利值CS代表镜头单元112的目前位置离景物过近的情况下,焦距扫描算法会促使镜头单元112远离景物移动。接着执行步骤310,以确认每次执行焦距扫描调整算法之后更新的锐利值CS。
步骤310:锐利值CS会在此步骤被确认是否落入线性范围内。若确认锐利值CS落入线性范围内,则重新执行步骤302与步骤304以改采线性调整算法作为焦距调整算法;若确认锐利值CS未落入线性范围内,则执行步骤312以找寻镜头单元112的理想位置。在某些极端的状况下,例如在低环境亮度下,锐利值CS有可能无法被收敛至该线性范围,因此需要以搜寻最佳锐利值CS的方式来找寻镜头单元112的理想位置。
步骤312:每一次执行焦距扫描调整算法后所更新的锐利值CS都会被相互比较,以找寻最理想的锐利值CS,例如锐利值CS的一峰值,且对应于最理想锐利值CS的镜头单元112的位置即被决定为理想位置。镜头单元112的位置可在步骤312找到其最理想位置,若上述比较过程中尚未找到该最理想位置,则继续执行步骤302。
在步骤302中,所采用的焦距调整算法会根据锐利值CS所落入的范围来决定,其中锐利值CS亦对应于镜头单元112的位置。在一般情况下,当锐利值CS的表现越佳,其对应的镜头单元112的位置也会越佳。因此,锐利值CS可作为镜头单元112的焦距的量度。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其它类型的色质特征亦可用来当作镜头单元112的焦距的量度,例如一信心值水平(confidence level)。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第三范围V3定义为对应于最佳锐利值表现,因此只需要相当细微的镜头单元112位置调整,亦即仅需执行线性调整算法即可得到最佳锐利值表现。如步骤304所揭露,当执行线性调整算法时,只需以预先决定的步距移动并调整镜头单元112的位置,其中预先决定的步距可为焦距补偿长度(focus length offset)或补偿转角(rotational angleoffset)。焦距补偿长度或补偿转角皆可通过应用于线性范围的一已知焦距调整公式来决定,以决定镜头单元112的焦距位置。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第二范围V2或第四范围V4定义为略逊于第三范围V3对应的锐利值表现。如步骤306所揭露,当锐利值CS落于第二范围V2或第四范围V4之内,可执行方向性调整算法以将镜头单元112的位置持续沿一方向移动至对应锐利值CS更为接近第三范围V3之处,直到锐利值CS更新到落入第三范围V3之内为止。如此一来,便可以上述线性调整算法调整镜头单元112的位置,使其实现最佳锐利值表现。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第一范围V1与第五范围V5定义为图像撷取单元100无法通过线性调整算法或方向性调整算法直接调整的较糟或最糟锐利值表现。除此以外,当锐利值CS落于第一范围V1或第五范围V5内时,移动镜头单元112以使其得到较佳锐利值表现的方向与位置(例如上述的步距)也无法直接决定;因此,如步骤308、步骤310、步骤312所揭露,该种状况需要通过执行焦距扫描调整算法来处理。
该焦距扫描调整算法包含二个主要的步骤:(1)将镜头单元112沿着第一预定方向移动第一预定步距,并确认移动该第一预定步距后的锐利值CS是否较移动第一预定步距前的锐利值表现更佳,如步骤308与步骤310所揭露;(2-1)当确认移动第一预定步距后的锐利值CS较移动第一预定步距前的锐利值表现更佳时,将镜头单元112如步骤310般再次沿着第一预定方向移动第一预定步距,并再次执行步骤302,直至锐利值CS变化至落入第二范围V2、第三范围V3、第四范围V4其中之一,并对应执行线性调整算法或方向性调整算法来移动镜头单元112的位置。(2-2)反之,若确认移动第一预定步距后的锐利值CS较移动第一预定步距前的锐利值表现更糟时,将镜头单元112沿着第二预定方向移动第二预定步距,其中第二预定方向是相反于上述(2-1)所提及的第一预定方向。如步骤312所揭露,步骤302会再次被执行,直至锐利值CS变化至落入第二范围V2、第三范围V3、第四范围V4其中之一,并对应执行线性调整算法或方向性调整算法来移动镜头单元112的位置。请注意,在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中,第二预定步距可大于第一预定步距,因为使用第二预定步距时,移动镜头单元112的方向(亦即该第二预定方向)已经大致上固定。在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中,第二预定步距可为第三范围V3的长度的一半。
焦距控制信号FC是对应于移动镜头单元112的任何指令所产生。图像感测模块110会应对于焦距控制信号FC的指示来实施上述的各种焦距调整算法。
请参阅图4,其为根据本发明与图1-3相关的部分实施例所揭露的焦距调整方法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该焦距调整方法包含步骤如下:
步骤402:撷取一数字图像DI。
步骤404:在原始图像域计算数字图像DI的色质特征。在数字图像DI由图像信号处理器130处理之前,色质特征可由图像预处理单元112所计算。
步骤406:根据色质特征决定用来移动镜头单元112的焦距调整算法。例如可根据色质特征所落入的范围来决定焦距调整算法。
步骤408:根据焦距调整算法产生焦距控制信号FC。焦距控制信号FC包含用于移动镜头单元112的方向与步距的信息,且不同的焦距调整算法对应的方向与步距也具有相异的设定。
步骤410:根据焦距控制信号FC来调整镜头单元112的位置。如以上所述,镜头单元112会朝向焦距控制信号FC所指示的预定方向与预定步距来移动。
步骤406的主要细节已揭露于图3。请注意,将图4所示的流程图施以合理的排列组合或附加以上所提及的至少任一条件所形成的实施例,仍应视为本发明的实施例。
在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中,还可选取数字图像DI的一重点区域(regionof interest)RoI来决定色质特征,以降低计算时的复杂度。当图像撷取装置100的使用者预览数字图像DI时,重点区域RoI可另外通过使用者指令来选取。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图像信号处理器130还用来传输重点区域RoI的信息至图像预处理单元120,亦即沿着图1所示的虚线路径来传输重点区域RoI的信息。图像预处理单元120接着会解析重点区域RoI来产生重点区域RoI的焦距信息,并根据该焦距信息决定重点区域RoI的目前锐利值。
图像信号处理器130根据重点区域RoI的目前锐利值来决定适合的焦距调整算法,以调整镜头单元112的位置;其中根据重点区域RoI的目前锐利值决定对应的焦距调整算法的方式与图2、图3所示决定锐利值CS对应的焦距调整算法的方式相同,故详细实施方式不在此另行赘述。如此一来,对应于重点区域RoI的锐利值的的焦距控制信号仍然可以用来控制镜头单元112的移动,以调整图像撷取装置100中图像感测模块110的焦距。
请参阅图5,其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揭露的焦距调整方法的流程图,其中焦距调整方法是用来对应于被选定的重点区域进行镜头单元112的焦距调整。如图5所示,该焦距调整方法包含如下步骤:
步骤502:接收一数字图像DI。
步骤504:在数字图像DI中决定重点区域RoI。重点区域RoI可通过使用者输入指令、预先定义的设定(例如事先定义中央区域为重点区域RoI)、执行脸部检测机制的结果、或是执行物体检测机制的结果来决定。
步骤506:根据重点区域RoI包含的多个像素计算数字图像DI的锐利值。
步骤508:根据数字图像DI的锐利值,决定移动镜头单元112的步距数目与方向。
同样地,步骤508的细节与图3的揭露技术细节是相同的,除了锐利值CS是根据重点区域RoI所涵盖的范围来决定以外。因此,将图5所示的步骤施以合理的排列组合或附加上述的至少任一条件而衍生的实施例,仍应视为本发明的实施例。
本发明揭露一种焦距调整方法以及应用该焦距调整方法的图像撷取装置。通过本发明所揭露的焦距调整方法与图像撷取装置,所撷取的数字图像或该数字图像中被选定的重点区域可以简单快速的镜头单元调整方式以最佳的锐利度表现来浏览,其中镜头单元的调整方式是根据数字图像的色质特征所决定。

Claims (20)

1.一种焦距调整方法,包含:
利用包含一镜头单元的一图像感测模块撷取一数字图像;
在一原始图像域计算该数字图像的一色质特征;
根据该色质特征决定一焦距控制算法;
根据该焦距控制算法产生一焦距控制信号;及
根据该焦距控制信号调整该图像感测模块的该镜头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焦距调整方法,还包含:
在该数字图像中决定一重点区域;
解析该重点区域中的多个像素值;及
根据该重点区域中的该多个像素值计算该色质特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焦距调整方法,其中根据该色质特征决定该焦距控制算法包含:
当该色质特征落于一第一范围内时,决定该焦距控制算法为一线性调整算法;
当该色质特征落于一第二范围内时,决定该焦距控制算法为一方向性调整算法;及
当该色质特征落于一第三范围内时,决定该焦距控制算法为一焦距扫描调整算法;
其中该第一范围、该第二范围、该第三范围各自依序对应于由高至低的多个焦距阶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焦距调整方法,其中调整该图像感测模块的该镜头单元包含:
在执行该线性调整算法作为该焦距控制算法时,调整该镜头单元由其目前位置朝一第一方向移动一第一步距,其中该第一方向与该第一步距是根据该镜头单元的该目前位置与该色质特征之间的一线性关系所决定;及
在执行该方向性调整算法作为该焦距控制算法时,调整该镜头单元由其目前位置朝向一第二方向移动一第二步距,其中该第二方向是根据该镜头单元的该目前位置与该色质特征所决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焦距调整方法,其中调整该图像感测模块的该镜头单元包含:
在执行该焦距扫描调整算法作为该焦距控制算法时,重复地将该镜头单元以一第三方向移动一第三步距至相异的多个位置;
对应于该多个位置的每一位置,计算该锐利值;及
决定是否根据该锐利值更换该焦距控制算法的种类,其中该锐利值是对应于该第一范围中的一特定位置或一峰值。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焦距调整方法,其中该焦距控制信号包含移动该镜头单元时所移动的步距的数目及方向。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焦距调整方法,还包含:
撷取一后邻数字图像;及
根据该后邻数字图像的色质特征来调整该镜头单元。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焦距调整方法,其中计算该色质特征的步骤是由一专用处理器所执行,且该色质特征为一锐利值与一信心值其中之一或两者的组合。
9.一种焦距调整方法,包含:
由一图像感测模块撷取一数字图像,其中该图像感测模块包含一镜头单元;
决定该数字图像中的一重点区域;
根据该重点区域的多个像素计算对应于该数字图像的一锐利值;
根据该锐利值决定移动该镜头单元的步距的一数目与一方向;
当该锐利值落于一第一范围内时,将该镜头单元沿一第一方向移动一第一数目的步距,其中该第一数目与该第一方向是根据一线性关系所决定;及
当该锐利值落于一第二范围内时,将该镜头单元沿一第二方向移动一第二数目的步距,其中该第二数目为一预先决定的数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焦距调整方法,其中该重点区域是根据一使用者输入指令、一预先决定的区域或一图像处理算法所决定,该图像处理算法为一脸部检测算法。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焦距调整方法,其中该锐利值的计算是分别执行于原始图像域的每一色频。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焦距调整方法,其中计算该锐利的步骤是由一图像预处理单元在原始图像域执行。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焦距调整方法,还包含:
当该锐利值位于一第三范围内时,执行该镜头单元的一焦距扫描调整算法。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焦距调整算法,其中该第一范围对应于一线性焦距范围,该第二范围对应于一方向性焦距范围,且该第三范围对应于一出界范围。
15.一种图像撷取装置,包含:
一图像感测模块,包含一可动式镜头单元,并用来撷取一数字图像,及用来根据一焦距控制信号调整该可动式镜头单元的一位置;
一第一图像处理单元,用来在原始图像域解析该数字图像,并用来决定该数字图像的一色质特征;及
一第二图像处理单元,用来根据该数字图像的该色质特征决定一焦距控制眼算法,并用来根据该焦距控制算法提供该焦距控制信号至该图像感测模块;
其中当该色质特征落于一第一范围内时,该焦距控制算法为一线性调整算法;
其中当色质特征落于一第二范围内时,该焦距控制算法为一方向性调整算法;及
当该色质特征落于一第三范围内时,该焦距控制算法为一焦距扫描调整算法。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图像撷取装置,其中该第一图像处理单元还用来从该第二图像处理单元接收一重点区域的信息,并用来解析该重点区域内的像素以决定该锐利值。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图像撷取装置,其中该第二图像处理单元还用来根据一使用者输入指令、一预先决定的区域、或一图像处理算法来决定该重点区域,其中该图像处理算法为一脸部检测算法与一物体检测算法其中之一。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图像撷取装置,其中该焦距控制信号包含移动该可动式镜头单元的步距的一数目以及一方向的信息;
其中当该焦距控制算法为一线性调整算法时,该步距的数目与该方向是根据该色质特征与该可动式镜头单元的一目前位置所决定;及
其中当该焦距控制算法为一方向性调整算法时,该方向是根据色质特征与该可动式镜头单元的该目前位置所决定,且该步距的数目为一预先决定的数目。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图像撷取装置,其中该第一图像处理单元与该第二图像处理单元为彼此分开实施的硬件电路。
20.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图像撷取装置,还包含:
一预览模块,用来显示该数字图像的一预览图像。
CN201310051138.XA 2012-02-13 2013-02-16 焦距调整方法与相关图像撷取装置 Active CN10324881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261597847P 2012-02-13 2012-02-13
US61/597,847 2012-02-1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48816A true CN103248816A (zh) 2013-08-14
CN103248816B CN103248816B (zh) 2016-05-11

Family

ID=488684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51138.XA Active CN103248816B (zh) 2012-02-13 2013-02-16 焦距调整方法与相关图像撷取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049364B2 (zh)
CN (1) CN103248816B (zh)
DE (1) DE102013201980B4 (zh)
TW (1) TWI451184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00557A (zh) * 2014-05-21 2015-11-25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便携式电子装置以及图像提取方法
CN106550175A (zh) * 2015-09-16 2017-03-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头、调节摄像头拍摄清晰度的方法及装置
CN106657763A (zh) * 2015-10-28 2017-05-1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设备和方法
TWI585394B (zh) * 2015-12-09 2017-06-01 由田新技股份有限公司 動態式自動追焦系統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618495B1 (ko) 2015-01-18 2023-12-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영상 처리 장치 및 방법
TWI701492B (zh) * 2017-06-30 2020-08-11 大陸商寧波舜宇光電信息有限公司 定焦攝像模組及其調焦裝置和調焦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291845A1 (en) * 2005-06-22 2006-12-28 Fuji Photo Film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ciding in-focus position of imaging lens
US20080187185A1 (en) * 2007-02-05 2008-08-07 Takeshi Misawa Image pickup apparatus, and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 of image pickup
CN101939980A (zh) * 2008-02-06 2011-01-05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电子摄像机和图像处理方法
WO2011039049A1 (de) * 2009-09-29 2011-04-07 Carl Zeiss Microimaging Gmbh Automatisches fokussierverfahren für ein optisches instrument zum vergrösserten betrachten eines objekt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436932B2 (en) * 2005-04-22 2013-05-07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Focus target discrimination using multiple focus zones
JP2007139893A (ja) * 2005-11-15 2007-06-07 Olympus Corp 合焦検出装置
TWI336588B (en) 2007-06-14 2011-01-21 Novatek Microelectronics Corp A focusing method, suitable for an image capturing apparatus using in an environment of low brightness and image captur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US20090079862A1 (en) * 2007-09-25 2009-03-26 Micron Technology,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providing imaging auto-focus utilizing absolute blur value
JP2009284309A (ja) 2008-05-23 2009-12-03 Casio Comput Co Ltd 撮像装置、表示制御プログラム及び表示制御方法
JP5535080B2 (ja) * 2008-10-30 2014-07-02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カメラシステム
CN101753833B (zh) 2008-12-17 2012-07-04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头模组调焦检测方法、装置、系统及检测设备
US8692929B2 (en) 2009-01-22 2014-04-08 Panasonic Corporation Lens drive device, image-captur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with shape memory alloy actuator
JP5300520B2 (ja) * 2009-02-17 2013-09-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焦点調節装置、及び焦点調節方法
JP4973719B2 (ja) 2009-11-11 2012-07-11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撮像方法、及び撮像プログラム
US9438785B2 (en) * 2012-03-09 2016-09-06 Htc Corporation Electronic device and focus adjustment method thereof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291845A1 (en) * 2005-06-22 2006-12-28 Fuji Photo Film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ciding in-focus position of imaging lens
US20080187185A1 (en) * 2007-02-05 2008-08-07 Takeshi Misawa Image pickup apparatus, and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 of image pickup
CN101939980A (zh) * 2008-02-06 2011-01-05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电子摄像机和图像处理方法
WO2011039049A1 (de) * 2009-09-29 2011-04-07 Carl Zeiss Microimaging Gmbh Automatisches fokussierverfahren für ein optisches instrument zum vergrösserten betrachten eines objektes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00557A (zh) * 2014-05-21 2015-11-25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便携式电子装置以及图像提取方法
CN106550175A (zh) * 2015-09-16 2017-03-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头、调节摄像头拍摄清晰度的方法及装置
CN106550175B (zh) * 2015-09-16 2019-09-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头、调节摄像头拍摄清晰度的方法及装置
CN106657763A (zh) * 2015-10-28 2017-05-1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设备和方法
CN106657763B (zh) * 2015-10-28 2021-03-0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设备和方法
TWI585394B (zh) * 2015-12-09 2017-06-01 由田新技股份有限公司 動態式自動追焦系統
US10521895B2 (en) 2015-12-09 2019-12-31 Utechzone Co., Ltd. Dynamic automatic focus tracking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3201980A1 (de) 2013-08-14
DE102013201980B4 (de) 2014-10-09
TW201333617A (zh) 2013-08-16
US20130208166A1 (en) 2013-08-15
CN103248816B (zh) 2016-05-11
TWI451184B (zh) 2014-09-01
US9049364B2 (en) 2015-06-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572963B (zh) 用于融合图像的系统及方法
KR101666397B1 (ko) 객체 영상 획득 장치 및 방법
CN103248816B (zh) 焦距调整方法与相关图像撷取装置
US10027909B2 (en) Imaging device, imaging method, and image processing device
US20170180680A1 (en) Object following view presentation method and system
US20160173762A1 (en) Image-capturing apparatus
JP5643563B2 (ja)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KR102209066B1 (ko) 다수의 초점거리를 이용한 이미지 합성 방법 및 장치
CN104601892A (zh) 一种终端、图像拍摄方法及装置
US9007483B2 (en) Image synthesis device and computer program for image synthesis for synthesizing a plurality of images of different exposure times
WO2021000063A1 (en) Automatic focus distance extension
CN105141841A (zh) 摄像设备及其方法
CN114339042A (zh) 基于多摄像头的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JP2019101996A (ja) 複数の撮像画像を合成することによりノイズを低減する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US20130057728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image processing
CN104580899A (zh) 物体成像的控制方法及成像装置
JP2017220885A (ja) 画像処理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およ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JP5889022B2 (ja) 撮像装置、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579764B2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KR101873257B1 (ko) 카메라 제어장치 및 그 장치의 구동방법
US12010408B2 (en) Automatic focus distance extension
CN113067981B (zh) 相机的焦距调整方法和相机
US11206344B2 (en) Image pickup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KR101099671B1 (ko) 오토포커스 시스템의 제어방법
JP2024002631A (ja) 画像処理装置、撮像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コンピュータの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Zeng Fuchang

Inventor after: Jue Xindi

Inventor after: Wu Jinglong

Inventor before: Zeng Fuchang

Inventor before: Dai Chenxi

Inventor before: Lai Yingru

Inventor before: Jue Xindi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