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28564B - 电梯的冷却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梯的冷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28564B
CN103228564B CN201080070351.XA CN201080070351A CN103228564B CN 103228564 B CN103228564 B CN 103228564B CN 201080070351 A CN201080070351 A CN 201080070351A CN 103228564 B CN103228564 B CN 10322856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reign matter
air
elevator
equipment
cooling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7035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28564A (zh
Inventor
内田善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2285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285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285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285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34Details, e.g. call counting devices, data transmission from car to control system, devices giving information to the control syste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2Cages, i.e. cars
    • B66B11/0226Constructional features, e.g. walls assembly, decorative panels, comfort equipment, thermal or sound insulation
    • B66B11/024Ventilation syste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2Cages, i.e. ca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不需要烦杂的保养作业就能够获得需要的冷却效果的电梯的冷却装置。因此,在对设置于电梯的轿厢的设备进行冷却的电梯的冷却装置中,构成为具备:进气部,其将由所述轿厢升降时的行驶风形成的空气流导入所述设备的内部;排气部,其将所述设备的内部的空气排出至所述设备的外部;以及异物分离单元,其设于所述进气部,并将所述空气流内含有的异物利用作用于所述异物的离心力和重力中的至少任意一方进行分离,所述进气部将通过所述异物分离单元分离了所述异物且异物含有量比进行该分离前减少的所述空气流导入所述设备的内部。

Description

电梯的冷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的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对设置于电梯的轿厢的控制基板等设备进行冷却的电梯的冷却装置,存在例如使用散热翅片或冷却风扇或者用于将轿厢行驶时的行驶风导入的管道等的装置。
在图12中示出了这样的现有的电梯的冷却装置的代表例。在该图12中,标号1是在未图示的电梯的轿厢的例如上部设置的组装箱。在该组装箱1内收纳有例如电路基板等作为发热设备的冷却对象物2。在组装箱1的一个侧面设有进气口3。在该进气口3安装有用于除掉进气中的沙尘等异物的进气过滤器21。在组装箱1的另一侧面安装有兼作排气口的排气风扇22。通常,利用电动机驱动该排气风扇22旋转。并且,当该排气风扇22旋转时,因冷却对象物2发出的热量而温度上升的空气从组装箱1排出。这样,组装箱1内的气压降低,因此外部空气从进气口3进入组装箱1内。此时,进气中含有的异物被进气过滤器21捕获。
另外,作为现有的电梯的冷却装置的另一个示例,已知专利文献1所示那样的电梯的冷却装置。在该专利文献1中,示出了下述这样的电梯的散热装置:将用于对搭载于轿厢的电路基板进行冷却的风扇装置设置于轿厢,通过机械地传递滚轮引导件的旋转来使该风扇装置旋转,所述滚轮引导件沿导轨滚动来对轿厢的升降进行引导。另外,在该专利文献1中,示出了这样的结构:在轿厢设有多个进排气口和通风管道,所述多个进排气口在轿厢升降时将行驶风导入,同时将导入的行驶风排出,所述通风管道用于将行驶风引导至搭载于轿厢的电路基板。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34196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可是,在这样的现有的电梯的冷却装置中,采用散热翅片的冷却装置通过基于热传导的热量的扩散和散热翅片周围的空气的自然对流来使冷却对象的热量发散。因此,需要这样的冷却翅片,该冷却翅片具有与冷却对象的发热量相对应的体积,如果冷却对象的发热量变大,则冷却翅片的尺寸变大,从而存在需要较大的设置空间这样的问题。
另外,在现有的电梯的冷却装置中,使用冷却风扇的冷却装置从轿厢外将空气强制地导入。存在这样的情况:在轿厢外的空气中含有沙尘等异物。因此,从轿厢外导入的空气中含有的沙尘等异物会被冷却风扇吹向冷却对象。因此,存在这样的问题:异物附着/堆积于风扇,从而导致冷却能力降低。另外,在异物附着/堆积于作为冷却对象的电路基板的情况下,存在这样的问题:电路由于灰尘和水分或碳化物等而漏电,从而导致设备的故障。
为了防止这样的由从轿厢外导入的空气中含有的沙尘等异物导致的故障,存在这样的情况:例如像图12所示那样在进气口配置用于除掉空气中的异物的过滤器。可是,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异物大量附着于过滤器,则过滤器会堵塞,从而存在空气流入量减少、冷却能力下降这样的问题。为了防止该过滤器的堵塞,需要进行定期更换过滤器或清扫等的保养,从而存在烦琐费事这样的问题。
另外,在专利文献1所示的现有的电梯的冷却装置中,将滚轮引导件的旋转经旋转传递机构机械地传递至冷却风扇,作为使冷却风扇旋转的动力。因此,在冷却风扇或旋转传递机构中可动部大量存在,且在这些可动部会产生磨损。因此,需要进行磨损部件的更换等的保养,从而存在烦琐费事这样的问题。并且,在专利文献1中,还记载有这样的内容:在轿厢设置通风管道,该通风管道具有用于将轿厢升降时的行驶风导入的多个进排气口。可是,这样的通风管道需要大量的部材,存在轿厢自重增加这样的问题或在制造中花费大量的费用这样的问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得到一种不需要烦杂的保养作业就能够获得需要的冷却效果的电梯的冷却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电梯的冷却装置是对设置于电梯的轿厢的设备进行冷却的电梯的冷却装置,其中,所述电梯的冷却装置构成为具备:进气部,其将由所述轿厢升降时的行驶风形成的空气流导入所述设备的内部;排气部,其将所述设备的内部的空气排出至所述设备的外部;以及异物分离单元,其设于所述进气部,并将所述空气流内含有的异物利用作用于所述异物的离心力和重力中的至少任意一方进行分离,所述进气部将通过所述异物分离单元分离了所述异物且异物含有量比进行该分离前减少的所述空气流导入所述设备的内部。
发明的效果
在本发明的电梯的冷却装置中,起到了这样的效果:不需要烦杂的保养作业就能够获得需要的冷却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应用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冷却装置的、在内部收纳有冷却对象物的组装箱的立体图。
图2是用于对应用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冷却装置的组装箱的在轿厢行驶时的空气的流动进行说明的主视图。
图3是用于对应用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冷却装置的组装箱的在轿厢停止时的空气的流动进行说明的主视图。
图4是用于对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冷却装置搭载于实际运转中的电梯来测量冷却对象物的温度变化时的结构条件进行说明的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冷却装置的在图4的结构条件下的测量结果的曲线图。
图6是应用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电梯的冷却装置的组装箱的立体图。
图7是用于对应用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电梯的冷却装置的组装箱的在轿厢行驶时的空气的流动进行说明的主视图。
图8是用于对应用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电梯的冷却装置的组装箱的在轿厢停止时的空气的流动进行说明的主视图。
图9是应用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电梯的冷却装置的组装箱的立体图。
图10是用于对应用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电梯的冷却装置的组装箱的在轿厢行驶时的空气的流动进行说明的主视图。
图11是用于对应用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电梯的冷却装置的组装箱的在轿厢停止时的空气的流动进行说明的主视图。
图12是应用了现有的电梯的冷却装置的组装箱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说明。在各附图中,同一标号表示相同的部分或相当部分,适当简化或省略其重复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至图5涉及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在图1中示出应用了该实施方式的电梯的冷却装置的组装箱的立体图。
在该图1中,标号1是在未图示的电梯的轿厢的例如上部设置的组装箱。该组装箱1是大致长方体状的箱体。并且,在该组装箱1内收纳有例如电路基板等作为发热设备的冷却对象物2。在组装箱1的下表面的一侧端设有进气口3。在该进气口3安装有进气罩4。在正面观察时,该进气罩4形成为大致半圆形。进气罩4具有弯曲成圆弧状的进气部导风板4a。
进气罩4以大致半圆形的圆弧部分处于下方且直径部分处于上方的方式安装于组装箱1的进气口3部分。此时,进气罩4的大致半圆形的直径部分中的一个半径侧贴靠于进气口3,另一个半径侧配置成位于从组装箱1的侧面伸出至外侧的位置。并且,进气罩4中的、配置成位于从该组装箱1的侧面伸出至外侧的位置的另一个半径侧朝向上方开口。该开口部形成流入面5。
在进气罩4内的靠进气口3侧的端部设有异物分离板6。在此,直板状的异物分离板6从进气罩4的圆弧侧向内侧突出设置成进气部导风板和异物分离板构成的角7为锐角。并且,在被该异物分离板6和进气部导风板4a夹住而形成的空间中,在进气部导风板4a的最靠近异物分离板6的部分,设有作为开口部的气流行进方向排出口8a。另外,进气罩4的两侧(组装箱1的前表面侧和后表面侧)的靠进气口3侧的一半成为开口部,从而形成了气流行进侧面方向排出口8b。
内部导风板9以位于进气口3上方的方式安装于组装箱1内的侧面。在此,该内部导风板9以截面成为整圆的四分之一的圆弧状的方式形成。
在组装箱1的前表面和后表面的上端分别设有作为开口部的排气口10。并且,在这些排气口10的外侧分别安装有排气罩11。这些排气罩11由将各排气口10的上方侧覆盖的上表面、和与各排气口10的开口面平行的面这两个面构成。各排气口10的左右两侧和下方侧敞开,从而形成了排气面12。这些排气罩11担负着防止来自上方的行驶风13从排气口10直接流入而导致气流的方向性丧失这样的整流作用(气流的单向性)。另外,排气罩11还具有使异物难以从排气口10导入组装箱1内部这样的功能。
图2是对应用了这样构成的电梯的冷却装置的组装箱的在轿厢行驶时的空气的流动进行说明的图。当轿厢上升时,设置于轿厢的组装箱1也与轿厢一起上升。因此,行驶风13相对于组装箱1从上方向下方相对流动。当该行驶风13遇到进气罩4的流入面5时,由于气压的差,气流沿着进气罩4的进气部导风板4a的圆弧状的形状被引导。此时,气流中含有的质量比空气大的沙尘或垃圾类等异物的轨道由于自重和离心力而向圆弧状的轨道的靠外侧的位置偏离(离心分离作用)。即,流入的空气的气流14中的异物沿着进气部导风板4a的内壁回转,并被导入由异物分离板6和进气部导风板4a夹住而形成的空间。
这样,被导入由异物分离板6和进气部导风板4a夹住而形成的空间的、异物含有量较多的空气主要从气流行进方向排出口8a排出(朝向排出口行进方向的空气的气流15)。没有从气流行进方向排出口8a排出的气流的大部分向上方向前进,并从进气口3进入组装箱1内部(组装箱内导入风16)。另一方面,没有被引导向气流行进方向排出口8a和进气口3的剩余的气流从气流行进侧面方向排出口8b排出(朝向排出口侧面方向的空气的气流17)。此时,一边将借助于重力而停留在进气罩4和进气部导风板4a的底部的异物从气流行进侧面方向排出口8b排出一边进行排气(异物的排出作用)。从进气口3进入组装箱1内部的气流通过内部导风板9而改变行进方向,并吹向冷却对象物2。这样,能够利用导入组装箱1内的空气流高效地冷却冷却对象物2。
并且,被冷却对象物2加热后的空气从气压更低的排气口10排出。从排气罩11排出的空气自排气罩11与外部的行驶风13汇合(流出的空气的气流18)。
这样,首先,电梯的轿厢上升时的行驶风13通过进气罩4和进气口3被导入组装箱1的内部,所述进气罩4用于将从上方遇到的风导入,所述进气口3用于将风导入组装箱1内部。在该导入的过程中,通过圆弧状的进气部导风板4a使气流的方向变为向上,同时利用离心分离的原理使气流中的异物分离。并且,最终通过异物分离板6从要导入组装箱1内的空气中将异物除去。通过异物分离板6除去的异物借助于从进气罩4的流入面5进入的气流的一部分而从气流行进方向排出口8a和气流行进侧面方向排出口8b排出,该气流行进方向排出口8a位于主要的气流行进方向,该气流行进侧面方向排出口8b位于与主要的气流行进方向正交的方向。即,进气罩4的圆弧状的进气部导风板4a、异物分离板6以及气流行进方向排出口8a及气流行进侧面方向排出口8b构成了将异物从行驶风13分离的异物分离单元。
这样,在行驶风13的导入过程中除去了异物后的空气在组装箱1内通过内部导风板9吹向冷却对象物2。并且,对冷却对象物2进行冷却而变暖的空气从位于组装箱1的靠上侧的位置的排气口10排出至组装箱1的外部。通过该一连串的强制的空气的流动来进行冷却。
另一方面,应用了这样构成的电梯的冷却装置的组装箱的在轿厢停止时的空气的流动如图3那样。在轿厢停止而没有行驶风的情况下,利用因组装箱1内部的冷却对象物2的发热而发生的自然对流来进行排热。与接受行驶风而形成强制的空气流动的情况相比,风量变少,但通过自然对流,能够从下部的进气口3导入外部空气(停止时流入的空气的气流19),同时能够确保从上部的排气口10进行排热的空气的气流(停止时流出的空气的气流20),从而防止热量滞留。由于在轿厢停止时不存在来自上部的行驶风,因此,从排气口10排出的温暖气体向上方向升起。在此,以使各排气口10的左右两侧敞开的方式构成排气罩11。因此,能够使没有行驶风的情况下的基于自然对流而产生的温暖气体在排出后立刻向上方向升起,从而使温暖气体难以在组装箱1内部滞留。
为了利用行驶风或自然对流获得所希望的排热效果,需要设计成在从进气口3至排气口10的一连串结构中确保具有固定的截面积的风路。例如在图1中,该风路是指从由行驶风流入的组装箱1和进气罩4构成的流入面5到由组装箱1和排气罩11构成的排气面12的一连串风路。关于需要的截面积,能够以进气口3/排气口10的数量或面积、冷却对象物2的发热量或形状/配置等参数为基础,通过热流体解析仿真或实验等方法导出。
图4是用于对将本实施方式的电梯的冷却装置搭载于实际运转中的电梯来测量冷却对象物的温度变化时的结构条件进行说明的图。在用于该测量的电梯的冷却装置中,为了提高冷却效果,设有两处进气部和四处排气部。另外,为了进行风路截面积和冷却效果的比较,在相对于条件A使风路截面积为1.5倍的条件B的结构中也同时进行了测量。条件C用于比较进气部结构的不同所造成的影响。在该条件C中,在进气部未设置本发明申请的异物分离单元,而仅在排气部设置用于防止行驶风的逆流的罩,并使风路截面积与条件A相同。
在图5中示出了图4的结构条件下的24小时的测量结果。将壳体内部的印刷基板的封装部件(电解电容器)的表面温度作为测量对象。壳体内部的通电状态没有变化,测量对象的发热量始终固定。另外,电梯的状态由加速度传感器输出表示。该加速度传感器输出是以0.00(V)为中心振动的输出曲线。并且,该振动的振幅较小的前半约10小时为停止时间带,振动变剧烈的后半约14小时为行驶时间带。
在该图5的曲线图中,在整个时间带存在3~4℃左右的温度振幅,这是由下述原因引起的:除轿厢的行驶风外,还存在不定期地在井道中吹过的风。首先,以条件A和条件B进行对比。如果以测量值的平均温度进行比较,则为这样的结果:与条件A相比,条件B在停止时间带低大约1℃,在行驶时间带低2℃以上。即,可以说确认到,对于风路截面积较大的一方,由气流产生的排热效果较高,通过行驶风的导入而产生的冷却效果较高。并且,该24小时的平均温度差在1℃以上。
接下来,以条件A和条件C进行对比,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得到了条件A与条件B的对比的中间结果。即,为这样的结果:与条件A相比,条件C在停止时间带低大约0.5℃左右,在行驶时间带低1℃左右。作为其主要的理由,可以认为是由以下两点引起的:与条件C相比,在条件A中,由进气部的风路形状的弯曲或异物分离板引起的进气阻力变高;以及在条件A中,由于将含有异物的气流在中途排出,因此,与条件C相比,与冷却对象接触的风量减少。从而可知,为了采用具备本实施方式的异物分离单元的进气部来获得不低于未使用异物分离单元的情况的冷却效果,需要考虑由通风通道阻力和中途排气所引起的风量的减少量来设定风路截面积。
并且,在此,以进气部导风板和异物分离板构成的角7为锐角的方式设置直板状的异物分离板6。关于这一点,也可以使异物分离板6弯曲成例如L字形或圆弧形,并使进气部导风板和异物分离板构成的角7成为例如大致直角。
另外,在此,对将组装箱1设置在轿厢上部的情况进行了说明。在将组装箱1设置于轿厢的下部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将进气罩4的朝向改变为导入在轿厢下降时受到的风的方向(与设置于上部时相反的向下的方向),关于排气罩11,将其改变为使下降时的行驶风不会从排气口10导入组装箱1内的方向(与设置于上部时相反的向下的方向)。
以上那样构成的电梯的冷却装置是对设置于电梯的轿厢的设备即组装箱(其中的冷却对象物)进行冷却的电梯的冷却装置,所述电梯的冷却装置具备:进气部,其将由轿厢升降时的行驶风形成的空气流导入设备的内部;排气部,其将设备的内部的空气排出至设备的外部;以及异物分离单元,其设于进气部,并利用作用于异物的离心力和重力中的至少任意一方来分离空气流内含有的异物,进气部将通过异物分离单元分离了异物且异物含有量比进行该分离前减少的空气流导入设备的内部
另外,异物分离单元使分离出的所述异物与空气流的一部分一起在不经由设备的内部的情况下从气流行进方向排出口和气流行进侧面方向排出口排出至设备的外部。
因此,在利用行驶风的强制空冷时,能够通过在不使用需要维护的过滤器等的情况下减少了异物含有量的空气进行设备的冷却。另外,此时,分离出的灰尘等异物借助于风压被排出至设备外部,因此,不需要进行与设备的分解相伴随的烦杂的大修,或者能够减轻作业负担。另外,不需要具有冷却用的电源或磨损部的动力源,能够获得从超过自然空冷至相当于强制空冷的冷却效果,从而能够实现节能和节约资源。而且,从进气至排气的导风路能够通过仅在设备的内部和外部的一部分增加部材来构成,因此,与在设备外部设置管道等来收集风的方式相比,构成部件较少,从而能够降低制造所需要的费用,节约资源。
实施方式2
在此进行说明的实施方式2为设置了多个前述的实施方式1的结构中的异物分离单元的实施方式。即,在该实施方式2中,在从行驶风的流入面至朝向组装箱内的进气口为止的风路中,设置有多级(在此为3级)异物分离单元。
图6至图8涉及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在图6中示出应用了该实施方式的电梯的冷却装置的组装箱的立体图。如前所述,在该实施方式2中设有多个异物分离单元。即,在进气罩4设置有多个(在此为3个)由进气部导风板4a、异物分离板6以及气流行进方向排出口8a及气流行进侧面方向排出口8b构成的组。并且,这些组与其他的组连结而成为一连串的风路。即,形成有流入面5的第1组的流出侧与第2组的流入侧连结,第2组的流出侧与第3组的流入侧连结,第3组的流出侧与设在组装箱1的下表面的进气口3连结。
这样,进气罩4沿水平方向稍微变长,因此,进气口3不是位于组装箱1下表面的靠侧面的位置,而是位于组装箱1下表面的大致中央附近。因此,在实施方式1中设置的内部导风板9在该实施方式2中没有设置。
并且,其它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图7是对应用了这样构成的电梯的冷却装置的组装箱的在轿厢行驶时的空气的流动进行说明的图。当轿厢上升时,行驶风13相对于组装箱1从上方向下方相对流动。并且,该行驶风13从进气罩4的流入面5被导入,且气流沿着第1进气部导风板4a的圆弧状的形状被引导。此时,与实施方式1相同,通过离心分离作用和异物分离板6将气流中的异物分离,并从气流行进方向排出口8a和气流行进侧面方向排出口8b排出。
未从气流行进方向排出口8a和气流行进侧面方向排出口8b排出的气流一旦向上方向前进,就流入接下来的第2组(异物分离单元)。并且,与第1组相同,将空气中的在第1组异物分离单元中未除尽的异物除掉。另外,同样,在第3组(异物分离单元)中,将空气中的在前两组(异物分离单元)中未除尽的异物除掉。这样,经过了3级异物分离单元的异物除去过程的气流被从进气口3导入组装箱1内。
并且,此后接下来的冷却对象物2的冷却过程与实施方式1相同,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图8是示出应用了本实施方式的电梯的冷却装置的组装箱的在轿厢停止时的空气的流动的图。在轿厢停止时的空气的流动与实施方式1大致相同。只是,由于存在与异物分离单元的数量对应的气流行进侧面方向排出口8b(和气流行进方向排出口8a),因此,在下述方面与实施方式1不同:除了进气罩4的流入面5外,还从所述多个气流行进侧面方向排出口8b等导入外部空气。
并且,在作为进气部的进气罩4设置的异物分离单元的数量根据目的而可以为任意级。并且,在设置多级异物分离单元的情况下,可以对每一级根据作为分离对象的异物的种类(粉尘的直径或重量等)来变更进气部导风板4a所形成的圆弧的半径尺寸。另外,如图7所示,也可以从各进气部导风板4a所形成的圆弧的中心朝向大致垂直下方设置整流部材,以使进气罩4内的气流的轨迹可靠地成为弯曲状。
以上那样构成的电梯的冷却装置是将多个实施方式1的结构中的异物分离单元连结并设置而成的。因此,不但能够起到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效果,还能够提高异物分离能力。
实施方式3
前述的实施方式1及2是利用离心力和重力从空气中分离异物。与此相对,在此进行说明的实施方式3为,在进气部,不利用离心力的作用,而主要利用重力从空气中分离异物。
图9至图11涉及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在图9中示出应用了该实施方式的电梯的冷却装置的组装箱的立体图。在该实施方式3中,在收纳有冷却对象物2的组装箱1的下表面的下方设有进气罩4。该进气罩4具有进气部导风板4a,该进气部导风板4a配置成与组装箱1的下表面大致平行。即,进气部导风板4a大致水平地配置。并且,由进气罩4(进气部导风板4a)形成的进气部的风路成为沿大致水平方向直线吹过的导风路结构。另外,进气部导风板4a比组装箱1的两个侧面向外侧突出。当来自上方的行驶风13遇到该进气部导风板4a的突出部时,由于气压差,行驶风13被导入组装箱1的下方的由进气罩4形成的导风路。
另外,在组装箱1的下表面设有进气口3。在沿大致水平方向从进气罩4内吹过的的空气流中,空气流中的异物一边由于对自重起作用的重力而向下方下降,一边主要是直线地吹过。另一方面,位于组装箱1的下表面附近即位于上方的、异物较少的空气的一部分从进气口3流入气压更低的组装箱1内。这样,利用作用于异物的重力的作用,将含有大量异物的空气排出,并将含有的异物比较少的空气从进气口3导入组装箱1内。
并且,除了没有设置内部导风板9外,其他结构与实施方式1大致相同,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图10是对应用了这样构成的电梯的冷却装置的组装箱的在轿厢行驶时的空气的流动进行说明的图。当轿厢上升时,行驶风13相对于组装箱1从上方向下方相对流动。并且,该行驶风13遇到进气部导风板4a的突出部,并被导入组装箱1的下方的由进气罩4形成的导风路。并且,利用前述那样的作用于异物的重力的作用,将含有大量异物的下方的空气排出,并将含有的异物比较少的上方的空气从进气口3导入组装箱1内。
并且,此后接下来的冷却对象物2的冷却过程与实施方式1相同,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图11是示出应用了本实施方式的电梯的冷却装置的组装箱的在轿厢停止时的空气的流动的图。在轿厢停止时的空气的流动与实施方式1大致相同。通过自然对流,将外部空气从组装箱1的下方的进气罩4和进气口3导入,并将温暖气体从组装箱1的上部的排气口10排出。
并且,在该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进气口3设置异物分离用的网。
在以上那样构成的电梯的冷却装置中,代替实施方式1的结构中的异物分离单元的结构,使异物分离单元具备导风板,该导风板使空气流的路径在水平方向形成为直线状,利用作用于异物的重力,将空气流内含有的异物相对于由导风板形成的空气流的路径向铅直下方进行引导,由此将所述异物分离。因此,能够获得这样的电梯的冷却装置:其能够在保留实施方式1的结构中的优点的情况下,以简单的结构实现节省空间。
并且,在以上进行了说明的实施方式1及2中,如果一连串的通风通道截面积相同,则与异物分离单元的级数为一级的情况相比,在多级的情况下,进气部(流入部)的空气阻力变大。因此,为了降低空气阻力,需要进一步增大截面积,从而会导致结构空间或部材使用量增加。另外,在为实施方式3的使气流直线吹过的进气部的情况下,通过空气的流动,异物容易进出组装箱1内部。可是,能够在节省空间、形状简单且部材使用量较少的情况下构成冷却装置。根据这样的情况,在以上的实施方式1至3的结构中,能够根据是使异物分离功能优先还是使节省空间优先等的目的,来选择适当的结构。即,通过变更进气部的异物分离单元的结构,能够根据要求来改变分离异物的能力。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在对设于电梯的轿厢的设备进行冷却的电梯的冷却装置中利用。
标号说明
1:组装箱;
2:冷却对象物;
3:进气口;
4:进气罩;
4a:进气部导风板;
5:流入面;
6:异物分离板;
7:进气部导风板和异物分离板构成的角;
8a:气流行进方向排出口;
8b:气流行进侧面方向排出口;
9:内部导风板;
10:排气口;
11:排气罩;
12:排气面;
13:行驶风;
14:流入的空气的气流;
15:朝向排出口行进方向的空气的气流;
16:组装箱内导入风;
17:朝向排出口侧面方向的空气的气流;
18:流出的空气的气流;
19:停止时流入的空气的气流;
20:停止时流出的空气的气流;
21:进气过滤器;
22:排气风扇。

Claims (7)

1.一种电梯的冷却装置,其对设置于电梯的轿厢的设备进行冷却,
所述电梯的冷却装置具备:
进气部,其将由所述轿厢升降时的行驶风形成的空气流导入所述设备的内部;
排气部,其将所述设备的内部的空气排出至所述设备的外部;以及
异物分离单元,其设于所述进气部,并将所述空气流内含有的异物利用作用于所述异物的离心力和重力进行分离,所述电梯的冷却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进气部将通过所述异物分离单元分离了所述异物且异物含有量比进行该分离前减少的所述空气流导入所述设备的内部;
其中,所述异物分离单元具备导风板,所述导风板使所述空气流的路径形成为向铅直下方弯曲的圆弧状,所述异物分离单元利用作用于所述异物的离心力和重力,将所述空气流内含有的所述异物相对于由所述导风板形成的所述空气流的路径向铅直下方且靠外周的位置进行引导,由此将所述异物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气部具备多个所述异物分离单元。
3.一种电梯的冷却装置,其对设置于电梯的轿厢的设备进行冷却,
所述电梯的冷却装置具备:
进气部,其将由所述轿厢升降时的行驶风形成的空气流导入所述设备的内部;
排气部,其将所述设备的内部的空气排出至所述设备的外部;以及
异物分离单元,其设于所述进气部,并将所述空气流内含有的异物利用作用于所述异物的重力进行分离,所述电梯的冷却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进气部将通过所述异物分离单元分离了所述异物且异物含有量比进行该分离前减少的所述空气流导入所述设备的内部;
其中,所述异物分离单元具备导风板,所述导风板使所述空气流的路径在水平方向形成为直线状,所述异物分离单元利用作用于所述异物的重力,将所述空气流内含有的所述异物相对于由所述导风板形成的所述空气流的路径向铅直下方进行引导,由此将所述异物分离。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异物分离单元使所述分离出的所述异物与所述空气流的一部分一起在不经由所述设备的内部的情况下排出至所述设备的外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梯的冷却装置具备导风单元,所述导风单元设在所述设备的内部,并将由所述进气部导入到所述设备的内部的所述空气流引导向所述设备的内部的冷却对象。
6.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气部具备排气罩,所述排气罩用于防止所述行驶风或异物从所述排气部进入所述设备的内部,并确保从所述进气部至所述排气部的空气流的单向性。
7.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气部配置在比所述排气部靠下方的位置。
CN201080070351.XA 2010-11-26 2010-11-26 电梯的冷却装置 Active CN10322856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0/071113 WO2012070145A1 (ja) 2010-11-26 2010-11-26 エレベータの冷却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28564A CN103228564A (zh) 2013-07-31
CN103228564B true CN103228564B (zh) 2015-07-08

Family

ID=461455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70351.XA Active CN103228564B (zh) 2010-11-26 2010-11-26 电梯的冷却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2644556B1 (zh)
JP (1) JP5617931B2 (zh)
KR (1) KR101515734B1 (zh)
CN (1) CN103228564B (zh)
WO (1) WO201207014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12015006694B4 (de) * 2015-07-15 2024-01-1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Aufzugstockwerk-installierte Gehäusevorrichtung
CN114122453B (zh) * 2022-01-28 2022-04-08 氢山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氢能叉车燃料电池系统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84928A (zh) * 1998-12-25 2001-02-2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控制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U776983A1 (ru) * 1978-01-11 1980-11-07 Завитель Кабина лифта
ATE94848T1 (de) * 1989-09-22 1993-10-15 Inventio Ag Vorrichtung fuer die belueftung von schnellaufenden aufzugskabinen.
JPH0848478A (ja) * 1994-08-04 1996-02-20 Tetsuo Ikoma 「エレベーター駕篭室内を空調する装置」
JPH08188361A (ja) * 1995-01-10 1996-07-23 Otis Elevator Co 換気装置付エレベーターのかご室
DE19528407B4 (de) * 1995-08-02 2006-05-18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 Filtereinheit für ein Fahrzeug-Heiz- oder Klimagerät
JP4570198B2 (ja) * 2000-04-11 2010-10-2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ーかご室
JP2001341962A (ja) 2000-05-31 2001-12-1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の放熱装置
JP2002128402A (ja) * 2000-10-23 2002-05-0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JP2004269244A (ja) * 2003-03-12 2004-09-3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の制御装置
JP2006124070A (ja) * 2004-10-27 2006-05-1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空気清浄機能付きエレベータ
JP4734570B2 (ja) * 2006-08-09 2011-07-27 国立大学法人北見工業大学 サイクロン分離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住宅換気用給気フード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84928A (zh) * 1998-12-25 2001-02-2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控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644556A4 (en) 2017-11-15
KR101515734B1 (ko) 2015-04-27
EP2644556B1 (en) 2019-12-25
JP5617931B2 (ja) 2014-11-05
JPWO2012070145A1 (ja) 2014-05-19
WO2012070145A1 (ja) 2012-05-31
EP2644556A1 (en) 2013-10-02
KR20130099182A (ko) 2013-09-05
CN103228564A (zh) 2013-07-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30383634A1 (en) Heat Radiator and Turbo Fracturing Unit Comprising the Same
CN103228564B (zh) 电梯的冷却装置
US975137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oling a heat exchanger in a vehicle
SA111320195B1 (ar) طرق ونظام ملفات لنظام السحب الهوائي لتوربين غازي
CN105850231A (zh) 用于电子设备的机柜
KR102182147B1 (ko) 지하철 승강장용 공기정화장치
CN208433425U (zh) 风冷电池包
CN105928378A (zh) 带有防横风导流装置的直接空冷机组空冷单元
CN205883769U (zh) 一种电力电子产品的外壳
CN107210589A (zh) 通风机装置和配属的开关柜
CN107172848A (zh) 一种通信设备用安全防护罩
CN209539513U (zh) 一种风电行业通风降温装置
US2244372A (en) Wind box for sintering machine
KR101732405B1 (ko) 열차풍을 이용한 승강장 배기장치
US2601423A (en) Ventilator
CN109945382A (zh) 气膜建筑用通风管道结构
CN101376477A (zh) 用于电梯的控制盘系统
CN206389669U (zh) 逆变器箱
CN208433492U (zh) 一种风冷电池包
JP5674435B2 (ja) 内燃機関の冷却試験用送風装置
CN208825113U (zh) 一种应用于方形锂电池卷绕机的带吹气传感器除尘机构
CN206585451U (zh) 一种防水防尘变频器
CN205841312U (zh) 一种环卫车不吸尘真空风扇
JPH08155335A (ja) 電気集塵機
CN205546372U (zh) 多层冷却风的电气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