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20243A - 一种确定频偏估计值的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确定频偏估计值的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20243A
CN103220243A CN2012100199410A CN201210019941A CN103220243A CN 103220243 A CN103220243 A CN 103220243A CN 2012100199410 A CN2012100199410 A CN 2012100199410A CN 201210019941 A CN201210019941 A CN 201210019941A CN 103220243 A CN103220243 A CN 1032202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ining sequence
sequence
correspondence
frequency offset
offset estim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1994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20243B (zh
Inventor
谭凤鸣
周海军
张艳
戴晓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filed Critical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Priority to CN20121001994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220243B/zh
Publication of CN1032202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202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202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202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igital Transmission Methods That Use Modulated Carrier Wav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确定频偏估计值的方法和设备,用以提高频偏估计的精度,从而保证通信系统的性能。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包括:接收端按照时序依次获取多个训练序列;所述接收端根据获取的多个训练序列,确定频偏估计值。由于接收端按照时序依次获取的多个训练序列确定频偏估计值,从而提高频偏估计的精度,保证通信系统的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确定频偏估计值的方法和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确定频偏估计值的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移动通信中,由于用户终端的移动、晶振设备的不稳定性会使得工作频率发生一定的偏移,如果偏移过大,会导致系统不能正常工作。只有尽量准确的估计出这个频率偏差,才能进行频率偏差调整和补偿,达到接收机能够接收的频率偏差。从而进行数据解调。频偏估计的准确性将直接影响到解调性能,尤其对高阶调制的信号(例如16QAM(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正交幅度调制)、64QAM)的解调影响更大。所以如何能够快速有效的估计出这个频率偏差,然后快速准确地对频率偏差进行调整,是移动通信领域中直接关系到通信速度和质量的关键部分。
目前频偏估计一般采用两种方法:
1、利用SYNC-DL(下行同步码)进行频偏粗估计:由于SYNC-DL长度只有64chips(码片),频偏产生的相位差较小,因而只能实现频偏的粗估计。
2、采用一帧数据2个时隙的训练序列进行计算,得到频偏估计。但是该算法受限于帧结构传输本身,当用户设备只占用一个时隙时,其算法性能得不到保证。而且,如果2个时隙间隔过大,那么频偏估计精度将严重受损。
综上所述,目前频偏估计的精度比较低,从而影响通信系统的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频偏估计值的方法和设备,用以提高频偏估计的精度,从而保证通信系统的性能。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频偏估计值的方法,包括:
接收端按照时序依次获取多个训练序列;
所述接收端根据获取的多个训练序列,确定频偏估计值。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频偏估计值的设备,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按照时序依次获取多个训练序列;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获取的多个训练序列,确定频偏估计值。
由于接收端按照时序依次获取的多个训练序列确定频偏估计值,从而提高频偏估计的精度,保证通信系统的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确定频偏估计值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确定频偏估计值的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训练序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移动通信系统中,信号的收发都是以某个固定的频率进行的,但是通常由于用户的移动、晶振设备的不稳定性,对于卫星通信来说,卫星的漂移也会产生额外的频率偏移,这些都会导致频率发生改变,影响数据解调性能,因此需要采用频率偏移估计算法,来纠正频率对数据的频率进行补偿,改善系统性能。本发明实施例接收端按照时序依次获取多个训练序列,并根据获取的多个训练序列,确定频偏估计值。由于接收端按照时序依次获取的多个训练序列确定频偏估计值,从而提高频偏估计的精度,保证通信系统的性能。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确定频偏估计值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步骤101、接收端按照时序依次获取多个训练序列;
步骤102、接收端根据获取的多个训练序列,确定频偏估计值。
较佳地,步骤101中,接收端根据公式一获取多个训练序列:
m x ′ ( k ) = m x ( k ) · A x e j ( 2 π T c Δf ( k x + D ) + θ x ) . . . . . . . . 公式一;
其中,m′x(k)为获取的第x个训练序列;mx(k)为发送端发送的第x个训练序列;Ax为信道的幅度;θx为信道的相位;Δf为频偏;TC为单个码片的时间;kx为正整数,且0≤kx≤第x个训练序列的长度;D为第1个训练序列和第x个训练序列的间隔长度。
其中,若x为1,则D=0。
步骤102中,接收端根据获取的多个训练序列确定频偏估计值的方式有多种,下面列举几种。
方式一:
步骤S11、接收端根据获取的所有训练序列,确定第一相关序列;
步骤S12、接收端从第一相关序列中获取多个长度相等的子序列;
步骤S13、接收端根据获取的子序列确定第二相关序列;
步骤S14、接收端根据第二相关序列确定频偏估计值。
较佳地,步骤S11中,接收端以两个训练序列为一组,确定每组对应的相关序列,然后接收端将得到的相关序列取平均,得到第一相关序列。
具体分组时,只要保证两个训练序列为一组即可。比如有A、B、C和D四个训练序列,分组时可以A和B一组,C和D一组;也可以A和C一组、B和D一组;还可以A和B一组,B和C一组、C和D一组。
如果只获取了两个训练序列,则不需要进行分组和求平均,直接根据获取的两个训练序列确定相关序列即可。
假设,第x+y个训练序列和第x个训练序列为一组,较佳地,步骤S11中,接收端可以根据公式二确定每组对应的相关序列:
U1(k)=m′x(k)·m′x+y(k)*........公式二;
其中,U1(k)为相关序列;m′x(k)为获取的第x个训练序列;m′x+y(k)*为获取的第x+y个训练序列的共轭;m′x(k)和m′x+y(k)为一组中的两个训练序列。
较佳地,步骤S13中,接收端以两个子序列为一组,确定每组对应的相关子序列,然后接收端将得到的相关子序列取平均,得到第二相关序列。
具体分组时,只要保证一组中的两个子序列之间的间隔为L即可(L为预先设定的经验值,该值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修改)。比如可以先获取子序列A,然后再获取与A相隔L的子序列B,A和B为一组;然后可以再获取与B相隔L的子序列C,B和C为一组,也可以再重现获取子序列C,然后再获取与C相隔L的子序列D,C和D为一组。
如果只获取了两个子序列,则不需要进行分组和求平均,直接根据获取的两个子序列确定第二相关序列即可。
较佳地,步骤S13中,接收端可以根据公式三确定第二相关序列:
Z 1 = Σ n = 0 N - 1 U 1 ( n + L ) × U 1 ( n ) * . . . . . . . . 公式三;
其中,Z1为相关子序列;U1(n)*为获取的一个子序列的共轭;U1(n+L)为获取的另一个与U1(n)间隔为L的子序列;U1(n)和U1(n+L)为同一组中的两个子序列;L为同一组中的两个子序列的间隔;N为子序列的长度。
较佳地,步骤S14中,接收端可以根据公式四确定确定频偏估计值:
Δf = 1 2 π · L · T C × arctan ( Im ( Z 1 ) Re ( Z 1 ) ) . . . . . . . . 公式四;
其中,L为同一组中的两个子序列的间隔;TC为单个码片的时间;
Figure BDA0000132835270000051
是Z1的相位。
方式二:
步骤S21、针对获取的一个训练序列,接收端确定当前训练序列对应的补偿训练序列,并根据补偿训练序列确定当前训练序列对应的第三相关序列;
步骤S22、接收端从第三相关序列中获取当前训练序列对应的长度相等的多个子序列;
步骤S23、接收端根据获取的多个子序列确定当前训练序列对应的第四相关序列;
步骤S24、接收端根据第四相关序列确定当前训练序列对应的频偏估计值,其中当前训练序列对应的补偿训练序列是前一个训练序列对应的频偏估计值对当前训练序列进行补偿后确定的;
接收端针对每一个训练序列都执行上述步骤S21~步骤S24,直到当前训练序列是获取的最后一个训练序列时,将将当前训练序列对应的频偏估计值作为最终确定的频偏估计值(即作为步骤102中确定的频偏估计值)。
方式二实际是根据获取的前一个训练序列对应的频偏估计值对获取的前一个训练序列进行补偿,在确定对补偿后的训练序列对应的频偏估计值,并对再后面的训练序列进行补偿,依次类推,直到确定最后一个补偿后的训练序列对应的频偏估计值为止。
较佳地,步骤S21中,接收端根据公式五确定第三相关序列:
U2(k)=m″x(k)×m″x(k)*........公式五;
其中,U2(k)是获取的第x个训练序列对应的第三相关序列;若x为1,则m″x(k)是获取的第一个训练序列,若x不为1,则m″x(k)是对第x个训练序列进行补偿后的训练序列;m″x(k)*是对发送端发送的第x个训练序列进行补偿后的训练序列的共轭。
较佳地,步骤S23中接收端得到第四相关序列与上述步骤S13中接收端得到第二相关序列的方式类似。
具体的,接收端以两个子序列为一组,确定每组对应的相关子序列,然后接收端将得到的相关子序列取平均,得到第四相关序列。
具体分组时,只要保证一组中的两个子序列之间的间隔为L即可(L为预先设定的经验值,该值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修改)。比如可以先获取子序列A,然后再获取与A相隔L的子序列B,A和B为一组;然后可以再获取与B相隔L的子序列C,B和C为一组,也可以再重现获取子序列C,然后再获取与C相隔L的子序列D,C和D为一组。
如果只获取了两个子序列,则不需要进行分组和求平均,直接根据获取的两个子序列确定第二相关序列即可。
较佳地,步骤S23中,接收端可以根据公式六确定第四相关序列:
Z 2 = Σ n = 0 N - 1 U 2 ( n + L ) × U 2 ( n ) * . . . . . . . . 公式六;
其中,Z2为相关子序列;U2(n)*为获取的一个子序列的共轭;U2(n+L)为获取的另一个与U2(n)间隔为L的子序列;U2(n)和U2(n+L)为同一组中的两个子序列;L为同一组中的两个子序列的间隔;N为子序列的长度。
方式一和方式二中的L和N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较佳地,方式二中不同的子序列,对应的L和N可以不同。
具体的,相邻两次获取的训练序列中,前一次获取的训练序列对应的子序列的长度小于后一次获取的训练序列对应的子序列的长度;
相邻两次获取的训练序列中,前一次获取的训练序列对应的多个子序列的间隔大于后一次获取的训练序列对应的多个子序列的间隔。
较佳地,步骤S24中,接收端可以根据公式七确定频偏估计值:
Δf = 1 2 π · L · T C × arctan ( Im ( Z 2 ) Re ( Z 2 ) ) . . . . . . . . 公式七;
其中,L为同一组中的两个子序列的间隔;TC为单个码片的时间;
Figure BDA0000132835270000072
是Z2的相位。
其中,公式七中的L为当前训练序列对应的L。
较佳地,步骤102之后还可以进一步包括:
接收端根据确定的频偏估计值对收到的数据进行补偿;或
接收端将确定的频偏估计值通过发送端,用于通知发送端根据频偏估计值对需要发送的数据进行补偿。
在实施中,接收端将频偏估计值通过发送端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可以直接将频偏估计值给发送端。为了节省传输资源,较佳地,可以预先在接收端和发送端设置信息比特和频偏估计值的映射关系,接收端根据映射关系确定频偏估计值对应的信息比特,将信息比特给发送端;相应的,发送端根据映射关系确定收到的信息比特对应的频偏估计值。
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按照现有技术根据频偏估计值进行补偿,比如可以参照200410051119.8中的补偿方案进行补偿。
在实施中,本发明实施例若接收端是用户设备,则发送端是网络侧设备;若接收端是网络侧设备,则发送端是用户设备。
其中,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侧设备可以是基站(比如宏基站、家庭基站等),也可以是RN(中继)设备,还可以是其它网络侧设备。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确定频偏估计值的设备,由于该设备解决问题的原理与确定频偏估计值的方法相似,因此该设备的实施可以参见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确定频偏估计值的设备包括下列步骤:获取模块20和确定模块21。
获取模块20,用于按照时序依次获取多个训练序列;
确定模块21,用于根据获取的多个训练序列,确定频偏估计值。
较佳地,获取模块20根据公式一获取多个训练序列。
较佳地,确定模块21根据获取的所有训练序列,确定第一相关序列;第一相关序列中获取多个长度相等的子序列;根据获取的子序列确定第二相关序列,并根据第二相关序列确定频偏估计值。
较佳地,确定模块21以两个训练序列为一组,确定每组对应的相关序列;将得到的相关序列取平均,得到第一相关序列。
较佳地,确定模块21根据公式二确定每组对应的相关序列。
较佳地,确定模块21以两个子序列为一组,确定每组对应的相关子序列;将得到的相关子序列取平均,得到第二相关序列。
较佳地,确定模块21根据公式三确定每组对应的相关子序列。
较佳地,确定模块21针对获取的一个训练序列,确定当前训练序列对应的补偿训练序列,并根据补偿训练序列确定当前训练序列对应的第三相关序列,从第三相关序列中获取当前训练序列对应的长度相等的多个子序列,根据获取的多个子序列确定当前训练序列对应的第四相关序列,并根据第四相关序列确定当前训练序列对应的频偏估计值,其中当前训练序列对应的补偿训练序列是前一个训练序列对应的频偏估计值对当前训练序列进行补偿后确定的;若当前训练序列是获取的最后一个训练序列,将当前训练序列对应的频偏估计值作为最终确定的频偏估计值。
较佳地,确定模块21根据下列公式五确定第三相关序列。
较佳地,确定模块21以两个子序列为一组,确定每组对应的相关子序列;将得到的相关子序列取平均,得到第四相关序列。
较佳地,确定模块21根据公式六确定相关子序列。
较佳地,确定模块21根据确定的频偏估计值对收到的数据进行补偿;或将确定的频偏估计值通过发送端,用于通知发送端根据频偏估计值对需要发送的数据进行补偿。
较佳地,确定模块21将频偏估计值映射成信息比特,并将信息比特通知发送端,并由发送端根据映射关系确定收到的信息比特对应的频偏估计值。
下面以获取两个训练序列为例对本发明的方案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在两个GP(Guard Period,保护间隔)之间,包含有2个midamble码序列作为训练序列,用于信道估计、频偏估计等,针对诸如这种特殊的传输方式,可以采用多个训练序列来进行频偏估计。
需要说明的是,图3只是举例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也可以不以GP为单位,可以根据需要确定获取midamble码序列的数量,比如两个GP之间,包含有2个midamble码序列,根据需要可以获取2个、3个、4个等。
方法1:
步骤一、分别获取第一个midamble码序列和第二个midamble码序列的接收信号,分别为:
m 1 ′ ( k ) = m 1 ( k ) · A 1 e j ( 2 π T c Δf k 1 + θ 1 ) m 2 ′ ( k ) = m 2 ( k ) · A 2 e j ( 2 π T c Δf k 2 + θ 2 ) .
其中,m1(k)是发送端发送的第一个midamble码序列;m2(k)是发送端发送的第二个midamble码序列;A1、A2为信道的幅度;θ1、θ2为信道的相位;Δf为频偏;TC为单个码片的时间;k取值范围:0~midamble码序列长度;k1、k2与两段midamble间隔距离和k相关,比如k1等于k,k2=k1+中间的数据长度值(即第一个midamble码序列和第二个midamble码序列中间的数据长度值)+midamble码序列长度。
步骤二、确定第一相关序列:
U ( k ) = m 1 ′ ( k ) · m 2 ′ ( k ) * = m 1 ( k ) · m 2 ( k ) * · A 1 A 2 · e j ( 2 πΔf ( k 1 - k 2 ) + θ 1 - θ 2 ) .
步骤三、在序列U(k)中取长度为N,间隔为L的两段子序列进行相关,确定第二相关序列,即 Z = Σ n = 0 N - 1 U ( k ) * · U ( k + L ) .
步骤四、根据第二相关序确定频偏估计值。
方法2:
步骤一、分别获取第一个midamble码序列和第二个midamble码序列的接收信号,分别为:
m 1 ′ ( k ) = m 1 ( k ) · A 1 e j ( 2 π T c Δf k 1 + θ 1 ) m 2 ′ ( k ) = m 2 ( k ) · A 2 e j ( 2 π T c Δf k 2 + θ 2 ) .
其中,m1(k)是发送端发送的第一个midamble码序列;A1、A2为信道的幅度;θ1、θ2为信道的相位;Δf为频偏;TC为单个码片的时间;k取值范围:0~midamble码序列长度;k1、k2与两段midamble间隔距离和k相关,比如k1等于k,k2=k1+中间的数据长度值(即第一个midamble码序列和第二个midamble码序列中间的数据长度值)+midamble码序列长度。
步骤二、确定第一个midamble码序列对应的第三相关序列:
U(k)=m′1(k)·m1(k)*
步骤三、在序列U(k)中取长度为N,间隔为L的两段子序列进行相关,确定第一个midamble码序列对应的第四相关序列,即
Z = Σ n = 0 N - 1 U ( k ) * · U ( k + L ) .
步骤四、根据第四相关序列确定第一个midamble码序列对应的频偏估计值。
步骤五、根据第一个midamble码序列对应的频偏估计值对第一个midamble码进行补偿,得到m″2(k)。
步骤六、确定补偿后的第二个midamble码序列对应的第三相关序列:
U(k)=m″2(k)·m″2(k)*
步骤七、在序列U(k)中取长度为N,间隔为L的两段子序列进行相关,确定第二个midamble码序列对应的第四相关序列,即
Z = Σ n = 0 N - 1 U ( k ) * · U ( k + L ) .
步骤八、根据第四相关序列确定第二个midamble码序列对应的频偏估计值,并作为最终确定的频偏估计值。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27)

1.一种确定频偏估计值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接收端按照时序依次获取多个训练序列;
所述接收端根据获取的多个训练序列,确定频偏估计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端根据下列公式获取多个训练序列:
m x ′ ( k ) = m x ( k ) · A x e j ( 2 π T c Δf ( k x + D ) + θ x ) ;
其中,m′x(k)为获取的第x个训练序列;mx(k)为发送端发送的第x个训练序列;Ax为信道的幅度;θx为信道的相位;Δf为频偏;TC为单个码片的时间;kx为正整数,且0≤kx≤第x个训练序列的长度;D为第1个训练序列和第x个训练序列的间隔长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端确定频偏估计值包括:
所述接收端根据获取的所有训练序列,确定第一相关序列;
所述接收端从所述第一相关序列中获取多个长度相等的子序列;
所述接收端根据获取的子序列确定第二相关序列,并根据所述第二相关序列确定频偏估计值。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端确定第一相关序列包括:
所述接收端以两个训练序列为一组,确定每组对应的相关序列;
所述接收端将得到的相关序列取平均,得到第一相关序列。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端根据下列公式确定每组对应的相关序列:
U1(k)=m′x(k)·m′x+y(k)*
其中,U1(k)为相关序列;m′x(k)为获取的第x个训练序列;m′x+y(k)*为获取的第x+y个训练序列的共轭;m′x(k)和m′x+y(k)为一组中的两个训练序列。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端确定第二相关序列包括:
所述接收端以两个子序列为一组,确定每组对应的相关子序列;
所述接收端将得到的相关子序列取平均,得到第二相关序列。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端根据下列公式确定每组对应的相关子序列:
Z 1 = Σ n = 0 N - 1 U 1 ( n + L ) × U 1 ( n ) * ;
其中,Z1为相关子序列;U1(n)*为获取的一个子序列的共轭;U1(n+L)为获取的另一个与U1(n)间隔为L的子序列;U1(n)和U1(n+L)为同一组中的两个子序列;L为同一组中的两个子序列的间隔;N为子序列的长度。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端确定频偏估计值包括:
针对获取的一个训练序列,所述接收端确定当前训练序列对应的补偿训练序列,并根据所述补偿训练序列确定当前训练序列对应的第三相关序列,从所述第三相关序列中获取当前训练序列对应的长度相等的多个子序列,根据获取的多个子序列确定当前训练序列对应的第四相关序列,并根据所述第四相关序列确定所述当前训练序列对应的频偏估计值,其中所述当前训练序列对应的补偿训练序列是前一个训练序列对应的频偏估计值对所述当前训练序列进行补偿后确定的;
若当前训练序列是获取的最后一个训练序列,所述接收端将当前训练序列对应的频偏估计值作为最终确定的频偏估计值。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端根据下列公式确定第三相关序列:
U2(k)=m″x(k)×m″x(k)*
其中,U2(k)是获取的第x个训练序列对应的第三相关序列;若x为1,则m″x(k)是获取的第一个训练序列,若x不为1,则m″x(k)是对第x个训练序列进行补偿后的训练序列;m″x(k)*是对发送端发送的第x个训练序列进行补偿后的训练序列的共轭。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端确定第四相关序列包括:
所述接收端以两个子序列为一组,确定每组对应的相关子序列;
所述接收端将得到的相关子序列取平均,得到第四相关序列。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端根据下列公式确定相关子序列:
Z 2 = Σ n = 0 N - 1 U 2 ( n + L ) × U 2 ( n ) * ;
其中,Z2为相关子序列;U2(n)*为获取的一个子序列的共轭;U2(n+L)为获取的另一个与U2(n)间隔为L的子序列;U2(n)和U2(n+L)为同一组中的两个子序列;L为同一组中的两个子序列的间隔;N为子序列的长度。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次获取的训练序列中,前一次获取的训练序列对应的子序列的长度小于后一次获取的训练序列对应的子序列的长度;
相邻两次获取的训练序列中,前一次获取的训练序列对应的多个子序列的间隔大于后一次获取的训练序列对应的多个子序列的间隔。
13.如权利要求1~12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端确定频偏估计值之后还包括:
所述接收端根据确定的频偏估计值对收到的数据进行补偿;或
所述接收端将确定的频偏估计值通过发送端,用于通知发送端根据所述频偏估计值对需要发送的数据进行补偿。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端将确定的频偏估计值通过发送端包括:
所述接收端将频偏估计值映射成信息比特,并将所述信息比特通知所述发送端,并由所述发送端根据映射关系确定收到的信息比特对应的频偏估计值。
15.一种确定频偏估计值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该设备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按照时序依次获取多个训练序列;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获取的多个训练序列,确定频偏估计值。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模块根据下列公式获取多个训练序列:
m x ′ ( k ) = m x ( k ) · A x e j ( 2 π T c Δf ( k x + D ) + θ x ) ;
其中,m′x(k)为获取的第x个训练序列;mx(k)为发送端发送的第x个训练序列;Ax为信道的幅度;θx为信道的相位;Δf为频偏;TC为单个码片的时间;kx为正整数,且0≤kx≤第x个训练序列的长度;D为第1个训练序列和第x个训练序列的间隔长度。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获取的所有训练序列,确定第一相关序列;所述第一相关序列中获取多个长度相等的子序列;根据获取的子序列确定第二相关序列,并根据所述第二相关序列确定频偏估计值。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以两个训练序列为一组,确定每组对应的相关序列;将得到的相关序列取平均,得到第一相关序列。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根据下列公式确定每组对应的相关序列:
U1(k)=m′x(k)·m′x+y(k)*
其中,U1(k)为相关序列;m′x(k)为获取的第x个训练序列;m′x+y(k)*为获取的第x+y个训练序列的共轭;m′x(k)和m′x+y(k)为一组中的两个训练序列。
20.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以两个子序列为一组,确定每组对应的相关子序列;将得到的相关子序列取平均,得到第二相关序列。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根据下列公式确定每组对应的相关子序列:
Z 1 = Σ n = 0 N - 1 U 1 ( n + L ) × U 1 ( n ) * ;
其中,Z1为相关子序列;U1(n)*为获取的一个子序列的共轭;U1(n+L)为获取的另一个与U1(n)间隔为L的子序列;U1(n)和U1(n+L)为同一组中的两个子序列;L为同一组中的两个子序列的间隔;N为子序列的长度。
22.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针对获取的一个训练序列,确定当前训练序列对应的补偿训练序列,并根据所述补偿训练序列确定当前训练序列对应的第三相关序列,从所述第三相关序列中获取当前训练序列对应的长度相等的多个子序列,根据获取的多个子序列确定当前训练序列对应的第四相关序列,并根据所述第四相关序列确定所述当前训练序列对应的频偏估计值,其中所述当前训练序列对应的补偿训练序列是前一个训练序列对应的频偏估计值对所述当前训练序列进行补偿后确定的;
若当前训练序列是获取的最后一个训练序列,将当前训练序列对应的频偏估计值作为最终确定的频偏估计值。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根据下列公式确定第三相关序列:
U2(k)=m″x(k)×m″x(k)*
其中,u2(k)是获取的第x个训练序列对应的第三相关序列;若x为1,则m″x(k)是获取的第一个训练序列,若x不为1,则m″x(k)是对第x个训练序列进行补偿后的训练序列;m″x(k)*是对发送端发送的第x个训练序列进行补偿后的训练序列的共轭。
24.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以两个子序列为一组,确定每组对应的相关子序列;将得到的相关子序列取平均,得到第四相关序列。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根据下列公式确定相关子序列:
Z 2 = Σ n = 0 N - 1 U 2 ( n + L ) × U 2 ( n ) * ;
其中,Z2为相关子序列;U2(n)*为获取的一个子序列的共轭;U2(n+L)为获取的另一个与U2(n)间隔为L的子序列;U2(n)和U2(n+L)为同一组中的两个子序列;L为同一组中的两个子序列的间隔;N为子序列的长度。
26.如权利要求15~25任一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
根据确定的频偏估计值对收到的数据进行补偿;或将确定的频偏估计值通过发送端,用于通知发送端根据所述频偏估计值对需要发送的数据进行补偿。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将频偏估计值映射成信息比特,并将所述信息比特通知所述发送端,并由所述发送端根据映射关系确定收到的信息比特对应的频偏估计值。
CN201210019941.0A 2012-01-20 2012-01-20 一种确定频偏估计值的方法和设备 Active CN10322024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19941.0A CN103220243B (zh) 2012-01-20 2012-01-20 一种确定频偏估计值的方法和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19941.0A CN103220243B (zh) 2012-01-20 2012-01-20 一种确定频偏估计值的方法和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20243A true CN103220243A (zh) 2013-07-24
CN103220243B CN103220243B (zh) 2016-02-17

Family

ID=488177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19941.0A Active CN103220243B (zh) 2012-01-20 2012-01-20 一种确定频偏估计值的方法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220243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10758A (zh) * 2015-12-28 2016-05-25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载波频率同步方法
CN105743836A (zh) * 2016-04-18 2016-07-06 重庆大学 基于多径分离的ofdm系统频偏估计方法
CN110380789A (zh) * 2018-04-12 2019-10-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处理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16788A (zh) * 2004-06-28 2006-01-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频偏校正的方法和装置
CN1889553A (zh) * 2005-06-30 2007-01-03 都科摩(北京)通信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训练序列的生成方法、通信系统和通信方法
CN101102122A (zh) * 2007-07-31 2008-01-09 北京天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频偏估计装置和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16788A (zh) * 2004-06-28 2006-01-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频偏校正的方法和装置
CN1889553A (zh) * 2005-06-30 2007-01-03 都科摩(北京)通信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训练序列的生成方法、通信系统和通信方法
CN101102122A (zh) * 2007-07-31 2008-01-09 北京天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频偏估计装置和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10758A (zh) * 2015-12-28 2016-05-25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载波频率同步方法
CN105610758B (zh) * 2015-12-28 2019-03-08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载波频率同步方法
CN105743836A (zh) * 2016-04-18 2016-07-06 重庆大学 基于多径分离的ofdm系统频偏估计方法
CN105743836B (zh) * 2016-04-18 2018-11-06 重庆大学 基于多径分离的ofdm系统频偏估计方法
CN110380789A (zh) * 2018-04-12 2019-10-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0380789B (zh) * 2018-04-12 2022-03-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处理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20243B (zh) 2016-02-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7513285A (ja) 時間同期チャネルホッピング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クロックドリフト補償
CN102546491B (zh) 多点传播信道中的载波相位差的检测与跟踪方法及其装置
CN101345577B (zh) 生成前导序列的方法及确定循环移位的方法
JP6556950B2 (ja) 信号送信装置、信号受信装置、シンボルタイミング同期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JP5117507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間同期方法および基地局
KR20070106798A (ko) 미약 전력에 의한 스펙트럼 확산 통신방법 및 시스템,고주파 무선기
CN101547062A (zh) 频偏纠正方法和设备
CN102694762A (zh) 一种实现载波和采样时钟同步的方法、用户站点设备
CN105007150A (zh) 低信噪比sc-fde系统同步方法及同步装置
CN202906963U (zh) 相干解调频移键控调制信号的频率偏移估计系统
CN102210106A (zh) 移动无线电通信系统、移动通信装置及其频率控制方法
CN104202712A (zh) 设备到设备同步信号的发送方法及装置、用户设备
CN101262330A (zh) 一种适用于带状特性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快速高精度时间同步方法
CN103269259A (zh) 一种信号解调方法及装置
CN105519212A (zh) 同步信号发送方法、接收方法以及相关装置
CN101789807B (zh) 频偏估计方法、装置以及通信设备
CN102655491B (zh) 相干解调频移键控调制信号的频率偏移估计方法及系统
CN103220243A (zh) 一种确定频偏估计值的方法和设备
CN103748846A (zh) 数字通信系统中的频率偏差估计方法和模块
CN114667684B (zh) 反射通信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KR102351197B1 (ko) 동기화 방법 및 액세스 포인트
KR101174386B1 (ko) 복소 시퀀스들의 상관에 기초하여 주파수 오프셋 추정 범위의 확장을 위한 방법 및 시스템
US10966174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communicating position reference signals
CN101959300B (zh) 双模终端的自动频率控制方法及双模终端
CN102404071B (zh) 同步训练符号块编码调制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after: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527

Address after: 100085 1st floor, building 1, yard 5, Shangdi East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