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控制静态电流限流加速保护电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限流保护电路,发明重点在于对限流电路的控制,包括静态电流的控制以及加快限流动作时间的控制。
背景技术
限流保护是重要的保护电路之一,是电源产品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之一,可用于保护集成电路不受突发大电流的影响。限流保护不同于过流保护,限流具有电流保持功能。当发生过流时,限流保护电路可以把最大电流控制在预设定的范围内,不但保护了其它电路,而且可以不影响其它电路的正常工作。另外独立的限流保护集成电路,还可用于供电电源输出电流限流使用,比如笔记本,计算机外设如USB输出电流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限流保护以不影响正常电路工作为前提,同时要求准确地发生限流保护作用。目前,由于集成电路的速度和复杂性越来越高,所以也对限流电路动作的快速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此之外,因为正常工作时,要求限流保护电路对正常电路的影响越小越好,所以也要求限流保护电路本身消耗的静态电流越小越好,以提高工作效率,适应低功耗的发展趋势。
一种已知的限流电路如图一所示。P7是PMOS晶体管,其漏极为VOUT1,在这里用作大电流输出。P6是PMOS晶体管,其漏极是V4,其栅极与P7PMOS晶体管的栅极共同连接为V3,在这里用于电流控制。需要说明的是如果两个晶体管大小成比例,并且三端(漏、栅和源极)电压大小一样,则各自流过的电流与本身的大小必然成相应比例。举例来说,假定P6PMOS晶体管的大小与P7PMOS晶体管的大小成比例,如果可以控制P6PMOS晶体管的漏极和P7PMOS晶体管的漏极电压也相同的话,流过P6PMOS晶体管的电流会与流过P7PMOS晶体管的电流比较精确地成相应比例。换句话说,通过控制P6PMOS晶体管的电流可以成比例的控制P7PMOS晶体管的电流,也就是控制了流出到负载LOAD1的电流。为达到此目的,需要控制P6PMOS晶体管和P7PMOS晶体管的漏极电压一致,此控制是由P8PMOS晶体管和P9PMOS晶体管来完成的。如图一所示,P8PMOS晶体管的源极与P6PMOS晶体管的漏极连接于V4,P9PMOS晶体管的源极与P7PMOS晶体管的漏极连接于VOUT1;P8PMOS晶体管与P9PMOS晶体管的栅极连接在一起,并且与P8PMOS晶体管的漏极连接;I3电流源和I4电流源分别连接于P8PMOS晶体管的漏极和P9PMOS晶体管的漏极。举一例子说明,如果I3电流源和I4电流源的大小一样,则流经P8PMOS晶体管和P9PMOS晶体管的电流相同,假设P8PMOS晶体管和P9PMOS晶体管的大小也相同,则其栅源电压相同,也就是V4和VOUT1的电压大小一样,从而控制P6PMOS晶体管和P7PMOS晶体管的漏极电压相同。P10PMOS晶体管的栅极连接于P9PMOS晶体管的漏极,其源极连接于V4,漏极与ISET1电流源和OP1运算放大器的正极连接。通常应用情况下,要求I3电流源和I4电流源的电流比较小一些,因为它们属于静态电流,即是说无论电路工作在什么状态,这部分电流是必然要消耗的。由于流经P6PMOS晶体管的电流,等于I3电流源的电流和ISET1电流源的电流之和,如果I3电流源的电流很小的话,在这里我们可以忽略,从而流经P6PMOS晶体管的电流近似等于ISET1电流源的电流。这样只要设定了ISET1的电流大小,就可以控制P6PMOS晶体管的电流大小,也就可以控制P7PMOS晶体管的电流大小,该电流就是我们需要限定的电流值。OP1运算放大器负极极连接于一个参考电压源VREF1,正极连接于ISET1电流源和P10PMOS晶体管的漏极,其输出连接于V3点。OP1运算放大器的作用是保持整个限流电流环路反馈的建立,同时对限流电路的反应时间和效果具有关键的作用。
该已知的限流电路的主要缺点是发生过流时反应时间较慢,不适应快速反应的应用场合。这是因为P7PMOS晶体管,通常做为功率管,尺寸较大,其栅极寄生电容也较大,发生限流作用时,需要快速拉升其栅极,而其拉升能力受到OP1运算放大器静态电流的限制。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想得到快速拉升能力,通常以增大静态电流为代价,这样就会影响工作的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限流加速保护电路,以避免发生过流时反应时间较慢,不适应快速反应的应用场合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限流加速保护电路,所述电路包括:一主限流电路、一预判断过流电路(A)、一限流环路切换电路(B)、一静态电流控制切换电路(C)和一低电阻通道电路(D);预判断过流电路(A)包括三个端口,端口一与电压输出端(VOUT2)连接,端口二与主限流电路的第一PMOS晶体管(P1)和第二PMOS晶体管(P2)的栅极连接,并连接到主限流电路的运算放大器(OP2)的输出端和低电阻通道电路(D)的端口十,端口三与限流环路切换电路(B)的端口六和静态电流控制切换电路(C)的端口七相连接,同时与低电阻通道电路(D)的端口九相连接;限流环路切换电路(B)的端口四连接于主限流电路PMOS晶体管(P5)的漏极和第三电源(ISET2)之间,端口五与主限流电路的运算放大器(OP2)的正极相连,端口六还与静态电流控制切换电路(C)的端口七相连;静态电流控制切换电路(C)的端口八与主限流电路的运算放大器(OP2)的端口零连接;低电阻通道电路(D)的端口十与主限流电路的第一PMOS晶体管(P1)和第二PMOS晶体管(P2)的栅极连接,端口十还与预判断过流电路(A)的端口二以及主限流电路的运算放大器(OP2)的输出端连接,端口十一连接于第一电源输入端(VIN1)。
进一步地,主限流电路包括第一PMOS晶体管(P1)和第二PMOS晶体管(P2)栅极相连,共栅极(V2)同时连接于运算放大器(OP2)的输出端以及预判断过流电路(A)的端口二;第二PMOS晶体管(P2)的漏极(VOUT2)是电路的输出端,连接负载(LOAD2);第三PMOS晶体管(P3)和第四PMOS晶体管(P4)同样是栅极相连接;第三PMOS晶体管(P3)和第四PMOS晶体管(P4)的源极分别连接于第一PMOS晶体管(P1)的漏极和第二PMOS晶体管(P2)的漏极;第三PMOS晶体管(P3)的源极还连接于第五PMOS晶体管(P5)的源极;电流源(I1)和电流源(I2)分别连接于第三PMOS晶体管(P3)的漏极和第四PMOS晶体管(P4)的漏极;第五PMOS晶体管(P5)的漏极与第三电流源(ISET2)共同连接于限流环路切换电路(B)的端口四,第五PMOS晶体管(P5)的栅极连接于第四PMOS晶体管(P4)和第二电流源(I2)之间;第三PMOS晶体管(P3)的栅极和漏极相连;第一PMOS晶体管和第二PMOS晶体管的栅极连接于电源输入端(VIN);运算放大器(OP2)的负极输入端与外接参考电压源(VREF2)相连;第一电流源(I1)、第二电流源(I2)、第三电流源(ISET2)接地。
进一步地,预判断过流电路(A)包括第十一PMOS晶体管(P11)和第十二PMOS晶体管(P12)栅极相连接,第十一PMOS晶体管(P11)栅极和漏极相连,第十一PMOS晶体管(P11)的源极和电源输入端(VIN)相连接;第五电流源(I5)和第六电流源(I6)分别连接于第十一PMOS晶体管(P11)和第十二PMOS晶体管(P12)的漏极;第十二PMOS晶体管(P12)的源极与第十三PMOS晶体管(P13)的源极相连于电阻(R1)的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于电源输入端(VIN);第十三PMOS晶体管(P13)的栅极为端口二,漏极为端口一;第一NMOS晶体管(N1)的栅极连接于第十二PMOS晶体管(P12)的漏极和第六电流源(I6)之间;第七电流源(I7)连接于第一NMOS晶体管(N1)的漏极,第一NMOS晶体管(N1)的漏极为端口三、第一NMOS晶体管(N1)的源极接地;第七电流源(I7)连接于电源输入端(VIN),第五电流源(I5)、第六电流源(I6)接地。
进一步地,限流环路切换电路(B)包括传输门(101)由PMOS晶体管(PT1)和NMOS晶体管(NT1)构成,PMOS晶体管(PT1)的漏极与NMOS晶体管(NT1)的源极连接为端口五,PMOS晶体管(PT1)的源极与NMOS晶体管(NT1)的漏极连接为端口四,NMOS晶体管(NT1)的栅极与反相器102的输入端相连;反相器(102)的输入端为端口六,反相器(102)的输出端连接于第二NMOS晶体管(N2)的栅极,同时反相器(102)的输出端和第二NMOS晶体管(N2)的栅极连接于PMOS晶体管(PT1)的栅极;第二NMOS晶体管(N2)的源极接地,第二NMOS晶体管(N2)的漏极连接于PMOS晶体管(PT1)的漏极和NMOS晶体管(NT1)的源极。
进一步地,静态电流控制切换电路(C)包括第八电流源(I8)与第三NMOS晶体管(N3)的漏极连接,第三NMOS晶体管(N3)、第四NMOS晶体管(N4)和第五NMOS晶体管(N5)的源极接地;第四NMOS晶体管(N4)和第五NMOS晶体管(N5)由第三NMOS晶体管(N3)镜像产生电流;第三NMOS晶体管(N3)的栅极和第四NMOS晶体管(N4)的栅极相连接;第五NMOS晶体管(N5)的栅极连接于第三NMOS晶体管(N3)的漏极和第八电流源(I8)之问;第三NMOS晶体管(N3)和第四NMOS晶体管(N4)的共栅极也连接于第三NMOS晶体管(N3)的漏极和第八电流源(I8)之间;传输门(201)由PMOS晶体管(PT2)和NMOS晶体管(NT2)构成,PMOS晶体管(PT2)的漏极与NMOS晶体管(NT2)的源极与第五NMOS晶体管(N5)的漏极相连,PMOS晶体管(PT2)的源极与NMOS晶体管(NT2)的漏极连接于第四NMOS晶体管(N4)的漏极作为端口八,NMOS晶体管(NT2)的栅极作为端口七和反相器(202)的输入端相连,PMOS晶体管(PT2)的栅极和反相器(202)的输出端相连;第八电流源和连接于电源输入端(VIN)。
进一步地,低电阻通道电路(D)包括传输门(301)由PMOS晶体管(PT3)和NMOS晶体管(NT3)构成,PMOS晶体管(PT3)的漏极与NMOS晶体管(NT3)的源极连接为端口十,PMOS晶体管(PT3)的源极与NMOS晶体管(NT3)的漏极连接,并连接于电阻(R2)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为端口十一,PMOS晶体管(PT3)的栅极为端口九;NMOS晶体管(NT3)的栅极与反相器(302)的输出端相连;反相器(302)的输入端和PMOS晶体管(PT3)的栅极连接。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举实施例,并结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典型的限流保护电路,
图2是本发明的限流加速保护电路实施方式,
图3是预判断过流辅助电路实施方式,
图4是控制环路开关模块电路实施方式,
图5是运算放大器静态电流控制实施方式,
图6是低电阻通道电路电路控制实施方式,
图7是本发明电路的限流动作过程波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以下的叙述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各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VIN~电源输入端,该符号在各个附图中表示同样的意义。
VREF1、VREF2~参考电压源输入端。
VOUT1、VOUT2~电压输出端。
LOAD1、LOAD2~负载。
P1、P2、P3、P4、P5、P6、P7、P8、P9、P10、P11、P12和P13~PMOS晶体管。
N1、N2、N3、N4和N5~NMOS晶体管。
OP1、OP2~运算放大器。
R1、R2~电阻。
I1、I2、I3、I4、I5、I6、I7、I8、ISET1和ISET2~电流源。
101、201、301~传输门电路。
102、202、302~反向器。
A~预电流判断电路。
B~限流环路切换电路。
C~静态电流控制切换电路。
D~低电阻通道电路。
401~输出小负载到大负载切换波形图。
402~预判断过流输出信号VOC1波形图。
403~输出电流限流动作波形图。
404~静态消耗电流波形图。
图二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包括主限流电路(除了A、B和C以外的电路)、A(预判断过流电路)、B(限流环路切换电路)、C(静态电流控制切换电路)和D(低电阻通道电路)组成。主要功能特征如下:一方面,在小负载模式(没有超过预先设定的预过流值)下,A(预判断过流电路)的输出信号端口3为一个低电平,该判断电平同时控制B(限流环路切换电路)、C(静态电流控制切换电路)和D(低电阻通道电路)。此时B(限流环路切换电路)的动作是,断开P5PMOS晶体管的漏极与OP2运算放大器的正极,从而断开整个主限流电路环路,同时把OP2的正极端口拉到低电位,使OP2运算放大器的输出为低电平;C(静态电流控制切换电路)的动作特点是,通过端口8给OP2运算放大器的端口0输出小静态电流;D(低电阻通道电路)的动作是电阻通路处于断路状态,对主限流电路不产生任何影响。另一方面,在大负载模式(超过预先设定的预过流值)下,A(预判断过流电路)的输出信号端口3的输出高电平,该翻转电平同时控制B(限流环路切换电路)、C(静态电流控制切换电路)和D(低电阻通道电路),此时B(限流环路切换电路)的动作是,连接P5PMOS晶体管的漏极与OP2运算放大器的正极,从而连接整个主限流电路环路,OP2运算放大器正常工作;C(静态电流控制切换电路)的动作特点是,通过端口8给OP2运算放大器的端口0输出大静态电流;D(低电阻通道电路)的动作是电阻通路打开,为P1PMOS晶体管和P2PMOS晶体管的栅极提供低电阻通路,利于在达到限流阈值时进一步快速反应。此时,如果此时没有达到限流阈值,限流电路暂时不发生动作,若突然超过限流阈值,限流电路会迅速做出反应。
如图二所示,主限流电路由P1PMOS晶体管、P2PMOS晶体管、P3PMOS晶体管、P4PMOS晶体管、P5PMOS晶体管、电流源I1、电流源I2、电流源I3、OP2运算放大器以及负载LOAD2组成。P1PMOS晶体管和P2PMOS晶体管共栅连接于V2点,该V2点同时连接于OP2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以及A(预过流判断电路)的端口2;P2的漏极VOUT2是电路的输出端,连接负载LOAD2P3PMOS晶体管和P4PMOS晶体管同样是共栅连接,但其源极各自连接于P1PMOS晶体管的漏极和P2PMOS晶体管的漏极;P3PMOS晶体管的源极V1同时还连接于P5的源极;电流源I1和电流源I2分别连接于P3PMOS晶体管的漏极和P4PMOS晶体管的漏极;P5的漏极与电流源ISET2共同连接于B(限流环路切换电路)的端口4;通过B(限流环路切换电路)的端口5连接于OP2运算放大器的正极输入端;OP2运算放大器的负极输入端来自于VREF2(参考电压源)。主限流电路具体实施如下:P2是PMOS晶体管,其漏极为VOUT2,在这里用作大电流输出。P1是PMOS晶体管,其漏极是V1,其栅极与P2PMOS晶体管的栅极共同连接为V2,在这里用于电流控制。如果两个晶体管大小成比例,并且三端(漏、栅和源极)电压大小一样,则各自流过的电流与本身的大小必然成相应比例。因为P1PMOS晶体管的大小与P2PMOS晶体管的大小成比例,如果可以控制P1PMOS晶体管的漏极和P2PMOS晶体管的漏极电压也相同的话,通过设定流过P1的电流,则可以控制成比例的最大电流从P2PMOS晶体管流出到负载LOAD2,并产生输出电压VOUT2。为此,需要控制P1PMOS晶体管和P2PMOS晶体管的漏极电压一致,这是由P3PMOS晶体管和P4PMOS晶体管来控制的。如图二所示,如果I1电流源和I2电流源的大小一样,则流经P3PMOS晶体管和P4PMOS晶体管的电流相同,假设P3PMOS晶体管和P4PMOS晶体管的大小也相同,则其栅源电压相同,也就是V1和VOUT2的电压大小一样,从而控制P1PMOS晶体管和P2PMOS晶体管的漏极电压相同。通常应用情况下,要求I1电流源和I2电流源的电流比较小一些,因为它们属于静态电流,即是说无论电路工作在什么状态,这部分电流是必然要消耗的。由于流经P1PMOS晶体管的电流,等于I1电流源的电流和ISET2电流源的电流之和,如果I1电流源的电流很小的话,则可以忽略,从而流经P1PMOS晶体管的电流近似等于ISET2电流源的电流。这样,只要设定了ISET2的电流大小,就可以控制P1PMOS晶体管的电流大小,也就可以控制P2PMOS晶体管的电流大小,该电流就是我们需要限定的电流值。OP2运算放大器负极极连接于一个参考电压源VREF2,正极连接于ISET2电流源和P5PMOS晶体管的漏极,其输出连接于V2点。OP2运算放大器的作用是保持整个限流电路环路反馈的建立,同时对限流电路的反应时间和效果具有关键的作用。
A(预判断过流电路)的作用是在达到某一预设定的电流大小(该电流一般远小于最终的限流大小)时,通过端口3,产生一个预判断的输出信号,该输出信号连接到B(限流环路切换电路)、C(静态电流控制切换电路)和D(低电阻通道电路)。A(预判断过流电路)的具体结构如图三所示,P11PMOS晶体管和P12PMOS晶体管共栅连接,其中P11PMOS晶体管栅极和漏极相连。电流源I5和电流源I6分别连接于P11PMOS晶体管的漏极和P12PMOS晶体管的漏极。P12PMOS晶体管的源极与P13PMOS晶体管的源极相连于一个电阻R1的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于VIN。P13PMOS晶体管的栅极通过端口2连接于主限流电路的V2点,漏极通过端口1连接于主限流电路的VOUT2点。N1NMOS晶体管的栅极连接于P12PMOS晶体管的漏极和电流源I6之间。电流源I7连接于N1NMOS晶体管的漏极,输出信号通过端口3连接于B(限流环路切换电路)的端口6和C(静态电流控制切换电路)的端口7。关于A(预判断过流电路)的具体实施方式,我们知道,如果两个晶体管的栅、源、和漏三端电压接近的话,流过两个晶体管的电流则与这两个晶体管的大小近似成比例。举例来说,图三中P13PMOS晶体管因为与图二中的P2PMOS晶体管大小成比例,如果R1的压降在一定的范围内,P13PMOS晶体管的栅源电压与P2PMOS晶体管的栅源电压就会比较接近,而P13PMOS晶体管和P2PMOS晶体管的漏极电压一样,所以流过图三中R1的电流大小会近似地与流过P2PMOS晶体管的输出电流成比例,而且此电流比例会在一定电流变化范围内(R1的压降要保持在一定小的范围)保持一致,这样,通过获取流过P13PMOS晶体管的感应电流大小,就获取了流过P2PMOS晶体管输出电流的大小。因为流过P13PMOS晶体管的感应电流会在R1上产生相应大小的电压降,当流过P13PMOS晶体管电流越大时,图三中R1的电压降会越大。P11PMOS晶体管和P12PMOS晶体管构成了一个比较放大器,当R1的电压降达到设定值时,P12PMOS晶体管的漏极电压将发生下降,从而使N1NMOS晶体管的漏极电压上升,发生翻转,端口3变高电平。
B(限流环路切换电路)如图四所示,其由一个反相器102、下拉N2NMOS晶体管和一传输门电路101组成。反相器102的一端(端口6)来自于A(预判断过流电路)的输出信号(端口3),反相器的输出信号为V5,V5控制着N2NMOS晶体管的关断或打开,V5为低电平时,N2关断处于高阻;V5为高电平时,N2NMOS晶体管打开。N2NMOS晶体管的漏极连接于传输门的端口5。具体实施方式如下:当A(预判断过流电路)没动作前,来自A(预判断过流电路)端口3的输出信号为低,也就是B(限流环路切换电路)的端口6信号为低,反相器102的输出V5为低,传输门电路101不导通,也就是端口4和端口5之间不导通,主限流环路断开,N2NMOS晶体管会将端口5拉低,如图二所示,因为OP2运算放大器之负极输入端VREF大于正极输入端,输出会把图二中的V2拉低,P2PMOS晶体管完全处于打开状态。然而,当A(预判断过流电路)发生动作后,来自A(预判断过流电路)端口3的输出信号为高,端口6控制反相器204输出之V5为低,N2NMOS晶体管处于高阻状态,传输门电路101连接导通,端口4和端口5之间导通,主限流环路建立。B(限流环路切换电路)的作用可以控制静态电流,使小输出电流时,限流保护电路不工作,处于低静态电流模式,而发生大电流时,使限流保护电路环路迅速动作,处于大静态电流模式。
C(静态电流控制切换电路)如图五所示,该静态电流电路是为OP2运算放大器提供静态电流。其由输入电流源I8、栅源连接的N3NMOS晶体管、小尺寸N4NMOS晶体管、大尺寸N5NMOS晶体管、反相器202以及传输门电路201组成。电流源I8与N3NMOS晶体管的漏极连接,N4NMOS晶体管和N5NMOS晶体管由N3NMOS晶体管镜像产生电流。由于N4NMOS晶体管比N5NMOS晶体管尺寸小,其产生的电流也相应比N5NMOS晶体管产生的电流小。N5NMOS晶体管的漏极连接于一个传输门电路201,该传输门的另一端与N4NMOS晶体管的漏极连接起来,共同通过端口8为OP2运算放大器的端口0输出电流。端口7和反相器的输出V6共同控制传输门201的开启或关闭。具体实施方式说明如下:一方面,当A(预判断过流电路)没动作前,A(预判断过流电路)的端口3为低,连接该端口的C(静态电流控制切换电路)的端口7,控制反相器输出V6为高,N5NMOS晶体管支路电流不导通,N4NMOS晶体管支路电流导通,受B(限流环路切换电路)控制,环路断开,因而此时OP2运算放大器,处于比较器模式,不需要大静态电流的支持,所以N4NMOS支路提供的小电流已经足够;另一方面,当A(预判断过流电路)动作后,A(预判断过流电路)的端口3为高,连接该端口的C(静态电流控制切换电路)的端口7,控制反相器输出V6为低,N5NMOS晶体管支路电流打开,这时N4NMOS晶体管和N5NMOS晶体管支路电流同时叠加作用于OP2运算放大器,使其具有比较大的输出电流摆动能力,以有利于迅速拉升和释放图二中P2PMOS晶体管的栅极,从而极大的缩短了整个限流保护电路的反应时间。
D(低电阻通道电路)如图六所示,电阻R2的一端11连接于图二中的VIN,另一端在图六中与一个传输门301电路连接,传输门301的另一端10与图二中的V2相连,反相器302的一端与端口9相连,另一端与传输门的控制端之一VT相连,传输门的另一控制端与端口9相连。具体实施方式说明如下:一方面,当A(预判断过流电路)没动作前,A(预判断过流电路)的端口3为低,连接该端口的D(快速提拉电路)的端口9,控制反相器302的输出VT为高,传输门301关断,与图二中P2PMOS晶体管的栅极相连的R2通路关断,对主限流电路没有任何影响;另一方面,当A(预判断过流电路)动作后,A(预判断过流电路)的端口3为高,连接该端口的D(低电阻通道电路)的端口9,控制反相器302的输出VT为低,传输门301打开,与图二中P2PMOS晶体管的栅极相连的R2通路打开,此时整个限流环路处于正常工作状态,运算放大器获得了大的静态电流。如果负载电流没有达到限流阈值,图二中P1PMOS晶体管和P2PMOS晶体管的栅极仍然接近为零电平,若负载电流超过限流阈值,OP2运算放大器发挥作用,快速提拉P1PMOS晶体管和P2PMOS晶体管的栅极,并且由于D(低电阻通道电路)的存在,进一步加快了P1PMOS晶体管和P2PMOS晶体管的栅极的提拉过程,使整个限流电路实现了快速保护。
本发明具体实施波形示意图如图七。401是输出小负载到大负载切换波形图;402是预判断过流输出信号VOC1波形图;403是输出电流限流动作波形图;404是静态消耗电流波形图。举例来说,在t1时刻,如401所示,负载突然从小负载模式跳变到大负载模式,403波形显示,输出电流开始突然增大;在t2时刻,如402所示,预判断过流输出信号VOC1发生翻转,为其他电路提供控制输出信号,限流电路开始快速起作用,图二P2PMOS晶体管栅极被快速拉起,电流趋于设定限流值;在t3时刻,如403波形显示,输出电流稳定在限流设定值。404同样显示了静态消耗电流的变换过程:在t1时刻之前,静态消耗电流处于低电流水平,在t2和t3时刻之间,会由于限流电路瞬间作用而增大,在t3时刻之后,稳定在比较高的电流水平,但此刻与403输出电流相比仍然很低,从而保证了整个电路的高效率。
虽然通过参照本发明的某些优选实施方式,已经对本发明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