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07704A - 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07704A
CN103207704A CN2013101325097A CN201310132509A CN103207704A CN 103207704 A CN103207704 A CN 103207704A CN 2013101325097 A CN2013101325097 A CN 2013101325097A CN 201310132509 A CN201310132509 A CN 201310132509A CN 103207704 A CN103207704 A CN 1032077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area
photoresistance assembly
electrode
photoresist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13250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07704B (zh
Inventor
梁正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chang OFilm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chang Ofilm Display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chang Ofilm Display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chang Ofilm Display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13250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207704B/zh
Publication of CN1032077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077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077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0770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Manufacture Of Switches (AREA)

Abstract

一种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包括基板,第一光阻组件,电极,第二光阻组件和电极引线;在基板的第二区域设置第一光阻组件,再将电极附着于基板表面并从第一区域延伸至第二区域,使第一光阻组件形成于基板和电极之间,然后在基板的第二区域设置第二光阻组件,且该第二光阻组件至少部分附着于电极,使第一光阻组件和延伸至第二区域的电极均位于基板和第二光阻组件之间,在第二光阻组件开设通孔,电极引线通过通孔与电极电连接;如此,通过设置第一光阻组件和第二光阻组件,电极只需越过第一光阻组件即与电极引线电连接,降低电极需越过的光阻组件的厚度,从而减少电极发生断裂的几率,提高触控面板生产良率,延长触控面板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触摸屏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触控面板也可称作触摸屏,触控面板是一种可接收触摸等输入信号的感应式装置。触控面板赋予了信息交互崭新的面貌,是一种全新的信息交互设备,该技术的发展引起了国内外信息传媒界的普遍关注。
目前,触控面板的驱动/感测信号电极通过电极引线与触控面板的控制芯片端口连接,以对触控面板实现信号检测。根据触控面板整体结构的要求,需在与电极相邻的区域设置光阻组件,从而电极需先越过光阻组件,再与电极引线连接,而光阻组件的厚度要大于电极的厚度,其厚度相差一个数量级,因此光阻组件相对于电极会形成较高的台阶,因此电极在越过光阻组件较高的台阶时电极在跨越区域容易发生裂痕,甚至完全断裂,从而降低了触控面板生产良率。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电极在越过光阻组件时容易发生断裂,导致触控面板的生产良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一种触控面板,包括:
基板,包括第一区域和围绕所述第一区域设置的第二区域;
第一光阻组件,附着于所述基板一表面且位于所述第二区域;
电极,附着于所述基板且从所述第一区域延伸至所述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光阻组件形成于所述基板与所述电极之间;
第二光阻组件,设置于所述基板的第二区域且至少部分附着于所述电极,所述第一光阻组件和延伸至第二区域的电极均位于所述基板和所述第二光阻组件之间,所述第二光阻组件开设有通孔;
电极引线,形成于所述第二光阻组件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所述电极引线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电极电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孔在垂直于所述基板方向的投影区域落入所述第一光阻组件的投影区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光阻组件的厚度为2μm~12μ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光阻组件的厚度为20μm~50μ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光阻组件的厚度随着所述第二区域的颜色由浅至深减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板为透明绝缘衬底,所述透明绝缘衬底的材料为玻璃、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碳酸脂、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光阻组件和/或所述第二光阻组件的材料为不透明的光致抗蚀剂、树脂或油墨。
一种触控面板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一基板,包括第一区域和围绕所述第一区域设置的第二区域;
布设第一光阻组件于所述基板的第二区域;
布设电极于所述基板一表面且从所述第一区域延伸至所述第二区域,形成所述第一光阻组件于所述基板与所述电极之间;
布设第二光阻组件于所述基板的第二区域且至少部分附着于所述电极,所述第一光阻组件和延伸至第二区域的电极均位于所述基板和所述第二光阻组件之间;
开设通孔于所述第二光阻组件;
布设电极引线于所述第二光阻组件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电极电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开设通孔于所述第二光阻组件的步骤包括:开设通孔于所述第一光阻组件在垂直于基板方向在所述第二光阻组件的投影区域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布设第一光阻组件于所述基板的第二区域的步骤包括:电镀或丝网印刷所述第一光阻组件于所述基板的第二区域。
上述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提供一基板,包括第一区域和围绕第一区域设置的第二区域;布设第一光阻组件于基板的第二区域,再布设电极于基板表面并从第一区域延伸至第二区域,使第一光阻组件形成于基板和电极之间,然后布设第二光阻组件于基板的第二区域且至少部分附着于电极,使第一光阻组件和延伸至第二区域的电极均位于基板和第二光阻组件之间;在第二光阻组件开设通孔,在第二光阻组件远离基板的一侧形成电极引线,该电极引线通过通孔与电极电连接。如此,通过设置第一光阻组件和第二光阻组件,第一光阻组件形成于基板和电极之间,在第二光阻组件开设通孔,电极引线通过通孔与电极电连接,从而电极只需越过第一光阻组件即可与电极引线电连接,从而减少了电极在越过光阻组件时发生断裂的几率,提高了触控面板生产良率,延长触控面板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触控面板沿AB剖面的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触控面板沿AB剖面的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触控面板沿AB剖面的实施例三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触控面板沿AB剖面的实施例四结构示意图;
图6为触控面板制造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及附图对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使其更加清楚。但是,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的技术方案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在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的技术方案中所描述的透明绝缘衬底中的“透明”可理解为“透明”和“基本透明”;透明绝缘衬底中的“绝缘”在本发明中可理解为“绝缘”和“介电质(dielectric)”。因此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的技术方案中所描述的“透明绝缘衬底”应当解释包括但不限于透明绝缘衬底、基本透明绝缘衬底、透明介电质衬底和基本透明介电质衬底。
如图1和图2所示,在实施例一中,一种触控面板,包括基板110、第一光阻组件120、电极130、第二光阻组件140和电极引线150。基板110包括第一区域112和围绕所述第一区域112形成的第二区域114。第一光阻组件120附着于所述基板110一表面且位于第二区域114。电极130附着于所述基板110且从第一区域112延伸至第二区域114,使第一光阻组件120形成于基板110与电极130之间。第二光阻组件140形成于基板110第二区域114且至少部分附着于所述电极130,第一光阻组件120和延伸至第二区域114的电极130均位于基板110和第二光阻组件140之间,第二光阻组件140开设有通孔142。电极引线150形成于所述第二光阻组件140远离所述基板110的一侧,电极130引线通过通孔142与电极130电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光阻组件120、电极130、第二光阻组件140和电极引线150均位于所述基板110的同一侧。
其中,第一区域112为光线高透过率区域,其光线透过率大于80%,从而将触控面板设置于一显示装置上时,显示装置的显示画面在第一区域112是可视的或可显示画面的的区域。第二区域114则涂布相应光阻材料以形成光线低透过率区域,从而使得视觉上形成相应电子装置的边框。显然地,根据涂布材料选材颜色即可形成在所述触控面板的任何颜色边框。该触控面板可以应用手机、平板电脑、一体机计算机、服务终端机等触控输入式的电子装置。
上述触控面板,在基板110的第二区域114设置第一光阻组件120,再将电极130附着于基板110表面并从第一区域112延伸至第二区域114,使第一光阻组件120形成于基板110和电极130之间,然后在基板110的第二区域114设置第二光阻组件140,且该第二光阻组件140至少部分附着于电极130,使第一光阻组件120和延伸至第二区域114的电极130均位于基板110和第二光阻组件140之间,在第二光阻组件140开设通孔142,电极引线150通过通孔142与电极130电连接。具体地,先在基板110边缘设置第一光阻组件120,再将电极130附着于基板110并翻越第一光阻组件120,使第一光阻组件120形成于基板110和电极130之间,然后在电极130远离基板110的一侧设置第二光阻组件140,第一光阻组件120和第二光阻组件140叠加形成触控面板的第二区域114,即边框部分。其中在第二光阻组件140开设通孔142,该电极引线150通过通孔142与电极130电连接。
如此,通过设置第一光阻组件120和第二光阻组件140,第一光阻组件120形成于基板110和电极130之间,在第二光阻组件140开设通孔142,电极引线150通过通孔142与电极130电连接,从而电极130只需越过相对较低台阶的第一光阻组件120即可与电极引线150电连接,从而减少了电极130在越过光阻组件较高的台阶时发生裂痕或断裂的几率,提高触控面板生产良率,延长触控面板的使用寿命。与此同时,第二光阻组件140的140厚度可根据实际需求的遮蔽效果进行调整,且不会影响触控面板的生产良率及使用寿命等相关性能。
在实施例一中,所述基板110可以选用透明绝缘衬底,且该透明绝缘衬底为刚性透明绝缘衬底。刚性透明绝缘衬底是指经过强化处理过的玻璃或透明塑胶板,简称强化玻璃或强化塑胶板。其中强化玻璃包括具有防眩、硬化、增透或雾化功能的功能层。其中,具有防眩或雾化功能的功能层,由具有防眩或雾化功能的涂料涂敷形成,涂料包括金属氧化物颗粒;具有硬化功能的功能层由具有硬化功能的高分子涂料涂敷形成或直接通过化学或物理方法硬化;具有增透功能的功能层为二氧化钛镀层、氟化镁镀层或氟化钙镀层。可以理解,采用透光率良好的塑胶板也可如该强化玻璃制作方式进行处理制成刚性透明绝缘衬底。
其他实施方式中,基板110的材料可采用柔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碳酸脂(PC)、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C)、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中的一种。
在实施例一中,该电极130的材料可以为氧化铟锡(IndiumTinOxide,ITO)、氧化铟锌(IndiumZincOxide,IZO)、氧化锌铝(AluminumZincOxide,AZO)或聚乙撑二氧噻吩(PEDOT)、金属导电网格(如银导电网格)、导电聚合物、纳米碳管等物质中任意一种。电极引线150的材料可以为选用单质金、银、铜、铝、镍、锌或其中至少二者的合金中的一种。
在实施例一中,第一光阻组件120与第二光阻组件140是同种物质材料制成,以使触控面板的第二区域114所显示的外观效果无差异,保证基板110可视效果的一致性。第一光阻组件120和/或第二光阻组件140的遮蔽材料均可选自不透明的光致抗蚀剂、树脂或油墨。
请参阅图2,在实施例一中,通孔142在垂直于所述基板110方向的投影区域落入所述第一光阻组件120的投影区域。从而第一光阻组件120遮挡位于通孔142内的电极引线150,使基板110第二区域114所显示的外观效果无明显差异,进一步保证基板110可视效果的一致性。
请参阅图2,在实施例一中,为了减少电极130在越过光阻组件时发生裂痕或断裂的几率,通过将一层光阻组件拆分成第一光阻组件120和第二光阻组件140,电极130只需翻越第一光阻组件120即可与电极130引线电连接。为减少电极130在越过第一光阻组件120时发生裂痕或者断裂的几率,合理设置第一光阻组件120的厚度为2μm~12μm。
为使基板110第二区域114所显示的外观效果无明显差异,且形成的第二区域114具有明显的遮蔽效果,第二光阻组件140的厚度合理设置为20μm~50μm。在实施例一中,第一光阻组件120的厚度随着第二区域114的颜色由浅至深减小。如此,在厚度相同的前提下,浅色的遮蔽效果难免会差于深色的遮蔽效果,为了进一步保证基板110第二区域114可视效果的一致性,故合理设置第一光阻组件120的厚度随着第二区域114的颜色由浅至深减小。
具体地,在基板110的第二区域114为白色时,可合理设置第一光阻组件120的厚度为6μm~12μm,在基板110的第二区域114为黑色时,可合理设置第一光阻组件120的厚度为2μm~4μm。
请参阅图3和图5,在实施例二和实施例四中在基板110的投影,可从下往上,电极130边缘落入第二区域114,从而电极130只需越过第一光阻组件120左边所形成的台阶,即上翻越一次,无需再翻越光阻组件的右边,使电极130呈“Z”形,进一步减少电极130在越过第一光阻组件120时发生断裂的几率,保证触控面板可靠性,提高了触控面板的生产良率及触控面板的使用寿命。
在实施例一中,电极引线150还包括导电介质,导电介质嵌设于通孔142,电极引线150通过导电介质与电极130连接。将导电介质嵌设于通孔142,从而与电极130接触实现电连接,将导电介质一体成型于电极引线150,可节省生产工艺,降低生产成本。
在如图4所示的实施例三和如图5所示的实施例四中,电极引线150呈“L”状,电极引线150的边缘与基板110的边缘在同一竖直面,从而方便电极引线150与触控面板的控制芯片端口连接,提高触控面板的良率。
请参阅图2,在实施例一中,所述基板110为单一整合基板110。将第一光阻组件120、电极130、第二光阻组件140均附着于基板110,以使基板110具有支撑作用,同时该基板110还用于防刮、防眩、防指纹/水、防反射等,以使该基板110具有保护作用,将用于支撑的基板110和用于保护的基板110整合为同一基板110,即该基板110为单一整合基板110,可减少触控面板的整体厚度,简化生产工艺。
如图6所示,一种触控面板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0,提供一基板110,包括第一区域112和围绕所述第一区域112设置的第二区域114。
步骤S120,布设第一光阻组件120于所述基板110的第二区域114。
步骤S130,布设电极130于所述基板110一表面且从所述第一区域112延伸至所述第二区域114,形成所述第一光阻组件120于所述基板110与所述电极130之间。
步骤S140,布设第二光阻组件140于所述基板110的第二区域114且至少部分附着于所述电极130,所述第一光阻组件120和延伸至第二区域114的电极130均位于所述基板110和所述第二光阻组件140之间。
步骤S150,开设通孔142于所述第二光阻组件140。
步骤S160,布设电极130引线于所述第二光阻组件140远离所述基板110的一侧,通过所述通孔142与所述电极130电连接。
上述触控面板,提供一基板110,包括第一区域112和围绕第一区域112设置的第二区域114;布设第一光阻组件120于基板110的第二区域114,再布设电极130于基板110表面并从第一区域112延伸至第二区域114,使第一光阻组件120形成于基板110和电极130之间,然后布设第二光阻组件140于基板110的第二区域114且至少部分附着于电极130,使第一光阻组件120和延伸至第二区域114的电极130均位于基板110和第二光阻组件140之间;在第二光阻组件140开设通孔142,在第二光阻组件140远离基板110的一侧形成电极130引线,该电极130引线通过通孔142与电极130电连接。具体地,先在基板110边缘设置第一光阻组件120,再将电极130附着于基板110并翻越第一光阻组件120,使第一光阻组件120形成于基板110和电极130之间,然后在电极130远离基板110的一侧设置第二光阻组件140,第一光阻组件120和第二光阻组件140叠加形成触控面板的第二区域114,即边框部分。其中在第二光阻组件140开设通孔142,该电极引线150通过通孔142与电极130电连接。
如此,通过设置第一光阻组件120和第二光阻组件140,第一光阻组件120形成于基板110和电极130之间,在第二光阻组件140开设通孔142,电极引线150通过通孔142与电极130电连接,从而电极130只需越过相对较低台阶的第一光阻组件120即可与电极引线150电连接,从而减少了电极130在越过光阻组件较高的台阶时发生裂痕或断裂的几率,提高触控面板生产良率,延长触控面板的使用寿命。与此同时,第二光阻组件140的厚度可根据实际需求的遮蔽效果进行调整,且不会影响触控面板的生产良率及使用寿命等相关性能。
请参阅图2,在实施例一中,所述基板110选用透明绝缘衬底,且该透明绝缘衬底为刚性透明绝缘衬底。刚性透明绝缘衬底是指经过强化处理过的玻璃或透明塑胶板,简称强化玻璃或强化塑胶板。其中强化玻璃包括具有防眩、硬化、增透或雾化功能的功能层。其中,具有防眩或雾化功能的功能层,由具有防眩或雾化功能的涂料涂敷形成,涂料包括金属氧化物颗粒;具有硬化功能的功能层由具有硬化功能的高分子涂料涂敷形成或直接通过化学或物理方法硬化;具有增透功能的功能层为二氧化钛镀层、氟化镁镀层或氟化钙镀层。可以理解,采用透光率良好的塑胶板也可如该强化玻璃制作方式进行处理制成刚性透明绝缘衬底。
其他实施方式中,基板110的材料可采用柔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碳酸脂(PC)、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C)、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中的一种。
在实施例一中,该电极130的材料可以为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ITO)、氧化铟锌(Indium Zinc Oxide,IZO)、氧化锌铝(Aluminum Zinc Oxide,AZO)或聚乙撑二氧噻吩(PEDOT)、金属导电网格(如银导电网格)、导电聚合物、纳米碳管等物质中任意一种。电极引线150的材料可以为选用单质金、银、铜、铝、镍、锌或其中至少二者的合金中的一种。
在实施例一中,第一光阻组件120与第二光阻组件140是同种物质材料支撑,以使触控面板的第二区域114所显示的外观效果无差异,保证基板110可视效果的一致性。第一光阻组件120和/第二光阻组件140的遮蔽材料均可选自不透明的光致抗蚀剂、树脂或油墨。
请参阅图2,在实施例一中,步骤S150开设通孔142于所述第二光阻组件140包括:开设通孔142于所述第一光阻组件120在垂直于基板110方向在所述第二光阻组件140的投影区域内。如此,通孔142在垂直于所述基板110方向的投影区域落入所述第一光阻组件120的投影区域。从而第一光阻组件120遮挡位于通孔142内的电极引线150,使基板110第二区域114所显示的外观效果无明显差异,进一步保证基板110可视效果的一致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120布设第一光阻组件120于基板110的第二区域114包括:电镀所述第一光阻组件120于所述基板110的第二区域114。将光阻材料电镀于基板110第二区域114构成第一光阻组件120。采用电镀的加工工艺,可进一步减小第一光阻组件120的厚度,从而减少电极130在越过第一光阻组件120时发生断裂的几率,提高触控面板的生产良率,延长触控面板的使用寿命。
其中,电镀为利用电解原理在某些金属表面上镀上一薄层其它金属或合金的过程,是利用电解作用使金属或其它材料的表面附着一层金属膜的工艺,电镀层一般都较薄,可从几微米到几十微米不等。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电镀树脂以构成第一光阻组件120,该第一光阻组件120为黑色时的厚度为2μm~4μm,该第一光阻组件120为白色时的厚度为6μm~12μ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120所述布设第一光阻组件120于所述基板110的第二区域114包括:丝网印刷所述第一光阻组件120于所述基板110的第二区域114。通过丝网印刷光阻材料于基板110的第二区域114。采用丝网印刷的方式,将油墨印刷于基板110边缘构成第一光阻组件120,操作简单,节约成本。
请参阅图2,在实施例一中,为了减少电极130在越过光阻组件时发生裂痕或断裂的几率,通过将一层光阻组件拆分成第一光阻组件120和第二光阻组件140,电极130只需翻越第一光阻组件120即可与电极130引线电连接。为减少电极130在越过第一光阻组件120时发生裂痕或者断裂的几率,合理设置第一光阻组件120的厚度为2μm~12μm。
为使基板110第二区域114所显示的外观效果无明显差异,且形成的第二区域114具有明显的遮蔽效果,第二光阻组件140的厚度合理设置为20μm~50μm。在实施例一中,第一光阻组件120的厚度随着第二区域114的颜色由浅至深减小。如此,在厚度相同的前提下,浅色的遮蔽效果难免会差于深色的遮蔽效果,为了进一步保证基板110第二区域114可视效果的一致性,故合理设置第一光阻组件120的厚度随着第二区域114的颜色由浅至深减小。
具体地,在基板110的第二区域114为白色时,可合理设置第一光阻组件120的厚度为6μm~12μm,在基板110的第二区域114为黑色时,可合理设置第一光阻组件120的厚度为2μm~4μm。
请参阅图3和图5,在实施例二和实施例四中在基板110的投影,可从下往上,电极130边缘落入第二区域114,从而电极130只需越过第一光阻组件120左边所形成的台阶,即上翻越一次,无需再翻越光阻组件的右边,使电极130呈“Z”形,进一步减少电极130在越过第一光阻组件120时发生断裂的几率,保证触控面板可靠性,提高了触控面板的生产良率及触控面板的使用寿命。
在实施例一中,电极引线150还包括导电介质,导电介质嵌设于通孔142,电极引线150通过导电介质与电极130连接。将导电介质嵌设于通孔142,从而与电极130接触实现电连接,将导电介质一体成型于电极引线150,可节省生产工艺,降低生产成本。
在如图4所示的实施例三和如图5所示的实施例四中,电极引线150呈“L”状,电极引线150的边缘与基板110的边缘在同一竖直面,从而方便电极引线150与触控面板的控制芯片端口连接,提高触控面板的良率。
请参阅图2,在实施例一中,所述基板110为单一整合基板110。将第一光阻组件120、电极130、第二光阻组件140均附着于基板110,以使基板110具有支撑作用,同时该基板110还用于防刮、防眩、防指纹/水、防反射等,以使该基板110具有保护作用,将用于支撑的基板110和用于保护的基板110整合为同一基板110,即该基板110为单一整合基板110,可减少触控面板的整体厚度,简化生产工艺。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包括第一区域和围绕所述第一区域设置的第二区域;
第一光阻组件,附着于所述基板一表面且位于所述第二区域;
电极,附着于所述基板且从所述第一区域延伸至所述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光阻组件形成于所述基板与所述电极之间;
第二光阻组件,设置于所述基板的第二区域且至少部分附着于所述电极,所述第一光阻组件和延伸至第二区域的电极均位于所述基板和所述第二光阻组件之间,所述第二光阻组件开设有通孔;
电极引线,形成于所述第二光阻组件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所述电极引线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电极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在垂直于所述基板方向的投影区域落入所述第一光阻组件的投影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阻组件的厚度为2μm~12μ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光阻组件的厚度为20μm~50μm。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阻组件的厚度随着所述第二区域的颜色由浅至深减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为透明绝缘衬底,所述透明绝缘衬底的材料为玻璃、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碳酸脂、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阻组件和/或所述第二光阻组件的材料为不透明的光致抗蚀剂、树脂或油墨。
8.一种触控面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一基板,包括第一区域和围绕所述第一区域设置的第二区域;
布设第一光阻组件于所述基板的第二区域;
布设电极于所述基板一表面且从所述第一区域延伸至所述第二区域,形成所述第一光阻组件于所述基板与所述电极之间;
布设第二光阻组件于所述基板的第二区域且至少部分附着于所述电极,所述第一光阻组件和延伸至第二区域的电极均位于所述基板和所述第二光阻组件之间;
开设通孔于所述第二光阻组件;
布设电极引线于所述第二光阻组件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电极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控面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开设通孔于所述第二光阻组件的步骤包括:开设通孔于所述第一光阻组件在垂直于基板方向在所述第二光阻组件的投影区域内。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控面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布设第一光阻组件于所述基板的第二区域的步骤包括:电镀或丝网印刷所述第一光阻组件于所述基板的第二区域。
CN201310132509.7A 2013-04-16 2013-04-16 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20770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32509.7A CN103207704B (zh) 2013-04-16 2013-04-16 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32509.7A CN103207704B (zh) 2013-04-16 2013-04-16 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07704A true CN103207704A (zh) 2013-07-17
CN103207704B CN103207704B (zh) 2016-04-27

Family

ID=487549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32509.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207704B (zh) 2013-04-16 2013-04-16 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20770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57622B (zh) * 2014-03-31 2016-11-11 Sensing circuit structur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085315A1 (en) * 2008-10-07 2010-04-08 Minlead Ltd. Flat touch panel
CN102236480A (zh) * 2010-04-23 2011-11-09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投射式电容触摸屏
CN102298475A (zh) * 2011-08-16 2011-12-28 深圳市宝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to通孔一体式电容触摸屏及制造方法
CN102331896A (zh) * 2011-10-31 2012-01-25 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 电容式触摸屏显示器及其制作方法
CN102830851A (zh) * 2012-09-25 2012-12-19 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 触摸屏及其制作方法
CN203224854U (zh) * 2013-04-16 2013-10-02 南昌欧菲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085315A1 (en) * 2008-10-07 2010-04-08 Minlead Ltd. Flat touch panel
CN102236480A (zh) * 2010-04-23 2011-11-09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投射式电容触摸屏
CN102298475A (zh) * 2011-08-16 2011-12-28 深圳市宝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to通孔一体式电容触摸屏及制造方法
CN102331896A (zh) * 2011-10-31 2012-01-25 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 电容式触摸屏显示器及其制作方法
CN102830851A (zh) * 2012-09-25 2012-12-19 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 触摸屏及其制作方法
CN203224854U (zh) * 2013-04-16 2013-10-02 南昌欧菲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57622B (zh) * 2014-03-31 2016-11-11 Sensing circuit structur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07704B (zh) 2016-04-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92391B (zh) 触控显示器、触控面板与其制造方法
CN103257748B (zh) 触控面板及制造方法
KR20110065264A (ko) 정전용량방식의 터치 장치 구조
CN103186287B (zh) 一种触控显示屏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03279222A (zh) 触控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03198885A (zh) 导电膜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包含该导电膜的触摸屏
CN105320318A (zh) 触控感应单元及触控装置
US8928605B2 (en) Flat surface touch device for introducing visual effects
CN104793822A (zh) 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07533392A (zh) 触摸窗以及具有触摸窗的显示器
CN105183264B (zh) 内嵌式电容触控显示面板
US9128549B2 (en) Touch panel and touch display panel using the same
CN203084688U (zh) 一种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US20150077946A1 (en) Touch screen pane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CN204515751U (zh) 触控面板
CN203930771U (zh) 一种触控面板
CN103294267A (zh) 单层多点触控面板用导电结构及单层多点触控面板
CN105760004B (zh) 触控面板
CN106168867A (zh) 电容屏及其制备方法
CN203224854U (zh) 触控面板
CN104793821A (zh) 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203217513U (zh) 一种触控显示屏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03207704B (zh) 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3336642A (zh) 电容式触摸屏的制作方法
CN203930774U (zh) 一种电容式触控面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630

Address after: 330000 Jiangxi city of Nanchang Province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HUANGJIAHU Road

Patentee after: Nanchang OFilm Tech. Co.,Ltd.

Address before: North to the East, 330013 in Jiangxi province Nanchang city Nancha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s clove road Longtan ditch

Patentee before: Nanchang Ofilm Display Tech Co.,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427

Termination date: 2018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