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515751U - 触控面板 - Google Patents

触控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515751U
CN204515751U CN201520239937.4U CN201520239937U CN204515751U CN 204515751 U CN204515751 U CN 204515751U CN 201520239937 U CN201520239937 U CN 201520239937U CN 204515751 U CN204515751 U CN 2045157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ve layer
control electrode
touch control
electrode pattern
contact condu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23993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剑
胡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chang OFilm Tech Co Ltd
Suzhou OFilm Tech Co Ltd
OFilm Group Co Ltd
Anhui Jingzhuo Optical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chang OFilm Tech Co Ltd
Suzhou OFilm Tech Co Ltd
Shenzhen OFilm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chang OFilm Tech Co Ltd, Suzhou OFilm Tech Co Ltd, Shenzhen OFilm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chang OFilm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23993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5157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5157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5157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一种触控面板包括衬底、第一导电层、绝缘层、第二导电层、第一电极引线及第二电极引线。衬底具有一顶面,第一导电层形成于顶面上,第一导电层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触控电极图案,绝缘层设置于第一导电层与第二导电层之间,第二导电层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触控电极图案,第一电极引线及第二电极引线同时形成于顶面上,第一电极引线与第一触控电极图案相连接,第二电极引线包括第二连接部及与第二连接部相连的第二引线部,第二连接部在二维坐标系中的第一维方向上的宽度大于第二引线部,第二连接部延伸至绝缘层背向于第一导电层的表面以与第二触控电极图案相连。第一电极引线及第二电极引线同时形成于顶面上,有利于简化电极引线制程。

Description

触控面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触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触控面板。
背景技术
触摸屏(Touch panel)又称为触控面板,是一种非常直观,方便,快捷的人机交互方式,已经逐渐从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个人消费电子领域延伸到公共信息查询、车载触控以及其他需要人机交互的地方。
目前外挂式的触摸屏主要有OGS(One Glass Solution,一体化触控),GG(Glass-Glass)等基于玻璃sensor的电容式触摸屏以及GFF(Glass-Film-Film),GF(Glass-Film)等基于薄膜sensor的电容式触摸屏。
传统的OGS、GG的电容式触摸屏直接将ITO(Indium Tin Oxides,纳米铟锡金属氧化物)通过镀膜的方式直接形成在玻璃盖板(Cover glass)的背面或者形成在另外独立的玻璃基板上;但是由于OGS结构触摸屏只包含单片玻璃,强度非常低;同时制作电极图案过程中需要搭桥,工序复杂,成本非常高;而GG结构触摸屏,因需要双层玻璃,厚度较大,同时增加了重量,不利于实现轻薄化。
而薄膜式电容触摸屏轻薄,同时成本更低,因此薄膜电容式触摸屏近年来得到快速的发展,尤其是GFF双层导电薄膜结构的触摸屏。传统的GFF结构触摸屏,其上下导电电极图案分别独立的制作:分别在独立的单层导电膜上形成导电图案,并制作相应的电极引线与电极图案搭接。由于电极引线分布在两层,因此,电极引线的制作流程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以简化电极引线制程的触控面板。
一种触控面板,包括:
衬底,具有一顶面;
第一导电层,形成于所述顶面上,所述第一导电层包括多个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一触控电极图案,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图案沿二维坐标系中的第一维方向延伸;
第二导电层,与所述第一导电层沿垂直于所述顶面方向上间隔设置,包括多个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二触控电极图案,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图案沿二维坐标系中的第二维方向延伸;
绝缘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导电层与所述第二导电层之间,使所述第一导电层与所述第二导电层绝缘,所述绝缘层与所述衬底共同形成台阶状结构;
第一电极引线及第二电极引线,所述第一电极引线及所述第二电极引线形成于所述衬底的顶面上,所述第一电极引线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图案相连接,所述第二电极引线包括第二连接部及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相连的第二引线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在二维坐标系中的第一维方向上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引线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延伸至所述绝缘层背向于所述第一导电层的表面并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图案的端部相连。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图案及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图案为条状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一第一电极引线与一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图案的一端相连,每一第二电极引线与一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图案相连;或者
每一第一电极引线与至少两个第一触控电极图案相连,每一第二电极引线至少与两个第二触控电极图案相连。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部在二维坐标系中的第一维方向上的宽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图案的宽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引线部的厚度大于所述绝缘层及所述第二导电层的厚度之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极引线连接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图案的同一端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层及所述第二导电层为氧化铟锡层、金属纳米线层、金属网格层、石墨烯层、碳纳米管层或者聚乙撑二氧噻吩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层及所述第二导电层的厚度范围为0.001μm~1μ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层的厚度范围为0.05μm~50μ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层的面积小于所述衬底的面积。
上述触控面板至少包括以下优点:
第一导电层形成于衬底的顶面,第一导电层具有多个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一触控电极图案,绝缘层设置于第一导电层与第二导电层之间,绝缘层使第一导电层与第二导电层相互绝缘,第二导电层具有多个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二触控电极图案,第一电极引线及第二电极引线同时形成于衬底的顶面,实现第一电极引线与第一触控电极图案相连接,第二电极引线与第二触控电极图案相连接。在制作过程中,第一电极引线及第二电极引线同时形成于衬底的顶面,有利于简化电极引线制程,从而简化触控面板的制程。又第二电极引线包括第二连接部及与第二连接部相连的第二引线部,第二连接部在二维坐标系中的第一维方向上的宽度大于第二引线部,第二连接部延伸至绝缘层背向于第一导电层的表面以与第二触控电极图案相连实现电连接,可以降低使用过程中第二电极引线可能断裂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方式中的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触控面板的剖视图;
图3为另一实施方式中的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实施方式中的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为一实施方式中的触控面板100。该触控面板100包括衬底110、第一导电层120、绝缘层130、第二导电层140、第一电极引线150及第二电极引线160。
衬底110为透明衬底,衬底110的材质可以为玻璃。衬底110用于支撑第一导电层120、绝缘层130、第一电极引线150及第二电极引线160。衬底110的厚度范围可以为0.01mm~0.5mm。衬底110具有一顶面111。
第一导电层120形成于衬底110的顶面111上。具体地,第一导电层120可以通过溅镀、涂覆或者印刷等方式形成。第一导电层120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触控电极图案121,第一触控电极图案121沿二维坐标系中的第一维方向(如图1中的X轴)延伸。第一触控电极图案121可以为条状。多个第一触控电极图案121可以通过显影-蚀刻或者镭射的方式图形化得到。第一导电层120的厚度范围为0.001μm~1μm。
第一导电层120为透明导电层,具体地,可以采用透明的材质形成,当然,也可以通过蚀刻的方式达到视觉透明。第一导电层120可以为氧化铟锡(ITO)层、金属纳米线层、金属网格(Metal mesh)层、石墨烯(Graphene)层、碳纳米管(CNB)层或者聚乙撑二氧噻吩(PEDOT)层。金属纳米线可以为纳米银线、纳米铜线或者纳米金线等。
绝缘层130设置于第一导电层120与第二导电层140之间,阻隔第一导电层120与第二导电层140电连通,以使第一导电层120与第二导电层140之间相互绝缘。绝缘层130延伸至衬底110的顶面111,并与衬底110共同形成阶梯状结构。具体地,绝缘层130为透明绝缘层,例如绝缘层130可以为透明塑料材质、透明感光树脂或者感光树脂与聚酰亚胺的复合体透明感光基材。透明塑料材质例如,聚酰亚胺(PI)、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碳酸酯(PC)等绝缘性良好的透明塑料材质。
绝缘层130可以通过转印、热压或涂覆等方式形成在第一导电层120背向于衬底110的表面。绝缘层130的面积小于衬底110的面积。具体到实施例中,绝缘层130的厚度为0.05μm~50μm。
第二导电层140设置于绝缘层130背向于第一导电层120的表面。具体地,第二导电层140与第一导电层120沿垂直于顶面111方向上间隔设置。第二导电层140可以通过溅镀、涂覆或者印刷等方式形成。第二导电层140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触控电极图案141,第二触控电极图案141沿二维坐标系中的第二维方向(如图1中的Y轴)延伸。第二触控电极图案141可以为条状。
多个第二触控电极图案141可以通过显影-蚀刻或者镭射的方式图形化得到。第二导电层140的厚度范围为0.001μm~1μm。第二导电层140为透明导电层,具体地,可以采用透明的材质形成,当然,也可以通过蚀刻的方式达到视觉透明。第二导电层140可以为氧化铟锡(ITO)层、金属纳米线层、金属网格(Metal mesh)层、石墨烯(Graphene)层、碳纳米管(CNB)层或者聚乙撑二氧噻吩(PEDOT)层。金属纳米线可以为纳米银线、纳米铜线或者纳米金线等。
第一电极引线150形成于衬底110的顶面111,且其一端与第一触控电极图案121相连以实现电连接。具体地,第一电极引线150的数量为多根,可以一根第一电极引线150与一第一触控电极图案121相连,也可以一根第一电极引线150与至少两个第一触控电极图案121相连,实现第一电极引线150与第一触控电极图案121电连接。
第一电极引线150包括第一连接部151及第一引线部152,第一连接部151搭接于第一触控电极图案121的端部上,第一引线部152与第一连接部151的端部相连接。设置第一连接部151的目的是为了增强第一电极引线150与第一触控电极图案121的连接强度,避免出现断裂的风险。
第一电极引线150可以为金属导线,例如金线、银线、铜线或者Mo-Al-Mo合金线等。具体到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极引线150的厚度为0.001μm~50μm。
第二电极引线160设置于衬底110的顶面111,第二电极引线160与第二触控电极图案141相连接。具体地,第二电极引线160的数量为多根,可以一根第二电极引线160的一端与一第二触控电极图案141的端部相连,也可以一根第二电极引线160与至少两个第二触控电极图案141的端部相连,实现第二电极引线160与第二触控电极图案141电连接。
具体到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电极引线160包括第二连接部161及与第二连接部161相连的第二引线部162,第二引线部162与第二连接部161的端部相连接。第二连接部161在二维坐标系中的第一维方向上的宽度大于第二引线部162,第二连接部161延伸至绝缘层130背向于第一导电层120的表面并与第二触控电极图案141的端部相连以实现电连接。第二引线部162的厚度大于绝缘层130及第二导电层140的厚度之和。第二连接部161在二维坐标系中的第一维方向上的宽度大于第二引线部162,可以增强第二电极引线160与第二触控电极图案141的连接强度,避免第二电极引线160爬坡时出现断裂的风险。第二连接部161在二维坐标系中的第一维方向上的宽度小于或者等于第二触控电极图案141的宽度。
第二电极引线160可以为金属导线,例如金线、银线、铜线或者Mo-Al-Mo合金线等。具体到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电极引线160的厚度为0.001μm~50μm。
请参阅图4,为一实施方式中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0,提供衬底110,衬底110包括一顶面111。衬底110为透明衬底,衬底110的材质可以为玻璃。衬底110用于对第一导电层120及绝缘层130起支撑作用。衬底110的厚度范围可以为0.01mm~0.5mm。
步骤S120,在衬底110的顶面111形成第一导电层120,第一导电层120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触控电极图案121,第一触控电极图案121沿二维坐标系中的第一维方向延伸。具体地,第一导电层120可以通过溅镀、涂覆或者印刷等方式形成。多个第一触控电极图案121可以通过显影-蚀刻或者镭射的方式图形化得到。第一导电层120的厚度范围为0.001μm~1μm。
步骤S130,在第一导电层120背向于衬底110的表面形成绝缘层130,绝缘层130的面积小于衬底110的面积,绝缘层130与衬底110共同形成阶梯状结构。绝缘层130的材料为透明塑料材质、透明感光树脂或者感光树脂与聚酰亚胺的复合体透明感光基材。透明塑料材质例如,聚酰亚胺(PI)、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碳酸酯(PC)等绝缘性良好的透明塑料材质。绝缘层130通过转印、热压或涂覆方式形成。具体到实施例中,绝缘层130的厚度为0.05μm~50μm。
S140,在绝缘层130背向于第一导电层120的表面形成第二导电层140,第一导电层120与第二导电层140相互绝缘,第二导电层140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触控电极图案141,第二触控电极图案141沿二维坐标系中的第二维方向延伸。具体地,第二导电层140可以通过溅镀、涂覆或者印刷等方式形成。多个第二触控电极图案141可以通过显影-蚀刻或者镭射的方式图形化得到。第二导电层140的厚度范围为0.001μm~1μm。
步骤S150,在衬底110的顶面111同时形成第一电极引线150及第二电极引线160,第一电极引线150与第一触控电极图案121相连,第二电极引线160的一端延伸至绝缘层130背向于第一导电层120的表面以与第二触控电极图案141的端部相连。第二电极引线160包括第二连接部161及与第二连接部161相连的第二引线部162,第二引线部162与第二连接部161的端部相连接。第二连接部161在二维坐标系中的第一维方向上的宽度大于第二引线部162,第二连接部161延伸至绝缘层130背向于第一导电层120的表面并与第二触控电极图案141的端部相连以实现电连接。例如,可以通过溅镀、印刷或者涂覆等方式形成。第一电极引线150及第二电极引线160可以为金属导线,例如金线、银线、铜线或者Mo-Al-Mo合金线等。具体到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极引线150及第二电极引线160的厚度为0.001μm~50μm。
上述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至少包括以下优点:
第一导电层120形成于衬底110的顶面111,第一导电层120具有多个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一触控电极图案121,绝缘层130设置于第一导电层120与第二导电层140之间,使第一导电层120与第二导电层140相互绝缘,第二导电层140具有多个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二触控电极图案141,第一电极引线150及第二电极引线160同时形成于衬底110的顶面111,实现第一电极引线150与第一触控电极图案121相连接,第二电极引线160与第二触控电极图案141相连。在制作过程中,第一电极引线150及第二电极引线160同时形成于衬底110的一侧,有利于简化电极引线制程,从而简化触控面板100的制程。又第二电极引线160包括第二连接部161及与第二连接部161相连的第二引线部162,第二连接部161在二维坐标系中的第一维方向上的宽度大于第二引线部162,第二连接部161延伸至绝缘层130背向于第一导电层120的表面并与第二触控电极图案141的端部相连,可以降低使用过程中第二电极引线160可能断裂的风险。
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衬底,具有一顶面;
第一导电层,形成于所述顶面上,所述第一导电层包括多个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一触控电极图案,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图案沿二维坐标系中的第一维方向延伸;
第二导电层,与所述第一导电层沿垂直于所述顶面方向上间隔设置,包括多个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二触控电极图案,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图案沿二维坐标系中的第二维方向延伸;
绝缘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导电层与所述第二导电层之间,使所述第一导电层与所述第二导电层绝缘,所述绝缘层与所述衬底共同形成阶梯状结构;
第一电极引线及第二电极引线,所述第一电极引线及所述第二电极引线形成于所述衬底的顶面上,所述第一电极引线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图案相连接,所述第二电极引线包括第二连接部及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相连的第二引线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在二维坐标系中的第一维方向上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引线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延伸至所述绝缘层背向于所述第一导电层的表面并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图案的端部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图案及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图案为条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一第一电极引线与一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图案的一端相连,每一第二电极引线与一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图案相连;或者
每一第一电极引线与至少两个第一触控电极图案相连,每一第二电极引线至少与两个第二触控电极图案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在二维坐标系中的第一维方向上的宽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图案的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引线部的厚度大于所述绝缘层及所述第二导电层的厚度之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引线连接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图案的同一端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层及所述第二导电层为氧化铟锡层、金属纳米线层、金属网格层、石墨烯层、碳纳米管层或者聚乙撑二氧噻吩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层及所述第二导电层的厚度范围为0.001μm~1μ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的厚度范围为0.05μm~50μ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的面积小于所述衬底的面积。
CN201520239937.4U 2015-04-20 2015-04-20 触控面板 Active CN2045157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239937.4U CN204515751U (zh) 2015-04-20 2015-04-20 触控面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239937.4U CN204515751U (zh) 2015-04-20 2015-04-20 触控面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515751U true CN204515751U (zh) 2015-07-29

Family

ID=537137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239937.4U Active CN204515751U (zh) 2015-04-20 2015-04-20 触控面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515751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28002A (zh) * 2018-02-11 2018-06-29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应用其的触控显示装置
CN108803952A (zh) * 2018-05-24 2018-11-13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10544551A (zh) * 2018-05-29 2019-12-06 昇印光电(昆山)股份有限公司 导电膜及制备方法
CN114863833A (zh) * 2016-06-20 2022-08-05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63833A (zh) * 2016-06-20 2022-08-05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CN108228002A (zh) * 2018-02-11 2018-06-29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应用其的触控显示装置
CN108228002B (zh) * 2018-02-11 2021-08-24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应用其的触控显示装置
CN108803952A (zh) * 2018-05-24 2018-11-13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08803952B (zh) * 2018-05-24 2021-12-07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10544551A (zh) * 2018-05-29 2019-12-06 昇印光电(昆山)股份有限公司 导电膜及制备方法
US11443873B2 (en) 2018-05-29 2022-09-13 Shine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Conductive film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55639B (zh) 一种外挂式触控模组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03092391B (zh) 触控显示器、触控面板与其制造方法
CN104793822A (zh) 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09508118A (zh) 柔性触控显示面板
CN202815769U (zh) 触控面板
CN103257748B (zh) 触控面板及制造方法
CN104951155B (zh) 电容式触控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N105164620B (zh) 透明电极图案层压体以及具备该层压体的触摸屏面板
CN204515751U (zh) 触控面板
CN203588240U (zh) 单层玻璃电容式触摸屏
CN103593078A (zh) 触控面板
CN103309509A (zh) 导电膜
CN104793821A (zh) 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07153486A (zh) 一种整面可折叠触摸屏及其制作方法、应用
CN104881185A (zh) 触控面板及其触控电极结构
CN204155256U (zh) 一种电容式触控面板
CN201583935U (zh) 具有双面合金层电容触控面板
CN203217549U (zh) 一种触控模组
CN204515739U (zh) 触控面板
CN204515750U (zh) 触控面板
CN202351840U (zh) 电容式触控面板
CN202150102U (zh) 电容式触摸感应装置
CN102929420B (zh) 触控面板结构的制造方法
CN204595807U (zh) 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CN203502928U (zh) 触控元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330000 Jiangxi city of Nanchang province Huangjiahu road Nancha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Patentee after: Nanchang OFilm Tech. Co.,Ltd.

Patentee after: Ophiguang Group Co.,Ltd.

Patentee after: SUZHOU OFILM TECH Co.,Ltd.

Address before: 330000 Jiangxi city of Nanchang province Huangjiahu road Nancha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Patentee before: Nanchang OFilm Tech. Co.,Ltd.

Patentee before: OFilm Tech Co.,Ltd.

Patentee before: SUZHOU OFILM TECH Co.,Ltd.

Address after: 330000 Jiangxi city of Nanchang province Huangjiahu road Nancha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Patentee after: Nanchang OFilm Tech. Co.,Ltd.

Patentee after: OFilm Tech Co.,Ltd.

Patentee after: SUZHOU OFILM TECH Co.,Ltd.

Address before: 330000 Jiangxi city of Nanchang province Huangjiahu road Nancha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Patentee before: Nanchang OFilm Tech. Co.,Ltd.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OFilm Tech Co.,Ltd.

Patentee before: SUZHOU OFILM TECH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423

Address after: 231323 Building 1, precision electronics industrial park, Hangbu Town, Shucheng County, Lu'an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Anhui jingzhuo optical display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30000 Jiangxi city of Nanchang province Huangjiahu road Nancha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Patentee before: Nanchang OFilm Tech. Co.,Ltd.

Patentee before: Ophiguang Group Co.,Ltd.

Patentee before: SUZHOU OFILM TECH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