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91372A - 用于治疗脓毒血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治疗脓毒血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91372A
CN103191372A CN2013101297167A CN201310129716A CN103191372A CN 103191372 A CN103191372 A CN 103191372A CN 2013101297167 A CN2013101297167 A CN 2013101297167A CN 201310129716 A CN201310129716 A CN 201310129716A CN 103191372 A CN103191372 A CN 1031913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ight portions
radix
fructus
chinese medicine
medicine compos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12971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91372B (zh
Inventor
刘榕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o Bingyu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31012971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191372B/zh
Publication of CN1031913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913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913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9137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脓毒血症的中药组合物,其原料药包括桂枝、蒲公英、皂角刺、厚朴、砂仁、麦冬、栀子、连翘、荆芥、黄芪、白术、太子参、赤芍、石菖蒲、罗布麻叶、葛根、水蛭、三七、黄柏、狗脊、当归、枸杞子、阿魏、儿茶、母丁香、郁金、大血藤、天冬和肿节风。通过将该中药配合传统西医治疗,可有效地拮抗炎性介质及内毒素的释放,更好的改善患者症状,减轻或抑制全身炎症反应、保护各器官系统功能,提高治疗脓毒血症的有效率,降低患者死亡率。

Description

用于治疗脓毒血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医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治疗脓毒血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脓毒血症是当前ICU所面临的巨大威胁,由此引发的休克和多系统脏器功能衰竭(MODS)已成为ICU内最主要的死因之一,严重威胁病人的生命安全,病死率高。脓毒血症是现代危重病医学面临的普遍存在而又十分复杂的问题,成为直接影响患者预后,阻碍进一步提高救治成功率的突出难题。近年来,脓毒血症发病规律与临床意义的研究取得一定进展,但临床上始终未有有效的特异性治疗,死亡率仍在28%-50%。面对严峻的形势,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中医药防治脓毒血症是今后研究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故加强中医药对脓毒血症的研究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临床意义。
现代医学认为是由于致病微生物入侵机体导致过度或失控的炎症因子释放所致。脓毒血症病理生理过程主要为促炎/抗炎因子失控性释放,导致机体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凝血、纤溶及体内抗凝系统功能失调,血液处于高凝状态,纤维蛋白大量沉积,微血管内凝血,导致各系统器官功能不全或功能衰竭。目前脓毒血症的治疗以西医西药为主,如基于促炎与抗炎的病理机制,已有抗细胞因子的疗法用于临床治疗脓毒血症,如TNF-α拮抗剂,但治疗效果不够理想,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采用血液透析治疗脓毒血症的疗效,其稳定内环境迅速,但是治疗设备要求高、费用大,患者痛苦较大,且死亡率较高。
传统的中医学没有提出“脓毒血症”的概念。中医疾病的命名原则主要是以病因、病机、病理产物、病位、主症、体征为依据。脓毒血症最大的临床特征即为发热,所以脓毒血症可归属于中医学“温病”“瘟疫”范畴。其发病多由邪毒入侵(严重感染)导致热毒炽盛,毒热入血,血热互结,败血阻滞,瘀血产生,毒瘀并存。热由毒生,变由毒起,最终损伤正气,故本病主要病机为热毒内盛、瘀血阻滞。
现代医学对脓毒血症的根本发病机制还尚未完全阐述清楚,临床治疗中也并没有取得特别满意的疗效,仍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虽然目前依据现代分子物学的研究,研制出了部分可针对部分发病环节或机制进行祀向治疗的药物,但脓毒血症发病机理的复杂性、多样性,单独针对一个发病环节或发病机制的治疗往往不能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中医药对人体和疾病的作用特点是多成分、多环节、多祀点、整体调节,通过综合效应发挥发挥药效,可根据脓毒血症病程的不同阶段和发病机制的多样性,进行针对不同侧重点并兼顾多方面的治疗,从而弥补了单纯西医治疗的诸多不足。而在脓毒血症早期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可有效的阻断或延缓脓毒血症的病情进展,从而缩短病程或为治疗赢得时间,在现代医学抗感染、维持有效循环、营养代谢支持及重症监测治疗的基础上,积极发挥中药清热解毒、清腑攻下、活血化疲及扶正祛邪的优势,将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以达到降低病死率。中西医结合治疗脓毒血症的效果优于单纯西医方法,主要表现在改善血流动力学,增加微循环灌注,清除氧自由基,降低炎性因子水平,促进各脏器功能尽快恢复,从而提高了治愈率;且能使患者临床症状好转或明显好转,减少并发症及死亡率,其操作简便易行,费用低廉,治疗时患者痛苦小,易于接受,易于推广。
因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脓毒血症的中药组合物,通过配合传统西医治疗,可有效地拮抗炎性介质及内毒素的释放,更好的改善患者症状,减轻或抑制全身炎症反应、保护各器官系统功能,提高治疗脓毒血症的有效率,降低患者死亡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治疗脓毒血症的中药组合物,通过配合传统西医治疗,可有效地拮抗炎性介质及内毒素的释放,更好的改善患者症状,减轻或抑制全身炎症反应、保护各器官系统功能,提高治疗脓毒血症的有效率,降低患者死亡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脓毒血症的中药组合物,其原料药包括:桂枝、蒲公英、皂角刺、厚朴、砂仁、麦冬、栀子、连翘、荆芥、黄芪、白术、太子参、赤芍、石菖蒲、罗布麻叶、葛根、水蛭、三七、黄柏、狗脊、当归、枸杞子、阿魏、儿茶、母丁香、郁金、大血藤、天冬和肿节风。
其中,所述中药组合物中各原料药的重量份分别为:
桂枝20重量份~30重量份、蒲公英45重量份~55重量份、皂角刺15重量份~25重量份、厚朴10重量份~20重量份、砂仁10重量份~20重量份、麦冬30重量份~40重量份、栀子40重量份~50重量份、连翘70重量份~80重量份、荆芥10重量份~20重量份、黄芪55重量份~65重量份、白术40重量份~50重量份、太子参30重量份~40重量份、赤芍20重量份~30重量份、石菖蒲15重量份~25重量份、罗布麻叶20重量份~30重量份、葛根10重量份~20重量份、水蛭25重量份~35重量份、三七30重量份~40重量份、黄柏45重量份~55重量份、狗脊20重量份~30重量份、当归25重量份~35重量份、枸杞子35重量份~45重量份、阿魏15重量份~25重量份、儿茶10重量份~20重量份、母丁香20重量份~30重量份、郁金30重量份~40重量份、大血藤25重量份~35重量份、天冬30重量份~40重量份和肿节风15重量份~25重量份。
其中,所述中药组合物中各原料药的重量份分别为:
桂枝23重量份~27重量份、蒲公英48重量份~52重量份、皂角刺18重量份~22重量份、厚朴13重量份~17重量份、砂仁13重量份~17重量份、麦冬33重量份~37重量份、栀子43重量份~47重量份、连翘73重量份~77重量份、荆芥13重量份~17重量份、黄芪58重量份~62重量份、白术43重量份~47重量份、太子参33重量份~37重量份、赤芍23重量份~27重量份、石菖蒲18重量份~22重量份、罗布麻叶23重量份~27重量份、葛根13重量份~17重量份、水蛭28重量份~32重量份、三七33重量份~37重量份、黄柏48重量份~52重量份、狗脊23重量份~27重量份、当归28重量份~32重量份、枸杞子38重量份~42重量份、阿魏18重量份~22重量份、儿茶13重量份~17重量份、母丁香23重量份~27重量份、郁金33重量份~37重量份、大血藤28重量份~32重量份、天冬33重量份~37重量份和肿节风18重量份~22重量份。
其中,所述中药组合物中各原料药的重量份分别为:
桂枝25重量份、蒲公英50重量份、皂角刺20重量份、厚朴15重量份、砂仁15重量份、麦冬35重量份、栀子45重量份、连翘75重量份、荆芥15重量份、黄芪60重量份、白术45重量份、太子参35重量份、赤芍25重量份、石菖蒲20重量份、罗布麻叶25重量份、葛根15重量份、水蛭30重量份、三七35重量份、黄柏50重量份、狗脊25重量份、当归30重量份、枸杞子40重量份、阿魏20重量份、儿茶15重量份、母丁香25重量份、郁金35重量份、大血藤30重量份、天冬35重量份和肿节风20重量份。
其中,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剂型为注射液和汤饮剂。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当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剂型为汤饮剂时,具体为:
将各组分分别粉碎,按比例混合,获得混合物,加水至淹没混合物药面3~5cm,浸泡1~2小时,加热煎煮,煮沸后用文火,第一次沸后煎煮2~4小时,滤出药液,滤渣中再次加水至淹没混合物药面3~5cm,加热煮沸,煮沸后用文火,第二次沸后煎煮1~2小时,滤过,合并两次过滤的药液,离心30分钟~1小时,抽取上清液,浓缩至生药浓度为1g/ml~2g/ml,获得汤饮剂。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当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剂型为注射液时,具体为:
将各组分分别粉碎,按比例混合,获得混合物,加水至淹没混合物药面3~5cm,浸泡1~2小时,加热煎煮,煮沸后用文火,第一次沸后煎煮2~4小时,滤出药液,滤渣中再次加水至淹没混合物药面3~5cm,加热煮沸,煮沸后用文火,第二次沸后煎煮1~2小时,滤过,合并两次过滤的药液,加入占药液质量0.5%活性炭,保持PH值7.0,加热微沸15分钟,冷却,滤过,取500ml过滤液,加注射用水至1000ml,袋装,于115℃灭菌30分钟,冷藏48小时,即得注射液。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脓毒血症的中药注射液,所述中药注射液的原料药包括桂枝、蒲公英、皂角刺、厚朴、砂仁、麦冬、栀子、连翘、荆芥、黄芪、白术、太子参、赤芍、石菖蒲、罗布麻叶、葛根、水蛭、三七、黄柏、狗脊、当归、枸杞子、阿魏、儿茶、母丁香、郁金、大血藤、天冬和肿节风。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脓毒血症的中药汤饮剂,所述中药汤饮剂的原料药包括桂枝、蒲公英、皂角刺、厚朴、砂仁、麦冬、栀子、连翘、荆芥、黄芪、白术、太子参、赤芍、石菖蒲、罗布麻叶、葛根、水蛭、三七、黄柏、狗脊、当归、枸杞子、阿魏、儿茶、母丁香、郁金、大血藤、天冬和肿节风。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中药组合物在制备用于治疗脓毒血症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中药组合物通过配合传统西医治疗,可有效地拮抗炎性介质及内毒素的释放,更好的改善患者症状,减轻或抑制全身炎症反应、保护各器官系统功能,提高治疗脓毒血症的有效率,降低患者死亡率。
具体实施方式
脓毒血症的基本病机为温毒内蕴、毒瘀互结、正气亏虚,治疗方法为解毒、化瘀、扶正,脓毒血症是由细菌、真菌、病毒或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属中医学“温热病”范畴,其发病与感受温毒、正气亏虚、瘀血内结密切相关。
温毒内蕴是主要病因,叶天士指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在脓毒血症卫、气、营、血传变的不同阶段,温毒始终是最为关键的病因;以温毒为始,毒寓于邪,随温入内;热由毒生,变由毒起,温毒不去则热不除、变必生。温毒早期最易由肺卫内传入里,壅遏气血,既可顺传,郁于肠腑或传入阳明,亦可直接内陷心营,扰动营血;或毒闭心包,引动肝风,侵犯心脑,迫血损络。
正气亏虚为基础病机,《内经》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其论对认识脓毒血症的病因病机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脓毒血症主要病因为温毒内蕴,温毒久羁势必伤阴耗气,阴损及阳,终致阴阳俱损、精气神败伤、神机流贯受阻,危及患者生命。正气虚弱是脓毒血症发病的内在病机基础,因此,在脓毒血症早期就应顾及正气,在疾病进展过程中更要注意回阳固脱、顾护正气,后期应养阴益气、保护脏真。
瘀血内结是重要病理,在脓毒血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瘀血内结起着重要的作用,其既是温毒的病理产物,又是新的致病因素,贯穿疾病始终。温毒内蕴,燔灼于里,消炼津液,搏血为瘀;火热煎熬津液,阴津亏少,血液黏稠,滞而为瘀;热伤血络,迫血妄行,留而为瘀;毒温猖獗,郁阻气机,气滞则血行不畅而为瘀。
综上所述,脓毒血症的主要病机为毒、瘀、虚,基本治法为解毒、化瘀、扶正,其中清温解毒是基础,扶正补虚是根本,在此基础上,活血化瘀法应贯穿治疗始终,基于该中医治疗理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脓毒血症的中药组合物,其原料药包括桂枝、蒲公英、皂角刺、厚朴、砂仁、麦冬、栀子、连翘、荆芥、黄芪、白术、太子参、赤芍、石菖蒲、罗布麻叶、葛根、水蛭、三七、黄柏、狗脊、当归、枸杞子、阿魏、儿茶、母丁香、郁金、大血藤、天冬和肿节风。
本发明提供的中药组合物能够有效缓解脓毒血症患者的病情,提高治愈率,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以下途径发挥了中医药的作用:1、拮抗内毒素,抑制内毒素诱导的单核细胞/巨噬细胞产生的内源性炎症介质失控性释放,在级联反应的源头切断脓毒血症的发生发展;2、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清除内毒素,降低炎性反应,使抗炎与促炎反应趋向平衡,逆转免疫抑制,调节患者的免疫功能;3、拮抗炎性细胞因子,减少血小板的聚集,消除促凝因素,恢复凝血与纤溶系统的动态平衡。
该中药组合物具有抗菌、抗炎、调节免疫功能、提高组织耐缺血、缺氧能力,改善微循环、抗血小板聚集和纤溶活性,保护多脏器功能的多重功效。同时,本方对器官组织功能都没有明显影响或毒副作用。
各原料药的药理如下:
桂枝:拉丁名Cinnamomi Ramulus,味辛、甘,性温,归心、肺、膀胱经,具有发汗解肌,温经通脉,助阳化气,散寒止痛的功效,桂枝温经通脉,横通肢节,用于外感风寒表证,不论有汗、无汗均可应用,亦用于风湿痹痛、胃寒腹痛、经闭、痛经,风湿痹痛,肩臂肢节冷痛等证,痰饮证和膀胱蓄水,心脾阳虚,水湿内停,胸胁胀满,咳逆头晕等痰饮证。
蒲公英:拉丁名Taraxaci Herba,味甘、苦,性寒,入肝、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清肝明目、利尿通淋的作用,主要用于疮疡肿毒的治疗,对乳痈效果尤其显著,亦可用于肝火上炎之目赤肿痛等症状的治疗,此外,还具有利尿除湿的作用,用于治湿热黄疸、小便不利、泌尿系统感染等病症的治疗。
皂角刺:味辛,性温,归肺经,主治痈疽肿毒,瘰疬,疮疹顽癣,产后缺乳,胎衣不下,疠风等证。
厚朴:味苦、辛,性温,归脾经;胃经;大肠经,具有行气消积;燥湿除满;降逆平喘的功效,主治食积气滞;腹胀便秘;湿阻中焦,脘痞吐泻;痰壅气逆;胸满喘咳等证。
砂仁:拉丁名Amomi Fructus,味辛,性温,归脾经、胃经、肾经,具有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的功效,用于湿浊中阻,脘痞不饥,脾胃虚寒,呕吐泄泻,妊娠恶阻,胎动不安等证。
麦冬:味甘、微苦,性微寒,入心、肺、胃经,具有养阴润肺、化痰止咳、清热养心的功效,主治燥邪伤肺或阴虚肺燥有热之干咳痰黏,劳嗽咳血,咽干鼻燥,肺痈,热伤胃阴或胃阴不足所致的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胃脘隐痛,内热消渴,大便燥结,心阴虚及温病热邪扰及心营而致的心烦不眠,舌绛而干等证。
栀子:味苦,性寒,入心、肺、三焦,有除烦泻火、疏肝解郁、清热利湿、凉血止血的作用,主要用于温热病热郁胸脘之心烦不安、烦扰不宁;肝郁不舒或肝经有热之头晕目眩,胸胁疼痛,目赤咽干;湿热黄疸;气滞血瘀之脘腹胀痛等证。
连翘:味苦,性微寒,入肺、心,小肠经,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功效,用于热病初起,风热感冒,发热,心烦,咽喉肿痛,斑疹,丹毒,瘰疬,痈疮肿毒,急性肾炎,热淋。蒙药治黄疸,肠刺痛等证,连翘对多种细菌具有抑制作用,对人体有降温作用,并且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荆芥:拉丁名Schizonepetae Herba,味辛,性微温,入肺、肝经,有发汗解表,宣毒透疹,和血止血的功效,主治外感风寒风热所致之发热头痛,无论有汗无汗,皆可应用;风热上攻之头痛眩晕,疹出不透;产后血晕中风,肠风下血等证。
黄芪:拉丁名Astragali Radix,味甘,性温,入脾、肺经,有补益脾土,升举阳气、固表止汗,托疮生肌的功效,主治脾肺气虚所致之乏力食少便溏,心悸气短,中气下陷之脏器下垂,气不摄血之崩漏便血,久泻脱肛;表虚不固之自汗盗汗,气血不足等证。黄芪使心脏收缩能力增强,能改善全身的血液循环,能扩张冠状动脉、肾血管及拳参末梢血管、使皮肤血液循环旺盛;能提高机体的非特异免疫力,有保肝和降低血糖的作用,对葡萄球菌、血溶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痢疾杆菌等有抑制作用,黄芪可显著影响脾淋巴细胞信息传导,实现免疫调节作用。
白术:味甘、苦,性温,入脾、胃经,有补脾利气,燥湿利水,固表止汗,运脾润燥的功效,主治脾失健运、气不化水所致之痞满腹泻,痰饮水肿;中气不足之心烦懒言,崩中漏下,久痢脱肛;脾虚气弱之奏里不固、虚汗自汗等证,白术能促进胃液分泌,增强小肠的吸收作用,对胃肠功能有调节作用。
太子参:味甘、微苦,性平,归脾、肺经,具有补气健脾、润肺生津的功效,主治脾气虚弱所致的食欲不振,倦怠乏力,肺虚燥咳,喘促气短,温病后期,气津两伤,内热口渴等证。
赤芍:味苦、微苦,归肝经,具有泻肝火,清热凉血,祛瘀止痛的功效,主治肝火旺盛之目赤肿痛,头晕目眩,胸胁疼痛,温热病热入血分之身热舌绛,斑疹出血,以及血瘀经闭;火热炽盛迫血妄行之吐血尿血;妇女血热之行经过多;血行阻滞所引起的各种疼痛;血热毒盛之疮疖痈肿等证。
石菖蒲:味辛,性温,入心,胃经,具有开窍醒神,化湿和胃的功效,用于治疗痰蒙清窍,神昏癫狂,头晕,失眠,健忘,耳鸣,湿阻中焦,脘腹胀痛等证。
罗布麻叶:味甘、苦,性凉,入肝经,具有平肝安神,清热利水的作用,用于肝阳眩晕,心悸失眠,浮肿尿少;高血压病,神经衰弱,肾炎浮肿等证。
葛根:味甘、辛,性凉,入脾、胃经,有鼓舞胃气,清热生津,解肌发表,生阳,渗疹的作用,主要用于外感发热,头痛,项背强痛,热病口渴,消渴;脾虚泄泻,清阳不升等证,葛根轻清透泄湿中蕴热。
水蛭:味咸、苦,性平,入肝经,具有破血逐瘀的功效,用于血淤闭经,症瘕腹痛、蓄血、损伤瘀血作痛、痈肿丹毒等症的治疗,水蛭能消除动脉周扬硬化斑块,增加心肌营养性血流量,改善心率失常。
三七:性温,味甘、微苦,归肝、胃经,具有止血,散瘀,消肿,止痛的作用,主治:治吐血,咳血,衄血,便血,血痢,崩漏,症瘕,产后血晕,恶露不下,跌扑瘀血,外伤出血,痈肿疼痛等证,现代药理证明,三七能够止血、抗血栓、促进造血、抗炎、保肝、抗肿瘤、镇痛、对心血管有良好的作用,对心肌损伤有保护作用,可降低血清CK和LDH活力,减少LPO含量,保护心肌。
黄柏:味苦,性寒,归肾、膀胱、大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除骨蒸清虚热的功效,用于湿热泻痢,黄疸,带下,热淋,脚气,痿辟,骨蒸劳热,盗汗,遗精,疮疡肿毒,湿疹瘙痒等证。
狗脊:味苦、甘,性温,入肝、肾经,具有祛风湿,补肝肾,强腰膝的作用,用于腰膝酸软,关节疼痛,屈利不利,肾阳不足、尿频遗尿,遗精滑精,白带过多等证。
当归:拉丁名Angelicae Sinensis Radix,味甘、辛,性温,入肝、心、脾经,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的功效,主治心血不足之头晕目眩,倦怠乏力,心悸气短,血海空虚,冲任虚寒或淤血阻滞之月经不调,经痛,产或腹痛,及其他血瘀作痛及阴虚血少肠燥之便秘等证,其能改善子宫的血液循环、减轻盆腔充血,缓解痛经。
枸杞子:味甘、性平,入肝、肾经,具有补益肝肾、养血补血、益精明目、润肺止咳的功效,主治肝肾两虚、精血不足之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遗精耳鸣、自汗乏力;肾阳不足之阳痿、不育;阴精亏损、肝血不足之眼目昏花以及阴虚劳嗽等证。
阿魏:味苦、辛,性温,归肾、胃经,具有消积,散痞,杀虫的功效,用于肉食积滞,瘀血症瘕,腹中痞块,虫积腹痛等证,阿魏能够抑制氧化剂对细胞氧化修饰导致的细胞损伤,可抑制氧化诱导的细胞一氧化氮释放,促进细胞增殖,阿魏能有效提高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活性,还能有效降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内游离钙水平,对于促进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增殖和保护细胞具有重要作用。
儿茶:味苦、涩,性微寒,归肺经,具有收湿生肌敛疮的功效,用于溃疡不敛,湿疹,口疮,跌扑伤痛,外伤出血等证。
母丁香:拉丁名Caryophylli Fructus,味辛,性温,归脾;胃;肝;肾经,具有温中,散寒的功效,主治暴心气痛,胃寒呕逆,风冷齿痛,牙宣,口臭,妇人阴冷,小儿疝气。
郁金:味辛、苦,性寒,归肝、心、肺经,具有行气化瘀,清心解郁,利胆退黄的功效,主治经闭痛经,胸腹胀痛、刺痛,热病神昏,癫痫发狂,黄疸尿赤等证。
大血藤:拉丁名Sargentodoxae Caulis,味苦,性平,归肝、大肠经,具有败毒消痈,活血通络,祛风杀虫的作用,主治急、慢性阑尾炎,风湿痹痛,赤痢,血淋,月经不调,疳积,虫痛,跌扑损伤等证。
天冬:味甘、苦,性寒,归肺、肾经,具有养阴润燥,清肺生津的功效,主治燥热咳嗽,阴虚劳嗽,阴虚火旺,肾精不固之遗精、早泄及虚火上炎之咽喉肿痛,热病津伤口渴,内热消渴肠燥便秘等证,天冬益气养阴,既能监制诸药的燥烈之性,又能使阳得阴助而化生无穷,有扩张冠脉及改善心肌微循环,增加心肌收缩力、提高心率的作用。
肿节风:性微温,味苦、辛,归心、肝经,具有抗菌消炎,祛风通络,活血散结的功效,用于肺炎、阑尾炎、蜂窝组织炎、风湿痹痛、跌扑损伤、肿瘤等证。
进一步,所述中药组合物仅由上述原料药组分构成。
所述中药组合物中各原料药的重量份分别为:
桂枝20重量份~30重量份、蒲公英45重量份~55重量份、皂角刺15重量份~25重量份、厚朴10重量份~20重量份、砂仁10重量份~20重量份、麦冬30重量份~40重量份、栀子40重量份~50重量份、连翘70重量份~80重量份、荆芥10重量份~20重量份、黄芪55重量份~65重量份、白术40重量份~50重量份、太子参30重量份~40重量份、赤芍20重量份~30重量份、石菖蒲15重量份~25重量份、罗布麻叶20重量份~30重量份、葛根10重量份~20重量份、水蛭25重量份~35重量份、三七30重量份~40重量份、黄柏45重量份~55重量份、狗脊20重量份~30重量份、当归25重量份~35重量份、枸杞子35重量份~45重量份、阿魏15重量份~25重量份、儿茶10重量份~20重量份、母丁香20重量份~30重量份、郁金30重量份~40重量份、大血藤25重量份~35重量份、天冬30重量份~40重量份和肿节风15重量份~25重量份。
所述中药组合物中各原料药的重量份分别为:
桂枝23重量份~27重量份、蒲公英48重量份~52重量份、皂角刺18重量份~22重量份、厚朴13重量份~17重量份、砂仁13重量份~17重量份、麦冬33重量份~37重量份、栀子43重量份~47重量份、连翘73重量份~77重量份、荆芥13重量份~17重量份、黄芪58重量份~62重量份、白术43重量份~47重量份、太子参33重量份~37重量份、赤芍23重量份~27重量份、石菖蒲18重量份~22重量份、罗布麻叶23重量份~27重量份、葛根13重量份~17重量份、水蛭28重量份~32重量份、三七33重量份~37重量份、黄柏48重量份~52重量份、狗脊23重量份~27重量份、当归28重量份~32重量份、枸杞子38重量份~42重量份、阿魏18重量份~22重量份、儿茶13重量份~17重量份、母丁香23重量份~27重量份、郁金33重量份~37重量份、大血藤28重量份~32重量份、天冬33重量份~37重量份和肿节风18重量份~22重量份。
所述中药组合物中各原料药的重量份分别为:
桂枝25重量份、蒲公英50重量份、皂角刺20重量份、厚朴15重量份、砂仁15重量份、麦冬35重量份、栀子45重量份、连翘75重量份、荆芥15重量份、黄芪60重量份、白术45重量份、太子参35重量份、赤芍25重量份、石菖蒲20重量份、罗布麻叶25重量份、葛根15重量份、水蛭30重量份、三七35重量份、黄柏50重量份、狗脊25重量份、当归30重量份、枸杞子40重量份、阿魏20重量份、儿茶15重量份、母丁香25重量份、郁金35重量份、大血藤30重量份、天冬35重量份和肿节风20重量份。
本发明制备的中药组合物的剂型可以为注射液和汤饮剂。
当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剂型为汤饮剂时,具体为:
将各组分分别粉碎,按比例混合,获得混合物,加水至淹没混合物药面3~5cm,浸泡1~2小时,加热煎煮,煮沸后用文火,第一次沸后煎煮2~4小时,滤出药液,滤渣中再次加水至淹没混合物药面3~5cm,加热煮沸,煮沸后用文火,第二次沸后煎煮1~2小时,滤过,合并两次过滤的药液,离心30分钟~1小时,抽取上清液,浓缩至生药浓度为1g/ml~2g/ml,获得汤饮剂。
当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剂型为注射液时,具体为:
将各组分分别粉碎,按比例混合,获得混合物,加水至淹没混合物药面3~5cm,浸泡1~2小时,加热煎煮,煮沸后用文火,第一次沸后煎煮2~4小时,滤出药液,滤渣中再次加水至淹没混合物药面3~5cm,加热煮沸,煮沸后用文火,第二次沸后煎煮1~2小时,滤过,合并两次过滤的药液,加入占药液质量0.5%活性炭,保持PH值7.0,加热微沸15分钟,冷却,滤过,取500ml过滤液,加注射用水至1000ml,袋装,于115℃灭菌30分钟,冷藏48小时,即得注射液。
实施例1 注射液1的具体制备
将桂枝25g、蒲公英50g、皂角刺20g、厚朴15g、砂仁15g、麦冬35g、栀子45g、连翘75g、荆芥15g、黄芪60g、白术45g、太子参35g、赤芍25g、石菖蒲20g、罗布麻叶25g、葛根15g、水蛭30g、三七35g、黄柏50g、狗脊25g、当归30g、枸杞子40g、阿魏20g、儿茶15g、母丁香25g、郁金35g、大血藤30g、天冬35g和肿节风20g分别粉碎,混合,获得混合物,加水至淹没混合物药面5cm,浸泡2小时,加热煎煮,煮沸后用文火,第一次沸后煎煮4小时,滤出药液,滤渣中再次加水至淹没混合物药面5cm,加热煮沸,煮沸后用文火,第二次沸后煎煮2小时,滤过,合并两次过滤的药液,加入占药液质量0.5%活性炭,保持PH值7.0,加热微沸15分钟,冷却,滤过,取500ml过滤液,加注射用水至1000ml,袋装,于115℃灭菌30分钟,冷藏48小时,即得注射液1。
实施例2 毒理学实验
选取KM小鼠60只,按照体重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只,雌雄各半,给药前禁食不禁水12小时,本发明治疗组小鼠按照0.25ml/10g的给药容量静脉给药;对照组灌胃水。给药后即刻观察动物的反应,包括动物的形态、行为活动、精神状态、食欲、大小便及其颜色、皮毛、鼻、眼、口有无异常分泌物以及动物死亡情况,死亡的动物及时尸检,若有肉眼可见的病变则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给药第1天每1小时观察一次,以后每天观察一次,连续观察7天,记录动物毒性反应及死亡情况。称量小鼠在试验前、试验后第三天及第七天的体重。从体重和动物的反应情况综合评价试验结果,得到本发明注射液对小鼠单次静脉与灌胃给药的最大耐受量。若出现死亡,则进行急性半数致死量(LD50)的测定,经实验,KM小鼠单次静脉给予所试本发明注射液17.075g生药/kg,相当于人临床最大日用量的187.5倍,给药后即刻动物的翻正反射消失,心跳加快,3min内翻正反射恢复,心跳恢复正常,动物无异常表现,整个试验期间未出现任何异常,体重随试验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与同期对照组无差异(p>0.05),试验期间未见动物死亡。观察期结束时处死小鼠,尸检无肉眼可见的变化,因此,本试验提示该药的临床用量是一个相当安全的剂量。
实施例3 注射液2的具体制备
将桂枝23g、蒲公英48g、皂角刺18g、厚朴13g、砂仁13g、麦冬33g、栀子43g、连翘73g、荆芥13g、黄芪58g、白术43g、太子参33g、赤芍23g、石菖蒲18g、罗布麻叶23g、葛根13g、水蛭28g、三七33g、黄柏48g、狗脊23g、当归28g、枸杞子38g、阿魏18g、儿茶13g、母丁香23g、郁金33g、大血藤28g、天冬33g和肿节风18g分别粉碎,混合,获得混合物,加水至淹没混合物药面4cm,浸泡2小时,加热煎煮,煮沸后用文火,第一次沸后煎煮3小时,滤出药液,滤渣中再次加水至淹没混合物药面4cm,加热煮沸,煮沸后用文火,第二次沸后煎煮2小时,滤过,合并两次过滤的药液,加入占药液质量0.5%活性炭,保持PH值7.0,加热微沸15分钟,冷却,滤过,取500ml过滤液,加注射用水至1000ml,袋装,于115℃灭菌30分钟,冷藏48小时,即得注射液2。
实施例4 注射液3的具体制备
将桂枝27g、蒲公英52g、皂角刺22g、厚朴137g、砂仁17g、麦冬37g、栀子47g、连翘77g、荆芥17g、黄芪62g、白术47g、太子参37g、赤芍27g、石菖蒲22g、罗布麻叶27g、葛根17g、水蛭32g、三七37g、黄柏52g、狗脊27g、当归32g、枸杞子42g、阿魏22g、儿茶17g、母丁香27g、郁金37g、大血藤42g、天冬37g和肿节风22g分别粉碎,混合,获得混合物,加水至淹没混合物药面5cm,浸泡2小时,加热煎煮,煮沸后用文火,第一次沸后煎煮3小时,滤出药液,滤渣中再次加水至淹没混合物药面5cm,加热煮沸,煮沸后用文火,第二次沸后煎煮2小时,滤过,合并两次过滤的药液,加入占药液质量0.5%活性炭,保持PH值7.0,加热微沸15分钟,冷却,滤过,取500ml过滤液,加注射用水至1000ml,袋装,于115℃灭菌30分钟,冷藏48小时,即得注射液3。
实施例5 汤饮剂的具体制备
将桂枝25g、蒲公英50g、皂角刺20g、厚朴15g、砂仁15g、麦冬35g、栀子45g、连翘75g、荆芥15g、黄芪60g、白术45g、太子参35g、赤芍25g、石菖蒲20g、罗布麻叶25g、葛根15g、水蛭30g、三七35g、黄柏50g、狗脊25g、当归30g、枸杞子40g、阿魏20g、儿茶15g、母丁香25g、郁金35g、大血藤30g、天冬35g和肿节风20g分别粉碎,混合,获得混合物,加水至淹没混合物药面5cm,浸泡2小时,加热煎煮,煮沸后用文火,第一次沸后煎煮4小时,滤出药液,滤渣中再次加水至淹没混合物药面5cm,加热煮沸,煮沸后用文火,第二次沸后煎煮2小时,滤过,合并两次过滤的药液,离心1小时,抽取上清液,浓缩至生药浓度为2g/ml,获得汤饮剂。
实施例6 临床资料
患者一般资料
患者均来自本院2008年5月—20011年12月急诊ICU收治脓毒血症(不伴休克)患者,共105例。其中男62例,女43例,均符合脓毒血症诊断标准。随机将患者分成2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55例,对照组50例,入院后采集记录患者一般资料以及病情资料,采用APACHE Ⅱ评分标准评估患者病情程度。两组患者人口学资料及APACHE Ⅱ评分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
诊断标准
脓毒血症诊断标准参考2001年国际脓毒血症会议关于脓毒血症诊断的新标准拟定:感染或有高度可疑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SIRS);具备以下2项或2项以上体征者为脓毒血症:
(1)体温>38℃或<36℃:
(2)心率>90次/分;
(3)呼吸频率>20次/分或Pa(CO2)<32mmHg(4.27kPa):
(4)外周血白细胞计数>12.0×109/L或<4.0×109/L,或未成熟细胞>10%。
中医辨证标准
中医辨证标准:参考高等中医院校教科书《中医诊断学》肠热腑实、内热奎盛证辨证要点:(1)发热喘促;(2)腹胀腹痛拒按;(3)大便秘结或热结旁流,气味恶臭;(4)舌质红干,舌苔厚燥或腻、或焦黑起刺;(5)脉数。
同时符合以上脓毒血症诊断标准、中医辨证标准和签署知情同意书者并排除下列因素为纳入本研究病例。
排除标准
(1)慢性心、肝、肺、肾、凝血等器官系统疾病;(2)恶性肿瘤;(3)系统性红斑狼疮;(4)HIV-ab阳性;(5)年龄小于18岁或大于80岁;(6)孕妇或哺乳期妇女;(7)有精神疾病史者;(8)不愿参加试验或不配合治疗者。
治疗方法
对照组:根据2008年SSC指南,以液体复苏、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根据病况应用机械通气、控制血糖等脓毒血症常规西医治疗作为对照组治疗方案。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静脉滴注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注射液1,每日注射2次,每次250ml,疗程共10日。
观察指标
每日观察患者体温,呼吸频率,心率及其他症状和体征的变化;入院当天及第5、10天,检查血常规、尿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心电图,血浆CRP与PCT。CPR采用速率散射浊度法测定,正常值0~8mg/L;PCT采用免疫荧光分析法测定,正常值<0.5ng/ml。同时可根据病情变化的需要随时增加复查以上理化检查。
统计方法
用SPSS11.5统计软件分析。采用双侧检验,检验水准α=0.05,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等级资料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
疗效评定标准与结果
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以上所有观察指标全部恢复正常;显效:病情明显好转,观察指标中有1项未恢复正常;有效:病情好转但不明显,主要观察指标中有2项或以上未恢复正常;无效:病情未见好转或加重,观察指标无明显好转或加重。
结果
两组总体疗效比较,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总体疗效比较   [例(%)]
组别 n 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治疗组 55 14(25.5) 23(41.8) 12(21.8) 6(10.9) 49(89.1)
对照组 50 8(16.0) 17(34.0) 15(30.0) 10(20.0) 40(80.0)
另外,治疗组中最终2例死亡,对照组中最终6例死亡,从表1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中药注射液能够提高对脓毒血症的总体治疗效果,降低患者死亡率,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反应的变化比较,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变化的比较
Figure BDA00003049174600161
从表2可以看出,经过本发明中药注射液治疗的患者的白细胞数(WBC)和中性粒细胞比例(Neu)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的变化情况,较对照组更加明显,P<0.05,2组治疗后CRP、PCT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水平,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经过治疗后,治疗组的CRP、PCT水平较对照组具有明显降低,P<0.05,从此处可以看出,本发明中药注射液可有效地拮抗炎性介质及内毒素的释放,更好的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治疗脓毒血症的有效率,降低患者死亡率。
所有上述的首要实施这一知识产权,并没有设定限制其他形式的实施这种新产品和/或新方法。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利用这一重要信息,上述内容修改,以实现类似的执行情况。但是,所有修改或改造基于本发明新产品属于保留的权利。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用于治疗脓毒血症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药包括桂枝、蒲公英、皂角刺、厚朴、砂仁、麦冬、栀子、连翘、荆芥、黄芪、白术、太子参、赤芍、石菖蒲、罗布麻叶、葛根、水蛭、三七、黄柏、狗脊、当归、枸杞子、阿魏、儿茶、母丁香、郁金、大血藤、天冬和肿节风。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中各原料药的重量份分别为桂枝20重量份~30重量份、蒲公英45重量份~55重量份、皂角刺15重量份~25重量份、厚朴10重量份~20重量份、砂仁10重量份~20重量份、麦冬30重量份~40重量份、栀子40重量份~50重量份、连翘70重量份~80重量份、荆芥10重量份~20重量份、黄芪55重量份~65重量份、白术40重量份~50重量份、太子参30重量份~40重量份、赤芍20重量份~30重量份、石菖蒲15重量份~25重量份、罗布麻叶20重量份~30重量份、葛根10重量份~20重量份、水蛭25重量份~35重量份、三七30重量份~40重量份、黄柏45重量份~55重量份、狗脊20重量份~30重量份、当归25重量份~35重量份、枸杞子35重量份~45重量份、阿魏15重量份~25重量份、儿茶10重量份~20重量份、母丁香20重量份~30重量份、郁金30重量份~40重量份、大血藤25重量份~35重量份、天冬30重量份~40重量份和肿节风15重量份~25重量份。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中各原料药的重量份分别为桂枝23重量份~27重量份、蒲公英48重量份~52重量份、皂角刺18重量份~22重量份、厚朴13重量份~17重量份、砂仁13重量份~17重量份、麦冬33重量份~37重量份、栀子43重量份~47重量份、连翘73重量份~77重量份、荆芥13重量份~17重量份、黄芪58重量份~62重量份、白术43重量份~47重量份、太子参33重量份~37重量份、赤芍23重量份~27重量份、石菖蒲18重量份~22重量份、罗布麻叶23重量份~27重量份、葛根13重量份~17重量份、水蛭28重量份~32重量份、三七33重量份~37重量份、黄柏48重量份~52重量份、狗脊23重量份~27重量份、当归28重量份~32重量份、枸杞子38重量份~42重量份、阿魏18重量份~22重量份、儿茶13重量份~17重量份、母丁香23重量份~27重量份、郁金33重量份~37重量份、大血藤28重量份~32重量份、天冬33重量份~37重量份和肿节风18重量份~22重量份。
4.如权利要求1至3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中各原料药的重量份分别为桂枝25重量份、蒲公英50重量份、皂角刺20重量份、厚朴15重量份、砂仁15重量份、麦冬35重量份、栀子45重量份、连翘75重量份、荆芥15重量份、黄芪60重量份、白术45重量份、太子参35重量份、赤芍25重量份、石菖蒲20重量份、罗布麻叶25重量份、葛根15重量份、水蛭30重量份、三七35重量份、黄柏50重量份、狗脊25重量份、当归30重量份、枸杞子40重量份、阿魏20重量份、儿茶15重量份、母丁香25重量份、郁金35重量份、大血藤30重量份、天冬35重量份和肿节风20重量份。
5.如权利要求1至4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剂型为注射液和汤饮剂。
6.如权利要求1至5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剂型为汤饮剂时,具体为,
将各组分分别粉碎,按比例混合,获得混合物,加水至淹没混合物药面3~5cm,浸泡1~2小时,加热煎煮,煮沸后用文火,第一次沸后煎煮2~4小时,滤出药液,滤渣中再次加水至淹没混合物药面3~5cm,加热煮沸,煮沸后用文火,第二次沸后煎煮1~2小时,滤过,合并两次过滤的药液,离心30分钟~1小时,抽取上清液,浓缩至生药浓度为1g/ml~2g/ml,获得汤饮剂。
7.如权利要求1至5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剂型为注射液时,具体为,
将各组分分别粉碎,按比例混合,获得混合物,加水至淹没混合物药面3~5cm,浸泡1~2小时,加热煎煮,煮沸后用文火,第一次沸后煎煮2~4小时,滤出药液,滤渣中再次加水至淹没混合物药面3~5cm,加热煮沸,煮沸后用文火,第二次沸后煎煮1~2小时,滤过,合并两次过滤的药液,加入占药液质量0.5%活性炭,保持PH值7.0,加热微沸15分钟,冷却,滤过,取500ml过滤液,加注射用水至1000ml,袋装,于115℃灭菌30分钟,冷藏48小时,即得注射液。
8.一种用于治疗脓毒血症的中药注射液,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注射液的原料药包括桂枝、蒲公英、皂角刺、厚朴、砂仁、麦冬、栀子、连翘、荆芥、黄芪、白术、太子参、赤芍、石菖蒲、罗布麻叶、葛根、水蛭、三七、黄柏、狗脊、当归、枸杞子、阿魏、儿茶、母丁香、郁金、大血藤、天冬和肿节风。
9.一种用于治疗脓毒血症的中药汤饮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汤饮剂的原料药包括桂枝、蒲公英、皂角刺、厚朴、砂仁、麦冬、栀子、连翘、荆芥、黄芪、白术、太子参、赤芍、石菖蒲、罗布麻叶、葛根、水蛭、三七、黄柏、狗脊、当归、枸杞子、阿魏、儿茶、母丁香、郁金、大血藤、天冬和肿节风。
10.权利要求1至4所述中药组合物在制备用于治疗脓毒血症的药物中的应用。
CN201310129716.7A 2013-04-15 2013-04-15 用于治疗脓毒血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19137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29716.7A CN103191372B (zh) 2013-04-15 2013-04-15 用于治疗脓毒血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29716.7A CN103191372B (zh) 2013-04-15 2013-04-15 用于治疗脓毒血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91372A true CN103191372A (zh) 2013-07-10
CN103191372B CN103191372B (zh) 2014-07-02

Family

ID=487143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29716.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191372B (zh) 2013-04-15 2013-04-15 用于治疗脓毒血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191372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10896A (zh) * 2014-12-03 2015-04-15 王玉春 一种治疗多器官衰竭的中药配方
CN104524263A (zh) * 2014-12-12 2015-04-22 山东新希望六和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治疗羊黑疫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40635A (zh) * 2015-07-16 2015-09-30 王艳娣 一种烫烧伤外用中药组合物
CN105796881A (zh) * 2016-04-08 2016-07-27 广州暨南生物医药研究开发基地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艾叶的治疗脓毒症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622745C2 (ru) * 2015-08-31 2017-06-19 Энту Фармасьютикалс Лтд Композиции на основе биоресурсов для профилактики или лечения сепсиса и/или связанных с сепсисом осложнений и состояний, способы профилактики и лечения сепсиса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80098A (zh) * 2002-05-20 2002-11-20 张勇飞 一种抗感染复合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457855A (zh) * 2003-05-17 2003-11-26 王若斋 阴毒清源丹
CN101537141A (zh) * 2008-03-21 2009-09-23 北京中泰天和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清热解毒、疏风消肿、利咽通窍的药物组合
CN102349991A (zh) * 2011-05-29 2012-02-15 王红芳 一种杀病毒防流感的组合物及该组合物所制成的防感冒贴
CN102363008A (zh) * 2011-10-18 2012-02-29 王若斋 阴毒清源丹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80098A (zh) * 2002-05-20 2002-11-20 张勇飞 一种抗感染复合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457855A (zh) * 2003-05-17 2003-11-26 王若斋 阴毒清源丹
CN101537141A (zh) * 2008-03-21 2009-09-23 北京中泰天和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清热解毒、疏风消肿、利咽通窍的药物组合
CN102349991A (zh) * 2011-05-29 2012-02-15 王红芳 一种杀病毒防流感的组合物及该组合物所制成的防感冒贴
CN102363008A (zh) * 2011-10-18 2012-02-29 王若斋 阴毒清源丹

Non-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何瑛等: "早期大剂量应用参附注射液在治疗剂型脓毒血症中的作用", 《中国中医急症》, vol. 22, no. 1, 31 January 2013 (2013-01-31), pages 99 - 100 *
孙治霞等: "血必净对30例血滤后脓毒血症患者内毒素清除效应的临床观察", 《中医研究》, vol. 25, no. 3, 31 March 2012 (2012-03-31), pages 30 - 32 *
张廉君: "脓毒血症患者26例临床治疗体会",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vol. 32, no. 12, 31 December 2012 (2012-12-31), pages 31 - 32 *
李文中: ""银黄青蒲汤"治疗外伤继发脓毒血症", 《四川中医》, vol. 2, 30 June 1984 (1984-06-30), pages 374 *
林朱森等: "地塞米松联用血必净辅助治疗脓毒血症临床观察", 《中国医药导刊》, vol. 13, no. 5, 31 December 2011 (2011-12-31), pages 834 - 835 *
王丽霞等: "脓毒血症1例分析", 《中国误诊学杂志》, vol. 9, no. 3, 31 January 2009 (2009-01-31), pages 725 *
赵宇等: "活血化瘀法治疗脓毒血症42例疗效观察", 《辽宁中医杂志》, vol. 34, no. 3, 31 December 2007 (2007-12-31), pages 302 - 303 *
陈树榕: ""毒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的中医辨证论治", 《福建医药杂志》, 30 June 1980 (1980-06-30), pages 49 - 51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10896A (zh) * 2014-12-03 2015-04-15 王玉春 一种治疗多器官衰竭的中药配方
CN104524263A (zh) * 2014-12-12 2015-04-22 山东新希望六和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治疗羊黑疫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40635A (zh) * 2015-07-16 2015-09-30 王艳娣 一种烫烧伤外用中药组合物
CN105796881A (zh) * 2016-04-08 2016-07-27 广州暨南生物医药研究开发基地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艾叶的治疗脓毒症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91372B (zh) 2014-07-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93822B (zh) 一种治疗阑尾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50517B (zh) 一种治疗肝癌的药物
CN103520572B (zh) 一种用于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191372B (zh) 用于治疗脓毒血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169923B (zh) 一种治疗心肌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721528B (zh) 一种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药物组合物
CN102671061B (zh) 用于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中药、应用及制备方法
CN102210777B (zh) 一种用于防治脓毒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949571B (zh) 一种治疗慢性骨髓炎的药物
CN105106749A (zh) 一种普外科治疗痔疮的中药组合物
CN102935176B (zh) 一种用于慢性咽喉炎的含化颗粒及制备方法
CN105169018A (zh) 一种普外科治疗痔疮的中药组合物
CN102973876B (zh) 一种用于治疗病理性白带过多的药物
CN105106696A (zh) 一种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中药组合物
CN104888178A (zh) 一种治疗小儿腹泻的中药
CN100409885C (zh) 一种治疗外阴硬化性苔癣的药物
CN104840864B (zh) 一种治疗小儿脾虚型腹泻的中药制剂
CN102716341B (zh) 治疗急性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28028B (zh) 一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中药
CN102362957B (zh) 一种治疗深部红斑狼疮的中成药
CN106620408A (zh) 一种治疗恶性葡萄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582190A (zh) 一种用于胃热痰瘀型肥胖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13975A (zh) 一种治疗肝硬化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5288095A (zh) 一种治疗糖尿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638400B (zh) 一种治疗口干口渴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CAO BINGYU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LIU RONGQIANG

Effective date: 20140523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of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Cao Bingyu

Inventor after: Liu Shubin

Inventor after: Zhou Xinwei

Inventor after: Yu Fang

Inventor after: Chen Fang

Inventor before: Liu Rongqiang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272000 JINING, SHANDONG PROVINCE TO: 271200 TAIAN, SHANDONG PROVINCE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INVENTOR; FROM: LIU RONGQIANG TO: CAO BINGYU LIU SHUBIN ZHOU XINWEI YU FANG CHEN FANG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0523

Address after: 271200 Xintai Xintai people's Hospital, Taishan Medical University, 1329 Xin Fu Road, Shandong, Tai'an, Xintai, China

Applicant after: Cao Bingyu

Address before: 272000 Shandong city of Jining province Huai Road No. 79 Jining district two Affiliated Hospital of the medical ICU

Applicant before: Liu Rongqiang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702

Termination date: 2017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