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40635A - 一种烫烧伤外用中药组合物 - Google Patents
一种烫烧伤外用中药组合物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940635A CN104940635A CN201510416477.2A CN201510416477A CN104940635A CN 104940635 A CN104940635 A CN 104940635A CN 201510416477 A CN201510416477 A CN 201510416477A CN 104940635 A CN104940635 A CN 10494063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arts
- radix
- folium
- herba
- cauli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烫烧伤外用中药组合物,以大九节铃、柏树叶、紫草、山竹子、翠羽草、醉鱼草花、獭皮毛、黄瓜、南蛇藤根、南蛇竻根、柳叶、柳穿鱼、大叶金花草、赶风柴、铁包金、入地金牛、凤尾草、女贞叶、虎杖、地榆、侧柏叶、蛇葡萄根、下果藤为君臣之药,止血、消炎、止痛,以壁钱幕、镰形棘豆、大萼鹿角藤、东方乌毛蕨叶、活血莲、虫白蜡、石膏、冰片、乳香、血竭、独叶白芨、蔷薇叶、打破碗花花、仙人球、黄芪、松香、小金钱草、薄荷、芦荟、麻油为辅佐之药收敛生肌,修复、再活化皮肤细胞,以利于脱落细胞的排出,减少继发感染的机会,同时对皮肤有保湿、滋润和延长局部药效的作用。冰片、薄荷和芦荟具有清凉解毒、护肤的作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药物制剂,具体地说是一种烫烧伤外用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烧伤,又称水火灼伤。是外科临床常见多发病,无论何时何地和男女老幼皆可发生。临床上,一般分为:"水烫、油烫、烧伤(火烫)"三大类。病性与水、油、火和烫伤面积大小,深浅有关。一般水烫较轻,油烫较重,火伤更重。若烫伤面积过大,过深和头面胸部受伤成为严重。若不及时处理,合理治疗,常可危及生命。
多因不小心或意外被沸水、沸油和烈火烫伤所致。
局部潮红疼痛,随之起水泡,甚则红肿及皮破肉烂。或皮焦肉卷,疼痛难忍,继则泡破溃烂,肉腐难脱。严重者还伴有全身症状,甚者毒火气攻心,多见神识昏迷。根据烫伤面积大小,深浅不同,一般分为1、2、3度,或轻症、重症和极重症。
我国中草药资源丰富,材料获得容易,应用中草药治疗烧烫伤历史悠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因此,该发明利用中药制剂对于常见外科烧烫伤的治疗,不但都具有实用价值,而且具有科学研究意义。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与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疗程短,效果显著,且无毒副作用、无刺激性、无药物残留的一种烫烧伤外用中药组合物,以大九节铃、柏树叶、紫草、山竹子、翠羽草、醉鱼草花、獭皮毛、黄瓜、南蛇藤根、南蛇竻根、柳叶、柳穿鱼、大叶金花草、赶风柴、铁包金、入地金牛、凤尾草、女贞叶、虎杖、地榆、侧柏叶、蛇葡萄根、下果藤为君臣之药,止血、消炎、止痛,以壁钱幕、镰形棘豆、大萼鹿角藤、东方乌毛蕨叶、活血莲、虫白蜡、石膏、冰片、乳香、血竭、独叶白芨、蔷薇叶、打破碗花花、仙人球、黄芪、松香、小金钱草、薄荷、芦荟、麻油为辅佐之药收敛生肌,修复、再活化皮肤细胞,以利于脱落细胞的排出,减少继发感染的机会,同时对皮肤有保湿、滋润和延长局部药效的作用。冰片、薄荷和芦荟具有清凉解毒、护肤的作用。
实现上述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烫烧伤外用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
每1000份麻油中含:大九节铃10-20份、柏树叶10-20份、紫草10-20份、山竹子10-20份、翠羽草10-20份、醉鱼草花10-20份、獭皮毛10-20份、黄瓜10-20份、南蛇藤根10-20份、南蛇竻根10-20份、柳叶10-20份、柳穿鱼10-20份、大叶金花草10-20份、赶风柴10-20份、铁包金10-20份、入地金牛10-20份、凤尾草10-20份、女贞叶10-20份、虎杖10-20份、地榆10-20份、侧柏叶10-20份、蛇葡萄根10-20份、下果藤10-20份、壁钱幕5-15份、镰形棘豆5-15份、大萼鹿角藤5-15份、东方乌毛蕨叶5-15份、活血莲5-15份、虫白蜡5-15份、石膏5-15份、冰片5-15份、乳香5-15份、血竭5-15份、独叶白芨5-15份、蔷薇叶5-15份、打破碗花花5-15份、仙人球5-15份、黄芪5-15份、松香5-15份、小金钱草5-15份、薄荷5-15份、芦荟5-15份。
制备方法是:按配方比例称取各原料药物,分别洗净、去除杂质,烘焙干燥,混合后粉碎,经过100目筛孔,过筛,混匀后的粉剂导入烧热的麻油中,边加边搅拌,直至搅成粘稠状的膏体,直至膏体不粘手,拉丝不断为好;制成后的膏体放入冷水浸泡,每日换一次水,七日后成为膏药。切成小块,每块重15克,用塑料袋包装;使用时放入75-90℃热水中烫软摊在牛皮纸或膏药布上。2-4贴为一个疗程,7天一贴。
一种烫烧伤外用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
每1000份麻油中含:大九节铃12-18份、柏树叶12-18份、紫草12-18份、山竹子12-18份、翠羽草12-18份、醉鱼草花12-18份、獭皮毛12-18份、黄瓜12-18份、南蛇藤根12-18份、南蛇竻根12-18份、柳叶12-18份、柳穿鱼12-18份、大叶金花草12-18份、赶风柴12-18份、铁包金12-18份、入地金牛12-18份、凤尾草12-18份、女贞叶12-18份、虎杖12-18份、地榆12-18份、侧柏叶12-18份、蛇葡萄根12-18份、下果藤12-18份、壁钱幕6-14份、镰形棘豆6-14份、大萼鹿角藤6-14份、东方乌毛蕨叶6-14份、活血莲6-14份、虫白蜡6-14份、石膏6-14份、冰片6-14份、乳香6-14份、血竭6-14份、独叶白芨6-14份、蔷薇叶6-14份、打破碗花花6-14份、仙人球6-14份、黄芪6-14份、松香6-14份、小金钱草6-14份、薄荷6-14份、芦荟6-14份。
一种烫烧伤外用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
每1000份麻油中含:大九节铃15份、柏树叶15份、紫草15份、山竹子15份、翠羽草15份、醉鱼草花15份、獭皮毛15份、黄瓜15份、南蛇藤根15份、南蛇竻根15份、柳叶15份、柳穿鱼15份、大叶金花草15份、赶风柴15份、铁包金15份、入地金牛15份、凤尾草15份、女贞叶15份、虎杖15份、地榆15份、侧柏叶15份、蛇葡萄根15份、下果藤15份、壁钱幕12份、镰形棘豆12份、大萼鹿角藤12份、东方乌毛蕨叶12份、活血莲12份、虫白蜡12份、石膏12份、冰片12份、乳香12份、血竭12份、独叶白芨12份、蔷薇叶12份、打破碗花花12份、仙人球12份、黄芪12份、松香12份、小金钱草12份、薄荷12份、芦荟12份。
本发明所涉及原料的药理及药性:
大九节铃:
【性味】辛涩微麻,微寒,有小毒。
【功用主治-大九节铃的功效】续筋接骨,止血消炎,止痛。治骨折,刀枪伤,烧伤,痈肿。
柏树叶:
苦、涩,温。止血活血。治烧伤,呕血,血痢,痔疮。
药用价值
(1)广泛用于治疗各种内出血而属热证者(血色鲜红、口干咽燥、脉弦数),
止血效果较确实,为中药止血药中较可靠的药物之一,常配艾叶等,方如四生丸。
(2)用于治疗慢性气管炎(有热咳、燥咳而无痰者较适用),前人认为本品能“养阴滋肺”,现已证实其作用为镇咳、祛痰。可用侧柏叶末9g配红枣12g,浓煎代茶用片剂效果亦好,甸日服量相当于生品90g,分5~6次服,初步观察,能明显改善症状。
(3)外用治疗烧伤,以侧柏炭研成细末,过筛后用熬沸的豆油或香油调成软膏,适用于中小面积程度较轻的烧伤,创面经初期处理后余敷,有一定的消炎和去腐作用。
(4)治刀伤:柏树嫩叶,嚼烂敷。
紫草:性味:性寒,味甘、咸。归经:归心、肝经。功能主治 凉血,活血,解毒透疹。用于血热毒盛、斑疹紫黑、麻疹不透、疮疡、湿疹、水火烫伤。清热凉血,用于麻疹,热病癍疹,湿疹,尿血,血淋,血痢,疮疡,丹毒,烧伤,热结便秘。
山竹子:
归经苦 涩凉
功能主治消炎止痛收敛生肌用于肠炎小儿消化不良胃 十二指肠溃疡 溃疡病轻度出血口腔炎牙周炎外用治烧烫伤下肢溃疡湿疹
翠羽草:
【性味】①《福建民间草药》:"微苦,寒。" ②《湖南药物志》:"淡,平。"
【功用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消瘀,止血。治黄疸,痢疾,水肿,风湿痹痛,咳嗽吐血,喉痈,痔漏,刀伤,烫伤。
醉鱼草花:
【性味归经】《纲目》:"辛苦,温,有小毒。" 肺、脾、胃三经
【功用主治】治痰饮齁喘,久疟成癖,疳积,烫伤。
獭皮毛:
【性味】味苦;性凉
【归经】肾经
【功能主治】水利;解毒;止血。主水饮;痔疮;烧烫伤;外伤出血
黄瓜:
性味:味甘;性凉。
归经:归肺;脾;胃经。
功能主治:清热;利水;解毒。主热病口渴;小便短赤;水肿尿少;水火烫伤;汗斑;非疮
南蛇藤根:
【性味】辛;苦;平
【归经】肾;膀胱;肝经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血通经;消肿解毒。主风湿痹痛;跌打肿痛;闭经;头痛;腰痛;疝气痛;痢疾;肠风下血;痈疽肿毒;水火烫伤;毒蛇咬伤
南蛇竻根:
有清热,解毒,散瘀。治外感发热,痧症,风湿骨痛,疮肿,跌打损伤的功效。
【性味】《南宁市药物志》:"苦,寒,无毒。"
【功用主治】清热,解毒,散瘀。治外感发热,痧症,风湿骨痛,疮肿,跌打损伤。
①《岭南采药录》:"捣烂,和好酒煮,热敷,治跌打伤,或浸酒服之。"
②《南宁市药物志》:"退高热。煎服或捣汁治热病,痧气。"
③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疗外感高热,风湿骨痛。"
④《广西中草药》:"清热解毒,去瘀消肿。治疮疡肿毒,跌打损伤,痧症,诸骨哽喉。"
柳叶:
清热解毒,解毒透疹,利尿通淋。治痧疹透发不畅,白浊,疔疮疖肿,乳腺炎,甲状腺肿,丹毒,烫伤,牙痛。
①治小便白浊:清明柳叶煎汤代茶,以愈为度。
②治下痢后成腌鱼水,险症也:柳叶煎汤(服)下,如止,可救。起病不多日下腌鱼水,年少者方可治,老者难治。
③治小儿丹,烦:柳叶一斤。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渣,搨洗赤处,日七、八度。
④治卒得恶疮,不可名识者:煮柳叶若皮,洗之;亦可纳少盐。此又疗面上疮。
⑤治眉毛痒落:垂柳叶,阴干,捣罗为末,每以生姜汁,于生铁器中调。夜间涂之,渐以手摩令热为妙。
⑥治疖肿、乳腺炎:柳树叶切碎煮烂,过滤,除去残渣,浓缩至糖浆状,备用外敷。
柳穿鱼:
【性味】:甘、微苦,寒 。
【功用】:清热解毒、散瘀消肿,利尿。 用于黄疸,头痛,头晕,痔疮便秘,皮肤病,烫伤。【功用主治】:清热解毒,散瘀消肿。治头痛,头晕,黄疸,痔疮便秘,皮肤病,汤火伤。
大叶金花草:
【性味】:《广西中药志》:微苦,寒,无毒。
【功用主治】:大叶金花草的功效,清热,解毒,利湿,止血。治风热感冒,中暑发痧,泄泻,痢疾,白浊,白带,咳嗽,吐血,便血,尿血,牙疳,痈肿。
赶风柴:
【别名】:追风根、赶风债、丢了棒、刁了棒、大叶大青。
【性味】味苦;辛;微温;小毒,
【主治】祛风除湿;散瘀止痛。主风湿痹痛;跌打肿痛;脚气水肿;烧、烫伤及外伤出血。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或浸酒,9-18g,鲜品15-30g。外用:适量,煎水洗;研粉撒,或捣敷。秋季采收,洗净,晒干。
铁包金:
具有消肿解毒,止血镇痛,祛风除湿等功效
【性味归经】味苦、微涩,性平。归心、肺经。
【功效主治】消肿解毒;止血镇痛;祛风除湿。主治痈疽疔毒;咳嗽咯血;消化道出血;跌打损伤;烫伤;风湿骨痛;风火牙痛。
入地金牛:
性味:辛苦,温,有小毒,有麻舌感。
功能主治:祛风通络,胜湿止痛,消肿解毒,主风寒湿痹,筋骨疼痛,跌打骨折,疝痛,咽喉肿痛,胃疼,蛔劂腹痛,牙痛,疮痈瘰疬,烫伤。
东方乌毛蕨叶:
【性味】苦;寒
【归经】肝经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主痈肿疮疖
【各家论述】《野生药植图说》:捣敷肿痛,可消肿、拔毒、生肌
凤尾草:
【性味归经】淡、微苦,凉。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止痢,凉血止血,用于痢疾、胃肠炎、肝炎、泌尿系感染、感冒发烧、咽喉肿痛、白带、崩漏、农药中毒;外用治外伤出血,烧烫伤。
女贞叶:
【性味归经】味微苦,平,无毒。
【功用主治】祛风,明目,消肿,止痛。治头目昏痛,风热赤跟,疮肿溃烂,烫伤,口腔炎。
虎杖:
【性味归经】微苦,微寒;归肝、胆、肺经。
【功效】祛风利湿,散瘀定痛,止咳化痰。用于关节痹痛,月经不通,湿热黄疸,经闭,癓瘕,咳嗽痰多,水火烫伤,跌扑损伤,痈肿疮毒。
地榆:
【性味】性微寒,味苦、酸、涩。
【功能主治】凉血止血,解毒敛疮。用于便血、痔血、血痢、崩漏、水火烫伤、痈肿疮毒。《本经》:"主妇人乳痓痛,七伤,带下病,止痛,除恶肉,止汗,疗金疮。
侧柏叶:
【性味】性寒,味苦涩。
【功能主治】凉血,止血,祛风湿,散肿毒。治吐血、衄血、尿血、血痢、肠风、崩漏,风湿痹痛,细菌性痢疾,高血压,咳嗽,丹毒,痄腮,烫伤。《生草药性备要》:"散血敷疮,同片糖捶敷。亦治跌打。"《医林纂要》:"泄肺逆,泻心火,平肝热,清血分之热。"《岭南采药录》:"凉血行气,祛风,利小便,散瘀。"
蛇葡萄根:
性味:
①《泉州本草》:甘,平,无毒。
②《江西草药》:性平,味甘酸。
【功用主治】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散瘀破结。
治肺痈,肠痈,瘰疬,风湿痛,痈疮肿毒,跌打,烫伤。
①《江西草药》:舒筋活血,消肿解毒。
②《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散瘀活血,抗菌消炎,止血。
③《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生肌止痛,止血。
下果藤:
【性味归经】酸、涩,凉。
【功能主治】凉血解毒,舒筋活络。用于肢体麻木;外用治烧烫伤,疮疡。
壁钱幕:
【功用主治-壁钱幕的功效】治烂喉痧,喉痹,乳蛾,牙痛,疔疮,创伤出血,呕逆,咳嗽。
①《本草拾遗》:主小儿呕吐逆,取二七(枚),煮汁饮之。
②《纲目》:治产后咳逆,三五日不止欲死者,取三、五个煎汁呷之,良。
又止金疮诸疮出血不止,及治疮口不敛,取茧频贴之。
止虫牙痛。
③《医林纂要》:敷刀伤、击伤,止血、生肌、定痛。
④《苏州本产药材》:治喉痹、乳蛾、重舌。
镰形棘豆:
[性味]苦,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生肌疗疮。主治高热,便血,红白痢疾,炭疽。外用治刀伤。
大萼鹿角藤:
【性味归经】 辛,温。【功能主治】 通经活络,活血止痛,接骨生肌,降压。主治肾亏腰痛,高血压,风湿性腰腿痛,骨折,跌打损伤。
活血莲:
【性味归经】辛、甘、微苦,凉。
【功能主治】活血止血,散结消肿。用于咳嗽咯血,便血,月经不调,跌打损伤,乳腺炎,痈疖肿毒。
【作用功效】:性味苦、寒, 无毒.行气活血, 破瘀消肿, 清热解毒, 化腐生肌.
虫白蜡:
【性味】
甘,温。
①《纲目》:甘,温,无毒。
②《医林纂要》:甘淡涩,温。
【归经】
①《会约医镜》:入肝经。
②《本草撮要》:入手太阴、足厥阴经。
【功能主治】
止血,生肌,定痛。治金疮出血,尿血、下血,疮疡久溃不敛,下疳。
①朱震亨:生肌,止血,定痛,补虚,续筋接骨。
②《纲目》:杀瘵虫。
③《东医宝鉴》:止咳止泻,润肺脏,厚肠胃。
④《本经逢原》:治下疳;以半两入鲫鱼腹中煮食,治肠红。
⑤《医林纂要》:补肺敛气。
石膏:
【性味归经】辛甘,寒。①《本经》:“味辛,微寒。”②《别录》:“甘,大寒,无毒。”③《医学启源》:“《主治秘诀》云,性寒,味淡。” 入肺、胃经。①《汤液本草》:“入手太阴、少阳,足阳明经。”②《本草衍义补遗》:“入阳明、手太阴、手少阳。”
【功能主治】治热病壮热不退,心烦神昏,谵语发狂,口渴咽干,肺热喘急,中暑自汗,胃火头痛、牙痛,热毒壅盛,发斑发疹,口舌生疮。外用以清热敛疮、生肌。煅敷生肌敛疮。外治痈疽疮疡,溃不收口,汤火烫伤。药物功效:解肌清热,除烦止渴、清热解毒。
冰片:
【性味归经】味辛、苦,微寒;归心、脾,肺烃。
【功用】开窍醒神,清热止痛。
乳香:调气,活血,止痛,追毒。抗菌、收敛、祛肠胃胀气、促进伤口结疤、增进细胞活性、利消化、利尿、镇静、补身、利子宫、治创伤。
血竭:
【功效】内服活血散瘀,定痛,外用止血生肌,敛疮。
【主治】
①淤血经闭、痛经,产后瘀阻。
②症瘕痞块,胸腹刺痛。
③跌打损伤,淤血肿痛。
④外伤出血,溃疡不敛。
【性味归经】 甘咸,平。入心、肝、脾经。
独叶白芨:
【性味】《云南中草药》:苦,平。
【功用主治】补肺,止咳化痰,止血生肌。 治矽肺,肺结核,百日咳,气管,消化道出血,痈肿,外伤出血。 ①《云南中草药》:止咳化痰,补肺生肌。②《贵州药植目录》:清热解毒,止咳。 ③《云南中草药选》:润肺,止血。 治矽肺,肺结核,气管炎,消化道出血,外伤出血,疖肿,跌打损伤。
蔷薇叶:
【性味归经】涩、平脾经。
【功用主治】《南宁市药物志》:"捣烂外敷,生肌收口。"
打破碗花花:
【性味归经】苦辛,凉,有毒。归脾;胃;大肠经,茎、叶:苦、辛,温。有大毒。根:苦,温。有毒。 ①《陕西中草药》:“苦,凉,有小毒。”②《四川常用中草药》:“苦辛,温,有小毒。”
【功用主治】全草捣烂投入粪坑或污水中,杀蛆虫、孑孓。茎、叶:杀虫;治顽癣。化积,消肿,散瘀。治顽癣、秃疮,疟疾,小儿疳积,痢疾,痈疖疮肿,瘰疬,跌打损伤 ①《陕西中草药》:“清热解毒,排脓生肌,消肿散瘀,消食化积,截疟,杀虫。治顽癣,秃疮,疖疮痈肿,无名肿毒,疟疾,痢疾,小儿疳积,消化不良,跌打损伤。” ②《四川常用中草药》:“消肿散毒。治跌打损伤红肿,瘰疬疮毒,痢疾腹泻。”
仙人球:
【性味】甘淡,平。1.《福建民间草药》:“甘,寒。” 2.《陆川本草》:“性寒,微酸”3.《湖南药物志》:“淡,平。”
【功用主治】治肺热咳嗽,痰中带血,痈肿,汤火伤。1.《福建民间草药》:“滑肠,泻火,消痈。” 2.《陆川本草》:“清心肺,止血。治肺热咳嗽,痰中带血。”3.《湖南药物志》:“消肿止痛,行气活血,祛湿退热,生肌。”
黄芪:
【性味归经】甘,温。 归肺、脾经。
【功能主治】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 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痿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
松香:
【性味归经】苦甘,温。①《本经》:“味苦,温。”②《别录》:“甘,无毒。”③《药性论》:“味甘,平。”④《本草正》:“味苦辛,温。”入肝、脾经。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脾、肺二经。”②《得配本草》:“入手太阴、足阳明经。”③《本草求真》:“入肝、脾。”
【功能主治】祛风燥湿,生肌止痛,适用于痈疖疮疡,湿疹,外伤出血,烧烫伤。
小金钱草草:
【性味】苦辛;凉。
【归经】肺经;肝经。
【功能】清热;利湿;解毒。
【主治】黄疸;痢疾;砂淋;白浊;水肿;疔疮肿毒;跌打损伤;毒蛇咬伤
薄荷:
【性味归经】性凉、味辛;
【功用】抗刺激作用导致气管产生新的分泌,而使稠厚的粘液易于排除,故有祛痰、杀菌的作用。
是中华常用中药之一。它是辛凉性发汗解热药,治流行性感冒、头疼、目赤、身热、咽喉、牙床肿痛等症。处用可治神经痛、皮肤瘙痒、皮疹和湿疹等。光朋温室采摘的薄荷又是春节餐桌上的鲜菜。清爽可口。平常以薄荷代茶,清心明目。薄荷有极强的杀菌抗菌作用,常喝它能预防病毒性感冒、口腔疾病,使口气清新。用薄荷茶汁漱口,可以预防口臭。用薄荷茶雾蒸面,还有缩细毛孔的作用。拿泡过茶的叶片敷在眼睛上会感觉到清凉,能解除眼睛疲劳。据说薄荷也有“眼睛草”的别称,可用于治疗眼疾。
芦荟:《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如是说性味与归经:苦,寒;归肝、胃、大肠经;功能与主治:清肝热,通便;用于便秘,小儿疳积,惊风;外治湿癣。《本草纲目》如是说性味:苦,寒,无毒;主治:热风烦闷,胸隔间热气,明目镇心,小儿癫痫惊风,疗五疳,杀三虫及痔病疮瘘,解巴豆毒。《中华本草》如是说集中草药之大成的《中华本草》将芦荟的保健功能概括为:⑴泄下,即润肠通便;⑵调节人体免疫力;⑶抗肿廇;⑷保护肝脏;⑸抗胃损伤;⑹抗菌;⑺修复组织损伤;⑻对皮肤的保护作用。苦,寒。归肝、胃、大肠经。功能与主治:泄下,即润肠通便;调节人体免疫力;抗肿廇;保护肝脏;抗胃损伤;抗菌;修复组织损伤;对皮肤的保护作用。
麻油:
中医学认为:本品性味甘、凉,具有润肠通便、解毒生肌之功效。据《本草纲目》上记载:“有润燥、解毒、止痛、消肿之功。”《别录》说:“利大肠,胞衣不落。生者摩疙肿,生秃发。”
【功能主治】内服可润肠、润肺;外用作为软膏及硬膏基质;外敷用,如烫伤、烧伤、疮等,用麻油和(拌)药(粉状),敷在患处,不干不裂,好的快。临床还用麻油来煎熬膏药,有生肌肉、止疼痛、消痈肿、补皮裂的作用。 胡麻里含有芝麻素,在用胡麻油炒制或烤制菜肴或食品时,芝麻素即可分解出芝麻酸和一些芳香的化合物,这些香味物质可在常温下挥发,其香味浓郁、清雅、诱人食欲,是其他同类植物油都难以比拟的。但温度过高的环境会造成香味的挥发,因此,应将胡麻油置于低温保存。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配方:
每1000g麻油中含:大九节铃10g、柏树叶10g、紫草10g、山竹子10g、翠羽草10g、醉鱼草花10g、獭皮毛10g、黄瓜10g、南蛇藤根10g、南蛇竻根10g、柳叶10g、柳穿鱼10g、大叶金花草10g、赶风柴10g、铁包金10g、入地金牛10g、凤尾草10g、女贞叶10g、虎杖10g、地榆10g、侧柏叶10g、蛇葡萄根10g、下果藤10g、壁钱幕5g、镰形棘豆5g、大萼鹿角藤5g、东方乌毛蕨叶5g、活血莲5g、虫白蜡5g、石膏5g、冰片5g、乳香5g、血竭5g、独叶白芨5g、蔷薇叶5g、打破碗花花5g、仙人球5g、黄芪5g、松香5g、小金钱草5g、薄荷5g、芦荟5g。
制备方法是:按配方比例称取各原料药物,分别洗净、去除杂质,烘焙干燥,混合后粉碎,经过100目筛孔,过筛,混匀后的粉剂导入烧热的麻油中,边加边搅拌,直至搅成粘稠状的膏体,直至膏体不粘手,拉丝不断为好;制成后的膏体放入冷水浸泡,每日换一次水,七日后成为膏药。切成小块,每块重15克,用塑料袋包装;使用时放入75-90℃热水中烫软摊在牛皮纸或膏药布上。2-4贴为一个疗程,7天一贴。
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2,配方:
每1000g麻油中含:大九节铃12g、柏树叶12g、紫草12g、山竹子12g、翠羽草12g、醉鱼草花12g、獭皮毛12g、黄瓜12g、南蛇藤根12g、南蛇竻根12g、柳叶12g、柳穿鱼12g、大叶金花草12g、赶风柴12g、铁包金12g、入地金牛12g、凤尾草12g、女贞叶12g、虎杖12g、地榆12g、侧柏叶12g、蛇葡萄根12g、下果藤12g、壁钱幕6g、镰形棘豆6g、大萼鹿角藤6g、东方乌毛蕨叶6g、活血莲6g、虫白蜡6g、石膏6g、冰片6g、乳香6g、血竭6g、独叶白芨6g、蔷薇叶6g、打破碗花花6g、仙人球6g、黄芪6g、松香6g、小金钱草6g、薄荷6g、芦荟6g。
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配方:
每1000g麻油中含:大九节铃15g、柏树叶15g、紫草15g、山竹子15g、翠羽草15g、醉鱼草花15g、獭皮毛15g、黄瓜15g、南蛇藤根15g、南蛇竻根15g、柳叶15g、柳穿鱼15g、大叶金花草15g、赶风柴15g、铁包金15g、入地金牛15g、凤尾草15g、女贞叶15g、虎杖15g、地榆15g、侧柏叶15g、蛇葡萄根15g、下果藤15g、壁钱幕12g、镰形棘豆12g、大萼鹿角藤12g、东方乌毛蕨叶12g、活血莲12g、虫白蜡12g、石膏12g、冰片12g、乳香12g、血竭12g、独叶白芨12g、蔷薇叶12g、打破碗花花12g、仙人球12g、黄芪12g、松香12g、小金钱草12g、薄荷12g、芦荟12g。
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4,配方:
每1000g麻油中含:大九节铃18g、柏树叶18g、紫草18g、山竹子18g、翠羽草18g、醉鱼草花18g、獭皮毛18g、黄瓜18g、南蛇藤根18g、南蛇竻根18g、柳叶18g、柳穿鱼18g、大叶金花草18g、赶风柴18g、铁包金18g、入地金牛18g、凤尾草18g、女贞叶18g、虎杖18g、地榆18g、侧柏叶18g、蛇葡萄根18g、下果藤18g、壁钱幕14g、镰形棘豆14g、大萼鹿角藤14g、东方乌毛蕨叶14g、活血莲14g、虫白蜡14g、石膏14g、冰片14g、乳香14g、血竭14g、独叶白芨14g、蔷薇叶14g、打破碗花花14g、仙人球14g、黄芪14g、松香14g、小金钱草14g、薄荷14g、芦荟14g。
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5,配方:
每1000g麻油中含:大九节铃20g、柏树叶20g、紫草20g、山竹子20g、翠羽草20g、醉鱼草花20g、獭皮毛20g、黄瓜20g、南蛇藤根20g、南蛇竻根20g、柳叶20g、柳穿鱼20g、大叶金花草20g、赶风柴20g、铁包金20g、入地金牛20g、凤尾草20g、女贞叶20g、虎杖20g、地榆20g、侧柏叶20g、蛇葡萄根20g、下果藤20g、壁钱幕15g、镰形棘豆15g、大萼鹿角藤15g、东方乌毛蕨叶15g、活血莲15g、虫白蜡15g、石膏15g、冰片15g、乳香15g、血竭15g、独叶白芨15g、蔷薇叶15g、打破碗花花15g、仙人球15g、黄芪15g、松香15g、小金钱草15g、薄荷15g、芦荟15g。
制备方法是:按配方比例称取各原料药物,分别洗净、去除杂质,烘焙干燥,混合后粉碎,经过100目筛孔,过筛,混匀后的粉剂导入烧热的麻油中,边加边搅拌,直至搅成粘稠状的膏体,直至膏体不粘手,拉丝不断为好;制成后的膏体放入冷水浸泡,每日换一次水,七日后成为膏药。切成小块,每块重15克,用塑料袋包装;使用时放入75-90℃热水中烫软摊在牛皮纸或膏药布上。2-4贴为一个疗程,7天一贴。
毒性试验
1、急性经口毒性试验:小鼠 LD50>5000mg/kg 属实际无毒级。
2、皮肤刺激实验:属无刺激性。
3、微核试验:无致微核作用。
4、毒性试验:系数K>5,属弱性。
使用时,再用蒸馏水或纯净水将之稀释到100-200毫升,即成可直接贴敷患处。
烫伤治疗观察:烫伤部80mm×28mm(最宽处)伤口1处,要求施治。
消毒处理后将制配方法所得水制剂直接给烫伤部位,又将粉剂均匀的洒在患处,每天两次,次日红肿消退、无化脓、无感染;5天后愈合。
稳定性实验:
55℃存放15天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杀灭效果
注:阴性对照组无细菌生长。
临床资料
患者一般资料
患者均来自本院 2013年5月—2015年5月急诊 ICU收治烧烫伤 (不伴休克 )患者,共105例。其中男62例,女 43例,均符合烧烫伤诊断标准。随机将患者分成 2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55例,对照组50例,入院后采集记录患者一般资料以及病情资料,采用 APACHEⅡ评分标准评估患者病情程度。两组患者人口学资料及 APACHE Ⅱ评分比较均无明显差异( P > 0. 05) 。
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参考2001年国际烧烫伤会议关于烧烫伤诊断的新标准拟定:不小心或意外被沸水、沸油和烈火烫伤所致。
局部潮红疼痛,随之起水泡,甚则红肿及皮破肉烂。或皮焦肉卷,疼痛难忍,继则泡破溃烂,肉腐难脱。
中医辨证标准
中医辨证标准:参考高等中医院校教科书《中医诊断学》。
同时符合以上烧烫伤诊断标准、中医辨证标准和签署知情同意书者并排除下列因素为纳入本研究病例。
治疗方法
对照组:常规西医冷敷药膏治疗作为对照组治疗方案。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给予本发明药膏贴敷,疗程共10日。
观察指标
创伤红肿变化情况。
统计方法
用 SPSS11. 5统计软件分析。采用双侧检验,检验水准α= 0. 05,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等级资料比较采用 Wilcoxon秩和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
疗效评定标准与结果
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以上所有观察指标全部恢复正常;显效:病情明显好转,未恢复正常;有效:病情好转但不明显,主要观察指标,未恢复正常;无效:病情未见好转或加重,观察指标无明显好转或加重。
结果
两组总体疗效比较,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总体疗效比较 [例(%)]
组别 | n | 治愈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总有效率(%) |
治疗组 | 55 | 14(25.5) | 23(41.8) | 12(21.8) | 6(10.9) | 49(89.1) |
对照组 | 50 | 8(16.0) | 17(34.0) | 15(30.0) | 10(20.0) | 40(80.0) |
从表1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中药的总体治疗效果好于对照组,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本发明一种烫烧伤外用中药组合物,是由中药配伍而成,主要具有抑菌抗感染,散血祛瘀,消肿止痛、解毒敛疮、去腐生肌和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对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外伤感染,如烧烫伤、刀伤、咬伤肌肉腐烂以及陈旧难愈的创伤都有非常显著的疗效。
所有上述的首要实施这一知识产权,并没有设定限制其他形式的实施这种新产品和/或新方法。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利用这一重要信息,上述内容修改,以实现类似的执行情况。但是,所有修改或改造基于本发明新产品属于保留的权利。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3)
1.一种烫烧伤外用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
每1000份麻油中含:大九节铃10-20份、柏树叶10-20份、紫草10-20份、山竹子10-20份、翠羽草10-20份、醉鱼草花10-20份、獭皮毛10-20份、黄瓜10-20份、南蛇藤根10-20份、南蛇竻根10-20份、柳叶10-20份、柳穿鱼10-20份、大叶金花草10-20份、赶风柴10-20份、铁包金10-20份、入地金牛10-20份、凤尾草10-20份、女贞叶10-20份、虎杖10-20份、地榆10-20份、侧柏叶10-20份、蛇葡萄根10-20份、下果藤10-20份、壁钱幕5-15份、镰形棘豆5-15份、大萼鹿角藤5-15份、东方乌毛蕨叶5-15份、活血莲5-15份、虫白蜡5-15份、石膏5-15份、冰片5-15份、乳香5-15份、血竭5-15份、独叶白芨5-15份、蔷薇叶5-15份、打破碗花花5-15份、仙人球5-15份、黄芪5-15份、松香5-15份、小金钱草5-15份、薄荷5-15份、芦荟5-1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烫烧伤外用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
每1000份麻油中含:大九节铃12-18份、柏树叶12-18份、紫草12-18份、山竹子12-18份、翠羽草12-18份、醉鱼草花12-18份、獭皮毛12-18份、黄瓜12-18份、南蛇藤根12-18份、南蛇竻根12-18份、柳叶12-18份、柳穿鱼12-18份、大叶金花草12-18份、赶风柴12-18份、铁包金12-18份、入地金牛12-18份、凤尾草12-18份、女贞叶12-18份、虎杖12-18份、地榆12-18份、侧柏叶12-18份、蛇葡萄根12-18份、下果藤12-18份、壁钱幕6-14份、镰形棘豆6-14份、大萼鹿角藤6-14份、东方乌毛蕨叶6-14份、活血莲6-14份、虫白蜡6-14份、石膏6-14份、冰片6-14份、乳香6-14份、血竭6-14份、独叶白芨6-14份、蔷薇叶6-14份、打破碗花花6-14份、仙人球6-14份、黄芪6-14份、松香6-14份、小金钱草6-14份、薄荷6-14份、芦荟6-14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烫烧伤外用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
每1000份麻油中含:大九节铃15份、柏树叶15份、紫草15份、山竹子15份、翠羽草15份、醉鱼草花15份、獭皮毛15份、黄瓜15份、南蛇藤根15份、南蛇竻根15份、柳叶15份、柳穿鱼15份、大叶金花草15份、赶风柴15份、铁包金15份、入地金牛15份、凤尾草15份、女贞叶15份、虎杖15份、地榆15份、侧柏叶15份、蛇葡萄根15份、下果藤15份、壁钱幕12份、镰形棘豆12份、大萼鹿角藤12份、东方乌毛蕨叶12份、活血莲12份、虫白蜡12份、石膏12份、冰片12份、乳香12份、血竭12份、独叶白芨12份、蔷薇叶12份、打破碗花花12份、仙人球12份、黄芪12份、松香12份、小金钱草12份、薄荷12份、芦荟12份。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416477.2A CN104940635A (zh) | 2015-07-16 | 2015-07-16 | 一种烫烧伤外用中药组合物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416477.2A CN104940635A (zh) | 2015-07-16 | 2015-07-16 | 一种烫烧伤外用中药组合物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940635A true CN104940635A (zh) | 2015-09-30 |
Family
ID=541560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416477.2A Withdrawn CN104940635A (zh) | 2015-07-16 | 2015-07-16 | 一种烫烧伤外用中药组合物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940635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620819A (zh) * | 2016-12-09 | 2017-05-10 | 苏州艾博迈尔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医用快速止血纱布及其制备方法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01799A (zh) * | 2009-07-17 | 2009-12-16 | 梁小松 | 一种用于治疗烫伤的药物 |
CN102309667A (zh) * | 2011-09-22 | 2012-01-11 | 西安理工大学 | 一种用于治疗烫伤的药膏及其制备方法 |
CN103191372A (zh) * | 2013-04-15 | 2013-07-10 | 刘榕强 | 用于治疗脓毒血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CN103202981A (zh) * | 2013-05-08 | 2013-07-17 | 山东新希望六和集团有限公司 | 治疗动物外伤感染性疾病的药物 |
CN104288558A (zh) * | 2014-10-11 | 2015-01-21 | 辛如才 | 一种治疗烧烫伤的中药膏 |
CN104474148A (zh) * | 2015-01-16 | 2015-04-01 | 杜卫兵 | 用于治疗真菌性皮肤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2015
- 2015-07-16 CN CN201510416477.2A patent/CN104940635A/zh not_active Withdrawn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01799A (zh) * | 2009-07-17 | 2009-12-16 | 梁小松 | 一种用于治疗烫伤的药物 |
CN102309667A (zh) * | 2011-09-22 | 2012-01-11 | 西安理工大学 | 一种用于治疗烫伤的药膏及其制备方法 |
CN103191372A (zh) * | 2013-04-15 | 2013-07-10 | 刘榕强 | 用于治疗脓毒血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CN103202981A (zh) * | 2013-05-08 | 2013-07-17 | 山东新希望六和集团有限公司 | 治疗动物外伤感染性疾病的药物 |
CN104288558A (zh) * | 2014-10-11 | 2015-01-21 | 辛如才 | 一种治疗烧烫伤的中药膏 |
CN104474148A (zh) * | 2015-01-16 | 2015-04-01 | 杜卫兵 | 用于治疗真菌性皮肤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620819A (zh) * | 2016-12-09 | 2017-05-10 | 苏州艾博迈尔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医用快速止血纱布及其制备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398934A (zh) | 一种用于皮肤瘙痒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6491769A (zh) | 治疗外伤的中药复方凝胶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 |
CN101095761A (zh) | 治疗阑尾炎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645122A (zh) | 一种治疗热毒浸淫型褥疮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977367A (zh) | 一种治疗气滞癖血型褥疮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 |
CN103977115B (zh) | 一种治疗外伤及感染的外用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341151B (zh) | 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中药 | |
CN104940635A (zh) | 一种烫烧伤外用中药组合物 | |
CN104352914A (zh) | 一种用于痔疮切除术后的护理液 | |
CN103301234A (zh) | 一种治疗伤口愈合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189608B (zh) | 一种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 |
CN106267075A (zh) | 一种用于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中药胶囊 | |
CN101564510A (zh) | 一种有效治疗鹅掌风的中药擦剂 | |
CN104491537A (zh) | 一种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中药组合物 | |
CN105560582A (zh) | 治疗冻疮的消肿止痒药膏及制法 | |
CN105055687A (zh) | 一种治疗阑尾炎的药物及制备方法 | |
CN105267895A (zh) | 用于治疗牛产后血瘀型胞衣不下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5381366A (zh) | 一种治疗褥疮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887808A (zh) | 一种治疗牙周炎的中药制剂 | |
CN104474452A (zh) | 一种治疗血凝蕴毒型褥疮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721028A (zh) | 一种治疗心绞痛的药物及制备方法 | |
CN104721670A (zh) | 一种治疗咽喉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 |
CN104606638A (zh) | 一种治疗湿热型急性湿疹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352773A (zh) | 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的中药制剂 | |
CN103977073A (zh) | 一种预防及治疗感冒的中药含片及其生产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930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