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89822A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89822A
CN103189822A CN2012800035298A CN201280003529A CN103189822A CN 103189822 A CN103189822 A CN 103189822A CN 2012800035298 A CN2012800035298 A CN 2012800035298A CN 201280003529 A CN201280003529 A CN 201280003529A CN 103189822 A CN103189822 A CN 1031898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vibration
vibration mode
mode
electronic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0352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89822B (zh
Inventor
足立祐介
奥村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Automotive Electronic Systems Co ltd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1898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898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898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898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6Input arrangements with force or tactile feedback as computer generated output to the us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一种电子设备(100),具备接受用户的触摸操作并检测触摸位置的触摸面板(102)、使触摸面板(102)在第1振动模式和第2振动模式下振动的振动部(203)、以及对振动部(203)的振动进行控制的振动控制部(301)。第1振动模式时在触摸面板(102)上产生的振动的波节数与第2振动模式时在触摸面板(102)上产生的振动的波节数互不相同。振动控制部(301)根据用户的触摸位置,使触摸面板(102)在第1振动模式和第2振动模式中的至少一个模式下振动。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备触摸面板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显示器的表面上具备触摸面板来作为输入单元的电子设备得到广泛利用。作为该触摸面板的动作原理之一,有静电电容方式。在该方式中,通过捕捉用户的指尖与触摸面板的导电膜之间的静电电容的变化,检测用户的指尖在触摸面板上的触摸位置。
一般情况下,具备触摸面板的电子设备通过使用户直接接触触摸面板表面来进行输入操作。在接触到触摸面板表面时即使引起了静电电容的变化,用户也无法在触觉上识别到。因此,用户无法通过指尖的触觉判断是否正确地进行了输入操作。这一点使用户感到困惑。
例如,在车站的售票机及自动取款机等中,通过触摸画面上显示的GUI按钮来进行设备的操作,但由于在GUI按钮的位置与其他位置上触觉相同,因此用户难以判断是否按了GUI按钮的正确的位置。专利文献1公开了对GUI按钮的显示位置设定振动的触摸面板装置。在该触摸面板装置中,使GUI按钮的显示位置振动,使没有显示GUI按钮的位置不振动。用户在按压了GUI按钮的显示位置时感受到振动,在按压了没有显示GUI按钮的位置时感受不到振动,由此能够识别是否正确地按压了GUI按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3822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减小根据触摸位置而引起的触觉的不同的电子设备。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中的电子设备具备:用户触摸的面板部件;振动部,其使面板部件在第1振动模式和第2振动模式下振动;以及振动控制部,其控制振动部的振动,第1振动模式时在面板部件上产生的振动的波节数与第2振动模式时在面板部件上产生的振动的波节数互不相同,振动控制部根据用户的触摸位置,使面板部件在第1振动模式和第2振动模式中的至少一个模式下振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中的电子设备,能够减小因触摸位置引起的触觉的不同。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设备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设备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用图2所示的A-A’线切断了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设备时的截面图。
图4A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设备的显示部的俯视图。
图4B是以某一频率驱动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振动部时的触摸面板的振动分布图。
图4C是以另一频率驱动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振动部时的触摸面板的振动分布图。
图4D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设备的图4A所示的B-B’线上的触摸面板的振动强度图。
图4E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根据触摸位置变更了驱动频率时的触摸面板的振动分布图。
图5A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f00模式的振动分布图。
图5B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f10模式的振动分布图。
图5C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f01模式的振动分布图。
图5D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f20模式的振动分布图。
图5E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f11模式的振动分布图。
图5F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f30模式的振动分布图。
图5G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f21模式的振动分布图。
图5H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f02模式的振动分布图。
图6A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根据触摸面板上的触摸位置来驱动的驱动波形的图。
图6B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根据触摸面板上的触摸位置来驱动的驱动波形的图。
图6C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触摸了触摸面板的手指在触摸的状态下连续移动时的连续驱动的驱动波形图。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设备的显示部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适当附图详细说明实施方式。其中,有时省略所需以上的详细的说明。例如,有时省略熟知事项的详细说明及对实质上相同的结构的重复说明。这是为了避免以下说明过长,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
另外,发明人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理解本说明书的公开内容而提供附图及以下说明,这并不意味着通过这些来限定权利要求书中所记载的主题。
[1.电子设备的结构]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设备100的显示面侧的外观的立体图。电子设备100包括显示部101、以覆盖该显示部101的方式配置的触摸面板102、以及框体103。为了便于说明,以下将触摸面板102的长边方向设为X方向,将短边方向设为Y方向。
图2是表示电子设备100的分解立体图。如图2所示,电子设备100包括基座部件201、触摸面板102、支撑部202、及振动部203。基座部件201是作为支撑触摸面板102的基座的部件。基座部件201具有能够支撑金属及树脂等触摸面板102等的刚性。在基座部件201上,安装有未图示的显示面板及电路基板。
触摸面板102接受用户的触摸操作并检测触摸位置。作为触摸面板102的位置检测方式,可以使用压敏方式、静电电容方式、光学式、表面弹性波方式等公知的方式。触摸面板102是面板部件的一例。触摸面板102的周围部分被支撑部202支撑。
支撑部202设置在触摸面板102的周围部的大致整个周围,相对于基座部件201支撑触摸面板102。支撑部202由树脂、橡胶、凝胶等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弹力的材料构成。支撑部202也可以由金属等构成。通过该结构,能够增强支撑部202的强度。此外,支撑部202也可以由弹性要件构成。通过该结构,支撑部202能够具有高弹力。
支撑部202由4个边构成。具体地说,与电子设备100的形状对应地由2个对置的长边和2个对置的短边构成。对于支撑部202的宽度而言,长边的宽度比短边的宽度窄。其结果,支撑部202的刚性长边比短边低。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基座部件201和支撑部202被分开设置,但基座部件201和支撑部202也可以形成为一体。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撑部202在整个周围连接基座部件201和触摸面板102,但也可以在一部分进行连接。
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00包括2个振动部203a、203b。振动部203a、203b安装在触摸面板102的背面的周围部。在触摸面板102的短边的大致中点附近各配置1个振动部203a、203b。振动部203a、203b通过使触摸面板102振动,向用户提供触觉。作为振动部203a、203b,例如使用压电元件、振动电机、线性促动器、音圈电机、人工肌肉等。总之,振动部203a、203b只要能够将电能等转换为振动能即可。
图3是用图2所示的A-A’线切断电子设备100时的触摸面板102和振动部203a的截面图。如图3所示,振动部203a物理地连接在触摸面板102上。振动部203a与振动控制部301电连接。在该例子中,振动部203a为压电元件,在其两个面上形成有电极。与触摸面板102连接的一侧的电极经由压电元件的端面与振动控制部301电连接。通过由振动控制部301施加交流电压,振动部203a伸缩,由此在整个触摸面板102上引起挠曲振动。
另外,在此表示了振动部203a、203b与触摸面板102物理连接的例子,但振动部203a、203b不需要与触摸面板102直接连接,只要能够使触摸面板102振动,也可以与触摸面板102以外的部件连接。
[2.触摸面板的振动]
在使触摸面板102振动时,在触摸面板102上产生振幅大的部位(驻波的振动的波腹)和振幅小的部位(驻波的振动的波节)。在用户的触摸位置为振幅小的波节部分的情况下,用户无法感受到触摸面板102的振动,振动这一信息不会传递到用户。此外,若随着触摸位置的不同而感受到的振动的大小不同,则用户会在操作上感觉到不适。电子设备100根据触摸位置设定振动,从而减小根据触摸位置引起的触觉的不同。
图4A是电子设备100的显示部101的俯视图。支撑部202包括在X方向上延伸的支撑部202a、和在与支撑部202a垂直的方向(Y方向)上延伸的支撑部202b。在该例子中,X方向的支撑部202a的刚性比Y方向的支撑部202b的刚性低。
图4B是表示经由振动控制部301向振动部203a、203b的压电元件以同相位施加了电压150Vpp、频率220Hz的正弦波时的、触摸面板102上的振动振幅分布的图。用等高线来表示振动振幅的大小。在X方向上,存在3个振幅大的部位(以下称为振动的波腹402)、和除两端部以外的2个振幅小的部位(以下称为振动的波节401)。在Y方向上,除了两端部以外没有振动的波节401。将这样的振动模式称为f20(f的后缀数的第一位表示X方向的波节的数量,第二位表示Y方向的波节的数量)。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整个周围形成有支撑部202,因此触摸面板102进行两端固定的挠曲振动。另外,也可以采用两端固定的挠曲振动以外的振动。
图4C是表示经由振动控制部301向振动部203a、203b的压电元件以反相位施加电压150Vpp、频率370Hz的正弦波时的、触摸面板102上的振动振幅的分布的图。在此,反相位是指,例如振动控制部301按照振动部203a伸长时振动部203b收缩的方式进行控制的情况。具体地说,向压电元件施加的电压相反。此时,在X方向上产生4个振动的波腹402、3个振动的波节401。将这样的振动模式称为f30模式。
在f20模式(图4B)下振动时在触摸面板102上产生的振动的波节401的数量、与在f30模式(图4B)下振动时在触摸面板102上产生的振动的波节401的数量互不相同。与此相伴,f20模式时的触摸面板102上的波节401的位置、与f30模式时的触摸面板102上的波节401的位置互不相同。此外,f20模式时在触摸面板102上产生的振动的波腹402的位置、与f30模式时在触摸面板102上产生的振动的波腹402的位置互不相同。
图4D是表示沿着图4A的B-B’线的振动振幅分布的图。实线表示f20模式(图4B),虚线表示f30模式(图4C)。振动控制部301根据用户的触摸位置来控制振动波形。具体地说,在用户的触摸位置为图4D的区域A的范围的情况下,振动控制部301以诱发f20模式的方式对振动部203控制振动波形。此外,在用户的触摸位置为图4D的区域B的范围的情况下,振动控制部301以诱发f30模式的方式对振动部203控制振动波形。振动控制部301在f20模式和f30模式中选择振动的波节401的位置离用户的触摸位置远的振动模式,从而使触摸面板102振动。另外,振动控制部301也可以在f20模式和f30模式中选择振动的波腹402的位置离用户的触摸位置近的振动模式,从而使触摸面板102振动。通过这样进行控制,用户无论触摸到触摸面板102的哪个位置,都能够感受到振动。
图4E是根据用户的触摸位置改变驱动频率时的振动分布图。在f20模式和f30模式中输出用户的触摸位置的振动大的一方,因此能够在触摸面板102的整个区域上向用户提供大的振幅。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的振动模式为2个,但不限定于此。即,所使用的振动模式也可以是2个以上。此时,例如使用多个振动模式中触摸位置的振幅最大的模式。
在选择要使用的振动模式时,除了振动的均匀性以外,还可以选择人容易感受到且难以听到声音的频率。人的触觉容易感受到的频率为100~500Hz,更详细地说是200~400Hz。此外,若频率超过500Hz,则由于面板的振动而可能产生噪音,因此使用500Hz以下例如400Hz以下的频率。此外,在分开使用多个振动模式的情况下,若驱动频率差别较大,则触觉上会感觉到不适感,因此优选使用接近的驱动频率。另外,若将频率及电压设定为使触摸面板102上的振幅达到约5~50μm,则能够向人的手指提供舒适的触觉(振动)。
振动部203在触摸面板102上的配置位置优选配置在触摸面板102所使用的振动模式的振动振幅大的部位。在图4B的情况下,优选设置在振动的波腹的3个部位,通常情况下,振动部203不是透明的,因此若配置在触摸面板的中央部,则无法看到其背侧的显示部101的显示。因此,将振动部203配置在触摸面板102的端部。例如,配置在比显示部101的显示区域更靠外侧且触摸面板102的范围内。另外,说明了振动部203配置在触摸面板102的端部的情况,但即使配置成比端部稍微靠内侧,只要比显示区域更靠外侧即可。此时,也优选设置在更接近振动的波腹的端部。可以考虑在触摸面板102的X方向端部的Y方向中央部配置振动部203(图4A的配置),或配置在触摸面板102的Y方向端部的靠近X方向的振动的波腹的3个部位(f20模式)。
f30模式下的振动部203的配置位置也同样优选靠近振动振幅的波腹的位置而进行配置。因此,可以考虑在触摸面板102的X方向端部的Y方向中央部、或触摸面板102的Y方向端部的靠近X方向的振动的波腹的4个部位进行配置。
在该例子中,根据触摸位置分开使用f20模式和f30模式,因此振动部203配置在f20模式及f30模式各自的振动的波腹的位置附近。更详细地说,与f20模式及f30模式各自的振动的波节相比,在靠近f20模式及f30模式各自的振动的波腹的位置配置振动部203。从成本观点考虑,想以尽可能少数量的振动部203产生振动,因此在适合于两个振动模式的触摸面板102的X方向端部的Y方向中央部配置振动部203(图4A的配置)。
上述的例子是振动部203最少的结构,但振动部203也可以有2个部位以上。此外,振动部203的配置位置也可以不是X方向端部的Y方向中央部,而是Y方向端部的X方向中央部,也可以配置在这两个位置上。此外,除了对称的位置以外,即使是配置在非对称的位置,只要配置在靠近产生振动的模式的波腹的部分即可。
此外,如图4C所示,在诱发反相位的振幅的情况下,需要根据配置振动部203的部位来变更驱动相位。具体地说,在X方向的左右配置有振动部203的情况下,将对振动部203的驱动设为反相位(在一侧延伸时使另一侧收缩)。
另外,作为振动部203,也可以通过溅射等方法在触摸面板102上形成薄膜的透明压电部件来用作振动部203。此外,在触摸面板102上具有罩部件的情况下,也可以将振动部203粘贴在罩部件上。另外,在触摸面板102上具有罩部件的情况下,将触摸面板102和罩部件两者包括在内称为检测触摸位置的面板部件。
此外,在该例子中,用户所触摸的触摸面板102和显示图像的显示部101为不同的构成要件,但也可以将触摸面板102和显示部101形成为一体。例如,也可以是将触摸面板功能一体化到液晶面板的内部的in-cell型触摸面板、将触摸面板功能一体化到液晶面板的表面的on-cell型触摸面板等方式。
[3.基于有限元法的仿真]
电子设备100的基本结构与上述电子设备100实质上相同。对与上述电子设备100相同的结构附加相同的参考符号并省略相同说明的重复说明。
图5A~图5H是使用有限元法计算出的振动分布图。通过等高线表示振幅的大小。图5A表示f00模式的振动分布。同样,图5B表示f10模式、图5C表示f01模式、图5D表示f20模式、图5E表示f22模式、图5F表示f30模式、图5G表示f21模式、图5H表示f02模式的振动分布。
振动模式被命名为,f后缀数的第一位表示X方向的波节的数量,第二位表示Y方向的波节的数量。
在图5A中,中心部的振幅最大。此时,X方向、Y方向上均不存在振动的波节,因此振动模式为f00。
在图5B中,同心圆状的等高线在X方向上左右排列,因此振动的波腹402在左右存在2个。此外,显示部101的X方向的中心部在Y方向的整个区域上振动小。该部分为振动的波节401。此时,在X方向上振动的波节401有1个,在Y方向上没有振动的波节401,因此振动模式为f10。
在图5C中,同心圆状的等高线在Y方向上排列有2个。与上述同样地,在X方向上没有振动的波节,在Y方向上振动的波节401有1个,因此振动模式为f01。
在图5A~图5H中,英文字母靠前者谐振频率低。即,在同样为1次模式的f10模式和f01模式中,f10模式的谐振频率低。这是因为,显示部101的XY比中X大。谐振频率与长度成反比,因此X方向的谐振频率比Y方向的谐振频率低。此外,若使用在相同位置具有波节401的振动模式,则即使切换振动模式也无法得到所需的振幅,因此优选不使用在相同位置具有波节401的振动模式。因此,优选对仅在X方向或Y方向上具有波节401、且波节401的数量连续的振动模式彼此进行切换。即,在将一个振动模式下的波节的数量设为N(N为正整数)时,另一个振动模式下的波节的数量为N+1。例如,在f20模式与f30模式之间进行切换,或在f01模式与f02模式之间进行切换。
此外,为了仅在单一方向(X方向或Y方向)上产生波节,也可以使支撑部202的X方向侧与Y方向侧的刚性不同。例如,在仅在X方向上产生振动的波节401的情况下,使X方向的支撑部202a的刚性低于Y方向的支撑部202b的刚性。由此,X方向容易挠曲,Y方向难以挠曲。因此,在X方向上容易产生振动的波节及波腹。相反,在仅在Y方向上产生振动的波节的情况下,使Y方向的支撑部202b的刚性低于X方向的支撑部202a的刚性。
[4.动作]
表1表示与触摸位置对应的驱动条件。此外,图6A是各条件下的驱动波形。结合表和图详细说明动作。用户在触摸面板102上进行触摸。微型计算机(未图示)根据触摸位置,参照表1所示的值,以向用户提示均匀的触觉的方式,向振动控制部301发送驱动条件。驱动条件包括分别与振动部203a、203b相应的驱动电压、驱动频率、相位、波形、输出定时等中的至少1个。振动控制部301基于来自微型计算机的信息来驱动振动部203,向用户提示触觉。具体地说,在触摸位置是触摸了图4D的区域A的情况下,按条件A进行驱动,是触摸了区域B的情况下,按条件B进行驱动。
[表1]
驱动条件 条件A 条件B
触摸位置 区域A 区域B
频率 220Hz 370Hz
脉冲间隔 250ms 250ms
波数 5个 9个
电压 150V 150V
相位 同相位 反相位
在该例子中,电压是恒定的,但也可以通过进一步在区域中细分来调整电压,由此提示更均匀的触觉。电压也可以不设定为在条件A和条件B下使振幅相同,而是设定为触觉根据人的触觉的频率特性达到相同的强度。此外,在以脉冲驱动表示点击感的情况等下,也可以按照振动时间相同的方式调整产生数。
图6B表示为了应对噪音而使上升和下降钝化来获得的波形。当用户的手指在触摸面板102上连续移动(描绘)的情况下连续提示触觉时,也可以在脉冲驱动的暂停期间变更条件。即,在间歇地驱动振动部203时,也可以在振动暂停时进行振动模式的切换。
在驱动方法为连续驱动的情况下,根据其触摸位置,微型计算机连续地向振动控制部301发送驱动条件。
此外,当用户在触摸面板102上持续触摸的状态下移动了触摸位置时,振动控制部301以在2个振动模式中执行波节的位置离移动中途的当前的触摸位置远的振动模式的方式,切换振动模式。或者,以在2个振动模式中执行波腹的位置离移动中途的当前的触摸位置近的振动模式的方式,切换振动模式。图6C是表示在触摸面板102上连续触摸的手指移动时的连续驱动的驱动波形的图。此时,将振动控制部301实际输出的信号波形调整为驱动波形连续变化,以防止用户有不适感。具体地说,在触摸位置从图4D的区域A移动到区域B时,当将驱动条件从条件A改变为条件B时,以输出电压为0时作为基准进行变更。换言之,在驱动波形的过零点改变振幅、频率、相位等参数。由此,能够防止用户感到不适感,并且还防止产生噪音。
此外,在用户用多个手指等进行了操作的情况下,当这些多个触摸位置各自的最佳的驱动条件不同的情况下,分时产生振动。具体地说,在2个手指分别位于图4D的区域A和区域B的情况下,按每恒定间隔将条件A和条件B连续交替地切换来进行驱动。由此,用户能够在两个手指上感受到触觉。
此外,在存在多个振动部203的情况下,也可以使它们中的几个振动部暂停。由此,能够减小功耗。此外,在存在多个振动部203的情况下,也可以同时产生2个驱动条件。例如,以驱动条件A驱动振动部203a,以驱动条件B驱动振动部203b。这样,同时产生2个振动模式。但是,要防止2个谐振模式匹配而产生其他振动模式。
多个振动部203可以在触摸面板102的4个边上均匀地配置,也可以仅在短边或仅在长边上配置多组。此外,也可以在短边和长边上分别设置各1个。
此外,关于驱动相位,表示了同相位(相位差为0度)及反相位(相位差为180度)的例子,但也可以为了将触摸面板102的特定部位的振动振幅最大化或最小化等调整为最佳的量而设定相位差0度及相位差180度以外的任意的相位差。
此外,振动控制部301除了正弦波以外也可以利用在正弦波的包络线上通过任意的波形实施调制而得到的波形来使振动部203a、203b振动。由此,用户能够感受到稳固、柔和、哗啦哗啦声等各种触觉。
[5.其他实施方式]
图7是电子设备100的其他实施方式的俯视图。支撑部202具备X方向的支撑部202a和Y方向的支撑部202b。X方向的支撑部202a的刚性比Y方向的支撑部202b的刚性高。由此,减弱在X方向产生波节401,谐振变得不太明显。即,通过使振动的波腹和波节变得不明确,能够减小触觉的非感应区域。
[6.总结]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设备100包括用户触摸的触摸面板102、使触摸面板102以第1振动模式和第2振动模式振动的振动部203、以及对振动部203的振动进行控制的振动控制部301。第1振动模式时在触摸面板102上产生的振动的波节数与第2振动模式时在触摸面板102上产生的振动的波节数互不相同。振动控制部301根据用户的触摸位置,使触摸面板102在第1振动模式和第2振动模式中的至少一个模式下振动。
由此,无论用户触摸了触摸面板102的哪个位置都能够感受到振动。因此,能够减小由触摸位置引起的触觉的不同。
此外,振动控制部301例如以在将第1振动模式的波节数设为N时、第2振动模式的波节数成为N+1的方式,控制振动。
此外,第1振动模式时的触摸面板102上的波节的位置与第2振动模式时的触摸面板102上的波节的位置也可以互不相同,振动控制部301例如在第1振动模式和第2振动模式中选择振动的波节的位置离用户的触摸位置远的振动模式来使触摸面板102振动。
此外,当用户在触摸面板102上持续触摸的状态下移动了触摸位置时,振动控制部301例如以在第1振动模式和第2振动模式中执行振动的波节的位置离当前的触摸位置远的振动模式的方式,切换第1振动模式和第2振动模式。
此外,第1振动模式时在触摸面板102上产生的振动的波腹的位置与第2振动模式时在触摸面板102上产生的振动的波腹的位置也可以互不相同,振动控制部301例如在第1振动模式和第2振动模式中选择振动的波腹的位置离用户的触摸位置近的振动模式来使触摸面板102振动。
此外,当用户在触摸面板102上持续触摸的状态下移动了触摸位置时,振动控制部301例如以在第1振动模式和第2振动模式中执行振动的波腹的位置离当前的触摸位置近的振动模式的方式,切换第1振动模式和第2振动模式。
由此,无论用户触摸了触摸面板102的哪个位置都能够感受到振动。因此,能够减小因触摸位置引起的触觉的不同。
振动控制部301例如连续交替地切换第1振动模式和第2振动模式。
由此,即使在用户用多个手指触摸了不同位置的情况下,也能够在各手指上感受到振动。
此外,电子设备100还可以具备框体201、和将触摸面板102支撑在框体201上的第1及第2支撑部202a及202b。第1支撑部202a和第2支撑部202b沿着彼此垂直的方向延伸,第1支撑部202a的刚性可以比第2支撑部202b的刚性高。
由此,难以产生第1支撑部202a延伸的方向的挠曲振动,容易产生第2支撑部202b延伸的振动,仅在一个方向上有振动的波节,因此在组合多个振动时难以在相同部位产生振动的波节。因此,无论用户触摸了触摸面板102的哪个位置都能够感受到振动。因此,能够减小因触摸位置引起的触觉的不同。
电子设备100还可以具备显示图像的显示部101,振动部203例如配置在比显示部101的图像显示范围更靠外侧、且与第1及第2振动模式各自的振动的波节相比更靠近波腹的位置上。
由此,能够高效地激发两个振动模式。因此,能够通过更小型的元件得到期望的振幅。
振动控制部301也可以间歇地驱动振动部203,例如在振动暂停时进行第1振动模式和第2振动模式的切换。
由此,能够在振动部203不振动时切换驱动条件。因此,即使在变更了条件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噪音等的产生。
振动控制部301也可以连续地驱动振动部203,例如在向振动部203施加的驱动电压为0时进行第1振动模式和第2振动模式切换。
由此,能够在振动部203不振动时切换条件。因此,即使变更了条件也能够抑制噪音等的产生。
此外,电子设备100还可以具备多个振动部203,例如振动控制部301使第1振动部203在第1振动模式下振动,使第2振动部203在第2振动模式下振动,同时执行这些第1振动部203的第1振动模式的振动和第2振动部203的第2振动模式的振动。
由此,即使用户用多个手指触摸不同的位置,也能够在各手指上感受到振动。
如上所述,作为本申请所公开的技术性例示说明了实施方式。但是,上述公开的技术不限于此,也可以是适当进行了变更、置换、添加、省略等的实施方式。此外,也可以将上述实施方式的各构成要件组合起来作为新的实施方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电子设备的一例,使用平板型信息终端设备进行了说明,但电子设备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移动电话、PDA、游戏机、计算机用显示器、车载导航装置、ATM、售票机等具有触摸面板的电子设备。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产生振动来提示了触觉,但是上述公开的技术不限此。例如,也可以将静电引起的摩擦的变化、电流引起的皮肤的刺激、液体引起的画面形状的变化等其他方法和振动组合起来提示触觉。此外,除了提示触觉以外,也可以适当组合画面显示、声音、光、热等。
另外,上述公开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振动的控制动作既可以通过硬件来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来实现。执行这样的振动控制动作的计算机程序例如存储在微型计算机的内置存储器或在与计算机分开设置的记录介质中。此外,也可以在振动控制部中存储这样的计算机程序。此外,这样的计算机程序可以从存储有该程序的记录介质(光盘、半导体存储器等)安装到电子设备上,也可以经由因特网等电子通信线路进行下载。
如上所述,作为上述公开的技术性例示说明了实施方式。为此提供了附图及详细的说明。因此,附图及详细的说明中所记载的构成要件中,除了包括解决技术问题所需的构成要件以外,为了例示上述技术,还包括不是解决技术问题所需的构成要件。因此,不能因为这些不是必须的构成要件记载在附图及详细的说明中,而将这些不是必须的构成要件直接认定为必须的构成要件。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用于例示上述公开的技术,因此能够在权利要求书或其均等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置换、添加、省略等。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适用于例如可进行用户执行的操作的电子设备。
符号说明
100    电子设备
101    显示部
102    触摸面板
103    框体
201    基座部件
202    支撑部
202a   第1支撑部
202b   第2支撑部
203    振动部
203a   振动部
203b   振动部
301    振动控制部
401    波节
402    波腹

Claims (15)

1.一种电子设备,具备:
用户触摸的面板部件;
振动部,其使上述面板部件在第1振动模式和第2振动模式下振动;以及
振动控制部,其控制上述振动部的振动,
上述第1振动模式时在上述面板部件上产生的振动的波节数与上述第2振动模式时在上述面板部件上产生的振动的波节数互不相同,
上述振动控制部根据上述用户的触摸位置,使上述面板部件在上述第1振动模式和上述第2振动模式中的至少一个模式下振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在将上述第1振动模式中的上述波节数设为N时,上述第2振动模式中的上述波节数为N+1,其中,N为正整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上述第1振动模式时的上述面板部件上的上述波节的位置与上述第2振动模式时的上述面板部件上的上述波节的位置互不相同,
上述振动控制部在上述第1振动模式和上述第2振动模式中选择振动的波节的位置离上述用户的触摸位置远的振动模式来使上述面板部件振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当上述用户在上述面板部件上持续触摸的状态下移动了触摸位置时,上述振动控制部以在上述第1振动模式和上述第2振动模式中执行振动的波节的位置离当前的触摸位置远的振动模式的方式,切换上述第1振动模式和上述第2振动模式。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上述第1振动模式时在上述面板部件上产生的振动的波腹的位置与上述第2振动模式时在上述面板部件上产生的振动的波腹的位置互不相同,
上述振动控制部在上述第1振动模式和上述第2振动模式中选择振动的波腹的位置离上述用户的触摸位置近的振动模式来使上述面板部件振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当上述用户在上述面板部件上持续触摸的状态下移动了触摸位置时,上述振动控制部以在上述第1振动模式和上述第2振动模式中执行振动的波腹的位置离当前的触摸位置近的振动模式的方式,切换上述第1振动模式和上述第2振动模式。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上述振动控制部连续交替地切换上述第1振动模式和上述第2振动模式。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框体;和
将上述面板部件支撑在上述框体上的第1支撑部及第2支撑部,
上述第1支撑部和上述第2支撑部沿着彼此垂直的方向延伸,
上述第1支撑部的刚性比上述第2支撑部的刚性高。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显示图像的显示部,
上述振动部配置在比上述显示部的图像显示范围更靠外侧、且与上述第1振动模式及第2振动模式各自的振动的波节相比更靠近波腹的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上述振动控制部间歇地驱动上述振动部,在振动暂停时进行上述第1振动模式与上述第2振动模式的切换。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上述振动控制部连续地驱动上述振动部,在向上述振动部施加的驱动电压为0时进行上述第1振动模式与上述第2振动模式的切换。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多个上述振动部,
上述振动控制部使上述多个振动部中的第1振动部在上述第1振动模式下振动,
上述振动控制部使上述多个振动部中的第2振动部在上述第2振动模式下振动,
上述振动控制部同时执行上述第1振动部的上述第1振动模式的振动、和上述第2振动部的上述第2振动模式的振动。
13.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用户触摸的面板部件;
振动部,其使上述面板部件在第1振动模式和第2振动模式下振动;
振动控制部,控制上述振动部的振动;以及
显示部,其显示图像,
上述第1振动模式时在上述面板部件上产生的振动的波节数与上述第2振动模式时在上述面板部件上产生的振动的波节数互不相同,
上述振动部配置在比上述显示部的图像显示范围更靠外侧、且与上述第1振动模式及第2振动模式各自的振动的波节相比更靠近波腹的位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框体;和
将上述面板部件支撑在上述框体上的第1支撑部及第2支撑部,
上述第1支撑部和上述第2支撑部沿着彼此垂直的方向延伸,
上述第1支撑部的刚性比上述第2支撑部的刚性高。
15.一种计算机程序,使电子设备执行振动动作,其中,
上述计算机程序使电子设备执行以下步骤:
接受用户的触摸操作并检测触摸位置的步骤;和
使得用户触摸的面板部件在第1振动模式和第2振动模式下振动的步骤,
上述第1振动模式时在上述面板部件上产生的振动的波节数与上述第2振动模式时在上述面板部件上产生的振动的波节数互不相同,
上述使上述面板部件振动的步骤还包括以下步骤:根据上述用户的触摸位置,使上述面板部件在上述第1振动模式和上述第2振动模式中的至少一个模式下振动。
CN201280003529.8A 2011-10-17 2012-10-05 电子设备 Active CN10318982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27531 2011-10-17
JP2011-227531 2011-10-17
PCT/JP2012/006414 WO2013057894A1 (ja) 2011-10-17 2012-10-05 電子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89822A true CN103189822A (zh) 2013-07-03
CN103189822B CN103189822B (zh) 2017-02-08

Family

ID=481405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03529.8A Active CN103189822B (zh) 2011-10-17 2012-10-05 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400556B2 (zh)
JP (1) JP5421500B2 (zh)
CN (1) CN103189822B (zh)
WO (1) WO2013057894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33408A (zh) * 2015-04-21 2018-01-02 富士通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
CN114761144A (zh) * 2020-03-06 2022-07-15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振动装置
US11922798B2 (en) 2019-07-23 2024-03-05 Sony Group Corporation Control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059887A1 (ja) * 2013-10-25 2015-04-30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JP6467643B2 (ja) * 2014-03-12 2019-02-13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JP6406025B2 (ja) * 2015-01-16 2018-10-17 富士通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JP6597140B2 (ja) * 2015-09-30 2019-10-30 富士通コネクテッド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触感伝達装置、端末装置及び触感伝達方法
JP6587941B2 (ja) * 2016-01-14 2019-10-09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テン 入力装置、表示装置、および、入力装置の振動状態検出方法
JP6888487B2 (ja) * 2016-11-21 2021-06-16 タイガー魔法瓶株式会社 炊飯器
JP2019066960A (ja) * 2017-09-28 2019-04-25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振動システム
US10503261B2 (en) * 2017-12-15 2019-12-10 Google Llc Multi-point feedback control for touchpads
JP7146425B2 (ja) * 2018-03-19 2022-10-04 ソニーグループ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記録媒体
US11709550B2 (en) * 2018-06-19 2023-07-25 Sony Corporatio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method for processing information, and program
KR102618969B1 (ko) * 2018-10-02 2023-12-2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
JP2020123037A (ja) * 2019-01-29 2020-08-13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入力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022958A1 (en) * 2004-07-28 2006-02-02 Masayoshi Shiga Touch-panel input device having a function for providing vibration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vibration in response to input operation
US20060097996A1 (en) * 2004-11-10 2006-05-11 Alps Electric Co., Ltd. Input device
WO2008002038A1 (en) * 2006-06-26 2008-01-0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Input device with display buttons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the same
CN101533330A (zh) * 2008-03-10 2009-09-16 Lg电子株式会社 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TW201033871A (en) * 2009-03-12 2010-09-16 Ricoh Co Ltd Touch panel device, display device equipped with touch panel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of touch panel device
CN101995983A (zh) * 2009-08-18 2011-03-30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追踪触控面板上碰触输入的移动轨迹的方法及其电子装置
CN101996031A (zh) * 2009-08-25 2011-03-30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具有触摸输入功能的电子装置及其触摸输入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49912B2 (ja) 2000-08-08 2007-07-25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携帯型電子機器、電子機器、振動発生器、振動による報知方法および報知制御方法
US7000474B2 (en) 2003-02-28 2006-02-21 Elo Touchsystems, Inc. Acoustic device using higher order harmonic piezoelectric element
JP2005258666A (ja) 2004-03-10 2005-09-22 Sony Corp 入力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並びに電子機器の感触フィードバック入力方法
JP2006139371A (ja) * 2004-11-10 2006-06-01 Alps Electric Co Ltd 入力装置
US8780053B2 (en) * 2007-03-21 2014-07-15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Vibrating substrate for haptic interface
BRPI0804355A2 (pt) * 2008-03-10 2009-11-03 Lg Electronics Inc terminal e método de controle do mesmo
JP5332661B2 (ja) * 2009-01-30 2013-11-06 株式会社ニコン 撮像装置
JP2011090575A (ja) * 2009-10-23 2011-05-06 Ricoh Co Ltd 情報表示装置、情報表示方法、プログラム
JP5704428B2 (ja) 2009-11-18 2015-04-22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タッチパネル装置及びタッチパネル装置の制御方法
JP5587596B2 (ja) * 2009-12-14 2014-09-10 京セラ株式会社 触感呈示装置
JP5410555B2 (ja) * 2012-01-26 2014-02-05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022958A1 (en) * 2004-07-28 2006-02-02 Masayoshi Shiga Touch-panel input device having a function for providing vibration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vibration in response to input operation
US20060097996A1 (en) * 2004-11-10 2006-05-11 Alps Electric Co., Ltd. Input device
WO2008002038A1 (en) * 2006-06-26 2008-01-0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Input device with display buttons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the same
CN101533330A (zh) * 2008-03-10 2009-09-16 Lg电子株式会社 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TW201033871A (en) * 2009-03-12 2010-09-16 Ricoh Co Ltd Touch panel device, display device equipped with touch panel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of touch panel device
CN101995983A (zh) * 2009-08-18 2011-03-30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追踪触控面板上碰触输入的移动轨迹的方法及其电子装置
CN101996031A (zh) * 2009-08-25 2011-03-30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具有触摸输入功能的电子装置及其触摸输入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33408A (zh) * 2015-04-21 2018-01-02 富士通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
CN107533408B (zh) * 2015-04-21 2020-05-05 富士通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
US11922798B2 (en) 2019-07-23 2024-03-05 Sony Group Corporation Control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CN114761144A (zh) * 2020-03-06 2022-07-15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振动装置
CN114761144B (zh) * 2020-03-06 2023-09-29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振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421500B2 (ja) 2014-02-19
WO2013057894A1 (ja) 2013-04-25
US20130229384A1 (en) 2013-09-05
US9400556B2 (en) 2016-07-26
CN103189822B (zh) 2017-02-08
JPWO2013057894A1 (ja) 2015-04-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89822A (zh) 电子设备
US9348413B2 (en) Electronic device
EP3086207B1 (en) Electronic device for generating vibrations
US9983671B2 (en) Electronic device
JP5570640B2 (ja) 圧電素子および電子機器
US8976139B2 (en) Electronic device
US8884908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US20140300567A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US10866641B2 (en) Vibration system
JP6528086B2 (ja) 電子機器
JP6784297B2 (ja) 電子機器
Lim et al. Force and displacement analysis of a haptic touchscreen
CN116185169A (zh) 触觉提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Osaka, Japan

Patentee after: Panasonic Holding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Japan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Patentee befor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Japan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407

Address after: Kanagawa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after: Panasonic Automotive Electronic Systems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Japan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Patentee before: Panasonic Holding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Japa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