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33408A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533408A
CN107533408A CN201580078908.7A CN201580078908A CN107533408A CN 107533408 A CN107533408 A CN 107533408A CN 201580078908 A CN201580078908 A CN 201580078908A CN 107533408 A CN107533408 A CN 1075334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top plate
vibrating elements
periodic structure
electronic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7890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533408B (zh
Inventor
宫本晶规
镰田裕
镰田裕一
谷中圣志
远藤康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tsu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ts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tsu Ltd filed Critical Fujitsu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5334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334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5334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334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3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using propagating acoustic waves
    • G06F3/0433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using propagating acoustic waves in which the acoustic waves are either generated by a movable member and propagated within a surface layer or propagated within a surface layer and captured by a movable memb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1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with the human body, e.g. for user immersion in virtual realit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6Input arrangements with force or tactile feedback as computer generated output to the us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54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detection of 2D relative movements between the device, or an operating part thereof, and a plane or surface, e.g. 2D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pucks
    • G06F3/03547Touch pads, in which fingers can move on a surfa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3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using propagating acoustic wav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1
    • G06F2203/014Force feedback applied to GUI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2217/00Indexing scheme related to 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or -breaking covered by H03K17/00
    • H03K2217/94Indexing scheme related to 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or -breaking covered by H03K17/00 characterised by the way in which the control signal is generated
    • H03K2217/96Touch switches
    • H03K2217/96003Touch switches using acoustic waves, e.g. ultrasound
    • H03K2217/96011Touch switches using acoustic waves, e.g. ultrasound with propagation, SAW or BAW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高效地产生振动的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顶板,具有操作面;坐标检测部,检测在上述操作面上进行的操作输入的坐标;第一振动元件,使上述操作面产生振动;以及驱动控制部,是以使上述操作面产生超声波波段的固有振动的驱动信号驱动上述第一振动元件的驱动控制部,并驱动上述振动元件使得上述固有振动的强度与针对上述操作面的操作输入的位置以及该位置的时间上的变化程度对应地变化,上述顶板在通过上述固有振动产生的驻波的波腹和节点所排列的方向上具有厚度与上述驻波的周期对应地周期性变化的周期结构。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以往有具备输入部、设置于上述输入部的多个振动部、以及与被按压的输入位置对应地使多个上述振动部中一部分的振动部振动的控制部的触觉传递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090615号公报
然而,以往的触觉传递装置是在利用者用指尖触摸的面板整体产生振动的构成,所以难以有效地产生振动。
发明内容
因此,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有效地产生振动的电子设备。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包括:顶板,具有操作面;坐标检测部,检测在上述操作面进行的操作输入的坐标;第一振动元件,使上述操作面产生振动;以及驱动控制部,是以使上述操作面产生超声波波段的固有振动的驱动信号驱动上述第一振动元件的驱动控制部,且驱动上述振动元件使得上述固有振动的强度与针对上述操作面的操作输入的位置以及该位置的时间上的变化程度对应地变化,上述顶板在通过上述固有振动产生的驻波的波腹和节点所排列的方向上,具有厚度与上述驻波的周期对应地周期性变化的周期结构。
能够提供能够有效地产生振动的电子设备。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图2所示的电子设备的A-A箭头剖面的图。
图4是表示通过超声波波段的固有振动在顶板产生的驻波中与顶板的短边平行地形成的波头的图。
图5是对通过使电子设备的顶板产生的超声波波段的固有振动而施加于进行操作输入的指尖的动摩擦力变化的情况进行说明的图。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构成的图。
图7是表示储存于存储器的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的图。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驱动控制装置所执行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具有周期结构的顶板的图。
图10是表示具有周期结构的顶板的图。
图11是表示在顶板产生的振动的强度的Y轴向上的分布的图。
图12是表示具有周期结构的顶板的图。
图13是表示具有周期结构的顶板的图。
图14是表示在顶板产生的振动的强度的Y轴向上的分布的图。
图15是表示具有周期结构的顶板的图。
图16是表示具有周期结构的顶板的图。
图17是表示在顶板产生的振动的强度的Y轴向上的分布的图。
图18是表示在顶板安装了振动元件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9是表示在顶板安装了振动元件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20是表示变形例的电子设备的图。
图21是表示变形例的电子设备的触摸板的剖面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应用了本发明的电子设备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00的立体图。
作为一个例子,电子设备100是将触摸面板作为输入操作部的智能手机终端、或者平板型计算机。因为电子设备100是将触摸面板作为输入操作部的设备即可,所以例如也可以是诸如便携式信息终端或者ATM(Automatic Teller Machine:自动柜员机)一样被设置于特定的场所利用的设备。
电子设备100的输入操作部101在触摸面板下配设有显示面板,在显示面板显示有基于GUI(Graphic User Interface:图形用户界面)的各种按钮102A、或者滑块102B等(以下,称为GUI操作部102)。
电子设备100的利用者通常为了操作GUI操作部102而用指尖触摸输入操作部101。
接下来,使用图2对电子设备100的具体构成进行说明。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00的俯视图,图3是表示图2所示的电子设备100的A-A箭头剖面的图。此外,在图2以及图3中,如图示那样定义是正交坐标系的XYZ坐标系。
电子设备100包括壳体110、顶板120、双面胶130、振动元件140A以及140B、触摸面板150、显示面板160、以及基板170。
壳体110例如是树脂制,如图3所示,在凹部110A配设有基板170、显示面板160、以及触摸面板150,并且通过双面胶130粘合顶板120。
顶板120是俯视时呈长方形的薄平板状的部件,由透明的玻璃、或者如聚碳酸酯一样的塑料制成。顶板120的表面(Z轴正方向侧的面)120A是电子设备100的利用者进行操作输入的操作面的一个例子。
顶板120在Z轴负方向侧的面粘合有振动元件140A以及140B,俯视时的四边通过双面胶130粘合于壳体110。此外,双面胶130能够将顶板120的四边与壳体110粘合即可,不需要如图3所示那样是矩形环状。
在顶板120的Z轴负方向侧配设有触摸面板150。顶板120为了保护触摸面板150的表面而设置。此外,在顶板120的表面还可以设置有别的面板或者保护膜等。
顶板120通过在Z轴负方向侧的面粘合有振动元件140A以及140B的状态下,振动元件140A以及/或者140B被驱动而振动。在实施方式中,以顶板120的固有振动频率使顶板120振动,来使顶板120产生驻波。但是,因为在顶板120粘合有振动元件140A以及140B,所以实际上,优选在考虑了振动元件140A以及140B的重量等的基础上决定固有振动频率。
另外,在这样的顶板120的背面120B配设有厚度沿着Y轴向周期性变化的周期结构120C。周期结构120C是在Y轴向上等间隔地配置的3个凹部。周期结构120C的凹部从顶板120的X轴正方向侧的端部到X轴负方向侧的端部遍及X轴向延伸。关于周期结构120C的详细,使用图9至图11在后面描述。
此外,将顶板120的比Y轴向上的中心点靠Y轴负方向侧的部分称为面板部120-1,将顶板120的比Y轴向上的中心点靠Y轴正方向侧的部分称为面板部120-2。
振动元件140A在顶板120的背面120B中在Y轴负方向侧沿着在X轴向上延伸的短边粘合。振动元件140A是第一振动元件的一个例子。振动元件140B在顶板120的背面120B中在Y轴正方向侧沿着在X轴向上延伸的短边粘合。振动元件140B是第二振动元件的一个例子。
即,振动元件140A配设于比周期结构120C靠Y轴负方向侧,振动元件140B配设于比周期结构120C靠Y轴正方向侧。2个振动元件140A以及140B被配设为相对于与通过与顶板120的2条短边平行的中心线的XZ平面平行的面面对称。
振动元件140A以及140B是能够产生超声波波段的振动的元件即可,例如,能够使用压电晶体一样的包括压电元件的元件。振动元件140A以及140B是在X轴向具有长边方向且在Y轴向具有短边方向的、俯视时呈长方形的薄型的振动元件。
振动元件140A以及140B被从后述的驱动控制部输出的驱动信号驱动。振动元件140A以及140B所产生的振动的振幅(强度)以及频率根据驱动信号设定。另外,振动元件140A以及140B的开/关被驱动信号控制。
振动元件140A在面板部120-1进行了操作输入的情况下被驱动,振动元件140B在面板部120-2进行了操作输入的情况下被驱动。
此外,所谓超声波波段例如是指约20kHz以上的频段。在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00中,振动元件140A以及140B振动的频率与顶板120的振动数相等,所以振动元件140A以及140B通过驱动信号驱动为以顶板120的固有振动数振动。
触摸面板150配设于显示面板160上(Z轴正方向侧)且顶板120下(Z轴负方向侧)。触摸面板150是检测电子设备100的利用者触摸顶板120的位置(以下,称为操作输入的位置)的坐标检测部的一个例子。
在位于触摸面板150下的显示面板160显示有基于GUI的各种按钮等(以下,称为GUI操作部)。因此,电子设备100的利用者通常为了操作GUI操作部,而用指尖触摸顶板120。
触摸面板150是能够检测利用者对顶板120的操作输入的位置的坐标检测部即可,例如,是静电电容型或者电阻膜型的坐标检测部即可。这里,对触摸面板150是静电电容型的坐标检测部的形态进行说明。即使在触摸面板150与顶板120之间有缝隙,静电电容型的触摸面板150也能够检测对顶板120的操作输入。
另外,这里,对在触摸面板150的输入面侧配设有顶板120的形态进行说明,但顶板120也可以与触摸面板150一体。该情况下,触摸面板150的表面为图2以及图3所示的顶板120的表面,构建操作面。另外,也可以是省略了图2以及图3所示的顶板120的构成。该情况下,触摸面板150的表面也构建操作面。另外,该情况下,使具有操作面的部件以该部件的固有振动来振动即可。
另外,在触摸面板150是电阻膜型的情况下,也可以在顶板120上配设有触摸面板150。该情况下,触摸面板150的表面也构建操作面。另外,在触摸面板150是静电电容型的情况下,也可以是省略图2以及图3所示的顶板120的构成。该情况下,触摸面板150的表面也构建操作面。另外,该情况下,使具有操作面的部件以该部件的固有振动来振动即可。
显示面板160例如是液晶显示面板或者有机EL(Electroluminescence:电致发光)面板等能够显示图像的显示部即可。显示面板160在壳体110的凹部110A的内部,通过省略图示的支架等设置于基板170上(Z轴正方向侧)。
显示面板160通过后述的驱动器IC(Integrated Circuit:集成电路)进行驱动控制,与电子设备100的动作状况对应地显示GUI操作部、图像、文字、符号、图形等。
基板170配设于壳体110的凹部110A的内部。在基板170上配设有显示面板160以及触摸面板150。显示面板160以及触摸面板150通过省略图示的支架等固定于基板170以及壳体110。
在基板170除了后述的驱动控制装置以外还安装有电子设备100的驱动所需要的各种电路等。
对于以上那样的构成的电子设备100,若利用者的手指与顶板120接触,并检测指尖的移动,则安装于基板170的驱动控制部驱动振动元件140A或者140B,使顶板120以超声波波段的频率振动。该超声波波段的频率是包括顶板120和振动元件140A以及140B的共振系统的共振频率,使顶板120产生驻波。
电子设备100通过产生超声波波段的驻波,来通过顶板120向利用者提供触感。
接下来,使用图4对使顶板120产生的驻波进行说明。
图4是表示通过超声波波段的固有振动而在顶板120产生的驻波中,与顶板120的短边平行地形成的波头的图,图4的(A)是侧视图,(B)是立体图。在图4的(A)、(B)中,定义与图2以及图3相同的XYZ坐标。此外,在图4的(A)、(B)中,为了容易理解,夸张地表示驻波的振幅。另外,在图4的(A)、(B)中省略振动元件140A以及140B。另外,在这里示出在顶板120未设置有周期结构120C的情况下的驻波。
若使用顶板120的杨氏模量E、密度ρ、泊松比δ、长边尺寸l、厚度t、以及在长边方向存在的驻波的周期数k,则顶板120的固有振动数(共振频率)f由下式(1)、(2)表示。驻波以1/2周期单位具有相同的波形,所以周期数k取0.5刻度的值,为0.5,1,1.5,2···。
[公式1]
[公式2]
f=αk2 (2)
此外,公式(2)的系数α统一表示公式(1)中的k2以外的系数。
作为一个例子,图4的(A)、(B)所示的驻波是周期数k为10的情况下的波形。例如,在使用了长边的长度l为140mm,短边的长度为80mm,厚度t为0.7mm的Gorilla(注册商标)玻璃作为顶板120的情况下,周期数k为10的情况下,固有振动数f为33.5[kHz]。该情况下,使用频率为33.5[kHz]的驱动信号即可。
顶板120是平板状的部件,但若驱动振动元件140A以及140B(参照图2以及图3)使超声波波段的固有振动产生,则如图4的(A)、(B)所示那样弯曲,由此在表面产生驻波。
图5是对通过在电子设备100的顶板120产生的超声波波段的固有振动,而施加于进行操作输入的指尖的动摩擦力变化的情况进行说明的图。在图5的(A)、(B)中,利用者进行一边用指尖触摸着顶板120,一边将手指沿着箭头从顶板120的里侧移动到近前侧的操作输入。
此外,振动的开/关在驱动振动元件140A的情况下,通过将振动元件140A开/关来进行,在驱动振动元件140B的情况下,通过将振动元件140B开/关来进行。
另外,在图5的(A)、(B)中,在顶板120的深度方向上,由灰色表示振动关闭的期间手指触摸的范围,由白色表示振动开启的期间手指触摸的范围。
超声波波段的固有振动如图4所示在整个顶板120产生,但在图5的(A)、(B)示出在利用者的手指从顶板120的里侧移动到近前侧的期间切换振动的开/关的动作模式。
因此,在图5的(A)、(B)中,在顶板120的深度方向上,由灰色表示振动关闭的期间手指触摸的范围,由白色表示振动开启的期间手指触摸的范围。
在图5的(A)所示的动作模式中,在利用者的手指位于顶板120的里侧时振动关闭,在使手指向近前侧移动的中途振动开启。
另一方面,在图5的(B)所示的动作模式中,在利用者的手指位于顶板120的里侧时振动开启,在使手指移动到近前侧的中途振动关闭。
这里,若使顶板120产生超声波波段的固有振动,则在顶板120的表面与手指之间夹有由挤压效应引起的空气层,用手指划顶板120的表面时的动摩擦系数降低。
因此,在图5的(A)中,在顶板120的里侧由灰色表示的范围中,施加于指尖的动摩擦力变大,在顶板120的近前侧由白色表示的范围中,施加于指尖的动摩擦力变小。
因此,若振动开启,则如图5的(A)所示,在顶板120进行操作输入的利用者感知到施加于指尖的动摩擦力的降低,察觉指尖容易滑动。此时,利用者在由于顶板120的表面更平滑而动摩擦力降低时,感觉到在顶板120的表面存在凹部。
另一方面,在图5的(B)中,在顶板120的里侧由白色表示的范围中,施加于指尖的动摩擦力变小,在顶板120的近前侧由灰色表示的范围中,施加于指尖的动摩擦力变大。
因此,如图5的(B)所示,若振动关闭,则在顶板120进行操作输入的利用者感知到施加于指尖的动摩擦力的增大,察觉到指尖难以滑动、或者拉拽的感觉。而且,由于指尖难以滑动而动摩擦力变高时,感觉到在顶板120的表面存在凸部。
通过以上所述,在图5的(A)和(B)的情况下,利用者能够用指尖感觉到凹凸。这样人类察觉凹凸例如记载于"用于触感设计的打印物转印法和Sticky-bandIllusion"(第11回计测自动控制学会系统综合部门讲座论文集(SI2010、仙台)____174-177,2010-12)。另外,也记载于"Fishbone Tactile Illusion"(日本虚拟现实学会第10回大会论文集(2005年9月))。
此外,这里,对切换振动的开/关的情况下的动摩擦力的变化进行了说明,但这在使振动元件140A或者140B的振幅(强度)变化的情况下也相同。
接下来,使用图6对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00的构成进行说明。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00的构成的图。
电子设备100包括振动元件140A以及140B、放大器141A、141B、触摸面板150、驱动器IC(Integrated Circuit)151、显示面板160、驱动器IC161、控制部200、正弦波产生器310、以及振幅调制器320。
控制部200具有应用处理器220、通信处理器230、驱动控制部240、以及存储器250。控制部200例如由IC芯片实现。
另外,驱动控制部240、正弦波产生器310、以及振幅调制器320构建驱动控制装置300。此外,这里对应用处理器220、通信处理器230、驱动控制部240、以及存储器250由一个控制部200实现的形态进行说明,但驱动控制部240也可以作为其它的IC芯片或者处理器设置于控制部200的外部。此时,储存于存储器250的数据中驱动控制部240的驱动控制所需要的数据储存于与存储器250不同的存储器,并设置于驱动控制装置300的内部即可。
在图6中,省略壳体110、顶板120、双面胶130、以及基板170(参照图2)。另外,这里,对放大器141A、141B、驱动器IC151、驱动器IC161、驱动控制部240、存储器250、正弦波产生器310、以及振幅调制器320进行说明。
放大器141A配设于驱动控制装置300与振动元件140A之间,放大从驱动控制装置300输出的驱动信号并驱动振动元件140A。放大器141B配设于驱动控制装置300与振动元件140B之间,放大从驱动控制装置300输出的驱动信号并驱动振动元件140B。
驱动器IC151与触摸面板150连接,检测表示有对触摸面板150的操作输入的位置的位置数据,将位置数据输出到控制部200。其结果,位置数据被输入到应用处理器220和驱动控制部240。此外,位置数据被输入驱动控制部240与位置数据被输入驱动控制装置300等效。
驱动器IC161与显示面板160连接,将从驱动控制装置300输出的描绘数据输入显示面板160,使基于描绘数据的图像在显示面板160显示。由此,显示面板160显示有基于描绘数据的GUI操作部或者图像等。
应用处理器220进行执行电子设备100的各种应用的处理。
通信处理器230执行电子设备100进行3G(Generation)、4G(Generation)、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WiFi等通信所需要的处理。
驱动控制部240在满足2个规定的条件的情况下,将振幅数据输出到振幅调制器320。振幅数据是表示用于调整振动元件140A以及140B的驱动所使用的驱动信号的强度的振幅值的数据。振幅值与位置数据的时间上的变化程度对应地设定。这里,作为位置数据的时间上的变化程度,使用利用者的指尖沿着顶板120的表面移动的速度。利用者的指尖的移动速度基于从驱动器IC151输入的位置数据的时间上的变化程度,由驱动控制部240计算。
振动元件140A在面板部120-1进行了操作输入的情况下被驱动,振动元件140B在面板部120-2进行了操作输入的情况下被驱动。在面板部120-1或者120-2的哪个进行了操作输入能够通过由触摸面板150检测到的坐标是面板部120-1或者120-2的哪个所包含的坐标来判定。
作为一个例子,驱动控制装置300为了不管指尖的移动速度如何而使利用者从指尖感知到的触感恒定,而移动速度越高越减小振幅值,移动速度越低越增大振幅值。
表示表示这种振幅值的振幅数据与移动速度的关系的第一数据储存于存储器250。
此外,这里,对使用第一数据设定与移动速度对应的振幅值的形态进行说明,但也可以使用下式(3)计算振幅值A。在公式(3)中计算出的振幅值A,移动速度越高越小,移动速度越低越大。
[公式3]
这里,A0是振幅的基准值,V是指尖的移动速度,a是规定的常量。在使用公式(3)计算振幅值A的情况下,将表示公式(3)的数据、振幅的基准值A0、表示规定的常量a的数据储存于存储器250即可。
另外,实施方式的驱动控制装置300为了在利用者的指尖沿着顶板120的表面移动时,使施加于指尖的动摩擦力变化而使顶板120振动。动摩擦力在指尖移动时产生,所以驱动控制部240在移动速度成为规定的阈值速度以上时,使振动元件140A或者140B振动。移动速度为规定的阈值速度以上是第一个规定的条件。
因此,驱动控制部240输出的振幅数据所表示的振幅值在移动速度小于规定的阈值速度时为零,若移动速度为规定的阈值速度以上,则与移动速度对应地设定为规定的振幅值。在移动速度是规定的阈值速度以上时,移动速度越高,振幅值设定得越小,移动速度越低,振幅值设定得越大。
另外,实施方式的驱动控制装置300在进行操作输入的指尖的位置位于应该使振动产生的规定的区域内的情况下,将振幅数据输出到振幅调制器320。进行操作输入的指尖的位置位于应该使振动产生的规定的区域内是第二个规定条件。
进行操作输入的指尖的位置是否位于应该使振动产生的规定的区域内是基于进行操作输入的指尖的位置是否位于应该使振动产生的规定的区域的内部来判定的。
这里,在显示面板160显示的GUI操作部、显示图像的区域、或者表示整页的区域等显示面板160上的位置由表示该区域的区域数据确定。区域数据在全部的应用中,对于显示于显示面板160的全部的GUI操作部、显示图像的区域、或者表示整页的区域存在。
因此,作为第二个规定条件,判定进行操作输入的指尖的位置是否位于应该使振动产生的规定的区域内时,与电子设备100起动的应用的种类相关。是因为根据应用的种类,显示面板160的显示不同。
另外,是因为根据应用的种类,使触摸顶板120的表面的指尖移动的操作输入的种类不同。作为使触摸顶板120的表面的指尖移动的操作输入的种类,例如,在操作GUI操作部时,有所谓的轻弹操作。轻弹操作是使指尖沿着顶板120的表面如拨动(按扣)那样移动比较短的距离的操作。
另外,在翻页的情况下,例如,进行滑动操作。滑动操作是使指尖沿着顶板120的表面如打扫那样移动比较长的距离的操作。滑动操作除了翻页的情况以外例如在翻照片的情况下也进行。另外,在使GUI操作部的滑块(参照图1的滑块102B)滑动的情况下,进行拖动滑块的拖动操作。
如这里作为一个例子举出的轻弹操作、滑动操作、以及拖动操作那样,使触摸顶板120的表面的指尖移动的操作输入根据基于应用的显示种类分开使用。因此,在判定进行操作输入的指尖的位置是否位于应该使振动产生的规定的区域内时,与电子设备100起动的应用的种类相关。
驱动控制部240使用区域数据判定从驱动器IC151输入的位置数据所表示的位置是否位于应该使振动产生的规定的区域的内部。
将对表示应用的种类的数据、表示进行操作输入的GUI操作部等的区域数据、以及表示振动模式的模式数据建立了关联的第二数据储存于存储器250。
另外,驱动控制部240为了内插从位置数据从驱动器IC151输入到驱动控制装置300起到基于该位置数据计算出驱动信号的所需时间的期间中的指尖的位置的变化量,而进行如下的处理。
驱动控制装置300按规定的控制周期进行运算。这点驱动控制部240也相同。因此,若将从位置数据从驱动器IC151输入到驱动控制装置300起到驱动控制部240基于该位置数据计算出驱动信号的所需时间设为Δt,则所需时间Δt与控制周期相等。
这里,指尖的移动速度能够作为将从驱动器IC151输入驱动控制装置300的位置数据所表示的点(x1,y1)作为起点,将经过所需时间Δt后的指尖的位置作为终点(x2,y2)的向量的速度求出。
在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00中,通过如上述那样推定经过所需时间Δt后的坐标,来内插所需时间Δt的期间中的指尖的位置的变化量。
这样的推定经过所需时间Δt后的坐标的运算由驱动控制部240进行。驱动控制部240判定推定坐标是否位于应该使振动产生的规定的区域的内部,在位于应该使振动产生的规定的区域的内部的情况下使振动产生。因此,第二个规定的条件是推定坐标位于应该使振动产生的规定的区域的内部。
通过以上所述,驱动控制部240将振幅数据输出到振幅调制器320所需要的2个规定的条件是指尖的移动速度为规定的阈值速度以上、和推定坐标位于应该使振动产生的规定的区域的内部。
驱动控制部240在指尖的移动速度是规定的阈值速度以上,且推定坐标位于应该使振动产生的规定的区域的内部的情况下,从存储器250读出表示与移动速度对应的振幅值的振幅数据,并输出到振幅调制器320。
存储器250储存将表示表示振幅值的振幅数据与移动速度的关系的第一数据、以及对表示应用的种类的数据和表示进行操作输入的GUI操作部等的区域数据、表示振动模式的模式数据建立了关联的第二数据。
另外,存储器250储存应用处理器220执行应用所需要的数据以及程序、以及通信处理器230进行通信处理所需要的数据以及程序等。
正弦波产生器310使生成用于使顶板120以固有振动数振动的驱动信号所需要的正弦波产生。例如,在使顶板120以33.5[kHz]的固有振动数f振动的情况下,正弦波的频率为33.5[kHz]。正弦波产生器310将超声波波段的正弦波信号输入到振幅调制器320。
振幅调制器320使用从驱动控制部240输入的振幅数据,对从正弦波产生器310输入的正弦波信号的振幅进行调制来生成驱动信号。振幅调制器320仅对从正弦波产生器310输入的超声波波段的正弦波信号的振幅进行调制,不对频率以及相位进行调制地生成驱动信号。
因此,振幅调制器320所输出的驱动信号是仅对从正弦波产生器310输入的超声波波段的正弦波信号的振幅进行了调制后的超声波波段的正弦波信号。此外,在振幅数据为零的情况下,驱动信号的振幅为零。这与振幅调制器320不输出驱动信号的情况相等。
接下来,使用图7对储存于存储器250的第一数据、以及第二数据进行说明。
图7是表示储存于存储器250的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的图。
如图7的(A)所示,第一数据是对表示振幅值的振幅数据和移动速度建立了关联的数据。根据图7的(A)所示的第一数据,在移动速度V为0以上且小于b1(0≤V<b1)时将振幅值设定为0,在移动速度V为b1以上且小于b2(b1≤V<b2)时将振幅值设定为A1,在移动速度V为b2以上且小于b3(b2≤V<b3)时,将振幅值设定为A2。
另外,如图7的(B)所示,第二数据是对表示应用的种类的数据、表示显示有进行操作输入的GUI操作部等的区域的坐标值的区域数据、以及表示振动模式的模式数据建立了关联的数据。
在图7的(B)中,作为表示应用的种类的数据,示出应用ID(Identification)。另外,作为区域数据,示出表示显示有进行操作输入的GUI操作部等的区域的坐标值的公式f1~f4。另外,作为表示振动模式的模式数据,示出P1~P4。
此外,表示坐标值的公式f1~f4通过面板部120-1所包含的坐标和面板部120-2所包含的坐标分开。是因为在面板部120-1进行了操作输入的情况下驱动振动元件140A,在面板部120-2进行了操作输入的情况下驱动振动元件140B。
此外,由第二数据所包含的应用ID表示的应用包括能够在智能手机终端、或者平板型计算机利用的所有应用,也包括电子邮件的编辑模式。
接下来,使用图8对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00的驱动控制装置300的驱动控制部240所执行的处理进行说明。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00的驱动控制装置300所执行的处理的流程图。
电子设备100的OS(Operating System:操作系统)按规定的控制周期执行用于驱动电子设备100的控制。因此,驱动控制装置300按规定的控制周期进行运算,按规定的控制周期反复执行图8所示的流程。
这里,若将从位置数据从驱动器IC151输入到驱动控制装置300起到驱动控制装置300基于该位置数据计算出驱动信号的所需时间设为Δt,则所需时间Δt与控制周期大致相等。
控制周期的1周期的时间能够作为相当于从位置数据从驱动器IC151输入到驱动控制装置300起到基于该位置数据计算出驱动信号的所需时间Δt的时间对待。
驱动控制装置300通过电子设备100的电源被接通而使处理开始。
驱动控制装置300与当前的位置数据所表示的坐标和当前的应用的种类对应地,对于当前进行操作输入的GUI操作部,获取与振动模式相关联的区域数据(步骤S1)。
驱动控制装置300判定移动速度是否是规定的阈值速度以上(步骤S2)。移动速度根据向量运算计算出即可。此外,阈值速度设定为如所谓的轻弹操作、滑动操作、或者拖动操作等那样一边使指尖移动一边进行操作输入时的指尖的移动速度的最低速度即可。这样的最低速度既可以基于实验结果设定,也可以根据触摸面板150的分辨率等设定。
驱动控制装置300在步骤S2中判定为移动速度是规定的阈值速度以上的情况下,根据当前的位置数据所表示的坐标和移动速度运算Δt时间后的推定坐标(步骤S3)。
驱动控制装置300判定Δt时间后的推定坐标是否在步骤S1中求出的区域数据所表示的区域St中(步骤S4)。
驱动控制装置30在判定为Δt时间后的推定坐标在步骤S1中求出的区域数据所表示的区域St中的情况下,根据第一数据求出表示与在步骤S2中求出的移动速度对应的振幅值的振幅数据(步骤S5)。
驱动控制装置300输出振幅数据(步骤S6)。
驱动控制装置300基于在步骤S4中求出的推定位置,驱动振动元件140A或者140B(步骤S7)。驱动控制装置300在步骤S4中求出的推定位置包含于面板部120-1的情况下,驱动振动元件140A,在包含于面板部120-2的情况下,驱动振动元件140B。
由此,在振幅调制器320中,通过调制从正弦波产生器310输出的正弦波的振幅而生成驱动信号,并驱动振动元件140A或者140B。
另一方面,在步骤S2中判定为移动速度不是规定的阈值速度以上的情况下(S2:否),在步骤S4中判定为Δt时间后的推定坐标不在步骤S1中求出的区域数据所表示的区域St中的情况下,驱动控制装置300将振幅值设定为零(步骤S8)。
其结果,驱动控制装置300输出振幅值为零的振幅数据,在振幅调制器320中,生成从正弦波产生器310输出的正弦波的振幅被调制为零的驱动信号。因此,该情况下,振动元件140A以及140B不被驱动。
此外,这里,作为一个例子,对在步骤S3中运算Δt时间后的推定坐标的形态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不进行推定坐标的运算,而基于在步骤S1中由触摸面板150检测到的坐标计算振幅值来驱动振动元件140A或者140B。例如,在相当于控制周期的1周期的时间的所需时间Δt量的延迟不成为问题的情况下,可以不进行推定坐标的运算。
图9以及图10是表示具有周期结构120C的顶板120的图。图9是俯视图,图10是表示图9的B-B箭头剖面的图。在图9中,透明地表示振动元件140A以及140B。
作为一个例子,周期结构120C配设于顶板120的背面120B。周期结构120C具有在Y轴向上等间隔地配置的3个凹部120CA1、120CA2、120CA3和2个凸部120CB1以及120CB2。
凹部120CA1、120CA2、120CA3在Y轴向上等间隔地形成,从顶板120的X轴正方向侧的端部到X轴负方向侧的端部遍及X轴向延伸。
凸部120CB1以及120CB2在Y轴向上位于凹部120CA1、120CA2、120CA3之间,从顶板120的X轴正方向侧的端部到X轴负方向侧的端部遍及X轴向延伸。
这里,作为一个例子,凹部120CA1、120CA2、120CA3和凸部120CB1以及120CB2的Y轴向的宽度相等,X轴向的长度也相等。但是,凹部120CA1、120CA2、120CA3和凸部120CB1以及120CB2的Y轴向的宽度也可以不同。
另外,作为一个例子,周期结构120C配设于顶板120的Y轴向上的中央。
因此,凹部120CA2的Y轴向上的宽度的中心与顶板120的Y轴向的长度的中心一致。另外,顶板120的比周期结构120C靠Y轴负方向侧的平面部120D1的Y轴向的长度Y1和顶板120的比周期结构120C靠Y轴负方向侧的平面部120D2的Y轴向的长度Y2相等。
在将平面部120D1以及120D2中的驻波的波长设为λp的情况下,长度Y1和长度Y2设定为约λp/2的自然数倍的长度即可。是因为具有半波长的自然数倍的长度是产生驻波的条件。
此外,用于使超声波波段的固有振动(驻波)产生的长度Y1和长度Y2例如需要与顶板120的厚度、杨氏模量、周期结构120C的结构等对应地设定,不一定准确地设定为λp/2的自然数倍的长度就好。因此,这里,表现为将长度Y1和长度Y2设定为约λp/2的自然数倍的长度。
波长λp例如通过模拟以及/或者实验等,基于平面部120D1以及120D2的区间中的驻波的传播速度或者波长设定即可。
若将在周期结构120C产生的驻波的波长设为λm,则周期结构120C的间距P设定为约λm/2成立即可。这里,波长λm也能够认为是在周期结构120C传播的振动的波长。
此外,间距P是相邻的凹部120CA1与120CA2的间距。相邻的凹部120CA2与120CA3的间距也是间距P,相邻的凸部120CB1与120CB2的间距也是间距P。
这样,将周期结构120C的间距P设定为约λm/2是为了在周期结构120C产生驻波的布拉格反射而提高反射效率。在顶板120传播的驻波的速度取决于顶板120的厚度,所以通过使顶板120的厚度周期性变化,能够构建适合产生布拉格反射的构造。
此外,有通过计算求出在顶板120中有周期结构120C的区间产生的驻波的波长λm困难的情况。因此,波长λm例如通过模拟以及/或者实验等,基于周期结构120C的区间中的驻波的传播速度或者波长设定即可。
另外,作为一个例子,凹部120CA1、120CA2、120CA3中的顶板120的厚度是0.5mm,凸部120CB1以及120CB2中的顶板120的厚度是0.7mm。
图11是表示在顶板120产生的振动的强度的Y轴向上的分布的图。图11所示的振动强度的分布示意性地表示通过使用了顶板120的模型的有限元法得到的模拟结果。
横轴表示顶板120的Y轴向上的位置,将顶板120的Y轴负方向侧的端部设为0。另外,在横轴示出平面部120D1所存在的区间Y1、周期结构120C所存在的区间(120C)、平面部120D2所存在的区间Y2。另外,纵轴表示在顶板120产生的振动的强度。振动的强度也能够认为是驻波的振幅。
另外,图11示出驱动振动元件140A的情况下的振动强度的分布(140A)和驱动振动元件140B的情况下的振动强度的分布(140B)。
可知若驱动振动元件140A,则从顶板120的Y轴负方向侧的端部到周期结构120C的Y轴正方向侧的端部附近产生振动。振动强度在平面部120D1的区间中大致均等,在周期结构120C的区间中,随着远离平面部120D1而振动强度降低。另外,可知在驱动了振动元件140A的情况下,在平面部120D2的区间中,振动强度减少为平面部120D1的区间中的振动强度的数分之1以下。
另外,可知若驱动振动元件140B,则从顶板120的Y轴正方向侧的端部到周期结构120C的Y轴负方向侧的端部附近产生振动。振动强度在平面部120D2的区间中大致均等,在周期结构120C的区间中,随着远离平面部120D2而振动强度降低。另外,可知在驱动了振动元件140B的情况下,在平面部120D1的区间中,振动强度减少为平面部120D2的区间中的振动强度的数分之1以下。
这样,可知若驱动振动元件140A,则能够使平面部120D1和周期结构120C产生超声波波段的固有振动,若驱动振动元件140B,则能够使平面部120D2和周期结构120C产生超声波波段的固有振动。
这是因为由于周期结构120C在平面部120D1与120D2之间难以传播驻波。
因此,若仅驱动振动元件140A,则驻波在面板部120-1往复,在面板部120-1有效地产生驻波。另外,若仅驱动振动元件140B,则驻波在面板部120-2往复,在面板部120-2有效地产生驻波。
即,图11所示的振动强度由驱动振动元件140A和140B的情况下的驻波的波腹中的Z轴正方向侧的振幅的包络线表示。
因此,电子设备100根据利用者的指尖触摸顶板120的位置驱动振动元件140A以及140B的任意一方。更具体而言,若由触摸面板150检测到的操作输入的位置在面板部120-1的内部,则驱动振动元件140A。另外,若由触摸面板150检测到的操作输入的位置在面板部120-2的内部,则驱动振动元件140B。
这样,电子设备100根据利用者的指尖触摸顶板120的位置驱动振动元件140A以及140B的任意一方。因此,与在顶板120未设置有周期结构120C的情况下仅通过振动元件140A使整个顶板120产生超声波波段的固有振动(驻波)的情况相比,能够通过以更少的电力驱动振动元件140A,来使面板部120-1有效地产生超声波波段的固有振动(驻波)。
同样地,与在顶板120未设置有周期结构120C的情况下仅通过振动元件140B使整个顶板120产生超声波波段的固有振动(驻波)的情况相比,能够通过用更少的电力驱动振动元件140B,来使面板部120-2有效地产生超声波波段的固有振动(驻波)。
即,电子设备100能够通过驱动振动元件140A以及140B的任意一方,来使顶板120的面板部120-1以及120-2的任意一方有效地产生驻波。
因此,电子设备100能够实现低功耗。
在电子设备100产生的损失有顶板120中的振动的机械式损失、振动元件140A、140B中的损失、驱动控制装置300的内部的损失等。顶板120中的振动的机械损失由产生用于提供触感的振动的部分的面积和振幅决定。
因此,通过将周期结构120C设置在顶板120,能够减少顶板120中的振动的机械损失。
另外,通过使顶板120的面板部120-1以及120-2的任意一方有效地产生驻波,能够减少振动元件140A或者140B的驱动所需要的电力,所以也能够减少振动元件140A或者140B中的损失。
以上,根据实施方式,能够提供减少了功耗的电子设备100。
另外,因为能够减少产生用于提供触感的振动的部分的面积,所以也能够减少从顶板120的表面120A放射的超声波的放射量。
此外,以上,对周期结构120C设置于顶板120的背面120B的形态进行了说明,但周期结构120C也可以配设于顶板120的表面120A。
另外,周期结构120C的凹部的个数并不局限于3个,若是2个以上则可以是任意个数。是因为若有2个以上,则能够构建间距P的周期结构120C。
另外,周期结构120C也可以配设为从顶板120的Y轴向上的中央向Y轴负方向侧或者Y轴正方向侧偏移。
另外,平面部120D1的Y轴向的长度Y1和平面部120D2的Y轴向的长度Y2也可以不同。
在长度Y1和长度Y2不同的情况下,在平面部120D1产生的固有振动的频率和在平面部120D2产生的固有振动的频率不同。
因此,在将平面部120D1中的驻波的波长设为λp1的情况下,若将长度Y1与长度Y2的差设定为λp1的1/4,则能够难以通过从平面部120D1经由周期结构120C传播到平面部120D2的驻波的振动在平面部120D2产生驻波。
此时,在长度Y2比长度Y1大于λp1/4的情况下,能够以比如上述那样在平面部120D1产生波长λp1的驻波的频率稍低的频率在平面部120D2产生波长λp2的驻波(固有振动)。作为一个例子,在长度Y1是λp1的4倍且长度Y2是λp2的4倍的情况下,λp1与λp2的长度的比是4:4.25为接近1:1的比。因此,即使将λp2作为基准考虑,长度Y1与长度Y2的差几乎是λp2/4。因此,在平面部120D2中的驻波经由周期结构120C传播到平面部120D1的情况下,也难以在平面部120D1产生驻波。
此外,在平面部120D1中产生的固有振动的频率和在平面部120D2中产生的固有振动的频率不同的情况下,驱动振动元件140A和140B的驱动信号的超声波波段的频率不同。
为了以不同的频率的驱动信号驱动振动元件140A和140B,而设置2个正弦波产生器310(参照图6),在2个正弦波产生器310产生各自的频率的正弦波,由振幅调制器320对振幅进行调制后输入放大器141A、141B即可。另外,也可以取代将正弦波产生器310(参照图6)设置2个,而使一个正弦波产生器310产生两种频率的正弦波。
以下,使用图12至图22对实施方式的变形例进行说明。
图12以及图13是表示具有周期结构120EC的顶板120E的图。图12是俯视图,图13是表示图12的C-C箭头剖面的图。
作为一个例子,周期结构120EC配设于顶板120E的背面120EB。顶板120E的表面120EA平坦。
周期结构120EC遍及顶板120E的Y轴负方向侧的端部到Y轴正方向侧的端部设置。周期结构120EC通过背面120EB成为将凹凸呈正弦波状地反复的形状从而顶板120E的厚度变化来实现。周期结构120EC以间距Pe在Y轴向上反复凹凸。
此外,周期结构120EC的剖面形状为正弦波状,但在反射在顶板120E传播的超声波波段的驻波这样的点上,与图10所示的周期结构120C相同。
在顶板120E的背面设置有振动元件140-1、140-2、140-3。作为一个例子,振动元件140-1、140-2、140-3配设于周期结构120EC的凹部。此外,在图12中,透明地示出振动元件140-1、140-2、140-3。
周期结构120EC为了将通过振动元件140-1、140-2、140-3在顶板120E产生的超声波波段的驻波分别局部地限制在振动元件140-1、140-2、140-3的周围,而遍及顶板120E的Y轴负方向侧的端部到Y轴正方向侧的端部设置。
振动元件140-1、140-2、140-3在设置有周期结构120EC的部分中安装于顶板120E,所以振动元件140-1、140-2、140-3分别产生的超声波波段的振动被周期结构120EC反射。因此,周期结构120EC能够将通过振动元件140-1、140-2、140-3在顶板120E产生的超声波波段的驻波分别局部地限制在振动元件140-1、140-2、140-3的周围。
若将在周期结构120EC产生的驻波的波长设为λme,则周期结构120EC的间距Pe设定为约λme/2成立即可。这里,波长λme也能够认为是在周期结构120EC传播的振动的波长。
另外,周期结构120EC从顶板120E的X轴正方向侧的端部到X轴负方向侧的端部遍及X轴向延伸。
顶板120E的Y轴向的长度设定为约λpe/2的自然数倍的长度即可。顶板120E的Y轴向的长度例如需要与顶板120E的厚度、杨氏模量、周期结构120EC的结构等对应地设定,不一定准确地设定为λpe/2的自然数倍的长度就好。因此,这里表现为将长度Y1和长度Y2设定为约λpe/2的自然数倍的长度。
波长λpe例如通过模拟以及/或者实验等,基于在顶板120E产生的驻波的传播速度或者波长设定即可。
这样,将周期结构120EC的间距P设定为约λme/2是为了在周期结构120EC中产生驻波的布拉格反射而提高反射效率。在顶板120E传播的驻波的速度取决于顶板120E的厚度,所以通过使顶板120E的厚度周期性变化,能够构建适合产生布拉格反射的结构。
此外,有通过计算求出驻波的波长λme较困难的情况。因此,波长λme例如通过模拟以及/或者实验等,基于周期结构120EC的区间中的驻波的传播速度或者波长设定即可。
振动元件140-1、140-2、140-3配设为在顶板120E的背面120EB中,在Y轴向上隔着相等的间隔,沿X轴向延伸。振动元件140-2的Y轴向的宽度的中心与顶板120E的Y轴向的长度的中心一致。
振动元件140-1、140-2、140-3是能够产生超声波波段的振动的元件即可,例如,能够与振动元件140A以及140B(参照图9以及图10)同样地,使用如压电晶体一样的包括压电元件的元件。振动元件140-1、140-2、140-3中的一个是第一振动元件的一个例子,剩余的2个是第二振动元件的一个例子。
驱动振动元件140-1、140-2、140-3的驱动信号的频率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换言之,若在以同一频率的驱动信号驱动振动元件140-1、140-2、140-3的情况下,在振动元件140-1、140-2、140-3的周围局部地产生超声波波段的固有振动(驻波),则也可以以同一频率的驱动信号驱动振动元件140-1、140-2、140-3。
另外,若在以同一频率的驱动信号驱动振动元件140-1、140-2、140-3的情况下,不在振动元件140-1、140-2、140-3的周围局部地产生超声波波段的固有振动(驻波),则以不同的频率的驱动信号驱动振动元件140-1、140-2、140-3即可。
该情况下,为了以相互不同的频率的驱动信号驱动振动元件140-1、140-2、140-3,设置3个正弦波产生器310(参照图6),在3个正弦波产生器310产生各自的频率的正弦波,由振幅调制器320对振幅进行调制后驱动振动元件140-1、140-2、140-3即可。另外,在根据振动元件140-1和140-3的位置的对称性,能够以同一频率驱动振动元件140-1和140-3的情况下,如以下那样即可。设置2个正弦波产生器310(参照图6),在2个正弦波产生器310产生各自的频率的正弦波,由振幅调制器320对振幅进行调制后以相互不同的频率的驱动信号驱动振动元件140-1以及140-3和振动元件140-2即可。
图14是表示在顶板120E产生的振动的强度的Y轴向上的分布的图。图14所示的振动强度的分布示意性地表示通过使用了顶板120E的模型的有限元法得到的模拟结果。图14所示的振动强度由驱动了振动元件140-1、140-2、140-3的情况下的驻波的波腹中的Z轴正方向侧的振幅的包络线表示。
横轴表示顶板120E的Y轴向上的位置,将顶板120E的Y轴负方向侧的端部设为0。另外,纵轴表示在顶板120E产生的振动的强度。振动的强度也能够认为是驻波的振幅。
另外,图14示出驱动振动元件140-1的情况下的振动强度的分布(140-1)、驱动振动元件140-2的情况下的振动强度的分布(140-2)、驱动振动元件140-3的情况下的振动强度的分布(140-3)。
可知若驱动振动元件140-1,则在振动元件140-1的两侧局部地产生振动。振动元件140-2以及140-3也相同。
这样,可知若驱动振动元件140-1、140-2、140-3,则能够使顶板120E局部地产生超声波波段的固有振动。
这是因为由于周期结构120EC而驻波难以在振动元件140-1、140-2、140-3之间传播。
这样,若驱动振动元件140-1、140-2、140-3的任意一个,则能够使顶板120E产生超声波波段的驻波,所以与使整个顶板120E产生超声波波段的驻波的情况相比,能够有效地产生驻波。
因此,根据利用者的指尖触摸顶板120E的位置,驱动振动元件140-1、140-2、140-3的任意一个即可。更具体而言,若由触摸面板150检测到的操作输入的位置是振动元件140-1的周围,则驱动振动元件140-1。另外,若由触摸面板150检测到的操作输入的位置是振动元件140-2的周围的内部,则驱动振动元件140-2。另外,若由触摸面板150检测到的操作输入的位置是振动元件140-3的周围的内部,则驱动振动元件140-3。
这样,根据利用者的指尖触摸顶板120E的位置,驱动振动元件140-1、140-2、140-3的任意一个。因此,与使整个顶板120E产生超声波波段的固有振动(驻波)的情况相比,能够通过以更少的电力驱动振动元件140-1、140-2、140-3的任意一个,来使顶板120E有效地产生超声波波段的固有振动(驻波)。
因此,能够实现低功耗。
此外,振动元件140-1、140-2、140-3配设于顶板120E的中央部,所以有妨碍显示面板160显示的情况。在这样振动元件140-1、140-2、140-3妨碍显示的情况下,应用于不包括显示面板160的电子设备即可。
此外,以上,对周期结构120EC设置于顶板120E的背面120EB的形态进行了说明,但周期结构120EC也可以配设于顶板120E的表面120EA。
图15以及图16是表示具有周期结构120FC的顶板120F的图。图15是俯视图,图16是表示图15的D-D箭头剖面的图。在图15中,透明地示出振动元件140A以及140B。
顶板120F具有2个周期结构120FC和平面部120FD。另外,在顶板120F的背面120FB配设有振动元件140A以及140B。这里,振动元件140A以及140B被同时驱动。
平面部120FD设置于顶板120F的Y轴向上的除去两端的中央部。
作为一个例子,周期结构120FC配设于顶板120F的背面120B中,Y轴负方向侧的端部和Y轴正方向侧的端部。因此,顶板120F的表面120FA平坦。
周期结构120FC具有在Y轴向上等间隔地配置的3个凹部和2个凸部。周期结构120FC的3个凹部和2个凸部分别与图10所示的凹部120CA1~120CA3和凸部120CB1以及120CB2相同。
在将平面部120FD中的驻波的波长设为λpf的情况下,平面部120FD的Y轴向的长度设定为约λpf/2的自然数倍的长度即可。是因为具有半波长的自然数倍的长度是产生驻波的条件。
此外,不一定顶板120F的长度准确地设定λp/2的自然数倍的长度就好。因此,这里表现为设定为约λpf/2的自然数倍的长度。
波长λp例如通过模拟以及/或者实验等,基于平面部120FD的区间的驻波的传播速度或者波长设定即可。
若将在周期结构120FC产生的驻波的波长设为λmf,则周期结构120FC的间距P设定为约λmf/2成立即可。这里,波长λmf也能够认为是在周期结构120FC传播的振动的波长。
此外,间距P是与相邻的凹部彼此的间距,也可以是相邻的凸部彼此的间距。
这样,将周期结构120FC的间距P设定为约λmf/2是为了在周期结构120FC产生驻波的布拉格反射而提高反射效率。在顶板120F传播的驻波的速度取决于顶板120F的厚度,所以通过使顶板120F的厚度周期性变化,能够构建适合产生布拉格反射的结构。
此外,有通过计算求出在顶板120F中有周期结构120FC的区间产生的驻波的波长λmf较困难的情况。因此,波长λmf例如通过模拟以及/或者实验等,基于周期结构120FC的区间中的驻波的传播速度或者波长设定即可。
这里,若用双面胶130(参照图2以及图3)将顶板120F的Y轴负方向侧的端部和Y轴正方向侧的端部固定于壳体110,则可能有在顶板120F的Y轴负方向侧的端部和Y轴正方向侧的端部限制超声波波段的驻波的振幅,而共振的Q值降低的情况。
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设置于顶板120F的Y轴向的两端的周期结构120FC将驻波反射到顶板120F的中央侧,使驻波的能量不被顶板120F和壳体110的固定部分吸收即可。
此外,在图16中,周期结构120FC和双面胶130在Y轴向上重复一部分,但周期结构120FC和双面胶130也可以在Y轴向上不重复。具体而言,也可以在比周期结构120FC靠Y轴向的外侧,顶板120F通过双面胶130安装于壳体(参照图3)。
图17是表示在顶板120F产生的振动的强度的Y轴向上的分布的图。图17所示的振动强度的分布示意性地表示通过使用了顶板120F的模型的有限元法得到的模拟结果。图17所示的振动强度由驱动振动元件140A和140B的情况下的驻波的波腹中的Z轴正方向侧的振幅的包络线表示。
横轴表示顶板120F的Y轴向上的位置,将顶板120F的Y轴负方向侧的端部设为0。另外,横轴示出平面部120FD与两端的周期结构120FC所存在的区间。另外,纵轴表示在顶板120F产生的振动的强度。振动的强度也能够认为是驻波的振幅。
可知若驱动振动元件140A以及140B,则在顶板120F的平面部120FD所存在的区间中,产生恒定的振幅的超声波波段的驻波。
另外,可知在顶板120F的Y轴向上的两端中,在周期结构120FC所存在的区间,振动通过反射而衰减。
这样,可知若驱动振动元件140A以及140B,则能够使平面部120FD有效地产生超声波波段的固有振动,在将顶板120F固定于壳体110的两端中,振动通过周期结构120FC而衰减。
因此,能够得到在顶板120F和壳体110的固定部分难以吸收驻波的能量的结构。即,能够得到在顶板120F和壳体110的固定部分难以产生驻波的能量损失的结构。
因此,若使用顶板120F,则能够改善共振的Q值,能够高效地使顶板120F产生超声波波段的驻波,能够实现低功耗。
此外,以上,对周期结构120FC设置于顶板120F的背面120FB的形态进行了说明,但周期结构120FC也可以配设于顶板120F的表面120FA。
另外,周期结构120FC的凹部的个数并不局限于3个,若是2个以上则可以是任意的个数。
另外,图15以及图16示出将2个振动元件140A以及140B安装于顶板120F的背面120FB的形态。然而,也可以仅将振动元件140A以及140B中的任意一方安装于顶板120F,来使整个顶板120F产生超声波波段的驻波。
图18是表示在顶板120安装了振动元件140A1、140A2、140B1、140B2的状态的俯视图。在图18中透明地示出振动元件140A1、140A2、140B1、140B2。
顶板120与图9以及图10所示的相同。
振动元件140A1以及140A2和振动元件140B1以及140B2是在X轴向上分别将图9以及图10所示的振动元件140A和振动元件140B二分割而得到的。
这样,若分别驱动长边方向短的振动元件140A1、140A2、140B1、140B2,则能够在X轴向上分开在顶板120产生超声波波段的驻波的区域。
例如,若仅驱动振动元件140A1,则能够选择性地使图18中虚线所示的区域产生超声波波段的驻波。振动元件140A2、140B1、140B2也相同。
驱动振动元件140A1、140A2、140B1、140B2的哪一个是基于由触摸面板150检测到的操作输入的位置判定即可。例如,由触摸面板150检测到的操作输入的位置在图18由虚线所示的区域内的情况下,驱动振动元件140A1即可。
这样,通过驱动小于图9以及图10所示的振动元件140A以及140B的振动元件140A1、140A2、140B1、140B2,能够进一步实现低功耗。
另外,因为能够进一步减少产生用于提供触感的振动的部分的面积,所以能够进一步减少从顶板120的表面120A放射的超声波的放射量。
另外,若驱动振动元件140A1、140A2、140B1、140B2中的任意的2个,则能够在2个区域中同时提供触感。图19是表示在顶板120F安装了振动元件140A1、140A2、140B1、140B2的状态的俯视图。在图19中透明地示出振动元件140A1、140A2、140B1、140B2。
顶板120F与图15以及图16所示的同样。另外,振动元件140A1、140A2、140B1、140B2与图18所示的同样。
若在顶板120F安装振动元件140A1、140A2、140B1、140B2,则能够通过改善共振的Q值和由于使用小型的振动元件140A1、140A2、140B1、140B2而实现的低功耗的协作效果,进一步实现低功耗。
这里,使用图20以及图21对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00的变形例进行说明。
图20是表示变形例的电子设备100A的图。电子设备100A是笔记本型的PC(Personal Computer:个人计算机)。
PC100A包括显示面板160A1和触摸板160A2。
图21是表示变形例的电子设备100A的触摸板160A2的剖面的图。图21所示的剖面是与图3所示的A-A箭头剖面对应的剖面。在图21中与图3同样地定义作为正交坐标系的XYZ坐标系。
触摸板160A2具有从图3所示的电子设备100除去了显示面板160的构成。
在作为图20所示那样的PC的电子设备100A中,若通过与针对触摸板160A2的操作输入对应地切换振动元件140A或者140B的开/关来使顶板120产生超声波波段的固有振动,则能够与图3所示的电子设备100同样地,与针对触摸板160A2的操作输入的移动量对应地,通过触感向利用者的指尖提供操作感。
另外,也可以代替显示面板160A1而设置图3所示的电子设备100。
以上,对本发明的例示性的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具体公开的实施方式,能够不脱离权利要求书地进行各种变形或变更。
附图标记说明
100...电子设备;110...壳体;120...顶板;120C...周期结构;120E...顶板;120EC...周期结构;120F...顶板;120FC...周期结构;130...双面胶;140A、140B...振动元件;150...触摸面板;160...显示面板;170...基板;141A、141B...放大器;151...驱动器IC;161...驱动器IC;200...控制部;220...应用处理器;230...通信处理器;240...驱动控制部;250...存储器;300...驱动控制装置;310...正弦波产生器;320...振幅调制器。

Claims (13)

1.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顶板,具有操作面;
坐标检测部,检测在上述操作面进行的操作输入的坐标;
第一振动元件,使上述操作面产生振动;
驱动控制部,是以使上述操作面产生超声波波段的固有振动的驱动信号驱动上述第一振动元件的驱动控制部,并驱动上述第一振动元件使得上述固有振动的强度与针对上述操作面的操作输入的位置以及该位置的时间上的变化程度对应地变化;
上述顶板在通过上述固有振动产生的驻波的波腹和节点所排列的方向上,具有厚度与上述驻波的周期对应地周期性变化的周期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还包括第二振动元件,该第二振动元件被上述驱动控制部以上述驱动信号驱动使得上述固有振动的强度与针对上述操作面的操作输入的位置以及该位置的时间上的变化程度对应地变化,并使上述操作面产生振动,
上述周期结构配设于上述顶板的上述驻波的波腹和节点所排列的方向上的中央部,上述顶板具有上述方向上的上述周期结构的第一侧和相对于上述周期结构位于上述第一侧的相反的第二侧,
上述第一振动元件配设于上述顶板的上述第一侧,
上述第二振动元件配设于上述顶板的上述第二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上述第一侧的上述方向上的第一长度和上述第二侧的上述方向上的第二长度不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上述第一长度与上述第二长度的差是与上述驻波的波长的1/4对应的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上述第一振动元件的驱动所使用的上述驱动信号的第一频率和上述第二振动元件的驱动所使用的上述驱动信号的第二频率不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上述周期结构沿着上述顶板的上述驻波的波腹和节点所排列的方向,遍及上述顶板的整个上述操作面、或者遍及上述操作面的相反的一侧的整个面周期性地配设。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还包括第二振动元件,该第二振动元件被上述驱动控制部以上述驱动信号驱动使得上述固有振动的强度与针对上述操作面的操作输入的位置以及该位置的时间上的变化程度对应地变化,并使上述操作面产生振动,
上述第一振动元件以及上述第二振动元件配设于上述顶板的上述操作面、或者上述操作面的相反的一侧的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上述周期结构在上述顶板的上述操作面、或者上述操作面的相反的一侧的面配设于上述顶板的上述驻波的波腹和节点所排列的方向上的端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还包括保持上述顶板的壳体,
上述顶板被固定于上述壳体的部分在上述顶板的上述端部处俯视时与上述周期结构重复、或者在上述顶板的上述端部处俯视时比上述周期结构位于靠外侧。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者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上述第一振动元件以俯视时比上述周期结构靠近上述顶板的中央的方式配设于上述顶板。
11.根据权利要求8至10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还包括第二振动元件,该第二振动元件被上述驱动控制部以上述驱动信号驱动使得上述固有振动的强度与针对上述操作面的操作输入的位置以及该位置的时间上的变化程度对应地变化,并使上述操作面产生振动,
上述周期结构在上述顶板的上述操作面、或者上述操作面的相反的一侧的面配设于上述顶板的上述驻波的波腹和节点所排列的方向上的两端,
上述第一振动元件以比上述方向上的一端侧的上述周期结构靠近上述顶板的中央的方式配设于上述顶板,
上述第二振动元件以比上述方向上的另一端侧的上述周期结构靠近上述顶板的中央的方式配设于上述顶板。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上述周期结构是周期性地配设于上述顶板的上述操作面、或者上述操作面的相反的一侧的面的凹部或者凸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还包括配设于上述顶板的与上述操作面相反的面侧的显示部。
CN201580078908.7A 2015-04-21 2015-04-21 电子设备 Active CN10753340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5/062119 WO2016170601A1 (ja) 2015-04-21 2015-04-21 電子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33408A true CN107533408A (zh) 2018-01-02
CN107533408B CN107533408B (zh) 2020-05-05

Family

ID=571429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78908.7A Active CN107533408B (zh) 2015-04-21 2015-04-21 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216338B2 (zh)
EP (1) EP3287880B1 (zh)
JP (1) JP6447719B2 (zh)
CN (1) CN107533408B (zh)
WO (1) WO2016170601A1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19854A (zh) * 2018-04-12 2018-09-11 孝感峰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08519825A (zh) * 2018-04-22 2018-09-11 孝感峰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1276062A (zh) * 2018-12-04 2020-06-12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设备
CN111381747A (zh) * 2018-12-28 2020-07-0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操作反馈方法
CN111526452A (zh) * 2020-04-20 2020-08-11 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可发声屏幕
CN112394812A (zh) * 2019-08-14 2021-02-23 太阳诱电株式会社 面板和电子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3029435B1 (fr) * 2014-12-08 2019-11-15 Institut Polytechnique De Grenoble Dispositif vibrant comportant des reflecteurs mecaniques encastres pour definir une zone active de propagation de modes de plaque et appareil mobile comportant le dispositif
FR3061568B1 (fr) * 2017-01-04 2021-09-10 Hap2U Dalle tactile vibrante
JP6784297B2 (ja) * 2017-01-19 2020-11-11 富士通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KR101983445B1 (ko) * 2017-03-09 2019-05-29 한양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초음파를 이용하는 촉감 제공 장치
JP2019061373A (ja) * 2017-09-25 2019-04-18 富士通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触感提示装置
US10840905B2 (en) * 2018-09-04 2020-11-17 Tianma Japan, Ltd. Tactile presentation device
FR3095542B1 (fr) 2019-04-26 2023-12-01 Hap2U Dispositif à retour haptique pourvu de raidisseurs
JP2023079486A (ja) * 2021-11-29 2023-06-08 上海天馬微電子有限公司 触覚提示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548549A2 (en) * 2003-12-26 2005-06-29 Alpine Electronics, Inc. Input control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sponding to input
CN103189822A (zh) * 2011-10-17 2013-07-0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
CN103282868A (zh) * 2011-10-19 2013-09-0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
CN103314347A (zh) * 2012-01-17 2013-09-1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
CN103363971A (zh) * 2012-03-29 2013-10-2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振动片、传感器单元及电子设备
CN103838412A (zh) * 2012-11-27 2014-06-04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提供反馈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181021A (ja) * 1987-01-23 1988-07-26 Canon Inc 座標入力装置
AU715056B2 (en) 1996-12-25 2000-01-13 Elo Touch Solutions, Inc. Grating transducer for acoustic touchscreen
JP3949912B2 (ja) * 2000-08-08 2007-07-25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携帯型電子機器、電子機器、振動発生器、振動による報知方法および報知制御方法
EP2385445A1 (en) 2004-04-14 2011-11-09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Acoustic touch sensor
DE112005002562B4 (de) * 2004-10-19 2010-10-28 National University Corporation Saitama University Vorrichtung zur Erregung einer akustischen Oberflächenwelle
US8780053B2 (en) * 2007-03-21 2014-07-15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Vibrating substrate for haptic interface
JP2010528381A (ja) 2007-05-30 2010-08-19 マーティン ポインティング ディバイシズ ガイド線を有するタッチ式ポインティング・デバイス
JP5343871B2 (ja) * 2009-03-12 2013-11-13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タッチパネル装置、これを含むタッチパネル付き表示装置、及びタッチパネル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11048701A (ja) * 2009-08-27 2011-03-10 Kyocera Corp 入力装置
JP5225247B2 (ja) 2009-10-26 2013-07-03 京セラ株式会社 触覚伝達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表示装置
US20110285666A1 (en) * 2010-05-21 2011-11-24 Ivan Poupyrev Electrovibration for touch surfaces
JP2013200863A (ja) * 2012-02-23 2013-10-03 Panasonic Corp 電子機器
WO2015045063A1 (ja) 2013-09-26 2015-04-02 富士通株式会社 駆動制御装置、電子機器、及び駆動制御方法
EP3399397A1 (en) * 2013-09-26 2018-11-07 Fujitsu Limited Drive controlling apparatus and drive controlling method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548549A2 (en) * 2003-12-26 2005-06-29 Alpine Electronics, Inc. Input control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sponding to input
CN103189822A (zh) * 2011-10-17 2013-07-0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
CN103282868A (zh) * 2011-10-19 2013-09-0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
CN103314347A (zh) * 2012-01-17 2013-09-1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
CN103363971A (zh) * 2012-03-29 2013-10-2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振动片、传感器单元及电子设备
CN103838412A (zh) * 2012-11-27 2014-06-04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提供反馈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19854A (zh) * 2018-04-12 2018-09-11 孝感峰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08519825A (zh) * 2018-04-22 2018-09-11 孝感峰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1276062A (zh) * 2018-12-04 2020-06-12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设备
US11381672B2 (en) 2018-12-04 2022-07-05 L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apparatus
CN111276062B (zh) * 2018-12-04 2022-08-09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设备
CN115171555A (zh) * 2018-12-04 2022-10-11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US11843711B2 (en) 2018-12-04 2023-12-12 L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apparatus
CN111381747A (zh) * 2018-12-28 2020-07-0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操作反馈方法
CN112394812A (zh) * 2019-08-14 2021-02-23 太阳诱电株式会社 面板和电子设备
CN112394812B (zh) * 2019-08-14 2024-05-14 太阳诱电株式会社 面板和电子设备
CN111526452A (zh) * 2020-04-20 2020-08-11 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可发声屏幕
CN111526452B (zh) * 2020-04-20 2021-12-17 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可发声屏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33408B (zh) 2020-05-05
US10216338B2 (en) 2019-02-26
JPWO2016170601A1 (ja) 2018-02-08
US20180052567A1 (en) 2018-02-22
JP6447719B2 (ja) 2019-01-09
WO2016170601A1 (ja) 2016-10-27
EP3287880A4 (en) 2018-03-21
EP3287880A1 (en) 2018-02-28
EP3287880B1 (en) 2019-05-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33408A (zh) 电子设备
CN104662495B (zh) 驱动控制装置、电子设备以及驱动控制方法
US10120484B2 (en) Drive control apparatus, electronic device and drive controlling method
US10031585B2 (en) Electronic device, drive controlling method, and drive controlling apparatus
US10564723B2 (en) Drive controlling apparatus, electronic device, computer-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and drive controlling method
US20160349846A1 (en) Electronic device, input apparatus, and drive controlling method
US20180018022A1 (en) Electronic device, coordinate detecting unit, and adhesive member
CN108292177B (zh) 电子设备
CN107430455A (zh) 驱动控制装置、电子设备、驱动控制程序以及驱动控制方法
JP6406025B2 (ja) 電子機器
CN106471437A (zh) 触感数据处理装置、触感提供系统以及触感数据处理方法
US11086435B2 (en) Drive control device, electronic device, and drive control method
US20160266646A1 (en) Drive control apparatus, electronic device and drive controlling method
US11068101B2 (en)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vibrating element for generating vibration in operation surface of top panel
JP2016161953A (ja) 電子機器及び接触座標決定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