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73924B - 用于将纱层敷设到两个相互间隔平行延伸的输送链上的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用于将纱层敷设到两个相互间隔平行延伸的输送链上的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73924B
CN103173924B CN201210563032.3A CN201210563032A CN103173924B CN 103173924 B CN103173924 B CN 103173924B CN 201210563032 A CN201210563032 A CN 201210563032A CN 103173924 B CN103173924 B CN 10317392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yarn
carrier chain
tip
comb
rak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56303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73924A (zh
Inventor
麦克·里克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BA Maschinenfabrik GmbH
Original Assignee
LIBA Maschinenfabrik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BA Maschinenfabrik GmbH filed Critical LIBA Maschinenfabrik GmbH
Publication of CN1031739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739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739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739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23/00Flat warp knitting machines
    • D04B23/12Flat warp knitting machines with provision for incorporating unlooped wefts extending from selvedge to selved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Treatment Of Fiber Materials (AREA)
  • Knitting Machines (AREA)
  • Refuge Islands, Traffic Blockers, Or Guard Fence (AREA)

Abstract

一种在纡库引纬时以针列受控地压下纬纱。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两个输送链之间敷设纱层的设备,设置有具有相互平行延伸的尖头(8)的移位耙(6),所述尖头的分度与输送链上的固定钩(4、5)的分度一致。在移位耙(6)上方具有控制梳(12),其具有倾斜地逆着输送链1、2的运行方向弯回的齿(14)。控制梳(12)与移位耙(6)同步地运动,但其可以相对于移位耙占据两个不同的操纵状态。控制梳(12)为了进行切换在输送链的运行方向(3)上或在相反的方向上运动。控制梳(12)的齿(14)在移位耙(6)的尖头(8)上方滑动,这样在尖头(8)之间的空隙中交替地得到关闭的和敞开的区域,由此纱线束的纱线(21)或者在空隙中抓紧或者从空隙中放开。

Description

用于将纱层敷设到两个相互间隔平行延伸的输送链上的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纱层敷设到两个成间距相互平行延伸的输送链上的设备,这两个输送链布置在一个机架上、限定敷设平面并且在其运行方向上将在内部在输送链之间产生的层向下一步处理输送。
背景技术
词语“横向”的意思是,导纱器可以垂直于、但也可以倾斜于输送链的运行方向运动。“移位耙”应始终是可移动的移位耙,其平行于对应的输送链来回运动。这里所说的基本构造方式的移位耙比如在DE3343048A1中示出。当导纱器通过其横向运动已经到达输送链并且纱线已经穿过输送链的固定钩引导时,移位耙以其容纳装置暂时地接收纱线束的纱线,该容纳装置比如可以是固定钩。在随后开始的导纱器的反向运动的过程中,当到达对应输送链上的、对于移位路径具有决定性影响的一组固定钩时,移位耙开始有节奏地来回运动,通过该来回运动将首先抓紧的纱线束逆着输送链的运行方向移位且之后放开。该移位距离的大小取决于待生产的纱层的特性。如果要生产常见的单向层,则移位距离等于铺设宽度、即由导纱器铺设的纱线束的宽度。之后,一个个纱线束堆叠到一起。如果移位距离大于或小于铺设宽度,则得到具有缝隙的铺设或重叠的铺设。同样,利用正常的用于水平引纬的设备就已经可以实现交叉纬纱,其中,在纱线束抵达输送链之后,等候链的前行并且移位耙在链引导的两侧仅以半数纬纱被移位。在所有这些情况下由移位耙带引的纱线必须滑入输送链的精确预设的固定钩之间的空缺中。该滑动进程取决于大量的无法准确掌握的机械影响。这会导致纱线束内的纱线的不均匀的机械纱线应力。在最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纱线被压入错误的空缺中。因此,要进行试验,以便通过额外的结构上的措施更准确地控制保持和释放的进程。
为此,DE19854153C1公开了一种文章开头所述类型的设备。其中,布置在移位耙上的容纳装置(其在移位进程中暂时地接收纱线束)由一排可摆动地支承在移位耙中的固定钩组成。通过可控的共同的摆动驱动装置使所有固定钩在移位运动的节奏中共同地围绕它们的柄部摆动。固定钩的该摆动状态由此从移位位置或保持位置更换到释放位置并且反过来,在移位位置或保持位置中纱线在移位耙上被抓紧。位于移位耙上的固定钩的这种可摆动的布置方式使得纱线的机械应力在移位运动中被保持住并且以准确定义的方式被设定。利用该构造应特别是改进了由移位耙保持的纱线到输送链的固定钩上的转移。对此持有异议的理由在于,可摆动的固定钩和用于其控制的装置会使得移位耙变为复杂的以及耗费的结构单元。
根据DE102009022163B4的建议,移位运动通过导纱器本身来实施,该导纱器在输送链上方来回行驶。当导纱器到达各输送链并且已经越过时,也就是说在各铺设运动的末尾,导纱器必须逆着输送链的运行方向以铺设宽度返回运动。为了无摩擦地、快速地以及完美地进行移位运动设置有压垫耙,在其上具有齿。该压垫耙可横向于输送链的运行方向来回运动。在其启用的状态下,压垫耙的齿咬入位于导纱器和固定钩之间的纱线段之间,固定钩布置在输送链上。压垫耙为了移位平行于输送链运动并且具有与输送链相同的速度。压垫耙的齿下压纱线且由此将其可靠地保持在固定钩的后面,直至移位过程结束。之后,相关的压垫耙返回到其起始状态或闲置状态中。根据DE102009022163B4的建议,首先基本的缺点在于,借助于导纱器的移位运动意味着更大程度的运动并且导纱器为了返回到下一个移位运动需要比借助于可运动的移位耙实施的移位更多的时间。此外,纱线从被压下的位置中的释放无法精确地得到控制,如为了纱线束内的均匀的纱线应力所希望的那样。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文章开头所述类型的设备,其一如既往地利用公知的可运动的移位耙工作,此外,精确地控制纱线交替地保持在移位耙中以及从移位耙上释放的进程,并且该设备仍然比较简单地构造且可靠地工作。
在方面1中,在用于将纱层敷设到两个相互间隔平行延伸的输送链上的设备中,所述输送链布置在机架上,所述输送链限定铺设平面并且在所述输送链的运行方向上将在输送链之间产生的纱层向下一步处理输送,所述设备具有下列特征:
a)在每个输送链上设置至少一排固定钩;
b)在铺设平面上方横向于输送链,可运动地受控地引导导纱器,所述导纱器通过连续铺设将由相互平行延伸的纱线组成的、具有一定铺设宽度的纱线束交替地输送给两个输送链;
c)在每个输送链的外侧面布置有可运动地受控的移位耙,所述移位耙的运动轨道平行于输送链取向并且所述移位耙为了暂时容纳纱线束具有能够切换的容纳装置;
d)设置有控制装置,通过所述控制装置在移位耙的有节奏的来回运动中将纱线束的纱线根据第一操纵状态在容纳装置中抓紧或者根据第二操纵状态从容纳装置中释放;
e)所述移位耙具有平板的基本形状并且具有一排尖头,所述尖头的空隙朝输送链敞开并且形成容纳装置,其中,尖头的分度等于固定钩的分度;
f)在移位耙上方同样布置有具有齿的平板形的控制梳,所述齿指向输送链,其中,控制梳的成排的齿覆盖移位耙的成排的尖头并且控制梳的齿与移位耙的尖头之间成锐角地延伸;
g)控制梳能够与移位耙一起并且还平行于移位耙的运动轨道在第一和第二操纵状态之间运动,
h)其中,在控制梳的第一操纵状态中,到达移位耙的、纱线束的纱线经过相邻的尖头牵拉并且在那里能够滑动地张紧,而纱线在第二操纵状态中再次被释放。
在方面2中,安装在移位耙上的控制梳在其第一操纵状态中相对于移位耙逆着对应的输送链的运行方向并且在其第二操纵状态中在对应的输送链的运行方向上分别向引起切换的极限状态移动。
在方面3中,在从上方的观察角度来看,移位耙的尖头设置成垂直于其对应的输送链延伸并且控制梳的齿设置成从控制梳的板形的基体出发相对于尖头逆着输送链的运行方向倾斜地延伸,其中,倾斜状态的角度β位于25°至35°的范围中。
在方面4中,上下相叠地延伸的成排的尖头以及成排的齿都以角度α倾斜向下地朝铺设平面的方向倾斜地设置,其中,角度α位于6°至14°的范围中。
在方面5中,移位耙的每个尖头在其自由端配有向上突起的销钉并且同样地还在其自由端的区域中配有向下突起的尖刺,其中,控制梳的齿延伸到尖头的销钉的下端部,并且当尖刺和固定钩相互对立时,尖刺与固定钩的直立部分补充成竖直延伸的纱线引导装置。
在方面6中,所述导纱器配有第一下压器和第二下压器,所述第一下压器和第二下压器能够朝铺设平面的方向驶出或拉入,并且离开导纱器的纱线束朝铺设平面的方向沉降。
该目的以方面1的特征的总和实现。
根据本发明,通过控制梳控制纱线束在移位耙中的停留,即纱线束的接收、抓住以及释放,该控制梳与移位耙同步地运动,但同时周期性地在第一和第二操纵状态之间变换。在两个操纵状态之间的变换在控制梳的运动轨道上进行,该运动轨道同样平行于移位耙的运动轨道延伸。因此,原则上仅需要平行于移位耙所属的输送链延伸的控制运动。因此,提供了用于简单构造的且精确工作的控制装置的最好的前提条件。
纱线束的纱线由移位耙的尖头和控制梳的齿引导和保持。此时,在尖头上方运行的控制梳的齿将尖头之间的空缺划分成不同的区域,这些区域要么封闭要么朝输送链的固定钩敞开。通过控制梳的控制运动使纱线交替地处于敞开的和关闭的区域中。当导纱器已经又想去往相对立的第二输送链时,其将拉力作用施加到仍位于第一输送链的移位耙上的纱线上;这使得,一旦纱线所处的空缺区域通过控制梳到第二操纵状态的过渡被形成敞开的区域,纱线从移位耙的尖头上滑落并且到达第一输送链的固定钩之间。过渡的时间点可以准确地设定。
本发明的有利改进在方面2-6中给出。
方面2包含用于实施第一操纵状态和第二操纵状态之间的切换运动的一种有利的规定。控制梳相对于移位耙实施的切换运动的行程应为至少一个分度单元,该分度单元等于输送链上的固定钩的间距。
方面3给出了一种对于控制梳的齿相对于移位耙的尖头必须占据的倾斜状态的量化规定。在方面3给出的规定中,得到了控制梳的齿必须短时施加的可靠的保持作用与纱线束的纱线在离开移位耙时可以轻易地从齿和尖头滑落的必要性之间的正确折衷。
方面4呈现了一种不仅输送纱线进入移位耙的尖头之间而且输送其从移位耙中滑落的有利的可能性。齿和尖头以微小的角度指向下,这样纱线首先可以轻易地被引入二者之间,不会仓促地受到侧部移近的控制梳的齿的阻止。但该略微的倾斜状态同样使得当纱线离开移位耙时从齿和尖头的滑落变得容易。
方面5涉及位于移位耙上的尖头的一种有利的设计方案。在尖头的自由端向上突起的销钉实现了特别精确的纱线引导,其同时实现了一定的夹紧作用和仍然存在的滑动能力之间的正确折衷。向下突起的尖刺可以在与位于输送链上的固定钩的直立部分的配合中使得在从移位耙滑落的情况下的向下的纱线引导变得容易。当在方面5中所述,控制梳的齿的长度与朝销钉的下端部的距离一致,因此可以这样说,齿可以对准销钉并且尽可能紧密地到达销钉;与此相连的还有齿的一种状态,该状态几乎可以导致齿贴合到尖头上。所有这些细节补充了精确的纱线引导。
该工作方式的实质性的改进也通过根据方面6所要求保护的下压器实现,该下压器使得在下方在输送链上的固定钩之间引入纱线就已经变得容易。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示出的实施例举例说明本发明。其中:
图1至5参照实施例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设备的构造以及工作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5示出了以时间上精确的顺序在一定程度上瞬时记录的移位进程。在每个附图中,上图示出了朝左输送链1和右输送链2方向、但逆着它们的运行方向3观察的示图;这两个输送链1、2在一定程度上摆在上图的观察者面前。下图示出了以从上方的观察方向观察的对应的运动阶段;在此,两个输送链1、2的运行方向3在观察平面中始终从上向下延伸。该示图是示意性的以及简化的,因为基本的进程、比如铺设纱层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悉的。
所有附图都在上图中展示了穿过左输送链1和右输送链2的截面图。这两个输送链1、2承载固定钩4、5,固定钩的直立延伸的钩部略微朝输送链1、2弯回。在下图中仅通过输送链的固定钩4、5表示输送链1、2。在两个输送链1、2上方布置移位耙6。由于移位耙6在两个输送链1、2上方镜像相同地设计并且具有相同的功能,因此对于二者而言引入共同的附图标记6并且仅描述右输送链2上方的移位耙。每个移位耙6由板形的基体7构成,尖头8起始于基体7。在从上方观察的示图中,参见图1的下图,尖头8垂直于右输送链2取向。尖头8之间的空隙9向内、即朝输送链1、2之间的面敞开。每个尖头8在其向内取向的自由端具有指向上的销钉10以及(大致向外收回地)具有指向下的尖刺11。移位耙的板形的基体7平行于铺设平面支承在未示出的机架上,该铺设平面在图1的上图中通过两个输送链1、2限定并且在绘出的用作提花纱线的纱线21上可见。相反,移位耙6的尖头8向内略微向下倾斜;与铺设平面形成的角度在该实施例中为大致10°。
在移位耙6上方支承有可运动的控制梳12。其也具有板形的基体13,齿14起始于基体13。齿14同样向内朝铺设平面取向并且以较小的间距在尖头8上方延伸。齿14的群体所处的共同的平面平行于尖头8的群体延伸,即同样以大致10°的角度向下倾斜。但控制梳12的齿14不平行于移位耙7的尖头8延伸;而是齿14在其共同的平面中以相对于垂直于输送链1、2延伸的方向大致呈35°的角度β倾斜,且逆着两个输送链1、2的运行方向3。
位于两个输送链1、2上的固定钩4、5以及移位耙6的尖头8具有相同的分度(Teilung)。这是针对根据本发明的设备的功能的前提条件。只有在该实施例的情况下控制梳12的齿14也具有同样的分度并且控制梳12的齿14在其每个操纵状态中都对准尖头8的端部。由此显而易见的是,当固定钩4、5、尖头8和齿14以该方式受控地相互对立时,形成了用于纱线的不同的引导槽。这也适用于垂直方向,因为从每个尖头8向下延伸的尖刺11在相对于输送链2的相应的状态中来到固定钩5的上方,参见图1上图。
移位耙6以公知的方式平行于其所属的右输送链2运动,确切地说首先在逆着运行方式3(参见图2至4(方向箭头15))的快速移位运动中以及接下来在与右输送链2的运动同步的缓慢的向回运动中进行并且根据图5结束,但在那里仍绘出并且以方向箭头16表示。控制梳12与移位耙6同步地运动,但同时可以占据两个不同的操纵状态。两个操纵状态之间的区别在比较图1和2的下图的情况下显露出来。根据图1下图,控制梳12具有其第二操纵状态,在第二操纵状态中其允许纬纱21被移位耙6接收和释放;此外,控制梳在移位耙6上朝链运行方向3移位,即在按照图1的示图中向下移位。根据图2下图,控制梳12占据其相对立的第一操纵状态,在第一操纵状态中其在移位耙6上逆着链运行方向3移位。切换运动的行程在该实施例中为两个分度单元。一个分度单元意味着始终相同的间距,固定钩4、5的中部以该间距安置在输送链1、2上,也就是说,意味着共同程度的分度,以该分度程度布置固定钩4、5且因此布置尖头8和齿14。如前所述,齿14的分度必须等于固定钩5、6的分度这一规定仅在该实施例的情况下适用;同样的也适用于两个分度单元的切换运动的行程。按照普遍的规定,切换运动的行程必须为至少一个分度单元。移位耙12上的齿14的分度原则上不是关键性的值。仅须确保,随着操纵状态的变换也进行在空缺9的区域中从“敞开”到“关闭”的变换或者反过来。
控制梳12可以直接地可滑动地布置在移位耙6上或者完全安装在机架上并且受到控制。决定性的仅在于,控制梳12在其每个操纵状态中同步地尾随移位耙6的交替运动。
在第一输送链1和第二输送链2之间以及在相对于二者的横向上,导纱器17来回运动。在此,词语“横向”可以表示垂直或倾斜。导纱器17可以在桥式的龙门上在铺设平面上方引导;该龙门安装在机架上并且桥接两个输送链1、2。纱线21经过筘20离开导纱器17。该实施方式属于现有技术且因此不再描述。在导纱器17上具有第一下压器18和第二下压器19,它们在导纱器17的宽度方向上延伸,也就是说在导纱器17的运动方向上位于导纱器之前和之后并且平行于筘20延伸。在操作下压器18或19的情况下,离开筘20的纱线束向下沉降且之后位于输送链1或2的水平面上。在所示的例子中,下压器18、19可摆动地安装在导纱器17上。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于,整个导纱器17与下压器18、19一起摆动。纱线束如常见的那样从筒子架上被抽取并且向导纱器17引导,其中,通常中间连接有以可变的匝的形式的纱线存储器。纱线束的纱线21已经以有序的、平行取向的形式经过筘20离开导纱器17。
下面描述在导纱器17到达右输送链2并且越过右输送链2时方向交变的情况下的根据本发明的设备的工作情况。该进程以单个纱线21为例进行描述,该单个纱线用作提花纱线。为了使图1至5的下半图中的示图清楚起见,一个个固定钩4、5、一个个尖头8以及一个个齿14不是配有不同的附图标记,而是从下至上表示为第一、第二、第三等等。在附图中下面的固定钩4表示第一,接下来是第二,以及下一个、保持纱线21的固定钩4表示为第三且对于尖头8和齿14也一样。
在附图1至5中可见的纱线21的段具有起始点A,确切地说在第三固定钩4上。其对于下面的考虑而言保持其固定点,即使两个输送链1、2和导纱器17持续地运动。纱线段的端点B是从筘20的出口位置。起始点A和端点B之间的距离不断地增大,这样就不断地将另一个纱线长度从筘20中抽取并且/或者通过启用的驱动装置来后续引导。在图1至5的下图中纱线20在端点B处从上进入绘图平面。
根据图1,导纱器17位于其运动方向22的端部前一点点。控制梳12位于其第二操纵状态中。第一下压器18是沉降的并且将纱线21向下挤压。纱线21因此穿过右输送链2的第二和第三固定钩5引导,同时也已经被引入第一和第二尖头8之间的空缺中。控制梳12位于其第二操纵状态中。由于纱线21从上经过齿14和尖头8的群体输送,因此其被平放到控制梳12的第二齿14上。
在从图1至图2的过渡中,导纱器17进入闲置状态。同时控制梳12已经从第二操纵状态变换到第一操纵状态,其中,其已经在移位耙6上逆着链运行方向平行于右输送链移动。随后,控制梳12的第一齿14侧部地朝纱线21碰撞并且在其方向上且因此在移位方向上携带纱线。纱线21的右端部这时在第三固定钩5和第一齿14之间被滑动地拉紧。
根据图3,控制梳12保留在其第一操纵状态中;但移位耙6这时实施其快速的移位运动(方向箭头15)且同时携带控制梳12。同时,右输送链2在其运行方向3上运动并且在该方向上借助于第三固定钩5牵拉纱线21。此外,导纱器17已经实施了其朝左输送链1方向的向回运动(方向箭头23)。纱线21的右端部这时位于第二尖头8上并且在第三固定钩5、第一齿14和位于第二尖头8上的销钉10之间滑动地张紧。
在图4的示图中该情形已经进一步加剧。导纱器17强加给离开右输送链2之后被铺设的段在大致水平的方向上一个较大的倾斜位置,参见图4下图。这样,保留在移位耙6中的纱线段被牢固地夹紧,特别是通过第一齿14和存在于第二尖头上的销钉10被固定地锁入,从而使其无法离开移位耙6。在图4下图中可较好地看到,第一齿14以其尖部几乎或实际地贴合在第三尖头18上并且位于第三销钉10附近。由此形成锁止,纱线21无法越过该锁止。
当导纱器17更靠近相对立的第一输送链1时,对于纱线21从第二尖头8上滑落的前提条件更有利。这样,新铺设的纱线21的段的方向已经接近一个层,该层水平地且平行于铺设的第一段延伸。这时控制梳12得到命令,返回第二操纵状态。该结果在图5中可见。一排舌部14相对于一排尖头8以两个分度单元平行于输送链1、2的运行方向3移动,这样纱线21到达第一和第二尖头8之间的空的空缺中;这样,纱线21向下滑过,其中,存在于每个尖头8上的尖刺11与各固定钩5补充成为垂直引导;由于该控制以如下方式设计,即第一空缺9在这一刻立于第六和第七固定钩5之间的空缺对面。这样,纱线21被放到第六固定钩5上且已经以三个分度移位。以单个纱线21所示的例子可以在实践中应用到具有更大的移位宽度的纱线束上。
附图标记
1左输送链
2右输送链
3输送链的运行方向
4固定钩(左输送链)
5固定钩(右输送链)
6移位耙
7板形的基体
8尖头
9空缺
10销钉
11尖刺
12控制梳
13基体
14控制梳的齿
15针对快速的移位运动的方向箭头
16针对缓慢的移位运动的方向箭头
17导纱器
18第一下压器
19第二下压器
20筘
21纱线
22针对导纱器的运动的方向箭头
23同上
A纱线的起始点
B纱线的端点
α尖头和齿的倾斜角
β控制梳的齿倾斜的角度

Claims (6)

1.一种用于将纱层敷设到两个相互间隔平行延伸的输送链上的设备,所述输送链布置在机架上,所述输送链限定铺设平面并且在所述输送链的运行方向上将在输送链之间产生的纱层向下一步处理输送,所述设备具有下列特征:
a)在每个输送链上设置至少一排固定钩;
b)在铺设平面上方横向于输送链,可运动地受控地引导导纱器,所述导纱器通过连续铺设将由相互平行延伸的纱线组成的、具有一定铺设宽度的纱线束交替地输送给两个输送链;
c)在每个输送链的外侧面布置有可运动地受控的移位耙,所述移位耙的运动轨道平行于输送链取向并且所述移位耙为了暂时容纳纱线束具有能够切换的容纳装置;
d)设置有控制装置,通过所述控制装置在移位耙的有节奏的来回运动中将纱线束的纱线根据第一操纵状态在容纳装置中抓紧或者根据第二操纵状态从容纳装置中释放;
e)所述移位耙(6)具有平板的基本形状并且具有一排尖头(8),所述尖头的空隙(9)朝输送链(1、2)敞开并且形成容纳装置,其中,尖头(8)的分度等于固定钩(4、5)的分度;
f)在移位耙(6)上方同样布置有具有齿(14)的平板形的控制梳(12),所述齿指向输送链(1、2),其中,控制梳(12)的成排的齿(14)覆盖移位耙(6)的成排的尖头(8)并且控制梳(12)的齿(14)与移位耙(6)的尖头(8)之间成锐角地延伸;
g)控制梳(12)能够与移位耙(6)一起并且还平行于移位耙(6)的运动轨道在第一和第二操纵状态之间运动,
h)其中,在控制梳(12)的第一操纵状态中,到达移位耙(6)的、纱线束的纱线(21)经过相邻的尖头(8)牵拉并且在那里能够滑动地张紧,而纱线在第二操纵状态中再次被释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安装在移位耙(6)上的控制梳(12)在其第一操纵状态中相对于移位耙(6)逆着对应的输送链(1、2)的运行方向(3)并且在其第二操纵状态中在对应的输送链(1、2)的运行方向(3)上分别向引起切换的极限状态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在从上方的观察角度来看,移位耙(6)的尖头(8)设置成垂直于其对应的输送链(1、2)延伸并且控制梳(12)的齿(14)设置成从控制梳的板形的基体(13)出发相对于尖头(8)逆着输送链(1、2)的运行方向(3)倾斜地延伸,其中,倾斜状态的角度β位于25°至35°的范围中。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上下相叠地延伸的成排的尖头(8)以及成排的齿(14)都以角度α倾斜向下地朝铺设平面的方向倾斜地设置,其中,角度α位于6°至14°的范围中。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移位耙(6)的每个尖头(8)在其自由端配有向上突起的销钉(10)并且同样地还在其自由端的区域中配有向下突起的尖刺(11),其中,控制梳(12)的齿(14)延伸到尖头(8)的销钉(10)的下端部,并且当尖刺(11)和固定钩(4、5)相互对立时,尖刺(11)与固定钩(4、5)的直立部分补充成竖直延伸的纱线引导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纱器(17)配有第一下压器(18)和第二下压器(19),所述第一下压器和第二下压器能够朝铺设平面的方向驶出或拉入,并且离开导纱器(17)的纱线束朝铺设平面的方向沉降。
CN201210563032.3A 2011-12-22 2012-12-21 用于将纱层敷设到两个相互间隔平行延伸的输送链上的设备 Active CN10317392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201110089657 DE102011089657B4 (de) 2011-12-22 2011-12-22 Vorrichtung zum Aufbringen einer Fadenlage auf parallel laufende Förderketten
DE102011089657.0 2011-12-2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73924A CN103173924A (zh) 2013-06-26
CN103173924B true CN103173924B (zh) 2016-08-03

Family

ID=485753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563032.3A Active CN103173924B (zh) 2011-12-22 2012-12-21 用于将纱层敷设到两个相互间隔平行延伸的输送链上的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3173924B (zh)
DE (1) DE102011089657B4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52034B (zh) * 2015-02-06 2017-05-31 常州市宏发纵横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经编机铺纬装置和铺纬方法
TW201700384A (zh) * 2015-06-18 2017-01-01 Chyau Ban Machinery Co Ltd 用於分離複數交叉折疊的纖維製品之分離裝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56043A (en) * 1971-11-11 1973-09-04 Wirkmaschinenbau Karl Marx Veb Flat warp knitting machines
DE4212538A1 (de) * 1992-04-15 1993-10-21 Malimo Maschinenbau Vorrichtung zum Verlegen von zueinander parallelen Schußfadenscharen an Kettenwirkmaschinen
DE19742721C1 (de) * 1997-09-26 1999-06-02 Malimo Maschinenbau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Legen und Einhängen von Schußfadenscharen
DE19854153C1 (de) * 1998-11-24 2000-07-13 Mayer Malimo Textilmaschf Vorrichtung zum Einlegen von zueinander parallelen Fadenscharen in mit Haken besetzte Transportketten
DE19924430C2 (de) * 1999-05-28 2003-02-20 Mayer Malimo Textilmaschf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Zuführen und Einlegen von Fadenscharen in die Haken von Transportketten
CN101525809A (zh) * 2007-08-23 2009-09-09 利巴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敷设单向纱层的方法和装置以及向经编机喂入纬纱的方法
CN102140728A (zh) * 2010-02-01 2011-08-03 卡尔迈耶(中国)有限公司 用于垫铺纬纱片的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343048A1 (de) 1983-11-28 1985-06-05 Liba Maschinenfabrik Gmbh, 8674 Naila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legen von querschussfaeden fuer eine kettenwirkmaschine
DE102004012305B3 (de) * 2004-03-11 2005-12-29 Karl Mayer Malimo Textilmaschinenfabrik Gmb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Verlegen von Faserbändern aus Filamenten
DE102009022163B4 (de) 2009-05-20 2011-06-09 Liba Maschinenfabrik Gmbh Vorrichtung zum Aufbringen einer unidirektionalen Lage und Multiaxialmaschine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56043A (en) * 1971-11-11 1973-09-04 Wirkmaschinenbau Karl Marx Veb Flat warp knitting machines
DE4212538A1 (de) * 1992-04-15 1993-10-21 Malimo Maschinenbau Vorrichtung zum Verlegen von zueinander parallelen Schußfadenscharen an Kettenwirkmaschinen
DE19742721C1 (de) * 1997-09-26 1999-06-02 Malimo Maschinenbau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Legen und Einhängen von Schußfadenscharen
DE19854153C1 (de) * 1998-11-24 2000-07-13 Mayer Malimo Textilmaschf Vorrichtung zum Einlegen von zueinander parallelen Fadenscharen in mit Haken besetzte Transportketten
DE19924430C2 (de) * 1999-05-28 2003-02-20 Mayer Malimo Textilmaschf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Zuführen und Einlegen von Fadenscharen in die Haken von Transportketten
CN101525809A (zh) * 2007-08-23 2009-09-09 利巴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敷设单向纱层的方法和装置以及向经编机喂入纬纱的方法
CN102140728A (zh) * 2010-02-01 2011-08-03 卡尔迈耶(中国)有限公司 用于垫铺纬纱片的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1089657B4 (de) 2014-01-02
DE102011089657A1 (de) 2013-06-27
CN103173924A (zh) 2013-06-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479778B2 (en) Weaving machine and method for three-dimensional weaving
CN1625621B (zh) 从纱线层分离纱线的设备
US7077167B2 (en) Bias weaving machine
CN103173924B (zh) 用于将纱层敷设到两个相互间隔平行延伸的输送链上的设备
JP5133906B2 (ja) 帯ベルト並びにそれを製造する方法及びニードル式帯状体製織装置
JP2013518997A (ja) 補助緯糸効果を有する織物の製法及び織機
US20130118633A1 (en) Loom for producing woven goods or material with an incorporated cover thread
CN104040055A (zh) 带有用于形成附加纬面花纹的装置的织机
EP2300651B1 (en) Receiving gripper, feed gripper and device for a gripper weaving machine
US3603117A (en) Warp-knitted pile fabric
JPH03227434A (ja) 経糸準備における経糸自動引込み方法と装置
JP7017991B2 (ja) グリッパ織機における疑似耳部の無い緯糸操作装置
US6382262B1 (en) Apparatus for forming a leno weave
US3705503A (en) Apparatus for forming a system of weft threads for further processing in textile machines
GB2191220A (en) Weft presentation device
GB2420125A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feeding and fixing band-shaped filament bundles
CN102459733B (zh) 用于在剑杆织机上引入纬纱的装置和方法
US5794319A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rawing-in and transporting warp threads
US1943012A (en) Weft-shoot-changing device for gripper looms
US1341417A (en) Loom for weaving tufted fabrics, such as carpets and the like
NO141856B (no) D skyttelloes baandvevemaskin for fremstilling av vevnadsbaan
GB2117420A (en) Apparatus for drawing warp threads into prepared healds and dents
CN113195811A (zh) 投送器-夹持器头、带有这样的投送器-夹持器头的织机和用于双投纬的方法
CN101187109B (zh) 经编机的提花辅助设备
US4114658A (en) Mechanism for compensating the length of a weft thread for a loo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German Chemnitz

Applicant after: KARL MAYER Technical Textiles Co.,Ltd.

Address before: German Naira

Applicant before: Karl Mayer Leigh Ba Textile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Ltd.

Address after: German Naira

Applicant after: Karl Mayer Leigh Ba Textile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German Naira

Applicant before: LIBA Maschinenfabrik GmbH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