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73222B - 水溶性NaYF4@NaGdF4上转换核壳结构纳米晶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水溶性NaYF4@NaGdF4上转换核壳结构纳米晶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73222B
CN103173222B CN201310084015.6A CN201310084015A CN103173222B CN 103173222 B CN103173222 B CN 103173222B CN 201310084015 A CN201310084015 A CN 201310084015A CN 103173222 B CN103173222 B CN 10317322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dium
core
ethylene glycol
nanocrystalline
ra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8401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73222A (zh
Inventor
施展
李菲菲
李春光
白天语
陈彩玲
冯守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li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Jili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li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Jili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31008401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173222B/zh
Publication of CN1031732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732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732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7322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uminescent Composi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水溶性NaYF4NaGdF4上转换核壳结构纳米晶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微波多元醇化学方法合成的技术领域。本发明的上转换核壳结构纳米晶是制备外层四氟钆钠壳添加量的不同尺寸可调控的球,平均直径14~38纳米;所得到的物相从四方相向六方相转变。本发明的核壳结构纳米晶有聚乙烯亚胺包覆在四氟钆钠纳米晶的表面,使粒子具备良好的水溶性,可以控制产物的形貌,使纳米晶具有很好的生物兼容性;随着壳层的增加可使上转换发光随之增强,荧光寿命淬灭时间增长;可作为一种有效的CT响应剂,在生物成像等领域有着潜在的应用价值。即,本发明核壳结构纳米晶具有较高的荧光效率,较好的水溶性和生物应用价值。

Description

水溶性NaYF4NaGdF4上转换核壳结构纳米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波多元醇化学方法合成技术的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水溶性上转换核壳结构荧光纳米晶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上转换材料是一种由长波长激发发出短波长光的发光材料,即将低能光子转换成高能光子的材料。上转换发光成像使用的是近红外(如980nm)连续激光激发,具有相对较低的组织吸收和散射,可以完全消除生物背景荧光。另外,稀土掺杂氟化物纳米晶具有较低的声子能量,低毒性,化学稳定性好,Stokes位移大且发射峰窄和强并具有较长的荧光寿命,组织穿透深度深和红外激发容易的优点,被广泛的应用于生物标记,医学成像,分析检测,临床治疗等相关的前沿热点领域。水溶性上转换材料广泛应用于环境科学、生物分析、医学检测和生物医学成像等领域。其中水溶性是上转换材料能否应用于上述领域的先决条件,因此能否制备出具有良好水溶性的材料,是决定上述领域是否能够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应用于生物荧光标记的纳米材料,还需要纳米粒子的粒径分布均匀且尽量的小,发光效率高。提高上转换荧光发光效率的最佳途径就是制备具有核壳结构的材料,简称核壳材料,集成了核层材料组分和壳层材料组分的双重功能性质,同时由于复合带来的协同效应,其功能更是单层材料或单组分材料所无法比拟的。
在众多氟化物基质中,六方相四氟钇钠(NaYF4)[CN1386817A,CN1539917A,CN10101645A]纳米材料是目前广泛应用于上转换发光的基质材料。四氟钆钠(NaGdF4)[CN102140344A,CN102191061A,CN101862463A]不仅可以通过掺杂不同的稀土离子调控出从可见到近红外一系列不同颜色的光,而且是具有高空间分辨率的核磁共振响应的磁性材料。迄今为止,已经发展了许多方法用来制备形貌可控的上转换核壳材料,目前一些有效的方法主要有油酸或者亚油酸协助的水热合成法,三氟乙酸稀土盐热分解法和液相共沉淀法。例如,陈学元课题组[Adv.Mater.2010,22,3266-3271]采用一种独特的设计思路,将Tm3+、Yb3+和Eu3+分别掺入到NaGdF4纳米晶的内核和壳层中,首次在单分散的六方相NaGdF4纳米晶中实现了Eu3+的双模式发光;新加坡国立大学的Xiaogang Liu课题组在Nature,2010,463,1061–1065上 报道了NaGdF4NaGdF4一系列核壳结构的合成;复旦大学的Dongyuan Zhao研究组在Nano Lett.2012,12,2852-2858上报道了NaYF4NaGdF4多层核壳结构的合成;但是,由于选择油酸和十八烯的油相的化学反应环境,体系需要较高的热分解温度,为了进一步的生物应用,产物还需要集团交换以至于油相转水相的纳米晶表面修饰。
现有成熟的方法大多数在有机相中的合成方法,用到的药品毒性非常大,费用昂贵,合成温度通常在300℃以上,步骤复杂,难以控制,污染也较大。需要发展一种低温、快捷的方法来合成结晶度好的水溶性上转换核壳材料。因此,直接水溶性,上转换发光强度高,分散均匀且粒径小的NaYF4/NaGdF4上转换核壳结构纳米晶的合成是很有创造性的一项工作,对多功能生物标记技术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高水溶性、荧光效率高的稀土掺杂NaYF4NaGdF4上转换核壳结构纳米晶的微波合成制备方法,可以解决现有制备方法中粒子水溶性差,上转换荧光效率低,生物兼容性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本发明的稀土离子掺杂NaYF4NaGdF4上转换核壳结构纳米晶是双掺杂。双掺杂是在做为核的四氟钇钠中掺杂镱(Yb)和铒(Er)。本发明的稀土离子掺杂NaYF4NaGdF4上转换核壳结构纳米晶根据制备外层四氟钆钠壳添加的量不同尺寸可调控,从直径14纳米到38纳米(如图1)。并且随着不同四氟钆钠壳层的增加,所得到的稀土离子掺杂NaYF4NaGdF4上转换核壳结构纳米晶的物相有所改变,从四方相的NaYF4向六方相的NaGdF4转变(如图2)。
本发明的水溶性稀土离子掺杂NaYF4NaGdF4上转换核壳结构纳米晶中,所述的稀土离子掺杂,稀土离子是Yb3+和Er3+,按摩尔比Yb3+∶Er3+∶Y3+=20∶2∶78。包覆一层四氟钆钠壳层时,核壳层按摩尔比Y3+:Gd3+=3∶1,制备得到的纳米晶,纳米粒子呈球状,平均粒径14~16nm;包覆两层四氟钆钠壳层时,核壳层按摩尔比Y3+:Gd3+=3∶2,制备得到的纳米晶,纳米粒子呈球状,平均粒径16~18nm;包覆三层四氟钆钠壳层时,核壳层按摩尔比Y3+:Gd3+=1∶1,制备得到的纳米晶,纳米粒子呈球状,平均粒径18~25nm;包覆四层四氟钆钠壳 层时,核壳层按摩尔比Y3+:Gd3+=3∶4,制备得到的纳米晶,纳米粒子呈类球状,平均粒径28~38nm;聚乙烯亚胺(PEI)包覆在纳米晶的表面。
聚乙烯亚胺(PEI)包覆在制备的稀土离子掺杂NaYF4NaGdF4上转换核壳结构纳米晶的表面(参见图3),使粒子具备良好的水溶性,可以控制产物的形貌,还能以共价键与生物蛋白分子偶联。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水溶性NaYF4/NaGdF4上转换核壳结构纳米晶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水溶性NaYF4NaGdF4上转换核壳结构纳米晶,其特征是,所述的核是四氟钇钠中掺杂镱和铒稀土离子,掺杂量按摩尔比为Yb3+∶Er3+∶Y3+=20∶2∶78;所述的核壳结构纳米晶呈类球形,平均直径14~38纳米。
上述的水溶性NaYF4NaGdF4上转换核壳结构纳米晶,其特征是,所述的核壳结构纳米晶表面包覆有聚乙烯亚胺,聚乙烯亚胺分子链上的氨基吸附在粒子的晶面上。
上述的水溶性NaYF4NaGdF4上转换核壳结构纳米晶,其特征是,所述的NaYF4NaGdF4上转换核壳结构纳米晶,是四六方两种物相的混合相。
本发明制备稀土掺NaYF4NaGdF4上转换核壳结构纳米晶的方法,以氟化铵为氟源,氯化钠为钠源,以三氯化钆为钆源,三氯化钇为钇源,六水合三氯化镱、六水合三氯化铒为掺杂稀土离子的原料,以聚乙烯亚胺为表面修饰大分子,乙二醇(EG)为溶剂,在内衬为聚四氟乙烯的微波反应器中,设置相应功率,时间在微波反应器中进行反应。
制备水溶性NaYF4NaGdF4上转换核壳结构纳米晶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水溶性NaYF4NaGdF4上转换核壳结构纳米晶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1)将氟化铵与乙二醇按摩尔比为1∶60~120的比例混合,搅拌至均匀,得到氟化铵的乙二醇溶液;
2)将三氯化钇、聚乙烯亚胺、乙二醇、氯化钠、六水合三氯化镱和六水合三氯化铒混合搅拌至均匀,得到反应混合物A;其中三氯化钇、聚乙烯亚胺和乙二醇按摩尔比1∶4~8∶269~537,六水合三氯化镱和六水合三氯化铒加入量按摩尔比Yb3+∶Er3+∶Y3+=20∶2∶78计算,氯化钠摩尔用量等于稀土盐的总摩尔数, 所述的稀土盐是三氯化钇、六水合三氯化镱和六水合三氯化铒;
3)在反应混合物A中加入步骤1)得到的氟化铵的乙二醇溶液,装入微波反应器的内衬中,放入微波反应器里,在200~240℃下反应10~60分钟,反应结束后自然冷却至常温,得到反应产物a;其中,稀土盐总摩尔数与氟离子摩尔数之比为1∶4~5;
4)反应产物a直接离心,沉淀分别用水和乙醇洗涤,除去乙二醇和未反应的聚乙烯亚胺,再真空干燥,按每mmol稀土盐分散在5mL乙醇中,制得稀土掺杂四氟钇钠荧光标记纳米晶核的乙醇溶液;
5)按体积取一半量的步骤4)得到的稀土掺杂四氟钇钠荧光标记纳米晶核的乙醇溶液,与三氯化钆、聚乙烯亚胺和乙二醇按摩尔比3∶1∶4~8∶269~537的比例称量到容器中,加入氯化钠搅拌至均匀得到反应混合物B,其中,氯化钠与三氯化钆的摩尔比为1∶1;
6)将氟化铵与乙二醇按摩尔比为1∶60~120的比例混合,搅拌至均匀,得到氟化铵的乙二醇溶液,注入到步骤5)的反应混合物B中,装入微波反应器的内衬中,放入微波反应器里,在200~240℃下反应10~60分钟,反应结束后自然冷却至常温,得到反应产物b;其中,稀土离子总摩尔数与氟离子摩尔数之比为1∶4~5;
7)反应产物b直接离心,沉淀分别用水和乙醇洗涤,除去乙二醇和未反应的聚乙烯亚胺,再真空干燥,按每mmol稀土盐分散在5mL乙醇中,制得水溶性稀土掺杂四氟钇钠核四氟钆钠壳荧光标记纳米晶的乙醇分散液;
8)将得到的稀土掺杂四氟钇钠核四氟钆钠壳荧光标记纳米晶的乙醇分散液重复步骤5~7,共0、1、2或3次;每次重复开始都是取前一次稀土掺杂四氟钇钠核四氟钆钠壳荧光标记纳米晶的乙醇分散液的一半体积的量;每次重复时,三氯化钆摩尔用量均为稀土掺杂四氟钇钠中钇摩尔数的1/3。
在上述的稀土离子掺杂NaYF4NaGdF4上转换核壳结构纳米晶的制备过程中,溶剂乙二醇的用量在一定体积范围内对最终产品几乎没有影响,只影响后处理时的反复洗涤的次数。
在上述的稀土离子掺杂NaYF4NaGdF4上转换核壳结构纳米晶的制备过程中,聚乙烯亚胺作为表面修饰大分子在用量上可以按照实施例的给出的比例上下 略有浮动。
在上述的稀土离子掺杂NaYF4NaGdF4上转换核壳结构纳米晶的制备过程中,氟化铵的用量与稀土盐按摩尔比至少为4∶1,考虑氟化铵的挥发性,可以加大氟化铵的用量,使其与稀土盐摩尔比达到5∶1。
优点及效果:本发明通过简单易行的微波合成法,微波是电磁波的一种,会在空间中产生电场和磁场的变化,引起物质内极性分子改变极化方向,使分子运动加剧获得热能。本发明的方法微波法作为合成纳米粒子的一种新方法具有其特有的突出的优点:高反应效率,操作方法简单便捷,物相均匀,无环境污染且产物产率高及工艺重复性好等。合成体系中,壳层钆源的量决定包覆的核壳层数,可以得到不同尺寸的核壳纳米晶,从直径14纳米到38纳米。选用聚乙烯亚胺做表面修饰大分子制备出分散良好且水溶性高的稀土离子掺杂NaYF4NaGdF4上转换核壳结构纳米晶。通过红外光谱表征了洗涤干燥后的稀土离子掺杂NaYF4NaGdF4上转换核壳结构纳米晶,证明了聚乙烯亚胺包覆在制备的稀土离子掺杂NaYF4NaGdF4上转换核壳结构纳米晶的表面(如图3),包裹作用一方面能提高上转换荧光发光效率,另一方面可克服外界环境对发光试剂的影响(如猝灭作用等),增加发光试剂的稳定性。本发明利用敏化离子镱离子对980nm激光的高效吸收以及与激活离子之间有效的能量传递使激活离子发出特征峰,详细研究了各发光峰对应能级的跃迁及其发光机理。
本发明更深入的对制备不同四氟钆钠壳层的掺杂稀土离子四氟钇钠纳米晶做了深入的研究、测试,表明随着壳层的增加可使上转换发光随之增强(如图4),荧光寿命淬灭时间增加(如图5)。而且由于钆离子具有良好的X射线吸收性质,使得稀土掺杂NaYF4纳米核被引入四氟钆钠的壳层之后,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CT响应剂(如图6),在CT生物成像等领域也有着潜在的应用价值。这就更好的说明了本发明所制得的稀土离子掺杂NaYF4NaGdF4上转换核壳结构纳米晶具有较高的荧光效率,较好的水溶性和生物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4制得的纯的四方相四氟钇钠母体掺杂镱离子和铒离子纳米晶和不同四氟钆纳壳层的低倍的透射电镜(TEM)图片。
其中(a)为实施例1制得的纯的四方相四氟钇钠母体掺杂镱离子和铒离子 纳米晶低倍的透射电镜(TEM)图片;
(b)为实施例1制得的一层四氟钆纳壳层的低倍的透射电镜(TEM)图片;
(c)为实施例2制得的两层四氟钆纳壳层的低倍的透射电镜(TEM)图片;
(d)为实施例3制得的三层四氟钆纳壳层的低倍的透射电镜(TEM)图片;
(e)为实施例4制得的四层四氟钆纳壳层的低倍的透射电镜(TEM)图片。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4制得的纯的四方相四氟钇钠母体掺杂镱离子和铒离子纳米晶低倍的的粉末衍射(XRD)数据。
其中(a)为实施例1制得的纯的四方相四氟钇钠母体掺杂镱离子和铒离子纳米晶低倍的粉末衍射(XRD)数据;
(b)为实施例2制得的两层四氟钆纳壳层的低倍的粉末衍射(XRD)数据;
(c)为实施例3制得的三层四氟钆纳壳层的低倍的粉末衍射(XRD)数据;
(d)为实施例4制得的四层四氟钆纳壳层的低倍的粉末衍射(XRD)数据。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4制得的水溶性NaYF4NaGdF4上转换核壳结构纳米晶的红外吸收光谱。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1~4制得的是本发明制得的纯的四方相四氟钇钠母体掺杂镱离子和铒离子纳米晶和不同四氟钆纳壳层的上转换荧光发射谱。
其中(a)为实施例1制得的纯的四方相四氟钇钠母体掺杂镱离子和铒离子纳米晶低倍的上转换荧光发射谱;
(b)为实施例1制得的一层四氟钆纳壳层的低倍的上转换荧光发射谱;
(c)为实施例2制得的两层四氟钆纳壳层的低倍的上转换荧光发射谱;
(d)为实施例3制得的三层四氟钆纳壳层的低倍的上转换荧光发射谱;
(e)为实施例4制得的四层四氟钆纳壳层的低倍的上转换荧光发射谱。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1~4制得的是本发明制得的纯的四方相四氟钇钠母体掺杂镱离子和铒离子纳米晶和不同四氟钆纳壳层的上转换荧光寿命淬灭曲线。
其中(a)为实施例1制得的纯的四方相四氟钇钠母体掺杂镱离子和铒离子纳米晶在650纳米处的上转换荧光寿命淬灭曲线;
(b)为实施例1制得的一层四氟钆纳壳层在650纳米处的上转换荧光寿命淬灭曲线;
(c)为实施例2制得的两层四氟钆纳壳层在650纳米处的上转换荧光寿命淬 灭曲线;
(d)为实施例3制得的三层四氟钆纳壳层在650纳米处的上转换荧光寿命淬灭曲线;
(e)为实施例4制得的四层四氟钆纳壳层在650纳米处的上转换荧光寿命淬灭曲线。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4制得的四层NaYF4:Yb3+,Er3+NaGdF4纳米晶的小鼠CT标记呈像照片。分别显示的是在标记0分钟,5分钟,15分钟,30分钟,60分钟,90分钟的脾脏和肾脏的CT显示图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中稀土离子掺杂NaYF4NaGdF4上转换核壳结构纳米晶的制备作进一步说明,其目的仅在于更好理解本发明的内容而非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各实施例中所述的稀土盐的总量,是三氯化钇,六水合三氯化镱和六水合三氯化铒的总量。所述的稀土离子掺杂,是指镱、铒离子的掺杂;所有实施例中都有稀土离子镱、铒的掺杂。
实施例1NaYF4核上包覆1层NaGdF4
(1)将2.4mmol氟化铵与6mL乙二醇混合在称量瓶中,室温搅拌2h至均匀,得到NH4F/EG混合溶液。
(2)称取0.15g聚乙烯亚胺到另一称量瓶中,按比例加入氯化钠、三氯化钇,六水合三氯化镱,六水合三氯化铒;注射入9mL乙二醇混合搅拌,得到反应混合物A。其中三氯化钇与聚乙烯亚胺按摩尔比1∶6的比例计算,六水合三氯化铒、六水合三氯化镱和三氯化钇的摩尔比为2%(即0.012mmol)∶20%(即0.12mmol)∶78%(即0.468mmol)的比例计算,稀土盐的总量为0.6mmol;氯化钠(0.6mmol)与稀土盐的总量的摩尔比为1∶1。
(3)当反应混合物A混合搅拌至均匀溶液时,快速注入(1)步骤已制备好的氟化铵的乙二醇溶液(6mL),搅拌约10min,将溶液装入微波反应釜衬中,放入微波反应器中200℃,反应10min,冷却至常温,得到反应产物a。
(4)反应产物a直接离心,沉淀用水和乙醇分别反复洗涤,除去反应中的乙二醇和未反应的多余的聚乙烯亚胺,然后分散在3ml乙醇中,即可制备分散 性良好的水溶性的NaYF4:Yb3+,Er3+稀土荧光纳米粒子。
(5)取1.5ml上述制备的NaYF4:Yb3+,Er3+稀土荧光纳米粒子的乙醇溶液(即,其中的稀土盐总摩尔量为0.3mmol),与三氯化钆,聚乙烯亚胺和乙二醇按摩尔比3∶1∶4~8∶269~537的比例称量到容器中,加入氯化钠搅拌至均匀得到反应混合物B,其中,三氯化钆为0.1mmol,氯化钠与三氯化钆的摩尔比为1∶1;
(6)将0.5mmol氟化铵与乙二醇按摩尔比为1∶60~120的比例混合,搅拌至均匀,得到氟化铵的乙二醇溶液;将配置的氟化铵的乙二醇溶液注入到(5)的反应混合物B中,装入微波反应器的内衬中,放入微波反应器里,在200℃下反应10分钟,反应结束后自然冷却至常温,得到反应产物b;其中,稀土离子总摩尔数与氟离子摩尔数之比为1∶5;
(7)反应产物b直接离心,沉淀分别用水和乙醇洗涤,除去乙二醇和未反应的聚乙烯亚胺,再真空干燥,分散在乙醇中,制得水溶性稀土掺杂一层四氟钇钠核四氟钆钠壳荧光标记纳米晶分散到3毫升乙醇中(NaYF4:Yb3+,Er3+NaGdF4纳米晶)。
反应产物a经X射线粉末衍射鉴定为四方相NaYF4:Yb3+,Er3+纳米晶(如图2中a),反应产物b经X射线粉末衍射鉴定为四方相NaYF4:Yb3+,Er3+NaGdF4纳米晶;反应产物a经透射电镜(TEM)检测形貌,NaYF4:Yb3+,Er3+纳米粒子为类球状,大小约14nm(如图1a)。反应产物b经透射电镜(TEM)检测形貌,NaYF4:Yb3+,Er3+NaGdF4纳米粒子为类球状,大小约15nm(如图1b)。
实施例2NaYF4核上包覆2层NaGdF4
(1)将2.4mmol氟化铵与6mL乙二醇混合在称量瓶中,室温搅拌2h至均匀,得到NH4F/EG混合溶液。
(2)先称取0.15g聚乙烯亚胺到另一称量瓶中,然后按比例加入氯化钠、三氯化钇,六水合三氯化镱,六水合三氯化铒;三氯化钇与聚乙烯亚胺按摩尔比1∶6的比例计算,六水合三氯化铒、六水合三氯化镱和三氯化钇的摩尔比为2%∶20%∶78%的比例计算;稀土盐的总量为0.6mmol,氯化钠与稀土盐的总量的摩尔比为1∶1。在同一称量瓶中,注射入9mL乙二醇混合搅拌至均匀,得到反应混合物A。
(3)在反应混合物A中,快速注入已制备好的氟化铵的乙二醇溶液,搅拌约10min,将溶液装入微波反应釜衬中,放入微波反应器中200℃,反应10min,冷却至常温。
(4)反应产物直接离心,沉淀用水和乙醇分别反复洗涤,除去反应中的乙二醇和未反应的多余的聚乙烯亚胺,然后分散在3ml乙醇中,即可制备分散性良好的水溶性的NaYF4:Yb3+,Er3+稀土荧光纳米粒子。
(5)取1.5ml上述制备的NaYF4:Yb3+,Er3+稀土荧光纳米粒子的乙醇溶液(即,其中的稀土盐总摩尔量为0.3mmol),与三氯化钆,聚乙烯亚胺和乙二醇按摩尔比3∶1∶4~8∶269~537的比例称量到容器中,加入氯化钠搅拌至均匀得到反应混合物B,其中,三氯化钆为0.1mmol,氯化钠与三氯化钆的摩尔比为1∶1;
(6)将0.5mmol氟化铵与乙二醇按摩尔比为1∶60~120的比例混合,搅拌至均匀,得到氟化铵的乙二醇溶液;将配置的氟化铵的乙二醇溶液注入到(5)的反应混合物B中,装入微波反应器的内衬中,放入微波反应器里,在200℃下反应10分钟,反应结束后自然冷却至常温,得到反应产物b;其中,稀土离子总摩尔数与氟离子摩尔数之比为1∶5;
(7)反应产物b直接离心,沉淀分别用水和乙醇洗涤,除去乙二醇和未反应的聚乙烯亚胺,再真空干燥,分散在乙醇中,制得水溶性稀土掺杂四氟钇钠核和一层四氟钆钠壳的荧光标记纳米晶分散到3毫升乙醇中(NaYF4:Yb3+,Er3+NaGdF4纳米晶)。
(8)取1.5ml(其中的稀土盐总摩尔量为0.3mmol)上述制备的NaYF4:Yb3+,Er3+NaGdF4稀土荧光纳米粒子的乙醇溶液,与三氯化钆,聚乙烯亚胺和乙二醇按摩尔比3∶1∶4~8∶269~537的比例称量到容器中,加入氯化钠搅拌至均匀得到反应混合物C,其中,三氯化钆为0.2mmol,氯化钠与三氯化钆的摩尔比为1∶1;
(9)将1.0mmol氟化铵与乙二醇按摩尔比为1∶60~120的比例混合,搅拌至均匀,得到氟化铵的乙二醇溶液;将配置的氟化铵的乙二醇溶液注入到(8)的反应混合物C中,装入微波反应器的内衬中,放入微波反应器里,在200℃下反应10分钟,反应结束后自然冷却至常温,得到反应产物c;其中,稀土离子总摩尔数与氟离子摩尔数之比为1∶5;
(10)反应产物c直接离心,沉淀分别用水和乙醇洗涤,除去乙二醇和未反 应的聚乙烯亚胺,再真空干燥,分散在乙醇中,制得水溶性稀土掺杂四氟钇钠核和两层四氟钆钠壳的荧光标记纳米晶分散到3毫升乙醇中(NaYF4:Yb3+,Er3+NaGdF4NaGdF4纳米晶)。
反应产物c经X射线粉末衍射鉴定为四方相NaYF4:Yb3+,Er3+NaGdF4NaGdF4纳米晶(如图2b);透射电镜(TEM)检测反应产物c形貌,NaYF4:Yb3+,Er3+NaGdF4NaGdF4纳米粒子为类球状,大小约17nm(如图1c)。
实施例3NaYF4核上包覆3层NaGdF4
(1)将2.4mmol氟化铵与6mL乙二醇混合在称量瓶中,室温搅拌2h至均匀,得到NH4F/EG混合溶液。
(2)先称取0.15g聚乙烯亚胺到另一称量瓶中,然后按比例加入氯化钠、三氯化钇,六水合三氯化镱,六水合三氯化铒;三氯化钇与聚乙烯亚胺按摩尔比1∶6的比例计算,六水合三氯化铒、六水合三氯化镱和三氯化钇的摩尔比为2%∶20%∶78%的比例计算;稀土盐的总量为0.6mmol,氯化钠与稀土盐的总量的摩尔比为1∶1。在同一称量瓶中,注射入9mL乙二醇混合搅拌至均匀,得到反应混合物A。
(3)在反应混合物A中,快速注入已制备好的氟化铵的乙二醇溶液,搅拌约10min,将溶液装入微波反应釜衬中,放入微波反应器中200℃,反应10min,冷却至常温。
(4)反应产物直接离心,沉淀用水和乙醇分别反复洗涤,除去反应中的乙二醇和未反应的多余的聚乙烯亚胺,然后分散在3ml乙醇中,即可制备分散性良好的水溶性的NaYF4:Yb3+,Er3+稀土荧光纳米粒子。
(5)取1.5ml上述制备的NaYF4:Yb3+,Er3+稀土荧光纳米粒子的乙醇溶液(即,其中的稀土盐总摩尔量为0.3mmol),与三氯化钆,聚乙烯亚胺和乙二醇按摩尔比3∶1∶4~8∶269~537的比例称量到容器中,加入氯化钠搅拌至均匀得到反应混合物B,其中,三氯化钆为0.1mmol,氯化钠与三氯化钆的摩尔比为1∶1;
(6)将0.5mmol氟化铵与乙二醇按摩尔比为1∶60~120的比例混合,搅拌至均匀,得到氟化铵的乙二醇溶液;将配置的氟化铵的乙二醇溶液注入到(5)的反应混合物B中,装入微波反应器的内衬中,放入微波反应器里,在200℃下反应10分钟,反应结束后自然冷却至常温,得到反应产物b;其中,稀土离子总摩 尔数与氟离子摩尔数之比为1∶5;
(7)反应产物b直接离心,沉淀分别用水和乙醇洗涤,除去乙二醇和未反应的聚乙烯亚胺,再真空干燥,分散在乙醇中,制得水溶性稀土掺杂一层四氟钇钠核四氟钆钠壳荧光标记纳米晶分散到3毫升乙醇中(NaYF4:Yb3+,Er3+NaGdF4纳米晶)。
(8)取1.5ml(其中的稀土盐总摩尔量为0.3mmol)上述制备的NaYF4:Yb3+,Er3+NaGdF4稀土荧光纳米粒子的乙醇溶液,与三氯化钆,聚乙烯亚胺和乙二醇按摩尔比3∶1∶4~8∶269~537的比例称量到容器中,加入氯化钠搅拌至均匀得到反应混合物C,其中,三氯化钆为0.2mmol,氯化钠与三氯化钆的摩尔比为1∶1;
(9)将1.0mmol氟化铵与乙二醇按摩尔比为1∶60~120的比例混合,搅拌至均匀,得到氟化铵的乙二醇溶液;将配置的氟化铵的乙二醇溶液注入到(8)的反应混合物C中,装入微波反应器的内衬中,放入微波反应器里,在200℃下反应10分钟,反应结束后自然冷却至常温,得到反应产物c;其中,稀土离子总摩尔数与氟离子摩尔数之比为1∶5;
(10)反应产物c直接离心,沉淀分别用水和乙醇洗涤,除去乙二醇和未反应的聚乙烯亚胺,再真空干燥,分散在乙醇中,制得水溶性稀土掺杂四氟钇钠核和两层四氟钆钠壳的荧光标记纳米晶分散到3毫升乙醇中(NaYF4:Yb3+,Er3+NaGdF4NaGdF4纳米晶)。
(11)取1.5ml(其中的稀土盐总摩尔量为0.3mmol)上述制备的NaYF4:Yb3+,Er3+NaGdF4NaGdF4稀土荧光纳米粒子的乙醇溶液,与三氯化钆,聚乙烯亚胺和乙二醇按摩尔比3∶1∶4~8∶269~537的比例称量到容器中,加入氯化钠搅拌至均匀得到反应混合物D,其中,三氯化钆为0.3mmol,氯化钠与三氯化钆的摩尔比为1∶1;
(12)将1.5mmol氟化铵与乙二醇按摩尔比为1∶60~120的比例混合,搅拌至均匀,得到氟化铵的乙二醇溶液;将配置的氟化铵的乙二醇溶液注入到(11)的反应混合物D中,装入微波反应器的内衬中,放入微波反应器里,在200℃下反应10分钟,反应结束后自然冷却至常温,得到反应产物d;其中,稀土离子总摩尔数与氟离子摩尔数之比为1∶5;
(13)反应产物d直接离心,沉淀分别用水和乙醇洗涤,除去乙二醇和未反 应的聚乙烯亚胺,再真空干燥,分散在乙醇中,制得水溶性稀土掺杂四氟钇钠核和三层四氟钆钠壳的荧光标记纳米晶分散到3毫升乙醇中(NaYF4:Yb3+,Er3+NaGdF4NaGdF4NaGdF4纳米晶)。
反应产物d经X射线粉末衍射鉴定为四方相NaYF4:Yb3+,Er3+NaGdF4NaGdF4NaGdF4纳米晶(如图2c);透射电镜(TEM)检测反应产物d形貌,NaYF4:Yb3+,Er3+NaGdF4NaGdF4NaGdF4纳米粒子为类球状,大小约21nm(如图1d)。
实施例4NaYF4核上包覆4层NaGdF4
(1)将2.4mmol氟化铵与6mL乙二醇混合在称量瓶中,室温搅拌2h至均匀,得到NH4F/EG混合溶液。
(2)先称取0.15g聚乙烯亚胺到另一称量瓶中,然后按比例加入氯化钠、三氯化钇,六水合三氯化镱,六水合三氯化铒;三氯化钇与聚乙烯亚胺按摩尔比1∶6的比例计算,六水合三氯化铒、六水合三氯化镱和三氯化钇的摩尔比为2%∶20%∶78%的比例计算;稀土盐的总量为0.6mmol,氯化钠与稀土盐的总量的摩尔比为1∶1。在同一称量瓶中,注射入9mL乙二醇混合搅拌至均匀,得到反应混合物A。
(3)在反应混合物A中,快速注入已制备好的氟化铵的乙二醇溶液,搅拌约10min,将溶液装入微波反应釜衬中,放入微波反应器中200℃,反应10min,冷却至常温。
(4)反应产物直接离心,沉淀用水和乙醇分别反复洗涤,除去反应中的乙二醇和未反应的多余的聚乙烯亚胺,然后分散在3ml乙醇中,即可制备分散性良好的水溶性的NaYF4:Yb3+,Er3+稀土荧光纳米粒子。
(5)取1.5ml上述制备的NaYF4:Yb3+,Er3+稀土荧光纳米粒子的乙醇溶液(即,其中的稀土盐总摩尔量为0.3mmol),与三氯化钆,聚乙烯亚胺和乙二醇按摩尔比3∶1∶4~8∶269~537的比例称量到容器中,加入氯化钠搅拌至均匀得到反应混合物B,其中,三氯化钆为0.1mmol,氯化钠与三氯化钆的摩尔比为1∶1;
(6)将0.5mmol氟化铵与乙二醇按摩尔比为1∶60~120的比例混合,搅拌至均匀,得到氟化铵的乙二醇溶液;将配置的氟化铵的乙二醇溶液注入到(5)的反应混合物B中,装入微波反应器的内衬中,放入微波反应器里,在200℃下反 应10分钟,反应结束后自然冷却至常温,得到反应产物b;其中,稀土离子总摩尔数与氟离子摩尔数之比为1∶5;
(7)反应产物b直接离心,沉淀分别用水和乙醇洗涤,除去乙二醇和未反应的聚乙烯亚胺,再真空干燥,分散在乙醇中,制得水溶性稀土掺杂一层四氟钇钠核四氟钆钠壳荧光标记纳米晶分散到3毫升乙醇中(NaYF4:Yb3+,Er3+NaGdF4纳米晶)。
(8)取1.5ml(其中的稀土盐总摩尔量为0.3mmol)上述制备的NaYF4:Yb3+,Er3+NaGdF4稀土荧光纳米粒子的乙醇溶液,与三氯化钆,聚乙烯亚胺和乙二醇按摩尔比3∶1∶4~8∶269~537的比例称量到容器中,加入氯化钠搅拌至均匀得到反应混合物C,其中,三氯化钆为0.2mmol,氯化钠与三氯化钆的摩尔比为1∶1;
(9)将1.0mmol氟化铵与乙二醇按摩尔比为1∶60~120的比例混合,搅拌至均匀,得到氟化铵的乙二醇溶液;将配置的氟化铵的乙二醇溶液注入到(8)的反应混合物C中,装入微波反应器的内衬中,放入微波反应器里,在200℃下反应10分钟,反应结束后自然冷却至常温,得到反应产物c;其中,稀土离子总摩尔数与氟离子摩尔数之比为1∶5;
(10)反应产物c直接离心,沉淀分别用水和乙醇洗涤,除去乙二醇和未反应的聚乙烯亚胺,再真空干燥,分散在乙醇中,制得水溶性稀土掺杂四氟钇钠核和两层四氟钆钠壳的荧光标记纳米晶分散到3毫升乙醇中(NaYF4:Yb3+,Er3+NaGdF4NaGdF4纳米晶)。
(11)取1.5ml(其中的稀土盐总摩尔量为0.3mmol)上述制备的NaYF4:Yb3+,Er3+NaGdF4NaGdF4稀土荧光纳米粒子的乙醇溶液,与三氯化钆,聚乙烯亚胺和乙二醇按摩尔比3∶1∶4~8∶269~537的比例称量到容器中,加入氯化钠搅拌至均匀得到反应混合物D,其中,三氯化钆为0.3mmol,氯化钠与三氯化钆的摩尔比为1∶1;
(12)将1.5mmol氟化铵与乙二醇按摩尔比为1∶60~120的比例混合,搅拌至均匀,得到氟化铵的乙二醇溶液;将配置的氟化铵的乙二醇溶液注入到(11)的反应混合物D中,装入微波反应器的内衬中,放入微波反应器里,在200℃下反应10分钟,反应结束后自然冷却至常温,得到反应产物d;其中,稀土离子总摩尔数与氟离子摩尔数之比为1∶5;
(13)反应产物d直接离心,沉淀分别用水和乙醇洗涤,除去乙二醇和未反应的聚乙烯亚胺,再真空干燥,分散在乙醇中,制得水溶性稀土掺杂四氟钇钠核和三层四氟钆钠壳的荧光标记纳米晶分散到3毫升乙醇中(NaYF4:Yb3+,Er3+NaGdF4NaGdF4NaGdF4纳米晶)。
(14)取1.5ml(其中的稀土盐总摩尔量为0.3mmol)上述制备的NaYF4:Yb3+,Er3+NaGdF4NaGdF4稀土荧光纳米粒子的乙醇溶液,与三氯化钆,聚乙烯亚胺和乙二醇按摩尔比3∶1∶4~8∶269~537的比例称量到容器中,加入氯化钠搅拌至均匀得到反应混合物E,其中,三氯化钆为0.4mmol,氯化钠与三氯化钆的摩尔比为1∶1;
(15)将2.0mmol氟化铵与乙二醇按摩尔比为1∶60~120的比例混合,搅拌至均匀,得到氟化铵的乙二醇溶液;将配置的氟化铵的乙二醇溶液注入到(14)的反应混合物E中,装入微波反应器的内衬中,放入微波反应器里,在200℃下反应10分钟,反应结束后自然冷却至常温,得到反应产物e;其中,稀土离子总摩尔数与氟离子摩尔数之比为1∶5;
(16)反应产物e直接离心,沉淀分别用水和乙醇洗涤,除去乙二醇和未反应的聚乙烯亚胺,再真空干燥,分散在乙醇中,制得水溶性稀土掺杂四氟钇钠核和四层四氟钆钠壳的荧光标记纳米晶分散到3毫升乙醇中(NaYF4:Yb3+,Er3+NaGdF4NaGdF4NaGdF4NaGdF4纳米晶)。
反应产物e经X射线粉末衍射鉴定为四六方混合相NaYF4:Yb3+,Er3+NaGdF4NaGdF4NaGdF4纳米晶(如图2d);透射电镜(TEM)检测反应产物e形貌,NaYF4:Yb3+,Er3+NaGdF4NaGdF4NaGdF4NaGdF4纳米粒子为类球状,大小约32nm(如图1e)。至此,四层NaYF4:Yb3+,Er3+NaGdF4NaGdF4NaGdF4NaGdF4纳米粒子制备完毕,所得的荧光强度随着壳层的增加逐渐增强(如图4a-e),荧光寿命随着壳层的增加逐渐增大(如图5a-e)。
实施例5改变微波反应时间
在实施例1~4的步骤(3)、(6)中,放入微波反应器里200℃反应60min,均可得到分散性良好的水溶性的NaYF4:Yb3+,Er3+NaGdF4稀土荧光纳米晶。增加反应时间不会使粒径变大,但会使纳米晶结晶化好以致荧光效率高。
实施例6改变微波反应温度
在实施例1~4的步骤(3)、(6)中,放入微波反应器里220℃反应10min,均可得到分散性良好的水溶性的NaYF4:Yb3+,Er3+NaGdF4稀土荧光纳米晶。增加反应温度不会使粒径变大,但会使纳米晶结晶化好以致荧光效率高。
实施例7改变氟化铵的用量
在实施例1~4的步骤(1)、(6)、(9)、(12)中,氟化铵的量按与稀土盐的总量(即,三氯化钇,六水合三氯化镱和六水合三氯化铒的总量)摩尔比1∶4~12的比例计算,均可得到分散性良好的水溶性的NaYF4:Yb3+,Er3+NaGdF4稀土荧光纳米晶。
实施例8改变乙二醇的用量
在实施例1~4的(5)、(8)、(11)、(14)步骤中,可以是注入乙二醇,得到反应混合物B、C、D、E。乙二醇摩尔量与稀土盐的摩尔总量(即,三氯化钇,六水合三氯化镱和六水合三氯化铒的总量)比为269~537∶1,均可得到分散性良好的水溶性的NaYF4:Yb3+,Er3+NaGdF4稀土荧光纳米晶。

Claims (2)

1.一种水溶性NaYF4NaGdF4上转换核壳结构纳米晶,所述的核是四氟钇钠中掺杂镱和铒稀土离子,掺杂量按摩尔比为Yb3+∶Er3+∶Y3+=20∶2∶78;所述的核壳结构纳米晶呈类球形,平均直径32纳米;所述的核壳结构纳米晶表面包覆有聚乙烯亚胺,聚乙烯亚胺分子链上的氨基吸附在粒子的晶面上;其特征是,所述的NaYF4NaGdF4上转换核壳结构纳米晶,是四六方两种物相的混合相,包覆有4层NaGdF4壳层。
2.一种权利要求1的水溶性NaYF4NaGdF4上转换核壳结构纳米晶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1)将氟化铵与乙二醇按摩尔体积比为0.4mmol/mL的比例混合,搅拌至均匀,得到氟化铵的乙二醇溶液;
2)将三氯化钇、聚乙烯亚胺、乙二醇、氯化钠、六水合三氯化镱和六水合三氯化铒混合搅拌至均匀,得到反应混合物A;其中三氯化钇、聚乙烯亚胺和乙二醇按摩尔比1∶6∶346,六水合三氯化镱和六水合三氯化铒加入量按摩尔比Yb3+∶Er3+∶Y3+=20∶2∶78计算,氯化钠摩尔用量等于稀土盐的总摩尔数,所述的稀土盐是三氯化钇、六水合三氯化镱和六水合三氯化铒;
3)在反应混合物A中加入步骤1)得到的氟化铵的乙二醇溶液,装入微波反应器的内衬中,放入微波反应器里,在200℃下反应10分钟,反应结束后自然冷却至常温,得到反应产物a;其中,稀土盐总摩尔数与氟离子摩尔数之比为1∶4;
4)反应产物a直接离心,沉淀分别用水和乙醇洗涤,除去乙二醇和未反应的聚乙烯亚胺,再真空干燥,按每mmol稀土盐分散在5mL乙醇中,制得稀土掺杂四氟钇钠荧光标记纳米晶核的乙醇溶液;
5)按体积取一半量的步骤4)得到的稀土掺杂四氟钇钠荧光标记纳米晶核的乙醇溶液,与三氯化钆、聚乙烯亚胺和乙二醇按摩尔比3∶1∶4~8∶269~537的比例称量到容器中,加入氯化钠搅拌至均匀得到反应混合物B,其中,氯化钠与三氯化钆的摩尔比为1∶1;
6)将氟化铵与乙二醇按摩尔比为1∶60~120的比例混合,搅拌至均匀,得到氟化铵的乙二醇溶液,注入到步骤5)的反应混合物B中,装入微波反应器的内衬中,放入微波反应器里,在200℃下反应10分钟,反应结束后自然冷却至常温,得到反应产物b;其中,稀土离子总摩尔数与氟离子摩尔数之比为1∶5;
7)反应产物b直接离心,沉淀分别用水和乙醇洗涤,除去乙二醇和未反应的聚乙烯亚胺,再真空干燥,按每mmol稀土盐分散在5mL乙醇中,制得水溶性稀土掺杂四氟钇钠核四氟钆钠壳荧光标记纳米晶的乙醇分散液;
8)将得到的稀土掺杂四氟钇钠核四氟钆钠壳荧光标记纳米晶的乙醇分散液重复步骤5~7,共3次;每次重复开始都是取前一次稀土掺杂四氟钇钠核四氟钆钠壳荧光标记纳米晶的乙醇分散液的一半体积的量;每次重复时,三氯化钆摩尔用量均为稀土掺杂四氟钇钠中钇摩尔数的1/3。
CN201310084015.6A 2013-03-15 2013-03-15 水溶性NaYF4@NaGdF4上转换核壳结构纳米晶及其制备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17322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84015.6A CN103173222B (zh) 2013-03-15 2013-03-15 水溶性NaYF4@NaGdF4上转换核壳结构纳米晶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84015.6A CN103173222B (zh) 2013-03-15 2013-03-15 水溶性NaYF4@NaGdF4上转换核壳结构纳米晶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73222A CN103173222A (zh) 2013-06-26
CN103173222B true CN103173222B (zh) 2015-04-29

Family

ID=486334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84015.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173222B (zh) 2013-03-15 2013-03-15 水溶性NaYF4@NaGdF4上转换核壳结构纳米晶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17322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89701B (zh) * 2013-07-02 2015-07-08 哈尔滨工业大学 异质核壳结构CaF2:20Yb,2Ho@NaGdF4纳米晶的制备方法
CN103571492B (zh) * 2013-10-24 2015-08-05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上转换NaYF4空心纳米球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CN104403671B (zh) * 2014-11-26 2017-05-03 中国计量学院 一种用于宽带光放大氟化物纳米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7418553B (zh) * 2017-04-17 2019-11-08 华南农业大学 一种核-壳结构的上转换发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735902A (zh) * 2017-04-20 2018-11-02 丛聪 柔性全波段光电材料、光电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7163944B (zh) * 2017-06-26 2019-11-19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调控稀土上转换纳米材料形貌的共掺杂金属离子的制备方法
CN107748147B (zh) * 2017-10-09 2020-10-23 合肥工业大学 一种白色发光的上转换纳米颗粒及基于其的同时实现多组分肿瘤标志物检测的试纸条
CN108677233B (zh) * 2018-05-28 2019-08-16 浙江大学 采用电沉积六方相NaGdF4低温诱导制备六方相NaYF4:Yb,Er材料的方法
CN109856099A (zh) * 2019-03-15 2019-06-07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上转换荧光材料检测酒中酒精度的方法
CN112704745A (zh) * 2021-01-08 2021-04-27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一种NaErF4@NaGdF4核壳纳米颗粒在制备多模态造影剂中的应用
CN113092766A (zh) * 2021-03-30 2021-07-09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环境医学与作业医学研究所 多种真菌毒素的检测试剂盒,其制备方法及检测方法和应用
CN113122254B (zh) * 2021-04-20 2022-05-24 中国计量大学上虞高等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荧光探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WO2022246725A1 (zh) * 2021-05-27 2022-12-01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稀土核壳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4917363B (zh) * 2022-05-06 2024-01-30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一种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743168B1 (ko) * 2011-01-03 2017-06-02 고려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희토류 이온이 도핑된 상향 에너지 전이 나노입자를 포함하는 유기태양 전지
CN102703081B (zh) * 2012-05-25 2014-01-22 吉林大学 水溶性稀土掺杂四氟钆钠荧光标记纳米晶及其制备方法
CN102925157A (zh) * 2012-11-27 2013-02-13 哈尔滨工业大学 核壳结构NaY(98-X)% F4:X%Yb,2%Er@NaDyF4的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73222A (zh) 2013-06-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73222B (zh) 水溶性NaYF4@NaGdF4上转换核壳结构纳米晶及其制备方法
Zhang et al. Upconversion luminescence and discussion of sensitivity improvement for optical temperature sensing application
CN102703081B (zh) 水溶性稀土掺杂四氟钆钠荧光标记纳米晶及其制备方法
Zhang et al. Magnetic and optical properties of NaGdF 4: Nd 3+, Yb 3+, Tm 3+ nanocrystals with upconversion/downconversion luminescence from visible to the near-infrared second window
Stouwdam et al. Lanthanide-doped nanoparticles with excellent luminescent properties in organic media
Louis et al.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Gd2O3: Eu3+ phosphor nanoparticles by a sol-lyophilization technique
Zuniga et al. Effect of molten salt synthesis processing duration on the photo-and radioluminescence of UV-, visible-, and X-ray-excitable La2Hf2O7: Eu3+ nanoparticles
Zhou et al. Size-tunable synthesis of lanthanide-doped Gd 2 O 3 nanoparticle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for optical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Wei et al.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efficient near-infrared upconversion Yb and Tm codoped NaYF4 nanocrystal reporter
CN103589432B (zh) 稀土掺杂氟化镥锂纳米材料及其制备与应用
CN102977887B (zh) 一种上转换荧光材料的制备方法
Becerro et al. Ligand-free synthesis of tunable size Ln: BaGdF5 (Ln= Eu3+ and Nd3+) nanoparticles: luminescence, magnetic properties, and biocompatibility
Wei et al. Polyol-mediated synthesis and luminescence of lanthanide-doped NaYF4 nanocrystal upconversion phosphors
CN102191061A (zh) 一种基于铕离子双模式发光的NaGdF4多功能荧光标记纳米材料
Zhu et al. A high-sensitive ratiometric luminescent thermometer based on dual-emission of carbon dots/Rhodamine B nanocomposite
Jain et al. Rare-earth-doped Y3Al5O12 (YAG) nanophosphors: synthesis, surface functionalization, and applications in thermoluminescence dosimetry and nanomedicine
CN105505392A (zh) 稀土氟氧化物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he et al. A facile aqueous strategy for the synthesis of high-brightness LaPO4: Eu nanocrystals via controlling the nucleation and growth process
González Mancebo et al. Enhancing luminescence and X-ray absorption capacity of Eu3+: LaF3 nanoparticles by Bi3+ codoping
Hu et al. Greatly enhanced persistent luminescence of YPO 4: Sm 3+ phosphors via Tb 3+ incorporation for in vivo imaging
Sudheendra et al. Influence of Zn2+ doping on the lattice defects and photoluminescence studies of Sr2CeO4: Eu3+ nanophosphor: applications for data encryption strategies
CN102504820B (zh) 一种上转换荧光/顺磁性双功能纳米晶的制备方法
Gowri et al. Phase dependent photoluminescence and thermoluminescence properties of Y2SiO5: Sm3+ nanophosphors and its advanced forensic applications
Zhao et al. Size-controlled synthesis and red up-converted luminescence of CeO2: Yb3+/Er3+ nanospheres
Tong et al. Upconversion luminescence and temperature sensing performance of Er3+ ions doped self-activated KYb (MoO4) 2 phosphor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429

Termination date: 2016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