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72434B - 提高金针菇白度的工艺 - Google Patents

提高金针菇白度的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72434B
CN103172434B CN201210419268.XA CN201210419268A CN103172434B CN 103172434 B CN103172434 B CN 103172434B CN 201210419268 A CN201210419268 A CN 201210419268A CN 103172434 B CN103172434 B CN 10317243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lume
concentration
controlled
growth
worksho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41926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72434A (zh
Inventor
潘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XUERONG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XUERONG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XUERONG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XUERONG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41926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172434B/zh
Publication of CN1031724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724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724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724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ushroom Cultivation (AREA)

Abstract

提高金针菇白度的工艺涉及农业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金针菇养殖工艺。包括在为金针菇提供半封闭的金针菇生长车间,培养基制备,生长环境调控,培养基配方包括:玉米芯10%-30%、米糠20%-30%、麸皮20%-30%、啤酒糟5%-10%,以及吸水性原料。所述生长环境调控包括:控制温度在3~5摄氏度,控制光照在每天1小时以内,控制CO2的体积比浓度在4000~5000PPM。原先金针菇生长环境中会控制在温度在5摄氏度以上,每天光照在1.5小时以上,控制CO2的体积比浓度在7000~9000PPM。通过降低温度、减少光照、减少CO2的体积比浓度等技术增加金针菇白度。

Description

提高金针菇白度的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金针菇养殖工艺。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金针菇的生产一般使用固体菌种或者液体菌种,固体菌种的生产方法是:将金针菇原种接种到以富含木质纤维素或淀粉类固体培养基上培养所得。使用固体菌种具有如下缺点:(1)生产周期长,固体菌种培养周期需26天,固体菌种接生产种培养需31天;(2)栽培种需用数量大,无法在使用前全部检测,不能确保使用的菌种是良好性,污染发生的几率很高;(3)固体菌种有发菌速度、菌龄不一致的现象,导致生产上的产量差异;(4)固体菌种发菌速度慢,一般需要7天才能覆盖料面,污染发生的几率高。
近几年开始有人在进行液体菌种发酵培养技术的研究,在菌种的繁殖、液体菌种的接种方法、培养基的配方及专用设备方面都有显著的成就。
液体菌种采用现代生物发酵技术来制备菌种,与固体菌种比较,有相当大的优势,它制种快、活力强、污染少、发菌快、成本低,可以大大节省人工、场地和能源能耗。因此液体菌种替代固体菌种将是食用菌生产上必然的趋势。
不管采用何种方式培养金针菇,最终金针菇的质量是最关键的问题之一。对于金针菇的质量,顾客非常关注金针菇的外观,金针菇的外观受到顾客亲睐的一个重要参数是金针菇的白度,采用现有的养殖技术培养的金针菇往往都不能到达顾客的心理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提高金针菇白度的工艺,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提高金针菇白度的工艺包括在为金针菇提供半封闭的金针菇生长车间,培养基制备,生长环境调控,其特征在于:
培养基配方包括:玉米芯10%-30%、米糠20%-30%、麸皮20%-30%、啤酒糟5%-10%,以及其他吸水性原料;
所述生长环境调控包括:
控制温度在3~5摄氏度;控制光照在每天1小时以内;控制CO2的体积比浓度在4000~5000PPM。
通过调整培养基配方,并在培养基配方中增加吸水性原料,保持金针菇生长营养充足,并保证长时间处于湿度较高的状态。
原先金针菇生长环境中会控制在温度在5摄氏度以上,每天光照在1.5小时以上,控制CO2的体积比浓度在7000~9000PPM。本发明中,通过降低温度、减少光照、减少CO2的体积比浓度等技术增加金针菇白度。通过上述技术可以有效提高生长的金针菇的包括菇柄、菇盖、菇根在内的部位的白度。
所述吸水性原料可以采用木屑,也可以采用甜菜渣。
所述培养基配方中的湿度控制在97%~98%。实验表明,相对于原有技术的湿度更高。更高的湿度,有利于菇柄、菇盖的均匀性,并且可以促进一次出芽,以及可以保证根部更为紧实。
控制光照的方式为采用短时多次照射的方式,多次照射时间控制在每小时照射一次,一次照射3.5分钟以内;也可以将照射时间控制在每半小时照射一次,每次的照射时间控制在1.8分钟以内;也可以将照射时间控制在每2小时照射一次,每次的照射时间控制在7分钟以内。
另外还对生长中的金针菇进行吹风,每天吹风时间控制在7小时以内。相对于原有技术中每天吹风时间10小时相比,明显缩短。
吹风方式采用短时间隔吹风的方式,可以是每半小时吹风9分钟以内,还可以是每小时吹风18分钟以内。
降低CO2的体积比浓度到4000~5000PPM的方式,可以是在金针菇生长车间的进风口设置一分子筛制氧机,分子筛制氧机的出气口朝向金针菇生长车间内侧。通过为金针菇生长车间增加氧气含量的方式,降低CO2的体积比浓度。同时因为氧气含量增加,可以更进一步促进提高金针菇白度。
所述分子筛制氧机设有一控制系统运行的微型处理器控制系统,所述微型处理器控制系统连接有一CO2浓度传感器,所述CO2浓度传感器位于金针菇生长车间内,且位于分子筛制氧机的出气口的后方,或者在距离5m以外的地方,以便于测量金针菇生长车间内的CO2浓度。在CO2浓度过高时,增加制氧速度,抑制CO2浓度;在CO2浓度过低时,降低制氧速度,维持或者提高CO2浓度。
附图说明
图1为分子筛制氧机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提高金针菇白度的工艺包括在为金针菇提供半封闭的金针菇生长车间,培养基制备,生长环境调控。
(1)培养基配方包括:玉米芯10%-30%、米糠20%-30%、麸皮20%-30%、啤酒糟5%-10%,以及吸水性原料,吸水性原料可以采用木屑,也可以采用甜菜渣。通过调整培养基配方,并在培养基配方中增加吸水性原料,保持金针菇生长营养充足,并保证长时间处于湿度较高的状态。
(2)生长环境调控包括:控制温度在3~5摄氏度;控制光照在每天1小时以内;控制CO2的体积比浓度在4000~5000PPM。
原先金针菇生长环境中会控制在温度在5摄氏度以上,每天光照在1.5小时以上,控制CO2的体积比浓度在7000~9000PPM。本发明中,通过降低温度、减少光照、减少CO2的体积比浓度,等技术增加金针菇白度。通过上述技术可以有效提高生长的金针菇的包括,菇柄、菇盖、菇根在内的部位的白度。
培养基配方中的湿度控制在97%~98%。实验表明,相对于原有技术的湿度更高,更高的湿度,有利于菇柄、菇盖的均匀性,并且可以促进一次出芽,以及可以保证根部更为紧实。
控制光照的方式为采用短时多次照射的方式,一次照射时间控制在每小时照射一次,一次照射3.5分钟以内。也可以将照射时间控制在每半小时照射一次,每次的照射时间控制在1.8分钟以内。也可以将照射时间控制在每2小时照射一次,每次的照射时间控制在7分钟以内。
另外还对生长中的金针菇进行吹风,每天吹风时间控制在7小时以内。相对于原有技术中每天吹风时间10小时相比,明显缩短。吹风方式采用短时间隔吹风的方式,可以是每半小时吹风9分钟以内,还可以是每小时吹风18分钟以内。
参照图1,降低CO2的体积比浓度到4000~5000PPM的方式,可以是在金针菇生长车间的进风口设置一分子筛制氧机1,分子筛制氧机1的出气口3朝向金针菇生长车间内侧。通过为金针菇生长车间增加氧气含量的方式,降低CO2的体积比浓度。同时因为氧气含量增加,可以更进一步促进提高金针菇白度。
分子筛制氧机1设有一控制系统运行的微型处理器控制系统2,微型处理器控制系统2连接有一CO2浓度传感器4,CO2浓度传感器4位于金针菇生长车间内,且位于分子筛制氧机1的出气口3的后方,或者在距离5m以外的地方。以便于测量金针菇生长车间内的CO2浓度。在CO2浓度过高时,增加制氧速度,抑制CO2浓度。在CO2浓度过低时,降低制氧速度,维持或者提高CO2浓度。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2)

1.提高金针菇白度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为金针菇提供半封闭的金针菇生长车间,培养基制备,生长环境调控;
培养基配方按重量百分比由以下物料组成:玉米芯10%-30%、米糠20%-30%、麸皮20%-30%、啤酒糟5%-10%,以及吸水性原料;
所述吸水性原料采用木屑或甜菜渣;
所述生长环境调控包括:
控制温度在3~5摄氏度;控制光照在每天1小时以内;控制CO2的体积比浓度在4000~5000PPM;
所述培养基配方中的湿度控制在97%~98%;
还对生长中的金针菇进行吹风,每天吹风时间控制在7小时以内;
吹风方式采用短时间隔吹风的方式,每小时吹风18分钟以内或者每半小时吹风9分钟以内;
控制光照的方式为采用短时多次照射的方式,将照射时间控制在每半小时照射一次,每次的照射时间控制在1.8分钟以内;
控制CO2的体积比浓度到4000~5000PPM的方式,是在金针菇生长车间的进风口设置一分子筛制氧机,分子筛制氧机的出气口朝向金针菇生长车间内侧,通过为金针菇生长车间增加氧气含量的方式,控制CO2的体积比浓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金针菇白度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子筛制氧机设有一控制系统运行的微型处理器控制系统,所述微型处理器控制系统连接有一CO2浓度传感器,所述CO2浓度传感器位于金针菇生长车间内,且位于分子筛制氧机的出气口的后方,在CO2浓度过高时,增加制氧速度,抑制CO2浓度;在CO2浓度过低时,降低制氧速度,维持或者提高CO2浓度。
CN201210419268.XA 2012-10-29 2012-10-29 提高金针菇白度的工艺 Active CN10317243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419268.XA CN103172434B (zh) 2012-10-29 2012-10-29 提高金针菇白度的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419268.XA CN103172434B (zh) 2012-10-29 2012-10-29 提高金针菇白度的工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72434A CN103172434A (zh) 2013-06-26
CN103172434B true CN103172434B (zh) 2014-08-06

Family

ID=486327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419268.XA Active CN103172434B (zh) 2012-10-29 2012-10-29 提高金针菇白度的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17243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38993A (zh) * 2015-04-20 2015-08-19 江苏华绿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白酒糟复合培养基及其在工厂化栽培白色金针菇中的应用
CN108901586A (zh) * 2017-04-12 2018-11-30 邵阳市云新高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金针菇的栽培方法
CN110192496A (zh) * 2019-07-17 2019-09-03 江苏友康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灰树花栽培料配方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66346A (zh) * 2008-07-31 2009-02-18 芜湖野树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纯白金针菇的培育方法
KR20100071155A (ko) * 2008-12-19 2010-06-29 문상영 표고버섯 재배방법
CN102668878B (zh) * 2012-05-08 2014-07-02 东莞香市菌业科技有限公司 以莞香木屑食用菌培养基栽培金针菇的方法
CN102640662A (zh) * 2012-05-23 2012-08-22 李珏成 一种高原金针菇培养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72434A (zh) 2013-06-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72525B (zh) 椰糠制备的食用菌工厂化栽培基质及其应用
CN105076136B (zh) 褪黑素在提高植物抵抗涝害胁迫中的新应用
CN102050673B (zh) 食用菌木株母种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
CN107409750A (zh) 一种利用益菌柳栽培黑木耳的方法
CN102067786B (zh) 灵芝或黄背木耳的栽培方法
CN102863273B (zh) 西藏地区地栽黑木耳培养基及西藏地区地栽黑木耳的栽培方法
CN104041328A (zh) 黄金金针菇的栽培方法
CN103172434B (zh) 提高金针菇白度的工艺
CN104480026B (zh) 一种用于提取木耳多糖的木耳菌丝体的生产方法
CN104303832A (zh) 一种鸡腿菇的栽培方法
CN107311732A (zh) 一种银耳栽培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JP5551921B2 (ja) ホンシメジの菌床栽培方法
CN104509369A (zh) 一种香菇的生产工艺
CN110495350B (zh) 一种珊瑚黑木耳高产栽培方法
CN101953266A (zh) 平菇菌的袋式栽培方法
CN107216178A (zh) 一种真姬菇栽培方法
CN103843582A (zh) 金针菇选拔菌株培养工艺
CN103621312A (zh) 一种以石头为基座的灵芝盆景及其制作方法
CN107810779A (zh) 废物再利用的秀珍菇的培育方法
CN108293603A (zh) 一种黑木耳的养殖方法
CN107094499A (zh) 一种利用谷元粉为培养基稳定栽培桑黄的方法
CN201638572U (zh) 一种以动物鸣声和音乐相结合的声频助长器
CN110972894A (zh) 绣球菌工厂化栽培基质及生产工艺
CN109287376A (zh) 一种鸡腿菇的栽培技术
CN105052543B (zh) 一种人工栽培白蜡伞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