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利用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
图1~图8是表示本实施例的图。
以下,利用图1~图8对本发明的构成进行说明。
如图1或图2所示,在汽车等车辆1上设置有空气调节装置(以下,称作空调装置2)。
所述空调装置2具备空调装置主体4和管道6,所述空调装置主体4设置于在车室的前部所设置的仪表板3的内部,所述管道6将来自所述空调装置主体4的空调用空气输送至设置在车室的各部分的排出口5。
如图3所示,上述空调装置主体4具备中空的空调装置机壳部11、以及设置在上述空调装置机壳部11上的空气送入口12和空气送出口13。
中空的空调装置机壳部11在其内部从风上游侧依次具有蒸发器(冷却用热交换器)15和加热器芯(加热用热交换器)16。蒸发器15的风下游侧被分隔壁分为热风通路17和旁通通路18,加热器芯16设置在热风通路17的内部。在蒸发器15与加热器芯16之间设置有能够将经过蒸发器15后的空调用空气分配给热风通路17和旁通通路18的混合门19。在图3的情况下,混合门19被制成朝向风下游侧突出的圆弧状部件。
在此,蒸发器15利用在空调装置2中所使用的制冷剂的蒸发潜热来冷却空调用空气。另外,加热器芯16利用被发动机加热后的冷却水的热量来加热空调用空气。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将空调装置主体4的内部分割为多个区域,并能够针对每个区域的空调进行控制。
在图4所示例中,分割为驾驶席用区域A、副驾驶席用区域B和后部座席用区域C这三个区域A~C。
即,在分割为3个区域A~C的情况下,需要用分隔壁(区域分割用分隔壁)等将空调装置主体4的内部划分为与区域A~C的数目相当的多个区域。同时,混合门19也需要分割为与各个区域A~C的数目相当的多个部分。
在图4中,在每个区域A~C中,设置有独立的滑动门单元25a、25b、25c,并且沿后述的输出轴42a、42b、42c的轴线方向将这些滑动门单元连接而一体化。
以下,为了说明,对于各个滑动门单元25a、25b、25c中共通的构成部位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
另外,通过以下方式进行体现,即:对于控制驾驶席用区域A的空调的滑动门单元25a的构成部位标注附图标记a,对于控制副驾驶席用区域B的空调的滑动门单元25b的构成部位标注附图标记b,而对于控制后部座席用区域C的空调的滑动门单元25c的构成部位标注附图标记c。
此外,对于特定的滑动门单元所固有的构成部位,不标注附图标记a、b、c来进行描述。
如图4~图6所示,上述的混合门19具备滑动门单元25a、25b、25c,所述滑动门单元25a、25b、25c具有框状的滑动门框23a、23b、23c和滑动门部24a、24b、24c,上述滑动门框23a、23b、23c具有热风侧开口部21a、21b、21c和冷风侧开口部22a、22b、22c,上述滑动门部24a、24b、24c通过沿着上述滑动门框23a、23b、23c在热风侧开口部21a、21b、21c和冷风侧开口部22a、22b、22c之间滑动,而能够对热风侧开口部21a、21b、21c和冷风侧开口部22a、22b、22c进行开闭或进行开度调整。
滑动门单元25a、25b、25c具备能够将滑动门部24a、24b、24c安装在滑动门框23a、23b、23c的两侧部上的一对门安装壁部26a、26b、26c。
另外,滑动门单元25a、25b、25c具备可自如滑动地支承滑动门部24a、24b、24c的滑动导向部28a、28b、28c。
如图6所示,所述滑动导向部28a、28b、28c中的28c具有从滑动门部24c的两侧部突出设置的导向销58c、以及设置在门安装壁部26c上的导向槽59c。
另外,虽然未图示,但导向销和导向槽也可以与滑动门单元25c同样地设置在滑动门单元25a、25b上。
另外,在滑动门单元25a、25b、25c上设置有能够滑动驱动滑动门部24a、24b、24c的滑动驱动部29a、29b、29c。
其中,在位于两侧部的驾驶席用区域A的滑动门单元25a和副驾驶席用区域B的滑动门单元25b中,上述滑动驱动部29a、29b分别具有设置在滑动门部24a、24b上并向滑动方向延伸的齿条部35a、35b、以及向上述齿条部35a、35b传递驱动力的齿轮机构部36a、36b。
所述齿轮机构部36a、36b主要由与齿条部35a、35b直接啮合的输出齿轮41a、41b、安装在上述输出齿轮41a、41b的轴心上的输出轴42a、42b、以及将上述输出轴42a、42b轴支承在门安装壁部26a、26b上的轴支承部43a、43b构成。
在滑动门部24a、24b的两侧部设置一对齿条部35a、35b,与齿条部35a、35b对应地在输出轴42a、42b的两端部附近设置一对输出齿轮41a、41b,经由轴支承部43a、43b将输出轴42a、42b的两端部轴支承在门安装壁部26a、26b上。另外,将输出轴42a、42b相对于滑动方向设置在热风侧开口部21a、21b与冷风侧开口部22a、22b之间的位置。
利用上述结构,可以形成空调用空气不会直接吹向或难以吹向组成齿轮机构部36a、36b的输出齿轮41a、41b的结构。
另外,在输出轴42a、42b上连接有直流电机或脉冲电机等未图示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提供使滑动门部24a、24b作开闭动作或开度调整动作的驱动力。
另一方面,在位于中间部的后部座席用区域C的滑动门单元25c中,如果在热风侧开口部21c与冷风侧开口部22c之间的位置上设置输出轴,则输出轴42a、42b会成为障碍而不能直接连接外部的驱动装置。
因此,如图5所示,例如通过在风量比冷风侧少的热风侧开口部21c的一侧追加设置具有输入齿轮44的内侧输入轴45,可以经由内侧输入轴45间接地与外部的驱动装置相连接。由输入齿轮44和内侧输入轴45构成内侧输入轴部。
另外,内侧输入轴部(内侧输入轴45+输入齿轮44)的两端部由两处的轴承60以两端支撑状态轴支承,所述两处的轴承60分别设置在后部座席用区域C的滑动门单元25c的一对门安装壁部26c上。
另外,在需要的情况下,在输出轴42c上附加设置与输入齿轮44啮合的中间齿轮46。
另外,在将空调装置主体4的内部分割为多个区域A~C的情况下,由于难以增大空调装置主体4的宽度尺寸,所以需要适当减少各区域A~C的宽度尺寸。
因此,在图4中,与驾驶席用区域A的滑动门单元25a和副驾驶席用区域B的滑动门单元25b相比,后部座席用区域C的滑动门单元25c的宽度较窄。
由于后部座席用区域C的滑动门单元25c的宽度窄,所以不具有像驾驶席用区域A的滑动门单元25a或副驾驶席用区域B的滑动门单元25b那样在两侧部设置一对齿轮机构部36c的输出齿轮41c的余地,因此在滑动门框23c的宽度中央部各设置一个齿轮机构部36c的输出齿轮41c。
另外,如图5所示,后部座席用区域C的滑动门单元25c(的滑动门框23c)构成为,在风下游侧一体地附加设置有分隔壁部48(区域分割用分隔壁),并且如图6所示,所述分隔壁部48被分割为左右的分割片48x、48y。
另外,如图7所示,在驾驶席用区域A的滑动门单元25a上设置有外侧输入轴52,所述外侧输入轴52传递用于驱动后部座席用区域C的滑动门单元25c的滑动门部24c的开闭动作的驱动力。在外侧输入轴52的外侧的端部安装有由轴承环构成的转动部件54。由外侧输入轴52和转动部件54构成外侧输入轴部。
外侧输入轴部经由第一轴孔(第一轴支承部)50a、转动部件54以悬臂状态被轴支承,所述第一轴孔50a设置在驾驶席用区域A的滑动门单元25a的、不与后部座席用区域C的滑动门单元25c相连接的一侧的侧面的门安装壁部26a上。
此外,在外侧输入轴部上连接有直流电机、脉冲电机等未图示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提供使滑动门部24c作开闭动作或开度调整动作的驱动力。
另外,外侧输入轴52的、不与转动部件54相连接的一侧的端部通过嵌合在图5所示的设置在内侧输入轴45的、与滑动门单元25a相连接的一侧的端部上的连接孔56内而被连接。由这样连接起来的内侧输入轴部和外侧输入轴部构成输入轴。
在此,外侧输入轴52具有方形截面形状。由此,由未图示的驱动装置提供给外侧输入轴52的驱动力有效地传递给内侧输入轴45而不会在外侧输入轴52和连接孔56之间产生打滑。
另外,在图4中,位于两侧部的滑动门单元25a和滑动门单元25b被设计成,将图中的上下方向反转时,二者具有相同形状的方式。
另外,构成为如下方式:使滑动门单元25a的一对门安装壁部26a中的不与滑动门单元25c相连接的一侧(一侧)的门安装壁部26a、和滑动门单元25b的一对门安装壁部26b中的不与滑动门单元25c相连接的一侧(另一侧)的门安装壁部26b相互朝向相反一侧并能够与滑动门单元25c连接。
另外,在滑动门单元25a的一对门安装壁部26a中的与滑动门单元25c相连接的一侧的门安装壁部26a、和滑动门单元25b的一对门安装壁部26b中的与滑动门单元25c相连接的一侧的门安装壁部26b上设置有未图示的连接部件,利用这种连接部件与滑动门单元25c的门安装壁部26c相连接。
更具体地,虽然在滑动门单元25a的一对门安装壁部26a中的不与滑动门单元25c相连接的一侧的门安装壁部26a上,如上所述地设置有将与外侧输入轴52相连接的转动部件54轴支承的第一轴孔(第一轴支承部)50a,但另外,在使滑动门单元25a上下反转而朝向相反一侧并与滑动门单元25c相连接时,在内侧输入轴45的轴线的延长线与不与滑动门单元25c相连接的一侧的门安装壁部26a的交点的位置上,设置有与第一轴孔(第一轴支承部)50a相同形状的第二轴孔(第二轴支承部)51a。
此外,在滑动门单元25b的一对门安装壁部26b中的不与滑动门单元25c相连接的一侧的门安装壁部26b上,设置有第一轴孔50b和第二轴孔51b,使得在使滑动门单元25b上下反转而朝向相反一侧并与滑动门单元25c连接时,第一轴支承部位于与第一轴孔50a相同的位置,而第二轴支承部位于与第二轴孔51a相同的位置。
另外,在内侧输入轴45的滑动门单元25b一侧的端部上,设置有与连接孔56相同形状的连接孔57。
在使滑动门单元25a和滑动门单元25b上下反转而朝向相反一侧并与滑动门单元25c相连接时,经由转动部件54将外侧输入轴52设置在滑动门单元25b的第一轴孔50b中,所以能够实现与图4相同的构成。
另外,也可以如图8所示,从滑动门单元25a的第一轴孔50a拆下转动部件54,并将其作为转动部件55设置在滑动门单元25b的第二轴孔51b中,进而,拆下外侧输入轴52,并将其作为外侧输入轴53,使其一端与转动部件55相连接,并使另一端与设置于内侧输入轴45的轴端部上的连接孔57嵌合而进行连接,由此,能够从滑动门单元25b侧传递使滑动门单元25c的滑动门部24c作开闭动作或开度调整动作的驱动力。
以下,对上述实施例的作用和效果进行说明。
﹙作用效果1﹚
在上述实施例中,在三个并列设置的滑动门单元25a、25b、25c中的中间的滑动门单元25c上,具备对齿条部35c和输出齿轮41c传递驱动力的输入齿轮44和中间齿轮46,所述齿条部35c朝向滑动门部24c的滑动方向延伸,所述输出齿轮41c与齿条部35c啮合。
被分割为具有输入齿轮44的内侧输入轴部(输入齿轮44+内侧输入轴45)和外侧输入轴部(外侧输入轴52+转动部件54)的输入轴被设置成与输出轴平行,并由设置在中间滑动门单元25c的一对门安装壁部26c上的轴承60以两端支承状态对内侧输入轴部的两个端部进行轴支承。
此外,外侧输入轴部的外侧端部被设置在位于最外侧的滑动门单元25a的外侧的门安装壁部26a上的第一轴孔50以悬臂状态轴支承。
由于外侧输入轴部的内侧端部构成为能够与内侧输入轴部的连接孔56相连接,所以能够对中间的滑动门单元25c的输出齿轮41c有效地传递开闭滑动门部24c的驱动力。
因此,能够用简单的结构来构成可以对三个区域进行空气调节的空调装置。
﹙作用效果2﹚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例中,中间的滑动门单元25c的内侧输入轴部(输入齿轮44+内侧输入轴45)在内侧输入轴部的至少连接外侧输入轴部(外侧输入轴52+转动部件54)的一侧的轴端部上,具有能够通过嵌合连接外侧输入轴部的内侧端部的连接孔56。
另外,具有如下构成,即:能够将由位于最外侧的滑动门单元25a的外侧的门安装壁部26a以悬臂状态轴支承的外侧输入轴部与中间的滑动门单元25c的内侧输入轴部分离。
因此,能够在分别组装了中间的滑动门单元25c和最外侧的滑动门单元25a的状态下,在之后,将外侧输入轴52与连接孔56相连接,因此,提高了滑动门单元25a、25b、25c的装配性。
﹙作用效果3﹚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例中,位于最外侧的一对滑动门单元25a、25b形成为相同形状,并且所述位于最外侧的一对滑动门单元25a、25b构成为可使最外侧的门安装壁部26a、26b上下反转而朝向外侧来使用。
因此,由于滑动门单元25a、25b可以为相同部件,所以能够实现部件的通用化,由此能够减少部件的数量。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例中,滑动门单元25a在位于最外侧的门安装壁部26a上,在一侧具有能够对外侧输入轴部(外侧输入轴52+转动部件54)的外侧端部进行轴支承的第一轴支承部,并且同时在另一侧具有能够对外侧输入轴部(外侧输入轴52+转动部件54)的外侧端部进行轴支承的第二轴支承部。
此外,在中间的滑动门单元25c的内侧输入轴(输入齿轮44+内侧输入轴45)的两个轴端部具有能够通过嵌合与外侧输入轴部(外侧输入轴52+转动部件54)的内侧端部连接的一对连接孔56、57。
因此,如图8所示,可以将在图4中设置在一侧的外侧输入轴部(外侧输入轴52+转动部件54)也设置在另一侧。
由此,能够根据设置直流电机、脉冲电机等产生进行滑动门部24c的开闭动作或开度调整动作的驱动力的驱动装置的空间,来变更传递驱动力的方向,因此能够提高空调装置的布置自由度。
另外,例如能够对应于左侧驾驶车辆和右侧驾驶车辆,来变更传递进行滑动门部24c的开闭动作或开度调整动作的驱动力的方向。
另外,虽然将设置在中间的滑动门单元25c上的内侧输入轴45和输入齿轮44是分体的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即使将它们形成为一体,也能够获得相同的效果。
以上,虽然利用附图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由于实施例只不过例示了本发明,所以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实施例的构成;不言而喻,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的设计变更等也包含在本发明内。另外,例如在各实施例内包含多种构成的情况下,虽然未特别记载,但不言而喻,这些构成的可能组合也包含在本发明中。此外,在表示多个实施例和变形例的情况下,虽未特别记载,但不言而喻,将上述实施例和变形例进行组合后的方案也包含在本发明中。另外,针对附图中描述的构成,虽未特别记载,但不言而喻,也包含在本发明中。此外,在具有“等”用语的情况下,意味着包含同等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