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56864A - 雷公藤甲素在抑制ra滑膜血管新生药物中的应用 - Google Patents

雷公藤甲素在抑制ra滑膜血管新生药物中的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56864A
CN103156864A CN2011104211510A CN201110421151A CN103156864A CN 103156864 A CN103156864 A CN 103156864A CN 2011104211510 A CN2011104211510 A CN 2011104211510A CN 201110421151 A CN201110421151 A CN 201110421151A CN 103156864 A CN103156864 A CN 1031568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iptolide
huvec
medicine
cell
hfl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42115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娜
刘春芳
孔祥英
郭炜
李香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Materia Medica of CAMS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Materia Medica of CAM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Materia Medica of CAMS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Materia Medica of CAMS
Priority to CN20111042115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156864A/zh
Publication of CN1031568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5686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雷公藤甲素在制备抑制类风湿性关节炎(RA)滑膜血管新生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所述的雷公藤甲素可应用于抑制RA滑膜血管新生的药物中,开拓了雷公藤的新用途,为抑制RA滑膜血管新生的药物提供了新选择。

Description

雷公藤甲素在抑制RA滑膜血管新生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雷公藤甲素在制备抑制RA滑膜血管新生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雷公藤为卫矛科植物雷公藤的根,又叫黄藤、黄腊藤、菜虫药、红药、水莽草。雷公藤是中药中治疗RA疗效肯定的药物。雷公藤甲素是从雷公藤中分离出的含有3个环氧基的二帖内酯化合物,是雷公藤发挥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的主要成分之一。已有多家文献报道,雷公藤甲素在体内外对RA具有较好的抗炎、免疫抑制和保护软骨的作用,其抗炎和免疫抑制涉及的主要机制包括:①下调T细胞受体的信号传道,抑制T细胞增殖,活化半胱氨酸蛋白酶,进而诱导T细胞凋亡;②调节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VCAM)表达,阻止白细胞穿过血管壁到达炎症部位;③抑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及其产物前列腺素(PG)E2和一氧化氮(NO)的产生;④抑制趋化因子调节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蛋白(RANTES)、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MIP-1)趋化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向炎症部位迁移等;其发挥软骨保护的作用机制包括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的产生和基因表达,而对其内源性的特异性抑制剂TIMPs则有增强作用。
近年来研究表明,雷公藤能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研究发现,雷公藤甲素能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迁移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uPA)等的表达与合成;雷公藤甲素体外抑制培养的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活性及管腔形成能力,抑制鸡胚尿囊膜的血管形成,其机制与抑制内皮细胞uPA和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的蛋白和基因表达有关。
RA是一种病因未明的以关节破坏为主的慢性、全身性的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其主要病理环节包括滑膜炎症增生,血管翳形成,以及软骨和骨组织的破坏等几个方面。已经证明雷公藤甲素具有很好的抗炎、免疫抑制和软骨保护作用,从而抑制RA的滑膜炎症、软骨破坏,但是对RA滑膜血管生成(血管翳)方面的抑制作用及机制尚未见报道。虽然,有文献报道雷公藤甲素具有抗(肿瘤)血管新生的作用,但是这些研究所采用的载体是体外培养的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肿瘤细胞和/或鸡胚尿囊膜模型等,不具有RA滑膜血管新生的特异性,因此雷公藤甲素对RA滑膜血管新生方面的作用仍需要研究。VEGF/VEGF受体途径和血管生成素(Ang)/Tie2信息通路是调控血管生成的两条主要途径,在RA发病过程中受多种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1β的调节。从VEGF/VEGF受体途径和Ang/Tie2信息通路切入探讨雷公藤甲素抗RA滑膜血管新生(血管翳)的作用机理,尚未见相关报道。
本发明从VEGF/VEGF受体途径和Ang/Tie-2信息通路等血管生成调控通路切入,体内实验选择与人类RA临床特征最为接近的胶原诱导型关节炎(CIA)大鼠模型、体外实验采用RA病人滑膜成纤维细胞(RA-HFLS)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首次探讨雷公藤甲素抗RA滑膜血管新生的作用及机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雷公藤甲素在制备抑制RA滑膜血管新生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提供的药物被制成经胃肠道给药剂型或非胃肠道给药剂型。优选的药物为雷公藤甲素水溶液的口服剂型。药物的制备方法可按目前的常规方法制备。
本发明的发明人采用DA大鼠构建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模型,经雷公藤甲素低剂量(11μg/kg)、中剂量(22μg/kg)、高剂量(45μg/kg)治疗4w后,明显抑制CIA大鼠炎症关节滑膜细胞的增生,减少滑膜中毛细血管和未形成管腔结构的新生血管的数量。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对炎症关节滑膜中血管内皮细胞标志物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CD)31进行染色,结果显示雷公藤甲素能量效依赖的抑制滑膜中CD31的累积光密度(IOD),且22~45ug/kg剂量的作用显著,进一步的滑膜血管密度结果分析显示,CIA模型大鼠关节滑膜血管大量增生,且以小血管为主,雷公藤甲素能抑制滑膜小血管的增生。采用在体小鼠基质胶栓子实验研究发现50ng/ml剂量的雷公藤甲素可明显抑制VEGF诱导的基质胶内血管内皮细胞的浸润。采用体外实验研究结果显示,10~50ng/ml剂量的雷公藤甲素可显著抑制HUVEC的增殖,抑制VEGF诱导的HUVEC迁移,1~50ng/ml剂量的雷公藤甲素可显著降低HUVEC黏附能力,抑制VEGF诱导的HUVEC管腔形成能力,且呈现明显的浓度依赖性;同时,10~50ng/ml剂量的雷公藤甲素可显著抑制IL-1β诱导的RA-HFLS的增殖活性和黏附能力,抑制VEGF诱导的RA-HFLS迁移,且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性。以上体内外实验研究结果提示雷公藤甲素能抑制RA滑膜血管新生的作用。
进一步采用体外实验探讨雷公藤甲素抑制滑膜血管新生的作用机制。1~50ng/ml剂量的雷公藤甲素显著抑制RA-HFLS分泌IL-17、VEGF、Ang1,且对IL-17有剂量依赖性,10~50ng/ml雷公藤甲素的对TNFα和50ng/ml的雷公藤甲素对Ang2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50ng/ml剂量的雷公藤甲素可显著上调HUVEC VEGFR2水平,10~50ng/ml剂量的雷公藤甲素能显著上调HUVEC Tie2表达水平。这些结果显示雷公藤甲素抑制RA滑膜血管新生的作用机制与其抑制血管新生相关因子TNFα、IL-17、VEGF、Ang1、Ang2的蛋白表达,同时上调血管新生相关受体Tie2、VEGFR2的蛋白表达有关。
本发明所述的雷公藤甲素可应用于抑制RA滑膜血管新生的药物中,开拓了雷公藤的新用途,为抑制RA滑膜血管新生的药物提供了新选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雷公藤甲素对CIA大鼠滑膜血管的作用;
图2为本发明所述雷公藤甲素对CIA大鼠关节滑膜中CD31表达的作用;
图3为本发明雷公藤甲素对小鼠基质胶栓子中血管形成的作用(100×);
图4为本发明雷公藤甲素对VEGF诱导的HUVEC迁移的影响;
图5为本发明雷公藤甲素对VEGF诱导的HUVEC管腔形成能力的影响;
图6为本发明雷公藤甲素对VEGF诱导的RA-HFLS迁移的作用。
图中:Con代表空白组;Mod代表模型组;TP代表雷公藤甲素处理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例1 雷公藤甲素对CIA大鼠关节滑膜血管生成、血管标志物CD31表达、血管密度的作用
本试验所采用动物为健康、雄性DA大鼠(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院实验动物中心),SPF级,60只,体重170±5g。恒温、恒湿喂养3天。实验期间自由饮水,饲固体饲料,喂养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基础理论研究所实验动物中心。
本试验所采用造模方法:按将0.1mol/L冰醋酸溶液加入牛II型胶原(购自Chondrex公司,批号:080280)中,4℃过夜,再加入等体积不完全弗氏佐剂(Chondrex公司,批号:090070)充分乳化,得到终浓度为1mg/ml的胶原乳化剂。给予除正常对照组外大鼠尾根部2~3cm处皮内注射胶原乳剂(100μl/只),注射当日记为免疫第0天,第7天再次注射同等量胶原乳化剂,激活免疫。正常对照组以等量生理盐水对照处理。
本试验取适量雷公藤甲素(福建医学科学院林绥教授提供),适量二甲基亚砜DMSO(含量<0.05%)溶解过夜,再用生理盐水配制成母液,4℃保存。给药剂量分别为11μg/kg,22μg/kg和45μg/kg;给药途径为腹腔灌胃给药;给药体积为1ml/100g体重大鼠,给药时间从第0-35天,每天一次。
本试验空白对照为等体积生理盐水。
本试验数据均以SPSS软件处理。实验结果见图1-2和表1-2所示。
1.1 雷公藤甲素对CIA大鼠关节滑膜血管生成的作用
炎症关节组织HE染色实验结果显示,CIA模型大鼠关节滑膜细胞排列紊乱,增生明显,并呈绒毛状、或乳头状伸向关节腔深处,可见明显的新血管增生,新生血管多为毛细血管,由1到2层内皮细胞构成,无平滑肌细胞围绕,还可见大量未形成管腔结构的新生血管呈点状散在分布在滑膜当中。雷公藤甲素能明显抑制滑膜细胞的增生,减少滑膜中毛细血管和未形成管腔结构的新生血管的数量。见图1。
1.2 雷公藤甲素对CIA大鼠关节滑膜血管标志物CD31表达和血管密度的作用
CD31是血小板源内皮细胞黏附分子,是血管内皮细胞标志物。炎症关节CD31免疫组化染色实验结果显示(图2,表1),正常大鼠滑膜血管中CD31基本无表达,CIA模型大鼠关节滑膜中血管内皮细胞及滑膜细胞可见阳性表达,阳性细胞呈棕色。经雷公藤甲素治疗后能明显抑制滑膜组织中CD31的阳性表达。图像分析结果显示CIA模型大鼠滑膜组织中CD31阳性表达的IOD明显升高,雷公藤甲素能量效依赖的抑制滑膜中CD31的IOD,且22~45ug/kg剂量的作用显著。
进一步从CD31特异性染色得到的滑膜血管密度结果显示(表2),CIA模型成功后,关节滑膜血管大量增生,血管增生以小血管为主,雷公藤甲素能抑制滑膜小血管的增生。
表1 雷公藤甲素对CIA大鼠关节滑膜中CD31表达的作用
Figure BDA0000120670110000061
注:与正常比较##P<0.01;与模型比较*P<0.05
表2 雷公藤甲素对CIA大鼠滑膜血管密度的作用
Figure BDA0000120670110000062
注:与正常比较##P<0.01;与模型比较*P<0.05,**P<0.01
实例2 雷公藤甲素对在体小鼠基质胶栓子中血管形成的作用
本试验采用的C57BL/6小鼠,雌性,6周,购自北京大学医学部实验动物中心(动物许可证号:SCXK(京)2006-0008),喂养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基础理论研究所实验动物中心。
本试验的基质胶制备:19.5mg/ml基质胶(BD公司产品)500ul含VEGF165 400ng/ml,肝素钠10U/ml,加入配好的药物,漩涡混匀器充分混匀。
本试验用75%酒精消毒小鼠局部皮肤,右下腹股沟区皮下注射含药基质胶。12d后,脱椎处死小鼠,剪开皮肤,腹膜,暴露栓子,钝性分离取出基质胶栓子,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切片5um,HE染色。
本试验取适量雷公藤甲素,适量DMSO(含量<0.05%)溶解过夜,再用生理盐水配制成母液,4℃保存。给药剂量为50ng/ml;空白对照为等体积生理盐水。
本试验结果见图3:VEGF有促进小鼠基质胶中内皮细胞的浸润;50ng/ml剂量的雷公藤甲素可抑制VEGF诱导的小鼠基质胶中血管内皮细胞的浸润。
实例3 雷公藤甲素对体外培养的HUVEC的增殖、迁移、粘附、管腔形成及血管新生相关受体蛋白表达水平的作用
3.1 雷公藤甲素对HUVEC增殖的作用
本试验HUVEC(购自ScienCell INC.Cat No:8000)常规培养于含5%FBS,1%内皮细胞生长添加物(ECGS),和1%青霉素/链霉素溶液(P/S)的内皮细胞培养基中,置37℃、5%CO2、饱和湿度培养箱内培养。为保证细胞有良好状态,实验用细胞皆为4代到6代。
本试验取第4代的HUVEC用0.25%胰酶消化成单细胞悬液后,离心去上清,调整细胞浓度至3×104/ml,接种于96孔板,每孔100μl。培养24h后,分别加入不同浓度雷公藤甲素(终浓度为1、10、50ng/ml)。继续培养24h,每孔加MTS 20μl。培养4h后,在酶标仪上测吸光度(A)值,波长为490nm。每组设3个复孔,实验重复3次。
本试验数据均以SPSS软件处理。实验数据结果见表3:10~50ng/ml剂量的雷公藤甲素可显著抑制HUVEC的增殖。
表3 雷公藤甲素对HUVEC增殖的影响
Figure BDA0000120670110000071
注:与空白比较**P<0.01
3.2 雷公藤甲素对VEGF诱导的HUVEC迁移的作用
本试验的HUVEC培养同3.1。
本试验采用Transwell双室培养板检测HUVEC迁移情况:HUVEC细胞生长融合至80%,静息12h,消化,无血清培养基重悬细胞,上室加入200ul含药细胞悬液,10万细胞/孔。下室加入500ul含5%FBS的ECM,VEGF165 20ng/ml。迁移时间4h。润湿的棉签拭去膜上未迁移的细胞。甲醇(37℃水浴)固定10min。0.1%结晶紫染色10min,650ul/孔。蒸馏水冲洗10min×3次。将插槽翻转倒置,用正置光学显微镜200×计数迁移到膜下的细胞,每次实验计算3~5个随机视野拍照计数。
本试验数据均以SPSS软件处理。实验数据结果见图4和表4:VEGF可显著促进HUVEC的迁移;10~50ng/ml剂量的雷公藤甲素可显著抑制VEGF诱导的HUVEC迁移,且呈现明显的浓度依赖性。
表4 雷公藤甲素对VEGF诱导的HUVEC迁移的影响
Figure BDA0000120670110000082
注:与空白比较##P<0.01,与模型比较*P<0.05
3.3 雷公藤甲素对HUVEC黏附的作用
本试验的HUVEC培养同3.1。
本试验采用FN包被96孔板:将FN(1mg/ml)配置成20mg/L的工作液,加至96孔板中,每孔50μl,4℃培养过夜后吸除多余液体,每孔再加入1%BSA100μl封闭,于37℃、5%CO2培养箱内培养60min。接种密度200细胞悬液,HUVEC 15万细胞/孔,加药,每组4复孔。孵育1.5h,PBS冲洗2遍去除未贴壁细胞。吸弃上清100ul,加MTS 20ul/孔,37℃孵育4h。490nm测A值,取4孔平均值。
本试验数据均以SPSS软件处理。实验数据结果见表5:1~50ng/ml剂量的雷公藤甲素可显著降低HUVEC黏附能力,且呈现明显的浓度依赖性。
表5 雷公藤甲素对HUVEC黏附的影响
注:与空白比较#P<0.05,###P<0.001;与模型比较***P<0.001
3.4 雷公藤甲素对VEGF诱导的HUVEC管腔形成能力的作用
本试验的HUVEC培养同3.1。
本试验的基质胶于4℃冰箱冰上过夜融化;高压灭菌过的移液器吸头和EP管4℃冰箱预冷。基质胶(10mg/ml)包被96孔板,保持在冰上操作,45ul/孔,37℃放置60min使其凝固。消化生长至70~80%融合的HUVEC,离心后内皮细胞培养基(5%FBS,ECGS)重悬,接种细胞2×104个/孔(细胞悬液160ul),加不同浓度含药培养基40ul,对照组加等量培养基。37℃,5%CO2温箱中孵育16~18h,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并拍照,用Image Pro Plus v7.0分析系统计数每个孔5个随机选定的低倍视野(50×)下分支点。
本试验数据均以SPSS软件处理。实验结果见图5和表6:VEGF诱导可显著增加HUVEC在基质胶上的管腔形成能力;1~50ng/ml剂量的雷公藤甲素可显著HUVEC管腔形成能力,且呈明显的浓度依赖性。
表6 雷公藤甲素对VEGF诱导的HUVEC管腔形成能力的影响
Figure BDA0000120670110000101
注:与空白比较#P<0.05;与模型比较**P<0.01
3.5 雷公藤甲素对HUVEC血管新生相关受体蛋白VEGFR2和Tie2水平的作用
本试验的HUVEC培养同3.1。
HUVEC接种至T25瓶中,待达到80%融合时,分设以下各组:空白组、雷公藤甲素(1、10、50ng/ml)组,加药处理24h,收细胞,裂解,提蛋白,-80℃冻存。
本试验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VEGFR2和Tie2表达水平,步骤同3.4。
本试验数据均以SPSS软件处理。实验数据结果见表7:50ng/ml剂量的雷公藤甲素可显著上调HUVEC VEGFR2水平,10~50ng/ml剂量的雷公藤甲素能显著上调HUVEC Tie2表达水平,说明雷公藤甲素可显著促进HUVEC VEGFR2和Tie2的表达。
表7 雷公藤甲素对HUVEC VEGFR2和Tie2表达的影响
Figure BDA0000120670110000111
注:与空白比较*P<0.05,***P<0.001
实例4 雷公藤甲素对体外培养的RA-HFLS的增殖、迁移、粘附及血管新生相关因子的作用
4.1 雷公藤甲素对IL1-β诱导的RA-HFLS增殖的作用
本试验RA-HFLS(购自Cell Applications INC.)常规培养于含2mM谷氨酰胺、100U/mL青霉素、80U/mL链霉素、10%FBS及10%生长因子的滑膜细胞专用培养基中,置37℃、5%CO2、饱和湿度培养箱内培养。为保证细胞有良好状态,实验用细胞皆为4代到8代。
IL-1β诱导的RA-HFLS增殖检测:取第6代的RA-HFLS用0.25%胰酶消化成单细胞悬液后,离心去上清,调整细胞浓度至3×104/ml,接种于96孔板,每孔100μl。培养24h后,IL-1β(10ng/mL)诱导,分别加雷公藤甲素(终浓度为1、10、50ng/ml),并设相应的空白对照组。继续培养48h,每孔加MTS 20μl。培养4h后,在酶标仪上测A值,波长为490nm。每组设3个复孔,实验重复3次。
本试验数据均以SPSS软件处理。实验数据结果见表8:IL-1β可明显提高RA-HFLS的增殖活性,10~50ng/ml剂量的雷公藤甲素可显著抑制RA-HFLS的增殖,且呈现一定的浓度依赖性。
表8 雷公藤甲素对IL1-β诱导的RA-HFLS增殖的作用
Figure BDA0000120670110000112
Figure BDA0000120670110000121
注:与空白比较#P<0.05;与模型比较***P<0.001
4.2 雷公藤甲素对VEGF诱导的RA-HFLS迁移的作用
本试验RA-HFLS培养同4.1;
本试验采用Transwell双室培养板检测RA-HFLS迁移情况:RA-HFLS细胞生长融合至80%,静息24h,消化,无血清培养基重悬细胞,上室加入200ul含药雷公藤甲素(终浓度为1、10、50ng/ml),5×104个细胞/孔;下室加入500ul含10%FBS的正常培养基,rhVEGF165 50ng/ml。迁移时间7h。润湿的棉签拭去膜上未迁移的细胞。甲醇(37℃水浴)固定10min。0.1%结晶紫染色10min,650ul/孔。蒸馏水冲洗10min×3次。将插槽翻转倒置,用正置光学显微镜200×计数迁移到膜下的细胞,每次实验计算3~5个随机视野拍照计数。
本试验数据均以SPSS软件处理。实验数据结果见图6和表9:VEGF可显著促进RA-HFLS的迁移数,1~50ng/ml剂量的雷公藤甲素可显著抑制其迁移,且呈现明显的浓度依赖性。
表9 雷公藤甲素对VEGF诱导的RA-HFLS迁移的作用
Figure BDA0000120670110000122
注:与空白比较##P<0.01;与模型比较*P<0.05,**P<0.01
4.3 雷公藤甲素对IL-1β诱导的RA-HFLS黏附的作用
本试验RA-HFLS培养同4.1。
本试验用纤连蛋白(FN:Millipore公司产品)包被96孔板:将FN(1mg/ml)配置成20mg/L的工作液,加至96孔板中,每孔50μl,4℃培养过夜后吸除多余液体,每孔再加入1%BSA 100μl封闭,于37℃、5%CO2培养箱内培养60min。接种200ul RA-HFLS细胞悬液,3×104个细胞/孔,加药,每组4复孔。孵育1.5h,PBS冲洗2遍去除未贴壁细胞。吸弃上清100ul,加MTS 20ul/孔,37℃孵育4h。490nm测A值,取4孔平均值。
本试验数据均以SPSS软件处理。实验数据结果见表10:BSA阴性对照组和空白组相比A值显著减小,说明RA-HFLS对FN有较强的黏附能力;模型组A值较空白组显著增大,说明IL-1β诱导可显著增加RA-HFLS对FN的黏附;10~50ng/ml剂量的雷公藤甲素可显著降低RA-HFLS黏附能力。
表10 雷公藤甲素对IL-1β诱导的RA-HFLS黏附的作用
Figure BDA0000120670110000131
注:与空白比较#P<0.05,###P<0.001;与模型比较**P<0.01,***P<0.001
4.4 雷公藤甲素对RA-HFLS上清中血管新生相关因子(TNFα、IL-17、VEGF、Ang1、Ang2)的作用
本试验的RA-HFLS培养同4.1。
本试验将RA-HFLS接种至12孔板,待达到80%融合时,用含0.1%FBS的DMEM培养液静息24h,分设以下各组:空白组、IL-1β诱导的模型组、IL-1β诱导+雷公藤甲素(1、10、50ng/ml)组加入不同浓度药物孵育24h,收上清,-80℃冻存。
本试验根据ELISA试剂盒检测说明检测TNFα、IL-17、VEGF、Ang1、Ang2含量,步骤如下:
●各试剂在使用前平衡至室温。
●加样:分别设空白孔、标准孔、待测样品孔。除空白孔外,余孔分加标准溶液或待测样品100μl,轻轻混匀,37℃,60min,弃去液体,甩干。
●每孔加检测溶液1100μl,37℃,60min。洗板3次,350μl/每孔,甩干。
●每孔加检测溶液2100μl,37℃,60min,洗板5次,甩干。
●依序每孔加底物溶液100μl,37℃避光显色30min。
●序每孔加终止溶液50μl,终止反应。用酶联仪在450nm波长下依序测量各孔的光密度(OD值)。
本试验数据均以SPSS软件处理。实验数据结果见表11:1~50ng/ml剂量的雷公藤甲素显著抑制RA-HFLS分泌IL-17、VEGF、Ang1,且对IL-17有剂量依赖性,10~50ng/ml剂量的雷公藤甲素对TNFα和50ng/ml剂量的雷公藤甲素对Ang2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表11 雷公藤甲素对RA-HFLS上清中各成分含量的作用
Figure BDA0000120670110000141
注:与空白比较#P<0.05,##P<0.01,###P<0.001;与模型比较*P<0.05,**P<0.01,***P<0.001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方案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6)

1.雷公藤甲素在制备抑制RA滑膜血管新生药物中的应用。
2.一种抑制RA滑膜血管新生的药物,其特征在于,该药物的有效成分包括雷公藤甲素。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被制成经胃肠道给药剂型或非胃肠道给药剂型。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为口服剂。
5.如权利要求2-4任意一项所述的药物,其特征在于,该药物用于动物实验的有效剂量为11~45μg/kg。
6.如权利要求2-4任意一项所述的药物,其特征在于,该药物用于细胞实验的有效剂量为1~50ng/ml。
CN2011104211510A 2011-12-15 2011-12-15 雷公藤甲素在抑制ra滑膜血管新生药物中的应用 Pending CN10315686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4211510A CN103156864A (zh) 2011-12-15 2011-12-15 雷公藤甲素在抑制ra滑膜血管新生药物中的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4211510A CN103156864A (zh) 2011-12-15 2011-12-15 雷公藤甲素在抑制ra滑膜血管新生药物中的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56864A true CN103156864A (zh) 2013-06-19

Family

ID=485807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4211510A Pending CN103156864A (zh) 2011-12-15 2011-12-15 雷公藤甲素在抑制ra滑膜血管新生药物中的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156864A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08193A (zh) * 2009-01-15 2010-05-19 江西中医学院 含雷公藤甲素药物与凤尾草配伍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和用途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08193A (zh) * 2009-01-15 2010-05-19 江西中医学院 含雷公藤甲素药物与凤尾草配伍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和用途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前德等: "雷公藤甲素对类风湿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系MH7A中VEGF、MMP-9水平变化的影响",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王雷等: "雷公藤甲素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Martin et al. Chronic morphine treatment inhibits LPS-induced angiogenesis: implications in wound healing
CN108753682A (zh) 促内皮细胞成血管的外泌体活性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ariente et al. Treatments for Crohn’s disease–associated bowel damage: a systematic review
CN104324053A (zh) 一种快速愈合犬创伤组织的犬干细胞分泌因子修复液
CN106167789A (zh) 低氧处理的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应用
Ohtani et al. Recent developments in morphology of lymphatic vessels and lymph nodes
EP3023104A1 (en) Use of recombinant ganoderma lucidum immunomodulatory protein (rlz-8) in preparation of medicine for treating melanoma
CN104736709A (zh) 基于钙粘蛋白调节的组合物和治疗
Cheng et al. Biocompatibility of polypropylene mesh scaffold with 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
CN107488627A (zh) 一种治疗难治性皮肤破损的生物凝胶剂及其应用
CN102920729B (zh) 低聚甘露糖醛酸或其药用盐在制备防治白细胞减少症药物中的应用
Lin et al. Therapeutic effects of erythropoietin expressed in mesenchymal stem cells for dilated cardiomyopathy in rat
CN103736092A (zh) 抑制新生淋巴管生成的方法和药物
CN106397586A (zh) 一种抗皮肤癣菌的特异性卵黄抗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7982536A (zh) 一种药物作用靶点的组合物和应用
CN103251585A (zh)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在抑制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a中的作用及其应用
CN103156864A (zh) 雷公藤甲素在抑制ra滑膜血管新生药物中的应用
CN110772534A (zh) 多系分化持续应激细胞在制备抗炎药物中的应用
CN104120104B (zh) 一种cd34+细胞的生产方法
CN101411698A (zh) 丹参丹酚酸a的用途
CN1448138A (zh) 青蒿琥酯和二氢青蒿素抗血管生成作用的药物制剂及用途
CN104926943B (zh) 凋亡素组合肽及其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CN101513399B (zh) T-2毒素在制备治疗骨癌及骨髓增生异常的药物中的应用
Feng et al. Vaccaria segetalis extract can inhibit angiogenesis
CN105561313A (zh) 降低5-ht2br含量和抑制其活性的物质在制备治疗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产品中的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