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47181A - 纺纱机上的抽吸设备 - Google Patents

纺纱机上的抽吸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47181A
CN103147181A CN2012105184534A CN201210518453A CN103147181A CN 103147181 A CN103147181 A CN 103147181A CN 2012105184534 A CN2012105184534 A CN 2012105184534A CN 201210518453 A CN201210518453 A CN 201210518453A CN 103147181 A CN103147181 A CN 1031471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lf shells
flange
section
suction tube
pumping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51845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47181B (zh
Inventor
R.纳格利
G.施奈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Original Assignee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CH01938/1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H705843A1/d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filed Critical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Publication of CN1031471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471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471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4718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纺纱机上的抽吸设备。一种用于纺纱机的彼此相邻设置的两个牵伸装置单元(2,3)的抽吸设备,包括收集器管(12)和从收集器管伸出并且沿着相反方向延伸的两个抽吸管(26,30),两个抽吸管的两个向外指向开口(17,18)相对于从各个牵伸装置单元(2,3)输送的纱线(G)指向,其中抽吸管的与外部开口(17,18)相对的端部通过内部开口(32,33)通向公共收集器管(12)。为了简化已知抽吸设备的生产并且为了避免堵塞,提出了抽吸管(26,30)的向外指向开口(17,18)指向相反的方向,并且通向收集器管(12)的抽吸管的开口(32,33)同轴地彼此相对。

Description

纺纱机上的抽吸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纺纱机的彼此相邻设置的两个牵伸装置单元的抽吸设备,包括收集器管和从所述收集器管伸出并且沿着相反方向延伸的两个抽吸管,并且两个抽吸管的向外指向开口指向从各个牵伸装置单元输送的纱线,其中两个抽吸管的与外部开口相对的端部通过内部开口通向公共收集器管。
背景技术
纺纱机的特殊问题在于,在断线的情况下,仍然从牵伸装置单元输送的纤维材料必须传送离开,以便它不会以不受控的方式进入纺纱元件中。为此目的,使用了抽吸设备,其中对于每个纺纱台,在纤维材料流附近设置一个抽吸管。这种设备例如示出在DE 3642820 A1中。抽吸管的开放端在此位于牵伸装置单元的罗拉、牵伸装置的所谓输出罗拉下方,并且分别位于线5的右侧或者沿着操作者的观察方向的线的后方,在根据DE’820的纺纱机的情况下,操作者分别位于输送罗拉的左侧或者线和抽吸管的左侧。如在DE说明书中所示,抽吸管的开放端应该位于尽可能靠近线或者尽可能靠近线在输出罗拉上的夹持位置的位置。为了简化抽吸设备并且为了减少待移动的空气体积,已经提出了抽吸设备的其他方案,其中两个相邻牵伸装置的抽吸管通向连接到中央抽吸通道的公共收集器管。这种方案例如示出在DE 101 44 570 A1中。然而,关于该方案,发现在一些情况下,在抽吸管到收集器管的输送点的区域中发生纤维堆积。因为抽吸管以某个角度通向收集器管,所以在抽吸管到收集器管的传输点处,抽吸的纤维在抽吸设备的静止壁处被转向并且被沿着其引导。在该过程中,由于存在摩擦力,所以纤维可能在该点处被卡住,在一定时间之后,这会导致抽吸设备在该转向点处的堵塞。通常,抽吸设备由注塑模制部件制成。为了能够使用注模方法根据DE 101 44 570 A1生产具有附接的抽吸管的收集器管,复杂且昂贵的注模模具是必需的。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两个相邻纺纱台的抽吸设备,该抽吸设备避免了已知方案的所述缺点并且能够以简单的方式生产。
该目的通过提出抽吸管的向外指向开口沿着相反方向朝向并且通向收集器管的抽吸管开口同轴地彼此相对来实现。结果,通向收集器管内的开口以同样距离彼此相对。这意味着,由所施加的负压产生的空气流在收集器管中的其开放端区域中碰撞,并且然后通过收集器管被输送离开。因此,被抽吸的纤维由空气流连续地捕获,而不再由静止壁处的偏转点捕获。因为两个抽吸管的空气流直接互相冲撞,所以在该区域中还产生了空气湍流,该湍流防止了纤维附着在抽吸管或收集器管的内壁上。因为抽吸管在公共平面中延伸,所以将抽吸管生产为注模部件得到了简化。术语“抽吸管的向外指向开口沿着相反方向朝向”意味着,在两个开口处经由负压源产生的空气流在一个平面中彼此完全相反地对齐。
而且,提出了收集器管由能够互相联接的至少两个纵向段形成,其中第一纵向段由全面闭合的管轮廓构成,而第二纵向段由沿着纵向方向分开并且能够互相联接的两个管状半壳形成,并且在每个半壳上附接有一个抽吸管。
通过该提出的实施例,其中收集器管的第二纵向段由两个管状半壳构成,每个半壳具有一个抽吸管,将它们生产为注模部件得到了进一步简化,并且因此更加地节省成本。这意味着,为了实现期望的形状不再需要用于注模部件的复杂型芯。
有利地,各个半壳和与各个半壳连接的抽吸管形成为整体。因此,在注模加工期间还能够适当地形成各个半壳与抽吸管之间的过渡,以便纤维没有附着的可能性。
并且,提出了从每个向外指向开口开始,抽吸管的截面积沿着朝向通向收集器管的开口的方向,至少在抽吸管的最大长度部分上逐步或连续地增大。
这确保了抽吸管的抽吸开口的区域中的沿着纱线的方向的高抽吸动力,并且通过输送截面的后续扩大,使得能够没有任何问题地将被抽吸的纤维材料输送离开。由于输送截面的扩大,还减小了抽吸管的内壁与纤维材料之间的摩擦阻力。
有利地,还提出了半壳在所有情况下设置有在管状截面上突出并且环绕管状截面的一个凸缘,其中所述凸缘设置有互相间隔开地设置的高部和深部,它们当轴向地联结两个半壳时建立两个半壳的可靠锁定连接。
术语“圆周凸缘”应该理解为联接各半壳的半圆形圆周表面的相应端部的凸缘。在各半壳的相应端部管联接的区域中,凸缘半圆形地延伸,并且形成用于管状抽吸通道的关于到横向于半壳的抽吸通道设置的抽吸管的过渡的盖。当联接两个半壳时,互相间隔开地设置在两个半壳的其中一个的凸缘上的高部接合在与其对应地定位并且设置在另一个半壳的凸缘中的深部中。因此,一方面,两个半壳相对于彼此定位以便于形成管状抽吸通道,并且另一方面通过适当形状的高部和深部可拆卸地互锁。术语“深部”也包括设置在凸缘中的通孔。
因此,能够进行两个半壳的简化组装,其中所形成的内部由上下放置的圆周凸缘相对于周围环境密封隔离。
互相连接两个半壳的另一种可能性是提出了半壳在所有情况下设置有在管状截面上突出并且环绕管状截面的一个凸缘,其中第一半壳的凸缘设置有销,销互相间隔开地设置,当轴向地联结两个半壳时突出到第二半壳的相对凸缘的通孔中,并且以一定量突出超过所述通孔,销的突出部受到按压设备挤压,以便销的突出部突出超过通孔的外周从而建立两个半壳的不可拆卸连接。
为了将由两个联接的半壳形成的抽吸通道内部与周围环境更好地密封隔离,还提出了对于抽吸管的第一半壳,在凸缘上的圆周高部设置为距半圆形截面的内部宽度恒定距离,并且对于抽吸管的第二半壳,圆周深部以距半圆形截面的内部宽度相同的恒定距离设置在凸缘中,其中当轴向地联结两个半壳时高部接合在深部中。
为了避免纤维被捕获在半壳之间的分隔点处,提出了两个半壳的凸缘的相对表面以这样的方式分别形成在圆周高部或圆周深部与每个半圆形截面的内部宽度之间的区域中,即,在两个半壳的组装状态下在这些表面之间存在大约同样的距离的方式。
这样,在所形成的抽吸通道的内部与圆周层状密封件之间产生了大约平行的圆周间隙。这里间隙的间距选择为以便纤维能够穿过但不会被捕获或卡在其中。这意味着,潜在贯穿该间隙的纤维被后续供应的纤维材料推动或冲出所述间隙。这意味着,在联接的半壳的抽吸通道内产生自清除的效果。
并且,提出了两个半壳的连接的实施例,其中两个半壳在所有情况下设置有在管状截面上突出并且环绕管状截面的一个凸缘,其中在两个半壳的组装状态观察时,第一半壳的凸缘在第二半壳上局部地突出并且第二半壳的凸缘在第一半壳的凸缘上完全突出并且与第一半壳的凸缘形成可靠锁定夹持连接。
通过该实施例,能够在两个半壳之间建立可靠锁定的简单连接,两个半壳在凸缘之间没有绒毛会堆积的向外突出联结部边缘。这意味着,两个半壳之间的联结部被从外部封装,并且具有没有绒毛会堆积的光滑外表面。并且,通过所提出的连接,因为该连接同时形成迷宫式密封,所以不需要提供附加的密封元件,。
为了将两个半壳牢固且固定地保持在其组装位置,还提出了第二半壳的凸缘设置有开放的接纳部,该接纳部朝向所述收集器管的第二纵向段向内指向,并且所述第一半壳的凸缘的外部轮廓以可靠锁定的方式接纳在接纳部中,所述第二半壳的凸缘设置在所述第一半壳的凸缘上方的完全突出部的区域中,其中当沿着半壳的径向方向观察时,向内指向腹板在第一半壳的凸缘上局部地突出,所设置的在第一半壳的凸缘上局部地突出的腹板确保了该凸缘不能自动地与第一半壳的凸缘的所提出的接纳部脱离。因此获得了牢固的连接,其可以仅通过施加足够的力而再次手动地脱离。
还为了利用该方案防止纤维堆积在联结部区域中的半壳的内部,还提出了在两个半壳的组装位置,在半壳的凸缘的端面之间设置有间隙,该间隙朝向两个半壳的内部开放并且由第一半壳的凸缘与外部密封隔离。因此,实现了与在其他示例性实施例中已经描述的相同效果。
为了将收集器管的两个纵向段互相连接,提出了在半壳的与供抽吸管紧固的端部相对的端部设置有联接腹板,所述收集器管的由半壳形成的第二纵向段能够经由所述联接腹板通过对应的接纳部联接到所述收集器管的第一纵向段,所述对应的接纳部设置在所述收集器管的第一纵向段上。这样使得能够实现两个纵向段之间的简单且可拆卸的连接。
优选地,所要求保护的抽吸设备在纺纱机中使用,其中抽吸管的向外指向开口设置在从相邻牵伸装置单元输送的纱线之间,其中所述抽吸管的与各个牵伸装置单元相关联的开口侧向地设置在纱线通道的区域中。这样使得能够将各抽吸管的抽吸开口尽可能靠近牵伸装置单元的纺纱三角区地定位。术语“牵伸装置单元”或“牵伸装置”在本发明中的含义中还包括牵伸装置设置有紧密设备(紧密)的这种实施例。
下文借助示例性实施例更详细地示出和描述本发明的其他优点。
附图说明
在图中:
图1表示具有根据本发明的抽吸设备的牵伸装置单元的示意侧视图。
图2表示根据图1的局部视图Y。
图3表示根据图1的抽吸设备的放大俯视图。
图4表示根据图3的抽吸设备的第二纵向段的侧视图。
图5表示根据图4的剖视图X-X。
图6表示根据图5的放大局部视图Z。
图6a通过联结部的另一个实施例表示根据图5的另一个放大局部视图Z。
图7通过另一个实施例表示根据图4的剖视图X-X。
图8表示根据图7的放大局部视图N。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表示纺纱机(例如环锭纺纱机)的牵伸装置单元1,在牵伸装置单元1的下游设置有未示出的纺纱设备,以便于将设置有捻度的纱线G卷绕到筒管上。如图2所示(根据图1的视图Y),图1中所示的牵伸装置单元1是具有两个彼此相邻工作的牵伸装置2、3的双牵伸装置单元,其压力罗拉6(6a)、8(8a)、10(10a)被公共压力杆D加压。所述压力杆D安装在机架MG上以便能够绕着轴线DA枢转,并且被未示出加载设备加压,以便于施加压缩力K到压力罗拉6(6a)、8(8a)、10(10a)的轴Ax上。在图2中仅示出牵伸装置3的其中一个压力罗拉10a。供给到各个牵伸装置2、3的纤维材料例如由从未示出的筒管(粗纱管)分离的纤维粗纱L(粗纱)构成。纤维粗纱L通过下罗拉5(5a)和压力罗拉6(6a)供给到各个牵伸装置2、3的输入罗拉对E的夹持位置。从这里,粗纱L进入包括下罗拉7(7a)和压力罗拉8(8a)的中间罗拉对M之间的夹持位置。在罗拉对E和M之间,粗纱L受到解捻牵伸。为了将罗拉对M与A之间的纤维材料更好地引导在后续的主牵伸区域中,而绕着下罗拉7(7a)和压力罗拉8(8a)分别供给皮圈Ru和Ro,该皮圈经由示意示出的引导部件(例如支架)保持在它们的恰当位置。在下皮圈Ru与上皮圈Ro之间被引导并且受到主要牵伸的纤维材料以纱线G的形式经由夹持位置KS从各个牵伸装置2、3向下供给到纺纱机(例如具有钢领、钢丝圈),该纺纱机未详细示出并且在该纺纱机上纱线卷绕到筒管上。在该纺纱过程期间,在牵伸装置2、3的各个输送罗拉对A、Aa处形成纺纱三角区SD。在由牵伸装置2、3输送的纱线G之间,附接了抽吸设备12。这里,抽吸设备12的抽吸开口17、18位于各个纺纱三角区SD的区域中并且相对于纱线通道侧向的位置,特别如图1所示。
在本示例中,抽吸设备12由两个纵向段L1和L2构成。第一纵向段L1由经由开口14连接到中央抽吸通道15的圆柱形管20构成。如示意所示,抽吸通道15连接到负压源P。为了密封之目的,适当布置的橡胶元件11可以附接在开口14的区域中。
在与开口14相对的端部上,管20设置有圆柱形接纳部21,接纳部21具有扩大的直径,并且通过接纳部21联接到抽吸设备的第二纵向段L2,如例如在图3的放大视图中所示以及下面更详细描述的那样。第二纵向段L2(也参见图3和图4)由半壳形状元件24、28(简称为“半壳”)构成,其每个分别设置有一个向外指向的抽吸管26和30。抽吸管26和30形成为锥形,其中从各个抽吸开口17、18开始,抽吸管26和30的截面朝向各个半壳形状元件24、30增加,并且分别通过开口32和33在各元件24和30中分别张开。
元件24(第二半壳)具有圆周凸缘25,圆周凸缘25通过其两端通向与元件24的半圆径向对齐的半圆凸缘F。元件28(第一半壳)也具有圆周凸缘29,圆周凸缘29在两个半壳形状元件24、28的组装状态下通过其表面29a抵靠在表面25a上。这特别示出在图5的放大视图Z、图6和图6a中。
圆周凸缘29通向与元件28的半圆截面径向对齐的半圆凸缘F1。在两个元件24、28的组装状态下,两个半圆凸缘F1、F2形成公共圆形凸缘F。在抽吸设备12的两个纵向段L1、L2的组装状态下,凸缘F的端面35抵靠在接纳部21的端面22上并且形成两个纵向段L1、L2之间的密封面。
在元件24的凸缘F1上方突出的半圆端部表示为联接部K1,并且设置有互相间隔开地设置并且与凸缘F1对齐的半圆凸缘F3和F4。同样,元件28具有在凸缘F2上方突出并且表示为联接部K2的端部。在该联接部K2上,半圆凸缘F4和F6与凸缘F2间隔开并且与之平行地附接。如图3所示,凸缘F3和F4在组装状态下形成公共圆形凸缘Fx,而凸缘F5和F6形成公共圆形凸缘Fz。在如图3所示的组装位置,其中两个纵向段L1和L2也在接纳部的区域中互相联接,凸缘Fx的外直径通过其直径D1抵靠在接纳部21的内部宽度的内直径D2上并且与后者一起形成另一个密封件。因此,由联接部K1和K形成的联接元件K的内部、以及接纳部21的内部被相对于周围环境密封隔离。为了当联接第二纵向段L1和L2时以简单的方式将两个纵向段L1和L2的联接元件K联接到第一纵向部件的接纳部21,而使凸缘Fz的直径D3小于凸缘Fx的直径D2。
为了使两个纵向部件L1和L2或者它们的圆形截面相对于彼此固定,而在接纳部21的具有直径D2的内部宽度的区域中设置沿着纵向方向对齐的凹槽23,紧固到凸缘F2的腹板37接合在该凹槽中。
两个半壳形状元件24、28分别经由凸轮39和40互锁或保持在一起,凸轮39和40互相间隔开地分别附接在凸缘25和29的相应表面25a和29a上,其中所述凸轮39、40分别伸入凸缘25和29的相应相对开口42和43中并且建立可靠锁定连接。图6的放大局部视图更详细地示出这些连接的其中一个,其中在凸缘25和29的长度上互相间隔开地提供若干个这些连接。
在图6a的放大局部视图中示出元件24、28的凸缘25和29的连接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这里,销45互相间隔开地例如装配在凸缘25上,穿过凸缘25的对应相对开口46并且以尺寸m突出超过后者。在联结两个元件24、28之后,凸缘25和29的两个表面25a和29a实现彼此上下抵靠。然后,借助按压工具压缩销45的以尺寸m突出的部分,直到形成突出超过开口46的直径的头部48。因此两个元件24、28不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
为了将两个半壳形状元件24、28的内部IR相对于周围环境更好地密封隔离,而使元件24在接触表面25a的区域中设置有圆周凹槽51,相对接触表面29a的圆周腹板53接合在圆周凹槽51中,并且与所述凹槽一起形成迷宫式密封(图6)。凹槽51和腹板53分别在相应凸缘25和29的长度上延伸。这确保了相对于环境空气的牢固密封隔离。
为了防止纤维附着或被捕获在两个元件24、28的分隔点的区域中,接触表面25a和29a在所有情况下从腹板53与凹槽51之间的连接开始,分别设置有指向内部IR的一个深部A1和A2(图6、图6a)。因此形成具有间距k的平行间隙SP。如果纤维进入该间隙GP,那么它们不会挤在其中,而是由后来的纤维材料再次携带离开。这意味着防止了纤维成分卡在所述分隔点处的风险。在图7(根据图4的剖视图X-X)中示出关于两个半壳24、28的连接的另一个实施例,如图8中的视图N(图7)的放大局部视图更详细地示出。还在该示例中,两个半壳24、28在其端部具有凸缘58、60,两个半壳借助所述凸缘以可靠锁定的方式互相连接,而不需要附加的辅助部件(例如销、螺钉等)。通过这里所示的实施例,同时将第二纵向段L2的内部IR相对于周围环境密封隔离,以便在联结部的区域中不需要附加的密封部件。
这里,第一半壳28的凸缘58设置有向内指向肩部68,其内表面70与半壳24的外表面72局部地交叠,并且在组装位置抵靠在外表面72上。并且,在半壳24上附接有凸缘60,凸缘60在凸缘58的外表面AF上完全地交叠或覆盖凸缘58。凸缘60具有形成向内指向接纳部55的L形截面积,凸缘60通过接纳部55在所示的组装位置与凸缘58形成可靠锁定连接。术语“向内”是指管段的内部IR。
在L形截面的端部,凸缘60设置有向内突出腹板62,腹板62在凸缘58的后表面63上局部地突出,并且将凸缘58在凸缘60的接纳部55中保持在其所示的锁定位置。这意味着,如果要解锁所述连接,那么需要施加力以便使凸缘60的L形段通过存在的弹性向外偏转,直到腹板62位于表面63的外部,并且因此使得凸缘58能够移出接纳部55。
为了利于组装,而使凸缘60设置有斜面74。为了在半壳24、28之间或者其凸缘58、60之间的联结部区域中分别避免尖锐边缘,这里也使间隙SP在凸缘58、60的表面58a和60a之间设置有间距k。这也防止了纤维卡在该区域中。间隙SP由凸缘58的内表面70相对于周围空气而与外部密封隔离。
在两个抽吸管26和30沿着位于平面EB中的轴线50的方向大约轴向平行对齐的状态下,它们的相对开口32、33同样互相平行。然而,这样的实施例也是可能的,其中两个抽吸管26、30的轴线在收集器管12内交叉,假设它们以相对于平面EB很小的角度延伸。尽管相对于平面EB成很小的迎角,但是抽吸管26和30的开口32、33将基本上同轴地彼此相对。因此,在抽吸管中由负压源P产生的空气流P1、P2在抽吸管12的中部碰撞,并且沿着抽吸方向Px偏转,被抽吸的纤维材料沿着抽吸方向Px供给到中央抽吸通道15。这样产生被抽吸的纤维材料不必须在从抽吸管到第二纵向段的内部IR的供给路径内的静止壁处偏转的事实。因此能够避免纤维材料堆积在这些偏转区域中。
如图1中的虚线示意所示,第二纵向段L2的半壳24、28还可以以弓形方式延伸。这取决于第一纵向段L1与通道15的连接的高度位置。
利用所提出的抽吸设备的实施例,一方面提出了能够以简单方式生产的抽吸元件,并且另一方面通过该抽吸元件使堆积导致的污染和堵塞最小。

Claims (13)

1. 一种用于纺纱机的彼此相邻设置的两个牵伸装置单元(2,3)的抽吸设备,包括收集器管(12)和从所述收集器管伸出并且沿着相反方向延伸的两个抽吸管(26,30),两个抽吸管的两个向外指向开口(17,18)相对于从各个牵伸装置单元(2,3)输送的纱线(G)指向,其中抽吸管的与外部开口(17,18)相对的端部通过内部开口(32,33)通向公共收集器管(12),其特征在于,所述抽吸管(26,30)的向外指向开口(17,18)指向相反的方向,并且通向所述收集器管(12)的抽吸管的开口(32,33)同轴地彼此相对。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抽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器管(12)由能够互相联接的至少两个纵向段(L1,L2)形成,其中第一纵向段(L1)由全面闭合的管轮廓(20,21)构成,而第二纵向段(L2)由沿着纵向方向分开并且能够互相联接的两个管状半壳(24,28)形成,并且在每个半壳上附接有一个抽吸管(26,30)。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抽吸设备,其特征在于,各个半壳(24,28)和与所述半壳连接的抽吸管(26,30)形成为整体。
4.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抽吸设备,其特征在于,从抽吸管(26,30)的每个向外指向开口(17,18)开始,抽吸管(26,30)的截面积沿着朝向通向收集器管(12,24,28)的开口(32,33)的方向,至少在所述抽吸管的最大长度部分上逐步或连续地增大。
5. 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抽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半壳(24,28)在所有情况下设置有在管状截面上突出并且环绕管状截面的一个凸缘(25,29),其中所述凸缘设置有互相间隔开地设置的高部(39,40)和深部(42,43),它们当轴向地联结两个半壳时建立两个半壳的可靠锁定连接。
6. 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抽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半壳(24,28)在所有情况下设置有在管状截面上突出并且环绕管状截面的一个凸缘(25,29),其中第一半壳(28)的凸缘(29)设置有销(45),销(45)互相间隔开地设置,当轴向地联结两个半壳(24,28)时突出到第二半壳(24)的相对凸缘(25)的通孔(42)中,并且以一定量突出超过所述通孔,销的突出部受到按压设备挤压,以便销(45)的突出部突出超过通孔(42)的外周从而建立两个半壳的不可拆卸连接。
7. 根据权利要求5或权利要求6所述的抽吸设备,其特征在于,对于抽吸管(L2)的第一半壳(28),在凸缘(29)上的圆周高部(53)设置为距半圆形截面的内部宽度恒定距离,并且对于抽吸管(L2)的第二半壳(24),圆周深部(51)以距半圆形截面的内部宽度相同的恒定距离设置在凸缘中,其中当轴向地联结两个半壳时高部(53)接合在深部(51)中。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抽吸设备,其特征在于,在圆周高部(51)或圆周深部(53)分别与每个半圆形截面的内部宽度(Dw)之间的区域中,两个半壳(24,28)的凸缘(25,29)的相对表面(25a,29a)在所有情况下具有一个深部(A1,A2),以便在两个半壳的组装状态下,在这些表面(25a,29a)之间存在大约同样的距离(k)。
9. 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抽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半壳(24,28)在所有情况下设置有在管状截面上突出并且环绕管状截面的一个凸缘(58,60),其中在两个半壳的组装位置观察时,第一半壳(28)的凸缘(58)在第二半壳(24)上局部地突出并且第二半壳(24)的凸缘(60)在第一半壳(28)的凸缘(58)上完全突出并且与第一半壳(28)的凸缘(58)形成可靠锁定夹持连接。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抽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半壳(24)的凸缘(60)设置有开放的接纳部(55),该接纳部(55)朝向所述收集器管(12)的第二纵向段(L2)向内指向,并且所述第一半壳(28)的凸缘(58)的外部轮廓(AK)以可靠锁定的方式接纳在接纳部(55)中,所述第二半壳(24)的凸缘(60)设置在所述第一半壳(28)的凸缘(58)上方的完全突出部(U)的区域中,其中当沿着半壳(28)的径向方向观察时,向内指向腹板(62)在第一半壳的凸缘上局部地突出。
11. 根据权利要求9至10任意一项所述的抽吸设备,其特征在于,在两个半壳(24,28)的组装位置,在半壳(24,28)的凸缘(58,60)的端面(58a,60a)之间设置有间隙(SP),该间隙朝向两个半壳的内部(IR)开放并且由第一半壳(28)的凸缘(58)与外部密封隔离。
12. 根据权利要求2至11任意一项所述的抽吸设备,其特征在于,在半壳(24,28)的与供抽吸管(26,30)紧固的端部相对的端部设置有联接腹板(F,Fx),所述收集器管(12)的由半壳(24,28)形成的第二纵向段(L2)能够经由所述联接腹板通过对应的接纳部(21)联接到所述收集器管的第一纵向段(L1),所述对应的接纳部(21)设置在所述收集器管(12)的第一纵向段(L1)上。
13. 一种纺纱机,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任意一项所述的抽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抽吸管(26,30)的向外指向开口(17,18)设置在从相邻牵伸装置单元(2,3)输送的纱线(G)之间,其中所述抽吸管(26,30)的与各个牵伸装置单元(2,3)相关联的开口(17,18)侧向地设置在纱线通道的区域中。
CN201210518453.4A 2011-12-07 2012-12-06 纺纱机上的抽吸设备 Active CN10314718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H01938/11 2011-12-07
CH01938/11A CH705843A1 (de) 2011-12-07 2011-12-07 Absaugvorrichtung für eine Spinnmaschine.
CH2872012 2012-03-05
CH00287/12 2012-03-0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47181A true CN103147181A (zh) 2013-06-12
CN103147181B CN103147181B (zh) 2017-09-15

Family

ID=485454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518453.4A Active CN103147181B (zh) 2011-12-07 2012-12-06 纺纱机上的抽吸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3119695A (zh)
CN (1) CN103147181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35870A (zh) * 2016-12-05 2017-02-22 江苏吉星光通讯科技有限公司 可实现在线清洁处理的织造工艺中的牵引罗拉
CN106968030A (zh) * 2015-10-13 2017-07-21 里特机械公司 空气纺纱机
CN108603310A (zh) * 2015-11-10 2018-09-28 平特Fa.Ni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纺纱机的抽吸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974222C (de) * 1947-02-05 1960-10-20 Hans Carl Dipl-Ing Bechtler Fadenbruch-Absaugeinrichtung fuer Spinnmaschinen, insbesondere zur Verarbeitung von Kammgarn
GB2063932A (en) * 1979-11-26 1981-06-10 Jacobi E & Co Kg Suction end catchers
CN101845693A (zh) * 2009-03-23 2010-09-29 里特机械公司 具有吸线设备的纺纱机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974222C (de) * 1947-02-05 1960-10-20 Hans Carl Dipl-Ing Bechtler Fadenbruch-Absaugeinrichtung fuer Spinnmaschinen, insbesondere zur Verarbeitung von Kammgarn
GB2063932A (en) * 1979-11-26 1981-06-10 Jacobi E & Co Kg Suction end catchers
CN101845693A (zh) * 2009-03-23 2010-09-29 里特机械公司 具有吸线设备的纺纱机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68030A (zh) * 2015-10-13 2017-07-21 里特机械公司 空气纺纱机
CN108603310A (zh) * 2015-11-10 2018-09-28 平特Fa.Ni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纺纱机的抽吸装置
CN108603310B (zh) * 2015-11-10 2021-10-08 平特Fa.Ni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纺纱机的抽吸装置
CN106435870A (zh) * 2016-12-05 2017-02-22 江苏吉星光通讯科技有限公司 可实现在线清洁处理的织造工艺中的牵引罗拉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47181B (zh) 2017-09-15
JP2013119695A (ja) 2013-06-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06214B (zh) 用于喷气纺纱机的带有喷射导管的锭子和接头方法
CN103147181A (zh) 纺纱机上的抽吸设备
US8966873B2 (en) Yarn-producing apparatus for an air spinning machine with an inset and a spinneret equipped therewith
CN101268222A (zh) 用于喷气纺纱装置的喷气嘴组件
CN104169477A (zh) 具有分开的喷丝嘴和接线嘴的喷气式纺织机
CN104975381B (zh) 喷气纺纱机纺纱工位及固定在喷气纺纱机喷纱嘴上的附件
CN104583478B (zh) 喷气式纺纱机的纺纱站
EP3276057B1 (de) Fadenführungseinheit, offenend-spinnmaschine und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spinnstelle
CN104520480A (zh) 用于紧密装置的支承元件
CN101054744B (zh) 用于空气喷嘴纺纱装置的带喷射通道的锭子形部件及其尖端和基体
CN104619898A (zh) 粗纱机械的纺纱站
EP2772572B1 (de) Spinnstelle zur Herstellung eines Garns
GB2174723A (en) Air vortex nozzle for spinning yarn from staple fibres
CN104233530A (zh) 纺纱喷嘴和装配有纺纱喷嘴的喷气式纺纱机的纺纱站
CN1856601B (zh) 用于纺织机的牵伸机构以及该牵伸机构用的压缩器
CN107639860B (zh) 一种纤维浸渍系统
CN101849055B (zh) 针织机和用于由粗纱生产针织品的方法
CN1793454B (zh) 精纺机纤维集束装置用的负压通道及该负压通道用的护板
CN1865552A (zh) 用于制造纺成的纱线的装置
US20220161479A1 (en) Die and method for molding reinforcing bar
CN201990776U (zh) 用于冷却多根合成长丝的装置
US4858809A (en) Conveying of filament bundles over long conveying sections
CN101622386B (zh) 用于由拉伸的纤维材料制造针织品的针织机
CN105668327A (zh) 纱线抽吸装置
CN103572426B (zh) 用于纺纱机的气流清洁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