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35396B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35396B
CN103135396B CN201210189876.6A CN201210189876A CN103135396B CN 103135396 B CN103135396 B CN 103135396B CN 201210189876 A CN201210189876 A CN 201210189876A CN 103135396 B CN103135396 B CN 10313539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latent
image
image carrier
photorecep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8987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35396A (zh
Inventor
田中有周
田中邦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1353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353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353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3539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laying down a uniform charge, e.g. for sensitising; Corona discharge devices
    • G03G15/029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laying down a uniform charge, e.g. for sensitising; Corona discharge devices corona discharge devices, e.g. wires, pointed electrodes, means for cleaning the corona discharge devic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2215/0167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sing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 G03G2215/0174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sing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plural rotations of recording member to produce multicoloured copy
    • G03G2215/0177Rotating set of developing unit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2Arrangements for laying down a uniform charge
    • G03G2215/026Arrangements for laying down a uniform charge by coronas
    • G03G2215/027Arrangements for laying down a uniform charge by coronas using wir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潜像形成部件,其包括圆筒形的潜像承载体和两个支撑部分;充电部件,其包括放电电极和控制电极;限制部分,其在充电部件中设置在控制电极的纵向上的两个端部,并且限制该控制电极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部;以及抵靠部分,其设置在相应的支撑部分上,该抵靠部分在其面向控制电极的位置处包括弯曲表面并且在控制电极的潜像承载体侧抵靠该控制电极,该弯曲表面具有与潜像承载体的旋转中心重合的曲率中心并且位于这样的位置:在该位置,该弯曲表面沿该潜像承载体的径向与该潜像承载体的外周面相距的距离等于该潜像承载体和控制电极之间的规定距离。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在将潜像形成在图像载体上并且通过将色调剂供应到潜像来形成色调剂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使用充电部件对图像载体的外周表面进行充电。
这种充电部件包括将电荷供应到图像载体的充电丝(放电电极的实例)以及对图像载体的电位进行控制的格格栅电极(控制电极的实例)。格格栅电极可以沿着图像载体弯曲以提高图像载体的充电速度。
例如,日本未经审查的专利申请公布No.2008-262114公开了与充电部件相关的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能够相对于潜像承载体精确地定位呈弯曲形状的控制电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潜像形成部件、充电部件、限制部分和抵靠部分。所述潜像形成部件包括圆筒形的潜像承载体和两个支撑部分,所述支撑部分设置在所述潜像承载体的两个端部,所述潜像承载体由所述支撑部分可旋转地支撑。所述充电部件包括放电电极和控制电极,所述放电电极放电以便向所述潜像承载体供给电荷,所述控制电极设置在所述放电电极和所述潜像承载体之间并且控制所述潜像承载体的电位,所述充电部件将所述潜像承载体的外周面充电至预定电位。所述限制部分在所述充电部件中设置在所述控制电极的纵向上的两个端部,并且限制所述控制电极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部。所述抵靠部分设置在相应的支撑部分上,所述抵靠部分在其面向所述控制电极的位置处包括弯曲表面并且在所述控制电极的潜像承载体侧抵靠所述控制电极。所述弯曲表面具有与所述潜像承载体的旋转中心重合的曲率中心并且位于这样的位置:在该位置,所述弯曲表面沿所述潜像承载体的径向与所述潜像承载体的所述外周面相距的距离等于所述潜像承载体和所述控制电极之间的规定距离(预定距离)。当所述充电部件安装在所述潜像形成部件上时,所述限制部分使所述弯曲表面抵靠所述控制电极,以便使所述控制电极沿着所述弯曲表面发生变形。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方面,与未提供本发明的该方面的情况相比,能够相对于潜像承载体更精确地定位呈弯曲形状的控制电极。
附图说明
基于以下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其中: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总体结构;
图2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单元的结构;
图3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感光体周围的区域的结构;
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感光体和充电单元的布置的透视图;
图5A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充电单元接近感光体的状态;
图5B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充电单元与感光体分离的状态;
图6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格栅电极的电极部分的形状;
图7A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格栅电极的总体结构的透视图;
图7B是沿着短边方向截取的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格栅电极的剖视图;
图8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充电单元的一个端部;
图9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充电单元的另一个端部;
图10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充电单元和感光体之间的关系的透视图;
图11是图10中的一部分的透视图;以及
图12A、图12B和图12C示出将充电单元安装到潜像形成部件上的过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在示出了示例性实施例的附图中,以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并且省略对这些部件的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
图像形成装置10按照沿竖直方向(箭头V的方向)从下到上的顺序包括:纸张收容单元12,其中收容有记录纸张P;图像形成单元14,其位于纸张收容单元12的上方并且在从纸张收容单元12供给的记录纸张P上形成图像;以及原稿读取单元16,其位于图像形成单元14的上方并读取原稿G。图像形成装置10还包括设置在图像形成单元14中并控制图像形成装置10的各部分的操作的控制器20。在下述说明中,分别将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10的装置主体10A的竖直方向、左右(水平)方向以及深度(水平)方向称为箭头V的方向、箭头H的方向以及箭头+D的方向。
纸张收容单元12包括第一收容单元22、第二收容单元24和第三收容单元26,这些收容单元中收容有具有不同尺寸的作为记录介质的实例的记录纸张P。第一收容单元22、第二收容单元24和第三收容单元26各自设置有将所收容的记录纸张P输送至图像形成装置10中的传送路径28的输送辊32。逐一地传送记录纸张P的成对的传送辊34和36沿传送路径28设置在各输送辊32下游的区域中。一对定位辊38在传送路径28上沿记录纸张P的传送方向设置在传送辊36的下游位置上。定位辊38暂时停止每张记录纸张P并在预定定时朝着下文将描述的二次转印位置输送记录纸张P。
在图像形成装置10的正视图中,传送路径28的上游部分从纸张收容单元12的左侧沿箭头V的方向线性地延伸至图像形成单元14的左下部。传送路径28的下游部分从图像形成单元14的左下部延伸至设置在图像形成单元14的右侧的排纸单元15。为在双面打印处理中反转和传送每张记录纸张P而设置的双面打印传送路径29与传送路径28连接。
在图像形成装置10的正视图中,双面打印传送路径29包括第一切换部件31、反转单元33、传送单元37和第二切换部件35。第一切换部件31在传送路径28和双面打印传送路径29之间进行切换。反转单元33沿着纸张收容单元12的右侧从图像形成单元14的右下部沿箭头-V的方向(在图1中向下)线性地延伸。传送单元37接收已被传送至反转单元33的每张记录纸张P的后端并沿箭头-H的方向(在图1中向左)传送记录纸张P。第二切换部件35在反转单元33和传送单元37之间进行切换。反转单元33包括间隔布置的多对传送辊42,并且传送单元37包括间隔布置的多对传送辊44。
第一切换部件31具有三棱柱的形状,并且第一切换部件31的末端通过驱动单元(未示出)移至传送路径28和双面打印传送路径29之一中,从而改变每张记录纸张P的传送方向。类似地,第二切换部件35具有三棱柱的形状,并且第二切换部件35的末端通过驱动单元(未示出)移至反转单元33和传送单元37之一中,从而改变每张记录纸张P的传送方向。传送单元37的下游端在传送路径28的上游部分中在传送辊36前方的位置处通过引导部件(未示出)连接至传送路径28。可折叠的手动送纸单元46设置在图像形成单元14的左侧。手动送纸单元46在定位辊38前方的位置处连接至传送路径28。
原稿读取单元16包括:文档传送装置52,其自动地逐一地传送每张原稿G;台板玻璃54,其位于文档传送装置52下方且原稿G被逐一地放置在该台板玻璃上;以及原稿读取装置56,其在原稿G被文档传送装置52传送或者被放置在台板玻璃54上的同时扫描每张原稿G。
文档传送装置52包括自动传送路径55,多对传送辊53沿该传送路径55布置。自动传送路径55的一部分布置成使得每张原稿G沿台板玻璃54的顶面移动。原稿读取装置56在静止于台板玻璃54的左边缘处的同时扫描正在由文档传送装置52传送的每张原稿G。作为选择,原稿读取装置56在沿箭头H的方向移动的同时扫描被放置在台板玻璃54上的每张原稿G。
图像形成单元14包括设置在装置主体10A的中央区域并且作为潜像承载体实例的圆筒形感光体62。感光体62通过驱动单元(未示出)驱动而沿箭头+R的方向(图1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并且感光体62承载通过光照射而形成的静电潜像。另外,作为对感光体62的表面充电的充电装置实例的格栅电晕管式充电单元100在感光体62的上方设置成与感光体62的外周面相对。下文将详细描述充电单元100。
如图2所示,曝光装置66设置成沿感光体62的旋转方向在充电单元100的下游位置处面向感光体62的外周面。曝光装置66包括发光二极管(LED)。曝光装置66基于与色调剂的每种颜色对应的图像信号用光照射已经由充电单元100充电的感光体62的外周面(使其曝光)。这样,形成静电潜像。曝光装置66不限于包括LED的曝光装置。例如,曝光装置66可构造为利用多棱镜用激光束扫描感光体62的外周面。
作为显影部件实例的旋转切换式显影装置70沿感光体62的旋转方向设置在曝光装置66使用曝光光线照射感光体62的位置的下游。显影装置70通过使用各种颜色的色调剂将感光体62的外周面上的静电潜像显影而使该静电潜像可见。
中间转印带68沿感光体62的旋转方向设置在显影装置70的下游,并且设置在感光体62的下方。形成在感光体62的外周面上的色调剂图像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68上。中间转印带68是环形带,并且缠绕在下述辊上:通过控制器20旋转的驱动辊61、对中间转印带68施加张力的张力施加辊63、与中间转印带68的背面接触并被驱动旋转的多个传送辊65以及在下文将描述的二次转印位置与中间转印带68的背面接触并被驱动旋转的辅助辊69。当驱动辊61旋转时,中间转印带68沿箭头-R的方向(图2中的逆时针方向)旋转。
一次转印辊67隔着中间转印带68与感光体62相对。一次转印辊67进行一次转印处理,在一次转印处理中,形成在感光体62的外周面上的色调剂图像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68上。一次转印辊67沿中间转印带68的移动方向在感光体62与中间转印带68接触的位置的下游位置处与中间转印带68的背面接触。一次转印辊67接收来自电源(未示出)的电力,使得在一次转印辊67与接地的感光体62之间产生电位差。这样,实施将感光体62上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68上的一次转印处理。
作为转印部件实例的二次转印辊71隔着中间转印带68与辅助辊69相对。二次转印辊71进行二次转印处理,在二次转印处理中,将已经在一次转印处理中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68上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记录纸张P上。二次转印辊71和辅助辊69之间的位置用作二次转印位置(图2中的位置Q),在该位置处色调剂图像被转印到记录纸张P上。二次转印辊71与中间转印带68接触。二次转印辊71接收来自电源(未示出)的电力,使得在二次转印辊71与接地的辅助辊69之间产生电位差。这样,实施将中间转印带68上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记录纸张P上的二次转印处理。
清洁装置85隔着中间转印带68与驱动辊61相对。清洁装置85回收在二次转印处理之后残留在中间转印带68上的残留色调剂。位置检测传感器83在中间转印带68外侧的位置处与张力施加辊63相对。位置检测传感器83通过检测中间转印带68上的标志(未示出)来检测中间转印带68的表面上的预定基准位置。位置检测传感器83输出用作开始图像形成处理的时间基准的位置检测信号。
清洁装置73沿感光体62的旋转方向设置在一次转印辊67的下游。清洁装置73去除在一次转印处理中未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68上而残留在感光体62的表面上的残留色调剂等。清洁装置73利用与感光体62的表面接触的清洁刮板87和刷辊89(参见图2)回收残留色调剂等。
除电装置86(参见图2)沿感光体62的旋转方向设置在清洁装置73的上游和一次转印辊67的下游。除电装置86通过用光照射感光体62的外周面来去除电荷。在清洁装置73回收残留色调剂等之前,除电装置86通过用光照射感光体62的外周面来去除电荷。相应地,静电附着力降低并且残留色调剂等的回收率提高。用于在回收残留色调剂等之后去除电荷的静电消除灯75可设置在清洁装置73的下游和充电单元100的上游。
二次转印辊71将色调剂图像转印到记录纸张P上的二次转印位置位于上述传送路径28的中间位置。定影装置80在传送路径28上沿记录纸张P的传送方向(箭头A的方向)设置在二次转印辊71的下游位置处。定影装置80对已经由二次转印辊71转印到记录纸张P上的色调剂图像进行定影。
定影装置80包括加热辊82和加压辊84。加热辊82设置在记录纸张P的形成有色调剂图像的一侧(上表面),并且包括在被供给电力时产生热量的加热源。加压辊84设置在加热辊82的下方,并且加压辊84将记录纸张P按压在加热辊82的外周面上。将记录纸张P传送至排纸单元15或反转单元33的传送辊39在传送路径28上沿记录纸张P的传送方向设置在定影装置80的下游位置处。
分别容纳黄色(Y)色调剂、品红色(M)色调剂、蓝绿色(青色)(C)色调剂、黑色(K)色调剂、第一专色(E)色调剂和第二专色(F)色调剂的色调剂盒78Y、78M、78C、78K、78E和78F以可更换的方式沿箭头H的方向布置在位于原稿读取装置56下方和显影装置70上方的区域内。第一专色E和第二专色F可选自除黄色、品红色、蓝绿色和黑色之外的专色(包括透明色)。作为选择,可以不选择第一专色E和第二专色F。
当选择第一专色E和第二专色F时,显影装置70使用Y、M、C、K、E和F这六种颜色进行图像形成处理。当未选择第一专色E和第二专色F时,显影装置70使用Y、M、C和K这四种颜色进行图像形成处理。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以使用Y、M、C和K这四种颜色而不使用第一专色E和第二专色F进行图像形成处理的情况为实例进行描述。然而,作为另一实例,可以使用Y、M、C、K以及第一专色E或第二专色F这五种颜色进行图像形成处理。
如图2所示,显影装置70包括分别与相应的颜色(即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C)、黑色(K)、第一专色(E)和第二专色(F))对应的显影单元72Y、72M、72C、72K、72E和72F。显影单元72Y、72M、72C、72K、72E和72F以该次序沿周向(逆时针方向)布置。显影装置70通过作为旋转单元实例的电动机(未示出)以60°的步幅旋转。相应地,显影单元72Y、72M、72C、72K、72E和72F中的要进行显影处理的一个显影单元选择性地与感光体62的外周面相对。显影单元72Y、72M、72C、72K、72E和72F具有类似的结构。因此,仅描述显影单元72Y,并且省略了对其他显影单元72M、72C、72K、72E和72F的说明。
显影单元72Y包括用作基体的壳体部件76。壳体部件76填充有包括色调剂和载体的显影剂(未示出)。通过色调剂供给通道(未示出)从色调剂盒78Y(参见图1)供给显影剂。壳体部件76具有与感光体62的外周面相对的矩形开口76A。显影辊74设置在开口76A中以便面向感光体62的外周面。用于限制显影剂层的厚度的板状限制部件79在壳体部件76中的开口76A附近的位置处沿开口76A的纵向设置。
显影辊74包括可旋转的圆筒形显影套筒74A以及固定在显影套筒74A的内表面上并包括多个磁极的磁性单元74B。随着显影套筒74A的旋转而形成由显影剂(载体)形成的磁刷,并且该磁刷的厚度由限制部件79限制。这样,在显影套筒74A的外周面上形成显影剂层。显影套筒74A的外周面上的显影剂层移至显影套筒74A与感光体62相对的位置。相应地,色调剂附着到形成在感光体62的外周面上的潜像(静电潜像)上。这样,将潜像显影。
两个螺旋传送辊77以可旋转的方式彼此平行地布置在壳体部件76中。两个传送辊77旋转以便使容纳在壳体部件76中的显影剂沿显影辊74的轴向(显影单元72Y的纵向)循环。六个显影辊74包括在相应的显影单元72Y、72M、72C、72K、72E和72F内,并且沿周向布置为彼此间隔60°中心角。当切换显影单元72时,使得新选择的显影单元72中的显影辊74面向感光体62的外周面。
下面,描述通过图像形成装置10进行的图像形成处理。
参照图1,当启动图像形成装置10时,将相应颜色(即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C)、黑色(K)、第一专色(E)和第二专色(F))的图像数据从图像处理装置(未示出)或外部装置依次输出至曝光装置66。此时,保持显影装置70以便例如显影单元72Y与感光体62的外周面相对(参见图2)。
接下来,对充电单元100中作为放电电极实例的充电丝102A和102B(参见图3)施加电力,以便在接地的感光体62与充电丝102A和102B之间产生电位差。相应地,发生电晕放电,并且对感光体62的外周面进行充电。此时,对作为控制电极实例的格栅电极104(参见图3)施加偏电压,从而使得感光体62的带电电位(放电电流)处于容许范围内。
曝光装置66根据图像数据发射光,并且用所发射的光对已经由充电单元100充电的感光体62的外周面曝光。相应地,在感光体62的表面上形成与黄色图像数据对应的静电潜像。显影单元72Y将形成在感光体62的表面上的静电潜像显影为黄色色调剂图像。一次转印辊67将感光体62的表面上的黄色色调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68上。
然后,参照图2,显影装置70沿箭头+R的方向旋转60°,以使得显影单元72M与感光体62的表面相对。然后,进行充电处理、曝光处理和显影处理,从而在感光体62的表面上形成品红色色调剂图像。一次转印辊67将品红色色调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68上的黄色色调剂图像上。类似地,将蓝绿色(C)和黑色(K)色调剂图像依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68上,并且根据颜色设置将第一专色(E)和第二专色(F)的色调剂图像也转印到中间转印带68上。
如图1所示,从纸张收容单元12输送出一张记录纸张P并且沿着传送路径28传送记录纸张P。然后,与色调剂图像以叠加方式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68上的时间同步,定位辊38将纸张传送至二次转印位置(图2中的位置Q)。然后,进行二次转印辊71将已经以叠加方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68上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已经被传送至二次转印位置的记录纸张P上的二次转印处理。
沿箭头A的方向(在图1中向右)朝向定影装置80传送已转印有色调剂图像的记录纸张P。定影装置80通过使用加热辊82和加压辊84向记录纸张P加热和加压而将色调剂图像定影在记录纸张P上。将定影有色调剂图像的记录纸张P排出至例如排纸单元15。
当在记录纸张P的两个面上形成图像时,进行以下处理。也就是说,在定影装置80对记录纸张P的正面上的色调剂图像进行定影之后,沿着箭头-V的方向将该记录纸张P传送至反转单元33。然后,沿着箭头+V的方向传送记录纸张P,从而将记录纸张P的前缘和后缘反转。然后,沿着双面打印传送路径29在箭头B的方向上(在图1中向左)传送记录纸张P,并且将该记录纸张P插入传送路径28。然后,记录纸张P的背面经历图像形成处理和定影处理。
接下来,描述充电单元100和用于充电单元100的安装结构。
如图3所示,充电单元100包括在H-V平面(横截面)内呈带角U形的遮蔽部件105(基体部件的实例)。利用竖立成沿着箭头+D方向延伸的分隔板103将遮蔽部件105的内部空间划分成腔室106A和106B。腔室106A沿着箭头+R的方向位于上游侧,并且腔室106B沿着箭头+R的方向位于下游侧。例如,遮蔽部件105具有面向感光体62的外周面的开口105A。
作为放电电极实例的充电丝102A在腔室106A中设置为沿着箭头+D的方向延伸。类似地,作为放电电极实例的充电丝102B在腔室106B中设置为沿着箭头+D的方向延伸。作为控制电极实例的格栅电极104安装在遮蔽部件105上以遮盖开口105A。格栅电极104在H-V平面内设置在感光体62的外周面与充电丝102A和102B之间。下文将详细描述格栅电极104和用于清洁格栅电极104的格栅清洁器150。
沿着箭头V的方向竖立的盖部件107和108安装在遮蔽部件105的在箭头H的方向上彼此相对的一对侧壁105B和105C的外表面上。盖部件107在其顶端处向外(在图3中向左)弯曲成字母“L”的形状,从而形成板状引导部件107A。盖部件108在其顶端处向外(在图3中向右)弯曲成字母“L”的形状,从而形成板状引导部件108A。通过下文将描述的导轨109和111沿着箭头+D的方向对引导部件107A和108A进行引导并且在箭头H和V的方向上对引导部件107A和108A进行保持(限制移动)。相应地,充电单元100设置成与感光体62的外周面相对。
参考图4,以可旋转方式支撑感光体62的壳体90和91(支撑部分的实例)设置在感光体62的轴向上的两端处。感光体62与壳体90和91形成潜像形成装置。
如图4所示,安装有充电单元100的安装部分110在箭头V的方向上设置在感光体62的上方。安装部分110包括:基板124;滑动部件126和128,其呈长方体形状并且可在箭头+D的方向上(或在箭头-D的方向上)沿着基板124移动;电动机132,其用作用于移动滑动部件126和128的驱动源;以及导轨109和111(参见图3),其响应滑动部件126和128的移动而沿着箭头V的方向竖向移动。
平坦部分124A设置在基板124的端部。电动机132和如下文所述将电动机132的驱动力传递至滑动部件128的齿轮系133位于平坦部分124A上。
当沿箭头+D的方向观察安装部分110时,滑动部件126保持在基板124的左端部的顶面上以使得滑动部件126可沿着箭头+D的方向滑动,并且滑动部件128保持在基板124的右端部的顶面上以使得滑动部件128可沿着箭头+D的方向滑动。利用螺钉将连接部件129固定到滑动部件126和128的顶面上。由于连接部件129固定在滑动部件126和128的顶面上,因此滑动部件126和128沿着箭头+D的方向或箭头-D的方向一起移动。
参照图5A和5B,滑动部件128设置有靠近齿轮系133设置的齿条部分128A以及在箭头+D的方向上间隔布置的凸轮部分128B和128C。齿条部分128A与小齿轮133A啮合,小齿轮133A是包括在齿轮系133中的齿轮中的一个。齿条部分128A响应小齿轮133A的旋转而沿着箭头+D的方向或箭头-D的方向线性地移动。凸轮部分128B和128C的每一个包括相对于箭头+D的方向斜向下倾斜的倾斜部分以及分别从该倾斜部分的顶端和底端连续地延伸的上、下平坦部分。
沿着箭头+D的方向引导充电单元100并且将充电单元100保持在感光体62上方的导轨111设置在滑动部件128的底部。钩部111A和111B沿着箭头+D的方向以预定的间隔设置在导轨111上。当沿着箭头+D的方向观察时,钩部111A和111B呈倒字母“L”的形状,并且钩部111A和111B顶部的平坦部分与滑动部件128的凸轮部分128B和128C接合。当进行图像形成处理时,钩部111A和111B位于凸轮部分128B和128C的底端处。
在上述结构中,当滑动部件128响应小齿轮133A的旋转而沿着箭头+D的方向移动时,钩部111A和111B沿着凸轮部分128B和128C的倾斜表面向上(沿着箭头UP的方向)移动。相应地,导轨111沿着箭头UP的方向移动。
与滑动部件128相似,滑动部件126也设置有相对于箭头+D的方向斜向下倾斜的凸轮部分(未示出),并且设置在导轨109上的钩部(未示出)与该凸轮部分接合。尽管滑动部件126不具有齿条,但由于滑动部件126通过连接部件129(参见图4)与滑动部件128结为一体,因此当滑动部件128沿着箭头+D的方向移动时,滑动部件126也沿着箭头+D的方向移动。相应地,钩部沿着凸轮部分向上移动,并且导轨109沿着箭头UP的方向向上移动。
如上所述,当滑动部件126和128沿着箭头+D的方向移动时,导轨109和111沿着箭头UP的方向移动。相应地,由导轨109和111保持的充电单元100沿着箭头UP的方向远离感光体62的外周面。
参照图5A,当进行图像形成处理时,滑动部件126和128相对于基板124(参见图4)沿着箭头-D的方向移动,以使得充电单元100保持在充电单元100可以对感光体62的外周面充电的位置处。当将充电单元100安装到图像形成单元14(参见图1)上或者从图像形成单元14上拆除充电单元100时,滑动部件126和128相对于基板124(参见图4)沿着箭头+D的方向移动,以使得导轨109和111向上移动。相应地,如图5B所示,充电单元100保持在与充电单元100对感光体62的外周面进行充电的位置相比更远离感光体62的外周面的位置处。在图5A和5B中未示出基板124(参见图4)。
充电单元100包括用于将格栅电极104安装到充电单元100上的安装部件142和144(参见图8至图10)。安装部件142和144在遮蔽部件105的两端处与遮蔽部件105结为一体。
格栅电极104在平面图中呈矩形形状,并且沿着纵向按照从一端到另一端的顺序包括下述彼此结为一体的部分:安装部分104A、非电极部分104B、电极部分104C、非电极部分104D以及安装部分104E(参见图7A)。
格栅电极104在S-T平面内弯曲,下文将对此进行描述(参见图7B)。更具体而言,格栅电极104的安装部分104A、非电极部分104B、电极部分104C、非电极部分104D以及安装部分104E朝向充电丝102A和102B(参见图3)凸出地弯曲。参照图7B,安装部分104A、非电极部分104B、电极部分104C、非电极部分104D以及安装部分104E的曲率被设定为使得上述部分与感光体62的外周面之间的距离d沿着感光体62的周向恒定不变。换句话说,上述部分沿着感光体62的外周面弯曲。
参照图6,格栅电极104的电极部分104C具有包括多个六边形孔的网格图案。在电极部分104C沿箭头S的方向(即沿与箭头+D方向垂直的短边方向)的中央和两侧边分别形成有用于提高刚度的框架部分104F和框架部分104G和104H。框架部分104G和104H沿箭头S方向的最外侧部分与平坦的安装部分104A和104E齐平。电极部分104C被划分为两个区域,即由框架部分104G、非电极部分104B、框架部分104F和非电极部分104D包围的区域以及由框架部分104F、非电极部分104B、框架部分104H和非电极部分104D包围的区域。仅在图6中示出了电极部分104C中的六边形孔,但在其他图中未示出。
如图7A所示,格栅电极104的安装部分104A具有安装孔145A和145B,这些安装孔是沿着箭头T的方向(厚度方向)(即与箭头+D方向和箭头S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的贯通孔。安装孔145A和145B呈矩形形状并且沿箭头S的方向彼此间隔地形成在格栅电极104的第一端部处。安装部分104E具有安装孔147,安装孔147是沿箭头T的方向延伸的贯通孔。安装部分104E呈大致三角形形状并且形成在格栅电极104的第二端部处。
如图8所示,安装部件142设置有沿着箭头-D的方向推压格栅电极104的弹簧部件152A和152B。弹簧部件152A和152B例如可以为扭簧,该弹簧部件152A和152B的一端固定到安装部件142上并且该弹簧部件152A和152B的另一端钩卡于形成在格栅电极104的纵向上的第一端部处的安装孔145A和145B的边缘上。
如图9所示,用于固定格栅电极104的纵向上的第二端部的钩部156设置在安装部件144的底部。钩部156沿着箭头+D的方向弯曲,并且钩卡于形成在格栅电极104中的安装孔147的端部上。
参考图8和图9,通过在弹簧部件152A和152B分别钩卡于格栅电极104中的安装孔145A和145B上的同时沿着箭头+D的方向牵拉格栅电极104并且将钩部156钩卡于安装孔147上,来将格栅电极104安装到充电单元100上。
如图8和图9所示,盖部件160和161分别设置在安装于充电单元100上的安装部件142和144上。盖部件160和161分别包括限制部分160A和161A并遮盖遮蔽部件105的内部,限制部分160A和161A限制格栅电极104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部(参见图12A至图12C)。
限制部分160A和161A弯曲成向下凹陷,并且限制部分160A和161A的曲率半径大于形成在下文将描述的抵靠部分90A和91A上的弯曲表面90A-1和91A-1的曲率半径。格栅电极104在其宽度方向上的端部处受到限制部分160A和161A的限制。在安装到充电单元100上之前,格栅电极104是平坦的或者以比限制部分160A和161A的曲率半径大的曲率半径沿着宽度方向弯曲。
限制格栅电极104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部的限制部分160A和161A设置为这样:当将充电单元100安装到潜像形成部件上时,使得沿感光体62的径向从感光体62到格栅电极104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部的距离设定为规定距离d(图7B)。
盖部件160和161分别通过固定部件162和163固定在遮蔽部件105上。固定部件162和163分别沿宽度方向延伸跨过盖部件160和161并且分别具有配合孔162A和163A,形成在遮蔽部件105上的锁定爪105A配合在配合孔162A和163A中。相应地,分别通过固定部件162和163产生将盖部件160和161推压到遮蔽部件105上的力,并且以不留间隙的方式将盖部件160和161组装到遮蔽部件105上。
盖部件160和161具有台阶形状并且包括固定部分160B和161B,固定部分160B和161B形成在比限制部分160A和161A更靠近遮蔽部件105的位置处。换句话说,当从下方观察时,固定部分160B和161B从限制部分160A和161A向上凹陷。盖部件160和161分别在其固定部分160B和161B处通过固定部件162和163固定在遮蔽部件105上,从而使格栅电极104不会与固定部件162和163发生干涉。上述钩部156在固定部件163上形成为向下伸出,并且在与限制部分161A相同的位置或者比限制部分161A更靠近遮蔽部件105的位置处钩卡于格栅电极104中的安装孔147的端部上。
弹簧部件152A和152B是用于向格栅电极104施加张力的扭簧。弹簧部件152A和152B钩卡于格栅电极104的纵向上的第一端部上。相应地,弹簧部件152A和152B施加扭力的方向(图8中箭头R的方向)与格栅电极104将盖部件160推压在遮蔽部件105上的方向对应。结果,格栅电极104的纵向上的第一端部在格栅电极104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部处与盖部件160的限制部分160A接触,并且盖部件160与遮蔽部件105紧密地接触。
另外,如上所述,钩部156形成在固定部件163上,并且在与限制部分161A相同的位置或比限制部分161A更靠近遮蔽部件105的位置处钩卡于格栅电极104中的安装孔147的端部上。相应地,弯曲的格栅电极104的纵向上的第二端部在格栅电极104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部处与盖部件161的限制部分161A接触。因此,当固定部件163(或形成在其上的钩部156)钩卡于格栅电极104的第一端部上时,施加在格栅电极104上的张力用作将盖部件161推压到遮蔽部件105上的力。
参考图10、图11以及图12A至图12C,以可旋转方式支撑感光体62的壳体90和91包括抵靠部分90A和91A,该抵靠部分90A和91A在设置有感光体62的一侧抵靠格栅电极104。抵靠部分90A和91A的面向格栅电极104的部分形成为向上凸起的弯曲表面90A-1和91A-1。抵靠部分90A和91A的曲率中心与感光体62的旋转中心重合。沿感光体62的径向从感光体62的外周面到弯曲表面90A-1和91A-1的距离被设定为格栅电极104和感光体62之间的规定距离d(图7B)。
当将充电单元100安装到潜像形成部件上时,弯曲表面90A-1和91A-1抵靠格栅电极104并且格栅电极104沿着弯曲表面90A-1和91A-1发生变形。
相应地,在格栅电极104面向感光体62的外周面的位置处,格栅电极104弯曲为使得其曲率中心与感光体62的旋转中心重合,并且使得感光体62和格栅电极104之间的距离被设定为规定距离d。
下面,对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操作进行说明。
如图5A和图5B所示,在打印操作中,通过控制器20(参见图1)驱动电动机132,从而使滑动部件126和128沿着箭头-D的方向移动并且使导轨109和111向下移动。相应地,将充电单元100安装到潜像形成部件上而使得充电单元100位于其可以对感光体62的外周面进行充电的位置处。
参考图12A至图12C,描述将充电单元100安装到潜像形成部件上的过程。
参考图12A,当尚未将充电单元100安装到潜像形成部件上时,格栅电极104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部被盖部件160和161的限制部分160A和161A限制。换句话说,格栅电极104的除宽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部以外的部分能够发生变形。
参考图12B,当充电单元100接近潜像形成部件时,形成在壳体90和91上的抵靠部分90A和91A(抵靠部分90A和91A的弯曲表面90A-1和91A-1)使格栅电极104逐渐地变形。
如上文所述,弯曲表面90A-1和91A-1的曲率中心与感光体62的旋转中心重合。另外,沿感光体62的径向从感光体62的外周面到弯曲表面90A-1和91A-1的距离被设定为格栅电极104和感光体62之间的规定距离d。
在图12C所示的状态下,充电单元100被安装到潜像形成部件上,也就是说,充电单元100位于充电单元100可以对感光体62的外周面进行充电的位置。在该状态下,格栅电极104弯曲为使得其曲率中心与感光体62的旋转中心重合,并且格栅电极104与感光体62相隔规定距离d。
当充电单元100的格栅电极104弯曲为使得格栅电极104的曲率中心与感光体62的旋转中心重合时,格栅电极104与感光体62之间的距离可以在格栅电极104的整个区域上保持恒定,从而可以给感光体62的外周面均匀地充电。如果在充电单元100相对于感光体62的轴向偏斜(或倾斜)的情况下安装充电单元100,或者充电单元100在安装时形成间隙,则格栅电极104与感光体62之间的距离不能被设定为规定距离。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壳体90和91包括具有弯曲表面90A-1和91A-1的抵靠部分90A和91A。弯曲表面90A-1和91A-1的曲率中心与感光体62的旋转中心重合,并且沿感光体62的径向从感光体62的外周面到弯曲表面90A-1和91A-1的距离被设定为格栅电极104和感光体62之间的规定距离d。抵靠部分90A和91A在设置有感光体62的一侧抵靠格栅电极104。
因此,弯曲表面90A-1和91A-1可靠地使格栅电极104变形为具有与感光体62的旋转中心相重合的曲率中心的弯曲形状。从而,感光体62与格栅电极104之间的距离被保持为规定距离d。结果,格栅电极104可以相对于感光体62被精确地定位。
当将充电单元100安装到潜像形成部件上时,形成在潜像形成部件和充电单元100之间的结构性的间隙受到格栅电极104的张力而朝向位于上侧的充电单元100的偏压。结果,格栅电极104和感光体62可以被精确地组装到一起。
参考图5A和图5B,当将充电单元100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10中的图像形成单元14(参见图1)上或从图像形成单元14上拆除充电单元100时,通过控制器20(参见图1)沿反方向驱动电动机132,从而使滑动部件126和128沿着箭头+D的方向移动并且使导轨109和111沿着箭头UP的方向移动。相应地,充电单元100从充电单元100可以对感光体62的外周面进行充电的位置移动到比充电单元100可以对感光体62的外周面进行充电的位置更远离感光体62的位置。
然后,可以通过从滑动部件126和128上移除导轨109和111来将充电单元100从图像形成单元14上拆下。
限制部分160A和161A可以形成为除弯曲形状以外的形状,只要限制部分160A和161A能够限制格栅电极104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部即可。
在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可以任意地选择记录方法。本发明适用于使用色调剂记录图像的例如串联型图像形成装置等各种类型的图像形成装置。
出于示例和说明的目的提供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上述说明。其意图不在于穷举或将本发明限制为所公开的确切形式。显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许多修改和变型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说明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其他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以及适合于特定预期应用的各种变型。其意图在于用所附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内容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1)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潜像形成部件,其包括圆筒形的潜像承载体和两个支撑部分,所述支撑部分设置在所述潜像承载体的两个端部,所述潜像承载体由所述支撑部分可旋转地支撑;
充电部件,其包括放电电极和控制电极,所述放电电极放电以便向所述潜像承载体供给电荷,所述控制电极设置在所述放电电极和所述潜像承载体之间并且控制所述潜像承载体的电位,所述充电部件将所述潜像承载体的外周面充电至预定电位;
限制部分,其在所述充电部件中设置在所述控制电极的纵向上的两个端部,并且限制所述控制电极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部;以及
抵靠部分,其设置在相应的支撑部分上,所述抵靠部分在其面向所述控制电极的位置处包括弯曲表面并且在所述控制电极的潜像承载体侧抵靠所述控制电极,所述弯曲表面具有与所述潜像承载体的旋转中心重合的曲率中心并且位于这样的位置:在该位置,所述弯曲表面沿所述潜像承载体的径向与所述潜像承载体的外周面相距的距离等于所述潜像承载体和所述控制电极之间的规定距离,
其中,当所述充电部件安装在所述潜像形成部件上时,所述限制部分使所述弯曲表面抵靠所述控制电极,以便使所述控制电极沿着所述弯曲表面发生变形,并且
当所述充电部件尚未安装到所述潜像形成部件上时,所述控制电极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部被所述限制部分限制,使得所述控制电极的除宽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部以外的部分能够发生变形。
CN201210189876.6A 2011-11-22 2012-06-08 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13539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54789 2011-11-22
JP2011254789A JP2013109200A (ja) 2011-11-22 2011-11-22 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35396A CN103135396A (zh) 2013-06-05
CN103135396B true CN103135396B (zh) 2016-09-28

Family

ID=484271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89876.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135396B (zh) 2011-11-22 2012-06-08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805238B2 (zh)
JP (1) JP2013109200A (zh)
CN (1) CN103135396B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11551U (zh) * 1990-05-21 1992-01-30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64957U (zh) * 1988-11-01 1990-05-16
JPH0667516A (ja) * 1992-08-24 1994-03-11 Mita Ind Co Ltd 帯電装置
JP5181518B2 (ja) 2007-04-13 2013-04-10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スコロトロン帯電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849404B2 (ja) * 2011-02-16 2016-01-27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11551U (zh) * 1990-05-21 1992-01-30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35396A (zh) 2013-06-05
US20130129388A1 (en) 2013-05-23
US8805238B2 (en) 2014-08-12
JP2013109200A (ja) 2013-06-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28414A (zh) 双引擎系统中的图像缩放
CN102736463B (zh) 图像形成设备
CN102681413B (zh) 清洁装置、充电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设备
CN102654738B (zh) 充电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CN103135396B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2467041B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5644391B2 (ja) 電気接続構造、画像形成装置
CN102654739B (zh) 充电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CN103019068B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3309214B (zh) 传送装置、转印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US8837977B2 (en) Charg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84940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915965B2 (ja) 帯電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2681398B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10133217B2 (en) Transfer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79673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76863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2467015B (zh) 旋转体限制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JP5742278B2 (ja) 帯電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US20210088943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a roller support unit and a contact portion
JP5742277B2 (ja) 帯電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470186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3135395A (zh) 控制电极、充电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JPS63109450A (ja) 静電画像形成装置
JPH04126859U (ja) カラープリン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928

Termination date: 2017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