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30083B - 自动人行道 - Google Patents

自动人行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30083B
CN103130083B CN201210570102.8A CN201210570102A CN103130083B CN 103130083 B CN103130083 B CN 103130083B CN 201210570102 A CN201210570102 A CN 201210570102A CN 103130083 B CN103130083 B CN 10313008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veyer belt
support component
belt element
moving sidewalk
mo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57010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30083A (zh
Inventor
E·林德福斯
O·布乔尔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on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e Corp filed Critical Kone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1300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300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300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3008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1/00Kinds or types of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1/10Moving walkway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3/00Component parts of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3/02Driving gear
    • B66B23/024Chain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3/00Component parts of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3/08Carrying surfaces
    • B66B23/10Carrying belts

Landscapes

  • Escalators And Moving Walkways (AREA)

Abstract

一种自动人行道(1),包括:多个相继的传送带元件(2),其中每个包括传送表面,该传送表面用于承载由自动人行道传送的负载,并且传送带元件结合在一起形成基本连续的平坦的传送表面,和位于相继的传送带元件(2)之间的支撑元件(3),以使得直接相继的传送带元件(2)配置为在传送带元件(2)的传送表面的法向力(N)的方向上抵靠位于它们之间的支撑元件(3),其中,支撑元件(3)连接为以使得允许相对于前述的直接相继的传送带元件(2)弯曲,并且,自动人行道(1)的传送带元件(2)和支撑元件(3)相互连接为环形的元件环(4),并且该自动人行道包括用于移动该元件环(4)的装置。

Description

自动人行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出一种自动人行道,其至少优选适于传送乘客。
背景技术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人行道的传送带的结构。自动人行道包括传送带,其被支撑在传送带框架上。该传送带包括多个传送带元件(称为“托台”),其共同形成传送带的基本连续的平坦的传送表面。传动带元件被连接在一起,这样其中每个都可以形成环形传送带元件环的一部分。自动人行道包括传送部分,当传送带元件在所述传送部分时,它们对于乘客而言是可见和可接近的,这种情况下,乘客可以在它们上面移动,并且在所述部分中,传送带元件在第一方向上移动。进一步,该传送带包括返回部分,当它们处于这个部分时,传送带元件在传送部分下方在第二方向上移动,并且在传送部分和返回部分之间存在方向改变的区域,在该区域,传送带元件的方向改变。目的是为了使传送带变得很薄。更特别地,对于将自动人行道设置在平坦的地板上或设置在地面上的观点来说,传送带的薄度是重要的,因为整个传送带位于地板顶上,因此传动带的高度决定了登上传送带的人员必须升高的高度。专利申请US2005/0279610A1公开了一个薄的传送带方案,其中,相继的传送带元件一个依靠着另一个。在传送部分,在前面移动的传送带元件包括顶面,跟着它的支撑元件的底面位于该顶面上。这样,在传送部分,限制了相继传送带元件相对彼此的弯曲。不需要为每个传送带元件提供多个滚轮。这种类型的方案的问题在于,该传送带元件很容易制成很长,因为包括支撑表面的部分通常使传送带元件变长。这种类型的方案的另一个问题在于,引导和支撑传送带元件环的滚轮必须通过轴承安装在传送带元件上,这种情况下,传送带元件的结构就需要固定装置。滚轮的固定装置必须制作在传送带元件上,其从而增加了传送带元件的长度。传送带元件越长,在方向改变区域上改变方向就需要越多的空间。根据在前的描述,需要一种空间效率更高的自动人行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前述问题以及公开在以下的本发明的说明书中的问题。尤其是,目的是制造一种乘客移动装置,其传送带元件的结构和支撑是空间有效的,并且简单,并且其方向改变区域可以很薄。
本发明的方案是制造一种自动人行道,其包括:相继的传送带元件,其中每个传送带元件包括传送表面,其用来承载由自动人行道传送的负载,传送带元件结合起来构成基本连续的平坦的传送表面;以及位于前述传送带元件之间的支撑元件,这样在传送带元件的传送表面的法向力的方向上,直接相继的传动带元件设置成靠在它们之间的支撑元件上,其中,支撑元件通过这种方式连接,该方式允许相对于前述直接相继的传送带元件弯曲。自动人行道(尤其是其传送带)从而包括传送带元件,其构成前述基本不中断的连续的平坦的传送表面,并且此外,该自动人行道(尤其是其传送带)包括支撑元件,支撑元件的表面并不构成前述基本不中断的连续的平坦的传送表面的一部分。它们为传送带元件提供了支撑功能,这种情况下,传送带元件可以制造为短的,并且提供支撑功能的支撑元件自身可以相对于在它前面和后面的传送带元件弯曲,这种情况下,弯曲半径可以形成为小的。
由于该元件具有专门的功能(传送带元件具有形成平坦传送表面的功能,支撑元件具有支撑功能),它们的结构可以被选择为相对于其功能是最好的。由于支撑元件不参与形成传送表面,其可以被做的尺寸较小,并且可以通过较小的半径进行自身的弯曲。当元件较短时,其前部和后部不会在离旋转中心较大距离上旋转,因此需要很小的空间进行弯曲。在这种情况下,该传送带元件可以制作为更简单,更短并且更加适合其目的,因为它不需要支撑其它传送带元件。传送带元件也不必需要在竖直方向上通过滚轮进行支撑,如果支撑元件在竖直方向上为其提供支撑的话。根据该方案,可以实现传送带具有弯曲刚度,但是仍能以小的半径进行弯曲。
在本发明的一个基本的实施例中,自动人行道包括多个相继的传送带元件,其中每个都包括传送表面,其用于承载由自动人行道传送的负载, 传送带元件结合起来构成基本不中断的连续的平坦的传送表面,并且支撑元件位于相继的传送带元件之间,这样,在传送带元件的传送表面的法向力的方向上,直接相继的传动带元件设置成靠在它们之间的支撑元件上,其中,支撑元件通过这种方式连接,该方式允许其相对于前述直接相继的传送带元件弯曲,并且自动人行道的传送带元件和支撑元件相互连接形成环形的元件环,并且该自动人行道包括移动元件环的装置。根据这种类型的实施例,可以实现前述的优点。
优选的,该自动人行道包括多个安装在元件环上的滚轮,该滚轮设置为在自动人行道的导轨上运行。优选的,前述滚轮固定到支撑元件上。优选的,前述滚轮仅安装在支撑元件上。通过这种方式,该支撑元件可以产生将整个传送带支撑在导轨上的功能。优选的,滚轮仅安装在一些支撑元件上。
优选的,每个前述滚轮安装在支撑元件的端部上。通过这种方式,支撑元件可以是无需笨拙安装的轮廓形状的。优选的,支撑元件轮廓延伸到滚轮内。优选的,滚轮围绕该支撑元件进行安装,优选的,通过轴承安装。在该方案中,其可以便宜且简单的实现,因为可以挑选支撑元件的形状来适应该方案,因为其不包括传送表面。优选的,正好一个滚轮被安装在支撑元件的端部。通过这种方式,整体形成的很紧凑。优选的,前述滚轮被安装在支撑元件上,每个均被安装在支撑元件的端部,其中,支撑元件在横向方向上(相对于运动方向而言)延伸得比传送带元件的框架更远。通过这种方式,滚轮可以从视野中被隐藏起来,并且在弯曲中,所述滚轮与传送带元件的框架不会相互干涉。
优选的,元件环的在传送部分中的部分由滚轮支撑地,最优选仅由安装在支撑元件上的滚轮支撑地,置靠在导轨上。通过这种方式,元件环的引导易于设置。支撑元件可以产生将整个传送带支撑在导轨上的支撑功能,这种情况下,弯曲可以在很薄的空间内进行。
优选的,传送带元件(在自动人行道运动的方向)的长度至多10cm。
优选的,支撑元件的长度基本小于传送带元件的长度(在自动人行道的运动方向)。通过这种方式,每个传送带元件的传送表面可以保持尽可能的长,并且它们的数量不必很多。支撑元件的尺寸可以保持较小。
优选的,传送带元件的传送表面的(在运动方向上)长度对应传送带元件(在运动方向上)的长度。通过这种方式,可用长度比例会很高。
优选的,自动人行道安装在地板面的上方,这样,传送带元件环整个位于地板面上方。这种情况下,薄的弯曲高度是非常有优势的。
优选的,该自动人行道包括传送部分,当传送带元件在所述部分时,该传送带元件对于乘客是可见和可接近的,并在第一方向上运行;该自动人行道还包括返回部分,当传送带元件在所述返回部分时,传送带元件在传送部分下方在第二方向上移动,并且在传送部分和返回部分之间的是方向改变区域,在该区域中,传送带元件的方向改变。这种情况下,从薄弯曲空间的角度来说,传送带元件的小尺寸是特别有优势的。
优选的,在方向改变区域中,传送带元件设置成通过围绕旋转中心转动旋转的方式来改变方向,并在竖直方向位移到不同的平面。
优选的,支撑元件支撑前述直接相继的传送带元件,这样,该直接相继的传送带元件的底面置靠在支撑元件的顶面上。通过这种方式,该支撑元件可以使元件排变得刚性,并且将支撑从滚轮向上传递。
优选的,该传送带元件和支撑元件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传动装置相互连接形成环形元件环。优选的,该传动装置可以是环形传动装置。例如,其可以是带,齿带或链条。
优选的,该支撑元件可以是连接到(但不属于)前述传动元件的一部分。
优选的,该传动装置可以安装在每个传送带元件和支撑元件上。
优选的,该传动装置可以安装在传送带元件和支撑元件上以使得该传动装置位于元件环的内侧。
优选的,该传送带元件包括框架部分和构成传送表面的台阶板。
优选的,该支撑元件和/或该传送带元件的框架部分通过挤压成形的方式制造。该材料优选的是铝或铝合金。通过这种方式,轮廓形状和(在横向方向上)长的支撑表面可以易于形成。
优选的,该台阶板可以由与框架部分不同的其它材料制成,例如聚合物。
优选的,传送带元件的所有传送表面的法向力是从元件环向外面对(在 传送部分,垂直或倾斜地向上,并且在返回部分,垂直或倾斜地向下)。
优选的,每个支撑元件包括支撑表面,传送带元件的支撑表面可以设置为依靠在其上。优选的,支撑表面一个位于另一个之上(在法向力的方向上看)。
优选的,支撑元件的顶面支撑包含在传送带元件中的底面。传送带元件的底面不必是其最底面,而是面向下的表面。直接相继的传送带元件抵靠支撑元件,支撑元件在每个传送带元件上施加在传送表面的法向力的方向上的支撑力(支撑作用因此具有至少在法向力N的方向上的力分量)。
优选的,每个支撑元件包括支撑表面,传送带元件的支撑表面布置为抵靠在其上,其中,传送带元件的所述支撑表面包括凹部,并且其中,支撑元件的所述支撑表面包括凸部,它们布置为相互抵靠。
优选的,每个支撑元件包括支撑表面,传送带元件的支撑表面布置为与其相互抵靠,其中,支撑表面包括布置为相互抵靠的平坦部分。优选的,前述平坦部分均位于同一个方向,更特别的,位于传送带元件的传送表面的方向。从而支撑作用位于法向力N的方向。
优选的,支撑元件的平坦表面部分是其顶部表面,并且传送带元件的平坦表面部分是其底部表面。
优选的,每个前述支撑表面都是其元件的外表面。通过这种方式,支撑元件和传送带元件通过将它们在相对于自动人行道的横向方向正交的方向例如在自动人行道的纵向方向上向着彼此移动,而将支撑表面位移到相对的位置。通过这种方式,如果需要的话,它们同样可以相互脱离,这有利于实现方向改变区域的无阻碍弯曲。从而,例如,传送带元件的传送面的平行的平坦部分不会阻止彼此弯曲,因为它们彼此分离。优选的,支撑元件和传送带元件是在自动人行道的横向方向上长型的型材(profile)元件,并且,前述支撑表面是它们的型材元件的外表面。每个支撑表面是型材元件的轮廓表面的一部分,其中,所述轮廓表面在相对于自动人行道横向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是开口的。
优选的,支撑元件和传送带元件在自动人行道的横向方向上具有基本相同的长度。通过这种方式,在它们之间的支撑通过延伸的表面区域发生。优选的,该支撑元件的长度与传送带元件的长度不同至多一小的量,例如 至多10%。该元件优选是从自动人行道的一侧延伸到另一侧的长的型材元件。
优选的,支撑元件和传送带元件的前述支撑表面在自动人行道的横向方向上具有基本与整个元件相同的长度。通过这种方式,它们之间的支撑通过延伸的表面区域产生。
优选的,滚轮通过上述方式中的一个安装在支撑元件的每个端部。通过这种方式,支撑元件可以在传送带的两侧的区域上被支撑。
优选的,传送带元件和支撑元件的凸部和凹部是弯曲的(形成相互对应物)。从而,在弯曲后它们的配合不易出错。
优选的,凸部和凹部是圆形弯曲形状的。从而,它们的制作简单,并且它们容易安装在滚轮内。
优选的,前述支撑表面是在自动人行道的横向方向上长型的支撑表面。该支撑表面优选延伸元件的整个长度(在自动人行道的横向方向上)。
优选的,该支撑元件是在自动人行道的横向方向上长型的型材元件。通过这种方式,其支撑表面可以简单地形成为长的,并且易于制造。
优选的,该支撑元件是在自动人行道的横向方向上长型的型材元件,并且其轮廓包括圆形弯曲形状的凸(外)表面,并且该轮廓完全位于由圆形弯曲形状的前述外表面限定的圆形形状内,并且滚轮围绕支撑元件进行安装。从而滚轮的安装结构是简单的。
本申请的说明书部分和附图同样公开了某些发明实施例。本申请的发明内容还限定了与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中的范围不同的范围。发明内容还包含了多个不同的发明,尤其是如果根据所明确表达或暗示的子任务来考虑本发明,或者从所要实现的优点或优势类别的角度来考虑本发明。这种情况下,包含在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中的特征从单独发明内容的观点来看可能是多余的。本发明的多个实施例的特征可以在基础发明构思的框架中与其他实施例相结合地进行应用。
附图说明
现将参照附图主要针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描述本发明,其中:
图1以参考的方式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自动人行道的侧视图。
图2以参考的方式示出了从侧面观察的如图1所示的自动人行道的支撑元件环的一部分的细节。
图3示出了图2所示的元件的设置的放大视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自动人行道的传送带的结构的三维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自动人行道1,其包括多个相继的传送带元件2,其中每个传送带元件均包括传送表面,该传送表面用于承载由自动人行道传送的负载,并且这些传送带元件结合在一起形成基本连续的平坦的传送表面。在该情况下,该平坦的传送表面基本不中断地延续,也就是,除了在直接相继的传送带元件2之间形成的可能的结合点之外都是不中断的。该传送带元件的传送表面因此末端靠着末端地布置。可能的接头的间隙优选尽可能小,优选小于5mm,更优选甚至更小,例如至多2mm或至多1mm,最优选0mm。图2和3示出了从侧面观察的自动人行道1的结构的更多细节。该自动人行道1安装在地板面的顶部,这样其元件环4整个位于地板面上方。通过这种方式,该自动人行道1是无凹坑的,且可以快速安装和转移,或者其长度可以后来进行改变。支撑元件3位于相继传送带元件2之间,这样以使得当直接相继的传送带元件位于自动人行道的传送部分A中时所述直接相继的传送带元件设置为在传送带元件2的传送表面的法向力N的方向上置靠在它们之间的支撑元件3上。该支撑元件3并不形成前述基本不中断的连续的平坦的传送表面的一部分。自动人行道1的传送带元件2和支撑元件3相互连接以形成环形的元件环4,并且该自动人行道包括连接于元件环的诸如电机M的装置,用于驱动元件环4。如图所示,其优势在于,该电机与同样位于地板面上方的扶手连接。该自动人行道包括位于电机和传送带元件环之间的传动装置。被移动的元件环4形成了自动人行道的传送带。该自动人行道包括:传送部分A,当传送带元件2位于所述部分A时,传送带元件2对于乘客是可视的和可接近的,并且在第一方向上移动;以及返回部分B,当传送带元件2处于该部分B时,传送带元件2在传送部分A的下方在第二方向上移动。在所示实施例中,每个支撑元件3经由传动装置以允许相对于前述直接相继的传送带元件弯 曲的方式连接。传送带元件和支撑元件从而可以在方向改变区域R中相对彼此弯曲,该方向改变区域R之一位于传送部分A的每一末端,在传送部分A和返回部分B之间,并且在方向改变区域R中,元件2,3的运动方向改变。该传送部分A是自动人行道的传送带元件线路的一部分,其具有乘客可接近的传送带元件2,换句话说,所述传送带元件可以通过被移动到自动人行道的顶部而被使用。在传送部分A中,该传送带元件2一起构成了基本不中断的连续的平坦传送表面。返回部分B是自动人行道的传送带元件线路的一部分,其具有乘客不可接近的传送带元件。在方向改变区域R中,传送带元件2设置为通过绕旋转中心X旋转的方式改变方向,该旋转通过方向改变装置7例如转向滑轮实现,传动装置6绕方向改变装置7运动,其中所述转向滑轮优选齿轮。
多个滚轮5安装在元件环4上,所述滚轮安置为在包括在自动人行道中的导轨G上运动。前述滚轮5优选安装在支撑元件3上,更优选的是,使得滚轮5安装在仅一些支撑元件3上。根据图3-4,每个前述的滚轮5优选固定到支撑元件3的一端。有利地,滚轮5围绕支撑元件3进行安装,其使结构简单且便宜。在这种情况下,支撑元件的轮廓在滚轮5内延伸。当支撑元件直径小并且形状几乎是圆形的情况下,这很容易实现。该安装优选通过轴承来实现。在所示实施例中,支撑元件比传送带元件2的框架2a在横向方向上延伸更长,在这种情况下,围绕其安装的滚轮5可以简单地布置为在最近的传送带元件2的路径之外。
传送带元件环4在传送部分中的部分通过滚轮5支撑而倚靠在导轨G上,更特别的是,通过仅安装在支撑元件3上的滚轮5支撑而倚靠在导轨G上。优选地,滚轮并不安装在传送带元件2上。通过这种方式,支撑功能在这方面也可以通过支撑元件3的作用来实现,并且传送带元件2可以制作为短的。传送带元件2(在自动人行道的纵向方向上)的长度优选至多10cm。通过这种方式,弯曲可以在很小的半径内实现,并且不需要凹坑来实现弯曲。
传送带元件2是在自动人行道1的横向方向上呈长型的元件。它包括框架部分2a和传送表面,所述传送表面优选是连接于框架部分2a的台阶板2b的表面。替代地,其可以制作为一件式的,以使得台阶板2b和框架 部分2a可以一体地为单一件。支撑元件2的框架部分2a优选通过挤压成形而进行制造,并切割为合适的尺寸(在自动人行道的横向方向的尺寸)。其材料优选为铝,铝合金或一些其他适合挤压成形的材料。当前述的台阶板2a为连接到框架部分的形状时,前述的台阶板2a优选是不同于框架部分的其它材料,例如,聚合物或聚合混合物或复合物。这种情况下,它的材料可以选择为以使得其划伤和其它磨损较之适于挤压铸造成形的其他材料如铝更少。
支撑元件3是在自动人行道1的横向方向上成长型的元件,换句话说,与在自动人行道1的横向方向上的长型传送带元件2平行,并且设置在直接相继的传送带元件2之间。由于支撑元件3不包括构成平坦传送表面的一部分的传送表面,有利地,可以将支撑元件制作为很短的。优选地,支撑元件的长度基本小于传送带元件的长度(也就是在传送带的运动方向上的长度)。支撑元件优选由挤压成形制成,并切割为合适的尺寸(在自动人行道的横向方向上的尺寸)。其材料优选是铝,铝合金,或一些其他适合挤压成形的材料。
在所示实施例中,传送带元件2和支撑元件3通过一个或多个传动装置6相互连接形成环形元件环。然而,这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完成,例如,每个传送带元件都可以通过固定到传送带元件和支撑元件二者的装置而被固定到支撑元件上以使得允许弯曲,例如,通过固定为以使得允许在对接端的平面上相对于它们的对接端弯曲的板,并且一支撑元件以相应方式依次固定到下一传送带元件,而该传送带元件又相应地固定到下一支撑元件,如此反复进行。所示传动装置6为一种环形传动装置,更特别地是齿带,但是其也可以是其它类型的装置,例如链条或平滑带。在所示实施例中,该支撑元件3是连接于前述传动装置6但是不属于传动装置的元件。该传动装置6通过这种方式安装,其允许相对于每个传送带元件2和支撑元件3弯曲。该传动装置6从内侧方向上安装在元件2,3上,也就是以使得传动装置位于元件环4的内侧。替代地,该传动装置6可以安装在元件2,3的对接端。
元件2和3是在自动人行道1的横向方向上长型的元件,并且优选是型材元件,在这种情况下,它们的横截面在它们的基本整个长度上(自动 人行道的横向方向)保持大致相同。在这种情况下,容易在它们之间形成(在自动人行道的横向方向)长型的支撑表面a,b,支撑表面a,b相互对应,并且可以配置来在长距离上相互支撑。它们优选制作为中空的,这种情况下,材料的消耗相对于刚度而言为低的。
支撑元件和传送带元件2之间的相互置靠安置为以使得每个支撑元件3关于置靠在其上的每个传动带元件2包括支撑表面b,包括在传送带元件2中的支撑表面a布置为置靠着支撑表面b。这些支撑表面a和b在自动人行道的横向方向上呈长型。前述的支撑表面a,b包括相互抵靠的平面部分a1,b1,所述平面部分与传送表面相平行,这种情况下,支撑元件3的平面部分b1是其顶面,并且传送带元件2的平面部分a1是其底面。从而,支撑元件3的顶面(在传送表面一侧的表面,换句话说,在传送部分A中的顶面)支撑传送带元件2的底面。这优选通过平面部分b1,a1来完成,这样,在支撑元件3和传送带元件2之间就不会形成水平力作用。然而,为了实现支撑,部分b1和a1并不必须为平面的。根据上述内容,直接相继的传送带元件2通过它们之间的共同的支撑元件3来支撑。然而,传送带元件2的所有支撑并不是通过一个支撑元件的作用产生,而是替代地,这些元件以交替的顺序布置成环,并且以相应方式动作的支撑元件3(在前后运动方向)位于每个传送带元件2的两侧。当所述元件2,3位于传送部分A时,从法向力N的方向上看,该支撑表面a和b(更特别地,a1和b1)一个位于另一个顶上。传送带元件2的支撑表面a进一步包括凹部a2,并且支撑元件3的支撑表面b包括凸部b2,所述a2和b2相互抵靠设置。通过这种方式,它们相对于彼此的弯曲被促进。这些凸部和凹部均为弯曲的,并且形成相互配对。从而,它们在竖直方向上相互锁定,这种情况下,支撑元件2可以在竖直方向上倚靠在传送带元件的凹面边缘上,所述边缘可以根据需要来提供支撑。从而,滚轮5可以以长的间距安装,这是由于元件环4的在滚轮5之间的部分形成了有利的刚性。更优选地,凸部和凹部都是圆形弯曲形状的。圆形弯曲形状是有利的,因为滚轮5围绕支撑元件3的安装会变得简单。同样地,该件的对称形状容易制造,并且结构在其空间利用率方面是有利的。这同样帮助支撑元件3和传送带元件2的更自由的弯曲枢转。优选的,如图2和3所示,直接相继的传送带元件每个置靠 在无台阶的连续的平面的支撑表面的一部分上。
支撑元件3优选是在自动人行道的横向方向上长型的型材元件,在这种情况下,其横截面基本在其长度上(自动人行道的横向方向)保持大致相同。支撑元件的轮廓形状优选以使得该轮廓包括圆形弯曲形状的凸(外)表面b2,这样,该轮廓的外表面是圆形弯曲形状的,以使得在如图3所示的轮廓中,圆形弯曲形状的表面的总角度为至少270度。优选的,该轮廓的形状使得它还包括(外)表面b1,其与圆形弯曲形状不同。与其平行的传送带元件的形状布置为抵靠该表面b1。这些示出在图3的轮廓中。不同于圆形弯曲形状的表面b1可以用于将支撑元件锁定在滚轮5的中心。在这个方式中不允许旋转,特别是不允许在其轴承内旋转。轮廓的形状优选以使得该轮廓包括圆形弯曲形状的凸(外)表面b2,并且该轮廓完全位于由前述圆形弯曲形状的外表面b2限定的圆形形状内。换句话说,在轮廓的横向方向上该轮廓的部分并不延伸到作为前述圆形弯曲的延伸而画出的整圆之外。这样,首先,容易制造,第二,其可以通过图4所示的方式被容易地安装在滚轮5的中心的空间(孔)内,更特别地,安装在其轴承中心的空间(孔)内。该滚轮是具有圆形形状的结构件,所示圆形轮廓可以被可靠的,简单的,并且非常对称的安装在滚轮5内。该类型的侧面可以容易通过挤压成形来制作。
为了更清楚的显示,图4所示的元件2,3在自动人行道的横向方向上的尺寸比实际中有利的尺寸更短。这些元件在横向方向上的优选长度在实际中应该位于70-200cm之间。该自动人行道更优选布置在平的安装基座上,并且传送部分在水平方向上运动,但是当自动人行道处于斜坡形式时,也就是安装为以使得传送部分向上或向下倾斜,这也是有利的。该自动人行道最优选为所示类型的,其中,所有的传送带元件的传送表面的法向力朝向元件环4的外侧(在传送部分,垂直或倾斜向上,并且在返回部分,垂直或倾斜向下)。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然,在技术发展中,本发明的基本构思可以通过许多不同方式实现。本发明及其实施例因而不应被限制到上述例子中,而是相反地它们可以在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进行变化。

Claims (14)

1.一种自动人行道(1),包括:
多个相继的传送带元件(2),其中每个传送带元件包括传送表面,该传送表面用于承载由自动人行道传送的负载,并且所述传送带元件结合在一起形成基本连续的平坦的传送表面,和
位于相继的传送带元件(2)之间的支撑元件(3),以使得直接相继的传送带元件(2)配置为在传送带元件(2)的传送表面的法向力(N)的方向上抵靠位于直接相继的传送带元件(2)之间的支撑元件(3),其中,所述支撑元件(3)连接为以使得允许相对于前述的直接相继的传送带元件(2)弯曲,
并且,自动人行道(1)的传送带元件(2)和支撑元件(3)相互连接为环形的元件环(4),并且该自动人行道包括用于移动该元件环(4)的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人行道,其特征在于,该自动人行道包括多个安装在元件环(4)上的滚轮(5),所述滚轮安置为在包括在自动人行道中的导轨(G)上运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人行道,其特征在于,前述滚轮(5)安装在支撑元件(3)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人行道,其特征在于,每个前述滚轮(5)围绕支撑元件(3)进行安装。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人行道,其特征在于,传送带元件环(4)的位于传送部分(A)中的部分通过由滚轮(5)支撑而置靠在导轨(G)上。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人行道,其特征在于,传送带元件环(4)的位于传送部分(A)中的部分通过仅由安装在支撑元件(3)上的滚轮(5)支撑而置靠在导轨(G)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动人行道,其特征在于,该自动人行道(1)被安装在地板面(F)的顶部以使得所述元件环(4)整个位于地板面上方。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动人行道,其特征在于,该自动人行道包括:传送部分(A),当传送带元件(2)位于传送部分(A)时,该传送带元件(2)对于乘客而言是可见的和可接近的,并且在第一方向上运行;以及返回部分(B),当传送带元件(2)位于返回部分(B)时,传送带元件(2)在传送部分(A)下方在第二方向上运行,并且,位于传送部分(A)和返回部分之间的是方向改变区域(R),在该方向改变区域(R)中,传送带元件(2)的方向改变。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动人行道,其特征在于,在方向改变区域(R)中,传送带元件(2)设置成通过围绕旋转中心(X)把朝上侧旋转为朝下来改变方向。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动人行道,其特征在于,前述支撑元件(3)包括支撑表面(b),传送带元件(2)的支撑表面(a)设置为抵靠着前述支撑元件(3)的支撑表面(b),并且,前述支撑元件(3)的支撑表面(b)支撑传送带元件(2)的支撑表面(a)。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自动人行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带元件(2)的支撑表面(a)是所述传送带元件(2)的外表面,所述支撑元件(3)的支撑表面(b)是所述支撑元件(3)的外表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动人行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元件(3)是在自动人行道(1)的横向方向长型的型材元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动人行道,其特征在于,该支撑元件(3)是在自动人行道(1)的横向方向上长型的型材元件,并且该支撑元件(3)的轮廓包括圆形弯曲形状的凸出外表面(b2),并且滚轮(5)围绕支撑元件(3)进行安装。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自动人行道,其特征在于,该支撑元件(3)的轮廓完全位于由前述的圆形弯曲形状的外表面(b2)限定的圆形形状内。
CN201210570102.8A 2011-11-21 2012-11-21 自动人行道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13008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FI20116155 2011-11-21
FI20116155 2011-11-21
FI20116169 2011-11-23
FI20116169A FI123880B (fi) 2011-11-21 2011-11-23 Liukukäytävä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30083A CN103130083A (zh) 2013-06-05
CN103130083B true CN103130083B (zh) 2017-03-01

Family

ID=482221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570102.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130083B (zh) 2011-11-21 2012-11-21 自动人行道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1) CN103130083B (zh)
DE (1) DE102012110764A1 (zh)
FI (1) FI12388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660102C2 (ru) * 2013-07-26 2018-07-04 Инвенцио Аг Паллета траволатора
CN104118790A (zh) * 2014-07-28 2014-10-29 刘影 一种扶梯履带部件
CN105438949B (zh) * 2015-12-04 2017-06-30 克莱斯电梯(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皮带传送式的自动人行道
EP3257804B1 (en) 2016-06-15 2023-09-27 Otis Elevator Company Belt-driven people conveyor
EP3269675B1 (en) 2016-07-15 2020-11-18 Otis Elevator Company Transportation element for a people conveyor
CN107650924A (zh) * 2017-09-19 2018-02-02 洛阳吉安物流有限公司 无间歇公交链
EP3473575B1 (en) 2017-10-19 2020-08-19 Otis Elevator Company Drive belt for people conveyors
EP3511284B1 (en) * 2018-01-10 2021-09-15 Otis Elevator Company Moving walkway
CN108221523A (zh) * 2018-01-31 2018-06-29 三明学院 一种空中轨道步行系统
EP3686147B1 (en) 2019-01-23 2024-03-20 Otis Elevator Company Conveyance belt for a conveyor
EP3747823B1 (en) * 2019-06-03 2022-07-27 Otis Elevator Company Conveyance element for a conveyor
EP3747821A1 (en) 2019-06-04 2020-12-09 Otis Elevator Company Belt-driven people conveyors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82173A (en) * 1976-06-10 1978-04-04 Otis Elevator Company Drive unit for an endless conveyor
EP1382882A2 (de) * 2002-07-18 2004-01-21 Schmezer, Alexander Stellvorrichtung mit einer drucksteifen Antriebskette
CN1604870A (zh) * 2001-12-15 2005-04-06 通力股份公司 具有较小回转元件直径的移动通道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5680A (ja) * 1997-06-12 1999-01-12 Nkk Corp 可変速型乗客コンベヤ
DE10308417B4 (de) * 2003-02-27 2006-03-09 Kone Corp. Rollsteig
ATE344892T1 (de) * 2004-04-05 2006-11-15 Schmezer Alexander Drucksteife antriebskette für eine stellvorrichtung
JP2010042930A (ja) * 2008-08-14 2010-02-25 Ryozo Ota 折板式コンベアーとこれに接続する搬送設備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82173A (en) * 1976-06-10 1978-04-04 Otis Elevator Company Drive unit for an endless conveyor
CN1604870A (zh) * 2001-12-15 2005-04-06 通力股份公司 具有较小回转元件直径的移动通道
EP1382882A2 (de) * 2002-07-18 2004-01-21 Schmezer, Alexander Stellvorrichtung mit einer drucksteifen Antriebskett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FI20116169A (fi) 2013-05-22
DE102012110764A1 (de) 2013-05-23
FI123880B (fi) 2013-11-29
CN103130083A (zh) 2013-06-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30083B (zh) 自动人行道
CN103544889B (zh) 一种led显示屏的曲面调整结构及led显示屏
CN1982153A (zh) 带有换档阻止结构的自行车链轮装置
CN109365299B (zh) 传输装置、传输线以及分拣设备
CN102355836B (zh) 陈列架
CN101228999B (zh) 带有可倾斜座面的椅子
US7520021B2 (en) Wheel assembly
CN106004237A (zh) 一种全向移动装置
CN101725806B (zh) 具有卡掣功能的升降装置
US20100193658A1 (en) Motorized mount
CN202885203U (zh) 空调器及其升降装置
CN201298326Y (zh) 一种多翻转模式的大型三面广告牌
US20120068434A1 (en) Step board
JP2008542149A5 (zh)
CN102556572B (zh) 一种滚轴式自动传输装置
CN201075304Y (zh) 具仰角调整的升降装置
CN211838834U (zh) 双工位倾斜涂布装置
CN103039185A (zh) 割草机
CN201604638U (zh) 托压索轮装置
KR101079229B1 (ko) 이송방향의 전환이 가능한 컨베이어 및 이를 이용한 컨베이어 시스템
JP5866641B2 (ja) 乗客コンベア
RU2010152950A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хранения бюстгальтеров
CN101866103B (zh) 支撑结构及应用其的实物投影机
WO2004044441A3 (en)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CN204164815U (zh) 一种光补偿灯条及背光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301

Termination date: 2019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