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24000B - 天线、电波接收设备以及天线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天线、电波接收设备以及天线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24000B
CN103124000B CN201210465338.5A CN201210465338A CN103124000B CN 103124000 B CN103124000 B CN 103124000B CN 201210465338 A CN201210465338 A CN 201210465338A CN 103124000 B CN103124000 B CN 10312400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magnetic
magnetic circuit
circuit component
antenn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46533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24000A (zh
Inventor
染谷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sio Compu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asio Compu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sio Compu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Casio Compute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1240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240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240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240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7/00Loop antennas with a substantially uniform current distribution around the loop and having a directional radiation pattern in a plane perpendicular to the plane of the loop
    • H01Q7/06Loop antennas with a substantially uniform current distribution around the loop and having a directional radiation pattern in a plane perpendicular to the plane of the loop with core of ferromagnetic material
    • H01Q7/08Ferrite rod or like elongated cor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002Electrical device making
    • Y10T29/49016Antenna or wave energy "plumbing" making

Landscapes

  • Electric Cloc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天线、电波接收设备以及天线的制造方法。提供一种天线,在利用磁性材料形成的磁芯(21)的附近配置利用磁性材料形成且形成副磁路的副磁路部件(25),并且在磁芯(21)和副磁路部件(25)之间配置妨碍磁芯(21)和副磁路部件(25)之间的磁耦合的分隔板(24),将磁芯(21)和副磁路部件(25)作为一个整体卷绕导线而形成线圈(22)。

Description

天线、电波接收设备以及天线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天线、电波接收设备以及天线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具备接收包含时刻信息的标准电波的天线,基于接收的时刻信息自动地修正现在时刻的电波表等的电波接收设备。
而且,例如电波表中大多使用具备接收灵敏度高的磁性材料的非晶体金属或铁氧体等构成的磁芯上卷绕线圈而形成的天线作为接收标准电波的天线的电波表。
手表型的电波表等的电波接收设备的情况下,为了演绎出高级感,提高设计性、耐用性等,有时在收纳天线的壳体以及该壳体的盖部件等使用金属制的部件。
这样,在电波接收设备使用金属部件的情况下,如果接近这些金属部件配置天线,则产生因产生所谓的涡电流而引起的损失,由此导致利用天线进行的标准电波的接收灵敏度恶化。
相对于此,引用文献1(日本特开2006-81140)中作为即使在金属部件和天线之间不能够确保足够的距离的情况下也抑制接收灵敏度的恶化的结构,提出了以下结构,即、在具有由磁性体构成的磁芯(core)上卷绕了线圈的主磁路部件,并用主磁路部件接收电磁波的磁场成分的磁传感器型的天线中,除了主磁路部件,在磁芯(core)的一部分设置带间隙的副磁路部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该问题点而提出的技术方案,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指针的希望位置简单且高效地发亮的指针照明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个方案是一种天线,其特征在于,
具备:利用磁性材料形成的长尺寸的磁芯;
利用磁性材料形成且配置在上述磁芯的附近而形成副磁路的副磁路部件;
配置在上述磁芯和上述副磁路部件之间,妨碍上述磁芯和上述副磁路部件的磁耦合的分隔板;以及
将上述磁芯和上述副磁路部件作为一个整体卷绕导线而形成的线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个方案是一种电波接收设备,其特征在于,
具备天线、和利用金属材料形成且收纳上述天线的外装壳体,
上述天线具备:
利用磁性材料形成的长尺寸的磁芯;
利用磁性材料形成且配置在上述磁芯的附近而形成副磁路的副磁路部件;
配置在上述磁芯和上述副磁路部件之间,妨碍上述磁芯和上述副磁路部件的磁耦合的分隔板;以及
将上述磁芯和上述副磁路部件作为一个整体卷绕导线而形成的线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个方案是一种天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工序:
利用磁性材料形成长尺寸的磁芯的磁芯形成工序;
线圈形成工序,将利用磁性材料形成且形成副磁路的副磁路部件配置在上述磁芯的附近,并且在上述磁芯和上述副磁路部件之间配置妨碍上述磁芯和上述副磁路部件的磁耦合的分隔板之后,将上述磁芯和上述副磁路部件作为一个整体卷绕导线而形成线圈。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电波接收设备的一个例子的电波手表的概略结构的主视图。
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天线的俯视图。
图3是从图2中的箭头III观察的天线的主视图。
图4是沿着图2中的天线的IV-IV线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图2的天线的磁通的流向的俯视图。
图6是等效表示图5的天线的磁通的流向的电路图。
图7是表示环形天线的磁通的流向的俯视图。
图8是等效表示图7的环形天线的磁通的流向的电路图。
图9A是表示图2所示的天线的制造工序的图,是表示板状部件形成工序的俯视图。
图9B是表示图2所示的天线的制造工序的图,是表示线圈形成工序的俯视图。
图9C是表示图2所示的天线的制造工序的图,是表示线圈形成工序的俯视图。
图9D是表示图2所示的天线的制造工序的图,是表示副磁路部件接合工序的俯视图。
图10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天线的俯视图。
图11是从图10的箭头XI观察的天线的主视图。
图12是沿图10的天线的XII-XII线的剖视图。
图13是表示图2的天线的一个变形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9,对本发明的天线以及具备该天线的电波接收设备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应予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作为电波接收设备的电波手表上搭载天线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而且,本发明的范围不限于图示例。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电波手表(电波接收设备)的主视图。
如图1所示,电波手表1具备天线2以及收纳该天线2的天线外装壳体4。
而且,本实施方式中,电波手表1具备:进行时刻等的显示的显示装置51;搭载有包含用于天线2接收电波的接收电路部等的电子部件等(未图示)的表主体5;收纳该表主体5的表外装壳体6以及与这些连结而构成电波手表1的表带的多个链节部件(駒部材)7。
在天线外装壳体4、表外装壳体6以及链节部件7的背面侧分别设置有未图示的连结部,天线外装壳体4、表外装壳体6以及链节部件7相互连结而成为锁状。
此外,优选收纳天线2的天线外装壳体4邻近或者接近收纳表主体5的表外装壳体6而配置,但其配置没有特别限定。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电波手表1中,天线外装壳体4、表外装壳体6以及链节部件7都形成为大致相同的形状、大小。
天线外装壳体4、表外装壳体6以及链节部件7利用例如不锈钢或钛等的金属材料或其他的导电性部件,大致形成为立方体形状。
此外,天线外装壳体4、表外装壳体6以及链节部件7不必全部用相同的材料形成,也可以例如只有表外装壳体6用金或白金或者它们的组合等形成等,一部分的部件用不同材料形成。
天线外装壳体4成为例如背面侧(即,用户在手腕上带上电波手表1时与手腕接触的侧)等的一个面设置有未图示的开口部的中空构造,该中空部分为收纳天线2的收纳空间。
在开口部经由防水环(未图示)安装有未图示的盖部件。此外,形成盖部件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使用树脂等使电波透过的材料形成。
此外,在天线外装壳体4的内部收纳天线2时的收纳方向、朝向没有特别限定,能够根据电波手表1的设计等适当地变更。
例如天线2可以以与天线外装壳体4的开口面大致平行的朝向载置于天线外装壳体4内,天线2也可以以与天线外装壳体4的内侧面大致平行的朝向收纳于天线外装壳体4内。
优选,天线2以与天线外装壳体4的内侧面不接触的方式配置。
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天线2的俯视图,图3是从箭头III的方向观察图2所示的天线2的侧视图,图4是沿着图2所示的天线构造体2的IV-IV的剖视图。
如图2至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中,收纳于天线外装壳体4内的天线2具备形成为长的板状的磁芯21、形成于该磁芯21上的线圈22、隔着隔板24配置的副磁路部件25。
磁芯21例如用非晶体合金、Fe-Cu-Nb-Si-B系等的纳米结晶磁性合金、Fe-Si系磁性合金或铁氧体、强磁性铁镍合金等的磁性材料形成,如图2所示,具备向天线2的长边方向延伸的直线状部211、和从该直线状部211的两端向与直线状部211的延伸方向正交的一方侧伸出的一对伸出部212。
本实施方式中,伸出部212的直线状部211的中央部侧端部被倾斜地切割,伸出部212越朝向伸出方向的端部其宽度越窄。
由此在直线状部211卷绕导线而形成后述的线圈22时伸出部212不妨碍卷转动作,能够容易形成线圈22。
此外,直线状部211的长度、宽度、形状以及伸出部212的形状、大小等不限于此处所述的例示。
另外,形成磁芯21的材料不限于非晶体合金、Fe-Cu-Nb-Si-B系等的纳米结晶磁性合金、Fe-Si系磁性合金或铁氧体、强磁性铁镍合金,只要是能够加工成磁芯21的形状的磁性材料,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材料。
另外,形成磁芯21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也可以层叠非晶体合金、Fe-Cu-Nb-Si-B系等的纳米结晶磁性合金、Fe-Si系磁性合金等的软磁性金属箔带而形成为薄板状。
另外,形成磁芯21的方法也可以是固化非晶体合金或铁氧体、强磁性铁镍合金等的磁性材料的粉体而一体形成。
另外,形成磁芯21的方法也可以是对强磁性铁镍合金等进行加工成型而形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至图4所示,在磁芯21的附近,且直线状部211的设置有伸出部212的一侧,配置有用树脂等的导磁率低的材料形成的分隔板24、和用磁性材料形成而形成副磁路的副磁路部件25。
本实施方式中,副磁路部件25使隔着分隔板24而与磁芯21平行地配置的薄板状(片状)的部件的两端部磁性接合,从而形成闭磁路。
使副磁路部件25的两端部接合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利用含有磁性材料等的粘合剂等来粘合固定。
由此,副磁路部件25以包围线圈22的方式配置,构成使从线圈22出来的磁通环绕的环状的磁路。
此外,通过使副磁路部件25的两端部的重合面积充分大,从而能够使接合部分的缝隙(间隙)减小为能够忽略的程度,减小磁阻而能够使磁通更容易通过。
此外,副磁路部件25例如用强磁性铁镍合金等柔软性好,即使进行弯曲加工也不易产生破裂等的磁性材料形成。
此外,副磁路部件25可以用一张构成,也可以层叠多张薄板而构成。
另外,分隔板24配置在磁芯21和副磁路部件25之间,妨碍磁芯2和副磁路部件25之间的磁耦合。
分隔板24只要能够使磁芯21和副磁路部件25之间磁性绝缘,其形状、大小、厚度、材料等没有特别限定。
分隔板24可以是极薄的薄片状的板,也可以是例如用树脂材料形成的双面胶带等。
分隔板24为双面胶带的情况下,能够容易地使磁芯21和副磁路部件25贴合固定。
线圈22是在磁芯21的直线状部211上将磁芯21和副磁路部件25作为一个整体卷绕规定次数的导线而形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至图4所示,作为副磁路部件25的薄板状的部件隔着填充物(fill)状的分隔板24配置,线圈22是将磁芯21和分隔板24和副磁路部件25作为一个整体卷绕在磁芯21的直线状部211。
线圈22的线圈数没有特别限定,根据利用天线2接收的电波的频率等适当地设定。
在线圈22连接有电容器23,在天线2通过线圈22以及电容器23形成有共振电路。
例如通过调整线圈22的线圈数或电容器23的容量,根据天线2的用途等能够适当地设定共振电路的共振频率。
在本实施方式中,天线2的共振频率例如被设定为日本的标准电波的发送频率即40kHz或者60kHz。
图5示意性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天线2的磁通的流向。
此外,图5只表示从天线2的左侧进入的磁通的流向,但实际上从天线2的右侧也进入磁通,而相同地流动。
如本实施方式,在设有线圈22而构成主磁路的磁芯21和构成副磁路的副磁路部件25之间夹设分隔板24,构成为磁芯21和副磁路部件25之间的磁耦合减少。
此时,如图5所示,从外部进入的磁通的大部分通过在磁芯21形成的主磁路而流向线圈22,几乎不会流向利用分隔板24绝缘的副磁路部件25所形成的副磁路。
因此,能够防止从外部进入的磁通不通过线圈22而流向副磁路成为损失(loss)。
另外,由于共振而从线圈22出来的磁通的大部分环绕(巡回)以包围线圈22的方式配置且成为充分低的磁阻的副磁路部件25,能够防止泄漏至外部。
因此,即使在天线2的附近存在天线外装壳体4等的金属部件的情况下,也几乎没有向金属部件侧泄漏的磁通,不易产生因产生涡电流而引起的损失(损耗)等。
由此,天线2能够保持良好的接收灵敏度,表示高的Q值。
图6中将从外部进入天线2磁通作为恒定电流源,将本实施方式的天线2的磁通的流向以电路图等效表示。
图6中,L1对应于图5中的线圈22,C1对应于图5中的电容器23。
另外,磁阻20a对应于天线2中的主磁路的磁阻,磁阻20b对应于天线2中的副磁路的磁阻。
如图6所示,将从外部进入天线2的磁通作为恒定电流源时,其电流流向线圈L1。
此时,除了具有磁阻20a的主磁路之外,设想还有一个与主磁路绝缘,并且与主磁路相同的电感而耦合度充分高的线圈,这个和副磁路所具有的磁阻20b相互作用形成共振型闭合电路。
在此,共振型闭合电路是指电流(磁通)进入线圈而产生因共振引起的电流(磁通)的情况下,该电流(磁通)环绕(loop)的闭合电路。
与此相同,本实施方式的天线2中,如图5所示,共振时通过副磁路部件25形成的副磁路上形成共振型闭合电路,不仅在磁芯21上形成的主磁路上、而且在通过副磁路部件25形成的环状的副磁路上也因共振而产生的磁通环绕。
在此,想要提高线圈22的电动势,将各磁性体(即,磁芯21以及副磁路部件25)的磁阻20a、20b尽可能形成为磁通容易通过的形状即可。
为此,优选例如将副磁路部件25尽可能构成为没有缝隙(间隙)成为磁阻少的闭合磁路。
而且,通过提高由线圈22和电容器23构成的共振电路的Q值,能够实现天线2的高灵敏度化。
与此相对,如图7所示,没有独立设置副磁路的环形天线3的情况下,流向和电容器33一起形成共振电路的线圈32部分的磁通因磁阻抗上升而减少。
而且,考虑到相应的量的磁通通过没有共振电路结构的磁性体部分(副磁路,图7中环形天线3的磁芯31的下侧部分)。
图8中,将从外部进入环形天线3的磁通作为恒定电流源,将环形天线3中的磁通的流向以电路图等效表示。
图8中,L2对应于图7中的线圈32,C2对应于图7中的电容器33。
另外,磁阻30a对应于环形天线3中的主磁路的磁阻,磁阻30b对应于环形天线3中的副磁路的磁阻。
如图8所示,将从外部进入环形天线3的磁通作为恒定电流源时,其电流被分为流向共振电路的电流和流向副磁路部分的电流,电阻(磁阻30a、30b)进入各电路。
与此相同,在环形天线3中,如图7所示,从外部进入的磁通被分为主磁路和副磁路而流动。
此时,副磁路回路的磁阻30a比主磁路回路的磁阻30b小,所以由线圈32以及电容器33构成的共振电路的Q值变高,但泄漏至副磁路的磁通也增加。
向该副磁路的磁通泄漏成为损失(loss),相对应地导致天线2的接收灵敏度的恶化。
作为针对这样的损失的对应策,考虑具备在一部分设置缝隙(间隙)的环状的副磁路,提高磁阻,实现共振电路的通过磁通和Q值的最佳化。
然而,在主磁路和副磁路没有被绝缘的情况下,不能防止从外部进入的时刻标准电波等的磁通与共振电路相同的也进入副磁路,而产生损失(loss),所以共振电路的Q值不会上升很多。
表外装壳体6成为上下开口的中空构造,该中空部分成为收纳表主体5的收纳空间。
在表外装壳体6的表面侧(即,用户在手腕上带上电波手表1时的观看侧)的开口部,安装有用玻璃等形成的挡风部件52。
另外,在表外装壳体6的背面侧(即,用户在手腕上带上电波手表1时与手腕接触侧)的开口部,经由防水环(未图示)安装有未图示的里盖部件。
此外,形成里盖部件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定,但从外观考虑优选与表外装壳体6、天线外装壳体4以及链节部件7相同的例如由不锈钢或钛等的金属或者其他的材料形成。
收纳于表外装壳体6的内部的表主体5具备进行时刻显示等的显示装置51、安装有构成使电波手表的各种功能部动作的未图示的控制装置的各种电路或电子部件等的电路基板(未图示)等。
显示装置51是例如用液晶显示面板等构成的显示单元。
此外,构成显示装置51的液晶显示面板的结构、所显示的内容等没有特别限定。
而且显示装置51不限于由液晶显示面板构成,也可以例如由有机EL(Electro-Luminescence)等构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以显示装置51的显示画面上显示现在时刻和星期的情况为例,但显示装置51上显示的内容不限于此。
控制装置是具备未图示的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作为存储单元的ROM(Read Only Memory)以及RAM(Random Access Memory)等的计算机。
控制装置在功能上来看,具备用于驱动控制显示装置51的显示控制部、用于通过后述的天线2接收电波的电波接收部、基于通过天线2接收的标准电波来进行现在时刻的修正等的时刻计时部等(均未图示)。
此外,利用控制装置进行的显示控制、电波接收控制、时刻修正控制等与一般的电波接收设备中进行的控制相同,所以省略其说明。
本实施方式中,收纳于天线外装壳体4的天线2与收纳于表外装壳体6的表主体5的电路基板电连接,由天线2接收的电波作为接收信号送到表主体5的控制装置,适当地进行基于该信号的时刻修正等的处理。
接下来,参照图9A~图9D,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天线2的制造方法以及作用。
如图9A所示,首先,利用例如非晶体合金、Fe-Cu-Nb-Si-B系等的纳米结晶磁性合金、Fe-Si系磁性合金或铁氧体、强磁性铁镍合金等的磁性材料,形成磁芯21,该磁芯21具备直线状部211和从该直线状部211的两端向与直线状部211的延伸方向正交的一侧伸出的伸出部212(磁芯形成工序)。
而且,隔着薄片状的分隔板24,将薄板状的副磁路部件25配置在磁芯21的附近且直线状部211的设置有伸出部212的一侧。
接下来,如图9B以及图9C所示,在磁芯21和副磁路部件25之间配置妨碍磁芯21和副磁路部件25的磁耦合的分隔板24的状态下,将磁芯21和副磁路部件25作为一个整体卷绕导线而形成线圈22(线圈形成工序)。
这样,在将磁芯21和副磁路部件25作为一个整体卷绕线圈22之后,如图9D所示,将隔着分隔板24而与磁芯21平行地配置的副磁路部件25的两端部重合粘接固定等从而使得磁性接合。
由此,形成闭合磁路(副磁路部件接合工序),完成天线2。
将完成的天线2收纳于天线外装壳体4,连结该天线外装壳体4和收纳表主体5的表外装壳体6,使天线2和表主体5内的电路基板等电连接。
并且,通过在该天线外装壳体4以及表外装壳体6连结链节部件7,完成手镯型的电波手表1。
在进行基于标准电波的时刻修正时,通过天线2接收标准电波。
此时,如图5所示,从天线2的外部进入的磁通其绝大多数流向磁芯21的变细的部分(即,直线状部211),流入设置在直线状部211的线圈22。若在线圈22流入磁通,则产生电动势,其能量蓄积到电容器23。
而且从电容器23释放出能量,通过线圈22产生磁通。
因该共振产生的磁通其绝大多数在通过副磁路部件25形成的环状的副磁路环绕,不易泄漏至外部。
因此,即使在天线2的附近存在天线外装壳体4等的金属部件的情况下,也几乎没有向金属部件侧泄漏的磁通,防止产生因产生涡电流而引起的损失(loss),天线2的接收灵敏度良好地维持。
基于由天线装置2接收的标准电波的接收信号被送至控制装置,在控制装置中进行信号的增幅、解析等,读出时刻信息。
控制装置基于该时刻信息修正现在时刻,使修正后的时刻显示于显示装置51的显示画面。
如以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将形成副磁路的副磁路部件25隔着分隔板24配置在磁芯21的附近,并且将磁芯21和副磁路部件25作为一个整体而卷绕导线形成线圈22,上述分隔板24在磁芯21和副磁路部件25之间妨碍磁芯21和副磁路部件25之间的磁耦合。
由此,从外部进入到磁芯21的磁通几乎不会流向被分隔板24绝缘的副磁路而流向线圈22形成的主磁路,并且,通过共振电路产生的磁通环绕由磁芯21形成的主磁路以及由副磁路部件25形成的环状的副磁路,成为不易泄漏至天线装置2之外的结构。
因此,即使在天线2的附近配置有金属部件,也能够防止磁通流向金属部件侧而产生损失,能够实现良好的接收灵敏度。
由此,通过小型的天线2能够得到充分的接收灵敏度。
另外,能够使天线外装壳体4等的金属部件接近至天线2的附近,所以能够使具备天线2的电波手表1等的电波接收设备小型化。
另外,将薄板状的副磁路部件25和磁芯21作为一个整体卷绕线圈22之后重合副磁路部件25的两端部而使其磁性接合,形成闭合磁路。
因此,能够通过机器自动地卷绕线圈22,能够容易且高效地生产天线2。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天线外装壳体4、表外装壳体6以及链节部件7全部为相同的大小、形状,所以能够实现外观设计良好的手镯型的手表。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10至图12,说明本发明的天线、电波接收设备以及天线的制造方法的第二实施方式。
此外,本实施方式只有副磁路部件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所以以下,特别说明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方面。
图10是本实施方式的天线8的俯视图。
图11是从箭头XI方向观察图10所示的天线8的侧视图。
图12是沿着图10所示的天线8的XII-XII的剖视图。
本实施方式的电波接收设备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是具备天线8和收纳天线8的用金属材料形成的天线外装壳体4的电波手表,基于通过天线8接收的标准电波修正现在时刻,并显示在显示装置上。
如图10至图12所示,本实施方式中,天线8具备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磁芯21、线圈22以及分隔板24。
本实施方式中,副磁路部件27具有“コ”状的基底部件271和接合部件272,该基底部件271具备隔着分隔板24而与磁芯21平行地配置的直线状部271a和从该直线状部271a向一个方向突出的一对突出部271b,该接合部件272使该基底部件271的一对突出部271b磁性接合而形成闭合磁路。
基底部件271、接合部件272例如用非晶体合金、Fe-Cu-Nb-Si-B系等的纳米结晶磁性合金、Fe-Si系磁性合金或铁氧体、强磁性铁镍合金等形成。
此外,形成基底部件271、接合部件272的材料只要是能够加工为基底部件271、接合部件272的形状的磁性材料则也可以使用其他的材料。
另外,形成基底部件271、接合部件272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是层叠非晶体合金、Fe-Cu-Nb-Si-B系等的纳米结晶磁性合金、Fe-Si系磁性合金等的软磁性金属箔带而形成为薄板状。
并且,可以是固化非晶体合金或铁氧体、强磁性铁镍合金等的磁性材料的粉体而一体形成,也可以是对强磁性铁镍合金等进行加工成型而形成。
另外,接合部件272例如通过利用粘合剂的粘合固定等的方法安装于基底部件271的突出部271b。
粘合剂例如使用混入磁性体的粘合剂。
此外,将接合部件272安装于突出部271b的方法不限于粘合固定。
另外,粘合固定的情况下,粘合剂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定。
此外,其他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对所以相同部件附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说明。
接下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天线8的制造方法以及作用。
首先,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利用例如非晶体合金、Fe-Cu-Nb-Si-B系等的纳米结晶磁性合金、Fe-Si系磁性合金或铁氧体、强磁性铁镍合金等的磁性材料,形成具备直线状部211和从该直线状部211的两端向与直线状部211的延伸方向正交的一侧伸出的伸出部212的磁芯21(磁芯形成工序)。
而且,隔着薄片状的分隔板24将“コ”状的基底部件271配置在磁芯21的附近且直线状部211的设置有突出部212的一侧。
接下来,在磁芯21和副磁路部件27的基底部件271之间配置有妨碍磁芯21和副磁路部件27的磁耦合的分隔板24的状态下,将磁芯21和副磁路部件27作为一个整体卷绕导线而形成线圈22(线圈形成工序)。
这样,将磁芯21和副磁路部件27作为一个整体卷绕线圈22之后,将接合部件272通过粘合等固定在基底部件271,该接合部件272使隔着分隔板24而与磁芯21平行地配置的基底部件271的一对突出部271b磁性接合而形成闭合磁路(副磁路部件接合工序)。由此,完成天线2。
将完成的天线2收纳于天线外装壳体4,使该天线外装壳体4和收纳表主体5的表外装壳体6连结,而使天线2和表主体5内的电路基板等电连接。
并且,通过在该天线外装壳体4以及表外装壳体6上连结链节部件7,完成手镯型的电波手表1。
此外,其他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省略其说明。
如以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除了得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之外,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副磁路部件27由“コ”状的基底部件271和接合部件272构成,基底部件271具备直线状部271a和从该直线状部271a向一个方向突出的一对突出部271b,接合部件272使该基底部件271的一对突出部271b磁性接合而形成闭合磁路。
因此,相比于将副磁路部件折弯加工而使其接合的情况等,能够更容易地进行副磁路部件27的组装。
另外,相比于使用柔软性材料形成副磁路部件的情况,能够提高天线8的刚性。
此外,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不限于所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要旨的范围内,当然可以进行各种变形。
例如,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以各具备一个分隔板以及副磁路部件的情况为例,但分隔板以及副磁路部件也可以设置两个以上。
该场合,例如如图13所示,天线9具备:由直线状部911和设置在该直线状部911的两端部的突出部912构成的磁芯91;分别配置在直线状部911的两侧的分隔板94、96;以及隔着该分隔板94、96在直线状部911的两侧分别平行地配置的副磁路部件95、97,将磁芯91的直线状部911和分隔板94、96和副磁路部件95、97作为一个整体卷绕导线而形成线圈92。
由此,在直线状部911的两侧形成两个环状的副磁路,能够更加可靠地防止磁通的泄漏。
此外,设置分隔板以及副磁路部件的数量、位置等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也可以以包围磁芯的直线状部的方式在三面或者四面分别设置分隔板以及副磁路部件。
另外,分隔板和副磁路部件也可以不是一对一地对应,例如也可以使分隔板跨越磁芯的直线状部全周而卷绕,隔着该分隔板将多个副磁路部件设置在磁芯的直线状部的周围。
另外,各实施方式中,以在天线外装壳体4和天线之间只有微小的缝隙的小尺寸的天线外装壳体4的内部收纳天线的情况为例,但天线外装壳体4的大小、形状等不限于此处的例示。
例如也可以较大地构成天线外装壳体4,使得在天线外装壳体4的内侧面和天线之间确保较大的空间。
该场合,优选以在天线中设置有线圈的一侧确保更广的空间的朝向,将天线配置在天线外装壳体4内。
另外,各实施方式中,以天线外装壳体4、表外装壳体6以及链节部件7形成为四角形状的情况为例,但天线外装壳体4、表外装壳体6以及链节部件7的形状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为圆形状或多边形状等。
另外,在各实施方式中,以天线外装壳体4、表外装壳体6以及链节部件7全部为大致相同的形状、相同的大小的情况为例,但天线外装壳体4、表外装壳体6以及链节部件7的形状或大小也可以分别不同。
例如也可以形成为只有表外装壳体6比天线外装壳体4、链节部件7大。
另外,磁芯、分隔板以及副磁路部件的形状、大小等不限于图示例,也可以根据收纳天线的天线外装壳体4的形状等适当地变更。
另外,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分别设置收纳天线的天线外装壳体4和收纳表主体5的表外装壳体6,将天线和表主体5分别收纳于不同的外装壳体内的情况,但也可以采用将天线和表主体5收纳于一个外装壳体内的结构。
该场合,例如通过将天线配置在表主体5的电路基板上等,能够容易地进行天线和电路基板的电连接。
另外,各实施方式中,以使用天线的电波接收设备为构成为手镯型的电波表的情况为例,但电波表的形状不限于手镯型,例如也可以为构成为项链型的电波表。
另外,各实施方式中,以使用天线的电波接收设备为电波手表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能够使用天线的电波接收设备不限于此,只要是利用天线接收电波的结构的设备,可以是任意的设备。
例如,也可以在固定式的电波表、小型收音机、移动终端等使用天线。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范围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包含技术方案记载的发明的范围和其等同的范围。

Claims (5)

1.一种天线,其特征在于,具备:
利用磁性材料形成的长尺寸的磁芯;
利用磁性材料形成且配置在上述磁芯的附近而形成副磁路的副磁路部件;
配置在上述磁芯和上述副磁路部件之间,妨碍上述磁芯和上述副磁路部件的磁耦合的分隔板;以及
将上述磁芯和上述副磁路部件作为一个整体卷绕导线而形成的线圈,
上述副磁路部件通过使隔着上述分隔板而与上述磁芯平行地配置的薄板状部件的两端部磁性接合而形成闭合磁路。
2.一种天线,其特征在于,具备:
利用磁性材料形成的长尺寸的磁芯;
利用磁性材料形成且配置在上述磁芯的附近而形成副磁路的副磁路部件;
配置在上述磁芯和上述副磁路部件之间,妨碍上述磁芯和上述副磁路部件的磁耦合的分隔板;以及
将上述磁芯和上述副磁路部件作为一个整体卷绕导线而形成的线圈,
上述副磁路部件具备:
“コ”状的基底部件,该“コ”状的基底部件具备隔着上述分隔板而与上述磁芯平行地配置的直线状部和从该直线状部向一个方向突出的一对突出部;以及
接合部件,该接合部件使该基底部件的上述一对突出部磁性接合而形成闭合磁路。
3.一种电波接收设备,其特征在于,
具备天线、和利用金属材料形成且收纳上述天线的外装壳体,
上述天线具备:
利用磁性材料形成的长尺寸的磁芯;
利用磁性材料形成且配置在上述磁芯的附近而形成副磁路的副磁路部件;
配置在上述磁芯和上述副磁路部件之间,妨碍上述磁芯和上述副磁路部件的磁耦合的分隔板;以及
将上述磁芯和上述副磁路部件作为一个整体卷绕导线而形成的线圈,
上述副磁路部件通过使隔着上述分隔板而与上述磁芯平行地配置的薄板状部件的两端部磁性接合而形成闭合磁路。
4.一种天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含以下工序:
利用磁性材料形成长尺寸的磁芯的磁芯形成工序;以及
线圈形成工序,将利用磁性材料形成且形成副磁路的副磁路部件配置在上述磁芯的附近,并且在上述磁芯和上述副磁路部件之间配置妨碍上述磁芯和上述副磁路部件的磁耦合的分隔板之后,将上述磁芯和上述副磁路部件作为一个整体卷绕导线而形成线圈,
上述副磁路部件是薄板状的部件,
还包含副磁路部件接合工序,通过使隔着上述分隔板而与上述磁芯平行地配置的上述副磁路部件的两端部在卷绕了上述线圈之后磁性接合,从而形成闭合磁路。
5.一种天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含以下工序:
利用磁性材料形成长尺寸的磁芯的磁芯形成工序;以及
线圈形成工序,将利用磁性材料形成且形成副磁路的副磁路部件配置在上述磁芯的附近,并且在上述磁芯和上述副磁路部件之间配置妨碍上述磁芯和上述副磁路部件的磁耦合的分隔板之后,将上述磁芯和上述副磁路部件作为一个整体卷绕导线而形成线圈,
上述副磁路部件具备:“コ”状的基底部件,该“コ”状的基底部件具备隔着上述分隔板而与上述磁芯平行地配置的直线状部以及从该直线状部向一个方向突出的一对突出部;以及接合部件,该接合部件使上述基底部件的上述一对突出部磁性接合,
还包含副磁路部件接合工序,在卷绕上述线圈之后,使上述基底部件的上述一对突出部磁性接合而形成闭合磁路。
CN201210465338.5A 2011-11-18 2012-11-16 天线、电波接收设备以及天线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0312400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52158 2011-11-18
JP2011252158A JP5874338B2 (ja) 2011-11-18 2011-11-18 アンテナ構造体、電波受信機器及びアンテナ構造体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24000A CN103124000A (zh) 2013-05-29
CN103124000B true CN103124000B (zh) 2015-10-28

Family

ID=484262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465338.5A Active CN103124000B (zh) 2011-11-18 2012-11-16 天线、电波接收设备以及天线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190730B2 (zh)
JP (1) JP5874338B2 (zh)
CN (1) CN10312400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70229777A1 (en) * 2016-02-04 2017-08-10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Antenna structure and antenna apparatus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57136A (zh) * 2003-11-27 2006-04-05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天线及采用它的电波表、无键输入系统及rfid系统
CN1893181A (zh) * 2005-07-04 2007-01-10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天线、及使用该天线的电磁波表、无键输入系统及rfid系统
CN101405665A (zh) * 2006-03-22 2009-04-08 西铁城控股株式会社 天线和配备天线的无线电接收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905844B2 (ja) * 2003-12-11 2012-03-28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電波時計、キーレスエントリーシステム、rfidシステム
JP4826706B2 (ja) 2003-12-11 2011-11-30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電波時計、キーレスエントリーシステム、rfidシステム
JP4191669B2 (ja) * 2004-11-26 2008-12-03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腕時計およびアンテナの製造方法
JP3933191B1 (ja) * 2006-03-13 2007-06-20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携帯電子機器
US8456368B2 (en) * 2009-01-27 2013-06-04 Casio Computer Co., Ltd. Antenna device and radio-wave receiver with such antenna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57136A (zh) * 2003-11-27 2006-04-05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天线及采用它的电波表、无键输入系统及rfid系统
CN1893181A (zh) * 2005-07-04 2007-01-10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天线、及使用该天线的电磁波表、无键输入系统及rfid系统
CN101405665A (zh) * 2006-03-22 2009-04-08 西铁城控股株式会社 天线和配备天线的无线电接收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874338B2 (ja) 2016-03-02
CN103124000A (zh) 2013-05-29
US20130127681A1 (en) 2013-05-23
US9190730B2 (en) 2015-11-17
JP2013110480A (ja) 2013-06-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28957B (zh) 便携式电子设备
EP2040334B1 (en) Antenna device
KR100649805B1 (ko) 안테나 내장식 전자 시계
EP1628358B1 (en) Parallel loop antennas for a mobile electronic device
CN104218321B (zh) 天线装置
CN103703616B (zh) 天线
EP2413424B1 (en) Antenna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CN104221216B (zh) 近距离无线通信用天线、天线模块以及无线通信装置
US20090305657A1 (en) Antenna device and radio wave-using apparatus
US8259024B2 (en) Radio wave receiver with an antenna structure
US7170462B2 (en) Antenna structure and radio controlled timepiece
JP2007013862A (ja) アンテナ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電波時計、キーレスエントリーシステム、rfidシステム
CN103178346A (zh) 天线
CN107069191A (zh) 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US20210149347A1 (en) Hybrid watch patch-antenna
CN103124000B (zh) 天线、电波接收设备以及天线的制造方法
JP4304672B2 (ja) 電波時計用アンテナ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電波時計
JP3512782B1 (ja) アンテナ構造体及び電波利用時計
JP4826706B2 (ja) アンテナ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電波時計、キーレスエントリーシステム、rfidシステム
JP2006340101A (ja) アンテナ構造体及び電波修正時計
JP2005233900A (ja) 腕時計用アンテナ及び腕時計用アンテナ装置
JP4905844B2 (ja) アンテナ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電波時計、キーレスエントリーシステム、rfidシステム
WO2007111217A1 (ja) アンテナおよびアンテナを備えた電波受信機器
KR20180006072A (ko) 무선 통신 안테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JP5803604B2 (ja) アンテナ構造体、電波受信機器及びアンテナ構造体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