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18991A - 膜片式散气装置 - Google Patents

膜片式散气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18991A
CN103118991A CN2011800456080A CN201180045608A CN103118991A CN 103118991 A CN103118991 A CN 103118991A CN 2011800456080 A CN2011800456080 A CN 2011800456080A CN 201180045608 A CN201180045608 A CN 201180045608A CN 103118991 A CN103118991 A CN 1031189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ose
air
pore section
slit
air fil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4560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18991B (zh
Inventor
辻川久人
保科克行
北川义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bo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ubo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bota Corp filed Critical Kubota Corp
Priority to CN20151007712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667771B/zh
Publication of CN1031189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189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189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1899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23/00Mixing according to the phases to be mixed, e.g. dispersing or emulsifying
    • B01F23/20Mixing gases with liquids
    • B01F23/23Mixing gases with liquids by introducing gases into liquid media, e.g. for producing aerated liquids
    • B01F23/231Mixing gases with liquids by introducing gases into liquid media, e.g. for producing aerated liquids by bubbling
    • B01F23/23105Arrangement or manipulation of the gas bubbling devices
    • B01F23/2312Diffusers
    • B01F23/23124Diffusers consisting of flexible porous or perforated material, e.g. fabric
    • B01F23/231243Diffusers consisting of flexible porous or perforated material, e.g. fabric comprising foam-like gas outle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02Aerobic processes
    • C02F3/12Activated sludge processes
    • C02F3/20Activated sludge processes using diffusers
    • C02F3/201Perforated, resilient plastic diffusers, e.g. membranes, sheets, foils, tubes, ho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23/00Mixing according to the phases to be mixed, e.g. dispersing or emulsifying
    • B01F23/20Mixing gases with liquids
    • B01F23/23Mixing gases with liquids by introducing gases into liquid media, e.g. for producing aerated liquids
    • B01F23/231Mixing gases with liquids by introducing gases into liquid media, e.g. for producing aerated liquids by bubbling
    • B01F23/23105Arrangement or manipulation of the gas bubbling devices
    • B01F23/2312Diffusers
    • B01F23/23123Diffusers consisting of rigid porous or perforated material
    • B01F23/231231Diffusers consisting of rigid porous or perforated material the outlets being in the form of perforations
    • B01F23/231232Diffusers consisting of rigid porous or perforated material the outlets being in the form of perforations in the form of slits or cut-out open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23/00Mixing according to the phases to be mixed, e.g. dispersing or emulsifying
    • B01F23/20Mixing gases with liquids
    • B01F23/23Mixing gases with liquids by introducing gases into liquid media, e.g. for producing aerated liquids
    • B01F23/231Mixing gases with liquids by introducing gases into liquid media, e.g. for producing aerated liquids by bubbling
    • B01F23/23105Arrangement or manipulation of the gas bubbling devices
    • B01F23/2312Diffusers
    • B01F23/23124Diffusers consisting of flexible porous or perforated material, e.g. fabric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23/00Mixing according to the phases to be mixed, e.g. dispersing or emulsifying
    • B01F23/20Mixing gases with liquids
    • B01F23/23Mixing gases with liquids by introducing gases into liquid media, e.g. for producing aerated liquids
    • B01F23/231Mixing gases with liquids by introducing gases into liquid media, e.g. for producing aerated liquids by bubbling
    • B01F23/23105Arrangement or manipulation of the gas bubbling devices
    • B01F23/2312Diffusers
    • B01F23/23124Diffusers consisting of flexible porous or perforated material, e.g. fabric
    • B01F23/231241Diffusers consisting of flexible porous or perforated material, e.g. fabric the outlets being in the form of perforations
    • B01F23/231242Diffusers consisting of flexible porous or perforated material, e.g. fabric the outlets being in the form of perforations in the form of slits or cut-out open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23/00Mixing according to the phases to be mixed, e.g. dispersing or emulsifying
    • B01F23/20Mixing gases with liquids
    • B01F23/23Mixing gases with liquids by introducing gases into liquid media, e.g. for producing aerated liquids
    • B01F23/231Mixing gases with liquids by introducing gases into liquid media, e.g. for producing aerated liquids by bubbling
    • B01F23/23105Arrangement or manipulation of the gas bubbling devices
    • B01F23/2312Diffusers
    • B01F23/23126Diffus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diffuser element
    • B01F23/231262Diffus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diffuser element having disc sha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23/00Mixing according to the phases to be mixed, e.g. dispersing or emulsifying
    • B01F23/20Mixing gases with liquids
    • B01F23/23Mixing gases with liquids by introducing gases into liquid media, e.g. for producing aerated liquids
    • B01F23/231Mixing gases with liquids by introducing gases into liquid media, e.g. for producing aerated liquids by bubbling
    • B01F23/23105Arrangement or manipulation of the gas bubbling devices
    • B01F23/2312Diffusers
    • B01F23/23126Diffus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diffuser element
    • B01F23/231264Diffus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diffuser element being in the form of plates, flat beams, flat membranes or fil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2215/00Auxiliary or complementary information in relation with mixing
    • B01F2215/04Technical information in relation with mixing
    • B01F2215/0413Numerical information
    • B01F2215/0418Geometrical information
    • B01F2215/0422Numerical values of ang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2215/00Auxiliary or complementary information in relation with mixing
    • B01F2215/04Technical information in relation with mixing
    • B01F2215/0413Numerical information
    • B01F2215/0418Geometrical information
    • B01F2215/0431Numerical size values, e.g. diameter of a hole or conduit, area, volume, length, width, or ratios thereof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膜片式散气装置,散气时,由于向散气膜(3)供给的空气的压力,从长度方向(A)观察散气膜(3)膨胀成山形状,气孔部打开,其中,在散气膜(3)的长度方向(A)和宽度方向(B)上,第1气孔部(8)和第2气孔部(9)分别排列地形成多个,第1气孔部(8)是在散气膜(3)的长度方向(A)上长的孔,第2气孔部(9)是在相对于散气膜(3)的长度方向(A)倾斜的方向上长的孔,第2气孔部(9)位于长度方向(A)和宽度方向(B)的至少任一方向上相邻的第1气孔部(8)间。

Description

膜片式散气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被设置于下水道处理设施等的槽内的膜片式散气装置,涉及生物处理或为了搅拌而进行散气的技术。
背景技术
以往,在这种膜片式散气装置中,例如有图33~图35所示的装置。该膜片式散气装置在长方形状的底板251的上表面安装有长方形状的散气膜252,并在规定位置设有供气口253,在底板251与散气膜252之间形成有空气供给部254。供气口253与空气供给部254连通。
散气膜252是在合成树脂膜或合成橡胶膜上设有多个狭缝255(气孔部)的构件,散气膜252的周围被固定部256固定于底板251。各狭缝255是在散气膜252的长度方向A上细长的狭缝,与上述长度方向A平行。
如图34(a)所示,散气停止时,散气膜252受到槽内的水压,成为被按压到底板251的上表面的状态。此时,散气膜252不膨胀,狭缝255闭合。
此外,散气时,压缩空气从供气口253向空气供给部254供给,如图34(b)所示,散气膜252受到压缩空气的压力,从长度方向A观察,膨胀成山形状。这样,散气膜252膨胀时,狭缝255沿宽度方向B打开,空气供给部254内的空气通过狭缝255,成为气泡258,从散气膜252的内侧向外侧喷出。
像上述那样,关于在散气膜252上形成有多个狭缝255的散气装置,例如被记载于下述专利文献1的日本国公开专利公报。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777
发明内容
可是,对于上述的以往形式,如图35所示,若将长度方向A上的各狭缝255间的间隔D设定得较短,则在向空气供给部254供给的空气供给量少的小风量时,从狭缝255产生的气泡和从其相邻的狭缝255产生的气泡相结合而粗大化,存在氧移动效率降低这样的问题。
另外,若气泡粗大化,则气泡的表面积相对于体积的比率降低,因此,气液接触面积减少并且浮力增大,上浮时间变短,由此,氧变得难以溶解,氧移动效率降低。
作为该对策,一般考虑通过将上述各狭缝255间的间隔D设定得较长来抑制气泡彼此的结合,但是在该情况下,散气膜252的单位面积的狭缝255的个数会减少。因而,在使风量从上述小风量增加到大风量地进行散气的情况下,存在狭缝255的个数不足,初期压力损失和压力损失的上升增大这样的问题。
此外,散气时,如图34(b)所示,从长度方向A观察,散气膜252膨胀成山形状时,宽度方向B的拉伸力F作用于狭缝255,狭缝255沿宽度方向B打开,然而如图35所示,由于该拉伸力F,在狭缝255的端部产生龟裂257,该龟裂257传播到长度方向A上的相邻的狭缝255,存在彼此相邻的狭缝255经由龟裂257相连这样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膜片式散气装置,能够抑制初期压力损失和压力损失的上升,通过在小风量时使气泡分散且均匀地产生,能够防止氧移动效率的降低,此外,能够防止龟裂的传播。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第1发明是一种膜片式散气装置,
在散气膜上形成多个气孔部,
散气时,由于向散气膜供给的空气的压力,散气膜膨胀成山形状,气孔部打开,
散气停止时,散气膜为不膨胀的状态,气孔部闭合,
其中,
在散气膜上,分别排列地形成多个第1气孔部和比第1气孔部难以打开的第2气孔部,
第2气孔部位于相邻的第1气孔部之间。
由此,在散气运转时,由于向散气膜供给的空气的压力,散气膜膨胀成山形状,在散气膜产生拉伸力。该拉伸力成为用于打开第1气孔部和第2气孔部的力,但是此时,由于第2气孔部与第1气孔部相比难以打开,所以在以小风量进行散气的情况下,第1气孔部比第2气孔部先打开,被供给到散气膜的空气的大部分通过打开的第1气孔部,成为气泡,从散气膜的内侧向外侧被喷出,相对于此,几乎没有通过难以打开的第2气孔部而向外侧被喷出的气泡。
由此,能够防止从第1气孔部喷出的气泡与来自该第1气孔部相邻的第2气孔部的气泡结合。而且,由于第2气孔部位于相邻的第1气孔部之间,所以第1气孔部彼此的间隔被扩大,能够防止从第1气孔部喷出的气泡与从该第1气孔部近邻的第1气孔部喷出的气泡结合。由此,在小风量时能够使气泡分散且均匀地产生,能够防止氧移动效率的降低。
此外,在将风量从上述小风量增大至大风量而进行散气的情况下,空气的供给量越多第2气孔部变得越容易打开,喷出气泡的第2气孔部的个数越增加。因此,被供给到散气膜的空气通过第1气孔部和第2气孔部,成为气泡,从散气膜的内侧向外侧被喷出。这样,在小风量时,气泡主要从第1气孔部喷出,但是随着风量增加,喷出气泡的第2气孔部的个数增加,所以能够抑制初期压力损失和压力损失的上升。
本第2发明的膜片式散气装置,第1气孔部是在散气膜的规定方向上长的孔,
第1气孔部打开的方向与在散气膜膨胀成山形状时产生于散气膜的拉伸力的方向一致,
第2气孔部是在相对于第1气孔部倾斜的方向上长的孔。
由此,散气运转时,由于向散气膜供给的空气的压力,散气膜膨胀成山形状,在散气膜产生拉伸力。该拉伸力成为用于打开第1气孔部和第2气孔部的力,但是此时,第1气孔部打开的方向与拉伸力的方向一致,但是第2气孔部相对于第1气孔部倾斜,所以第2气孔部打开的方向与拉伸力的方向不一致。由此,第2气孔部与第1气孔部相比,变得难以打开。
本第3发明是一种膜片式散气装置,
在散气膜上形成多个气孔部,
散气时,由于向散气膜供给的空气的压力,从长度方向观察散气膜膨胀成山形状,气孔部打开,
散气停止时,散气膜为不膨胀的状态,气孔部闭合,
其中,
在散气膜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分别排列地形成多个第1气孔部和第2气孔部,
第1气孔部是在散气膜的长度方向上长的孔,
第2气孔部是在相对于散气膜的长度方向倾斜的方向上长的孔,
第2气孔部位于相邻的第1气孔部之间。
由此,散气运转时,由于向散气膜供给的空气的压力,从长度方向观察散气膜膨胀成山形状(即与散气膜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截面形状膨胀成山形状),在散气膜产生宽度方向的拉伸力。该拉伸力成为用于打开第1气孔部和第2气孔部的力,但是此时,第1气孔部打开的方向与拉伸力的方向一致,但是第2气孔部相对于长度方向倾斜,所以第2气孔部打开的方向与拉伸力的方向不一致。由此,第2气孔部与第1气孔部相比,变得难以打开。
因而,在以小风量进行散气的情况下,第1气孔部比第2气孔部先打开,被供给到散气膜的空气的大部分通过打开了的第1气孔部,成为气泡,从散气膜的内侧向外侧被喷出,相对于此,几乎没有通过难以打开的第2气孔部而向外侧被喷出的气泡。
由此,能够防止从第1气孔部喷出的气泡与来自该第1气孔部相邻的第2气孔部的气泡结合。而且,由于第2气孔部位于相邻的第1气孔部之间,所以第1气孔部彼此的间隔被扩大,能够防止从第1气孔部喷出的气泡与从该第1气孔部近邻的第1气孔部喷出的气泡结合。由此,在小风量时,能够使气泡分散且均匀地产生,能够防止氧移动效率的降低。
此外,在将风量从上述小风量增大至大风量而进行散气的情况下,空气的供给量越多第2气孔部变得越容易打开,喷出气泡的第2气孔部的个数越增加。因此,被供给到散气膜的空气通过第1气孔部和第2气孔部,成为气泡,从散气膜的内侧向外侧被喷出。这样,在小风量时,气泡主要从第1气孔部喷出,但是随着风量增加,由于喷出气泡的第2气孔部的个数增加,所以能够抑制初期压力损失和压力损失的上升。
本第4发明是一种膜片式散气装置,
在散气膜上形成多个气孔部,
散气时,由于向散气膜供给的空气的压力,散气膜膨胀成山形状时,气孔部打开,
散气停止时,散气膜为不膨胀的状态,气孔部闭合,
其中,
在散气膜上,多个第1气孔部和第2气孔部分别排列地形成在同心圆上,
第1气孔部是在散气膜的周向上长的孔,
第2气孔部是在相对于散气膜的周向倾斜的方向上长的孔,
第2气孔部位于相邻的第1气孔部之间。
由此,散气运转时,由于向散气膜供给的空气的压力,散气膜膨胀成山形状,在散气膜产生拉伸力。该拉伸力成为用于打开第1气孔部和第2气孔部的力,但是此时,第1气孔部打开的方向与拉伸力的方向一致,但是第2气孔部相对于第1气孔部倾斜,所以第2气孔部打开的方向与拉伸力的方向不一致。由此,第2气孔部与第1气孔部相比,变得难以打开。
因而,在以小风量进行散气的情况下,第1气孔部比第2气孔部先打开,被供给到散气膜的空气的大部分通过打开了的第1气孔部,成为气泡,从散气膜的内侧向外侧被喷出,相对于此,几乎没有通过难以打开的第2气孔部而向外侧被喷出的气泡。
由此,能够防止从第1气孔部喷出的气泡与来自该第1气孔部相邻的第2气孔部的气泡结合。而且,由于第2气孔部位于相邻的第1气孔部之间,所以第1气孔部彼此的间隔被扩大,能够防止从第1气孔部喷出的气泡与从该第1气孔部近邻的第1气孔部喷出的气泡结合。由此,在小风量时能够使气泡分散且均匀地产生,能够防止氧移动效率的降低。
此外,在将风量从上述小风量增大至大风量而进行散气的情况下,空气的供给量越多第2气孔部变得越容易打开,喷出气泡的第2气孔部的个数越增加。因此,被供给到散气膜的空气通过第1气孔部和第2气孔部,成为气泡,从散气膜的内侧向外侧被喷出。这样,在小风量时,气泡主要从第1气孔部喷出,但是随着风量增加,由于喷出气泡的第2气孔部的个数增加,所以能够抑制初期压力损失和压力损失的上升。
本第5发明的膜片式散气装置,第2气孔部是在相对于第1气孔部以5°~25°的角度倾斜的方向上长的孔。
本第6发明的膜片式散气装置,与第1气孔部或第2气孔部的长度方向上的至少任一侧相邻地形成第3气孔部,第3气孔部是在相对于第1气孔部大致正交的方向上长的孔。
由此,散气时,在散气膜膨胀成山形状时,拉伸力作用于第1气孔部,第1气孔部打开。即使由于该拉伸力而在第1气孔部的端部产生龟裂,该龟裂在从第1气孔部的端部到达至第3气孔部时,也不会从那里向前方行进。因而,能够防止上述龟裂从第1气孔部传播到相邻的第1气孔部。
此外,本第7发明的膜片式散气装置,在散气膜上分别排列地形成多个第1气孔部和第3气孔部,
散气时,由于向散气膜供给的空气的压力,散气膜膨胀成山形状而第1气孔部打开,
散气停止时,散气膜为不膨胀的状态,第1气孔部闭合,
第3气孔部被形成在与第1气孔部的长度方向上的至少任一侧相邻的位置,
第3气孔部是在相对于第1气孔部交叉的方向上长的孔。
由此,散气时,由于向散气膜供给的空气的压力,散气膜膨胀成山形状,由于在散气膜产生的拉伸力,第1气孔部打开。被供给的空气通过第1气孔部,成为气泡,从散气膜的内侧向外侧被喷出。
此时,由于第3气孔部是在相对于第1气孔部交叉的方向上长的孔,所以即使由于上述拉伸力而在第1气孔部的端部产生龟裂,该龟裂从第1气孔部的端部到达至第3气孔部时,也不会从那里向前方行进。因而,能够防止上述龟裂从第1气孔部传播到相邻的第1气孔部。
此外,散气停止时,空气向散气膜的供给被阻断,散气膜不膨胀,第1气孔部和第2气孔部闭合。
本第8发明的膜片式散气装置,第3气孔部是在相对于第1气孔部大致正交的方向上长的孔。
由此,散气时,第1气孔部打开,被供给的空气通过第1气孔部,成为气泡,从散气膜的内侧向外侧被喷出。
此时,由于第3气孔部是在相对于第1气孔部大致正交的方向上长的孔,所以即使在第1气孔部的端部产生龟裂,该龟裂在从第1气孔部的端部到达至第3气孔部时,也不会从那里向前方行进。
另外,在散气时,第3气孔部闭合,几乎没有通过第3气孔部而向外侧被喷出的气泡。
本第9发明的膜片式散气装置,在散气膜上分别排列地形成多个第1气孔部和第3气孔部,
第1气孔部是在散气膜的长度方向上长的孔,
第3气孔部是在散气膜的宽度方向上长的孔,并且形成在散气膜的长度方向上的、与第1气孔部的至少任一侧相邻的位置,
散气时,由于向散气膜供给的空气的压力,散气膜膨胀成山形状,第1气孔部在宽度方向上打开,
散气停止时,散气膜为不膨胀的状态,第1气孔部闭合。
由此,散气时,由于向散气膜供给的空气的压力,散气膜膨胀成山形状,由于产生于散气膜的宽度方向的拉伸力,第1气孔部在宽度方向上打开。被供给的空气通过第1气孔部,成为气泡,从散气膜的内侧向外侧被喷出。
此时,即使由于上述拉伸力在第1气孔部的端部产生龟裂,该龟裂在从第1气孔部的端部到达至第3气孔部时,也不会从那里向前方行进。因而,能够防止上述龟裂从第1气孔部传播到散气膜的长度方向上相邻的第1气孔部。
另外,在散气时,第2气孔部闭合,几乎没有通过第2气孔部而向外侧被喷出的气泡。
此外,散气停止时,空气向散气膜的供给被阻断,散气膜不膨胀,第1和第2气孔部闭合。
本第10发明的膜片式散气装置,在散气膜上,多个第1气孔部和第3气孔部分别排列地形成在同心圆上,
第1气孔部是在散气膜的周向上长的孔,
第3气孔部是在散气膜的径向上长的孔,并且形成在散气膜的周向上的、与第1气孔部的至少任一侧相邻的位置,
散气时,由于向散气膜供给的空气的压力,散气膜膨胀成山形状,第1气孔部在径向上打开,
散气停止时,散气膜为不膨胀的状态,第1气孔部闭合。
由此,散气时,由于向散气膜供给的空气的压力,散气膜膨胀成山形状,由于产生于散气膜的径向的拉伸力,第1气孔部在径向上打开。被供给的空气通过第1气孔部,成为气泡,从散气膜的内侧向外侧被喷出。
此时,即使由于上述拉伸力而在第1气孔部的端部产生龟裂,该龟裂在从第1气孔部的端部到达至第3气孔部时,也不会从那里向前方行进。因而,能够防止上述龟裂从第1气孔部传播到散气膜的周向上的相邻的第1气孔部。
另外,在散气时,第3气孔部闭合,几乎没有通过第3气孔部而向外侧被喷出的气泡。
此外,散气停止时,空气向散气膜的供给被阻断,散气膜不膨胀,第1气孔部和第3气孔部闭合。
本第11发明的膜片式散气装置,在散气膜上形成有多个在相对于第1气孔部以5°~25°的角度倾斜的方向上长的第2气孔部。
由此,在以小风量进行散气时,由于向散气膜供给的空气的压力,散气膜膨胀成山形状,由于产生于散气膜的拉伸力,第1气孔部比第2气孔部先打开。被供给的空气通过打开了的第1气孔部,成为气泡,从散气膜的内侧向外侧被喷出,相对于此,几乎没有通过难以打开的第2气孔部而向外侧被喷出的气泡。
此外,在将风量从上述小风量增大至大风量而进行散气时,空气的供给量越多第2气孔部变得越容易打开,喷出气泡的第2气孔部的个数越增加。因此,被供给到散气膜的空气通过第1气孔部和第2气孔部,成为气泡,从散气膜的内侧向外侧被喷出。这样,在小风量时,气泡主要从第1气孔部喷出,但是随着风量增加,由于喷出气泡的第2气孔部的个数增加,所以能够抑制初期压力损失和压力损失的上升。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能够抑制初期压力损失和压力损失的上升,通过在小风量时使气泡分散且均匀地产生,能够防止氧移动效率的降低。此外,能够防止龟裂的传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膜片式散气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S-S向视图,表示散气运转时的状态。
图3是表示该膜片式散气装置的狭缝的排列图案的俯视图。
图4是该膜片式散气装置的狭缝的放大俯视图,(a)表示第1~第3狭缝闭合的状态,(b)表示第1和第2狭缝打开且第3狭缝闭合的状态。
图5是该膜片式散气装置的第1和第2狭缝的放大剖视图,(a)表示第1和第2狭缝闭合的状态,(b)表示第1狭缝打开且第2狭缝闭合的状态,(c)表示第1和第2狭缝打开的状态。
图6是用于说明产生于缺口的前端的最大应力与缺口的前端的半径的一般关系式的图。
图7(a)的图解表示膜面通气量与发泡狭缝的个数的关系,(b)的图解表示膜面通气量与第1~第3狭缝占所有发泡狭缝的比率的关系。
图8是表示第2狭缝的倾斜角度与使发泡的第1狭缝的个数为100时的发泡的第2狭缝的个数的比率的关系的图解。
图9是相对于第1实施方式的对比例,是表示将狭缝的方向随机地排列的排列图案的俯视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膜片式散气装置的狭缝的排列图案的俯视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膜片式散气装置的狭缝的排列图案的俯视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膜片式散气装置的狭缝的排列图案的俯视图。
图13是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膜片式散气装置的立体图。
图14是图13的S-S向视图。
图15是表示该膜片式散气装置的狭缝的排列图案的俯视图。
图16是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的膜片式散气装置的俯视图。
图17是图16的S-S向视图。
图18是本发明的第7实施方式的膜片式散气装置的立体图。
图19是图18的S-S向视图,表示散气运转时的状态。
图20是表示该膜片式散气装置的狭缝的排列图案的俯视图。
图21是该膜片式散气装置的狭缝的放大俯视图,(a)表示第1和第3狭缝闭合的状态,(b)表示第1狭缝打开且第3狭缝闭合的状态。
图22是该膜片式散气装置的第1狭缝的放大剖视图,(a)表示第1狭缝闭合的状态,(b)表示第1狭缝打开的状态。
图23是为了说明产生于缺口的前端的最大应力与缺口的前端的半径的一般关系式的图。
图2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8实施方式的膜片式散气装置的狭缝的排列图案的俯视图。
图25是该膜片式散气装置的狭缝的放大俯视图,(a)表示第1~第3狭缝闭合的状态,(b)表示第1和第2狭缝打开且第3狭缝闭合的状态。
图26(a)的图解表示膜面通气量与发泡狭缝的个数的关系,(b)的图解表示膜面通气量与第1~第3狭缝占所有发泡狭缝的比率的关系。
图27是表示第2狭缝的倾斜角度与使发泡的第1狭缝的个数为100时的发泡的第2狭缝的个数的比率的关系的图解。
图28是本发明的第9实施方式的膜片式散气装置的立体图。
图29是图28的S-S向视图。
图30是表示该膜片式散气装置的狭缝的排列图案的俯视图。
图31是本发明的第10实施方式的膜片式散气装置的俯视图。
图32是图31的S-S向视图。
图33是以往的膜片式散气装置的立体图。
图34是该膜片式散气装置的狭缝的放大剖视图,(a)表示狭缝闭合的状态,(b)表示狭缝打开的状态。
图35是表示该膜片式散气装置的狭缝的排列图案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参照附图对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6所记载的发明的第1~第6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1实施方式)
在第1实施方式中,如图1、图2所示,附图标记1是被设置在下水道处理设施等的曝气槽内的膜片式散气装置。该膜片式散气装置1具有:由塑料或金属等制作而成的长方形状的底板2;以及被安装在底板2的上表面的长方形状(在一个方向上较长的形状的一例)的散气膜3。散气膜3具有弹性,例如由EPDM、硅等橡胶、或者聚氨酯等树脂构成。
散气膜3的周围被固定部6(例如铆接构件等)固定于底板2,在底板2与散气膜3之间形成有空气供给部4。此外,在散气膜3的长度方向A(规定方向的一例)的一端部,设有短筒状的供气口5。供气口5与空气供给部4连通,并且连接于空气供给源(省略图示)。
另外,散气膜3能够使用例如如下述那样的特性(1)~(3)的膜。
*特性(1)
材质:橡胶(EPDM)、硬度(A):50~70、厚度(mm):1~3
*特性(2)
材质:橡胶(硅)、硬度(A):35~55、厚度(mm):1~3
*特性(3)
材质:树脂(聚氨酯)、硬度(A):70~98、厚度(mm):0.3~1
另外,上述散气膜3的特性是一例,并不限定于此,能够根据使用的条件,适宜变更,成为最佳化。
散气时,如图2的实线所示那样,由于被供给到散气膜3的空气的压力,从长度方向A观察,散气膜3膨胀成山形状。另外,此时,由于散气膜3的长度方向A的两端被固定于底板2,所以从长度方向A观察不会成为山形状,但是在除了散气膜3的两端之外的大部分的区域,因为从长度方向A观察散气膜3膨胀成山形状,所以在这里将散气膜3的两端除外地考虑。
在散气膜3,形成有多个第1~第3狭缝8~10(第1~第3气孔部的一例)。如图3、图4所示,第1狭缝8是沿长度方向A的细长的孔(狭缝),与上述长度方向A平行。第2狭缝9是沿相对于长度方向A(即第1狭缝8)以规定的倾斜角度α倾斜的方向细长的孔(狭缝)。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规定的倾斜角度α被设定为13°(锐角)。第3狭缝10是沿宽度方向B细长的孔(狭缝),与上述长度方向A(即第1狭缝8)正交。
第1~第3狭缝8~10在长度方向A和宽度方向B上,以规定的排列图案排列多个。即,第1狭缝8在长度方向A上隔有规定间隔地形成多个,第2狭缝9位于长度方向A上相邻的第1狭缝8间。而且,第3狭缝10位于长度方向A上相邻的第1狭缝8与第2狭缝9之间,并且位于长度方向A上相邻的第1狭缝8间,由此,与第1狭缝8和第2狭缝9相邻。此外,第2狭缝9还位于宽度方向B上相邻的第1狭缝8间。
以下,说明上述结构的作用。
散气运转时,通过从空气供给源(省略图示)通过供气口5,将规定压力的空气向膜片式散气装置1供给,如图2的实线所示,由于从供气口5向空气供给部4供给的空气的压力,从长度方向A观察,散气膜3膨胀成山形状,散气膜3产生宽度方向B的拉伸力F。
如图4所示,拉伸力F成为用于打开第1狭缝8和第2狭缝9的力,但是此时,第1狭缝8打开的方向与拉伸力F的方向一致,但是相对于此,由于第2狭缝9以倾斜角度α倾斜,所以第2狭缝9打开的方向与拉伸力F的方向不一致。即,相对于第1狭缝8被拉伸力F打开,第2狭缝9被比拉伸力F小的Fcosα的力F′打开。因此,倾斜角度α越增大,第2狭缝9与第1狭缝8相比,越难以打开。
因而,在以小风量进行散气的情况下,如图5(b)所示,与第2狭缝9相比第1狭缝8先打开,供给到空气供给部4的空气的大部分通过打开了的第1狭缝8,成为气泡13,从散气膜3的内侧向外侧被喷出,相对于此,几乎没有通过难以打开的第2狭缝9而向外侧被喷出气泡。
由此,能够防止从第1狭缝8喷出的气泡与来自该第1狭缝8相邻的第2狭缝9的气泡结合。另外,如图3所示,由于第2狭缝9位于相邻的第1狭缝8间,所以第1狭缝8彼此的间隔D被扩大,能够防止从第1狭缝8喷出的气泡与从该第1狭缝8近邻的第1狭缝8喷出的气泡结合。由此,在小风量时能够使气泡分散且均匀地产生,能够防止氧移动效率的降低。
此外,在将风量从上述小风量增大至大风量而进行散气的情况下,向空气供给部4供给的空气的供给量越多,空气供给部4的空气压越上升,第2狭缝9越容易打开,喷出气泡的第2狭缝9的个数越增加。因此,如图5(c)所示,空气供给部4的空气通过第1狭缝8和第2狭缝9,成为气泡13,从散气膜3的内侧向外侧被喷出。这样,在小风量时,气泡13主要从第1狭缝8喷出,但是随着风量增加,喷出气泡13的第2狭缝9的个数增加,所以能够抑制初期压力损失和压力损失的上升。
此外,散气时,如图4(b)所示,宽度方向B的拉伸力F作用于第1狭缝8而第1狭缝8打开,但是即使由于该拉伸力F而第1狭缝8的端部产生龟裂12,该龟裂12在从第1狭缝8的端部到达到第3狭缝10时,也不会从那里向前方行进。因而,能够防止上述龟裂12从第1狭缝8传播到长度方向A上相邻的第1狭缝8。
另外,作为参考,以下事先说明像上述那样龟裂112的传播被防止的理由。即,如图6所示,一般而言,在对形成有缺口15的构件16施加平均应力б0的情况下,缺口15的前端产生的最大应力бmax由以下的式表示。
[式1]
σ max = σ 0 ( 1 + 2 a / ρ )
根据上述式,缺口15的前端的半径ρ越小,最大应力бmax越增大。在龟裂12的情况下,因为上述顶端的半径ρ非常小,所以由于应力集中,龟裂12逐渐成长。在这里,如图4所示,由于上述第3狭缝10的长度方向与拉伸力F的方向一致,所以第3狭缝10能够被看作是上述前端的半径ρ非常大的缺口。因此,由上述式求出的最大应力бmax变得非常小,应力集中几乎不产生在第3狭缝10,由此,能够防止龟裂12在第3狭缝10传播。
另外,在散气时,膨胀成山形状的散气膜3主要产生宽度方向B的拉伸力F,长度方向A的力几乎不产生,所以第3狭缝10成为闭合的状态,几乎没有从空气供给部4通过第3狭缝10向外部喷出的空气。
此外,散气停止时,空气向散气膜3的供给被阻断,如图2的假想线和图5(a)所示,散气膜3受到水压成为被按压到底板2的上表面的状态。此时,散气膜3不膨胀,第1~第3狭缝8~10闭合。
另外,图7的图解是按照风量的发泡狭缝数的测量数据的一例,其中,图7(a)的图解表示膜面通气量与发泡狭缝的个数的关系,图7(b)的图解表示膜面通气量与第1~第3狭缝8~10占所有的发泡狭缝的比率的关系。
另外,在图7(a)的图解中,所谓膜面通气量,表示每1小时且每1m2通过散气膜3的空气的通气量,从膜面通气量M1到膜面通气量M4,越来越大。另外,向膜片式散气装置1供给的风量越少,膜面通气量也越减少,风量越多膜面通气量也越增大。
此外,所谓发泡狭缝的个数,是表示从100个第1狭缝8中喷出了气泡的第1狭缝8的个数、从100个第2狭缝9中喷出了气泡的第2狭缝9的个数、和从100个第3狭缝10中喷出了气泡的第3狭缝10的个数。
此外,在图7(b)的图解中,所谓在所有发泡狭缝内所占的比率,是表示图7(a)的图解中的针对各膜面通气量M1~M4的发泡狭缝的总个数中的、第1~第3狭缝8~10所占的比率。另外,此时的散气膜3由聚氨酯树脂(硬度85A)制,厚度是0.6mm,此外,第1~第3狭缝8~10的长度是约0.4mm。
根据图7的图解,在以小风量(例如膜面通气量M1)进行散气的情况下,气泡的大部分从第1狭缝8产生,几乎没有从第2狭缝9产生的气泡。此外,即使在小风量和大风量的情况下,也没有从第3狭缝10产生的气泡。此外,与风量增加相应地,第2狭缝9占所有发泡狭缝的比率增加。
此外,图8是表示向膜片式散气装置1供给的风量为2立升/分钟的情况下的第2狭缝9的倾斜角度α与使发泡的第1狭缝8的个数为100时发泡的第2狭缝9的个数的比率的关系的图解。例如,在倾斜角度α为13°的情况下,发泡的第2狭缝9的比率是约58%。此时,若喷出(发泡)空气的第1狭缝8的个数为24个,则喷出(发泡)空气的第2狭缝9的个数为14个(=24×0.58)。
另外,基于图8的图解所示的关系,将第2狭缝9的倾斜角度α设定为最佳值的13°,但是并不限定于13°,优选的是5°~25°的范围内,更加优选的是10°~15°的角度。
另外,作为对比例,图9表示将狭缝18的方向随机地排列的散气膜3的一例。在该情况下,相对于长度方向A的倾斜角度α越小,狭缝15变得越容易打开,但是由于上述倾斜角度α小的狭缝15的比率变少,所以存在压力损失增高这样的问题。此外,散气时,若污泥发泡的狭缝15产生堵塞,则空气从倾斜角度α更大的狭缝15发泡,因此,也存在压力损失的上升变大这样的问题。
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将第3狭缝10相对于长度方向A形成为最有效果的90°的角度,但是也可以形成为约70°~110°的范围内的角度。
(第2实施方式)
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在散气膜3形成有第3狭缝10,但是作为第2实施方式,如图10所示,也可以不形成第3狭缝10。
(第3实施方式)
作为第3实施方式,如图11所示,也可以在长度方向A上相邻的第1狭缝8间形成具有不同的倾斜角度α的两种第2狭缝9、11(第2气孔部的一例)。在这里,一方的第2狭缝9的倾斜角度α被设定为13°,另一方的第2狭缝11的倾斜角度α被设定为6°。
由此,一方的第2狭缝9与另一方的第2狭缝11相比难以打开,另一方的第2狭缝11与第1狭缝8相比难以打开。因而,在以小风量进行散气的情况下,第1狭缝8比第2狭缝9、11先打开,供给到空气供给部4的空气的大部分通过打开了的第1狭缝8被喷出。此外,在将风量从上述小风量增大至大风量而进行散气的情况下,第1狭缝8接下来的另一方的第2狭缝11变得容易打开,喷出气泡的另一方的第2狭缝11的个数增加,之后,若风量进一步增加,则一方的第2狭缝9也变得容易打开,喷出气泡的一方的第2狭缝9的个数增加。
在上述第3实施方式中,将另一方的第2狭缝11的倾斜角度α设定为6°,但是不限定于6°,也可以设定为5°~20°的范围内的角度。
(第4实施方式)
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在长度方向A上相邻的第1狭缝8间形成有第2狭缝9,但是作为第4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也可以在宽度方向B上相邻的第1狭缝8间形成第2狭缝9,并将在长度方向A上排列的狭缝全部统一成相同的种类。
(第5实施方式)
在上述第1~第4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使底板2和散气膜3的形状为长方形,但是不限定于长方形,作为第5实施方式,如图13~图15所示,也可以使底板2和散气膜3的形状为圆形。
即,短管状的供气口5设于底板2的中心部,供气口5的上端与空气供给部4连通,供气口5的下端与供气管21连接并连通。散气时,如图14的实线所示,由于向散气膜3供给的空气的压力,从径向R观察,散气膜3膨胀成山形状。
在散气膜3形成有多个第1~第3狭缝8~10(第1~第3气孔部的一例)。如图15所示,第1狭缝8是在散气膜3的圆周方向C上细长的孔(狭缝)。第2狭缝9是在相对于圆周方向C(即第1狭缝8)以规定的倾斜角度α倾斜的方向上细长的孔(狭缝)。另外,规定的倾斜角度α被设定为13°(锐角)。第3狭缝10是在散气膜3的径向R上细长的孔(狭缝),与上述圆周方向C正交。
第1~第3狭缝8~10以规定的排列图案在同心圆上排列多个。即,第1狭缝8在圆周方向C上隔有规定间隔地形成多个,第2狭缝9位于圆周方向C上相邻的第1狭缝8间。而且,第3狭缝10位于圆周方向C上相邻的第1狭缝8与第2狭缝9之间,并且位于圆周方向C上相邻的第1狭缝8间。
以下,说明上述结构的作用。
散气运转时,通过从供气管21通过供气口5将规定压力的空气向膜片式散气装置1供给,如图14的实线所示,因从供气口5向空气供给部4供给的空气的压力,从径向R观察散气膜3膨胀成山形状,在散气膜3上产生径向R的拉伸力F。
拉伸力F成为用于打开第1狭缝8和第2狭缝9的力,此时,第1狭缝8打开的方向与拉伸力F的方向一致,但是相对于此,由于第2狭缝9以倾斜角度α倾斜,所以第2狭缝9打开的方向与拉伸力F的方向不一致。由此,倾斜角度α越增大,第2狭缝9与第1狭缝8相比越难以打开。
因而,在以小风量进行散气的情况下,第1狭缝8比第2狭缝9先打开,供给到空气供给部4的空气的大部分通过打开了的第1狭缝8,成为气泡,从散气膜3的内侧向外侧被喷出,相对于此,几乎没有通过难以打开的第2狭缝9并向外侧被喷出的气泡。
此外,在将风量从上述小风量增大到大风量而进行散气的情况下,向空气供给部4供给的空气的供给量越多,空气供给部4的空气压越上升,第2狭缝9变得越容易打开,喷出气泡的第2狭缝9的个数越增加。因此,空气供给部4的空气通过第1狭缝8和第2狭缝9,成为气泡,从散气膜3的内侧向外侧被喷出。
此外,散气时,径向R的拉伸力F作用于第1狭缝8,第1狭缝8打开,但是即使因该拉伸力F,在第1狭缝8的端部产生龟裂12,该龟裂12从第1狭缝8的端部到达至第3狭缝10时,也不会从那里向前方行进。因而,能够防止上述龟裂12从第1狭缝8传播到圆周方向C上相邻的第1狭缝8。
另外,散气时,在膨胀成山形状的散气膜3上主要产生径向R的拉伸力F,圆周方向C的力不几乎产生,所以第3狭缝10成为闭合的状态,几乎没有从空气供给部4通过第3狭缝10向外部被喷出的空气。
此外,散气停止时,如图14的假想线所示,散气膜3受到水压,成为被按压到底板2的上表面的状态。此时,散气膜3不膨胀,第1~第3狭缝8~10闭合。
在第5实施方式中,使底板2和散气膜3的形状为圆形,但是也可以形成为正方形等正多边形。
(第6实施方式)
在上述第1~第5实施方式中,膜片式散气装置1在底板2的上表面设有散气膜3,但是作为第6实施方式,如图16、图17所示,也可以在长方形状的袋状体25的上表面设置长方形状的散气膜3。袋状体25由不通气性的片状构件构成,内部具有空气供给部4。在袋状体25的一侧的外缘设有供气口5。供气口5与空气供给部4连通,并且连接于空气供给源(省略图示)。
散气膜3被安装在形成于袋状体25的上表面的散气用开口部26,覆盖散气用开口部26。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地,在散气膜3上形成有多个第1~第3狭缝8~10。散气时,如图17的实线所示,由于从供气口5向袋状体25内的空气供给部4供给的空气的压力,从长度方向A观察散气膜3膨胀成山形状。
由此,获得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
在上述第6实施方式中,使袋状体25和散气膜3为长方形状,但是也可以是圆形状。
在上述第1~第6实施方式中,在将第1狭缝8简记为X,将一方的第2狭缝9简记为Y,将另一方的第2狭缝11简记为Y′,将第3狭缝10简记为Z的情况下,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将长度方向A的狭缝的排列图案设定为“X·Z·Y·Z·X·Z·Y·Z·X···”,此外,在上述第5实施方式中,如图15所示,将圆周方向C的狭缝的排列图案设定为“X·Z·Y·Z·X·Z·Y·Z·X···”,但是不限定于该排列图案,例如也可以设定为如下述那样的排列图案(1)~(4)。
图案(1):X·Y·X·Y·X·Y·X···
图案(2):X·X·Y·X·X·Y·X·X·Y·X···
图案(3):X·Y·Y′·X·Y·Y′·X·Y·Y′·X···
图案(4):X·Y·X·Y′·X·Y·X·Y′·X···
另外,在图1~图17中,为了容易理解,比实际夸张扩大地描绘了各狭缝8~11,但是实际上,各狭缝8~11是微小的尺寸,例如,各狭缝8~11的长度优选被设定为0.2mm~1mm的范围,更加优选被设定为0.4mm~0.6mm的范围。
此外,各狭缝8~11的实际的个数比在图1~图17中所描绘的个数多。另外,第1狭缝8和第2狭缝9既可以是相同的长度,或者也可以是不同的长度。
在上述第1~第6实施方式中,使第1狭缝8成为相对于长度方向A平行的方向,但是也可以使第1狭缝8相对于长度方向A稍微地倾斜。在该情况下,只要将第2狭缝9的倾斜角度设定得大于第1狭缝8的倾斜角度,就能够将第2狭缝9设定得比第1狭缝8难以打开。例如,考虑有使第1狭缝8相对于长度方向A倾斜3°,并使第2狭缝9相对于长度方向A倾斜15°这样的实施方式等。另外,这些倾斜角度能够根据散气膜3的材质、狭缝的长度而适宜调节。
在上述第1~第6实施方式中,通过对第1狭缝8与第2狭缝9之间赋予角度,使第2狭缝9比第1狭缝8难以打开,但是通过使第2狭缝9的长度比第1狭缝8的长度短,也能够将第2狭缝9设定得比第1狭缝8难以打开。例如,通过将第1狭缝8的长度设定为0.6mm,将第2狭缝9的长度设定为0.4mm,第2狭缝9被设定得比第1狭缝8难以打开。
在上述第1~第6实施方式中,使散气膜3的形状为长方形状或圆形状,但是除了这些形状以外,也可以是椭圆形状、两端形成为圆弧状的长圆形状、L形状、正方形状、菱形状等。
接着,参照附图说明权利要求7~权利要求11所记载的发明的第7~第10实施方式。
(第7实施方式)
在第7实施方式中,如图18、图19所示,附图标记101是被设置在下水道处理设施等的曝气槽内的膜片式散气装置。该膜片式散气装置101具有:由塑料或金属等制作而成的长方形状的底板102;以及被安装在底板102的上表面的长方形状的散气膜103。散气膜103具有弹性,例如由EPDM、硅等橡胶、或者聚氨酯等树脂构成。
散气膜103的周围被固定部106(例如铆接构件等)固定于底板102,在底板102与散气膜103之间形成有空气供给部104。此外,在散气膜103的长度方向A的一端部,设有短筒状的供气口105。供气口105与空气供给部104连通,并且连接于空气供给源(省略图示)。
另外,散气膜103能够使用例如如下述那样的特性(1)~(3)的膜。
*特性(1)
材质:橡胶(EPDM)、硬度(A):50~70、厚度(mm):1~3
*特性(2)
材质:橡胶(硅)、硬度(A):35~55、厚度(mm):1~3
*特性(3)
材质:树脂(聚氨酯)、硬度(A):70~98、厚度(mm):0.3~1
另外,上述散气膜103的特性是一例,并不限定于此,能够根据使用的条件,适宜变更,成为最佳化。
散气时,如图19的实线所示那样,由于被供给到散气膜103的空气的压力,从长度方向A观察,散气膜103膨胀成山形状。另外,此时,由于散气膜103的长度方向A的两端被固定于底板102,所以从长度方向A观察不会成为山形状,但是在除了散气膜103的两端之外的大部分的区域,因为从长度方向A观察散气膜103膨胀成山形状,所以在这里将散气膜103的两端除外地考虑。
在散气膜103,形成有多个第1和第3狭缝108、109(第1和第3气孔部的一例)。如图20、图21所示,第1狭缝108是沿长度方向A的细长的孔(狭缝),与上述长度方向A平行。第3狭缝109是沿宽度方向B细长的孔(狭缝),与上述长度方向A正交。
第1和第3狭缝108、109在长度方向A和宽度方向B上,以规定的排列图案排列多个。即,第1狭缝108在长度方向A上隔有规定间隔地形成多个,第3狭缝109位于长度方向A上相邻的第1狭缝8间(与第1狭缝108的至少任一侧相邻的位置的一例)。此外,第1狭缝108在宽度方向B上也隔有规定间隔地形成多个,第3狭缝109也位于宽度方向B上相邻的第1狭缝8间。
以下,说明上述结构的作用。
散气运转时,通过从空气供给源(省略图示)通过供气口105,将规定压力的空气向膜片式散气装置101供给,如图19的实线所示,由于从供气口105向空气供给部104供给的空气的压力,从长度方向A观察,散气膜103膨胀成山形状,散气膜103产生宽度方向B的拉伸力F,如图21(b)、图22所示,由于该拉伸力F,第1狭缝108沿宽度方向B打开。被供给到空气供给部104的空气通过第1狭缝108,成为气泡113,从散气膜103的内侧向外侧被喷出。
此时,如图21(b)所示,即使由于上述拉伸力F而在第1狭缝108的端部产生龟裂112,在该龟裂112从第1狭缝108的端部到达至第3狭缝109时,也不会从那里向前方行进。因而,能够防止上述龟裂112从第1狭缝108传播到长度方向A上相邻的第1狭缝108。
另外,作为参考,以下事先说明像上述那样龟裂112的传播被防止的理由。即,如图23所示,一般而言,在对形成有缺口115的构件116施加平均应力б0的情况下,缺口115的前端产生的最大应力бmax由以下的式表示。
[式1]
σ max = σ 0 ( 1 + 2 a / ρ )
根据上述式,缺口115的前端的半径ρ越小,最大应力бmax越增大。在龟裂112的情况下,因为上述顶端的半径ρ非常小,所以由于应力集中,龟裂112逐渐成长。在这里,如图20所示,由于上述第3狭缝109的长度方向与拉伸力F的方向一致,所以第3狭缝109能够被看作是上述前端的半径ρ非常大的缺口。因此,由上述式求出的最大应力бmax变得非常小,应力集中几乎不产生在第3狭缝109,由此,能够防止龟裂112在第3狭缝109传播。
另外,在散气时,膨胀成山形状的散气膜103主要产生宽度方向B的拉伸力F,长度方向A的力几乎不产生,所以如图21(b)所示,第3狭缝109成为闭合的状态,几乎没有从空气供给部104通过第3狭缝109向外部喷出的空气。
此外,散气停止时,空气向散气膜103的供给被阻断,如图22(a)所示,散气膜103受到水压成为被按压到底板102的上表面的状态。此时,散气膜103不膨胀,第1和第3狭缝108、109闭合。
(第8实施方式)
在第8实施方式中,如图24、图25所示,在散气膜103上,除了上述第1和第3狭缝108、109之外,还形成有多个作为沿相对于长度方向A以规定的倾斜角度α倾斜的方向细长的孔的第2狭缝110(第2气孔部的一例)。另外,规定的倾斜角度α被设定为13°(锐角)。第2狭缝110位于长度方向A上相邻的第1狭缝108间。此外,第3狭缝109位于长度方向A上相邻的第1狭缝108与第2狭缝110之间,并且位于长度方向A上相邻的第1狭缝108间。
以下,说明上述结构的作用。
散气运转时,膨胀成山形状的散气膜103产生的宽度方向B的拉伸力F成为用于打开第1狭缝108和第2狭缝110的力,此时,第1狭缝108打开的方向与拉伸力F的方向一致,但是相对于该,由于第2狭缝110以倾斜角度α倾斜,所以第2狭缝110打开的方向与拉伸力F的方向不一致。即,相对于第1狭缝108由拉伸力F打开,第2狭缝110由比拉伸力F小的、Fcosα的力F′打开。因此,倾斜角度α越增大,第2狭缝110与第1狭缝108相比变得越难以打开。
因而,在以小风量进行散气的情况下,被供给到空气供给部104的空气的大部分通过打开了的第1狭缝108,成为气泡,从散气膜103的内侧向外侧被喷出,相对于此,几乎没有通过难以打开的第2狭缝110而向外侧被喷出的气泡。
由此,能够防止从第1狭缝108喷出的气泡与来自该第1狭缝108相邻的第2狭缝110的气泡结合。而且,由于第2狭缝110位于相邻的第1狭缝108间,所以第1狭缝108彼此的间隔D被扩大,能够防止从第1狭缝108喷出的气泡与从该第1狭缝108近邻的第1狭缝108喷出的气泡结合。由此,在小风量时,能够使气泡分散且均匀地产生,能够防止氧移动效率的降低。
此外,在将风量从上述小风量增大至大风量而进行散气的情况下,向空气供给部104供给的空气的供给量越多,空气供给部104的空气压越上升,第2狭缝110变得越容易打开,喷出气泡的第2狭缝110的个数越增加。因此,空气供给部104的空气通过第1狭缝108和第2狭缝110,成为气泡,从散气膜103的内侧向外侧被喷出。这样,在以小风量时,气泡主要从第1狭缝108喷出,但是随着风量增加,由于喷出气泡的第2狭缝110的个数增加,所以能够抑制初期压力损失和初期压力损失的上升。
另外,图26的图解是按照风量的发泡狭缝数的测量数据的一例,其中,图26(a)的图解表示膜面通气量与发泡狭缝的个数的关系,图26(b)的图解表示膜面通气量与第1~第3狭缝108~110占所有发泡狭缝的比率的关系。
另外,在图26(a)的图解中,所谓膜面通气量,表示每1小时且每1m2通过散气膜103的空气的通气量,从膜面通气量M1到膜面通气量M4,越来越大。另外,向膜片式散气装置101供给的风量越少,膜面通气量也越减少,风量越多膜面通气量也越增大。
此外,所谓发泡狭缝的个数,是表示从100个第1狭缝108中喷出了气泡的第1狭缝108的个数、从100个第3狭缝109中喷出了气泡的第3狭缝109的个数、和从100个第2狭缝110中喷出了气泡的第2狭缝110的个数。
此外,在图26(b)的图解中,所谓在所有发泡狭缝内所占的比率,是表示图26(a)的图解中的针对各膜面通气量M1~M4的发泡狭缝的总个数中的、第1~第3狭缝108~110所占的比率。另外,此时的散气膜103由聚氨酯树脂(硬度85A)制,厚度是0.6mm,此外,第1~第3狭缝108~110的长度是约0.4mm。
根据图26的图解,在以小风量(例如膜面通气量M1)进行散气的情况下,气泡的大部分从第1狭缝108产生,几乎没有从第2狭缝110产生的气泡。此外,即使在小风量和大风量的情况下,也没有从第3狭缝109产生的气泡。此外,与风量增加相应地,第2狭缝110占所有发泡狭缝的比率增加。
此外,图27是表示向膜片式散气装置101供给的风量为2立升/分钟的情况下的第2狭缝110的倾斜角度α与使发泡的第1狭缝8的个数为100时发泡的第2狭缝110的个数的比率的关系的图解。例如,在倾斜角度α为13°的情况下,发泡的第2狭缝110的比率是约58%。此时,若喷出(发泡)空气的第1狭缝108的个数为24个,则喷出(发泡)空气的第2狭缝110的个数为14个(=24×0.58)。
另外,基于图27的图解所示的关系,将第2狭缝110的倾斜角度α设定为最佳值的13°,但是并不限定于13°,优选的是5°~25°的范围内,更加优选的是10°~15°的角度。
在上述第7和第8实施方式中,将第3狭缝109形成为相对于长度方向A最有效果的90°的角度,但是也可以形成为约70°~110°的范围内的角度。
在上述第7和第8实施方式中,将第1狭缝108形成为相对于长度方向A平行,但是也可以使其相对于长度方向A稍微倾斜。
(第9实施方式)
在上述第7和第8实施方式中,使底板102和散气膜103的形状为长方形,但是不限定于长方形,作为第9实施方式,如图28~图30所示,也可以使底板102和散气膜103的形状为圆形。
即,短管状的供气口105设于底板102的中心部,供气口105的上端与空气供给部104连通,供气口105的下端与供气管121连接并连通。
散气时,如图29的实线所示,由于向散气膜103供给的空气的压力,从径向R观察散气膜103膨胀呈山形状。在散气膜103,多个第1和第3狭缝108、109形成在同心圆上。如图30所示,第1狭缝108是沿散气膜103的圆周方向C细长的孔(狭缝)。第3狭缝109是沿散气膜103的径向R细长的孔(狭缝),且与上述圆周方向C正交。
第1和第3狭缝108、109在圆周方向C和径向R上,以规定的排列图案排列多个。即,第1狭缝108在圆周方向C上隔有规定间隔地形成多个,第3狭缝109位于圆周方向C上相邻的第1狭缝108间(与第1狭缝108的至少任一侧相邻的位置的一例)。
以下,说明上述结构的作用。
散气运转时,如图29的实线所示,由于从供气管121通过供气口105向空气供给部104供给的空气的压力,从径向R观察散气膜103膨胀成山形状,在散气膜103产生径向R的拉伸力F,由于该拉伸力F,第1狭缝108沿径向R打开。被供给到空气供给部104的空气通过第1狭缝108,成为气泡,从散气膜103的内侧向外侧被喷出。
此时,如图30所示,即使由于上述拉伸力F,在第1狭缝108的端部产生龟裂112,该龟裂112从第1狭缝108的端部到达至第3狭缝109时,也不会从那里向前方行进。因而,能够防止上述龟裂112从第1狭缝108传播到圆周方向C上相邻的第1狭缝108。
另外,在散气时,在膨胀成山形状的散气膜103主要产生径向R的拉伸力F,圆周方向C的力几乎不产生,所以第3狭缝109成为闭合的状态,几乎没有从空气供给部104通过第3狭缝109向外部喷出的空气。
此外,散气停止时,空气向散气膜103的供给被阻断,散气膜103受到水压,成为被按压到底板102的上表面的状态。此时,散气膜103不膨胀,第1和第3狭缝108、109闭合。
在上述第9实施方式中,在散气膜103上形成有第1和第3狭缝108、109,但是也可以在圆形状的散气膜103上形成与上述第8实施方式同样的第1~第3狭缝108~110。在该情况下,也与上述第8实施方式相同地,在小风量时,能够使气泡分散且均匀地产生,能够防止氧移动效率的降低,而且,能够抑制初期压力损失和初期压力损失的上升。
另外,在上述第9实施方式中,使底板102和散气膜103的形状为圆形,但是也可以形成为正方形等正多边形。
(第10实施方式)
在上述第7~第9实施方式中,膜片式散气装置101在底板102的上表面设有散气膜103,但是作为第10实施方式,如图31、图32所示,也可以在长方形状的袋状体125的上表面设置长方形状的散气膜103。袋状体125由不通气性的片状构件构成,内部具有空气供给部104。在袋状体125的一侧的外缘设有供气口105。供气口105与空气供给部104连通,并且连接于空气供给源(省略图示)。
散气膜103被安装在形成于袋状体125的上表面的散气用开口部126,覆盖散气用开口部126。与上述第7实施方式相同地,在散气膜103上形成有第1和第3狭缝108、109。散气时,如图32的实线所示,由于从供气口105向袋状体125内的空气供给部104供给的空气的压力,从长度方向A观察散气膜103膨胀成山形状。
由此,获得与上述第7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
在上述第10实施方式中,使袋状体125和散气膜103为长方形状,但是也可以是圆形状。此外,也可以在散气膜103上形成与上述第8实施方式同样的第1~第3狭缝108~110。
另外,在图18~图32中,为了容易理解,比实际夸张扩大地描绘了各狭缝108~110,但是实际上,各狭缝108~110是微小的尺寸,例如,各狭缝108~110的长度优选被设定为0.2mm~1mm的范围,更加优选被设定为0.4mm~0.6mm的范围。
此外,各狭缝108~110的实际的个数比在图18~图32中所描绘的个数多。另外,第1狭缝108和第3狭缝109既可以是相同的长度,或者也可以是不同的长度。
在上述第7~第10实施方式中,使散气膜103的形状为长方形状或圆形状,但是除了这些形状以外,也可以是椭圆形状、两端形成为圆弧状的长圆形状、L形状、正方形状、菱形状等。

Claims (11)

1.一种膜片式散气装置,
在散气膜上形成多个气孔部,
散气时,由于向散气膜供给的空气的压力,散气膜膨胀成山形状,气孔部打开,
散气停止时,散气膜为不膨胀的状态,气孔部闭合,
该膜片式散气装置的特征在于,
在散气膜上,分别排列地形成多个第1气孔部和比第1气孔部难以打开的第2气孔部,
第2气孔部位于相邻的第1气孔部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片式散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第1气孔部是在散气膜的规定方向上长的孔,
第1气孔部打开的方向与在散气膜膨胀成山形状时产生于散气膜的拉伸力的方向一致,
第2气孔部是在相对于第1气孔部倾斜的方向上长的孔。
3.一种膜片式散气装置,
在散气膜上形成多个气孔部,
散气时,由于向散气膜供给的空气的压力,从长度方向观察散气膜膨胀成山形状,气孔部打开,
散气停止时,散气膜为不膨胀的状态,气孔部闭合,
该膜片式散气装置的特征在于,
在散气膜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分别排列地形成多个第1气孔部和第2气孔部,
第1气孔部是在散气膜的长度方向上长的孔,
第2气孔部是在相对于散气膜的长度方向倾斜的方向上长的孔,
第2气孔部位于相邻的第1气孔部之间。
4.一种膜片式散气装置,
在散气膜上形成多个气孔部,
散气时,由于向散气膜供给的空气的压力,散气膜膨胀成山形状时,气孔部打开,
散气停止时,散气膜为不膨胀的状态,气孔部闭合,
该膜片式散气装置的特征在于,
在散气膜上,多个第1气孔部和第2气孔部分别排列地形成在同心圆上,
第1气孔部是在散气膜的周向上长的孔,
第2气孔部是在相对于散气膜的周向倾斜的方向上长的孔,
第2气孔部位于相邻的第1气孔部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膜片式散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第2气孔部是在相对于第1气孔部以5°~25°的角度倾斜的方向上长的孔。
6.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膜片式散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与第1气孔部或第2气孔部的长度方向上的至少任一侧相邻地形成第3气孔部,
第3气孔部是在相对于第1气孔部大致正交的方向上长的孔。
7.一种膜片式散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散气膜上分别排列地形成多个第1气孔部和第3气孔部,
散气时,由于向散气膜供给的空气的压力,散气膜膨胀成山形状而第1气孔部打开,
散气停止时,散气膜为不膨胀的状态,第1气孔部闭合,
第3气孔部被形成在与第1气孔部的长度方向上的至少任一侧相邻的位置,
第3气孔部是在相对于第1气孔部交叉的方向上长的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膜片式散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第3气孔部是在相对于第1气孔部大致正交的方向上长的孔。
9.一种膜片式散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散气膜上分别排列地形成多个第1气孔部和第3气孔部,
第1气孔部是在散气膜的长度方向上长的孔,
第3气孔部是在散气膜的宽度方向上长的孔,并且形成在散气膜的长度方向上的、与第1气孔部的至少任一侧相邻的位置,
散气时,由于向散气膜供给的空气的压力,散气膜膨胀成山形状,第1气孔部在宽度方向上打开,
散气停止时,散气膜为不膨胀的状态,第1气孔部闭合。
10.一种膜片式散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散气膜上,多个第1气孔部和第3气孔部分别排列地形成在同心圆上,
第1气孔部是在散气膜的周向上长的孔,
第3气孔部是在散气膜的径向上长的孔,并且形成在散气膜的周向上的、与第1气孔部的至少任一侧相邻的位置,
散气时,由于向散气膜供给的空气的压力,散气膜膨胀成山形状,第1气孔部在径向上打开,
散气停止时,散气膜为不膨胀的状态,第1气孔部闭合。
11.根据权利要求7~10中任一项所述的膜片式散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散气膜上形成有多个在相对于第1气孔部以5°~25°的角度倾斜的方向上长的第2气孔部。
CN201180045608.0A 2011-02-09 2011-02-09 膜片式散气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11899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77125.9A CN104667771B (zh) 2011-02-09 2011-02-09 膜片式散气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1/052685 WO2012108008A1 (ja) 2011-02-09 2011-02-09 メンブレン式散気装置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77125.9A Division CN104667771B (zh) 2011-02-09 2011-02-09 膜片式散气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18991A true CN103118991A (zh) 2013-05-22
CN103118991B CN103118991B (zh) 2015-09-23

Family

ID=466382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45608.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118991B (zh) 2011-02-09 2011-02-09 膜片式散气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3118991B (zh)
WO (1) WO2012108008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60965A1 (en) * 2017-09-29 2019-04-04 Aquatec Maxcon Pty Ltd DIFFUSER FOR AERATION OF A FLUID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0029754A1 (de) * 2010-06-07 2011-12-08 Invent Umwelt- Und Verfahrenstechnik Ag Vorrichtung zum Begasen von Flüssigkeiten
CN117597189A (zh) * 2021-06-30 2024-02-23 康宁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台式生物反应器的宏观鼓泡器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824376A (en) * 1956-12-19 1959-11-25 Distillers Co Yeast Ltd Gas liquid contacting means
DE3636274A1 (de) * 1986-10-24 1988-04-28 Jaeger Arnold Vorrichtung zum belueften von wasser
JP2000185245A (ja) * 1998-12-22 2000-07-04 Monobe Engineering:Kk 曝気装置
JP2001246394A (ja) * 2000-03-06 2001-09-11 Suido Kiko Kaisha Ltd 曝気槽における散気体の昇降装置
JP2005262140A (ja) * 2004-03-19 2005-09-29 Kurita Water Ind Ltd 下水処理方法及び装置
JP2007000777A (ja) * 2005-06-23 2007-01-11 Mitsubishi Cable Ind Ltd 多孔膜材及び散気装置
JP2007117871A (ja) * 2005-10-27 2007-05-17 Mitsubishi Cable Ind Ltd 多孔膜材及び散気装置
JP2007307439A (ja) * 2006-05-16 2007-11-29 Kubota Corp 浄化槽及びノズル体
CN101411968A (zh) * 2007-10-18 2009-04-22 康那香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曝气系统用的散气器
JP2010104900A (ja) * 2008-10-30 2010-05-13 Kubota Corp メンブレン式散気装置
CN101870517A (zh) * 2009-04-24 2010-10-27 得利满水处理系统(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曝气生物滤池的空气扩散器
JP2010274233A (ja) * 2009-06-01 2010-12-09 Kubota Corp メンブレン式散気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906711C1 (zh) * 1989-03-03 1990-08-09 Passavant-Werke Ag, 6209 Aarbergen, De
JPH0545440Y2 (zh) * 1989-09-01 1993-11-19
JPH0427496A (ja) * 1990-05-22 1992-01-30 Fuji Electric Co Ltd 廃水処理装置の曝気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824376A (en) * 1956-12-19 1959-11-25 Distillers Co Yeast Ltd Gas liquid contacting means
DE3636274A1 (de) * 1986-10-24 1988-04-28 Jaeger Arnold Vorrichtung zum belueften von wasser
JP2000185245A (ja) * 1998-12-22 2000-07-04 Monobe Engineering:Kk 曝気装置
JP2001246394A (ja) * 2000-03-06 2001-09-11 Suido Kiko Kaisha Ltd 曝気槽における散気体の昇降装置
JP2005262140A (ja) * 2004-03-19 2005-09-29 Kurita Water Ind Ltd 下水処理方法及び装置
JP2007000777A (ja) * 2005-06-23 2007-01-11 Mitsubishi Cable Ind Ltd 多孔膜材及び散気装置
JP2007117871A (ja) * 2005-10-27 2007-05-17 Mitsubishi Cable Ind Ltd 多孔膜材及び散気装置
JP2007307439A (ja) * 2006-05-16 2007-11-29 Kubota Corp 浄化槽及びノズル体
CN101411968A (zh) * 2007-10-18 2009-04-22 康那香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曝气系统用的散气器
JP2010104900A (ja) * 2008-10-30 2010-05-13 Kubota Corp メンブレン式散気装置
CN101870517A (zh) * 2009-04-24 2010-10-27 得利满水处理系统(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曝气生物滤池的空气扩散器
JP2010274233A (ja) * 2009-06-01 2010-12-09 Kubota Corp メンブレン式散気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60965A1 (en) * 2017-09-29 2019-04-04 Aquatec Maxcon Pty Ltd DIFFUSER FOR AERATION OF A FLUID
CN111246931A (zh) * 2017-09-29 2020-06-05 爱科特麦克司有限公司 用于流体曝气的扩散器
EP3687672A4 (en) * 2017-09-29 2022-02-23 Aquatec Maxcon Pty Ltd DIFFUSER FOR FLUID AERATION
US11529593B2 (en) 2017-09-29 2022-12-20 Aquatec Maxcon Pty Ltd Diffuser for aeration of a flui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2108008A1 (ja) 2012-08-16
CN103118991B (zh) 2015-09-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00009508A1 (en) Gas sparger for an immersed membrane
US9022059B2 (en) Flow regulator for agricultural drip emitter
CN103118991A (zh) 膜片式散气装置
US5465848A (en) Flotation cell and injector
JPWO2013175802A1 (ja) 点滴灌漑用ドリッパ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点滴灌漑装置
CN103429352A (zh) 具有用于产生指向泡沫收集装置的流动的流体分配件的浮选装置
EP3052447B1 (en) Adjustable variable bubble size aeration for submerged membrane air scour
CN101098757A (zh) 空气刀
US4478367A (en) Shower pulsator
EP1718401B1 (en) Aeration diffuser membrane slitting pattern
CN102917766A (zh) 阀塔盘
JPS62262758A (ja) 液体用浮遊選鉱容器
CN110451632A (zh) 曝气盘、包括其的曝气器及对液体充气的方法
CN104667771A (zh) 膜片式散气装置
US8888074B2 (en) Membrane for air diffuser
KR20200099286A (ko) 신재생에너지 발전기능을 구비한 수질정화장치
KR101026964B1 (ko) 산기장치
CN213160638U (zh) 防堵塞曝气装置
KR101320376B1 (ko) 산기장치 및 그 설치 방법
KR101971427B1 (ko) 미세기포 발생용 산기장치 시스템
CN209922941U (zh) 一种适用于气浮工艺的高效溶气装置
JP5334740B2 (ja) メンブレン式散気装置
CN102641669A (zh) 可提升的活动曝气装置
KR101777655B1 (ko) 순환유량 자동조절이 가능한 미세기포 발생노즐
CN212129336U (zh) 气泡发生装置和具有其的水处理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923

Termination date: 2019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