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11268A - 一种高效融合性饲料霉菌毒素吸附剂及其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效融合性饲料霉菌毒素吸附剂及其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11268A
CN103111268A CN2013100402058A CN201310040205A CN103111268A CN 103111268 A CN103111268 A CN 103111268A CN 2013100402058 A CN2013100402058 A CN 2013100402058A CN 201310040205 A CN201310040205 A CN 201310040205A CN 103111268 A CN103111268 A CN 1031112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eed
mycotoxins
adsorbent
test
montmorilloni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4020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海东
陈�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SANWEI TONGLI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SANWEI TONGLI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SANWEI TONGLI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SANWEI TONGLI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04020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111268A/zh
Publication of CN1031112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1126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Fodder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高效融合性饲料霉菌毒素吸附剂及其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效融合性饲料霉菌毒素吸附剂的组成和重量百分比为复合纳米改性超纯蒙脱石6-80%、酵母细胞壁提取物10-20%、PVPP交联聚乙烯基吡咯烷酮5-15%和复合免疫多糖2.5-5%;所述的酵母细胞壁提取物为甘露寡糖和?-葡聚糖,所述的复合免疫多糖为淫羊藿多糖和黄芪多糖,其使用方法是在饲料原料或配合饲料中的添加量为饲料重量的0.1-0.5%。本发明阻止了因饲料霉菌毒素污染而引起的动物生产性能下降、免疫力降低、对各类疾病或疫病的敏感性增高、饲料报酬下降问题发生,避免霉菌毒素通过食物链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威胁。

Description

一种高效融合性饲料霉菌毒素吸附剂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饲料霉菌毒素吸附剂,特别是公开一种高效融合性饲料霉菌毒素吸附剂及其使用方法,属于饲料添加剂领域。该制剂作为饲料添加剂使用可有效去除饲料中的各类霉菌毒素,包括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脱氧雪腐镰孢菌烯醇(DON)、T-2毒素(T-2 Toxin)、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和烟曲霉毒素B1(Fumonisins B1,FB1),消除因饲料霉菌毒素污染而引起的动物生产性能下降、免疫力降低、对各类疾病或疫病的敏感性增高、饲料报酬下降,以及霉菌毒素通过食物链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威胁,提高畜牧养殖的经济效益和畜禽产品的安全水平。
背景技术
饲料霉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据估计全球25%的谷物产量受到霉菌毒素的污染,在高温高湿地区污染更甚。食入霉菌毒素污染的动物饲料的直接后果是:采食量降低、拒绝采食、饲料转化率低、体增重降低、疾病发生率增加(由于免疫抑制)以及繁殖能力降低(Fink-Gremmels和Malekinejad, 2007; Morgavi和Riley, 2007; Pestka, 2007; Voss和Haschek, 2007),这些都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而且霉菌毒素还可通过畜禽产品残留危害人类健康。
Wang等(2003)检测了配合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Aflatoxins,AF)、烟曲霉毒素(Fumonisins)、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T-2毒素、呕吐毒素(DON)和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水平,90%以上的样品中发现含有以上所有的六种霉菌毒素,其中黄曲霉毒素、T-2毒素、ZEN和DON的阳性率高达100%,烟曲霉毒素和OTA的阳性率分别为92%和94%。2003年末至2004年秋,我国因大量使用发霉玉米,畜牧业损失达500亿元以上;美国农业技术委员会(2003)公布的数据表明,霉菌毒素造成的损失达14.4亿美元,其中黄曲霉毒素造成的损失达2.25亿美元,呕吐毒素(DON)造成的损失达1800万美元。目前已知饲料毒素污染频率、水平较高,对畜牧业危害严重的主要霉菌毒素有: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脱氧雪腐镰孢菌烯醇(DON)、T-2毒素(T-2 Toxin)、赭曲霉毒素(Ochratoxin)和烟曲霉毒素(Fumonisins)。
为了使饲料的霉菌毒素污染水平及危害降至最低程度,现实的做法是:
1、 控制好原料质量:把握好原料质量关,防止饲料原料如玉米、豆粕、麸皮等在生产前就已霉变;
2、 严控饲料的加工过程:特别是控制好饲料的水分及高温制粒后的降温过程,防止因饲料水分过高或冷却降温不够导致霉变;
3、 贮藏和运输过程的管理:防止饲料因潮湿、高温、包装破损、昼夜稳产太大、通风不良、雨淋等因素而发生霉变;
4、 饲料防霉剂的选择和使用,防止饲料在生产、流通及贮存过程中霉变的发生。
现实条件下即时采取了以上措施,但亦不可避免的会使各种饲料原料和配合饲料受到霉菌毒素的污染,因为有些饲料原料在田间就已受到霉菌毒素污染,有些在收获后的贮存过程中由于各种风险因子的存在而受到污染。添加饲料防霉剂和提高饲料管理水平并不能完全杜绝霉菌毒素的污染问题,事实是霉菌毒素污染问题依然严重。那么对于已经发生霉变而污染霉菌毒素的饲料,采用常规的管理措施及其饲料防霉剂已为时已晚,采用其他方法对污染饲料进行脱毒处理是唯一可行的降低损失的方法。
饲料霉菌毒素的脱毒主要有物理脱毒、化学脱毒、生物脱毒和吸附剂吸附脱毒4种类型。物理脱毒、化学脱毒因操作繁杂、成本高昂、自身脱毒技术缺陷、以及化学品残留等问题无法在生产实践中有效使用;生物脱毒为一种新型的霉菌毒素脱毒方式,主要有酶解法和微生物发酵法。酶解法主要是选用某些酶,利用其降解或破坏毒索。但此类方法由于霉菌毒素种类较多,要求酶系复杂完整。另外由于酶不耐热而在饲料加工过程中容易失活,并且成本较高,也难以在实际生产中推广使用。采用微生物发酵来去除霉菌毒素有许多报道,如将AFB1发酵转化为其它的产物,但这种转化通常是缓慢的,而且是不完全的,并且转化产物的安全性尚无定论,能否在实际生产中发挥作用还需作系统完善的研究。吸附剂脱毒法主要是通过在饲料或谷物中添加各种吸附剂,降低或消除霉菌毒素在胃肠道的吸收,即在饲料中添加可以吸附霉菌毒素的物质,使毒素在经过动物肠道时不被动物所吸收,直接排出动物体外。这是目前饲料市场上较为成熟且较可行的一种霉菌毒素脱毒方法。
常见的用于霉菌毒素吸附剂的物质主要有硅铝酸盐类(沸石、蒙脱石、硅藻土、高岭土等)、活性炭、酵母细胞壁提取物(主要为甘露寡糖和ß-葡聚糖)、交联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P)等,其吸附特征包括总电荷量、电荷的分布、孔径的大小和比表面积。同样,被吸附毒素分子的极性、分子大小、结构、电荷分布等特征在吸附过程中也是至关重要的。考虑到霉菌毒素结构的多样性、特异性和单一、常规吸附剂物质的局限性,任何单一、常规的吸附剂物质均不能有效解决多种霉菌毒素的污染及危害问题。因此,通过对吸附剂物质的改性处理,以及结合不同吸附剂的融合技术是高效、广谱和特异性去除霉菌毒素的一个很好方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高效融合性饲料霉菌毒素吸附剂,目的是消除饲料霉菌毒素污染而引起的动物生产性能下降、免疫力降低、对各类疾病或疫病的敏感性增高、饲料报酬下降,以及霉菌毒素通过食物链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威胁,提高畜牧养殖的经济效益和畜禽产品的安全水平。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高效融合性饲料霉菌毒素吸附剂及其使用方法,其组成和重量百分比为复合纳米改性超纯蒙脱石(蒙脱石含量≥95%)60-80%、酵母细胞壁提取物(甘露寡糖和ß-葡聚糖)10-20%、交联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P)5-15%和复合免疫多糖(淫羊藿多糖和黄芪多糖)2.5-5%。
本发明所述的复合纳米改性超纯蒙脱石采用复合三重改性工艺,按改性的先后顺序依次为钠化改性、酸活化改性和有机改性,其制备步骤具体为:
1.1步骤1--钠化改性处理:
蒙脱石的钠化改性采用5%焦磷酸钠溶液。按焦磷酸钠溶液与蒙脱石矿浆的质量比为1:1,即焦磷酸钠和蒙脱石矿浆的质量比为5:100进行混合处理。配制60%浓度的蒙脱石矿浆,在常压、65-700C和230-300rpm搅拌条件下不断注入焦磷酸钠改性剂,搅拌1.5-2h。然后将钠化改性蒙脱石在10000rpm下高速离心10min,中间过程不断加入流动水进行洗涤处理,去除最下层10cm左右,经烘干和研磨过300目筛包装,其为钠化改性蒙脱石,为下一步开展酸活化改性备用。
1.2步骤2--酸活化改性处理:
将1.1得到的钠化改性蒙脱石配制为40%的蒙脱石矿浆,酸活化改性剂由1mol/l盐酸和硫酸按1:1体积比配制为混合酸溶液配制而成。在蒙脱石矿浆不断搅拌条件下按蒙脱石矿浆15%的比例将混合酸活化改性剂注入其中,搅拌浸泡2h,然后高速离心进一步分离剔除最底层粒度较细的碎屑矿物,将所得的蒙脱石矿浆进行烘干、打散解聚和磨碎过500目筛包装备用,其为酸活化改性蒙脱石。
1.3步骤3--有机改性处理:
有机蒙脱石的制备采用湿法工艺。将上述1.2制得的酸活化改性蒙脱石配制为50%蒙脱石矿浆,在常压、搅拌速度150-200rpm和温度800C条件下迅速加入一定量的有机插层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恒温保持2h,使其充分交换,将插层后的蒙脱石料浆在常温下离心分离后用水洗涤3次,再采用闪蒸干燥法进行干燥,并在1050C活化30min,研磨粉碎至800-1000目,即制得复合纳米改性超纯蒙脱石,原蒙脱石与复合纳米改性超纯蒙脱石主要理化参数见表1。表1为原蒙脱石与复合纳米改性超纯蒙脱石理化参数对比表。
将上述酵母细胞壁提取物和复合免疫多糖(淫羊藿多糖和黄芪多糖)粉碎过80-100目,并与交联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P)和上述1.3所制备的复合纳米改性超纯蒙脱石按重量百分比进行复配,充分混合均匀,制成高效融合性饲料霉菌毒素吸附剂。本发明为固体粉剂,作为饲料霉菌毒素吸附剂使用,其在饲料中的添加量为饲料重量的0.1%-0.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一种高效融合性饲料霉菌毒素吸附剂,采用三重蒙脱石改性工艺,制得复合纳米超纯改性蒙脱石(蒙脱石含量≥95%),并采用融合工艺技术,协同叠加多重脱毒功效,通过多重作用模式全面解除各类饲料霉菌毒素的危害。其与同类产品相比具有如下优势特点:
1、复合纳米改性超纯蒙脱石系经蒙脱石的钠化改性、酸活化改性和有机改性或有机插层剂改性三重改性工艺制成,通过其分子结构的改性处理改变了其表面和层间结构,即分子表面亲水性增强,层间距增大使疏水性能增强,从而提高了其对饲料黄曲霉毒素B1(AFB1)、玉米赤霉烯酮(ZEN)和赭曲霉毒素A(OTA)的吸附容量、选择性吸附和吸附复合物的稳定性,对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无吸附。另外,通过蒙脱石的改性处理,有效去除了其中重金属砷(As)、铅(Pb)、镉(Cd)、汞(Hg)和二噁英的危害,绿色安全。
2、高效融合性饲料霉菌毒素吸附剂由复合纳米改性超纯蒙脱石(蒙脱石含量≥95%)、酵母细胞壁提取物(甘露寡糖和ß葡聚糖)、交联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P)和复合免疫多糖(淫羊藿多糖和黄芪多糖)科学复配而成,通过多种霉菌毒素吸附剂的协同增效机制,吸附去除各种饲料霉菌毒素,快速解除霉菌毒素引起的各类危害。
3、霉菌毒素的最大危害在于造成免疫系统抑制,降低机体抵抗力,导致对疾病及疫病的敏感性增强。高效融合性饲料霉菌毒素吸附剂复配4种纯天然高效免疫调节剂,即甘露寡糖(MOS)、β-葡聚糖、淫羊藿多糖和黄芪多糖,全面快速激活免疫系统,增强免疫细胞活性,解除霉菌毒素造成的免疫抑制,提高机体免疫力。
4、调节动物胃肠道菌群平衡,优化肠道微生态系统,竞争性排除病原菌,阻止病原菌及其毒素粘附于肠道粘膜,保护肠粘膜功能完整。甘露寡糖(MOS)、β-葡聚糖、淫羊藿多糖和黄芪多糖复合益生因子可有效促进肠道内有益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的等生长,抑制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产气芽孢梭菌等致病菌,维持肠道功能完整。另外,甘露寡糖(MOS)等可竞争性结合病原菌表面甘露寡糖特异性凝集素位点,使病原菌失去在肠道粘膜上的定植能力,通过肠道排出体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详细介绍本发明,所述的实施例用来理解而并非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1:
本实验例为实施根据权利要求1制得的一种高效融合性饲料霉菌毒素吸附剂在pH3和pH6.5条件下体外对黄曲霉毒素B1(AFB1)、玉米赤霉烯酮(ZEN)、呕吐毒素(DON)、赭曲霉毒素A(OTA)、T-2毒素和烟曲霉毒素B1(FB1)的吸附性能。所述的一种高效融合性饲料霉菌毒素吸附剂,其成分组成及重量百分比为复合纳米改性超纯蒙脱石65%、酵母细胞壁提取物(甘露寡糖和ß-葡聚糖)20%、交联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P)10%和复合免疫多糖(淫羊藿多糖和黄芪多糖)5%。复合纳米改性超纯蒙脱石按前述工艺步骤(详见1.1至1.3)制备。根据以上比例分别称取各原料,并将酵母细胞壁提取物和复合免疫多糖(淫羊藿多糖和黄芪多糖)粉碎过80-100目标准筛,再与交联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P)和复合纳米改性超纯蒙脱石充分混合均匀(CV≤5%),即为高效融合性饲料霉菌毒素吸附剂产品。试验根据选用吸附剂的类型分为3个处理,即:(1)试验I组:高效融合性饲料霉菌毒素吸附剂;(2)试验II组:知名品牌霉菌毒素吸附剂A;(3)试验Ⅲ组:知名品牌霉菌毒素吸附剂B,每处理3个重复,每重复2个平行。
1、试验设计
1.1 霉菌毒素吸附剂
按上述成分组成、重量比例及工艺步骤制备的高效融合性饲料霉菌毒素吸附剂,以及知名品牌霉菌毒素吸附剂A和霉菌毒素吸附剂B。
1.2 霉菌毒素标准品
黄曲霉毒素B1(AFB1)、玉米赤霉烯酮(ZEN)、呕吐毒素(DON)、赭曲霉毒素A(OTA)、T-2毒素和烟曲霉毒素B1(FB1)标准品由Sigma公司提供。
1.3缓冲溶液配制
1.3.1 pH3.0柠檬酸缓冲液:80.3%(V/V)0.1M柠檬酸溶液与0.2M磷酸氢二钠溶液混合,调节pH至3.0。
1.3.2 pH6.5磷酸盐缓冲液(PB):68.5%(V/V)0.2M NaH2PO4与31.5%(V/V)0.2M Na2HPO4混合,调节pH至6.5。
1.4标准霉菌毒素反应液
标准霉菌毒素反应液由各霉菌毒素原液分别添加到pH3.0的柠檬酸缓冲液(1.3.1)和pH6.5的磷酸盐缓冲液(1.3.2)中配制而来,各毒素反应液见表2。表2为标准霉菌毒素反应液中各霉菌毒素含量表。
Figure 114341DEST_PATH_IMAGE004
1.5 试验方法
在装有50mg不同毒素吸附剂的离心管中,加入10ml以上浓度的标准霉菌毒素反应液(1.4)。为了消除外来干扰峰,使用添加了10mL0.1M磷酸缓冲液和50mg吸附剂的离心管作为对照。在370C、170rpm条件下,将离心管置于气浴摇床中吸附振摇2小时。然后将试管中的溶液在12000rpm下离心5min,取出2mL上清液进行毒素分析。使用原始的毒素试验缓冲溶液作为不同毒素的液相色谱检测标准。霉菌毒素吸附率根据上清液中初始和最终的霉菌毒素浓度差异进行计算。
1.6 仪器设备
LC100 Plus高效液相色谱仪(配紫外检测器和荧光检测器)、恒温柱温箱、恒温气浴摇床和超高速离心机。
2、试验结果
试验分别在pH3和pH6.5两种环境下进行了不同吸附剂在体外吸附霉菌毒素的能力,结果见表3和表4。空白对照中吸附剂对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呕吐毒素(Vomitoxin)、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T-2毒素和烟曲霉毒素B1(Fumonisins B1,FB1)6种毒素的出峰无影响。表3为PH3条件下各试验组对霉菌毒素体外吸附率比较表。
Figure 392980DEST_PATH_IMAGE006
pH3的条件下3种霉菌毒素吸附剂对6种主要饲料霉菌毒素均表现出一定的吸附性能,不同吸附剂吸附性能表现不一。综合而言,试验Ⅰ组对各类毒素的吸附性能表现最为突出,其对各毒素的吸附优于其它两组。表4为PH6.5条件下各试验组对霉菌毒素体外吸附率比较表。
试验 试验 试验
黄曲霉毒素B1,% 100% 86% 64%
玉米赤霉烯酮,% 91% 79% 80%
呕吐毒素,% 70% 35% 42%
赭曲霉毒素A,% 93% 81% 85%
烟曲霉毒素B1,% 92% 68% 62%
T-2毒素,% 89% 56% 63%
pH6.5的条件下3种霉菌毒素吸附剂对6种主要饲料霉菌毒素吸附性能与pH3的条件下基本一致,表明3种霉菌毒素吸附剂在不同pH条件下具有较好的吸附稳定性,所形成的吸附剂-毒素复合物不会因吸附体系所处环境的pH条件变化而发生解吸。
3、结论
3.1 本发明制得的复合高效融合性饲料霉菌毒素吸附剂,在体外pH3和6.5条件下对6种危害饲料的主要霉菌毒素均表现出高吸附性能,吸附效果显著优于其它两种知名品牌霉菌毒素吸附剂产品,其对AFB1100%吸附;对ZEN、OTA、FB1、T-2毒素的体外吸附率均在85%以上;对DON的吸附率在65%以上。
3.2 在pH3和6.5的条件下,3种霉菌毒素吸附剂体外对6种主要饲料霉菌毒素吸附性能未因吸附体系酸碱环境的变化而产生显著变化,表明3种霉菌毒素吸附剂在不同pH条件下具有较好的吸附稳定性,所形成的吸附剂-毒素复合物不会因吸附体系所处环境的pH条件变化而发生解吸,表明其可耐受动物胃肠道酸碱度环境的变化。
3.3 本发明根据蒙脱石的复合纳米改性,以及结合不同特性吸附剂物质的复配技术制得的霉菌毒素吸附剂产品显著提高了体外霉菌毒素的吸附率、吸附广谱性、特异性和吸附剂-毒素复合物的稳定性。
实施例2:
本实验例为实施根据本发明权利要求2制得的一种高效融合性饲料霉菌毒素吸附剂在混合霉菌毒素攻毒条件下对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所述的一种高效融合性饲料霉菌毒素吸附剂,其成分组成及重量百分比为复合纳米改性超纯蒙脱石65%、酵母细胞壁提取物(甘露寡糖和ß-葡聚糖)20%、交联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P)10%和复合免疫多糖(淫羊藿多糖和黄芪多糖)5%。复合纳米改性超纯蒙脱石按前述工艺步骤(详见1.1至1.3)制备。按以上比例分别称取各原料,并将酵母细胞壁提取物和复合免疫多糖(淫羊藿多糖和黄芪多糖)粉碎过80-100目标准筛,再与交联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P)和复合纳米改性超纯蒙脱石混合均匀(CV≤5%),即为高效融合性饲料霉菌毒素吸附剂产品。
试验根据仔猪体重随机分为3个日粮处理,即:(1)空白对照:饲喂基础日粮;(2)试验Ⅰ组:空白对照+2ppmAFB1+2.5ppmDON+2.5ppmZEN;(3)试验Ⅱ组:饲喂试验Ⅰ组+0.5%霉菌毒素吸附剂。
1 材料与方法
1.1霉菌毒素吸附剂
按上述成分组成、重量比例及工艺步骤制备的高效融合性饲料霉菌毒素吸附剂。
1.2试验设计
试验选取90头健康仔猪,平均体重为14.8±0.32kg,按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分为3个处理,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仔猪,试验周期28d。试验处理为:
1)空白对照(基础日粮);
2)试验Ⅰ组(基础日粮+2ppmAFB1+2.5ppmDON+2.5ppmZEN);
3)试验Ⅱ组(试验Ⅰ组+0.5%霉菌毒素吸附剂)。
1.3饲养管理
试验于沪裕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生态养猪场进行,猪只自由采食和饮水。舍内平均温度为180C,平均湿度55%。每重复圈有单独的食槽和自动饮水器,试验期间猪场驱虫、免疫、消毒程序等均按常规管理程序开展。
1.4测定指标与方法
试验的始末于早晨9点以重复为单位对各饲养栏仔猪空腹称重,试验过程中以重复为单位准确记录各阶段耗料量,以计算日增重(ADG)、采食量(ADFI)和饲料转化率(F/G)。试验结束时每处理选取3头仔猪屠宰解剖,取肝脏进行称重比对。
1.5数据统计分析
试验数据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用最小二乘极数法(LSD)进行多重比较。
2、试验结果
试验结果详见表5。表5为高效融合性霉菌毒素吸附剂对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比较表。
试验组别 初始重,kg 结束重,kg ADG,g ADFI,g F/G 肝重(100g)
空白对照 14.9a 33.7a 671a 1678a 2.50a 3.16a
试验Ⅰ组 14.8a 22.8c 285c 912c 3.20c 4.35b
试验Ⅱ组 14.7a 32.9a 650a 1690a 2.60a 3.30c
备注:同列肩标不同字母者为差异显著(P<0.05),相间字母者为差异极显著(P<0.01)。
由表5可知,空白对照、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仔猪初始重无显著差异(P<0.05),经过28天的试验周期,试验末重空白对照组与试验Ⅱ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与试验Ⅰ组差异极显著(P<0.01),分别比试验Ⅰ组提高47.8%和44.3%;日增重、日采食量和饲料效率三项指标中空白对照组与试验Ⅱ组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与试验Ⅰ组均呈差异极显著(P<0.01)。空白对照组、试验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的平均日增重分别为671g、285g和650g;平均日采食量为1678g、912g和1690g,试验试验Ⅰ组较空白对照和试验Ⅱ组采食量降低了45.6%和46%;饲料转化率为2.50、3.20和2.60,空白对照和试验Ⅱ组较试验Ⅰ组饲料效率分别改善21.8%和18.8%;肝脏重量空白对照组与试验Ⅱ组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与试验Ⅰ组均呈差异显著(P<0.05),试验Ⅰ组较空白对照和试验Ⅱ组肝脏重量分别提高了37.6%和31.8%。
3、结论
3.1霉菌毒素吸附剂的添加消除了基础日粮因受霉菌毒素污染而引起的生产性能下降,包括日增重、采食量降低和饲料效率变差问题,与不含毒素的空白对照组相比,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 0.05)。
3.2基础日粮受霉菌毒素人为攻毒后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剂,仔猪体重较霉菌毒素攻毒而未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剂组体重增加44.3%;日增重提高365g;饲料效率改善18.8%。
3.3霉菌毒素会导致肝脏肿大和肝脏重量增加,霉菌毒素吸附剂的添加有效阻止了霉菌毒素对肝脏的损害(P<0.05),间接证明了霉菌毒素吸附剂与各霉菌毒素在胃肠道形成了稳定的复合物直接排除体外,避免了对各霉菌毒素的吸收。
实施例3:
本实验例为实施根据本发明权利要求3制得的一种高效融合性饲料霉菌毒素吸附剂对肉用仔鸡生产性能的影响。所述的一种高效融合性饲料霉菌毒素吸附剂,其成分组成及重量百分比为复合纳米改性超纯蒙脱石80%、酵母细胞壁提取物(甘露寡糖和ß-葡聚糖)10%、交联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P)7.5%和复合免疫多糖(淫羊藿多糖和黄芪多糖)2.5%。复合纳米改性超纯蒙脱石按前述工艺步骤(详见1.1至1.3)制备。按以上比例分别称取各原料,并将酵母细胞壁提取物和复合免疫多糖(淫羊藿多糖和黄芪多糖)粉碎过80-100目标准筛,再与交联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P)和复合纳米改性超纯蒙脱石混合均匀(CV≤5%),即为高效融合性饲料霉菌毒素吸附剂产品。
试验选取600只AA雏鸡,随机分成4个处理,每处理5个重复,每重复30只,试验期6周。试验处理为:(1)空白对照:饲喂基础日粮(未受霉菌毒素污染);(2)试验Ⅰ组:空白对照+10ppmT-2毒素;(3)试验Ⅱ组:空白对照+0.3%霉菌毒素吸附剂;(4)试验Ⅲ组:试验Ⅱ组+0.3%霉菌毒素吸附剂。
1 材料与方法
1.1霉菌毒素吸附剂
按上述成分组成、重量比例及工艺步骤制备的高效融合性饲料霉菌毒素吸附剂。
1.2试验设计
试验选取600只AA雏鸡,随机分成4个处理,每处理10个重复,每重复20只,试验期6周。试验处理为:
(1)空白对照:饲喂基础日粮(未受霉菌毒素污染);
(2)试验Ⅰ组:空白对照+10ppmT-2毒素;
(2)试验Ⅱ组:空白对照+0.3%霉菌毒素吸附剂;
(3)试验Ⅲ组:试验Ⅱ组+0.3%霉菌毒素吸附剂。
1.3饲养管理
试验鸡只地面平养,粉料饲喂自由采食和饮水。第1周用红外灯取暖,室温控制在32-340C,以后每周降低2-30C。0~3周每日光照24 h,4~6周每日光照20 h。试验第7 d和14 d分别滴鼻、点眼进行传支和新城疫弱毒苗及法氏囊的免疫,21 d和28 d分别饮水免疫传支和新城疫弱毒苗二联苗及传染性法氏囊。
1.4测定指标与方法
试验第1天以重复为单位对试验鸡只称重,试验过程中于试验第3周和第6周末以重复为单位对各试验鸡称重,试验过程中以重复为单位准确记录各阶段耗料量,以计算日增重(ADG)、采食量(ADFI)和饲料转化率(F/G)。
1.5数据统计分析
试验数据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用最小二乘极数法(LSD)进行多重比较。
2、试验结果
试验结果详见表6。表6为高效融合性霉菌毒素吸附剂对肉用仔鸡生产性能的影响表。
Figure 784648DEST_PATH_IMAGE007
备注:同列肩标相同字母者差异不显著 P 0.05 ;相邻字母者差异显著(P<0.05);相间字母者差异极显著(P<0.01)。
试验结果表明,试验Ⅰ组较空白对照组0-3wk、4-6wk和0-6wk日增重显著降低(P<0.05),饲料效率显著变差(P<0.05),日增重分别降低20%、17.9%和18%,饲料效率分别降低0.21、0.24和0.24;试验Ⅲ组与空白对照组各阶段日增重和采食量无显著差异(P 0.05);试验Ⅱ组较空白对照组提高了0-3wk和0-6wk周肉仔鸡日增重19.8%和10.3%(P<0.05),改善了0-3wk、4-6wk和0-6wk各阶段的饲料效率,饲料效率分别提高0.16、0.22和0.21(P<0.05)。
3、结论
3.1基础日粮受10ppmT-2毒素污染较显著降低了肉用仔鸡各阶段的生产性能,0-3wk、4-6wk和0-6wk日增重分别降低20%、17.9%和18%;饲料效率分别降低0.21、0.24和0.24(P<0.05);3.2按 0.3%比例添加由本发明制得的霉菌毒素吸附剂可消除T-2毒素对肉用仔鸡生产性能的不利影响,0-3wk、4-6wk和0-6wk日增重分别提高20.2%、26.1%和34.5%;饲料效率分别改善0.21、0.24和0.24(P<0.05)。
3.3 在未经T-2毒素污染的基础日粮中按0.3%比例添加由本发明制得的霉菌毒素吸附剂, 0-3wk和0-6wk日增重分别提高19.8%和10.3%;饲料效率分别改善0.16和0.21(P<0.05)。
实施例4:
本实验例为实施根据本发明权利要求4制得的一种高效融合性饲料霉菌毒素吸附剂对肉用仔鸡生产性能的影响。所述的一种高效融合性饲料霉菌毒素吸附剂,其成分组成及重量百分比为复合纳米改性超纯蒙脱石77.5%、酵母细胞壁提取物(甘露寡糖和ß-葡聚糖)5%、交联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P)15%和复合免疫多糖(淫羊藿多糖和黄芪多糖)2.5%。复合纳米改性超纯蒙脱石按前述工艺步骤(详见1.1至1.3)制备。按以上比例分别称取各原料,并将酵母细胞壁提取物和复合免疫多糖(淫羊藿多糖和黄芪多糖)粉碎过80-100目标准筛,再与交联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P)和复合纳米改性超纯蒙脱石混合均匀(CV≤5%),即为高效融合性饲料霉菌毒素吸附剂产品。
试验选取450只25周龄罗曼褐蛋鸡,随机分成3个处理,每处理5个重复,每重复30只,试验期9周。试验处理为:(1)空白对照:饲喂基础日粮(未受霉菌毒素污染);(2)试验Ⅰ组:空白对照+4ppmOTA;(3)试验Ⅱ组:试验Ⅰ组+0.5%霉菌毒素吸附剂。
1 材料与方法
1.1霉菌毒素吸附剂
按上述成分组成、重量比例及工艺步骤制备的高效融合性饲料霉菌毒素吸附剂。
1.2试验设计
试验选取450只25周龄罗曼褐蛋鸡,随机分成3个处理,每处理5个重复,每重复30只,试验期9周。试验处理为:
(1)空白对照:饲喂基础日粮(未受霉菌毒素污染);
(2)试验Ⅰ组:空白对照+4ppmOTA;
(3)试验Ⅱ组:试验Ⅰ组+0.5%霉菌毒素吸附剂。
1.3饲养管理
试验鸡只地面平养,按常规饲养管理规范进行日常管理,粉料饲喂,自由采食和饮水。
1.4测定指标与方法
试验过程中准确记录每天的饲料消耗量、产蛋量、产蛋数、死淘鸡只数,以计算饲养日产蛋率、入舍鸡产蛋率、平均蛋重及饲料效率(F/G)。
1.5数据统计分析
试验数据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用最小二乘极数法(LSD)进行多重比较。
2、试验结果
试验结果详见表7。表7为高效融合性霉菌毒素吸附剂对产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表。
空白对照 试验 试验
饲养日产蛋率,% 86.48±3.2a 76.00±1.50b 84.58±2.8a
入舍鸡产蛋率,% 85.37 ±2.36a 75.86±1.45b 83.25±3.02a
平均蛋重,g 56.95±1.75a 56.60±1.26a 56.40±1.33a
采食量,g 101.75±4.57a 99.63±4.55a 102.40±4.82a
饲料效率 2.05±0.05a 2.41±0.07b 2.10±0.08a
备注:同行肩标相同字母者差异不显著 P 0.05 ;不同字母者差异显著(P<0.05)。
试验结果表明,试验Ⅰ组较空白对照和试验Ⅱ组降低了饲养日产蛋率、入舍鸡产蛋率(P<0.05),饲料效率显著变差(P<0.05);平均蛋重、采食量各组间无明显变化(P 0.05)。
3、结论
3.1基础日粮受3ppmOTA毒素污染较显著降低了产蛋鸡生产性能,饲养日产蛋率、入舍鸡产蛋率分别较对照组降低10.48%和9.51%(P<0.05);饲料效率较对照组降低17.56%(P<0.05);
3.2按 0.5%比例添加由本发明制得的霉菌毒素吸附剂可消除OTA毒素对肉用仔鸡生产性能的不利影响,饲养日产蛋率、入舍鸡产蛋率分别较OTA毒素污染组提高8.58%和7.39%(P<0.05);饲料效率较毒素污染组改善12.86%(P<0.05)。
从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发明提供的融合性饲料霉菌毒素吸附剂作为饲料添加剂使用,可有效消除饲料霉菌毒素对畜禽生产性能造成的各类危害,通过对霉菌毒素的特异性、广谱性吸附,形成吸附剂-毒素复合物直接经动物胃肠道排除体外,避免了毒素的吸收,并通过其独特的融合复配技术,增进了畜禽胃肠道微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以及免疫机能,多层次、多方位全面解除霉菌毒素的危害。
本发明人将本发明提供的其它霉菌毒素吸附剂同样进行如上的试验,结果近似。
本发明人还将本发明提供的霉菌毒素吸附剂添加到其它单独或多种霉菌毒素复杂污染的饲料中,试验结果显示,其同样可以有效消除各类饲料霉菌毒素危害。

Claims (7)

1.一种高效融合性饲料霉菌毒素吸附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效融合性饲料霉菌毒素吸附剂的组成和重量百分比为复合纳米改性超纯蒙脱石6-80%、酵母细胞壁提取物10-20%、PVPP交联聚乙烯基吡咯烷酮5-15%和复合免疫多糖2.5-5%;所述的酵母细胞壁提取物为甘露寡糖和ß-葡聚糖,所述的复合免疫多糖为淫羊藿多糖和黄芪多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融合性饲料霉菌毒素吸附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效融合性饲料霉菌毒素吸附剂的组成和重量百分比为复合纳米改性超纯蒙脱石65%、酵母细胞壁提取物20%、PVPP交联聚乙烯基吡咯烷酮10%和复合免疫多糖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融合性饲料霉菌毒素吸附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效融合性饲料霉菌毒素吸附剂的组成和重量百分比为复合纳米改性超纯蒙脱石80%、酵母细胞壁提取物10%、PVPP交联聚乙烯基吡咯烷酮7.5%和复合免疫多糖2.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融合性饲料霉菌毒素吸附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效融合性饲料霉菌毒素吸附剂的组成和重量百分比为复合纳米改性超纯蒙脱石77.5%、酵母细胞壁提取物5%、PVPP交联聚乙烯基吡咯烷酮15%和复合免疫多糖2.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融合性饲料霉菌毒素吸附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效融合性饲料霉菌毒素吸附剂的组成和重量百分比为复合纳米改性超纯蒙脱石75%、酵母细胞壁提取物7%、PVPP交联聚乙烯基吡咯烷酮15%和复合免疫多糖3%。
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一种高效融合性饲料霉菌毒素吸附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效融合性饲料霉菌毒素吸附剂为固体粉剂。
7.一种含有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获得的高效融合性饲料霉菌毒素吸附剂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添加剂用于饲料霉菌毒素吸附剂使用,其在饲料原料或配合饲料中的添加量为饲料重量的0.1-0.5%。
CN2013100402058A 2013-02-01 2013-02-01 一种高效融合性饲料霉菌毒素吸附剂及其使用方法 Pending CN10311126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402058A CN103111268A (zh) 2013-02-01 2013-02-01 一种高效融合性饲料霉菌毒素吸附剂及其使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402058A CN103111268A (zh) 2013-02-01 2013-02-01 一种高效融合性饲料霉菌毒素吸附剂及其使用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11268A true CN103111268A (zh) 2013-05-22

Family

ID=484096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402058A Pending CN103111268A (zh) 2013-02-01 2013-02-01 一种高效融合性饲料霉菌毒素吸附剂及其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111268A (zh)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83823A (zh) * 2013-11-07 2014-02-19 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饲用脱霉剂及其制备方法和饲料添加剂
CN104304687B (zh) * 2014-10-22 2016-08-17 华南农业大学 一种猪用饲料霉菌毒素降解吸附剂及其应用
CN106721936A (zh) * 2016-11-30 2017-05-31 广东温氏大华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霉菌毒素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912686A (zh) * 2015-12-24 2017-07-04 青岛农业大学 一种饲料霉菌毒素吸附剂的制备方法
CN107581361A (zh) * 2017-10-24 2018-01-16 河北真信粘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解除动物霉菌毒素中毒的饲料添加剂配方
CN107821761A (zh) * 2017-11-02 2018-03-23 福建农林大学 一种仔猪教槽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094680A (zh) * 2017-12-18 2018-06-01 广州美瑞泰科生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饲料脱毒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9569550A (zh) * 2019-01-04 2019-04-05 联技精细材料(珠海)有限公司 一种纳米级复合霉菌毒素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645302A (zh) * 2018-12-14 2019-04-19 北京中农华正兽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广谱霉菌毒素吸附组合物及其应用
WO2020041379A1 (en) * 2018-08-20 2020-02-27 Texas A&M University Edible enterosorbents used to mitigate acute exposures to ingestible environmental toxins following outbreaks, natural disasters and emergencies
CN111296722A (zh) * 2018-12-11 2020-06-19 中国农业大学 一种能改善瘤胃发酵的霉菌毒素吸附剂及其应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27959B1 (en) * 1999-01-12 2004-12-07 Sud-Chemie Ag Mycotoxin adsorbents
CN101940911A (zh) * 2009-07-07 2011-01-12 上海光明荷斯坦牧业有限公司 一种奶牛霉菌毒素吸附剂复合预混料及其配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27959B1 (en) * 1999-01-12 2004-12-07 Sud-Chemie Ag Mycotoxin adsorbents
CN101940911A (zh) * 2009-07-07 2011-01-12 上海光明荷斯坦牧业有限公司 一种奶牛霉菌毒素吸附剂复合预混料及其配制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LEXANDER HUWIG,ET AL.: "Mycotoxin detoxication of animal feed by different adsorbents", 《TOXICOLOGY LETTERS》, vol. 122, 31 December 2001 (2001-12-31) *
齐德生等: "改性蒙脱石对黄曲霉毒素B1吸附机理的研究",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vol. 23, no. 5, 31 October 2004 (2004-10-31) *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83823A (zh) * 2013-11-07 2014-02-19 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饲用脱霉剂及其制备方法和饲料添加剂
CN104304687B (zh) * 2014-10-22 2016-08-17 华南农业大学 一种猪用饲料霉菌毒素降解吸附剂及其应用
CN106912686A (zh) * 2015-12-24 2017-07-04 青岛农业大学 一种饲料霉菌毒素吸附剂的制备方法
CN106721936A (zh) * 2016-11-30 2017-05-31 广东温氏大华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霉菌毒素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7581361A (zh) * 2017-10-24 2018-01-16 河北真信粘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解除动物霉菌毒素中毒的饲料添加剂配方
CN107821761A (zh) * 2017-11-02 2018-03-23 福建农林大学 一种仔猪教槽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094680A (zh) * 2017-12-18 2018-06-01 广州美瑞泰科生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饲料脱毒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WO2020041379A1 (en) * 2018-08-20 2020-02-27 Texas A&M University Edible enterosorbents used to mitigate acute exposures to ingestible environmental toxins following outbreaks, natural disasters and emergencies
JP2021534971A (ja) * 2018-08-20 2021-12-16 テキサス・エイ・アンド・エム・ユニバーシティTexas A&M University 突発、自然災害および緊急事態後の摂取可能環境毒素への急性曝露を軽減するために使用される食用腸収着剤
EP3840590A4 (en) * 2018-08-20 2022-05-18 Texas A&M University EDIBLE ENTEROSORBENT USED TO RELIEVE ACUTE EXPOSURES TO SWALLOWABLE ENVIRONMENTAL TOXINS FOLLOWING OUTBREAKS, NATURAL DISASTERS AND EMERGENCIES
JP7384455B2 (ja) 2018-08-20 2023-11-21 テキサス・エイ・アンド・エム・ユニバーシティ 突発、自然災害および緊急事態後の摂取可能環境毒素への急性曝露を軽減するために使用される食用腸収着剤
CN111296722A (zh) * 2018-12-11 2020-06-19 中国农业大学 一种能改善瘤胃发酵的霉菌毒素吸附剂及其应用
CN109645302A (zh) * 2018-12-14 2019-04-19 北京中农华正兽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广谱霉菌毒素吸附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9569550A (zh) * 2019-01-04 2019-04-05 联技精细材料(珠海)有限公司 一种纳米级复合霉菌毒素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11268A (zh) 一种高效融合性饲料霉菌毒素吸附剂及其使用方法
Vila-Donat et al. A review of the mycotoxin adsorbing agents, with an emphasis on their multi-binding capacity, for animal feed decontamination
CN103859165B (zh) 一种饲料用霉菌毒素脱毒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Wielogórska et al. A review of the efficacy of mycotoxin detoxifying agents used in feed in light of changing global environment and legislation
CN104304687B (zh) 一种猪用饲料霉菌毒素降解吸附剂及其应用
Kolosova et al. Substances for reduction of the contamination of feed by mycotoxins: A review
Jard et al. Review of mycotoxin reduction in food and feed: from prevention in the field to detoxification by adsorption or transformation
CN103461677B (zh) 一种动物用饲料脱霉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RU2433738C1 (ru) Способ получения кормовой добавки для профилактики микотоксикозов у животных и птицы
Oso et al. Growth performance, apparent nutrient digestibility, caecal fermentation, ileal morphology and caecal microflora of growing rabbits fed diets containing probiotics and prebiotics
CN105166420A (zh) 一种可消除霉菌毒素对家畜危害的吸附解毒剂
CN102326677B (zh) 一种复合微生态饲料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和预混料
CN100397998C (zh) 复合型霉菌毒素吸附剂
Dixon et al. Aflatoxin sequestration in animal feeds by quality-labeled smectite clays: An introductory plan
Al-Nasser et al. Zeolite as a feed additive to reduce Salmonella and improve production performance in broilers
CN102178130B (zh) 脱除霉菌毒素的矿物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Hosseindoust et al. Dietary bacteriophages as an alternative for zinc oxide or organic acids to control diarrhoea and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weanling piglets.
CN105309777A (zh) 一种畜禽饲料霉菌毒素吸附剂及制备工艺
US8496984B2 (en)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decontamination of animal feed containing mycotoxins typical for both northern and southern climates
CN109554356B (zh) 一种含葡萄糖氧化酶和酿酒酵母的霉菌毒素生物降解剂及其应用
CN108094832A (zh) 一种霉菌毒素脱毒剂
CN107439795A (zh) 一种含复合海藻的饲料添加剂及其制备工艺
Kaoud Innovative methods for the amelioration of aflatoxin (AFB1) effect in broiler chicks
Nemati et al. Effects of aflatoxin B1 and yeast cell wall supplementation on the growth performance of broilers
Wang et al. Beneficial alteration in growth performance, immune status, and intestinal microbiota by supplementation of activated charcoal-herb Extractum complex in broiler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