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40911A - 一种奶牛霉菌毒素吸附剂复合预混料及其配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奶牛霉菌毒素吸附剂复合预混料及其配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40911A
CN101940911A CN2009100544531A CN200910054453A CN101940911A CN 101940911 A CN101940911 A CN 101940911A CN 2009100544531 A CN2009100544531 A CN 2009100544531A CN 200910054453 A CN200910054453 A CN 200910054453A CN 101940911 A CN101940911 A CN 1019409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lk cow
compound premix
milk
mold toxin
toxin sorb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05445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40911B (zh
Inventor
袁耀明
刘仕军
徐元年
王治国
丰强
梁建光
张晓峰
朱志宏
王月萍
张幸开
高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MING HESITAN LIVESTOCKS CO Ltd SHANGHAI
Original Assignee
GUANGMING HESITAN LIVESTOCKS CO Ltd SHANG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MING HESITAN LIVESTOCKS CO Ltd SHANGHAI filed Critical GUANGMING HESITAN LIVESTOCKS CO Ltd SHANGHAI
Priority to CN20091005445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940911B/zh
Publication of CN1019409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409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409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409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dder In General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Micro-Organisms (AREA)
  • Feed For Specific Anim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奶牛霉菌毒素吸附剂复合预混料及其配制方法,其包含纳米改性水合硅铝酸盐、酵母甘露寡糖、酵母β-葡聚糖、维生素E和无机载体;所述的酵母甘露寡糖是由2~10个单糖通过糖苷键连接形成直链或支链的一类糖;酵母β-葡聚糖是由β-1,3-D-葡聚糖为主链,β-1,6-D或β-1,4-D-葡聚糖为支链,通过糖苷键连接形成的一类糖。本发明的奶牛霉菌毒素吸附剂复合预混料为一种奶牛专用的霉菌毒素吸附剂复合预混料,不仅可以有效地吸附奶牛饲料中的霉菌毒素,而且还有修复激活和提高奶牛机体免疫力的作用,可以提高原料奶质量和奶牛生产性能,延长奶牛使用年限和提高牧场整体经济效益。

Description

一种奶牛霉菌毒素吸附剂复合预混料及其配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具体的涉及一种奶牛霉菌毒素吸附剂复合预混料及其配制方法。
背景技术
伴随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的刺激,在近几年我国肉、蛋、奶产量连续创新高。畜牧养殖业的物质基础饲料工业也蓬勃地发展壮大起来,但受不同地区气候条件的影响,我国每年将近有20%的饲料被霉菌毒素污染而导致浪费。据统计,全球畜禽每年因食用霉菌毒素污染过的饲料所造成的直接和间接损失超过数十亿美元。
总的来讲,由于引起饲料霉变的霉菌种类繁多,所以霉变的饲料中霉菌毒素也相应较多,其中又主要以黄曲霉毒素(AF)、T-2毒素、呕吐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毒素等最常见。研究发现,猪、鸡等单胃动物对霉菌毒素较反刍动物敏感,易造成猪、鸡生长缓慢、死亡率增加;同样,当奶牛采食被霉菌毒素污染过的饲料时,可造成瘤胃代谢混乱、繁殖率降低(流产率增加)、乳房炎及蹄病发病率升高、原料奶中体细胞数增加、奶牛生产性能下降以及奶牛有效利用年限缩短。更为恐怖的是随着饲料中霉菌毒素的升高,可导致原料奶中残留的霉菌毒素的量也相应增加(黄曲霉毒素主要残留在动物乳、汁、肝中,尤其是乳汁中最为常见;且耐热性强,当温度超过300℃时,毒素也不会被分解破坏)。当人们摄食残留有霉菌毒素的肉奶达到一定剂量时,可引起机体肝细胞坏死、中毒性肝炎、肝硬化、白细胞减少、肾病以及各种肿瘤等疾病的发生(孙鹤龄,慢性胃病患者胃液内真菌菌谱,中华肿瘤杂志,1983(1);楼建龙等.胃癌肝癌高发区和低发区粮食中杂色曲霉素污染量调查,卫生研究,1995(1))。调查显示,饲料发生霉变的现象在我国不同地区均存在,严重地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因此,我国国家标准规定婴儿乳粉中不得检出AFM1(黄曲霉毒素中毒素最强的一种);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也规定鲜乳及乳制品中AFM1的残留量不得超过0.5μg/L,瑞士规定牛奶中AFM1不得超过0.01μg/L。由于霉菌毒素已成为危害饲料工业发展不争的事实,所以如何消除饲料中的霉菌毒素亦成为饲料工业中研究的热点和开发重点。
从最近几年的科学研究和上市产品看,国内外霉菌毒素除去剂主要分为四大类:一是以粘土矿中的硅铝酸盐的多孔性来吸附毒素;二是以寡糖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和吸附毒素的双重作用;三是以活性酵母分泌的酶来分解毒素或者是活性酵母产生的寡糖来吸附毒素;四是以乙酸、丙酸等有机酸或盐来抑制霉菌的生长,从而达到消除霉菌毒素的目的,或添加维生素C、卵磷脂等组分来提高机体抗氧化性能(张学勤等,霉菌毒素吸附剂的选择——产品类型、作用机理、效果介绍,饲料广角,2007(18))。研究发现,粘土矿对霉菌毒素的吸附主要取决于所含有的硅铝酸盐组成,效果稳定性差,吸附毒素较单一,同时存在吸附营养物质的可能;寡糖虽然能够吸附毒素和增强机体的免疫力的功能(朱春森等,酵母细胞壁多糖的研究进展,江西饲料,2007(4)),但价格昂贵,效果受pH值的影响;活性酵母虽然具有分解和吸附毒素作用,但价格更昂贵,难以在生产中运用(何学军等,玉米赤霉烯酮的毒性研究进展,中国饲料,2006(10))。有机酸如乙酸、丙酸等虽然价格便宜,但效果的发挥对pH值要求非常苛刻,并不适合在奶牛养殖中使用(同时,乙酸、丙酸以及维生素C本身在奶牛瘤胃中就大量存在,并不需要额外补充来破坏霉菌)。所以总的来看上述霉菌毒素吸附剂产品各有利弊,产品质量良莠不齐,产品同质化严重。尤其是适合奶牛生理特点的专用霉菌毒素吸附剂更是一片空白,市售的猪、鸡霉菌毒素对奶牛有一定的效果,但吸附效果差,吸附毒素种类单一,如果要达到较好的效果,就必须加大使用量,这是因为在奶牛养殖中使用猪、鸡类霉菌毒素吸附剂时,其推荐量仅是按照猪、鸡的全价料需求计算而来,殊不知,奶牛除了采食精料外,还需采食与精料量大约等量的粗饲料,因此,使用该类霉菌毒素吸附剂就需要加大使用量,也就在无形中增加了成本,造成过高的投入成本,因此使用该类霉菌毒素吸附剂并不能有效地吸附奶牛饲料中的霉菌毒素,远不能满足奶牛养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的霉菌毒素吸附剂产品吸附霉菌毒素种类单一,需求量大,成本较高,远不能满足奶牛养殖,不适合在奶牛养殖中使用的缺陷而提供了一种奶牛霉菌毒素吸附剂复合预混料及其配制方法。本发明的奶牛霉菌毒素吸附剂复合预混料为一种奶牛专用的霉菌毒素吸附剂复合预混料,不仅可以有效地吸附奶牛饲料中的霉菌毒素,而且还有修复激活和提高奶牛机体免疫力的作用,可以提高原料奶质量和奶牛生产性能,延长奶牛使用年限和提高牧场整体经济效益。
发明人针对奶牛特定生理特点(因奶牛与猪、鸡消化道生理特点有很大区别),开发了本发明的奶牛霉菌毒素吸附剂复合预混料,该复合预混料集吸附多种霉菌毒素以及修复受损的免疫器官、激活免疫系统和改善、调节奶牛胃肠道微生态平衡的三重技术为一体,降低霉菌毒素在牛奶中的残留,有效降低奶牛流产率、体细胞数和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产奶量,且不影响乳脂和乳蛋白。达到提高生产性能,提高原料奶质量和牧场整体经济效益的目的,同时也避免市售猪、鸡霉菌毒素吸附剂在奶牛养殖中的大量使用,无形地增加牧场成本,且吸附霉菌毒素效果甚微。
因此本发明涉及一种奶牛霉菌毒素吸附剂复合预混料,其包含纳米改性水合硅铝酸盐、酵母甘露寡糖、酵母β-葡聚糖、维生素E和无机载体;所述的酵母甘露寡糖是由2~10个单糖通过糖苷键连接形成的一类直链或带有支链的糖;酵母β-葡聚糖是以β-1,3-D-葡聚糖为主链,β-1,6-D或β-1,4-D-葡聚糖为支链,通过糖苷键连接形成的一类糖,其分子量较佳的为220~260万道尔顿,更佳的为240万道尔顿。
其中,所述的纳米改性水合硅铝酸盐源自天然粘土矿蒙脱石,经过提纯水合硅铝酸盐后,再经钙基钠化和纳米技术加工而形成,其可参照现有技术制得(齐德生等,蒙脱石对黄曲霉毒素B1的吸附作用,矿物学报,2004,24(4);李志维等,改性膨润土处理燃料废水的实验研究,水资源保护,2007,23(50);韩秀山等,浙江畜牧兽医,2009,34(1);邹来昌等,纳米蒙脱石制备方法,申请号:200610042359)。其主要为氧化钙、氧化镁、三氧化二铁、氧化铝、二氧化硅等化合物天然聚集而形成的混合物粘土。其组成与天然粘土矿相比钙含量降低,钠含量增加;改性后颗粒粒度达到纳米级,较改造前分布更均匀,单位质量下的表面积较改性前提高了数倍;所述的纳米改性水合硅铝酸盐在所述的奶牛霉菌毒素吸附剂复合预混料中的含量较佳的为质量分数10%~25%,更佳的为25%。
发明人发现,因所述的纳米改性水合硅铝酸盐的特点在于具有更大的表面积,且吸附孔径更加均匀,T-O-T的刚性结构也更加完善,从而可提高水合硅铝酸盐对霉菌毒素的吸附力,并且增加吸附的霉菌毒素的种类。
本发明中,所述的酵母甘露寡糖和酵母β-葡聚糖均来源于可饲用酵母细胞壁,可购买得到或通过现有的公知的方法从可饲用酵母细胞壁中提取制得。
所述的酵母β-葡聚糖并不等同于其它来源的β-葡聚糖,如燕麦β-葡聚糖,这主要表现为前者主要是以β-1,3和β-1,6糖苷键连接而成的葡聚糖(分子空间结构为多支链三螺旋结构),而后者如燕麦β-葡聚糖是以β-1,3和β-1,4糖苷键连接而成的葡聚糖(分子空间结构为线性单螺旋结构),从而造成后者的某些生理活性功能不如前者。所述的酵母β-葡聚糖在所述的奶牛霉菌毒素吸附剂复合预混料中的含量较佳的为质量分数10%~25%。
发明人发现,酵母甘露寡糖和酵母β-葡聚糖能够有效吸附饲料中的玉米赤霉烯酮等霉菌毒素(该毒素是造成奶牛流产的主要霉菌毒素),降低奶牛流产;同时有效调节奶牛胃肠道微生态平衡,增加双歧杆菌在肠道中的定植,减少双歧杆菌外排,提高奶牛机体的免疫力和对饲料中的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率,降低原料奶中体细胞,提高原料奶质量和奶牛生产性能;与此同时甘露寡糖通过与宿主肠道大肠杆菌、沙门氏细菌、梭状芽孢杆菌等病原菌粘结,促进了上述病原菌从粪便中排除,减少病原菌对奶牛的危害,提高了奶牛的机体健康。研究发现,酵母β-葡聚糖其诸多生物活性功能方面如抗肿瘤效果就强于燕麦β-葡聚糖;同时酵母β-葡聚糖可增加天然杀伤细胞的活性和T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增强外周单核细胞的增殖应答产生分裂素,刺激释放白介素以及诱导嗜中性粒细胞的吞噬作用,提高动物机体免疫力,使自身免疫系统达到最佳平衡状态;最重要的是酵母β-葡聚糖还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吸附肠内霉菌毒素等有毒有害物质,促进肠内有益菌增值与活化;所述的酵母甘露寡糖在所述的奶牛霉菌毒素吸附剂复合预混料中的含量较佳的为质量分数10%~30%,其与酵母β-葡聚糖的重量比较佳的为2∶1。
本发明中,所述的无机载体是指在预混料行业中常用的性质稳定的,对奶牛无毒害的,用来承载各种有效物质,并且不与有效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粉末。较佳的为碳酸钙、磷酸钙、硅酸盐、二氧化硅、食盐、蛭石粉、海泡石粉、麦饭石粉、高岭石、膨润土和沸石粉等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膨润土和/或沸石粉。按行业常规,为简化操作,将无机载体与其它组分总计为质量分数100%,故本发明中无机载体的用量计算成补足至质量分数100%即可。
本发明中,所述的维生素E在所述的奶牛霉菌毒素吸附剂复合预混料中的含量较佳的为质量分数1%-4%。
所述的奶牛霉菌毒素吸附剂复合预混料较佳的还包括含硒物质和柠檬酸,所述的含硒物质为本领域常用的含硒物质,较佳的为酵母硒、硒酸钠和亚硒酸钠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亚硒酸钠,优选亚硒酸钠的原因是酵母硒效果不稳定,且成本很高,硒酸钠比亚硒酸钠的利用效率差,所以我们优选亚硒酸钠。本发明中的柠檬酸是奶牛机体糖、脂肪、蛋白氧化代谢供能中不可缺少的中间产物,对奶牛获取能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柠檬酸也是抗氧化剂如维生素E的有效增强剂;且柠檬酸本身就具有破坏霉菌代谢的酶系统,达到防霉菌和去霉菌毒素的目的。
发明人经过研究发现,在本发明的奶牛霉菌毒素吸附剂复合预混料中,添加含硒物质和维生素E组分可以修复激活和提高奶牛免疫力;同时硒和维生素E也是奶牛繁殖生理特性所必须的营养物质,所以可以通过硒与维生素E的协同添加可有效降低霉菌毒素对奶牛机体的毒害,从而提高奶牛的繁殖性能和免疫力,降低原料奶中体细胞,提高原料奶质量和奶牛生产性能。
所述的含硒物质在所述的奶牛霉菌毒素吸附剂复合预混料中的含量较佳的为质量分数0.5%~1%;其与维生素E的重量比较佳的为1∶4;柠檬酸在所述的奶牛霉菌毒素吸附剂复合预混料中的含量较佳的为质量分数0.2%~0.5%;更佳的,所述的奶牛霉菌毒素吸附剂复合预混料还包含香味剂,其含量较佳的为质量分数0.2%~0.5%。
本发明中的香味剂可根据奶牛的采食行为学特征而精选,其作用是有效诱导奶牛采食,提高奶牛干物质的采食量,进而为奶牛生产性能的恢复和提高奠定所需的营养物质基础;所述的香味剂较佳的为乳香型香味剂,如由广东肇庆市宏达饲料香味剂有限公司生产的反刍动物专用乳香型香味剂。
本发明的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制得各较佳实例。
本发明中,所述的奶牛霉菌毒素吸附剂复合预混料可采用本领域复合预混料的常规方法进行配制,本发明特别优选下述配制方法:
1)首先将柠檬酸与香味剂按前述含量进行混合,将得到的混合物与亚硒酸纳和维生素E按前述含量进行混合,然后再与无机载体进行混合,得混合物1;将纳米改性水合硅铝酸盐与酵母甘露寡糖和酵母β-葡聚糖母按前述含量进行混合,得混合物2;
2)将混合物1与混合物2进行混合即制得所述的奶牛霉菌毒素吸附剂复合预混料。
优选的制备方法中,是先将预混料中的各微量组分(含量小于质量百分比1%的组分)逐步混合稀释,接着把常量组分单独混合,最后再把所得微量组分和常量组分混合物进行充分混合,与将所有组分一次性混合相比,可以尽量减少上述有效组分的损失和使所有微量组分得到更为充分的均匀混合,避免了原料混合不均造成的产品质量不稳定。
本发明的较佳的奶牛霉菌毒素吸附剂复合预混料产品的主要营养指标如表1所示。
表1.本发明的较佳的奶牛霉菌毒素吸附剂复合预混料的主要营养指标
Figure B2009100544531D0000071
除特殊说明外,本发明涉及的原料和试剂均市售可得。
在本发明的奶牛霉菌毒素吸附剂复合预混料中,发明人通过利用物理结构改性的粘土矿,提高了粘土矿对毒素的吸附能力,但对日粮中营养物质并不产生吸附作用。同时,本发明的奶牛霉菌毒素吸附剂复合预混料通过对奶牛肠道微生态的动态平衡进行调节,可明显地提高肠道内双歧杆菌的定植,进而提高奶牛机体自身免疫力,降低有害菌在肠道的粘附,增强奶牛对疾病的抵抗力,降低牛奶中体细胞数。
本发明的实验表明,当奶牛日粮中添加本发明的奶牛霉菌毒素吸附剂复合预混料后,奶牛体内抗体水平显著高于不添加本发明的奶牛霉菌毒素吸附剂复合预混料的对照组,这表明本发明的奶牛霉菌毒素吸附剂复合预混料可以增加外源性抗原的免疫原性。
本发明的奶牛流产试验表明,本发明的奶牛霉菌毒素吸附剂复合预混料能够有效地防止奶牛的流产,尤其是防止因饲料中含有霉菌毒素而引起的流产。这是因为饲料中的霉菌毒素尤其是黄曲霉毒素易造成奶牛生殖激素紊乱,进而导致胚胎或胎儿在子宫壁的着床不稳。所以当日粮添加本发明的奶牛霉菌毒素吸附剂复合预混料后,降低了霉菌毒素对生殖系统的毒副作用,从而防止奶牛流产现象的发生。
据报道,现有的部分霉菌吸附剂在吸附霉菌毒素的同时亦吸附日粮中的限制性氨基酸如赖氨酸、维生素等日粮中的营养物质。但本发明中,长期饲喂本发明的奶牛霉菌毒素吸附剂复合预混料并未引起奶牛生产性能的降低,这间接表明该产品对日粮中的营养物质并不产生吸附作用。
因此,本发明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本发明的奶牛霉菌毒素吸附剂复合预混料针对奶牛自身生理消化特点,将纳米改性水合硅铝酸盐、酵母甘露寡糖、酵母β-葡聚糖和维生素E等合理配置,通过有效地吸附奶牛饲料中的霉菌毒素如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T-2毒素、烟曲霉毒素和赫曲霉毒素等,以及修复激活和提高奶牛机体免疫力的作用,可以降低霉菌毒素对奶牛造成的流产(繁殖率低)、乳房炎、蹄病、瘤胃代谢混乱和体细胞数增高等疾病的发生率,进而提高饲料消化率,降低霉菌毒素在牛奶中的残留,降低原料奶中体细胞数,提高原料奶质量和奶牛生产性能,延长奶牛使用年限和提高牧场整体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A为奶牛日粮中添加实施例1制得的奶牛霉菌毒素吸附剂复合预混料和不添加该预混料时对泌乳牛产奶量的影响图。
图1B为奶牛日粮中添加实施例1制得的奶牛霉菌毒素吸附剂复合预混料和不添加该预混料时对泌乳牛乳脂和乳蛋白的影响图。
图2为奶牛日粮中添加实施例9制得的奶牛霉菌毒素吸附剂复合预混料和不添加该预混料时对妊娠期内奶牛流产率的分析图。
图3为奶牛日粮中添加实施例11制得的奶牛霉菌毒素吸附剂复合预混料和不添加该预混料时奶牛所产牛奶中的体细胞数变化分析图。
图4为奶牛日粮中添加实施例11制得的奶牛霉菌毒素吸附剂复合预混料和不添加该预混料时奶牛血清中的抗体滴度变化图。
图5为奶牛日粮中添加实施例11制得的奶牛霉菌毒素吸附剂复合预混料和不添加该预混料时瘘管奶牛瘤胃和粪便中双歧杆菌数变化图,其中双歧杆菌数量单位为为个/克。
图6为奶牛日粮中添加实施例11制得的奶牛霉菌毒素吸附剂复合预混料和不添加该预混料时部分参试个体所产牛奶中的体细胞的动态变化图,其中,横坐标为实验牛号,纵坐标为体细胞个数。
图7为实施例11制得的奶牛霉菌毒素吸附剂复合预混料与市售的霉菌毒素A、B、C和D对各种霉菌毒素的吸附能力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用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受其限制。
表2.实施例1~14制得的奶牛霉菌毒素吸附剂复合预混料的配方
Figure B2009100544531D0000091
Figure B2009100544531D0000101
上述实施例中的各组分原料均为国家农业部批准使用产品,且均为市售产品,纳米改性水合硅铝酸盐为河北世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霉净吸附剂产品;酵母甘露寡糖为安琪酵母有限公司生产的福邦酵母甘露寡糖I型(畜禽专用);酵母β-葡聚糖为安琪酵母有限公司生产的福邦酵母β-葡聚糖II型(畜禽专用);无机载体为浙江省缙云沸石粉总厂生产的饲料级沸石粉和膨润土。将上述实施例1~10中各组分在混合机中(江苏牧羊集团生产的双轴浆叶式高效混合机SLHSJ0.2)按本发明中所述配制方法步骤进行均匀混合,即得本发明奶牛霉菌毒素吸附剂复合预混料,以上均为重量百分比。
其中,实施例1~11为本发明的奶牛霉菌毒素吸附剂复合预混料的实施例,实施例12-14为下述对比实施例2中所用的与本发明的奶牛霉菌毒素吸附剂复合预混料进行对比的实施例。
效果实施例1
使用实施例1奶牛霉菌毒素吸附剂复合预混料在上海星火一场进行试验,选择年龄、胎次、产奶量、泌乳天数接近的荷斯坦奶牛50头,随机分成两组。
使用方法:在饲喂相同的基础日粮上,对照组再添加20g/天·头基础日粮,试验组添加本发明预复合预混料20g/天·头,其他饲养管理方式不变。试验奶牛日粮浓度按美国NRC奶牛饲养标准进行配制。该试验预饲期7天,试验期90天。所有试验奶牛进行栓系式饲养,日挤奶三次(早07:30、中13:30和晚19:30,采用管道式全自动挤奶器平台进行挤奶),全混合日粮(TMR)日饲喂三次。
试验期间每天观察奶牛采食情况和剩料量,并及时微调奶牛日粮供给总量。试验开始前连续三天采集牛奶测定乳常规组成(通过FOSS全自动乳分析仪测定),并记录产奶量(利拉伐产奶量测定仪)作为试验的本底值。试验开始后每间隔15天连续三天采集牛奶,记录产奶量、检测乳常规。奶样按照40mL、中30mL、晚30mL比例进行采取,最后制成混合样测定乳常规。所有试验基础数据采用EXCEL进行整理,然后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其结果见图1A和图1B。
结果表明,试验组产奶量较对照组提高了4.12%(提高范围为0.5~1.5kg);在乳成分上,试验组与对照组无差异。该试验表明本发明奶牛霉菌毒素吸附剂在不影响乳成分的基础上,有提高产奶量的作用。这间接地表明本发明奶牛霉菌毒素吸附剂能够有效消除饲料中霉菌毒素对泌乳奶牛造成的生产性能降低的影响。
效果实施例2
使用实施例6奶牛霉菌毒素吸附剂复合预混料在星火二场进行试验,选择年龄、胎次、产奶量、泌乳天数接近的荷斯坦奶牛80头,随机分成两组。所有试验奶牛进行栓系式饲养,日挤奶三次(早07:30、中13:30和晚19:30,采用管道式全自动挤奶器平台进行挤奶),全混合日粮(TMR)日饲喂三次。试验奶牛日粮浓度按美国NRC奶牛饲养标准进行配制。该试验预饲期7天,试验期60天。
使用方法:在饲喂相同的基础日粮上,对照组再添加20g/天·头基础日粮,试验组添加本发明霉菌毒素吸附剂复合预混料20g/天·头,其他饲养管理方式不变。
试验期间每天观察奶牛采食情况和剩料量,并及时微调奶牛日粮供给总量。试验开始前连续三天采集牛奶测定乳常规组成(通过FOSS全自动乳分析仪测定),并记录产奶量(利拉伐产奶量测定仪)作为试验的本底值。试验开始后每间隔15天连续三天采集牛奶,记录产奶量、检测乳常规。奶样按照40mL、中30mL、晚30mL比例进行采取,最后制成混合样测定乳常规。所有试验基础数据采用EXCEL进行整理,然后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其结果见表3、表4和表5。
由表3可知,试验组和对照组乳脂率之间未有差异。这间接表明本发明奶牛霉菌毒素吸附剂并不影响日粮中碳水化合物在瘤胃中的消化代谢,瘤胃发酵模式未发生较大变化。
表3.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乳脂率变化
Figure B2009100544531D0000121
表4.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乳蛋白变化
Figure B2009100544531D0000122
表4表明,添加本发明奶牛霉菌毒素吸附剂,未对牛奶乳蛋白产生负面影响,这进一步再次说明本发明对奶牛日粮中蛋白(氨基酸)营养组分在体内的消化吸收无不利作用。
表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产奶量变化
  产奶量(kg)   1   2   3   4
  试验组   34.52   32.50   29.75   24.55
  对照组   34.23   31.93   28.66   23.80
由表5可知,随着本发明奶牛霉菌毒素吸附剂的添加。试验组较对照组产奶量有上升趋势,其范围在0.3~1.09kg之间。这与效果实施例1结果类似。
效果实施例3
使用实施例9奶牛霉菌毒素吸附剂复合预混料在浦东某奶牛场进行试验,选择上一胎次有流产史的妊娠奶牛20头随机分成两组。所有试验奶牛进行栓系式饲养,日挤奶三次(早07:30、中13:30和晚19:30,采用管道式全自动挤奶器平台进行挤奶),全混合日粮(TMR)日饲喂三次。试验奶牛日粮浓度按美国NRC奶牛饲养标准进行配制。
使用方法:在饲喂相同的基础日粮上,对照组再添加20g/天·头基础日粮,试验组添加本发明奶牛霉菌毒素吸附剂复合预混料20g/天·头,其他饲养管理方式不变。
试验期间每天观察奶牛采食情况和剩料量,并及时微调奶牛日粮供给总量。每天记录奶牛的流产情况。试验基础数据采用EXCEL进行整理,然后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其结果见图2。
图2表明,本发明奶牛霉菌毒素吸附剂能够有效降低霉菌毒素导致的奶牛流产。这进一步表明本发明奶牛霉菌毒素吸附剂能够有效吸附饲料中的霉菌毒素尤其是玉米赤霉烯酮毒素。
效果实施例4
使用实施例11奶牛霉菌毒素吸附剂复合预混料在星火一场进行试验,选择年龄、胎次、产奶量、泌乳天数接近的荷斯坦奶牛120头(其中包括4头瘤胃瘘管奶牛),随机分成两组。所有试验奶牛进行栓系式饲养,日挤奶三次(早07:30、中13:30和晚19:30,采用管道式全自动挤奶器平台进行挤奶),全混合日粮(TMR)日饲喂三次。试验奶牛日粮浓度按美国NRC奶牛饲养标准进行配制。该试验预饲期7天,试验期90天。
使用方法:在饲喂相同的基础日粮上,对照组再添加20g/天·头基础日粮,试验组添加本发明奶牛霉菌毒素吸附剂复合预混料20g/天·头,其他饲养管理方式不变。
试验期间每天观察奶牛采食情况和剩料量,并及时微调奶牛日粮供给总量。试验开始前连续三天采集牛奶测定乳常规组成(通过FOSS全自动乳分析仪测定),并记录产奶量(利拉伐产奶量测定仪)作为试验的本底值。试验开始后每间隔10天连续三天采集牛奶,记录产奶量、检测乳常规。奶样按照40mL、中30mL、晚30mL比例进行采取,最后制成混合样测定乳常规。试验开始前尾根采集血液一次(10ml/头),试验开始后每30d采集血液一次(10ml/头),通过血液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中谷丙转氨酶、血清白蛋白、总蛋白以及总抗体滴度(酶联免疫法)。奶牛粪便每30d采集一次,且瘘管奶牛同时还采集瘤胃液。粪便和瘤胃液均进行双歧杆菌检测。所有试验基础数据采用EXCEL进行整理,然后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其结果见表6、表7和表8以及图3、图4和图5。
图3表明,随着在日粮中添加本发明奶牛霉菌毒素吸附剂,可显著降低牛奶中体细胞数量,提高原料奶质量。随着泌乳日龄的增加,牛奶中体细胞数量均有所增加,但本发明奶牛霉菌毒素吸附剂组体细胞增加显著低于对照组。这表明本发明奶牛霉菌毒素吸附剂降低了霉菌毒素对机体的毒副作用,从而增强机体抵抗力。
由图4可知,日粮添加本发明奶牛霉菌毒素吸附剂有提高奶牛血清中抗体滴度的趋势,且随着添加时间越长,其抗体滴度也就越高。当日粮中添加本发明奶牛霉菌毒素吸附剂达90天时,试验组血清抗体滴度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加。
表6.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奶牛血清中GPT含量变化
Figure B2009100544531D0000141
但由表6可知,本发明奶牛霉菌毒素吸附剂并不影响奶牛血清中白蛋白、总蛋白和谷丙转氨酶GPT含量。
通过瘘管奶牛试验表明,本发明奶牛霉菌毒素吸附剂并不能有效提高瘤胃中双歧杆菌数量(图5);但随着日粮中奶牛霉菌毒素吸附剂的添加可有效降低粪便中的双歧杆菌数量(图5,表7)。在生产奶牛群中,添加本发明奶牛霉菌毒素吸附剂产品组粪便中双歧杆菌外排数量较对照组降低了16.5%(表7)。这表明本发明的奶牛霉菌毒素吸附剂复合预混料有助于双歧杆菌在奶牛肠道中定植,降低了肠道中有益菌的外排。通过肠道中双歧杆菌的增加,从而抑制了沙门氏菌等有害菌群的生长繁殖,提高了有害菌的外排,保持和恢复奶牛正常肠道菌群的平衡,刺激肠道蠕动;通过双歧杆菌分泌的糖苷酶可有效地分解肠道中的毒素,提高机体自身免疫力。同时,由于肠道中双歧杆菌的增加也提高了奶牛肠道合成维生数B1、B2、B6和K等维生素的量和抑制硝酸盐的还原,降低牛奶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残留量。另外,肠道双歧杆菌数量的增加也可有效降低奶牛血液中氨和游离酚含量,提高机体对尿素的分解利用,降低氮素在粪便中的排除,利于环保。
表7.非瘘管奶牛粪便中双岐杆菌数量变化(菌数/g)
Figure B2009100544531D0000151
表8.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产奶量及乳成分变化
Figure B2009100544531D0000152
由表8可知,本发明奶牛霉菌毒素吸附剂对乳脂、乳蛋白无影响,但有提高产奶量的趋势,此结果与效果实施例1、效果实施例2试验结果一致。
效果实施例5
使用实施例11制得的奶牛霉菌毒素吸附剂复合预混料在上海光明荷斯坦牧业有限公司研发部和上海光明荷斯坦牧业有限公司饲料公司厂进行霉菌毒素体外试验。与此同时在上海南石牧场进行生产试验。
实验方法:
1)称取一定量(约5mg)的本发明产品置于5个带克弗隆盖子的耐高温试管中,称取等量的碳酸钙置于另外5个带克弗隆盖子的耐高温试管中作为对照组;然后往试管中分别加入稀释后的标准霉菌毒素液10mL于37℃水浴摇床上进行涡旋振荡1小时;转移上述溶液于离心管2000rpm离心10分钟,用吸管吸取离心后上层液体到新的洁净试管中并被完全转移入高效液相色谱仪样品瓶中,送饲料厂进行霉菌毒素检测分析(采用酶联免疫试剂盒进行测定,操作方法详见试剂盒说明书)。计算公式:毒素吸附力%=(标准毒素含量-吸附后样品中毒素含量)/标准毒素含量×100%。结果见表9。
2)选择体细胞数较高的泌乳荷斯坦奶牛25头,日挤奶三次(早07:30、中13:30和晚19:30,采用管道式全自动挤奶器平台进行挤奶),全混合日粮(TMR)日饲喂三次。日粮浓度按美国NRC奶牛饲养标准进行配制。该试验预饲期7天,试验期70天。在饲喂相同的基础日粮上,对照组再添加20g/天·头基础日粮,试验组添加本发明奶牛霉菌毒素吸附剂复合预混料20g/天·头,其他饲养管理方式不变。试验期间每天观察奶牛采食情况和剩料量,并及时微调奶牛日粮供给总量。试验开始前连续三天采集牛奶测定乳常规组成(通过FOSS全自动乳分析仪测定),并记录产奶量(利拉伐产奶量测定仪)作为试验的本底值。试验开始后每间隔15天连续三天采集牛奶,记录产奶量、检测乳常规。奶样按照40mL、中30mL、晚30mL比例进行采取,最后制成混合样测定体细胞数、产奶量和霉菌毒素残留量。其结果见表10、表11和图6。
表9.实施例11制得的复合预混料对不同霉菌毒素的的吸附率
Figure B2009100544531D0000171
由表9可知,本发明奶牛霉菌毒素吸附剂在体外能够有效吸附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和呕吐毒素等。
通过南石牧场生产试验表明,本发明奶牛霉菌毒素吸附剂能够有效降低原料中的体细胞(图6),提高产奶量,降低隐形乳房炎的发生(表10)。
表10.实施例11制得的复合预混料对产奶量、体细胞和隐形乳房炎的影响
  项目   2008.10.8(饲喂前)   2008.11.25   2008.12.2   2008.12.18
  产奶量(kg)   27.55   27.91   28.58   28.29
  体细胞(万)   323.7   268.3   141.7   142.6
  隐形乳房炎   +++   ++   ++   o
注释:+++表示隐形乳房炎较严重;++表示隐形乳房炎较轻;o表示无隐形乳房炎。
表11.实施例11中原料奶中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残留量变化
Figure B2009100544531D0000172
注释:a为我国规定牛奶中黄曲霉霉素M1上限为0.5μg/L;b为FDA规定食物中呕吐毒素上限为1mg/L;c为奥地利规定食物中玉米赤霉烯酮上限为60μg/L。
由表11可知,原料奶中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毒素、呕吐毒素检出量远远低于未添加本发明奶牛霉菌毒素吸附剂前的含量。这表明本发明奶牛霉菌毒素吸附剂高效率的吸附了奶牛日粮中的霉菌毒素,使其原料奶中的霉菌毒素残留量显著性地降低,远远低于食品中的规定含量。
对比实施例1
称取一定量(约5mg)的实施例11制得的产品置于5个带克弗隆盖子的耐高温试管中,再称取等量的市售霉菌毒素吸附剂A(只含有水合硅铝酸盐原料)、霉菌毒素吸附剂B(只含有甘露寡糖原料)、霉菌毒素吸附剂C(只含有甘露寡糖和卵磷脂等原料)、霉菌毒素吸附剂D(只含有水合硅铝酸盐和葡聚糖原料)分别置于另外20个带克弗隆盖子的耐高温试管中作为本发明产品的阳性对照组;然后往试管中分别加入稀释后的标准霉菌毒素混合液10mL于37℃水浴摇床上进行涡旋振荡1小时;转移上述溶液于离心管2000rpm离心10分钟,用吸管吸取离心后上层液体到新的洁净试管中并被转完全转移入高效液相色谱仪样品瓶中,送饲料厂进行霉菌毒素检测分析(采用酶联免疫试剂盒进行测定,操作方法详见试剂盒说明书)。毒素吸附力%计算公式同效果实施例5。其结果见图7。其中,吸附剂A为深圳立安公司生产的霉可脱产品;吸附剂B为美国Ultra Bio-Logics公司生产的UT-Alphatol除酶剂;吸附剂C为北京优利保公司生产的英美儿除霉剂产品;吸附剂D为美国奥特奇生产的霉可吸产品。
由图7可知,本发明相对其它市售霉菌毒素吸附剂具有更好的吸附效果。尤其是本发明较市售A产品、B产品、C产品、D产品对黄曲霉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具有更好的吸附能力,间接有效地降低了原料奶中的黄曲霉毒素含量,提高了牛奶质量;同时也有效地降低了奶牛繁殖疾病,延长了奶牛的利用年限,提高了牧场的经济效益。
对比实施例2
称取一定量(约5mg)的实施例11制得的产品置于5个带克弗隆盖子的耐高温试管中;再称取等量本发明产品(实施例12),但其中只含有纳米改性水合硅铝酸盐吸附剂组分;等量实施例13制得的产品,其中只含有酵母甘露寡糖吸附剂组分;以及等量的实施例14制得的产品,其中只含有酵母β-葡聚糖吸附剂组分;分别置于另外15个带克弗隆盖子的耐高温试管中作为实施例11制得的产品的对照组。然后往试管中分别加入稀释后的标准霉菌毒素混合液10mL于37℃水浴摇床上进行涡旋振荡1小时;转移上述溶液于离心管2000rpm离心10分钟,用吸管吸取离心后上层液体到新的洁净试管中并被完全转移入高效液相色谱仪样品瓶中,送饲料厂进行霉菌毒素检测分析(采用酶联免疫试剂盒进行测定,操作方法详见试剂盒说明书)。毒素吸附力%计算公式同上。其结果见表12。
表12.实施例11、12、13、14对不同霉菌毒素体外吸附力%的比较
  项目   黄曲霉毒素   玉米赤霉烯酮毒素   呕吐毒素   烟曲霉毒素   T-2毒素
  实施例11   89.2%   85.8%   80.9%   86.9%   85.1%
  实施例12   76.5%   7.8%   9.2%   11.3%   10.5%
  实施例13   41.8%   76.1%   66.5%   77.5%   72.9%
  实施例14   19.3%   47.4%   56.3%   47.1%   37.9%
从表12可看出,单一的纳米改性水合硅铝酸盐、酵母甘露寡糖以及β-葡聚糖对霉菌毒素的吸附力和吸附霉菌毒素的种类都远低于三者组合时的效果,这表明纳米改性水合硅铝酸盐、酵母甘露寡糖以及β-葡聚糖通过协同作用提高了对各种霉菌毒素的吸附力。
上述各实施例试验结果综合表明,本发明奶牛霉菌毒素吸附剂复合预混料具有高效、安全、无毒副作用的优点。日粮中添加本发明奶牛霉菌毒素吸附剂复合预混料可有效地提高奶牛的免疫力、显著降低牛奶中体细胞数和流产发病率,提高产奶量,但对乳脂和乳蛋白等生产性能无显著影响。所以使用本发明奶牛霉菌毒素吸附剂复合预混料产品可有效吸附奶牛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等,降低由饲料中的霉菌毒素所导致的奶牛流产、蹄病、乳房炎等疾病的发生,进而提高饲料消化率、提高奶牛生产性能和奶牛的使用年限以及降低霉菌毒素在牛奶中的残留和降低原料奶中体细胞数,达到提高原料奶质量和牧场整体经济效益的目的。

Claims (13)

1.一种奶牛霉菌毒素吸附剂复合预混料,其特征在于:其包含纳米改性水合硅铝酸盐、酵母甘露寡糖、酵母β-葡聚糖、维生素E和无机载体;所述的酵母甘露寡糖是由2~10个单糖通过糖苷键连接形成的一类直链或带有支链的糖;酵母β-葡聚糖是以β-1,3-D-葡聚糖为主链,β-1,6-D或β-1,4-D-葡聚糖为支链,通过糖苷键连接形成的一类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奶牛霉菌毒素吸附剂复合预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酵母β-葡聚糖的分子量为220~260万道尔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奶牛霉菌毒素吸附剂复合预混料,其特征在于:各组分的含量如下:纳米改性水合硅铝酸盐10%~25%;酵母甘露寡糖10%~30%;酵母β-葡聚糖10%~25%;维生素E 1%-4%,以上均为质量分数。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奶牛霉菌毒素吸附剂复合预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酵母甘露寡糖与酵母β-葡聚糖的重量比为2∶1。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奶牛霉菌毒素吸附剂复合预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无机载体为碳酸钙、磷酸钙、硅酸盐、二氧化硅、食盐、蛭石粉、海泡石粉、麦饭石粉、高岭石、膨润土和沸石粉中的一种或多种。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奶牛霉菌毒素吸附剂复合预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奶牛霉菌毒素吸附剂复合预混料还包含含硒物质和柠檬酸。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奶牛霉菌毒素吸附剂复合预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含硒物质为酵母硒、硒酸钠和亚硒酸钠中的一种或多种。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奶牛霉菌毒素吸附剂复合预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含硒物质的含量为质量分数0.5%~1%,柠檬酸的含量为质量分数0.2%~0.5%。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奶牛霉菌毒素吸附剂复合预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含硒物质与维生素E的重量比为1∶4。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奶牛霉菌毒素吸附剂复合预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奶牛霉菌毒素吸附剂复合预混料还包含香味剂。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奶牛霉菌毒素吸附剂复合预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香味剂的含量为质量分数0.2%~0.5%。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奶牛霉菌毒素吸附剂复合预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奶牛霉菌毒素吸附剂复合预混料包含下列组分:纳米改性水合硅铝酸盐、酵母甘露寡糖、酵母β-葡聚糖、维生素E亚硒酸钠、柠檬酸、香味剂和无机载体;其中各组分含量配比如下:纳米改性水合硅铝酸盐的含量为质量分数10%~25%;酵母甘露寡糖的含量为质量分数10%~30%;酵母β-葡聚糖的含量为质量分数10%~25%;维生素E的含量为质量分数1%-4%,亚硒酸钠的含量为质量分数0.5%~1%,柠檬酸的含量为质量分数0.2%~0.5%;香味剂的含量为质量分数0.2%~0.5%。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奶牛霉菌毒素吸附剂复合预混料的配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下列步骤:
1)按权利要求12所述的含量配比,首先将柠檬酸与香味剂进行混合,将得到的混合物与亚硒酸纳和维生素E进行混合,然后再与无机载体进行混合,得混合物1;将纳米改性水合硅铝酸盐与酵母甘露寡糖和酵母β-葡聚糖母进行混合,得混合物2;
2)将混合物1与混合物2进行混合即制得所述的奶牛霉菌毒素吸附剂复合预混料。
CN2009100544531A 2009-07-07 2009-07-07 一种奶牛霉菌毒素吸附剂复合预混料及其配制方法 Active CN10194091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544531A CN101940911B (zh) 2009-07-07 2009-07-07 一种奶牛霉菌毒素吸附剂复合预混料及其配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544531A CN101940911B (zh) 2009-07-07 2009-07-07 一种奶牛霉菌毒素吸附剂复合预混料及其配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40911A true CN101940911A (zh) 2011-01-12
CN101940911B CN101940911B (zh) 2012-08-22

Family

ID=434332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544531A Active CN101940911B (zh) 2009-07-07 2009-07-07 一种奶牛霉菌毒素吸附剂复合预混料及其配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940911B (zh)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11268A (zh) * 2013-02-01 2013-05-22 上海三维同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融合性饲料霉菌毒素吸附剂及其使用方法
CN103355498A (zh) * 2013-07-26 2013-10-23 河南碧云天饲料有限公司 生物饲料组合物、复合预混料及无抗生素、无血浆蛋白粉乳猪教槽料
WO2013172714A1 (en) * 2012-05-18 2013-11-21 N.V. Nutricia Treatment of conditions associated with mycotoxin exposure
CN104116001A (zh) * 2013-04-27 2014-10-29 天津瑞贝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具有降低霉菌毒素的饲料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304687B (zh) * 2014-10-22 2016-08-17 华南农业大学 一种猪用饲料霉菌毒素降解吸附剂及其应用
CN106179194A (zh) * 2016-07-06 2016-12-07 浙江丰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改性粘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417932A (zh) * 2016-09-23 2017-02-22 江苏奥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奶牛专用霉菌毒素吸附剂复合添加剂
CN106488705A (zh) * 2014-05-09 2017-03-08 海凯尔保健食品私人有限公司 减轻不良反应的消化补充剂
CN107125543A (zh) * 2017-05-29 2017-09-05 南京大方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霉菌脱毒剂及其制备方法和饲料添加剂
CN107232610A (zh) * 2017-05-25 2017-10-10 杭州特悘衡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含酵母β‑葡聚糖的碳水化合物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8094832A (zh) * 2017-11-08 2018-06-01 漳州傲农牧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霉菌毒素脱毒剂
CN108967698A (zh) * 2018-08-27 2018-12-11 维康腾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分解霉菌毒素的饲料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9569550A (zh) * 2019-01-04 2019-04-05 联技精细材料(珠海)有限公司 一种纳米级复合霉菌毒素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169500A (zh) * 2019-05-09 2019-08-27 河北冀丰动物营养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奶牛复合预混料添加剂、预混料、配合料及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730413B1 (en) * 1993-11-29 2001-02-21 Ducoa L.P. Antibiotic biomass animal feed compositions
CN100397998C (zh) * 2006-03-16 2008-07-02 上海交通大学 复合型霉菌毒素吸附剂
CN101361524B (zh) * 2007-08-10 2011-12-07 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 生物毒素吸附剂及其生产方法

Cited B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782422B2 (en) 2012-05-18 2017-10-10 N.V. Nutricia Treatment of conditions associated with mycotoxin exposure
WO2013172714A1 (en) * 2012-05-18 2013-11-21 N.V. Nutricia Treatment of conditions associated with mycotoxin exposure
CN104487078A (zh) * 2012-05-18 2015-04-01 N·V·努特里奇亚 与真菌毒素暴露相关的病症的治疗
CN103111268A (zh) * 2013-02-01 2013-05-22 上海三维同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融合性饲料霉菌毒素吸附剂及其使用方法
CN104116001A (zh) * 2013-04-27 2014-10-29 天津瑞贝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具有降低霉菌毒素的饲料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355498B (zh) * 2013-07-26 2014-10-22 河南碧云天饲料有限公司 生物饲料组合物、复合预混料及无抗生素、无血浆蛋白粉乳猪教槽料
CN103355498A (zh) * 2013-07-26 2013-10-23 河南碧云天饲料有限公司 生物饲料组合物、复合预混料及无抗生素、无血浆蛋白粉乳猪教槽料
CN106488705A (zh) * 2014-05-09 2017-03-08 海凯尔保健食品私人有限公司 减轻不良反应的消化补充剂
CN104304687B (zh) * 2014-10-22 2016-08-17 华南农业大学 一种猪用饲料霉菌毒素降解吸附剂及其应用
CN106179194A (zh) * 2016-07-06 2016-12-07 浙江丰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改性粘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417932A (zh) * 2016-09-23 2017-02-22 江苏奥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奶牛专用霉菌毒素吸附剂复合添加剂
CN107232610A (zh) * 2017-05-25 2017-10-10 杭州特悘衡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含酵母β‑葡聚糖的碳水化合物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7125543A (zh) * 2017-05-29 2017-09-05 南京大方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霉菌脱毒剂及其制备方法和饲料添加剂
CN107125543B (zh) * 2017-05-29 2020-07-28 南京大方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霉菌脱毒剂及其制备方法和饲料添加剂
CN108094832A (zh) * 2017-11-08 2018-06-01 漳州傲农牧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霉菌毒素脱毒剂
CN108967698A (zh) * 2018-08-27 2018-12-11 维康腾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分解霉菌毒素的饲料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9569550A (zh) * 2019-01-04 2019-04-05 联技精细材料(珠海)有限公司 一种纳米级复合霉菌毒素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169500A (zh) * 2019-05-09 2019-08-27 河北冀丰动物营养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奶牛复合预混料添加剂、预混料、配合料及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40911B (zh) 2012-08-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40911B (zh) 一种奶牛霉菌毒素吸附剂复合预混料及其配制方法
CN103461677B (zh) 一种动物用饲料脱霉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1999558B (zh) 一种适用于不同生理阶段的猪用复合预混料
EP3124021B1 (en) Feed supplement comprising resin acids
CN104543411B (zh) 一种具有高效诱食和免疫增强作用的酵母复合物添加剂
CN102318785B (zh) 具有提高出生重和泌乳量的母猪饲料添加剂及其生产方法
CN104642735B (zh) 一种饲料用复合糖制剂及含其饲料和应用
CN112293591A (zh) 一种提高犊牛生长性能和免疫力的绿色功能性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Król Effect of mannanoligosaccharides, inulin and yeast nucleotides added to calf milk replacers on rumen microflora, level of serum immunoglobulin and health condition of calves
CN103859165A (zh) 一种饲料用霉菌毒素脱毒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5166420A (zh) 一种可消除霉菌毒素对家畜危害的吸附解毒剂
CN102113619A (zh) 一种猪用饲料防霉及霉菌毒素吸附剂
CN107259141A (zh) 一种妊娠母猪用的饲料添加剂及其制作使用方法
Bakhshizadeh et al. Effect of zinc sources on milk yield, milk composition and plasma concentration of metabolites in dairy cows
CN105941870A (zh) 一种用于畜禽脱毒防泻的纳米蒙脱石饲料添加剂复合物
CN111513177A (zh) 一种中草药发酵饲料的制备方法
CN106889327A (zh) 一种乳猪奶粉及其制备方法
CN106417901A (zh) 一种有利于降解饲料中玉米赤霉烯酮的饲料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Raghebian et al. Effect of different levels of live yeast in a high concentrate diet on performance, blood constituents and immune system status of Zandi lambs
CN112167458A (zh) 一种魔芋飞粉在母猪饲料中的应用及母猪饲料
CN104642733B (zh) 一种饲料用复合糖制剂、含其饲料添加剂及饲料和应用
Salam et al. Effect of Selenium Adminstration on Reproductive Outcome and Biochemical Parameters to Ewes and their Lambs
CN110169500A (zh) 一种奶牛复合预混料添加剂、预混料、配合料及制备方法
CN102499330B (zh) 一种奶牛饲料添加剂
AYDIN et al. The effect of sodium bentonite on growth performance and some blood parameters in post-weaning Tuj breed lamb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