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01446A - 增程器的工况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增程器的工况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01446A
CN103101446A CN2011103547045A CN201110354704A CN103101446A CN 103101446 A CN103101446 A CN 103101446A CN 2011103547045 A CN2011103547045 A CN 2011103547045A CN 201110354704 A CN201110354704 A CN 201110354704A CN 103101446 A CN103101446 A CN 1031014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ition
state
distance increasing
increasing unit
targ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5470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01446B (zh
Inventor
王东生
邓定丰
黄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Aoyikesi Automotive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CHUN AECON AUTOMOBILE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CHUN AECON AUTOMOBILE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CHUN AECON AUTOMOBILE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35470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101446B/zh
Publication of CN1031014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014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014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014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Landscapes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 (AREA)
  • Control Of Vehicle Engines Or Engines For Specific U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增程器的工况控制方法,包括a、将增程器的实时工况修正为增程器的稳定工况中的一种,得到实时稳定工况;b、将增程器的整体功率需求对应为增程器的稳定工况的一种,得到目标稳定工况;c、比较实时稳定工况和目标稳定工况,两者相同则结束整个控制流程,否则进入步骤d;d、控制实时稳定工况转换为目标稳定工况后结束整个控制流程。增程器的工况控制方法,实现增程器在不同稳定工况之间的转换,保证增程式电动汽车的正常运行。

Description

增程器的工况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增程器的控制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增程式电动汽车中,增程器状态的确定以及状态转换控制的方法。
背景技术
增程式电动车,是以驱动电动机为驱动动力、发动机辅助发电的电动汽车。当车载电池电量消耗至最低临界限值时,发动机发电并将电能供应给驱动电动机,多余部分或者不足的部分的电能由蓄电池组充电或放电来解决,这样可以保证发动机最大限度的稳定工作在最经济工况下,油耗和排放污染物都最低。
增程器设定有不同的稳定工况,这些稳定工况分别对应于发动机和电动机的稳定工作时的不同转速和输出功率,增程器需要设计合理的控制方法在这些不同的稳定工况之间切换,即发动机控制器控制发动机由当前所处的稳态工况向目标稳定工况变换,同时发电机控制器控制发电机由当前所处的稳态工况向目标稳定工况变换,以保证增程式电动汽车的正常运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增城器的工况控制方法,实现增程器在不同稳定工况之间的转换,保证增程式电动汽车的正常运行。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增程器的工况控制方法,包括:
a、将增程器的实时工况修正为增程器的稳定工况中的一种,得到实时稳定工况;
b、将增程器的整体功率需求对应为增程器的稳定工况的一种,得到目标稳定工况;
c、比较实时稳定工况和目标稳定工况,两者相同则结束整个控制流程,否则进入步骤d; 
d、控制实时稳定工况转换为目标稳定工况后结束整个控制流程。
增程器的工况控制方法,实现增程器在不同稳定工况之间的转换,保证增程式电动汽车的正常运行。
在增程器的工况控制方法的再一种示意性的实施方式中,将增程器中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工况状态划分为八种稳定工况,它们分别是停止状态、起动状态、怠速状态、拖动状态、小负荷发电状态、经济工况发电状态、额定工况发电状态和极限工况发电状态。
在增程器的工况控制方法的另一种示意性的实施方式中,不同的稳定工况分别对应于不同的增程器的发动机转速,以及增程器的发电机输出功率。
在增程器的工况控制方法的又一种示意性的实施方式中,步骤d中进一步包括:
d1、确定实时稳定工况到目标稳定工况的转换方式,并得到工况转换序号;
d2、将工况转换序号赋值于实时稳定工况;和
d3、根据工况转换序号,控制实时稳定工况向目标稳定工况转换。
在增程器的工况控制方法的又一种示意性的实施方式中,实时稳定工况到目标稳定工况的转换方式为模糊模式,模糊模式中增程器的发电机按照下表所示的转换路径由实时稳定工况转换为目标稳定工况:
Figure 131902DEST_PATH_IMAGE001
 表中的数字代表工况转换序号,且字符“×”代表无法转换;
模糊模式中增程器的发动机按照下表所示的转换路径由实时稳定工况转换为目标稳定工况:
Figure 484386DEST_PATH_IMAGE002
表中的数字代表工况转换序号且字符“×”代表无法转换。
在增程器的工况控制方法的另一种示意性的实施方式中,实时稳定工况到目标稳定工况的转换方式为连续模式,
增程器的发动机的工况转换中具有如下过渡状态:
停止状态和起动状态之间设有发动机第一过渡状态,
起动状态和怠速状态之间设有发动机第二过渡状态,
怠速状态和拖动状态之间设有发动机第三过渡状态,
拖动状态和小负荷发电状态之间设有发动机第四过渡状态,
小负荷发电状态和经济发电状态之间设有发动机第五过渡状态,
经济发电状态和额定工况发电状态之间设有发动机第六过渡状态,
额定工况发电状态和极限工况发电状态之间设有发动机第七过渡状态,
启动状态和拖动状态之间设有发动机第八过渡状态,
停止状态和拖动状态之间设有发动机第九过渡状态,和
怠速状态和小负荷发电状态之间设有发动机第十过渡状态,
这些过渡状态中发动机的转速连续变化,且增程器的发动机按照下表所示的转换路径由实时稳定工况转换为目标稳定工况:
Figure 426934DEST_PATH_IMAGE003
增程器的发电机的工况转换中具有如下过渡状态:
停止状态和起动状态之间设有发电机第一过渡状态,
起动状态和怠速状态之间设有发电机第二过渡状态,
怠速状态和拖动状态之间设有发电机第三过渡状态,
拖动状态和小负荷发电状态之间设有发电机第四过渡状态,
小负荷发电状态和经济发电状态之间设有发电机第五过渡状态,
经济发电状态和额定工况发电状态之间设有发电机第六过渡状态,
额定工况发电状态和极限工况发电状态之间设有发电机第七过渡状态,
启动状态和拖动状态之间设有发电机第八过渡状态,
停止状态和拖动状态之间设有发电机第九过渡状态,和
怠速状态和小负荷发电状态之间设有发电机第十过渡状态,
这些过渡状态中电动机输出功率连续变化,且增程器的发电机按照下表所示的转换路径由实时稳定工况转换为目标稳定工况:
Figure 802552DEST_PATH_IMAGE004
在增程器的工况控制方法的又一种示意性的实施方式中,步骤d3中进一步包括:
d31、计算增程器中发动机的实时稳定工况与目标稳定工况的转速差值,以及计算增程器中发电机的实时稳定工况与目标稳定工况的输出功率差值;
d32、设定由实时稳定工况向目标稳定工况转换的控制循环的限值次数、功率标定值和转速标定值,计算得到发动机由实时稳定工况向目标稳定工况转变过程中每一个控制循环的转速变换步长,且计算得到发电机由实时稳定工况向目标稳定工况转变过程中每一个控制循环的输出功率变换步长;
d33、计算得到发动机的目标稳定工况的转速与增程器当前所处的控制循环中转速变换步长之差,得到当前所处控制循环的发动机的目标转速,且计算得到发电机的目标稳定工况的输出功率与增程器当前所处的控制循环中输出功率变换步长之差,得到当前所处控制循环的发电机的目标输出功率;
d34、在增程器当前所处的控制循环中,发电机的输出功率和发动机的转速分别向与增程器当前所处的控制循环相对应的发电机目标输出功率和发动机目标转速变换,并返回增程器当前所处的控制循环中发电机和发动机的实际输出功率和实际输出转速;
d35、计算增程器当前所处的控制循环中,与增程器当前所处的控制循环相对应的实际输出功率相对于目标输出功率的功率偏差率,以及与增程器当前所处的控制循环相对应的实际输出转速相对于目标输出转速的转速偏差率;
d36、将功率偏差率与功率标定值比较,以及将转速偏差率与转速标定值比较,如果功率偏差率大于功率标定值且转速偏差率大于转速标定值则返回步骤d34,否则进入步骤d37;和
d37、进入下一个控制循环,且判断增程器已完成的所处的控制循环的次数是否到达限值次数,如果到达则结束整个控制流程,否则返回步骤d33。
在增程器的工况控制方法的又一种示意性的实施方式中,转速变换步长和输出功率变换步长的计算公式为:
功率变换步长i=输出功率差值×A0i,
转速变换步长i=转速差值×A1i;
式中i为增程器当前已完成的控制循环的次数;
A0为功率转换系数且A1为转速转换系数,它们按照下表取值:
Figure 223169DEST_PATH_IMAGE005
下文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结合附图说明优选实施例,对增程器的工况控制方法的上述特性、技术特征、优点及其实现方式予以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用于说明增程器的工况控制方法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的控制流程。
图2用于说明增程器的工况控制方法另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的控制流程。
图3用于说明增程器的工况控制方法再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的控制流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在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结构相似但功能相同的部件。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的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
在增程器的工况控制方法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中,将增程器的稳定工况划分为8种,这8种稳定工况分别对应于电动机和发动机的不同工作状态,如表1所示:
Figure 633422DEST_PATH_IMAGE007
为保证发动机正常起动,发电机需要当做电动机来驱动发动机运转,且增程器允许支持空调等附件,为保证这些附件的工作以及发动机暖机的需要,或者在一些特殊情况下需要小功率充电等,需要增程器工作在怠速或者小负荷发电状态。增程器的稳定工况以起动状态至额定工况发电状态这六个稳定工作状态为主,当然还可以根据需要增加或减少增程器的稳定工况。
图1用于说明增程器的工况控制方法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的控制流程。如图所示,整个增程器的工况控制流程开始于步骤S10,整个增程器系统初始化,而后进入步骤S20。
步骤S20中,根据增程器中发动机和发电机的转速和输出功率,确定增程器当前所处的实时工况,并将该实时工况修正为表1所列的稳定工况中的一种,增程器修正后的工况定义为实时稳定工况。例如,增程器中发动机的转速为4000转/分,且发电机的输出功率为26Kw,则此时增程器的工况对应于表1中的额定工况发电状态。另外,增程器当前所处的实时工况中发动机的转速和发电机的输出功率,相对于表1中增程器稳定工况中发动机转速和发电机输出功率可以包含一定的误差率,例如5%。将增程器的实时工况修正为实时稳定工况后,进入步骤S30。
步骤S30中,根据驾驶员的驾驶意图,确定增程器的整体功率需求Pr,并将该整体功率需求Pr对应于表1中稳定工况中的一种。例如,拖动状态中发电机的输出功率<整体功率需求Pr≤小负荷发电状态中发电机的输出功率,则将该整体功率需求Pr对应于表1中的小负荷发电状态,将对应后增程器的整体功率需求定义为目标稳定工况。在增程器的工况控制方法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中,整体功率需求Pr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即驱动电动机的驱动功率需求Pm,以及整车其他用电器件的用电功率需求Pe。将增程器的整体功率需求Pr对应为目标稳定工况后,进入步骤S40。
步骤S40中,将步骤S20中得到的实时稳定工况与步骤S30中得到的目标稳定工况做比较,即比较增程器中发动机的转速和发电机的输出功率,如果实时稳定工况与目标稳定工况对应于表1中的同一个稳定工况,则增程器的控制流程进入步骤S60,结束整个增程器的控制流程;如果实时稳定工况与目标稳定工况对应于表1中的不同稳定工况,则进入步骤S50。
步骤S50中,增程器中发动机的控制器控制发动机的转速由实时稳定工况中发动机的转速转换为目标稳定工况中发动机的转速,且发电机的控制器控制发电机的输出功率由实时稳定工况中发电机的输出功率转换为目标稳定工况中发电机的输出功率。而后进入步骤S60。
步骤S60中,整个增程器的工况控制流程结束。 
增程器的工况控制方法,实现增程器在不同稳定工况之间的转换,保证增程式电动汽车的正常运行。
图2用于说明增程器的工况控制方法另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的中实时稳定工况转换目标稳定工况的控制方法,说明了图1中步骤S50一种实现方法,即,其中包括步骤S52、步骤S54和步骤S56。
在步骤S52中,确定实时稳定工况到目标稳定工况的转换方式,并得到工况转换序号。在增程器的工况控制方法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中,实时稳定工况到目标稳定工况的转换方式为模糊模式。模糊模式中增程器的发电机按照下表2所列的转换方式由实时稳定工况转换为目标稳定工况:
Figure 746871DEST_PATH_IMAGE008
表2中的数字代表工况转换序号,且字符“×”代表无法转换。例如,发动机的工况由“停止状态”可直接变为“启动状态”,其工况转换序号为12。字符“×”代表无法直接转换,必须经过中间状态的过度,例如由“停止状态”到“怠速状态”的转换必须经过“起动状态”。
模糊模式中增程器的发动机按照下表3所列的转换方式由实时稳定工况转换为目标稳定工况:
Figure 609785DEST_PATH_IMAGE009
其中,表3中的数字代表工况转换序号,且字符“×”代表无法转换。例如,发动机的工况由停止状态可直接变为启动状态,其工况转换序号为12。字符“×”代表无法直接转换,必须经过中间状态的过度,例如由“停止状态”到“怠速状态”的转换必须经过“起动状态”。
在增程器的工况控制方法另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中,实时稳定工况到目标稳定工况的转换方式为连续模式。增程器发动机的工况转换中具有不同的过渡状态,其中,
发动机第一过渡状态是停止状态和起动状态之间的状态,
发动机第二过渡状态是起动状态和怠速状态之间的状态,
发动机第三过渡状态是怠速状态和拖动状态之间的状态,
发动机第四过渡状态是拖动状态和小负荷发电状态之间的状态,
发动机第五过渡状态是小负荷发电状态和经济发电状态之间的状态,
发动机第六过渡状态是经济发电状态和额定工况发电状态之间的状态,
发动机第七过渡状态是额定工况发电状态和极限工况发电状态之间的状态,
发动机第八过渡状态是启动状态和拖动状态之间的状态,
发动机第九过渡状态是停止状态和拖动状态之间的状态,和
发动机第十过渡状态是怠速状态和小负荷发电状态之间的状态。
这些过渡状态中发动机的转速连续变化,且增程器的发动机按照表4所列的转换路径由实时稳定工况转换为目标稳定工况。
Figure 834093DEST_PATH_IMAGE010
增程器的发电机的工况转换中,具有不同的过渡状态,其中,
发电机第一过渡状态是停止状态和起动状态之间的状态,
发电机第二过渡状态是起动状态和怠速状态之间的状态,
发电机第三过渡状态是怠速状态和拖动状态之间的状态,
发电机第四过渡状态是拖动状态和小负荷发电状态之间的状态,
发电机第五过渡状态是小负荷发电状态和经济发电状态之间的状态,
发电机第六过渡状态是经济发电状态和额定工况发电状态之间的状态,
发电机第七过渡状态是额定工况发电状态和极限工况发电状态之间的状态,
发电机第八过渡状态是启动状态和拖动状态之间的状态,
发电机第九过渡状态是停止状态和拖动状态之间的状态,和
发电机第十过渡状态是怠速状态和小负荷发电状态之间的状态。
这些过渡状态中电动机输出功率连续变化,且增程器的发电机按照表5所示的转换路径由实时稳定工况转换为目标稳定工况。
Figure 895590DEST_PATH_IMAGE011
模糊模式的优势是工况转换区分比较细致,而且工况转换相比较连续控制而言更直接、速度更快;连续模式主要是将相对独立的工况转换联系起来,某两个工况之间的转换可能需要通过其他工况来间接实现,该方法的好处是应用简单,控制模型简单。可以根据需要在增程器工况的转换控制中采用模糊模式或连续模式,或者采用两者的结合。确定实时稳定工况到目标稳定工况的转换方式,并得到工况转换序号后进入步骤S54。
在步骤S54中,将步骤S52中确定的工况转换序号赋值于增程器当前所处的实时稳定工况后,进入步骤S56。
在步骤S56中,依据步骤S52中确定的工况转换序号所代表的工况转化方式,增程器的发动机控制器和发电机控制器分别控制发动机和发电机,按照工况转换序号所代表的工况转化方式由实时稳定工况转换为目标稳定工况。
图3用于说明增程器的工况控制方法再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中工况转换过程控制的一种示意性控制流程,用以说明图2所示步骤S56的控制方法,即其中包括步骤S560、步骤S562、步骤S564、步骤S566、步骤S567、步骤S568和步骤S569。
步骤S560中,计算增程器中发动机的实时稳定工况与目标稳定工况的转速差值:
转速差值=目标稳定工况的转速-实时稳定工况的转速;
以及计算增程器中发电机的实时稳定工况与目标稳定工况的输出功率差值:
输出功率差值=目标稳定工况的输出功率-实时稳定工况的输出功率,
而后进入步骤S562。
步骤S562中,设定由实时稳定工况向目标稳定工况转换的控制循环的限值次数、功率标定值和转速标定值,且该限值次数决定实时稳定工况向目标稳定工况转换的时间长短,限值次数越大则实时稳定工况向目标稳定工况转换的时间越长。计算得到发动机由实时稳定工况向目标稳定工况转变过程中每一个控制循环的转速变换步长,且计算得到发电机由实时稳定工况向目标稳定工况转变过程中每一个控制循环的输出功率变换步长,在增程器的工况控制方法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中,限值次数的取值为10,且转速变换步长和输出功率变换步长的计算公式为:
功率变换步长i=输出功率差值×A0i,
转速变换步长i=转速差值×A1i;
式中i为增程器当前已完成的控制循环的次数;
A0为功率转换系数且A1为转速转换系数,它们按照下表6取值:
Figure 622018DEST_PATH_IMAGE012
。而后进入步骤S564。
在步骤S564中,计算得到发动机当前所处的控制循环中,目标稳定工况的转速与增程器当前所处的控制循环中转速变换步长之差,得到增程器当前所处控制循环的发动机的目标转速:
目标转速i=目标稳定工况的转速-转速变换步长i,
式中i为增程器当前已完成的控制循环的次数;计算得到发电机当前所处的控制循环中,目标稳定工况的输出功率与增程器当前所处的控制循环中输出功率变换步长之差,得到当前所处控制循环的发电机的目标输出功率:
目标输出功率i=目标稳定工况的输出功率-输出功率变换步长i,
式中i为增程器当前已完成的控制循环的次数。而后进入步骤S566。
在步骤S566中,在增程器当前所处的控制循环中,发电机的实时的输出功率和发动机实时的转速,分别向步骤S564中计算得到的该控制循环的发电机目标输出功率和发动机目标转速变换,上述变换结束后返回增程器中发电机和发动机的实际输出功率和实际输出转速,而后进入步骤S567。
在步骤S567中,计算增程器当前所处的控制循环中,与增程器当前实际输出功率相对于目标输出功率的功率偏差率:
功率偏差i=(目标控制功率i-实际功率)/目标控制功率×100%,
式中i为增程器当前已完成的控制循环的次数;
以及与增程器当前实际输出转速相对于目标输出转速的转速偏差率:
转速偏差i=(目标控制转速i-实际转速)/目标控制转速×100%,
式中i为增程器当前已完成的控制循环的次数。而后进入步骤S568。
在步骤S568中,将增程器当前所处的控制循环的功率偏差率与功率标定值比较,以及将转速偏差率与转速标定值比较,如果功率偏差率大于功率标定值且转速偏差率大于转速标定值则返回步骤S566,否则进入步骤S569。
在步骤S569中,增程器的工况控制进入下一个控制循环,且判断增程器已完成的控制循环的次数是否到达限值次数,如果是则进入步骤S60结束整个控制流程,否则返回步骤S564。
在本文中,“示意性”表示“充当实例、例子或说明”,不应将在本文中被描述为“示意性”的任何图示、实施方式解释为一种更优选的或更具优点的技术方案。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是按照各个实施例描述的,但并非每个实施例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发明的可行性实施例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例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增程器的工况控制方法,包括:
a、将所述增程器的实时工况修正为所述增程器的稳定工况中的一种,得到实时稳定工况;
b、将所述增程器的整体功率需求对应为所述增程器的稳定工况的一种,得到目标稳定工况;
c、比较所述实时稳定工况和所述目标稳定工况,两者相同则结束整个控制流程,否则进入步骤d;和
d、控制所述实时稳定工况转换为所述目标稳定工况后结束整个控制流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况控制方法,其中将所述增程器中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工况状态划分为八种所述稳定工况,它们分别是停止状态、起动状态、怠速状态、拖动状态、小负荷发电状态、经济工况发电状态、额定工况发电状态和极限工况发电状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况控制方法,其中不同的所述稳定工况分别对应于不同的所述增程器的发动机转速,以及所述增程器的发电机输出功率。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况控制方法,其中所述步骤d中进一步包括:
d1、确定所述实时稳定工况到所述目标稳定工况的转换方式,并得到工况转换序号;
d2、将所述工况转换序号赋值于所述实时稳定工况;和
d3、根据所述工况转换序号,控制所述实时稳定工况向所述目标稳定工况转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工况控制方法,其中所述实时稳定工况到所述目标稳定工况的转换方式为模糊模式,所述模糊模式中所述增程器的发电机按照下表所示的所述转换路径由所述实时稳定工况转换为所述目标稳定工况:
Figure 550730DEST_PATH_IMAGE002
表中的数字代表所述工况转换序号,且字符“×”代表无法转换;
所述模糊模式中所述增程器的发动机按照下表所示的所述转换路径由实时稳定工况转换为目标稳定工况:
Figure 918257DEST_PATH_IMAGE004
表中的数字代表所述工况转换序号且字符“×”代表无法转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工况控制方法,其中所述实时稳定工况到所述目标稳定工况的转换方式为连续模式,
所述增程器的发动机的工况转换中具有如下过渡状态:
所述停止状态和所述起动状态之间设有发动机第一过渡状态,
所述起动状态和所述怠速状态之间设有发动机第二过渡状态,
所述怠速状态和所述拖动状态之间设有发动机第三过渡状态,
所述拖动状态和所述小负荷发电状态之间设有发动机第四过渡状态,
所述小负荷发电状态和所述经济发电状态之间设有发动机第五过渡状态,
所述经济发电状态和所述额定工况发电状态之间设有发动机第六过渡状态,
所述额定工况发电状态和所述极限工况发电状态之间设有发动机第七过渡状态,
所述启动状态和所述拖动状态之间设有发动机第八过渡状态,
所述停止状态和所述拖动状态之间设有发动机第九过渡状态,和
所述怠速状态和所述小负荷发电状态之间设有发动机第十过渡状态,
这些过渡状态中所述发动机的转速连续变化,且所述增程器的发动机按照下表所示的所述转换路径由实时稳定工况转换为目标稳定工况: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6
所述增程器的发电机的工况转换中具有如下过渡状态:
所述停止状态和所述起动状态之间设有发电机第一过渡状态,
所述起动状态和所述怠速状态之间设有发电机第二过渡状态,
所述怠速状态和所述拖动状态之间设有发电机第三过渡状态,
所述拖动状态和所述小负荷发电状态之间设有发电机第四过渡状态,
所述小负荷发电状态和所述经济发电状态之间设有发电机第五过渡状态,
所述经济发电状态和所述额定工况发电状态之间设有发电机第六过渡状态,
所述额定工况发电状态和所述极限工况发电状态之间设有发电机第七过渡状态,
所述启动状态和所述拖动状态之间设有发电机第八过渡状态,
所述停止状态和所述拖动状态之间设有发电机第九过渡状态,和
所述怠速状态和所述小负荷发电状态之间设有发电机第十过渡状态,
这些过渡状态中所述电动机输出功率连续变化,且所述增程器的发电机按照下表所示的所述转换路径由实时稳定工况转换为目标稳定工况: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8
       。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工况控制方法,其中步骤d3中进一步包括:
d31、计算所述增程器中所述发动机的所述实时稳定工况与所述目标稳定工况的转速差值,以及计算所述增程器中所述发电机的所述实时稳定工况与所述目标稳定工况的输出功率差值;
d32、设定由所述实时稳定工况向所述目标稳定工况转换的控制循环的限值次数、功率标定值和转速标定值,计算得到所述发动机由所述实时稳定工况向所述目标稳定工况转变过程中每一个控制循环的转速变换步长,且计算得到所述发电机由所述实时稳定工况向所述目标稳定工况转变过程中每一个控制循环的输出功率变换步长;
d33、计算得到所述发动机的所述目标稳定工况的转速与所述增程器当前所处的所述控制循环中所述转速变换步长之差,得到当前所处所述控制循环的发动机的目标转速,且计算得到所述发电机的所述目标稳定工况的输出功率与所述增程器当前所处的所述控制循环中所述输出功率变换步长之差,得到当前所处所述控制循环的所述发电机的目标输出功率;
d34、在所述增程器当前所处的所述控制循环中,所述发电机的所述输出功率和所述发动机的转速分别向与所述增程器当前所处的所述控制循环相对应的所述发电机目标输出功率和所述发动机目标转速变换,并返回所述增程器当前所处的所述控制循环中所述发电机和所述发动机的实际输出功率和实际输出转速;
d35、计算所述增程器当前所处的所述控制循环中,与所述增程器当前所处的所述控制循环相对应的所述实际输出功率相对于所述目标输出功率的功率偏差率,以及与所述增程器当前所处的所述控制循环相对应的所述实际输出转速相对于所述目标输出转速的转速偏差率;
d36、将所述功率偏差率与所述功率标定值比较,以及将所述转速偏差率与所述转速标定值比较,如果所述功率偏差率大于所述功率标定值且所述转速偏差率大于所述转速标定值则返回步骤d34,否则进入步骤d37;和
d37、进入下一个所述控制循环,且判断所述增程器已完成的所处的所述控制循环的次数是否到达所述限值次数,如果到达则结束整个控制流程,否则返回步骤d33。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工况控制方法,其中所述转速变换步长和所述输出功率变换步长的计算公式为:
功率变换步长i=输出功率差值×A0i,
转速变换步长i=转速差值×A1i;
式中i为所述增程器当前已完成的所述控制循环的次数;
A0为功率转换系数且A1为转速转换系数,它们按照下表取值: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0
CN201110354704.5A 2011-11-10 2011-11-10 增程器的工况控制方法 Active CN10310144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54704.5A CN103101446B (zh) 2011-11-10 2011-11-10 增程器的工况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54704.5A CN103101446B (zh) 2011-11-10 2011-11-10 增程器的工况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01446A true CN103101446A (zh) 2013-05-15
CN103101446B CN103101446B (zh) 2015-05-13

Family

ID=483097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54704.5A Active CN103101446B (zh) 2011-11-10 2011-11-10 增程器的工况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101446B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84477A (zh) * 2016-03-08 2016-05-18 吉林大学 一种增程器工作点切换的控制方法
CN105620299A (zh) * 2015-12-21 2016-06-01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增程式电动汽车増程器起动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5882430A (zh) * 2016-05-16 2016-08-24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増程器系统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8928242A (zh) * 2018-07-12 2018-12-04 爱驰汽车有限公司 增程器工况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1262232A (zh) * 2020-03-05 2020-06-09 南京方自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配网接地状态安全识别及工况控制方法
CN111723487A (zh) * 2020-06-22 2020-09-29 厦门理工学院 一种增程器工况点的寻优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装置
CN111896264A (zh) * 2020-07-28 2020-11-06 上海元城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增程器用发动机的试验工况生成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2092798A (zh) * 2020-08-28 2020-12-18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增程器反转保护控制系统及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336809A (ja) * 1994-06-06 1995-12-22 Toyota Motor Corp シリーズハイブリッド車の制御方法
US20050273206A1 (en) * 2004-06-04 2005-12-08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No-break-power-transfer control system for variable frequency electrical power systems
JP2008207592A (ja) * 2007-02-23 2008-09-11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US20080246338A1 (en) * 2007-01-24 2008-10-09 Railpower Technologies Corp. Multi-power source locomotive control method and system
CN101326069A (zh) * 2006-02-16 2008-12-17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动力输出设备、动力输出设备的控制方法和装备动力输出设备的车辆
CN102019927A (zh) * 2010-12-14 2011-04-20 湖南南车时代电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带前馈串联式混合动力车辅助动力单元控制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336809A (ja) * 1994-06-06 1995-12-22 Toyota Motor Corp シリーズハイブリッド車の制御方法
US20050273206A1 (en) * 2004-06-04 2005-12-08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No-break-power-transfer control system for variable frequency electrical power systems
CN101326069A (zh) * 2006-02-16 2008-12-17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动力输出设备、动力输出设备的控制方法和装备动力输出设备的车辆
US20080246338A1 (en) * 2007-01-24 2008-10-09 Railpower Technologies Corp. Multi-power source locomotive control method and system
JP2008207592A (ja) * 2007-02-23 2008-09-11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02019927A (zh) * 2010-12-14 2011-04-20 湖南南车时代电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带前馈串联式混合动力车辅助动力单元控制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20299A (zh) * 2015-12-21 2016-06-01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增程式电动汽车増程器起动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5620299B (zh) * 2015-12-21 2018-09-11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增程式电动汽车増程器起动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5584477A (zh) * 2016-03-08 2016-05-18 吉林大学 一种增程器工作点切换的控制方法
CN105882430A (zh) * 2016-05-16 2016-08-24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増程器系统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5882430B (zh) * 2016-05-16 2018-01-09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増程器系统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8928242A (zh) * 2018-07-12 2018-12-04 爱驰汽车有限公司 增程器工况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1262232A (zh) * 2020-03-05 2020-06-09 南京方自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配网接地状态安全识别及工况控制方法
CN111723487A (zh) * 2020-06-22 2020-09-29 厦门理工学院 一种增程器工况点的寻优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装置
CN111896264A (zh) * 2020-07-28 2020-11-06 上海元城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增程器用发动机的试验工况生成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896264B (zh) * 2020-07-28 2023-02-24 上海元城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增程器用发动机的试验工况生成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2092798A (zh) * 2020-08-28 2020-12-18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增程器反转保护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12092798B (zh) * 2020-08-28 2023-08-08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增程器反转保护控制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01446B (zh) 2015-05-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01446B (zh) 增程器的工况控制方法
KR101776723B1 (ko) 하이브리드 차량의 주행 모드 변환 제어 방법 및 그 제어 장치
CN104859486B (zh) 具有双电机的电动汽车的扭矩分配方法、系统及车辆
CN103249624B (zh) 混合动力系统控制装置
CN103863311B (zh) 基于能量优化的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与电机扭矩分配方法
CN105644546B (zh) 一种混合动力客车的发动机和驱动电机的发电控制方法
CN103171550B (zh) 发动机启动控制设备
CN105584474B (zh) 用于可变地调节混合动力车的ldc的电压的方法和系统
CN105292100B (zh) 用于控制混合动力电动车的发动机离合器的装置和方法
CN104590269A (zh) 混合动力车辆soc保持能量管理方法
CN103587523B (zh) 用于控制混合起动器发电机的输出的方法和系统
CN102208890A (zh) 用于控制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方法
CN104760591B (zh) 混合动力综合控制系统
CN108263618A (zh) 一种混合动力多轴旋翼无人机
CN105015543B (zh) 混合动力汽车的扭矩分配方法
CN102963354A (zh) 混合动力车辆的转矩处理方法
CN103303301B (zh) 一种混合动力车辆加速工况电机助力优化方法
CN103684189B (zh) 电机扭矩容量确定
Ren et al. A variable-voltage ultra-capacitor/battery hybrid power source for extended range electric vehicle
CN109591800A (zh) 混合动力汽车及其升挡控制方法和系统
US20160031428A1 (en) Method of power split for hybrid powertrain
CN105730257A (zh) 推进系统、能量管理系统及方法
JP5279660B2 (ja) ハイブリッド型作業機械、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05774795B (zh) 并联式混合动力系统车辆的扭矩分配方法及系统
CN105620481B (zh) 车辆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111

Address after: Room 8105, building 10, Yunyuan, No. 33, Xinkang Road, Gangzha District, Nanto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angsu aoyikesi Automobile Electronics Co.,Ltd.

Address before: 130012 No. 1555, Jiayuan Road, hi tech Development Zone, Jilin, Changchun

Patentee before: Changchun Aecon Automotive Electronic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No.88 Xinning Road, Chongchuan District, Nanto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226001

Patentee after: Nantong aoyikesi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8105, building 10, Yunyuan, No. 33, Xinkang Road, Gangzha District, Nanto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Jiangsu aoyikesi Automobile Electronics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110

Address after: No.88 Xinning Road, Chongchuan District, Nanto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226001

Patentee after: Jiangsu aoyikesi Automobile Electronics Co.,Ltd.

Address before: No.88 Xinning Road, Chongchuan District, Nanto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226001

Patentee before: Nantong aoyikesi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26001 No.88 Xinning Road, Chongchuan District, Nanto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angsu aoyikesi Automotive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26001 No.88 Xinning Road, Chongchuan District, Nanto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Jiangsu aoyikesi Automobile Electronics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