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97626B - 钢管柱结构物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钢管柱结构物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97626B
CN103097626B CN201180043565.2A CN201180043565A CN103097626B CN 103097626 B CN103097626 B CN 103097626B CN 201180043565 A CN201180043565 A CN 201180043565A CN 103097626 B CN103097626 B CN 10309762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el pipe
thickness
slab
column structure
pipe colum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4356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97626A (zh
Inventor
村上琢哉
加藤真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FE Engineering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K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KK Corp filed Critical NKK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0976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976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976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976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12/00Towers; Masts or poles; Chimney stacks; Water-towers; Methods of erecting such structures
    • E04H12/02Structures made of specified materials
    • E04H12/08Structures made of specified materials of metal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DCONSTRUCTION OF BRIDGES, ELEVATED ROADWAYS OR VIADUCTS; ASSEMBLY OF BRIDGES
    • E01D19/00Structural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bridges
    • E01D19/14Towers; Anchors ; Connection of cables to bridge parts; Saddle suppor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DCONSTRUCTION OF BRIDGES, ELEVATED ROADWAYS OR VIADUCTS; ASSEMBLY OF BRIDGES
    • E01D21/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recting or assembling bridg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18Structures comprising elongated load-supporting parts, e.g. columns, girders, skeletons
    • E04B1/24Structures comprising elongated load-supporting parts, e.g. columns, girders, skeletons the supporting parts consisting of metal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CSTRUCTURAL ELEMENTS; BUILDING MATERIALS
    • E04C3/00Structural elongated elements designed for load-supporting
    • E04C3/30Columns; Pillars; Struts
    • E04C3/32Columns; Pillars; Struts of meta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3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WIND, SPRING, OR WEIGHT MOTORS;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OR A REACTIVE PROPULSIVE THRUS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DWIND MOTORS
    • F03D13/00Assembly, mounting or commissioning of wind motors;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ransporting wind motor components
    • F03D13/20Arrangements for mounting or supporting wind motors; Masts or towers for wind moto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12/00Towers; Masts or poles; Chimney stacks; Water-towers; Methods of erecting such structures
    • E04H12/003Access covers or locks theref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B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WIND, SPRING, WEIGHT, INERTIA OR LIKE MOTORS, TO 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COVERED BY SUBCLASSES F03B, F03D AND F03G
    • F05B2240/00Components
    • F05B2240/40Use of a multiplicity of similar compon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B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WIND, SPRING, WEIGHT, INERTIA OR LIKE MOTORS, TO 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COVERED BY SUBCLASSES F03B, F03D AND F03G
    • F05B2240/00Components
    • F05B2240/90Mounting on supporting structures or systems
    • F05B2240/91Mounting on supporting structures or systems on a stationary structure
    • F05B2240/912Mounting on supporting structures or systems on a stationary structure on a tow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8Onshore wind turbin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合理的设计的钢管柱结构物及其制造方法。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基部附近具有开口部的情况下也无需利用焊接等加强的钢管柱结构物及其制造方法。本发明的钢管柱结构物(1)的特征在于,由第1圆形钢管(1a)~第18圆形钢管(1r)形成,在高度方向上的至少一部分范围内,钢管柱结构物的与轴向垂直的截面处的圆形钢管的板厚在周向上发生变化。

Description

钢管柱结构物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钢制烟囱、桥梁主塔、风力发电用塔、海洋结构物、建筑类结构物等钢管柱结构物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钢管柱结构物的例子,例如可以举出钢制烟囱、风力发电塔、海上风力发电地基等。
关于这样的钢管柱结构物,着眼于高度方向的钢管直径时,大致分为钢管直径一样的钢管柱结构物、及在高度方向上形成锥度而使钢管直径逐渐减小的钢管柱结构物。
关于钢管的板厚,通常在高度方向上相同或逐渐变薄,但周向的板厚相同(参照非专利文献1)。
构成钢管柱结构物的钢管直径较大且厚壁。因此,关于这样的钢管柱结构物50的制造方法,通过将图16(a)所示那样的轧制钢板51卷起而制作图16(b)所示那样的圆形钢管53。制作好的圆形钢管53的高度为轧制钢板的宽度、即3~5m,如图16(c)所示,将制作好的圆形钢管53在上方依次堆叠,并通过焊接、螺栓等接合,由此制造钢管柱结构物50。
通过在轧制方向(L方向)上形成曲率地将轧制钢板51弯曲而进行圆形钢管53的制作。
当钢管直径为10m规模这样的大径时,也存在无法用一片轧制钢板制作圆形钢管53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将轧制钢板51连接而成为长板,之后将该长板卷成圆环状而制作圆形钢管53。
如图17所示,在钢管柱结构物中,也存在在钢管柱结构物55的基部设置用于供人出入的开口部57的情况。因为设有开口部57的部位成为截面缺损,所以耐力降低,因此安装例如图18的(a)(b)所示那样的加强部件。
根据非专利文献2、3,示出了下述内容:通过将图18(a)所示那样的复板59、或图18(b)所示那样的厚壁材料61嵌入并焊接于开口部57而进行开口部57的加强。
非专利文献1:塔状钢结构设计指南·同解说(1980年),日本建筑学会
非专利文献2:风力发电设备支承物结构设计指南·同解说《2007年版》,土木学会
非专利文献3:结构工学丛书17,2007年9月,土木学会
发明内容
如以往例那样,在周向的板厚相同的钢管柱结构物中,在周向上(按方位分)具有相同的刚性。即,钢管柱结构物的阻力(resistanceforce)与方位无关,是相同的。
另一方面,外力一般根据方位不同而变动。例如,在外力为风力的情况下,因为必然存在主导风向,所以外力的大小根据方位而不同,因此,作用的力的大小根据方位而不同。
此外,在外力为潮流的情况下,因为潮流的方向是主导的方向,所以与风力的情况相同,作用的力的大小也根据方位而不同。
在一般的设计中,将阻力和作用力之比作为安全率,对于作用力,使其与某一安全率相乘而决定阻力,以能够发挥该阻力的方式设计结构物。
在设计钢管柱时,阻力由钢管直径和板厚决定。但是,有时钢管直径由制作、施工、使用性等其他因素决定。因此,多在设计阶段通过与阻力的关系只是决定板厚。
在设计中,将成为最大外力的方位作为作用力,将使作用力与安全率相乘得到的所需阻力作为结构物的最大阻力,根据该最大阻力决定板厚。
在上述方法中,在成为最大阻力的方位以外,作用力较小,因此与作用力相比,阻力过大。即,阻力和作用力之比即安全率根据方位而不同,成为最大阻力的方位的安全率变得最小,其他方位的安全率变大。
但是,若要进行合理的设计,则需要将安全率也根据方位而平均化。但是,现状是未将安全率根据方位而平均化,这一点是钢管柱结构物的课题。
此外,如前所述,在钢管柱结构物中,也存在在基部附近具有用于供人出入的开口部57的情况。在该情况下,由于开口部57的部分成为截面缺损,因此需要进行加强。
特别是,在风力发电用塔等中,由于风车运转时产生作用的塔的晃动导致的疲劳很严重,因此也采取增加加强部件的板厚并降低产生应力的措施。
但是,在将铸钢用于加强部件、或对加强部件焊接加强用的钢板的对策中,存在工序数增加、焊接部的质量成为问题的情况。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具有按方位平均化的安全率等的合理设计的钢管柱结构物及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基部附近具有开口部的情况下也无需利用焊接等加强的钢管柱结构物及其制造方法。
为解决上述课题,发明人考虑制成如下的钢管柱结构物,即:在钢管柱结构物的高度方向上的至少一部分,板厚在周向上发生变化。
通常,多是主导的外力在一个方向、或者在具有规定宽度的范围的方位产生作用的情况。
因此,发明人考虑只要增厚与主导的外力相对应的部分的板厚,根据由按方位的外力产生的作用力使钢管的阻力发生变化即可。但是,也可以不增厚板厚,而是在决定了外力最大的方位的板厚的情况下,在与此不同的方位针对每个方位的作用力减薄板厚。
图14是说明使板厚在钢管的周向上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的外力和阻力的关系的说明图。在该例中,使用图14(a)所示那样的包含使板厚在轧制方向(L方向)上发生变化的部分的轧制钢板、即变厚度钢板65,将变厚度钢板65沿轧制方向即L方向卷起而形成图14(b)所示那样的圆形钢管67。如图14(b)所示,圆形钢管的图中左右区域(图中着色的区域)的板厚薄,图中上下区域成为厚壁。假设是外力作用于钢管的图中上下方向,钢管柱结构物沿图中的箭头方向晃动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如图14(c)所示,外力在南北(SN)方向上大,在东西(EW)方向上小。可知与此相对应,钢管柱结构物的阻力(截面刚性)也在南北(SN)方向上大,在东西(EW)方向上小,为合理的形状。
与此相对,以往例是将厚度相同的轧制钢板69(参照图15(a))沿L方向卷起而制作在周向上厚度相同的圆形钢管71,并将多个圆形钢管71堆叠起来并接合而成。如图15(c)所示,可知外力与图15(c)所示相同,在南北(SN)方向上大,在东西(EW)方向上小,但阻力(截面刚性)在所有方位上都相等,成为浪费的设计。
通过如以上那样使圆形钢管的板厚在周向上发生变化,能够按方位改变截面刚性,能够根据外力而按方位改变阻力。由此,能够谋求按方位的安全率(阻力/作用力)的平均化。
本发明基于这样的知识而完成,具体而言包括以下构成。
在上述例子中,作为现有技术,举出占据大多数的圆形钢管而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圆形钢管,在方形钢管中也能够适用。在方形钢管的情况下,只要通过压力弯曲(pressbend)使LP钢板或者楔板(taperplate)成形为方形即可。
另外,作为方形钢管的截面形状,不仅可以是四边形(矩形)截面,也可以是六边形、八边形等多边形截面。即,也能够适用于具有多边形截面的多边形钢管柱。
在多边形钢管中,当在其截面的周向上使板厚发生变化时,可以使相当于各边的部分的钢板的板厚按各边发生变化。因此,也能够如下地制作多边形钢管柱,即:以在周向上形成多边形的方式配置板厚不同的平板,沿多边形钢管的轴向将配置好的相邻的平板彼此焊接,从而制作多边形钢管柱。
(1)本发明的钢管柱结构物由钢管形成,在高度方向上的至少一部分范围内,钢管柱结构物的与轴向垂直的截面处的钢管的板厚在周向上发生变化。
(2)此外,在上述(1)所记载的钢管柱结构物中,钢管柱结构物是利用圆形钢管而形成,所述圆形钢管是将具有使板厚在轧制方向上发生变化的部分的钢板形成为圆环状而成。
(3)此外,在上述(1)或(2)所记载的钢管柱结构物中,板厚发生变化的区域从上至下地设置于周向的相同区域,并且下部的板厚变化率设定为大于上部的板厚变化率。
(4)此外,在上述(1)至(3)中任一项所记载的钢管柱结构物中,在钢管柱结构物的周面的一部分具有开口部,该开口部形成在板厚厚的部位。
(5)此外,在上述(2)~(4)所记载的钢管柱结构物中,板厚在周向上发生变化的高度方向的一部分范围是将圆形钢管在高度方向堆叠并接合而成,所述圆形钢管是将具有使板厚在轧制方向上发生变化的部分的钢板形成为圆环状而成。
(6)此外,在上述(1)至(5)所记载的钢管柱结构物中,使板厚发生变化的边界部借助锥面而连续。
(7)此外,在上述(1)至(6)中任一项所记载的钢管柱结构物中,在钢管周向上交替地形成板厚厚的区域和板厚薄的区域,厚的部位和薄的部位分别形成多处。
(8)此外,在上述(7)所记载的钢管柱结构物中,板厚厚的区域及板厚薄的区域各自彼此形成于线对称的位置。
(9)此外,在上述(1)至(8)中任一项所记载的钢管柱结构物中,板厚发生变化的区域只形成于高度方向的一部分区域。
(10)本发明的钢管柱结构物的制造方法是上述(1)至(9)中任一项所记载的钢管柱结构物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工序:钢管制作工序,使一片包含在轧制方向上改变板厚的部分的钢板或将多片这种钢板接合而成的钢板形成为环状来制作钢管;及钢管接合工序,将制作好的钢管堆叠并接合。
在本说明书中,LP钢板是指包含使板厚在钢板的轧制方向上发生线性变化的部分的厚钢板,也称为楔形钢板(LongitudinallyProfiledSteelPlate)。
在本发明中,使钢管柱结构物的与轴向垂直的截面处的钢管的板厚在周向上发生变化,因此能够实现能够按方位将安全率(钢管的阻力/(外力的作用力))平均化的合理的结构。由此,也能够减少钢材使用量,因此能够提供廉价的钢管柱结构物。
此外,通过将钢管柱基部的开口部厚壁化,无需再通过焊接等安装新的加强部件,不会花费工序数,焊接部的质量也不会成为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钢管柱结构物的说明图。
图2是图1所示的钢管柱结构物的作用的说明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构成钢管柱结构物的圆形钢管的说明图。
图4是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钢管柱结构物的说明图。
图5是图4的A-A向视剖视图。
图6是图4的B-B向视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说明图。
图8是图7的X-X向视剖视图。
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说明图。
图10是图9的A-A向视剖视图。
图11是图9的B-B向视剖视图。
图12是实施例2的钢管柱结构物的制造方法的说明图。
图13是说明实施例2的效果的实验结果的图表。
图14是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的说明图。
图15是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的说明图,是作为本发明的比较的以往例的说明图。
图16是以往例的钢管柱结构物的说明图。
图17是以往例的钢管柱结构物,是在基部附近具有开口部的钢管柱结构物的说明图,图17(a)是主视图,图17(b)是图17(a)的A-A向视剖视图。
图18是图17的开口部的加强结构的说明图。
图19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其他形态的钢管柱结构物的说明图。
图20是图19的A-A向视剖视图。
图2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其他形态的钢管柱结构物的说明图。
图22是图21的A-A向视剖视图。
图23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其他形态的钢管柱结构物的说明图。
图24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其他形态的钢管柱结构物的说明图。
图25是图24的A-A向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基于图1、图2来说明本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钢管柱结构物1通过将多个圆形钢管接合而形成,在高度方向上的至少一部分范围内,圆形钢管的与轴向垂直的截面处的圆形钢管的板厚在周向上发生变化。
以下具体地进行说明。
作为钢管柱结构物1的例子,在本实施方式中,举出在上部设置有风车设备的塔的例子。钢管柱结构物1是通过将18个圆形钢管在地基3之上沿高度方向堆叠,通过将圆形端部对接焊接来接合而形成钢管柱结构物1。图中的用虚线表示的部位是焊接部,从下开始依次为第1圆形钢管1a、第2圆形钢管1b···、第18圆形钢管1r。另外,为了简化,在各圆形钢管的高度方向上未图示钢管直径的锥度。
本实施方式的钢管柱结构物1在上部安装风车。风力中存在主导方向,在图2中,主导方向是图中从上向下的方向。
如图1的A-A向视截面即图2(a)、B-B向视截面即图2(b)、C-C向视截面即图2(c)所示,各圆形钢管的图中上下的规定范围形成为厚壁。
使图中上下的规定范围为厚壁是为了将由风力引起的晃动主导的方向厚壁化以增加基于循环载荷的疲劳强度。
另外,如图2(a)、图2(b)所示,在A-A向视截面的部位(第18圆形钢管1r)及B-B向视截面的部位(第11圆形钢管1k),各圆形钢管的图中上下的壁厚呈线对称。但是,与A-A向视截面所示的第18圆形钢管1r相比,B-B向视截面所示的第11圆形钢管1k的厚壁部的厚度更厚。其原因是下部的由晃动引起的疲劳大,因此要进一步增强疲劳强度。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板厚发生变化的区域设置在高度方向上相同的位置(图中的上下规定的区域),并且,下部的板厚的变化率设定得较大。
另外,各圆形钢管的管轴方向垂直截面在上下的任意部位都相同。因此,即使壁厚在圆周方向上发生变化,该圆形钢管也明确地区别于例如带有肋的钢管那样的钢管。
此外,如图2(c)所示,在C-C向视截面的部位(第1圆形钢管1a),也使图中所示的上下为厚壁,但图中下侧的区域比上侧的区域更加厚壁地形成。这是为了如下原因而更加厚壁化:在钢管柱结构物1的基部附近,除针对由晃动引起的疲劳的对策以外,作为针对由最大外力引起的压曲的对策,增加由于最大外力而使压缩力发挥作用的方位(图中下侧)的耐力。
另外,可以认为当在板厚发生变化的部位存在层差时会产生应力集中。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第11圆形钢管1k的剖视图即图3所示,在板厚发生变化的部位,以不设置层差、而是厚壁部和薄肉部借助锥面而连续的方式形成。在图3中,锥面的部位用虚线的椭圆包围。关于锥面的倾斜角度,只要是应力集中较少即可,但通常优选是使其成为1/5以下的梯度(相对于板厚1mm,长度为5mm以上)的倾斜度。
另外,在利用变厚度钢板形成钢管的情况下,倾斜角度最大为10mm/m左右,变换为梯度为1/100以下的梯度,因此不会产生特别的问题。
在图3中,左右的大约70°的区域E1、E2为板厚薄的区域,除此之外的上下的区域为板厚厚的区域。另外,第11圆形钢管1k成为相对于图3中的辅助线A-A及辅助线B-B分别线对称的截面。
在本实施方式的例子中,在钢管周向上交替地形成板厚厚的区域和薄的区域,厚的区域和薄的区域分别形成两处。而且,板厚厚的区域及板厚薄的区域各自彼此形成于线对称的位置。
<制造方法>
以下给出钢管柱结构物1的制造方法的一个例子。
通过将变厚度钢板(包含使板厚在钢板的轧制方向上发生变化的部分的厚钢板)沿轧制方向弯曲,制造多个(在本例中为18个)板厚在圆周方向上发生变化的圆形钢管。
接着,将各圆形钢管堆叠,通过对接焊接将连结部接合。
在本实施方式的钢管柱结构物1中,使钢管柱结构物1的与轴向垂直的截面处的圆形钢管的板厚在周向上发生变化。因此,能够实现能够按方位将安全率(钢管的阻力/外力的作用力)平均化的合理的结构。
由此,也能够减少钢材使用量,因此能够提供廉价的钢管柱结构物1。
以往,只存在所有方位相同地增加板厚的钢管柱结构物。但是,通过按方位考虑外力而使板厚在周向上发生变化,能够实现减少钢材使用量的合理的结构。已知在疲劳达到临界的情况下,疲劳性能与产生应力的三次方成正比,即使仅使板厚局部地增加1mm,按方位的疲劳性能也会发生很大变化。因此,即使变厚量为几mm左右,也具有充分的效果。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是用于设置风力设备的塔,因此与风力的方向相对应地设定板厚发生变化的部位。这样,只要将使板厚发生变化的部位根据作用于钢管柱结构物的应力设定在适当的部位即可。
例如,在通常的柱状钢管物中,在基部的压曲成为问题的情况下,只要增厚最大外力产生作用的方位的相反侧(即,在作用力下产生压缩力的一侧)的板厚即可。
此外,在海上风力发电塔或风力发电用海中地基的桩(单桩、三桩等)中,也产生由于风车运转时产生的晃动导致塔、海中地基的桩的疲劳成为问题的情况。在该情况下,需要通过增加晃动主导方位的板厚来降低产生应力。因此,只要相对于晃动的方向线对称地形成厚壁部即可。或者,也可以用晃动主导方位的板厚设计截面,减小非主导方位的板厚。通过这些措施也能够实现合理的设计。
设置于海中部的钢管柱的例子如图19及图19中的A-A向视剖视图即图20所示。
图19、图20所示的钢管柱73设置于受到海流的影响的海中,在设置于海中部的部位的周向上,抵抗海流的方向的板厚变大。在图20中,海流的最大的力所作用的方向是图中从上向下的方向,使钢管柱73的图中下侧为厚壁。
因为海流在长时间范围内具有大致一定的方向和大小,所以考虑海流的方向的变动的极大值、循环变动量的大小和循环次数来设定增厚的板厚。
设置于海中的海中部结构物的例子如图21及图21的A-A向视剖视图即图22所示。
图21、图22所示的海中部结构物75设置于受到潮流的影响的海中,且具有三根钢管柱77。
三根钢管柱77是相同的结构。如图22所示,各钢管柱77设定为板厚在周向上不同,且径向相对的面具有相同的板厚。这是为了使各钢管柱77抵抗由潮流引起的流动,增大潮流方向的板厚以提高潮流方向的弯曲刚性。潮流是伴随潮汐的海水的水平运动,周期性地变化,因此根据抵抗由上述潮流引起的流动的方向而增大板厚。具体而言,如图22所示,图中从上向下的方向是某一时刻t的潮流的方向。但是,潮流的方向周期性地变化,在另一时刻t′成为图中从下向上的方向。因此,将钢管柱的图中上下部分设定为厚壁。
关于增厚钢管柱77的抵抗潮流的方向的板厚,反而言之,可以不增厚无需抵抗潮流的部位的板厚。由此,能够实现合理的设计。
另外,在如复杂的地形等那样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流动在各方向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只要根据流动的方向设定需要的板厚即可。
在存在压曲、疲劳双方的情况下,若以使按方位的安全率平滑化为目的,则关于钢管柱结构物1的高度方向上的设置变厚度的部位,能够如本实施方式那样,设置于钢管柱结构物1的整个高度方向。
另一方面,若除压曲、疲劳以外也考虑耐受自重的必要性和最小板厚的限制,则也可以在高度方向的一部分适用本发明,只在该部分的圆形钢管上设置周向的变厚度、或只在该部分的方形钢管的一部分面上设置变厚度。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使圆形钢管中的板厚发生变化的部位借助锥面而连续,但在本发明中,并不排除在板厚发生变化的部位形成阶梯部的情况。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钢管柱结构物的例子,以使用截面为圆形的圆形钢管的钢管柱结构物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使制管方法为制造方形钢管柱。作为方形钢管的截面形状,不仅可以是四边形(矩形)截面,也可以是六边形、八边形等多边形截面。在方形钢管的情况下也与圆形钢管的情况相同,板厚在周向上变化,以使在周向上存在板厚大的部位和板厚小的部位的方式。关于这样的方形钢管的制造方法,存在如下方法:通过压力弯曲而使LP钢板或楔板形成为截面为多边形。
图23是使用LP钢板(图23(a))来成型八边形的方形钢管的例子。图23中的各边a~h分别对应图23(b)的边a~h。
如图23(b)所示,八边形截面的相对的边a、e是薄壁的边,相对的边c、g是厚壁的边。而且,位于厚壁的边和薄壁的边之间的边b、d、f、h是锥形状的边。若可以采用厚壁的边作为板厚厚的区域、薄壁的边作为板厚薄的区域,则图23所示的例子也是“板厚厚的区域及板厚薄区域各自彼此形成于线对称的位置”。
此外,即使可以将薄壁的边a、e作为板厚薄的区域,将厚壁的边和包括锥形状的边在内的(b、c、d)、(f、g、h)作为板厚厚的区域,图23所示的例子也是“板厚厚的区域及板厚薄区域各自彼此形成于线对称的位置”。
此外,作为其他方法,也可以将构成各边的平板状的钢材沿周向排列成方形并将各钢材焊接。在该情况下,由于不是在周向上将钢管卷起,因此构成制作好的钢管柱结构物的一个钢管的长度变长。
在图24的A-A向视剖视图即图25中表示具有八边形截面的方形钢管柱结构物79的一个例子。图24、图25所示的例子是将构成各边的平板状的钢材以沿周向形成八边形的方式排列并焊接而形成的钢管柱结构物,图25中的与左右相对的边相当的面的板厚相同,这些面的板厚比其他部位薄。在像这样通过焊接将板厚不同的平板接合的情况下,板厚在接合部位发生变化,但焊接端部是切下一部分制成槽来焊接,因此不会在焊接部形成阶梯。
另外,如图24、图25所示,在将平板状的钢材以沿周向形成多边形的方式排列并焊接而形成的情况下,与使相同的平板形成为圆环状的情况相比,构成柱结构物的一个钢管的长度变长。具体而言,构成图24、图25所示的方形钢管柱结构物79的第1方形钢管79a、第2方形钢管79b、第3方形钢管79c的长度变得比构成图1所示的圆形截面的钢管柱结构物1的第1圆形钢管1a等的长度长。
实施方式2
基于图4~图6来说明本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钢管柱结构物10的特征在于,在构成钢管柱结构物10的钢管的一部分上具有开口部13,且该开口部13形成在板厚厚的部位。
作为具有开口部13的钢管柱结构物10的具体例子,有钢制烟囱、风力发电用塔、风力发电用海中地基桩等。
图4~图6所示的例子是钢管的直径为6m(φ6000)、且设置有宽度1m、高度2m的开口部13的情况。
本实施方式的钢管柱结构物10是与实施方式1相同地通过将多个圆形钢管以使其圆形端部抵接的方式堆叠,使抵接部对接焊接而形成。此外,如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钢管柱结构物10在沿着最下部的第1圆形钢管10a和下数第二个的第2圆形钢管10b双方的部位形成有开口部13。
如图4的A-A向视剖视图即图5所示,最下部的第1圆形钢管10a和其之上的第2圆形钢管10b的相当于开口部13的区域形成为厚壁。
以图5所示的第2圆形钢管10b为例具体说明使形成有开口部13的区域为厚壁的圆形钢管。第2圆形钢管10b具有:标准板厚区域21、厚壁区域23、连接标准板厚区域21和厚壁部的锥面区域25。
第2圆形钢管10b是将例如宽度(C方向)3m×长度(L方向)大约18.8m(6m×3.14=18.84m)的LP钢板以L方向为圆周方向进行弯曲而制作的。
开口部13的大约1m及其周边的1m即合计3m的区域为厚壁区域23,厚壁区域23两侧的1.5m的部分为5mm/m的锥面区域25,除此以外的部分、即作为圆周的一半的大约(L方向长度18.84-3-1.5-1.5=12.84m)为标准板厚区域21。
标准板厚区域21的板厚为40mm,厚壁区域23的板厚为50mm,锥面区域25的倾斜度为5mm/m。
如图4的B-B向视剖视图即图6所示,下数第三个的第3圆形钢管10c的板厚在周向上不发生变化,是标准的板厚(4mm)。
关于第3圆形钢管10c,是如以往那样的使用不是变厚度钢板的通常的轧制钢板进行制管而成的钢管。
<制造方法>
钢管柱结构物10的制造方法与实施方式1相同,通过将变厚度钢板沿轧制方向弯曲,制造板厚在圆周方向上发生变化的圆形钢管。通过对接焊接使圆形钢管的圆形端部接合。开口部13只要在将圆形钢管接合后形成即可。
LP钢板的板厚变化部、板厚一定部能够通过轧制时的控制而制作。通常能够用一片轧制厚板进行制管。
但是,随着塔的大型化,也存在钢管直径超过6m、接近10m的情况,关于该情况,当用一片轧制厚板进行制作时需要30m左右的长度,不仅是钢板制造,在制作时的操作性也变差。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优选将两片15m左右长度的厚板连接后进行制管。此时,存在两片钢板都是LP钢板的情况,也存在仅有单侧是LP钢板的情况。
在本实施方式的钢管柱结构物10中,为了防止由于开口部13的截面缺损引起的压曲耐力,预先在制管阶段将该部分的板厚厚壁化来提高压曲耐力。因此,无需加强部件,也无需伴随加强的焊接作业。另外,当存在焊接部时,也有可能产生质量、疲劳裂纹的问题,但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开口部13附近不存在加强用的焊接部,因此也不存在质量的问题、或疲劳裂纹的问题。
在上述实施方式2中,作为钢管柱结构物10的例子,以使用截面为圆形的圆形钢管的钢管柱结构物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使制管方法为制造方形钢管柱。在该情况下,其制造方法等与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内容相同。
实施例1
基于图7、图8来说明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对应的实施例1。另外,在图7、图8中,对与图1~图3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
实施例1的钢管柱结构物1作为具有钢管直径4000mm、板厚30mm的圆形截面的、取代以往的钢管柱结构物1的钢管柱结构物,通过将适用本发明而使用变厚度钢板进行制作而成的圆形钢管在高度方向上接合25个,使各圆形钢管的截面在周向上发生变化。
如图7的X-X向视剖视图即图8所示,实施例1的钢管柱结构物1具有如下截面:使用变厚度钢板,使周向上70°区间为板厚22mm,并使其之间的部分形成锥形。在图8中,钢管柱结构物的截面是相对于辅助线A-A、辅助线B-B分别线对称的截面。
相对于由主导风向引起的晃动的方向(图中A-A方向)的循环次数,由与主导风向垂直的风向引起的晃动的循环次数(图中B-B方向)为40%,所以对于B-B方向的晃动,A-A方向的40%的疲劳寿命就足够了。因此,将B-B方向的板厚从30mm减薄到22mm。
通过减薄B-B方向的板厚,能够以使力作用于图8中的铅垂方向(A-A方向)的情况下的刚性(截面惯性矩)几乎不变的方式减小力作用于水平方向(B-B方向)的刚性(截面惯性矩),水平方向(B-B方向)的截面惯性矩变为原来的大约80%。
在梁理论中,产生应力σ=(M/I)·y(M:弯矩,I:截面惯性矩,y:到缘端部的距离(在圆管的情况下为钢管外法半径)),所以通过板厚的变化,只有截面惯性矩发生变化,产生应力改变。若截面惯性矩为原来的80%,则产生应力变为原来的1/0.8=1.25倍。疲劳寿命与产生应力的三次方成反比,因此将板厚减薄的方向上的疲劳寿命变为原来的1/(1.25×1.25×1.25)=0.51倍。可知当要求的疲劳寿命为40%以上时,即使是该截面也充分地满足性能。
实施例2
基于图9~图11来说明与上述实施方式2的形态相对应的实施例2。另外,在图9~图11中,对与图4、图5所示的部分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
实施例2的钢管柱结构物10在直径5m板厚40mm的钢管柱的基部设有开口部13(1m宽度×2m高度),作为取代设有开口部13的加强部件的以往例的结构,适用本发明而在设置有开口部13的部位使用变厚度钢板,使开口部13附近成为厚壁。
在实施例2中,使开口部13及其周围1m的区域即厚壁区域23的板厚比标准板厚区域21的板厚即40mm增加8mm,为48mm,使标准板厚区域21和厚壁区域23的边界形成8mm/m的锥形的锥面区域25。开口部13以外的部分是标准板厚,板厚不发生变化。
实施例2的钢管柱结构物10如下地制造。
轧制钢板为宽度(C方向)3m×长度(L方向)大约15.7m(5m×3.14=15.7m),如图12所示,通过将一片变厚度钢板27的L方向弯曲成环状并将端部焊接,从而制作多个圆形钢管。通过将该圆形钢管在高度方向上重叠并接合,从而制作钢管柱结构物10。
关于设置有开口部13的部位的第1圆形钢管10a、第2圆形钢管10b,使轧制钢板为LP钢板,开口部13的大约1m及其周边的1m即合计3m的区域的板厚为48mm,其两侧的1m的区域为2mm/m的锥形,除此以外的区域即作为圆周的一半的大约10.7m(L方向长度15.7-3-1-1=10.7m)为40mm的板厚。
第3圆形钢管10c在周向上没有板厚的变化。
若是以往的结构,需要在设置开口部13之后加入厚壁铸造部件、加强部件,但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使用变厚度钢板27来增厚板厚,由此压曲耐力提高,因此无需加强部件。
关于实施例2,图13是表示实施压曲分析后的结果的图表。图13的图表中,纵轴为基部阻力矩(KNmm),横轴为水平位移(mm),分别表示在开口部13设有加强部件的以往例(图表柱的○标记)、在开口部13未设置加强部件的比较例(图中的△标记)、使用LP钢板的实施例2(图中的●标记)。
从图13的图表可知,在设置开口部13且未进行加强的比较例中,从水平位移小的阶段开始耐力就降低。此外,在设置开口部13且进行加强的以往例中,在到达一定程度的水平位移之前耐力未降低,但当水平位移到达一定阶段以后耐力降低。与此相对,可知在实施例2中,即使水平位移变大,耐力也几乎不降低。
附图标记说明

Claims (7)

1.一种钢管柱结构物,由钢管形成,在高度方向上的至少一部分范围内,钢管柱结构物的与轴向垂直的截面处的钢管的板厚在周向上发生变化,所述钢管柱结构物是利用圆形钢管而形成,所述圆形钢管是将具有使板厚在轧制方向上发生变化的部分的钢板形成为圆环状而成,
板厚发生变化的区域从上至下地设置于周向的相同区域,并且
在将相同高度处的厚的部位的板厚与薄的部位的板厚之比设为变化率时,下部的厚的部位与薄的部位的变化率设定为大于上部的厚的部位与薄的部位的变化率,
在板厚在周向上发生变化的部位,以厚壁部和薄壁部借助锥面而连续的方式形成,该锥面的梯度为1/5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管柱结构物,其中,在钢管柱结构物的周面的一部分具有开口部,所述开口部形成在板厚厚的部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钢管柱结构物,其中,板厚在周向上发生变化的高度方向的一部分的范围是将圆形钢管在高度方向堆叠并接合而成,所述圆形钢管是将具有使板厚在轧制方向上发生变化的部分的钢板形成为圆环状而成。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钢管柱结构物,其中,在钢管周向上交替地形成板厚厚的区域和板厚薄的区域,厚的部位和薄的部位分别形成多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钢管柱结构物,其中,板厚厚的区域及板厚薄的区域各自彼此形成于线对称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钢管柱结构物,其中,板厚发生变化的区域只形成于高度方向的一部分区域。
7.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钢管柱结构物的制造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工序:
钢管制作工序,使一片包含在轧制方向上改变板厚的部分的钢板或将多片这种钢板接合而成的钢板形成为环状来制作钢管;及
钢管接合工序,将制作好的钢管堆叠并接合。
CN201180043565.2A 2010-09-09 2011-09-08 钢管柱结构物及其制造方法 Active CN10309762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02112 2010-09-09
JP2010-202112 2010-09-09
PCT/JP2011/071063 WO2012033228A1 (ja) 2010-09-09 2011-09-08 鋼管柱構造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97626A CN103097626A (zh) 2013-05-08
CN103097626B true CN103097626B (zh) 2016-03-16

Family

ID=458108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43565.2A Active CN103097626B (zh) 2010-09-09 2011-09-08 钢管柱结构物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EP (1) EP2615226B1 (zh)
JP (1) JP5146580B2 (zh)
KR (1) KR101536959B1 (zh)
CN (1) CN103097626B (zh)
DK (1) DK2615226T3 (zh)
MY (1) MY164689A (zh)
WO (1) WO201203322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551519B1 (en) * 2011-07-27 2015-08-26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Optimisation of a wind turbine
DE102012207179A1 (de) 2012-04-30 2013-10-31 Evonik Industries Ag Verschleißindikatorsystem für Offshore-Korrosionsschutz-Umhüllungssysteme
JP6126795B2 (ja) * 2012-05-15 2017-05-10 株式会社横河住金ブリッジ 大型鋼管を用いた緊急避難施設
CN103291551B (zh) * 2013-06-06 2016-01-27 江苏新誉重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整体偏航式海上漂浮风电场
ES2534261B1 (es) * 2013-10-18 2016-02-19 Gamesa Innovation & Technology, S.L. Hueco reforzado para torre de aerogenerador
CN104372892B (zh) * 2014-11-18 2016-09-28 中建钢构有限公司 多腔体组合巨柱及其制作方法
CN104866673B (zh) * 2015-05-28 2017-07-11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轴压加筋柱壳的开口补强方法
CN105625187A (zh) * 2015-12-31 2016-06-01 浙江舜杰建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大截面斜柱的混凝土的施工方法
DE102016205447A1 (de) * 2016-04-01 2017-10-05 Innogy Se Tragstruktur für eine Windenergieanlage
EP3372986A1 (en) 2017-03-08 2018-09-12 Ørsted Wind Power A/S Monitoring steel support structures for offshore wind turbines
DE102019120175A1 (de) 2019-07-25 2021-01-28 Wobben Properties Gmbh Verfahren zum Erzeugen eines Turmsegments und Turmsegment
CN112695910A (zh) * 2019-10-22 2021-04-23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核岛结构的自锁装配式防屈曲支撑
EP3825550B1 (de) 2019-11-21 2023-08-23 Wobben Properties GmbH Turmsegment und herstellungsverfahren
CN111778856A (zh) * 2020-06-12 2020-10-16 中铁大桥局第七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主塔钢筋的施工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12162A (en) * 1979-08-15 1982-01-26 Jonas Medney Reinforced pole
JPH09317085A (ja) * 1996-05-24 1997-12-09 Dai Ichi High Frequency Co Ltd 局部異形化金属管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FR2817893A1 (fr) * 2000-12-12 2002-06-14 Tubalco Mat tubulaire renforce
JP2004027740A (ja) * 2002-06-28 2004-01-29 Nakajima Steel Pipe Co Ltd 柱材用鋼管の継手構造
CN1646776A (zh) * 2002-04-19 2005-07-27 鲍尔特鲁西翁国际有限公司 用于复合电线杆的纤维结构
JP2005264535A (ja) * 2004-03-18 2005-09-29 Jfe Steel Kk 厚肉部を有する円形鋼管柱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688809A (zh) * 2002-10-01 2005-10-26 通用电气公司 风力涡轮塔用的成套组合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54518U (ja) * 1983-04-01 1984-10-17 新日本製鐵株式会社 不等厚冷間成形形鋼
JPS60104437U (ja) * 1983-12-21 1985-07-16 株式会社クボタ 地すべり防止用抑止杭
JPH0631068Y2 (ja) * 1987-11-27 1994-08-22 昭和アルミニウム株式会社 組立式カーポート
JPH06229067A (ja) * 1993-02-01 1994-08-16 Sekisui Chem Co Ltd 角形鋼柱の補強構造
JPH09125599A (ja) * 1995-10-30 1997-05-13 Kubota Corp 鋼管柱体
JPH11122764A (ja) * 1997-10-17 1999-04-30 Nippon Light Metal Co Ltd 電力供給線用電柱
JP2002165343A (ja) * 2000-11-22 2002-06-07 Sumikei-Nikkei Engineering Co Ltd 電力供給線用電柱
DE10323693B3 (de) * 2003-05-22 2004-09-09 Muhr Und Bender Kg Blechelemente aus flexibel gewalztem Bandmaterial
JP2005180239A (ja) * 2003-12-17 2005-07-07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Co Ltd 洋上風力発電装置の基礎
DK1856410T4 (en) * 2004-11-10 2018-08-27 Vestas Wind Sys As A WINDOW FOR A WINDMILL, A PROCEDURE FOR MANUFACTURING A TOWER AND APPLICATIONS THEREOF
JP4677811B2 (ja) * 2005-03-30 2011-04-27 Jfeスチール株式会社 差厚鋼板の圧延方法
KR100910172B1 (ko) * 2009-01-02 2009-07-30 두성중공업 주식회사 두께가 상이한 강판으로 웨브와 플랜지를 구성한 용접빔
JP5471380B2 (ja) * 2009-12-04 2014-04-16 新日鐵住金株式会社 洋上風力発電塔用大型溶接鋼管の高能率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12162A (en) * 1979-08-15 1982-01-26 Jonas Medney Reinforced pole
JPH09317085A (ja) * 1996-05-24 1997-12-09 Dai Ichi High Frequency Co Ltd 局部異形化金属管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FR2817893A1 (fr) * 2000-12-12 2002-06-14 Tubalco Mat tubulaire renforce
CN1646776A (zh) * 2002-04-19 2005-07-27 鲍尔特鲁西翁国际有限公司 用于复合电线杆的纤维结构
JP2004027740A (ja) * 2002-06-28 2004-01-29 Nakajima Steel Pipe Co Ltd 柱材用鋼管の継手構造
CN1688809A (zh) * 2002-10-01 2005-10-26 通用电气公司 风力涡轮塔用的成套组合件
JP2005264535A (ja) * 2004-03-18 2005-09-29 Jfe Steel Kk 厚肉部を有する円形鋼管柱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146580B2 (ja) 2013-02-20
JP2012077601A (ja) 2012-04-19
EP2615226A1 (en) 2013-07-17
WO2012033228A1 (ja) 2012-03-15
KR101536959B1 (ko) 2015-07-15
KR20130055658A (ko) 2013-05-28
MY164689A (en) 2018-01-30
CN103097626A (zh) 2013-05-08
EP2615226A4 (en) 2016-08-03
EP2615226B1 (en) 2017-09-06
DK2615226T3 (en) 2017-1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97626B (zh) 钢管柱结构物及其制造方法
CN100554608C (zh) 一种无梁楼盖连接钢筋混凝土柱的环式钢牛腿节点
CN103572895B (zh) 一种裂缝·损伤可控frp网格增强高耐久性钢筋混凝土柱结构
CN102235327B (zh) 用于风力涡轮机的钢塔
CN110629661A (zh) 一种抗震性能梯度墩柱及其建造方法
CN1175153C (zh) 可调组合式中空墙板
CN110485434B (zh) 一种用于深基坑支护的装配式环形钢结构内支撑结构体系及设计方法
CN202170573U (zh) 一种钢柱与混凝土柱的连接结构
CN205653892U (zh) 梁及延伸结构的连结用钢筋结构及钢筋混凝土结构
CN102051929A (zh) 配置钢骨的砌块砌体墙及制造方法
JP4970885B2 (ja) 土木構造用の波付け鋼板および同波付け鋼板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同波付け鋼板を用いて構築される構造物
CN104314313B (zh) 一种混凝土外墙预应力系统的建立方法
JP7126883B2 (ja) 鋼製セル構造物およびその施工方法
CN201250449Y (zh) 适用于张弦桁架双索张拉的铸钢节点
CN212248897U (zh) 一种新型复合约束方钢管混凝土柱
JP6160043B2 (ja) 鋼管柱構造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04703562U (zh) 一种敞口超深水池受力壁板结构
KR101315377B1 (ko) 해양구조물 과 그 제작방법 및 그 시공방법
JP4713218B2 (ja) 基礎構造
CN109518881A (zh) 一种可装配式冷弯薄壁型钢三角形截面格构柱
CN205153120U (zh) 屈曲约束支撑与混凝土梁柱t型钢锚固连接节点
CN204776942U (zh) 一种ii型双向子午线球面钢网壳
CN212104832U (zh) 一种预制一体化放射筋连接结构
CN214660634U (zh) 一种风电塔筒拉索用悬浮式转向器
CN218147753U (zh) 一种新型多边形波形腹板组合哑铃型钢管混凝土拱肋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