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96779B - 接收装置以及胶囊型内窥镜系统 - Google Patents

接收装置以及胶囊型内窥镜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96779B
CN103096779B CN201180040877.8A CN201180040877A CN103096779B CN 103096779 B CN103096779 B CN 103096779B CN 201180040877 A CN201180040877 A CN 201180040877A CN 103096779 B CN103096779 B CN 10309677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reception antenna
antenna
receiving system
type endosco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4087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96779A (zh
Inventor
小出直人
穗满政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lympu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lympu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lympus Corp filed Critical Olympu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0967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967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967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967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4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combined with photographic or television appliances
    • A61B1/041Capsule endoscopes for imag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002Operational features of endoscopes
    • A61B1/00004Operational features of endoscopes characterised by electronic signal processing
    • A61B1/00006Operational features of endoscopes characterised by electronic signal processing of control signa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002Operational features of endoscopes
    • A61B1/00011Operational features of endoscopes characterised by signal transmission
    • A61B1/00016Operational features of endoscopes characterised by signal transmission using wireless me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002Operational features of endoscopes
    • A61B1/00025Operational features of endoscopes characterised by power management
    • A61B1/00036Means for power saving, e.g. sleeping mode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physic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Endoscopes (AREA)
  • Measurement Of The Respiration, Hearing Ability, Form, And Blood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Organism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即使利用设置有有源电路的多个有源天线,也能够将电力消耗抑制为最低限度的接收装置以及胶囊型内窥镜系统。具备:多个接收天线(41~48),设置有有源电路(41b~48b);以及选择控制部(581),其进行以下控制:从多个接收天线(41~48)中选择要接收从外部发送来的无线信号的一个接收天线,并且仅对所选择的接收天线提供电力。

Description

接收装置以及胶囊型内窥镜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利用被检体外的天线接收从被检体内的胶囊型内窥镜发送的无线信号的接收装置以及胶囊型内窥镜系统。
背景技术
以往,在内窥镜领域中,已知一种在形成为能够导入患者等被检体的消化道内的大小的胶囊形状的壳体内内置有摄像功能、无线通信功能等的胶囊型内窥镜。该胶囊型内窥镜在经被检体的口吞服后,通过蠕动运动等而在消化管内等被检体内部进行移动。而且,依次拍摄被检体内部来生成图像数据,并依次无线发送该图像数据。
通过这样,从胶囊型内窥镜无线发送的图像数据经由设置在被检体的外部的接收天线被接收装置接收。该接收装置将经由接收天线接收到图像数据存储到内置的存储器中。
被检体携带具有无线通信功能和存储功能的接收装置,由此在吞服胶囊型内窥镜之后直到胶囊型内窥镜被排出为止的期间被检体能够自由地行动。在检查结束后,医生等检查者将接收装置的存储器中存储的图像数据取入到图像显示装置,使与由胶囊型内窥镜获得的图像数据对应的被检体内的图像、例如脏器图像显示在图像显示装置的显示器上。检查者观察显示器上显示的脏器图像等来进行被检体的诊断。
在从胶囊型内窥镜接收无线信号的情况下,在接收装置中一般将多个接收天线分散配置在被检体的外部,选择进行接收时接收强度最强的一个天线,并利用所选择的该天线来接收无线信号。例如,已知如下一种接收装置(参照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对配置在被检体的外部的多个天线进行接收切换,根据各天线的接收电场强度来检测作为无线信号的发送源的被检体内的胶囊型内窥镜的位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19111号公报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2414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另外,以往,上述接收装置的接收天线使用了被动天线,但为了提高传送特性,还能够考虑利用在接收天线中设置有有源电路(activecircuit)的有源天线(activeantenna)。
然而,在代替被动天线而使用了有源天线的情况下,为了接收从胶囊型内窥镜发送的无线信号,需要始终对有源天线提供电力。因此,即使在利用多个有源天线中的接收强度最强的有源天线来接收无线信号的情况下,也必须对其它有源天线提供电力,因此存在消耗多余的电力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利用设置有有源电路的多个有源天线,也能够将电力消耗抑制为最低限度的接收装置以及胶囊型内窥镜系统。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并达到目的,本发明所涉及的接收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多个接收天线,其设置有有源电路;以及选择控制部,其进行以下控制:从上述多个接收天线中选择要接收从外部发送来的无线信号的一个接收天线,并且仅对所选择的接收天线提供电力。
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接收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发明中,还具备异常检测部,该异常检测部根据对由上述选择控制部所选择的接收天线提供电力时的电压来检测上述所选择的接收天线的异常。
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接收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发明中,上述异常是上述所选择的接收天线的断路异常或者短路异常。
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接收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发明中,还具备异常信息附加部,在上述异常检测部检测出上述接收天线的异常的情况下,该异常信息附加部对由上述接收天线接收到的无线信号附加表示在上述接收天线发生了异常的异常信息。
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接收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发明中,还具备接收电场强度检测部,该接收电场强度检测部对上述多个接收天线分别接收到的接收电场强度进行检测,其中,上述选择控制部根据由上述接收电场强度检测部检测出的上述接收电场强度来选择要接收无线信号的接收天线。
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接收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发明中,还具备:天线选择切换开关部,其进行如下切换:从与上述多个接收天线分别连接的多个天线线缆中选择一个天线线缆来进行连接;以及天线电源切换选择部,其对从与上述多个接收天线分别连接的多个天线线缆中所选择的天线线缆提供电力,其中,上述选择控制部使上述天线选择切换开关部和上述天线电源切换选择部的切换动作同步地进行驱动。
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胶囊型内窥镜系统的特征在于,具备:胶囊型内窥镜,其被导入到被检体内,将该被检体内的图像数据以无线信号的形式发送到外部;以及接收装置,其具有:设置有有源电路的多个接收天线;以及选择控制部,其进行以下控制:从上述多个接收天线中选择要接收从上述胶囊型内窥镜发送的上述无线信号的一个接收天线,并且仅对所选择的接收天线提供电力。
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胶囊型内窥镜系统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发明中,上述接收装置还具备异常检测部,该异常检测部根据对由上述选择控制部所选择的接收天线提供电力时的电压来检测上述所选择的接收天线的异常。
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胶囊型内窥镜系统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发明中,上述异常是上述所选择的接收天线的断路异常或者短路异常。
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胶囊型内窥镜系统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发明中,上述接收装置还具备异常信息附加部,在上述异常检测部检测出上述接收天线的异常的情况下,该异常信息附加部对上述接收天线所接收到的无线信号附加表示在上述接收天线中发生了异常的异常信息。
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胶囊型内窥镜系统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发明中,上述接收装置还具备接收电场强度检测部,该接收电场强度检测部对上述多个接收天线分别接收到的接收电场强度进行检测,其中,上述选择控制部根据由上述接收电场强度检测部检测出的上述接收电场强度来选择要接收无线信号的接收天线。
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胶囊型内窥镜系统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发明中,上述接收装置还具备:天线选择切换开关部,其进行如下切换:从与上述多个接收天线分别连接的多个天线线缆中选择一个天线线缆来进行连接;以及天线电源切换选择部,其对从与上述多个接收天线分别连接的多个天线线缆中所选择的天线线缆提供电力,其中,上述选择控制部使上述天线选择切换开关部和上述天线电源切换选择部的切换动作同步地进行驱动。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选择控制部进行以下控制:从设置有有源电路的多个接收天线中选择某一个要接收从外部发送来的无线信号的接收天线,并且仅对所选择的接收天线提供电力。其结果是发挥以下效果:即使利用设置有有源电路的多个接收天线,也能够将电力消耗抑制为最低限度。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使用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接收装置的胶囊型内窥镜系统的概要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接收装置的概要结构的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接收装置的天线电源切换选择部与接收天线的连接关系的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接收装置的接收天线的切换定时的时序图。
图5是表示使用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的接收装置的胶囊型内窥镜系统的概要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接收装置以及胶囊型内窥镜系统。此外,在以下说明中,作为本发明所涉及的接收装置以及胶囊型内窥镜系统的一例,例示了包括被导入到被检体的体内来拍摄被检体的体内图像的胶囊型内窥镜的胶囊型内窥镜系统,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胶囊型内窥镜系统1具备:胶囊型内窥镜3,其拍摄被检体2内的体内图像;接收装置4,其接收通过被导入到被检体2内部的胶囊型内窥镜3无线发送的无线信号;以及图像显示装置5,其显示与由胶囊型内窥镜3拍摄到的被检体2内的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
胶囊型内窥镜3具有拍摄被检体2内的摄像功能和将拍摄被检体2内而得到的图像数据发送到接收装置4的无线通信功能。胶囊型内窥镜3通过被吞入到被检体2内而通过被检体2内的食道,并通过消化管腔的蠕动运动而在体腔内进行移动。胶囊型内窥镜3一边在体腔内进行移动一边以极短的时间间隔例如0.5秒的间隔来对被检体2的体腔内依次拍摄,生成拍摄到的被检体2内的图像数据并依次发送到接收装置4。在这种情况下,胶囊型内窥镜3生成包含图像数据的发送信号,将对生成的该发送信号进行调制而得到的无线信号无线发送到接收装置4。
接收装置4具有多个接收天线41~48。接收装置4经由各接收天线41~48接收从胶囊型内窥镜3无线发送的无线信号。接收装置4按每个接收天线41~48检测从胶囊型内窥镜3接收到的无线信号的接收电场强度,并且根据接收到的无线信号来获取被检体2内的图像数据。接收装置4将各接收天线41~48的接收电场强度信息和表示时刻的时刻信息等与接收到的图像数据相对应地存储到存储器中。
在通过胶囊型内窥镜3进行拍摄期间、例如胶囊型内窥镜3经被检体2的口导入后,在消化管内通过并从被检体2排出为止的期间,由被检体2携带接收装置4。在通过胶囊型内窥镜3进行的检查结束后,从被检体2卸下接收装置4,为了传送从胶囊型内窥镜3接收到的图像数据等的信息,将接收装置4与图像显示装置5相连接。
各接收天线41~48被配置在被检体2的体外表面上的规定位置、例如与胶囊型内窥镜3的通过路径即被检体2内的各脏器相对应的位置处。此外,也可以与检查或者诊断等的目的相应地对接收天线41~48的配置进行任意变更。并且,不必限定解释为接收天线的数量为8个,既可以少于8个也可以多于8个。
图像显示装置5利用具备液晶显示器等显示部的工作站或者个人计算机来构成。图像显示装置5显示与经由接收装置4获取到的被检体2内的图像数据相对应的图像。图像显示装置5连接有从接收装置4的存储器读取图像数据的托架5a以及键盘、鼠标等操作输入设备5b。托架5a在被安装了接收装置4时从接收装置4的存储器获取图像数据、与该图像数据相关联的接收强度信息、时刻信息以及胶囊型内窥镜3的识别信息等相关信息,并将获取到的各种信息传送到图像显示装置5。操作输入设备5b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由此,用户在对操作输入设备5b进行操作的同时,一边查看图像显示装置5依次显示的被检体2内的图像,一边观察被检体2内部的生物体部位例如食道、胃、小肠以及大肠等,来诊断被检体2。
接着,对图1所示的接收装置的结构进行详细地说明。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接收装置4的结构的框图。
如图2所示,接收装置4具有:上述各接收天线41~48;天线切换选择开关部49,其对接收天线41~48进行择一地交替切换;接收电路50,其对通过由天线切换选择开关部49所选择的各接收天线41~48中的某一个接收天线接收到的无线信号进行解调等处理;信号处理电路51,其进行从由接收电路50输出的无线信号中提取图像数据等的信号处理;接收电场强度检测部52,其根据从接收电路50输出的无线信号的强度来检测接收电场强度;天线电源切换选择部53,其对接收天线41~48进行择一地交替切换并对接收天线41~48中的某一个接收天线提供电力;显示部54,其显示与从胶囊型内窥镜3接收到的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存储部55,其存储包含从胶囊型内窥镜3接收到的图像数据的各种信息;I/F部56,其经由托架5a来与图像显示装置5进行相互方向地发送和接收;电源部57,其对接收装置4的各部提供电力;以及控制部58,其控制接收装置4的动作。
接收天线41具有天线部41a、有源电路41b以及天线线缆41c。天线部41a例如利用开放式的天线构成,接收从胶囊型内窥镜3发送的无线信号。有源电路41b与天线部41a相连接,进行天线部41a的阻抗匹配以及接收到的无线信号的放大、衰减等。天线线缆41c利用同轴线缆构成,一端与有源电路41b相连接,而另一端分别与接收装置4的天线切换选择开关部49和天线电源切换选择部53电气连接。天线线缆41c将由天线部41a接收到的无线信号传送给接收装置4,并且将从接收装置4提供的电力传送给有源电路41b。此外,接收天线42~48具有与接收天线41相同的结构,因此省略说明。并且,以下,在表示各接收天线41~48中的某一个接收天线的情况下,设为接收天线40(天线部40a、有源电路40b以及天线线缆40c)来进行说明。
天线切换选择开关部49以机械式开关或者半导体开关等构成。天线切换选择开关部49经由电容器C1分别与各接收天线41~48电气连接。在从控制部58输入了切换为要接收无线信号的接收天线40的切换信号S1的情况下,天线切换选择开关部49选择切换信号S1所指示的接收天线40,并将经由所选择的该接收天线40接收到的无线信号输出到接收电路50。分别连接于各接收天线41~48的电容器的容量与电容器C1的容量相等。
接收电路50对通过由天线切换选择开关部49所选择的接收天线40接收到的无线信号进行规定的处理、例如解调、放大等处理,并分别输出到信号处理电路51和接收电场强度检测部52。
信号处理电路51从由接收电路50输入的无线信号中提取图像数据,对提取出的图像数据进行规定的处理、例如各种图像处理、A/D转换处理等并输出到控制部58。
接收电场强度检测部52对与从接收电路50输入的无线信号的强度相应的接收电场强度进行检测,将与检测出的接收电场强度对应的接收电场强度信号(RSSI:ReceivedSignalStrengthIndicator)输出到控制部58。
天线电源切换选择部53分别经由线圈L1与各接收天线41~48电气连接。天线电源切换选择部53针对由天线切换选择开关部49选择的接收天线40来向天线线缆40c提供电力。天线电源切换选择部53具有电源切换选择开关部531和异常检测部532。此外,与各接收天线41~48分别连接的线圈的电气特性与线圈L1的电气特性相同。
电源切换选择开关部531以机械式开关或半导体开关等构成。在从控制部58输入了选择要提供电力的接收天线40的选择信号S2的情况下,电源切换选择开关部531选择该选择信号S2所指示的接收天线40,仅对所选择的该接收天线40提供电力。
在要提供电力的接收天线40中发生了异常的情况下,异常检测部532将表示在要提供电力的接收天线40中发生了异常的异常信号输出到控制部58。
显示部54利用由液晶或者有机EL(ElectroLuminescence:有机电致发光)等构成的显示面板构成。显示部54显示与由胶囊型内窥镜3拍摄到的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接收装置4的动作状态、被检体2的患者信息以及检查日期和时间等各种信息。
存储部55利用被固定地设置在接收装置4的内部的快闪存储器、RAM(RandomAccess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等半导体存储器构成。存储部55存储由胶囊型内窥镜3拍摄到的图像数据、与该图像数据对应的各种信息例如胶囊型内窥镜3的位置信息、胶囊型内窥镜3的朝向信息、接收电场强度信息以及对接收到无线信号的接收天线进行识别的识别信息等。存储部55存储接收装置4要执行的各种程序等。此外,对于存储部55,将信息从外部存储到存储卡等记录介质中,另外也可以使存储部55具备作为读出记录介质所存储的信息的记录介质接口的功能。
I/F部56具有作为通信接口的功能,经由托架5a来与图像显示装置5进行相互方向地发送和接收。
电源部57利用相对于接收装置4拆装自如的电池以及对接通、断开状态进行切换的开关部构成。电源部57在接通状态下对接收装置4的各结构部提供必要的驱动电力,在断开状态下使对接收装置4的各结构部提供的驱动电力停止。
控制部58利用CPU(Central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单元)等构成。控制部58从存储部55读出程序并执行该程序,进行针对构成接收装置4的各部的指示、数据的传送等并统一控制接收装置4的动作。控制部58具有选择控制部581以及异常信息附加部582。
选择控制部581进行以下控制:选择要接收从胶囊型内窥镜发送的无线信号的一个接收天线40,并且仅对所选择的接收天线40提供电力。具体地说,选择控制部581进行以下控制:根据由接收电场强度检测部52检测出的各接收天线41~48的电场接收强度来选择要接收从胶囊型内窥镜3发送的无线信号的一个接收天线40,并且仅对所选择的接收天线40提供电力。选择控制部581每隔规定的定时例如每隔100msec驱动天线切换选择开关部49,从各接收天线41~48中依次选择要接收无线信号的接收天线40并使接收电场强度检测部52检测接收电场强度。
在异常检测部532检测出在各接收天线41~48中的某一个接收天线异常的情况下,异常信息附加部582对由接收天线40接收到的无线信号附加表示在各接收天线41~48中的某一个接收天线发生了异常的异常信息并输出到存储部55。具体地说,异常信息附加部582针对信号处理电路51对由接收天线40接收到的无线信号进行信号处理而得到的图像数据附加异常信息(标志)并输出到存储部55。
在此,参照图3对以天线电源切换选择部53为中心的结构进行说明。图3是表示以天线电源切换选择部53为中心的结构的框图。如图3所示,在天线电源切换选择部53中,电源切换选择开关部531与异常检测部532彼此电气连接。
电源切换选择开关部531的一端与各接收天线41~48相连接,而另一端经由检测用电阻R与电源部57相连接。例如在从控制部58输入了选择要提供电力的接收天线41的选择信号S2的情况下,电源切换选择开关部531仅选择该选择信号S2所指示的接收天线41,将所选择的该接收天线41与电源部57电气连接。由此,经由电源切换选择开关部531和天线线缆41c对有源电路41b提供电力。
以从将检测用电阻R与电源切换选择开关部531相连接的传送路径60的中途分支出的方式来设置异常检测部532。异常检测部532具有检测接收天线40的断路异常的断路异常检测电路533以及检测接收天线40的短路异常的短路异常检测电路534。
断路异常检测电路533具有比较器533a,该比较器533a将被输入的电压与阈值电压Vγ进行比较,输出该结果来作为检测信号S3。被输入到比较器533a的一个输入为阈值电压Vγ,被输入到比较器533a的另一个输入为来自传送路径60的电压。在电源切换选择开关部531选择了接收天线41的情况下,当在天线线缆41c中没有发生断路异常时,从传送路径60输入的电压为阈值电压Vγ以下,因此比较器533a将表示从传送路径60输入的电压为阈值电压Vγ以下的检测信号S3Lo输出到控制部58。其结果是,控制部58判断为在接收天线41中没有发生断路异常。
另一方面,在电源切换选择开关部531选择了接收天线41的情况下,当在天线线缆41c中存在断路异常时,从传送路径60输入的电压超出阈值电压Vγ,因此比较器533a输出表示从传送路径60输入的电压超出阈值电压Vγ的检测信号S3Hi。其结果是,控制部58判断为在接收天线41中发生了断路异常。此外,在接收天线40中没有发生断路异常的情况下,分支点P1的电压为电压Vα,另一方面,在接收天线40中发生了断路异常的情况下,在检测用电阻R的电压效果几乎不存在,因此分支点P1的电压为与电源电压相同的电压Vβ。因此,阈值电压Vγ被设定为电压Vα与电压Vβ之间的电压(Vα<Vγ<Vβ)。
短路异常检测电路534具有比较器534a,该比较器534a将被输入的电压与阈值电压Vx进行比较,并输出该结果来作为检测信号S4。被输入到比较器534a的一端的输入为阈值电压Vx,被输入到比较器534a的另一端的输入为来自传送路径60的电压。在电源切换选择开关部531选择了接收天线41的情况下,当在天线线缆41c中未发生短路异常时,从传送路径60输入的电压超出阈值电压Vx,因此比较器534a将表示从传送路径60输入的电压超出阈值电压Vx的检测信号S4Hi输出到控制部58。其结果是,控制部58判断为在接收天线41中未发生短路异常。
另一方面,在电源切换选择开关部531选择了接收天线41的情况下,当在天线线缆41c中发生了短路异常时,从传送路径60输入的电压为阈值电压Vx以下,因此比较器534a将表示从传送路径60输入的电压为阈值电压Vx以下的检测信号S4Lo输出到控制部58。其结果是,控制部58判断为在接收天线41中发生了短路异常。此外,在接收天线40中发生了短路异常的情况下,分支点P2的电压为接地的电压VG(=0)。因此,将阈值电压Vx设定为在电压Vα与电压VG之间(VG<Vx<Vα)。
对在像这样构成的接收装置4中由选择控制部581进行的天线切换处理和电源切换处理进行说明。图4是选择控制部581所进行的天线切换处理和电源切换处理的时序图。
如图4所示,首先,伴随接收装置4的启动,选择控制部581进行以下控制:每隔规定的定时例如每隔100msec使天线切换选择开关部49进行切换并选择接收天线,针对天线电源切换选择部53向所选择的接收天线提供电力。此时,断路异常检测电路533和短路异常检测电路534分别对由选择控制部581依次切换并所选择的接收天线40的断路异常和短路异常进行检测,将该检测结果输出到控制部58。控制部58根据断路异常检测电路533和短路异常检测电路534各自的检测结果来判断在各接收天线41~48中是否发生异常。此外,控制部58也可以将各接收天线41~48的检测结果输出到显示部54。由此,用户能够确认是否在各接收天线41~48中的某一个接收天线中发生了异常,因此能够预先防止由于接收天线的异常而导致检查无效。
在与接收装置4的启动伴随的预处理之后,胶囊型内窥镜3被导入被检体2内。伴随该导入,选择控制部581进行以下控制:每隔规定的定时依次切换并选择要接收从胶囊型内窥镜3发送的无线信号的接收天线,并仅对所选择的接收天线提供电力。
接着,选择控制部581选择由接收电场强度检测部52检测出的、各接收天线41~48中的接收电场强度最强的接收天线,并且仅对所选择的接收天线提供电力。在图4所示的情况下,选择控制部581选择接收天线45,并且仅对接收天线45提供电力。
之后,选择控制部581进行以下控制:每隔规定的定时切换并选择要接收从胶囊型内窥镜3发送的无线信号的接收天线40,仅对所选择的接收天线40提供电力,直到胶囊型内窥镜3从被检体2内排出为止。此时,断路异常检测电路533和短路异常检测电路534分别对由选择控制部581所选择的接收天线40的断路异常和短路异常进行检测,并将该检测结果输出到控制部58。控制部58根据断路异常检测电路533和短路异常检测电路534各自的检测结果来判断在各接收天线41~48中是否发生异常。
在各接收天线41~48中的某一个接收天线发生了异常的情况下,异常信息附加部582对由接收天线41~48中的某一个接收天线接收并通过信号处理电路51进行信号处理而得到的图像数据附加表示在接收天线41~48中的某一个接收天线中发生了异常的异常信息,并存储到存储部55。由此,当在图像显示装置5中显示由胶囊型内窥镜3拍摄到的被检体2内的图像时,图像显示装置5显示对图像数据附加的异常信息,因此用户在任何时刻均能够判断在接收天线40中是否发生了异常,并且能够判断图像数据能否用于检查。
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选择控制部581从接收天线41~48中选择某一个要接收从外部发送来的无线信号的接收天线,并且仅对所选择的接收天线40提供电力。其结果是,即使利用设置有有源电路的多个有源天线也能够将电力消耗抑制为最低限度,并且能够降低由各接收天线41~48之间的干扰造成的影响。
并且,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针对由选择控制部581所选择的接收天线40,断路异常检测电路533和短路异常检测电路534分别检测接收天线40的断路异常和短路异常,并将该检测结果输出到控制部58。其结果是,控制部58能够在胶囊型内窥镜3和接收装置4的启动或者被检体2的检查过程中容易地判断在接收天线40中是否发生异常。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检测用电阻R兼作电流限制电阻,因此防止由接收天线40的短路异常导致过电流流到接收装置4内。由此,不会烧毁接收装置4的各结构的电路,仅更换发生了短路异常的接收天线40即可。
(其它实施方式)
另外,在上述一个实施方式中,设置有有源电路的多个接收天线被单独配置在被检体的体外表面上的规定位置处,但例如也可以将设置有有源电路的多个接收天线配置在呈片状的一个板上。
图5是表示使用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的接收装置的胶囊型内窥镜系统的概要结构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接收装置200具有接收天线单元201。接收天线单元201呈片状并具有设置有有源电路的多个接收天线202~209以及将接收天线单元201与接收装置200相连接的天线线缆210。
根据像这样构成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变形例,通过减少将各接收天线202~209与接收装置200相连接的天线线缆210的数量,能够减轻被检体2的负担,减少天线线缆210的故障发生。并且,在各接收天线202~209中设置有有源电路,因此各接收天线202~209不与被检体2相贴合,就能够接收从胶囊型内窥镜3发送的无线信号。
另外,在上述一个实施方式中,以开放式天线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不特别限定天线的种类,例如可以使用在环形天线设置有有源电路的天线。
另外,在上述一个实施方式中,异常检测部532根据电压检测出了接收天线40的异常,但例如也可以根据电流和/或者电力来检测接收天线40的异常。并且,异常检测部532可以将电压、电流以及电力相组合来检测接收天线40的异常。
另外,在上述一个实施方式中,图像显示装置5能够利用各种方法来获取由胶囊型内窥镜3拍摄到的体内图像数据。例如,在接收装置4中,可以代替内置的存储部55而使用USB存储器、小型快闪存储器(CompactFlash,注册商标)之类的可相对于接收装置4进行拆装的存储卡。在这种情况下,在将来自胶囊型内窥镜3的图像数据存储到存储器之后,从接收装置4仅卸下该存储器,例如将存储器插入到图像显示装置5的USB端口等即可。或者,也可以对图像显示装置5设置与外部装置进行通信的功能,使得通过有线或者无线通信从接收装置4获取图像数据。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容易地导出更进一步的效果、变形例。由此,本发明的更为广泛的方式并不限定于如上述那样表示并记述的特定的详细内容和代表性的实施方式。因而,在不脱离由所附的权利要求及其等价物定义的总的发明的概念的精神或者范围的情况下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附图标记说明
1:胶囊型内窥镜系统;2:被检体;3:胶囊型内窥镜;4、200:接收装置;5:图像显示装置;5a:托架;5b:操作输入设备;41~48、202~209:接收天线;41a~48a:天线部;41b~48b:有源电路;41c~48c、210:天线线缆;49:天线切换选择开关部;50:接收电路;51:信号处理电路;52:接收电场强度检测部;53:天线电源切换选择部;54:显示部;55:存储部;56:I/F部;57:电源部;58:控制部;60:传送路径;531:电源切换选择开关部;532:异常检测部;533:断路异常检测电路;533a、534a:比较器;534:短路异常检测电路;581:选择控制部;582:异常信息附加部;201:接收天线单元。

Claims (9)

1.一种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多个接收天线,其设置有有源电路;
选择控制部,其进行以下控制:从上述多个接收天线中选择要接收从外部发送来的包含图像数据的无线信号的一个接收天线,并且仅对所选择的接收天线提供电力;
异常检测部,其根据对由上述选择控制部所选择的接收天线提供电力时的电压来检测上述所选择的接收天线的异常;
异常信息附加部,其在上述异常检测部检测出上述所选择的接收天线的异常的情况下,对由上述所选择的接收天线接收到的无线信号中包含的图像数据附加表示在上述所选择的接收天线中发生了异常的异常信息;以及
存储部,其存储上述图像数据,
其中,上述异常信息附加部对针对上述无线信号进行信号处理后的图像数据附加上述异常信息并存储到上述存储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异常是上述所选择的接收天线的断路异常或者短路异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接收电场强度检测部,该接收电场强度检测部对上述多个接收天线分别接收到的接收电场强度进行检测,
其中,上述选择控制部根据由上述接收电场强度检测部检测出的上述接收电场强度来选择要接收无线信号的接收天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天线选择切换开关部,其进行如下切换:从与上述多个接收天线分别连接的多个天线线缆中选择一个天线线缆来进行连接;以及
天线电源切换选择部,其对从与上述多个接收天线分别连接的多个天线线缆中所选择的天线线缆提供电力,
其中,上述选择控制部使上述天线选择切换开关部和上述天线电源切换选择部的切换动作同步地进行驱动。
5.一种胶囊型内窥镜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
胶囊型内窥镜,其被导入到被检体内,将包含该被检体内的图像数据的无线信号发送到外部;以及
接收装置,其具有:设置有有源电路的多个接收天线;选择控制部,其进行以下控制:从上述多个接收天线中选择要接收从上述胶囊型内窥镜发送的包含上述图像数据的无线信号的一个接收天线,并且仅对所选择的接收天线提供电力;异常检测部,其根据对由上述选择控制部所选择的接收天线提供电力时的电压来检测上述所选择的接收天线的异常;异常信息附加部,其在上述异常检测部检测出上述所选择的接收天线的异常的情况下,对由上述所选择的接收天线接收到的无线信号中包含的图像数据附加表示在上述所选择的接收天线中发生了异常的异常信息;以及存储部,其存储上述图像数据,其中,上述异常信息附加部对针对上述无线信号进行信号处理后的图像数据附加上述异常信息并存储到上述存储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胶囊型内窥镜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异常是上述所选择的接收天线的断路异常或者短路异常。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胶囊型内窥镜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接收装置还具备接收电场强度检测部,该接收电场强度检测部对上述多个接收天线分别接收到的接收电场强度进行检测,
其中,上述选择控制部根据由上述接收电场强度检测部检测出的上述接收电场强度来选择要接收无线信号的接收天线。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胶囊型内窥镜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接收装置还具备:
天线选择切换开关部,其进行如下切换:从与上述多个接收天线分别连接的多个天线线缆中选择一个天线线缆来进行连接;以及
天线电源切换选择部,其对从与上述多个接收天线分别连接的多个天线线缆中所选择的天线线缆提供电力,
其中,上述选择控制部使上述天线选择切换开关部和上述天线电源切换选择部的切换动作同步地进行驱动。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胶囊型内窥镜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图像显示装置,上述图像显示装置显示上述图像数据和对上述图像数据附加的上述异常信息。
CN201180040877.8A 2010-11-29 2011-11-22 接收装置以及胶囊型内窥镜系统 Active CN10309677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65759 2010-11-29
JP2010265759 2010-11-29
PCT/JP2011/076932 WO2012073763A1 (ja) 2010-11-29 2011-11-22 受信装置およびカプセル型内視鏡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96779A CN103096779A (zh) 2013-05-08
CN103096779B true CN103096779B (zh) 2015-12-02

Family

ID=461717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40877.8A Active CN103096779B (zh) 2010-11-29 2011-11-22 接收装置以及胶囊型内窥镜系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30012774A1 (zh)
EP (1) EP2647329A4 (zh)
JP (1) JP5143313B2 (zh)
CN (1) CN103096779B (zh)
WO (1) WO201207376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98630B1 (ja) * 2012-06-08 2014-05-21 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カプセル型内視鏡装置および受信装置
US9645183B2 (en) * 2014-08-20 2017-05-09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Methods, systems, and products for power management in cable assemblies
US10348787B2 (en) * 2015-08-27 2019-07-09 The Boeing Company Flight data recorder streaming (FDRS) solution
EP3477868B1 (en) * 2016-06-23 2024-01-10 LG Electronics Inc. Communication signal compensator
JP6405496B1 (ja) * 2017-03-24 2018-10-17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ホルダー
CN113271836A (zh) * 2019-01-11 2021-08-17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胶囊型内窥镜系统和接收装置
WO2020202531A1 (ja) * 2019-04-04 2020-10-08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受信システム
KR102411712B1 (ko) * 2020-03-26 2022-06-22 주식회사 레인보우솔루션 인체통신에 적합한 다채널 통신 커넥터 장치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10028A (zh) * 2004-09-07 2007-08-01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天线单元及使用该天线单元的接收装置
CN101099658A (zh) * 2006-07-05 2008-01-09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生物体内信息获取装置
CN101259008A (zh) * 2004-01-07 2008-09-10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接收装置
CN101262809A (zh) * 2005-09-09 2008-09-10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接收装置、监视装置及使用它们的被检体内信息获取系统
CN101262810A (zh) * 2005-09-09 2008-09-10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接收装置
CN101267763A (zh) * 2005-09-22 2008-09-17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接收装置
CN101291614A (zh) * 2005-10-19 2008-10-22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接收装置以及使用了它的被检体内信息获取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01790B2 (en) * 2001-01-17 2004-10-05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Structure for multiple antenna configurations
US6947787B2 (en) * 2001-12-21 2005-09-20 Advanced Cardiovascular Systems, Inc. System and methods for imaging within a body lumen
WO2004100776A1 (ja) * 2003-05-14 2004-11-25 Olympus Corporation カプセル型医療装置
JP4455106B2 (ja) * 2004-03-12 2010-04-21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受信装置、送信装置および送受信システム
DE602005027311D1 (de) * 2004-02-06 2011-05-19 Olympus Corp Empfänger
JP4040585B2 (ja) * 2004-02-19 2008-01-30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適応アレーアンテナによる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方法
JP4384544B2 (ja) * 2004-05-25 2009-12-16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受信装置
WO2006028134A1 (ja) * 2004-09-07 2006-03-16 Olympus Corporation アンテナユニット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受信装置
JP4398414B2 (ja) * 2005-08-19 2010-01-13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受信装置
AU2006285874B2 (en) * 2005-08-29 2009-10-29 Olympus Corporation Receiver apparatus
US8036615B2 (en) * 2005-09-02 2011-10-11 Olympus Corporation Portable simplified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and receiving system
WO2007029570A1 (ja) * 2005-09-09 2007-03-15 Olympus Corporation 受信装置
JP4827486B2 (ja) * 2005-10-20 2011-11-30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無線型被検体内情報取得システム
US20100022833A1 (en) * 2005-09-09 2010-01-28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Receiving apparatus, monitor apparatus, and intra-subject information acquiring system employing the same
US8038608B2 (en) * 2005-09-09 2011-10-18 Olympus Corporation Body-cavity image observation apparatus
EP1927314B1 (en) * 2005-09-22 2011-11-30 Olympus Corporation Receiver
JP2009135559A (ja) * 2006-03-17 2009-06-18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2007289528A (ja) * 2006-04-26 2007-11-08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アンテナユニットおよび受信装置
JP5096115B2 (ja) * 2007-11-28 2012-12-12 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被検体内情報取得システムおよび被検体内導入装置
JP4643730B2 (ja) * 2009-07-21 2011-03-02 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生体内情報取得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59008A (zh) * 2004-01-07 2008-09-10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接收装置
CN101010028A (zh) * 2004-09-07 2007-08-01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天线单元及使用该天线单元的接收装置
CN101262809A (zh) * 2005-09-09 2008-09-10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接收装置、监视装置及使用它们的被检体内信息获取系统
CN101262810A (zh) * 2005-09-09 2008-09-10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接收装置
CN101267763A (zh) * 2005-09-22 2008-09-17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接收装置
CN101291614A (zh) * 2005-10-19 2008-10-22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接收装置以及使用了它的被检体内信息获取系统
CN101099658A (zh) * 2006-07-05 2008-01-09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生物体内信息获取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96779A (zh) 2013-05-08
EP2647329A1 (en) 2013-10-09
US20130012774A1 (en) 2013-01-10
JP5143313B2 (ja) 2013-02-13
JPWO2012073763A1 (ja) 2014-05-19
WO2012073763A1 (ja) 2012-06-07
EP2647329A4 (en) 2016-01-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96779B (zh) 接收装置以及胶囊型内窥镜系统
CN101321488B (zh) 接收装置
CN102905607B (zh) 天线装置
US8175559B2 (en) Receiving apparatus
KR100889093B1 (ko) 피검체 내 도입 장치, 피검체 외부 장치, 피검체 내 도입 장치 및 피검체 외부 장치를 갖는 무선형 피검체 내 정보 취득 시스템, 피검체 외부 장치를 포함하는 베스트 및 복수의 전력 공급 신호 송신 수단으로부터 하나의 전력 공급 신호 송신 수단을 선택하기 위한 방법
CN103889300B (zh) 天线连接单元、接收强度校正装置以及胶囊型内窥镜系统
KR20060013520A (ko) 무선형 피검체 내 정보 취득 시스템 및 피검체 내 도입장치
JP4847075B2 (ja) 受信装置
US20060241578A1 (en) Body-insertable apparatus
US7959560B2 (en) Body insertable apparatus having a protection circuit
JP2006075538A (ja) アンテナ検査装置およびアンテナユニッ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1109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after: Olympus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before: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