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91305A - 电化学发光检测喹诺酮类抗生素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化学发光检测喹诺酮类抗生素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91305A
CN103091305A CN2013100132504A CN201310013250A CN103091305A CN 103091305 A CN103091305 A CN 103091305A CN 2013100132504 A CN2013100132504 A CN 2013100132504A CN 201310013250 A CN201310013250 A CN 201310013250A CN 103091305 A CN103091305 A CN 1030913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lution
ofloxacin
binuclear
metal complex
concent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1325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91305B (zh
Inventor
刘凤玉
孙世国
高玉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31001325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091305B/zh
Publication of CN1030913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913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913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9130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Chemical Reac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使用具有下列通式的双核联吡啶钌/锇金属配合物电化学发光检测喹诺酮类抗生素的方法,(L)2M-L’-M’(L)2通式中:M、M’为Ru或Os,L选自2,2’-联吡啶或1,10-邻菲咯啉,L’选自以下配体:

Description

电化学发光检测喹诺酮类抗生素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化学发光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化学发光检测喹诺酮类抗生素的方法。
背景技术
喹诺酮类抗生素(FQs)是一类全合成的抗菌药物,具有抗菌效果好、动力学特征好、作用机制独特等优点。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已发展到第四代,广泛应用于人体以及生物体各种病菌感染的治疗中。目前最常用的几种喹诺酮类抗生素有:氧氟沙星(OFLX)、左氧氟沙星(LVFX)、诺氟沙星(NFLX)、环丙沙星(CPFX)。但是,随着喹诺酮类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其可能产生的毒副作用和不良影响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有证据显示在人体及生物体中残留的喹诺酮类抗生素会使病菌产生抗药性(A.W.Knight,et al.,Analyst,1996,121,101R),从而影响人体及生物体的病菌治疗。还有可能对人体及生物体器官产生毒害作用,不良反应大多数是胃肠道反应,偶见头晕、头痛等中枢神经系统反应。最令人震惊的是有报道显示喹诺酮类抗生素有诱发心律失常的潜在危险(D.Katritsis,et al.,Pacing Clin Electrophysiol,2003,26(12),2317;R.C.Owens,et al.,Pharmacotherapy,2002,22(5),663;刘芳等,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8,8(12),2596)。同时,喹诺酮类抗生素在食品中残留不仅会对人们的健康造成危害,还可能对经济发展造成影响,近年来因为食品中喹诺酮类抗生素残留量超标造成的拒收、退货和索赔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对外货易和国际形象。许多国家出台了新的关于喹诺酮类抗生素在食品中的最大残留量的规定,例如:欧盟规定诺氟沙星在家禽以及猪等的可食用组织中的最大残留量为50μg/kg;氧氟沙星在牛奶等乳制品中的最大残留量为75μg/kg。因此,严格规范使用、监测喹诺酮类抗生素在人体、生物体以及食品中的残留量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药物制剂及生物体中喹诺酮类抗生素的检测方法主要有高效液相色谱法(张娜锋等,中药药师,2006,9(6),507;马素英等,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6),11177;刘明生等,饲料工业,2007,28(21),39)、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厉文辉等,分析测试学报,2009,29(10),987;包晓丽等,分析化学,研究报告,2009,37(03),389)、微生物效价法(郑晶等,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6,16(01),79)、分光光度法(邵耀东等,畜牧与兽医,2010,42(10),63)、荧光光度法(鲍霞,光谱实验室,2001,18(2),265)、化学发光法(刘二保等,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4,124(14),399;CN102565401A)等。但这些方法存在操作复杂、仪器价格比较昂贵、应用有毒试剂、灵敏度有待提高等缺点。因此迫切需要建立一种灵敏度高、操作简便的方法实现对喹诺酮类抗生素的监控。
电化学发光(ECL)是被测物在电极表面直接氧化产生的电活性物质经历电子转移反应形成激发态后激发态能量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电化学发光检测法因具有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仪器操作简便等优点而备受关注,已被广泛应用于分析化学中的各个领域。利用商品化单核联吡啶钌金属配合物Ru(bpy)3 2+(结构如下所示)ECL检测喹诺酮类抗生素已见报道(K.Suzuki,et al.,ShokuhinEiseigaku Zasshi,1999,23-40;B.Deng,et al.,Anal.Bioanal.Chem.2006,385,1336)。但是,通过此方法检测喹诺酮类抗生素时,所需要的Ru(bpy)3 2+浓度较高,并且线性范围不宽,特别是在检测某些喹诺酮类抗生素时,无法满足食品中最大残留限量的检测要求。例如:Ru(bpy)3 2+ECL检测恩诺沙星时,检测限为3.0×10-8mol/L(Zhifeng Fu,et al.,Chromatographia,2009,69,1101),而恩诺沙星在牛奶、肌肉、脂肪等食品中的最大残留限量为100μg/kg(2.7×10-8mol/L);Ru(bpy)3 2+ECL检测环丙沙星时,检出限为2.0×10-7mol/L(Matthew S.Burkhead,et al.,Analytica chimica acta,2008,613,152),而环丙沙星在牛奶、肉类食品中的最大残留量为100μg/kg(3.0×10-8mol/L)。
双核联吡啶钌金属配合物是通过不同长度的饱和碳链将两个Ru(bpy)3 2+发光中心连接起来,两个发光中心之间存在着较强的协同增效作用。利用铂电极进行测定时,n=8的双核联吡啶钌金属配合物ECL发光强度比商品化Ru(bpy)3 2+高25倍以上,利用它代替Ru(bpy)3 2+作为发光物质检测三丙胺时,检出限可以达到1.0×10-16mol/L(Shiguo Sun,et al.,Anal.Chem.,2009,81(24),10227)。然而目前利用双核联吡啶钌/锇金属配合物对喹诺酮类抗生素进行电化学发光检测的方法还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喹诺酮类抗生素检测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检测限更低、线性范围更宽、灵敏度更高的电化学发光检测方法,以更好地实现对食品以及生物体液中喹诺酮类抗生素残留量的有效监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以双核联吡啶钌/锇金属配合物代替单核联吡啶钌金属配合物作为发光物质对喹诺酮类抗生素进行电化学发光检测。
作为电化学发光的还原剂,经常使用电化学发光强度较高的氮类有机物三丙胺。但并不是所有的氮类有机物都能够利用电化学发光的方法进行检测,有很多氮类有机物根本不能产生电化学发光,有些即使能产生电化学发光,也未必获得电化学发光强度与被测物浓度之间良好的线性关系或者存在线性范围过窄、检测限不能满足要求等问题。本申请的发明人经过大量研究和反复实验,发现通过双核联吡啶钌/锇金属配合物电化学发光检测喹诺酮类抗生素,可以获得非常满意的检测效果。
具体而言,本发明的电化学发光检测喹诺酮类抗生素的方法使用具有下列通式的双核联吡啶钌/锇金属配合物电化学发光检测喹诺酮类抗生素,
(L)2M-L’-M’(L)2
通式中:M、M’为Ru或Os,L选自2,2’-联吡啶或1,10-邻菲咯啉(二氮杂菲),L’选自以下配体:
Figure BDA00002733182800031
式中:n为3~20的整数,A为甲基或H,
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a)将上述双核联吡啶钌/锇金属配合物和喹诺酮类抗生素标准品加入到缓冲溶液中,分别配制成双核联吡啶钌/锇金属配合物浓度相同而喹诺酮类抗生素标准品浓度不同的各溶液;
(b)将工作电极分别插入步骤(a)配制的各溶液及作为空白溶液的仅含有相同浓度双核联吡啶钌/锇金属配合物的缓冲溶液中,在工作电极上施加可使溶液中的双核联吡啶钌/锇金属配合物发生氧化反应的电压,此时各溶液中的双核联吡啶钌/锇金属配合物在工作电极表面发生氧化反应并同时被溶液中的喹诺酮类抗生素还原而产生荧光,用光检测器采集各溶液产生的光信号;
(c)以各溶液中喹诺酮类抗生素标准品浓度的对数为横坐标、各溶液产生的光信号与空白溶液产生的光信号之差或其对数作为纵坐标,制备标准曲线方程;
(d)将上述双核联吡啶钌/锇金属配合物和待测的喹诺酮类抗生素样品加入到缓冲溶液中,双核联吡啶钌/锇金属配合物在测定溶液中的浓度与步骤(a)相同,按照步骤(b)的方法采集光信号,计算该光信号与空白溶液产生的光信号之差或其对数,代入步骤(c)得到的标准曲线方程中,求得待测样品中的喹诺酮类抗生素浓度。
本发明的原理如下:在双核联吡啶钌/锇金属配合物和喹诺酮类抗生素的电化学工作体系中,双核联吡啶钌/锇金属配合物经过氧化还原产生激发态,该激发态在能量衰减过程中产生光辐射。具体而言,将工作电极插到含有双核联吡啶钌/锇金属配合物和喹诺酮类抗生素的缓冲溶液中,当施加在工作电极上的电压达到能使双核联吡啶钌/锇金属配合物发生氧化反应的电压时,在工作电极表面,双核联吡啶钌/锇金属配合物发生氧化反应(从二价钌氧化为三价钌),而产生的三价钌同时被喹诺酮类抗生素还原(从三价钌又重新还原为二价钌),在该还原反应过程中发出荧光。由于双核联吡啶钌/锇金属配合物具有很高的发光效率,即使被测样品中喹诺酮类抗生素的浓度很低,仍可检测到明显的电化学发光信号,并且喹诺酮类抗生素加入前后体系电化学发光强度的变化或其对数与体系中喹诺酮类抗生素浓度的对数值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通过计算可以容易确定体系中喹诺酮类抗生素的含量。
本发明中,所述双核联吡啶钌/锇金属配合物优选具有以下结构的双核联吡啶钌金属配合物:
Figure BDA00002733182800051
式中:n为3~20的整数。
此外,双核联吡啶钌/锇金属配合物在测定溶液中的浓度一般根据喹诺酮类抗生素的浓度适当确定,一般在1×10-5~10-1mol/L范围内选择。
对使用的缓冲溶液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使用磷酸盐缓冲溶液或硼酸盐缓冲溶液,也可使用其他缓冲溶液,但优选磷酸盐缓冲溶液或硼酸盐缓冲溶液。
对缓冲溶液的pH值和浓度也没有特别限制,但优选pH5~10,浓度0.1~1mol/L。
优选工作电极与电化学工作站相连且电化学工作站以在0~2.0V范围内进行电位扫描的方式向所述工作电极输出电压,工作电极可为玻碳电极(GC电极)、金电极(Au电极)、铂电极(Pt电极)中的任意一种。
本发明适用于检测各种含有喹诺酮类抗生素的样品。作为喹诺酮类抗生素的实例,例如可以列举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和恩诺沙星等。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能够更加高效地检测样品中的喹诺酮类抗生素,检测限低、线性范围宽、灵敏度高、重现性好,测试可在瞬间完成。
附图说明
图1是1×10-4mol/L n=8的双核联吡啶钌金属配合物-氧氟沙星电化学发光体系在pH=6.5的0.1mol/L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利用GC电极测定氧氟沙星的检测限以及它的线性范围(实施例1)。其中,横坐标是氧氟沙星浓度的对数,纵坐标是加入氧氟沙星后的光强减掉加入氧氟沙星前的光强所得差值(即混合溶液的ECL减掉未加入氧氟沙星的空白溶液的ECL所得差值)。
图2是1×10-4mol/L n=8双核联吡啶钌金属配合物-左氧氟沙星电化学发光体系在pH=6.0的0.1mol/L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利用GC电极测定左氧氟沙星的检测限和它的线性范围(实施例2)。其中,横坐标是左氧氟沙星浓度的对数,纵坐标是加入左氧氟沙星后的光强减掉加入左氧氟沙星前的光强所得差值的对数(即混合溶液的ECL减掉未加入左氧氟沙星的空白溶液的ECL所得差值的对数)。
图3是1×10-4mol/L n=8双核联吡啶钌金属配合物-诺氟沙星电化学发光体系在pH=7.0的0.1mol/L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利用GC电极测定诺氟沙星的检测限和它的线性范围(实施例3)。其中,横坐标是诺氟沙星浓度的对数,纵坐标是加入诺氟沙星后的光强减掉加入诺氟沙星前的光强所得差值(即混合溶液的ECL减掉未加入诺氟沙星的空白溶液的ECL所得差值)。
图4是1×10-4mol/L n=8双核联吡啶钌金属配合物-环丙沙星电化学发光体系在pH=7.0的0.1mol/L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利用GC电极测定环丙沙星的检测限和它的线性范围(实施例4)。其中,横坐标是环丙沙星浓度的对数,纵坐标是加入环丙沙星后的光强减掉加入环丙沙星前的光强所得差值(即混合溶液的ECL减掉未加入环丙沙星的空白溶液的ECL所得差值)。
图5是1×10-4mol/L n=8的双核联吡啶钌金属配合物-氧氟沙星电化学发光体系在pH=6.5的0.1mol/L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利用Au电极测定氧氟沙星的检测限以及它的线性范围(实施例5)。其中,横坐标是氧氟沙星浓度的对数,纵坐标是加入氧氟沙星后的光强减掉加入氧氟沙星前的光强所得差值(即混合溶液的ECL减掉未加入氧氟沙星的空白溶液的ECL所得差值)。
图6是1×10-4mol/L n=8的双核联吡啶钌金属配合物-氧氟沙星电化学发光体系在pH=6.5的0.1mol/L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利用Pt电极测定氧氟沙星的检测限以及它的线性范围(实施例6)。其中,横坐标是氧氟沙星浓度的对数,纵坐标是加入氧氟沙星后的光强减掉加入氧氟沙星前的光强所得差值(即混合溶液的ECL减掉未加入氧氟沙星的空白溶液的ECL所得差值)。
图7是1×10-4mol/L n=3的双核联吡啶钌金属配合物-氧氟沙星电化学发光体系在pH=6.5的0.1mol/L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利用GC电极测定氧氟沙星的检测限以及它的线性范围(实施例7)。其中,横坐标是氧氟沙星浓度的对数,纵坐标是加入氧氟沙星后的光强减掉加入氧氟沙星前的光强所得差值(即混合溶液的ECL减掉未加入氧氟沙星的空白溶液的ECL所得差值)。
图8是1×10-4mol/L n=8的双核联吡啶钌金属配合物-含有氧氟沙星的牛奶提取液电化学发光体系在pH=6.5的0.1mol/L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利用GC电极测定氧氟沙星的检测限以及它的线性范围(实施例8)。其中,横坐标是氧氟沙星浓度的对数,纵坐标是加入含有氧氟沙星牛奶提取液后的光强减掉加入含有氧氟沙星牛奶提取液前的光强所得差值(即混合溶液的ECL减掉未加入含有氧氟沙星牛奶提取液的空白溶液的ECL所得差值)。
图9是1×10-4mol/L n=14的双核联吡啶钌金属配合物-氧氟沙星电化学发光体系在pH=6.5的0.1mol/L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利用GC电极测定氧氟沙星的检测限以及它的线性范围(实施例9)。其中,横坐标是氧氟沙星浓度的对数,纵坐标是加入氧氟沙星后的光强减掉加入氧氟沙星前的光强所得差值(即混合溶液的ECL减掉未加入氧氟沙星的空白溶液的ECL所得差值)。
图10是1×10-4mol/L n=8双核联吡啶钌金属配合物-诺氟沙星电化学发光体系在pH=7.5的0.1mol/L硼酸盐缓冲溶液中,利用GC电极测定诺氟沙星的检测限和它的线性范围(实施例10)。其中,横坐标是诺氟沙星浓度的对数,纵坐标是加入诺氟沙星后的光强减掉加入诺氟沙星前的光强所得差值(即混合溶液的ECL减掉未加入诺氟沙星的空白溶液的ECL所得差值)。
图11是5.0×10-5mol/L n=8的双核联吡啶钌金属配合物-氧氟沙星电化学发光体系在pH=6.5的0.1mol/L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利用GC电极测定氧氟沙星的检测限以及它的线性范围(实施例11)。其中,横坐标是氧氟沙星浓度的对数,纵坐标是加入氧氟沙星后的光强减掉加入氧氟沙星前的光强所得差值(即混合溶液的ECL减掉未加入氧氟沙星的空白溶液的ECL所得差值)。
图12是5×10-5mol/L n=8双核联吡啶钌金属配合物-左氧氟沙星电化学发光体系在pH=6.0的0.1mol/L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利用GC电极测定左氧氟沙星的检测限和它的线性范围(实施例12)。其中,横坐标是左氧氟沙星浓度的对数,纵坐标是加入左氧氟沙星后的光强减掉加入左氧氟沙星前的光强所得差值(即混合溶液的ECL减掉未加入左氧氟沙星的空白溶液的ECL所得差值)。
图13是5×10-5mol/L n=8双核联吡啶钌金属配合物-诺氟沙星电化学发光体系在pH=7.0的0.1mol/L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利用GC电极测定诺氟沙星的检测限和它的线性范围(实施例13)。其中,横坐标是诺氟沙星浓度的对数,纵坐标是加入诺氟沙星后的光强减掉加入诺氟沙星前的光强所得差值(即混合溶液的ECL减掉未加入诺氟沙星的空白溶液的ECL所得差值)。
图14是5×10-5mol/L n=8双核联吡啶钌金属配合物-环丙沙星电化学发光体系在pH=7.0的0.1mol/L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利用GC电极测定环丙沙星的检测限和它的线性范围(实施例14)。其中,横坐标是环丙沙星浓度的对数,纵坐标是加入环丙沙星后的光强减掉加入环丙沙星前的光强所得差值的对数(即混合溶液的ECL减掉未加入环丙沙星的空白溶液的ECL所得差值的对数)。
图15是1×10-4mol/L n=8双核联吡啶钌金属配合物-环丙沙星电化学发光体系在pH=5.0的0.1mol/L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利用GC电极测定环丙沙星的检测限和它的线性范围(实施例15)。其中,横坐标是环丙沙星浓度的对数,纵坐标是加入环丙沙星后的光强减掉加入环丙沙星前的光强所得差值(即混合溶液的ECL减掉未加入环丙沙星的空白溶液的ECL所得差值)。
图16是1×10-4mol/L n=8双核联吡啶钌金属配合物-左氧氟沙星电化学发光体系在pH=9.0的0.1mol/L硼酸盐缓冲溶液中,利用GC电极测定左氧氟沙星的检测限和它的线性范围(实施例16)。其中,横坐标是左氧氟沙星浓度的对数,纵坐标是加入左氧氟沙星后的光强减掉加入左氧氟沙星前的光强所得差值(即混合溶液的ECL减掉未加入左氧氟沙星的空白溶液的ECL所得差值)。
图17是1×10-4mol/L n=8双核联吡啶钌金属配合物-环丙沙星电化学发光体系在pH=10.0的0.1mol/L硼酸盐缓冲溶液中,利用GC电极测定环丙沙星的检测限和它的线性范围(实施例17)。其中,横坐标是环丙沙星浓度的对数,纵坐标是加入环丙沙星后的光强减掉加入环丙沙星前的光强所得差值(即混合溶液的ECL减掉未加入环丙沙星的空白溶液的ECL所得差值)。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各实施例中使用的双核联吡啶钌金属配合物依照专利文献CN101544673B所述方法合成。
实施例1
使用MPI-B型电化学发光分析仪(电化学工作站),设定光电倍增管的高压为900V,光电倍增管采用二级放大,扫描电压0-2.0V,工作电极为GC电极,缓冲体系是pH=6.5的0.1mol/L磷酸盐缓冲液。选择n=8双核联吡啶钌金属配合物的浓度为1×10-4mol/L,加入氧氟沙星观察其对ECL的影响,检测溶液的发光信号,结果如图1所示。加入氧氟沙星后的ECL强度会明显高于氧氟沙星加入前的ECL强度,并且氧氟沙星的浓度范围在1×10-13~1×10-6mol/L时,ECL发光强度的变化(ΔECL)与氧氟沙星浓度的对数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氧氟沙星最低检测限为1×10-13mol/L,线性相关系数为0.99787,根据ECL强度的变化可确定体系中氧氟沙星的浓度。
实施例2
使用MPI-B型电化学发光分析仪(电化学工作站),设定光电倍增管的高压为900V,光电倍增管采用二级放大,扫描电压0-2.0V,工作电极为GC电极,缓冲体系是pH=6.0的0.1mol/L磷酸盐缓冲液。选择n=8双核联吡啶钌金属配合物的浓度为1×10-4mol/L,加入左氧氟沙星观察其对ECL的影响,检测溶液的发光信号,结果如图2所示。随着左氧氟沙星的加入,ECL强度逐渐增强,并且左氧氟沙星的浓度范围在1×10-14~1×10-7mol/L时,ECL发光强度变化值(ΔECL)的对数与左氧氟沙星浓度的对数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左氧氟沙星最低检测限为1×10-14mol/L,线性相关系数为0.9923,根据ECL强度变化值的对数可确定体系中左氧氟沙星的浓度。
实施例3
使用MPI-B型电化学发光分析仪(电化学工作站),设定光电倍增管的高压为900V,光电倍增管采用二级放大,扫描电压0-2.0V,工作电极为GC电极,缓冲体系是pH=7.0的0.1mol/L磷酸盐缓冲液。选择n=8双核联吡啶钌金属配合物的浓度为1×10-4mol/L,加入诺氟沙星观察其对ECL的影响,检测溶液的发光信号,结果如图3所示。随着诺氟沙星的加入,ECL强度逐渐增强,并且诺氟沙星的浓度范围在1×10-15~1×10-6mol/L时,ECL发光强度变化值(ΔECL)与诺氟沙星浓度的对数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诺氟沙星最低检测限为1×10-15mol/L,线性相关系数为0.99469,根据ECL强度变化值可确定体系中诺氟沙星的浓度。
实施例4
使用MPI-B型电化学发光分析仪(电化学工作站),设定光电倍增管的高压为900V,光电倍增管采用二级放大,扫描电压0-2.0V,工作电极为GC电极,缓冲体系是pH=7.0的0.1mol/L磷酸盐缓冲液。选择n=8双核联吡啶钌金属配合物的浓度为1×10-4mol/L,加入环丙沙星观察其对ECL的影响,检测溶液的发光信号,结果如图4所示。随着环丙沙星的加入,ECL强度逐渐增强,并且环丙沙星的浓度范围在1×10-15~1×10-6mol/L时,ECL发光强度变化值(ΔECL)与环丙沙星浓度的对数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环丙沙星最低检测限为1×10-15mol/L,线性相关系数为0.99416,根据ECL强度变化值可确定体系中环丙沙星的浓度。
实施例5
使用MPI-B型电化学发光分析仪(电化学工作站),设定光电倍增管的高压为900V,光电倍增管采用二级放大,扫描电压0-2.0V,工作电极为Au电极,缓冲体系是pH=6.5的0.1mol/L磷酸盐缓冲液。选择n=8双核联吡啶钌金属配合物的浓度为1×10-4mol/L,加入氧氟沙星观察其对ECL的影响,检测溶液的发光信号,结果如图5所示。加入氧氟沙星后的ECL强度会明显高于氧氟沙星加入前的ECL强度,并且氧氟沙星的浓度范围在1×10-13~1×10-6mol/L时,ECL发光强度的变化(ΔECL)与氧氟沙星浓度的对数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氧氟沙星最低检测限为1×10-13mol/L,线性相关系数为0.996,根据ECL强度的变化可确定体系中氧氟沙星的浓度。
实施例6
使用MPI-B型电化学发光分析仪(电化学工作站),设定光电倍增管的高压为900V,光电倍增管采用二级放大,扫描电压0-2.0V,工作电极为Pt电极,缓冲体系是pH=6.5的0.1mol/L磷酸盐缓冲液。选择n=8双核联吡啶钌金属配合物的浓度为1×10-4mol/L,加入氧氟沙星观察其对ECL的影响,检测溶液的发光信号,结果如图6所示。加入氧氟沙星后的ECL强度会明显高于氧氟沙星加入前的ECL强度,并且氧氟沙星的浓度范围在1×10-13~1×10-7mol/L时,ECL发光强度的变化(ΔECL)与氧氟沙星浓度的对数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氧氟沙星最低检测限为1×10-13mol/L,线性相关系数为0.99372,根据ECL强度的变化可确定体系中氧氟沙星的浓度。
实施例7
使用MPI-B型电化学发光分析仪(电化学工作站),设定光电倍增管的高压为900V,光电倍增管采用二级放大,扫描电压0-2.0V,工作电极为GC电极,缓冲体系是pH=6.5的0.1mol/L磷酸盐缓冲液。选择n=3双核联吡啶钌金属配合物的浓度为1×10-4mol/L,加入氧氟沙星观察其对ECL的影响,检测溶液的发光信号,结果如图7所示。加入氧氟沙星后的ECL强度会明显高于氧氟沙星加入前的ECL强度,并且氧氟沙星的浓度范围在1×10-13~1×10-9mol/L时,ECL发光强度的变化(ΔECL)与氧氟沙星浓度的对数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氧氟沙星最低检测限为1×10-13mol/L,线性相关系数为0.99761,根据ECL强度的变化可确定体系中氧氟沙星的浓度。
实施例8
使用MPI-B型电化学发光分析仪(电化学工作站),设定光电倍增管的高压为900V,光电倍增管采用二级放大,扫描电压0-2.0V,工作电极为GC电极,缓冲体系是pH=6.5的0.1mol/L磷酸盐缓冲液。选择n=8双核联吡啶钌金属配合物的浓度为1×10-4mol/L,再加入含有氧氟沙星的牛奶提取液(牛奶提取液的提取方法为:将不同质量的氧氟沙星固体分别添加到5份5mL的牛奶中,然后分别取3mL牛奶样品转移到5个5mL容量瓶中,加入体积比为1:1的乙腈和乙醇的混合液稀释至5mL,混合均匀后震荡、超声、静置,最后将混合物离心分离,取上清液得到含有不同浓度氧氟沙星的牛奶提取液。),观察其对ECL的影响,检测溶液的发光信号,结果如图8所示。加入氧氟沙星牛奶提取液后的ECL强度会明显高于氧氟沙星牛奶提取液加入前的ECL强度,并且氧氟沙星的浓度范围在2.4×10-12~2.4×10-7mol/L时,ECL发光强度的变化(ΔECL)与氧氟沙星浓度的对数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氧氟沙星最低检测限为2.4×10-12mol/L,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62,根据ECL强度的变化可确定体系中牛奶提取液中氧氟沙星的浓度。
实施例9
使用MPI-B型电化学发光分析仪(电化学工作站),设定光电倍增管的高压为900V,光电倍增管采用二级放大,扫描电压0-2.0V,工作电极为GC电极,缓冲体系是pH=6.5的0.1mol/L磷酸盐缓冲液。选择n=14双核联吡啶钌金属配合物的浓度为1×10-4mol/L,加入氧氟沙星观察其对ECL的影响,检测溶液的发光信号,结果如图9所示。加入氧氟沙星后的ECL强度会明显高于氧氟沙星加入前的ECL强度,并且氧氟沙星的浓度范围在1×10-11~1×10-6mol/L时,ECL发光强度的变化(ΔECL)与氧氟沙星浓度的对数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氧氟沙星最低检测限为1×10-11mol/L,线性相关系数为0.99827,根据ECL强度的变化可确定体系中氧氟沙星的浓度。
实施例10
使用MPI-B型电化学发光分析仪(电化学工作站),设定光电倍增管的高压为900V,光电倍增管采用二级放大,扫描电压0-2.0V,工作电极为GC电极,缓冲体系是pH=7.5的0.1mol/L硼酸盐缓冲液。选择n=8双核联吡啶钌金属配合物的浓度为1×10-4mol/L,加入诺氟沙星观察其对ECL的影响,检测溶液的发光信号,结果如图10所示。加入诺氟沙星后的ECL强度会明显高于诺氟沙星加入前的ECL强度,并且诺氟沙星的浓度范围在1×10-15~1×10-6mol/L时,ECL发光强度的变化(ΔECL)与诺氟沙星浓度的对数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诺氟沙星最低检测限为1×10-15mol/L,线性相关系数为0.99764,根据ECL强度的变化可确定体系中诺氟沙星的浓度。
实施例11
使用MPI-B型电化学发光分析仪(电化学工作站),设定光电倍增管的高压为900V,光电倍增管采用二级放大,扫描电压0-2.0V,工作电极为GC电极,缓冲体系是pH=6.5的0.1mol/L磷酸盐缓冲液。选择n=8双核联吡啶钌金属配合物的浓度为5×10-5mol/L,加入氧氟沙星观察其对ECL的影响,检测溶液的发光信号,结果如图11所示。加入氧氟沙星后的ECL强度会明显高于氧氟沙星加入前的ECL强度,并且氧氟沙星的浓度范围在1×10-11~1×10-6mol/L时,ECL发光强度变化(ΔECL)的对数与氧氟沙星浓度的对数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氧氟沙星最低检测限为1×10-11mol/L,线性相关系数为0.99659,根据ECL强度变化的对数可确定体系中氧氟沙星的浓度。
实施例12
使用MPI-B型电化学发光分析仪(电化学工作站),设定光电倍增管的高压为900V,光电倍增管采用二级放大,扫描电压0-2.0V,工作电极为GC电极,缓冲体系是pH=6.0的0.1mol/L磷酸盐缓冲液。选择n=8双核联吡啶钌金属配合物的浓度为5×10-5mol/L,加入左氧氟沙星观察其对ECL的影响,检测溶液的发光信号,结果如图12所示。随着左氧氟沙星的加入,ECL强度逐渐增强,并且左氧氟沙星的浓度范围在1×10-11~1×10-7mol/L时,ECL发光强度变化值(ΔECL)与左氧氟沙星浓度的对数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左氧氟沙星最低检测限为1×10-11mol/L,线性相关系数为0.99084,根据ECL强度变化值可确定体系中左氧氟沙星的浓度。
实施例13
使用MPI-B型电化学发光分析仪(电化学工作站),设定光电倍增管的高压为900V,光电倍增管采用二级放大,扫描电压0-2.0V,工作电极为GC电极,缓冲体系是pH=7.0的0.1mol/L磷酸盐缓冲液。选择n=8双核联吡啶钌金属配合物的浓度为5×10-5mol/L,加入诺氟沙星观察其对ECL的影响,检测溶液的发光信号,结果如图13所示。随着诺氟沙星的加入,ECL强度逐渐增强,并且诺氟沙星的浓度范围在1×10-13~1×10-6mol/L时,ECL发光强度变化值(ΔECL)与诺氟沙星浓度的对数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诺氟沙星最低检测限为1×10-13mol/L,线性相关系数为0.99218,根据ECL强度变化值可确定体系中诺氟沙星的浓度。
实施例14
使用MPI-B型电化学发光分析仪(电化学工作站),设定光电倍增管的高压为900V,光电倍增管采用二级放大,扫描电压0-2.0V,工作电极为GC电极,缓冲体系是pH=7.0的0.1mol/L磷酸盐缓冲液。选择n=8双核联吡啶钌金属配合物的浓度为5×10-5mol/L,加入环丙沙星观察其对ECL的影响,检测溶液的发光信号,结果如图14所示。随着环丙沙星的加入,ECL强度逐渐增强,并且环丙沙星的浓度范围在1×10-13~1×10-6mol/L时,ECL发光强度变化值(ΔECL)的对数与环丙沙星浓度的对数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环丙沙星最低检测限为1×10-13mol/L,线性相关系数为0.99115,根据ECL强度变化值的对数可确定体系中环丙沙星的浓度。
实施例15
使用MPI-B型电化学发光分析仪(电化学工作站),设定光电倍增管的高压为900V,光电倍增管采用二级放大,扫描电压0-2.0V,工作电极为GC电极,缓冲体系是pH=5.0的0.1mol/L磷酸盐缓冲液。选择n=8双核联吡啶钌金属配合物的浓度为1×10-4mol/L,加入环丙沙星观察其对ECL的影响,检测溶液的发光信号,结果如图15所示。随着环丙沙星的加入,ECL强度逐渐增强,并且环丙沙星的浓度范围在1×10-14~1×10-7mol/L时,ECL发光强度变化值(ΔECL)与环丙沙星浓度的对数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环丙沙星最低检测限为1×10-14mol/L,线性相关系数为0.99354,根据ECL强度变化值可确定体系中环丙沙星的浓度。
实施例16
使用MPI-B型电化学发光分析仪(电化学工作站),设定光电倍增管的高压为900V,光电倍增管采用二级放大,扫描电压0-2.0V,工作电极为GC电极,缓冲体系是pH=9.0的0.1mol/L硼酸盐缓冲液。选择n=8双核联吡啶钌金属配合物的浓度为1×10-4mol/L,加入左氧氟沙星观察其对ECL的影响,检测溶液的发光信号,结果如图16所示。随着左氧氟沙星的加入,ECL强度逐渐增强,并且左氧氟沙星的浓度范围在1×10-14~1×10-9mol/L时,ECL发光强度变化值(ΔECL)的对数与左氧氟沙星浓度的对数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左氧氟沙星最低检测限为1×10-14mol/L,线性相关系数为0.9905,根据ECL强度变化值的对数可确定体系中左氧氟沙星的浓度。
实施例17
使用MPI-B型电化学发光分析仪(电化学工作站),设定光电倍增管的高压为900V,光电倍增管采用二级放大,扫描电压0-2.0V,工作电极为GC电极,缓冲体系是pH=10.0的0.1mol/L硼酸盐缓冲液。选择n=8双核联吡啶钌金属配合物的浓度为1×10-4mol/L,加入环丙沙星观察其对ECL的影响,检测溶液的发光信号,结果如图17所示。随着环丙沙星的加入,ECL强度逐渐增强,并且环丙沙星的浓度范围在1×10-15~1×10-8mol/L时,ECL发光强度变化值(ΔECL)与环丙沙星浓度的对数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环丙沙星最低检测限为1×10-15mol/L,线性相关系数为0.99584,根据ECL强度变化值可确定体系中环丙沙星的浓度。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采用磷酸或硼酸盐缓冲体系,其他缓冲体系在适当的pH值下,也能达到相似的检测效果,也应当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只列举了检测几种喹诺酮类抗生素的方法,其他喹诺酮类抗生素也可以应用本发明的方法进行检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只列举了n=3、8、14的三种双核联吡啶钌金属配合物对喹诺酮类抗生素的检测,但利用其它长度的饱和碳链(n=3~20)连接的双核联吡啶钌/锇金属配合物作为发光物质,在任意的工作电极上以及任意的缓冲溶液中对任意的喹诺酮类抗生素进行的电化学发光检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电化学发光检测喹诺酮类抗生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使用具有下列通式的双核联吡啶钌/锇金属配合物电化学发光检测喹诺酮类抗生素,
(L)2M-L’-M’(L)2
通式中:M、M’为Ru或Os,L选自2,2’-联吡啶或1,10-邻菲咯啉,L’选自以下配体:
Figure FDA00002733182700011
式中:n为3~20的整数,A为甲基或H,
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a)将上述双核联吡啶钌/锇金属配合物和喹诺酮类抗生素标准品加入到缓冲溶液中,分别配制成双核联吡啶钌/锇金属配合物浓度相同而喹诺酮类抗生素标准品浓度不同的各溶液;
(b)将工作电极分别插入步骤(a)配制的各溶液及作为空白溶液的仅含有相同浓度双核联吡啶钌/锇金属配合物的缓冲溶液中,在工作电极上施加可使溶液中的双核联吡啶钌/锇金属配合物发生氧化反应的电压,此时各溶液中的双核联吡啶钌/锇金属配合物在工作电极表面发生氧化反应并同时被溶液中的喹诺酮类抗生素还原而产生荧光,用光检测器采集各溶液产生的光信号;
(c)以各溶液中喹诺酮类抗生素标准品浓度的对数为横坐标、各溶液产生的光信号与空白溶液产生的光信号之差或其对数作为纵坐标,制备标准曲线方程;
(d)将上述双核联吡啶钌/锇金属配合物和待测的喹诺酮类抗生素样品加入到缓冲溶液中,双核联吡啶钌/锇金属配合物在测定溶液中的浓度与步骤(a)相同,按照步骤(b)的方法采集光信号,计算该光信号与空白溶液产生的光信号之差或其对数,代入步骤(c)得到的标准曲线方程中,求得待测样品中的喹诺酮类抗生素浓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核联吡啶钌/锇金属配合物为具有以下结构的双核联吡啶钌金属配合物:
Figure FDA00002733182700021
式中:n为3~20的整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核联吡啶钌/锇金属配合物在测定溶液中的浓度在1×10-5~10-1mol/L范围内选择。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溶液为磷酸盐缓冲溶液或硼酸盐缓冲溶液。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溶液的pH值在5~10范围内选择。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溶液的浓度在0.1~1mol/L范围内选择。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电极与电化学工作站相连,电化学工作站以在0~2.0V范围内进行电位扫描的方式向所述工作电极输出电压。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电极为玻碳电极、金电极、铂电极中的任意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喹诺酮类抗生素选自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和恩诺沙星中的一种。
CN201310013250.4A 2013-01-14 2013-01-14 电化学发光检测喹诺酮类抗生素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09130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13250.4A CN103091305B (zh) 2013-01-14 2013-01-14 电化学发光检测喹诺酮类抗生素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13250.4A CN103091305B (zh) 2013-01-14 2013-01-14 电化学发光检测喹诺酮类抗生素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91305A true CN103091305A (zh) 2013-05-08
CN103091305B CN103091305B (zh) 2016-06-01

Family

ID=482041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13250.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091305B (zh) 2013-01-14 2013-01-14 电化学发光检测喹诺酮类抗生素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091305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22318A (zh) * 2014-06-26 2014-10-29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检测方法及检测试剂
CN106645111A (zh) * 2017-03-01 2017-05-10 桂林理工大学 一种电化学发光快速检测抗生素ZwittermicinA浓度的方法
CN109115749A (zh) * 2018-08-12 2019-01-01 河北英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喹诺酮类药物的广谱特异性分子印迹聚合物、化学发光试剂盒及检测方法和应用
CN111257397A (zh) * 2020-02-07 2020-06-09 烟台大学 一种用于恩诺沙星检测的印迹电致发光传感器的制备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92079A (zh) * 2009-08-28 2010-04-07 广东省汕尾市药品检验所 一种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快速检测方法和快速检测试剂盒
CN101975774A (zh) * 2010-09-18 2011-02-16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三联吡啶钌电化学发光检测水合肼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92079A (zh) * 2009-08-28 2010-04-07 广东省汕尾市药品检验所 一种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快速检测方法和快速检测试剂盒
CN101975774A (zh) * 2010-09-18 2011-02-16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三联吡啶钌电化学发光检测水合肼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MATTHEW S.BURKHEAD ET AL: "Electrogenerated chemiluminescence: An oxidative-reductive mechanism between quinolone antibiotics and tris(2,2 -bipyridyl)ruthenium(II)", 《ANALYTICA CHIMICA ACTA》 *
SUN,SHIGUO ET AL: "Study of Highly Efficient Bimetallic Ruthenium Tris-bipyridyl ECL Labels for Coreactant System", 《ANALYTICAL CHEMISTRY》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22318A (zh) * 2014-06-26 2014-10-29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检测方法及检测试剂
CN106645111A (zh) * 2017-03-01 2017-05-10 桂林理工大学 一种电化学发光快速检测抗生素ZwittermicinA浓度的方法
CN109115749A (zh) * 2018-08-12 2019-01-01 河北英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喹诺酮类药物的广谱特异性分子印迹聚合物、化学发光试剂盒及检测方法和应用
CN111257397A (zh) * 2020-02-07 2020-06-09 烟台大学 一种用于恩诺沙星检测的印迹电致发光传感器的制备方法
CN111257397B (zh) * 2020-02-07 2022-03-29 烟台大学 一种用于恩诺沙星检测的印迹电致发光传感器的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91305B (zh) 2016-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81690B (zh) 基于双发射量子点/银纳米粒复合物的霜脲氰比率荧光探针的制备方法
Xu et al. A novel visual ratiometric fluorescent sensing platform for highly-sensitive visual detection of tetracyclines by a lanthanide-functionalized palygorskite nanomaterial
Gorjanović et al.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honey of different floral sources using recently developed polarographic and various spectrophotometric assays
CN103424448B (zh) 一种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检测痕量赭曲霉毒素a的方法
Zeng et al. Determination of melamine by flow injection analysis based on chemiluminescence system
CN106970061B (zh) 碳点/铜纳米簇复合物比率荧光多巴胺探针的制备方法
CN105693703B (zh) 一种用于细胞内溶酶体pH成像的新型比率型荧光探针
CN104181135A (zh) 水溶性硅量子点在多巴胺检测中的应用
CN103344588B (zh) 一种微量铜离子浓度检测方法
CN105021608A (zh) 用于检测饮品总多酚含量的试剂盒、制备方法和使用试剂盒进行检测的方法
CN102735662A (zh) 一种锌离子的高灵敏、高选择荧光发射光谱分析法
CN103091305A (zh) 电化学发光检测喹诺酮类抗生素的方法
CN104569256A (zh) 一种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水基胶中3种异噻唑啉酮防腐剂的方法
CN105987893A (zh) 一种利用石墨烯量子点荧光检测血红素的方法
Wang et al. A new approach for turn-on fluorescence sensing of l-DOPA
CN107389576A (zh) 一种基于纳米酶催化的啶虫脒快速比色检测方法
CN106596666B (zh) 一种固定三联吡啶钌及电化学发光检测诱惑红的方法
CN102749293B (zh) 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食品中苯甲酸含量的方法
CN109342341A (zh) 一种利用碳量子点可视化检测过氧化氢浓度的方法
CN102809598B (zh) 一种快速检测egcg的电化学传感器的热聚合制备方法
Gavrilenko et al. Polymethacrylate colorimetric sensor for evaluation of 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
CN102661943B (zh) 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测定胱氨酸的方法
CN106290203B (zh) 一种基于氯化血红素催化反应的四环素比色检测方法
CN107941773A (zh) 一种基于荧光分子的内毒素的检测方法
CN101477078B (zh) 蜂王浆中乙酰胆碱的检测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601

Termination date: 2022011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