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90672B - 轧钢加热炉及节能方法 - Google Patents

轧钢加热炉及节能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90672B
CN103090672B CN201310041729.9A CN201310041729A CN103090672B CN 103090672 B CN103090672 B CN 103090672B CN 201310041729 A CN201310041729 A CN 201310041729A CN 103090672 B CN103090672 B CN 10309067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atial accommodation
furnace wall
refractory material
blackbody element
black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4172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90672A (zh
Inventor
魏玉文
李治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Xihua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XIHUA INDUSTRIAL FURNACE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XIHUA INDUSTRIAL FURNACE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XIHUA INDUSTRIAL FURNACE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04172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090672B/zh
Publication of CN1030906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906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906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906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adiation Pyrome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轧钢加热炉,所述轧钢加热炉包括炉壁;所述轧钢加热炉进一步包括:第一容纳空间,所述第一容纳空间设置在所述炉壁上,所述第一容纳空间的深度大于3mm;黑体元件,所述黑体元件的内部中空,指向炉膛中央的一端为开口,另一端为安装端;固定部件,所述固定部件用于将所述黑体元件固定在所述炉壁上;耐火材料,所述耐火材料填充在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内,并连接所述安装端,烧结后的耐火材料使所述黑体元件和炉壁连接在一起。本发明具有安装可靠、施工方便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轧钢加热炉的节能改造中。

Description

轧钢加热炉及节能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炉窑,特别涉及轧钢加热炉及节能方法。
背景技术
传热理论及大量的工程案例证明,黑体技术能够提高炉膛的发射率和强化炉墙的辐射传热,是高效的炉窑节能技术。
目前,只能把黑体元件安装在耐火砖砌筑的或耐火浇注料浇注的炉墙上。一般的安装方式为:通过粘接剂将所述黑体元件粘结在炉壁表层上,这种安装方式具有无法把黑体元件长时间可靠地安装到炉壁上的问题:黑体元件具有一定重量,同时黑体元件受高速火焰和高温烟气的冲刷,粘接剂的承受能力有限,不足以可靠地使黑体元件长时间地粘结在炉壁上;特别是,在高温环境下,并不断地承受高速火焰和高温烟气的冲刷,所述炉壁的表层会有不同程度的粉化,现有技术仅把黑体元件粘结在这些粉化了的炉壁表层,这导致所述黑体元件短时间内成批掉落,严重影响了黑体节能技术的推广应用。
因此,实现在炉壁上可靠、牢固安装黑体元件是一个黑体节能领域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方案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轧钢加热炉,解决了在炉壁上不能可靠、牢固安装黑体元件的技术难题,且安装快捷。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轧钢加热炉,所述轧钢加热炉包括炉壁;其特征在于:所述轧钢加热炉进一步包括:
第一容纳空间,所述第一容纳空间设置在所述炉壁上,所述第一容纳空间的深度大于3mm;
黑体元件,所述黑体元件的内部中空,指向炉膛中央的一端为开口,另一端为安装端;
固定部件,所述固定部件用于将所述黑体元件固定在所述炉壁上;
耐火材料,所述耐火材料填充在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内,并连接所述安装端,烧结后的耐火材料使所述黑体元件和炉壁连接在一起。
根据上述的轧钢加热炉,可选地,所述黑体元件具有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对应的第二容纳空间,所述耐火材料填在所述第二容纳空间内。
根据上述的轧钢加热炉,优选地,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和/或第二容纳空间是孔或槽。
根据上述的轧钢加热炉,优选地,所述固定部件是金属或陶瓷钉,所述金属或陶瓷钉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和第二容纳空间内,所述耐火材料裹在所述金属或陶瓷钉上。
根据上述的轧钢加热炉,可选地,至少两个所述黑体元件联结在一起,联结在一起的黑体元件具有安装部,所述第二容纳空间设置在所述安装部上。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炉窑节能方法,解决了黑体元件易掉落的技术难题。该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轧钢加热炉的节能方法,所述节能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1)在炉壁上加工出第一容纳空间,所述第一容纳空间的深度大于3mm;
所述黑体元件内部中空,指向炉膛中央的一端开口,另一端为安装端;
(A2)通过固定部件将所述黑体元件固定在所述轧钢加热炉的炉壁上,并在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内填充耐火材料,所述耐火材料连接所述安装端;
(A3)所述耐火材料烧结,使得所述黑体元件和炉壁通过所述耐火材料连接在一起。
根据上述的节能方法,可选地,所述黑体元件具有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对应的第二容纳空间,所述耐火材料填在所述第二容纳空间内。
根据上述的节能方法,优选地,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和/或第二容纳空间是孔或槽。
根据上述的节能方法,优选地,所述固定部件采用金属或陶瓷钉;
在所述步骤(A2)中,将耐火材料裹在所述金属或陶瓷钉上,并将所述金属或陶瓷钉及耐火材料填在第一容纳空间和第二容纳空间内。
根据上述的节能方法,可选地,至少两个所述黑体元件联结在一起,联结在一起的黑体元件具有安装部,所述第二容纳空间设置在所述安装部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1、创造性地提出了连接-烧结的安装方式,使黑体元件可靠地与未粉化的炉壁深处烧结,解决了现有炉壁不能可靠、牢固安装黑体元件的技术难题。可靠性好,长时间使用不掉落,即使炉壁的表层粉化也不受影响;粘结剂的使用则进一步地提高了安装的可靠性。
2、烧结后的耐火材料强度大,有效地将黑体元件和炉壁深处可靠地联结在一起,不会因为黑体元件重量的增大而掉落,也能经受炉膛内火焰和气流的强力冲刷而不掉落。
3、至少两个黑体元件联结在一起,联结在一起的黑体元件具有安装部,只需把安装部固定在炉壁上即可,减少了黑体元件的安装工作量,大大提高了安装快捷性。
附图说明
参照附图,本发明的公开内容将变得更易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这些附图仅仅用于举例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并非意在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轧钢加热炉的局部结构剖视简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黑体元件安装后正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节能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2的轧钢加热炉的局部结构剖视简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3的轧钢加热炉的局部结构剖视简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3的黑体元件安装后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6和以下说明描述了本发明的可选实施方式以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如何实施和再现本发明。为了教导本发明技术方案,已简化或省略了一些常规方面。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源自这些实施方式的变型或替换将在本发明的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下述特征能够以各种方式组合以形成本发明的多个变型。由此,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下述可选实施方式,而仅由权利要求和它们的等同物限定。
实施例1:
图1示意性地给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轧钢加热炉的局部结构剖视简图,如图1所示,所述轧钢加热炉包括:
炉壁41,所述炉壁41围成炉膛,所述炉壁41的结构、材料是本领域的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第一容纳空间,所述第一容纳空间设置在所述炉壁41上,所述第一容纳空间的深度超过3mm,到未粉化的炉壁深处;优选地,所述第一容纳空间是孔或槽,如盲孔、圆柱状孔、棱柱状孔、槽;
黑体元件11,所述黑体元件11的内部中空,指向炉膛中央的一端为开口,另一端封闭,该封闭端作为安装端。所述黑体元件的材质是本领域的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图2示意性地给出了本实施例的黑体元件安装后的正视图,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容纳空间是2个孔;
耐火材料31,如耐火泥,所述耐火材料填充在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内,并与所述黑体元件11的安装端连接,所述耐火材料烧结后强度变大,同时耐火材料与黑体元件、未粉化的炉壁深处烧结在一起,将所述黑体元件可靠、牢固地安装在所述炉壁41上。
固定部件51,如金属钉或陶瓷钉,用于在低温时将所述黑体元件11固定在所述炉壁41上,如,通过钢钉将所述黑体元件钉在炉壁41上。
为了更可靠地安装黑体元件,可选地,所述黑体元件和所述炉壁之间通过高温粘结剂21连接。
图3示意性地给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轧钢加热炉的节能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所述节能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1)在炉壁上加工出第一容纳空间,所述第一容纳空间的深度超过3mm,到未粉化的炉壁深处;优选地,所述第一容纳空间是孔或槽,孔可以是盲孔、圆柱状孔、棱柱状孔、槽;
所述黑体元件内部中空,指向炉膛中央的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作为安装端;
(A2)使用固定部件将所述黑体元件固定在所述炉壁上,并在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内填充耐火材料,所述耐火材料连接所述安装端和炉壁深处;
(A3)所述耐火材料烧结,使得所述黑体元件和炉壁通过所述耐火材料连接在一起。
为了进一步增加黑体元件安装的可靠性,可选地,在所述步骤(A2)中,所述黑体元件和所述炉壁之间通过粘结剂连接。
根据本实施例1的轧钢加热炉及节能方法达到的益处在于:填充在第一容纳空间和第二容纳空间内的耐火材料在烧结后,将黑体元件和炉壁内部可靠、牢固地连接一起,即使炉壁的表层粉化也不影响黑体元件的安装;同时,耐火材料烧结后的强度变大,不会因为黑体元件重量变大而脱落,能够经受炉膛内火焰和气流的冲刷而不掉落。粘结剂的使用则更进一步地增加了安装的可靠性。
实施例2:
图4示意性地给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轧钢加热炉的局部结构剖视简图,如图4所示,所述轧钢加热炉包括:
炉壁41,所述炉壁41围成炉膛,所述炉壁41的结构、材料是本领域的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第一容纳空间,所述第一容纳空间设置在所述炉壁41上,第一容纳空间的深度超过3mm,如5mm、15mm;优选地,所述第一容纳空间是孔或槽,如盲孔、圆柱状孔、棱柱状孔、槽;
黑体元件11,所述黑体元件11的内部中空,指向炉膛中央的一端为开口,另一端封闭,该封闭端上开有第二容纳空间,如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对应的孔或槽。所述黑体元件的材质是本领域的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和第二容纳空间的个数相同,如各是2个孔,也即安装1个黑体元件需要2个孔;
耐火材料31,如耐火泥,所述耐火材料填充在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和第二容纳空间内,所述耐火材料烧结后强度变大,将所述黑体元件可靠、牢固地安装在所述炉壁41上。
固定部件,采用金属钉51,如不锈钢钉,所述金属钉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和第二容纳空间内,所述耐火材料裹在所述金属钉上。所述金属钉有助于在低温场合下将所述黑体元件可靠、牢固地安装在炉壁上;而在高温烧结后,所述耐火材料具有很高的强度,从而使得黑体元件、耐火材料及炉壁烧结结在一起。
为了更可靠地安装黑体元件,可选地,所述黑体元件和所述炉壁之间通过高温粘结剂21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的轧钢加热炉的节能方法,所述节能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1)在炉壁上加工出第一容纳空间,在黑体元件上加工出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对应的第二容纳空间;优选地,所述第一容纳空间是孔或槽,第二容纳空间是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对应的孔或槽,孔可以是盲孔、圆柱状孔、棱柱状孔、槽;
所述黑体元件内部中空,指向炉膛中央的一端开口;
(A2)将耐火材料抹在金属钉的外层,并将裹有耐火材料的金属钉填在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和第二容纳空间内,从而将所述黑体元件固定安装在所述炉壁上;
(A3)所述耐火材料烧结,使得所述黑体元件和炉壁通过所述耐火材料连接在一起。
为了进一步增加黑体元件安装的可靠性,可选地,在所述步骤(A2)中,所述黑体元件和所述炉壁之间通过粘结剂连接。
实施例3:
图5示意性地给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轧钢加热炉的局部结构剖视简图,如图5所示,所述轧钢加热炉包括:
炉壁41,所述炉壁41围成炉膛,所述炉壁41的结构、材料是本领域的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第一容纳空间,所述第一容纳空间设置在所述炉壁41上;优选地,所述第一容纳空间是孔或槽,如盲孔、圆柱状孔、棱柱状孔、槽;
黑体元件11,所述黑体元件11的内部中空,指向炉膛中央的一端为开口,另一端封闭。至少两个黑体元件11的安装端联结在一起;所述黑体元件的材质是本领域的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图6示意性地给出了本实施例的黑体元件安装后的正视图,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是4个黑体元件联结在一起,联结在一起的黑体元件具有4个安装部110,在所述安装部上开有第二容纳空间,如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对应的孔或槽。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和第二容纳空间的个数相同,各是4个孔。可见,安装4个黑体元件仅需开4个孔;
耐火材料31,如耐火泥,所述耐火材料填充在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和第二容纳空间内,所述耐火材料烧结后强度变大,将所述黑体元件可靠、牢固地安装在所述炉壁41上。
陶瓷钉51,所述陶瓷钉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和第二容纳空间内,所述耐火材料裹在所述陶瓷钉上。所述陶瓷钉有助于在低温场合下将所述黑体元件可靠、牢固地安装在炉壁上;而在高温烧结后,所述耐火材料具有很高的强度,从而使得黑体元件、耐火材料及炉壁烧结在一起。
为了更可靠地安装黑体元件,可选地,所述黑体元件和所述炉壁之间通过高温粘结剂21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的炉窑节能方法,所述炉窑节能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1)在炉壁上加工出第一容纳空间,在联结在一起的至少两个黑体元件的安装部上加工出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对应的第二容纳空间;优选地,所述第一容纳空间是孔或槽,第二容纳空间是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对应的孔或槽,孔可以是盲孔、圆柱状孔、棱柱状孔、槽;
所述黑体元件内部中空,指向炉膛中央的一端开口;
(A2)将耐火材料抹在陶瓷钉的外层,并将裹有耐火材料的陶瓷钉填在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和第二容纳空间内,从而将所述黑体元件安装在所述炉壁上;
(A3)所述耐火材料烧结,使得所述黑体元件和炉壁通过所述耐火材料连接在一起。
为了进一步增加黑体元件安装的可靠性,可选地,在所述步骤(A2)中,所述黑体元件和所述炉壁之间通过粘结剂连接。
根据本实施例3的轧钢加热炉及节能方法达到的益处在于:填充在第一容纳空间和第二容纳空间内的耐火材料在烧结后,将黑体元件和炉壁内部可靠、牢固地连接一起,即使炉壁的表层粉化也不影响黑体元件的安装;同时,耐火材料烧结后的强度变大,不会因为黑体元件重量变大而脱落,能经受炉膛内火焰和气流的冲刷而不掉落。粘结剂的使用则更进一步地增加了安装的可靠性。同时,将至少两个黑体元件联结在一起,仅需固定安装部即可,大大减小了安装工程量,安装快捷。

Claims (5)

1.一种轧钢加热炉,所述轧钢加热炉包括炉壁;其特征在于:所述轧钢加热炉进一步包括:
第一容纳空间,所述第一容纳空间设置在所述炉壁上,所述第一容纳空间的深度大于3mm;
黑体元件,所述黑体元件的内部中空,指向炉膛中央的一端为开口,另一端为安装端;
固定部件,所述固定部件用于将所述黑体元件固定在所述炉壁上;
耐火材料,所述耐火材料采用耐火泥,填充在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内,并连接所述安装端,烧结后的耐火材料使所述黑体元件和炉壁连接在一起;
所述黑体元件具有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对应的第二容纳空间,所述耐火材料填在所述第二容纳空间内;
所述固定部件是金属或陶瓷钉,所述金属或陶瓷钉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和第二容纳空间,所述耐火材料裹在所述金属或陶瓷钉上;至少两个所述黑体元件联结在一起,联结在一起的黑体元件具有安装部,所述第二容纳空间设置在所述安装部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轧钢加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和/或第二容纳空间是孔或槽。
3.一种轧钢加热炉的节能方法,所述节能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1)在炉壁上加工出第一容纳空间,所述第一容纳空间的深度大于3mm;
黑体元件内部中空,指向炉膛中央的一端开口,另一端为安装端;所述黑体元件具有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对应的第二容纳空间;
(A2)通过固定部件将所述黑体元件固定在所述轧钢加热炉的炉壁上,并在所述第一容纳空间、第二容纳空间内填充耐火材料,所述耐火材料采用耐火泥,用于连接所述安装端;
所述固定部件采用金属或陶瓷钉;在所述步骤(A2)中,将耐火材料裹在所述金属或陶瓷钉上,并将所述金属或陶瓷钉及耐火材料填在第一容纳空间和第二容纳空间内;
(A3)耐火材料烧结,使得所述黑体元件和炉壁通过所述耐火材料连接在一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节能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和/或第二容纳空间是孔或槽。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节能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所述黑体元件联结在一起,联结在一起的黑体元件具有安装部,所述第二容纳空间设置在所述安装部上。
CN201310041729.9A 2013-01-25 2013-01-25 轧钢加热炉及节能方法 Active CN10309067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41729.9A CN103090672B (zh) 2013-01-25 2013-01-25 轧钢加热炉及节能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41729.9A CN103090672B (zh) 2013-01-25 2013-01-25 轧钢加热炉及节能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90672A CN103090672A (zh) 2013-05-08
CN103090672B true CN103090672B (zh) 2015-12-09

Family

ID=482035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41729.9A Active CN103090672B (zh) 2013-01-25 2013-01-25 轧钢加热炉及节能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09067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57736A (zh) * 2020-04-01 2020-07-28 常州大学 一种加热炉炉墙多孔空腔辐射黑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80524A (ja) * 1985-10-04 1987-04-14 Chino Corp 黒体炉の製造方法
CN201050938Y (zh) * 2007-04-27 2008-04-23 四川君立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设置有工业标准黑体的加热炉窑
CN201412942Y (zh) * 2009-06-12 2010-02-24 魏玉文 黑体辐射锅炉
CN201615693U (zh) * 2009-09-23 2010-10-27 徐林波 一种组合式炭素焙烧炉火道墙
CN102219351B (zh) * 2011-06-24 2014-06-18 北京中太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节能炉窑
CN203053228U (zh) * 2013-01-25 2013-07-10 浙江西华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轧钢加热炉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耐火泥在工业炉炉体中的作用;邹希群;《工业炉》;19870228;第35页 *
黑体技术在步进式加热炉的应用;孙延刚;《工业炉》;20120331;第34卷(第2期);第25-26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90672A (zh) 2013-05-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90677B (zh) 节能炉窑及节能方法
CN101539366A (zh) 真空隔热节能陶瓷窑炉
CN103090672B (zh) 轧钢加热炉及节能方法
CN208817996U (zh) 一种拼装式高温加热炉的炉膛结构
CN203053228U (zh) 轧钢加热炉
CN203053233U (zh) 节能炉窑
CN203881134U (zh) 黑体元件及节能炉窑
CN103063033B (zh) 节能炉窑及节能方法
CN104019665B (zh) 均热炉小修烘炉方法
CN107892926A (zh) 一种节能型焦炉炉门衬砖
CN207738687U (zh) 一种节能型焦炉炉门衬砖
CN201488527U (zh) 远红外台车式热处理电炉
CN203772010U (zh) 一种工业炉衬里用爪型锚固钉
CN201983635U (zh) 一种加热炉炉顶装置
JP2022522543A (ja) 高温加熱炉のモジュール化囲い構造及び取付方法
CN201433498Y (zh) 一种多排盲孔保温烧结砖或砌块
CN201553699U (zh) 一种维修焦炉炉底的隔热装置
CN202836169U (zh) 一种隧道炉烟道
CN107990360A (zh) 燃炉的六角形保温炉胆
CN205026311U (zh) 一种高温不分层反热辐射铝箔布
CN203284426U (zh) 波形电阻带吊挂安装装置
CN203550542U (zh) 一种改良后的自动排烟隧道炉烟道
CN203949494U (zh) 锻造加热炉炉口结构
CN203904192U (zh) 一种玻璃熔窑蓄热室底部隔热通风结构
CN201983612U (zh) 隧道炉烟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CHENGDU XIHUA INDUSTRIAL FURNACE ENERGY SAVING TEC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ZHEJIANG XIHUA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40626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310052 HANGZHOU, ZHEJIANG PROVINCE TO: 610039 CHENGDU, SICHUAN PROVINCE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0626

Address after: 610039, No. 4, unit 11, 6, Xihua University, Jinniu District, Chengdu, Sichuan

Applicant after: Chengdu Xihua Industrial Furnace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310052, 801, building 8, room 1, 475 Changhe Road, Hangzhou, Zhejiang, Binjiang District

Applicant before: Zhejiang Xihua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414

Address after: 310052, 801, building 8, room 1, 475 Changhe Road, Hangzhou, Zhejiang, Binjiang District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Xihua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610039, No. 4, unit 11, 6, Xihua University, Jinniu District, Chengdu, Sichuan

Patentee before: Chengdu Xihua Industrial Furnace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