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86365A - 一种帽状纳米石墨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帽状纳米石墨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086365A CN103086365A CN2012105921386A CN201210592138A CN103086365A CN 103086365 A CN103086365 A CN 103086365A CN 2012105921386 A CN2012105921386 A CN 2012105921386A CN 201210592138 A CN201210592138 A CN 201210592138A CN 103086365 A CN103086365 A CN 10308636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raphite
- cap shape
- cap
- shape nano
- nano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Landscapes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 Carbon And Carbon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帽状纳米石墨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属于纳米材料制备与电化学储能技术领域。首先制备在化学气相沉积气氛中能够产生不均匀积碳的模剂,然后在制得的模板剂上生成帽状纳米石墨,最后将模板剂去除、干燥,从而制得帽状纳米石墨。制得的帽状纳米石墨呈帽形结构,最宽处直径6-1000 nm,帽子高度为其最宽处直径的1/5-1/2;比表面积为80-2000 m2/g。可以将帽状纳米石墨用作电极材料,制作超级电容器;其中,所述的帽状纳米石墨在超级电容器中的质量分数为20-40%。本发明提供的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环保;制得的帽状纳米石墨比表面积利用率和能量密度高;用作电极材料制作超级电容器时效果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纳米材料制备与电化学储能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帽状纳米石墨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背景技术
超级电容器是一种利用电化学的电容原理储能的设备,具有功率密度高,使用寿命长的优点,可以用作不稳定电流的储存(如风能与潮汐能),以及大型交通工具(如轮船或飞机)的备用照明电源,也可用作电池的调峰值功能使用。但与锂离子电池相比,超级电容器的能量密度比较低,在一些比如体积小,重量级的交通工具与移动电子设备方面的应用受到限制。
超级电容器主要由电极材料、电解液、隔膜与集体流及包装壳体等部件构成,其中电极材料是关键。目前可以用于3-4V的电容器的电极材料为纯碳的碳纳米管或石墨烯,或薄层石墨。碳纳米管性能优良,但其制备方法中一般需要使用金属为催化剂。金属被碳包覆后,不易在纯化过程直接去除。这些金属杂质会在高电压下电容器的使用过程中逐渐进入电解液中,导致电解液分解,致使电容器循环寿命下降,或其操作的窗口电压下降。而石墨烯的许多制备方法可以不含金属,降低了这方面的操作隐患。
然而,由氧化石墨剥离得到的石墨烯含氧量太高,完全去除难度大,成本高,使其性能较差,也不易在3-4V的电容器中实现商业化应用。由化学气相沉积法得到的石墨烯或薄层石墨,含氧量要小得多,相对易去除,有望在3-4V的电容器中获得应用。但是石墨或石墨烯通常为二维的平面材料,在大量电极材料组装时,易叠合,丧失比表面积与合适的孔径,造成电解液的润湿率低,性能不易发挥。制备褶皱式的石墨烯,壳状石墨烯可以部分堆积时解决叠合的问题。但这些结构仍然存在叠合面相对较大的问题,故而仍然存在丧失部分比表面积与孔径的缺点。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帽状纳米石墨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一种帽状纳米石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帽状纳米石墨整体呈帽形结构,最宽处直径6-1000 nm,帽子高度为其最宽处直径的1/5-1/2;比表面积为80-2000 m2/g。
一种帽状纳米石墨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使用直径在5-990 nm的Ⅰ类或Ⅱ类纳米颗粒中的一种或多种,通过水热或高温热处理的方法,使纳米颗粒间产生粘接,形成孔隙率为30-70%的片状模板剂;
其中,所述的Ⅰ类纳米颗粒为:MgO、MgCO3、CaCO3、ZnO、TiO2、铜、铁、锌、镍、钴、锰、银和金;所述的Ⅱ类纳米颗粒为Al2O3、SiO 2、ZrO2和钼;
所述的水热处理的条件为:在130-250℃条件下,处理1-24小时;
所述的高温热处理的条件为:在700-900℃条件下,处理0.5-5小时;
(2)将步骤(1)制得的片状模板剂置于反应器中,通入碳源和载气,在35-1000℃条件下反应0.1秒至60分钟后,停止通入碳源;所述的碳源在片状模板剂表面裂解生成帽状纳米石墨;
所述的碳源为C1-C9烃类中的一种或多种;载气为氢气、氩气、氮气和氦气中的一种或多种;碳源与载气的体积比为1:0.1~1:10;
当碳源在片状模板剂表面裂解生成帽状纳米石墨后,也可以再向反应器中加入KOH或水蒸汽,与前述生成的帽状纳米石墨在700-1000℃的条件下反应1秒-60分钟后停止;加入的KOH的质量为片状模板剂质量的10%-400%;加入的水蒸汽的体积为碳源与载气总体积的1%-100%;
(3)将沉积有帽状纳米石墨的片状模板剂,放入酸性或碱性溶液中处理,从而将片状模板剂部分溶解;然后使用功率为0.3-3 kW的超声波处理1秒至3小时,使帽状纳米石墨与片状模板剂分离;最后通过常规的洗涤、干燥,得到帽状纳米石墨产品;
当模板剂的制备原料仅来自于Ⅰ类纳米颗粒时,使用0.1-1 mol/L酸溶液(包括但不限于醋酸、盐酸、硝酸、硫酸、硝酸和硫酸的混合酸、氢氟酸)处理1 秒至30秒;
当模板剂的制备原料仅来自于Ⅱ类纳米颗粒时,使用0.1-0.5mol/L碱溶液(包括但不限于KOH、NaOH)处理1秒至30秒;
当模板剂的制备原料既有来自于Ⅰ类纳米颗粒,也有来自于Ⅱ类纳米颗粒时,则先用0.1-1mol/L的酸溶液(包括但不限于醋酸,盐酸,硝酸,硫酸或硝硫混酸,氢氟酸)处理1秒至1分钟,再用0.1-0.5mol/L碱溶液(包括但不限于KOH,NaOH)处理1秒至1分钟;
(4)将与帽状纳米石墨分离后的片状模板剂洗涤、干燥后循环使用。
一种帽状纳米石墨的用途,其特征在于,将帽状纳米石墨用作电极材料,制作超级电容器(由两个电极片及常规的电解液,隔膜,集流体,引线,封装外壳,密封材料等组成);其中,所述的帽状纳米石墨在超级电容器中的质量分数为20-40%;在操作电压为3.5-4.5V时,基于电容器中所有帽状纳米石墨的能量密度为0.05-1法拉/平方米。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提供的帽状纳米石墨,与已有方法制得的大面积、多孔石墨烯的比表面积相近,但由于在电极材料堆积时不易叠合,故比后者的比表面积利用率提高1-3倍,能量密度也提高1-3倍;与已有的接近封闭的纳米碳壳相比,在压缩后的比表面积利用率提高0.5-1倍,能量密度也提高0.5-1倍;
本发明提供的帽状纳米石墨的制备方法与已有方法相比,相同的载体上负载金属所制得的单壁碳纳米管制备成本降低50-100%;在二者比表面积相近时,由于避免了单壁碳纳米管成束的弊端,比单壁碳纳米管的比表面积利用率提高1-3倍,能量密度也提高1-3倍。循环寿命提高30%;与目前所有的多孔石墨烯及接近封闭的纳米碳壳的制备方法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方法不要求将所有的模板剂完全溶解,模板剂可以循环使用,从而降低制备成本30-50%;而且少使用酸或碱约90%,即节省了用酸或用碱成本80-90%,还显著减少了废水与废渣的排放及处理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使用直径为20 nm的MgO颗粒,在200℃下水热处理6小时,形成孔隙率为70%的片状模板剂。干燥后,放入流化床反应器中,通入100%的甲烷为碳源,100%的氩气为载气,碳源与载气的体积比为1:2,在900℃下反应1秒后停止通入碳源。然后通入碳源与载气总体积的10%的水蒸汽,在900℃下处理5分钟。冷却后,将帽状纳米石墨与片状模板剂的混合物放入1 mol/L的HCl 中处理1秒钟,然后使用功率为3 kW的超声波处理1秒,将分离后的片状模板剂过滤洗涤,循环使用。将分离后的帽状纳米石墨,经过常规的洗涤与干燥,得到帽状纳米石墨产品。
制得的帽状纳米石墨的特征为:最宽处直径25 nm,高度为5 nm,比表面积为1000 m2/g。将其用作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在超级电容器中的质量分数为28%,在4V下工作时能量密度为0.12法拉/平方米。
实施例2:
使用直径为5nm的CaCO3颗粒,在250℃下水热处理1小时,形成孔隙率为45%的片状模板剂。干燥后,放入流化床反应器中,通入30%的乙烯和70 %的丙烯(体积分数)的混合物作为碳源,50%氢气和50%氩气(体积)的混合物为载气,碳源与载气的体积比为1:1,在1000℃下反应3 min后停止通碳源。 然后加入质量为片状模板剂质量的10%的KOH,在1000℃下下处理60 分钟,冷却后,将帽状纳米石墨与片状模板剂的混合物放入0.2mol/L硝酸中处理1秒,然后使用功率为0.5 kW的超声波处理3 分,将分离后的片状模板剂过滤洗涤,循环使用。将分离后的帽状纳米石墨,经过常规的洗涤与干燥,得到帽状纳米石墨产品。
制得的帽状纳米石墨的特征为:最宽处直径6 nm, 高度为2.5nm,比表面积为2000 m2/g。将其用作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在超级电容器中的质量分数为30%,在3.5V下工作时能量密度为0.07法拉/平方米。
实施例3:
使用直径为990nm的ZnO颗粒,在500 ℃下处理5小时,形成孔隙率为30%的片状模板剂。干燥后,放入流化床反应器中,通入30%苯、60%甲苯和10%异丙苯(体积分数)的混合物作为碳源,70%氢气和30%氮气(体积分数)的混合物为载气,碳源与载气的体积比为1:7,在500 ℃下反应30分钟后停止通碳源。冷却后,将帽状纳米石墨与片状模板剂的混合物放入0.6 mol/L 醋酸中处理3分钟,然后使用功率为1.5 KW的超声波处理2小时,将分离后的片状模板剂过滤洗涤,循环使用。将分离后的帽状纳米石墨,经过常规的洗涤与干燥,得到帽状纳米石墨产品。
制得的帽状纳米石墨的特征为:最宽处直径1000nm, 高度为200nm,比表面积为80 m2/g。将其用作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在超级电容器中的质量分数为20%,在4.5V下工作时能量密度为1法拉/平方米。
实施例4:
使用直径为100 nm的铜颗粒和50 nm银颗粒(质量分数分别为50%,50%),在700 ℃下处理0.5小时,形成孔隙率为55%的片状模板剂。干燥后,放入固定床反应器中,通入乙炔作为碳源,60%氢气和40%氦气(体积分数)的混合物为载气,碳源与载气的体积比为1:10,在35℃下反应5分钟后停止通碳源。然后通入体积为碳源与载气总体积的100%的水蒸汽,在900℃下反应10分。冷却后,将帽状纳米石墨与片状模板剂的混合物放入0.1 mol/L的硫酸中处理2分钟,然后使用功率为2 KW的超声波处理1小时,将分离后的片状模板剂过滤洗涤,循环使用。将分离后的帽状纳米石墨,经过常规的洗涤与干燥,得到帽状纳米石墨产品。
制得的帽状纳米石墨的特征为:最宽处直径120 nm, 高度为50 nm,比表面积为1200 m2/g。将其用作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在超级电容器中的质量分数为40%,在4.2V下工作时能量密度为0.32法拉/平方米。
实施例5:
使用直径为200nm的TiO2颗粒,在160℃下水热处理13小时,形成孔隙率为37%的片状模板剂。干燥后,放入固定床反应器中,通入100%的环己烷为碳 源,100%氢气为载气,碳源与载气的体积比为1:6,在700℃下反应20分钟后停止通碳源。然后通入体积为碳源与载气总体积的20%的水蒸汽,在800 ℃下反应40分。冷却后,将帽状纳米石墨与片状模板剂的混合物放入0.1 mol/L硝酸和0.3 mol/L硫酸中处理3分钟,然后使用功率为1.5 KW的超声波处理1小时,将分离后的片状模板剂过滤洗涤,循环使用。将分离后的帽状纳米石墨,经过常规的洗涤与干燥,得到帽状纳米石墨产品。
制得的帽状纳米石墨的特征为:最宽处直径250 nm, 高度为80 nm,比表面积为800 m2/g。将其用作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在超级电容器中的质量分数为35%,在4V下工作时能量密度为0.18法拉/平方米。
实施例6:
使用直径为600nm的Al2O3颗粒,在130℃下水热处理24小时,形成孔隙率为35%的片状模板剂。干燥后,放入固定床反应器中,通入100%的甲烷为碳源,100%氢气为载气,碳源与载气的体积比为1:7,在920℃下反应0.5秒后停止通碳源。然后通入体积为碳源与载气总体积的1%的水蒸汽, 在920℃下下反应10秒。冷却后,将帽状纳米石墨与片状模板剂的混合物放入0.5 mol/L NaOH溶液中处理3分钟,然后使用功率为3 KW的超声波处理2小时,将分离后的片状模板剂过滤洗涤,循环使用。将分离后的帽状纳米石墨,经过常规的洗涤与干燥,得到帽状纳米石墨产品。
制得的帽状纳米石墨的特征为:最宽处直径650 nm, 高度为255 nm,比表面积为670 m2/g。将其用作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在超级电容器中的质量分数为20%,在4V下工作时能量密度为0.25法拉/平方米。
实施例7:
使用直径为20nm的ZrO2颗粒和50 nm的SiO2颗粒(质量分数分别为20%、80%),在200℃下水热处理18小时,形成孔隙率为35%的片状模板剂。干燥后,放入固定床反应器中,通入50%二甲苯与50%三甲苯(体积分数)的混合物为碳源,50%氮气和40%氢气和10%氩气(体积分数)的混合物为载气,碳源与载气的体积比为1:3,在900℃下反应30秒后停止通碳源。然后通入体积为碳源与载气总体积的30%的水蒸汽, 在900℃下反应20分。冷却后,将帽状纳米石 墨与片状模板剂的混合物先放入0.2 mol/L氢氟酸中处理1秒,然后在0.4 mol/L KOH溶液中处理5秒种,再在使用功率为1.8 KW的超声波处理3分钟,将分离后的片状模板剂过滤洗涤,循环使用。将分离后的帽状纳米石墨,经过常规的洗涤与干燥,得到帽状纳米石墨产品。
制得的帽状纳米石墨的特征为:最宽处直径65 nm, 高度为30 nm,比表面积为1800 m2/g。将其用作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在超级电容器中的质量分数为30%,在4V下工作时能量密度为0.08法拉/平方米。
实施例8:
使用直径为200 nm的MgCO3颗粒和30 nm的锰颗粒(质量分数分别为99%,1%),在900℃下处理1小时,形成孔隙率为50%的片状模板剂。干燥后,放入固定床反应器中,通入100%的甲烷为碳源,40%氢气和60%(体积分数)的混合物为载气,碳源与载气的体积比为1:2,在950℃下反应5分钟,然后停止通碳源。冷却后,将帽状纳米石墨与片状模板剂的混合物放入0.5 mol/L硝酸中处理1秒种,然后使用功率为2 KW的超声波处理2小时,将分离后的片状模板剂过滤洗涤,循环使用。将分离后的帽状纳米石墨,经过常规的洗涤与干燥,得到帽状纳米石墨产品。
制得的帽状纳米石墨的特征为:最宽处直径230 nm, 高度为80 nm,比表面积为350 m2/g。将其作用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在超级电容器中的质量分数为32%,在4.3V下工作时能量密度为0.75法拉/平方米。
实施例9:
使用直径为20 nm的银颗粒、6 nm的金颗粒与10 nm钯颗粒(质量分数分别为30%,20%,50%),在500℃下热处理3小时,形成孔隙率为50%的片状模板剂。干燥后,放入流化床反应器中,通入丙烷、丁烯、丁烷与戊烷(体积分数各为25%)的混合物为碳源,100%氮气为载气,碳源与载气的体积比为1:0.5,在850℃下反应10分钟后停止通碳源。然后通入体积为碳源与载气总体积的20%的水蒸汽,在850℃下反应5分。冷却后,将帽状纳米石墨与片状模板剂的混合物放入1 mol/L盐酸中处理10秒种,然后使用功率为1.2 KW的超声波处理1.5小时,将分离后的片状模板剂过滤洗涤,循环使用。将分离后的帽状纳米石墨, 经过常规的洗涤与干燥,得到帽状纳米石墨产品。
制得的帽状纳米石墨的特征为:最宽处直径25 nm, 高度为10 nm,比表面积为900 m2/g。将其用作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在超级电容器中的质量分数为27%,在4V下工作时能量密度为0.14法拉/平方米。
实施例10:
使用直径为5 nm MgCO3颗粒,在700℃下热处理8小时,形成孔隙率为43%的片状模板剂,干燥后,放入流化床反应器中,通入100%乙炔作为碳源,10%氢气和90%氩气(体积分数)的混合物为载气,碳源与载气的体积比为1:10,在800 ℃下反应0.1秒后停止通碳源。然后加入质量为片状模板剂质量的400%的KOH,在800℃下处理10秒,冷却后,将帽状纳米石墨与片状模板剂的混合物放入0.1 mol/L盐酸中处理1秒种,然后使用功率为0.5 kW的超声波处理2小时,将分离后的片状模板剂过滤洗涤,循环使用。将分离后的帽状纳米石墨,经过常规的洗涤与干燥,得到帽状纳米石墨产品。
制得的帽状纳米石墨的特征为:最宽处直径6 nm, 高度为2.5 nm,比表面积为450 m2/g。将其作用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在超级电容器中的质量分数为30%,在3.8V下工作时能量密度为0.4法拉/平方米。
实施例11:
使用直径为5 nm的钼颗粒与60 nm MgO颗粒(质量分数均为50%),在250℃下水热处理6小时,形成孔隙率为30%的片状模板剂。干燥后,放入流化床反应器中,通入20%的乙烯和80 %的乙烷(体积分数)的混合物为碳源,20%氢气和80%氩气(体积分数)的混合物为载气,碳源与载气的体积比为1:5,在400 ℃下反应10分钟。冷却后,将帽状纳米石墨与片状模板剂的混合物放入0.5 mol/L KOH溶液中处理3秒种,然后使用功率0.3 kW的超声波处理3 小时,将分离后的片状模板剂过滤洗涤,循环使用。将分离后的帽状纳米石墨,经过常规的洗涤与干燥,得到帽状纳米石墨产品。
制得的帽状纳米石墨的特征为:最宽处直径65 nm, 高度为20 nm,比表面积为100 m2/g。将其作用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在超级电容器中的质量分数为30%,在4.5V下工作时能量密度为0.6法拉/平方米。
实施例12:
使用直径为20 nm的锌颗粒、30 nm铜颗粒与50 nm MgCO3颗粒(质量分数分别为2%,45%与53%),在600℃下热处理4小时,形成孔隙率为70%的片状模板剂。干燥后,放入石英固定床反应器中,通入100%的甲烷为碳源,100%的氦气为载气,碳源与载气的体积比为1:0.1,在900℃下反应25分钟后停止通碳源。然后通入体积为碳源与载气总体积的50%的水蒸汽,在700℃反应2分。冷却后,将帽状纳米石墨与片状模板剂的混合物放入0.6 mol/L盐酸中处理3秒种,然后使用功率为2.5 KW的超声波处理1秒,将分离后的片状模板剂过滤洗涤,循环使用。将分离后的帽状纳米石墨,经过常规的洗涤与干燥,得到帽状纳米石墨产品。
制得的帽状纳米石墨的特征为:最宽处直径78 nm, 高度为40 nm,比表面积为250 m2/g。将其作用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在超级电容器中的质量分数为33%,在3.7V下工作时能量密度为0.7法拉/平方米。
Claims (9)
1.一种帽状纳米石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帽状纳米石墨整体呈帽形结构,最宽处直径6-1000 nm,帽子高度为其最宽处直径的1/5-1/2;比表面积为80-2000 m2/g。
2.权利要求1所述的帽状纳米石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使用直径在5-990 nm的Ⅰ类或Ⅱ类纳米颗粒中的一种或多种,通过水热或高温热处理的方法,使纳米颗粒间产生粘接,形成孔隙率为30-70%的片状模板剂;
其中,所述的Ⅰ类纳米颗粒为:MgO、MgCO3、CaCO3、ZnO、TiO2、铜、铁、锌、镍、钴、锰、银和金;所述的Ⅱ类纳米颗粒为Al2O3、SiO2、ZrO2和钼;
所述的水热处理的条件为:在130-250℃条件下,处理1-24小时;
所述的高温热处理的条件为:在700-900℃条件下,处理0.5-5小时;
(2)将步骤(1)制得的片状模板剂置于反应器中,通入碳源和载气,在35-1000℃条件下反应0.1秒至60分钟后,停止通入碳源;所述的碳源在片状模板剂表面裂解生成帽状纳米石墨;
(3)将沉积有帽状纳米石墨的片状模板剂,放入酸性或碱性溶液中处理,从而将片状模板剂部分溶解;然后使用功率为0.3-3 kW的超声波处理1秒至3小时,使帽状纳米石墨与片状模板剂分离;最后通过常规的洗涤、干燥,得到帽状纳米石墨产品;
当模板剂的制备原料仅来自于Ⅰ类纳米颗粒时,使用0.1-1 mol/L酸溶液处理1秒至30秒;
当模板剂的制备原料仅来自于Ⅱ类纳米颗粒时,使用0.1-0.5mol/L碱溶液处理1秒至30秒;
当模板剂的制备原料既有来自于Ⅰ类纳米颗粒,也有来自于Ⅱ类纳米颗粒时,则先用0.1-1mol/L的酸溶液处理1秒至1分钟,再用0.1-0.5mol/L碱溶液处理1秒至1分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帽状纳米石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碳源为C1-C9烃类中的一种或多种;载气为氢气、氩气、氮气和氦气中的一种或多种;碳源与载气的体积比为1:0.1~1:1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帽状纳米石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当碳源在片状模板剂表面裂解生成帽状纳米石墨后,再向反应器中加入KOH,与生成的帽状纳米石墨在700-1000℃的条件下反应1秒-60分钟后停止;加入的KOH的质量为片状模板剂质量的10%-400%。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帽状纳米石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当碳源在片状模板剂表面裂解生成帽状纳米石墨后,再向反应器中加入水蒸汽,与生成的帽状纳米石墨在700-1000℃的条件下反应1秒-60分钟后停止;加入的水蒸汽的体积为碳源与载气总体积的1%-100%。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帽状纳米石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的酸溶液为醋酸、盐酸、硝酸、硫酸、硝酸和硫酸的混合酸和氢氟酸的水溶液中的任意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帽状纳米石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的碱溶液为KOH或NaOH的水溶液。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帽状纳米石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与帽状纳米石墨分离后的片状模板剂洗涤、干燥后循环使用。
9.权利要求1所述的帽状纳米石墨的用途,其特征在于,将帽状纳米石墨用作电极材料,制作超级电容器;其中,所述的帽状纳米石墨在超级电容器中的质量分数为20-40%。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592138.6A CN103086365B (zh) | 2012-12-28 | 2012-12-28 | 一种帽状纳米石墨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592138.6A CN103086365B (zh) | 2012-12-28 | 2012-12-28 | 一种帽状纳米石墨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086365A true CN103086365A (zh) | 2013-05-08 |
CN103086365B CN103086365B (zh) | 2014-11-26 |
Family
ID=481995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592138.6A Active CN103086365B (zh) | 2012-12-28 | 2012-12-28 | 一种帽状纳米石墨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086365B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653379A (zh) * | 2016-10-12 | 2017-05-10 | 清华大学 | 一种千层饼状纳米石墨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N106904595A (zh) * | 2017-03-20 | 2017-06-30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化工材料研究所 | 一种掺氮中空碳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
CN112908705A (zh) * | 2021-02-04 | 2021-06-04 | 广州金立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高可靠性电解液及电容器 |
CN116635486A (zh) * | 2020-12-22 | 2023-08-22 | 迪金森公司 | 用于表面复制的氧阴离子模板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448879A (zh) * | 2009-06-16 | 2012-05-09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石墨结构体、电子部件及电子部件的制造方法 |
CN102502593A (zh) * | 2011-10-11 | 2012-06-20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一种石墨烯、掺杂石墨烯或石墨烯复合物的制备方法 |
CN102730673A (zh) * | 2012-07-04 | 2012-10-17 | 清华大学 | 连续制备薄层石墨烯或其与薄壁碳纳米管杂化体的装置及方法 |
-
2012
- 2012-12-28 CN CN201210592138.6A patent/CN10308636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448879A (zh) * | 2009-06-16 | 2012-05-09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石墨结构体、电子部件及电子部件的制造方法 |
CN102502593A (zh) * | 2011-10-11 | 2012-06-20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一种石墨烯、掺杂石墨烯或石墨烯复合物的制备方法 |
CN102730673A (zh) * | 2012-07-04 | 2012-10-17 | 清华大学 | 连续制备薄层石墨烯或其与薄壁碳纳米管杂化体的装置及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ANNA TOMSIC ET AL.: "Scattering of Ice Particles from a Graphite Surface: A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 Study", 《J. PHYS. CHEM. B》 *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653379A (zh) * | 2016-10-12 | 2017-05-10 | 清华大学 | 一种千层饼状纳米石墨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N106904595A (zh) * | 2017-03-20 | 2017-06-30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化工材料研究所 | 一种掺氮中空碳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
CN116635486A (zh) * | 2020-12-22 | 2023-08-22 | 迪金森公司 | 用于表面复制的氧阴离子模板 |
CN112908705A (zh) * | 2021-02-04 | 2021-06-04 | 广州金立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高可靠性电解液及电容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086365B (zh) | 2014-11-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Wang et al. | Ostensibly phosphatized NiAl LDHs nanoflowers with remarkable charge storage property for asymmetric supercapacitors | |
Wang et al. | Clay‐inspired MXene‐based electrochemical devices and photo‐electrocatalyst: state‐of‐the‐art progresses and challenges | |
Yue et al. | Ni/Co-MOF@ aminated MXene hierarchical electrodes for high-stability supercapacitors | |
Dou et al. | Plasma‐assisted synthesis and surface modification of electrode materials for renewable energy | |
Wan et al. | Construction of FeNiP@ CoNi-layered double hydroxide hybrid nanosheets on carbon cloth for high energy asymmetric supercapacitors | |
Lu et al. | An investigation of ultrathin nickel-iron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 nanosheets grown on nickel foam for high-performance supercapacitor electrodes | |
Gao et al. | Two-dimensional transition metal diseleniums for energy storage application: a review of recent developments | |
Yan et al. | Advanced asymmetric supercapacitors based on Ni (OH) 2/graphene and porous graphene electrodes with high energy density | |
Deng et al. | Electrochemical capacitors utilising transition metal oxides: an update of recent developments | |
Faraji et al. | Microwave-assisted synthesis of metal oxide/hydroxide composite electrodes for high power supercapacitors–a review | |
Zai et al. | 3D hierarchical Co–Al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 with long-term stabilities and high rate performances in supercapacitors | |
EP3062323B1 (en) | Titanium oxide-based supercapacitor electrode material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 |
Chang et al. | Recent development in spinel cobaltites for supercapacitor application | |
Silambarasan et al. | Hierarchical NiO@ NiS@ graphene nanocomposite as a sustainable counter electrode for Pt free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 | |
Wang et al. | Effective interface contact on the hierarchical 1D/2D CoO/NiCo-LDH heterojunction for boosting photocatalytic hydrogen evolution | |
Sun et al. | Facile synthesis of Co3O4 with different morphologies loaded on amine modified graphene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supercapacitors | |
Dong et al. | Tunable growth of perpendicular cobalt ferrite nanosheets on reduced graphene oxide for energy storage | |
Yang et al. | Facile synthesis of yolk-shelled NiO/Ni composites as cathode material for high-performance hybrid supercapacitors | |
Wu et al. | Simple preparation of petal-like TiO2 nanosheets as anode materials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 | |
CN103086365B (zh) | 一种帽状纳米石墨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
Zhu et al. | Dual-defect site regulation on MOF-derived P-Co 3 O 4@ NC@ O v-NiMnLDH carbon arrays for high-performance supercapacitors | |
Liu et al. | Cauliflower‐Like Co3O4/Three‐Dimensional Graphene Composite for High Performance Supercapacitor Applications | |
Li et al. | Three-dimensional graphene-like carbon nanosheets coupled with MnCo-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 nanoflowers as efficient bifunctional oxygen electrocatalyst | |
Zhu et al. | NiCo‐glycolate‐derived porous spherical NiCo2S4 for high‐performance asymmetric supercapacitors | |
Li et al. | Effect of oxygen vacancies on the electronic structure and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MnMoO 4: computational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