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85439B - 层压装置 - Google Patents

层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85439B
CN103085439B CN201210433604.6A CN201210433604A CN103085439B CN 103085439 B CN103085439 B CN 103085439B CN 201210433604 A CN201210433604 A CN 201210433604A CN 103085439 B CN103085439 B CN 10308543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thermo
conveying member
laminater
compress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43360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85439A (zh
Inventor
土岐胜司
松本弘一
益子喜雄
三友康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ka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eiko Shokai Co Ltd
Saka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eiko Shokai Co Ltd, Sakae Co Ltd filed Critical Meiko Shoka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0854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854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854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8543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in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不使用温度检测器,加快层压温度的上升速度,并且稳定地维持层压温度。具备,热压接传输装置(10),至少一边重叠传送层压膜(11)和片(12)一边热压接;控制装置(15),控制热压接传输装置(10);运行开关(16),在运转时从电源(14)通电,作为热压接传输装置(10)在成对的压接传输构件(1)的至少一方上装入包含PTC热敏电阻的板状加热体(2),作为控制装置(15)具有:电流检测器(18),检测在运行时伴随向PTC热敏电阻通电的电流值;预热完成判定单元(15a),在用电流检测器(18)检测的电流值上升变化经过峰值后下降变化达到规定的值的条件下,判定压接传输构件(1)的表面温度达到可以层压的温度的预热完成状态。

Description

层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重叠粘接涂抹有热熔融性粘接剂的层压膜和片的层压装置,特别涉及一边传输层压膜及片一边热压接的形态的层压装置的改进。
背景技术
作为以往的层压装置例如可以举专利文献1、2中记载的例子。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具备加热层压膜的加热热源、对所加热的层压膜和纸张进行压接的一对压接辊,设置可以检测加热热源的温度、层压膜的温度的传感器,根据这些传感器输出控制加热热源的温度的技术。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有通过在至少一方的内部具有加热单元的一对辊之间重叠插入片状物品和涂抹有热熔融性粘接剂的层压膜,在加热压接形成一体形的状态下,在用热检测单元检测到加热辊异常加热时切断加热单元的电流的技术。
[专利文献1]专利第3779014号公报(发明的实施方式,图4~图7)
[专利文献2]专利第2901228号公报(实施例,图3)
但是,在专利文献1中,作为加热热源使用红外线加热器和面状热源,而与加热热源有关的温度控制系统,具体地说检测温度的温度检测器以及根据用该温度检测器检测出的温度信息控制加热热源的温度控制装置是必不可少的。
另外,即使在专利文献2中,也因为作为加热单元例如使用远红外线管加热器,所以不仅对加热单元来说温度控制系统(温度检测器、温度控制装置)是必不可少的,而且由加热单元进行的加热动作在异常时有出现失控的可能,必须采取检查异常的异常对策。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站在以上观点上发明的,将不使用温度检测器,加快层压温度的上升速度,并且稳定地维持层压温度作为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是是重叠粘接涂抹了热熔融性粘接剂的层压膜和片的层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热压接传输装置,至少一边重叠传送上述层压膜和片一边进行热压接;控制装置,控制该热压接传输装置;运行开关,对上述热压接传输装置以及控制装置在运转时供给来自电源的电力,上述热压接传输装置具有:成对的压接传输构件,至少一方形成为中空辊状并且夹持上述层压膜和片传送;板状加热体,内置在成对的压接传输构件中的形成为中空辊状的压接传输构件中并且包含板状的PTC热敏电阻;热传导保持架,与上述中空辊状的压接传输构件内接触配置并且保持上述板状加热体,能够将来自板状加热体的热传导到压接传输构件,上述控制装置具有:电流检测器,检测通过接通上述运行开关而流过上述板状加热体的PTC热敏电阻的电流值;预热完成判定单元,在用该电流检测器检测到的电流值上升变化经过峰值后下降变化达到预先确定的值的条件下,判断由上述板状加热体产生的上述压接传输构件的表面温度达到能够层压的温度的预热完成状态。
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的层压装置,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层压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装置具备:预热显示器,直到在上述预热完成判定单元判定上述预热完成状态为止的期间,显示“预热中”。
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的层压装置,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层压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装置具备:驱动控制单元,控制对上述成对的压接传输构件提供能够正反向转动的驱动力的驱动源,在直到上述预热完成判定单元判定上述预热完成状态为止的期间,使上述成对的压接传输构件反向转动或者停止。
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的层压装置,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层压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装置具备:停止处理控制单元,在断开上述运行开关时,在与运行开关的断开动作联动地切断对上述板状加热体的PTC热敏电阻的通电后,使上述成对的压接传输构件空转预先确定的时间后,停止对驱动源的通电。
技术方案5所述的发明的层压装置,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层压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装置具备:自动停止处理控制单元,在由上述预热完成判定单元判定预热完成状态后用电流检测器检测到的电流值下降到预先确定的值的条件下,在对上述板状加热体的PTC热敏电阻的通电以及对驱动源的通电中至少切断对上述板状加热体的PTC热敏电阻的通电。
技术方案6所述的发明的层压装置,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层压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装置具备:驱动切换单元,控制对上述成对的压接传输构件提供能够转动的驱动力的驱动源,可变地切换由上述驱动源产生的转动速度。
技术方案7所述的发明的层压装置,在技术方案6所述的层压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装置具有:厚度检测器,能够检测层压膜和片的层压处理对象的厚度,基于该厚度检测器检测到的厚度信息,用上述驱动切换单元控制驱动源,使得在厚度信息厚的情况下,与薄的情况相比放慢驱动源产生的转动速度。
技术方案8所述的发明的层压装置,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层压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热传导保持架具有:保持筒架,具备收容上述板状加热体的由大致矩形剖面构成的筒状收容空间,并且与表里面相对的周围壁部至少能够弹性变形地变形,上述与表里面相对的周围壁部是在划分该筒状收容空间的周围壁部中的与上述板状加热体的板厚度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周围壁部;热传导腕架,能够从该保持筒架的上述能够弹性变形的周围壁部的一部分向外面弹性变形地突出,与上述压接传输构件的中空部内面弹性变形地接触,并且伴随该弹性变形,保持筒架的能够弹性变形的周围壁部与板状加热体的表里面紧密接触。
技术方案9所述的发明的层压装置,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层压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热压接传输装置将上述成对的压接传输构件都形成为中空辊状,至少在其中一方上经由热传导保持架保持板状加热体。
技术方案10所述的发明的层压装置,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层压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包括:成对的传输构件,设置在上述热压接传输装置的下游一侧,在通过上述热压接传输装置后牵拉传送用层压膜层压后的片。
如果采用技术方案1的发明,则不使用温度检测器就能够加快层压温度的上升速度,并且稳定地维持层压温度。
如果采用技术方案2的发明,则可以用眼睛看到层压装置是否达到了预热完成状态。
如果采用技术方案3的发明,则可以有效地防止在达到预热完成状态前的层压处理的误动作。
如果采用技术方案4的发明,则可以在运行停止时快速空气冷却成对的压接传输构件的加热状态,有效地抑制温度上升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如果采用技术方案5的发明,则在不需要让层压装置连续运行的情况下,可以有效地停止层压装置。
如果采用技术方案6的发明,则与没有本构成的形态相比,能够简单地增减给予层压处理对象的热量。
如果采用技术方案7的发明,则通过可靠地提供与厚度不同的层压处理对象相适宜的热量,可以有效地实施针对厚度不同的层压处理对象的层压处理。
如果采用技术方案8的发明,则容易实现使用PTC热敏电阻的板状加热体的保持功能以及从板状加热体向中空辊状的压接传输构件的热传导功能。
如果采用技术方案9的发明,则容易实现热压接传输装置的代表性的状态。
如果采用技术方案10的发明,因为用传输构件牵拉传送用热压接传输装置层压之后的片,所以可以有效地避免在层压后的片上发生折皱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适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层压装置的概要的说明图。
图2是表示涉及实施方式1的层压装置的主要构成的说明图。
图3是相当于图2中的III-III线的剖面说明图。
图4是沿着在实施方式1中使用的热压接传输辊的轴方向的主要部分剖面说明图。
图5是(a)是在实施方式1中使用的加热器组件,(b)是加热器组件的主要部分解说图。
图6是表示在加热器组件中使用的PTC热敏电阻的电阻-温度特性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
图7(a)是表示在实施方式1中使用的加热器组件以及热传导保持架的说明图,(b)是表示两者的组装状态的说明图。
图8是表示在实施方式1中使用的热压接传输辊构成要素即加热器组件以及热传导保持架向压接传输辊的组装状态的说明图。
图9是模式化表示实施方式1的层压装置的驱动传递系统的说明图。
图10是表示在实施方式1中使用的热压接传输辊的转动构造以及对加热器组件的通电结构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
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层压装置的控制系统的说明图。
图12(a)表示在实施方式1中使用的操作盘的一个例子,(b)是表示图11所示的控制装置的构成例子的说明图。
图13(a)表示在实施方式1中使用的电流检测器的一个例子,(b)是表示电流检测器的电流-电压特性的说明图。
图14(a)是模式化表示热压接传输辊的可浮动支撑结构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b)是模式化表示其动作原理的说明图。
图15(a)是表示比较形态的层压装置的温度控制动作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b)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层压装置的温度控制动作例的说明图。
图16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层压装置的控制系统的各功能部的说明图。
图17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层压装置控制系统的动作例的时间图。
图18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层压装置的运行模式的时间图。
图19(a)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层压装置的自动停止处理的时间图,(b)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层压装置的异常检测处理的时间图。
图20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层压装置的自保护电路和停止程序的流程图。
图2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层压装置控制系统的变形形态的说明图。
图22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层压装置的概要的说明图。
图23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层压装置的概要的说明图。
符号说明
1(1a,1b):压接传输构件,2:板状加热体,3:热传导保持架,5:保持筒架,6:热传导腕架,10:热压接传输装置,11:层压膜,12:片,13:传输构件,14:电源,15:控制装置,15a:预热完成判定单元,15b:驱动控制单元,15c:停止处理控制单元,15d:自动停止处理控制单元,15e:驱动切换单元,16:运行开关,17:驱动源,18:电流检测器,I:电流值,T:时间,Iy:预热完成判定电流。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的概要
图1表示适用本发明的层压装置的实施方式的概要。
在该图中,层压装置是将涂抹了热熔融性粘接剂的层压膜11和片12重叠粘接的装置,至少具备:一边重叠传送上述层压膜11和片12一边热压接的热压接传输装置10;控制该热压接传输装置10的控制装置15;对上述热压接传输装置10以及控制装置15在运行时对来自电源14的电力进行通电的运行开关16。
在本例子中,热压接传输装置10具有:成对的压接传输构件1(例如1a,1b),至少一方形成为中空辊状并且夹持上述层压膜11和片12传送;板状加热体2,内置在成对的压接传输构件1中的形成为中空辊状的压接传输构件1(在本例子中是1a,1b)中并且包含板状的PTC热敏电阻;热传导保持架3,与上述中空辊状的压接传输构件1(在本例子中是1a,1b)内接触配置并且保持上述板状加热体2并且可以将来自板状加热体2的热传导到压接传输构件1上。
另外,控制装置15具有:电流检测器18,检测在通过接通运行开关16而运行时伴随向板状加热体2的PTC热敏电阻的通电的电流值;预热完成判定单元15a,在用该电流检测器18检测到的电流值I和时间t的经过同时上升变化经过峰值后下降变化达到预先确定的值(预热完成判定电流)Iy的条件下,判定由板状加热体2产生的压接传输构件1的表面温度达到可以进行层压的温度的预热完成状态。
在这种技术性方法中,本实施方式的层压装置因为将至少具备热压接传输装置10的装置作为对象,所以不包含另外设置压接传输装置和加热装置的形态(例如在成对的输入传输构件和成对的输出传构件之间作为独立要素设置加热装置的形态)。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热压接传输装置10只要具备至少一方形成为中空辊状的成对的压接传输构件1(1a,1b)即可。在此,作为成对的压接传输构件1(1a,1b)双方可以是辊状构件,也可以一方是中空辊状构件,另一方是对中空辊状构件加压配置的带状构件,进而,可以沿着片的输送方向配设成对的辊状的压接传输构件1,在各个辊状压接传输构件1之间架设带状构件,将上游一侧的辊状压接传输构件1的至少一方作为中空辊状构件,并内置板状加热体2。而且,本实施方式即使设成对的压机传输构件1都是中空辊状构件,也可以包含只在其中一方组装板状加热体2、热传导保持架3的形态。
进而,作为热压接传输装置10只要至少具有1个将板状加热体2、热传导保持架3装入至少一方的成对的压机传输构件即可,而例如如果从提高层压速度这一观点看,也可以在多组的成对的压接传输构件1各自上组装板状加热体2、热传导保持架3,以以多级实施在层压处理中需要的热压接处理。
另外,作为层压装置当然可以附加热压接传输装置10以外的要素。例如如果从有效避免在层压后的片12上发生折皱这一观点看,则可以列举具备热压接传输装置10、设置在该热压接传输装置10的下游一侧上、在通过热压接传输装置10后用层压膜11牵拉传输层压后的片12的成对的传输构件13的装置。另外,也可以在热压接传输装置10和成对的传输构件13的前后设置用于引导传送层压膜11和片12用的导轨构件。
另外,板状加热体2如果是包含板状的PTC热敏电阻的构件则可以适宜地选择而没有问题。
该板状加热体2虽然以长的长度构成板状的PTC热敏电阻也可以,但与片12和层压膜11的使用尺寸相应地排列多个比较短尺寸的PTC热敏电阻使用的方法也得到广泛应用。
在此,作为板状加热体2的代表性形态,可以列举在PTC热敏电阻的表里面上配设电极并可以通电的结构,为了防止漏电用绝缘保护层覆盖PTC热敏电阻以及电极的形态。
进而,热传导保持架3要具备板状加热体2的保持功能、自板状加热体2的热传导功能。
作为该热传导保持架3优选地用热传导性良好的金属(例如铝)构成,另外,为了良好保持板状加热体2的保持功能、热传导性能优选地紧密接触配置在板状加热体2的至少发热面上。
在此,作为热传导保持架3的代表性形态,可以列举具有以下部件的形态,保持筒架5,具备由收容板状加热体2的大致矩形剖面形成的筒状收容空间并且在划分该筒状收容空间的周围壁部中与在和上述板状加热体2的板厚度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表里面相对的周围壁部至少可以弹性变形;热传导腕架6,从该保持筒架5的上述可以弹性变形的周围壁部的一部分向外部可以弹性变形地突出,与上述压接传输构件1的中空部内面弹性变形接触,并且伴随该弹性变形保持筒架5的可以弹性变形的周围壁部与板状加热体2的表里面紧密接触。
另外,在这种热传导保持架3中,如果从谋求热传导性的均匀性的观点看,则优选的是:作为热传导保持架3在保持筒架5的大致矩形剖面的角部上设置热传导腕架6,并且相对于保持筒架5的大致矩形剖面的宽度方向中心线将热传导腕架6配置成线对称,或者,夹着保持筒架5相对于该保持筒架5的大致矩形剖面的宽度方向中心线或者宽度方向中心点将热传导腕架6配置成线对称或者点对称。
进而,如果从良好地保持由热传导保持架3保持的板状加热体2的保持位置精度的观点看,优选的形态是:热传导保持架3的保持筒架5其大致矩形剖面的宽度方向两侧壁部伴随热传导腕架6弹性变形而弹性变形,在上述热传导腕架6在压接传输构件1的中空部内面上弹性变形地接触之前,上述宽度方向两侧壁部与板状加热体2的宽度方向两侧部接触。
在这种情况下,伴随热传导腕架6在压接传输构件1的中空部内面上弹性变形接触,上述保持筒架5的宽度方向两侧壁部可以是和板状加热体2的宽度方向两侧部接触的状态,也可以达到非接触配置的状态。但从保护板状加热体2的观点看,优选的设计是:伴随热传导腕架6在压接传输构件1的中空部内面上弹性变形地接触,保持筒架5的宽度方向两侧壁部在从板状加热体2的宽度方向两侧部离开的方向上弹性变形。
另外,控制装置15虽然控制热压接传输装置10,但作为控制对象是成对的压接传输构件1和板状加热体2。
另外,作为电流检测器18如果是检测伴随向PTC热敏电阻通电的电流值的检测器则适宜地选择没有问题,当然包含直接检测电流值的检测器,还包含例如经由电阻值间接检测电流值的检测器。
进而,作为预热完成判定单元15a只要利用与PTC热敏电阻的特性一致,在运行开始时电流值经过上升峰值下降这一点,预先选定与提供压接传输构件1的表面温度达到预热完成状态的程度的热量的时刻对应的值,只要根据是否达到了该值进行判定即可。
作为这种控制装置15的优选的形态可以列举具备直到预热完成判定单元15a判定上述预热完成状态的期间,显示“预热中”的预热显示器(未图示)的形态。
在此,预热显示器只要以可以区分预热完成状态的方式显示“预热中”即可,例如适宜地选择在达到预热完成状态时使始终常亮的显示灯(相当于“READY灯”)在预热中闪烁的预热显示器,或者表记为“预热中”的预热显示器等。
另外,作为控制装置15的优先的其他形态可以列举具备驱动控制单元15b的形态,控制对成对的压接传输构件1提供可以正反向转动的驱动力的驱动源17,直到预热完成判定单元15a判定预热完成状态为止的期间,使成对的压接传输构件1反向驱动或者停止。
这样,通过让成对的压接传输构件1反转或者停止,即使因用户错误而在预热中进行层压处理,也可以阻止层压膜11和片12对成对的压接传输构件1的引入动作。此时,反转的速度与标准转速相比低速即可。
在此,作为在预热中的成对的压接传输构件1的其他的动作,可以列举使成对构成的压接传送构件1比预热完成后的一般正向转动驱动速度还低的速度低速正转动驱动。对于该低速正转动驱动虽然不能阻止在预热中引入叠层处理对象,但层压处理对象的引入动作变慢,这样容易发现层压处理的误动作,通过实施让成对的压接传输构件1反转的反转排出动作,可以有效地防止层压处理的误动作。
另外,作为运行停止时的优选的控制装置15的形态,可以列举具备停止处理控制单元15c的形态,在断开运行开关16时,在与运行开关16的断开操作联动切断对板状加热体2的PTC热敏电阻的通电后,在让成对的压接传输构件1以预先确定的时间空转后停止对驱动源17的通电。
这样通过在断开运行开关16时,在切断对PTC热敏电阻的通电的时刻,和驱动源17的停止时刻之间设置时间差,可以快速空气冷却成对的压接传输构件1的加热状态。此时,优选的是附加显示器以便看到“处于空气冷却”的状态。
而且,作为停止处理控制单元15c如果从迅速进行停止动作的观点看,则只要在切断对PTC热敏电阻的通电后立即停止对驱动源17的通电即可。
进而,作为控制装置15的另一优选的形态,可以列举具备自动停止处理控制单元15d的形态,在由预热完成判定单元15a判定预热完成状态后的由电流检测器18检测到的电流值下降到预先确定的值的条件下,在对板状加热体2的PTC热敏电阻的通电以及对驱动源17的通电中至少切断对板状加热体2的PTC热敏电阻的通电。
该自动停止功能例如在通电状态下处于长时间不使用时、发生PTC热敏电阻断线等的异常时,在省电和安全性方面起作用。
另外,作为控制装置15的另一优选的形态,可以列举具备驱动切换单元15e的形态,控制对成对的压接传输构件1提供可以转动的驱动力的驱动源17,可变地切换由驱动源17产生的转动速度。
这样,通过用驱动切换单元15e切换成对的压接传输构件1的转动速度,可以增减给予层压膜11和片12的层压处理对象的热量。
在此,所谓可变地切换由驱动源17产生的转动速度当然是切换驱动源17自身的转动速度的形态,也可以是改变驱动传递机构的组合的形态(例如改变齿轮比等),进而,也可以是改变驱动源17以及驱动传递机构的双方的形态。
特别是在具备有驱动切换单元15e的形态中,可以构筑考虑到厚度不同的层压处理对象的形态。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控制装置15具有可以检测层压膜11和片12的层压处理对象的厚度的厚度检测器(未图示),只要用驱动切换单元15e控制驱动源17,使得根据该厚度检测器的厚度信息,在厚度信息为厚的情况下与薄的情况相比减慢驱动源17的转动速度即可。
在本形态中,厚度检测器如果是检测层压膜11和片12的层压处理对象的厚度的装置则可以适宜地选择,例如如果决定层压膜11的规格则可以只检测片12的厚度。另外,对于厚度检测器的厚度检测原理,根据依赖于层压处理对象厚度的信息(当然包含片厚度,还包含面积大小,电阻等的信息)直接或者间接检测厚度信息的方式也可以适宜地选择。
以下根据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
◎实施方式1
—层压装置—
图2以及图3表示适用本发明的层压装置的实施方式1。
在该图中,层压装置20具备一边重叠传送层压膜101和片102一边热压接的热压接传输装置21,和配设在该热压接传输装置21的片传送方向下游一侧上的成对的传输辊22,用壳体的支撑侧板25支撑。
在本实施方式中,热压接传输装置21用成对的热压接传输辊30(具体地说是30a、30b)构成。
该成对的热压接传输辊30具备:都形成为中空辊状并且夹持层压膜101和片102传送的成对的压接传输辊31;组装到该压接传输辊31内的加热器组件40;保持该加热器组件40并且将加热器组件发出的热传导到压接传输辊31的热传导保持架50。
〈压接传输辊〉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成对的压接传输辊31例如具有热传导性良好的金属(例如铝)制的中空状辊主体32,在该辊主体32的表面上覆盖形成由弹性材料(例如硅橡胶)形成的弹性层33,用未图示的加力弹簧的弹力压接两者,在两者间确保规定的夹紧区域n,用该夹紧区域n夹持传送层压膜101以及片102。
〈加热器组件〉
另外,加热器组件40如图3至图5所示,作为多个(例如5个)加热器在长方向上排列配置板状的PTC热敏电阻41(具体地说是41a~41e),在各PTC热敏电阻41的表里面上隔着导电性粘接层44配置长尺寸的板状电极42、43,与此同时例如用聚酰亚胺树脂制的绝缘保护层45覆盖它们的全部。而且,图5中,符号46是设置在各自的电极42、43的长方向端部上的引出端子。
在本实施方式中,绝缘保护层45是用于避免向PTC热敏电阻41(41a~41e)施加电压时电流泄漏到外部的情况的保护层,例如如果形成为薄的膜形,则优选重叠卷绕成多层以得到所希望的绝缘性。
〈PTC热敏电阻的电气特性〉
在此,简单说明PTC热敏电阻41的电气特性。
该PTC热敏电阻(PositiveTemperatureCoefficientThermistor)是以钛酸钡(BaTiO3)为主要成分的半导体陶瓷,通过材料组成可以任意设定居里温度,具有自该温度电阻值急剧增加的性质。
即,该PTC热敏电阻41如图6所示,如果施加电压后因焦耳热而自身发热,如果超过了居里温度Tc,则其电阻值以对数方式增大。当电阻值增大后,因为电流减少从而电能受到抑制所以发热温度降低。而后,当电阻值降低后电流增加,因为电能再次增加所以发热温度上升。通过重复该动作,作为具有自身温度控制功能的恒温发热体工作。
而且,PTC热敏电阻41的居里温度Tc和加热器组件40的表面温度不一定必须一致,所以最好预先确认PTC热敏电阻41的居里温度Tc和加热器组件40的表面温度的关系。
〈热传导保持架〉
热传导保持架50如图7(a)(b)所示具备:具备由收容板状的加热器组件40的大致矩形剖面组成的筒状收容空间的保持筒架51;与该保持筒架51设置成一体将来自加热器组件40的热传导到压接传输辊31的热传导腕架55,例如用热传导性、加工性良好的铝等的金属挤压成型。
在此,保持筒架51具有划分由大致矩形剖面构成的筒状收容空间的周壁部52,在周壁部52的内侧角部上分别形成大致圆状剖面的切口53,靠该缺口的存在,让各周壁部52可以弹性变形。特别是在本例子中,在将热传导保持架50装到压接传输辊31内之前的状态中,大致平行地配置与保持筒架51的加热器组件40的表里面对应的周壁部52a,另一方面,与保持筒架51的加热器组件40的大致矩形剖面的宽度方向对应的周壁部52b以稍微弯曲的状态相对配置。
另外,热传导腕架55具有从保持筒架51的周壁部52的外侧角部向外部可以弹性变形地突出的突出片56,在将热传导保持架50安装在压接传输辊31内之前的状态下,上述突出片56以比压接辊31的中空部35(参照图8)内面的圆状轨迹s更向外突出的方式维持弯曲的形状,在这些突出片56的前端之间突出片56以沿着上述圆状轨迹s可以弹性变形的方式确保间隙57。
而后,在本实施方式中,热传导腕架55的突出片56相对于保持筒架51的大致矩形剖面的宽度方向中心线k配置线对称,并且夹着保持筒架51配置成线对称(或者点对称)。
进而,加热器组件40如图7所示,在插入到热传导保持架50的保持筒架51内的筒状收纳空间后,如图8所示,将加热器组件40以及热传导保持架50装入到压接传输辊31的中空部35内。
此时,热传导保持架50的热传导腕架55的突出片56沿着压接传输辊31的中空部35的圆状轨迹s在箭头M的方向弹性变形,接触配置在压接传输辊31的中空部35内面。
在该状态中,在热传导保持架50的保持筒架51的周壁部52中与加热器组件40的表里面对应的周壁部52a伴随着上述热传导腕架55的突出片56的弹性变形通过切口53部分在箭头P方向上被按压产生弹性变形,与加热器组件40的表里面紧密地接触配置。
另一方面,在热传导保持架50的保持筒架51的周壁部52中与加热器组件40的剖面宽度方向对应的周壁部52b伴随上述热传导腕架55的突出片56的弹性变形通过切口53向着压接传输辊31的中空部53的内侧面稍微弹性变形。
在这种情况下,因为加热器组件40用热传导保持架50的保持筒架51的周壁部52a弹性保持,所以不用担心加热器组件40在热传导保持架50的保持筒架51内进行不必要的移动。另外,保持筒架51的周壁部52b因为向着从加热器组件40的两侧壁部离开的方向弹性变形,所以保持筒架51不会在加热器组件40的两侧壁部给予不需要的大的负荷,不用担心损伤加热器组件。
特别是当将加热器组件40的绝缘保护层45外表面剖面宽度方向尺寸设置为w,将热传导保持架50的保持筒架51的筒状收纳空间的宽度方向尺寸设置为m的情况下,在向压接传输辊31内装入加热器组件40以及热传导腕架55之前,如果则因为加热器组件40的剖面宽度方向两侧部抵接在保持筒架51的周壁部52b,所以加热器组件40相对于热传导保持架50的中心线k定位在对称的位置上。
—传输辊—
成对的传输辊22(具体地说是22a、22b)如图2以及图3所示,例如具有铝制的中空状辊主体62,在该辊主体62的表面上覆盖形成具有弹性材料(例如硅橡胶)组成的弹性层63,用未图示的加力弹簧的弹力压接两者,在两者间确保规定的夹紧区域n,用该夹紧区域n夹持传送层压膜101以及片102。
在此,设定热压接传输装置21的热压接传输辊30的夹紧区域n和传输辊22的夹紧区域n之间的距离x比片102的最小使用尺寸还小,另外,在热压接传输辊30和传输辊22之间的片传输路径上设置在传输辊22的夹紧区域n中引导层压的片102的引导构件26。
—驱动系统—
在本实施方式中,层压装置20的驱动系统如图2以及图9所示,将来自驱动电机70的驱动力直接传递到成对的传输辊22的一方的辊22b上,经由驱动传递齿轮组86传递到热压接传输装置21的热压接传输辊30的一方辊30b,进而,经由设置在传输辊22的轴方向相反一侧上的驱动传递齿轮组87将传递到一方的传输辊22b的驱动力传递到另一方的传输辊22a,另外,经由设置在热压接传输辊30的轴方向相反一侧上的驱动传递齿轮组88将传递到一方的热压接传输辊30b的驱动力传递到另一方的热压接传输辊30a。
在此,在图9中,如果将热压接传输辊30的圆周速度设置为v1,将传输辊22的圆周速度设置为v2,则稍稍调整驱动传递系统使得满足v2>v1,通过了热压接传输辊30的受到层压的片102被传输辊22牵拉传送。
—热压接传输辊的支撑构造以及通电构造—
热压接传输装置21的热压接传输辊30的支撑构造例如如下。
即,热压接传输辊30的支撑结构如图2以及图10所示,在压接传输辊31的两端开口上例如安装苯酚树脂等的绝缘性支撑轴71,将该绝缘性支撑轴71经由轴承72支撑在支撑侧板25上。
另外,热压接传输辊30的通电结构在上述绝缘性支撑轴71内开设贯通孔73,并且在该贯通孔73的一方侧上配置加热器组件40的电极42(或者43)的端子46(参照图5),并且在贯通孔73的另一方上设置导电性管74,用连接线75连接上述端子46和导电性管74之间,在该导电性管74的一端部上作为导电单元76将导电性刷77只压在加力弹簧78上配置,通过动作开关85的接通断开操作向该导电性刷77施加来自电源80的电压(在本例子中使用由交流电源82产生的交流偏置电压)。而且作为电源80并不限于使用交流偏置电压的形态,也可以是使用直流偏置电压或者重叠了直流偏置电压的交流偏置电压的形态。
—层压装置的控制系统—
图11是模式化说明实施方式1的层压装置的控制系统的说明图。
在该图中,符号120是控制用于驱动层压装置20的驱动电机70以及对加热器组件40通电的控制装置,根据来自控制装置120的控制信号进行驱动电机70的驱动,来自该驱动电机70的驱动力经由模式化表示的驱动传递系统90传递到热压接传输辊30。另外,如果动作开关85接通,则来自电源80的电压经由上述的通电结构施加在作为加热器组件40的各加热器的PTC热敏电阻41上,对PTC热敏电阻41通电。
在本例子中,动作开关85伴随接通未图示的运行开关的操作向控制基板121(参照图12)的各电路通电,伴随于此,向加热继电器线圈85a通电,通过向该加热继电器85a的通电让加热继电器接触片85b向导通接点移动,保持对加热器组件40的通电状态。
为了用自保持电路保持对控制基板121的各电路的通电,维持动作开关85的导通状态。
进而,在向加热器组件40的通电电路中设置电流传感器130,检测向加热器组件40流过的电流,并且该电流传感器130的检测输出被控制装置120取入。
另外,在本例子中,在热压接传输辊30上设置用于检测传送的层压处理对象的厚度的厚度传感器140,该厚度传感器140的检测输出被控制装置120取入。
另外,在控制装置120上连接未图示的操作盘,在该操作盘上适宜地设置显示各种信息的显示器160。
—操作盘—
图12(a)表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操作盘的构成例子。
在该图中,操作盘150在操作板151上具有:对层压装置20的运行进行接通断开的运行开关152;切换驱动电机70的转动速度的速度切换开关153;手动让驱动电机70反转的反转开关154。另外,作为显示器160使用显示层压装置20是否处于运动状态的运转灯161、显示层压装置20显示在接通运行开关152后预热是否完成的READY灯162、与由速度切换开关153实施的切换相应地显示多级速度(例如5级)的例如由7个显示段组成的速度显示器163。
—控制装置的构成例子—
图12(b)表示在实施方式中使用的控制装置120的构成例子。
在该图中,控制装置120具有:对电源80进行接通断开的电源开关155;电源变压器156;为了让运行开始和结束而进行接通断开的运行开关152;例如在500mm/min~1500mm/min的范围中分多级切换驱动电机70的速度的速度切换开关153;以手动方式让热压接传输辊30反转的反转开关154;取入来自检测驱动电机70的动作状态的电机驱动检测电路157的各输入信号的控制基板121,在该控制基板121上搭载有电流保险丝122、自保护继电器123、用加热继电器构成的动作开关85、电流传感器(CT:CurrentTransformer的简写)130、CPU124、电机驱动器电路125等,把来自该控制基板121的控制信号送到温度保险丝165、PTC热敏电阻41、显示器160、驱动电机70等。
—电流传感器—
在本实施方式中的构成是,电流传感器130例如如图13(a)所示,例如具有由高导磁率铁氧体组成的磁性芯131,对该磁性芯131卷绕初级线圈132以及次级线圈133,对于初级线圈132连接电源80并且将流过该初级线圈132上的电流设置为I1,另一方面在次级线圈133的两端上经由预先决定了值的电阻R(例如5Ω)取出电压V2
而后,该电流传感器130如图13(b)所示,因为具有在电流I1和电压V2之间大致成比例的特性,所以例如通过监视电压V2检测电流传感器130的电流I1
—厚度传感器—
在本实施方式中,厚度传感器140使用这样的传感器:通过可以浮动地支撑成对的热压接传输辊30一方的热压接传输辊30a,在成对的热压接传输辊30之间厚度不同的层压处理对象(层压膜101+片102)通过时,上述可以浮动的热压接传输辊30a与层压处理对象的厚度相应地浮动,例如与热压接传输辊30a的浮动量相应地偏斜变形,根据其偏斜变形量检测层压处理对象的厚度信息。
在此,作为可以浮动支撑热压接传输辊30a的结构,例如如图14(a)(b)所示采用这样的结构,用加力弹簧172将在热压接传输辊30a的两端支撑绝缘性支撑轴71的轴承72加力支撑可以浮动,同时用对导电性刷77加力的加力弹簧78产生的外加力保持上述绝缘性支撑轴71和轴承72的相对位置关系。
—层压装置的基本动作—
以下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层压装置的基本动作。
首先,在说明涉及本实施方式的层压装置的基本动作之前,说明涉及比较形态的层压装置的基本动作。
图15(a)表示涉及比较形态的层压装置的一例。
在该图中,涉及比较形态的层压装置200具备:成对的热压接传输辊300;牵拉传送通过了该热压接传输辊300的层压后的片102的传输辊220,在热压接传输辊300上例如在中空辊状的压接传输辊301内例如作为热源内置碘钨灯等的加热灯302。
而后,为了检测热压接传输辊300的表面温度,与热压接传输辊300的表面相对地分别配设接触型或者非接触型的温度传感器311、312,向温度控制装置320取入来自温度传感器311、312的检测信息,用双金属等的温度调节器331、332接通断开控制加热灯302。
在本比较形态中,因为温度控制系统(温度传感器、温度调节器、温度控制装置)是必不可少的,所以装置结构复杂。
特别是在使用接触型温度传感器的形态中,因为与热压接传输辊300接触,所以容易伤到热压接传输辊,有些情况下还可能对层压后的板带来伤害。
另外,因为温度传感器不断地接触热压接传输辊300,所以容易引起变形和断线,容易成为故障的原因。
进而,在长时间使用中在热压接传输辊300上附着层压膜的热熔融性粘接剂,有不能检测到正确的温度的可能。
与此相反,在使用非接触型温度传感器(例如红外线传感器)的形态中,虽然没有接触型传感器那样的问题,但不仅非接触型温度传感器和放大器的组合所需要的价格高,而且如果在检测面上附着粉尘则不能检测到正确的温度,容易偏离到比作为目标的层压温度更高的温度,不仅层压加工质量变差,而且还存在因堵塞而破坏层压后的片的可能。
另外,因为由加热灯302产生的温度经由热压接传输辊300内的空气层进行,所以上升速度慢,另外,如果加热灯302故障,因为加热到异常温度,所以需要在异常时实施应对对策。
进而,因为通过用温度调节器进行的接通断开的断续性控制对层压温度进行控制,所以在过热后达到层压温度,除了达到稳定的温度分布需要时间外,还存在发热温度波动大的问题。
与此相反,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0以及图15(b)所示,如果在层压装置20使用时接通动作开关85,则将具有来自电源80的直流重叠的交流偏置的电压经由导电性刷77、导电型管74施加在加热器组件40上。
于是,电流流过各PTC热敏电阻41使其发热,来自加热器组件40的热作为具有热传导性良好的金属的热传导保持架50的保持筒架51的主要部分经由周壁部52a、热传导腕架55高效率地传导到压接传输辊31。
此时,使用PTC热敏电阻41的加热器组件40的温度Th的上升速度迅速,如果达到居里温度Tc,因为电阻值立即增大,所以电流难以流动,加热器组件40的发热受到抑制。
因此,热压接传输辊30的表面温度Ts不会过热,而是稳定地达到规定的层压温度。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不使用比较形态那样的温度控制系统(温度传感器、温度调节器,温度控制装置),可以根据使用了PTC热敏电阻41的加热器组件40的自身温度控制功能简单地控制。
另外,因为PTC热敏电阻41是整个面发热,所以也没有发热分布不均匀的问题。
进而,因为加热器组件40也没有过度的温升,所以不需要考虑热压接传输辊30异常温升的情况,也不需要考虑比较形态那样的异常时的对策。
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成对的热压接传输辊30都具备热源,所以也可以有效地适用到在片102的表里面上重叠粘接层压膜101的形态。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其构成是热传导保持架50向压接传输辊31的中空部35的大致整个区域传递热,所以热压接传输辊30的周壁部全体的表面温度分布保持大致均匀。
—层压装置的各种控制处理—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层压装置20进行的各种控制处理。
图16是模式化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层压装置20进行的各种控制处理的方框图。
(1)电流·温度的初始设定处理
在图16中,符号180是设定在后说明的预热完成判定电流Ith,或者设定PTC热敏电阻41的设定温度的电流·温度设定器,例如通过在特定条件下使用操作盘150写入到控制基板121的未图示的存储器。
(2)预热完成判定处理
如图16以及图17所示那样,如果在接通了电源开关155的状态下按下接通操作盘150的运行开关152,则动作开关85接通,向加热器组件40的PTC热敏电阻41通电。
此时,PTC热敏电阻41根据其电气特性电流值I上升变化在经过了峰值Ip后下降变化达到预先确定的阈值(预热完成判定电流)Tth(例如,1.5A),其后达到大致一定的值。
伴随这样的电流变化,因为PTC热敏电阻41加热热压接传输辊30(30a或者30b),所以热压接传输辊30的表面温度Ts逐渐增加,在达到上述预热完成判定电流Ith的时刻,达到热压接传输辊30的目标控制温度的下限值T1(例如110℃),其后,达到热压接传输辊30的目标控制温度的上限值T2(例如120℃)。
另外,热压接传输辊30的目标控制温度的上限值T2依赖于PTC热敏电阻41的设定温度而被设定。
特别是在本例子中,在向PTC热敏电阻41开始通电之前READY灯162熄灭,但在向PTC热敏电阻41开始通电后,在流过PTC热敏电阻41的电流值I上升变化期间,以及,在下降变化期间并且在未达到预热完成判定电流Ith期间,READY灯162闪烁。而后,流过PTC热敏电阻41的电流值I下降变化如果达到预热完成判定电流Ith,则保持READY灯162点亮的状态。
另外,伴随运行开关152的接通,运行灯161点亮。
(3)厚度传感器进行的电机转动控制处理
如图16以及图17所示,在向PTC热敏电阻41通电开始后,在其电流值I达到预热完成判定电流Ith及以下时,热压接传输辊30的表面温度Ts达到目标控制温度的下限值T1,达到作为层压装置20可以提供层压处理的状态。
在该状态下,层压处理对象的厚度d如果假设是d1,d2,d3,d4(d1<d2<d3),则厚度传感器140的检测输出经由搭载在控制基板121上的速度设定器145向驱动电机70送出控制信号。
首先,如果假设层压处理对象的厚度d是d1时,则如图17所示,控制驱动电机70的驱动时间t使得驱动电机70的驱动时间t变成短的时间t1,并且,控制驱动电机70的转速m,使得驱动电机70的转速m变成高的值m1
在这种情况下,因为层压处理对象薄,所以层压处理对象的热容量小,即使加快热压接传输辊30的传输速度并且缩短驱动时间t,也可以良好地实施层压处理。
接着,如果假设层压处理对象的厚度d是d2,则如图17所示,控制驱动电机70的驱动时间t,使得驱动电机70的驱动时间t变成比时间t1长的时间t2,并且,控制驱动电机70的转速m,使得驱动电机70的转速m变成比m1低的值m2
在这种情况下,因为层压处理对象变成比d1厚,所以层压处理对象的热容量比d1的情况增大,通过放慢热压接传输辊30的传输速度并且延长驱动时间t,可以良好地实施层压处理。
进而,如果假设层压处理对象的厚度d是d3,则如图17所示,控制驱动电机70的驱动时间t,使得驱动电机70的驱动时间t变成比时间t2更长的时间t3,并且,控制驱动电机70的转速m,使得驱动电机70的转速m变成比m2更低的值m3
在这种情况下,因为层压处理对象与d2的情况相比进一步变厚,所以层压处理对象的热容量比d3的情况进一步增大,通过与d2的情况相比进一步放慢热压接传输辊30的传输速度并且进一步延长驱动时间t,可以良好地实施层压处理。
—运行模式—
图18表示在运行模式中的层压装置20的各部分的动作状态的时间图。
另外,当接通运行开关152后,因为向控制基板121的各电路通电,所以伴随加热继电器受到激励,动作开关85接通。在该状态下,因为用自保持电路170(参照图16)保持对控制基板121的各电路的通电,所以动作开关85的接通状态保持,向作为加热器组件40的加热器的PTC热敏电阻41持续通电。
另外,如上所述,当接通运行开关152后,运行放大器161在预热中、预热完成后都连续点亮。另一方面,因为在预热中READY灯162闪烁,在预热完成中READY灯162点亮,所以通过看READY灯162的状态可以掌握层压装置20是否在预热中。
进而,在本例子中,预热中驱动电机70反转,并且因为以低速转动,所以即使对层压装置20在预热中要插入层压处理对象,也不会将层压处理对象误引入到热压接传输辊30。
另外,在预热完成后,因为驱动电机70以在速度显示器163中设定的设定速度正转,所以可以快速实施层压处理。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如果进行再次按下运行开关152的停止操作,则进行停止程序让层压装置20的运行停止。此时,虽然伴随停止操作解除对作为加热器的PTC热敏电阻41的通电,但层压装置20完全停止是在停止操作后,以预先确定的时间(例如1~2分钟)热压接传输辊30等空转进行冷却动作,然后,解除自保持电路,停止程序结束。
—自动停止处理—
该自动停止处理如图19(a)所示,在对PTC热敏电阻41的通电状态下在长时间不使用时自动停止层压装置20。
在本例子中,长时间不使用的判定基准例如基于伴随向PTC热敏电阻41通电的电流值I在小于等于预先确定的阈值Ith'(例如0.5A)下经过或者超过了预先确定的时间tw(例如10分钟)这一条件。
在这种长时间不使用的情况下,因为热压接传输辊30的表面温度Ts也可能达到相当高的温度Tw(例如150℃),所以考虑安全性,在长时间不使用时解除控制基板121对各电路的自保持电路170并结束停止程序。
—异常检测处理—
该异常检测处理如图19(b)所示,例如检测对PTC热敏电阻41的配线断线那样的异常,在检测到异常情况时自动停止层压装置20。
在本例子中,作为异常情况检测的判定基准例如基于对PTC热敏电阻41的配线的断线,电流值I达到小于等于预先确定的阈值Ith'(例如0.3A)这一条件。
这样在检测出异常形态的情况下,停止驱动电机70并且停止对PTC热敏电阻41的通电,进而在显示器160上显示错误信息。
在此,错误显示例如让运行灯161、READY灯162闪烁,在速度显示器163上显示相当于错误文字的E。在该状态中,按下运行开关152立即解除自保持电路170并结束停止程序。而后,通过再次按下运行开关152清除错误,开始层压装置20的再次运行。
—自保持电路和停止程序—
图20是表示伴随自保持电路的形成的各部分的动作状态的时间图。
在该图中,如果接通运行开关152,则伴随这一动作,接通自保持继电器,通过接通自保持继电器电源形成自保持电路。
另外,在运行中,如果接通运行开关152,则变成停止模式,断开对作为加热器的PTC热敏电阻41的通电并且让运行灯161闪烁,在预先确定的时间te(例如1分钟)后断开自保持继电器,由此断开由自保持继电器电源实现的自保持,解除自保持电路。
在此,在自保持继电器断开时,在控制基板电源处于动作区域期间,需要使自保持继电器电源的电压降低到比继电器动作电压还低。
另外,在由自保持继电器电源实现的自保持断开时,优选地设计成快速降低控制基板电源,运行开关152接通时的复位电路正常动作。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采用使用自保持电路的方式,但也可以不使用此方式而与运行开关152的接通断开联动地接通断开控制基板电源。
◎变形方式1
在本实施方式中,揭示了用厚度传感器140实施电机转速控制的形态,但并不限于此,例如如图21所示,代替采用厚度传感器140的电机转动控制,用层压处理对象选择开关190适宜地选择厚度不同的多个层压处理对象,通过将它输入到控制装置120,可以对只是厚度不同的层压处理对象的每个实施电机转速控制。
◎实施方式2
图22表示适用了本发明的层压装置的实施方式2的概要。
在该图中,层压装置20作为热压接传输装置21配设多组(在本例子中是3组)成对的热压接传输辊30(具体的是30(1),30(2),30(3)),在该片传送方向下游侧配设牵拉传送层压后的片102的成对的传输辊22。
在此,各热压接传输辊30的构成和实施方式1一样,另外,在各热压接传输辊30以及传输辊22之间根据需要设置用于引导层压后的片102的引导构件26。而且,在有关和实施方式1一样的构成要素上附加和实施方式1一样的符号并在此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如果采用本实施方式,因为具备多组成对的热压接传输辊30,所以可以将针对层压膜101以及片102的层压处理分成多次实现,这样可以更高速地实现层压处理。
◎实施方式3
图23表示适用了本发明的层压装置的实施方式3的概要。
在该图中,层压装置20和实施方式1、2不同,例如都具有:形成为中空辊状并且夹持层压膜101和片102传送的成对的上游侧压接传输辊91(具体地说是91a、91b);设置在其下游一侧上都形成为辊状并且夹持层压膜101和片102传送的成对的下游侧压接传输辊92(具体地说是92a、92b);分别架设在这些成对的上游侧、下游侧压接辊91、92之间的例如聚酰亚胺树脂等的带构件93(具体地说是93a,93b),例如在成对的上游一侧压接传输辊91上经由热传递保持架50保持加热器组件40。
在本实施方式中,上游侧压接传输辊91(91a,91b)实际上作为热压接传输辊30发挥功能,通过上游一侧压接传输辊91(91a,91b)的受到层压的片102在被夹持在带构件93(93a,93b)之间的状态下传输后,经过下游一侧压接传输辊92(92a,92b)排出。
此时,由上游侧压接传输辊91(91a,91b)进行的层压处理和实施方式1大致一样地进行。

Claims (10)

1.一种层压装置,是重叠粘接涂抹了热熔融性粘接剂的层压膜和片的层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热压接传输装置,至少一边重叠传送上述层压膜和片一边进行热压接;
控制装置,控制该热压接传输装置;
运行开关,对上述热压接传输装置以及控制装置在运转时供给来自电源的电力,
上述热压接传输装置具有:
成对的压接传输构件,至少一方形成为中空辊状并且夹持上述层压膜和片传送;
板状加热体,内置在成对的压接传输构件中的形成为中空辊状的压接传输构件中并且包含板状的PTC热敏电阻;
热传导保持架,与上述中空辊状的压接传输构件内接触配置并且保持上述板状加热体,能够将来自板状加热体的热传导到压接传输构件,
上述控制装置具有:
电流检测器,检测通过接通上述运行开关而流过上述板状加热体的PTC热敏电阻的电流值;
预热完成判定单元,在用该电流检测器检测到的电流值上升变化经过峰值后下降变化达到预先确定的值的条件下,判断由上述板状加热体产生的上述压接传输构件的表面温度达到能够层压的温度的预热完成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压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装置具备:
预热显示器,直到在上述预热完成判定单元判定上述预热完成状态为止的期间,显示“预热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压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装置具备:
驱动控制单元,控制对上述成对的压接传输构件提供能够正反向转动的驱动力的驱动源,在直到上述预热完成判定单元判定上述预热完成状态为止的期间,使上述成对的压接传输构件反向转动或者停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压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装置具备:
停止处理控制单元,在断开上述运行开关时,在与运行开关的断开动作联动地切断对上述板状加热体的PTC热敏电阻的通电后,使上述成对的压接传输构件空转预先确定的时间后,停止对驱动源的通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压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装置具备:
自动停止处理控制单元,在由上述预热完成判定单元判定预热完成状态后用电流检测器检测到的电流值下降到预先确定的值的条件下,在对上述板状加热体的PTC热敏电阻的通电以及对驱动源的通电中至少切断对上述板状加热体的PTC热敏电阻的通电。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压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装置具备:
驱动切换单元,控制对上述成对的压接传输构件提供能够转动的驱动力的驱动源,可变地切换由上述驱动源产生的转动速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层压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装置具有:
厚度检测器,能够检测层压膜和片的层压处理对象的厚度,
基于该厚度检测器检测到的厚度信息,用上述驱动切换单元控制驱动源,使得在厚度信息厚的情况下,与薄的情况相比放慢驱动源产生的转动速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压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热传导保持架具有:
保持筒架,具备收容上述板状加热体的由大致矩形剖面构成的筒状收容空间,并且与表里面相对的周围壁部至少能够弹性变形地变形,上述与表里面相对的周围壁部是在划分该筒状收容空间的周围壁部中的与上述板状加热体的板厚度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周围壁部;
热传导腕架,能够从该保持筒架的上述能够弹性变形的周围壁部的一部分向外面弹性变形地突出,与上述压接传输构件的中空部内面弹性变形地接触,并且伴随该弹性变形,保持筒架的能够弹性变形的周围壁部与板状加热体的表里面紧密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压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热压接传输装置将上述成对的压接传输构件都形成为中空辊状,至少在其中一方上经由热传导保持架保持板状加热体。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成对的传输构件,设置在上述热压接传输装置的下游一侧,在通过上述热压接传输装置后牵拉传送用层压膜层压后的片。
CN201210433604.6A 2011-11-04 2012-11-02 层压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08543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42578 2011-11-04
JP2011242578A JP5785054B2 (ja) 2011-11-04 2011-11-04 ラミネート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85439A CN103085439A (zh) 2013-05-08
CN103085439B true CN103085439B (zh) 2016-03-16

Family

ID=481987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433604.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085439B (zh) 2011-11-04 2012-11-02 层压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785054B2 (zh)
CN (1) CN10308543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23335B2 (ja) * 2013-07-22 2016-11-09 株式会社瑞光 シール装置及びシール方法
CN105722321B (zh) * 2014-12-03 2018-12-18 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 压膜机的控制方法、压膜机的控制系统和压膜机
DE102018216601A1 (de) 2018-09-27 2020-04-02 Adidas Ag Heißpresssystem
CN112776458B (zh) * 2020-12-30 2023-12-08 安徽鸿程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贴合方法及介质注入装置
EP4347133A1 (en) * 2021-05-28 2024-04-10 Fellowes, Inc. User interface which induces machine operator interaction and efficiencies
CN113702186B (zh) * 2021-09-24 2023-05-26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输电线路耐张线夹压接检测装置及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353900Y (zh) * 2009-02-25 2009-12-02 魏洪利 电磁加热式层压机
CN201645949U (zh) * 2010-03-08 2010-11-24 常州中弘光伏有限公司 一种层压机的温控式入料传送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94931U (ja) * 1983-11-25 1985-06-28 ソニー株式会社 シ−ト体表面被覆装置
JPH0624190Y2 (ja) * 1989-05-16 1994-06-29 株式会社明光商会 ラミネート装置
JP3213969B2 (ja) * 1990-07-27 2001-10-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ラミネート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H05228998A (ja) * 1991-10-21 1993-09-07 Canon Aptecs Kk ラミネート装置
JP4835246B2 (ja) * 2006-04-21 2011-12-14 Jfeスチール株式会社 ラミネート金属帯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ラミネート金属帯製造装置
CN101474908B (zh) * 2008-01-04 2012-05-23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加热滚轮转动的方法以及应用此方法的护贝机
JP5075666B2 (ja) * 2008-02-19 2012-11-21 株式会社明光商会 ラミネート装置及びこれに用いられる熱圧着搬送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353900Y (zh) * 2009-02-25 2009-12-02 魏洪利 电磁加热式层压机
CN201645949U (zh) * 2010-03-08 2010-11-24 常州中弘光伏有限公司 一种层压机的温控式入料传送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85439A (zh) 2013-05-08
JP2013095117A (ja) 2013-05-20
JP5785054B2 (ja) 2015-09-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85439B (zh) 层压装置
US7732736B2 (en) Hot melt adhesive hose assembly with thermal fuse link
US20070029298A1 (en) Temperature sensor and heating system using same
JP5515462B2 (ja) シートヒータ制御装置
US8517080B2 (en) Laminating device and thermal pressure bonding and conveying device used in laminating device
JP2015099189A (ja) 画像加熱装置
KR100430872B1 (ko) 모터 보호기 유닛으로의 온도 피드백을 갖는 밀폐식 압축기
US6597879B2 (en) Fixing unit
JP5075666B2 (ja) ラミネート装置及びこれに用いられる熱圧着搬送装置
JP5960478B2 (ja) ラミネート装置
CN101000484A (zh) 定影装置和定影装置的过热中断方法
JP5902987B2 (ja) ラミネート装置
CN100410822C (zh) 使用电磁感应的热生成设备
CN101236397A (zh) 成像设备
JP2003005572A (ja) 像加熱装置
FI62612C (fi) Anordning foer temperaturbegraensning vid kanalvaermare
JPH05274047A (ja) 加熱装置
JP2006337156A (ja) 温度検出回路
US11073777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an improved heat protection for the fuser device
JP4710512B2 (ja) 面状採暖具
JP200511504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168920A (ja) 結束装置
JP2020115183A5 (zh)
CN115981039A (zh) 液晶显示组件和显示装置
JP337871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407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Sakae Co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K.K. Meiko Shokai

Patentee before: Sakae Co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316

Termination date: 2016110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