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80519A - 内燃机的冷却结构 - Google Patents

内燃机的冷却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80519A
CN103080519A CN2012800025277A CN201280002527A CN103080519A CN 103080519 A CN103080519 A CN 103080519A CN 2012800025277 A CN2012800025277 A CN 2012800025277A CN 201280002527 A CN201280002527 A CN 201280002527A CN 103080519 A CN103080519 A CN 1030805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sleeve
combustion engine
plane
internal
inclin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0252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80519B (zh
Inventor
音羽贵史
石黑达男
门胁刚
国弘信幸
川口夏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Japan Engin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0805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805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805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8051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FCYLINDERS, PISTONS OR CASINGS, FOR COMBUSTION ENGINES; ARRANGEMENTS OF SEALINGS IN COMBUSTION ENGINES
    • F02F1/00Cylinders; Cylinder heads 
    • F02F1/02Cylinders; Cylinder heads  having cooling means
    • F02F1/10Cylinders; Cylinder heads  having cooling means for liquid cooling
    • F02F1/14Cylinders with means for directing, guiding or distributing liquid stream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FCYLINDERS, PISTONS OR CASINGS, FOR COMBUSTION ENGINES; ARRANGEMENTS OF SEALINGS IN COMBUSTION ENGINES
    • F02F1/00Cylinders; Cylinder heads 
    • F02F1/02Cylinders; Cylinder heads  having cooling means
    • F02F1/10Cylinders; Cylinder heads  having cooling means for liquid cool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3/00Liquid cooling
    • F01P3/02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cylinders or cylinder hea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FCYLINDERS, PISTONS OR CASINGS, FOR COMBUSTION ENGINES; ARRANGEMENTS OF SEALINGS IN COMBUSTION ENGINES
    • F02F1/00Cylinders; Cylinder heads 
    • F02F1/02Cylinders; Cylinder heads  having cooling means
    • F02F1/10Cylinders; Cylinder heads  having cooling means for liquid cooling
    • F02F1/16Cylinder liners of wet typ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3/00Liquid cooling
    • F01P3/02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cylinders or cylinder heads
    • F01P2003/021Cooling cylind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ylinder Crankcase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内燃机的冷却结构具备:汽缸套(20),其具备多个从外周面朝向壁内而向斜上方开设的第一冷却孔(30);汽缸盖(40),其具备多个从外周面朝向壁内而向斜上方开设的第二冷却孔(42),配置在汽缸套(20)之上,并将位于汽缸套(20)的上方的开口闭塞,其中,具备环状的加强金属器件(10),加强金属器件(10)在汽缸套(20)与汽缸盖(40)的接合部处,横跨汽缸套(20)和汽缸盖(40)这双方,与汽缸套(20)及汽缸盖(40)的外周面嵌合,在其与汽缸套(20)及汽缸盖(40)的外周面之间形成冷却水通路(11),并且抑制内燃机运转时的汽缸套(20)的向半径方向外侧的扩展。

Description

内燃机的冷却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船舶用柴油机等内燃机中适用的内燃机的冷却结构。
背景技术
作为在船舶用柴油机等内燃机中适用的内燃机的冷却结构,已知有一种汽缸套,在其内部(壁内)具备相对于与汽缸轴垂直的平面而倾斜的冷却孔(以下,称为“冷却孔”)(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5-214933号公报
发明的概要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1公开的汽缸套中,如图13所示,在内周面上压缩应力成为最大,在外周面上拉伸应力成为最大。而且,在上述专利文献1公开的汽缸套中,位于最上部外周面的冷却孔(钻孔:钻孔)的出口(木材横切面)的俯视形状如上述专利文献1的图4及图7所示成为椭圆形状,冷却孔的出口周缘部的热应力升高。因此,在上述专利文献1公开的汽缸套中,难以减少壁厚而实现轻量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而作出,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少汽缸套的壁厚而实现轻量化的内燃机的冷却结构。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采用以下的手段。
本发明的第一形态的内燃机的冷却结构具备:汽缸套,其具备多个从外周面朝向壁内而向斜上方开设的第一冷却孔;汽缸盖,其具备多个从外周面朝向壁内而向斜上方开设的第二冷却孔,配置在所述汽缸套之上,并将位于所述汽缸套的上方的开口闭塞,所述内燃机的冷却结构中,具备环状的加强金属器件,该加强金属器件在所述汽缸套与所述汽缸盖的接合部处,横跨所述汽缸套和所述汽缸盖这双方,与所述汽缸套及所述汽缸盖的外周面嵌合,在其与所述汽缸套及所述汽缸盖的外周面之间形成冷却水通路,并且抑制内燃机运转时的所述汽缸套的向半径方向外侧的扩展。
根据所述第一形态的内燃机的冷却结构,内燃机运转时的汽缸套的向半径方向外侧的扩展由加强金属器件抑制(限制)。
由此,能够减少汽缸套的壁厚,实现汽缸套、汽缸盖及加强金属器件的外径的小径化、轻量化。
在所述第一形态的内燃机的冷却结构中,还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冷却孔的出口设置在所述汽缸套的板厚方向上的中央部。
根据这种内燃机的冷却结构,第一冷却孔的出口(木材横切面)设置在汽缸套的板厚方向上的中央部,即,应力0(零)点(无论是压缩应力还是拉伸应力均未作用的点)附近,且比最上部外周面的热应力小的热应力所作用的场所(区域)。
由此,能够进一步减少汽缸套的壁厚,能够实现汽缸套、汽缸盖及加强金属器件的外径的小径化、轻量化,并且能够缓和(减轻)第一冷却孔的出口的应力集中。
在所述第一形态的内燃机的冷却结构中,还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冷却孔的出口设置在倾斜面上,该倾斜面从与所述加强金属器件的下半部内周面对置的所述汽缸套的上端部外周面朝向半径方向内侧刻入而形成周向槽。
根据这种内燃机的冷却结构,第一冷却孔的出口以其俯视形状呈接近圆形的形状的方式设置在形成周向槽的倾斜面上。
由此,能够进一步减少汽缸套的壁厚,能够实现汽缸套、汽缸盖及加强金属器件的外径的小径化、轻量化,并且能够缓和(减轻)第一冷却孔的出口的应力集中。
在所述第一形态的内燃机的冷却结构中,还优选的是,以所述第一冷却孔的长度方向轴线与所述倾斜面正交的方式设置所述第一冷却孔及所述倾斜面。
根据这种内燃机的冷却结构,第一冷却孔的出口以其俯视形状呈圆形的方式设置在形成周向槽的倾斜面上。
由此,能够进一步减少汽缸套的壁厚,能够实现汽缸套、汽缸盖及加强金属器件的外径的小径化、轻量化,并且能够缓和(减轻)第一冷却孔的出口的应力集中。
在所述第一形态的内燃机的冷却结构中,还优选的是,通过具有比所述汽缸套及所述汽缸盖具有的弹性模量大的弹性模量的金属材料来制作所述加强金属器件。
根据这种内燃机的冷却结构,在内燃机休止时(冷态时),在加强金属器件的下半部内周面与汽缸套的外周面之间确保(规定的)间隙,在加强金属器件的上半部内周面与汽缸盖的外周面之间确保(规定的)间隙,在内燃机运转时(温态时),加强金属器件的下半部内周面与汽缸套的外周面相接,加强金属器件的上半部内周面与汽缸盖的外周面相接。
由此,能够容易地进行内燃机休止时(冷态时)的汽缸盖的从加强金属器件及汽缸套的拆卸作业、加强金属器件的从汽缸套的拆卸作业,从而能够提高内燃机运转时(温态时)的(气体及冷却水的)密封性。
在所述第一形态的内燃机的冷却结构中,还优选的是,所述加强金属器件通过包含所述汽缸套与所述汽缸盖的接合面在内的平面而分割为上下两部分。
根据这种内燃机的冷却结构,即使在内燃机刚停止之后,即,加强金属器件的下半部内周面与汽缸套的外周面相接且加强金属器件的上半部内周面与汽缸盖的外周面相接的状态下,也能够将汽缸盖、及加强金属器件的上半部从汽缸套、及加强金属器件的下半部拆卸。
另外,由于汽缸盖及加强金属器件的上半部与汽缸套及加强金属器件的下半部由包含汽缸套与汽缸盖的接合面在内的平面分割,因此能够使活塞拔出作业的活塞的提升高度与以往为同一高度,从而能够使内燃机室的顶壁高度与以往为同一高度。
本发明的第二形态的汽缸套具备多个从外周面朝向壁内而向斜上方开设的第一冷却孔,其中,所述第一冷却孔的出口在所述汽缸套的板厚方向上的中央部处设置在倾斜面上,该倾斜面从所述汽缸套的上端部外周面朝向半径方向内侧刻入而形成周向槽。
根据所述第二形态的汽缸套,第一冷却孔的出口以其俯视形状呈近似于圆形的形状设置在形成周向槽的倾斜面上。
由此,能够减少汽缸套的壁厚,能够实现汽缸套的外径的小径化、轻量化,并能够缓和(减轻)第一冷却孔的出口的应力集中。
在所述第二形态的汽缸套中,还优选的是,以所述第一冷却孔的长度方向轴线与所述倾斜面正交的方式设置所述第一冷却孔及所述倾斜面。
根据这种汽缸套,第一冷却孔的出口以其俯视形状呈圆形的方式设置在形成周向槽的倾斜面上。
由此,能够进一步减少汽缸套的壁厚,能够实现汽缸套的外径的小径化、轻量化,并且能够缓和(减轻)第一冷却孔的出口的应力集中。
本发明的第三形态的内燃机具备上述任一项的内燃机的冷却结构或上述任一项的汽缸套。
根据所述第三形态的内燃机,能够实现内燃机整体的小型化及轻量化。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起到能够减少汽缸套的壁厚而实现轻量化这样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汽缸套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内燃机的冷却结构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3是图2的III-III向视图。
图4是将图2的主要部分放大表示的图。
图5是图4的V-V向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加强金属器件的下半部内周面的从加强金属器件的中心侧观察到的图,是与图5同样的图。
图7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内燃机的冷却结构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是与图2同样的图。
图8是图7的VIII-VIII向视图。
图9是将图7的主要部分放大表示的图。
图10是图9的X-X向视图。
图11是图9的XI-XI向视图。
图12是将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内燃机的表示冷却结构的主要部分放大表示的剖视图。
图13是用于说明以往及本发明的冷却孔的出口处作用的应力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至图5,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汽缸套、汽缸盖及加强金属器件。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汽缸套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内燃机的冷却结构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图3是图2的III-III向视图,图4是将图2的主要部分放大表示的图,图5是图4的V-V向视图。
本发明的汽缸套、汽缸盖及加强金属器件适用于船舶用柴油机等内燃机,在其内部配置有活塞(未图示),该活塞沿着其内周面滑动。
如图1至图5的至少一图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加强金属器件10是环状(环状)的构件,其在汽缸套20与汽缸盖40的接合部处,横跨汽缸套20和汽缸盖40这双方,与汽缸套20及汽缸盖40的外周面嵌合,在其与汽缸套20及汽缸盖40的外周面之间形成冷却水通路(冷却水流路)11,并抑制(限制)内燃机运转时(温态时)的汽缸套20的向半径方向外侧的扩展。冷却水通路11通过多个纵槽13和一个(第一)周向槽15形成,所述多个纵槽13的长度方向轴线(中心轴线)与汽缸轴(汽缸套20的长度方向轴线)平行且这多个纵槽13沿着加强金属器件10的周向隔开恒定的间隔而设置在加强金属器件10的下半部内周面12,所述一个周向槽15与纵槽13正交且沿着加强金属器件10的周向而设置在加强金属器件10的上半部内周面14。纵槽13是从加强金属器件10的下半部内周面12向半径方向外侧刻入(挖下)的槽,周向槽15是从加强金属器件10的上半部内周面14朝向半径方向外侧刻入(挖下)的槽。
此外,朝向半径方向外侧突出的扩径部(突出部)21沿着周向设置在本实施方式的汽缸套20的上端部(一端部)。扩径部21通过(第一)倾斜面22、(第一)侧面(外周面)23及上表面(端面)24形成,该倾斜面22从汽缸套20的下端(另一端)侧朝向上端(一端)侧而其外径逐渐(逐步)扩径,该侧面23从汽缸套20的下端侧朝向上端侧而具有(大致)恒定的外径,该上表面24形成为平行于与汽缸轴垂直的平面。并且,倾斜面22与侧面23连续形成,侧面23与上表面24连续形成。
另外,在上表面24的半径方向内侧(内周侧)设有从汽缸套20的下端侧朝向上端侧而具有(大致)恒定的外径的(第二)侧面(外周面)25,在侧面25的上侧(一端侧)设有从汽缸套20的下端(另一端)侧朝向上端(一端)侧而其外径逐渐(逐步)缩径的(第二)倾斜面26。并且,上表面24与侧面25连续形成,侧面25与倾斜面26连续形成。
此外,在汽缸套20沿着周向设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14个)(第一)冷却孔30。
冷却孔30是将倾斜面22与倾斜面26连通的直线状的孔。即,冷却孔30的入口(木材横切面)31设于倾斜面22,冷却孔30的出口(木材横切面)32设于倾斜面26,冷却孔30的长度方向轴线(中心轴线)相对于与汽缸轴垂直的平面而倾斜。
如图2、图4所示,在汽缸套20上配置有汽缸盖40,位于汽缸套20的上方的开口被闭塞(密封)。
汽缸盖40具备上部冷却孔41、下部冷却孔(第二冷却孔)42。
上部冷却孔41是在未图示的罩外筒(水室金属器件)与位于加强金属器件10的上方(一方)的汽缸盖40的外周面嵌合时,将设置在汽缸盖40的外周面上的(第一)水室43与设置在位于该水室43的上方(一方)的汽缸盖40的外周面上的(第二)水室44连通的直线状的孔,且沿着汽缸盖40的周向设置多个。
需要说明的是,上部冷却孔41的长度方向轴线(中心轴线)相对于与汽缸轴垂直的平面而倾斜。
下部-冷却孔42是在上述罩外筒与位于加强金属器件10的上方(一方)的汽缸盖40的外周面嵌合时,将设置在加强金属器件10的上半部内周面14上的周向槽15与位于该周向槽15的上方(一方)的水室43连通的直线状的孔,且沿着汽缸盖40的周向设置多个。
需要说明的是,下部冷却孔42的长度方向轴线(中心轴线)相对于与汽缸轴垂直的平面而倾斜。
从图1至图4所示,在倾斜面26的半径方向内侧(内周侧)设有从汽缸套20的下端侧朝向上端侧而其外径逐渐(逐步)扩径的(第三)倾斜面27,在倾斜面27的上侧(一端侧)设置具有(大致)恒定的外径的(第三)侧面(外周面)28。并且,倾斜面26与倾斜面27连续形成,倾斜面27与侧面28连续形成。而且,通过倾斜面26、27,沿着汽缸套20的周向,形成从汽缸套20的上端部外周面朝向半径方向内侧刻入(挖下)的周向槽29。
另外,加强金属器件10如下形成:在内燃机休止时(冷态时),其下表面(底面)16与扩径部21的上表面24相接,在其下半部内周面12与侧面25及侧面28之间确保(规定的)间隙,在汽缸盖40的周缘部下表面与对置的上表面(水平面)17之间确保(规定的)间隙,其上半部内周面14与汽缸盖40的外周面相接,并且在内燃机运转时(温态时),其下表面16与扩径部21的上表面24相接,其下半部内周面12与侧面25及侧面28相接,在汽缸盖40的周缘部下表面与对置的上表面17之间确保(规定的)间隙,其上半部内周面14与汽缸盖40的外周面相接。
需要说明的是,图2及图4中的符号45表示通过加强金属器件10的下半部内周面12、汽缸套20的倾斜面26、27而形成的(第三)水室。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具备汽缸套20、汽缸盖40及加强金属器件10的内燃机的冷却结构,内燃机运转时的汽缸套20的向半径方向外侧的扩展受到加强金属器件10的抑制(限制)。
由此,减少汽缸套20的壁厚,而能够实现汽缸套20、汽缸盖40及加强金属器件10的外径的小径化、轻量化。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具备汽缸套20、汽缸盖40及加强金属器件10的内燃机的冷却结构,冷却孔30的出口32设置在汽缸套20的板厚方向上的中央部,即应力0(零)点(无论是压缩应力还是拉伸应力均未作用的点)附近,且比最上部外周面的热应力小的热应力所作用的场所(区域)。
由此,能够进一步减少汽缸套20的壁厚,而实现汽缸套20、汽缸盖40及加强金属器件10的外径的小径化、轻量化,并且能够缓和(减轻)冷却孔30的出口的应力集中。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具备汽缸套20、汽缸盖40及加强金属器件10的内燃机的冷却结构,冷却孔30的出口32以其俯视形状呈接近圆形的形状的方式设置在形成周向槽29的倾斜面26上。
由此,能够进一步减少汽缸套20的壁厚,而实现汽缸套20、汽缸盖40及加强金属器件10的外径的小径化、轻量化,并且能够缓和(减轻)冷却孔30的出口的应力集中。
在此,更优选以冷却孔30的长度方向轴线与倾斜面26正交的方式设置冷却孔30及倾斜面26。
由此,冷却孔30的出口32以其俯视形状呈圆形的方式设置在形成周向槽29的倾斜面26上。
由此,能够进一步减少汽缸套20的壁厚,而实现汽缸套20、汽缸盖40及加强金属器件10的外径的小径化、轻量化,并且能够缓和(减轻)冷却孔30的出口32的应力集中。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具备汽缸套20、汽缸盖40及加强金属器件10的内燃机的冷却结构,以如下的方式通过具有比汽缸套20及汽缸盖40具有的弹性模量大的弹性模量的金属材料(例如,在汽缸套20及汽缸盖40由FC250制作时,为S25C或SS400)来制作加强金属器件10,该方式为:在内燃机休止时(冷态时),在加强金属器件的下半部内周面与汽缸套的外周面之间确保(规定的)间隙,在加强金属器件的上半部内周面与汽缸盖的外周面之间确保(规定的)间隙,在内燃机运转时(温态时),加强金属器件的下半部内周面与汽缸套的外周面相接,加强金属器件的上半部内周面与汽缸盖的外周面相接。
由此,能够容易地进行内燃机休止时(冷态时)的汽缸盖的从加强金属器件及汽缸套的拆卸作业、加强金属器件的从汽缸套的拆卸作业,从而能够提高内燃机运转时(温态时)的(气体及冷却水的)密封性。
需要说明的是,FC250为保证了250N/mm2以上的拉伸强度的片状石墨铸铁(灰铸铁),S25C为含碳率0.25%的一般结构用碳素钢,SS400为保证了400N/mm2以上的拉伸强度的一般结构用轧制钢材。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汽缸套20,冷却孔30的出口32以其俯视形状呈近似圆形的形状的方式设置在形成周向槽29的倾斜面26。
由此,能够进一步减少汽缸套20的壁厚,而实现汽缸套20的外径的小径化、轻量化,并且能够缓和(减轻)冷却孔30的出口32的应力集中。
在此,更优选以冷却孔30的长度方向轴线与倾斜面26正交的方式设置冷却孔30及倾斜面26。
由此,冷却孔30的出口32以其俯视形状呈圆形的方式设置在形成周向槽29的倾斜面26上。
由此,能够进一步减少汽缸套20的壁厚,而实现汽缸套20的外径的小径化、轻量化,并且进一步能够缓和(减轻)冷却孔30的出口32的应力集中。
根据具备本实施方式的汽缸套20或本实施方式的内燃机的冷却结构而成的内燃机,能够实现内燃机整体的小型化及轻量化。
〔第二实施方式〕
参照图6,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汽缸套、汽缸盖及加强金属器件。
图6是本实施方式的加强金属器件的下半部内周面的从加强金属器件的中心侧观察到的图,是与图5同样的图。
在本实施方式的加强金属器件50上,取代纵槽13而设有纵槽(斜槽)51这一点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不同。关于其他的结构要素,由于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相同,因此这里省略这些结构要素的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件标注同一符号。
纵槽51是从加强金属器件50的下半部内周面12朝向半径方向外侧刻入(挖下)的槽,如图6所示,其长度方向轴线(中心轴线)相对于与汽缸轴垂直的平面而倾斜,并沿着加强金属器件50的周向隔开恒定的间隔设置多个。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加强金属器件50,纵槽51的通路长(流路长)比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纵槽13的通路长变长,通过从汽缸套20流通纵槽51的冷却水而传递较多的热量,从而能够提高汽缸套20的冷却效率。
其他的作用效果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因此这里省略、其说明。
〔第三实施方式〕
参照图7至图11,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汽缸套、汽缸盖及加强金属器件。
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内燃机的冷却结构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是与图2同样的图,图8是图7的VIII-VIII向视图,图9是将图7的主要部分扩大表示的图,图10是图9的X-X向视图,图11是图9的XI-XI向视图。
在本实施方式的加强金属器件60上,取代纵槽13而设置连通孔61这一点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不同。关于其他的结构要素,由于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相同,因此这里省略这些结构要素的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件标注同一符号。
连通孔61是与周向槽15平行并将沿着加强金属器件60的周向设置的一个(第二)周向槽62与上表面17连通的直线状的孔,沿着加强金属器件60的周向而在加强金属器件60的下半部内周面12上设置多个。而且,连通孔61的长度方向轴线(中心轴线)相对于与汽缸轴垂直的平面而倾斜,且连通孔61沿着加强金属器件60的周向隔开恒定的间隔设置。
周向槽62是从加强金属器件60的下半部内周面12朝向半径方向外侧刻入(挖下)的槽,通过(第一)倾斜面63和(第二)倾斜面64形成,该倾斜面63从汽缸套20的下端侧朝向上端侧而其内径逐渐(逐步)扩径,该倾斜面64从汽缸套20的下端侧朝向上端侧而其内径逐渐(逐步)缩径。并且,倾斜面63与倾斜面64连续形成。
连通孔61的入口(木材横切面)65设于倾斜面64,通过汽缸套20的倾斜面26、27、加强金属器件60的倾斜面63、64而形成(第四)水室66。
本实施方式的加强金属器件60的作用效果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因此这里省略其说明。
〔第四实施方式〕
参照图12,说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汽缸套、汽缸盖及加强金属器件。
图12是将本实施方式的内燃机的表示冷却结构的主要部分放大表示的剖视图。
本实施方式的加强金属器件70可以通过包含汽缸套20与汽缸盖90的、外周缘部的接合面在内的平面(水平面)71分割为上下两部分这一点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及第二实施方式的情况不同。关于其他的结构要素,由于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及第二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因此这里省略这些结构要素的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及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的构件标注同一符号。
本实施方式的加强金属器件70是环状(环状)的构件,具备通过平面71分割为上下两部分的上半部73和下半部74,在汽缸套20与汽缸盖90的接合部处,横跨汽缸套20和汽缸盖90这双方,与汽缸套20及汽缸盖90的外周面嵌合,在其与汽缸套20及汽缸盖90的外周面之间形成冷却水通路(冷却水流路)72,并且抑制(限制)内燃机运转时(温态时)的汽缸套20的向半径方向外侧的扩展。冷却水通路72通过多个纵槽(或斜槽)75和多个纵槽(或斜槽)76形成,所述多个纵槽75的长度方向轴线(中心轴线)与汽缸轴平行或相对于与汽缸轴垂直的平面而倾斜,并且这多个纵槽75沿着上半部73的周向隔开恒定的间隔设置在上半部73的内周面,所述多个纵槽76的长度方向轴线(中心轴线)与汽缸轴平行或相对于与汽缸轴垂直的平面而倾斜,并且这多个纵槽76沿着下半部74的周向隔开恒定的间隔设置在下半部74的内周面。纵槽75是从上半部73的内周面朝向半径方向外侧刻入(挖下)的槽,纵槽76是从下半部74的内周面朝向半径方向外侧刻入(挖下)的槽。
另一方面,朝向半径方向内侧刻入(挖下)的凹处91沿着周向设置在本实施方式的汽缸盖90的下端部(一端部)。凹处91通过(第一)侧面(外周面)92和下表面(端面)93形成,该侧面92从汽缸盖90的下端(一端)侧朝向上端(另一端)侧而具有(大致)恒定的外径,该下表面93形成为平行于与汽缸轴垂直的平面。并且,侧面92与下表面93连续形成,下表面93与(第二)侧面(外周面)94连续形成。
在侧面92上设有与平面71平行且沿着汽缸盖90的周向设置的一个周向槽95。周向槽95是从侧面92朝向半径方向内侧刻入(挖下)的槽,通过(第一)倾斜面96和(第二)倾斜面97形成,该倾斜面96从汽缸盖90的下端侧朝向上端侧而其外径逐渐(逐步)缩径,该倾斜面97从汽缸盖90的下端侧朝向上端侧而其内径逐渐(逐步)扩径。并且,倾斜面96与倾斜面97连续形成。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下部冷却孔42的入口(木材横切面)98设于倾斜面97。
另外,加强金属器件70如下形成:在内燃机休止时(冷态时),下半部74的下表面(底面)77与扩径部21的上表面24相接,在下半部74的内周面与侧面25及侧面28之间确保(规定的)间隙,在上半部73的内周面与侧面92之间确保(规定的)间隙,上半部73的上表面78与凹处91的下表面93相接,上半部73的下表面79与下半部74的上表面80相接,并且在内燃机运转时(温态时),下半部74的下表面77与扩径部21的上表面24相接,下半部74的内周面与侧面25及侧面28相接,上半部73的内周面与侧面92相接,上半部73的上表面78与凹处91的下表面93相接,上半部73的下表面79与下半部74的上表面80相接。
需要说明的是,图12中的符号81表示通过下半部74的内周面、汽缸套20的倾斜面26、27而形成的(第三)水室,图12中的符号82表示通过上半部73的内周面、汽缸盖90的倾斜面96、97而形成的(第四)水室。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加强金属器件70,即使在内燃机刚停止之后,即,下半部74的内周面与汽缸套20的外周面相接且上半部73的内周面与汽缸盖90的外周面相接的状态下,也能够将汽缸盖90及上半部73从汽缸套20及下半部74拆卸。
另外,汽缸盖90及上半部73与汽缸套20及下半部74通过包含汽缸套20与汽缸盖90的接合面在内的平面71分割,因此能够使活塞拔出作业的活塞的提升高度与以往为同一高度,从而能够使内燃机室的顶壁高度与以往为同一高度。
其他的作用效果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及第二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因此这里省略其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并未限定为上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变形。
符号说明
10加强金属器件
11冷却水通路
12下半部内周面
20汽缸套
26倾斜面
29周向槽
30(第一)冷却孔
32出口
40汽缸盖
42(第二)冷却孔
50加强金属器件
60加强金属器件
70加强金属器件
71平面
72冷却水通路
90汽缸盖

Claims (9)

1.一种内燃机的冷却结构,具备:
汽缸套,其具备多个从外周面朝向壁内而向斜上方开设的第一冷却孔;
汽缸盖,其具备多个从外周面朝向壁内而向斜上方开设的第二冷却孔,配置在所述汽缸套之上,并将位于所述汽缸套的上方的开口闭塞,
所述内燃机的冷却结构中,
具备环状的加强金属器件,该加强金属器件在所述汽缸套与所述汽缸盖的接合部处,横跨所述汽缸套和所述汽缸盖这双方,与所述汽缸套及所述汽缸盖的外周面嵌合,在其与所述汽缸套及所述汽缸盖的外周面之间形成冷却水通路,并且抑制内燃机运转时的所述汽缸套的向半径方向外侧的扩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的冷却结构,其中,
所述第一冷却孔的出口设置在所述汽缸套的板厚方向上的中央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燃机的冷却结构,其中,
所述第一冷却孔的出口设置在倾斜面上,该倾斜面从与所述加强金属器件的下半部内周面对置的所述汽缸套的上端部外周面朝向半径方向内侧刻入而形成周向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燃机的冷却结构,其中,
以所述第一冷却孔的长度方向轴线与所述倾斜面正交的方式设置所述第一冷却孔及所述倾斜面。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燃机的冷却结构,其中,
所述加强金属器件通过具有比所述汽缸套及所述汽缸盖所具有的弹性模量大的弹性模量的金属材料来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燃机的冷却结构,其中,
所述加强金属器件通过包含所述汽缸套与所述汽缸盖的接合面在内的平面而分割为上下两部分。
7.一种汽缸套,具备多个从外周面朝向壁内而向斜上方开设的第一冷却孔,其中,
所述第一冷却孔的出口在所述汽缸套的板厚方向上的中央部处设置在倾斜面上,该倾斜面从所述汽缸套的上端部外周面朝向半径方向内侧刻入而形成周向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缸套,其中,
以所述第一冷却孔的长度方向轴线与所述倾斜面正交的方式设置所述第一冷却孔及所述倾斜面。
9.一种内燃机,其中,
具备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燃机的冷却结构或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汽缸套。
CN201280002527.7A 2011-01-31 2012-01-13 内燃机的冷却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08051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19088A JP5909043B2 (ja) 2011-01-31 2011-01-31 内燃機関の冷却構造
JP2011-019088 2011-01-31
PCT/JP2012/050544 WO2012105290A1 (ja) 2011-01-31 2012-01-13 内燃機関の冷却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80519A true CN103080519A (zh) 2013-05-01
CN103080519B CN103080519B (zh) 2015-05-06

Family

ID=466025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02527.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080519B (zh) 2011-01-31 2012-01-13 内燃机的冷却结构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5909043B2 (zh)
KR (1) KR101465373B1 (zh)
CN (1) CN103080519B (zh)
WO (1) WO2012105290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48904A (zh) * 2015-11-02 2017-07-14 曼柴油机欧洲股份公司曼柴油机德国分公司 用于二冲程十字头式发动机的气缸衬套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K178939B1 (en) * 2015-11-02 2017-06-19 Man Diesel & Turbo Filial Af Man Diesel & Turbo Se Tyskland A cylinder liner for a two-stroke crosshead engine
DK179175B1 (en) * 2016-03-16 2018-01-08 Man Diesel & Turbo Filial Af Man Diesel & Turbo Se Tyskland A cylinder cover for a large two-stroke turbocharged compression-ignite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DE202023102190U1 (de) 2023-04-25 2023-05-04 Innio Jenbacher Gmbh & Co Og Zylinderlaufbuchse für eine Brennkraftmaschine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158510A (en) * 1984-05-11 1985-11-13 Mak Maschinenbau Krupp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with a cylinder liner
JPS62243944A (ja) * 1986-04-14 1987-10-24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シリンダライナ及びシリンダカバ−構造
JPH05214933A (ja) * 1992-02-06 1993-08-24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内燃機関のシリンダ
JPH0742611A (ja) * 1993-07-27 1995-02-10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シリンダライナ冷却通路
CN1738966A (zh) * 2003-01-15 2006-02-22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气缸体,气缸盖和发动机主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67752U (ja) * 1982-05-01 1983-11-09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ボアク−リング式エンジン
JPH08200062A (ja) * 1995-01-27 1996-08-06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深溝冷却シリンダライナ
KR19980030646A (ko) * 1996-10-30 1998-07-25 김영귀 자동차 실린더보어의 보강구조
JP4182571B2 (ja) * 1998-10-21 2008-11-19 東栄技工株式会社 シリンダカバ−のボア−ク−ル穴部補修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158510A (en) * 1984-05-11 1985-11-13 Mak Maschinenbau Krupp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with a cylinder liner
JPS62243944A (ja) * 1986-04-14 1987-10-24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シリンダライナ及びシリンダカバ−構造
JPH05214933A (ja) * 1992-02-06 1993-08-24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内燃機関のシリンダ
JPH0742611A (ja) * 1993-07-27 1995-02-10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シリンダライナ冷却通路
CN1738966A (zh) * 2003-01-15 2006-02-22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气缸体,气缸盖和发动机主体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48904A (zh) * 2015-11-02 2017-07-14 曼柴油机欧洲股份公司曼柴油机德国分公司 用于二冲程十字头式发动机的气缸衬套
CN106948904B (zh) * 2015-11-02 2019-05-07 曼能解决方案(曼能解决方案德国股份公司)分公司 用于二冲程十字头式发动机的气缸衬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80519B (zh) 2015-05-06
KR20130029821A (ko) 2013-03-25
WO2012105290A1 (ja) 2012-08-09
KR101465373B1 (ko) 2014-11-26
JP2012159035A (ja) 2012-08-23
JP5909043B2 (ja) 2016-04-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068372B1 (ko) 엔진 피스톤
US6698391B1 (en) Multipart cooled piston for a combustion engine
CN101761416B (zh) 内燃机用的活塞设备
US6789460B2 (en) Multipart cooled piston for a combustion engine
US9382869B2 (en) Piston for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EP2799686B1 (en) Combustion chamber structure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103080519A (zh) 内燃机的冷却结构
US9243583B2 (en) Piston for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US9945320B2 (en) Piston for an internal combustioin engine
JP4280925B2 (ja) 内燃機関の燃焼室構造
US8001935B2 (en) Cylinder head with reinforcement
CN103688035A (zh) 内燃机活塞
CN103982317A (zh) 一种高强度柴油机气缸盖
CN205297757U (zh) 一种发动机及其气缸盖
JP4196877B2 (ja) シリンダヘッド構造
JP4256790B2 (ja) ガスエンジンのピストン
CN105298675A (zh) 一种发动机及其气缸盖
JP4427506B2 (ja) 内燃機関用ピストン
CN105934578B (zh) 具有一体式气缸盖的柴油发动机的发动机缸体及其铸造方法
CN207847778U (zh) 多缸柴油机气缸体的冷却水套
JP2011174437A (ja) シリンダヘッド
JP2012017654A (ja) 内燃機関
JP6307941B2 (ja) 内燃機関の吸気ポート構造
CN205977446U (zh) 一种头部带冷却腔的活塞
CN207634195U (zh) 一种机加水套的内燃机缸盖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915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Co-patentee after: JAPAN ENGINE Corp.

Patentee after: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506

Termination date: 2022011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