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80444A - 成形装置 - Google Patents
成形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080444A CN103080444A CN2011800422830A CN201180042283A CN103080444A CN 103080444 A CN103080444 A CN 103080444A CN 2011800422830 A CN2011800422830 A CN 2011800422830A CN 201180042283 A CN201180042283 A CN 201180042283A CN 103080444 A CN103080444 A CN 10308044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ongue
- face
- tongues
- projected direction
- uni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F—FINISHING WORK ON BUILDINGS, e.g. STAIRS, FLOORS
- E04F21/00—Implements for finishing work on buildings
- E04F21/20—Implements for finishing work on buildings for laying floor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APPARATU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17/00—Hand tools or apparatus using hand held tools, for appl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to, for spreading applied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on, or for partially removing applied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from, surfaces
- B05C17/10—Hand tools for removing partially or for spreading or redistributing applied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e.g. colour toucher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F—FINISHING WORK ON BUILDINGS, e.g. STAIRS, FLOORS
- E04F21/00—Implements for finishing work on buildings
- E04F21/02—Implements for finishing work on buildings for applying plasticised masses to surfaces, e.g. plastering wal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inishing Walls (AREA)
- Floor Finish (AREA)
- Devices For Post-Treatments, Processing, Supply, Discharge, And Other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以防止或者减少粘合敷设面和瓷砖的粘合组成物的上表面的起伏、希望外的倾斜的方式成形为垄状的成形装置。成形装置具备:舌部形成单元,其具有多个舌部和舌部固定部,多个舌部构成为,作为自由端的前端从存在于底规定线上的基端朝向与存在于舌存在面的底规定线垂直的突出方向突出,并且在相互间形成有缝隙,舌部固定部将多个舌部的基端安装于沿底规定线的缘部且将多个舌部的基端沿底规定线固定;把持单元,其由使用者的手把持,直接或者间接地安装于舌部固定部;以及抵接单元,其至少具有与垂直于突出方向的假定面的至少两点抵接的至少两个抵接点,该至少两个抵接点向舌存在面的垂线的垂足或者该至少两个抵接点大致存在于作为舌存在面中位于比底规定线靠突出方向侧的线段的抵接规定线上,且抵接单元直接或者间接地安装于舌部形成单元。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成形装置,更加详细而言,涉及将粘合组成物的上表面成形为垄状的成形装置,该粘合组成物对敷设瓷砖的敷设面和瓷砖进行粘合。
背景技术
天然石板或者人造石板等之类的瓷砖至今主要多用于形成地面等。对于敷设瓷砖而言,首先,必须在敷设面上涂上对敷设瓷砖的敷设面和瓷砖进行粘合的粘合组成物(通常是砂浆),但除此之外,为了能够调节各瓷砖的高度,需要在涂上的粘合组成物(通常是砂浆)的上表面形成凹条与凸条交替地连续的垄形状,从而为了使粘合组成物(通常是砂浆)的上表面成形为这样的垄状,提出了各种方案(例如,专利文献1等)。
专利文献1中,“为了使天然石板或人造石板等多个石板10在地面排列而以均匀的高度进行敷设,在敷设于地面的基底面11上涂上砂浆,在该砂浆上表面形成由多个方形的线状凹凸部12构成的成形面F2。而且,这样的多个线状凹凸部12需要在砂浆的上表面水平且均匀地形成,从而利用具有梳齿状的成形模的镘刀体(未图示)来形成。”(专利文献1的发明的详细的说明中,段落编号0002~0003),其用于“提供如下砂浆粘合面的成形方法以及其粘合面成形用镘刀体,即,当将单位石板粘合于砂浆时,能够正确地得到与其它的多个单位石板的粘合水平,并且能够提高粘合效率”(专利文献1的发明的详细的说明中,段落编号0009)。
具体而言,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如下内容,“一种在砂浆粘合面上形成多个线状凹凸部的砂浆粘合面成形用镘刀体,砂浆粘合面是在基底面上粘合单位石板的面,其特征在于,镘刀体具有如下均匀的波形形状的成形模:至少在一侧端部具有如下曲率,即,山部和谷部不具有角部。根据该特征,由于镘刀体在均匀的波形形状的成形模上形成,该成形模具有在一侧端部没有山部和谷部的曲率,从而能够利用由镘刀体的成形模在砂浆上表面形成的成形面,来将单位石板定位于均匀的水平,并且在按压粘合时,能够不混有气泡等地提高粘合效率。”(专利文献1的发明的详细的说明中,段落编号0011)。
而且,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如下内容,“一种在砂浆粘合面上形成多个线状凹凸部的砂浆粘合面的成形方法,砂浆粘合面是在基底面上粘合单位石板的面,其特征在于,使镘刀的成形端面以与在基底面上敷设的砂浆上表面接触的状态移动,而形成具有在山部和谷部没有角部的曲率的均匀的多个线状波形,一边在成形后的多个线状波形的上部按压并载置单位石板,一边调整与其它多个石板的水平而进行粘合。根据该特征,由于使镘刀体的成形端面以与砂浆上表面接触的状态移动,而形成具有在山部和谷部没有角部的曲率的均匀的多个线状波形,从而在砂浆上表面粘合的单位石板被定位于均匀的水平,并且当按压并载置时,砂浆不会零乱而顺畅地在谷部流动,从而形成不混有气泡等的均匀的粘合面而能够提高粘合效率。”(专利文献1的发明的详细的说明中,段落编号0010)。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62211号公报(例如,说明书摘要、发明的详细的说明中的段落编号0001~0011、图1~图3等)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确实,对于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镘刀体而言,具有至少一侧端部具有在山部和谷部没有角部的曲率的均匀的波形形状的成形模,使该镘刀体(成形装置)的成形端面以与在基底面(敷设面)上敷设的砂浆(粘合组成物)上表面接触的状态移动,而形成具有在山部和谷部没有角部的曲率的均匀的多个线状波形(垄状),从而能够在成形后的多个线状波形(垄状)的上部按压并载置单位石板(瓷砖),进而能够进行粘合。此时,当使镘刀体(成形装置)的成形端面以与在基底面(敷设面)上敷设的砂浆(粘合组成物)上表面接触的状态移动时,若镘刀(成形装置)的成形端面意外地上下动,则伴随于此,砂浆(粘合组成物)上表面起伏或产生希望外的倾斜等,而成为在瓷砖与粘合组成物之间产生缝隙、或瓷砖产生希望外的倾斜的问题的原因。
这样的镘刀(成形装置)的成形端面的移动的优劣根据进行使用镘刀(成形装置)的砂浆(粘合组成物)的涂覆作业的作业者的技术而有很大影响,也有由于作业者而砂浆(粘合组成物)上表面的优劣受到很大影响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将粘合组成物的上表面成形为垄状的成形装置,即,能够不需要高的技术,且能够防止或者减少粘合组成物的上表面起伏或者产生希望外的倾斜。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本发明的成形装置(以下,称作“本装置”。)使对敷设瓷砖的敷设面和瓷砖进行粘合的粘合组成物的上表面成形为垄状的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舌部形成单元,其具有多个舌部和舌部固定部,上述多个舌部构成为,作为自由端的前端从存在于底规定线上的基端朝向作为与底规定线垂直并且沿舌存在面的两个方向中的一个方向的突出方向突出,并且在相互间形成有缝隙,其中,上述底规定线是存在于作为平面的舌存在面的线段,上述舌部固定部将多个舌部的基端安装于沿底规定线的缘部且将多个舌部的基端沿底规定线固定;把持单元,其由使用者的手把持,直接或者间接地安装于舌部固定部;以及抵接单元,其至少具有与作为垂直于突出方向的平面的假定面的至少两点抵接的两个抵接点,该至少两个抵接点的向舌存在面的垂线的垂足或者该至少两个抵接点大致存在于作为舌存在面中位于比底规定线靠突出方向侧的线段的抵接规定线上,且上述抵接单元直接或者间接地安装于舌部形成单元。
本装置是使对敷设瓷砖的敷设面和瓷砖进行粘合的粘合组成物的上表面成形为垄状的成形装置。
本装置大概具备舌部形成单元、把持单元、以及抵接单元。
舌部形成单元具有在相互间形成有缝隙的多个舌部、和固定多个舌部的基端的舌部固定部。底规定线是存在于作为假想的平面的舌存在面上的假想的线段。突出方向是沿舌存在面的方向中的与底规定线垂直的两个方向中的一个方向。对于多个舌部的任一个而言,朝向突出方突出的前端成为自由端,并且基端沿底规定线固定于舌部固定部,从而作为自由端的前端从存在于底规定线上的基端朝向突出方向突出。对于舌部固定部而言,通过在沿底规定线的舌部固定部的缘部安装多个舌部的基端,来沿底规定线固定舌部的基端,以使在多个舌部之间形成缝隙。
把持单元直接或者间接地安装于舌部形成单元的舌部固定部,并且,使用本装置时,本装置的使用者用手进行把持。
抵接单元直接或者间接地安装于舌部形成单元。抵接单元具有与作为垂直于突出方向的平面的假定面(敷设瓷砖的敷设面和假定的面)的至少两点抵接的至少两个抵接点。而且,该至少两个抵接点向舌存在面的垂线的垂足(该至少两个抵接点不存在于舌存在面时)或者该至少两个抵接点(该至少两个抵接点在舌存在面存在时)大致在存在于舌存在面的抵接规定线上存在。抵接规定线是舌存在面中位于底规定线的突出方向侧的线段(假想)。
根据这样的本装置,在抵接单元抵接于敷设面(假定面)的状态下,使本装置沿配置有粘合组成物的敷设面(假定面)移动(相对于涂抹于敷设面的粘合组成物使本装置移动),并使粘合组成物从多个舌部之间的缝隙通过,从而能够在涂抹于敷设面的粘合组成物的上表面成形与多个舌部之间的缝隙对应的垄状形状。对于在抵接于敷设面(假定面)的抵接单元上直接或者间接安装的舌部形成单元的多个舌部的基端所形成的垄的上表面(脊部部分)而言,根据底规定线与抵接规定线之间的距离,来决定相对于敷设面(假定面)的位置(通常是高度),从而根据本装置,能够防止或者减少粘合组成物的上表面(垄的上表面(脊部部分))起伏或产生希望外的倾斜的情况。
本装置中,也可以还具备通过缝隙变化单元(以下,称作“通过缝隙变化本装置”。),其使存在于底规定线与抵接规定线之间、且与舌存在面垂直的两个方向均敞开的通过缝隙向舌存在面的正交投影变化。
通过缝隙是存在于舌存在面的底规定线与抵接规定线之间、且与舌存在面垂直的两个方向均敞开的缝隙(与舌存在面垂直的直线是不通过本装置的部分的空间),通过使粘合组成物从通过缝隙通过,来将涂抹于敷设面的粘合组成物的剖面形状(舌存在面的剖面形状)成形为与通过缝隙的形状对应的形状(包括垄形状)。因此利用通过缝隙变化单元,使通过缝隙向舌存在面的正交投影变化,从而能够使涂抹于敷设面的粘合组成物的剖面形状(包含垄状形状)与瓷砖的敷设状况等对应地适应。
通过缝隙变化本装置的情况下,通过缝隙变化单元由包含附加抵接部的抵接单元构成,该附加抵接部能够取得如下两个状态:使上述至少两个抵接点的向舌存在面的垂线的垂足或者上述至少两个抵接点位于比多个舌部中的任一个前缘部更靠突出方向侧的突出状态;和使上述至少两个抵接点的向舌存在面的垂线的垂足或者上述至少两个抵接点位于最低突出前缘部的与突出方向相反的方向侧、或者在突出方向上位于与最低突出前缘部相同的位置的非突出状态,其中,最低突出前缘是在多个舌部的前缘部中位于最靠近与突出方向相反的方向侧的前缘(以下,称作“突出状态变化本装置”。)。
附加抵接部能够取得如下两个状态:使与假定面(假想为敷设瓷砖的敷设面的面)的至少两点抵接的上述至少两个抵接点的向舌存在面的垂线的垂足(上述至少两个抵接点不存在于舌存在面时)或者上述至少两个抵接点(上述至少两个抵接点存在于舌存在面时)位于比多个舌部中的任一前缘部靠突出方向侧的突出状态;和使与假定面的至少两点抵接的上述至少两个抵接点向舌存在面的垂线的垂足或者上述至少两个抵接点位于最低突出前缘部的与突出方向相反的方向侧、或者在突出方向上位于与最低突出前缘部相同的位置的非突出状态,其中,最低突出前缘部是多个舌部的前缘部中的最靠近与突出方向相反的方向侧的前缘。因此,附加抵接部是突出状态时,由于附加抵接部的抵接点与假定面(敷设面)抵接,从而多个舌部的前缘从假定面(敷设面)离开,在形成于粘合组成物的上表面的垄形状的谷部(由多个舌部的前缘形成)也能够形成假定面(敷设面)上的粘合组成物层。并且,附加抵接部是非突出状态时,多个舌部的前缘与假定面(敷设面)抵接,从而能够将形成于粘合组成物的上表面的垄形状的谷部(由多个舌部的前缘形成)的假定面(敷设面)上的粘合组成物去除。
即,这样,通过由包含附加抵接部的抵接单元构成通过缝隙变化单元,能够对形成于粘合组成物的上表面的垄形状的谷部的假定面(敷设面)上的粘合组成物层的有无、该层的厚度进行选择。
突出状态变化本装置的情况下,也可以构成为,附加抵接部包含在外周旋刻有外螺纹的外螺纹部件、和在内表面旋刻有与该外螺纹进行螺纹结合的内螺纹的内螺纹部件,外螺纹部件和内螺纹部件中的一个部件直接或者间接地安装于舌部形成单元,通过使外螺纹部件和内螺纹部件中的另一个部件相对于一个部件相对地正反旋转,从而使存在于另一个部件的突出方向侧的端部以相对于一个部件具有突出方向的成分的方式位移,而存在于另一个部件的突出方向侧的端部是上述至少两个抵接点的至少一个(以下,称作“螺纹件附加抵接部本装置”。)。
利用相互进行螺纹结合的外螺纹部件以及内螺纹部件的简单的结构(能够简单并且廉价地构成本装置),以通过使外螺纹部件以及内螺纹部件中的另一个部件相对于一个部件相对正反旋转、来使存在于另一个部件的突出方向侧的端部相对于一个部件具有突出方向的成分地位移的方式,将外螺纹部件以及内螺纹部件中的一个部件直接或者间接地安装于舌部形成单元,从而使具有突出方向的成分地位移的在另一个部件的突出方向侧存在的端部作为上述至少两个抵接点的至少一个发挥功能。
螺纹件附加抵接部本装置的情况下,也可以具有关闭阀,其在内螺纹部件的突出方向侧的端部位于比外螺纹部件的突出方向侧的端部更靠突出方向侧的情况下,关闭内螺纹部件的突出方向侧的端部,并且,允许外螺纹部件的突出方向侧的端部相对于内螺纹部件的突出方向侧的端部出没。
螺纹件附加抵接部本装置中,所构成的外螺纹部件以及内螺纹部件中的在另一个部件的突出方向侧存在的端部以具有突出方向的成分相对于一个部件(直接或者间接地安装于舌部形成单元)位移。由于内螺纹部件的突出方向侧的端部面对粘合组成物或进入粘合组成物中,所以粘合组成物会从内螺纹部件的突出方向侧的端部进入内螺纹部件的内部且在内表面旋刻的内螺纹附着(难以将附着于内螺纹且固化的粘合组成物除去的情况较多)。因此,优选设置关闭阀,在内螺纹部件的突出方向侧的端部位于比外螺纹部件的突出方向侧的端部靠近突出方向侧的情况(即,内螺纹部件的突出方向侧的端部不被外螺纹部件塞住的情况)下,该关闭阀关闭内螺纹部件的突出方向侧的端部,并且,允许外螺纹部件的突出方向侧的端部相对于内螺纹部件的突出方向侧的端部出没,这样,外螺纹部件的突出方向侧的端部能够从内螺纹部件的突出方向侧的端部自由地伸缩,并且,当内螺纹部件的突出方向侧的端部不被外螺纹部件塞住时,由于用关闭阀关闭内螺纹部件的突出方向侧的端部,从而能够防止或者减少粘合组成物从内螺纹部件的突出方向侧的端部进入内螺纹部件的内部。
螺纹件附加抵接部本装置的情况下,也可以构成为,在从内螺纹部件向与突出方向相反的方向突出的外螺纹部件的部分,设置施加用于使外螺纹部件旋转的力的把手部。
使构成螺纹件附加抵接部本装置的外螺纹部件以及内螺纹部件中的另一个部件相对于一个部件相对正反旋转通过各种方法来进行即可,例如,能够举出由电动机等电动地使之旋转的方法、由本装置的使用者的手的手动地使之旋转的方法等。尤其若是由本装置的使用者的手的手动地使之旋转的方法,则不需要电动机等,从而能够简单并且廉价地构成本装置。并且,在本装置使用者的手动使之旋转的情况下,若在从内螺纹部件向与突出方向相反的方向突出的外螺纹部件的部分,设置施加用于使外螺纹部件旋转的力的把手部,则不需要扳手、螺丝刀以及扳钳等之类的工具就能够使外螺纹件旋转,从而能简单地使用本装置。
通过缝隙变化本装置的情况下,也可以构成为,通过缝隙变化单元包括将形成于多个舌部之间的缝隙在与底规定线平行的方向上关闭的缝隙宽度调整单元(以下,称作“缝隙宽度调整本装置”。)。
若通过缝隙变化单元所包括的缝隙宽度调整单元通过在与底规定线平行的方向上将形成于多个舌部之间的缝隙关闭(禁止横跨舌存在面的粘合组成物的移动),能够调整缝隙的宽度(与底规定线平行的方向上的尺寸),则能够对涂抹于敷设面的粘合组成物的剖面形状(舌存在面的剖面形状)所显现的垄的宽度进行调节。
缝隙宽度调整本装置的情况下,也可以构成为,缝隙宽度调整单元包括宽度调节部件,该宽度调节部件能够将形成于多个舌部之间的缝隙的至少一部分关闭、且配设为能够相对于缝隙而沿底规定线相对滑动(以下,称作“宽度调节部件本装置”。)。
这样,利用宽度调节部件配设为能够相对于形成于多个舌部之间的缝隙而沿底规定线相对滑动的简单的构成,来在与底规定线平行的方向上将形成于多个舌部之间的缝隙的至少一部分关闭(禁止横跨舌存在面的粘合组成物的移动),并且能够对形成于多个舌部之间的缝隙的宽度(与底规定线平行的方向上的尺寸)进行调整。
宽度调节部件本装置的情况下,也可以构成为,宽度调节部件是形成有与形成于多个舌部之间的缝隙大致相同的形状的切口的板状部件。
这样,通过使作为宽度调节部件的板状部件相对于形成于多个舌部之间的缝隙沿底规定线相对滑动,能够同时对形成于多个舌部之间的多个缝隙的宽度(与底规定线平行的方向上的尺寸)进行调整。
通过缝隙变化本装置的情况下,也可以构成为,通过缝隙变化单元包含可变坝单元,该可变坝单元从底规定线朝向突出方向以可变的宽度将形成于多个舌部之间的缝隙关闭(以下,称作“可变坝本装置”。)。
若通过缝隙变化单元所包括的可变坝单元通过从底规定线朝向突出方向以可变的宽度(沿突出方向的尺寸)将形成于多个舌部之间的缝隙关闭(禁止横跨舌存在面的粘合组成物的移动),能够调整缝隙的高度(突出方向上的尺寸),则能够对涂抹于敷设面的粘合组成物的剖面形状(舌存在面的剖面形状)所显现的垄的高度(从敷设面开始的高度)进行调节。
可变坝本装置的情况下,也可以构成为,可变坝单元包含带状的坝部件,该坝部件遍及底规定线方向将形成于多个舌部之间的多个缝隙关闭,并且主表面与舌存在面大致平行,且能够在突出方向以及其相反的方向上相对于舌部形成单元自由滑动(以下,称作“坝部件本装置”。)。
这样,对于遍及底规定线方向将形成于多个舌部之间的多个缝隙关闭的带状的坝部件而言,通过将其配设为坝部件的主表面与舌存在面大致平行,并且使之能够相对于舌部形成单元相对地在突出方向以及其相反的方向自由滑动,能够同时对形成于多个舌部之间的多个缝隙高度(突出方向上的尺寸)进行调整,从而能够容易对涂抹于敷设面的粘合组成物的剖面形状(舌存在面的剖面形状)所显现的垄的高度(从敷设面开始的高度)进行调节。
坝部件本装置的情况下,也可以构成为,坝部件的突出方向侧的缘部沿线段形成,坝部件滑动,以使包括坝部件的突出方向侧的缘部向舌存在面的正交投影的直线与包括底规定线的直线所成的角度能够变化。
这样,坝部件滑动,以使沿线段形成的坝部件的突出方向侧的缘部的、相对于多个舌部的倾斜(包括坝部件的突出方向侧的缘部向舌存在面的正交投影的直线与包括底规定线的直线在舌存在面所成的角度)能够变化,从而能够对涂抹于敷设面的粘合组成物的剖面形状(舌存在面的剖面形状)所显现的垄的上表面的倾斜进行调节。
本装置中,抵接单元也可以包括多个舌部的至少两个前缘部。
这样,舌部的前缘部作为抵接单元的上述至少两个的抵接点(与假定面的至少两点抵接的至少两个抵接点)发挥功能,从而能够形成舌部的前缘与假定面(敷设面)抵接的本装置。此外,该情况下,前缘作为上述至少两个抵接点而发挥功能,将由舌部的该前缘形成的粘合组成物的垄形状的谷部的假定面(敷设面)上的粘合组成物除去。
本装置中,把持单元也可以相对于舌部形成单元自由拆装。
对于具有多个舌部的舌部形成单元而言,通过使粘合组成物从多个舌部之间的缝隙通过,来在涂抹于敷设面的粘合组成物的上表面成形与多个舌部之间的缝隙对应的垄状形状,从而也可以根据所希望的垄状形状而进行更换。例如,由于能够在一个把持单元安装多种舌部形成单元(把持单元相对于舌部形成单元能够拆装),从而能够通用一个把持单元来安装使用各种舌部形成单元。
本装置中,也可以具备前方立起壁部,其与把持单元分离地形成,且以向舌存在面的正交投影与把持单元的外表面中的向舌存在面的正交投影比底规定线向突出方向相反的方向显现的部分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方式,在与突出方向相反的方向立起。
前方立起壁部与把持单元分离地形成,且以前方立起壁部向舌存在面的正交投影、与把持单元的外表面中的向舌存在面的正交投影比底规定线向和突出方向相反的方向显现的部分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方式,在与突出方向相反的方向立起。由于具备这样的前方立起壁部,在使本装置的抵接单元抵接于敷设面(假定面)的状态下,沿配置有粘合组成物的敷设面(假定面)使本装置移动,以使前方立起壁部位于行进方向的前方向,从而当使粘合组成物从多个舌部之间的缝隙通过且将涂抹于敷设面的粘合组成物的上表面成形为垄状形状时,前方立起壁部推压粘合组成物,从而能够防止或者减少粘合组成物附着于把持单元。
本装置中,也可以具备支架,通过使其前端抵接于水平的上述假定面来使上述成形装置自立。
这样,利用支架,能够使本装置自立于敷设面(假定面)(例如,也可以通过使支架的前端和抵接单元的抵接点与敷设面(假定面)抵接,来使本装置自立。),从而在使用本装置的作业过程中,不使用本装置时能够自立放置,与本装置在敷设面(假定面)滚动的情况相比,能够防止或者减少本装置意外附着粘合组成物。
本装置中,也可以具备确认底规定线是否水平的水平确认单元。
由于需要进行施工来使得在涂抹于敷设面的粘合组成物的上表面形成的垄形状的凸条上表面(脊部部分)在邻接的凸条间成为水平的情况较多,从而通常,也可以具备用于确认规定邻接的凸条上表面(脊部部分)的底规定线是否水平的水平确认单元。作为水平确认单元,能够使用各种装置,没有任何限定,但能够举出与底规定线平行地安装的气泡管(水平)等。
本装置中,把持单元也可以具有与底规定线大致平行地延伸的棒状的把持棒。
在本装置的抵接单元抵接于敷设面(假定面)的状态下,使本装置沿配置有粘合组成物的敷设面(假定面)移动,使粘合组成物从多个舌部之间的缝隙通过,并在涂抹于敷设面的粘合组成物的上表面成形垄状形状,该情况下,由本装置的使用者的手能够可靠地把持、而能够容易使本装置移动,据此把持单元也可以具有与底规定线大致平行地延伸的棒状的把持棒,从而本装置使用者用手握持把持棒。
另外,本发明也提供使用了将涂抹于敷设面的粘合组成物的上表面成形为垄状的本装置的成形方法(以下,称作“本方法”。)。
本方法是利用本装置将涂抹于敷设面的粘合组成物的上表面成形为垄状的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敷设面配置粘合组成物的配置步骤;以及形状形成步骤,该步骤中,在抵接单元抵接于敷设面的状态下,使该成形装置沿通过配置步骤而配置有粘合组成物的敷设面移动,并使粘合组成物从多个舌部之间的缝隙通过,从而形成与多个舌部之间的缝隙对应的垄状形状。
本方法包含在敷设面配置粘合组成物的配置步骤、以及在通过配置步骤而配置的粘合组成物的上表面成形为垄状形状的形状形成步骤。配置步骤中,在敷设面配置(例如,涂抹)粘合组成物。形状形成步骤中,在通过配置步骤而配置有粘合组成物的敷设面与本装置的抵接单元(抵接点)抵接的状态下,使本装置沿敷设面移动,且使粘合组成物在多个舌部之间的缝隙通过,从而通过形成与多个舌部之间的缝隙对应的垄状形状,来将涂抹于敷设面的粘合组成物的上表面成形为垄状。对于在抵接于敷设面(假定面)的本装置的抵接单元上直接或者间接地安装的舌部形成单元的多个舌部的基端所形成的垄的上表面(脊部部分)而言,根据底规定线与抵接规定线之间的距离来决定相对于敷设面(假定面)的位置(通常是高度),从而根据本方法,能够防止或者减少粘合组成物的上表面(垄的上表面(脊部部分))起伏或产生希望外的倾斜。
本方法中,也可以构成为,作为本装置而使用突出状态变化本装置,形状形成步骤在附加抵接部的突出状态下进行。
这样,形状形成步骤在突出状态变化本装置的附加抵接部的突出状态下进行,从而由于附加抵接部的抵接点与假定面(敷设面)抵接,所以多个舌部的前缘从假定面(敷设面)离开,且在形成于粘合组成物的上表面的垄形状的谷部(由多个舌部的前缘形成)上也能够形成假定面(敷设面)上的粘合组成物层(通过在假定面(敷设面)上任一位置形成粘合组成物层,能够可靠地粘合敷设面和瓷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一个实施方式的本发明的成形装置(本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本装置的后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本装置的俯视图。
图4是图1所示的本装置的仰视图(支架拆卸状态)。
图5是图3的A-A剖视图。
图6是图3的B-B剖视图。
图7是图3的G-G剖视图(局部剖面)。
图8是图2的C-C剖视图(省略了一部分部件的图示。)。
图9A是表示固定部的图(后视图)。
图9B是表示固定部的图(俯视图)。
图9C是表示固定部的图(图9A的Q放大图)。
图9D是表示固定部的图(图9A的P-P剖视图)。
图10A是表示横向滑动部的图(后视图)。
图10B是表示横向滑动部的图(俯视图)。
图11A是主要说明横向滑动部的舌部以及固定部的舌部的详细的图(图10A的Q放大图)。
图11B是主要说明横向滑动部的舌部以及固定部的舌部的详细的图。
图12A是横向滑动部的放大剖视图(图10A的P-P剖视图)。
图12B是固定部以及横向滑动部的放大剖视图。
图13A是图10A的箭头E所指出的横向滑动部的部分的立体图。
图13B是与图13A所示的横向滑动部的部分卡合的固定部以及主体(主体下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14是图3的F-F剖视图。
图15是表示本装置载置于载置面(剖面)的状态的图。
图16是使用本装置在涂覆于粘贴板(混凝土板)的表面的粘合砂浆形成垄形状的情况的俯视图。
图17是图16的M-M剖视图。
图18A是对使用本装置而在粘合砂浆上形成的垄形状的例子进行说明的端视图(图16的M-M端面(图17的状态))。
图18B是对使用本装置而在粘合砂浆上形成的垄形状的例子进行说明的端视图(图16的M-M端面(调节5、调节6))。
图18C是对使用本装置而在粘合砂浆上形成的垄形状的例子进行说明的端视图(图16的M-M端面(调节4、调节6))。
图19A是对使用本装置而在粘合砂浆上形成的垄形状的例子进行说明的端视图(图16的M-M端面(调节1))。
图19B是对使用本装置而在粘合砂浆上形成的垄形状的例子进行说明的端视图(图16的M-M端面(调节2))。
图19C是对使用本装置而在粘合砂浆上形成的垄形状的例子进行说明的端视图(图16的M-M端面(调节3))。
图19D是说明图17的垄形状和瓷砖的关系例的图。
图20A是使用本装置而使粘合砂浆形成为垄形状的方法例的流程图。
图20B是使用本装置而将瓷砖粘合于板表面的方法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然而,这些不对本发明进行限制。
图1是表示一个实施方式的本发明的成形装置(本装置)11的主视图,图2是本装置11的后视图,图3是本装置11的俯视图,图4是本装置11的仰视图(其中,表示拆下了后述的支架96的情况。),图5是图3的A-A剖视图,图6是图3的B-B剖视图,图7是图3的G-G剖视图,而且图8是图2的C-C剖视图(其中,省略了后述的支架96、握持部15a等的图示。)。参照图1至图8,对本装置11进行说明。
本装置11大概具备由板厚较大的板状部件(此处是木材制)形成的主体21、安装于主体21的固定部40、安装于主体21的横向滑动部60、安装于主体21的纵向滑动刃81、安装于主体21的高度调节部91(包括一对高度调节部91a、91b。)、以及安装于主体21的架96。
此外,“上”和“下”指的是,本装置11载置于水平面、且后述的舌部41与舌部61的主表面成为铅垂平面的情况下的铅垂上方向和垂直下方向,图中,由箭头d1(上)和箭头d2(下)表示。
主体21具有沿长度方向L的方棒状的主体下部分23、和在主体下部分23的上方与主体下部分23形成为一体的主体上部分25,此处由木材一体形成。
在主体上部分25的长度方向L的大致中央位置,配置有供本装置11的使用者(未图示)用手把持的把持部15。把持部15包括:棒状的握持部15a,其沿长度方向L大致形成为圆柱形状、且拆装自如地安装于主体上部分25(为了防止手滑而由柔软的橡胶材料形成,并且,表面上形成有用于使手指可靠地卡合的凹部15ac);和放手指部15b,其用于在用手掌把持握持部15a时使手指可靠地卡合(硬质树脂制。与手指的形状对照地沿缘部形成有凹凸15bc,以使手指能良好地卡合。)。此外,在主体上部分25设置正好容纳握持部15a的切口25c,并且,握持部15a在沿长度方向L的两侧具有安装配件15d1、15d2,能够与容纳于切口25c的握持部15a的安装配件15d1、15d2自由卡合分离的卡合件15c1、15c2配设在主体上部分25的切口25c部分。通过将卡合件15c1、15c2与安装配件15d1、15d2卡合,能够将握持部15a安装于主体21(主体上部分25),通过解除卡合件15c1、15c2与安装配件15d1、15d2的卡合,能够将握持部15a从主体21(主体上部分25)拆下,从而能够自由拆装且更换握持部15a。
在主体21(主体上部分25)的上部(与把持部15邻接的位置),配置有气泡水平仪13,气泡水平仪13用于确认本装置11(长度方向L)是否处于水平。
接下来,参照图9A、图9B、图9C、图9D、图10A、图10B、图11A、图11B、图12A、图12B、图13A、图13B以及图14,说明固定部40和横向滑动部60。图9A~图9D是表示固定部40的图,图10A~图10B是表示横向滑动部60的图,图11A~图11B是主要说明舌部61以及舌部41的详细的图,图12A~图12B是固定部40以及横向滑动部60的剖面放大图,图13A是图10A的箭头E所示的横向滑动部60的部分的立体图,图13B是与图13A所示的横向滑动部60的部分卡合的固定部40以及主体21(主体下部分23)的局部放大图,而且,图14是图3的F-F剖视图。
图9A-图9D是表示固定部40的图,详细而言,图9A是固定部40的后视图(从与图2相同的方向观察),图9B是固定部40的俯视图(表示从图9A中的箭头N方向观察。),图9C是图9A的虚线Q中的放大图,而且,图9D表示图9A的P-P剖面。参照图9A-图9D,详述固定部40。
固定部40由金属材料(例如,铝、不锈钢等)一体形成,其大概具有:长方形的固定部基板43,其在长度方向L(图9A以及图9B中由箭头L表示)上具有一对长边43a、43b大致平行的长方形(详细而言,是将长边43b的两侧部分切除成以形成于长边43b的端的角(大致直角)为一角的大致直角三角形状后得到的大致六边形。)的两个主表面;固定部安装螺栓45a、45b(均在外表面旋刻有外螺纹。),它们以相对于固定部基板43的一个主表面(上表面)向垂直方向(上方)突出的方式使基端焊接而固定于该一个主表面;多个舌部41,它们以相对于固定部基板43的另一个主表面(与安装有固定部安装螺栓45a、45b的基端的该一个主表面相反的主表面。此处是下表面)向垂直方向突出的方式沿长边43a大致等间隔地焊接而固定于该另一个主表面;以及凸条44,其与一对长边43a、43b大致平行地在固定部基板43的该另一个主表面形成。
长方形的固定部基板43具有一对螺纹孔43h1、43h2(螺纹孔43h1、43h2均在内周旋刻有内螺纹。),并且,具有沿长度方向L长方形地贯穿设置的作为开口的狭缝43s、和在沿狭缝43s的长度方向L相对的一对缘安装的操纵杆支承板43k1、43k2(均由大致形成为半圆形的板状部件形成,以在彼此间形成规定的缝隙的方式相互大致平行地安装。)。
多个舌部41均具有相同的形状以及尺寸,具体而言,如图9C所示,具有长度Y1的底和长度Y2(其中,Y2<Y1)的底的高度Y3的等腰梯形(一对腰相互不平行的等角梯形)由作为两个主表面的板状的部件形成。而且,各个舌部41也以长度Y1的底的部分沿长边43a的方式安装(各个舌部41的主表面也与固定部基板43的上述另一个主表面大致垂直。),舌部41彼此大致隔开等间隔的缝隙而沿长边43a安装。
凸条44与长度方向L大致平行地形成(凸条44也与一对长边43a、43b大致平行地形成。),且与长度方向L垂直的任一平面的凸条44的剖面形状也具有相同的形状以及尺寸。具体而言,如图9D的与长度方向L垂直的一个平面的剖面所示,在与长度方向L垂直的任一剖面,凸条44都具有大致形成为具有长度X1的底和长度X2(其中,X2<X1)的底的高度X3的等腰梯形(一对腰相互不平行的等角梯形)的剖面形状,长度X2的底的部分一体地安装于固定部基板43的上述另一个主表面(下表示面)。
图10A~图10B以及图11A~图11B是表示横向滑动部60的图,详细而言,图10A是横向滑动部60的后视图(从与图2相同的方向观察),图10B是横向滑动部60的俯视图(表示从图10A中的箭头N方向观察。),图11A是图10A的虚线Q中的放大图,图11B是表示后述的舌部61的主表面形状与上述的舌部41的主表面形状的关系的图(为容易理解而对舌部61的主表面赋予剖面线,但不表示剖面。)。而且,图12A表示图10A的P-P剖面。参照图10A~图10B、图11A~图11B以及图12A,详述横向滑动部60。
横向滑动部60由金属材料(例如,铝、不锈钢等)形成,其大概具有:长方形的横向滑动基板63,其在长度方向L(图10A以及图10B中由箭头L表示)上具有一对长边63a、63b大致平行的长方形(详细而言,是将长边63b的两侧部分切除以形成于长边63b的端的角(近似直角)为一角的大致直角三角形状后得到的大致六边形。)的两个主表面;长方形的前方壁部66,其在长度方向L上具有一对长边大致平行的长方形的两个主表面,并且以主表面与横向滑动基板63的一个主表面(上表面)大致垂直的方式沿该一个主表面的长边63b通过焊接而固定长边;多个舌部61,它们以相对于横向滑动基板63的另一个主表面(与该一个主表面相反的主表面。此处是下表面)在垂直方向上突出的方式沿长边63a大致等间隔地通过焊接而固定于该另一个主表面;突条64a、64b(在这些相互大致平行的突条64a、64b之间形成凹条64。尤其参照图12A。),它们与一对长边63a、63b大致平行地在横向滑动基板63的该一个主表面(上表面)形成;凸条66a,其在与前方壁部66的两个主表面中的突条64a、64b面对的一个主表面上与长边63b大致平行地形成;以及横向滑动部支承部65,其在沿横向滑动基板63的长度方向L的一端形成。另外,在横向滑动基板63的该一个主表面(上表面),配设有沿长度方向L形成的齿条部67f(尤其参照图10B)。
多个舌部61均具有相同的形状以及尺寸,具体而言,如图11A所示,由以具有长度Z1的底和长度Z2(其中,Z2<Z1)的底的高度Z3(其中,Z3<Y3)的等腰梯形(一对腰相互不平行的等角梯形)为两个主表面的板状的部件形成。而且,各个舌部61也以长度Z1的底的部分沿长边63a的方式安装(各个舌部61的主表面也与横向滑动基板63的上述另一个主表面(下表面)大致垂直。),舌部61彼此大致隔开等间隔的缝隙地沿长边63a安装。
而且,如图11B的舌部61的主表面和舌部41的主表面重叠的状态所示,舌部61的主表面形状和舌部41的主表面形状如下形成。即,长度Z2与长度Y2大致相同,若使长度Z2的底和长度Y2的底重叠,则形成舌部61的主表面的该等腰梯形的两腰和形成舌部41的主表面的该等腰梯形的两腰几乎相互重叠,Y3和Z3的差与横向滑动基板63的厚度大致相同。换言之,从舌部41的主表面中的长度Y2的底开始距离Z3的范围的部分与舌部61的主表面形状大致相同。而且,舌部61彼此间的缝隙与舌部41彼此间的缝隙对应。
在相互大致平行的突条64a、64b之间形成的凹条64的与长度方向L垂直的任一平面的剖面形状也具有相同的形状以及尺寸,该剖面形状形成比凸条44所成的上述的等腰梯形稍大的相似形状的等腰梯形。此处,由于作为凹条64的与长度方向L垂直的平面的剖面形状的该等腰梯形的小的底Z6(参照图12A)比长度X1小,所以如图12B所示,在将凸条44嵌入于凹条64的状态下,禁止相对于固定部40而在与长度方向L垂直的方向上取下横向滑动部60。而且,如图12B所示,固定部40的凸条44能够沿长度方向L滑动嵌入横向滑动部60的凹条64(具体而言,通过使凸条44从凹条64的长度方向L的两端中的未配设横向滑动部支承部65的端朝向另一端方向地沿长度方向L滑动,能够如图12B所示地使凸条44沿长度方向L滑动自如地嵌入于凹条64。),在如图12B所示的凸条44嵌入于凹条64的情况下,能够使凸条44相对于凹条64沿长度方向L自由滑动,但限制(几乎禁止)凸条44相对于凹条64在与长度方向L垂直的方向上移动。
另外,如图12B所示,在固定部基板43与横向滑动基板63之间,沿长边43a以及长边63a夹有橡胶制的衬垫51(沿长度方向L的剖面大致呈长方形的细棒状的橡胶衬垫)。衬垫51防止或者减少砂浆(未图示)从舌部41以及舌部61侧进入固定部基板43与横向滑动基板63之间。
并且,在凸条44嵌入于凹条64的情况下,由于沿固定部基板43的上述一个主表面(安装有固定部安装螺栓45a、45b的基端的主表面(上表面))的长边43b的缘部与凸条66a卡合,横向滑动部60能够相对于固定部40(固定部基板43)而沿长度方向L滑动,并且禁止相对于固定部40而在与横向滑动部60的长度方向L垂直的方向上脱落。
这样,若如图12B所示,固定部40的凸条44嵌入于横向滑动部60的凹条64,则横向滑动部60能够相对于固定部40沿长度方向L自由滑动,并且限制横向滑动部60相对于固定部40在与长度方向L垂直的方向上脱落,但此时,若使横向滑动部60相对于固定部40向规定位置滑动,则舌部61的主表面和舌部41的主表面正好完全重合(全部的舌部61的主表面和全部的舌部41的主表面正好重合)。因此,在横向滑动部60相对于舌部61的主表面和舌部41的主表面正好完全重合的固定部40的沿长度方向L的相对滑动位置(以下,称作“重合滑动位置”。),在舌部41彼此之间形成的缝隙42不被舌部61覆盖,但若横向滑动部60从重合滑动位置相对于固定部40沿长度方向L滑动,则在舌部41彼此之间形成的缝隙42沿长度方向L而被舌部61覆盖。舌部41彼此之间的缝隙42的覆盖比例根据从重合滑动位置开始的横向滑动部60相对于固定部40的沿长度方向L的滑动量而变化。这样,由于能够利用从重合滑动位置开始的横向滑动部60相对于固定部40的沿长度方向L的滑动量,来使在舌部41彼此之间形成的缝隙42被舌部61沿长度方向L覆盖的量自由变化,从而用舌部61和舌部41来形成能够自由变更沿长度方向L的宽度的狭缝49。
通过在贯穿设置于主体21(主体下部分23)的贯通孔23h插入固定部安装螺栓45a、45b,并且在固定部安装螺栓45a、45b(上端附近)螺纹结合固定部安装螺母47a、47b,来将固定部40固定于主体21(主体下部分23)。
在固定部40安装于主体21(主体下部分23)的状态下,如图12B所示,如上所述的凸条44能够滑动地嵌入于凹条64的状态是图1至图8所示的状态。而且,为了不使横向滑动部60相对于固定部40沿长度方向L意外地滑动且不使凸条44从凹条64意外地脱落,在横向滑动部60的横向滑动基板63的沿长度方向L的一端,安装有横向滑动部支承部65。横向滑动部支承部65具有:以从沿横向滑动基板63的长度方向L的端的缘部朝向上方立起的方式安装于该缘部的平板状的立起部65a、在立起部65a的上端附近安装的铰链部65b、以及通过铰链部65b而相对于立起部65a转动自如地安装的舌部65c。在舌部65c贯穿设置有长度方向沿长度方向L的长孔65ch(尤其参照图3、图10B、图13A、图14),在长孔65ch插入固定部安装螺栓45a,并且在从长孔65ch向上方突出的固定部安装螺栓45a旋合而嵌合有固定部安装螺母47a。另外,在主体21(主体下部分23),形成有能够沿长度方向L滑动地收入舌部65c的舌部收入凹部24,在嵌入于舌部收入凹部24的状态下,舌部65c能够沿长度方向L而在规定范围内滑动。
此外,固定部安装螺栓45b也插入贯穿设置于主体21(主体下部分23)的贯通孔23h中,在固定部安装螺栓45b(上端附近)螺纹结合有固定部安装螺母47b,但固定部安装螺母47b与主体21(主体下部分23)的上表面直接抵接。
如上所述,与固定部40的固定部安装螺栓45a和松动嵌合该固定部安装螺栓45a的长孔65ch在长度方向L上的游隙的大小相应,横向滑动部60能够相对于固定部40沿长度方向L滑动。
除此之外,一对横向滑动部固定螺纹件68a、68b(外螺纹)与在贯穿设置于固定部基板43的一对螺纹孔43h1、43h2的内螺纹进行螺纹结合。一对横向滑动部固定螺纹件68a、68b均相对于横向滑动部60的横向滑动基板63(上表面)大致朝向垂直方向地插入螺纹孔43h1、43h2中,并通过使横向滑动部固定螺纹件68a、68b相对于固定部基板43正反旋转,从而能够使横向滑动部固定螺纹件68a、68b的轴部的前端相对于横向滑动部60的横向滑动基板63(上表面)进退,通过使横向滑动部固定螺纹件68a、68b的轴部的前端抵接于横向滑动基板63(上表面),能够禁止横向滑动部60相对于固定部40的沿长度方向L的滑动,并且通过使横向滑动部固定螺纹件68a、68b的轴部的前端从横向滑动基板63(上表面)离开,能够允许横向滑动部60相对于固定部40的沿长度方向L的滑动。
而且,利用配设在相对于操纵杆支承板43k1、43k2大致垂直方向上的操纵杆支承棒43q(参照图7),来将横向滑动部滑杆69支承为能够绕操纵杆支承棒43q自由转动,该操纵杆支承板43k1、43k2配设在形成于固定部基板43的狭缝43s的两侧。横向滑动部滑杆69具有基端侧能够自由转动地支承于操纵杆支承棒43q的棒主体部69a、和沿以操纵杆支承棒43q为中心的半圆设于棒主体部69a的基端侧的小齿轮部69c,用手把持棒主体部69a而能够使横向滑动部滑杆69以操纵杆支承棒43q为中心地转动。由于小齿轮部69c与形成于横向滑动基板63的齿条部67f啮合,所以通过使横向滑动部滑杆69以操纵杆支承棒43q为中心转动,而在固定部40(固定部基板43)与横向滑动部60之间能够施加沿长度方向L的两个方向的力,从而能够使横向滑动部60相对于固定部40(固定部基板43)向长度方向L的两个方向滑动。
通过这样的横向滑动部固定螺纹件68a、68b以及横向滑动部滑杆69,使横向滑动部固定螺纹件68a、68b的轴部前端抵接于横向滑动基板63(上表面)而禁止横向滑动部60相对于固定部40的希望外的滑动,并且在使横向滑动部固定螺纹件68a、68b的轴部前端从横向滑动基板63(上表面)离开的状态下,通过使横向滑动部滑杆69转动,来使横向滑动部60相对于固定部40而向所希望的滑动位置滑动,并在该所希望滑动位置,使横向滑动部固定螺纹件68a、68b的轴部前端抵接于横向滑动基板63(上表面)而禁止横向滑动部60相对于固定部40的滑动。从而能够保持该所希望滑动位置。
在主体21的背面(形成主体21的板状形状的两面22a、22b中的舌部61以及舌部41存在的面22b)侧,沿上下方向相互大致平行地配设有纵向滑动刃滑动导轨86a、86b、86c。沿各个纵向滑动刃滑动导轨86a、86b、86c的长度方向(此处是上下方向)每隔规定间隔(例如2mm)地设有槽口。在纵向滑动刃滑动导轨86a、86b、86c,嵌入有与它们具有的该槽口卡合且能够在纵向滑动刃滑动导轨86a、86b、86c的长度方向上移动的滑动部件88a、88b、88c(以每隔该槽口之间隔地咔嗒咔嗒地卡定的方式在滑动部件上如图8所示地配设有槽口卡合弹簧87。),在与纵向滑动刃滑动导轨86a卡合的滑动部件88a的上端附近安装有纵向滑动刃滑杆85a,并且,在与纵向滑动刃滑动导轨86c卡合的滑动部件88c的上端附近安装有纵向滑动刃滑杆85c。在与纵向滑动刃滑动导轨86a、86b、86c卡合的滑动部件88a、88b、88c的下端附近,分别安装有纵向滑动刃安装螺纹件83a、83b、83c。
另一方面,在主体21的背面22b,安装有纵向滑动刃滑动板89。纵向滑动刃滑动板89的主表面89a由沿平面的板状部件形成,主表面89a平滑地形成、并且由与纵向滑动刃81的里面(金属)的摩擦系数小的材质(例如,硬质的合成树脂)形成,以使主表面89a能够与纵向滑动刃81(金属制)的里面顺利地滑动,(此外,切除与上述的纵向滑动刃滑动导轨86a、86b、86c对应的纵向滑动刃滑动板89的部分。)。
在纵向滑动刃滑动板89的主表面89a以里面抵接的方式配设有纵向滑动刃81。纵向滑动刃81是上缘82a以及下缘82b为大致平行的长方形(带状)的薄的板状部件,图1至图8中,以上缘82a以及下缘82b与长度方向L大致平行的方式由纵向滑动刃安装螺纹件83a、83b、83c支承。如上所述,在下端附近安装有纵向滑动刃安装螺纹件83a、83b、83c的滑动部件88a、88b、88c分别能够沿纵向滑动刃滑动导轨86a、86b、86c自由移动,并且,纵向滑动刃安装螺纹件83a、83b、83c均允许绕其自身的纵向滑动刃81的稍微的转动,从而通过使滑动部件88a、88b、88c分别沿纵向滑动刃滑动导轨86a、86b、86c移动,不仅能够调节纵向滑动刃81相对于主体21的高度,也能够调节上缘82a以及下缘82b相对于长度方向L的倾斜。
此外,如图8所示,在设于滑动部件88a的下端附近的纵向滑动刃安装螺纹件83a贯通纵向滑动刃81的主体21侧,橡胶制的衬垫53(中心开孔的圆盘状)外嵌于纵向滑动刃安装螺纹件83a。衬垫53防止或者减少砂浆(未图示)从舌部41与纵向滑动刃81之间向纵向滑动刃滑动导轨86a侧进入。
高度调节部91包含配设在沿主体21的长度方向L的两方的一对高度调节部91a、91b。一对高度调节部91a、91b均具有相同的结构,具体而言,具有安装于主体21且在内表面旋刻有内螺纹的套筒状的内螺纹部93、插入于内螺纹部93且旋刻于外表面的外螺纹与内螺纹部93的内螺纹进行螺纹结合的外螺纹部92、以及安装于内螺纹部93的下端且防止砂浆(未图示)从该下端进入内螺纹部93内部的关闭阀部94。
内螺纹部93形成为上端和下端敞开的中空的筒状,在该中空的筒的内周面沿上下方向旋刻有内螺纹。此外,在各个高度调节部91a、91b上,通过在形成于主体21(主体下部分23)的调节部支承部29a、29b安装内螺纹部93的上端,来由主体21(主体下部分23)支承内螺纹部93。
外螺纹部92具有在外周面旋刻有与内螺纹部93的内螺纹进行螺纹结合的外螺纹的轴部、和安装在该轴部的上端且两个主表面由大致椭圆形的板状部件形成的把持部(当使外螺纹部92旋转时用手指把持的部分),通过将该轴部插入于内螺纹部93、把持把持部且使外螺纹部92正反旋转,能够使外螺纹部92相对于内螺纹部93在上下方向上自由进退。此外,此处以手动进行外螺纹部92的旋转,但也能够以电动(马达的驱动)进行。
关闭阀部94是在插入了外螺纹部92的该轴部的状态下也允许沿上下方向的移动、并且当外螺纹部92的该轴部的下端位于比内螺纹部93的下端靠上方时关闭内螺纹部93的下端的部件,通过防止砂浆(未图示)从内螺纹部93的下端向内螺纹部93内部进入,能够防止内螺纹部93内部的由砂浆(未图示)引起的堵塞。
如上所述,对于这样的高度调节部91a、91b而言,由于能够使外螺纹部92的下端相对于主体21在上下方向上自由进退,从而在使外螺纹部92下端抵接于混凝土板(未图示)的表面的状态下,通过相对于主体21在上下方向上调节高度调节部91a、91b各自的外螺纹部92下端,不仅能够调节主体21相对于混凝土板(未图示)的表面的高度,也能够调节长度方向L相对于混凝土板(未图示)的表面的倾斜。
支架96具有基端转动自如地(与长度方向L大致平行的转动轴)安装于主体21的基部件96a、和转动自如地(与长度方向L大致平行的转动轴)安装于基部件96a的前端的前部件96b,通过使前部件96b的前端和本装置11的其它部分(例如,舌部61以及/或者舌部41的前端、高度调节部91a、91b的外螺纹部92的轴部的下端等)抵接于本装置11的载置面(例如,混凝土板(未图示)的表面等),支架96使本装置11自立于载置面(例如,混凝土板(未图示)的表面等)。此外,基部件96a的基端相对于主体21的转动、和前部件96b的基端相对于基部件96a的转动这两个转动均需要施加某种程度的力(有阻力),从而能够保持使本装置11以所希望的角度自立于该载置面的状态。
除此之外,对于支架96而言,由于基部件96a的基端拆装自如地安装于主体21,从而在不需要时能够取下,并在需要时能够安装。
图15(从与图2相同的背面侧观察本装置11)表示将这样的本装置11载置于载置面105(平面)的状态。如图15所示,在本装置11中,(调节1)通过使横向滑动部60相对于固定部40沿长度方向L移动S3能够使由舌部61和舌部41形成的狭缝49的宽度变化,(调节2)通过使支承纵向滑动刃81的纵向滑动刃安装螺纹件83a、83b、83c的位置相对于主体21移动S4、S5、S6能够调节纵向滑动刃81离载置面105的高度,(调节3)通过使支承纵向滑动刃81的纵向滑动刃安装螺纹件83a、83b、83c的位置相对于主体21移动S4、S5、S6能够使纵向滑动刃81相对于载置面105的倾斜变化,(调节4)通过使高度调节部91a的外螺纹部92相对于内螺纹部93进退能够调节高度调节部91a离载置面105高度,(调节5)通过使高度调节部91b的外螺纹部92相对于内螺纹部93进退能够调节高度调节部91b离载置面105的高度,而且(调节6)通过以(调节4)以及(调节5)的方式调节高度调节部91a以及高度调节部91b离载置面105的高度能够使本装置11相对于载置面105的倾斜变化。
图16是表示对以规定厚度在粘贴瓷砖(未图示)的粘贴板(混凝土板)103的表面涂覆的粘合砂浆101(粘合瓷砖和粘贴板103)使用本装置11而形成垄形状的情况的俯视图,图17是图16的M-M剖视图。参照图16以及图17,对将粘合砂浆101成形为垄状的成形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在粘贴板103的表面以规定宽度K(参照图16)涂覆规定厚度(例如,10mm)的粘合砂浆101。该规定宽度K比之后粘贴的瓷砖(未图示)的宽度稍小(例如,比瓷砖宽度小10~20mm左右)。
接下来,使以上述的(调节1)~(调节6)的内容(以下详述)调整后的本装置11(使用沿长度方向L的尺寸与宽度K大致相同的装置)沿箭头J方向(与规定宽度K垂直的方向)移动(本装置11的未图示的使用者通过用手把持把持部15且对本装置11施加箭头J方向的力,从而使本装置11沿箭头J方向移动。)。由此,通过在本装置11的狭缝49通过粘合砂浆101,能够在粘合砂浆101形成与狭缝49的形状对应的垄形状104。此外,在利用本装置11在粘合砂浆101形成垄形状104且敷设瓷砖(未图示)而形成地板构造的作业中,当不使用本装置11时,能够利用支架96在粘贴板103的表面以使本装置11自立的状态对其进行保持(由此,与本装置11在粘贴板103的表面(粘合砂浆101存在的部分多的)滚动地放置相比,能够防止在本装置11上意外地附着粘合砂浆101。)。另外,不言而喻,支架96也能够根据作业而适当地拆下。
此外,当使本装置11沿箭头J方向移动且在粘合砂浆101形成垄形状104时,能够利用前方壁部66来防止或者减少粘合砂浆101附着于主体21。
以下详述上述(调节1)~(调节6)(参照图20A)。
如图17所示,与形成于粘合砂浆101的垄形状104相关,能够自由进行如下内容,即,(调节1,S1(图20A))通过使横向滑动部60相对于固定部40沿长度方向L移动S3且使狭缝49的宽度变化而能够使形成于粘合砂浆101的垄的宽度变化,(调节2,S2(图20A))通过使支承纵向滑动刃81的纵向滑动刃安装螺纹件83a、83b、83c的位置相对于主体21移动S4、S5、S6而能够使垄的脊部(上表面)至谷部的高度变化,(调节3,S3(图20A))通过使支承纵向滑动刃81的纵向滑动刃安装螺纹件83a、83b、83c的位置相对于主体21移动S4、S5、S6而能够使纵向滑动刃81相对于粘贴板103的表面的倾斜变化、且使宽度方向上的垄的脊部(上表面)的倾斜变化,(调节4,S4(图20A))通过使高度调节部91a的外螺纹部92相对于内螺纹部93进退而能够调节高度调节部91a距粘贴板103的表面的高度、并且能够使高度调节部91a侧的垄的谷部至粘贴板103的表面为止的粘合砂浆101的厚度变化,(调节5,S5(图20A))通过使高度调节部91b的外螺纹部92相对于内螺纹部93进退而能够使高度调节部91b侧的垄的谷部至粘贴板103的表面为止的粘合砂浆101的厚度变化,而且(调节6,S6(图20A))通过以(调节4)以及(调节5)的方式对高度调节部91a以及高度调节部91b距粘贴板103的表面的高度进行调节而能够使本装置11相对于粘贴板103的表面的倾斜变化、并且使垄的谷部至粘贴板103的表面为止的粘合砂浆101的厚度在宽度方向(长度方向L)上变化。此外,这些调节1~6能够边通过气泡水平仪13确认本装置11(长度方向L)是否水平边进行。另外,图20B中由流程图表示像这样使用在粘合砂浆101形成垄形状104的方法、来将瓷砖106粘合于粘贴板103上的方法。即,在敷设瓷砖的方法中,首先,在作为被敷设材的板表面涂上粘合组成物(S21)。接下来,如上述通过图20A等说明的那样,对粘合组成物的表面形状进行修饰。换句话说,在表面形成垄状的形状(S22)。而且,从其上按压瓷砖,而粘合瓷砖(S23)。
图18A-图18C以及图19A-图19C是对使用本装置11而在粘合砂浆101上形成的垄形状104的例子进行说明的端视图(表示图16的M-M端面)。
图18A表示由图17所示的状态的本装置11形成的粘合砂浆101的垄形状104。
图18B表示从图18A的状态开始、使本装置11的高度调节部91b的外螺纹部92相对于内螺纹部93上升且使高度调节部91b侧的垄的谷部至粘贴板103的表面为止的粘合砂浆101的厚度减少(与高度调节部91a侧相同,几乎为0mm)的状态下的粘合砂浆101的垄形状104(调节5、调节6)。
图18C表示从图18A的状态开始、使本装置11的高度调节部91a的外螺纹部92相对于内螺纹部93下降且使高度调节部91a侧的垄的谷部至粘贴板103的表面为止的粘合砂浆101的厚度增加(与高度调节部91b侧几乎相同)的状态下的粘合砂浆101的垄形状104(调节4、调节6)。
图19A表示从图18C的状态开始、在本装置11中使横向滑动部60相对于固定部40沿长度方向L移动S3、使狭缝49的宽度减少、且使在粘合砂浆101上形成的垄的宽度减少的垄形状104(调节1)。
图19B是表示从图18C的状态开始、在本装置11中使支承纵向滑动刃81的纵向滑动刃安装螺纹件83a、83b、83c的位置相对于主体21移动S4、S5、S6(此处是下降)、从而使垄的脊部(上表面)至谷的高度减少的垄形状104(调节2)。
图19C是表示从图18C的状态开始、在本装置11中使支承纵向滑动刃81的纵向滑动刃安装螺纹件83a、83b、83c的位置相对于主体21移动S4、S5、S6(此处是各自的移动量不同)、从而使纵向滑动刃81相对于粘贴板103的表面的倾斜变化、并在宽度方向(长度方向L)上使垄的脊部(上表面)的倾斜变化的垄形状104(调节3)。图19D表示利用图17所示的状态的本装置11而形成的粘合砂浆101的垄形状104与在其上按压并粘合的瓷砖106的关系。
如上所述,通过在利用本装置11形成有垄形状104的粘合砂浆101上、如以往那样从上方载置以及按压瓷砖(未图示),来敷设瓷砖(未图示),从而完成地板构造。
以上说明的本装置11是将对敷设瓷砖的敷设面(此处是粘贴板103的表面)和瓷砖进行粘合的粘合组成物(此处是粘合砂浆101)的上表面成形为垄状(垄形状104)的成形装置,其具备:舌部形成单元(此处是固定部40),其具有多个舌部41和舌部固定部(此处是固定部基板43),多个舌部41构成为,朝向作为与底规定线(沿安装有舌部41的长度Y1的底的长边43a的线段)垂直并且沿舌存在面(虚线T)的两个方向中的一个方向的突出方向V(图中,箭头V方向),作为自由端的前端(舌部41的长度Y2的底的部分)从存在于底规定线(沿长边43a的线段)上的基端(舌部41的长度Y1的底的部分)突出,并且在相互间形成有缝隙42,其中,底规定线是存在于作为平面的舌存在面(图中,由虚线T表示。舌部41存在的平面)的线段,舌部固定部将多个舌部41的基端(舌部41的长度Y1的底的部分)安装于沿底规定线(沿长边43a的线段)的缘部(形成长边43a的缘部)且将多个舌部41的基端(舌部41的长度Y1的底的部分)沿底规定线(沿长边43a的线段)固定;把持单元(此处是主体21),其由使用者的手把持,直接或者间接地安装于舌部固定部(固定部基板43);以及抵接单元(舌部41和高度调节部91a、91b),其至少具有与作为垂直于突出方向V的平面的假定面的至少两点抵接的两个抵接点(此处是舌部41前端(舌部41的长度Y2的底的部分)和高度调节部91a、91b的外螺纹部92的下端),该至少两个抵接点(舌部41前端(舌部41的长度Y2的底的部分)、高度调节部91a、91b的外螺纹部92下端)向舌存在面(虚线T)的垂线的垂足或者该至少两个抵接点(由于舌部41前端(舌部41的长度Y2的底的部分)存在于舌存在面(虚线T),所以是作为该至少两个抵接点的舌部41前端,由于高度调节部91a、91b的外螺纹部92下端不存在于舌存在面(虚线T),所以是作为该至少两个抵接点向舌存在面(虚线T)的垂线的垂足的外螺纹部92下端向舌存在面(虚线T)的垂线的垂足。)大致存在于作为舌存在面(虚线T)中位于比底规定线(沿长边43a的线段)靠突出方向V侧的线段的抵接规定线上(例如,关于舌部41前端(舌部41的长度Y2的底的部分)的抵接点,舌部41前端(舌部41的长度Y2的底的部分)位于舌存在面(虚线T)中比底规定线(沿长边43a的线段)靠突出方向V侧的线段(此处是与底规定线(沿长边43a的线段)大致平行的在突出方向V侧离开距离Y3而存在的线段)上。另外,一对外螺纹部92下端向舌存在面(虚线T)的垂线的垂足位于舌存在面(虚线T)中比底规定线(沿长边43a的线段)靠突出方向V侧的线段上。),抵接单元直接或者间接地安装于舌部形成单元(固定部40)。此外,至少两个抵接点抵接的假定面的至少两点在突出方向V上,存在于与舌部41的前端(舌部41的长度Y2的底的部分)相同位置(舌部41的前端)或者比其靠近突出方向V侧(一对外螺纹部92下端)。
本装置11还具备通过缝隙变化单元,该通过缝隙变化单元使在底规定线(沿长边43a的线段)与抵接规定线(例如,表示图15所示的载置面105的线)之间存在、且与舌存在面(虚线T)垂直的两个方向均敞开的通过缝隙(与图17的表示粘合砂浆101的剖面线部分大致相同的)在舌存在面(虚线T)的正交投影变化。通过缝隙变化单元包含横向滑动部60(调节1:狭缝49宽度变化)、纵向滑动刃81以及使其滑动的机构(调节2:垄的脊部(上表面)至谷部的高度变化;调节3:宽度方向上的垄的脊部(上表面)的倾斜变化。此外,使纵向滑动刃81滑动的机构包含纵向滑动刃滑动导轨86a、86b、86c、纵向滑动刃滑杆85a、85c、滑动部件88a、88b、88c、纵向滑动刃安装螺纹件83a、83b、83c。)、以及高度调节部91(调节4:高度调节部91a侧的垄的谷部至粘贴板103的表面为止的粘合砂浆101的厚度变化;调节5:高度调节部91b侧的垄的谷部至粘贴板103的表面为止的粘合砂浆101的厚度变化;调节6:使垄的谷部至粘贴板103的表面为止的粘合砂浆101的厚度在宽度方向(长度方向L)上变化)。
本装置11中,通过缝隙变化单元(横向滑动部60、纵向滑动刃81以及使其滑动的机构(包含纵向滑动刃滑动导轨86a、86b、86c、纵向滑动刃滑杆85a、85c、滑动部件88a、88b、88c、纵向滑动刃安装螺纹件83a、83b、83c。)、以及高度调节部91)包括含有附加抵接部(高度调节部91a、91b)的抵接单元(舌部41和高度调节部91a、91b),该附加抵接部能够取得如下两个状态:使上述至少两个抵接点向舌存在面的垂线的垂足或者上述至少两个抵接点(此处高度调节部91a、91b的外螺纹部92下端是抵接点,由于高度调节部91a、91b的外螺纹部92下端不位于舌存在面(虚线T),从而是外螺纹部92下端向舌存在面(虚线T)的垂线的垂足)位于比多个舌部41中的任一个前缘部(舌部41的长度Y2的底的部分)靠突出方向V侧的突出状态;和使上述至少两个抵接点向舌存在面的垂线的垂足或者上述至少两个抵接点位于最低突出前缘部(此处是任一个舌部41的前缘部(舌部41的长度Y2的底的部分)在该相反的方向上也是相同的位置)的与突出方向V相反的方向侧、或者在突出方向V上位于与最低突出前缘部相同的位置的非突出状态,其中,最低突出前缘部是多个舌部41的前缘部(舌部41的长度Y2的底的部分)中的最靠近与突出方向V相反的方向侧的前缘。
本装置11中,附加抵接部(高度调节部91a、91b)包含在外周旋刻有外螺纹的外螺纹部件(外螺纹部92)、和在内表面旋刻有与该外螺纹进行螺纹结合的内螺纹的内螺纹部件(内螺纹部93),外螺纹部件(外螺纹部92)和内螺纹部件(内螺纹部93)中的一个部件(此处是内螺纹部93)直接或者间接地安装于舌部形成单元(固定部40),通过使外螺纹部件(外螺纹部92)和内螺纹部件(内螺纹部93)中的另一个部件(外螺纹部92)相对于一个部件(内螺纹部93)相对地正反旋转,来使在另一个部件(外螺纹部92)的突出方向V侧存在的端部(此处是外螺纹部92下端)以相对于一个部件(内螺纹部93)具有突出方向V的成分的方式位移(此处是外螺纹部件(外螺纹部92)的轴(长度方向)沿突出方向V,在另一个部件(外螺纹部92)的突出方向V侧存在的端部(此处是外螺纹部92下端)相对于一个部件(内螺纹部93)沿突出方向V位移。),从而在另一个部件(外螺纹部92)的突出方向V侧存在的端部(外螺纹部92下端)是上述至少两个抵接点的至少一个。
本装置11中,具有关闭阀(此处是关闭阀部94),其在内螺纹部件(内螺纹部93)的突出方向V侧的端部位于比外螺纹部件(外螺纹部92)的突出方向V侧的端部靠近突出方向V侧的情况下,关闭内螺纹部件(内螺纹部93)的突出方向V侧的端部,并且,允许外螺纹部件(外螺纹部92)的突出方向V侧的端部(外螺纹部92下端)相对于内螺纹部件(内螺纹部93)的突出方向V侧的端部出没。作为这样的关闭阀(关闭阀部94),是如下部件即可,即,在内螺纹部件(内螺纹部93)的突出方向V侧的端部位于比外螺纹部件(外螺纹部92)的突出方向V侧的端部靠近突出方向V侧的情况下,关闭内螺纹部件(内螺纹部93)的突出方向V侧的端部,并且,允许外螺纹部件(外螺纹部92)的突出方向V侧的端部相对于内螺纹部件(内螺纹部93)的突出方向V侧的端部出没,并且这样的关闭阀公知有各种阀,例如,若将通常被压溃的形状的橡胶管(其中,在橡胶管的内部允许通过外螺纹部件(外螺纹部92)的突出方向V侧的端部)的一端安装于内螺纹部件(内螺纹部93)的突出方向V侧的端部,则在内螺纹部件(内螺纹部93)的突出方向V侧的端部比外螺纹部件(外螺纹部92)的突出方向V侧的端部靠近突出方向V侧的情况下,由于橡胶管的另一端(橡胶管的突出方向V侧的端部)成为被压溃的形状,从而关闭内螺纹部件(内螺纹部93)的突出方向V侧的端部,并且,由于外螺纹部件(外螺纹部92)的突出方向V侧的端部从内部对被压溃的橡胶管进行扩张,从而外螺纹部件(外螺纹部92)的突出方向V侧的端部能够相对于橡胶管的另一端(橡胶管的突出方向V侧的端部)出没(外螺纹部件(外螺纹部92)的突出方向V侧的端部能够相对于内螺纹部件(内螺纹部93)的突出方向V侧的端部自由出没)。
本装置11中,在从内螺纹部件(内螺纹部93)向与突出方向V相反的方向突出的外螺纹部件(外螺纹部92)的部分,设置施加用于使外螺纹部件(外螺纹部92)旋转的力的把手部(此处是设于外螺纹部件(外螺纹部92)的上端、且两个主表面由大致椭圆形的板状部件形成的把持部)。
本装置11中,通过缝隙变化单元(横向滑动部60、纵向滑动刃81以及使其滑动的机构(包含纵向滑动刃滑动导轨86a、86b、86c、纵向滑动刃滑杆85a、85c、滑动部件88a、88b、88c、纵向滑动刃安装螺纹件83a、83b、83c。)、以及高度调节部91)包含将形成于多个舌部41之间的缝隙42在与底规定线(沿长边43a的线段)平行的方向上关闭的缝隙宽度调整单元(此处是横向滑动部60)。
本装置11中,缝隙宽度调整单元(横向滑动部60)包括宽度调节部件(此处包含横向滑动基板63和多个舌部61),该宽度调节部件能够将形成于多个舌部41之间的缝隙42的至少一部分关闭、且配设为能够相对于缝隙42而沿底规定线(沿长边43a的线段)相对滑动。
本装置11中,宽度调节部件(包含横向滑动基板63和多个舌部61)是形成有与形成于多个舌部41之间的缝隙42大致相同的形状的切口(与形成于多个舌部61之间的缝隙相当)的板状部件。而且,多个舌部61由带状的板状部件形成,该带状的板状部件的与形成于多个舌部41之间的缝隙42大致相同的形状的切口(与形成于多个舌部61之间的缝隙相当)沿长缘(沿舌部61的长度Z2的底的缘)形成。
本装置11中,通过缝隙变化单元(横向滑动部60、纵向滑动刃81以及使其滑动的机构(包含纵向滑动刃滑动导轨86a、86b、86c、纵向滑动刃滑杆85a、85c、滑动部件88a、88b、88c、纵向滑动刃安装螺纹件83a、83b、83c。)、以及高度调节部91)包含可变坝单元(此处是纵向滑动刃81以及使其滑动的机构(包含纵向滑动刃滑动导轨86a、86b、86c、纵向滑动刃滑杆85a、85c、滑动部件88a、88b、88c、纵向滑动刃安装螺纹件83a、83b、83c。)),该可变坝单元从底规定线(沿长边43a的线段)朝向突出方向V以可变的宽度将形成于多个舌部41之间的缝隙42关闭。
本装置11中,可变坝单元(纵向滑动刃81以及使其滑动的机构(包含纵向滑动刃滑动导轨86a、86b、86c、纵向滑动刃滑杆85a、85c、滑动部件88a、88b、88c、纵向滑动刃安装螺纹件83a、83b、83c。))包含带状的坝部件(纵向滑动刃81),该坝部件遍及底规定线(沿长边43a的线段)方向将形成于多个舌部41之间的多个缝隙42关闭,并且主表面与舌存在面(虚线T)大致平行,且能够在突出方向V以及其相反的方向上相对于舌部形成单元(固定部40)自由滑动。
本装置11中,坝部件(纵向滑动刃81)的突出方向V侧的缘部(下缘82b)沿线段形成,坝部件(纵向滑动刃81)滑动,以使包含坝部件(纵向滑动刃81)的突出方向V侧的缘部(下缘82b)向舌存在面(虚线T)的正交投影的直线与包含底规定线(沿长边43a的线段)的直线所成的角度能够变化。这相当于上述的(调节3),由此通过使支承纵向滑动刃81的纵向滑动刃安装螺纹件83a、83b、83c的位置相对于主体21移动S4、S5、S6,使纵向滑动刃81相对于粘贴板103的表面的倾斜变化,从而能够使宽度方向上的垄的脊部(上表面)的倾斜变化。
本装置11中,抵接单元(舌部41和高度调节部91a、91b)包含多个舌部41的至少两个前缘部(舌部41的长度Y2的底的部分)。
本装置11中,把持单元(此处是主体21)相对于舌部形成单元(固定部40)能够拆装。此处,通过在贯穿设置于主体21(主体下部分23)的贯通孔23h插入固定部安装螺栓45a、45b,并且在固定部安装螺栓45a、45b(上端附近)螺纹结合固定部安装螺母47a、47b,来将固定部40固定于主体21(主体下部分23),从而若松动固定部安装螺母47a、47b就能够拆下固定部40。
本装置11中,具备前方立起壁部(此处是前方壁部66),该前方立起壁部与把持单元(主体21)分离地形成,且以向舌存在面(虚线T)的正交投影与把持单元(此处是主体21)的外表面(此处是正面22a)中的向舌存在面(虚线T)的正交投影比底规定线(沿长边43a的线段)向突出方向V的相反的方向显现的部分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方式,在与突出方向V相反的方向立起。
本装置11具备支架96,通过使其前端抵接于水平的上述假定面(例如,粘贴板(混凝土板)103的表面)来使本装置11自立。
本装置11具备确认底规定线(沿长边43a的线段)是否水平的水平确认单元(此处是气泡水平仪13)。
本装置11中,把持单元(此处是主体21)具有与底规定线(沿长边43a的线段)大致平行地延伸的棒状的把持棒(此处是棒状的握持部15a)。
另外,在使用了上述的本装置11的形成垄形状的工序中,在图16所示的粘贴板103的表面以规定宽度K涂覆粘合砂浆101的步骤与本方法的在敷设面(粘贴板103的表面)配置粘合组成物(粘合砂浆101)的配置步骤相当。而且,通过使本装置11沿箭头J方向(与规定宽度K垂直的方向)移动、且使粘合砂浆101通过本装置11的狭缝49来在粘合砂浆101形成与狭缝49的形状对应的垄形状104的步骤相当于如下形状形成步骤,即,在抵接单元(舌部41和高度调节部91a、91b)抵接于敷设面(粘贴板103的表面)的状态下,使本装置11沿通过配置步骤而配置有粘合组成物(粘合砂浆101)的敷设面(粘贴板103的表面)移动,并使粘合组成物(粘合砂浆101)从多个舌部41之间的缝隙通过,从而形成与多个舌部41之间的缝隙对应的垄状形状。通过以上的配置步骤和形状形成步骤,构成利用本装置11而将涂抹于敷设面(粘贴板103的表面)的粘合组成物(粘合砂浆101)的上表面成形为垄状的成形方法(本方法)。
另外,本方法的形状形成步骤也可以在附加抵接部(高度调节部91a、91b)的突出状态下进行。
符号的说明
11—本装置,13—气泡水平仪,15—把持部,15a—握持部,15ac—凹部,15b—放手指部,15bc—凹凸,15c1、15c2—卡合件,15d1、15d2—安装配件,21—主体,22a、22b—面,23—主体下部分,23h—贯通孔,24—舌部收入凹部,25—主体上部分,25c—切口,29a、29b—调节部支承部,40—固定部,41-舌部,42-缝隙,43-固定部基板,43a、43b-长边,43h1、43h2-螺纹孔,43k1、43k2—操纵杆支承板,43s—狭缝,43q—操纵杆支承棒,44—凸条,45a、45b—固定部安装螺栓,47a、47b—固定部安装螺母,49—狭缝,51、53—衬垫,60—横向滑动部,61—舌部,63—横向滑动基板,63a、63b—长边,64—凹条,64a、64b—突条,65—横向滑动部支承部,65a—立起部,65b—铰链部,65c—舌部,65ch—长孔,66—前方壁部,66a—凸条,67f—齿条部,68a、68b—横向滑动部固定螺纹件,69—横向滑动部滑杆,69a—棒主体部,69c—小齿轮部,81—纵向滑动刃,82a—上缘,82b—下缘,83a、83b、83c—纵向滑动刃安装螺纹件,85a、85c—纵向滑动刃滑杆,86a、86b、86c—纵向滑动刃滑动导轨,87—槽口卡合弹簧,88a、88b、88c—滑动部件,89—纵向滑动刃滑动板,89a—主表面,91、91a、91b—高度调节部,92—外螺纹部,93—内螺纹部,94—关闭阀部,96—支架,96a—基部件,96b—前部件,101—粘合砂浆,103—粘贴板(混凝土板),104—垄形状,105—载置面。
Claims (20)
1.一种成形装置,其使对敷设瓷砖的敷设面和瓷砖进行粘合的粘合组成物的上表面成形为垄状,该成形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舌部形成单元,其具有多个舌部和舌部固定部,所述多个舌部构成为,作为自由端的前端从存在于底规定线上的基端朝向作为与底规定线垂直并且沿舌存在面的两个方向中的一个方向的突出方向突出,并且在彼此间形成有缝隙,其中,所述底规定线是存在于作为平面的舌存在面的线段,所述舌部固定部将多个舌部的基端安装于沿底规定线的缘部且将多个舌部的基端沿底规定线固定;
把持单元,其由使用者的手把持,直接或者间接地安装于舌部固定部;以及
抵接单元,其至少具有与作为垂直于突出方向的平面的假定面的至少两点抵接的两个抵接点,该至少两个抵接点的向舌存在面的垂线的垂足或者该至少两个抵接点大致存在于作为舌存在面中位于比底规定线靠突出方向侧的线段的抵接规定线上,且所述抵接单元直接或者间接地安装于舌部形成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通过缝隙变化单元,其使存在于底规定线与抵接规定线之间、且与舌存在面垂直的两个方向均敞开的通过缝隙向舌存在面的正交投影变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
通过缝隙变化单元由包含附加抵接部在内的抵接单元构成,该附加抵接部能够取得如下两个状态:使所述至少两个抵接点的向舌存在面的垂线的垂足或者所述至少两个抵接点位于比多个舌部中的任一个前缘部更靠突出方向侧的突出状态;和使所述至少两个抵接点的向舌存在面的垂线的垂足或者所述至少两个抵接点位于最低突出前缘部的与突出方向相反的方向侧、或者在突出方向上位于与最低突出前缘部相同的位置的非突出状态,其中,最低突出前缘是在多个舌部的前缘部中位于最靠近与突出方向相反的方向侧的前缘。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
附加抵接部包含在外周旋刻有外螺纹的外螺纹部件、和在内表面旋刻有与该外螺纹进行螺纹结合的内螺纹的内螺纹部件,外螺纹部件和内螺纹部件中的一个部件直接或者间接地安装于舌部形成单元,通过使外螺纹部件和内螺纹部件中的另一个部件相对于一个部件相对地正反旋转,从而使存在于另一个部件的突出方向侧的端部以相对于一个部件具有突出方向的成分的方式位移,而存在于另一个部件的突出方向侧的端部为所述至少两个抵接点的至少一个。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关闭阀,其在内螺纹部件的突出方向侧的端部位于比外螺纹部件的突出方向侧的端部更靠突出方向侧的情况下,关闭内螺纹部件的突出方向侧的端部,并且,允许外螺纹部件的突出方向侧的端部从内螺纹部件的突出方向侧的端部出没。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从内螺纹部件向与突出方向相反的方向突出的外螺纹部件的部分,设置施加用于使外螺纹部件旋转的力的把手部。
7.根据权利要求2~6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
通过缝隙变化单元包含将形成于多个舌部之间的缝隙在与底规定线平行的方向上关闭的缝隙宽度调整单元。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
缝隙宽度调整单元包含宽度调节部件,该宽度调节部件能够将形成于多个舌部之间的缝隙的至少一部分关闭、且配设为能够相对于缝隙而沿底规定线相对滑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
宽度调节部件是形成有与形成于多个舌部之间的缝隙大致相同的形状的切口的板状部件。
10.根据权利要求2~9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
通过缝隙变化单元包含可变坝单元,该可变坝单元从底规定线朝向突出方向以可变的宽度将形成于多个舌部之间的缝隙关闭。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
可变坝单元包含带状的坝部件,该坝部件在遍及底规定线方向上将形成于多个舌部之间的多个缝隙关闭,并且主表面与舌存在面大致平行,且能够在突出方向以及其相反的方向上相对于舌部形成单元自由滑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
坝部件的突出方向侧的缘部沿线段形成,
坝部件滑动,以使包含坝部件的突出方向侧的缘部向舌存在面的正交投影的直线与包含底规定线的直线所成的角度能够变化。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
抵接单元包含多个舌部的至少两个前缘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
把持单元相对于舌部形成单元拆装自如。
15.根据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前方立起壁部,其与把持单元分离地形成,且以向舌存在面的正交投影、与把持单元的外表面中的向舌存在面的正交投影比底规定线向突出方向相反的方向显现的部分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方式,在与突出方向相反的方向立起。
16.根据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支架,通过使其前端抵接于水平的所述假定面来使所述成形装置自立。
17.根据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确认底规定线是否水平的水平确认单元。
18.根据权利要求1~17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
把持单元具有与底规定线大致平行地延伸的棒状的把持棒。
19.一种成形方法,其是利用权利要求1~18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形装置将涂抹于敷设面的粘合组成物的上表面成形为垄状的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敷设面配置粘合组成物的配置步骤;以及
形状形成步骤,该步骤中,在抵接单元抵接于敷设面的状态下,使该成形装置沿通过配置步骤而配置了粘合组成物的敷设面移动,并使粘合组成物从多个舌部之间的缝隙通过,从而形成与多个舌部之间的缝隙对应的垄状形状。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
使用权利要求3~6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形装置,形状形成步骤在附加抵接部的突出状态下进行。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0-196366 | 2010-09-02 | ||
JP2010196366A JP5048819B2 (ja) | 2010-09-02 | 2010-09-02 | 成形装置 |
PCT/JP2011/067505 WO2012029482A1 (ja) | 2010-09-02 | 2011-07-29 | 成形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080444A true CN103080444A (zh) | 2013-05-01 |
Family
ID=457725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800422830A Pending CN103080444A (zh) | 2010-09-02 | 2011-07-29 | 成形装置 |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475085B2 (zh) |
EP (1) | EP2612974A1 (zh) |
JP (1) | JP5048819B2 (zh) |
KR (1) | KR20130100304A (zh) |
CN (1) | CN103080444A (zh) |
AU (1) | AU2011297405B2 (zh) |
BR (1) | BR112013005154A2 (zh) |
MY (1) | MY155103A (zh) |
SG (1) | SG188308A1 (zh) |
TW (2) | TW201307651A (zh) |
WO (1) | WO2012029482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667415B (zh) * | 2019-01-04 | 2020-07-21 | 郑州市第一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地砖铺设装置 |
CN113941466A (zh) * | 2021-09-30 | 2022-01-18 | 孟令军 | 一种钢板橡胶止水带加工工艺 |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479675A (en) * | 1995-03-01 | 1996-01-02 | Pytlewski; Walter W. | Hand trowel assembly |
JPH1162211A (ja) * | 1997-08-18 | 1999-03-05 | Maeda Kogyo Kk | モルタル接着面の成形方法およびその接着面成形用鏝体 |
CN2367685Y (zh) * | 1998-03-23 | 2000-03-08 | 刘华煜 | 瓷砖抹水泥砂浆模 |
US6167585B1 (en) * | 1999-07-14 | 2001-01-02 | Emelian Fridman | Serrated hand tool for plaster application |
JP2004160268A (ja) * | 2002-11-08 | 2004-06-10 |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 接着剤塗布用こて |
AU2006100812A4 (en) * | 2005-10-12 | 2006-10-19 | Larry Waters | A device for spreading a spreadable material on a surface |
DE202007011522U1 (de) * | 2007-08-17 | 2007-11-08 | Klaus, Matthias | Gerät zum flächigen Auftragen von zähen, pastösen Klebermassen |
US20080060159A1 (en) * | 2006-09-11 | 2008-03-13 | John Martin | Adjustable trowel |
CN201158927Y (zh) * | 2008-02-26 | 2008-12-03 | 王新正 | 砌贴建筑外墙瓷砖的工具 |
US20090044364A1 (en) * | 2007-07-20 | 2009-02-19 | Bostik S.A. | Notched spatula applicator and adhesive composition for laying parquet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198577U (zh) * | 1984-11-30 | 1986-06-24 | ||
WO2007051500A1 (en) * | 2005-10-31 | 2007-05-10 | Handy Tiling Holding B.V. | System for setting tiles |
CN2895612Y (zh) * | 2005-12-22 | 2007-05-02 | 王双全 | 贴地砖泥浆的找平器 |
CN100414061C (zh) * | 2006-06-02 | 2008-08-27 | 陈杰 | 一种铺设地砖用的龙骨架 |
-
2010
- 2010-09-02 JP JP2010196366A patent/JP5048819B2/ja active Active
-
2011
- 2011-07-29 EP EP11821500.3A patent/EP2612974A1/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1-07-29 US US13/820,269 patent/US9475085B2/en active Active
- 2011-07-29 MY MYPI2013000724A patent/MY155103A/en unknown
- 2011-07-29 SG SG2013014337A patent/SG188308A1/en unknown
- 2011-07-29 KR KR1020137008468A patent/KR20130100304A/ko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11-07-29 AU AU2011297405A patent/AU2011297405B2/en not_active Ceased
- 2011-07-29 WO PCT/JP2011/067505 patent/WO2012029482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1-07-29 CN CN2011800422830A patent/CN103080444A/zh active Pending
- 2011-07-29 BR BR112013005154A patent/BR112013005154A2/pt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11-09-02 TW TW101134842A patent/TW201307651A/zh unknown
- 2011-09-02 TW TW100131820A patent/TWI385293B/zh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479675A (en) * | 1995-03-01 | 1996-01-02 | Pytlewski; Walter W. | Hand trowel assembly |
JPH1162211A (ja) * | 1997-08-18 | 1999-03-05 | Maeda Kogyo Kk | モルタル接着面の成形方法およびその接着面成形用鏝体 |
CN2367685Y (zh) * | 1998-03-23 | 2000-03-08 | 刘华煜 | 瓷砖抹水泥砂浆模 |
US6167585B1 (en) * | 1999-07-14 | 2001-01-02 | Emelian Fridman | Serrated hand tool for plaster application |
JP2004160268A (ja) * | 2002-11-08 | 2004-06-10 |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 接着剤塗布用こて |
AU2006100812A4 (en) * | 2005-10-12 | 2006-10-19 | Larry Waters | A device for spreading a spreadable material on a surface |
US20080060159A1 (en) * | 2006-09-11 | 2008-03-13 | John Martin | Adjustable trowel |
US20090044364A1 (en) * | 2007-07-20 | 2009-02-19 | Bostik S.A. | Notched spatula applicator and adhesive composition for laying parquet |
DE202007011522U1 (de) * | 2007-08-17 | 2007-11-08 | Klaus, Matthias | Gerät zum flächigen Auftragen von zähen, pastösen Klebermassen |
CN201158927Y (zh) * | 2008-02-26 | 2008-12-03 | 王新正 | 砌贴建筑外墙瓷砖的工具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2052360A (ja) | 2012-03-15 |
US20130164443A1 (en) | 2013-06-27 |
US9475085B2 (en) | 2016-10-25 |
KR20130100304A (ko) | 2013-09-10 |
BR112013005154A2 (pt) | 2016-05-10 |
JP5048819B2 (ja) | 2012-10-17 |
MY155103A (en) | 2015-09-07 |
WO2012029482A1 (ja) | 2012-03-08 |
SG188308A1 (en) | 2013-04-30 |
TW201213645A (en) | 2012-04-01 |
TWI385293B (zh) | 2013-02-11 |
TW201307651A (zh) | 2013-02-16 |
AU2011297405A1 (en) | 2013-03-28 |
AU2011297405B2 (en) | 2015-09-10 |
EP2612974A1 (en) | 2013-07-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AU2002333636A1 (en) | Microstructures for delivering a composition cutaneously to skin using rotatable structures | |
WO2008033600A3 (en) | Adjustable trowel | |
EP1789216A4 (en) | SHEET MATERIAL HAVING FOLDING CHECK RODS DEFINING A CONTINUOUS STRIP THROUGH A FOLDING LINE AND ASSOCIATED SHAPING METHOD | |
GB0523323D0 (en) | Mastic applicator with adjustable trowelling bar | |
EP1819287A4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STABILIZING THE MOVEMENT OR ADJUSTING THE POSITION OF THE BACKGRATE | |
WO2008007194A3 (en) | Bone plate with complex, adjacent holes joined by a bend relief zone | |
PL363273A1 (en) | Hight adjustable chassis for regulating the orientation of a chassis part in relation to a reference orientation | |
PL1912854T3 (pl) | Urządzenie do ustawiania kąta nachylenia siodełka | |
CN103080444A (zh) | 成形装置 | |
WO2009103865A3 (fr) | Element aerodynamique allonge deformable en torsion | |
EP1799530A4 (en) | ANGLE ADJUSTABLE WHEEL TRACK | |
CA2875259A1 (en) | Displaceable floor trowel | |
US9949429B2 (en) | Adjustable guided rake apparatus and method | |
IL182387A0 (en) | Vehicles and control systems thereof with adjustable steering axes | |
AU2003268905A1 (en) | G - protein coupled receptor marker molecules associated with colorectal lesions | |
US20120324669A1 (en) | Cementitious surface finishing tool system | |
CN207475679U (zh) | 一种显微仪 | |
O’Brien et al. | Mosser, Robert, 261 Morrissey, Sheila, 87, 403 Nilsson, Jörgen, 257 Niven, Kieron, 183 | |
AU6315800A (en) | Guanosine triphosphate bindin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 genes thereof and production and use of the same | |
JP3187794U (ja) | 鏝板 | |
ES1053553Y (es) | Util regulable para soporte y nivelacion de azulejos. | |
JP3163514U (ja) | 練状接着剤充填補助具 | |
YuBin et al. | Effective Supervision and Control over Sci-tech Journals' Charging Writers for Publishing Their Papers | |
AU2003219326A1 (en) | Lightweight levelling material | |
TW537025U (en) | Device for fastening auxiliary nail for spine with adjustable pitch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8483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501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18483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