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74898B - 多排桩基坑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多排桩基坑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74898B
CN103074898B CN201310020205.1A CN201310020205A CN103074898B CN 103074898 B CN103074898 B CN 103074898B CN 201310020205 A CN201310020205 A CN 201310020205A CN 103074898 B CN103074898 B CN 10307489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le
soil
row
seal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2020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74898A (zh
Inventor
卫海
夏秀华
陈宝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HONGJI ENERGY SAVING NEW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HONGJ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HONGJ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HONGJ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02020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074898B/zh
Publication of CN1030748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748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748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748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vet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多排桩基坑支护结构,该支护结构的外排挡土止水桩(1)、中排挡土桩(3)和内排挡土桩(2)分别采用多个并排排列组成且竖向设置,在外排挡土止水桩(1)的顶部设有桩顶圈梁(4),将所有的外排桩连接成一个整体;在中排挡土桩(3)的顶部与对应的外排挡土止水桩(1)的腰部设置第一连接梁板(51)将所有的中排挡土桩(3)和对应的外排挡土止水桩(1)连接成整体;在内排挡土桩(2)的顶部与对应的中排挡土桩(3)的腰部设置有第二连接梁板(52),将所有内排挡土桩(2)与对应的中排挡土桩(3)连接成一个整体;位于两排桩之间填有桩间加固土(6)。该方法施工的多排桩基坑支护结构可以有效维持基坑及边坡稳定,消除坑内支撑。

Description

多排桩基坑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木建筑工程中的基坑支护工程,特别涉及一种多排桩基坑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基坑支护结构中,有无支撑基坑支护结构和有支撑基坑支护结构两种。有支撑基坑支护结构因支撑的存在,土方需要多次倒运,影响土方开挖;支撑施工、养护和拆撑都需要时间,影响施工进度。无支撑基坑支护方案常用的有:双排桩基坑支护结构、桩和锚杆复合支护结构等。双排桩是用桩顶圈梁将二排桩连接成一个整体,以形成一个门式结构;桩和锚杆复合支护结构是指:竖向有桩,在桩与桩之间施做锚杆,锚杆通常要有自由端和固定端二部分构成,长度要求较长,且必须有钻孔和注浆工艺,因工艺复杂,需要占用别人的地下空间而难以使用;本人发明的加筋约束土复合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专利大大改善了无支撑基坑支护结构的受力状态和使用范围,但对于较软弱土层仍然不是很理想。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多排桩基坑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该方法为一阶梯状多排桩基坑支护结构,或框架式基坑支护结构,施工方便,能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取消内支撑,方便挖土和地下室土建施工。
技术方案:本发明的多排桩基坑支护结构由外排挡土止水桩、内排挡土桩、中排挡土桩、桩顶圈梁、连接梁板、桩间加固土、加筋、加筋围檩组成;其中,外排挡土止水桩、中排挡土桩和内排挡土桩分别采用多个并排排列组成且竖向设置,在外排挡土止水桩的顶部设有桩顶圈梁,将所有的外排桩连接成一个整体;在中排挡土桩的顶部与对应的外排挡土止水桩的腰部设置连接梁板,将所有的中排桩和对应的外排桩连接成整体;在内排挡土桩的顶部与对应的中排挡土桩的腰部同样也设置有连接梁板,将所有内排桩与对应的中排桩连接成一个整体;桩间加固土位于两排桩之间。
对于外排挡土止水桩、内排挡土桩、中排挡土桩的桩顶标高一般是外排桩高,内排桩低,中排桩处于二者之间,特除时可采用外排桩与中排桩的桩顶标高一致,或中排桩与内排桩的桩顶标高一致。
为了进一步提高多排桩支护结构的支护效果,在外排挡土止水桩上,还包含有加筋和加筋围檩,加筋横向设置或与水平方向呈小于45度夹角,其一端伸入土中,另一端由加筋围檩固定在外排挡土止水桩上。加筋采用波形板、钢管或型钢。
多排桩基坑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是:
1)分别施工外排止水桩、挡土桩、中排挡土桩、内排挡土桩。其中止水桩采用搅拌桩、旋喷桩,挡土桩采用钻孔灌注桩、预应力管桩、H型钢,重复以上的制作,直至形成所有止水桩、挡土桩;
2)采用搅拌桩、或压密注浆施工桩间加固土;
3)开挖至外排挡土止水桩的桩顶标高,施工桩顶圈梁;
4)继续开挖土方至第一层加筋的预定标高,按照设计间隔将加筋水平或与水平方向呈小于45度夹角的角度植入外排挡土止水桩后面的土体;用加筋围檩将加筋的一端与外排挡土止水桩进行连接;
5)重复步骤4)继续施工第二排、第三排等加筋和相应加筋围檩,直至达到第一层连接梁板的标高,施工第一层连接梁板;
6)继续开挖剩余土方,施工剩余连接梁板,直至达到坑底标高。
有益效果:本发明的多排桩基坑支护结构具有支护结构比较宽,结构刚度大,抗变形能力强,适用范围广等优点。与传统的支护结构相比,本发明的优点主要有:
1)支护结构变成多排桩阶梯状或框架式结构后,其刚度大,抗变形能力强,支护深度大,适用土层广;
2)没有内支撑,节省了施工内支撑的时间,以及拆除内支撑的时间,节约工期;同时挖土方便,降低挖土费用,缩短挖土工期;
3)对于大型基坑,可以先施工主楼,后施工裙房,裙房部分的占地可以用于主楼施工的施工场地,这样可以形成流水线施工,有利于缩短工期,有利于各工种的工作安排;
4)与桩和锚杆复合支护相比,该方法占地面积小,无需养护,节约工期,施工时不用水,场地干净;
5)方便地下室分块施工,减少工程造价。
附图说明
图1为多排桩阶梯状基坑支护结构示意图;
图2为带加筋的多排桩阶梯状基坑支护结构示意图;
图3为双排桩框架式基坑支护结构示意图;
图4为带加筋的双排桩框架式基坑支护结构示意图;
图中有:外排挡土止水桩1、内排挡土桩2、中排挡土桩3、桩顶圈梁4、连接梁板5、桩间加固土6、加筋7、加筋围檩8、止水桩11、挡土桩12。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多排桩基坑支护结构根据排数的多少和各排桩桩顶标高的不同,可以派生出多排桩阶梯状基坑支护结构、带加筋多排桩阶梯状基坑支护结构、框架式基坑支护结构和带加筋框架式基坑支护结构四种情况:
该支护结构包括外排挡土止水桩1、内排挡土桩2、中排挡土桩3、桩顶圈梁4、第一连接梁板51和第二连接梁板52;其中,外排挡土止水桩1、中排挡土桩3和内排挡土桩2分别采用多个并排排列组成且竖向设置,在外排挡土止水桩1的顶部设有桩顶圈梁4,将所有的外排桩连接成一个整体;在中排挡土桩3的顶部与对应的外排挡土止水桩1的腰部设置第一连接梁板51将所有的中排挡土桩3和对应的外排挡土止水桩1连接成整体;在内排挡土桩2的顶部与对应的中排挡土桩3的腰部设置有第二连接梁板52,将所有内排挡土桩2与对应的中排挡土桩3连接成一个整体;位于两排桩之间填有桩间加固土6。
在外排挡土止水桩1、内排挡土桩2、中排挡土桩3的桩顶标高是外排桩高,内排桩低,中排桩处于二者之间,或某相邻二排桩的桩顶标高一致。
在外排挡土止水桩1上,还包含有加筋7和加筋围檩8,加筋7横向设置或与水平方向呈小于45度夹角,其一端伸入土中,另一端由加筋围檩8固定在外排挡土止水桩1上。
实施例1多排桩阶梯状基坑支护结构
多排桩阶梯状基坑支护结构(如图1所示)具体实施方法为:
1)施工外排止水桩11、挡土桩12、中排挡土桩3、内排挡土桩2,重复以上的制作,直至形成所有止水桩、挡土桩;
2)施工桩间加固土6;
3)开挖土方至外排挡土止水桩1的顶部,施工桩顶圈梁4;
4)开挖土方至中排挡土桩3的桩顶标高,在中排挡土桩3的桩顶和外排挡土止水桩1对应的腰部用钢筋混凝土施工连接梁板5;
5)继续开挖土方至内排挡土桩2的桩顶标高,在内排挡土桩2的桩顶和中排挡土桩3对应的腰部用型钢结构施工连接梁板5。
本实施例中止水桩11采用双轴搅拌桩,所有挡土桩采用钻孔灌注桩,桩间加固土6采用双轴搅拌桩,桩顶圈梁4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
实施例2带加筋的多排桩阶梯状基坑支护结构
为了进一步提高基坑的支护深度,扩大该方法在软弱土层中的应用,可在上述实施例1的基础上增设加筋7形成带加筋的多排桩阶梯状基坑支护结构(如图2所示),其具体施工方法与实施例1的施工方法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在实例1工序3)与4)之间插入二道工序,即
插入1)继续开挖土方至第一层加筋7的预定标高,按照设计间隔将加筋7水平植入外排挡土止水桩1后面的土体;用加筋围檩8将加筋7的一端与外排挡土止水桩1进行连接;
插入2)重复插入1)继续施工第二排、第三排等加筋7和相应加筋围檩8,直至达到中排挡土桩3的桩顶标高,施工连接梁板5;
本实施例中加筋采用4300X310X85X4的波形护栏板,总长度12.9米,加筋围檩8采用钢结构。
实施例3双排桩框架式基坑支护结构
当支护桩的排数仅剩二排,且二排桩的桩顶标高相同时,即可形成双排桩框架式基坑支护结构(如图3所示),其具体施工方法如下:
1)施工外排止水桩11、挡土桩12、内排挡土桩2。止水桩11可采用搅拌桩、旋喷桩,挡土桩采用钻孔灌注桩、预应力管桩、H型钢,重复以上的制作,直至形成所有止水桩、挡土桩;
2)施工桩间加固土6;
3)开挖土方至外排挡土止水桩1和内排挡土桩2的顶部,在该二排桩的顶部加设临时支撑;
4)继续开挖土方至连接梁板5的标高,施工连接梁板,该连接梁板位于外排挡土止水桩和内排挡土桩的腰部,将两排桩在桩的腰部连接成一个整体;
6)边回填两排桩之间的土体(也可不回填),边拆除临时支撑,然后在桩顶施工桩顶圈梁,进一步加强前、后排桩之间的连接;
本实施例中外排挡土止水桩1采用三轴搅拌桩加大直径预应力管桩,内排挡土桩2采用预应力钢管,桩间加固土6采用压密注浆法。
实施例4带加筋的双排桩框架式基坑支护结构
为了进一步提高基坑支护结构的性能,扩大该方法在软弱土层中的应用,可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增设加筋7形成带加筋的双排桩框架式基坑支护结构(如图4所示),其具体施工方法与实施例3的施工方法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在上述工序3)之后改变工序,即:
1)施工外排止水桩11、挡土桩12、内排挡土桩2,重复以上的制作,直至形成所有止水桩、挡土桩;
2)施工桩间加固土6;
3)开挖土方至外排挡土止水桩1和内排挡土桩2的顶部,在该二排桩的顶部加设临时支撑;
4)继续开挖土方至加筋7的第一层预定标高,将加筋7植入外排挡土止水桩1后面的土体;施工加筋围檩8将加筋7的一端与外排挡土止水桩1进行连接;
5)重复4)继续施工第二排、第三排等加筋7和相应加筋围檩8,直至达到连接梁板的标高,施工连接梁板,将外排挡土止水桩和内排挡土桩连接成一个整体;
6)边回填内外排桩之间的土体(也可不回填),边拆除临时支撑,然后在桩顶施工桩顶圈梁4,进一步加强内外排桩之间的连接。
本实施例中加筋7的间距为1.2米,加筋采用型钢,具体为10号H型钢,长度为15米,与水平方向呈10度夹角,加筋围檩8用钢筋混凝土。

Claims (2)

1.一种多排桩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支护结构包括外排挡土止水桩(1)、内排挡土桩(2)、中排挡土桩(3)、桩顶圈梁(4)、第一连接梁板(51)和第二连接梁板(52),外排挡土止水桩(1)包括止水桩(11)和挡土桩(12);其中,外排挡土止水桩(1)、中排挡土桩(3)和内排挡土桩(2)分别采用多个并排排列组成且竖向设置,在外排挡土止水桩(1)的顶部设有桩顶圈梁(4),将所有的外排桩连接成一个整体;在中排挡土桩(3)的顶部与对应的外排挡土止水桩(1)的腰部设置第一连接梁板(51)将所有的中排挡土桩(3)和对应的外排挡土止水桩(1)连接成整体;在内排挡土桩(2)的顶部与对应的中排挡土桩(3)的腰部设置有第二连接梁板(52),将所有内排挡土桩(2)与对应的中排挡土桩(3)连接成一个整体;位于两排桩之间填有桩间加固土(6);
外排挡土止水桩(1)、内排挡土桩(2)、中排挡土桩(3)的桩顶标高是外排桩高,内排桩低,中排桩处于二者之间;
在外排挡土止水桩(1)上,还包含有加筋(7)和加筋围檩(8),加筋(7)横向设置或与水平方向呈小于45度夹角,其一端伸入土中,另一端由加筋围檩(8)固定在外排挡土止水桩(1)上;
加筋(7)采用波形板、钢管或型钢。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排桩基坑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是:
1)施工外排挡土止水桩(1)的止水桩(11)和挡土桩(12)、中排挡土桩(3)、内排挡土桩(2);其中,止水桩(11)采用搅拌桩或旋喷桩;外排挡土止水桩(1)的挡土桩(12)采用钻孔灌注桩、预应力管桩或H型钢;重复以上的制作,直至形成所有止水桩、外排挡土止水桩(1)的挡土桩(12);
2)对桩间土进行加固,形成桩间加固土(6);
3)开挖至外排挡土止水桩(1)的顶部,施工桩顶圈梁(4);
4)继续开挖土方至第一层加筋(7)的预定标高,按照设计间隔将加筋(7)水平或与水平方向呈小于45度夹角的角度植入外排挡土止水桩(1)后面的土体;用加筋围檩(8)将加筋(7)的一端与外排挡土止水桩(1)进行连接;
5)重复步骤4)继续施工第二排、第三排的加筋(7)和相应加筋围檩(8),直至达到第一连接梁板(51)的标高,施工第一连接梁板(51),将外排挡土止水桩(1)和中排挡土桩(3)连成一体;
6)继续开挖剩余土方,施工第二连接梁板(52),将内排挡土桩(2)和中排挡土桩(3)连成一体。
CN201310020205.1A 2013-01-18 2013-01-18 多排桩基坑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Active CN10307489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20205.1A CN103074898B (zh) 2013-01-18 2013-01-18 多排桩基坑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20205.1A CN103074898B (zh) 2013-01-18 2013-01-18 多排桩基坑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74898A CN103074898A (zh) 2013-05-01
CN103074898B true CN103074898B (zh) 2015-09-23

Family

ID=481515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20205.1A Active CN103074898B (zh) 2013-01-18 2013-01-18 多排桩基坑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07489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21467A (zh) * 2015-12-02 2016-03-23 浙江工业大学 基坑围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13567B (zh) * 2013-05-30 2016-02-03 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 地下管廊控制斜坡段滑移的施工方法
CN103603357B (zh) * 2013-10-12 2016-06-08 姚攀峰 一种多平台无内支撑自防水基坑围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3669369B (zh) * 2013-12-23 2015-11-04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基坑的支护结构及支护方法
CN104099934B (zh) * 2014-04-01 2016-01-20 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一种大型基坑的支护结构
CN104164880B (zh) * 2014-06-11 2016-05-18 易朋莹 多级h型挡土桩及其施工方法
CN104404967B (zh) * 2014-11-26 2016-09-21 南京东大鸿基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刚性框架式基坑内支撑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04563132B (zh) * 2015-02-05 2017-06-13 北京瑞腾基础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深基坑支护的结构选型的方法及其支护体系
CN104762975B (zh) * 2015-02-10 2016-05-25 云南建工基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设有加芯旋喷桩的h型双排桩结构
CN104895090B (zh) * 2015-04-14 2017-01-04 重庆交通大学 一种组合式梯键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4746522B (zh) * 2015-04-22 2016-08-24 国家海洋局南海规划与环境研究院 一种用于疏浚淤泥质土地区基坑的可智能变形调节的斜抛撑支护系统
CN105040706B (zh) * 2015-05-19 2017-11-10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能充分利用地下室空间的双排桩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4947686B (zh) * 2015-06-11 2016-11-30 叶长青 软土地区地下室支护结构
CN105421488B (zh) * 2015-09-14 2017-07-14 上海建工七建集团有限公司 地下复合围护体系中基础底板换撑的施工方法
CN105507330A (zh) * 2015-12-02 2016-04-20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基坑围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6400813B (zh) * 2016-10-28 2019-02-19 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坑支护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107503355B (zh) * 2017-07-20 2023-10-13 广东省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外排后插型钢式双排桩基坑支护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CN107419731A (zh) * 2017-08-04 2017-12-01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一种扶壁板式双排桩基坑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8661056B (zh) * 2018-05-22 2020-05-22 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工程设计院 一种桩板上下联合支护结构及施工工艺
CN108951650B (zh) * 2018-07-28 2020-07-21 江苏地基工程有限公司 无支撑深基坑支护体系
CN109577344B (zh) * 2018-11-29 2022-01-07 浙江理工大学 竖向变刚度支护体的基坑支护方法
CN109881683A (zh) * 2019-03-22 2019-06-14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联合人工填土注浆加固技术的多桩分阶支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1877352B (zh) * 2020-06-16 2021-09-14 中交第三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全风化砂岩高边坡开挖施工方法
CN113513032A (zh) * 2021-03-23 2021-10-19 深圳市工勘岩土集团有限公司 填土高边坡三排桩重力坝组合支挡结构
CN114108645A (zh) * 2021-11-02 2022-03-01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邻近地下工程的基坑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19014A2 (ko) * 2008-08-14 2010-02-18 코오롱건설(주) 의자형 자립식 흙막이벽의 시공방법
CN102605792A (zh) * 2012-03-16 2012-07-25 浙江理工大学 多排迷你桩挡土围护结构及施工工艺
CN202440824U (zh) * 2011-11-24 2012-09-19 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 三排桩超深基坑支护结构
CN202595752U (zh) * 2012-04-10 2012-12-12 广东天竟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深基坑支护结构
CN203096745U (zh) * 2013-01-18 2013-07-31 江苏鸿基科技有限公司 多排桩基坑支护结构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19014A2 (ko) * 2008-08-14 2010-02-18 코오롱건설(주) 의자형 자립식 흙막이벽의 시공방법
CN202440824U (zh) * 2011-11-24 2012-09-19 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 三排桩超深基坑支护结构
CN102605792A (zh) * 2012-03-16 2012-07-25 浙江理工大学 多排迷你桩挡土围护结构及施工工艺
CN202595752U (zh) * 2012-04-10 2012-12-12 广东天竟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深基坑支护结构
CN203096745U (zh) * 2013-01-18 2013-07-31 江苏鸿基科技有限公司 多排桩基坑支护结构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某深基坑支护失稳及加固措施分析;白成生等;《广东土木与建筑》;20120731(第7期);8-12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21467A (zh) * 2015-12-02 2016-03-23 浙江工业大学 基坑围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74898A (zh) 2013-05-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74898B (zh) 多排桩基坑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3774675B (zh) 组合双排桩联合竖向预应力锚杆支护体系的施工方法
CN201883438U (zh) 一种坑中坑钢板桩基坑支护结构
CN203768912U (zh) 一种双排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矩形桩基坑支护结构
CN203684230U (zh) 一种预制双排桩结构
CN203096745U (zh) 多排桩基坑支护结构
CN103290848B (zh) 一种大直径弧形钢板桩组合基坑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2864780A (zh) 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及其支护方法
CN108661073A (zh) 一种挡墙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3114595A (zh) 支护桩预留核心土双支墩斜内撑基坑支护方法及装置
WO2021004007A1 (zh) 一种用于传统建筑的地基加固方法
CN104863177A (zh) 一种复合式挡土墙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08934002U (zh) 一种挡墙结构
CN104532855A (zh) 一种深厚泥炭质土层中的组合桩支护结构
CN203729309U (zh) 组合双排桩联合竖向预应力锚杆支护体系
CN111622234B (zh) 一种斜竖向组合钢管桩承托的卸荷式薄壁箱型挡墙及施工工艺
CN102943480B (zh) 一种黄土基坑支护方法
CN204645058U (zh) 一种设有加芯旋喷桩的h型双排桩结构
CN204112336U (zh) 一种半圆形预制桩与止水桩构成的基坑支护结构
CN110685287A (zh) 一种带排水沟和挡土墙的双排桩基坑支护体系及施工方法
CN111042161A (zh) 一种崩坡积高边坡柔性处理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4832752U (zh) 大面积淤泥质软土基底管桩施工防挤土结构
CN204875811U (zh) 一种复合式多排桩基坑支护结构
CN212801549U (zh) h形双排钢板桩支护结构
CN203096746U (zh) 加筋约束土复合支护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210000 A, building 9, block 11, Spark Road, Jiangsu, Nanjing, China

Patentee after: JIANGSU HONGJI ENERGY SAVING NEW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Danfeng Xinyu Nanjing 210008 Jiangsu six five floor

Patentee before: Jiangsu Hongji Technology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