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相同的结构元素附加相同的标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实施方式1]
[通信系统的概要]
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通信系统具有基站100和终端200。基站100例如为LTE-A基站,终端200例如为LTE-A终端。基站100将发往终端200的下行分配控制信息(DCI)映射到在下行控制信道区域及下行数据信道区域中的任何一个都可利用的资源区域而进行发送。
图5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基站100的主要结构图。基站100中,PDCCH生成单元104形成下行分配控制信息单元(即DCI),该下行分配控制信息单元(即DCI)包含使用终端200的识别信息进行了屏蔽或加扰的循环冗余检查(CRC)比特、和与终端200之间相互已知的比特串(即虚拟CRC(VirtualCRC))两者,复用单元109将形成的DCI映射到在下行控制信道区域及下行数据信道区域中的任何一个都可利用的资源区域(即R-PDCCH区域)。即,PDCCH生成单元104仅在将发往终端200的DCI映射到R-PDCCH区域的情况下,将虚拟CRC包含在DCI中。
图6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终端200的主要结构图。终端200中,分离单元205通过在下行控制信道区域及下行数据信道区域中的任何一个都可利用的资源区域(即R-PDCCH区域),接收下行分配控制信息单元(即DCI),该下行分配控制信息单元(即DCI)包含使用发送目的地终端的识别信息进行了屏蔽或加扰的循环冗余检查(CRC)比特和规定的比特串两者,PDCCH接收单元207仅在规定的比特串(即虚拟CRC)与本站所保持的判定基准比特串一致的情况下,判定为接收DCI是发往本站的。
[基站100的结构]
图7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基站100的结构的方框图。在图7中,基站100包括:设定单元101、控制单元102、搜索区间设定单元103、PDCCH生成单元104、编码和调制单元105、106、107、分配单元108、复用单元109、IFFT(快速傅立叶逆变换)单元110、CP(CyclicPrefix,循环前缀)附加单元111、射频发送单元112、天线113、射频接收单元114、CP去除单元115、FFT(快速傅立叶变换)单元116、提取单元117、IDFT(离散傅立叶逆变换)单元118、数据接收单元119以及ACK/NACK接收单元120。
设定单元101设定用于发送针对终端200的DCI的资源区域(即发送区域),并且设定终端200的上行线路和下行线路各自的发送模式。对每个设定对象的终端200进行资源区域的设定以及发送模式的设定。有关资源区域及发送模式的设定信息被传送到控制单元102、搜索区间设定单元103、PDCCH生成单元104及编码和调制单元106。
具体而言,设定单元101具有发送区域设定单元131和发送模式设定单元132。
发送区域设定单元131设定用于发送针对终端200的DCI的资源区域。被设定的资源区域的候选中包含PDCCH区域与R-PDCCH区域。也就是说,发送区域设定单元131对每个终端200设定除了PDCCH区域以外是否还包含R-PDCCH区域作为发送DCI的区域(发送区域)。例如,在通常情况下,针对终端200设定PDCCH区域,而例如在因在基站100的控制下进行通信的终端200的数量多而产生了PDCCH区域资源紧缺的担心时,或在判断为PDCCH区域中的干扰大时,针对终端200设定PDCCH区域及R-PDCCH区域两者(或仅R-PDCCH区域)。即,发送区域设定单元131对每个终端200设定是仅对PDCCH区域进行盲解码,还是对PDCCH区域和R-PDCCH区域两者(或者仅对R-PDCCH区域)进行盲解码。此外,并不限定在发送区域设定单元131中根据何种条件来判断是否还包含R-PDCCH区域作为DCI的发送区域。另外,发送区域设定单元131在整个RB组内,设定作为用于发送DCI的R-PDCCH区域而使用的使用对象RB组。对于终端200而言,该使用对象RB组是通过R-PDCCH区域发送DCI时的盲解码对象RB区域。
发送模式设定单元132基于每个终端200的传播路径状况等,设定各终端200的上行线路及下行线路各自的发送模式(例如空间复用MIMO发送、波束成形发送、非连续频带分配等)。
并且,设定单元101将包含用其表示对各终端200设定的DCI的发送区域的发送模式信息以及用其表示发送模式的设定信息,输出到控制单元102、搜索区间设定单元103、PDCCH生成单元104和编码调制单元106。此外,有关资源区域和发送模式的设定信息作为高层的控制信息(称为RRC控制信息或RRC信令)经由编码和调制单元106而被通知给各终端200。
控制单元102根据从设定单元101收到的设定信息,生成分配控制信息。
具体而言,控制单元102生成包含MCS信息、资源(RB)分配信息及NDI(Newdataindicator,新数据指示符)等HARQ(混合自动重发请求)关联信息的分配控制信息。这里,资源分配信息中,包含表示分配终端200的上行线路数据的上行资源(例如PUSCH(PhysicalUplinkSharedChannel,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上行资源分配信息、或者表示分配发往终端200的下行线路数据的下行资源(例如PDSCH(PhysicalDownlinkSharedChannel,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下行资源分配信息。
而且,控制单元102基于从设定单元101收到的设定信息,对每个终端200生成与终端200的上行线路的发送模式相对应的分配控制信息(DCI0A、0B的任一者)、与下行线路的发送模式相对应的分配控制信息(DCI1、1B、1D、2、2A中的任一者)、或者全部终端通用的分配控制信息(DCI0/1A)。
例如,在通常的数据发送时,为了提高吞吐量,控制单元102生成与各终端200的发送模式相对应的分配控制信息(DCI1、1B、1D、2、2A、0A、0B中的任一个),以便能够以对各终端200设定的发送模式进行数据传输。由此,能够以对各终端200设定的发送模式进行数据传输,因而能够提高吞吐量。
但是,由于急剧的传播路径状况变化或来自相邻小区的干扰变化等,所以因对各终端200设定的发送模式而有可能出现数据的接收差错频繁发生的情况。在此情况下,控制单元102使用全部终端通用的格式(DCI0/1A)生成分配控制信息,使用鲁棒(Robust)的缺省发送模式发送数据。由此,即使是传播环境急剧变动的情况下也能够进行更鲁棒的数据传输。
另外,在传播路径状况恶化的情况下发送用于通知发送模式变更的高层控制信息(RRC信令)时,控制单元102也生成全部终端通用的分配控制信息(DCI0/1A),使用缺省发送模式发送信息。这里,全部终端通用的DCI0/1A的信息比特数少于依赖于发送模式的DCI1、2、2A、0A、0B的信息比特数。因此,在设定相同的CCE数的情况下,与DCI1、2、2A、0A、0B相比,DCI0/1A能够以较低的编码率发送。因此,在传播路径状况恶化的情况下,控制单元102使用DCI0/1A,从而,即使传播路径状况恶劣的终端200也能够以良好的差错率接收分配控制信息(以及数据)。
另外,控制单元102除了终端专用的数据分配用分配控制信息以外,还生成用于广播信息以及寻呼(Paging)信息等多个终端通用的数据分配的、公共信道用分配控制信息(例如DCI1C、1A)。
接着,控制单元102将生成的终端专用的数据分配用分配控制信息中的、MCS信息和NDI输出到PDCCH生成单元104,上行资源分配信息输出到PDCCH生成单元104和提取单元117,下行资源分配信息输出到PDCCH生成单元104和复用单元109。另外,控制单元102将生成的公共信道用分配控制信息输出到PDCCH生成单元104。
搜索区间设定单元103基于从设定单元101输入的设定信息所示的DCI的发送区域、以及要使用的参考信号,设定公共搜索区间(C-SS)以及专用搜索区间(UE-SS)。如上所述,公共搜索区间(C-SS)是全部终端通用的搜索区间,专用搜索区间(UE-SS)是各终端专用的搜索区间。
具体而言,搜索区间设定单元103将预先设定的CCE(例如,从开头的CCE起16CCE量的CCE)设定为C-SS。CCE是基本单位。
另一方面,搜索区间设定单元103对于各终端设定UE-SS。例如,搜索区间设定单元103从使用某个终端的终端ID和进行随机化的散列(Hash)函数计算出的CCE号、以及构成搜索区间的CCE数(L),计算该终端的UE-SS。
图8是表示C-SS以及对某个终端的UE-SS的设定例的图。
图8中,对于PDCCH的CCE聚合数4,设定有4个DCI分配区域候选(即,CCE0~3、CCE4~7、CCE8~11、CCE12~15)作为C-SS。另外,对于PDCCH的CCE聚合数8,设定有2个DCI分配区域候选(即,CCE0~7、CCE8~15)作为C-SS。即,图8中,设定有共计6个DCI分配区域候选作为C-SS。
另外,图8中,对于CCE聚合数1,设定有6个DCI分配区域候选(即,CCE16~21中的每个CCE)作为UE-SS。另外,对于CCE聚合数2,设定有6个DCI分配区域候选(即,按2个CCE划分CCE6~17而得到的区域)作为UE-SS。另外,对于CCE聚合数4,设定有2个DCI分配区域候选(即,CCE20~23、CCE24~27)作为UE-SS。另外,对于CCE聚合数8,设定有2个DCI分配区域候选(即,CCE16~23、CCE24~31)作为UE-SS。即,图8中,设定有共计16个DCI分配区域候选作为C-SS。
另外,在作为DCI的发送区域设定PDCCH区域以及R-PDCCH区域这两者的情况下,搜索区间设定单元103在PDCCH区域以及R-PDCCH区域中,设定具有上述多个DCI分配区域候选的搜索区间(C-SS以及UE-SS)。
接着,搜索区间设定单元103将表示设定的C-SS以及各终端的UE-SS的搜索区间信息输出到分配单元108以及编码和调制单元106。
返回到图7,PDCCH生成单元104生成包含从控制单元102收到的、终端专用的数据分配用分配控制信息(即,每个终端的MCS信息、HARQ信息等,以及上行资源分配信息或下行资源分配信息)的DCI,或者包含公共信道用分配控制信息(即,终端通用的广播信息以及寻呼信息等)的DCI。
这里,PDCCH生成单元104在将R-PDCCH用于发送针对终端200的DCI的情况下(即,在由分配单元108将R-CCE分配给针对终端200的DCI的情况下),将“虚拟(Virtual)CRC”包含在DCI中。这里,插入“已知比特”作为虚拟CRC。另外,已知比特的比特数可以是预先确定的固定的数,也可以是通过基站100对终端200进行广播或通知而在基站与终端之间共用的比特数。
此外,PDCCH生成单元104对于对每个终端200生成的上行分配控制信息、下行分配控制信息以及包含“虚拟CRC”的DCI,附加CRC比特,并且将CRC比特用终端ID进行屏蔽(或扰码)。接着,PDCCH生成单元104将CRC比特已被屏蔽的DCI输出到编码和调制单元105。
也就是说,PDCCH生成单元104生成包含上行分配控制信息、下行分配控制信息及虚拟CRC且被附加了CRC比特的DCI。并且,CRC比特使用终端ID被屏蔽(或加扰),而虚拟CRC不被屏蔽(或加扰)。
编码和调制单元105对从PDCCH生成单元104收到的DCI进行信道编码后进行调制,将调制后的信号输出到分配单元108。这里,编码和调制单元105基于从各终端报告的信道质量信息(CQI:ChannelQualityIndicator,信道质量指示符)设定编码率以使各终端能够得到充分的接收质量。例如,编码和调制单元105对位于小区边界越近的终端(即信道质量越差的终端),设定越低的编码率。
分配单元108将从编码和调制单元105输入的、包含公共信道用分配控制信息的DCI以及包含对各终端的终端专用的数据分配用分配控制信息的DCI,分别分配到从搜索区间设定单元103输入的搜索区间信息所示的、C-SS内的CCE或R-CCE或者每个终端的UE-SS内的CCE或R-CCE。
例如,分配单元108从C-SS(例如图8)内的DCI分配区域候选群中选择一个DCI分配区域候选。接着,分配单元108将包含公共信道用分配控制信息的DCI分配到选择的DCI分配区域候选内的CCE(或R-CCE。以下,有时不区别CCE和R-CCE,简称为CCE)。此处,如上所述,CCE是构成PDCCH的资源单位,R-CCE是构成R-PDCCH的资源单位。
另外,在针对分配对象终端的DCI格式是依赖于发送模式的DCI格式(例如,DCI1、1B、1D、2、2A、0A、0B)的情况下,分配单元108对于DCI分配对于该分配对象终端设定的UE-SS内的CCE。另一方面,在针对分配对象终端的DCI格式是全部终端通用的DCI格式(例如,DCI0/1A)的情况下,分配单元108对于DCI分配C-SS内的CCE或者对于该分配对象终端设定的UE-SS内的CCE。
这里,对一个DCI分配的CCE的聚合数,因编码率以及DCI的比特数(即分配控制信息的信息量)而不同。例如,发往位于小区边界附近的终端的PDCCH信号的编码率被设定得低,因而需要更多的物理资源。因此,分配单元108对于发往位于小区边界附近的终端的DCI,分配更多的CCE。
接着,分配单元108将与分配给DCI的CCE有关的信息输出到复用单元109和ACK/NACK接收单元120。另外,分配单元108将编码和调制后的DCI输出到复用单元109。
编码和调制单元106对从设定单元101输入的设定信息及从搜索区间设定单元103输入的搜索区间信息(即,高层的控制信息)进行信道编码后进行调制,并将调制后的设定信息以及搜索区间信息输出到复用单元109。
编码和调制单元107对输入的发送数据(下行线路数据)进行信道编码后进行调制,并将调制后的发送数据信号输出到复用单元109。
复用单元109将从分配单元108收到的编码和调制后的DCI信号、从编码和调制单元106收到的调制后的设定信息及搜索区间信息(即,高层的控制信息)、以及从编码和调制单元107收到的数据信号(即,PDSCH信号),在时间轴和频率轴上进行复用。
这里,复用单元109对于针对使用DM-RS作为解调用参考信号的终端的、R-PDCCH区域中的DCI或PDSCH信号等乘以权重,并输出到每个天线的IFFT(InverseFastFourierTransform,快速傅里叶逆变换)单元110。另外,复用单元109对于未设定发送权重的信号(即,PDCCH区域中的DCI等),进行SFBC(Spatialfrequencyblockcoding,空频分组编码)处理,并输出到每个天线的IFFT(InverseFastFourierTransform,快速傅里叶逆变换)单元110。另外,复用单元109基于从控制单元102收到的下行资源分配信息,映射PDCCH信号以及数据信号(PDSCH信号)。另外,复用单元109也可以将设定信息和搜索区间信息映射到PDSCH。
IFFT单元110将从复用单元109收到的每个天线的复用信号变换为时间波形,CP附加单元111通过在该时间波形中附加CP,获得OFDM信号。
射频发送单元112对从CP附加单元111收到的OFDM信号,进行无线发送处理(上变频、数字模拟(D/A)变换等),并通过天线113发送。
另一方面,射频接收单元114对于通过天线113以接收频带接收到无线接收信号实施无线接收处理(下变频、模拟数字(A/D)变换等),将获得的接收信号输出到CP去除单元115。
CP去除单元115从接收信号中除去CP,FFT(FastFourierTransform,快速傅里叶变换)单元116将去除CP后的接收信号变换为频域信号。
提取单元117基于从控制单元102收到的上行资源分配信息,从FFT单元116收到的频域信号中提取上行线路数据,IDFT单元118将提取信号变换为时域信号,将该时域信号输出到数据接收单元119和ACK/NACK接收单元120。
数据接收单元119对从IDFT单元118输入的时域信号进行解码。然后,数据接收单元119将解码后的上行线路数据作为接收数据输出。
ACK/NACK接收单元120在从IDFT单元118收到的时域信号中,提取对下行线路数据(PDSCH信号)的来自各终端的ACK/NACK信号。具体而言,ACK/NACK接收单元120基于从分配单元108收到的信息,从上行线路控制信道(例如PUCCH(PhysicalUplinkControlChannel,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中提取该ACK/NACK信号。另外,该上行线路控制信道是与CCE关联的上行线路控制信道,该CCE用于发送与该下行线路数据对应的下行分配控制信息。
然后,ACK/NACK接收单元120进行提取出的ACK/NACK信号的ACK/NACK判定。
另外,这里,使CCE和PUCCH关联的理由是,省去基站将终端用于发送ACK/NACK信号的PUCCH通知给各终端所需的信令。由此,能够高效率地使用下行线路的通信资源。因此,各终端根据该关联关系,基于映射有发往本终端的下行分配控制信息(DCI)的CCE,判定用于发送ACK/NACK信号的PDCCH。
[终端200的结构]
图9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终端200的结构的方框图。终端200接收下行线路数据,并将对该下行线路数据的ACK/NACK信号使用作为上行控制信道的PUCCH发送到基站100。
在图9中,终端200包括:天线201、射频接收单元202、CP去除单元203、FFT单元204、分离单元205、设定信息接收单元206、PDCCH接收单元207、PDSCH接收单元208、调制单元209和210、DFT单元211、映射单元212、IFFT单元213、CP附加单元214以及射频发送单元215。
射频接收单元202基于从设定信息接收单元206收到的频带信息,设定接收频带。射频接收单元202对于通过天线201用接收频带接收的无线信号(这里为OFDM信号),进行无线接收处理(下变频、模拟数字(A/D)变换等),并将获得的接收信号输出到CP去除单元203。此外,接收信号中有可能包含PDSCH信号、DCI、以及含有设定信息及搜索区间信息的高层的控制信息。另外,发往终端200的DCI(分配控制信息)被分配到对于终端200和其他终端设定的公共搜索区间(C-SS),或者对于终端200设定的专用搜索区间(UE-SS)。
CP去除单元203从接收信号中去除CP,FFT单元204将去除CP后的接收信号变换为频域信号。该频域信号被输出到分离单元205。
分离单元205将从FFT单元204收到的信号中的有可能包含DCI的分量(即从PDCCH区域和R-PDCCH区域中提取的信号)输出到PDCCH接收单元207。另外,分离单元205将包含设定信息的高层的控制信号(例如RRC信令等)输出到设定信息接收单元206,将数据信号(即,PDSCH信号)输出到PDSCH接收单元208。
设定信息接收单元206从分离单元205输入的高层的控制信号中,读取对本终端设定的频带信息、表示对本终端设定的终端ID的信息、对本终端设定的搜索区间信息、表示对本终端设定的参考信号的信息、以及表示对本终端设定的发送模式的信息。
接着,将对本终端设定的频带信息输出到PDCCH接收单元207、射频接收单元202、以及射频发送单元215。另外,将表示对本终端设定的终端ID的信息作为终端ID信息输出到PDCCH接收单元207。另外,将表示对本终端设定的、用于发送DCI的资源区域的信息作为搜索区间区域信息输出到PDCCH接收单元207。另外,将表示对本终端设定的参考信号的信息作为参考信号信息输出到PDCCH接收单元207。另外,将表示对本终端设定的发送模式的信息作为发送模式信息输出到PDCCH接收单元207。
PDCCH接收单元207对从分离单元205输入的信号进行盲解码(监视),从而获得发往本终端的DCI。这里,PDCCH接收单元207对于以下的DCI格式分别进行盲解码,即,用于全部终端通用的数据分配的DCI格式(例如DCI0/1A)、依赖于设定给本终端的发送模式的DCI格式(例如,DCI1、1、2A、2C、2D、0A、0B)、以及用于全部终端通用的公共信道分配的DCI格式(例如,DCI1C、1A)。由此获得包含各DCI格式的分配控制信息的DCI。
具体而言,在从设定信息接收单元206收到的搜索区间区域信息所示的区域为PDCCH区域时,PDCCH接收单元207对于该搜索区间区域信息所示的C-SS,进行用于公共信道分配的DCI格式(DCI1C、1A)和用于全部终端通用的数据分配的DCI格式(DCI0/1A)的盲解码。也就是说,PDCCH接收单元207对于C-SS内的各盲解码区域候选(即,分配给终端200的CCE区域的候选),以用于公共信道分配的DCI格式的大小、以及用于全部终端通用的数据分配的DCI格式的大小为对象,进行解调以及解码。然后,PDCCH接收单元207对于解码后的信号,使用在多个终端间通用的ID进行CRC比特的解蔽。接着,PDCCH接收单元207将解蔽的结果是CRC=OK(无差错)的信号判定为是包含用于公共信道的分配控制信息的DCI。另外,PDCCH接收单元207对于解码后的信号,使用终端ID信息所示的本终端的终端ID进行CRC比特的解蔽。接着,PDCCH接收单元207将解蔽的结果是CRC=OK(无差错)的信号判定为是包含针对本终端的分配控制信息的DCI。即,PDCCH接收单元207在C-SS中,根据终端ID(多个终端间通用的ID或者终端200的终端ID)来区别DCI0/1A的分配控制信息是用于公共信道的分配控制信息还是用于针对本终端的数据分配的分配控制信息。
另外,PDCCH接收单元207使用从设定信息接收单元206输入的终端ID信息所示的本终端的终端ID,对于各CCE聚合数,分别计算本终端的UE-SS。接着,PDCCH接收单元207对于计算出的UE-SS内的各盲解码区域候选(各CCE聚合数的CCE候选),以与设定给本终端的发送模式(发送模式信息所示的发送模式)对应的DCI格式的大小以及全部终端通用的DCI格式(DCI0/1A)的大小为对象,进行解调以及解码。接着,PDCCH接收单元207对于解码后的信号,使用本终端的终端ID进行CRC比特的解蔽。然后,PDCCH接收单元207将解蔽的结果是CRC=OK(无差错)的信号判定为是发往本终端的DCI。
另一方面,在作为从设定信息接收单元206输入的搜索区间区域信息所示的搜索区间区域也包含R-PDCCH区域的情况下,与上述PDCCH区域同样,PDCCH接收单元207对PDCCH区域以及R-PDCCH区域中设定的搜索区间进行盲解码(监视),获得使用PDCCH以及R-PDCCH发送的发往本终端的DCI。
这里,在DCI经由R-PDCCH被发送的情况下(即,在R-PDCCH区域中存在CRC=OK的DCI的情况下),PDCCH接收单元207确认该DCI中的虚拟CRC对应部分的比特图案(bitpattern)是否与已知比特序列(判定基准比特串)的比特图案相同。并且,在两者不同的情况下,PDCCH接收单元207判断为发生了DCI的误检测,即使CRC=OK的DCI,也忽略该DCI。另外,在未从设定信息接收单元206输入搜索区间区域信息的情况(即,基站100未发送搜索区间信息的情况)下,终端200也可以不留意终端200的搜索区间,在有可能是发往终端200的多个DCI的发送区域中进行盲解码。
然后,在接收到下行分配控制信息的情况下,PDCCH接收单元207将发往本终端的DCI中所包含的下行资源分配信息输出到PDSCH接收单元208,在接收了上行分配控制信息的情况下,将上行资源分配信息输出到映射单元212。另外,PDCCH接收单元207将用于发送发往本终端的DCI的CCE(用于发送CRC=OK的信号的CCE)的CCE号(CCE聚合数为多个的情况下是开头CCE的CCE号)输出到映射单元212。
PDSCH接收单元208基于从PDCCH接收单元207收到的下行资源分配信息,在从分离单元205收到的PDSCH信号中提取接收数据(下行线路数据)。即,PDSCH接收单元208基于被分配到多个DCI分配区域候选(盲解码区域候选)中的任一个的发往终端200的下行资源分配信息(分配控制信息),接收下行线路数据(下行数据信号)。另外,PDSCH接收单元208对于提取的接收数据(下行线路数据)进行差错检测。而且,差错检测的结果,在接收数据中有差错时,PDSCH接收单元208生成NACK信号作为ACK/NACK信号,在接收信号中无差错时,生成ACK信号作为ACK/NACK信号。该ACK/NACK信号被输出到调制单元209。
调制单元209对从PDSCH接收单元208输入的ACK/NACK信号进行调制,并将调制后的ACK/NACK信号输出到映射单元212。
调制单元210对发送数据(上行线路数据)进行调制,将调制后的数据信号输出到DFT单元211。
DFT单元211将从调制单元210输入的数据信号变换到频域,将获得的多个频率分量输出到映射单元212。
映射单元212根据从PDCCH接收单元207收到的上行资源分配信息,将从DFT单元211收到的多个频率分量映射到PUSCH。另外,映射单元212根据从PDCCH接收单元207收到的CCE号来确定UCCH。接着,映射单元212将从调制单元209输入的ACK/NACK信号映射到上述确定的PUCCH。
IFFT单元213将映射到PUSCH的多个频率分量变换为时域波形,CP附加单元214在该时域波形中附加CP。
射频发送单元215构成为可变更地发送频带。射频发送单元215基于从设定信息接收单元206收到的频带信息,设定发送频带。并且,射频发送单元215对被附加了CP的信号实施无线发送处理(上变频、数字模拟(D/A)变换等),将其通过天线201发送。
[基站100和终端200的动作]
说明具有以上的结构的基站100和终端200的动作。图10是用于说明基站100的动作的流程图。
在步骤S101中,PDCCH生成单元104生成DCI。
在步骤S102中,PDCCH生成单元104根据从设定单元101收到的设定信息,判定是否使用R-PDCCH发送DCI。
在使用R-PDCCH时(步骤S102:“是”),在步骤S103中,PDCCH生成单元104对生成的DCI附加“虚拟CRC”。这里,新附加“已知比特”。此外,该“已知比特”还被保持在终端200中,如下所述,该比特在终端200中用于判定DCI是否发往本终端。
在步骤S104中,PDCCH生成单元104根据在步骤S103中附加了“虚拟CRC”的DCI的所有比特串,计算CRC比特,并对DCI附加该CRC比特。此外,在步骤S102中判定为不使用R-PDCCH时(即,在判定为使用PDCCH时),PDCCH生成单元104根据在步骤S101中生成的未附加“虚拟CRC”的DCI的所有比特串,计算CRC比特,并对DCI附加该CRC比特。
在步骤S105中,编码和调制单元105对从PDCCH生成单元104收到的DCI进行卷积编码。
在步骤S106中,编码和调制单元105对在步骤S105中获得的码字进行调制(例如QPSK调制)。
在步骤S107中,分配单元108及复用单元109将从编码和调制单元105收到的DCI映射到CCE或R-CCE。也就是说,在步骤S102中判定为使用R-PDCCH时,DCI被映射到R-CCE,另一方面,在判定为不使用R-PDCCH的情况下,DCI被映射到CCE。
此外,这里说明了以下情况:在对DCI附加“虚拟CRC”及CRC比特时,首先附加“虚拟CRC”,接着附加CRC比特。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首先附加CRC比特,接着附加“虚拟CRC”。即,也可以通过如图11所示的流程进行处理。由此,在终端200中,构成作为CRC校验对象的比特串的比特数变少,因此,能够减少误检测的几率。另一方面,在附加“虚拟CRC”后附加CRC比特的情况下,终端200中的包含PDCCH(R-PDCCH)接收、卷积解码和CRC校验的一系列的处理是与LTE同样的处理,因此能够简化终端200的结构。
这样,映射到R-CCE(或CCE)的DCI被发送到终端200。
在终端200中,在作为从设定信息接收单元206输入的搜索区间区域信息所示的搜索区间区域也包含R-PDCCH区域的情况下,与PDCCH区域同样,PDCCH接收单元207对PDCCH区域以及R-PDCCH区域中设定的搜索区间进行盲解码(监视),获得使用PDCCH以及R-PDCCH发送的发往本终端的DCI。
而且,在DCI经由R-PDCCH被发送的情况下(即,在R-PDCCH区域中存在CRC=OK的DCI的情况下),PDCCH接收单元207确认该DCI中的虚拟CRC对应部分的比特图案是否与已知比特序列(即,判定基准比特串)的比特图案相同。并且,在两者不同的情况下,PDCCH接收单元207判断为发生了DCI的误检测,即使CRC=OK的DCI,也忽略该DCI。
这里,只有在基站100中仅使用终端ID进行了屏蔽的CRC比特的对应部分被以与发送状态不同的状态接收时,才产生尽管DCI的解码结果正确却将发往其他终端的DCI误检测为发往自身终端的DCI的情况。即,等效于仅CRC比特的一部分(即,该被误检测的DCI与分配对象终端的终端ID不同的比特位置)出错。
并且,在与CRC比特相同的长度连续的比特组出错时,产生尽管DCI的解码结果正确,却将发往其他终端的DCI误检测为发往本端的DCI。因此,只要不将构成比特的全部为互不相同的2个终端ID分配给2个终端,就不会产生这种误检测。
另一方面,在DCI的解码结果发生随机差错的情况下(即,在对于实际上未映射有包含针对其他终端的DCI的DCI的资源进行了盲解码的情况下),按照随机比特串以CRC长度连续出错的几率产生误检测。即,按照由式(1)表示的几率产生误检测。
式(1)中,K是CRC长度,M是盲解码次数。
另外,R-PDCCH区域能够用于数据发送。因此,在作为发送对象的控制信道的数少的情况下,大多仅使用PDCCH区域而不使用R-PDCCH区域。即,在PDCCH区域中,大多实际发送还包含发往其他终端的DCI的DCI。
因此,在PDCCH区域中,DCI的卷积解码结果为正确的几率高,所以如上所述,误检测的几率降低。
另一方面,在R-PDCCH区域中,有时不发送DCI而发送数据信号,因此,DCI的卷积解码结果出错的几率高,其结果,误检测的几率也高。
此外,在映射了与作为盲解码对象的DCI格式不同的DCI格式的情况下,在PDCCH区域中,卷积解码结果不正确。但是,在同一小区内,对通信环境相似的终端大多使用相同的DCI格式,因此,即使考虑这样的情况,在PDCCH区域中产生误检测的可能性仍较低。
图12是表示分别利用PDCCH区域及R-PDCCH区域发送的信息的几率分布的图。如图12A所示,对于PDCCH区域,存在发送同一DCI格式的情况、发送不同DCI格式的情况以及无信号的情况3种情况。与此相对,如图12B所示,对于R-PDCCH区域,除了存在上述3种情况以外,还存在发送数据的情况。通过取将各情况自身的产生几率与在该情况下产生误检测的几率相乘所得的乘法结果的、全部情况的总和,从而计算在PDCCH区域或R-PDCCH区域中产生误检测的几率。因此,如图12所示,在R-PDCCH区域中产生误检测的几率高于PDCCH区域。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基站100中,PDCCH生成单元104形成下行分配控制信息单元(即DCI),该下行分配控制信息单元(即DCI)包含使用终端200的识别信息进行了屏蔽或加扰的循环冗余检查(CRC)比特、和与终端200之间相互已知的比特串(即虚拟CRC)两者,分配单元108及复用单元109将形成的DCI映射到在下行控制信道区域及下行数据信道区域中的任何一个都可利用的资源区域(即R-PDCCH区域)。即,PDCCH生成单元104仅在将发往终端200的DCI映射到R-PDCCH区域的情况下,将虚拟CRC包含在DCI中。
由此,终端200除了能够根据使用本站的终端ID进行了解蔽或解扰的CRC比特的校验结果以外,还能够根据虚拟CRC判定DCI是否发往本站,因此,能够减少控制信息的误检测。其结果,能够防止系统吞吐量的降低。
此外,在终端200中,分离单元205通过在下行控制信道区域及下行数据信道区域中的任何一个都可利用的资源区域(即R-PDCCH区域),接收下行分配控制信息单元(即DCI),该下行分配控制信息单元(即DCI)包含使用发送目的地终端的识别信息进行了屏蔽或加扰的循环冗余检查(CRC)比特和规定的比特串两者,PDCCH接收单元207仅在规定的比特串(即虚拟CRC)与本站所保持的判定基准比特串一致的情况下,判定为接收DCI是发往本站的。
由此,即使在使用本站的终端ID进行了解蔽或解扰的CRC比特的校验结果表示正确的情况下,在接收DCI中所含的规定的比特串与判定基准比特串不一致时,也可以忽略该接收DCI。即,终端200除了能够利用CRC比特的校验结果以外,还能够利用虚拟CRC作为判定接收DCI是否为发往本站的DCI的基准。其结果,能够降低控制信息的误检测,因而能够防止系统吞吐量降低。此外,能够使误检测的发生几率比PDCCH高的R-PDCCH中的差错检测性能提高,因此,能够高效率地降低系统整体中的误报发生几率。
这里,本实施方式以对使用R-PDCCH区域发送的DCI附加在利用PDCCH区域发送的DCI中不包含的已知比特串(即虚拟CRC)为前提,因此,DCI的编码率提高。但是,因为在R-PDCCH区域中使用RB资源,所以对于利用R-PDCCH区域发送的DCI,能够实施相邻小区之间的干扰控制,或者进行波束成形发送。由此,使用R-PDCCH区域发送的DCI以高接收质量(接收SIR)被接收,因此,能够抑制DCI误码率的恶化量。
此外,已知比特串(即虚拟CRC)的构成比特数可以是预先确定的固定数,也可以是基站100预先对终端200通知(或广播)的数量。在后者的情况下,通过适当地选择构成比特数,能够设定为根据小区环境(终端数多的环境、终端数少的环境等)或应用方式而足够需要的DCI误检测率。
[实施方式2]
在实施方式2中,作为已知比特串(即虚拟CRC),使用用于向终端通知被分配为下行数据信道区域的资源块(RB)的、RB分配比特串的一部分。实施方式2的基站和终端的基本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因此引用图7和图9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2的基站100中,发送区域设定单元131对于终端200,设定作为下行数据信道区域分配的候选的候选RB组(即资源块区域)。
具体而言,如图13所示,发送区域设定单元131将整个RB组内的一部分设定为对终端200的候选RB组(图中为有效RB),另一方面,将其他RB设定为不映射对终端200的DCI的RB组(图中为无效RB)。
将有关这样设定的对于终端200的有效RB的信息包含在设定信息中而发送到终端200。
控制单元102对于通过R-PDCCH区域发送DCI的终端200,从候选RB组中选择实际用作下行数据信道区域的使用RB。有关该选择的使用RB的信息作为资源分配信息包含在分配控制信息中。这里,通过将对终端200的候选RB组固定为整个RB组内的一部分,RB分配比特串的一部分成为固定的比特串,或者可取的比特组合被限定。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该固定的比特串或被限定的比特组合作为虚拟CRC。
而且,PDCCH生成单元104在将R-PDCCH用于发送针对终端200的DCI的情况下(即,在由分配单元108将R-CCE分配给针对终端200的DCI的情况下),生成包含“虚拟CRC”的DCI。
实施方式2的终端200中,设定信息接收单元206读取从基站100发送的设定信息中包含的有关有效RB的信息,并输出到PDCCH接收单元207。表示该有关有效RB的信息的比特串的一部分被用作判定基准比特串。
在DCI经由R-PDCCH被发送的情况下(即,在R-PDCCH区域中存在CRC=OK的DCI的情况下),PDCCH接收单元207确认该DCI中的虚拟CRC对应部分的比特图案是否与已知比特序列(即,判定基准比特串)的比特图案相同。并且,在两者不同的情况下,PDCCH接收单元207判断为发生了DCI的误检测,即使CRC=OK的DCI,也忽略该DCI。也就是说,PDCCH接收单元207对于通过R-PDCCH区域中的盲解码检测出的DCI,若RB分配信息所示的RB属于有效RB,则判定该DCI为有效,并输出到PDSCH接收单元208。另一方面,若RB分配信息所示的RB不属于有效RB,则PDCCH接收单元207判定该DCI为无效,并忽略该DCI。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基站100中,PDCCH生成单元104形成下行分配控制信息单元(即DCI),该下行分配控制信息单元(即DCI)包含通过终端200的识别信息进行了屏蔽或加扰的循环冗余检查(CRC)比特、和与终端200之间相互已知的比特串(即虚拟CRC)两者,分配单元108及复用单元109将形成的DCI映射到在下行控制信道区域及下行数据信道区域中的任何一个都可利用的资源区域(即R-PDCCH区域)。
而且,作为已知比特串(即虚拟CRC),使用用于对于终端200通知作为下行数据信道区域分配的资源块(RB)的、RB分配比特串的一部分。
由此,能够获得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效果。进而,能够使用也包含于使用PDCCH区域发送的DCI的RB分配比特串的一部分(即DCI内现有的RB分配字段的一部分)作为虚拟CRC,因此,不会增加DCI的比特数。
此外,在终端200中,分离单元205通过在下行控制信道区域及下行数据信道区域中的任何一个都可利用的资源区域(即R-PDCCH区域),接收下行分配控制信息单元(即DCI),该下行分配控制信息单元(即DCI)包含通过发送目的地终端的识别信息进行了屏蔽或加扰的循环冗余检查(CRC)比特和规定的比特串两者,PDCCH接收单元207仅在规定的比特串(即虚拟CRC)与本站所保持的判定基准比特串一致的情况下,判定为接收DCI是发往本站的。
而且,作为判定基准比特串,使用用于对于终端200通知作为下行数据信道区域分配的资源块(RB)的、RB分配比特串的一部分。
此外,基站100将干扰的影响小的RB设定为有效RB,对该有效RB分配存在于小区边界附近的终端,由此,能够抑制实质性的RB分配自由度的降低,并且能够减少误检测的发生几率。即,在异构网络中,使用R-PDCCH发送DCI,这对于控制宏基站与毫微微/微微蜂窝基站之间的干扰是有效的。通过由宏基站和毫微微/微微蜂窝基站降低互不相同的特定RB的发送功率,从而进行该干扰控制。这里,由于R-PDCCH配置在RB上,因此,可发送数据的RB的数会减少相当于作为R-PDCCH使用的数。因此,对于小区间干扰少的小区中心部的终端使用PDCCH,另一方面,对于小区间干扰多的小区边界附近的终端使用R-PDCCH,由此能够有效地利用PDCCH资源。在此种应用方式中,对需要使用R-PDCCH的小区边界附近的终端也使用干扰低的RB发送数据(PDSCH),从而能够提高吞吐量。
另外,也可以使有效RB与使用R-PDCCH区域发送DCI时的终端200的盲解码对象RB一致。此时,基站100的设定单元101只要通知使用R-PDCCH区域发送DCI时的、终端200的盲解码对象RB即可,因此能够减少控制信息量。在异构网络中,在使用R-PDCCH区域发送DCI时,将干扰低的RB分配为R-PDCCH区域,因此,即使将数据分配对象限定为该RB,也不会损害数据分配的自由度。
另外,也可以使有效RB与终端200不设为其他小区质量测定(用于越区切换等的其他小区信号的接收质量测定)的对象的RB区域一致。此时,基站100的设定单元101只要通知其他小区质量测定对象(或对象以外)的RB区域即可,因此能够减少控制信息量。为了进行越区切换,只要能够对在其他小区不降低发送功率进行发送的RB区域进行质量测定即可,因此,根据降低发送功率进行发送的RB区域中的质量测定结果,无法选择正确的切换目标小区。因此,即便使在其他小区中降低发送功率进行发送的RB区域(即,质量测定对象以外的RB区域)与有效RB(即,干扰小的RB区域)一致,也不损害数据分配的自由度。
[实施方式3]
在实施方式3中,作为已知比特串(即虚拟CRC),使用用于通知调制方式及编码方式的通知比特串的一部分。实施方式3的基站和终端的基本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因此引用图7和图9进行说明。
设定单元101对于终端200,设定成为适用于下行数据的调制方式及编码方式(MCS)的候选的候选MCS组(即有效MCS)。
具体而言,在LTE中,准备有29种MCS群。因此,设定单元101将整个MCS组内的一部分设定为对终端200的候选MCS组(即有效MCS),将其他MCS设定为不适用于发送给终端200的下行数据的MCS组(即无效MCS)。例如,设定单元101仅将调制方式的阶数为QPSK以下的MCS设定为有效MCS。作为该有效MCS与无效MCS的边界的阈值也可以是预先确定的阈值。
将有关这样设定的对终端200的有效MCS的信息包含在设定信息中而发送到终端200。
控制单元102对于通过R-PDCCH区域发送DCI的终端200,从候选MCS组中选择对下行数据实际使用的使用MCS。有关该选择的使用MCS的信息作为MCS信息包含在分配控制信息中。这里,通过将对终端200的候选MCS组固定为整个MCS组内的一部分,MCS通知比特串的一部分成为固定的比特串。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该固定的比特串作为虚拟CRC。
而且,PDCCH生成单元104在将R-PDCCH用于发送针对终端200的DCI的情况下(即,在由分配单元108将R-CCE分配给针对终端200的DCI的情况下),生成包含“虚拟CRC”的DCI。
实施方式3的终端200中,设定信息接收单元206读取从基站100发送的设定信息中包含的有关有效MCS的信息,并输出到PDCCH接收单元207。表示该有关有效MCS的信息的比特串的一部分被用作判定基准比特串。
在DCI经由R-PDCCH被发送的情况下(即,在R-PDCCH区域中存在CRC=OK的DCI的情况下),PDCCH接收单元207确认该DCI中的虚拟CRC对应部分的比特图案是否与已知比特序列(即,判定基准比特串)的比特图案相同。并且,在两者不同的情况下,PDCCH接收单元207判断为发生了DCI的误检测,即使CRC=OK的DCI,也忽略该DCI。也就是说,PDCCH接收单元207对于通过R-PDCCH区域中的盲解码检测出的DCI,若MCS信息所示的MCS属于有效MCS,则判定该DCI为有效,并输出到PDSCH接收单元208。另一方面,若MCS分配信息所示的MCS不属于有效MCS,则PDCCH接收单元207判定该DCI为无效,并忽略该DCI。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基站100中,PDCCH生成单元104形成下行分配控制信息单元(即DCI),该下行分配控制信息单元(即DCI)包含通过终端200的识别信息进行了屏蔽或加扰的循环冗余检查(CRC)比特、和与终端200之间相互已知的比特串(即虚拟CRC)两者,分配单元108及复用单元109将形成的DCI映射到在下行控制信道区域及下行数据信道区域中的任何一个都可利用的资源区域(即R-PDCCH区域)。
并且,作为已知比特串(即虚拟CRC),使用用于对于终端200通知调制方式及编码方式的MCS通知比特串的一部分。
由此,能够获得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效果。进而,能够使用也包含于使用PDCCH区域发送的DCI的MCS通知比特串的一部分(即DCI内现有的MCS字段的一部分)作为虚拟CRC,因此,不会增加DCI的比特数。
此外,在终端200中,分离单元205通过在下行控制信道区域及下行数据信道区域中的任何一个都可利用的资源区域(即R-PDCCH区域),接收下行分配控制信息单元(即DCI),该下行分配控制信息单元(即DCI)包含通过发送目的地终端的识别信息进行了屏蔽或加扰的循环冗余检查(CRC)比特和规定的比特串两者,PDCCH接收单元207仅在规定的比特串(即虚拟CRC)与本站所保持的判定基准比特串一致的情况下,判定为接收DCI是发往本站的。
并且,作为判定基准比特串,使用用于对于终端200通知调制方式及编码方式的MCS通知比特串的一部分。
此外,如上所述,在异构网络中,使用R-PDCCH的终端大多是需要对R-PDCCH进行干扰控制的小区边界附近的终端。虽然数据的接收质量也因干扰控制而得到改善,但即便如此,小区边界附近的终端也很少像小区中心部的终端那样使用高的MCS级别(16QAM、64QAM等)。也就是说,即使限定本实施方式那样的有效RB,也只是使用频度低的MCS级别不能使用,所以由此几乎没有出现吞吐量劣化。
[实施方式4]
在实施方式4中,将使用R-PDCCH发送的DCI设为在同一小区内大小相同。
图1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4的基站300的结构的方框图。图14中,基站300具有设定单元301和PDCCH生成单元304。
设定单元301设定使用R-PDCCH区域发送DCI时的DCI大小(即构成比特数)。将有关该设定DCI大小的信息包含在设定信息中而发送到终端200。这里,对于存在于同一小区内的所有终端,设定相同的DCI大小。另外,DCI大小被设定得大于对各终端400设定的DCI格式的大小。此外,可以将设定信息对各终端分别(即,通过RRC信令)通知,也可以通过BCH进行广播。
PDCCH生成单元304对于使用R-PDCCH区域发送的DCI附加填充比特,直至该DCI达到上述设定DCI大小为止。该填充比特可以均是零比特,也可以是其他已知比特。
图1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4的终端400的结构的方框图。图15中,终端400具有设定信息接收单元406和PDCCH接收单元407。
设定信息接收单元406读取从基站300发送的设定信息中包含的有关设定DCI大小的信息,并输出到PDCCH接收单元407。
PDCCH接收单元407在将R-PDCCH区域作为盲解码对象的情况下,将从设定信息接收单元406接收的设定DCI大小作为解码单位来进行盲解码。顺带而言,在将PDCCH区域进行盲解码时,PDCCH接收单元407将设定的2个DCI格式(例如DCI0/1A及DCI1)的大小分别作为解码单位来进行盲解码。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设定单元301对于同一小区内所存在的所有终端,将使用R-PDCCH区域发送时的DCI大小(即构成比特数)设定为相同大小,PDCCH生成单元304对于使用R-PDCCH区域发送的DCI附加填充比特,直至该DCI达到设定DCI大小为止。
由此,使用R-PDCCH区域发送的DCI的大小在所有终端间相同,因此,即使在使用R-PDCCH区域发送发往其他终端的DCI的情况下,该DCI本身仍被正确地解码的可能性高。也就是说,能够使误检测的发生几率比PDCCH高的R-PDCCH中的差错检测性能提高,因此,能够高效率地降低系统整体中的误报发生几率。
此外,在由设定单元301设定的DCI大小小于对各终端400设定的DCI格式的大小时,也可以由控制单元102减少RB分配字段或MCS字段的比特数,使DCI的大小成为设定DCI大小。
另外,在上述说明中,假设设定DCI大小为1种大小且DCI格式为对每个终端在PDCCH与R-PDCCH之间共同地设定的2种DCI格式来进行说明,但也可以在R-PDCCH时,将DCI格式本身设定为1个种类。前者的情况下,虽然能够灵活地设定数据发送方法(即发送分集或非连续RB分配),但是由于需要填充(Padding)处理,因此导致DCI比特数的增加。另一方面,后者的情况下,虽然能够减少DCI比特数,但是发送方法设定的灵活性降低。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的DCI大小调整处理也能够适用于实施方式1至实施方式3的基站100。
特别在适用于实施方式1的情况下,通过调整虚拟CRC的构成比特数(通过使用虚拟CRC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填充比特),能够使DCI的大小成为设定DCI大小。由此,能够进一步减少控制信息的误检测。
[其它实施方式]
(1)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仅对于特定的DCI格式(控制信息格式)附加已知比特(虚拟CRC)。例如,也可以仅对DCI0/1A以外的DCI格式添加虚拟CRC。由于DCI0/1A是所有终端通用的格式,因此,对卷积编码的解码成功的可能性高,发生误检测的几率低。另一方面,DCI0/1A以外的DCI格式依赖于发送模式。因此,在其他终端和本站之间所设定的格式不同的可能性高,所以发生误检测的几率高。通过仅对误检测的几率更高的DCI格式附加虚拟CRC,能够抑制开销的增加。
(2)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在还对R-PDCCH区域定义C-SS的情况下,也可以不将虚拟CRC插入至通过C-SS发送的DCI。其理由是,通过C-SS发送的DCI格式被限定,因此,其他终端与本站所设定的格式相同的可能性高,发生误检测的几率低。
(3)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即使增加CRC大小以代替附加虚拟CRC,也可以获得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效果。另外,在通过R-PDCCH区域发送DCI的情况下,也可以另外对该DCI附加CRC比特。
(4)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作为终端ID,也可以使用C-RNTI(Cell-RadioNetworkTemporaryIdentifier,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等RNTI。
(5)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的“全部终端通用的DCI格式”也可以改读成“不依赖于发送模式的DCI格式”。
(6)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将不依赖于终端发送模式的格式设为DCI0/1A来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只要是不依赖于终端发送模式而能够使用的格式,任何格式都可。
另外,作为依赖于发送模式的DCI,也可以使用除DCI1、2、2A、2B、2C、2D、0A、0B以外的格式。
另外,作为上行线路或下行线路的发送模式,可以包含连续频带分配发送。设定该发送模式的终端的依赖于发送模式的DCI分别为DCI0(上行线路)和DCI1A(下行线路)。此时,全部终端通用的DCI格式和依赖于发送模式的格式为同一格式,因此在UE-SS中,在上行线路和下行线路中,分别以一种格式为对象进行盲解码即可。另外,在上行和下行都为连续频带分配时,格式为合计一种。
通过将DCI0/1A设定给搜索区间大的取决于发送模式的DCI,从而能够防止对原来因传输路径状况恶劣而只能以DCI0/1A格式分配PDCCH的终端的、阻止率的增加。
(7)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CCE和R-CCE是逻辑性资源。将CCE和R-CCE配置到实际的物理性的时间/频率资源时,在整个频带内分布配置CCE,而在特定的RB内分布配置R-CCE。另外,采用其他配置方法也同样能够获得本发明的效果。
(8)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的R-PDCCH有时也被称为E-PDCCH(Enhanced-PDCCH,增强型物理下行控制信道)。
(9)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只要是使用有可能发送数据的频率资源来进行发送的控制信道,则即使并非R-PDCCH,也能够适用本发明而获得同样的效果。
(10)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用天线进行了说明,但用天线端口(antennaport)也可以同样地适用本发明。
天线端口是指,由一个或多个物理天线构成的逻辑的天线。也就是说,天线端口并不一定指一个物理天线,有时指由多个天线构成的阵列天线等。
例如,在3GPPLTE中,未规定由几个物理天线构成天线端口,而将天线端口规定为基站能够发送不同参考信号(Referencesignal)的最小单位。
另外,有时天线端口被规定为乘以预编码矢量(Precodingvector)的权重的最小单位。
(11)在上述已说明的PDCCH区域中,除了发送PDCCH以外,还可以发送PHICH或PCFICH等其他控制信道及参考信号。
(1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由硬件构成本发明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在硬件的协作下,也可以由软件实现。
(13)另外,用于上述各实施方式的说明中的各功能块通常被作为集成电路的LSI来实现。这些功能块既可以被单独地集成为单芯片,也可以包含一部分或全部地被集成为单芯片。虽然此处称为LSI,但根据集成程度,可以被称为IC、系统LSI、超大LSI(SuperLSI)、或特大LSI(UltraLSI)。
另外,实现集成电路化的方法不仅限于LSI,也可使用专用电路或通用处理器来实现。也可以使用可在LSI制造后编程的FPGA(FieldProgrammableGate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可重构LSI内部的电路单元的连接和设定的可重构处理器。
再者,随着半导体的技术进步或随之派生的其它技术的出现,如果出现能够替代LSI的集成电路化的新技术,当然可利用该新技术进行功能块的集成化。还存在着适用生物技术等的可能性。
2010年9月3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特愿2010-197765号所包含的说明书、说明书附图和说明书摘要的公开内容全都引用于本申请。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基站、终端、发送方法及接收方法通过减少控制信息的误检测,能够防止系统吞吐量降低而极其有用。